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11812B - 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11812B
CN113611812B CN202110902456.7A CN202110902456A CN113611812B CN 113611812 B CN113611812 B CN 113611812B CN 202110902456 A CN202110902456 A CN 202110902456A CN 113611812 B CN113611812 B CN 11361181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substrate
unit
light emitting
cath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0245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611812A (zh
Inventor
屈财玉
郝艳军
樊宜冰
刘浩
李栋
张慧娟
刘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90245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11812B/zh
Publication of CN1136118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118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6118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118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10K50/82Cathodes
    • H10K50/824Cathodes combined with auxiliary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01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包括位于阴极层上的辅助阴极、以及位于阴极层远离衬底的一侧且包括多个覆盖单元的图案化覆盖层,每个发光单元在衬底上的正投影位于一个覆盖单元在衬底上的正投影内,且不同颜色的有机发光单元对应的覆盖单元的厚度不同。本实施例中的辅助阴极能够降低阴极层的电阻,从而改善阴极的IR drop问题;图案化覆盖层则制作在阴极层和辅助阴极上方,并且不同颜色的有机发光单元对应的覆盖单元的厚度不同,如此能够保证不同颜色的发光层都能够具有良好的出光效果,从而提升显示面板的出光率。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申请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作为新型的显示器件,因其自发光、轻薄、视角宽、反应时间快、发光效率高、驱动电压低、功耗小、制作工艺简单以及可以应用于柔性显示领域等优点而备受关注。
在传统的顶发射结构的AMOLED(Active Matrix OLED,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中,阴极结构至关重要,阴极的厚度直接决定透光率。就小尺寸AMOLED而言,为了保证足够的透光率而将金属阴极制作得很薄,虽然阴极的电阻对OLED面板的均匀性有所影响,但正是由于尺寸小而使得阴极电阻的影响在可接受范围内。但对于大尺寸AMOLED而言,金属阴极因电阻压降(IR drop)严重,从而导致OLED面板的均匀性较差,观赏效果不佳,进而影响了这种工艺方法在大尺寸中的应用。
现有技术中可以通过制作透明金属氧化物阴极来改善阴极IR drop问题,但透明金属氧化物,以氧化铟锌(IZO)为例,通常需要采用诸如溅射的工艺进行制备,溅射时能量较大,容易对OLED器件中的有机材料层造成损伤,进而影响OLED器件的注入效率、寿命等性能,所以使用透明金属氧化物作为阴极的方法也受到了限制。
现有技术中也可以通过辅助阴极设计来改善阴极IR drop问题,但同时会使得覆盖层材料留在发光区,会在一定程度影响出光率,影响器件发光效率。
发明内容
本申请针对现有方式的缺点,提出一种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能够在改善AMOLED显示面板的阴极IR drop问题的同时提升显示面板的出光效率。
第一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
衬底,包括多个发光区和包围发光区的暗区;
阳极层,位于所述衬底的一侧且包括多个位于所述发光区的阳极单元;
像素定义层,位于所述阳极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且设置有多个贯穿所述像素定义层的像素开口,所述像素开口在衬底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阳极单元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内;
有机发光层,包括多个有机发光单元,每个所述有机发光单元位于一个所述像素开口内;
阴极层,覆盖多个所述像素开口和多个所述有机发光单元;
辅助阴极,位于所述阴极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且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暗区;
图案化覆盖层,位于所述阴极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且包括多个覆盖单元,每个所述发光单元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位于一个所述覆盖单元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内,且不同颜色的有机发光单元对应的所述覆盖单元的厚度不同。
可选地,所述有机发光单元包括红色发光单元、绿色发光单元和蓝色发光单元;所述覆盖单元包括位于所述红色发光单元上的第一覆盖单元、位于所述绿色发光单元上的第二覆盖单元以及位于所述蓝色发光单元上的第三覆盖单元;所述第一覆盖单元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覆盖单元的厚度,所述第二覆盖单元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三覆盖单元的厚度。
