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25149A - 一种电能供给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能供给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25149A
CN113525149A CN202110923846.2A CN202110923846A CN113525149A CN 113525149 A CN113525149 A CN 113525149A CN 202110923846 A CN202110923846 A CN 202110923846A CN 113525149 A CN113525149 A CN 1135251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upply
value
control signal
electric energy
energy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2384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超
方旭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chun Jetty Automotive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chun Jetty Automotive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chun Jetty Automotive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chun Jetty Automotive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92384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25149A/zh
Publication of CN1135251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2514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60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62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charging stations in response to charging parameters, e.g. current, voltage or electrical char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60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66Data transfer between charging stations and vehic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6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operation of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电动汽车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能供给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解决稳定供给电能的问题,方法为:将被供电对象接入供电回路,所述供电回路由全桥连接的各个可控制开关组合控制,再基于目标类型电能数据对应的目标采集值和目标需求值,调整用于控制各个可控制开关的,第一控制信号组和第二控制信号组之间的相位偏移度,再基于调整后的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组和第二控制信号组,实现控制。这样,能够根据确定的充电模式信息,以对应的目标类型电能数据的采集值和需求值,作为考量依据,调整控制供电回路通断的第一控制信号组和第二控制信号组之间的相位偏移度,为被供电对象提供稳定的电能,提高被供电对象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电能供给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动汽车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能供给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能源问题的日益严峻,新能源将逐渐成长为资源提供的中坚力量,就汽车领域来说,电动汽车技术在国家对新能源技术的支持和倡导下飞速发展。
目前,随着电动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电动汽车电池的寿命和充电安全成为了人们广泛关注的问题,因此,为保证电动汽车的安全运行,提高电池的使用寿命,如何控制对于电动汽车的电能供给,成为了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能供给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用于解决稳定供给电能的问题。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出一种电能供给控制方法,应用于控制设备,包括:
响应于获取的供电配置信息,将被供电对象接入供电回路,所述供电配置信息中包括供电模式信息和分别对应各类电能数据设置的需求值,所述供电回路由全桥连接的各个可控制开关组合控制;
获取所述供电回路中各类电能数据的采集值,并确定分别用于控制两组同侧桥臂上的可控制开关的,第一控制信号组和第二控制信号组之间的相位偏移度,所述相位偏移度用于表征能够同时导通的两个可控制开关之间的时延;
根据所述供电模式信息对应的目标类型电能数据,确定对应的目标采集值和目标需求值,以及基于所述目标采集值和所述目标需求值之间的差值,调整所述相位偏移度;
基于调整后的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组和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组,分别控制所述供电回路中对应的各个可控制开关。
可选的,所述获取所述供电回路中各类电能数据的采集值,包括:
以预设的时间长度为周期,在所述供电回路中采集各类电能数据,得到连续采集的N组采集值,其中,N为整数;
确定所述供电模式信息对应的目标类型电能数据,并基于所述目标类型电能数据对应的采集值,对所述N组采集值进行重新排序;
筛选出排列顺序位于中间的M组采集值,并将所述M组采集值中各类电能数据对应的采集值均值,分别作为在所述供电回路中获得的采集值,M为整数,且M小于N。
可选的,所述基于所述目标采集值和目标需求值之间的差值,调整所述相位偏移度,包括:
确定所述目标采集值和目标需求值之间的差值,并在确定所述差值超过第一设定阈值时,基于设置的第一比例调整因子与所述差值,确定所述相位偏移度的增加值,以使同时导通的两个可控制开关之间的时延升高。
可选的,所述基于调整后的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组和第二控制信号组,分别控制所述供电回路中的各个可控制开关之后,包括:
若确定重新采集的目标类型电能数据的采集值,与对应的目标需求值之间的第一差值,超过所述第一设定阈值,且所述相位偏移度达到设置的偏移度最大值,则基于所述第一差值以及设置的第二比例调整因子,确定控制信号周期的下调值,以使设定时间维度内,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组和第二控制信号组中输出的控制信号周期的数目减少所述下调值。
可选的,所述基于所述数据差值以及设置的比例调整因子,确定控制信号周期的下调值之后,进一步包括:
若确定继续采集的目标类型电能数据的采集值,与对应的目标需求值之间的第二差值,未达到所述第一设定阈值,则基于所述第二差值与设置的第三比例调整因子,确定控制信号周期的上调值,以使设定时间维度内,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组和第二控制信号组中输出的控制信号周期的数目增加所述上调值。
可选的,所述基于所述目标采集值和目标需求值之间的差值,调整所述相位偏移度,包括:
确定所述目标采集值和目标需求值之间的差值,并在确定所述差值未超过第二设定阈值时,基于设置的第四比例调整因子与所述差值,确定所述相位偏移度的减小值,以使同时导通的两个可控制开关之间的时延降低。
可选的,进一步包括:
若确定供电模式信息为恒压供电模式,则将电压数据确定为所述恒压供电模式对应的目标类型电能数据,并将除所述电压数据外的其他类型电能数据确定为辅助电能数据,以及确定辅助电能数据达到对应的需求值时,停止输出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组和第二控制信号组。
可选的,进一步包括:
若确定供电模式信息为恒流供电模式,则将电流数据确定为所述恒流供电模式对应的目标类型电能数据,并将除所述电流数据外的其他类型电能数据确定为辅助电能数据,以及确定辅助电能数据达到对应的需求值时,停止输出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组和第二控制信号组。
