CN113628896B - 一种石墨烯柔性电极复合膜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石墨烯柔性电极复合膜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28896B
CN113628896B CN202110929653.8A CN202110929653A CN113628896B CN 113628896 B CN113628896 B CN 113628896B CN 202110929653 A CN202110929653 A CN 202110929653A CN 113628896 B CN113628896 B CN 11362889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aphene oxide
graphene
flexible electrode
chromium polynicotinate
electrode composi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2965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628896A (zh
Inventor
王荣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anyu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anyu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anyu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anyu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92965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28896B/zh
Publication of CN1136288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288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6288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288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84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hybrid or EDL capacitors, or components thereof
    • H01G11/86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hybrid or EDL capacitors, or components thereof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22Electrodes
    • H01G11/24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materials making up or comprised in the electrodes, e.g. form, surface area or porosity;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powders or particles used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22Electrodes
    • H01G11/30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22Electrodes
    • H01G11/30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terial
    • H01G11/32Carbon-based
    • H01G11/36Nanostructures, e.g. nanofibres, nanotubes or fullere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Nanotechnology (AREA)
  • Carbon And Carbon Compounds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墨烯柔性电极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制备氧化石墨烯粉末;步骤2,将氧化石墨烯粉末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步骤3,制备水杨酸改性氧化石墨烯步骤4,制备反应后得到多聚烟酸铬/氧化石墨烯复合产物;步骤5,加入苯胺进行聚合,得到聚苯胺/多聚烟酸铬/氧化石墨烯复合产物分散液;步骤6,使用真空抽滤法制备成氧化石墨烯柔性电极复合膜;步骤7,使用还原剂加热处理,得到石墨烯柔性电极复合膜。本发明制备得到了一种石墨烯柔性电极复合膜,制备方法简单易操作,所制备得到的复合膜比现有的石墨烯直接与聚苯胺结合具有更好的性质,不仅在导电性方面得到较大提升,而且在柔性方面的表现性也得到了提升。

