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18472B -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18472B
CN113518472B CN202010281128.5A CN202010281128A CN113518472B CN 113518472 B CN113518472 B CN 113518472B CN 202010281128 A CN202010281128 A CN 202010281128A CN 113518472 B CN113518472 B CN 11351847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arization
parameter
terminal device
terminal equipment
ident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8112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18472A (zh
Inventor
罗禾佳
王晓鲁
徐晨蕾
汪宇
陈莹
杜颖钢
王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28112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18472B/zh
Priority to PCT/CN2021/085868 priority patent/WO2021204171A1/zh
Priority to EP21784681.5A priority patent/EP4124135A4/en
Publication of CN1135184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18472A/zh
Priority to US17/961,642 priority patent/US20230043937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184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184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 H04W74/0841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with collision treat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66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a dedicated channel for acc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 H04W74/0841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with collision treatment
    • H04W74/085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with collision treatment collision avoida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 H04W74/00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in the downlink, i.e. towards the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应用于通信领域。该方法包括: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用于建立无线连接的第一消息,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连接响应,连接响应包括第一极化参数的信息;终端设备根据连接响应接入网络设备时,根据连接响应中包括的第一极化参数的信息来确认该终端设备是否具备接入网络设备的资格。通过在随机接入流程中引入极化参数这一维度,提升了前导码的容量,缓解了网络设备无法识别发生碰撞的终端设备的问题,提升了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建立通信连接的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是一种随机接入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背景技术
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thi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标准组织制定的第五代蜂窝移动通信***的协议标准,与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相比,新空口(New Radio,NR)***支持更大的传输带宽,更多的收发天线阵列,更高的传输速率以及更灵活、粒度更小的调度机制,NR***的上述特性提供了更多的适用范围。
现有的通信机制中,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交互时,终端设备可以通过向网络设备发送前导码(preamble)的方式请求与网络设备建立通信连接。网络设备可以根据preamble识别终端设备的身份。
随着海量机器连接通信(Massi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mMTC)等应用场景的出现,用户数量也随之增多。现有的通信机制难以满足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需求,以随机接入的过程为例,当两个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同样的preamble时,用户所使用的终端设备便会发生碰撞。现有的通信机制中,由于preamble容量较小,终端设备发生碰撞的概率高,经常因为终端设备发生碰撞而导致网络设备无法识别发生碰撞的终端设备。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建立通信连接的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随机接入方法,终端设备根据连接响应接入网络设备时,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连接响应中包括的第一极化参数的信息来确认该终端设备是否具备接入网络设备的资格,引入了极化参数这一维度,提升了preamble的容量,缓解了网络设备无法识别发生碰撞的终端设备这一问题。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在该方法中: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请求所述网络设备与所述终端设备建立无线连接;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连接响应,所述连接响应包括第一极化参数的信息;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连接响应接入所述网络设备。
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用于建立无线连接的第一消息,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连接响应,连接响应包括第一极化参数的信息;终端设备根据连接响应接入网络设备时,根据连接响应中包括的第一极化参数的信息来确认该终端设备是否具备接入网络设备的资格。通过在随机接入流程中引入极化参数这一维度,提升了preamble的容量,缓解了网络设备无法识别发生碰撞的终端设备的问题,提升了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建立通信连接的效率。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种实现方式还包括下述步骤: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消息之前,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配置信息配置所述第一消息的序列身份标识号ID、时频资源、空域资源以及极化方式中的至少一种。
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序列ID可以是preamble ID。终端设备发送的连接请求消息中包括preamble码。终端设备可以根据配置信息从preamble资源池中选择符合要求的preamble ID所指示的preamble码。时频资源可以包括时域资源以及频域资源。终端设备可以根据配置信息来确定通过某一类符合要求的时域资源和\或频域资源来发送连接请求消息。极化方式为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消息时所采用的极化方式。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可以使得终端设备根据配置信息配置第一消息的相关参数之后再向网络设备发送,使得终端设备可以更加准确地被网络设备确认是否符合匹配条件。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配置信息中包括索引信息,所述索引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索引信息配置所述第一消息的序列ID,时频资源、空域资源以及极化方式中的至少一种。
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配置信息中包括的索引信息可以是PRACH配置索引(PRACH configuration index)。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索引信息配置第一消息。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配置好的第一消息发送。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连接响应接入所述网络设备,上述步骤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连接响应确认所述终端设备是否符合匹配条件;若所述终端符合所述匹配条件,所述终端设备接入所述网络设备。
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根据连接响应确认终端设备对自身是否符合匹配条件进行确认,使得随机接入的过程更加准确,可以更加精确的筛选出符合匹配条件的终端设备。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种实现方式还包括下述步骤:所述终端设备确认第二极化参数,所述第二极化参数为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消息时所采用的极化参数;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极化参数获取第一身份标识,所述第一身份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身份标识确认所述终端设备是否符合匹配条件。
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极化参数为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消息时所采用的极化参数。若终端设备采用左旋极化的方式发送连接请求消息时,则第二极化参数为左旋极化方式所对应的极化参数,若终端设备采用右旋极化的方式发送连接请求消息时,则第二参数为右旋极化方式所对应的极化参数。终端设备根据第二极化参数获取第一身份标识,第一身份标识的获取方式中引入了极化参数这一维度,使得第一身份标识样本容量提升。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响应包括第二身份标识,其中所述第二身份标识与第一极化参数相关,所述实现方式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连接响应获取所述第二身份标识;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连接响应确认所述终端设备是否符合匹配条件,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确认所述第二身份标识与所述第一身份标识是否相同;若所述第二身份标识与所述第一身份标识相同,所述终端设备确认所述终端设备符合匹配条件。
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确认第二身份标识与所述第一身份标识相同时,终端设备确认自身符合匹配条件。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采用由极化参数以及其他相关参数获取得出的身份标识作为确认终端设备是否符合匹配条件的标准,可以更加精确的确定终端设备是否符合匹配条件。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身份标识为第一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andom access 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RA-RNTI),所述第二身份标识为第二RA-RNTI。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响应包括第一极化参数的参数域,所述第一极化参数的参数域用于确认所述终端设备是否符合所述匹配条件,该种实现方式还包括下述步骤:所述终端设备获取所述第二极化参数的参数阈;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连接响应确认所述终端设备符合匹配条件,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连接响应获取所述第一极化参数的参数域;所述终端设备确认所述第一极化参数的参数域与所述第二极化参数的参数域是否相同;若所述第一极化参数的参数域与所述第二极化参数的参数域相同,所述终端设备确认所述终端设备符合匹配条件。
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确认第一极化参数的参数阈与所述第二极化参数的参数阈相同时,终端设备确认自身符合匹配条件。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采用由极化参数的参数阈作为确认终端设备是否符合匹配条件的标准,可以更加精确的确定终端设备是否符合匹配条件。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在该方法中:网络设备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用于请求所述网络设备与所述终端设备建立无线连接;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消息确认第一极化参数,所述第一极化参数为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消息时所采用的极化参数;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消息以及所述第一极化参数确认所述终端设备是否符合匹配条件;若所述终端设备符合所述匹配条件,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连接响应,所述连接响应包括所述第一极化参数的信息,所述连接响应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接入所述网络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消息之后,网络设备根据第二消息确认第一极化参数。这样,网络设备可以根据第二消息以及第一极化参数确认终端设备是否符合匹配条件。若终端设备符合匹配条件,网络设备则会向终端设备发送连接响应。网络设备可以根据第一极化参数来确认该终端设备是否具备接入网络设备的资格。本申请实施例提升了网络设备确认终端设备是否满足匹配条件的准确性。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种实现方式还包括下述步骤:在所述网络设备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消息之前,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配置信息配置所述第一消息的序列ID,时频资源、空域资源以及极化方式中的至少一种。