可选的,所述基于调整后的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组和第二控制信号组,分别控制所述供电回路中对应的各个可控制开关之后,进一步包括:
若确定未接收到所述被供电对象发送的停止供电指示信息,则返回执行获取所述供电回路中各类电能数据的采集值的步骤;若确定接收到所述被供电对象发送的停止供电指示信息,则切断与所述被供电对象之间的供电回路,并接通残余电压消耗回路。
第二方面,提出一种电能供给控制装置,包括:
响应单元,用于响应于获取的供电配置信息,将被供电对象接入供电回路,所述供电配置信息中包括供电模式信息和分别对应各类电能数据设置的需求值,所述供电回路由全桥连接的各个可控制开关组合控制;
确定单元,用于获取所述供电回路中各类电能数据的采集值,并确定分别用于控制两组同侧桥臂上的可控制开关的,第一控制信号组和第二控制信号组之间的相位偏移度,所述相位偏移度用于表征能够同时导通的两个可控制开关之间的时延;
调整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供电模式信息对应的目标类型电能数据,确定对应的目标采集值和目标需求值,以及基于所述目标采集值和目标需求值之间的差值,调整所述相位偏移度;
控制单元,用于基于调整后的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组和第二控制信号组,分别控制所述供电回路中对应的各个可控制开关。
可选的,所述获取所述供电回路中各类电能数据的采集值时,所述确定单元用于:
以预设的时间长度为周期,在所述供电回路中采集各类电能数据,得到连续采集的N组采集值,其中,N为整数;
确定所述供电模式信息对应的目标类型电能数据,并基于所述目标类型电能数据对应的采集值,对所述N组采集值进行重新排序;
筛选出排列顺序位于中间的M组采集值,并将所述M组采集值中各类电能数据对应的采集值均值,分别作为在所述供电回路中获得的采集值,M为整数,且M小于N。
可选的,所述基于所述目标采集值和目标需求值之间的差值,调整所述相位偏移度时,所述调整单元进一步用于:
确定所述目标采集值和目标需求值之间的差值,并在确定所述差值超过第一设定阈值时,基于设置的第一比例调整因子与所述差值,确定所述相位偏移度的增加值,以使同时导通的两个可控制开关之间的时延升高。
可选的,所述基于调整后的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组和第二控制信号组,分别控制所述供电回路中的各个可控制开关之后,所述控制单元用于:
若确定重新采集的目标类型电能数据的采集值,与对应的目标需求值之间的第一差值,超过所述第一设定阈值,且所述相位偏移度达到设置的偏移度最大值,则基于所述第一差值以及设置的第二比例调整因子,确定控制信号周期的下调值,以使设定时间维度内,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组和第二控制信号组中输出的控制信号周期的数目减少所述下调值。
可选的,所述基于所述数据差值以及设置的比例调整因子,确定控制信号周期的下调值之后,所述调整单元进一步用于:
若确定继续采集的目标类型电能数据的采集值,与对应的目标需求值之间的第二差值,未达到所述第一设定阈值,则基于所述第二差值与设置的第三比例调整因子,确定控制信号周期的上调值,以使设定时间维度内,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组和第二控制信号组中输出的控制信号周期的数目增加所述上调值。
可选的,所述基于所述目标采集值和目标需求值之间的差值,调整所述相位偏移度时,所述调整单元用于:
确定所述目标采集值和目标需求值之间的差值,并在确定所述差值未超过第二设定阈值时,基于设置的第四比例调整因子与所述差值,确定所述相位偏移度的减小值,以使同时导通的两个可控制开关之间的时延降低。
可选的,所述控制单元进一步用于:
若确定供电模式信息为恒压供电模式,则将电压数据确定为所述恒压供电模式对应的目标类型电能数据,并将除所述电压数据外的其他类型电能数据确定为辅助电能数据,以及确定辅助电能数据达到对应的需求值时,停止输出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组和第二控制信号组。
可选的,所述控制单元进一步用于:
若确定供电模式信息为恒流供电模式,则将电流数据确定为所述恒流供电模式对应的目标类型电能数据,并将除所述电流数据外的其他类型电能数据确定为辅助电能数据,以及确定辅助电能数据达到对应的需求值时,停止输出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组和第二控制信号组。
可选的,所述基于调整后的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组和第二控制信号组,分别控制所述供电回路中对应的各个可控制开关之后,所述控制单元进一步用于:
若确定未接收到所述被供电对象发送的停止供电指示信息,则返回执行获取所述供电回路中各类电能数据的采集值的步骤;若确定接收到所述被供电对象发送的停止供电指示信息,则切断与所述被供电对象之间的供电回路,并接通残余电压消耗回路。
第三方面,提出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可执行指令;
处理器,用于读取并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可执行指令,以实现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本公开有益效果如下:
本公开实施例中,控制设备响应于获取的供电配置信息,将被供电对象接入供电回路,所述供电配置信息中包括供电模式信息和分别对应各类电能数据设置的需求值,所述供电回路由全桥连接的各个可控制开关组合控制,再获取所述供电回路中各类电能数据的采集值,并确定分别用于控制两组同侧桥臂上的可控制开关的,第一控制信号组和第二控制信号组之间的相位偏移度,所述相位偏移度用于表征能够同时导通的两个可控制开关之间的时延,然后根据所述供电模式信息对应的目标类型电能数据,确定对应的目标采集值和目标需求值,以及基于所述目标采集值和目标需求值之间的差值,调整所述相位偏移度,再基于调整后的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组和第二控制信号组,分别控制所述供电回路中的各个可控制开关。这样,控制设备能够根据确定的充电模式信息,以对应的目标类型电能数据的采集值和需求值,作为考量依据,调整控制供电回路通断的第一控制信号组和第二控制信号组之间的相位偏移度,为被供电对象提供稳定的电能,保证了充电安全,提高了被供电对象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电能供给控制的流程示意图;
图2a为本公开实施例中可控开关组成的桥式电路示意图;
图2b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控制信号组和第二控制信号组示意图;
图2c为本公开实施例中调整后的第一控制信号组和第二控制信号组示意图;
图2d为本公开实施例中调整后的第一控制信号组和第二控制信号组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一个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4a为本公开实施例中恒压供电模式下的控制次序示意图;
图4b为本公开实施例中恒压供电模式下电能供给控制的流程示意图;
图5a为本公开实施例中恒流供电模式下的控制次序示意图;
图5b为本公开实施例中恒流供电模式下电能供给控制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电能供给控制的逻辑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电能供给控制的实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保证电动汽车的充电安全,延长电动汽车电池的使用寿命,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能供给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定本公开,并且在不发生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参阅附图1,其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电能供给控制的流程示意图,下面结合附图1,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电能供给控制过程进行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所提出的方案中,控制设备基于电能数据的采集值和对应的需求值之间的差值关系,调整控制信号的相位偏移度,并基于调整后的控制信号控制供电回路进行电能供给的过程,可以理解为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所述控制设备在未接收到被供电设备发送的停止供电指示之前,不断重复上述过程,下面将以一次电能供给控制过程中,所述控制设备执行的操作为例,进行具体说明。
步骤101:响应于获取的供电配置信息,将被供电对象接入供电回路,所述供电配置信息中包括供电模式信息和分别对应各类电能数据设置的需求值,所述供电回路由全桥连接的各个可控制开关组合控制。
控制设备与被供电对象建立连接后,接收所述被供电对象发送的供电配置信息,其中,建立的连接包括两方面的连接,其一是通信上的连接,其二是能够传输电路的通道的连接,所述供电配置信息包括供电模式信息和分别对应各类电能数据设置的需求值。