Description

一种石墨烯柔性电极复合膜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柔性电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石墨烯柔性电极复合膜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石墨烯由于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良好的导电性能而成为人们最早研究碳基电极材料的热点。但由于石墨烯片层间强烈的π-π作用导致其表面易于团聚大大削弱了其作为电极材料的比电容和使用寿命。导电聚合物中聚苯胺因其电容高、电阻低,在溶液中简单易于聚合制备得到,但聚苯胺作为电极材料的缺点是其循环使用寿命较短,不利于长时间或高电流密度下进行充放电。
目前国内外,科学人员致力于研究(氧化)石墨烯/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将石墨烯或氧化石墨烯片材与聚苯胺结合,猜测基于聚苯胺和石墨烯或氧化石墨烯的协同效应,能够有效的提高柔性电极的电容特性,提高柔性电极的电容量。但是,结果却表明,石墨烯与聚苯胺结合制备的柔性电极,其电化学性能比预期的性能低很多;也就是说,实践生产出来的石墨烯柔性电极的电容量,虽然也能够基本满足超级电容器的使用需求,但是,其实际电容量比理论预期的电容量要小很多。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石墨烯与聚苯胺结合制备的柔性电极,其电化学性能比预期的性能低很多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石墨烯柔性电极复合膜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石墨烯柔性电极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石墨烯粉按照Hummers的方法制备成氧化石墨烯粉末;
步骤2,将氧化石墨烯粉末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超声均匀后,形成氧化石墨烯混液;
步骤3,向氧化石墨烯混液中加入5-氨基水杨酸,反应后经过洗涤和过滤,得到水杨酸改性氧化石墨烯;
步骤4,将水杨酸改性氧化石墨烯与去离子水混合后,加入部分解离的多聚烟酸铬,反应后得到多聚烟酸铬/氧化石墨烯复合产物;
步骤5,将多聚烟酸铬/氧化石墨烯复合产物与去离子水混合后,加入苯胺进行聚合,反应结束后,得到聚苯胺/多聚烟酸铬/氧化石墨烯复合产物分散液;
步骤6,将聚苯胺/多聚烟酸铬/氧化石墨烯复合产物分散液使用真空抽滤法制备成氧化石墨烯柔性电极复合膜;
步骤7,将氧化石墨烯柔性电极复合膜使用还原剂加热处理,得到石墨烯柔性电极复合膜;
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氧化石墨烯粉末与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比为1:15~20。
优选地,所述步骤3中,5-氨基水杨酸与氧化石墨烯混液的质量比为1:8~12。
优选地,所述步骤4中,水杨酸改性氧化石墨烯与去离子水的质量比为1:5~10。
优选地,所述步骤4中,部分解离的多聚烟酸铬的制备过程为:
a.称取多聚烟酸铬加入至去离子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多聚烟酸铬混液;其中,多聚烟酸铬与离子水的质量比为1:5~10;
b.向多聚烟酸铬混液中边搅拌边滴加浓度为0.5mol/L的盐酸溶液,之后升温至60~80℃,搅拌处理1~4h后,过滤收集固体并使用蒸馏水冲洗至中性,干燥后得到部分解离的多聚烟酸铬;其中,多聚烟酸铬混液与盐酸溶液的质量比为1:0.8~1.6。
优选地,所述步骤4中,反应时调节反应体系的pH为5~6,反应温度为55~65℃,搅拌1~2h后降温至室温,在室温下静置处理8~12h,过滤并收集固体产物,得到多聚烟酸铬/氧化石墨烯复合产物。
优选地,所述步骤5中,多聚烟酸铬/氧化石墨烯复合产物与去离子水的质量比为1:5~8,苯胺与多聚烟酸铬/氧化石墨烯复合产物的质量比为1:2~4。
优选地,所述步骤5中,苯胺是以苯胺溶液的方式逐滴加入至反应体系中的;苯胺溶液是由苯胺与异丙醇按照质量比为1:10~20混合得到。
优选地,所述步骤5中,加入苯胺之前需要使用盐酸溶液将反应体系的pH调节为1~2。
优选地,所述步骤5中,聚合过程中使用的催化剂为过硫酸铵,聚合反应在冰水浴条件下进行,聚合反应的时间为10~15h,过硫酸铵的加入量为苯胺质量的2.0~2.5倍。
优选地,所述步骤6中,真空抽滤法具体为:将聚苯胺/多聚烟酸铬/氧化石墨烯复合产物分散液超声分散均匀后,通过真空抽滤将分散液中的固体均匀地吸附在滤纸上,待干燥成膜后置于去离子水中将滤纸剥离开,再次干燥后即可。
