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11118B - 一种类椭圆事故时空影响范围分级确定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类椭圆事故时空影响范围分级确定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11118B
CN113611118B CN202110911536.9A CN202110911536A CN113611118B CN 113611118 B CN113611118 B CN 113611118B CN 202110911536 A CN202110911536 A CN 202110911536A CN 113611118 B CN113611118 B CN 11361111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cident
influence
road
traffic
formul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1153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611118A (zh
Inventor
***
王赛
卢霄娟
***
马驰骋
李冬怡
宋明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Chang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Chang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1091153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11118B/zh
Publication of CN1136111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111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6111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111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GTRAFFIC CONTROL SYSTEMS
    • G08G1/00Traffic control systems for road vehicles
    • G08G1/01Detecting movement of traffic to be counted or controlled
    • G08G1/0104Measuring and analyzing of parameters relative to traffic conditions
    • G08G1/0125Traffic data processing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GTRAFFIC CONTROL SYSTEMS
    • G08G1/00Traffic control systems for road vehicles
    • G08G1/01Detecting movement of traffic to be counted or controlled
    • G08G1/0104Measuring and analyzing of parameters relative to traffic conditions
    • G08G1/0137Measuring and analyzing of parameters relative to traffic conditions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GTRAFFIC CONTROL SYSTEMS
    • G08G1/00Traffic control systems for road vehicles
    • G08G1/123Traffic control systems for road vehicles indicating the position of vehicles, e.g. scheduled vehicles; Managing passenger vehicles circulating according to a fixed timetable, e.g. buses, trains, tram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类椭圆事故时空影响范围分级确定方法,包括持续时间模型和空间影响范围模型,持续时间模型通过基于VanAerde模型求取,空间影响范围通过高斯烟羽模型求取,并通过分级标准,精准测算出交通事故对事发道路、相交道路的影响范围与影响程度。本发明采用上述方法,能够精准分析交通事故中各阶段的持续时间,并将交通事故对周围道路影响直观进行显示。

Description

一种类椭圆事故时空影响范围分级确定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通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类椭圆事故时 空影响范围分级确定方法。
背景技术