例如,假设控制设备是充电桩,被供电设备是电动汽车,则所述充电桩通过充电枪与所述电动汽车建立连接后,所述充电桩接收所述电动汽车发送的供电配置信息,获知供电模式信息和分别对应各类电能数据设置的需求值,所述供电模式信息至少包括有恒压供电模式信息和恒流供电模式信息,所述各类电能数据对应的需求值至少包括电流对应的需求值和电压对应的需求值。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设备响应于获取的供电配置信息,将所述被供电对象接入供电回路,所述供电回路由全桥连接的各个可控制开关组合控制,其中,所述可控制开关可以是诸如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IGBT)等类型的功率型开关器件。
步骤102:获取供电回路中各类电能数据的采集值,并确定分别用于控制两组同侧桥臂上的可控制开关的,第一控制信号组和第二控制信号组之间的相位偏移度,所述相位偏移度用于表征能够同时导通的两个可控制开关之间的时延。
控制设备将被供电对象接入供电回路后,获取在供电回路中采集的各类电能数据的采集值,其中,所述各类电能数据至少包括电流数据和电压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中,在获取所述供电回路中各类电能数据的采集值时,可以以预设的时间长度为周期,在所述供电回路中采集各类电能数据,得到连续采集的N组采集值,其中,N为整数,再确定所述供电模式信息对应的目标类型电能数据,并基于所述目标类型电能数据对应的采集值,对所述N组采集值进行重新排序,然后筛选出排列顺序位于中间的M组采集值,并将所述M组采集值中各类电能数据对应的采集值均值,分别作为在供电回路中获得的采集值,M为整数,且M小于N。
例如,假设预设的时间长度为1s,N的取值为10,M的取值为4,供电模式信息为恒流供电模式。则控制设备通过电压采集模块和电流采集模块,每隔1s采集一次供电回路中向被供电设备输送的电能数据,连续采集10组电能数据,一组电能数据中包括一个电流数据和一个电压数据。进而考虑到接收的供电模式信息是恒流供电模式,故将电流数据作为此供电模式下的目标类型电能数据,进而根据实际处理需要,按照电流数据从小到大,或者从大到小的任意顺序,对获得的10组电能数据进行排序,进一步地,在重新排序的10组电能数据中筛选出中间的4组电能数据,也就是排列序号为4-7的电能数据,计算所述4组电能数据中各类电能数据的采集值的平均值,作为采集的电能数据。
这样,通过对电能数据进行筛选,并将排列序号处于中间的M组电能数据的均值作为采集值,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数据的精确度,避免了电能数据波动对采样造成的影响,使得各类电能数据的采集能够反应出一段时间内的供电情况,为提高电能供给控制精度提供了依据。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设备确定分别用于控制两组同侧桥臂上的可控制开关的,第一控制信号组和第二控制信号组之间的相位偏移度,所述相位偏移度用于表征能够同时导通的两个可控制开关之间的时延。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中,在供电回路中的可控制开关采用全桥连接时,用于控制两组同侧桥臂上的可控制开关的第一控制信号组和第二控制信号组中的控制信号,具体可以是脉冲宽度调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PWM)信号,此时,相位偏移度具体是指第一组PWM控制信号和第二PWM控制信号中,用于对桥式电路中同时导通的两个可控制开关进行控制的,PWM信号之间的偏离程度,所述偏离程度可以表征为两个在桥式电路中本应同时导通的两个可控制开关之间的导通时延。另外,可以将一个控制信号的一个周期内,导通时间与导通时延的差值,确定为一组同时导通的可控制开关的实际导通时间。
本公开实施例中,在供电回路刚接通时,所述控制设备对于各个可控制开关的控制,可以采用存在初始相位偏移度的第一控制信号组和第二控制信号组,其中,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组和第二控制信号组之间,设置有偏移度最大值,所述初始相位偏移度大于0且小于所述偏移度最大值,使得相位偏移度能够有上调和下调的余地。
例如,参阅图2a和2b所示,图2a为本公开实施例中可控开关组成的桥式电路示意图,Q1-Q4分别为4个可控制开关,Q1所在的桥臂和Q4所在的桥臂,称为一组同侧桥臂,Q2所在的桥臂和Q3所在的桥臂,称为一组同侧桥臂;图2b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控制信号组和第二控制信号组示意图。根据图2b所示意的内容,第一控制信号组中包括控制Q1和Q4通断的控制信号,第二控制信号组中包括控制Q2和Q3通断的控制信号,相位偏移度如图2b所示意的,用于控制同时导通的可控制开关Q1和Q2的控制信号之间时延。
这样,基于相位偏移度这一指标,能够对供电回路中,各可控开关的导通情况进行控制,在已知导通时间越长,输出的电能数据越高的情况下,能够基于相位偏移度,对可控开关的导通时长进行限制,进而为后续对电能数据的调整和控制提供依据。
步骤103:根据供电模式信息对应的目标类型电能数据,确定对应的目标采集值和目标需求值,以及基于所述目标采集值和目标需求值之间的差值,调整相位偏移度。
控制设备获取供电模式信息对应的目标类型电能数据,并获取所述目标类型电能数据对应的目标采集值和目标需求值,其中,将采集的各类电能数据的采集值中,与所述目标类型电能数据对应的采集值,确定为目标采集值,以及将针对各类电能数据设置的需求值中,与所述目标类型电能数据对应的需求值,确定为目标需求值。
例如,假设供电模式信息为恒压供电模式,则对应的目标类型电能数据为电压;假设供电模式信息为恒流供电模式,则对应的目标类型电能数据为电流。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本公开意图在采集值与需求值不同的情况下,借助于对控制信号之间的相位调节,以实现对电路输出的采集值的调整,故对于额外的影响因素,如第一控制信号组和第二控制信号组中,每组控制信号中的死区时间,可以视为均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设备基于目标类型电能数据对应的目标采集值和目标需求值,调整第一控制信号组和第二控制信号组之间的相位偏移度,其中,对应所述目标采集值和所述目标需求值之间的不同大小关系,对于相位偏移度的调整存在以下两种情况:
情况一、目标类型电能数据对应的目标采集值高于目标需求值。
控制设备确定目标类型电能数据对应的目标采集值和目标需求值之间的第一差值,并在确定所述第一差值超过第一设定阈值时,基于设置的第一比例调整因子与所述第一差值,确定所述相位偏移度的增加值,以使同时导通的两个可控制开关之间的时延升高,其中,所述第一比例调整因子的取值根据实际的处理需要来设置,如,可以取0-1之间的数,也可以取大于1的数,本申请在此不对所述第一比例调整因子的取值做出具体限制。
具体地,所述控制设备确定目标类型电能数据对应的目标采集值和目标需求值,并确定所述目标采集值和所述目标需求值之间的差值,并比较所述差值与设置第一设定阈值之间的大小关系,所述第一设定阈值可以为0,或者,可以根据实际的配置需要设置对应的正数值。在确定所述差值大于第一设定阈值时,则可以确定采集值大于需求值,故需要减少电能的供给。
进而针对性的,所述控制设备调整第一控制信号组和第二控制信号组,使得能够同时导通的两个可控开关之间的时延增加,两个可控开关能够同时导通的时长减少,其中,在调整第一控制信号组和第二控制信号组时,可以采用比例调整的方式进行调整,将所述第一差值与设置的第一比例调整因子之间的乘积,作为相位偏移度被调整的大小。
例如,假设第一差值为10,第一比例调整因子为0.8,则两者的乘积为8,即将第一控制信号组和第二控制信号组之间的相位偏移度,调整8个单位时间。
又例如,参阅图2c所示,其为本公开实施例中调整后的第一控制信号组和第二控制信号组示意图,图2c中分别示意了初始的相位偏移度所对应的位置,以及调整后的相位偏移度所对应的位置,可以确定在相位偏移度增加后,控制Q1的控制信号和控制Q2的控制信号同时导通的时间减少,故对应的降低了输出的电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中,在不同的调整过程中,采用的第一比例调整因子可以不同,第一比例调整因子的具体取值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需要自行配置,在此不再赘述。
这样,在确定采集值高于需求值时,通过增加相位偏移度,降低了同时导通的两个可控开关的导通时间,使得向被供电设备提供的电能减少,以使确定的目标电能数据的目标采集值向趋向于目标需求值的方向变化。
进一步地,需要说明的是,在情况一的场景下,若确定重新采集的目标类型电能数据的采集值,与对应的目标需求值之间的第一差值,超过所述第一设定阈值,且所述相位偏移度达到设置的偏移度最大值,则基于所述第一差值以及设置的第二比例调整因子,确定控制信号周期的下调值,以使设定时间维度内,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组和第二控制信号组中输出的控制信号周期的数目减少所述下调值,其中,所述第二比例调整因子的取值根据实际的处理需要来设置,如,可以取0-1之间的数,也可以取大于1的数,本申请在此不对所述第二比例调整因子的取值做出具体限制。
也就是说,在确定目标类型电能数据的采集值持续高于需求值时,需要持续的增加相位偏移度,但是相位偏移度的调整不是无限制的,为保证供电回路的正常运行,通常预先针对相位偏移度设置有偏移度最大值,当确定调整后的相位偏移度达到偏移度最大值时,说明无法继续调整相位偏移度。
此时,为了继续控制供电回路中向被供电设备提供的电能的下降,所述控制设备可以先确定当前采集的目标电能数据的目标采集值和对应的目标需求值之间的数据差值,进而采用比例调节的方式,基于设置的比例调整因子和所述数据差值,计算控制信号周期的下调值,以使设定时间维度内,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组和第二控制信号组中输出的控制信号周期的数目减少对应的下调值。