优选地,所述步骤7中,还原剂包括氢碘酸、氢溴酸、抗坏血酸中的一种,加热温度为80~9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使用石墨烯粉与多聚烟酸铬结合后再通过苯胺的原位聚合聚苯胺,制备得到了一种石墨烯柔性电极复合膜,制备方法简单易操作,所制备得到的复合膜比现有的石墨烯直接与聚苯胺结合具有更好的性质,不仅在导电性方面得到较大提升,而且在柔性方面的表现性也得到了提升。
本发明的制备过程为:先将石墨烯通过传统的Hummers的方法制备成氧化石墨烯,目的是增强石墨烯表面的活性;然后将氧化石墨烯在碱液中与5-氨基水杨酸结合,得到水杨酸改性的氧化石墨烯,目的是调节氧化石墨烯表面的官能团含有大量的水杨酸根,同时为后续结合多聚烟酸铬做准备;之后加入部分解离的多聚烟酸铬,使多聚烟酸铬能够接枝吸附在氧化石墨烯的表面,而水杨酸根与铬的络合性质也提升了该物质的稳定性。
多聚烟酸铬系烟灰色结晶性细小粉末,流动性良好,常温下稳定,不溶于水,不溶于乙醇,其中铬为三价铬,通常用于人体的组织细胞,能增强胰岛素活性,改善人体糖代谢。多聚烟酸铬相当稳定,在水和缓冲体系中不分解,仅在浓度较高的无机酸溶液中能部分溶解。本发明利用这一点使多聚烟酸铬的螯合配体发生部分断裂,改变烟酸基团与铬的配位方式,在强酸体系中,多聚烟酸铬的部分羧基氧与铬的配位键发生断裂,羧基氧与体系中的氢结合形成羧基,从而烟酸基团只能以吡啶氮键的形态与铬离子形成配位,而吡啶氮键的配位能力弱于羧基氧基团,之后再使用表面有大量的水杨酸根的氧化石墨烯与其进行螯合配位,即得到一种新的铬基螯合配位体。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石墨烯柔性电极复合膜截面的扫描电镜图(100nm);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石墨烯柔性电极复合膜截面的扫描电镜图(5nm)。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发明,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有益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以下详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可实施范围的限定。
石墨烯是近些年很火热的二维晶体,是由单层碳原子组成的六方蜂巢形,石墨烯具有很多奇特的性质(超高的电子迁移率,高的力学性能)和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已经在储能以及新型电子元器件领域有相关的应用。由于其结构、机械性能以及极高的比表面积,因此石墨烯能够作为制备柔性电容器的理想电极材料。
下面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一种石墨烯柔性电极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石墨烯粉按照Hummers的方法制备成氧化石墨烯粉末;
步骤2,将氧化石墨烯粉末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超声均匀后,形成氧化石墨烯混液;其中,氧化石墨烯粉末与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比为1:18;
步骤3,向氧化石墨烯混液中加入5-氨基水杨酸,反应后经过洗涤和过滤,得到水杨酸改性氧化石墨烯;其中,5-氨基水杨酸与氧化石墨烯混液的质量比为1:10;
步骤4,将水杨酸改性氧化石墨烯与去离子水混合后,加入部分解离的多聚烟酸铬,调节反应体系的pH为5~6,反应温度为55~65℃,搅拌1~2h后降温至室温,在室温下静置处理8~12h,过滤并收集固体产物,得到多聚烟酸铬/氧化石墨烯复合产物;其中,水杨酸改性氧化石墨烯与去离子水的质量比为1:8;
步骤5,将多聚烟酸铬/氧化石墨烯复合产物与去离子水混合后,使用盐酸溶液将反应体系的pH调节为1~2,将苯胺溶液逐滴加入至反应体系中聚合,聚合过程中使用的催化剂为过硫酸铵,聚合反应在冰水浴条件下进行,聚合反应的时间为10~15h,得到聚苯胺/多聚烟酸铬/氧化石墨烯复合产物分散液;其中,苯胺溶液是由苯胺与异丙醇按照质量比为1:15混合得到,过硫酸铵的加入量为苯胺质量的2.2倍;多聚烟酸铬/氧化石墨烯复合产物与去离子水的质量比为1:7,苯胺与多聚烟酸铬/氧化石墨烯复合产物的质量比为1:3;
步骤6,将聚苯胺/多聚烟酸铬/氧化石墨烯复合产物分散液超声分散均匀后,通过真空抽滤将分散液中的固体均匀地吸附在滤纸上,待干燥成膜后置于去离子水中将滤纸剥离开,再次干燥后即得到氧化石墨烯柔性电极复合膜;
步骤7,将氧化石墨烯柔性电极复合膜使用氢碘酸加热处理,得到石墨烯柔性电极复合膜;其中,加热温度为80~90℃。
上述步骤4中,部分解离的多聚烟酸铬的制备过程为:
a.称取多聚烟酸铬加入至去离子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多聚烟酸铬混液;其中,多聚烟酸铬与离子水的质量比为1:8;
b.向多聚烟酸铬混液中边搅拌边滴加浓度为0.5mol/L的盐酸溶液,之后升温至60~80℃,搅拌处理1~4h后,过滤收集固体并使用蒸馏水冲洗至中性,干燥后得到部分解离的多聚烟酸铬;其中,多聚烟酸铬混液与盐酸溶液的质量比为1:1.2。
实施例2
一种石墨烯柔性电极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石墨烯粉按照Hummers的方法制备成氧化石墨烯粉末;