可选地,所述第一覆盖单元的厚度所述第二覆盖单元的厚度所述第三覆盖单元的厚度/>
可选地,所述图案化覆盖层包括公共覆盖层、位于所述公共覆盖层上的第一覆盖层和第二覆盖层;所述公共覆盖层覆盖阴极层和辅助阴极,且所述公共覆盖层中位于所述蓝色发光单元的部分为第三覆盖单元;所述第一覆盖层包括多个第一子单元,所述第一子单元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红色发光单元在衬底上的正投影,所述第一覆盖单元包括位于所述红色发光单元上的部分所述公共覆盖层和所述第一子单元;所述第二覆盖层包括多个第二子单元,所述第二子单元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绿色发光单元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所述第二覆盖单元包括位于所述绿色发光单元上的部分所述公共覆盖层和所述第二子单元。
可选地,所述阴极层的材料包括镁、银、铝中的一种或合金,所述阴极层的厚度为5nm~20nm。
可选地,所述辅助阴极的材料包括镁、银、铝中的一种或合金,所述辅助阴极的厚度为1nm~500nm。
第二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面板。
第三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包括:
提供一衬底,所述衬底包括多个发光区和包围发光区的暗区;
在所述衬底的一侧形成阳极层,并对所述阳极层进行图形化处理获得多个位于所述发光区的阳极单元;
在所述阳极层上形成像素定义层,并对所述像素定义层进行图形化处理以形成多个贯穿所述像素定义层的像素开口,所述像素开口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阳极单元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内;
形成有机发光层,所述有机发光层包括多个有机发光单元,每个有机发光单元位于一个所述像素开口内;
形成阴极层,所述阴极层覆盖多个所述像素开口和多个所述有机发光单元;
在所述阴极层上形成辅助阴极,辅助阴极在衬底上的正投影位于暗区;
形成图案化覆盖层,位于所述阴极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且包括多个覆盖单元,每个所述发光单元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位于一个所述覆盖单元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内,且不同颜色的有机发光单元对应的所述覆盖单元的厚度不同。
可选地,在阴极层上辅助阴极,包括:
在阴极层远离衬底的一侧形成第一感光材料层,并对所述第一感光材料层进行图形化处理以形成贯穿所述第一感光材料层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暗区;
沉积辅助电极材料层,所述辅助电极材料层覆盖剩余的所述第一感光材料层以及所述第一开口处的阴极层;
剥离剩余的所述第一感光材料层以获得所述辅助阴极。
可选地,所述有机发光单元包括红色发光单元、绿色发光单元和蓝色发光单元;所述覆盖单元包括位于所述红色发光单元上的第一覆盖单元、位于所述绿色发光单元上的第二覆盖单元以及位于所述蓝色发光单元上的第三覆盖单元;
形成图案化覆盖层,包括:
沉积公共覆盖层,所述公共覆盖层覆盖阴极层和辅助阴极,且所述公共覆盖层中位于所述蓝色发光单元的部分为第三覆盖单元;
在所述公共覆盖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形成第二感光材料层,并对所述第二感光材料层进行图形化处理以形成贯穿所述第二感光材料层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红色发光单元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内;
沉积第一覆盖层材料,所述第一覆盖层材料覆盖剩余的所述第二感光材料层以及所述第二开口处的所述公共覆盖层,再剥离剩余的所述第二感光材料层以获得所述第一覆盖层,所述第一覆盖层包括多个第一子单元,所述第一覆盖单元包括位于所述红色发光单元上的所述公共覆盖层和所述第一子单元;
在所述第一覆盖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形成第三感光材料层,并对所述第三感光材料层进行图形化处理以形成贯穿所述第三感光材料层的第三开口,所述第三开口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绿色发光单元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内;
沉积第二覆盖层材料,所述第二覆盖层材料覆盖剩余的所述第三感光材料层以及所述第三开口处的所述公共覆盖层,再剥离剩余的所述第三感光材料层以获得所述第二覆盖层,所述第二覆盖层包括多个第二子单元,所述第二覆盖单元包括位于所述绿色发光单元上的部分所述公共覆盖层和所述第二子单元。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通过设置辅助阴极来降低阴极层的电阻,从而改善阴极的IR drop问题;图案化覆盖层则制作在阴极层和辅助阴极上方,并且图案化覆盖层则包括多个覆盖单元,不同颜色的有机发光单元对应的覆盖单元的厚度不同,如此能够保证不同颜色的发光层都能够具有良好的出光效果,从而提升显示面板的出光率。
本申请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框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中步骤S1的工艺示意图;
图6为图4所示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中步骤S2的工艺示意图;
图7为图4所示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中步骤S3的工艺示意图;
图8为图4所示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中步骤S4的工艺示意图;
图9为图4所示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中步骤S5的工艺示意图;
