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43243A - 链路处理方法、多链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链路处理方法、多链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43243A
CN113543243A CN202010308652.7A CN202010308652A CN113543243A CN 113543243 A CN113543243 A CN 113543243A CN 202010308652 A CN202010308652 A CN 202010308652A CN 113543243 A CN113543243 A CN 1135432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k
mld
information
frame
beac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0865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43243B (zh
Inventor
黄国刚
淦明
周逸凡
郭宇宸
李云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30865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43243B/zh
Priority to EP21788239.8A priority patent/EP4131816A4/en
Priority to JP2022563193A priority patent/JP7483931B2/ja
Priority to BR112022020845A priority patent/BR112022020845A2/pt
Priority to PCT/CN2021/087955 priority patent/WO2021209059A1/zh
Publication of CN1135432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43243A/zh
Priority to US17/967,024 priority patent/US20230046270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432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432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2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using redundant apparatus to increase reliabi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4Multi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68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using specific QoS parameters for wireless networks, e.g. QoS class identifier [QCI] or guaranteed bit rate [GB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11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 H04W36/0027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for a plurality of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s, e.g. multi-call or multi-bearer end-to-end data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1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based on transmission quality or channel qua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24Connectivit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e.g. connectivity discovery or connectivity update
    • H04W40/248Connectivity information upda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7Transitions between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stat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链路处理方法及设备。一种方法,第一MLD在第一链路上接收的第一信息,用于确定第二链路的BSS配置是否有更新;若第二链路的BSS配置没有更新,第一MLD在切换后或状态转换后的第二链路上直接传输数据帧,不必在切换后或状态转换后的第二链路上接收到信标帧,获得最新的BSS配置参数后才能传输数据帧,故该方法减少了数据帧传输之前所需的等待时长。另一方法,第一MLD向第二MLD发送第二信息,以在第一链路上获得第二链路的BSS配置所更新的参数或没有更新的消息,这样,第一MLD在切换后或状态转换后的第二链路上不必接收到信标帧就能直接传输数据帧,也减少了数据帧传输之前所需的等待时长。

Description

链路处理方法、多链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链路处理方法、多链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为了达到极高的吞吐率,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的下一代标准,将多链路作为关键技术之一。多链路是指每个WLAN设备可支持在多频段发送和接收的能力,从而实现在更大的带宽上,提升吞吐率。其中,多频段包括但不限于:2.4GHz、5GHz以及6GHz等,多个频段上的接入和传输称为多链路。同时,将支持多链路的设备称为多链路设备。
其中,多链路设备包括多射频的多链路设备和单射频的多链路设备。多射频的多链路设备,具有多个射频模块,可分别工作在不同的频段或信道上,当各射频模块分别工作的信道间隔足够大,则链路之间可以相互不干扰,独立运行。多射频的多链路设备工作在节能模式下,没有数据传输的链路可使其处于休眠或非使能状态,对于有数据传输的链路可使其处于活跃或使能状态,即链路需要从休眠或非使能状态转换到活跃或使能状态。单射频的多链路设备,具有单个射频模块,虽然可工作在不同的频段或信道上,但任意时刻只能工作在一个频段上,即需要从一条链路切换到另一条链路。
针对链路状态转换的链路或所切换到的链路,为了传输数据帧还需在状态转换后的链路或所切换到的链路上接收到信标(beacon)帧,以获得该链路进行数据传输所需的最新的BSS配置。
可见,该过程会导致从确定链路状态转换或切换到链路后到能够传输数据帧之间所需的等待时间过长,也就是说,无法实现链路状态的快速转换或链路的快速切换。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链路处理方法、多链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能够实现链路状态的快速转换或链路的快速切换。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链路处理方法。该方法中,第一MLD与第二MLD之间的多链路可包括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第一MLD可在第一链路上接收第二链路的第一信息,该第一信息用于第一MLD确定该第二链路的BSS配置是否有更新;若该第二链路的BSS配置没有更新,第一MLD可在切换到的或状态转换后的第二链路上传输数据帧,而不必在切换后或状态转换后的第二链路上接收到信标帧,获得最新的BSS配置参数后才能传输数据帧,因此,该方法减少了切换到的或状态转换后的第二链路上数据帧传输之前所需的等待时长。
另外,针对需将第一链路上的数据帧切换到第二链路上的情况,该方法中,第一MLD在从第一链路切换到第二链路之前,就能获知第二链路的BSS配置没有更新,这样,第一MLD可在切换到的第二链路上直接传输该数据帧,而不必切换后还需等接收到信标帧获得最新的BSS配置才能传输数据帧,故该方法缩短了链路切换过程对数据帧传输的影响时长。针对需将第一链路上数据帧分流到第二链路上的情况,该方法中,第一MLD在第二链路的状态转换之前,就能获知第二链路的BSS配置没有更新,在状态转换后的第二链路上不用接收到信标帧即可直接传输数据帧,缩短了数据帧分流传输所需的时长。
其中,第一链路为处于使能状态的链路,第二链路为切换的链路或链路状态转换的链路。
可选的,该数据帧可以为上行数据帧、服务质量空(Qos NULL)帧或链路状态通知帧。该链路状态通知帧用于指示第二链路已处于苏醒(awake)或使能(enable)状态,从而有利于第二MLD及时在第二链路上发送下行数据帧。另外,上行数据帧、服务质量空(QosNULL)帧也能够告知第二MLD,第二链路已处于awake或enable状态。
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若所述第二链路的BSS配置有更新,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MLD在所述第二链路上发送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为所述第一MLD中存储的标识所述第二链路的BSS配置的序列号、或接入点配置序列号(AP-CSN)、或查看信标(checkbeacon)值;所述第一MLD在所述第二链路上接收所述第二链路的BSS配置所更新的参数;所述第二链路的BSS配置所更新的参数是根据所述第二信息确定的。
可选的,所述第二链路的第二信息是在所述第二链路上的单播探测请求帧中携带以发送的;所述第二链路的BSS配置所更新的参数是在所述第二链路上接收的探测响应帧中携带的,所述探测响应帧是基于所述单播探测请求帧而返回的。即若所述第二链路的BSS配置有更新,第一MLD可通过第二链路上的单播探测请求帧、探测响应帧,获得第二链路的BSS配置所更新的参数。其中,该单播探测请求帧中携带第二信息,该第二信息用于第二MLD确定该BSS配置所需更新的参数。一种实现方式为:第一MLD在第二链路上发送单播探测请求帧,该单播探测请求帧中包括第二信息;第一MLD在第二链路上接收第二链路的BSS配置所更新的参数。其中,第二链路的BSS配置所更新的参数是第二MLD通过比较第二信息和第一信息获得的。
可见,该实施方式中,虽然第二链路的BSS配置有更新,第一MLD也可以通过一个单播探测请求帧、探测响应帧获取所更新部分的参数,而不必等接收到信标帧获得整个BSS配置才能传输数据帧,从而有利于降低数据帧传输之前所需等待的时长,并节省信令开销。另外,第一MLD已经获知第二链路的BSS配置有更新才发送单播探测帧,与第一MLD不知道是否有更新直接发送探测请求帧的方式相比,能够减少链路处理过程中,数据帧传输之前所需的等待时长。
可选的,所述第一信息为第二MLD中标识第二链路的BSS配置的序列号、或接入点配置序列号(AP-CSN)、或查看信标(check beacon)值。第二信息为第一MLD中存储的(或记录的)标识第二链路的BSS配置的序列号、或接入点配置序列号(AP-CSN)、或查看信标(check beacon)值。这样,第一MLD比较第一信息与第二信息是否一致,若一致,则表示第二链路的BSS配置没有更新;若不一致,则表示第二链路的BSS配置有更新。从而有利于第一MLD及时在第二链路上传输数据帧。
也就是说,第一信息为第二链路的当前BSS配置的序列号、AP-CSN或check beacon值,而第二信息为第一MLD之前获得的第二链路的BSS配置的序列号、AP-CSN或checkbeacon值。因此,若第二链路的当前BSS配置相对于第一MLD之前获得的第二链路的BSS配置没有更新,则第一信息等于第二信息;若有更新,则第一信息不等于或大于第二信息。
可选的,第二信息是第一MLD在进行信道探测时从第一链路的信标(beacon)帧或多链路探测响应帧中获得的,或者是在第一MLD进行链路关联时从第一链路的多链路关联响应帧中获得的。即所述第一链路的信标(beacon)帧、或所述多链路探测响应帧、或所述多链路关联响应帧中还携带所述第二链路的链路状态和信道利用率等其他的信息。
可选的,上述第一链路的beacon帧、多链路探测响应帧、或多链路关联响应帧中可携带多条链路或所有链路的信息。每条链路的信息除第二信息(如AP-CSN或check beacon值)外,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一种或多种:链路状态、信道利用率。从而有利于第一MLD在进行链路切换或链路状态转换时,能够根据这些信息从中选择切换的链路或状态转换的链路。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链路的第一信息是在第一链路上接收的链路切换响应消息、或跨链路信息报告消息、或媒体接入控制帧、或业务标识符与链路映射关系协商响应帧、或信标帧、或数据帧的控制字段、或业务标识符与链路映射关系协商请求帧中携带的。一种实现方式,第一MLD在第一链路上接收第二链路的第一信息,包括:第一MLD在第一链路上接收链路切换响应消息、或跨链路信息报告消息、或媒体接入控制帧、或业务标识符与链路映射关系协商响应帧。链路切换响应消息、跨链路信息报告消息中、媒体接入控制帧中、或业务标识符与链路映射关系协商响应帧中携带该第二链路的第一信息。
可选的,第一MLD可以先在第一链路上发送链路切换请求消息、或跨链路信息报告请求消息、或业务标识符与链路映射关系协商请求帧,以使得第二MLD通过上述响应消息返回第二链路的第一信息。可见,该实施方式中,第一MLD可主动请求要切换链路的第一信息以获知第二链路的BSS配置是否更新,有利于避免在切换后或状态转换后还需接收到信标帧才能传输数据帧的问题,减少了在切换后或状态转换后的链路上传输数据帧之前所需的等待时间。
其中,第一MLD发送的业务标识符与链路映射关系协商请求帧是在第一MLD需求更换链路与业务标识符之间的映射关系,进而需要将某些链路的链路状态从disable/doze转换到enable/awake状态的情况下发送的。相应地,第二MLD返回的业务标识符与链路映射关系协商响应帧还用于指示第二MLD是否接受业务标识符与链路之间的映射配置请求。若第二MLD接受,则该业务标识符与链路映射关系协商响应帧包括第二链路的第一信息;若第二MLD不接受,则该业务标识符与链路映射关系协商响应帧不包括第二链路的第一信息。
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MLD需要更换链路与业务标识符之间的映射关系时,进而需要将某些链路的链路状态从disable/doze转换到enable/awake状态的情况,第二MLD也可向第一MLD发送业务标识符与链路映射关系协商请求帧,其可携带第二链路的第一信息。进而,第一MLD可根据第二链路的第一信息,采用上述实施方式进行链路状态的转换,以节省数据帧传输之前所需的等待时长。
相应地,第一MLD向第二MLD返回的业务标识符与链路映射关系协商响应帧,用于指示第一MLD是否接受业务标识符与链路之间的映射配置请求。若第一MLD接受,该业务标识符与链路映射关系协商响应帧可携带确认接受的信息;若第一MLD不接受,该业务标识符与链路映射关系协商响应帧可协定拒绝接受的信息。
其中,第一MLD或第二MLD可根据需要确定转换链路状态的链路,进而确定该业务标识符与链路映射关系协商请求帧中所携带的链路的数量。
可见,上述第二链路的第一信息在各种消息中携带的可选的实施方式,有利于第一MLD或第二MLD在各种场景中能够及时发起链路切换请求或链路状态转换请求,从而进一步的减少所切换的链路或状态转换的链路传输数据帧所需的等待时长。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链路处理方法,该方面的链路处理方法与第一方面所述的链路处理方法相对应,该方面的链路处理方法是从第二MLD的角度进行阐述的。
该方法中,所述第二MLD与第一MLD之间的多链路包括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第二链路为所述第一MLD从第一链路切换的链路或者为链路状态转换的链路。第二MLD确定第二链路的第一信息,该第一信息用于第一MLD确定第二链路的基本服务集BSS配置是否有更新;第二MLD在第一链路上,向第一MLD发送第二链路的第一信息。可选的,第二MLD可在第一MLD从第一链路切换到第二链路或第二链路的链路状态转换之前,将第二链路的第一信息发送给第一MLD。
可见,该方法有利于第一MLD根据该第一信息确定第二链路的BSS配置是否有更新,进而若第二链路的BSS配置没有更新,第一MLD可在切换到的或状态转换后的第二链路上直接传输数据帧,不需要在切换后或状态转换后的第二链路上接收到信标帧,获得最新的BSS配置参数后才能传输数据帧,减少了切换到的或状态转换后的第二链路上数据帧传输之前所需的等待时长。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链路的BSS配置没有更新,第二MLD就可以在第二链路上接收来自第一MLD的上行数据帧、或服务质量空(Qos NULL)帧、或链路状态通知帧。其中,链路状态通知帧用于指示第二链路已处于苏醒或使能状态,从而有利于第二MLD及时下发下行数据帧。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链路的BSS配置有更新,第二MLD会在第二链路上接收来自第一MLD的第二信息;并根据第二信息确定第二链路的BSS配置所更新的参数,并在第一链路上将第二链路的BSS配置所更新的参数发送给第一MLD。
可选的,第一信息为第二MLD中标识所述第二链路的BSS配置的序列号、或接入点配置序列号(AP-CSN)、或查看信标(check beacon)值。第二信息为第一MLD中存储的标识所述第二链路的BSS配置的序列号、或接入点配置序列号(AP-CSN)、或查看信标(checkbeacon)值。这样,第一MLD可比较第一信息与第二信息是否一致,若一致,则表示第二链路的BSS配置没有更新;若不一致,则表示第二链路的BSS配置有更新。从而有利于第一MLD及时在第二链路上传输数据帧。
也就是说,第一信息为第二链路的当前BSS配置的标识,而第二信息为第一MLD之前获得的第二链路的BSS配置的标识。因此,若第二链路的最近更新或当前的BSS配置相对于第一MLD之前获得的第二链路的BSS配置没有更新,则第一信息等于第二信息;若有更新,则第一信息不等于或大于第二信息。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链路的第二信息是在第二链路上接收的单播探测请求帧中携带的;第二链路的BSS配置所更新的参数是在第二链路上的探测响应帧中携带以发送的,所述探测响应帧是基于所述单播探测请求帧而发送的。即第二MLD在第二链路上接收第二信息,包括:第二MLD在第二链路上接收单播探测请求帧,该单播探测请求帧中包括第二链路的第二信息;第二MLD在第二链路上发送探测响应帧,该探测响应帧中包括所述第二链路的BSS配置所更新的参数。其中,第二链路的BSS配置所更新的参数是第二MLD根据第二信息获得的。
可选的,发送给第二MLD的第二链路的第二信息是由第一MLD在信道探测或链路关联时,从第一链路上的信标(beacon)帧、多链路探测响应帧或多链路关联响应帧中获得。一种实现方式,第二MLD在第一链路上发送第一链路的信标(beacon)帧、多链路探测响应帧或多链路关联响应帧。该信标帧、所述多链路探测响应帧、或所述多链路关联响应帧中包括第二链路的第二信息。从而有利于第一MLD在第二链路上将该第二信息上报给第二MLD,以获得第二链路的BSS配置所更新的参数。