公路是我国交通运输的大动脉,承担着大量的客运和货运运输 需求,对我国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山区公路由于地形复 杂、地质条件特殊,道路线形存在较多的极限设计指标;由于资金 或建设条件受限,山区公路配套交通安全设施、交通管理设施较为 缺乏,进一步导致了交通事故的频发。对山区公路而言,交通事故 的影响程度并不仅仅与事故的当前状态有关,还与路网结构、交通 流量等因素有关,特别是交通拥堵传播造成事故持续时间长、空间 蔓延范围广,其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因此,进行交通事故的时空影响传播分析研究意义重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深入剖析交通事故时空影响传播规律对事故进 行量化分级,即结合道路和事故特征,分别从事故持续时间和空间 扩散两方面进行建模分析,形成一种类椭圆事故时空影响范围分级 确定方法,为建立实用模型预测道路交通事故风险等级提供基础理 论,进而可指引山区公路的交通风险识别及安全防控工作政策的制 定。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类椭圆事故时空影响范围分级确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交通事故影响持续时间模型
S11:基于Van Aerde模型建立交通事故的交通波公式,根据交 通波公式求出交通事故各状态阶段的波速;
交通波:
Figure BDA0003203831090000021
式中,v1、v2分别是波阵面上游和下游的交通流平均速率, c1、c2、c3为中间变量,vf表示自由流速度,vm表示临界速度,kj表 示阻塞密度,qc表示通行能力;
S12:基于波速和时间节点信息,并运用几何代数法求得交通事 故影响持续时间;
S2、交通事故空间影响范围模型
S21:基于高斯烟羽模型建立交通事故的空间影响力范围公式;
空间影响力范围公式:
Figure BDA0003203831090000022
式中,ξ为事故源点扩散交通量的占比ξ∈(0,1),ξ与事故类型 有关,Q为事故源点对事发道路/相交道路的影响参数,a为比例常 数;
S22:分类讨论事故源点对事发道路和相交道路的影响参数Q, 然后确定事故源点的空间影响范围模型;
事发道路:
Figure BDA0003203831090000023
相交道路:
Figure BDA0003203831090000024
式中,
Figure BDA0003203831090000025
Cd为事故源点对事发道路的极限影响力,是 一个接近于0的值,通过实际事故数据试算而定;βli根据分级需要 标定;j为相交道路编号;xj为相交道路j距离事故源点的水平距离; Xlj为事故源点在相交道路j上扩散的最大影响距离;Qj为事故源点 在相交道路j上的影响参数;
S3、交通事故空间影响范围分级确定
依据事发道路是否存在中央隔离带,对事发道路类型进行划分; 然后基于空间影响范围模型分别确定不同类型事发道路的空间影响 范围图,直观表示交通事故影响大小和范围。
优选的,所述S22步骤中,事发道路的影响参数通过引力场理 论标定,相交道路的影响参数通过级联失效影响评估指数标定。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提出了山区公路事故时间影响范围计算方法,将事故持续时 间划分为发生与响应阶段、清除阶段以及交通恢复阶段三个阶段, 能够更加精确地分析影响各个阶段时长的因素;
2、在高斯烟羽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路网各路段的级联失效规 律和路网影响力指数,提出了一种交通事故时空影响类椭圆影响范 围计算模型;
3、类椭圆交通事故时空影响分级模型考虑了交通事故在不同方 向道路上传播速度的差异性,反应了交通事故在空间传播的非匀质 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中交通事故持续阶段划分图;
图3为本发明中交通事故在上游传播过程示意图I;
图4为本发明中交通事故在上游传播过程示意图II;
图5为本发明中事故发生地的路网结构示例图;
图6为本发明中不涉及对向车道的事故影响范围图;
图7为本发明中涉及对向车道的事故影响范围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交通事故影响传播情况分析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交通事故发生地路网结构分析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事故影响范围分析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的一种类椭圆事故时空影响范围分级确定方法,包 括如下步骤:
S1、交通事故影响持续时间确定
S11:Van Aerde模型下的交通波方程
本发明以Van Aerde模型为基础进行事故持续时间研究,其计 算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3203831090000041
式中:c1、c2、c3为中间变量;k表示密度pcu/(km·lane);vf表示自由流速度km/h;v表示空间平均速度km/h;vm表示临界速 度km/h;kj表示阻塞密度pcu/(km·lane);qc表示通行能力pcu/(km·lane)。
将q=kv带入,可得:
Figure BDA0003203831090000051
将式(2)代入交通波公式
Figure BDA0003203831090000052
中,得到Van Aerde模型 下的交通波方程为:
Figure BDA0003203831090000053
式中,v1、v2分别是波阵面上游和下游的交通流平均速率,其余 符号含义同前。
S12:交通事故持续时间计算
事故时间影响主要通过事故持续时间来表征。交通事故持续时 间包含事故产生到事故影响结束的全过程。事故发生后由于需处理 事故、抢救伤员等,可能会封锁事故路段部分车道,造成通行能力 的下降,极易发生拥堵成为瓶颈。
