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18318A - 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18318A
CN113518318A CN202110601390.8A CN202110601390A CN113518318A CN 113518318 A CN113518318 A CN 113518318A CN 202110601390 A CN202110601390 A CN 202110601390A CN 113518318 A CN113518318 A CN 1135183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terminal device
network
terminal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0139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18318B (zh
Inventor
蔺波
郭小龙
谭仕勇
黄正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60139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18318B/zh
Publication of CN1135183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183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183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183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70Services for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 [M2M] 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T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2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 H04W52/023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where the received signal is a power saving comma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18Information format or content conversion, e.g. adaptation by the network of the transmitted or received information for the purpose of wireless delivery to users or terminals
    • H04W4/185Information format or content conversion, e.g. adaptation by the network of the transmitted or received information for the purpose of wireless delivery to users or terminals by embedding added-value information into content, e.g. geo-tagg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04L12/16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 H04L12/18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06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the encryption apparatus using shift registers or memories for block-wise or stream coding, e.g. DES systems or RC4; Hash functions; Pseudorandom sequence generat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6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 H04W28/065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using assembly or disassembly of packe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H04W48/10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using broadcasted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12Messaging; Mailboxes; Announcements
    • H04W4/14Short messaging services, e.g. short message services [SMS] or unstructured supplementary service data [USS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0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or protocol adaptations to wireless operation
    • H04W80/04Network layer protocols, e.g. mobile IP [Internet Protoc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可以应用于物联网,例如机器类通信MTC、物联网IoT、长期演进机器对机器LTE‑M和机器对机器M2M等,该方法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生成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数据中包括第二数据,所述第二数据中包括第三数据和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所述第二数据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需上报至网络设备的数据,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用于确定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未与网络设备建立连接的情况下,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可提高网络的覆盖能力,降低第一终端设备的功耗。

Description

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应运而生。所谓物联网是指把所有物品通过网络连接起来,实现任何物体、任何人、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的智能化识别、信息交换和管理。
目前,如图1所示,整个物联网***包括物联网设备、网络设备和应用服务器,其中,网络设备用于将物联网设备的数据,上传至所对应的应用服务器。比如,整个物联网***包括共享单车、智能运动鞋和手环等物联网设备,那么,网络设备,可将智能单车、智能运动鞋和手环的相关数据,分别上传至共享单车服务器、智能运动鞋服务器和手环服务器。
由上可见,在现有技术中,物联网设备需首先与网络设备建立链路连接,然后,将物联网设备的相关数据再传输至网络设备,从而使得物联网设备的功耗较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以降低第一终端设备的功耗。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生成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数据中包括第二数据,所述第二数据中包括第三数据和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所述第二数据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需上报至网络设备的数据,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用于确定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未与网络设备建立连接的情况下,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数据。
在本申请中,第一终端设备首先生成第一数据,且第一数据中包括第一终端设备需上报至网络设备的第三数据;然后在未与网络设备建立连接的情况下,将第一数据发送至第二终端设备,而第二终端设备在接收到所述第一数据时,将第一数据中的第三数据上报至网络设备。由上可见,在本申请中,第一终端设备无需与网络设备建立连接,即可将待上报的第三数据,传输至网络设备,从而可降低第一终端设备的功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生成第一数据,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采用第一协议,对所述第三数据进行封装,生成第二数据,所述第一协议为传输管理TML协议或非接入层NAS协议;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采用第二协议,对所述第二数据进行封装,生成第一数据,所述第二协议为适配层Adaptor协议和接入层协议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数据中还包括第一指示,所述第一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数据的方式,所述方式为非接入层NAS信令方式、短消息服务SMS短消息方式和IP数据包方式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申请中,第一终端设备可指示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相关数据的方式,且方式有NAS信令方式、SMS短消息方式和IP数据包等方式,从而可使得第一终端设备可灵活上报相关数据,且可控制上报数据的方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数据中还包括第二指示,所述第二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数据的最大允许延迟时间。