可选的,第一链路的信标(beacon)帧、或多链路探测响应帧、或多链路关联响应帧中还携带第二链路的链路状态和信道利用率等信息。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链路的第一信息是由第二MLD通过第一链路上的链路切换响应消息、或跨链路信息报告消息、或媒体接入控制帧、或业务标识符与链路映射关系协商响应帧、或信标帧、或数据帧的控制字段、或业务标识符与链路映射关系协商请求帧,发送给第一MLD的。即第二MLD在第一链路上发送第二链路的第一信息,包括:第二MLD在第一链路上发送链路切换响应消息、或跨链路信息报告消息、或媒体接入控制帧、或业务标识符与链路映射关系协商响应帧、或信标帧、或数据帧的控制字段、或业务标识符与链路映射关系协商请求帧。该链路切换响应消息、跨链路信息报告消息中、媒体接入控制帧中、或业务标识符与链路映射关系协商响应帧、或信标帧、或数据帧的控制字段、或业务标识符与链路映射关系协商请求帧中携带第二链路的第一信息。
可选的,第二MLD可以先在第一链路上接收来自第一MLD的链路切换请求消息、或跨链路信息报告请求消息、或业务标识符与链路映射关系协商请求帧,进而返回上述消息。可见,该实施方式中,第一MLD可主动请求要切换链路的第一信息以获知第二链路的BSS配置是否更新,有利于避免在切换后或状态转换后还需接收到信标帧才能传输数据帧的问题,减少了在切换后或状态转换后的链路上传输数据帧之前所需的等待时间。
其中,来自第一MLD的业务标识符与链路映射关系协商请求帧是在第一MLD需求更换链路与业务标识符之间的映射关系,进而需要将某些链路的链路状态从disable/doze转换到enable/awake状态的情况下发送的。相应地,第二MLD返回的业务标识符与链路映射关系协商响应帧,还用于指示第二MLD是否接受业务标识符与链路之间的映射配置请求。可选的,若第二MLD接受,则该业务标识符与链路映射关系协商响应帧包括第二链路的第一信息;若第二MLD不接受,则该业务标识符与链路映射关系协商响应帧不包括第二链路的第一信息。
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MLD需要更换链路与业务标识符之间的映射关系时,进而需要将某些链路的链路状态从disable/doze转换到enable/awake状态的情况,第二MLD也可向第一MLD发送业务标识符与链路映射关系协商请求帧,其可携带第二链路的第一信息。进而,第一MLD可根据第二链路的第一信息,采用上述实施方式进行链路状态的转换,以节省数据帧传输之前所需的等待时长。
相应地,第二MLD接收的业务标识符与链路映射关系协商响应帧,用于指示第一MLD是否接受业务标识符与链路之间的映射配置请求。可选的,若第一MLD接受,该业务标识符与链路映射关系协商响应帧可携带确认接受的信息;若第一MLD不接受,该业务标识符与链路映射关系协商响应帧可协定拒绝接受的信息。
上述两种实施方式中,第一MLD或第二MLD可根据需要更改链路状态的链路,确定该业务标识符与链路映射关系协商请求帧中所携带的链路的数量。
可见,上述第二链路的第一信息在各种消息中携带的可选的实施方式,有利于第一MLD或第二MLD在各种场景中能够及时发起链路切换请求或链路状态转换请求,从而进一步的减少所切换的链路或状态转换的链路传输数据帧所需的等待时长。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链路处理方法。该方法与第一方面所述的链路处理方法的不同之处在于,该方面中,由第二MLD确定所切换的第二链路或状态转换的第二链路的BSS配置是否有更新,进而在第一链路上就能将第二链路的BSS配置所更新的参数发送给第一MLD,或第二链路的BSS配置没有更新告知第一MLD。这样,第一MLD在切换到的或状态转换后的第二链路上可直接传输数据帧,而不必第一MLD在切换后或状态转换后的第二链路上还需接收到信标帧,获得最新的BSS配置参数后才能传输数据帧,减少了切换到的或状态转换后的第二链路上数据帧传输之前所需的等待时长。
另外,针对需将第一链路上的数据帧切换到第二链路上的情况,该方法中,第一MLD在从第一链路切换到第二链路之前,就能获知第二链路的BSS配置没有更新或所更新的参数,从而可在切换到的第二链路上直接传输数据帧,而不必切换后还需等接收到信标帧才能传输数据帧,有利于缩短链路切换过程对数据帧传输的影响时长。针对需将第一链路上数据帧分流到第二链路上的情况,该方法中,第一MLD在第二链路的状态转换之前,就能获知第二链路的BSS配置没有更新或所更新的参数,从而可在状态转换后的第二链路上直接传输数据帧,而不必在状态转换后还需等接收到信标帧才能传输数据帧,缩短了数据帧分流传输所需的时长。
该方面的链路处理方法包括:第一MLD在第一链路上发送第二链路的第二信息,第二信息用于第二MLD确定第二链路的BSS配置是否有更新;第一MLD在第一链路上接收第三信息,该第三信息是由第二MLD根据第二信息确定的。第三信息用于指示第二链路的BSS配置没有更新或所更新的参数。这样,第一MLD可根据该第三信息在第二链路上直接传输数据帧。可见,第一MLD在切换后或状态转换后的第二链路上能直接传输数据帧,减少了在切换后或状态转换后的第二链路传输数据帧之前所需的等待时间。
其中,当第二链路的BSS配置有更新时,该第三信息包括第二链路的BSS配置所更新的参数;当第二链路的BSS配置没有更新时,该第三信息可指示第二链路的BSS配置没有更新。
其中,该数据帧可以为上行数据帧或服务质量空(Qos NULL)帧,以将第二链路已处于awake/enable状态告知给第二MLD。可选的,第一MLD还可以在第二链路上传输链路状态通知帧,该链路状态通知帧用于指示第二链路已处于awake/enable状态,从而有利于第二MLD在第二链路上及时发送下行数据帧。
第二信息为第一MLD中存储的标识所述第二链路的BSS配置的序列号、或接入点配置序列号(AP-CSN)、或查看信标(check beacon)值。第二MLD中标识所述第二链路的BSS配置的序列号、或接入点配置序列号(AP-CSN)、或查看信标(check beacon)值为第一信息。这样,第二MLD可比较第一信息与第二信息是否一致,若一致,则表示第二链路的BSS配置没有更新;若不一致,则表示第二链路的BSS配置有更新。从而有利于第二MLD根据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获得第二链路的BSS配置是否有更新。
也就是说,第一信息为第二链路的当前BSS配置的序列号、AP-CSN或check beacon值,而第二信息为第一MLD之前获得的第二链路的BSS配置的序列号、AP-CSN或checkbeacon值。因此,若第二链路的最近更新或当前的BSS配置相对于第一MLD之前获得的第二链路的BSS配置没有更新,则第一信息等于第二信息;若有更新,则第一信息不等于或大于第二信息。
可选的,第二信息是在第一MLD进行信道探测时从第一链路的信标(beacon)帧或多链路探测响应帧中获得的。或者,第二信息是在第一MLD进行链路关联时从第一链路的多链路探测响应帧中获得的。
可选的,上述第一链路的信标(beacon)帧、多链路探测响应帧、多链路关联响应帧中可携带多条链路或所有链路的信息。每条链路的信息包括第二信息,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一种或多种:链路状态、信道利用率等。该实施方式有利于第一MLD在进行链路切换或链路状态转换时,能够根据这些信息从中选择切换的链路或状态转换的链路。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MLD可以在第一链路上发送链路切换请求消息、或跨链路信息报告请求消息、或业务标识符与链路映射关系协商请求帧,以将第二链路的第二信息告知给第二MLD。也就是说,该链路切换请求消息、或跨链路信息报告请求消息、或业务标识符与链路映射关系协商请求帧中,携带第二链路的第二信息。
相应地,第一MLD可以在第一链路上接收链路切换响应消息、或跨链路信息报告消息、或媒体接入控制帧、或业务标识符与链路映射关系协商响应帧,以获得第二链路的第三信息。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多链路设备(MLD)在第一链路上接收第三信息,包括:第一MLD在第一链路上接收链路切换响应消息、或跨链路信息报告消息、或媒体接入控制帧、或业务标识符与链路映射关系协商响应帧。该链路切换响应消息、跨链路信息报告消息、媒体接入控制帧中、业务标识符与链路映射关系协商响应帧中,携带第二链路的第三信息。
其中,来自第一MLD的业务标识符与链路映射关系协商请求帧是在第一MLD需求更换链路与业务标识符之间的映射关系,进而需要将某些链路的链路状态从disable/doze转换到enable/awake状态的情况下发送的。相应地,第二MLD返回的业务标识符与链路映射关系协商响应帧用于指示第二MLD是否接受业务标识符与链路之间的映射配置请求。可选的,若第二MLD接受,则该业务标识符与链路映射关系协商响应帧包括第二链路的第三信息;若第二MLD不接受,则该业务标识符与链路映射关系协商响应帧不包括第二链路的第三信息。
可见,该实施方式中,第一MLD可主动上报要切换链路的第二信息,以获得第三信息,有利于避免在链路切换或状态转换后还需接收到信标帧才能传输数据帧的问题,减少了在切换到的链路上传输数据帧之前所需的等待时长。
第四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链路处理方法。该方法与第三方面所述的链路处理方法相对应,该方面是从第二MLD的角度进行阐述的。该方面中,由第二MLD确定所切换的第二链路或状态转换的第二链路的BSS配置是否有更新,进而在第一链路上将所更新的参数发送给第一MLD,或告知第一MLD没有更新。这样,第一MLD在切换后或状态转换后的第二链路上就能直接传输数据帧,而不需在切换后或状态转换后的第二链路上接收到信标帧,获得最新的BSS配置参数后才能传输数据帧,减少了切换到的或状态转换后的第二链路上数据帧传输之前所需的等待时长。
另外,针对需将第一链路上的数据帧切换到第二链路上的情况,该方法中,第一MLD在从第一链路切换到第二链路之前,就能获知第二链路的BSS配置没有更新或所更新的参数,从而可在切换到的第二链路上直接传输数据帧,而不必切换后等接收到信标帧才能传输数据帧,缩短了链路切换过程对数据帧传输的影响时长。针对需将第一链路上数据帧分流到第二链路上的情况,该方法中,第一MLD在第二链路的状态转换之前,就能获知第二链路的BSS配置没有更新或所更新的参数,从而可在状态转换后的第二链路上直接传输数据帧,而不必在状态转换后还需等接收到信标帧才能传输数据帧,缩短了数据帧分流传输所需的时长。
该方面的链路处理方法包括:第二MLD在第一链路接收第二链路的第二信息,第二信息用于第二MLD确定第二链路的BSS配置是否有更新;第二MLD在第一链路上发送第三信息,该第三信息是由第二MLD根据第二信息确定的,第三信息用于指示第二链路的BSS配置没有更新或所更新的参数。
其中,当第二链路的BSS配置有更新时,该第三信息中包括第二链路的BSS配置所更新的参数;当第二链路的BSS配置没有更新时,该第三信息用于指示第二链路的BSS配置没有更新。
可见,由于第二MLD可在第一链路上将第二链路的BSS是否更新或所更新的参数告诉第一MLD,因此,第一MLD在切换后或状态转换后的第二链路上不用接收到信标帧就能直接传输数据帧,减少了切换后或状态转换后的第二链路传输数据帧之前所需的等待时长。
可选的,第二MLD在第一链路上发送第三信息之后,还可以在第二链路上接收数据帧,该数据帧包括上行数据帧、服务质量空(Qos NULL)帧或链路状态通知帧。该链路状态通知帧用于指示第二链路已处于awake/enable状态,从而有利于第二MLD在第二链路上及时发送下行数据帧。
第二信息为第一MLD中存储的标识所述第二链路的BSS配置的序列号、或接入点配置序列号(AP-CSN)、或查看信标(check beacon)值。第二MLD中标识所述第二链路的BSS配置的序列号、或接入点配置序列号(AP-CSN)、或查看信标(check beacon)值为第一信息。这样,第二MLD可比较第一信息与第二信息是否一致,若一致,则表示第二链路的BSS配置没有更新;若不一致,则表示第二链路的BSS配置有更新。从而有利于第二MLD根据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获得第二链路的BSS配置是否有更新。
也就是说,第一信息为第二链路的当前BSS配置的序列号、AP-CSN或check beacon值,而第二信息为第一MLD之前获得的第二链路的BSS配置的序列号、AP-CSN或checkbeacon值。因此,若第二链路的最近更新或当前的BSS配置相对于第一MLD之前获得的第二链路的BSS配置没有更新,则第一信息等于第二信息;若有更新,则第一信息不等于或大于第二信息。
可选的,第二信息是第一MLD进行信道探测时从第一链路的信标(beacon)帧或多链路探测响应帧中获得的;或者,第二信息是在第一MLD进行链路关联时从第一链路的多链路探测响应帧中获得的。
可选的,上述第一链路的信标(beacon)帧、多链路探测响应帧、多链路关联响应帧中可携带多条链路或所有链路的信息。每条链路的信息包括第二信息外,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一种或多种:链路状态、信道利用率等。该实施方式有利于第一MLD在进行链路切换或链路状态转换时,能够根据这些信息从中选择切换的链路或状态转换的链路。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MLD可以在第一链路上接收来自第一MLD的链路切换请求消息、或跨链路信息报告请求消息、或业务标识符与链路映射关系协商请求帧,以获得第二链路的第二信息。也就是说,该链路切换请求消息、或跨链路信息报告请求消息、或业务标识符与链路映射关系协商请求帧中,携带第二链路的第二信息。
相应地,第二MLD可以在第一链路上发送链路切换响应消息、或跨链路信息报告消息、或媒体接入控制帧、或业务标识符与链路映射关系协商响应帧,以将第二链路的第三信息发送给第一MLD。即链路切换响应消息、跨链路信息报告消息、媒体接入控制帧中、业务标识符与链路映射关系协商响应帧中,携带第二链路的第三信息。
其中,来自第一MLD的业务标识符与链路映射关系协商请求帧是在第一MLD需求更换链路与业务标识符之间的映射关系,进而需要将某些链路的链路状态从disable/doze转换到enable/awake状态的情况下发送的。相应地,第二MLD返回的业务标识符与链路映射关系协商响应帧用于指示第二MLD是否接受业务标识符与链路之间的映射配置请求。可选的,若第二MLD接受,则该业务标识符与链路映射关系协商响应帧包括第二链路的第三信息;若第二MLD不接受,则该业务标识符与链路映射关系协商响应帧不包括第二链路的第三信息。
可见,该实施方式中,第一MLD可主动上报要切换链路或状态转换链路的第二信息,以获得第三信息。
可见,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第二链路的第二信息、第三信息可在各种消息中携带,有利于第一MLD或第二MLD在各种场景中能够及时发起链路切换请求或链路状态转换请求,从而进一步的减少所切换的链路或状态转换的链路传输数据帧之前所需的等待时长。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多链路设备,该多链路设备可包括多个功能模块,用于相应的执行第一方面所提供的方法,或者第一方面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所提供的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多链路设备,该多链路设备可包括多个功能模块,用于相应的执行第二方面所提供的方法,或者第二方面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所提供的方法。
第七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多链路设备,该多链路设备可包括多个功能模块,用于相应的执行第三方面所提供的方法,或者第三方面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所提供的方法。
第八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多链路设备,该多链路设备可包括多个功能模块,用于相应的执行第四方面所提供的方法,或者第四方面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所提供的方法。
第九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多链路设备,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描述的链路处理方法。所述多链路设备可包括:存储器以及与所述存储器耦合的处理器、收发器,其中:所述收发器用于与其他通信设备(如多链路设备)通信。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第一方面描述的链路处理方法的实现代码,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代码,即执行第一方面所提供的方法,或者第一方面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所提供的方法。
第十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多链路设备,用于执行第二方面描述的链路处理方法。所述多链路设备可包括:存储器以及与所述存储器耦合的处理器、收发器,其中:所述收发器用于与其他通信设备(如多链路设备)通信。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第二方面描述的链路处理方法的实现代码,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代码,即执行第二方面所提供的方法,或者第二方面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所提供的方法。
第十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多链路设备,用于执行第三方面描述的链路处理方法。所述多链路设备可包括:存储器以及与所述存储器耦合的处理器、收发器,其中:所述收发器用于与其他通信设备(如多链路设备)通信。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第三方面描述的链路处理方法的实现代码,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代码,即执行第三方面所提供的方法,或者第三方面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所提供的方法。
第十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多链路设备,用于执行第四方面描述的链路处理方法。所述多链路设备可包括:存储器以及与所述存储器耦合的处理器、收发器,其中:所述收发器用于与其他通信设备(如多链路设备)通信。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第四方面描述的链路处理方法的实现代码,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代码,即执行第四方面所提供的方法,或者第四方面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所提供的方法。
第十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芯片***,该芯片***可包括:处理器,以及耦合于所述处理器的一个或多个接口。其中,所述处理器可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第一方面所提供的链路处理方法,或者第一方面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所提供的链路处理方法的实现程序,并执行该程序包含的指令。所述接口可用于输出所述处理器的链路处理结果。
第十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芯片***,该芯片***可包括:处理器,以及耦合于所述处理器的一个或多个接口。其中,所述处理器可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第二方面所提供的链路处理方法,或者第二方面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所提供的链路处理方法的实现程序,并执行该程序包含的指令。所述接口可用于输出所述处理器的链路处理结果。
第十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芯片***,该芯片***可包括:处理器,以及耦合于所述处理器的一个或多个接口。其中,所述处理器可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第三方面所提供的链路处理方法,或者第三方面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所提供的链路处理方法的实现程序,并执行该程序包含的指令。所述接口可用于输出所述处理器的链路处理结果。