例如,假设在恒流充电模式下,实时采集的电流数据为2.5A,对应的目标需求值为1.5A,则第二差值为2.5-1.5=1A,且确定当前相位偏移度已经达到相位偏移度最大值,且对应设置的第二比例调整因子为0.9,则此时下调值为1*0.9=0.9,进而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性的采用四舍五入、向上取整,或者向下取整的方式,将下调值近似为1,假设设定时间维度是2ms,且当前2ms内输出的控制信号周期为5个,在不改变控制信号频率和占空比的情况下,将2ms内输出的控制信号周期调整为4个,也就是控制一个周期的控制信号不输出。
进一步地,在通过调整单位时间内控制信号周期的数目,实现对电能的调整时,若确定继续采集的目标类型电能数据的采集值,与对应的目标需求值之间的第二差值,未达到所述第一设定阈值,则基于所述第二差值与设置的第三比例调整因子,确定控制信号周期的上调值,以使设定时间维度内,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组和第二控制信号组中输出的控制信号周期的数目增加所述上调值,其中,所述第三比例调整因子的取值根据实际的处理需要来设置,如,可以取0-1之间的数,也可以取大于1的数,本申请在此不对所述第三比例调整因子的取值做出具体限制。
也就是说,本公开实施例中,若确定当前处于对单位时间内控制信号周期的数目进行调整的阶段,则当确定继续采集的目标类型的电能数据的采集值低于目标需求值时,则继续采用调整单位时间内控制信号周期的方式进行处理,换言之,对于初始的控制信号来说,单位时间内输出的周期数目可能是一个中间值,使得输出的周期数目具有可调整的空间,如,假设单位时间内最大可输出10个周期的控制信号,则初始输出控制信号时,可能设置在单位时间内输出5个周期的控制信号。这样,直至单位时间内输出的控制信号周期的数目无法再调整时,所述控制设备可以继续根据采集的电能数据,判断是否可以采用调整相位偏移度的方式继续进行调整,进而采用相应的处理方式进行处理。
这样,通过调整控制信号输出的周期的数目,能够协助实现电能数据采集值的下降,使得目标类型电能数据能够趋向于对应的目标需求值的方向变化。
情况二、目标类型电能数据对应的目标采集值低于目标需求值。
控制设备确定目标类型电能数据对应的目标采集值和目标需求值之间的差值,并在确定所述差值未超过第二设定阈值时,基于设置的第四比例调整因子与所述差值,确定所述相位偏移度的减小值,以使同时导通的两个可控制开关之间的时延降低,其中,所述第四比例调整因子的取值根据实际的处理需要来设置,如,可以取0-1之间的数,也可以取大于1的数,本申请在此不对所述第四比例调整因子的取值做出具体限制。
具体地,所述控制设备确定目标类型电能数据对应的目标采集值和目标需求值后,计算所述目标采集值和所述目标需求值之间的差值,并比较所述差值与设置的第二设定阈值之间的大小关系,所述第二设定阈值可以取值为0,或者,可以根据实际处理需要进行取值。
所述控制设备确定所述差值未超过第二设定阈值时,则采用比例调整的方式,基于所述差值与设置的第四比例调整因子,确定相位偏移的减少值,其中,相位偏移的减小值的计算方式与情况一中相位偏移的增加值的计算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例如,参阅图2d所示,其为本公开实施例中调整后的第一控制信号组和第二控制信号组示意图,图2d中分别示意了初始的相位偏移度所对应的位置,以及调整后的相位偏移度所对应的位置,可以确定在相位偏移度减小后,控制Q1的控制信号和控制Q2的控制信号同时导通的时间增加,故对应的增加了输出的电能。
这样,在确定目标类型电能数据的采集值低于需求值时,通过减少相位偏移度,增加了同时导通的两个可控开关的导通时间,使得向被供电设备提供的电能增加,以使电能数据的采集值向趋向于需求值的方向变化。
特殊地,当目标类型电能数据的目标采集值和目标需求值之间的差值,高于第二设定阈值但低于第一设定阈值时,可以认为所述目标采集值的取值与所述目标需求值近乎相同,此时无需对第一控制信号组和第二控制信号组之间的相位偏移度进行调整,可以保持当前的相位偏移度进行控制,直至电能供给结束。
步骤104:基于调整后的第一控制信号组和第二控制信号组,分别控制供电回路中对应的各个可控制开关。
控制设备基于目标电能数据对应的目标采集值和目标需求值之间的差值,调整第一控制信号组和第二控制信号组之间的相位偏移度后,基于调整后的第一控制信号组和第二控制信号组,分别控制所述供电回路中对应的各个可控制开关。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设备在基于目标电能数据的采集值和需求值之间的差值,对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组和第二控制信号组之间的相位偏移度进行调整时,还可以将获得的各类电能数据中,除目标电能数据外的其他电能数据,作为辅助电能数据,以协助控制第一控制信号组和第二控制信号组的输出。
本公开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设备若确定供电模式信息为恒压供电模式,则将电压数据确定为所述恒压供电模式对应的目标类型电能数据,并将除所述电压数据外的其他类型电能数据确定为辅助电能数据,以及确定辅助电能数据达到对应的需求值时,停止输出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组和第二控制信号组。
例如,在恒压供电模式下,控制设备发送第一控制信号组和第二控制信号组,实现对供电回路中对应的各个可控制开关的控制,与此同时,将其他类型电能数据,如电流数据,作为辅助电能数据,并在确定电能数据的采集值超过设置的需求值时,虽然未接收到被供电设备发送的停止供电指示,但为了保证供电回路的供电安全,则控制停止输出第一控制信号组和第二控制信号组,使得桥式回路短暂断开一定时长,如2s,使得能够给予供电回路一定的恢复时间,在断开一定时长后,再自行接入,并重新基于初始时的第一控制信号组和第二控制信号组进行控制。
同理,本公开另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设备若确定供电模式信息为恒流供电模式,则将电流数据确定为所述恒流供电模式对应的目标类型电能数据,并将除所述电流数据外的其他类型电能数据确定为辅助电能数据,以及确定辅助电能数据达到对应的需求值时,停止输出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组和第二控制信号组。
这样,基于辅助电能数据,能够辅助确定输出的第一控制信号组和第二控制信号组,保证供电回路的正常运行,提高供电回路运行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设备若确定未接收到所述被供电对象发送的停止供电指示信息,则返回执行步骤102中获取所述供电回路中各类电能数据的采集值的步骤。
所述控制设备若确定接收到所述被供电对象发送的停止供电指示信息,则切断与所述被供电对象之间的供电回路,并接通残余电压消耗回路。
具体地,所述控制设备确定接收到被供电对象发送的停止供电指示信息时,停止输出第一控制信号组和第二控制信号组,也就断开了与被供电对象之间的供电回路,进而在检测到存在残余电压时,连接至残余电压消耗回路,使得残余电压被消耗,所述残余电压消耗回路中至少包括能够消耗电能的组件,如电阻等。
这样,借助残余电压消耗回路,能够快速消耗掉电路中的残余电压,实现快速放电,避免残余电压对人身造成伤害。
下面结合具体的应用场景,对本公开实施例提出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阅图3所示,其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一个应用场景示意图,包括被充电设备:电动汽车、控制设备:充电桩,以及提供电能的电网。
充电桩中的电源与电网相连接,从电网获取电能,并将从电网获得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以供充电使用,所述充电桩内部至少包括有控制组件和电源,其中,控制组件能够接收电动汽车的电池管理***(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BMS)发送的请求信息,并可以根据实际的运行情况,在不同的供电阶段,发出对应的控制信号以控制所述电源与所述电动汽车的连接,所述控制组件与所述电源之间可以采用控制器局域网络(ControllerArea Network,CAN)通信,所述电源能够采用充电线连接所述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实现与电动汽车之间的电能传输,所述连接线根据实际应用中的需要进行配置,如,所述连接线可以是连接充电桩和电动汽车的充电枪。另外,所述电源内部存在有检测装置,用以对与所述电动汽车构成的供电回路中的各类电能数据进行检测,以及在供电结束后,检测电源内部的残余电压。
所述电动汽车中的相关部件包括BMS和动力电池,其中,所述电动汽车通过BMS与充电桩之间,采用CAN通信方式建立通信连接,用以向所述充电桩反馈充电模式信息和对于各类电能数据的需求值,使得所述充电桩能够获知电动汽车的充电需要,并基于所述充电需要进行针对性控制,所述BMS还能够与所述动力电池进行连接,以获知所述动力电池的工作状体和各类相关数据。所述动力电池用于存储电能,并在电动汽车行驶过程中提供能源。
电网、所述充电桩中的电源、所述电动汽车中的动力电池,以及全桥连接的可控制开关,供电回路的主要电能供给部分,如图3中虚线框选的部分所示意的。