在本申请中,通过第二指示,第一终端设备也可掌控第二终端设备的时间,从而保证第一数据的及时上报,减少第一数据上报的时延。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未与网络设备建立连接的情况下,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未与网络设备建立连接的情况下,通过广播信道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数据。
在本申请中,第一终端设备采用广播的方式发送第一数据,第一终端设备并无需与第二终端设备建立专用连接,从而减少信令过程,降低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的功耗。同时,采用广播的方式,无论哪一个第二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一数据,均能帮助第一终端设备把数据传输至网络设备,从而增大成功率。此外,由于第一终端设备借助低功耗空口和/或短距离空口发送第一数据,还可比蜂窝通信大大减少能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为核心网设备预先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所分配的。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数据中还包括SN序列号,所述SN序列号用于标识所述第二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数据中还包括校验值,所述校验值用于校验所述第二数据在传输至所述网络设备的过程中,是否被修改。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数据中还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LMN标识。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包括:第二终端设备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数据中包括第二数据,所述第二数据中包括第三数据和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所述第二数据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需上报至网络设备的数据,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用于确定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处理,获得第二数据;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对所述第二数据进行处理,获得第四数据,所述第四数据包括所述第二数据和第三指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通过第一连接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四数据,所述第一连接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连接,所述第三指示用于指示第一网络设备将第二数据发送至第二网络设备;或者,所述第二终端通过第二连接向第三网络设备发送第四数据,所述第二连接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三网络设备的连接,所述第三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四数据中包括所述第二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数据中还包括第一指示,所述第一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数据的方式,所述方式为NAS信令方式、SMS短消息方式和IP数据包方式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对所述第二数据进行处理,获得第四数据,包括: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指示为NAS信令方式时,根据NAS协议对所述第二数据进行处理,生成第四数据,所述第四数据为NAS信令;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指示为SMS短消息方式时,根据SMS协议对所述第二数据进行处理,生成第四数据,所述第四数据为SMS短消息;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指示为IP数据包方式时,根据IP协议对所述第二数据进行处理,生成第四数据,所述第四数据为IP数据包。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连接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控制面连接,所述控制面连接用于传输NAS信令和SMS短消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通过第一连接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四数据,包括:所述第二终端设备通过控制面连接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四数据,所述第四数据为NAS信令或SMS短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连接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用户面连接,所述用户面连接用于传输IP数据包;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通过第一连接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四数据,包括: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通过第一连接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四数据,所述第四数据为IP数据包。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数据中还包括第二指示,所述第二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数据的最大允许延迟时间;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通过第一连接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四数据,包括: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指示所指示的最大允许延迟时间内,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包括所述第二数据的第四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连接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三网络设备的控制面连接,所述控制面连接用于传输NAS信令和SMS短消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通过第二连接向第三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四数据,包括:所述第二终端设备通过所述控制面连接向所述第三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四数据,所述第四数据为NAS信令或SMS短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连接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三网络设备的用户面连接,所述用户面连接用于传输IP数据包;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通过第二连接向第三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四数据,包括:所述第二终端设备通过所述用户面连接向所述第三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四数据,所述第四数据为IP数据包。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数据中还包括第二指示,所述第二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数据的最大允许延迟时间;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通过第二连接向第三网络设备发送第四数据,包括: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指示所指示的最大允许延迟时间内,通过所述第二连接向所述第三网络设备发送包括所述第二数据的第四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数据中还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的PLMN标识;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通过第二连接向第三网络设备发送第四数据,包括: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数据中包括的第一终端设备的PLMN标识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PLMN标识满足预设条件时,通过第二连接向所述第三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四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数据,包括: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在广播信道上,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数据。