图10为图4所示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中步骤S5的流程示意图;
图11为图10所示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中步骤S501的工艺示意图;
图12为图10所示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中步骤S502的工艺示意图;
图13为图4所示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中步骤S6的工艺示意图;
图14为图13所示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中步骤S601的工艺示意图;
图15为图13所示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中步骤S602的工艺示意图;
图16为图13所示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中步骤S603的工艺示意图;
图17为图13所示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经过步骤S603后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13所示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中步骤S604的工艺示意图;
图19为图13所示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中步骤S605的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
1-衬底;
2-阳极层;21-阳极单元;
3-像素定义层;31-像素开口;
4-有机发光层;R-红色发光单元;G-绿色发光单元;B-蓝色发光单元;
5-阴极层;
6-辅助阴极;
7-图案化覆盖层;71-公共覆盖层;72-第一覆盖层;73-第二覆盖层;
10-发光区;20-暗区;
100-第一覆盖单元;200-第二覆盖单元;300-第三覆盖单元;
m1-第一感光材料层;m2-第二感光材料层;m3-第三感光材料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部件。此外,如果已知技术的详细描述对于示出的本申请的特征是不必要的,则将其省略。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解释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被特定定义,否则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
在传统的顶发射结构的AMOLED显示面板中,阴极结构至关重要,阴极的厚度直接决定透光率。就小尺寸AMOLED而言,为了保证足够的透光率而将金属阴极制作得很薄,虽然阴极的电阻对OLED面板的均匀性有所影响,但正是由于尺寸小而使得阴极电阻的影响在可接受范围内。但对于大尺寸AMOLED而言,金属阴极因电阻压降(IR drop)严重,从而导致OLED面板的均匀性较差,观赏效果不佳,进而影响了这种工艺方法在大尺寸中的应用。
现有技术中可以通过制作透明金属氧化物阴极来改善阴极IR drop问题,但透明金属氧化物,以IZO为例,通常需要采用诸如溅射的工艺进行制备,溅射时能量较大,容易对OLED器件中的有机材料层造成损伤,进而影响OLED器件的注入效率、寿命等性能,所以使用透明金属氧化物作为阴极的方法也受到了限制。
现有技术中也可以通过辅助阴极设计来改善阴极IR drop问题,主要是采用OTI方法,该方法采用CPM有机材料和改性镁金属材料来实现辅助阴极的制作。具体地,CPM材料通过FMM蒸镀到发光区,改性镁材料通过Open Mask蒸镀,利用改性镁材料和CPM有机材料相互排斥的特性,实现改性镁材料只附着在暗区,即改性镁材料的图案化,从而获得辅助阴极。然而,CPM材料留在了发光区,会在一定程度影响出光率,影响器件发光效率。
本申请提供的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如上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如图1所示,该显示面板包括:
衬底1,包括多个发光区10和包围发光区10的暗区20;
阳极层2,位于衬底1的一侧且包括多个位于发光区10的阳极单元21;
像素定义层3,位于阳极层2远离衬底1的一侧且设置有多个贯穿像素定义层3的像素开口31,像素开口31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位于阳极单元21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内;
有机发光层4,包括多个有机发光单元,每个有机发光单元位于一个像素开口31内;
阴极层5,覆盖多个像素开口31和多个有机发光单元;
辅助阴极6,位于阴极层5远离衬底1的一侧且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位于暗区20;
图案化覆盖层7,位于阴极层5远离衬底1的一侧且包括多个覆盖单元,每个发光单元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位于一个覆盖单元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内,且不同颜色的有机发光单元对应的覆盖单元的厚度不同。
具体地,图案化覆盖层7采用折射率大、吸光系数小的材料制成,从而具有提升透光率的效果。图案化覆盖层7可采用三苯胺类、丁二烯类、苯乙烯基三苯胺类等芳香胺类化合物,例如NPB((N,N'-二苯基-N,N'-(1-萘基)-1,1'-联苯-4,4'-二胺)。
具体地,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阴极层5的材料包括镁、银、铝中的一种或其合金,阴极层5的厚度为5nm~20nm。例如,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阴极层5的材料为美银合金,在设计阴极层5的厚度时,需要保证阴极层5的透过率Tr满足Tr(550nm)>55%,并且阴极层5的方阻Rs满足:5Ω/sq<Rs<15Ω/sq。
具体地,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辅助阴极6的材料包括镁、银、铝中的一种或其合金,辅助阴极6的厚度为1nm~500nm。