第十六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芯片***,该芯片***可包括:处理器,以及耦合于所述处理器的一个或多个接口。其中,所述处理器可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第四方面所提供的链路处理方法,或者第四方面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所提供的链路处理方法的实现程序,并执行该程序包含的指令。所述接口可用于输出所述处理器的链路处理结果。
第十七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包括第一多链路设备和第二多链路设备,其中:
第一多链路设备可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所提供的链路处理方法,或者第一方面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所提供的链路处理方法;第二多链路设备可用于执行第二方面所提供的链路处理方法,或者第二方面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所提供的链路处理方法。
第十八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包括第一多链路设备和第二多链路设备,其中:
第一多链路设备可用于执行第三方面所提供的链路处理方法,或者第三方面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所提供的链路处理方法;第二多链路设备可用于执行第四方面所提供的链路处理方法,或者第四方面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所提供的链路处理方法。
第十九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实现第一方面所提供的链路处理方法,或者第一方面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所提供的链路处理方法的程序代码,该程序代码包含运行第一方面所提供的链路处理方法,或者第一方面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所提供的链路处理方法的执行指令。
第二十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实现第二方面所提供的链路处理方法,或者第二方面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所提供的链路处理方法的程序代码,该程序代码包含运行第二方面所提供的链路处理方法,或者第二方面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所提供的链路处理方法的执行指令。
第二十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实现第三方面所提供的链路处理方法,或者第三方面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所提供的链路处理方法的程序代码,该程序代码包含运行第三方面所提供的链路处理方法,或者第三方面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所提供的链路处理方法的执行指令。
第二十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实现第四方面所提供的链路处理方法,或者第四方面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所提供的链路处理方法的程序代码,该程序代码包含运行第四方面所提供的链路处理方法,或者第四方面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所提供的链路处理方法的执行指令。
第二十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包括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链路处理方法或者第一方面任一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所提供的链路处理方法。
第二十四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包括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链路处理方法或者第二方面任一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所提供的链路处理方法。
第二十五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包括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三方面所述的链路处理方法或者第三方面任一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所提供的链路处理方法。
第二十六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包括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四方面所述的链路处理方法或者第四方面任一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所提供的链路处理方法。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的结构示意图;
图1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链路关联方法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链路切换方法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链路状态转换方法的示意图;
图5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链路处理方法的示意图;
图5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链路处理方法的示意图;
图5C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链路处理方法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标帧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链路探测响应帧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链路切换元素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链路状态转换元素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链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多链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芯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基于图1A和图1B所示的通信***提供了链路处理方法,该方法能够实现链路状态的快速转换或链路的快速切换。图1A和图1B所示的通信***100至少包括两个多链路设备(multi-link device,MLD);其中以一个是接入点(access point,AP)多链路设备,另一个是非接入点(non-access point,non-AP)多链路设备为例。
图1A以单射频的non-AP MLD和多射频的AP MLD为例,在任意时刻,单射频的non-AP MLD只有一条link能与AP MLD进行通信,其他link处于disable状态。图1B以多射频的non-AP MLD和多射频的AP MLD为例,在任意时刻,多射频的non-AP MLD可以有一条或多条link与AP MLD进行通信。图1A和图1B中,non-AP MLD以包括三个STA(如STA1、STA2、STA3),AP MLD以包括三个AP(如AP1、AP2、AP3)为例。其中,STA1与AP1可以关联,可采用链路(link)1通信;STA2与AP2关联,可采用link2通信;STA3与AP3关联,可采用link3通信为例。另外,non-AP MLD与AP MLD在link 1上的相关操作,可以由STA1、AP1对应执行。比如,“AP MLD在link 1上发送第一信息;non-AP MLD在link 1上接收第一信息”,可以为:“AP 1在link 1上发送第一信息;STA1在link 1上接收该第一信息。相应地,non-AP MLD与AP MLD在link 2上的相关操作,可以由STA2、AP2对应执行;non-AP MLD与AP MLD在link 3上的相关操作,可以由STA3、AP3对应执行。为阐述方便,本申请实施例分别以non-AP MLD、AP MLD作为执行主体为例进行阐述。
一、通信***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信***100可以为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network,WLAN)或蜂窝网,或其他支持多条链路并行进行传输的无线通信***。本申请实施例主要以部署IEEE 802.11的网络为例进行说明,而本申请涉及的各个方面可以扩展到采用各种标准或协议的其它网络,例如,BLUETOOTH(蓝牙),高性能无线LAN(highperformance radio LAN,HIPERLAN)(一种与IEEE 802.1 1标准类似的无线标准,主要在欧洲使用)以及广域网(WAN)、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个人区域网(personal area network,PAN)或其它现在已知或以后发展起来的网络。因此,无论使用的覆盖范围和无线接入协议如何,本申请提供的各种方面可以适用于任何合适的无线网络。
二、多链路设备
多链路设备是指能够工作在多频段或多信道的设备,例如,多链路设备可以工作的频段或信道可以包括但不限于:sub 1GHz,2.4GHz,5GHz,6GHz以及高频60GHz的全部或一部分。如图1B中的AP MLD、non-AP MLD可分别工作在2.4GHz,5GHz,6GHz。其中,多信道可以为基于任意频段做的信道划分,如在5GHz频段处的160MHz信道、80MHz信道、40MHz信道以及20MHz信道等。多链路设备可以遵循802.11系列协议实现无线通信,例如,遵循极高吞吐率(Extremely High Throughput,EHT)站点,或遵循基于802.11be或兼容支持802.11be的站点,实现与其他设备的通信。其中,其他设备可以是多链路设备,也可以不是多链路设备。
多链路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隶属的站点STA(affiliated STA),隶属的STA是一个逻辑上的站点,可以工作在一条链路上,或者多个逻辑站点工作在同一条链路上。其中,隶属的站点可以为接入点(Access Point,AP)或非接入点站点(non-Access Point Station,non-AP STA)。为描述方便,本申请将隶属的站点为AP的多链路设备可以称为多链路AP或多链路AP设备或AP多链路设备(AP multi-link device)(如图1A、图1B中的AP MLD),隶属的站点为non-AP STA的多链路设备可以称为多链路STA或多链路STA设备或STA多链路设备(STA multi-link device)或non-AP MLD(如图1A、图1B中的non-AP MLD)。为描述方便,“多链路设备包括隶属STA”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也简要描述为“多链路设备包括STA”(如图1A、图1B中)或“多链路设备包括AP”。
本申请实施例中,多链路设备(如图1A、图1B中的AP MLD、non-AP MLD)为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装置,该装置可以为一个整机的设备,还可以是安装在整机设备中的芯片或处理***等,安装这些芯片或处理***的设备可以在这些芯片或处理***的控制下,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和功能。例如,多链路设备可以是单个天线(或单射频模块)的多链路设备,也可以是多天线(或多射频模块)的多链路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对于多链路设备包括的天线的数目并不进行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non-AP MLD(如图1A、图1B中的non-AP MLD)具有无线收发功能,可以支持802.11系列协议,与AP MLD或其他non-AP MLD或单链路设备进行通信。例如,non-AP MLD可以是允许用户与AP通信进而与WLAN通信的任何用户通信设备,如包括但不限于,平板电脑、桌面型、膝上型、笔记本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Computer,UMPC)、手持计算机、上网本、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手机等可以联网的用户设备,或物联网中的物联网节点,或车联网中的车载通信装置等。可选的,non-AP MLD还可以为上述这些终端中的芯片和处理***。
本申请实施例中,AP MLD(如图1A、图1B中的AP MLD)是为non-AP MLD提供服务的装置,可以支持802.11系列协议。例如,AP MLD可以为通信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网桥等通信实体,或,AP MLD可以包括各种形式的宏基站,微基站,中继站等,当然AP MLD还可以为这些各种形式的设备中的芯片和处理***,从而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和功能。
并且,多链路设备可以支持高速率低时延的传输,随着无线局域网应用场景的不断演进,多链路设备还可以应用于更多场景中,比如为智慧城市中的传感器节点(比如,智能水表,智能电表,智能空气检测节点),智慧家居中的智能设备(比如智能摄像头,投影仪,显示屏,电视机,音响,电冰箱,洗衣机等),物联网中的节点,娱乐终端(比如AR,VR等可穿戴设备),智能办公中智能设备(比如,打印机,投影仪等),车联网中的车联网设备,日常生活场景中的一些基础设施(比如自动售货机,商超的自助导航台,自助收银设备,自助点餐机等)。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AP MLD和non-AP MLD的具体形式不做特殊限制,在此仅是示例性说明。其中,802.11协议可以为支持802.11be或兼容802.11be的协议。
三、链路标识
本申请实施例中,链路标识表征的是工作在某个信道上的某个BSS所对应的链路,。可选地,若一个信道上存在多个基本服务集,则可以采用多个链路标识分别表征每个基本服务集(basic service set,BSS)所对应的链路。
链路有时也表示工作在该条链路上的AP或STA,为便于阐述,本文有些地方可以以链路表示该链路上的STA,相应地,多链路设备在一条链路上的操作也可以称为该链路的AP或STA的操作。non-AP MLD从link 1上接收link 2的第一信息,也可以称为non-AP MLD中的STA1从link 1上接收link 2的第一信息;相应地,AP MLD侧可以为:AP MLD中的AP1在link1上发送link 2的第一信息。
其中,AP MLD与non-AP MLD可以通过关联操作来确定non-AP MLD的多个STAs与APMLD的多个APs之间的关联关系。例如,图2中,non-AP MLD在link 1上发送一个多链路关联请求(multi-link association request)帧;该multi-link association request帧中除了携带STA1的能力等信息外,还可以携带STA2的信息以及STA3的信息。其中,该link1可以称为传输链路(Transmitted Link),link 2和Link 3称为非传输链路(Non-transmittedLink)。相应地,AP MLD在link 1上返回一个多链路关联响应(multi-link associationresponse)帧;该multi-link association response帧除了携带AP1的基本服务集标识(basic service set identifier,BSSID)等信息外,还可以携带AP2的信息以及AP3的信息。进而,non-AP MLD的STA 1,STA 2和STA 3可以根据multi-link association response帧,分别与AP MLD的AP 1,AP 2和AP 3建立起关联。从而,获得如图1A、图1B所示对应的关联关系:(AP1,STA1)、(AP2,STA2)以及(AP3,STA3)。可选的,图1A、图1B是以这些对应关系为例,AP MLD还可以通过改变携带的AP信息的顺序建立其他对应的关联关系,如(AP1,STA2)、(AP2,STA1)以及(AP3,STA3)等。
另外,图1A、图1B、图2以及后续的其他示意图,以通信***100为例,如包括一个APMLD和一个non-AP MLD进行阐述,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通信***的演变和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申请实施例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例如,多链路设备MLD组成的通信***还可以为:AP MLD1和AP MLD2组成的通信***,non-AP MLD1和non-APMLD2组成的通信***,等等。再例如,AP MLD包括一个或多个AP(AP1,AP2……AP N),non-APMLD包括一个或多个STA(STA1,STA2……STA N),AP MLD和non-AP存在多个链路Link(Link1,Link2……Link N),其中,AP1与STA1之间的通信链路为Link1,AP2与STA2之间的通信链路为Link2,AP N与STA N之间的通信链路为Link N,等等。
四、链路切换、链路状态转换以及所要解决的问题
单射频的多链路设备,由于具有单个射频模块,虽然可工作在不同的频段或信道上,但任意时刻只能工作在一个频段或信道上,因此,当某条链路因为移动而导致链路RSSI(receive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变差时,单射频的多链路设备可以从一条链路切换到另一条链路,如从部署在5GHz频段上的链路切换到部署在2.4GHz频段上的链路。如图3所示,假设non-AP MLD为单射频的多链路设备,link 1处于enable状态,若想通过link2传输数据帧,那么,non-AP MLD就需要从link1切换到link2,相应地,link 1从enable切换到disable,link2从disable切换到enable,link3在这个过程中始终处于disable。其中,由于单射频的多链路设备是在不同的频段或者信道间进行切换,需要配置射频模块的相关工作参数,故link2从disable切换到enable,存在一个切换时延(switchdelay)。另外,由于link2传输数据帧时,STA2还需要获得当前AP2为link2所对应的BSS所配置的相关参数。比如,STA2通过图2所示的multi-link association response帧获得AP2为link2所对应的BSS所配置的参数可能与AP2当前的BSS配置参数存在更新,如表1所示的参数中的一个或多个存在更新,因此,non-AP MLD在link2从disable切换到enable之后,还需要正确接收到link2上的信标(beacon)帧,该beacon帧携带AP2当前为link2配置的BSS参数,才能传输数据帧。