步骤2,将氧化石墨烯粉末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超声均匀后,形成氧化石墨烯混液;其中,氧化石墨烯粉末与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比为1:15;
步骤3,向氧化石墨烯混液中加入5-氨基水杨酸,反应后经过洗涤和过滤,得到水杨酸改性氧化石墨烯;其中,5-氨基水杨酸与氧化石墨烯混液的质量比为1:8;
步骤4,将水杨酸改性氧化石墨烯与去离子水混合后,加入部分解离的多聚烟酸铬,调节反应体系的pH为5~6,反应温度为55~65℃,搅拌1~2h后降温至室温,在室温下静置处理8~12h,过滤并收集固体产物,得到多聚烟酸铬/氧化石墨烯复合产物;其中,水杨酸改性氧化石墨烯与去离子水的质量比为1:5;
步骤5,将多聚烟酸铬/氧化石墨烯复合产物与去离子水混合后,使用盐酸溶液将反应体系的pH调节为1~2,将苯胺溶液逐滴加入至反应体系中聚合,聚合过程中使用的催化剂为过硫酸铵,聚合反应在冰水浴条件下进行,聚合反应的时间为10~15h,得到聚苯胺/多聚烟酸铬/氧化石墨烯复合产物分散液;其中,苯胺溶液是由苯胺与异丙醇按照质量比为1:10混合得到,过硫酸铵的加入量为苯胺质量的2.0倍;多聚烟酸铬/氧化石墨烯复合产物与去离子水的质量比为1:5,苯胺与多聚烟酸铬/氧化石墨烯复合产物的质量比为1:2;
步骤6,将聚苯胺/多聚烟酸铬/氧化石墨烯复合产物分散液超声分散均匀后,通过真空抽滤将分散液中的固体均匀地吸附在滤纸上,待干燥成膜后置于去离子水中将滤纸剥离开,再次干燥后即得到氧化石墨烯柔性电极复合膜;
步骤7,将氧化石墨烯柔性电极复合膜使用氢溴酸加热处理,得到石墨烯柔性电极复合膜;其中,加热温度为80~90℃。
上述步骤4中,部分解离的多聚烟酸铬的制备过程为:
a.称取多聚烟酸铬加入至去离子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多聚烟酸铬混液;其中,多聚烟酸铬与离子水的质量比为1:5;
b.向多聚烟酸铬混液中边搅拌边滴加浓度为0.5mol/L的盐酸溶液,之后升温至60~80℃,搅拌处理1~4h后,过滤收集固体并使用蒸馏水冲洗至中性,干燥后得到部分解离的多聚烟酸铬;其中,多聚烟酸铬混液与盐酸溶液的质量比为1:0.8。
实施例3
一种石墨烯柔性电极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石墨烯粉按照Hummers的方法制备成氧化石墨烯粉末;
步骤2,将氧化石墨烯粉末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超声均匀后,形成氧化石墨烯混液;其中,氧化石墨烯粉末与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比为1:20;
步骤3,向氧化石墨烯混液中加入5-氨基水杨酸,反应后经过洗涤和过滤,得到水杨酸改性氧化石墨烯;其中,5-氨基水杨酸与氧化石墨烯混液的质量比为1:12;
步骤4,将水杨酸改性氧化石墨烯与去离子水混合后,加入部分解离的多聚烟酸铬,调节反应体系的pH为5~6,反应温度为55~65℃,搅拌1~2h后降温至室温,在室温下静置处理8~12h,过滤并收集固体产物,得到多聚烟酸铬/氧化石墨烯复合产物;其中,水杨酸改性氧化石墨烯与去离子水的质量比为1:10;
步骤5,将多聚烟酸铬/氧化石墨烯复合产物与去离子水混合后,使用盐酸溶液将反应体系的pH调节为1~2,将苯胺溶液逐滴加入至反应体系中聚合,聚合过程中使用的催化剂为过硫酸铵,聚合反应在冰水浴条件下进行,聚合反应的时间为10~15h,得到聚苯胺/多聚烟酸铬/氧化石墨烯复合产物分散液;其中,苯胺溶液是由苯胺与异丙醇按照质量比为1:20混合得到,过硫酸铵的加入量为苯胺质量的2.5倍;多聚烟酸铬/氧化石墨烯复合产物与去离子水的质量比为1:8,苯胺与多聚烟酸铬/氧化石墨烯复合产物的质量比为1:4;
步骤6,将聚苯胺/多聚烟酸铬/氧化石墨烯复合产物分散液超声分散均匀后,通过真空抽滤将分散液中的固体均匀地吸附在滤纸上,待干燥成膜后置于去离子水中将滤纸剥离开,再次干燥后即得到氧化石墨烯柔性电极复合膜;
步骤7,将氧化石墨烯柔性电极复合膜使用抗坏血酸加热处理,得到石墨烯柔性电极复合膜;其中,加热温度为80~90℃。
上述步骤4中,部分解离的多聚烟酸铬的制备过程为:
a.称取多聚烟酸铬加入至去离子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多聚烟酸铬混液;其中,多聚烟酸铬与离子水的质量比为1:10;
b.向多聚烟酸铬混液中边搅拌边滴加浓度为0.5mol/L的盐酸溶液,之后升温至60~80℃,搅拌处理1~4h后,过滤收集固体并使用蒸馏水冲洗至中性,干燥后得到部分解离的多聚烟酸铬;其中,多聚烟酸铬混液与盐酸溶液的质量比为1:1.6。
对比例1
一种石墨烯柔性电极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石墨烯粉按照Hummers的方法制备成氧化石墨烯粉末;
步骤2,将氧化石墨烯粉末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超声均匀后,形成氧化石墨烯混液;其中,氧化石墨烯粉末与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比为1:18;
步骤3,向氧化石墨烯混液中加入5-氨基水杨酸,反应后经过洗涤和过滤,得到水杨酸改性氧化石墨烯;其中,5-氨基水杨酸与氧化石墨烯混液的质量比为1:10;