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包括:第一网络设备通过第一连接接收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四数据,所述第一连接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与第一网络设备的连接;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在确定所述第四数据中包括第三指示时,生成第五数据,所述第五数据中包括所述第二数据,所述第二数据中包括第三数据和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所述第二数据为第一终端设备需上报至网络设备的数据,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用于确定上报所述第二数据的第一终端设备,所述第三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将所述第二数据发送至第二网络设备;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五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连接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控制面连接,所述控制面连接用于传输NAS信令和SMS消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通过第一连接接收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四数据,包括:所述第一网络设备通过控制面连接接收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所述第四数据,所述第四数据为NAS信令或SMS短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连接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用户面连接,所述用户面连接用于传输IP数据包;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通过第一连接接收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四数据,包括:所述第一网络设备通过所述用户面连接接收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所述第四数据,所述第四数据为IP数据包。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五数据中还携带有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和/或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所述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小区全球标识、经纬度信息、路由更新区和跟踪区中的至少一个。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包括:第二网络设备接收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五数据,所述第五数据中包括第二数据,所述第二数据中包括第三数据以及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所述第二数据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需上报至第二网络设备的数据,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用于确定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对所述第五数据进行处理,获取所述第二数据;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对所述第二数据进行处理,获取所述第三数据和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确定上报所述第二数据的第一终端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对所述第五数据进行处理,获取所述第二数据,包括:所述第二网络设备采用第三协议,对所述第五数据进行处理,获取第二数据,所述第二协议包括GPRS隧道协议-用户面GTP-U协议、用户数据报协议UDP和IP协议中的至少一个。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对所述第二数据进行处理,获取所述第三数据和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包括:所述第二网络设备采用第一协议,对所述第二数据进行处理,获取所述第二数据以及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所述第一协议为TML协议或NAS协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五数据中还包括第二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和/或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所述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小区全球标识、经纬度信息、路由更新区和跟踪区中的至少一个。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在确定上报所述第二数据的第一终端设备后,将所述第二数据中的第三数据上报至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所对应的应用服务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数据中还包括SN序列号,所述SN序列号用于标识所述第二数据;
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在确定上报所述第二数据的第一终端设备后,将所述第二数据中的第三数据上报至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所对应的应用服务器,包括: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在确定上报所述第二数据的第一终端设备后,根据所述SN序列号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判断所述第二数据是否为重复接收;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在确定所述第二数据为不为重复接收时,将所述第三数据上报至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所对应的应用服务器;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在确定所述第二数据为重复接收时,将所述第二数据丢弃。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五数据中还包括校验值,所述校验值用于校验所述第五数据中包括的第二数据在从第一终端设备传输至第二网络设备的过程中,是否被修改;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在确定上报所述第二数据的第一终端设备后,将所述第二数据中的第三数据上报至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所对应的应用服务器,包括: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在确定上报所述第二数据的第一终端设备后,根据所述校验值,校验所述第二数据在从第一终端设备传输至第二网络设备的过程中,是否被修改;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在确定所述第二数据未被修改时,将所述第二数据上报至第一终端设备所对应的应用服务器。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包括:第三网络设备通过第二连接接收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四数据,所述第二连接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三网络设备的连接;所述第三网络设备对所述第四数据进行处理,且在确定所述第四数据中包括第三指示时,获取第二数据,所述第二数据为第一终端设备需上报至所述第三网络设备的数据;所述第三网络设备对所述第二数据进行处理,获取第三数据和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用于确定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所述第三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四数据中包括所述第二数据;所述第三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确定上报所述第二数据的第一终端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三网络设备对所述第四数据进行处理,且在确定所述第四数据中包括第三指示时,获取第二数据,包括:所述第三网络设备采用第四协议,对所述第四数据进行处理,确定所述第四数据中是否包括第三指示,所述第四协议包括UDP协议、IP协议和NAS协议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三网络设备在确定所述第四数据中包括第三指示时,从所述第四数据中,获取第二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三网络设备对所述第二数据进行处理,获取第三数据和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包括:所述第三网络设备采用第一协议,对所述第二数据进行处理,获取第三数据和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所述第一协议为TML协议或者NAS协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连接为所述第三网络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控制面连接,所述控制面连接用于传输NAS信令和SMS短消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第三网络设备通过第二连接接收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四数据,包括:所述第三网络设备通过所述控制面连接接收所述第四数据,所述第四数据为NAS信令或SMS短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连接为所述第三网络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用户面连接,所述用户面连接用于传输IP数据包;