在此场景下,基于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能够基于电动汽车实际的充电需要,发出第一控制信号组和第二控制信号组,以实现对供电回路中的可控制开关进行控制,其中,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组和第二控制信号组之间具有初始相位偏移度,相位偏移度用于表征第一控制信号组和第二控制信号组中,能够同时导通的两个可控制开关之间的时延,第一控制信号组和第二控制信号组中分别包括两个信号互补的控制信号,用于控制全桥电路中同侧桥臂上的可控制开关,同一时间段内的控制导通的控制信号和控制关断的控制信号称为互补的控制信号。进而基于在供电回路中实际采集的采集值和需求值之间的关系,调整所述相位偏移度,以使得目标类型电能数据对应的目标采集值能够逐渐趋向于对应的目标需求值,以实现对动力电池进行电能的稳定供给控制。
下面参阅图4a和图4b,对本公开实施例中恒压模式下的供电控制过程进行说明,图4a为本公开实施例中恒压供电模式下的控制次序示意图,图4b为本公开实施例中恒压供电模式下电能供给控制的流程示意图。根据图4a所示意的过程可知,充电桩采集电压信息和电流信息后,对电压信号和电流信号进行采样滤波,确定电压采集值和电流采集值,进而在恒压供电模式下,比对电压采集值与电动汽车发送的电压需求值的差值关系,并基于所述差值关系,对用于控制供电回路中的各个可控制开关的PWM信号进行相位调节或宽度调节,输出两组PWM信号。
下面结合附图4b的流程,对调节过程进行说明:
步骤401:对电压信号和电流信号进行采样滤波,得到电流采集值和电压采集值。
步骤402:确定采用恒压供电模式,获取电压数据的采集值和需求值,以及获取电流数据对应的采集值和需求值。
步骤403:判断电流数据的采集值是否大于需求值,若是,执行步骤404,否则,执行步骤405。
步骤404:暂停PWM信号的输出。
步骤405:判断电压数据的采集值是否大于需求值,若是,执行步骤407,否则,执行步骤406。
步骤406:减少控制信号的相位偏移度。
具体地,在步骤406执行完成后,返回执行步骤401。
步骤407:增加控制信号的相位偏移度。
步骤408:判定相位偏移度是否达到最大偏移度,若是,执行步骤:409,否则,返回执行步骤401。
步骤409:对电压信号和电流信号进行采样滤波,得到电流采集值和电压采集值。
步骤410:判断电流数据的采集值是否大于需求值,若是,执行步骤411,否则,执行步骤412。
步骤411:暂停PWM信号的输出。
步骤412:判断电压数据的采集值是否大于需求值,若是,执行步骤414,否则,执行步骤413。
步骤413:减少单位时间内输出的PWM数量。
具体地,在步骤413执行完成后,返回执行步骤409。
步骤414:增加单位时间内输出的PWM数量。
步骤415:判断单位时间内输出的PWM数量是否达到最大值,若是,执行步骤401,否则,执行步骤409。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4b所示意的任意一个步骤执行的过程中,若所述处理设备接收到被供电设备发送的停止供电指示信息,则停止输出PWM信号,并在检测到存在残余电压时,连接残余电压消耗回路。
下面参阅图5a和图5b,对本公开实施例中恒流模式下的供电控制过程进行说明,图5a为本公开实施例中恒流供电模式下的控制次序示意图,图5b为本公开实施例中恒流供电模式下电能供给控制的流程示意图。根据图5a所示意的过程可知,充电桩采集电压信息和电流信息后,对电压信号和电流信号进行采样滤波,确定电压采集值和电流采集值,进而在恒流供电模式下,比对电流采集值与电动汽车发送的电流需求值的差值关系,并基于所述差值关系,对用于控制供电回路中的各个可控制开关的PWM信号进行相位调节或宽度调节,输出两组PWM信号。
下面结合附图5b的流程,对调节过程进行说明:
步骤501:对电压信号和电流信号进行采样滤波,得到电流采集值和电压采集值。
步骤502:确定采用恒流供电模式,获取电流数据的采集值和需求值,以及获取电压数据对应的采集值和需求值。
步骤503:判断电压数据的采集值是否大于需求值,若是,执行步骤504,否则,执行步骤505。
步骤504:暂停PWM信号的输出。
步骤505:判断电流数据的采集值是否大于需求值,若是,执行步骤407,否则,执行步骤506。
步骤506:减少控制信号的相位偏移度。
具体地,在步骤506执行完成后,返回执行步骤501。
步骤507:增加控制信号的相位偏移度。
步骤508:判定相位偏移度是否达到最大偏移度,若是,执行步骤:509,否则,返回执行步骤501。
步骤509:对电压信号和电流信号进行采样滤波,得到电流采集值和电压采集值。
步骤510:判断电压数据的采集值是否大于需求值,若是,执行步骤511,否则,执行步骤512。
步骤511:暂停PWM信号的输出。
步骤512:判断电流数据的采集值是否大于需求值,若是,执行步骤514,否则,执行步骤513。
步骤513:减少单位时间内输出的PWM数量。
具体地,在步骤513执行完成后,返回执行步骤509。
步骤514:增加单位时间内输出的PWM数量。
步骤515:判断单位时间内输出的PWM数量是否达到最大值,若是,执行步骤501,否则,执行步骤509。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5b所示意的任意一个步骤执行的过程中,若所述处理设备接收到被供电设备发送的停止供电指示信息,则停止输出PWM信号,并在检测到存在残余电压时,连接残余电压消耗回路。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参阅图6所示,其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电能供给控制的逻辑结构示意图,本公开提出一种电能供给控制装置,包括:
响应单元601,用于响应于获取的供电配置信息,将被供电对象接入供电回路,所述供电配置信息中包括供电模式信息和分别对应各类电能数据设置的需求值,所述供电回路由全桥连接的各个可控制开关组合控制;
确定单元602,用于获取所述供电回路中各类电能数据的采集值,并确定分别用于控制两组同侧桥臂上的可控制开关的,第一控制信号组和第二控制信号组之间的相位偏移度,所述相位偏移度用于表征能够同时导通的两个可控制开关之间的时延;
调整单元603,用于根据所述供电模式信息对应的目标类型电能数据,确定对应的目标采集值和目标需求值,以及基于所述目标采集值和目标需求值之间的差值,调整所述相位偏移度;
控制单元604,用于基于调整后的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组和第二控制信号组,分别控制所述供电回路中对应的各个可控制开关。
可选的,所述获取所述供电回路中各类电能数据的采集值时,所述确定单元602用于:
以预设的时间长度为周期,在所述供电回路中采集各类电能数据,得到连续采集的N组采集值,其中,N为整数;
确定所述供电模式信息对应的目标类型电能数据,并基于所述目标类型电能数据对应的采集值,对所述N组采集值进行重新排序;
筛选出排列顺序位于中间的M组采集值,并将所述M组采集值中各类电能数据对应的采集值均值,分别作为在供电回路中获得的采集值,M为整数,且M小于N。
可选的,所述基于所述目标采集值和目标需求值之间的差值,调整所述相位偏移度时,所述调整单元603进一步用于:
确定所述目标采集值和目标需求值之间的差值,并在确定所述差值超过第一设定阈值时,基于设置的第一比例调整因子与所述差值,确定所述相位偏移度的增加值,以使同时导通的两个可控制开关之间的时延升高。
可选的,所述基于调整后的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组和第二控制信号组,分别控制所述供电回路中的各个可控制开关之后,所述控制单元604用于:
若确定重新采集的目标类型电能数据的采集值,与对应的目标需求值之间的第一差值,超过所述第一设定阈值,且所述相位偏移度达到设置的偏移度最大值,则基于所述第一差值以及设置的第二比例调整因子,确定控制信号周期的下调值,以使设定时间维度内,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组和第二控制信号组中输出的控制信号周期的数目减少所述下调值。
可选的,所述基于所述数据差值以及设置的比例调整因子,确定控制信号周期的下调值之后,所述调整单元603进一步用于:
若确定继续采集的目标类型电能数据的采集值,与对应的目标需求值之间的第二差值,未达到所述第一设定阈值,则基于所述第二差值与设置的第三比例调整因子,确定控制信号周期的上调值,以使设定时间维度内,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组和第二控制信号组中输出的控制信号周期的数目增加所述上调值。
可选的,所述基于所述目标采集值和目标需求值之间的差值,调整所述相位偏移度时,所述调整单元603用于:
确定所述目标采集值和目标需求值之间的差值,并在确定所述差值未超过第二设定阈值时,基于设置的第四比例调整因子与所述差值,确定所述相位偏移度的减小值,以使同时导通的两个可控制开关之间的时延降低。
可选的,所述控制单元604进一步用于:
若确定供电模式信息为恒压供电模式,则将电压数据确定为所述恒压供电模式对应的目标类型电能数据,并将除所述电压数据外的其他类型电能数据确定为辅助电能数据,以及确定辅助电能数据达到对应的需求值时,停止输出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组和第二控制信号组。
可选的,所述控制单元604进一步用于:
若确定供电模式信息为恒流供电模式,则将电流数据确定为所述恒流供电模式对应的目标类型电能数据,并将除所述电流数据外的其他类型电能数据确定为辅助电能数据,以及确定辅助电能数据达到对应的需求值时,停止输出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组和第二控制信号组。
可选的,所述基于调整后的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组和第二控制信号组,分别控制所述供电回路中对应的各个可控制开关之后,所述控制单元604进一步用于:
若确定未接收到所述被供电对象发送的停止供电指示信息,则返回执行获取所述供电回路中各类电能数据的采集值的步骤;若确定接收到所述被供电对象发送的停止供电指示信息,则切断与所述被供电对象之间的供电回路,并接通残余电压消耗回路。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参阅图7所示,其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电能供给控制装置的实体结构示意图,本公开实施例提出一种电子设备,装置700,装置700可以为服务器或具有处理功能的终端设备。参照图7,装置700包括处理组件722,其进一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以及由存储器732所代表的存储器资源,用于存储可由处理组件722的执行的指令,例如应用程序。存储器732中存储的应用程序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每一个对应于一组指令的模块。此外,处理组件722被配置为执行指令,以执行上述的方法。
装置700还可以包括一个电源组件726被配置为执行装置700的电源管理,一个有线或无线网络接口750被配置为将装置700连接到网络,和一个输入输出(I/O)接口758。装置700可以操作基于存储在存储器732的操作***。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公开实施例中基于电能供给控制的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所述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电子设备执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能够执行上述电能供给控制方法。
上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数据存储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磁性存储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磁光盘(MO)等)、光学存储器(例如CD、DVD、BD、HVD等)、以及半导体存储器(例如ROM、EPROM、EEPROM、非易失性存储器(NAND FLASH)、固态硬盘(SSD))等。
综上所述,本公开实施例中,控制设备响应于获取的供电配置信息,将被供电对象接入供电回路,所述供电配置信息中包括供电模式信息和分别对应各类电能数据设置的需求值,所述供电回路由全桥连接的各个可控制开关组合控制,再获取所述供电回路中各类电能数据的采集值,并确定分别用于控制两组同侧桥臂上的可控制开关的,第一控制信号组和第二控制信号组之间的相位偏移度,所述相位偏移度用于表征能够同时导通的两个可控制开关之间的时延,然后根据所述供电模式信息对应的目标类型电能数据,确定对应的目标采集值和目标需求值,以及基于所述目标采集值和目标需求值之间的差值,调整所述相位偏移度,再基于调整后的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组和第二控制信号组,分别控制所述供电回路中的各个可控制开关。这样,控制设备能够根据确定的充电模式信息,以对应的目标类型电能数据的采集值和需求值,作为考量依据,调整控制供电回路通断的第一控制信号组和第二控制信号组之间的相位偏移度,为被供电对象提供稳定的电能,保证了充电安全,提高了被供电对象的使用寿命。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公开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公开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公开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公开是参照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公开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公开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公开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公开实施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公开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公开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20)

1.一种电能供给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控制设备,包括:
响应于获取的供电配置信息,将被供电对象接入供电回路,所述供电配置信息中包括供电模式信息和分别对应各类电能数据设置的需求值,所述供电回路由全桥连接的各个可控制开关组合控制;
获取所述供电回路中各类电能数据的采集值,并确定分别用于控制两组同侧桥臂上的可控制开关的,第一控制信号组和第二控制信号组之间的相位偏移度,所述相位偏移度用于表征能够同时导通的两个可控制开关之间的时延;
根据所述供电模式信息对应的目标类型电能数据,确定对应的目标采集值和目标需求值,以及基于所述目标采集值和所述目标需求值之间的差值,调整所述相位偏移度;
基于调整后的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组和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组,分别控制所述供电回路中对应的各个可控制开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供电回路中各类电能数据的采集值,包括:
以预设的时间长度为周期,在所述供电回路中采集各类电能数据,得到连续采集的N组采集值,其中,N为整数;
确定所述供电模式信息对应的目标类型电能数据,并基于所述目标类型电能数据对应的采集值,对所述N组采集值进行重新排序;
筛选出排列顺序位于中间的M组采集值,并将所述M组采集值中各类电能数据对应的采集值均值,分别作为在所述供电回路中获得的采集值,M为整数,且M小于N。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目标采集值和目标需求值之间的差值,调整所述相位偏移度,包括:
确定所述目标采集值和目标需求值之间的差值,并在确定所述差值超过第一设定阈值时,基于设置的第一比例调整因子与所述差值,确定所述相位偏移度的增加值,以使同时导通的两个可控制开关之间的时延升高。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调整后的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组和第二控制信号组,分别控制所述供电回路中的各个可控制开关之后,包括:
若确定重新采集的目标类型电能数据的采集值,与对应的目标需求值之间的第一差值,超过所述第一设定阈值,且所述相位偏移度达到设置的偏移度最大值,则基于所述第一差值以及设置的第二比例调整因子,确定控制信号周期的下调值,以使设定时间维度内,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组和第二控制信号组中输出的控制信号周期的数目减少所述下调值。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数据差值以及设置的比例调整因子,确定控制信号周期的下调值之后,进一步包括:
若确定继续采集的目标类型电能数据的采集值,与对应的目标需求值之间的第二差值,未达到所述第一设定阈值,则基于所述第二差值与设置的第三比例调整因子,确定控制信号周期的上调值,以使设定时间维度内,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组和第二控制信号组中输出的控制信号周期的数目增加所述上调值。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目标采集值和目标需求值之间的差值,调整所述相位偏移度,包括:
确定所述目标采集值和目标需求值之间的差值,并在确定所述差值未超过第二设定阈值时,基于设置的第四比例调整因子与所述差值,确定所述相位偏移度的减小值,以使同时导通的两个可控制开关之间的时延降低。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若确定供电模式信息为恒压供电模式,则将电压数据确定为所述恒压供电模式对应的目标类型电能数据,并将除所述电压数据外的其他类型电能数据确定为辅助电能数据,以及确定辅助电能数据达到对应的需求值时,停止输出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组和第二控制信号组。
8.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若确定供电模式信息为恒流供电模式,则将电流数据确定为所述恒流供电模式对应的目标类型电能数据,并将除所述电流数据外的其他类型电能数据确定为辅助电能数据,以及确定辅助电能数据达到对应的需求值时,停止输出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组和第二控制信号组。
9.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调整后的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组和第二控制信号组,分别控制所述供电回路中对应的各个可控制开关之后,进一步包括:
若确定未接收到所述被供电对象发送的停止供电指示信息,则返回执行获取所述供电回路中各类电能数据的采集值的步骤;若确定接收到所述被供电对象发送的停止供电指示信息,则切断与所述被供电对象之间的供电回路,并接通残余电压消耗回路。