表1 BSS配置的部分参数
Figure BDA0002456772860000141
Figure BDA0002456772860000151
对于多射频的多链路设备,当数据量比较少或者没有时延敏感业务的情况下,为了减少能耗,可以让其中一部分链路处于休眠(doze)或非使能(disable)状态,而当数据量较大或者存在实时性业务时,再将处于休眠(doze)或非使能(disable)状态的链路重新开启,使其处于唤醒(awake)或使能(enable)状态。例如,图4所示,假设non-AP MLD102为多射频的多链路设备,link 1处于enable状态,link 2、link 3处于doze状态。若link 2上需要传输数据帧,那么,non-AP MLD就需要将link2从doze切换到awake状态。其中,由于多射频的多链路设备中各射频模块不需要重新配置工作的相关参数等,故link2从doze切换到awake状态,不存在切换时延(switch delay)。由于AP2可能会在STA2处于doze状态期间更新了BSS配置参数,当STA2从doze切换到awake状态之后,需要正确接收到link2上的信标(beacon)帧,该beacon帧携带AP2为link2所对应的BSS所配置的当前参数,进而才能传输数据帧。
可见,无论是多射频的多链路设备中的链路状态转换,或单射频的多链路设备中的链路切换,为了传输数据帧还需在状态转换后的链路或所切换到的链路上接收到信标(beacon)帧,获得第二链路的当前BSS配置,从而导致状态转换的链路或切换到的链路传输数据帧之前所需的等待时间过长,也就是说,无法实现链路状态的快速转换或链路的快速切换。
为了解决该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链路处理方法,该链路处理方法中,第一MLD从第一链路上接收第二链路的第一信息,由于该第一信息用于第一MLD确定第二链路的BSS配置是否有更新,故第一MLD可在第二链路的BSS配置没有更新时,直接在第二链路上传输数据帧,从而能够实现第二链路的链路状态的快速转换或第一链路到第二链路的快速切换。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链路处理方法,该链路处理方法中,由第二MLD确定所切换的第二链路或状态转换的第二链路的BSS配置是否有更新,进而在第一链路上将所更新的参数发送给第一MLD,或告知第一MLD没有更新。这样,第一MLD在切换后或状态转换后的第二链路上可不用接收到信标帧就能直接传输数据帧,减少了切换后或状态转换后的第二链路传输数据帧之前所需的等待时长。
也就是说,一种链路处理方法是由第一MLD确认第二链路的BSS配置是否有更新,另一种链路处理方法是由第二MLD确认第一MLD中存储的第二链路的BSS配置是否需要更新。后续从第六部分和第七部分分别对上述两种链路处理方法进行阐述。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各实施方式若无特殊说明,可适用于单射频的多链路设备,也适用于多射频的多链路设备。
五、本申请的相关概念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先对一些概念或名词进行解释。
第一链路为non-AP MLD与AP MLD之间的多条链路中处于使能(enable)状态的链路;第二链路为该多条链路中的处于非使能(disable)状态或休眠(doze)状态的链路,且第二链路为non-AP MLD从第一链路切换到的链路或需转换链路状态的链路。
对于单射频的non-AP MLD,第一链路为该多条链路中处于enable状态的链路,第二链路为该多条链路中处于disable状态且为所切换的链路。对于多射频的non-AP MLD,第一链路为该多条链路中处于enable的链路、或处于awake状态的链路、或锚定(anchor)链路;第二链路为该多条链路中的处于disable状态或者doze状态的链路,并且第二链路的状态需从disable/doze切换到enable/awake状态。
其中,对于单射频的non-AP MLD,第一链路切换到第二链路后,第一链路处于disable状态,第二链路处于enable状态。对于多射频的non-AP MLD,第一链路切换到第二链路后,第二链路处于enable状态,但第一链路后续的状态不做限定,即第一链路可根据情形处于disable/doze/enable/awake状态。可选的,对于多射频的non-AP MLD,可以存在多条需状态转换的链路,针对每条链路的处理方法与第二链路的链路状态转换方法相同。可选的,该多条需状态转换的链路的第一信息、第二信息可在一条消息中携带,也可以在多条相同或不同的消息中携带。
第二链路的第一信息用于第一MLD确定第二链路的基本服务集BSS配置是否有更新。可选的,该第一信息为标识所述第二MLD最新配置的所述第二链路的BSS配置的序列号、或接入点配置序列号(AP-CSN)、或查看信标(check beacon)值。
第二链路的第二信息用于第二MLD确定所述第二链路的基本服务集BSS配置是否有更新。第二信息为所述第一MLD中存储的标识所述第二链路的BSS配置的序列号、或接入点配置序列号(AP-CSN)、或查看信标(check beacon)值。
可选的,在下文第六部分所述的链路处理方法中,第二链路的第二信息具体可用于第二MLD确定所述第二链路的BSS配置所更新的参数。在上述第二部分所述的链路处理方法中,第二信息具体可用于第二MLD确定所述第二链路的BSS配置是否有更新以及所更新的参数。
其中,本文所述的第二链路的BSS配置所更新的参数,是指第一MLD中存储的第二链路的BSS配置相对于第二MLD中第二链路的当前BSS配置而言,所需更新的参数。或者,第二链路的BSS配置所更新的参数,是第二链路的BBS配置在第二链路处于disable/doze之后的参数相对于第二链路处于disable/doze之前的参数是否有更新。故第二链路的第一信息可用于辅助第一MLD确定第二链路的基本服务集BSS配置是否有更新,比如,第一MLD根据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确定第二链路的基本服务集BSS配置是否有更新。第二链路的第二信息可用于辅助第二MLD确定第二链路的基本服务集BSS配置是否有更新,比如,第二MLD根据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确定第二链路的基本服务集BSS配置是否有更新。
在下文第七部分所述的方法中,第三信息是由第二MLD根据第二链路的第二信息确定并在第一链路上发送的。第三信息用于指示第二链路的BSS配置没有更新或所更新的参数。在第二链路的BSS配置没有更新时,该第三信息可指示第二链路的BSS配置没有更新;在第二链路的BSS配置有更新时,该第三信息包括第二链路的BSS配置所更新的参数。
BSS配置用于指示该BSS的相关参数,该链路上的站点必须按照BSS的配置参数进行相关操作。BSS配置所更新的参数可包括但不限于上述表1所示的一个或多个。第一MLD中第二链路的BSS配置是在第一MLD进行信道探测或链路关联时获得的,故该第一MLD中第二链路的BSS配置也可以称为:第一MLD中初始的第二链路的BSS配置或第一MLD中已存储的第二链路的BSS配置。相应地,第二MLD中第二链路的BSS配置可以称为:该第二链路的当前BSS配置。
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链路处理方法可应用于但不限于上述图1A至图4所示的通信***中,其中,为阐述方便,第一MLD以non-AP MLD为例,第二MLD以AP MLD为例,并且AP MLD与non-AP MLD之间的多链路包括的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可分别以link 1和link2为例,link 2为从link 1切换到或状态转换的链路,即以link 1为enable状态,link 2为doze/disable状态,link 2需要从doze/disable状态转换到awake/enable状态。link 3的状态暂不讨论。
六、一种链路处理方法
1、link 2的BSS配置没有更新的链路处理方法
请参阅图5A,图5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链路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链路处理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101、AP MLD确定link 2的第一信息,第一信息用于non-AP MLD确定link 2的BSS配置是否有更新;
102、AP MLD在link 1上发送link 2的第一信息;
103、non-AP MLD在link 1接收link 2的第一信息,若link 2的BSS配置没有更新,non-AP MLD执行步骤104;
104、non-AP MLD利用link 2传输数据帧。
其中,步骤101可以为可选的步骤。可选的,该non-AP MLD为单链路的多链路设备时,利用link 2传输数据帧之前,还存在一个切换延迟;该non-AP MLD为多链路的多链路设备时,不存在该切换延迟。另外,步骤104中,non-AP MLD利用link 2传输数据帧时,所使用的BSS配置为non-AP MLD中该link 2的BSS配置。
该数据帧可以为上行数据帧或服务质量空(Qos NULL)帧或链链路状态通知帧。其中,该链路状态通知帧用于指示第二链路已处于awake/enable状态,从而有利于第二MLD及时在第二链路上发送下行数据帧。可选的,上行数据帧或服务质量空(Qos NULL)帧也能够指示第二链路已处于awake/enable状态。
可见,如图5A所示,由于link 2的BSS配置没有更新,non-AP MLD在切换的link 2直接传输数据帧,而不必在切换后或状态转换后接收到link 2上的信标帧才能传输数据帧,如图3或图4所示的处理方法,从而减少了该link2传输数据帧之前所需的等待时长。
可选的,步骤103之后,non-AP MLD可根据link 2的第一信息,切换到link 2上或将link2的状态转换为awake/enable状态。
2、link 2的BSS配置有更新的链路处理方法
一种实施方式中,步骤104中,若link 2的BSS配置有更新,如图5B所示,该链路处理方法相比于图5A所示的链路处理方法不同之处在于,link 2的BSS配置有更新,可以执行以下步骤:
105、non-AP MLD在link 2上向AP MLD发送第二信息,第二信息为标识non-AP MLD中link 2的BSS配置的序列号、或接入点配置序列号(AP-CSN)、或查看信标(check beacon)值;
106、AP MLD接收该第二信息,并根据第二信息在link 2上发送link 2的BSS配置所更新的参数。
如图5C所示,图5B中的第二信息可以在link 2上的单播探测请求(proberequest)帧中携带,第三信息可以在link 2上的探测响应(probe response)帧中携带。实现方式可为:non-AP MLD在link 2上,向AP MLD发送单播探测请求帧,该单播探测请求帧中包括所述第二信息;non-AP MLD在link 2上,接收来自AP MLD的探测响应帧,所述探测响应帧为精简的探测响应帧,其中包括link 2的BSS配置所更新的参数。该link 2的BSS配置所更新的参数是AP MLD根据第二信息确定的。
例如,AP MLD确定link 2的当前BSS配置(即第一信息对应的link 2的BSS配置)相对于第二信息对应的link 2的BSS配置更新了哪些参数,可将所有更新的参数或更新的关键参数在探测响应帧,返回给non-AP MLD。
107、non-AP MLD接收link 2的BSS配置所更新的参数。
进一步的,该链路处理方法还可以包括:non-AP MLD利用link 2的BSS配置所更新的参数更新non-AP MLD中link 2的BSS配置,根据更新后的link 2的BSS配置,在link2上传输数据帧。其中,non-AP MLD还对应更新标识该link 2的BSS配置的序列号/AP-CSN/checkbeacon值。
相应地,当link 2的BSS配置没有更新时,步骤104可以为:non-AP MLD利用non-APMLD中link 2的BSS配置,在link2上传输数据帧。
可见,若link 2的BSS配置有更新,如图5B所示,non-AP MLD需要发送第二信息,接收link 2的BSS配置所更新的参数,进而才能在link 2上传输数据帧。该实施方式中,第一MLD已经获知第二链路的BSS配置有更新才发送单播探测帧,而不必因不知道是否有更新均需发送单播探测请求帧,因此,该实施方式减少了链路处理过程中,数据帧传输之前所需的等待时长。
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若link 2的BSS配置有更新,non-AP MLD可以在link 2上接收到信标帧,当正确收到信标帧后按照信标帧中携带的BSS配置参数来传输数据帧。该实施方式与图5A相结合,避免了必须等待接收到信标帧才传输数据帧所导致等待时长过长的问题,因此,该实施方式依旧可以减少link 2上传输数据帧之前所需的等待时长。
其中,步骤103中non-AP MLD根据第一信息如何确定link 2的BSS配置是否有更新,可以为:non-AP MLD确定第一信息与第二信息是否一致,若一致,则表示link 2的BSS配置没有更新;若不一致,则表示link 2的BSS配置有更新。第一信息为AP MLD中标识第二链路的BSS配置的序列号或AP-CSN或check beacon值。第二信息为non-AP MLD中标识第二链路的BSS配置的序列号或AP-CSN或check beacon值。
例如,第一信息为AP-CSN 1,第二信息为AP-CSN 2;若AP-CSN 1等于AP-CSN 2,则AP-CSN 1对应的link 2的BSS配置相对于AP-CSN 2对应的link 2的BSS配置没有更新,即link 2的BSS配置没有更新。若AP-CSN 1不等于或大于AP-CSN 2,则AP-CSN 1对应的link2的BSS配置相对于AP-CSN 2对应的link 2的BSS配置有更新,即link 2的BSS配置有更新。进一步的,link 2的BSS配置有更新所更新的参数可通过上述步骤105至107获得。
本申请实施例中,non-AP MLD中link 2的第二信息可以由non-AP MLD从link 1的信标(beacon)帧或探测响应帧中获取并存储,或者,由non-AP MLD从link 1的多链路关联响应帧中获取并存储。从而有利于non-AP MLD将链路切换到link 2或link 2的链路状态转换之前,即可利用该第二信息与第一信息进行上述比较,以确定link 2的BSS配置是否有更新。
其中,该link 1的信标(beacon)帧、探测响应帧或多链路关联响应帧中除了携带link 2的第二信息,还会携带link2的其他信息,以及其他link的相关信息。以下分别进行阐述。
例如,如图6所示,第二信息以AP-CSN为例,该link 1的beacon帧中会携带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一种或多种信息:各link的Enable/disable状态、AP-CSN、处于enable的链路的信道利用率(channel utilization)以及站点数、链路标识(link ID)、操作类别(operating class)、信道编号(channel number)、基本服务集标识(BSSID)。其中,各link的Enable/disable状态用于指示AP MLD中各链路上的AP是否开启;各link的AP-CSN用于辅助non-AP MLD进行上述链路处理中的链路切换或链路状态转换。处于enable的链路的信道利用率用于non-AP MLD建议链路切换或要求链路切换时选择链路,或者用于non-AP MLD发起建议链路状态转换或要求链路状态转换时选择所建议或要求的链路。处于enable的链路的站点个数,用于辅助non-AP MLD根据链路的AP已经接入的站点的数量,评估该AP的拥塞程度。
探测响应帧可以为多链路的探测响应(multi-link probe response)帧。multi-link probe response帧与Multi-link Association response帧携带的各链路的信息的指示方式类似,比如,非传输链路的信息与传输链路的信息不同的元素会在各非传输链路的链路索引元素(link-index element)中携带。例如,如图7所示,link 1为传输链路,故非传输链路的链路索引元素(link-index element)中没有link 1的信息。相应地,图7所示的link-index element除携带link的Enable/disable状态、AP-CSN、处于enable的链路的信道利用率(channel utilization)以及站点数、链路标识(link ID)、操作类别(operatingclass)、信道编号(channel number)、基本服务集标识(BSSID)外,还可以携带时间戳(timestamp)、信标间隔(beacon Interval)、能力信息指示(capability information)。
可选的,多链路的探测请求帧(multi-link probe request)或Multi-linkAssociation request帧可以携带:设备的射频个数、链路状态。其中,设备的射频个数用于指示该链路是否与其他链路共用一个射频。例如,该链路采用1比特,指示该链路是否与前一条链路共用一个射频。其中,前一条链路是指在指示多条link信息时该link的前面一条link链路状态可以为disable或者Enable,其中,若是enable,可以进一步指示是awake还是doze状态。
可选的,Multi-link Association request帧中各链路的信息的排列顺序与Multi-link Association response帧中各链路的信息的排列顺序之间的对应关系,可用于确定non-AP MLD中各STA与AP MLD中各AP之间的关联情况。因此,AP MLD可调整Multi-link Association response帧中各链路的信息的排列位置或顺序,改变各STA与各AP之间的关联情况。
多链路聚合存在一种可能:只允许属于相同的服务集标识(service setidentifier,SSID)的BSS之间进行聚合,即一个业务标识符(traffic identifier,TID)的数据包允许通过多条链路传输,即可将某个TID映射到多条链路上。所以在图7所示的Multi-link Association Request中,非传输链路简要信息(Non-transmitted linkprofile info)中不需要携带SSID element。
步骤102中,第二链路的第一信息可以通过第一链路上的链路切换响应(linkswitch response)消息、或跨链路信息报告(cross-link info report)消息、或媒体接入控制(MAC control)帧、或业务标识符到链路的映射关系的协商响应(TID-to-linkmapping negotiation response)消息中携带。可选的,步骤103之后,non-AP MLD可根据link switch response消息、或cross-link info report消息、或TID-to-link mappingnegotiation response消息,从link 1切换到link 2上或将link 2的状态转换为awake/enable状态。
可选的,non-AP MLD接收到cross-link info report消息后,可在link 1上向APMLD返回确认(ACK)消息。可选的,跨链路信息(cross-link info)在MAC control帧中的A-控制(control)字段中携带时,non-AP MLD接收到MAC control帧后,可无需返回确认(ACK)消息。
其中,link switch response消息是AP MLD响应来自non-AP MLD的链路切换请求(link switch request)消息而返回的。其中,TID-to-link mapping negotiationresponse消息是AP MLD响应non-AP MLD发送的业务标识符到链路的映射关系的协商请求(TID-to-link mapping negotiation request)消息而返回的。可选的,跨链路信息报告(cross-link info report)消息可以是AP MLD响应non-AP MLD发送的跨链路信息请求(cross-link info request)消息而返回的。从而有利于在link 1的链路质量下降时,或需要获知cross-link info以辅助链路切换时,由non-AP MLD或non-AP MLD中的STA发起链路切换请求或跨链路信息请求。也就是说,步骤101之前,non-AP MLD可先发送上述请求消息,以请求进行链路切换或链路状态转换,进而执行步骤102至107。可见,这些请求消息、响应消息有利于non-AP MLD在多种场景中都可发起链路切换或链路状态转换的请求,并及时在切换后或状态转换后的链路上传输数据帧。