所述第三网络设备通过第二连接接收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四数据,包括:所述第三网络设备通过所述用户面连接接收所述第四数据,所述第四数据为IP数据包。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三网络设备在确定上报所述第二数据的第一终端设备后,将所述第二数据中的第三数据上报至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所对应的应用服务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数据中还包括SN序列号,所述SN序列号用于标识所述第二数据;
所述第三网络设备在确定上报所述第二数据的第一终端设备后,将所述第二数据中包括的第三数据上报至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所对应的应用服务器,包括:所述第三网络设备在确定上报所述第二数据的第一终端设备后,根据所述SN序列号和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判断所述第二数据中的第二数据是否为重复接收;所述第三网络设备在确定所述第二数据中的第二数据不为重复接收时,将所述第三数据上报至对应的应用服务器;所述第三网络设备在确定所述第二数据为重复接收时,将所述第二数据丢弃。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数据中还包括校验值,所述校验值用于校验所述第二数据在从第一终端设备传输至第三网络设备的过程中,是否被修改;
所述第三网络设备在确定上报所述第二数据的第一终端设备后,将所述第二数据中的第三数据上报至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所对应的应用服务器,包括:所述第三网络设备在确定上报所述第二数据的第一终端设备后,根据所述第二数据中的校验值,校验所述第二数据从第一终端设备传输至第二网络设备的过程中,是否被修改;所述第三网络设备在确定所述第二数据未被修改时,将所述第二数据中的第三数据中上报至第一终端设备所对应的应用服务器。
第六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第一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用于生成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数据中包括第二数据,所述第二数据中包括第三数据和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所述第二数据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需上报至网络设备的数据,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用于确定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收发器,用于在未与网络设备建立连接的情况下,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器在生成第一数据时,具体用于:采用第一协议,对所述第三数据进行封装,生成第二数据,所述第一协议为传输管理TML协议或非接入层NAS协议;采用第二协议,对所述第二数据进行封装,生成第一数据,所述第二协议为适配层Adaptor协议和接入层协议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数据中还包括第一指示,所述第一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数据的方式,所述方式为非接入层NAS信令方式、短消息服务SMS短消息方式和IP数据包方式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数据中还包括第二指示,所述第二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数据的最大允许延迟时间。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收发器在未与网络设备建立连接的情况下,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包括:所述收发器在未与网络设备建立连接的情况下,通过广播信道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为核心网设备预先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所分配的。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数据中还包括SN序列号,所述SN序列号用于标识所述第二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数据中还包括校验值,所述校验值用于校验所述第二数据在传输至所述网络设备的过程中,是否被修改。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数据中还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LMN标识。
第七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第二终端设备,包括:收发器,用于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数据,以及通过第一连接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四数据,或者通过第二连接向第三网络设备发送第四数据,所述第一数据中包括第二数据,所述第二数据中包括第三数据和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所述第二数据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需上报至网络设备的数据,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用于确定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所述第一连接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三网络设备的连接,所述第三指示用于指示第一网络设备将第二数据发送至第二网络设备,或者,所述第三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四数据中包括所述第二数据;处理器,用于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处理,获得第二数据,以及对所述第二数据进行处理,获得第四数据,所述第四数据包括所述第二数据和第三指示。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数据中还包括第一指示,所述第一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数据的方式,所述方式为NAS信令方式、SMS短消息方式和IP数据包方式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处理器在对所述第二数据进行处理,获得第四数据时,具体用于:在所述第一指示为NAS信令方式时,根据NAS协议对所述第二数据进行处理,生成第四数据,所述第四数据为NAS信令;在所述第一指示为SMS短消息方式时,根据SMS协议对所述第二数据进行处理,生成第四数据,所述第四数据为SMS短消息;在所述第一指示为IP数据包方式时,根据IP协议对所述第二数据进行处理,生成第四数据,所述第四数据为IP数据包。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连接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控制面连接,所述控制面连接用于传输NAS信令和SMS短消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收发器在通过第一连接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四数据时,具体用于:所述收发器通过控制面连接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四数据,所述第四数据为NAS信令或SMS短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连接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用户面连接,所述用户面连接用于传输IP数据包;
所述收发器在通过第一连接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四数据时,具体用于:所述收发器通过第一连接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四数据,所述第四数据为IP数据包。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数据中还包括第二指示,所述第二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数据的最大允许延迟时间;