10.一种电能供给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响应单元,用于响应于获取的供电配置信息,将被供电对象接入供电回路,所述供电配置信息中包括供电模式信息和分别对应各类电能数据设置的需求值,所述供电回路由全桥连接的各个可控制开关组合控制;
确定单元,用于获取所述供电回路中各类电能数据的采集值,并确定分别用于控制两组同侧桥臂上的可控制开关的,第一控制信号组和第二控制信号组之间的相位偏移度,所述相位偏移度用于表征能够同时导通的两个可控制开关之间的时延;
调整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供电模式信息对应的目标类型电能数据,确定对应的目标采集值和目标需求值,以及基于所述目标采集值和目标需求值之间的差值,调整所述相位偏移度;
控制单元,用于基于调整后的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组和第二控制信号组,分别控制所述供电回路中对应的各个可控制开关。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供电回路中各类电能数据的采集值时,所述确定单元用于:
以预设的时间长度为周期,在所述供电回路中采集各类电能数据,得到连续采集的N组采集值,其中,N为整数;
确定所述供电模式信息对应的目标类型电能数据,并基于所述目标类型电能数据对应的采集值,对所述N组采集值进行重新排序;
筛选出排列顺序位于中间的M组采集值,并将所述M组采集值中各类电能数据对应的采集值均值,分别作为在所述供电回路中获得的采集值,M为整数,且M小于N。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目标采集值和目标需求值之间的差值,调整所述相位偏移度时,所述调整单元进一步用于:
确定所述目标采集值和目标需求值之间的差值,并在确定所述差值超过第一设定阈值时,基于设置的第一比例调整因子与所述差值,确定所述相位偏移度的增加值,以使同时导通的两个可控制开关之间的时延升高。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调整后的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组和第二控制信号组,分别控制所述供电回路中的各个可控制开关之后,所述控制单元用于:
若确定重新采集的目标类型电能数据的采集值,与对应的目标需求值之间的第一差值,超过所述第一设定阈值,且所述相位偏移度达到设置的偏移度最大值,则基于所述第一差值以及设置的第二比例调整因子,确定控制信号周期的下调值,以使设定时间维度内,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组和第二控制信号组中输出的控制信号周期的数目减少所述下调值。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数据差值以及设置的比例调整因子,确定控制信号周期的下调值之后,所述调整单元进一步用于:
若确定继续采集的目标类型电能数据的采集值,与对应的目标需求值之间的第二差值,未达到所述第一设定阈值,则基于所述第二差值与设置的第三比例调整因子,确定控制信号周期的上调值,以使设定时间维度内,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组和第二控制信号组中输出的控制信号周期的数目增加所述上调值。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目标采集值和目标需求值之间的差值,调整所述相位偏移度时,所述调整单元用于:
确定所述目标采集值和目标需求值之间的差值,并在确定所述差值未超过第二设定阈值时,基于设置的第四比例调整因子与所述差值,确定所述相位偏移度的减小值,以使同时导通的两个可控制开关之间的时延降低。
16.如权利要求10-15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进一步用于:
若确定供电模式信息为恒压供电模式,则将电压数据确定为所述恒压供电模式对应的目标类型电能数据,并将除所述电压数据外的其他类型电能数据确定为辅助电能数据,以及确定辅助电能数据达到对应的需求值时,停止输出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组和第二控制信号组。
17.如权利要求10-15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进一步用于:
若确定供电模式信息为恒流供电模式,则将电流数据确定为所述恒流供电模式对应的目标类型电能数据,并将除所述电流数据外的其他类型电能数据确定为辅助电能数据,以及确定辅助电能数据达到对应的需求值时,停止输出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组和第二控制信号组。
18.如权利要求10-15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调整后的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组和第二控制信号组,分别控制所述供电回路中对应的各个可控制开关之后,所述控制单元进一步用于:
若确定未接收到所述被供电对象发送的停止供电指示信息,则返回执行获取所述供电回路中各类电能数据的采集值的步骤;若确定接收到所述被供电对象发送的停止供电指示信息,则切断与所述被供电对象之间的供电回路,并接通残余电压消耗回路。
1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可执行指令;
处理器,用于读取并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可执行指令,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2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2110923846.2A 2021-08-12 2021-08-12 一种电能供给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352514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23846.2A CN113525149A (zh) 2021-08-12 2021-08-12 一种电能供给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23846.2A CN113525149A (zh) 2021-08-12 2021-08-12 一种电能供给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25149A true CN113525149A (zh) 2021-10-22

Family

ID=780909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23846.2A Pending CN113525149A (zh) 2021-08-12 2021-08-12 一种电能供给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25149A (zh)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015494A1 (en) * 2011-03-29 2014-01-16 Panasonic Corporation In-vehicle charging device
CN103754133A (zh) * 2014-01-26 2014-04-30 方贵龙 一种基于stm32的并联式大功率电动汽车直流充电电源***
CN107017692A (zh) * 2017-06-02 2017-08-04 广东万城万充电动车运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大功率直流充电机
CN107196539A (zh) * 2017-06-23 2017-09-22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桥臂参数不对称状态下的mmc零直流电压故障穿越控制方法
CN108282035A (zh) * 2018-02-07 2018-07-13 山东大学 适用于抗***参数宽范围波动的无线电能传输装置及方法
US20180358837A1 (en) * 2017-06-12 2018-12-13 Honda Motor Co., Ltd. Charging control device
CN109733242A (zh) * 2018-12-12 2019-05-10 西北工业大学 电动汽车充电机的神经模糊稳定性控制***及控制方法
CN110126648A (zh) * 2019-04-25 2019-08-16 西安理工大学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最大电流跟踪的自寻优调谐控制方法
CN110707767A (zh) * 2018-07-10 2020-01-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控制方法、无线充电发射器及***
CN111463876A (zh) * 2020-05-15 2020-07-28 中兴新能源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无线充电控制方法及其***、存储介质