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通过设置辅助阴极6来降低阴极层5的电阻,从而改善阴极的IR drop问题;图案化覆盖层7则制作在阴极层5和辅助阴极6上方,并且图案化覆盖层7则包括多个覆盖单元,不同颜色的有机发光单元对应的覆盖单元的厚度不同,如此能够保证不同颜色的发光层都能够具有良好的出光效果,从而提升显示面板的出光率。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有机发光单元包括红色发光单元R、绿色发光单元G和蓝色发光单元B;覆盖单元包括位于红色发光单元R上的第一覆盖单元100、位于绿色发光单元G上的第二覆盖单元200以及位于蓝色发光单元B上的第三覆盖单元300;第一覆盖单元100的厚度大于第二覆盖单元200的厚度,第二覆盖单元200的厚度大于第三覆盖单元300的厚度。
如图1所示,具体地,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第一覆盖单元100的厚度第二覆盖单元200的厚度/>第三覆盖单元300的厚度经验证,采用上述不同厚度的覆盖单元,显示面板的白光效率提升8%,显著提升了显示面板的出光性能。
如图2所示,具体地,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图案化覆盖层7包括公共图案化覆盖层7、位于公共图案化覆盖层7上的第一图案化覆盖层7和第二图案化覆盖层7;公共图案化覆盖层7覆盖阴极层5和辅助阴极6,且公共图案化覆盖层7中位于蓝色发光单元B的部分为第三覆盖单元300,第一图案化覆盖层7包括多个第一子单元,第一子单元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覆盖红色发光单元R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第一覆盖单元100包括位于红色发光单元R上的部分和第一子单元;第二图案化覆盖层7包括多个第二子单元,第二子单元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覆盖绿色发光单元G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第二覆盖单元200包括位于绿色发光单元G上的部分和第二子单元。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还可以根据具体需求包括电子注入层、电子传输层、空穴注入层以及空穴传输层中的一种或多种,从而优化显示面板的发光性能。此外,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衬底1与阳极层2之间的用于形成像素电路的多个膜层,本实施例不进行一一说明。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如图3所示,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具有上述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3所示,具体地,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还包括驱动芯片和供电电源,其中,驱动芯片用于为显示面板提供驱动信号,供电电源用于为显示面板提供电能。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如图4至图9所示,该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包括:
S1:提供一衬底1,在衬底1的一侧形成阳极层2并对阳极层2进行图形化处理获得多个位于阳极单元21,该衬底1包括多个发光区10和包围发光区10的暗区20,每个阳极单元21位于一个发光区10。S2:在阳极层2上形成像素定义层3,并对像素定义层3进行图形化处理以形成多个贯穿像素定义层3的像素开口31,像素开口31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位于阳极单元21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内。
S3:形成有机发光层4,有机发光层4包括多个有机发光单元,每个有机发光单元位于一个像素开口31内。
S4:形成阴极层5,阴极层5覆盖多个像素开口31和多个有机发光单元。阴极层5材料阴极层5的材料包括镁、银、铝中的一种或其合金,阴极层5的厚度为5nm~20nm。
S5:在阴极层5上形成辅助阴极6,辅助阴极6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位于暗区20。具体地,辅助阴极6的材料包括镁、银、铝中的一种或其合金,辅助阴极6的厚度为1nm~500nm。
S6:形成图案化覆盖层7,位于阴极层5远离衬底1的一侧且包括多个覆盖单元,每个发光单元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位于一个覆盖单元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内,且不同颜色的有机发光单元对应的覆盖单元的厚度不同。
具体地,制作完图形化覆盖层的显示面板如图1所示。图案化覆盖层7采用折射率大、吸光系数小的材料制成,从而具有提升透光率的效果。图案化覆盖层7可采用三苯胺类、丁二烯类、苯乙烯基三苯胺类等芳香胺类化合物,例如NPB((N,N'-二苯基-N,N'-(1-萘基)-1,1'-联苯-4,4'-二胺)。
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通过设置辅助阴极6来降低阴极层5的电阻,从而改善阴极的IR drop问题;图案化覆盖层7则制作在阴极层5和辅助阴极6上方,并且图案化覆盖层7则包括多个覆盖单元,不同颜色的有机发光单元对应的覆盖单元的厚度不同,如此能够保证不同颜色的发光层都能够具有良好的出光效果,从而提升显示面板的出光率。
可选地,如图10至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中,步骤S5包括:
S501:在阴极层5远离衬底1的一侧形成第一感光材料层m1,并对第一感光材料层m1进行图形化处理以形成贯穿第一感光材料层m1的第一开口(图11中未标注),其中,第一感光材料层m1的厚度大于辅助电极6的厚度,第一开口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位于暗区20。
S502:沉积辅助电极材料层,辅助电极材料层覆盖剩余的第一感光材料层m1以及第一开口处的阴极层5。