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网络设备可以指示终端设备根据配置信息配置第一消息的相关参数。终端设备按照配置信息中的要求配置第一消息之后,终端设备再向网络设备发送该配置好的第一消息,使得网络设备可以更加准确地确认终端设备是否符合匹配条件。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配置信息中包括索引信息,所述索引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索引信息配置所述第一消息的序列ID,时频资源、空域资源以及极化方式中的至少一种。
配置信息中包括的索引信息可以是PRACH configuration index。网络设备可以指示终端设备根据索引信息配置第一消息。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响应中包括第二身份标识,其中所述第二身份标识根据第一极化参数获取,该种实现方式还包括下述步骤: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极化参数获取所述第二身份标识,所述第二身份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二身份标识确认所述终端设备是否符合匹配条件。
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网络设备根据第一极化参数获取第二身份标识,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采用由极化参数以及其他相关参数获取得出的第二身份标识作为确认终端设备是否符合匹配条件的标准,可以更加精确的确定终端设备是否符合匹配条件。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身份标识为第二RA-RNTI。
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提供了一种第二身份标识的具体的实现形式。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响应包括第一极化参数的参数阈,所述第一极化参数的参数阈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极化参数的参数阈确认所述终端设备是否符合所述匹配条件。
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网络设备可以指示终端设备根据连接响应包括的第一极化参数的参数阈来确认终端设备是否符合所述匹配条件。
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中:发送单元,用于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请求所述网络设备与所述终端设备建立无线连接;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连接响应,所述连接响应包括第一极化参数的信息;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连接响应接入所述网络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消息之后,终端设备可以接收到网络设备发送的连接响应,该连接响应包括第一极化参数的信息。终端设备根据连接响应接入网络设备。终端设备根据连接响应接入网络设备时,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连接响应中包括的第一极化参数的信息来确认该终端设备是否具备接入网络设备的资格,增加了一种额外的验证方式,本申请实施例提升了终端设备确认终端设备自身是否满足匹配条件的准确性。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在所述发送单元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消息之前,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配置信息配置所述第一消息的序列身份标识号ID、时频资源、空域资源以及极化方式中的至少一种。
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序列ID可以是preamble ID。终端设备发送的连接请求消息中包括preamble码。终端设备可以根据配置信息从preamble资源池中选择符合要求的preamble ID所指示的preamble码。时频资源可以包括时域资源以及频域资源。终端设备可以根据配置信息来确定通过某一类符合要求的时域资源和\或频域资源来发送连接请求消息。极化方式为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消息时所采用的极化方式。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可以使得终端设备根据配置信息配置第一消息的相关参数之后再向网络设备发送,使得终端设备可以更加准确地被网络设备确认是否符合匹配条件。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配置信息中包括索引信息,所述索引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索引信息配置所述第一消息的序列ID,时频资源、空域资源以及极化方式中的至少一种。
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配置信息中包括的索引信息可以是PRACH配置索引(PRACHconfiguration index)。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索引信息配置第一消息。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配置好的第一消息发送。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连接响应确认所述终端设备是否符合匹配条件;若所述终端符合所述匹配条件,所述处理单元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接入所述网络设备。
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根据连接响应确认终端设备对自身是否符合匹配条件进行确认,使得随机接入的过程更加准确,可以更加精确的筛选出符合匹配条件的终端设备。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确认第二极化参数,所述第二极化参数为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消息时所采用的极化参数;根据所述第二极化参数获取第一身份标识,所述第一身份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身份标识确认所述终端设备是否符合匹配条件。
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极化参数为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消息时所采用的极化参数。若终端设备采用左旋极化的方式发送连接请求消息时,则第二极化参数为左旋极化方式所对应的极化参数,若终端设备采用右旋极化的方式发送连接请求消息时,则第二参数为右旋极化方式所对应的极化参数。终端设备根据第二极化参数获取第一身份标识,第一身份标识的获取方式中引入了极化参数这一维度,使得第一身份标识样本容量提升。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响应包括第二身份标识,其中所述第二身份标识与所述第一极化参数相关,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连接响应获取所述第二身份标识;确认所述第二身份标识与所述第一身份标识是否相同;若所述第二身份标识与所述第一身份标识相同,所述处理单元确认所述终端设备符合匹配条件。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身份标识为第一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A-RNTI,所述第二身份标识为第二RA-RNTI。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响应包括第一极化参数的参数域,所述第一极化参数的参数域用于确认所述终端设备是否符合所述匹配条件,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获取所述第二极化参数的参数阈;根据所述连接响应获取所述第一极化参数的参数域;确认所述第一极化参数的参数域与所述第二极化参数的参数域是否相同;若所述第一极化参数的参数域与所述第二极化参数的参数域相同,所述处理单元确认所述终端设备符合匹配条件。
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确认第一极化参数的参数阈与所述第二极化参数的参数阈相同时,终端设备确认自身符合匹配条件。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采用由极化参数的参数阈作为确认终端设备是否符合匹配条件的标准,可以更加精确的确定终端设备是否符合匹配条件。
本申请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中: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用于请求所述网络设备与所述终端设备建立无线连接;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消息确认第一极化参数,所述第一极化参数为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消息时所采用的极化参数;根据所述第二消息以及所述第一极化参数确认所述终端设备是否符合匹配条件;若所述终端设备符合所述匹配条件,所述发送单元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连接响应,所述连接响应包括所述第一极化参数的信息,所述连接响应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接入所述网络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消息之后,网络设备根据第二消息确认第一极化参数。这样,网络设备可以根据第二消息以及第一极化参数确认终端设备是否符合匹配条件。若终端设备符合匹配条件,网络设备则会向终端设备发送连接响应。网络设备可以根据第一极化参数来确认该终端设备是否具备接入网络设备的资格。本申请实施例提升了网络设备确认终端设备是否满足匹配条件的准确性。
在第四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在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二消息之前,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配置信息配置所述第二消息的序列ID,时频资源、空域资源以及极化方式中的至少一种。
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网络设备可以指示终端设备根据配置信息配置第一消息的相关参数。终端设备按照配置信息中的要求配置第一消息之后,终端设备再向网络设备发送该配置好的第一消息,使得网络设备可以更加准确地确认终端设备是否符合匹配条件。
在第四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配置信息中包括索引信息,所述索引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索引信息配置所述第二消息的序列ID,时频资源、空域资源以及极化方式中的至少一种。
配置信息中包括的索引信息可以是PRACH configuration index。网络设备可以指示终端设备根据索引信息配置第一消息。
在第四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响应中包括第二身份标识,其中所述第二身份标识根据所述第一极化参数获取,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极化参数获取所述第二身份标识,所述第二身份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二身份标识确认所述终端设备是否符合匹配条件。
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网络设备根据第一极化参数获取第二身份标识,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采用由极化参数以及其他相关参数获取得出的第二身份标识作为确认终端设备是否符合匹配条件的标准,可以更加精确的确定终端设备是否符合匹配条件。
在第四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身份标识为第二RA-RNTI。
在第四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响应包括第一极化参数的参数阈,所述第一极化参数的参数阈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极化参数的参数阈确认所述终端设备是否符合所述匹配条件。
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网络设备可以指示终端设备根据连接响应包括的第一极化参数的参数阈来确认终端设备是否符合所述匹配条件。
本申请第五方面提供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包括至少一个输入接口、逻辑电路以及输出接口。输出接口用于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消息。输入接口用于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连接响应以及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配置信息。该指令在被逻辑电路执行时,使得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被执行。
本申请第六方面提供一种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包括至少一个输入接口、逻辑电路以及输出接口。输入接口用于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消息。输出接口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连接响应以及向终端设备发送配置信息。该指令在被逻辑电路执行时,使得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被执行。
本申请第七方面提供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存储器和通信接口。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所述通信接口相连。所述通信接口用于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消息、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连接响应以及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配置信息。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后,使得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被执行。