CN111483339A (zh) * 2020-04-18 2020-08-04 国网(北京)新能源汽车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车充电监控***、充电桩***及监控方法
CN111791738A (zh) * 2020-07-10 2020-10-20 西安许继电力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船舶充电机多机并联恒压均流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2217294A (zh) * 2020-08-19 2021-01-12 浙江大学 应用于双向无线电能传输电路的无通讯恒流控制方法
CN112269148A (zh) * 2020-11-17 2021-01-26 长春捷翼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电流检测电路、漏电流检测方法及充电***
CN112706643A (zh) * 2020-12-23 2021-04-27 中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充电电流控制方法及电动汽车无线充电***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015494A1 (en) * 2011-03-29 2014-01-16 Panasonic Corporation In-vehicle charging device
CN103754133A (zh) * 2014-01-26 2014-04-30 方贵龙 一种基于stm32的并联式大功率电动汽车直流充电电源***
CN107017692A (zh) * 2017-06-02 2017-08-04 广东万城万充电动车运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大功率直流充电机
US20180358837A1 (en) * 2017-06-12 2018-12-13 Honda Motor Co., Ltd. Charging control device
CN107196539A (zh) * 2017-06-23 2017-09-22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桥臂参数不对称状态下的mmc零直流电压故障穿越控制方法
CN108282035A (zh) * 2018-02-07 2018-07-13 山东大学 适用于抗***参数宽范围波动的无线电能传输装置及方法
CN110707767A (zh) * 2018-07-10 2020-01-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控制方法、无线充电发射器及***
CN109733242A (zh) * 2018-12-12 2019-05-10 西北工业大学 电动汽车充电机的神经模糊稳定性控制***及控制方法
CN110126648A (zh) * 2019-04-25 2019-08-16 西安理工大学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最大电流跟踪的自寻优调谐控制方法
CN111483339A (zh) * 2020-04-18 2020-08-04 国网(北京)新能源汽车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车充电监控***、充电桩***及监控方法
CN111463876A (zh) * 2020-05-15 2020-07-28 中兴新能源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无线充电控制方法及其***、存储介质
CN111791738A (zh) * 2020-07-10 2020-10-20 西安许继电力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船舶充电机多机并联恒压均流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2217294A (zh) * 2020-08-19 2021-01-12 浙江大学 应用于双向无线电能传输电路的无通讯恒流控制方法
CN112269148A (zh) * 2020-11-17 2021-01-26 长春捷翼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电流检测电路、漏电流检测方法及充电***
CN112706643A (zh) * 2020-12-23 2021-04-27 中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充电电流控制方法及电动汽车无线充电***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74360B (zh) 能够进行高速单体平衡和节能的充电控制装置及其方法
CN106532882B (zh) 一种充电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2804544B (zh) 二次电池模块的充电控制装置和方法
US20140300311A1 (en) Portable power bank and battery booster
US20170133865A1 (en) Battery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US20170331372A1 (en) Power control apparatus, power supply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power supply system
CN109895650B (zh) 电力控制***和车辆
US20210021134A1 (en) Storage system
CN108565914B (zh) 电池组循环充放电***及方法
CN107783563B (zh) 一种终端及控制终端温度的方法
CN113659680A (zh) 电池充放电功率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3525149A (zh) 一种电能供给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KR20220023244A (ko) 배터리 관리 시스템, 배터리 관리 방법, 배터리 팩 및 전기 차량
KR20000073379A (ko) 복수개의 이차전지 고속충전 방법 및 장치
KR20220021277A (ko) 배터리 관리 시스템, 배터리 관리 방법, 배터리 팩 및 전기 차량
CN111463856A (zh) 一种电池***并联充电方法及电池充电***
CN101593992A (zh) 多机并联大电流蓄电池充放电控制***
CN114709871B (zh) 一种具有并离网切换功能的储能***
CN109435769B (zh) 电池均衡***、车辆、电池均衡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16231787A (zh) 一种充放电控制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737019A (zh) 一种充电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7437839B (zh) 充电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3107556A (zh) 逆变器的能量调整方法、逆变器及其能量调整***
CN113675908B (zh) 充电控制装置及电源设备
CN113131553B (zh) 供电装置及供电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130012 1st floor, 957 Shunda Road, Changchun high tech Development Zone, Jilin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Changchun Jieyi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30012 1st floor, 957 Shunda Road, Changchun high tech Development Zone, Jilin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CHANGCHUN JIEYI AUTO PARTS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No. 957 Shunda Road, High tech Zone, Changchun City, Jilin Province, 130012

Applicant after: Changchun Jieyi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30012 1st floor, 957 Shunda Road, Changchun high tech Development Zone, Jilin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Changchun Jieyi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Ltd.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