S503:剥离剩余的第一感光材料层m1以获得辅助阴极6。具体地,在剥离剩余的第一感光材料层m1时,位于其上的辅助电极材料层也被剥离。
本实施例通过制作厚度大于辅助电极6的第一感光材料层m1,并对第一感光材料层m1进行图形化处理,能够通过剥离剩余的第一感光材料层m1即可获得辅助电极6,操作简单。
具体地,如图2所示,有机发光单元包括红色发光单元R、绿色发光单元G和蓝色发光单元B;覆盖单元包括位于红色发光单元R上的第一覆盖单元100、位于绿色发光单元G上的第二覆盖单元200以及位于蓝色发光单元B上的第三覆盖单元300。基于此,如图13至图1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中,步骤S6包括:
S601:沉积公共覆盖层71,公共覆盖层71覆盖阴极层5和辅助阴极6,且公共覆盖层71中位于蓝色发光单元B的部分为第三覆盖单元300。
S602:在公共覆盖层71远离衬底1的一侧形成第二感光材料层m2,并对第二感光材料层m2进行图形化处理以形成贯穿第二感光材料层m2的第二开口(图15中未标注),第二开口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位于红色发光单元R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具体请参照图1,第二感光材料层m2的厚度大于第一覆盖层72的厚度。
S603:沉积第一覆盖层72材料,第一覆盖层72材料覆盖剩余的第二感光材料层m2以及第二开口处的公共覆盖层71,再剥离剩余的第二感光材料层m2以获得第一覆盖层72,第一覆盖层72包括多个第一子单元,第一覆盖单元100包括位于红色发光单元R上的公共覆盖层71和第一子单元。
S604:在第一覆盖层72远离衬底1的一侧形成第三感光材料层m3,并对第三感光材料层m3进行图形化处理以形成贯穿第三感光材料层m3的第三开口(图18中未标注),第三开口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位于绿色发光单元G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内;
S605:沉积第二覆盖层73材料,第二覆盖层73材料覆盖剩余的第三感光材料层m3以及第三开口处的公共覆盖层71,再剥离剩余的第三感光材料层m3以获得第二覆盖层73,第二覆盖层73包括多个第二子单元,第二覆盖单元200包括位于绿色发光单元G上的部分公共覆盖层71和第二子单元。
本实施例通过公共覆盖层71与第一覆盖层72、第二覆盖层73结合的方式,只需进行两次图案化处理即可获得图案化覆盖层7,操作简单。
应用本申请实施例,至少能够实现如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通过设置辅助阴极来降低阴极层的电阻,从而改善阴极的IR drop问题;图案化覆盖层则制作在阴极层和辅助阴极上方,并且图案化覆盖层则包括多个覆盖单元,不同颜色的有机发光单元对应的覆盖单元的厚度不同,如此能够保证不同颜色的发光层都能够具有良好的出光效果,从而提升显示面板的出光率。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申请中已经讨论过的各种操作、方法、流程中的步骤、措施、方案可以被交替、更改、组合或删除。进一步地,具有本申请中已经讨论过的各种操作、方法、流程中的其他步骤、措施、方案也可以被交替、更改、重排、分解、组合或删除。进一步地,现有技术中的具有与本申请中公开的各种操作、方法、流程中的步骤、措施、方案也可以被交替、更改、重排、分解、组合或删除。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附图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其可以以其他的顺序执行。而且,附图的流程图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其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他步骤或者其他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以上仅是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衬底,包括多个发光区和包围发光区的暗区;
阳极层,位于所述衬底的一侧且包括多个位于所述发光区的阳极单元;
像素定义层,位于所述阳极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且设置有多个贯穿所述像素定义层的像素开口,所述像素开口在衬底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阳极单元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内;
有机发光层,包括多个有机发光单元,每个所述有机发光单元位于一个所述像素开口内;
阴极层,覆盖多个所述像素开口和多个所述有机发光单元;
辅助阴极,位于所述阴极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且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暗区;
图案化覆盖层,位于所述阴极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且包括多个覆盖单元,每个所述发光单元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位于一个所述覆盖单元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内,且不同颜色的有机发光单元对应的所述覆盖单元的厚度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有机发光单元包括红色发光单元、绿色发光单元和蓝色发光单元;
所述覆盖单元包括位于所述红色发光单元上的第一覆盖单元、位于所述绿色发光单元上的第二覆盖单元以及位于所述蓝色发光单元上的第三覆盖单元;
所述第一覆盖单元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覆盖单元的厚度,所述第二覆盖单元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三覆盖单元的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覆盖单元的厚度
所述第二覆盖单元的厚度