3、由non-AP MLD发起,AP MLD响应的链路切换方法
该链路切换方法中,non-AP MLD可利用上述link switch request消息、cross-link info request消息、TID-to-link mapping negotiation request消息发起请求;APMLD可利用对应的link switch response消息、cross-link info report消息、TID-to-link mapping negotiation response消息响应或应答。其中,链路切换的请求方式不同,决定这些请求消息中所携带的信息,相应地,应答方式的不同,也决定了这些响应消息中所携带的信息,但结合上述各实施方式,这些响应消息中至少携带所切换的链路的第一信息。而以下各种可选的请求方式、应答方式大大改善了链路切换操作的灵活性,便于根据具体场景的需求,采用相应的请求方式和应答方式。
其中,link switch response消息、cross-link info report消息通过携带的信息,用于指示AP MLD是否接受non-AP MLD发起的链路切换请求。其中,TID-to-linkmapping negotiation response消息用于指示AP MLD是否接受non-AP MLD发起的业务标识符与链路之间的映射配置请求。其中,业务标识符与链路之间的映射配置请求实际可为链路切换请求,故TID-to-link mapping negotiation response消息用于指示AP MLD是否接受non-AP MLD发起的链路切换请求。
如表2所示,non-AP MLD的请求方式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一种或多种:(1a)请求链路切换且没有提供切换的目标链路;(2a)建议链路切换并提供一条或多条切换的目标链路;(3a)要求链路切换并提供一条切换的目标链路且切换的目标链路不接受修改。相应地,AP MLD的应答方式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一种或多种:(1b)接受链路切换,并指示一条切换的目标链路;(2b)更换所建议的或所要求的切换的目标链路,即不接受non-AP MLD所请求切换或建议切换的目标链路,并额外提供建议的一条或多条目标链路;(3b)不接受non-APMLD所请求切换的目标链路,并指示一条唯一的切换的目标链路,且表示non-AP MLD只能切换到该目标链路上;(4b)拒绝链路切换,可选的,可进一步指示拒绝的原因。其中,该部分所述的目标链路是要切换到的链路,即上述各实施例中的第二链路,如link 2。
其中,如表2所示,针对请求方式(1a),可选的应答方式包括应答方式(1b)、应答方式(4b)。针对请求方式(2a),可选的应答方式包括应答方式(1b)、应答方式(2b)、应答方式(3b)、应答方式(4b)。针对请求方式(3a),可选的应答方式包括应答方式(1b)、应答方式(4b)。以下对不同请求方式,上述link switch request消息、cross-link info request消息、TID-to-link mapping negotiation request消息可能携带的信息,以及对应的应答方式,上述link switch response消息、cross-link info report消息、TID-to-linkmapping negotiation response消息可能携带的信息进行阐述。即link switch response消息、cross-link info report消息、TID-to-link mapping negotiation response消息不仅携带link 2的第一信息,还可以携带link 2的其他信息或其他link的信息。
表2
Figure BDA0002456772860000201
Figure BDA0002456772860000211
对于请求方式(1a),上述link switch request消息、或cross-link inforequest消息、或TID-to-link mapping negotiation request消息中可以携带链路切换原因(reason code for link switch)指示,用于告知AP MLD链路切换的原因。比如,链路切换的原因可以是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RSSI)差,或者是时延大,或者是请求改变业务标识符到链路的映射关系(TID-to-link mapping),或者有实时性业务开启,等等。
相应地,针对请求方式(1a)的应答方式(1b),AP MLD返回的link switchresponse消息、或cross-link info report消息、TID-to-link mapping negotiationresponse消息中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一种或多种信息:状态指示(status code)、切换到的目标链路的链路标识和第一信息。其中,状态指示(status code),用于指示AP MLD是否接受non-AP MLD的链路切换请求。例如,若接受,link switch response消息、或cross-link info report消息、TID-to-link mapping negotiation response消息中可进一步携带切换到的目标链路的链路标识和第一信息(如AP-CSN)。
针对请求方式(1a)的应答方式(4b),AP MLD返回的link switch response消息、或cross-link info report消息、TID-to-link mapping negotiation response消息中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一种或多种信息:拒绝链路切换请求的状态指示(status code)、拒绝的原因。
对于请求方式(2a),上述link switch request消息、或cross-link inforequest消息、或TID-to-link mapping negotiation request消息中可以携带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信息:链路切换原因以及一条切换的目标链路的链路标识。
相应地,针对请求方式(2a)的应答方式(1b),AP MLD返回的link switchresponse消息、或cross-link info report消息、TID-to-link mapping negotiationresponse消息中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一种或多种信息:状态指示(status code)以及所请求的目标链路的第一信息。
针对请求方式(2a)的应答方式(2b),AP MLD返回的link switch response消息、或cross-link info report消息、TID-to-link mapping negotiation response消息中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一个或多个信息:提供额外的一条或多条能够切换的目标链路的链路标识以及这些目标链路的相关信息。这些目标链路的相关信息包括第一信息、链路切换模式(Link Switch mode)、链路切换计数或者目标切换时间的偏移、链路标识、信道利用率和STA个数。该应答方式中,还需non-AP MLD根据第一信息,执行上述实施例中步骤104至107的操作,进而,AP MLD可通过non-AP MLD传输数据帧的链路来获知non-AP MLD最终选择切换的目标链路。也就是说,该实施方式由non-AP MLD决定切换到AP-MLD所建议的哪条link上,那么link switch response消息、或cross-link info report消息、TID-to-linkmapping negotiation response消息中应该包括所建议的所有link的信息来辅助non-APMLD决策。
其中,链路切换模式用于指示在链路切换前的传输限制。当其被置1时,表示站点在链路切换前应该停止传输;当其被设置为0时,则不限制站点传输。链路切换计数用于指示在切换到新的链路之前所发送的信标帧个数。当其被设置为1时,表示链路切换正好发生在下一个信标帧发送时刻之前;当其被设置为0时,表示链路切换发生在包含该信息的帧被发送后的任何时刻。或者指示目标切换时间的偏移(offset)。可选的,目标切换时间的偏移需要考虑所切换的link上,下一个信标帧的发送时间,这样,对于上述需要接收到所切换的link上的信标帧的实施方式来说,有利于避免non-AP MLD等待过长的时间。其中,信道利用率和STA个数用于non-AP MLD了解这些目标链路上接入的STA个数以及信道情况。
针对请求方式(2a)的应答方式(3b),AP MLD返回的link switch response消息、或cross-link info report消息、TID-to-link mapping negotiation response消息中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信息:唯一一条只能切换的目标链路的链路标识以及相关信息。该目标链路的相关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一个或多个信息:第一信息、链路切换模式(LinkSwitch mode)、链路切换计数或者目标切换时间的偏移、链路标识、信道利用率和STA个数。
针对请求方式(2a)的应答方式(4b),AP MLD返回的link switch response消息、或cross-link info report消息、TID-to-link mapping negotiation response消息中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一种或多种信息:拒绝链路切换请求的状态指示(status code)、拒绝的原因。
对于请求方式(3a),上述link switch request消息、或cross-link inforequest消息、或TID-to-link mapping negotiation request消息中可以携带链路切换原因(reason code for link switch)指示、要求切换的目标链路的链路标识。
相应地,针对请求方式(3a)的应答方式(1b),AP MLD返回的link switchresponse消息、或cross-link info report消息、TID-to-link mapping negotiationresponse消息中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一种或多种信息:接受链路切换请求的状态指示(status code)以及目标链路的链路标识、目标链路的第一信息、链路切换模式、链路切换计数或者目标切换时间的偏移、信道利用率和STA个数。
针对请求方式(3a)的应答方式(4b),AP MLD返回的link switch response消息、或cross-link info report消息、TID-to-link mapping negotiation response消息中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一种或多种信息:拒绝链路切换请求的状态指示(status code)、拒绝的原因。
4、由non-AP MLD发起,AP MLD响应的链路状态转换方法
该链路状态转换方法中,non-AP MLD可利用上述link switch request消息、cross-link info request消息、TID-to-link mapping negotiation request消息发起请求;AP MLD可利用对应的link switch response消息、cross-link info report消息、TID-to-link mapping negotiation response消息响应或应答。与上述第3点non-AP MLD发起,AP MLD响应的链路切换方法的实施方式相同,唯一不同的是上述第3点目标链路是所切换的链路,该实施方式中目标链路是状态转换的链路,故该实施方式中的相关内容可将上述表2以及相关内容中“切换”修改为“状态转换”即可,如表3所示。其中,基于表3阐述各请求消息、响应消息可能携带的信息可参考表2的相关内容,在此不再详述。
其中,link switch response消息、cross-link info report消息通过携带的信息,用于指示AP MLD是否接受non-AP MLD发起的状态转换请求。其中,TID-to-linkmapping negotiation response消息用于指示AP MLD是否接受non-AP MLD发起的业务标识符与链路之间的映射配置请求。可选的,业务标识符与链路之间的映射配置请求实际可为链路切换请求,故TID-to-link mapping negotiation response消息用于指示AP MLD是否接受non-AP MLD发起的链路状态转换请求。
表3
Figure BDA0002456772860000231
5、由AP MLD发起,non-AP MLD响应的链路状态转换方法
该实施方式中,由于是AP MLD发起的,故AP MLD所发送的请求消息中需携带状态转换链路的第一信息;相应地,non-AP MLD可返回响应消息,该响应消息用于指示non-APMLD是否接受该请求。若不接受,该响应消息中可携带不接受的原因的参数;若接受,该响应消息中可携带所接受的目标链路的链路标识,也可以不携带而指示接受链路状态转换请求即可。
以下以AP MLD利用TID-to-link mapping negotiation request消息发起,non-AP MLD以TID-to-link mapping negotiation response应答为例,阐述可能的请求方式、应答方式以及可能携带的信息。其中,TID-to-link mapping negotiation response消息用于指示non-AP MLD是否接受AP MLD发起的业务标识符与链路之间的映射配置请求。可选的,业务标识符与链路之间的映射配置请求实际可为链路状态转换请求,故TID-to-linkmapping negotiation response消息用于指示non-AP MLD是否接受AP MLD发起的链路状态转换请求。
表4
Figure BDA0002456772860000232
Figure BDA0002456772860000241
如表4所示,AP MLD的请求方式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一种或多种:(1a)建议状态转换,并建议一条或多条状态转换的目标链路;(2a)要求状态转换,并要求一条或多条状态转换的目标链路,且不接受目标链路更改。相应地,non-AP MLD的应答方式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一种或多种:(1b)接受所有建议或要求状态转换的目标链路进行状态转换;(2b)接受所建议状态转换的目标链路中的一条或多条进行状态转换;(3b)拒绝状态转换,可选的,可进一步指示拒绝的原因。其中,该部分所述的目标链路是要从disable或者doze状态的链路变成Enable或者Awake状态的链路,即上述各实施例中的第二链路,如link 2。
其中,针对请求方式(1a),可选的应答方式包括应答方式(1b)、应答方式(2b)、应答方式(3b)。针对请求方式(2a),可选的应答方式包括应答方式(1b)、应答方式(3b)。以下对不同请求方式,TID-to-link mapping negotiation request帧可能携带的信息,以及部分对应的应答方式,TID-to-link mapping negotiation response帧可能携带的信息进行阐述。
对于请求方式(1a),TID-to-link mapping negotiation request帧中可携带链路状态转换原因(reason code for link status switch)指示以及一条或多条状态转换的目标链路的相关信息。其中,目标链路的相关信息包括第一信息(如目标链路当前的AP-CSN)外,还可以包括链路标识、网络分配矢量(network allocation vector,NAV)信息,信道利用率,STA个数,链路策略。
对于请求方式(1a)对应的应答方式(1b),TID-to-link mapping negotiationresponse帧携带状态指示。该状态指示用于指示non-AP MLD接受链路状态转换以及所建议或所要求的目标链路的状态转换。
对于请求方式(1a)对应的应答方式(2b),TID-to-link mapping negotiationresponse帧携带状态指示和一条或多条目标链路的链路标识。该状态指示用于指示non-APMLD接受AP MLD请求的链路状态转换;该一条或多条目标链路的链路标识为non-AP MLD从AP MLD所建议的目标链路中选择的。
对于请求方式(1a)对应的应答方式(3b),TID-to-link mapping negotiationresponse帧携带状态指示。该状态指示用于指示non-AP MLD不接受所请求的状态转换。进一步的,TID-to-link mapping negotiation response帧还可以携带不接受的原因。
6、由AP MLD发起,non-AP MLD响应的链路切换方法
该实施方式中,由于是AP MLD发起的,故AP MLD所发送的请求消息中需携带切换链路的第一信息;相应地,non-AP MLD可返回响应消息,该响应消息用于指示non-AP MLD是否接受该请求。若不接受,该响应消息中可携带不接受的原因的参数;若接受,该响应消息中可携带所接受的目标链路的链路标识,也可以不携带而指示接受链路状态转换请求即可。
以AP MLD利用TID-to-link mapping negotiation request消息发起,non-APMLD以TID-to-link mapping negotiation response应答为例,其中,TID-to-linkmapping negotiation response消息用于指示non-AP MLD是否接受AP MLD发起的业务标识符与链路之间的映射配置请求。可选的,业务标识符与链路之间的映射配置请求实际可为链路切换请求,故TID-to-link mapping negotiation response消息用于指示non-APMLD是否接受AP MLD发起的链路切换请求。
链路切换方法中,与上述第5点AP MLD发起,non-AP MLD响应的链路状态转换方法的实施方式相同,唯一不同的是上述第5点目标链路是状态转换的链路,该实施方式中目标链路是切换的链路,故该实施方式中的相关内容可将上述表4以及相关内容中“状态转换”修改为“切换”即可,如表5所示。其中,基于表5阐述各请求消息、响应消息可能携带的信息可参考表4的相关内容,在此不再详述。
表5
Figure BDA0002456772860000251
针对上述各种请求方式、应答方式,如第3点实施方式中,link switch request消息、cross-link info request消息、TID-to-link mapping negotiation request消息,以及上述link switch response消息、cross-link info report消息、TID-to-link mappingnegotiation response消息中可以携带一个新定义的链路切换元素(link switchelement)。
如图8所示,该link switch element可以包括链路切换请求(link switchrequest)字段和链路切换类型(link switch type)字段。其中,本申请中各字段或帧中,字段标识(element ID)用于指示某一字段,长度(Length)用于指示该字段的长度。linkswitch request字段用于指示传输该link switch element的链路的STA为链路切换请求的STA,还是链路切换响应的STA。link switch type字段用于指示上述各种请求方式、应答方式中的一种。例如,link switch type字段为0至2表示携带该link switch element的消息为上述请求方式(1a)至请求方式(3a)中的一种链路切换请求消息;link switch type字段为3至6表示携带该link switch element的消息为上述应答方式(1b)至应答方式(4b)中的一种链路切换响应消息。进而,non-AP MLD和AP MLD可根据该链路切换元素确定请求所需携带的信息、响应所需携带的信息。