本申请第八方面提供一种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存储器和通信接口。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所述通信接口相连。所述通信接口用于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连接响应、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配置信息。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后,使得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被执行。
本申请第九方面提供一种终端设备,该设备包括处理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的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使得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被执行。
本申请第十方面提供一种网络设备,该设备包括处理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的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使得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被执行。
本申请第十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程序,该程序使得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被执行。
本申请第十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程序,该程序使得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被执行。
本申请第十三方面提供一种存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意一种可能实现方式的方法被执行。
本申请第十四方面提供一种存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任意一种可能实现方式的方法被执行。
本申请第十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芯片***,该芯片***包括处理器,用于支持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实现上述方面中所涉及的功能,例如发送或处理上述方法中所涉及的数据和/或信息。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芯片***还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保存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该芯片***,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括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用于建立无线连接的第一消息,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连接响应,连接响应包括第一极化参数的信息;终端设备根据连接响应接入网络设备时,根据连接响应中包括的第一极化参数的信息来确认该终端设备是否具备接入网络设备的资格。通过在随机接入流程中引入极化参数这一维度,提升了preamble的容量,缓解了网络设备无法识别发生碰撞的终端设备的问题,提升了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建立通信连接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随机接入方法的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随机接入方法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随机接入方法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4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随机接入方法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4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随机接入方法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一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的一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一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描述,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新场景的出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内容以外的顺序实施。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便于理解。
本申请中的“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并且,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是指两个或多于两个。“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b,a-c,b-c,或a-b-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的通信***包括但不限于:窄带物联网***(英文:Narrow Band-Internet of Things,简称:NB-IoT)、长期演进***(英文:LongTerm Evolution,简称:LTE)、5G移动通信***的三大应用场景:增强型移动互联网(Enhance Mobile Broadband,eMBB),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英文:Ultra-reliable and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s,URLLC)和海量机器连接通信(Massive Machine TypeCommunication,mMTC)或者将来出现的新的通信***。
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PRACH)是终端设备一开始发起呼叫时的接入信道。当终端设备根据业务需求确定需要接入网络设备时,终端设备可以在PRACH上向网络设备发送连接请求消息,该连接请求消息中可以包括preamble身份证标识号(identity document,ID)以及其他相关参数。网络设备接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连接请求消息之后,网络设备可以根据该连接请求消息获取到消息中所包括的preamble ID以及其他相关参数,还可以根据终端设备发送该连接请求消息时所采用的时频资源来获取该终端设备的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andom access radio network temporaryidentifier,RA-RNTI)。随机接入过程当中,RA-RNTI是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连接请求消息时终端设备的标识。网络设备根据preamble ID、RA-RNTI以及其他相关参数确认该终端设备符合匹配条件之后,网络设备将会以广播或者组播的形式向多个终端设备发送连接响应,连接响应中会包括符合匹配条件的终端设备的RA-RNTI。终端设备接收到该连接响应之后,会获取连接响应中包括的RA-RNTI。终端设备可以确认该连接响应中包括的RA-RNTI与终端设备本身的RA-RNTI是否一致,若一致则终端设备确认自身满足匹配条件。
终端设备发送连接请求消息时会采用不同的极化参数。例如,终端设备在使用圆极化的方式发送连接请求消息时,可以采用左旋极化的方式发送,也可以采用右旋极化的方式发送,采用不同的极化方式发送连接请求消息时具有不同的极化参数。上述随机接入过程中,并未考虑终端设备接入网络设备时所采用的极化方式,极化通道上的两个上行信号可能会有相同的标识,从而导致网络设备无法识别用户碰撞。
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随机接入的方法以及相关设备。通过在随机接入过程中加入极化方式的维度,提升了preamble的容量,缓解了网络设备无法识别发生碰撞的终端设备这一问题。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请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以及网络设备组成随机接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包括:网络设备101,终端设备102,终端设备103终端设备104。
其中,终端设备102与网络设备101进行数据交互,终端设备103与网络设备101进行数据交互,终端设备104与网络设备101进行数据交互。
本申请实施例中,仅以一个网络设备和三个终端设备为例进行示意性说明。实际应用中,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的应用场景中可以包括多个网络设备,以及比图1实施例中所提供的更多或者更少的终端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对网络设备以及终端设备的数目不进行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101可以是任意一种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设备。网络设备101包括基站(base station,BS),可以是一种部署在无线接入网中能够和终端设备进行无线通信的设备。基站可能有多种形式,比如宏基站、微基站、中继站和接入点等。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到的基站可以是5G***中的基站或LTE***中的基站,其中,5G***中的基站还可以称为发送接收点(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TRP)或下一代节点B(generationNode B,gNB或gNodeB)。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实现网络设备的功能的装置可以是网络设备;也可以是能够支持网络设备实现该功能的装置,例如芯片***,该装置可以被安装在网络设备中或者和网络设备匹配使用。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以用于实现网络设备的功能的装置是网络设备为例,描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可以是指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他处理设备。终端设备可以是移动终端,如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和具有移动终端的计算机,例如,可以是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移动装置,它们与网络设备交换语言和/或数据。例如,个人通信业务(personal communication service,PCS)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发起协议(SIP)话机、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设备。终端设备也可以称为***、订户单元(subscriber unit)、订户站(subscriber station),移动站(mobile station)、移动台(mobile)、远程站(remote station)、接入点(access point)、远程终端(remoteterminal)、接入终端(access terminal)、用户代理(user agent)、用户设备(userdevice)、或用户装备(user equipment)、用户站、远方站、用户终端(terminal equipment,TE)、终端、无线通信设备以及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另外,终端设备也可以是用于实现UE功能的芯片***。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通信***中,终端设备可以接入网络设备,并和网络设备进行通信。示例性地,一个网络设备可以管理一个或多个(例如3个或6个等)小区,终端设备可以在该一个或多个小区中的至少一个小区中接入网络设备,并在该终端设备所在的小区中和网络设备进行通信。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至少一个可以是1个、2个、3个或者更多个,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制。
基于图1所描述的通信***,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随机接入方法进行描述。
请参阅图2,本申请实施例中随机接入方法的一个实施例包括步骤201至步骤205。
200、网络设备向终端发送配置信息,终端设备节后网络设备发送的配置信息。
可选的,在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连接请求消息之前,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配置信息。
网络设备可以通过无线资源控制协议(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信令发送配置信息;还可以通过RRC重配置信令、MAC控制元素(Media Access Control controlelement,MAC CE)信令、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或上行控制信息(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UCI)中的任意一种发送配置信息,本申请不作限定。
201、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连接请求消息,网络设备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连接请求消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连接请求消息用于指示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建立无线连接。
示例性的,在随机接入的过程中,第一消息可以为终端设备所对应的随机接入前导preamble消息。可选的,网络设备可以根据该preamble消息获得preamble ID,preambleID是preamble消息的序列ID。在随机接入的过程中,preamble ID用于请求网络设备识别该发送preamble消息的终端的身份。可选的,网络设备还可以根据该preamble消息获得下行波束(Tx beam),网络设备还可以根据该preamble消息获得其他参数,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202、网络设备根据连接请求消息确认第一极化参数。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极化参数为终端设备发送连接请求消息时所采用的极化参数。
示例性的,第一极化参数可以指示终端设备发送连接请求消息时所采用的极化方式。若终端设备采用圆极化的方式发送该连接请求消息,则第一极化参数可以用来指示终端设备发送连接请求消息时所采用的左旋极化或右旋极化的发送方式。
203、网络设备根据连接请求消息以及第一极化参数确认终端设备是否符合匹配条件。