如图2所示,事故影响持续过程一般会经历以下阶段:事故发 现与响应、事故清除和交通恢复。
事故发生后交通波在上游的传播过程主要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详见表1所示。
(1)情况1,w12先与w01相遇,形成新的集结波w02
(2)情况2,w23先与w12相遇,形成新的集结波w13
其中,根据事故发生时的实时数据,点A(ta,0),B(tb,0), C(tc,0)的坐标和波速w01,w02,w03,w12,w23(均可利用公式(3)计算 得到,如w01的计算如vw,其公式中的v1、v2分别指情况1中波阵面 上游A和下游D的交通流平均速率)可以得到,根据几何代数法, 可得到节点D,E,F的坐标值,从而可以推导得到事故影响时间 Tmax(表1公式中的wij代表绝对值)。
表1交通事故在上游的影响传播过程分析
Figure BDA0003203831090000061
注:T1=(tb-ta)表示第一阶段时间,T2=(tc-tb)表示第二阶段 时间,T3=(tf-tc)表示第三阶段时间,td和te为拐点。
下面是交通波传播和相遇的基本原理,以情况1为例:
当t=ta时,此时发生事故,一列集结波w01生成,其传播方向为 事故路段来车方向的反方向。
当t=tb时,开始处置现场事故,此时伴随着交通组织措施的实 施部分车道可能会被关闭,从而引起新的集结波w12的生成,在td时 刻与w01相遇,两者生成集结波w02
当t=tc时,事故处置结束,路段通行能力逐渐恢复,事故点排 队车辆依次行驶,从而产生一列消散波w23,其传播方向与事故路段 来车方向相反,在te时刻,消散波w23与集结波w02相遇,生成恢复 波w03,其传播方向与事故路段来车方向相同。
在tf时刻,恢复波w03到达事故发生点,受影响路段交通恢复正 常行驶。
S2:交通事故空间影响范围模型构建
S21:事故空间影响力的高斯烟羽模型构建
事故影响空间扩散主要是车辆拥堵排队造成的,除了事故本身 的严重程度外,还受事故持续时间、事故类型和严重程度、事故发 生地点和道路占用情况、道路是否有中央分隔带、事故现场上游交 通量及车辆速度与车型比例等的影响。将山区公路的道路网络*** 受交通事故影响的程度类比为高斯烟羽模型浓度函数(量纲为1的 变量),其计算如式(4)所示。
Figure RE-GDA0003231627400000071
式中:C(x,y,z,H)表示点(x,y,z)事故扩散源的影响力;H表示 扩散源高度(取0);q为扩散源被释放速率;u为事故源处的交通 流的平均行程速度;σyz分别为事故点交通量在y方向和z方向上 的分布参数;x,y表示距事故点的水平和垂直距离(x方向定义为交 通量的扩散方向即交通事发道路的上游方向,y方向为x方向的垂直 方向);z为空间点的高度。
为了便于讨论,根据下述条件将式(4)进行假设模型简化:
①交通事故影响在y方向和z方向上具有相同的扩散参数,即 r2=y2
②σ是关于x的函数,将其简化为
Figure BDA0003203831090000081
k为扩散系数;
③道路交通网络为一个平面,故不考虑z的大小,即z=0, r2=y2。此时式(4)简化为:
Figure BDA0003203831090000082
在公式(5)中,由于扩散系数仅与x有关,可令k=ax,a为某 常量。此时:
Figure BDA0003203831090000086
设Q为事故点对道路(事发道路和相交道路)的影响力,ξ为 事故点扩散交通量的占比,范围为ξ∈(0,1),大小与事故类型有关。 假设在事故点的交通量扩散之后,在x方向上的边界点处,路段、 交叉口受事故源点的影响力用事故路段交通量分配之前的事故平均影响力C*表征:
Figure BDA0003203831090000083
公式(7)中,ξQ是被扩散的事故影响力,R0为事故占道面积 的当量圆半径,S为事故本身占道面积,则:
Figure BDA0003203831090000084
将式(8)代入式(6)得:
Figure BDA0003203831090000085
S22:类椭圆事故空间影响模型构建
S221:周围路网影响参数Q标定
某路段发生事故后,当前事发道路受到的影响是最大的,直至 其上的交通量向相交路段进行分配之后该影响逐渐降低。而对于相 交道路,事故对其影响主要来源于从事发道路转移过来的额外负载, 超出相交道路负载能力越多,道路受到的事故影响力越大,因此需 分类讨论事故点对事发道路和相交道路的影响参数Q。事故发生点 周围路网的简化示意图如图5所示。
S222:事发道路空间影响范围模型构建
1)事发道路影响参数Q标定
为了提高精度,扩散半径r取值不宜过大,取值范围为 (
Figure BDA0003203831090000091
其中i=1,2,…,6)。r服从正态分布,在0.95的置信度 下,其置信区间是
Figure BDA0003203831090000092
即可得到
Figure BDA0003203831090000093
时, exp(-r2/4ax2)=e-4=0.0183,用r=0至
Figure BDA0003203831090000094
区段事故点交通量 分配到周围路网上的影响程度
Figure BDA0003203831090000095
(C的平均值)来评价离事故源点x 距离的影响情况,如公式(10)所示。
Figure BDA0003203831090000096
设Cd为事故源点产生的对事发道路的极限影响力,使
Figure BDA0003203831090000097
得到事故源点对事发道路的最远距离处的影响力。
事故源点对其周围路段影响力的大小,利用引力场理论进行模 拟,事故源点对事发道路的影响参数Q如公式(11)。
Figure BDA0003203831090000098
式(11)中,k=aXd表示扩散系数,P表示事故源点位能,Xd表示最大影响距离。
2)事发道路影响分级计算模型
事故源点位能是一个与事故占道比例、事故类型、事故车辆类 型等有关的综合指标,为简化公式,假定其由事故类型确定,式 (11)代入(10)得:
Figure BDA0003203831090000101