步骤4,将水杨酸改性氧化石墨烯与去离子水混合后,使用盐酸溶液将反应体系的pH调节为1~2,将苯胺溶液逐滴加入至反应体系中聚合,聚合过程中使用的催化剂为过硫酸铵,聚合反应在冰水浴条件下进行,聚合反应的时间为10~15h,得到聚苯胺/氧化石墨烯复合产物分散液;其中,苯胺溶液是由苯胺与异丙醇按照质量比为1:15混合得到,过硫酸铵的加入量为苯胺质量的2.2倍;水杨酸改性氧化石墨烯与去离子水的质量比为1:7,苯胺与水杨酸改性氧化石墨烯的质量比为1:3;
步骤5,将聚苯胺/氧化石墨烯复合产物分散液超声分散均匀后,通过真空抽滤将分散液中的固体均匀地吸附在滤纸上,待干燥成膜后置于去离子水中将滤纸剥离开,再次干燥后即得到氧化石墨烯柔性电极复合膜;
步骤6,将氧化石墨烯柔性电极复合膜使用氢碘酸加热处理,得到石墨烯柔性电极复合膜;其中,加热温度为80~90℃。
对比例2
一种石墨烯柔性电极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石墨烯粉按照Hummers的方法制备成氧化石墨烯粉末;
步骤2,将氧化石墨烯粉末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超声均匀后,形成氧化石墨烯混液;其中,氧化石墨烯粉末与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比为1:18;
步骤3,将氧化石墨烯粉末与去离子水混合后,使用盐酸溶液将反应体系的pH调节为1~2,将苯胺溶液逐滴加入至反应体系中聚合,聚合过程中使用的催化剂为过硫酸铵,聚合反应在冰水浴条件下进行,聚合反应的时间为10~15h,得到聚苯胺/氧化石墨烯复合产物分散液;其中,苯胺溶液是由苯胺与异丙醇按照质量比为1:15混合得到,过硫酸铵的加入量为苯胺质量的2.2倍;氧化石墨烯粉末与去离子水的质量比为1:7,苯胺与氧化石墨烯粉末的质量比为1:3;
步骤4,将聚苯胺/氧化石墨烯复合产物分散液超声分散均匀后,通过真空抽滤将分散液中的固体均匀地吸附在滤纸上,待干燥成膜后置于去离子水中将滤纸剥离开,再次干燥后即得到氧化石墨烯柔性电极复合膜;
步骤5,将氧化石墨烯柔性电极复合膜使用氢碘酸加热处理,得到石墨烯柔性电极复合膜;其中,加热温度为80~90℃。
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发明,将本发明实施例1~3以及对比例1~2中所制备的石墨烯柔性电极复合膜在相同条件下进行性能上的检测对比,结果如表1所示。
表1石墨烯柔性电极复合膜的性质
Figure BDA0003210059390000081
由上表1中能够看出,本发明实施例1~3所制备的石墨烯柔性电极复合膜在同等电流密度条件下具有更高的比容量,最高能达到543F/g,且在恒定电流的检测下,比容量的保持率都能够达到92%以上,说明相比较于现有技术中仅使用石墨烯与聚苯胺形成的复合膜,本发明实施例1~3具有较大比容量和比容量保持率的提升。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Claims (9)

1.一种石墨烯柔性电极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石墨烯粉按照Hummers的方法制备成氧化石墨烯粉末;
步骤2,将氧化石墨烯粉末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超声均匀后,形成氧化石墨烯混液;
步骤3,向氧化石墨烯混液中加入5-氨基水杨酸,反应后经过洗涤和过滤,得到水杨酸改性氧化石墨烯;
步骤4,将水杨酸改性氧化石墨烯与去离子水混合后,加入部分解离的多聚烟酸铬,反应后得到多聚烟酸铬/氧化石墨烯复合产物;
步骤5,将多聚烟酸铬/氧化石墨烯复合产物与去离子水混合后,加入苯胺进行聚合,反应结束后,得到聚苯胺/多聚烟酸铬/氧化石墨烯复合产物分散液;
步骤6,将聚苯胺/多聚烟酸铬/氧化石墨烯复合产物分散液使用真空抽滤法制备成氧化石墨烯柔性电极复合膜;
步骤7,将氧化石墨烯柔性电极复合膜使用还原剂加热处理,得到石墨烯柔性电极复合膜;
所述步骤4中,部分解离的多聚烟酸铬的制备过程为:
a.称取多聚烟酸铬加入至去离子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多聚烟酸铬混液;其中,多聚烟酸铬与去离子水的质量比为1:5~10;
b.向多聚烟酸铬混液中边搅拌边滴加浓度为0.5mol/L的盐酸溶液,之后升温至60~80℃,搅拌处理1~4h后,过滤收集固体并使用蒸馏水冲洗至中性,干燥后得到部分解离的多聚烟酸铬;其中,多聚烟酸铬混液与盐酸溶液的质量比为1:0.8~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烯柔性电极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氧化石墨烯粉末与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比为1:15~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烯柔性电极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5-氨基水杨酸与氧化石墨烯混液的质量比为1:8~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烯柔性电极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