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根据连接请求消息以及第一极化参数确认终端设备符合匹配条件可以采用多种确认方式。
可选的,网络设备可以确认终端设备所发送的连接请求消息的配置形式是否符合网络设备设定的要求。可选的,网络设备可以确认终端设备所发送连接请求消息时所采用的极化参数是否符合网络设备设定的要求。可选的,网络设备还可以确认网络设备所接收到的连接请求消息的信号强度是否大于预设阈值。可选的,网络设备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来确认终端设备符合匹配条件,具体此处不做赘述。
204、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连接响应,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连接响应。
本申请实施例中,连接响应包括第一极化参数的信息。
示例性的,在随机接入的过程中,连接响应可以为随机接入响应(random accessresponse,RAR)。可选的,RAR中可以包括preamble ID,RAR消息中还可以包括由第一极化参数得出的RA-RNTI,RAR中还可以包括其他参数,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205、终端设备根据连接响应接入网络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接收到连接响应之后,终端设备可以判断自身是否具备接入网络设备的资格。具体地,终端设备根据连接响应中包括的第一极化参数的信息确认是否具备接入网络的资格。若终端设备确认自身具备接入网络设备的资格,则可以根据该连接响应接入网络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根据连接响应接入网络设备时,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连接响应中包括的第一极化参数的信息来确认该终端设备是否具备接入网络设备的资格,引入了极化参数这一维度,提升了preamble的容量,缓解了网络设备无法识别发生碰撞的终端设备这一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中,除上述步骤201至步骤205之外,如步骤200所示,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连接请求消息之前,终端设备还可以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配置信息。
可选的,配置信息可以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配置信息配置连接请求消息的序列身份标识号ID、时频资源、空域资源以及极化方式中的至少一种。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示例性的,序列ID可以是preamble ID。终端设备发送的连接请求消息中包括preamble码。终端设备可以根据配置信息从preamble资源池中选择符合要求的preambleID所指示的preamble码。这样,终端设备便通过配置信息配置了连接请求消息的序列ID。
示例性的,时频资源可以包括时域资源以及频域资源。终端设备可以根据配置信息来确定通过某一类符合要求的时域资源和\或频域资源来发送连接请求消息,这样,终端设备便通过配置信息配置了连接请求消息的时频资源。
可选的,网络设备通过配置信息可以指示终端设备向该网络设备发送的连接请求信息均采用某种固定的极化方式来发送。
网络设备可以在不同范围内配置极化方式,例如卫星级别、小区级别、空域或波束级别、时频级别、preamble资源池级别或UE组级别等。举例来说,网络设备可以为接入某一卫星的各终端设备配置极化方式,或者为接入某一小区的各个终端配置极化方式,或者为对应某个部分带宽(bandwidth part,BWP)配置极化方式,或者为某个同步信号块对应的接入资源配置极化方式,或者为某个接入资源配置极化方式等等,本申请不作限制。
示例性的,终端设备A接收到网络设备B发送的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可以指示终端设备A采用左旋极化或右旋极化的方式向网络设备B发送连接请求消息。
示例性的,终端设备A接收到网络设备B发送的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可以指示终端设备A采用与接收到的下行信号相同或相反的极化方式向网络设备B发送连接请求消息。
可选的,当终端设备接收到的网络设备A发送的配置信息中所指示的极化方式终端设备不支持时,终端设备可以不向该网络A发送连接请求消息。
当网络设备只期望接收到某种固定的极化方式所发出的连接请求消息时,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中包括网络设备所期望的极化方式。终端设备接收到配置信息之后,根据配置信息的要求在相应的极化通道发送上行信号。以圆极化为例进行示意性说明,终端设备所支持的极化方式必须和网络设备所期望的极化方向相同时,终端设备才向该网络设备发送连接请求消息。
网络中有支持一种极化方式的终端设备,假设部分终端设备只支持左旋极化,部分终端设备只支持右旋极化时,可通过上述实施例中不同颗粒度的极化配置方案将接入资源按照极化分组。
示例性的,有的接入资源(RACH Occasion,RO)仅接受LHCP,网络将该配置信息告知UE,支持左旋极化的终端设备会在该RO发送preamble。有些preamble configuration仅支持左旋极化的方式发送,网络将该配置信息告知支持左旋极化的终端设备。支持左旋极化的终端设备会在该接入资源发送preamble。
示例性的,网络设备也可以将不同的同步信号块(Synchronization SignalBlock,SSB)用不同的极化方式进行下发。由于SSB和RO有一定的映射关系,接收到某个极化SSB的终端设备会在这个SSB相应的RO使用和该SSB极化方式相对应的极化方式发送preamble。如果没有这些配置,网络设备在所有RO的上进行多个极化的盲检测,复杂度较高。如果引入了这些配置,网络设备可以避免进行不同极化通道上的盲检。
网络中有线极化或者无明显极化状态的终端设备,也有支持圆极化的终端设备。此时线极化或者无明显极化状态的终端设备的上行信号会同时被网络设备的两个极化通道收到。因此当线极化或者无明显极化状态的终端设备和圆极化终端设备同时发送消息时,网络设备已经无法通过极化方式进行信号检测。但是,由于终端设备可以知道自己的能力,网络设备可以将RO分组,一部分RO分给线极化或者无明显极化状态的UE,一部分RO分给支持圆极化的终端设备。如果圆极化终端设备既有左旋极化又有右旋极化,或者单个终端设备可支持灵活圆极化发送,在分配给支持圆极化的终端设备的RO中,仍可沿用上述实施例所提及的方法。这种情况下,资源的颗粒度要至少是一个RO级别,即配置部分RO给线极化或者无明显极化状态的终端设备,另一部分给支持圆极化的终端设备。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网络设备的配置信息在相应的RO资源上进行发送。
示例性的,终端设备可以采用配置信息中所规定的极化方式来发送连接请求消息。可选的,配置信息可以规定终端设备采用左旋极化的方式发送连接请求消息。配置信息可以规定终端设备采用右旋极化的方式发送连接请求消息。配置信息还可以规定终端设备采用随机选择极化方式的形式来发送连接请求消息,配置信息还可以规定终端设备采用其他除圆极化方式之外的极化方式发送连接请求消息,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示例性的,配置信息还可以指示终端设备以某个特定的下行信号为参考,采用与该下行信号相同或者相反的极化方式发送连接请求信息。这样,终端设备便实现了根据配置信息中所规定的极化方式发送该连接请求消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仅以上述示例做示意性说明,配置信息还可以采用其他的形式指示终端设备采用某种固定的极化方式向网络设备发送连接请求消息,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接收到网络设备发送的配置信息中可以包括格式信息。
一种可能的实现中,该格式信息可以是preamble格式信息(preamble format),preamble格式信息中可以包括循环前缀长度、序列重复次数与极化方式之间的对应关系,例如preamble格式信息可以指示使用preamble format 1的preamble采用左旋极化的方式进行发送,指示preamble format2采用右旋极化的方式进行发送,指示preamble3采用随机选择极化方式进行发送,还可以指示preamble4以默认极化方式进行发送,还可以以其他的形式指示该preamble的发送方式,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终端设备接收到PRACH configuration之后,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该PRACHconfiguration选择preamble。该PRACH configuration中还包括preamble与极化方式之间的对应关系,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该对应关系中所指示的极化方式发送该preamble。
可选的,网络设备可以通过配置信息指示终端设备通过某个随机资源(RandomOccasion,RO)发送连接请求消息时采用某种特定的极化方式。
网络设备可以通过配置信息为不同的RO配置不同的极化发射方式,例如,配置信息可以指示RO与极化方式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将映射至同一个同步信号块(Synchronization Signal Block,SSB)的RO设置对应相同的极化方式。配置信息可以指示某个RO采用左旋极化、右旋极化、随机选择极化或者默认极化的方式发送连接请求信息。当终端设备通过某个RO发送连接请求消息时,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该配置信息选择该RO所对应的极化方式发送连接请求消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一些非竞争接入场景,例如,卫星切换场景、小区切换场景以及波束切换场景、寻呼(paging)场景、终端设备请求***消息(system information,SI)等场景下,网络在配置终端设备使用preamble时需要将所期望的极化方式发送给终端设备,网络设备根据配置的极化方式进行信号检测。其中在切换场景(包括卫星、小区、波束切换),网络设备把目标卫星、小区、波束的所期望的上行信号发射端口情况通过当前卫星、小区、波束配置给终端设备。
示例性的,网络设备发送的配置信息中还可以包括SI与极化方式以及preamble之间的映射关系。终端设备接收到配置信息之后,终端设备可以业务根据需求选择希望获得的SI,根据该SI选择该SI对应的preamble以及对SI应的极化方式。终端设备采用选好的极化方式向网络设备发送preamble之后,网络设备可以根据preamble以及极化方式选择对应的SI向该终端设备返回响应。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提及的方案,还适用于免接入(RACH-less)方式。RACH-less是一种较为特殊的接入方式。卫星切换场景、小区切换场景以及波束切换等切换场景下,终端设备通过随机接入信道(random access channel,RACH)向网络设备发送连接请求消息的目标是获取目标小区的定时提前(timing advance,TA)和切换之后需要接入的目标网络设备的初始上行授权。如果终端设备可以通过源网络设备或者通过其他机制提前获取目标网络设备的相关信息,终端设备在接收到目标网络设备发送的配置信息之后,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该配置信息配置接入请求消息的相关参数,接入请求消息可以不是preamble码。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接入请求消息,网络设备接收到接入请求消息之后,网络设备与该终端设备建立通信连接。相比于竞争接入的过程省略了msg1和msg2,网络设备直接发送接入请求消息(msg3),通过这种机制虽然不能达到零中断时延,但是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切换中断时延。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的配置信息可以是RRC配置更新完成消息RRC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 Complete,该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 Complete中可以包括上行授权(uplink Grant,UL grant)。消息中。在目标网络设备没有RACH过程的情况下,目标网络设备也需要分配UL grant。可选的,可以是在源网络设备下发的切换命令中携带预分配的UL grant,预分配的UL Grant可以在一段时间内保持有效。可选的,也可以是目标网络设备通过动态调度的方式分配UL grant,目标网络设备通过动态调度在终端设备可供调度的时间内为终端设备分配UL grant。针对前一种情况,源网络设备需要把目标网络设备期望终端设备发送连接请求消息(msg3)所采用的极化方式告知终端设备,关于极化方式的配置信息可以承载在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中,也可以在UL Grant中。针对后一种情况,相关配置信息在UL Grant中配置。
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接收到网络设备发送的配置信息中可以包括索引信息。
一种可能的实现中,该索引信息可以是PRACH配置索引(PRACH configurationindex)。
可选的,终端设备根据该PRACH configuration index可以配置终端设备发送preamble码时所采用的时频资源。
可选的,终端设备根据该PRACH configuration index可以配置终端设备发送preamble码时所采用的极化方式。PRACH configuration index中可以包括极化参数,PRACH configuration index可以指示终端设备以左旋极化、右旋极化、随机选择、以及默认的极化方式发送连接请求信息。PRACH configuration index还可以指示终端设备以其他的极化方式发送连接请求信息,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可选的,终端设备还可以根据该PRACH configuration index配置终端设备发送preamble码时所采用的其他相关参数,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接收到网络设备发送的配置信息之后,根据配置信息中指定的极化方式发送连接请求消息可以实现一些特定的检测效果。
网络设备配置终端设备在不同极化上发送不同的preamble组合,网络设备发送的配置信息中包括终端设备在两个极化端口上发射的preamble组合规则以及可使用的范围,组合规则以及可使用的范围是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约定而成的。网络设备接收到终端设备根据配置信息在不同极化上发送不同preamble组合之后,网络设备可以通过特定算法获得特定的效果。
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网络设备通过上述极化复用方法检测大频偏的ZC preamble。具体地,终端设备在不同极化端口上向网络设备发送具有不同ZC根序号的preamble,这些preamble码中包括的子载波宽度、ZC长度、重复次数、CP长度等其他参数相同。网络设备在不同极化上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信息时可以根据两个极化上接收信号的不同峰值移位,获取终端设备发送信号的频偏情况。具体详情请参阅专利201910945929.4。需要指出的是,不同极化通道上发送的preamble可以使用相同的时频位置,也可以使用不同时频位置。若为不同时频位置,则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需要约定不同极化通道上preamble时频位置的差异,便于检测算法进行检测。
本申请实施例中,同一终端设备在不同极化上传输不同preamble组合可以实现一些特定的隐式信息传递。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在某一极化通道上发送preamble,可以表示终端设备支持该极化通道传输,隐含告知网络设备期望在该极化通道获取下行信息。