而事故源点对事发道路产生的影响程度为不同级别li时,对应 的最大影响距离为:
Figure BDA0003203831090000102
其中,事故点扩散交通量占比ξ∈(0,1),选值由事故性质决定。
比例常数a的标定与事故占道比例、事故类型等有关,a∈(0.15,1)。
Figure BDA0003203831090000103
由于Cd代表事发道路最远距离处受交通事故影响的程度,是一 个接近于0的值。虽然每起事故对应的最大影响范围不同,但可合 理假设其Cd近似相同,因此式中的Cd可通过实际事故数据试算而定。 通过上述模型参数βli调节,取βl1=0.05,βl2=0.3,βl3=1,可以确定事故对事发道路产生不同影响的最大范围。
当C取Cl1时(对应βl1=0.05)、取Cl2时(对应βl2=0.3)、取 Cl3时(对应βl3=1),分别对应的Xl1,Xl2,Xl3为事故源点在事发道 路上扩散的影响程度为一级、二级、三级时的最大影响距离。
S223:相交道路空间影响范围模型构建
1)相交道路影响参数Q标定
道路经常会遇到诸如自然灾害,交通事故等紧急情况,这些紧 急情况会降低事发点的通行能力,交通流重分配后可能造成相连道 路车辆堵塞,称为路网的级联失效。由于考虑了节点故障对道路交 通网络失效程度的影响,因此使用级联失效影响评估指数来标定事 故点对相交道路网络的影响参数Q。进一步刻画出级联失效的负载 传递演化过程,构建失效负载传播的函数
Figure BDA0003203831090000111
反应失效路段的失效程 度,即:
Figure BDA0003203831090000112
式中:
Figure BDA0003203831090000113
为路段ei的实时负载,
Figure BDA0003203831090000114
为路段ei自身的负载能力, t为负载分配到邻接路段的时刻,θ为调节参数;将负载分配到邻接 路段时路段的级联失效影响评估指数作为事故扩散源在该路段上的 影响参数Q,即Q=H;γ、δ、τ表示可调节参数;
Figure BDA0003203831090000115
表示边ei的介数;
Figure BDA0003203831090000116
表示道路容量;gst,i为边s和t最短路径经过边ei的数量; nst为s和t之间所有最短路径数量;
Figure BDA0003203831090000117
为ej路段在(t-1)时刻对应 的负载。
2)相交道路影响分级计算模型
进而得到基于级联失效的事故相交道路影响范围烟雨传播模型 为:
Figure BDA0003203831090000121
式中:j为相交道路编号;xj为相交道路j距离事故源点的水平 距离;Xlj为事故源点在相交道路j上扩散的最大影响距离;Qj为事 故扩散源在相交方向道路j上的影响力。
当C取Cl1、Cl2、Cl3时,分别对应的Xl1、Xl2、Xl3为事故源点 在相交道路j上扩散的影响程度为一级、二级、三级时的最大影响 距离。其中Cli的计算与事发道路的计算方法相同。
S3:类椭圆事故时空影响范围分级确定
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后,交通拥堵首先沿当前道路传播,交通 波到达交叉口后再向其他多个方向传播,因此交通事故的空间影响 范围主要是当前道路,其次是相交道路。交通影响范围在两个方向 的分布具有较大区别,由于事故影响主要沿当前道路传播,因此当 前道路方向的影响范围远远大于相交道路。从影响范围的形状上来 看,以事故发生位置为原点,事故的影响范围呈椭圆形式。
1)事故影响未涉及相交道路类椭圆时空影响范围
若事故发生时,只占用本向行车道,未对对向车道车辆正常行 驶造成影响。根据公式计算出事故上游范围内事故源点在事发道路 和各相交道路j上扩散的影响程度分别为一级、二级和三级时对应 的最大影响距离,并把受影响程度相同的对应距离点依次平滑连接, 从而将事故影响区域划分为一级影响区、二级影响区和三级影响区, 绘制出事故影响范围图如图6所示,直观表示事故影响大小和范围。
2)事故影响涉及相交道路类椭圆时空影响范围
若事故发生时,由于普通干线公路一般没有中央分隔带,本向 车道发生事故时可能会对对向车道造成影响,使整个路段失效,根 据公式计算出事故上游和下游范围内事故源点在事发道路和各相交 道路j上扩散的影响程度分别为一级、二级和三级时对应的最大影 响距离,同理划分出事故影响范围如图7所示。
案例分析
S1、交通事故时间影响范围确定
1)基础数据分析
以福建省泉州市国道G324南安段某起交通事故为例进行分析。 国道G324线是承担国高网沈海线至漳州高速公路扩建项目车辆分 流任务的最主要道路。国道G324南安段是指国道G324途径南安的 一段路段,全长约25.90km,其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如表2所示。
表2 G324主要技术指标
Figure BDA0003203831090000131
事故点位于起点K212+840,终点K238+740标段,全线采用二 级公路标准,双向四车道,事故占道比例为0.5,事故后未设置相关 交通警告标志。常态下交通指标主要由事故上游交通量、交通组成 所构成;事故属性则包括事故占道比例等指标;运行状态指标包括平均交通密度、速度、饱和度所构成。基于事故点调查所得的数据, 可得事故点发生事故的各评价指标如表3所示。
表3事故点相关数据
Figure BDA0003203831090000141
2)事故持续时间计算
根据Van Aerde模型,由qc,vf,vm,kj的值计算出中间变量 c1=0.0188,c2=1.1718,c3=0.0004989,在此基础上得出q-v关系如 公式(16)所示:
Figure BDA0003203831090000142
可以得到波速的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3203831090000143
事故发生后各阶段的车流量如表4所示。
表4交通事故发生后各阶段车流量
Figure BDA0003203831090000144