针对上述各种请求方式、应答方式,如第5点实施方式中,上述TID-to-linkmapping negotiation request消息,和TID-to-link mapping negotiation response消息中可以携带一个新定义的链路状态转换元素(link status transition element)。linkstatus transition element的结构与图8所示的类似,可以包括链路状态转换请求(linkstatus transition request)字段和链路状态转换类型(link status transition type)字段。其中,link status transition request字段用于指示传输该link statustransition element的链路的STA为链路状态转换请求的STA,还是链路状态转换响应的STA。link status transition type字段用于指示上述各种请求方式、应答方式中的一种。例如,link status transition type字段为0至1分别表示携带该link statustransition element的消息为上述请求方式(1a)至请求方式(2a)中的一种;link statustransition type字段为2至4表示携带该link status transition element的消息为上述应答方式(1b)至应答方式(3b)中的一种。进而,non-AP MLD和AP MLD可根据该链路状态转换元素确定请求所需携带的信息、响应所需携带的信息。
七、另一种链路处理方法
该方法与第六部分所述的链路处理方法的不同之处在于,该部分,由第二MLD确定所切换的第二链路或状态转换的第二链路的BSS配置是否有更新,进而在第一链路上将所更新的参数发送给第一MLD,或告知第一MLD没有更新。这样,第一MLD在切换到的或状态转换后的第二链路上可直接传输数据帧,而不必第一MLD在切换后或状态转换后的第二链路上还需接收到信标帧,获得最新的BSS配置参数后才能传输数据帧,因此,该方法减少了切换到的或状态转换后的第二链路上数据帧传输之前所需的等待时长。
为阐述方便,第一MLD以non-AP MLD为例,第二MLD以AP MLD为例,并且AP MLD与non-AP MLD之间的多链路包括的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可分别以link 1和link 2为例,link2为从link 1切换到或状态转换的链路,即以link 1为enable状态,link 2为doze/disable状态,link 2需要从doze/disable状态转换到awake/enable状态。link 3的状态暂不讨论。
请参阅图9,该链路处理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
201、non-AP MLD在link 1上发送link 2的第二信息,第二信息用于AP MLD确定link 2的BSS配置是否有更新;
202、AP MLD在link 1上接收link 2的第二信息;
203、AP MLD在link 1上发送第三信息,该第三信息是由AP MLD根据第二信息确定的,第三信息用于指示link 2的BSS配置没有更新或所更新的参数;
204、non-AP MLD在link 1上接收第三信息,并根据第三信息在link 2上传输数据帧。
可见,non-AP MLD在切换后或状态转换后的link 2上在接收到信标帧之前就能直接传输数据帧,减少了link 2传输数据帧之前所需的等待时间。
其中,当link 2的BSS配置有更新时,该第三信息包括第二链路的BSS配置所更新的参数;当link 2的BSS配置没有更新时,该第三信息可指示第二链路的BSS配置没有更新。
当link 2的BSS配置有更新时,步骤204中,non-AP MLD根据第三信息在link 2上传输数据帧可以包括:non-AP MLD利用link 2的BSS配置所更新的参数更新non-AP MLD中link 2的BSS配置,根据更新后的link 2的BSS配置,在link2上传输数据帧。其中,non-APMLD还对应更新标识该link 2的BSS配置的序列号/AP-CSN/check beacon值。当link 2的BSS配置没有更新时,non-AP MLD利用non-AP MLD中link 2的BSS配置,在link2上传输数据帧。
其中,该数据帧可以为上行数据帧或服务质量空(Qos NULL)帧,以将link 2已处于awake/enable状态告知给第二MLD。可选的,第一MLD还可以在link 2上传输链路状态通知帧,该链路状态通知帧用于指示link 2已处于awake/enable状态,从而有利于第二MLD在link 2上及时发送下行数据帧。
link 2的第二信息为第一MLD中存储的标识所述link 2的BSS配置的序列号、或接入点配置序列号(AP-CSN)、或查看信标(check beacon)值。第二MLD中标识link 2的BSS配置的序列号、或接入点配置序列号(AP-CSN)、或查看信标(check beacon)值为第一信息。这样,第二MLD可比较第一信息与第二信息是否一致,若一致,则表示link 2的BSS配置没有更新;若不一致,则表示link 2的BSS配置有更新。从而有利于AP MLD根据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获得link 2的BSS配置是否有更新。
也就是说,link 2的第一信息为link 2的当前BSS配置的序列号、AP-CSN或checkbeacon值,而第二信息为non-AP MLD之前获得的link 2的BSS配置的序列号、AP-CSN或check beacon值。因此,若link 2的最近更新或当前的BSS配置相对于non-AP MLD之前获得的link2的BSS配置没有更新,则第一信息等于第二信息;若有更新,则第一信息不等于或大于第二信息。
例如,link 2的第一信息为AP-CSN 1,link 2的第二信息为AP-CSN 2;若AP-CSN 1等于AP-CSN 2,则AP-CSN 1对应的link 2的BSS配置相对于AP-CSN 2对应的link 2的BSS配置没有更新,即link 2的BSS配置没有更新。若AP-CSN 1不等于或大于AP-CSN 2,则AP-CSN1对应的link 2的BSS配置相对于AP-CSN 2对应的link 2的BSS配置有更新,即link2的BSS配置有更新。进一步的,link 2的BSS配置有更新所更新的参数可通过上述第三信息获得。
可选的,link 2的第二信息是在non-AP MLD进行信道探测时从link 1的信标(beacon)帧或多链路探测响应帧中获得的。或者,link 2的第二信息是在non-AP MLD进行链路关联时从link 1的多链路探测响应帧中获得的。
可选的,上述link 1的信标(beacon)帧、多链路探测响应帧、多链路关联响应帧中可携带多条链路或所有链路的信息。每条链路的信息包括第二信息,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一种或多种:链路状态、信道利用率等。该实施方式有利于non-AP MLD在进行链路切换或链路状态转换时,能够根据这些信息从中选择切换的链路或状态转换的链路。
其中,link 1的信标(beacon)帧中第二信息的携带方式可参见上述第六部分图6的相关阐述。multi-link probe response帧中第二信息的携带方式可参见上述第六部分图7的相关阐述。其中,所携带的其他信息也可以参见上述第六部分的阐述。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non-AP MLD可以在link 1上发送链路切换请求消息、或跨链路信息报告请求消息、或业务标识符与链路映射关系协商请求帧,以将link 2的第二信息告知给AP MLD。也就是说,该链路切换请求消息、或跨链路信息报告请求消息、或业务标识符与链路映射关系协商请求帧中,携带link 2的第二信息。
相应地,non-AP MLD可以在link 1上接收链路切换响应消息、或跨链路信息报告消息、或媒体接入控制帧、或业务标识符与链路映射关系协商响应帧,以获得link 2的第三信息。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多链路设备(MLD)在link 1上接收第三信息,包括:non-AP MLD在link 1上接收链路切换响应消息、或跨链路信息报告消息、或媒体接入控制帧、或业务标识符与链路映射关系协商响应帧。该链路切换响应消息、跨链路信息报告消息、媒体接入控制帧中、业务标识符与链路映射关系协商响应帧中,携带link 2的第三信息。
其中,来自non-AP MLD的业务标识符与链路映射关系协商请求帧是在non-AP MLD需求更换链路与业务标识符之间的映射关系,进而需要将某些链路的链路状态从disable/doze转换到enable/awake状态的情况下发送的。相应地,AP-MLD返回的业务标识符与链路映射关系协商响应帧用于指示AP-MLD是否接受业务标识符与链路之间的映射配置请求。可选的,若AP-MLD接受,则该业务标识符与链路映射关系协商响应帧包括link 2的第三信息;若AP-MLD不接受,则该业务标识符与链路映射关系协商响应帧不包括link 2的第三信息。
可见,该实施方式中,non-AP MLD可主动上报要切换链路的第二信息,以获得第三信息,有利于进一步缩短切换的链路上传输数据帧之前所需的等待时长。
以下从non-AP MLD发起的角度,阐述上述non-AP除了发送link 2的第二信息外,还可以携带的其他信息,以及上述AP MLD除了返回link 2的第三信息外,还可以携带的其他信息。
1、由non-AP MLD发起,AP MLD响应的链路切换方法
该链路切换方法中,non-AP MLD可利用上述link switch request消息、cross-link info request消息、TID-to-link mapping negotiation request消息发起请求;APMLD可利用对应的link switch response消息、cross-link info report消息、TID-to-link mapping negotiation response消息响应或应答。其中,链路切换的请求方式不同,决定这些请求消息中所携带的信息,相应地,应答方式的不同,也决定了这些响应消息中所携带的信息,但结合上述各实施方式,这些请求消息中至少携带所切换的链路的第二信息,以及响应消息中至少携带所切换的链路的第三信息。各种可选的请求方式、应答方式大大改善了链路切换操作的灵活性,便于根据具体场景的需求,采用相应的请求方式和应答方式。
其中,link switch response消息、cross-link info report消息通过携带的信息,用于指示AP MLD是否接受non-AP MLD发起的链路切换请求。其中,TID-to-linkmapping negotiation response消息用于指示AP MLD是否接受non-AP MLD发起的业务标识符与链路之间的映射配置请求。其中,业务标识符与链路之间的映射配置请求实际可为链路切换请求,故TID-to-link mapping negotiation response消息用于指示AP MLD是否接受non-AP MLD发起的链路切换请求。
其中,该部分中请求消息和响应消息与上述第六部分第3点的不同之处在于,该部分中请求消息中至少携带所切换的链路的第二信息,以及响应消息中至少携带所切换的链路的第三信息,而不必携带所切换的链路的第一信息。其他内容可参见上述第六部分第3点,此处不再详述。
2、由non-AP MLD发起,AP MLD响应的链路状态转换方法
该链路状态转换方法中,non-AP MLD可利用上述link switch request消息、cross-link info request消息、TID-to-link mapping negotiation request消息发起请求;AP MLD可利用对应的link switch response消息、cross-link info report消息、TID-to-link mapping negotiation response消息响应或应答。与上述第1点non-AP MLD发起,AP MLD响应的链路切换方法的实施方式相同,唯一不同的是上述第3点目标链路是所切换的链路,该实施方式中目标链路是状态转换的链路,故该实施方式中的相关内容可将上述第七部分第1点的相关内容中“切换”修改为“状态转换”即可。
可选的,该部分中请求消息和响应消息与上述第六部分第4点的不同之处在于,该部分中请求消息中至少携带所切换的链路的第二信息,以及响应消息中至少携带所切换的链路的第三信息,而不必携带所切换的链路的第一信息。其他内容可参见上述第六部分第4点,此处不再详述。
可理解,以上各个实施例各有侧重,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未详细描述的实现方式可参考其他实施例,这里不再一一赘述。进一步的,本文中描述的各个实施例可以为独立的方案,也可以根据内在逻辑进行组合,这些方案都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中。换句话说,以上所示的各个实施例,相互之间可以结合。例如,如以上第六部分中第1点所述的链路处理方法与第六部分中第2点所述的链路处理方法可以结合。又例如,第六部分中第1点、第2点以及第3点所述的方法可以结合。又例如,第六部分中第1点、第2点以及第4点所述的方法可以结合。又例如,第六部分中第1点、第2点以及第5点所述的方法可以结合。又例如,第六部分中第1点、第2点以及第6点所述的方法可以结合。又例如,第七部分图9所示的链路处理方法可与第七部分第1点所述的方法相结合。又例如,第七部分图9所示的链路处理方法可与第七部分第2点所述的方法相结合。
以上分别从第一MLD与第二MLD交互的角度,如non-AP MLD与AP MLD交互的角度介绍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各链路处理方法。上述以link 1与link 2为例阐述两者进行切换前后,non-AP MLD、AP MLD的相关操作。其中,non-AP MLD、AP MLD的相关操作中,non-APMLD与AP MLD在link 1上的操作可分别由link 1对应的STA1、link 1对应的AP1执行,相应地,non-AP MLD与AP MLD在link 2上的操作可分别由link 2对应的STA2、link2对应的AP2执行。
本申请实施例为了实现链路的快速切换以及链路状态的快速转换,介绍以下多种多链路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多链路设备中,该多链路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站点,以第一站点和第二站点为例:
该第一站点在第一链路上接收第二链路的第一信息,第一信息用于该多链路设备确定第二链路的基本服务集BSS配置是否有更新;
该第二站点在第二链路的BSS配置没有更新时,在切换后的或链路状态转换后的第二链路上传输数据帧。
可见,该多链路设备在第一链路切换到第二链路或第二链路的链路状态转换之前,该多链路设备就可获知第二链路的BSS配置参数是否有更新,并在没有更新时,第二站点可在切换到或链路状态转换后的第二链路后,不必等接收到信标帧即可直接在第二链路上传输数据帧,缩短了切换到或链路状态转换后的第二链路后传输数据帧之前所需等待的时长。
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多链路设备具有上述发明内容第一方面中第一MLD的任意功能,以及具体实施方式第六部分中non-AP MLD的任意功能,关于其所有技术细节,均可参引上述发明内容第一方面、具体实施方式中第六部分的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多链路设备中,该多链路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入点,以第一接入点和第二接入点为例:
第一接入点确定第二链路的第一信息,以及在第一链路上发送第二链路的第一信息,第一信息用于non-AP MLD确定第二链路的基本服务集BSS配置是否有更新。
可见,该多链路设备在第一链路切换到第二链路或第二链路进行链路状态转换之前,第一接入点可将第二链路的第一信息告知第一站点,从而有利于第二站点确定第二链路的BSS配置参数是否有更新。若第二链路的BSS配置参数没有更新,第二站点可在切换到第二链路或第二链路进行链路状态转换后,不必等接收到信标帧即可直接在第二链路上传输数据帧,有利于节省第二链路传输数据帧之前所需等待的时长。
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多链路设备具有上述发明内容第二方面所述的各链路处理方法中第二MLD的任意功能,或具有上述第六部分所述的各链路处理方法中AP MLD的任意功能,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多链路设备中,该多链路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站点,以第一站点和第二站点为例,
第一站点在第一链路在第一链路上发送第二链路的第二信息,第二信息用于APMLD确定第二链路的BSS配置是否有更新;
第一站点在第一链路上接收第二链路的第三信息,该第三信息是由AP MLD根据第二信息确定的,第三信息用于指示第二链路的BSS配置没有更新或所更新的参数;
第二站点根据第三信息,在第二链路上传输数据帧。
可见,该多链路设备在第一链路切换到第二链路或第二链路的链路状态转换之前,第二站点可获知第三信息,从而可在切换到第二链路后,不必等接收到信标帧即可根据第三信息直接在第二链路上传输数据帧,有利于节省第二链路传输数据帧之前所需等待的时长。
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多链路设备具有上述发明内容第三方面中第一MLD的任意功能,或具体实施方式第七部分中non-AP MLD的任意功能,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多链路设备中,该多链路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入点,以第一接入点和第二接入点为例,第一接入点在第一链路上接收第二链路的第二信息,第二信息用于AP MLD确定第二链路的BSS配置是否有更新;
第一接入点在第一链路上发送第二链路的第三信息,该第三信息是由AP MLD根据第二信息确定的,第三信息用于指示第二链路的BSS配置没有更新或所更新的参数。
可见,该多链路设备在第一链路切换到第二链路或第二链路的链路状态转换之前,第一接入点可将第二链路的第三信息告知第一站点,从而有利于第二站点根据第三信息在切换到第二链路后,不必等接收到信标帧即可直接在第二链路上传输数据帧,有利于节省第一链路切换到第二链路或第二链路的链路状态转换之后,第二链路传输数据帧之前所需等待的时长。
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多链路设备具有上述发明内容第四方面中第二MLD的任意功能,或具体实施方式第七部分中AP MLD的任意功能,此处不再赘述。
为了实现上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的各功能,接入点、站点可以包括硬件结构、软件模块,以硬件结构、软件模块、或硬件结构加软件模块的形式来实现上述各功能。上述各功能中的某个功能可以以硬件结构、软件模块、或者硬件结构加软件模块的方式来执行。以下所阐述的多链路设备可以是AP MLD,也可以是non-AP MLD,也可以是支持多链路设备实现上述方法的芯片、芯片***、或处理器等,还可以是支持多链路设备实现上述方法的芯片、芯片***、或处理器等。该多链路设备可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方法,具体可以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说明。
请参阅图10,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链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多链路设备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001。所述处理器1001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或者专用处理器等。所述处理器1001可以用于对多链路设备中的一个或多个接入点、一个或多个接入点芯片,一个或多个站点、一个或多个站点芯片等进行控制,执行软件程序,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
可选的,该多链路设备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存储器1002,其上可以存有指令1004,所述指令可在所述处理器1001上被运行,使得该多链路设备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方法。可选的,所述存储器1002中还可以存储有数据,例如存储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第一信息、第二信息或第三信息等。所述处理器1001和存储器1002可以单独设置,也可以集成在一起。