网络设备可以和终端设备约定终端设备在两个不同的极化端口上发射preamble时所采用的preamble组合规则,不同的preamble组合规则可以隐式传递不同的含义。网络设备可以和终端设备约定preamble组合规则与隐式含义之间的对应关系。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的配置信息中可以包括preamble组合规则以及preamble组合规则与隐式含义之间的对应关系,以便于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通过不同preamble组合实现一些特定的隐式信息传递。
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在发送preamble时可以通过极化复用携带更多的信息。
终端设备在不同极化上发送不同的preamble。示例性的,假设可选的preamble一共有x个,那么对于每个选定的preamble,在另一个极化通道中可选的preamble数目有y个,相当于另一极化通道可以传递log2(y)比特信息。这log2(y)比特信息可用于指示一些额外信息。
示例性的,终端设备在不同极化上传输不同preamble组合可以用于描述和preamble一起发送的数据的特征。在免授权两步随机接入Grant free/2step RACH场景,log2(x)比特可用于表示和preamble一起发送数据的调制和编码方案(Modulation andCoding Scheme,MCS),可增加相应场景的数据传输灵活性,更好地适配信道环境,最大化传输容量。
示例性的,终端设备在不同极化上传输不同preamble组合可以用于指示终端设备的能力。例如,终端设备在不同极化上传输不同preamble组合可以指示终端发射功率或者残留功率、终端设备的种类或者能力。
可选的,终端设备在不同极化上传输不同preamble组合可以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否支持全球导航卫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终端设备在不同极化上传输不同preamble组合可以用于指示终端设备是否具备多极化发射信号的极化能力,还可以用于指示终端设备所接收到的信号的质量,还可以用于指示其他的信息,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可选的,终端设可以备通过在不同极化上传输不同preamble组合告知网络设备该终端设备是否支持GNSS,这样,便可减少一些后续用于为非GNSS用户服务的信令开销。
可选的,终端设可以备通过在不同极化上传输不同preamble组合告知网络设备该终端设备是否支持极化复用传输以及所支持的极化传输能力。这样,便可以让网络设备知道是否可以为该终端设备进行极化复用形式的调度。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告知该终端设备发射功率之后,网络设备根据接收到的信号强度,调整终端设备发送连接请求消息时所采用的发射功率,优化整个***的干扰水平。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可以通过某个preamble和极化方式的组合表示用于申请某个***消息。
可选的,终端设备在不同极化上传输不同preamble组合可以用于申请不同的信息。
示例性的,现有***设计中终端设备可以向网络设备申请获取某类信息,例如***消息(system information,SI)。网络设备会首先配置不同preamble和不同种类的***消息之间的映射关系。该映射关系包含在网络设备发送给终端设备的配置信息中,终端设备根据配置信息中包括的映射关系和自己需要申请的***消息决定发送的preamble,终端设备根据检测到的preamble和映射关系决定给UE发送相应的***消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随机接入过程引入极化维度之后,相应映射配置可以引入极化维度。即同一preamble,在不同的极化通道上发送可以表示申请不同的SI,也可以通过在不同极化通道上发送不同的preamble组合来表示申请不同的SI。
本申请实施例中步骤205所提及的终端设备根据连接响应接入网络设备具有具体的实现方式,该具体的实现方式将在下面的实施例中进行说明。
终端设备根据连接响应确认终端设备是否符合匹配条件。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随机接入方法的一实施例示意图。
请参阅图3,可选的,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一身份标识以及第二身份标识确认该终端设备是否符合匹配条件。
301、终端设备确认第二极化参数。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极化参数为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消息时所采用的极化参数。示例性的,若终端设备采用左旋极化的方式发送连接请求消息时,则第二极化参数为左旋极化方式所对应的极化参数,若终端设备采用右旋极化的方式发送连接请求消息时,则第二参数为右旋极化方式所对应的极化参数,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302、终端设备根据第二极化参数获取第一身份标识。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身份标识用于指示终端设备根据第一身份标识确认终端设备是否符合匹配条件。
示例性的,第一身份标识可以是第一RA-RNTI,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二极化参数以及其他相关参数来获取第一RA-RNTI。
举例来说,第一RA-RNTI的获取公式可表示为如下形式。
RA-RNTI=1+s_id+14×t_id+14×80×f_id+14×80×8×ul_carrier_id+14×80×8×2×polarization_id
–s_id:PRACH的起始符号索引(0<=s_id<14);
–t_id:***帧内PRACH的起始时隙索引(0<=t_id<80);
–f_id:频域上PRACH的位置索引(0<=s_id<8);
–ul_carrier_id:发送连接请求消息的上行载波(0=normal carrier,1=SULcarrier)。
–polarization_id:发送连接请求消息的极化参数(0=RHCP,1=LHCP)。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获取公式中,各个参数可以相当于一个位。可选的,极化参数可以被看作为最高位,极化参数也可以被看作为中间位或者最低位。当极化参数被看作为最高位时,对现有协议影响较小。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RA-RNTI的获取方式以上述公式为例进行示意性说明,第一RA-RNTI还可以采用其他公式获取得出,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303、终端设备根据连接响应获取第二身份标识。
示例性的,在随机接入的过程中,连接响应可以为RAR消息。可选的,该RAR消息中可以包括preamble ID,该RAR消息中还可以通过加扰调度RAR消息的控制信息的CRC隐形传输由第一极化参数获取得出的第二身份标识,该第二身份标识可以是第二RA-RNTI,该RAR消息中还可以包括其他参数,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需要指出的是,第二RA-RNTI可以通过获取上述第一RA-RNTI的公式获取得出,还可以采用其他公式获取得出,此处不做限定。
304、终端设备确认第二身份标识与第一身份标识是否相同。
示例性的,第一身份标识可以为第一RA-RNTI,第二身份标识可以为第二RA-RNTI,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通过确认第二RA-RNTI与第一RA-RNTI是否相同来判断终端设备是否符合匹配条件。
305、若第二身份标识与第一身份标识相同,终端设备确认终端设备符合匹配条件。
306、若第二身份标识与第一身份标不识相同,终端设备确认终端设备不符合匹配条件。
可选的,连接响应可以包括第一极化参数的参数域,第一极化参数的参数域用于确认终端设备是否符合匹配条件,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一极化参数的参数阈以及第二极化参数的参数阈确认该终端设备是否符合匹配条件。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随机接入方法的一实施例示意图。
请参阅图4,可选的,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一极化参数的参数域以及第二极化参数的参数域确认该终端设备是否符合匹配条件。
401、终端设备获取第二极化参数的参数阈。
第二极化参数为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消息时所采用的极化参数。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二极化参数获取第二极化参数的参数阈。
402、终端设备根据连接响应获取第一极化参数的参数域。
本申请实施例中,连接响应中可以包括第一极化参数的参数域。
示例性的,连接响应为RAR消息时,RAR消息中可以包括第一极化参数的参数阈。
可选的,RAR消息中可以包括preamble ID,可以将preamble ID中引入一个或多个额外的比特用来指示第一极化参数的参数阈。可选的,RAR消息中可以单独引入一个或多个比特用来指示第一极化参数的参数阈。可选的,RAR消息中还可以采用其他的形式来指示第一极化参数的参数阈,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403、终端设备确认第一极化参数的参数域与第二极化参数的参数域是否相同。
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通过确认第一极化参数的参数阈与第二极化参数的参数阈是否相同来判断终端设备是否符合匹配条件。
404、若第一极化参数的参数域与第二极化参数的参数域相同,终端设备确认终端设备符合匹配条件。
405、若第一极化参数的参数域与第二极化参数的参数域不相同,终端设备确认终端设备不符合匹配条件。
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根据连接响应确认终端设备是否符合匹配条件以上述步骤301至步骤306所示的实施例以及上述步骤401至步骤405所示的实施例为例进行说明。终端设备根据连接响应还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确认终端设备是否符合匹配条件,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若终端设备符合匹配条件,终端设备接入网络设备。
可选的,基于上述实施例中所提供随机接入方法,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提供的终端设备随机接入网络设备的方式可以有两种,一种是基于非竞争的随机接入方式,一种是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方式。
基于非竞争的随机接入方式中,终端设备接收到网络设备发送的配置信息之后,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连接请求消息。网络设备根据连接请求消息确认第一极化参数之后,网络设备根据连接请求消息以及第一极化参数确认终端设备符合匹配条件,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连接响应。这样,终端设备便根据连接响应接入网络设备。
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方式中,终端设备根据连接响应接入网络设备的过程中,终端设备确认自身符合匹配条件之后,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竞争验证消息。网络设备确定终端设备符合竞争条件之后,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响应,终端设备根据该响应接入网络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中,除了随机接入过程以外,其他上行信号发送也可以进行极化配置。示例性的,信道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RS)、调度请求(scheduling request,SR)以及上行数据信号等都可以进行极化配置。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可以指示对应的上行信号使用某一种极化发送。终端设备则可以根据配置在某个时、频、空资源上使用配置信息所指示的极化方式发送。
实际协议中对极化方式的描述可以使用左旋极化LHCP或者右旋极化RHCP;也可以可以通过事先约定的方式用端口0或者端口1的方式对极化方式进行描述;也可以使用一些用于表征和参考端口是否相同的方式隐含的描述发射信号所采用的端口。例如端口0表示该消息发送时所采用的端口和下行信号所采用的接收端口相同,端口1表示该消息发送时所采用的端口和下行接收所采用的接收端口相反。在切换场景,参考端口可以是当前小区收发消息时所采用的端口,使用在配置信息中指示0或者1配置表示和当前小区采用的端口相同或者相异。
示例性的,如图4a所述,网络设备可以通过RRC信令配置SR发送的极化方式,网络设备在RRC信令中添加如图4a中方框所示的字段即可以实现对SR极化方式的配置。
示例性的,如图4b所述,网络设备可以通过RRC信令配置SRS发送的极化方式,网络设备在RRC信令中添加如图4a中方框所示的字段即可以实现对SRS极化方式的配置。需要指出的是除了RRC信令外,网络设备还可以通过以下信令中的任意一种配置极化方式:RRC重配置信令、MAC CE、DCI、UCI,本申请不作限定。
对于一个通信***,除了初始化配置之外,网络设备可以根据需要对用于接入信令、SR信令、SRS信令和数据传输消息的相关极化配置信息进行更新。
可选的,极化配置更新的颗粒度是整个卫星级别。当极化配置更新的颗粒度是整个卫星级别时,极化配置一般通过RRC信令在SI中进行传输。在一个卫星与多个小区进行数据交互的情况下,该SI还会说明哪些极化配置适用于哪些具体的小区。
可选的,极化配置更新的颗粒度是也可以是小区级别,当极化配置更新的颗粒度是小区级别时,极化配置一般通过RRC信令进行传输。
可选的,极化配置更新的颗粒度也可以是波束级别的,当极化配置更新的颗粒度是波束级别时,极化配置一般可以通过RRC信令以及介质接入控制层的控制单元(mediaaccess control control element,MAC CE)信令进行传输。
可选的,极化配置更新的颗粒度也可以是终端设备组级别,当极化配置更新的颗粒度是终端设备组级别时,极化配置一般可以通过MAC CE信令以及群组下行控制信息(group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group DCI)信令进行传输。
可选的,极化配置更新的颗粒度也可以是终端设备级别,当极化配置更新的颗粒度是终端设备级别时,极化配置一般可以通过MAC CE信令以及DCI信令进行传输。
可选的,极化配置更新的颗粒度还可以是其他级别,极化配置还可以通过其他信令进行传输,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对于现有的LTE或者NR***,一个卫星波束在协议中的载体可能是BWP、传输配置索引TCI(Transmission Configuration Indicator)、信道状态信息导频(channel-stateinformation reference-signals,CSI-RS)端口或者CSI-RS端口组等。不同级别的更新和告知方式使得***有足够的灵活性满足各种硬件水平下进行充分的配置,并且可以降低信令开销。例如整个卫星的网络设备硬件能力不足以支持极化复用时,只需要通过***消息告知终端设备所有信号都采用一种极化状态即可。
对应的,终端设备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状态向网络设备更新自身的极化能力。更新方式可以如前实施例所述,通过发射特定配置的preamble,例如特定preamble和特定发射极化组合或者在不同极化通道在发生不同的preamble组合,来告知网络设备终端设备的极化能力状态。也可以通过其信令告知,例如上行控制信息(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UCI)等,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用于建立无线连接的第一消息,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连接响应,连接响应包括第一极化参数的信息;终端设备根据连接响应接入网络设备时,根据连接响应中包括的第一极化参数的信息来确认该终端设备是否具备接入网络设备的资格。通过在随机接入流程中引入极化参数这一维度,提升了preamble的容量,缓解了网络设备无法识别发生碰撞的终端设备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消息之后,终端设备可以接收到网络设备发送的连接响应,该连接响应包括第一极化参数的信息。终端设备根据连接响应接入网络设备。终端设备根据连接响应接入网络设备时,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连接响应中包括的第一极化参数的信息来确认该终端设备是否具备接入网络设备的资格,引入了一种新的验证方式。本申请实施例提升了终端设备确认终端设备是否满足匹配条件的准确性。