交通事故的影响传播情况如图8所示。通过表1中情况1的 Tmax计算公式可得结合事故发生时实际情况,判断事故检测与响 应时间T1=0.37h,事故清除阶段T2=0.34h,如图4,己知点 A(0.5,0),B(0.87,0),C(1.21,0),结合式(17)可计算得到交通波速 度为w01=39.45km/h,w12=49.63km/h,w23=52.44km/h。得到 波的相遇形式为w12先与w01相遇,形成集结波w02,依照几何代数关 系得到tf=1.5h,事故最大持续影响时间为:
Tmax=T1+T2+T3=tf-ta=1h (18)
S2、交通事故空间影响范围计算
1)事发道路事故影响范围计算
对福建泉州泉州市普通干线公路实例事故的交通影响进行研究, 确定事故源点对事发道路产生的影响程度为不同级别li时,对应的 最大影响距离计算为式(13)。其中,ζ=1;P=1000事故源点的位 能取决于事故类型;a=0.9,βl1=0.05,βl2=0.3,βl3=1。通过实 际事故数据试算,Cd取3.46×10-7。带入式(13)得:
Cl1=6.92×10-6,Xl1=264米,为事故源点在事发道路上扩散的影 响程度为一级时的最大影响距离,是受影响最严重的区域;
Cl2=1.15×10-6,Xl2=479米,为事故源点在事发道路上扩散的影 响程度为二级时的最大影响距离,此范围内路段都受到较为明显的 影响;
Cl3=3.46×10-7,Xl3=715米,为事故源点在事发道路上扩散的影 响程度为三级时的最大影响距离,且影响程度较小。
S22:相交道路事故影响范围计算
相交道路的事故影响范围,将负载分配到邻接路段时路段的级 联失效影响评估指数作为事故扩散源在该路段上的影响参数Q,见 式(14):
Figure BDA0003203831090000151
实例路段距离事故发生位置136m处存在一相交道路,其道路 网络示意图如图9所示。
按照步骤S223中公式计算介数
Figure BDA0003203831090000152
根据实例道路数据标定容 量
Figure BDA0003203831090000153
确定各路段初始负荷
Figure BDA0003203831090000154
及初始权重
Figure BDA0003203831090000155
确定各路段的最大 负载能力
Figure BDA0003203831090000161
公式中,取γ=100,δ=0.6,τ=0.8,α取为4,β取为 0.15;在t+1时刻,按照ε=0.2的比例分配失效路段负载至相连道路; 计算各道路在t+1时刻的负载,计算在t+1时刻各道路的级联失效影 响评估指数,即事故扩散源在该路段上的影响参数Q,其结果分别 为3号相交路段Q3=1.53,四号相交路段Q4=2.29。
确定事故源点对相交道路产生的影响程度为不同级别li时,对 应的最大影响距离计算为式(15)。其中,ζ=1;a=0.9;Q3=1.20; Q4=2.29;xj=136;Cl1=6.92×10-6;Cl2=1.15×10-6;Cl3=3.46×10-7。
代入式(15)得:
当C取Cl1时,对应的Xl3为事故源点在相交道路3上扩散的影 响程度为一级时的最大影响距离269米,Xl4为340米。
当C取Cl2时,对应的Xl3为事故源点在相交道路3上扩散的影 响程度为二级时的最大影响距离438米,Xl3为485米。
当C取Cl3时,对应的Xl3为事故源点在相交道路3上扩散的影 响程度为三级时的最大影响距离521米,Xl3为561米。
S3、类椭圆事故时空影响范围分级确定
本案例事故发生时,只占用本向行车道,未对对向车道车辆正 常行驶造成影响,把受影响程度相同的对应距离点依次平滑连接, 将事故影响区域划分为一级影响区、二级影响区和三级影响区,绘 制出事故影响范围图如图10所示。
以上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应局限 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 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 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

1.一种类椭圆事故时空影响范围分级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交通事故影响持续时间模型
S11:基于Van Aerde模型建立交通事故的交通波公式,根据交通波公式求出交通事故各状态阶段的波速;
交通波:
Figure FDA0003588715350000011
式中,v1、v2分别是波阵面上游和下游的交通流平均速率,c1、c2、c3为中间变量,vf表示自由流速度;
S12:基于波速和时间节点信息,并运用几何代数法求得交通事故影响持续时间;
S2、交通事故空间影响范围模型
S21:基于高斯烟羽模型建立交通事故的空间影响力范围公式;
空间影响力范围公式:
Figure FDA0003588715350000012
式中,x为距离,r为扩散半径,ξ为事故源点扩散交通量的占比ξ∈(0,1),ξ与事故类型有关,Q为事故源点对事发道路/相交道路的影响参数,a为比例常数;
S22:分类讨论事故源点对事发道路和相交道路的影响参数Q,然后确定事故源点的空间影响范围模型;
事发道路:
Figure FDA0003588715350000013
相交道路:
Figure FDA0003588715350000014
式中,Xli为事故源点在事发道路上扩散的最大影响距离,P为事故源点位能,Cli为事故源点在事发道路的影响程度
Figure FDA0003588715350000021
Cd为事故源点对事发道路的极限影响力,是一个接近于0的值,通过实际事故数据试算而定;βli根据分级需要标定;j为相交道路编号;xj为相交道路j距离事故源点的水平距离;Xlj为事故源点在相交道路j上扩散的最大影响距离;Qj为事故源点在相交道路j上的影响参数;
S3、交通事故空间影响范围分级确定