水杨酸改性氧化石墨烯与去离子水的质量比为1:5~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烯柔性电极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反应时调节反应体系的pH为5~6,反应温度为55~65℃,搅拌1~2h后降温至室温,在室温下静置处理8~12h,过滤并收集固体产物,得到多聚烟酸铬/氧化石墨烯复合产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烯柔性电极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苯胺是以苯胺溶液的方式逐滴加入至反应体系中的;苯胺溶液是由苯胺与异丙醇按照质量比为1:10~20混合得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烯柔性电极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加入苯胺之前需要使用盐酸溶液将反应体系的pH调节为1~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烯柔性电极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聚合过程中使用的催化剂为过硫酸铵,聚合反应在冰水浴条件下进行,聚合反应的时间为10~15h,过硫酸铵的加入量为苯胺质量的2.0~2.5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烯柔性电极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中,真空抽滤法具体为:将聚苯胺/多聚烟酸铬/氧化石墨烯复合产物分散液超声分散均匀后,通过真空抽滤将分散液中的固体均匀地吸附在滤纸上,待干燥成膜后置于去离子水中将滤纸剥离开,再次干燥后即可。
CN202110929653.8A 2021-08-13 2021-08-13 一种石墨烯柔性电极复合膜的制备方法 Active CN11362889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29653.8A CN113628896B (zh) 2021-08-13 2021-08-13 一种石墨烯柔性电极复合膜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29653.8A CN113628896B (zh) 2021-08-13 2021-08-13 一种石墨烯柔性电极复合膜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28896A CN113628896A (zh) 2021-11-09
CN113628896B true CN113628896B (zh) 2022-04-15

Family

ID=783852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29653.8A Active CN113628896B (zh) 2021-08-13 2021-08-13 一种石墨烯柔性电极复合膜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628896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80706A (zh) * 2017-06-14 2017-09-19 福州大学 染料功能化石墨烯/聚苯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9741881A (zh) * 2019-01-04 2019-05-10 宁波石墨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石墨烯柔性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64363B (zh) * 2014-05-20 2017-02-01 东华大学 一种3d花瓣状石墨烯‑聚苯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11434B (zh) * 2015-10-10 2017-09-29 扬州大学 一种苯胺共聚物与石墨烯的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KR101913471B1 (ko) * 2016-10-24 2018-10-30 영남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공유결합으로 이루어진 환원된 산화그래핀/폴리아닐린 복합체 제조방법