上述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随机接入方法的不同的实施方式,下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50,如图5所示,该终端设备50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执行的步骤,该执行步骤以及相应的有益效果具体请参照上述相应的实施例进行理解,此处不再赘述,该终端设备50包括:
发送单元501,用于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请求所述网络设备与所述终端设备建立无线连接。
接收单元502,用于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连接响应,所述连接响应包括第一极化参数的信息。
处理单元503,用于根据所述连接响应接入所述网络设备。
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单元502,还用于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配置信息配置所述第一消息的序列身份标识号ID、时频资源、空域资源以及极化方式中的至少一种。
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配置信息中包括索引信息,所述索引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索引信息配置所述第一消息的序列ID,时频资源、空域资源以及极化方式中的至少一种。
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单元503,用于根据所述连接响应确认所述终端设备是否符合匹配条件;
若所述终端符合所述匹配条件,所述处理单元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接入所述网络设备。
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单元503还用于:
确认第二极化参数,所述第二极化参数为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消息时所采用的极化参数;
根据所述第二极化参数获取第一身份标识,所述第一身份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身份标识确认所述终端设备是否符合匹配条件。
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响应包括第二身份标识,其中第二身份标识与第一极化参数相关,所述第二身份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二身份标识确认所述终端设备是否符合匹配条件,
所述处理单元503还用于:
根据所述连接响应获取所述第二身份标识;
确认所述第二身份标识与所述第一身份标识是否相同;
若所述第二身份标识与所述第一身份标识相同,所述处理单元503确认所述终端设备符合匹配条件。
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身份标识为第一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A-RNTI,所述第二身份标识为第二RA-RNTI。
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响应包括第一极化参数的参数域,所述第一极化参数的参数域用于确认所述终端设备是否符合所述匹配条件,
所述处理单元503还用于:
获取所述第二极化参数的参数阈;
根据所述连接响应获取所述第一极化参数的参数域;
确认所述第一极化参数的参数域与所述第二极化参数的参数域是否相同;
若所述第一极化参数的参数域与所述第二极化参数的参数域相同,所述处理单元503确认所述终端设备符合匹配条件。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终端设备50的各模块之间的信息交互、执行过程等内容,由于与本申请方法实施例基于同一构思,其带来的技术效果与本发明方法实施例相同,具体内容可参见本申请前述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的叙述,此处不再赘述。
上述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50的不同的实施方式,下面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60,如图6所示,该网络设备60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网络设备执行的步骤,该执行步骤以及相应的有益效果具体请参照上述相应的实施例进行理解,此处不再赘述,该网络设备60包括:
接收单元601,用于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用于请求所述网络设备与所述终端设备建立无线连接;
处理单元602用于:
根据所述第二消息确认第一极化参数,所述第一极化参数为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消息时所采用的极化参数;
根据所述第二消息以及所述第一极化参数确认所述终端设备是否符合匹配条件;
若所述终端设备符合所述匹配条件,所述发送单元603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连接响应,所述连接响应包括所述第一极化参数的信息,所述连接响应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接入所述网络设备。
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单元602,还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配置信息配置所述第一消息的序列ID,时频资源、空域资源以及极化方式中的至少一种。
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配置信息中包括索引信息,所述索引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索引信息配置所述第一消息的序列ID,时频资源、空域资源以及极化方式中的至少一种。
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响应中包括第二身份标识,
所述处理单元602,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极化参数获取所述第二身份标识,所述第二身份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二身份标识确认所述终端设备是否符合匹配条件。
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身份标识为第二RA-RNTI。
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响应包括第一极化参数的参数阈,所述第一极化参数的参数阈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极化参数的参数阈确认所述终端设备是否符合所述匹配条件。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网络设备60的各模块之间的信息交互、执行过程等内容,由于与本申请方法实施例基于同一构思,其带来的技术效果与本发明方法实施例相同,具体内容可参见本申请前述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的叙述,此处不再赘述。
参阅图7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终端设备700包括:处理器702、通信接口703、存储器701以及总线704。处理器702和存储器701相互耦合。本实施例中,通信接口703、处理器702以及存储器701通过总线704相互连接;总线704可以是***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PCI)总线或扩充工业标准体系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所述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7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该终端设备700可以实现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的功能。处理器702和通信接口703可以执行上述方法示例中终端设备的相应功能。处理器702可以实现终端设备50中处理单元503所实现的功能,通信接口703可以实现终端设备50中发送单元501和/或接收单元502所实现的功能。
通信接口703用于与其他用户设备进行通信。
在一个示例中,通信接口703用于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消息;
在一个示例中,通信接口703用于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连接响应;
在一个示例中,通信接口703用于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配置信息。
该处理器702可以执行前述图5所示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所执行的操作,具体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器702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701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701内的数据,执行如下功能:
处理器根据连接响应接入网络设备时,处理器可以根据连接响应中包括的第一极化参数的信息来确认该终端设备是否具备接入网络设备的资格,引入了一种新的验证方式。本申请实施例提升了处理器确认终端设备是否满足匹配条件的准确性。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网络设备700的各模块之间的信息交互、执行过程等内容,由于与本申请方法实施例基于同一构思,其带来的技术效果与本发明方法实施例相同,具体内容可参见本申请前述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的叙述,此处不再赘述。
参阅图8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网络设备800包括:处理器802、通信接口803、存储器801以及总线804。处理器802和存储器801相互耦合,本实施例中中,通信接口803、处理器802以及存储器801通过总线804相互连接;总线804可以是PCI总线或EISA总线等。所述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8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该网络设备800可以实现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的功能。处理器802和通信接口803可以执行上述方法示例中网络设备的相应功能。处理器802还可以实现网络设备60中处理单元602所实现的功能,通信接口803可以实现终端设备60中接收单元601和/或发送单元603所实现的功能。
通信接口803用于与其他用户设备进行通信。
在一个示例中,通信接口803用于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消息。
在一个示例中,通信接口803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连接响应。
在一个示例中,通信接口803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配置信息。
该处理器802可以执行前述图6所示实施例中网络设备所执行的操作,具体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器802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801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801内的数据,执行如下功能:
处理器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消息之后,处理器根据第二消息确认第一极化参数。这样,处理器可以根据第二消息以及第一极化参数确认终端设备是否符合匹配条件。若终端设备符合匹配条件,处理器则会向终端设备发送连接响应。处理器可以根据第一极化参数来确认该终端设备是否具备接入网络设备的资格,引入了一种新的验证方式。本申请实施例提升了网络设备确认终端设备是否满足匹配条件的准确性。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网络设备800的各模块之间的信息交互、执行过程等内容,由于与本申请方法实施例基于同一构思,其带来的技术效果与本发明方法实施例相同,具体内容可参见本申请前述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的叙述,此处不再赘述。
下面结合图7以及图8对终端设备以及网络设备的各个构成部件进行具体的介绍: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及的存储器701以及存储器801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例如,RAM可以用作外部高速缓存。作为示例而非限定,RAM可以包括如下多种形式: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data rate 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 RAM)。可选的,存储器可以集成在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中,存储器也可以不是集成在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中,存储器可以由外部提供。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处理器702以及处理器802是控制器的控制中心,可以是一个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也可以是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ASIC),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