所述收发器在通过第一连接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四数据时,具体用于:所述收发器在所述第二指示所指示的最大允许延迟时间内,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包括所述第二数据的第四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连接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三网络设备的控制面连接,所述控制面连接用于传输NAS信令和SMS短消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收发器在通过第二连接向第三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四数据时,具体用于:所述收发器通过所述控制面连接向所述第三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四数据,所述第四数据为NAS信令或SMS短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连接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三网络设备的用户面连接,所述用户面连接用于传输IP数据包;
所述收发器在通过第二连接向第三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四数据时,具体用于:所述收发器通过所述用户面连接向所述第三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四数据,所述第四数据为IP数据包。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数据中还包括第二指示,所述第二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数据的最大允许延迟时间;
所述收发器在通过第二连接向第三网络设备发送第四数据时,具体用于:所述收发器在所述第二指示所指示的最大允许延迟时间内,通过所述第二连接向所述第三网络设备发送包括所述第二数据的第四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数据中还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的PLMN标识;
所述收发器在通过第二连接向第三网络设备发送第四数据时,具体用于:所述收发器在所述第一数据中包括的第一终端设备的PLMN标识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PLMN标识满足预设条件时,通过第二连接向所述第三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四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收发器在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数据时,具体用于:所述收发器在广播信道上,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数据。
第八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第一网络设备,包括:收发器,用于通过第一连接接收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四数据和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五数据,所述第一连接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与第一网络设备的连接;处理器,用于在确定所述第四数据中包括第三指示时,生成第五数据,所述第五数据中包括所述第二数据,所述第二数据中包括第三数据和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所述第二数据为第一终端设备需上报至网络设备的数据,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用于确定上报所述第二数据的第一终端设备,所述第三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将所述第二数据发送至第二网络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连接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控制面连接,所述控制面连接用于传输NAS信令和SMS消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收发器在通过第一连接接收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四数据时,具体用于:所述收发器通过控制面连接接收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所述第四数据,所述第四数据为NAS信令或SMS短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连接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用户面连接,所述用户面连接用于传输IP数据包;
所述收发器在通过第一连接接收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四数据时,具体用于:所述收发器通过所述用户面连接接收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所述第四数据,所述第四数据为IP数据包。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五数据中还携带有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和/或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所述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小区全球标识、经纬度信息、路由更新区和跟踪区中的至少一个。
第九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第二网络设备,包括:收发器,用于接收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五数据,所述第五数据中包括第二数据,所述第二数据中包括第三数据以及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所述第二数据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需上报至第二网络设备的数据,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用于确定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处理器,用于对所述第五数据进行处理,获取所述第二数据,对所述第二数据进行处理,获取所述第三数据和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以及根据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确定上报所述第二数据的第一终端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器在对所述第五数据进行处理,获取所述第二数据时,具体用于:所述处理器采用第三协议,对所述第五数据进行处理,获取第二数据,所述第二协议包括GPRS隧道协议-用户面GTP-U协议、用户数据报协议UDP和IP协议中的至少一个。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器在对所述第二数据进行处理,获取所述第三数据和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时,具体用于:所述处理器采用第一协议,对所述第二数据进行处理,获取所述第二数据以及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所述第一协议为TML协议或NAS协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五数据中还包括第二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和/或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所述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小区全球标识、经纬度信息、路由更新区和跟踪区中的至少一个。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收发器还用于:在确定上报所述第二数据的第一终端设备后,将所述第二数据中的第三数据上报至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所对应的应用服务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数据中还包括SN序列号,所述SN序列号用于标识所述第二数据;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在确定上报所述第二数据的第一终端设备后,根据所述SN序列号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判断所述第二数据是否为重复接收;在确定所述第二数据为重复接收时,将所述第二数据丢弃;所述收发器在确定上报所述第二数据的第一终端设备后,将所述第二数据中的第三数据上报至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所对应的应用服务器,包括:所述收发器在确定所述第二数据为不为重复接收时,将所述第三数据上报至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所对应的应用服务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五数据中还包括校验值,所述校验值用于校验所述第五数据中包括的第二数据在从第一终端设备传输至第二网络设备的过程中,是否被修改;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在确定上报所述第二数据的第一终端设备后,根据所述校验值,校验所述第二数据在从第一终端设备传输至第二网络设备的过程中,是否被修改;所述收发器在确定上报所述第二数据的第一终端设备后,将所述第二数据中的第三数据上报至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所对应的应用服务器,具体用于:所述收发器在确定所述第二数据未被修改时,将所述第二数据上报至第一终端设备所对应的应用服务器。