CN108766791A (zh) * 2018-06-15 2018-11-06 武汉工程大学 一种基于石墨烯/聚苯胺复合薄膜的超级电容器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80706A (zh) * 2017-06-14 2017-09-19 福州大学 染料功能化石墨烯/聚苯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9741881A (zh) * 2019-01-04 2019-05-10 宁波石墨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石墨烯柔性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28896A (zh) 2021-1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33954B (zh) 一种石墨烯/MXene复合电极材料及其应用
Yan et al. Enhanced supercapacitive performance of delaminated two-dimensional titanium carbide/carbon nanotube composites in alkaline electrolyte
He et al. Biomass-derived porous carbons with tailored graphitization degree and pore size distribution for supercapacitors with ultra-high rate capability
Luo et al. Graphene bonded carbon nanofiber aerogels with high capacitive deionization capability
CN105175761B (zh) 一种细菌纤维素/聚苯胺/石墨烯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2604275A (zh) 一种聚偏氟乙烯/石墨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910638A (zh) 一种基于Zr‑MOFs复合材料为模板的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680995A (zh) 用于超级电容器的介孔碳/RuO2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06548877A (zh) 碳纳米管阵列/聚苯胺/二氧化铈复合材料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299484B (zh) CCO/CoNiMn-LDH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于超级电容器
CN108831759B (zh) 一种基于石墨烯/壳聚糖多孔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u et al. Hydrothermal synthesis of N-doped graphene/Fe2O3 nanocomposite for supercapacitors
CN111453732B (zh) 一种三维多孔MXene/rGO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74574B (zh) 一种氢氧化钴/石墨烯柔性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1983759A (zh) 一种掺杂阴离子型快离子导体制备高离子传导效率的双极膜的方法
CN113402725B (zh) 杂多酸改性金属有机框架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3628896B (zh) 一种石墨烯柔性电极复合膜的制备方法
Juni et al. Electr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u/Cu2O/C composite electrode for supercapacitor application
CN116564574A (zh) 一种石墨烯/二维金属有机导电框架修饰的三维电极材料及其应用
CN104124075B (zh) 超级电容器用氧化锰钾材料及其与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4784227B (zh) 一种石墨烯/金属氧化物复合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电极极片及其应用
CN111017908A (zh) 一种条带状氧化石墨烯作为粘结剂制备生物质基膜的方法
CN109686575A (zh) 一种氧化锡纳米片/聚苯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Wang et al. One-step hydrothermal synthesis of Nickel/Cobalt double hydroxide composite containing reduced Graphene Oxide as High Perfomance Electrode Material for Supercapacitor
CN114334469A (zh) 一种二维石墨化纳米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电化学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