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存储器701可以集成到处理器702中;存储器801可以集成到处理器802中。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存储器701和处理器702分开设置;存储器801和处理器802分开设置。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装置900,该通信装置900可以是终端设备也可以是芯片。该通信装置900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由终端设备所执行的操作。当该通信装置900为终端设备时,图9示出了一种简化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便于理解和图示方便,图9中,终端设备以手机作为例子。如图9所示,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射频电路、天线以及输入输出装置。处理器主要用于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以及对终端设备进行控制,执行软件程序,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等。存储器主要用于存储软件程序和数据。射频电路主要用于基带信号与射频信号的转换以及对射频信号的处理。天线主要用于收发电磁波形式的射频信号。输入输出装置,例如触摸屏、显示屏,键盘等主要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数据以及对用户输出数据。需要说明的是,有些种类的终端设备可以不具有输入输出装置。
当需要发送数据时,处理器对待发送的数据进行基带处理后,输出基带信号至射频电路,射频电路将基带信号进行射频处理后将射频信号通过天线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送。当有数据发送到终端设备时,射频电路通过天线接收到射频信号,将射频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并将基带信号输出至处理器,处理器将基带信号转换为数据并对该数据进行处理。为便于说明,图9中仅示出了一个存储器和处理器,在实际的终端设备产品中,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一个或多个存储器。存储器也可以称为存储介质或者存储设备等。存储器可以是独立于处理器设置,也可以是与处理器集成在一起,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将具有收发功能的天线和射频电路视为终端设备的收发单元,将具有处理功能的处理器视为终端设备的处理单元。
终端设备包括收发单元910和处理单元920。收发单元910也可以称为收发器、收发机、收发装置等。处理单元920也可以称为处理器,处理单板,处理模块、处理装置等。
可选地,可以将收发单元910中用于实现接收功能的器件视为接收单元,将收发单元910中用于实现发送功能的器件视为发送单元,即收发单元910包括接收单元和发送单元。收发单元有时也可以称为收发机、收发器、或收发电路等。接收单元有时也可以称为接收机、接收器、或接收电路等。发送单元有时也可以称为发射机、发射器或者发射电路等。
例如,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收发单元910用于执行终端设备的接收操作。处理单元920用于执行终端设备侧的处理动作。
应理解,图9仅为示例而非限定,上述包括收发单元和处理单元的终端设备可以不依赖于图9所示的结构。
当该通信装置900为芯片时,该芯片包括收发单元和处理单元。其中,收发单元可以是输入/输出电路或通信接口;处理单元可以为该芯片上集成的处理器或者微处理器或者集成电路。输入电路可以为输入管脚,输出电路可以为输出管脚,处理电路可以为晶体管、门电路、触发器和各种逻辑电路等。输入电路所接收的输入的信号可以是由例如但不限于接收器接收并输入的,输出电路所输出的信号可以是例如但不限于输出给发射器并由发射器发射的,且输入电路和输出电路可以是不同的电路,也可以是同一电路,这种情况下该电路在不同的时刻分别用作输入电路和输出电路。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设备900的各模块之间的信息交互、执行过程等内容,由于与本申请方法实施例基于同一构思,其带来的技术效果与本发明方法实施例相同,具体内容可参见本申请前述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的叙述,此处不再赘述。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110,可以用于执行上述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所执行的方法,该装置110可以是通信设备或者通信设备中的芯片。如图10所示,所述装置110包括:至少一个输入接口(Input(s))111,逻辑电路112,至少一个输出接口(Output(s))113。
可选的,上述的逻辑电路112可以是芯片或其他可以实现本申请方法的集成电路。
由于具体的方法和实施例在前面已经介绍过,输入接口111、逻辑电路112或输出接口113的功能可以参考对应实施例的相关部分,此处不再赘述。
当上述通信装置为应用于终端设备的芯片时,该终端设备芯片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功能。该终端设备芯片从终端设备中的其它模块(如射频模块或天线)接收信息,该信息是网络设备发送给终端设备的;或者,该终端设备芯片向终端设备中的其它模块(如射频模块或天线)发送信息,该信息是终端设备发送给网络设备的。
当上述通信装置为应用于网络设备的芯片时,该网络设备芯片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的功能。该网络设备芯片从网络设备中的其它模块(如射频模块或天线)接收信息,该信息是终端设备发送给网络设备的;或者,该网络设备芯片向网络设备中的其它模块(如射频模块或天线)发送信息,该信息是网络设备发送给终端设备的。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芯片***,该芯片***包括处理器,用于支持上述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实现其所涉及的功能,例如,例如接收或处理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报文和/或信息。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芯片***还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保存计算机设备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该芯片***,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还应理解,本申请中以上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网络设备芯片***中的处理器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调整,此处仅仅是示例性说明,并不作限定。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调整,此处仅仅是示例性说明,并不作限定。
在本申请的各个实施例中,如果没有特殊说明以及逻辑冲突,不同的实施例之间的术语和/或描述具有一致性、且可以相互引用,不同的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根据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可以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涉及的各种数字编号仅为描述方便进行的区分,并不用来限制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范围。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
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储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28)

1.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请求所述网络设备与所述终端设备建立无线连接;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连接响应,所述连接响应包括第一极化参数的信息;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连接响应中的所述第一极化参数的信息确认所述终端设备是否符合匹配条件;
若所述终端设备符合所述匹配条件,所述终端设备接入所述网络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随机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消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配置信息配置所述第一消息的序列身份标识号ID、时频资源、空域资源以及极化方式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随机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信息中包括索引信息,所述索引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索引信息配置所述第一消息的序列ID,时频资源、空域资源以及极化方式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随机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确认第二极化参数,所述第二极化参数为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消息时所采用的极化参数;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极化参数计算第一身份标识,所述第一身份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身份标识确认所述终端设备是否符合匹配条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随机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响应包括第二身份标识,其中所述第二身份标识为根据所述第一极化参数得到,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连接响应获取所述第二身份标识;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连接响应确认所述终端设备是否符合匹配条件,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确认所述第二身份标识与所述第一身份标识是否相同;
若所述第二身份标识与所述第一身份标识相同,所述终端设备确认所述终端设备符合匹配条件。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随机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身份标识为第一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A-RNTI,所述第二身份标识为第二RA-RNTI。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随机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响应包括第一极化参数的参数域,所述第一极化参数的参数域用于确认所述终端设备是否符合所述匹配条件,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获取第二极化参数的参数阈;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连接响应确认所述终端设备符合匹配条件,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连接响应获取所述第一极化参数的参数域;
所述终端设备确认所述第一极化参数的参数域与所述第二极化参数的参数域是否相同;
若所述第一极化参数的参数域与所述第二极化参数的参数域相同,所述终端设备确认所述终端设备符合匹配条件。
8.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设备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用于请求所述网络设备与所述终端设备建立无线连接;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消息确认第一极化参数,所述第一极化参数为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消息时所采用的极化参数;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消息以及所述第一极化参数确认所述终端设备是否符合匹配条件;
若所述终端设备符合所述匹配条件,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连接响应,所述连接响应包括所述第一极化参数的信息,所述连接响应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接入所述网络设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随机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消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配置信息配置所述第二消息的序列ID,时频资源、空域资源以及极化方式中的至少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随机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信息中包括索引信息,所述索引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索引信息配置所述第二消息的序列ID,时频资源、空域资源以及极化方式中的至少一种。
11.根据权利要求8至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随机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响应中包括第二身份标识,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极化参数计算所述第二身份标识。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随机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身份标识为第二RA-RNTI。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随机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响应包括第一极化参数的参数阈,所述第一极化参数的参数阈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极化参数的参数阈确认所述终端设备是否符合所述匹配条件。
14.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请求所述网络设备与所述终端设备建立无线连接;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连接响应,所述连接响应包括第一极化参数的信息;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连接响应中的所述第一极化参数确认所述终端设备是否符合匹配条件;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在所述终端设备符合所述匹配条件时,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接入所述网络设备。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在所述发送单元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消息之前,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配置信息配置所述第一消息的序列身份标识号ID、时频资源、空域资源以及极化方式中的至少一种。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信息中包括索引信息,所述索引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索引信息配置所述第一消息的序列ID,时频资源、空域资源以及极化方式中的至少一种。