依据事发道路是否存在中央隔离带,对事发道路类型进行划分;然后基于空间影响范围模型分别确定不同类型事发道路的空间影响范围图,直观表示交通事故影响大小和范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类椭圆事故时空影响范围分级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2步骤中,事发道路的影响参数通过引力场理论标定,相交道路的影响参数通过级联失效影响评估指数标定;
级联失效影响评估指数:
Figure FDA0003588715350000022
式中,
Figure FDA0003588715350000023
为级联失效影响评估指数,
Figure FDA0003588715350000024
为路段ei的实时负载,Dei为路段ei自身的负载能力,t为负载分配到邻接路段的时刻,θ为调节参数。
CN202110911536.9A 2021-08-10 2021-08-10 一种类椭圆事故时空影响范围分级确定方法 Active CN11361111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11536.9A CN113611118B (zh) 2021-08-10 2021-08-10 一种类椭圆事故时空影响范围分级确定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11536.9A CN113611118B (zh) 2021-08-10 2021-08-10 一种类椭圆事故时空影响范围分级确定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11118A CN113611118A (zh) 2021-11-05
CN113611118B true CN113611118B (zh) 2022-05-20

Family

ID=783078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11536.9A Active CN113611118B (zh) 2021-08-10 2021-08-10 一种类椭圆事故时空影响范围分级确定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61111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73731B (zh) * 2022-03-14 2023-12-12 山东高速建设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终端联动的高速公路信息发布方法
CN115083166B (zh) * 2022-07-14 2022-11-11 深圳市维力谷无线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5g技术的车路通信测试***和方法
CN116030627B (zh) * 2022-12-31 2024-04-30 东南大学 一种融合预测交通风险变量的道路交通事故分析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19905A (zh) * 2011-08-12 2012-04-18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交通波理论的高速公路事故的交通影响范围确定方法
CN108510156A (zh) * 2018-03-01 2018-09-07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评估危化品运输风险与泄露扩散事故的***
CN109243174A (zh) * 2018-09-05 2019-01-18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空间感知的混合自行车交通波计算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19905A (zh) * 2011-08-12 2012-04-18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交通波理论的高速公路事故的交通影响范围确定方法
CN108510156A (zh) * 2018-03-01 2018-09-07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评估危化品运输风险与泄露扩散事故的***
CN109243174A (zh) * 2018-09-05 2019-01-18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空间感知的混合自行车交通波计算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公路隧道事故预防分析;蒋培玉等;《安全与环境工程》;20090331(第02期);全文 *
冰雪天气高速公路行车安全预警等级标定;刘小高等;《黑龙江交通科技》;20181115(第11期);全文 *
基于PHAST的CNG运输船装卸载过程气体泄漏后果评估;史腾飞等;《船舶工程》;20161215(第12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11118A (zh) 2021-1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611118B (zh) 一种类椭圆事故时空影响范围分级确定方法
Mahut et al. Calib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a simulation-based dynamic traffic assignment model