所述第三覆盖单元的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图案化覆盖层包括公共覆盖层、位于所述公共覆盖层上的第一覆盖层和第二覆盖层;
所述公共覆盖层覆盖阴极层和辅助阴极,且所述公共覆盖层中位于所述蓝色发光单元的部分为第三覆盖单元,
所述第一覆盖层包括多个第一子单元,所述第一子单元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红色发光单元在衬底上的正投影,所述第一覆盖单元包括位于所述红色发光单元上的部分所述公共覆盖层和所述第一子单元;
所述第二覆盖层包括多个第二子单元,所述第二子单元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绿色发光单元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所述第二覆盖单元包括位于所述绿色发光单元上的部分所述公共覆盖层和所述第二子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极层的材料包括镁、银、铝中的一种或其合金,所述阴极层的厚度为5nm~20n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阴极的材料包括镁、银、铝中的一种或其合金,所述辅助阴极的厚度为1nm~500nm。
7.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8.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一衬底,所述衬底包括多个发光区和包围发光区的暗区;
在所述衬底的一侧形成阳极层,并对所述阳极层进行图形化处理获得多个位于所述发光区的阳极单元;
在所述阳极层上形成像素定义层,并对所述像素定义层进行图形化处理以形成多个贯穿所述像素定义层的像素开口,所述像素开口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阳极单元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内;
形成有机发光层,所述有机发光层包括多个有机发光单元,每个有机发光单元位于一个所述像素开口内;
形成阴极层,所述阴极层覆盖多个所述像素开口和多个所述有机发光单元;
在所述阴极层上形成辅助阴极,辅助阴极在衬底上的正投影位于暗区;
形成图案化覆盖层,位于所述阴极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且包括多个覆盖单元,每个所述发光单元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位于一个所述覆盖单元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内,且不同颜色的有机发光单元对应的所述覆盖单元的厚度不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阴极层上辅助阴极,包括:
在阴极层远离衬底的一侧形成第一感光材料层,并对所述第一感光材料层进行图形化处理以形成贯穿所述第一感光材料层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暗区;
沉积辅助电极材料层,所述辅助电极材料层覆盖剩余的所述第一感光材料层以及所述第一开口处的阴极层;
剥离剩余的所述第一感光材料层以获得所述辅助阴极。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发光单元包括红色发光单元、绿色发光单元和蓝色发光单元;所述覆盖单元包括位于所述红色发光单元上的第一覆盖单元、位于所述绿色发光单元上的第二覆盖单元以及位于所述蓝色发光单元上的第三覆盖单元;
形成图案化覆盖层,包括:
沉积公共覆盖层,所述公共覆盖层覆盖阴极层和辅助阴极,且所述公共覆盖层中位于所述蓝色发光单元的部分为第三覆盖单元;
在所述公共覆盖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形成第二感光材料层,并对所述第二感光材料层进行图形化处理以形成贯穿所述第二感光材料层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红色发光单元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内;
沉积第一覆盖层材料,所述第一覆盖层材料覆盖剩余的所述第二感光材料层以及所述第二开口处的所述公共覆盖层,再剥离剩余的所述第二感光材料层以获得所述第一覆盖层,所述第一覆盖层包括多个第一子单元,所述第一覆盖单元包括位于所述红色发光单元上的所述公共覆盖层和所述第一子单元;
在所述第一覆盖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形成第三感光材料层,并对所述第三感光材料层进行图形化处理以形成贯穿所述第三感光材料层的第三开口,所述第三开口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绿色发光单元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内;
沉积第二覆盖层材料,所述第二覆盖层材料覆盖剩余的所述第三感光材料层以及所述第三开口处的所述公共覆盖层,再剥离剩余的所述第三感光材料层以获得所述第二覆盖层,所述第二覆盖层包括多个第二子单元,所述第二覆盖单元包括位于所述绿色发光单元上的部分所述公共覆盖层和所述第二子单元。
CN202110902456.7A 2021-08-06 2021-08-06 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36118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02456.7A CN113611812B (zh) 2021-08-06 2021-08-06 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02456.7A CN113611812B (zh) 2021-08-06 2021-08-06 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11812A CN113611812A (zh) 2021-11-05
CN113611812B true CN113611812B (zh) 2024-03-15

Family