17.根据权利要求14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
确认第二极化参数,所述第二极化参数为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消息时所采用的极化参数;
根据所述第二极化参数计算第一身份标识,所述第一身份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身份标识确认所述终端设备是否符合匹配条件。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响应包括第二身份标识,其中所述第二身份标识为根据所述第一极化参数得到,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
根据所述连接响应获取所述第二身份标识;
确认所述第二身份标识与所述第一身份标识是否相同;
若所述第二身份标识与所述第一身份标识相同,所述处理单元确认所述终端设备符合匹配条件。
19.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身份标识为第一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A-RNTI,所述第二身份标识为第二RA-RNTI。
20.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响应包括第一极化参数的参数域,所述第一极化参数的参数域用于确认所述终端设备是否符合所述匹配条件,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
获取第二极化参数的参数阈;
根据所述连接响应获取所述第一极化参数的参数域;
确认所述第一极化参数的参数域与所述第二极化参数的参数域是否相同;
若所述第一极化参数的参数域与所述第二极化参数的参数域相同,所述处理单元确认所述终端设备符合匹配条件。
21.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用于请求所述网络设备与所述终端设备建立无线连接;
处理单元用于:
根据所述第二消息确认第一极化参数,所述第一极化参数为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消息时所采用的极化参数;
根据所述第二消息以及所述第一极化参数确认所述终端设备是否符合匹配条件;
若所述终端设备符合所述匹配条件,所述发送单元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连接响应,所述连接响应包括所述第一极化参数的信息,所述连接响应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接入所述网络设备。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在所述接收单元在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消息之前,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配置信息配置所述第二消息的序列ID,时频资源、空域资源以及极化方式中的至少一种。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信息中包括索引信息,所述索引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索引信息配置所述第二消息的序列ID,时频资源、空域资源以及极化方式中的至少一种。
24.根据权利要求21至2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响应中包括第二身份标识,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极化参数计算所述第二身份标识。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身份标识为第二RA-RNTI。
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响应包括第一极化参数的参数阈,所述第一极化参数的参数阈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极化参数的参数阈确认所述终端设备是否符合所述匹配条件。
27.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的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使得:
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执行,或者
权利要求8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执行。
2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执行时,使得:
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执行;或者
如权利要求8至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执行。
CN202010281128.5A 2020-04-10 2020-04-10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Active CN11351847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81128.5A CN113518472B (zh) 2020-04-10 2020-04-10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PCT/CN2021/085868 WO2021204171A1 (zh) 2020-04-10 2021-04-08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EP21784681.5A EP4124135A4 (en) 2020-04-10 2021-04-08 DIRECT ACCESS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US17/961,642 US20230043937A1 (en) 2020-04-10 2022-10-07 Random access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81128.5A CN113518472B (zh) 2020-04-10 2020-04-10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18472A CN113518472A (zh) 2021-10-19
CN113518472B true CN113518472B (zh) 2023-07-11

Family

ID=780239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81128.5A Active CN113518472B (zh) 2020-04-10 2020-04-10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043937A1 (zh)
EP (1) EP4124135A4 (zh)
CN (1) CN113518472B (zh)
WO (1) WO202120417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318318A (zh) * 2021-12-21 2023-06-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5004840A (zh) * 2022-04-25 2022-09-0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信道传输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WO2023206555A1 (zh) * 2022-04-29 2023-11-0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芯片
WO2024033868A1 (en) * 2022-08-10 2024-02-15 Lenovo (Singapore) Pte Limited Associating polarization to random access channel transmissions
KR20240061632A (ko) * 2022-10-31 2024-05-08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비지상 네트워크에서 랜덤 액세스 과정 수행 방법 및 장치
JP2024089835A (ja) * 2022-12-22 2024-07-0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78955A (zh) * 2016-08-11 2019-03-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反馈参数上报方法和装置
CN109788576A (zh) * 2017-11-15 2019-05-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随机接入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0831241A (zh) * 2017-08-11 2020-02-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随机接入响应的方法、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838107B2 (en) * 2015-10-16 2017-12-05 Lg Electronics Inc. Multiple beamforming training
WO2017146274A1 (ko) * 2016-02-22 2017-08-31 한국과학기술원 Bdma 시스템에서의 랜덤 액세스 방법 및 패턴/편파 bdma 시스템에서의 랜덤 액세스 방법
WO2020056737A1 (en) * 2018-09-21 2020-03-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User equipment identification in a random access response transmission
US20200107370A1 (en) * 2018-09-27 2020-04-02 FG Innovation Company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andom acces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78955A (zh) * 2016-08-11 2019-03-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反馈参数上报方法和装置
CN110831241A (zh) * 2017-08-11 2020-02-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随机接入响应的方法、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
CN109788576A (zh) * 2017-11-15 2019-05-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随机接入方法、装置及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R1-1912902 NTN BM and Polarization".《3GPP tsg_ran\wg1_rl1》.2019, *
NTT DOCOMO.R1-1703622 "TR 38.802 Study on New Radio (NR) Access Technology *
Physical Layer Aspects".《3GPP tsg_ran\WG1_RL1》.2017,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18472A (zh) 2021-10-19
EP4124135A1 (en) 2023-01-25
EP4124135A4 (en) 2023-08-16
WO2021204171A1 (zh) 2021-10-14
US20230043937A1 (en) 2023-0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518472B (zh)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US1154032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andom access o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12152687B (zh) 通信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09302739B (zh) 一种同步信号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和装置
US20190364606A1 (en) Mechanisms for Random Access in a Network
CN110167035B (zh) 波束管理方法、终端、网络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0999497B (zh) 执行终端与基站之间的rach过程的方法及使用其的基站与终端
CN110859003A (zh) 确定上行资源的方法与装置
CN111867123B (zh) 随机接入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1757528B (zh)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及通信装置
US20220225425A1 (en) Random Access Method And Apparatus
US20220377619A1 (en) Frequency domain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interlaced transmission
CN111586881B (zh) 随机接入的方法和装置
CN115175361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US11129139B2 (en) Resource indicating method, apparatus, access network device, terminal and system
WO2017196218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and receiving system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CN108809579B (zh) 资源配置方法、装置和***
CN111511023B (zh) 信号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1385865B (zh) 随机接入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JP2022553121A (ja) Pdcch検出方法、pdcch送信方法及びデバイス
WO2022067753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enhancing an uplink transmission message
CN112771967B (zh) 一种传输参数确定方法及装置、用户设备
CN115915465A (zh) 随机接入的方法和装置
CN115913493A (zh)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5334653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