Abdel-Aty et al. Real-time crash risk reduction on freeways using coordinated and uncoordinated ramp metering approaches
Tu et al. Evacuation plan of the city of almere: simulating the impact of driving behavior on evacuation clearance time
Pajecki et al. Estimating passenger car equivalent of heavy vehicles at roundabout entry using micro-traffic simulation
Chitturi et al. Work zone queue length and delay methodology
Gu et al. Duration prediction for truck crashes based on the XGBoost algorithm
CN112002127B (zh) 轨道交通中站点重要性评估方法及装置
Chen et al. Computer-aided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n ramp spacing along urban expressways
Mahut et al. Comparison of assignment methods for simulation-based dynamic-equilibrium traffic assignment
Chen et al. Coordinated ramp metering based on real-time OD information
Wen A work zone simulation model for travel time prediction in a connected vehicle environment
Kishimoto et 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Accessibility of Emergency Vehicles and Local Environments in Tokyo Metropolitan Area After a Large Earthquake
Liou et al. Estimation of time-dependent intersection turning proportions for adaptive traffic signal control under limited link traffic counts from heterogeneous sensors
Mizuta Evaluation of metropolitan traffic flow with agent-based traffic simulator and approximated vehicle behavior model near intersections
Hadi et al. Application of dynamic traffic assignment to advanced managed lane modeling.
Das et al. Traffic congestion modelling under mixed traffic conditions through fuzzy logic approach: an Indian case study of arterial road
Whaley Developing freeway merging calibration techniques for analysis of ramp metering In Georgia through VISSIM simulation
Lipshtat Effect of desired speed variability on highway traffic flow
Bayata et al. Characteristics and estimation of traffic accident counts using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d multivariate analysis: a case study in Turkey north transit interurban
Kuku et al. Engineering and Traffic Management Study for the Operation of the Makassar Elevated Toll Road
Xiang et al. The Decision Making of Bus Entering Lane-Changing Behavior Analyzed by Back-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 Model
Arai et al. Cellular Automata for Traffic Modelling and Simulations in a Situation of Evacuation from Disaster Areas
Tuncer Operational Impact of Shadow Evacuation on Regional Road Networks During Short-Notice Emergency Evacuations
Ardakani et al. Rural Speed Limit Selection Concerning the Crash Severity Reduction: ANN Meth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