可选的,该多链路设备还可以包括收发器1005、天线1006。所述收发器1005可以称为收发单元、收发机、或收发电路等,用于实现收发功能。收发器1005可以包括接收器和发送器,接收器可以称为接收机或接收电路等,用于实现接收功能;发送器可以称为发送机或发送电路等,用于实现发送功能。其中,收发器1005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接收或发送操作。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
收发器1005,用于在第一链路上接收第二链路的第一信息;
所述第一MLD与第二MLD之间的多链路包括所述第一链路和所述第二链路;
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所述第一MLD确定所述第二链路的基本服务集BSS配置是否有更新;
收发器1005,还用于若所述第二链路的BSS配置没有更新,在切换到的或链路状态转换后的所述第二链路上传输数据帧。
可见,该多链路设备可获知第二链路的BSS配置参数是否有更新,并在没有更新时,该多链路设备可在切换到的或链路状态转换后的第二链路上直接传输数据帧,缩短了切换到的或链路状态转换后的第二链路在传输数据帧之前所需等待的时长。
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多链路设备具有上述发明内容第一方面中第一MLD的任意功能,以及具体实施方式第六部分中non-AP MLD的任意功能,关于其所有技术细节,均可参引上述发明内容第一方面、具体实施方式中第六部分的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
处理器1001,用于确定第二链路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第一MLD确定所述第二链路的基本服务集BSS配置是否有更新;
收发器1005,用于在第一链路上发送所述第二链路的第一信息;
所述第二MLD与第一MLD之间的多链路包括所述第一链路和所述第二链路;
所述第二链路为从所述第一链路切换的链路或者为链路状态转换的链路。
可见,该实施方式有利于第一MLD确认第二链路的BSS配置参数是否有更新,并在没有更新时,第一MLD可在切换到的或链路状态转换后的第二链路上直接传输数据帧,缩短了切换到的或链路状态转换后的第二链路在传输数据帧之前所需等待的时长。
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多链路设备具有上述发明内容第二方面所述的各链路处理方法中第二MLD的任意功能,或具有上述第六部分所述的各链路处理方法中AP MLD的任意功能,此处不再赘述。
又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
收发器1005,用于在第一链路上发送第二链路的第二信息,第二信息用于第二MLD确定第二链路的BSS配置是否有更新;
收发器1005,用于在第一链路上接收第三信息,该第三信息是由第二MLD根据第二信息确定的。第三信息用于指示第二链路的BSS配置没有更新或所更新的参数。这样,第一MLD可根据该第三信息在第二链路上传输数据帧。
可见,该多链路设备在切换后或状态转换后的第二链路上能直接传输数据帧,减少了在切换后或状态转换后的第二链路传输数据帧之前所需的等待时间。
又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
收发器1005,用于在第一链路接收第二链路的第二信息,第二信息用于该多链路设备确定第二链路的BSS配置是否有更新;
收发器1005,用于在第一链路上发送第三信息,该第三信息是由该多链路设备根据第二信息确定的,第三信息用于指示第二链路的BSS配置没有更新或所更新的参数。
可见,由于该多链路设备可在第一链路上将第二链路的BSS是否更新或所更新的参数告诉non-AP MLD,因此,non-AP MLD在切换后或状态转换后的第二链路上不用接收到信标帧就能直接传输数据帧,减少了切换后或状态转换后的第二链路传输数据帧之前所需的等待时长。
参见图11,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另一种多链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多链路设备可以包括通信单元1101和处理单元1102。通信单元1101可包括发送单元和接收单元,发送单元用于实现发送功能,接收单元用于实现接收功能,通信单元1101可以实现发送功能和/或接收功能。通信单元也可以描述为收发单元。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
通信单元1101,用于在第一链路上接收第二链路的第一信息;
所述第一MLD与第二MLD之间的多链路包括所述第一链路和所述第二链路;
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所述第一MLD确定所述第二链路的基本服务集BSS配置是否有更新;
通信单元1101,还用于若所述第二链路的BSS配置没有更新,在切换到的或链路状态转换后的所述第二链路上传输数据帧。
可见,该多链路设备可获知第二链路的BSS配置参数是否有更新,并在没有更新时,该多链路设备可在切换到的或链路状态转换后的第二链路上直接传输数据帧,缩短了切换到的或链路状态转换后的第二链路在传输数据帧之前所需等待的时长。
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多链路设备具有上述发明内容第一方面中第一MLD的任意功能,以及具体实施方式第六部分中non-AP MLD的任意功能,关于其所有技术细节,均可参引上述发明内容第一方面、具体实施方式中第六部分的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
处理单元1102,用于确定第二链路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第一MLD确定所述第二链路的基本服务集BSS配置是否有更新;
通信单元1101,用于在第一链路上发送所述第二链路的第一信息;
所述第二MLD与第一MLD之间的多链路包括所述第一链路和所述第二链路;
所述第二链路为从所述第一链路切换的链路或者为链路状态转换的链路。
可见,该实施方式有利于第一MLD确认第二链路的BSS配置参数是否有更新,并在没有更新时,第一MLD可在切换到的或链路状态转换后的第二链路上直接传输数据帧,缩短了切换到的或链路状态转换后的第二链路在传输数据帧之前所需等待的时长。
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多链路设备具有上述发明内容第二方面所述的各链路处理方法中第二MLD的任意功能,或具有上述第六部分所述的各链路处理方法中AP MLD的任意功能,此处不再赘述。
又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
通信单元1101,用于在第一链路上发送第二链路的第二信息,第二信息用于第二MLD确定第二链路的BSS配置是否有更新;
通信单元1101,用于在第一链路上接收第三信息,该第三信息是由第二MLD根据第二信息确定的。第三信息用于指示第二链路的BSS配置没有更新或所更新的参数。这样,第一MLD可根据该第三信息在第二链路上传输数据帧。
可见,该多链路设备在切换后或状态转换后的第二链路上能直接传输数据帧,减少了在切换后或状态转换后的第二链路传输数据帧之前所需的等待时间。
又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
通信单元1101,用于在第一链路接收第二链路的第二信息,第二信息用于该多链路设备确定第二链路的BSS配置是否有更新;
通信单元1101,用于在第一链路上发送第三信息,该第三信息是由该多链路设备根据第二信息确定的,第三信息用于指示第二链路的BSS配置没有更新或所更新的参数。
可见,由于该多链路设备可在第一链路上将第二链路的BSS是否更新或所更新的参数告诉non-AP MLD,因此,non-AP MLD在切换后或状态转换后的第二链路上不用接收到信标帧就能直接传输数据帧,减少了切换后或状态转换后的第二链路传输数据帧之前所需的等待时长。
可以理解的,关于该多链路设备包括的各个功能单元的具体实现可参考前述各个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请参见图12,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芯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图12所示的芯片包括处理器1201和接口1202。其中,处理器1201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接口1202的数量可以是多个。
对于芯片用于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站点的功能的情况:
一种实施方式中,
接口1202,用于在第一链路上接收第二链路的第一信息;
所述第一MLD与第二MLD之间的多链路包括所述第一链路和所述第二链路;
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所述第一MLD确定所述第二链路的基本服务集BSS配置是否有更新;
接口1202,还用于若所述第二链路的BSS配置没有更新,在切换到的或链路状态转换后的所述第二链路上传输数据帧。
可见,该多链路设备可获知第二链路的BSS配置参数是否有更新,并在没有更新时,该多链路设备可在切换到的或链路状态转换后的第二链路上直接传输数据帧,缩短了切换到的或链路状态转换后的第二链路在传输数据帧之前所需等待的时长。
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多链路设备具有上述发明内容第一方面中第一MLD的任意功能,以及具体实施方式第六部分中non-AP MLD的任意功能,关于其所有技术细节,均可参引上述发明内容第一方面、具体实施方式中第六部分的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
处理器1201,用于确定第二链路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第一MLD确定所述第二链路的基本服务集BSS配置是否有更新;
接口1202,用于在第一链路上发送所述第二链路的第一信息;
所述第二MLD与第一MLD之间的多链路包括所述第一链路和所述第二链路;
所述第二链路为从所述第一链路切换的链路或者为链路状态转换的链路。
可见,该实施方式有利于第一MLD确认第二链路的BSS配置参数是否有更新,并在没有更新时,第一MLD可在切换到的或链路状态转换后的第二链路上直接传输数据帧,缩短了切换到的或链路状态转换后的第二链路在传输数据帧之前所需等待的时长。
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多链路设备具有上述发明内容第二方面所述的各链路处理方法中第二MLD的任意功能,或具有上述第六部分所述的各链路处理方法中AP MLD的任意功能,此处不再赘述。
又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
接口1202,用于在第一链路上发送第二链路的第二信息,第二信息用于第二MLD确定第二链路的BSS配置是否有更新;
接口1202,用于在第一链路上接收第三信息,该第三信息是由第二MLD根据第二信息确定的。第三信息用于指示第二链路的BSS配置没有更新或所更新的参数。这样,第一MLD可根据该第三信息在第二链路上传输数据帧。
可见,该多链路设备在切换后或状态转换后的第二链路上能直接传输数据帧,减少了在切换后或状态转换后的第二链路传输数据帧之前所需的等待时间。
又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
接口1202,用于在第一链路接收第二链路的第二信息,第二信息用于该多链路设备确定第二链路的BSS配置是否有更新;
接口1202,用于在第一链路上发送第三信息,该第三信息是由该多链路设备根据第二信息确定的,第三信息用于指示第二链路的BSS配置没有更新或所更新的参数。
可见,由于该多链路设备可在第一链路上将第二链路的BSS是否更新或所更新的参数告诉non-AP MLD,因此,non-AP MLD在切换后或状态转换后的第二链路上不用接收到信标帧就能直接传输数据帧,减少了切换后或状态转换后的第二链路传输数据帧之前所需的等待时长。
应理解,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中描述的各方法步骤和单元,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实施例的步骤及组成。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见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也可以是电的,机械的或其它的形式连接。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1)

1.一种链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多链路设备(MLD)在第一链路上接收第二链路的第一信息;
所述第一MLD与第二MLD之间的多链路包括所述第一链路和所述第二链路;
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所述第一MLD确定所述第二链路的基本服务集BSS配置是否有更新;
若所述第二链路的BSS配置没有更新,所述第一MLD在切换到的或链路状态转换后的所述第二链路上传输数据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帧包括上行数据帧、或服务质量空(Qos NULL)帧、或链路状态通知帧;所述链路状态通知帧用于指示所述第二链路已处于苏醒或使能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链路的第一信息为所述第二MLD中标识所述第二链路的BSS配置的序列号、或接入点配置序列号(AP-CSN)、或查看信标(check beacon)值。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链路的第一信息是在所述第一链路上接收的链路切换响应消息、或跨链路信息报告消息、或媒体接入控制帧、或业务标识符与链路映射关系协商响应帧、或信标帧、或数据帧的控制字段、或业务标识符与链路映射关系协商请求帧中携带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二链路的第一信息是在所述第一链路上接收的业务标识符与链路映射关系协商请求帧中携带的,所述第一MLD在所述第二链路传输数据帧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MLD在第一链路上发送业务标识符与链路映射关系协商响应帧;
所述业务标识符与链路映射关系协商响应帧用于指示所述第一MLD是否接受业务标识符与链路之间的映射配置请求。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二链路的BSS配置有更新,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MLD在所述第二链路上发送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为所述第一MLD中存储的标识所述第二链路的BSS配置的序列号、或接入点配置序列号(AP-CSN)、或查看信标(checkbeacon)值;
所述第一MLD在所述第二链路上接收所述第二链路的BSS配置所更新的参数;所述第二链路的BSS配置所更新的参数是根据所述第二信息确定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链路的第二信息是在所述第二链路上的单播探测请求帧中携带以发送的;
所述第二链路的BSS配置所更新的参数是在所述第二链路上接收的探测响应帧中携带的,所述探测响应帧是基于所述单播探测请求帧而返回的。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多链路设备(MLD)在第一链路上接收第二链路的第一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第一MLD从第一链路的信标(beacon)帧、或多链路探测响应帧、或多链路关联响应帧中,获取并存储第二链路的第二信息;
所述第二信息为第一MLD中存储的标识所述第二链路的BSS配置的序列号、或接入点配置序列号(AP-CSN)、或查看信标(check beacon)值。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链路的信标(beacon)帧、或所述多链路探测响应帧、或所述多链路关联响应帧中还携带所述第二链路的链路状态和信道利用率。
10.一种链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二多链路设备(MLD)确定第二链路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第一MLD确定所述第二链路的基本服务集BSS配置是否有更新;
所述第二MLD在第一链路上发送所述第二链路的第一信息;
所述第二MLD与第一MLD之间的多链路包括所述第一链路和所述第二链路;
所述第二链路为从所述第一链路切换的链路或者为链路状态转换的链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MLD在所述第二链路上接收数据帧,所述数据帧包括上行数据帧、或服务质量空(Qos NULL)帧、或链路状态通知帧;所述链路状态通知帧用于指示所述第二链路已处于苏醒或使能状态。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链路的第一信息为所述第二MLD中标识所述第二链路的BSS配置的序列号、或接入点配置序列号(AP-CSN)、或查看信标(check beacon)值。
13.根据权利要求10至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链路的第一信息是在所述第一链路上的链路切换响应消息、或跨链路信息报告消息、或媒体接入控制帧、或业务标识符与链路映射关系协商响应帧、或信标帧、或数据帧的控制字段、或业务标识符与链路映射关系协商请求帧中携带以发送的。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二链路的第一信息是在所述第一链路上接收的业务标识符与链路映射关系协商请求帧中携带以发送的,所述第二MLD在所述第二链路上传输数据帧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MLD在所述第一链路上接收业务标识符与链路映射关系协商响应帧;
所述业务标识符与链路映射关系协商响应帧用于指示所述第一MLD是否接受业务标识符与链路之间映射配置请求。
15.根据权利要求10至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MLD在所述第二链路上接收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为所述第一MLD中存储的标识所述第二链路的BSS配置的序列号、或接入点配置序列号(AP-CSN)、或查看信标(checkbeacon)值;
所述第二MLD根据所述第二信息,在所述第二链路上发送所述第二链路的BSS配置所更新的参数。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链路的第二信息是在所述第二链路上接收的单播探测请求帧中携带的;
所述第二链路的BSS配置所更新的参数是在所述第二链路上的探测响应帧中携带以发送的,所述探测响应帧是基于所述单播探测请求帧而发送的。
17.根据权利要求12至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多链路设备(MLD)在第一链路上发送第二链路的第一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第二MLD在第一链路上发送第一链路的信标(beacon)帧、多链路探测响应帧或多链路关联响应帧;所述信标帧、所述多链路探测响应帧、或所述多链路关联响应帧中包括第二链路的第二信息。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链路的信标(beacon)帧、或所述多链路探测响应帧、或所述多链路关联响应帧中还携带所述第二链路的链路状态和信道利用率。