ID=783396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02456.7A Active CN113611812B (zh) 2021-08-06 2021-08-06 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61181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06249B (zh) * 2022-06-07 2022-09-20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50037278A (ko) * 2013-09-30 2015-04-08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대면적 상부 발광형 유기발광 다이오드 표시장치
CN110571361A (zh) * 2019-09-17 2019-12-13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WO2020237919A1 (zh) * 2019-05-28 2020-12-03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65048B (zh) * 2017-08-24 2020-05-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的制备方法、阵列基板和显示装置
CN108767136B (zh) * 2018-06-05 2020-06-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镜面显示屏和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50037278A (ko) * 2013-09-30 2015-04-08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대면적 상부 발광형 유기발광 다이오드 표시장치
WO2020237919A1 (zh) * 2019-05-28 2020-12-03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110571361A (zh) * 2019-09-17 2019-12-13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11812A (zh) 2021-1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407309B1 (ko) 유기 전계 발광 표시 패널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JP4144687B2 (ja) 有機el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06449722B (zh) 印刷型顶发射电致发光显示器及其制备方法
US7224115B2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EP2139041B1 (en) Luminescence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US7985609B2 (en) Light-emitting apparatus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KR101726620B1 (ko) 발광 표시 패널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US20160043152A1 (en) Thin film transisto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rray substrate an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panel
CN114759071A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US20080290790A1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KR20150006605A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KR102618593B1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2010192413A (ja)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および表示装置
JP2013054863A (ja) 有機el表示装置、有機el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電子機器
US9324741B2 (en) Display device,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US10700307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CN109585699A (zh) Oled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CN113611812B (zh) 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JP2007026684A (ja)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素子
JP4788677B2 (ja) 有機el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748147B2 (ja) 有機el装置
CN113013215A (zh)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制备方法
JP2005019338A (ja) 有機el発光素子、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表示装置
WO2021249162A1 (zh) 显示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JP2008130293A (ja) 有機el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