19.一种多链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口和处理器,所述接口和处理器耦合,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0至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含至少一段代码,该至少一段代码可由计算机执行,以控制所述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权利要求10至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1.一种多链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处理器和收发器,所述存储器和处理器耦合,
所述处理器用于通过收发器执行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权利要求10至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0308652.7A 2020-04-18 2020-04-18 链路处理方法、多链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354324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08652.7A CN113543243B (zh) 2020-04-18 2020-04-18 链路处理方法、多链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EP21788239.8A EP4131816A4 (en) 2020-04-18 2021-04-17 LINK PROCESSING METHOD, MULTI-LINK DEVICE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JP2022563193A JP7483931B2 (ja) 2020-04-18 2021-04-17 リンク処理方法、マルチリンクデバイス、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可読記憶媒体
BR112022020845A BR112022020845A2 (pt) 2020-04-18 2021-04-17 Método de processamento de enlace, dispositivo de múltiplos enlaces, e mídia de armazenamento legível por computador
PCT/CN2021/087955 WO2021209059A1 (zh) 2020-04-18 2021-04-17 链路处理方法、多链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7/967,024 US20230046270A1 (en) 2020-04-18 2022-10-17 Link processing method, multi-link device,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08652.7A CN113543243B (zh) 2020-04-18 2020-04-18 链路处理方法、多链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43243A true CN113543243A (zh) 2021-10-22
CN113543243B CN113543243B (zh) 2022-12-13

Family

ID=780835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08652.7A Active CN113543243B (zh) 2020-04-18 2020-04-18 链路处理方法、多链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046270A1 (zh)
EP (1) EP4131816A4 (zh)
JP (1) JP7483931B2 (zh)
CN (1) CN113543243B (zh)
BR (1) BR112022020845A2 (zh)
WO (1) WO2021209059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65901A (zh) * 2021-12-20 2022-07-19 成都极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链路设备连接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786244A (zh) * 2022-06-20 2022-07-22 宜宾市极米光电有限公司 软接入设备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WO2023154918A1 (en) * 2022-02-14 2023-08-17 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Lp Multi-link setup link recommendation
WO2023174434A1 (zh) * 2022-03-18 2023-09-21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芯片、芯片模组及电子设备
WO2023231422A1 (zh) * 2022-05-30 2023-12-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non-AP MLD的通信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WO2023245314A1 (en) * 2022-06-20 2023-12-2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ap cooper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737018B2 (en) * 2020-06-02 2023-08-22 Apple Inc. Multi-link hibernation mode for WLAN
CN113938983B (zh) * 2020-06-29 2023-02-28 成都极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链路终端及其执行链路交换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WO2022010260A1 (ko) * 2020-07-10 2022-01-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멀티 링크 셋업
US20220124855A1 (en) * 2020-10-15 2022-04-21 Facebook Technologies, Ll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multi-link operations
US11956663B2 (en) * 2020-10-30 2024-04-09 Intel Corporation Enhanced traffic indications for multi-link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s
WO2024005585A1 (ko) * 2022-07-01 2024-01-0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랜 시스템에서 멀티-링크 디바이스에 대한 리슨 인터벌 기반 송신 또는 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68007A (zh) * 2009-04-17 2010-10-20 联芯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多链路连接管理方法和装置
CN104125224A (zh) * 2014-07-22 2014-10-29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异构网络多链路并行移动通信传输***及方法
CN108471614A (zh) * 2017-02-23 2018-08-3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发送方法及装置
US20190053134A1 (en) * 2015-09-23 2019-02-1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performing scanning in wireless la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CN109981308A (zh) * 2017-12-27 2019-07-05 北京华为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报文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0199494A (zh) * 2017-01-19 2019-09-03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链路聚合建立和重新配置的信令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081199A1 (en) * 2002-10-29 2004-04-29 Lopez Ricardo Jorge Multi-channel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based on class of service requirements
US8363597B2 (en) * 2009-04-09 2013-01-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AC architecture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ing multiple physical layers
WO2013106536A2 (en) * 2012-01-11 2013-07-18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ccelerated link setup
CN108123919A (zh) * 2016-11-29 2018-06-05 上海有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的监控防护***和方法
US10911349B2 (en) * 2017-11-17 2021-02-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Link aggregation with floating primary link
US11723094B2 (en) * 2018-08-10 2023-08-0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signal through multi-link in wireless LAN system
WO2020050649A1 (ko) * 2018-09-05 2020-03-1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랜 시스템에서 링크에 관한 정보를 송신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09587822B (zh) * 2018-12-13 2021-06-18 网易(杭州)网络有限公司 信息发送控制方法、信息接收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68007A (zh) * 2009-04-17 2010-10-20 联芯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多链路连接管理方法和装置
CN104125224A (zh) * 2014-07-22 2014-10-29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异构网络多链路并行移动通信传输***及方法
US20190053134A1 (en) * 2015-09-23 2019-02-1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performing scanning in wireless la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CN110199494A (zh) * 2017-01-19 2019-09-03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链路聚合建立和重新配置的信令
CN108471614A (zh) * 2017-02-23 2018-08-3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9981308A (zh) * 2017-12-27 2019-07-05 北京华为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报文传输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65901A (zh) * 2021-12-20 2022-07-19 成都极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链路设备连接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3154918A1 (en) * 2022-02-14 2023-08-17 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Lp Multi-link setup link recommendation
WO2023174434A1 (zh) * 2022-03-18 2023-09-21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芯片、芯片模组及电子设备
WO2023231422A1 (zh) * 2022-05-30 2023-12-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non-AP MLD的通信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14786244A (zh) * 2022-06-20 2022-07-22 宜宾市极米光电有限公司 软接入设备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WO2023245314A1 (en) * 2022-06-20 2023-12-2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ap cooper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521512A (ja) 2023-05-24
CN113543243B (zh) 2022-12-13
JP7483931B2 (ja) 2024-05-15
EP4131816A4 (en) 2023-10-04
BR112022020845A2 (pt) 2022-11-29
US20230046270A1 (en) 2023-02-16
EP4131816A1 (en) 2023-02-08
WO2021209059A1 (zh) 2021-10-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543243B (zh) 链路处理方法、多链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EP3206448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figuring cel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2883392B1 (en) Scann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wireless lan
JP7506252B2 (ja) マルチリンクに適用可能なクリティカルbssパラメータ管理方法および関連する装置
CN112911654B (zh) 一种能力信息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装置
KR101612666B1 (ko) 무선랜에서 스캐닝 방법 및 장치
US2013003929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ynamic frequency selection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system
US9913307B2 (en) TDLS setup control from access point
CN113543193B (zh) 一种放松测量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6669144A (zh) 多链路通信的链路指示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5765951A (zh) 一种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5802331A (zh) 接入点ap多链路设备发现方法及相关装置
US10517010B2 (e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LAN measurement and reporting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US20230284107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3891494A (zh) 多链路设备的探测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13556720A (zh) 接入点ap多链路设备发现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6887294B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7241394A (zh) 多链路通信方法及装置
RU2801165C1 (ru) Способ зондирования многоканальных устройств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связи
CN117835161A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8102423A (zh) 信息指示方法及设备
CN117835443A (zh)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5734319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