第十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第三网络设备,包括:收发器,用于通过第二连接接收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四数据,所述第二连接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三网络设备的连接;处理器,用于对所述第四数据进行处理,且在确定所述第四数据中包括第三指示时,获取第二数据,对所述第二数据进行处理,获取第三数据和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以及根据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确定上报所述第二数据的第一终端设备;所述第二数据为第一终端设备需上报至所述第三网络设备的数据;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用于确定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所述第三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四数据中包括所述第二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器在对所述第四数据进行处理,且在确定所述第四数据中包括第三指示时,获取第二数据时,具体用于:所述处理器采用第四协议,对所述第四数据进行处理,确定所述第四数据中是否包括第三指示,所述第四协议包括UDP协议、IP协议和NAS协议中的至少一个;所述处理器在确定所述第四数据中包括第三指示时,从所述第四数据中,获取第二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器在对所述第二数据进行处理,获取第三数据和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时,具体用于:所述处理器采用第一协议,对所述第二数据进行处理,获取第三数据和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所述第一协议为TML协议或者NAS协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连接为所述第三网络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控制面连接,所述控制面连接用于传输NAS信令和SMS短消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收发器通过第二连接接收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四数据,具体为:所述收发器通过所述控制面连接接收所述第四数据,所述第四数据为NAS信令或SMS短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连接为所述第三网络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用户面连接,所述用户面连接用于传输IP数据包;
所述收发器通过第二连接接收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四数据,具体为:所述收发器通过所述用户面连接接收所述第四数据,所述第四数据为IP数据包。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收发器还用于:在确定上报所述第二数据的第一终端设备后,将所述第二数据中的第三数据上报至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所对应的应用服务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数据中还包括SN序列号,所述SN序列号用于标识所述第二数据;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在确定上报所述第二数据的第一终端设备后,根据所述SN序列号和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判断所述第二数据中的第二数据是否为重复接收;在确定所述第二数据为重复接收时,将所述第二数据丢弃;所述收发器在确定上报所述第二数据的第一终端设备后,将所述第二数据中包括的第三数据上报至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所对应的应用服务器时,具体用于:所述收发器在确定所述第二数据中的第二数据不为重复接收时,将所述第三数据上报至对应的应用服务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数据中还包括校验值,所述校验值用于校验所述第二数据在从第一终端设备传输至第三网络设备的过程中,是否被修改;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在确定上报所述第二数据的第一终端设备后,根据所述第二数据中的校验值,校验所述第二数据从第一终端设备传输至第二网络设备的过程中,是否被修改;所述收发器在确定上报所述第二数据的第一终端设备后,将所述第二数据中的第三数据上报至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所对应的应用服务器时,具体用于:
所述收发器在确定所述第二数据未被修改时,将所述第二数据中的第三数据中上报至第一终端设备所对应的应用服务器。
第十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至第十方面任一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指令。
由上可见,在本申请中,第一终端设备首先生成第一数据,且第一数据中包括第一终端设备需上报至网络设备的第三数据;然后在未与网络设备建立连接的情况下,将第一数据发送至第二终端设备,而第二终端设备在接收到所述第一数据时,将第一数据中的第三数据上报至网络设备。由上可见,在本申请中,第一终端设备无需与网络设备建立连接,即可将待上报的第三数据,传输至网络设备,从而可降低第一终端设备的功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现有技术中的一通信***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通信***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通信***的又一示意图;
图4a至图4h为本申请提供的的***框架图;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通信方法的一流程图;
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通信方法的另一流程图;
图7a为本申请提供的一***框架图;
图7b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框架图;
图8为本申请提供的又一***框架图;
图9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框架图;
图10为本申请提供的网络设备的一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提供的终端设备的一结构示意图;
图12至图16为本申请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示例的给出了与本申请相关概念的说明以供参考,如下所示:
物联网设备(Internet of Things user equipment,IOT UE),是一种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可以是可移动的终端设备,也可以是不可移动的终端设备,主要指位于物联网中的设备,比如传感器、共享单车以及智能手表等。
中继设备(Relay UE),是一种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可以是可移动的终端设备,也可以是不可移动的终端设备。该设备主要用于接收或者发送业务数据。用户设备可分布于网络中,在不同的网络中用户设备有不同的名称,例如:终端,移动台,用户单元,站台,蜂窝电话,个人数字助理,无线调制解调器,无线通信设备,手持设备,膝上型电脑,无绳电话,无线本地环路台,车载设备等。该用户设备可以经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network,RAN)(无线通信网络的接入部分)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进行通信,例如与无线接入网交换语音和/或数据。
网络设备,是指位于无线通信网络中核心网侧的设备,比如移动性管理实体(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服务GPRS支持节点(Serving GPRS Support Node,SGSN)、短信中心(short message center,SMC)、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实体(Access and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AMF)、业务网关(Serving Gateway,SGW)、分组数据网关(Packet Data Network,PGW)和物联网网关(Internet of Things Gateway,IOT GW)等网络设备。
在本申请中,物联网设备可将需上报的数据,传输至中继设备,然后由中继设备将相关数据通过接入网传输至核心网,整个传输过程为:物联网设备——中继设备——中继设备的接入网——中继设备的核心网——物联网网关。在本申请中,中继设备——中继设备的接入网——中继设备的核心网为中继设备现有的网络框架。在本申请中,可利用中继设备现有的网络架构,将物联网设备的相关数据放置于中继设备的非接入层(Non-AccessStratum,NAS)信令,短消息(Short Messaging Service,SMS)以及IP数据包等信息中传输至核心网设备,再传至物联网网关;物联网网关可以是SGSN,MME,短信中心,AMF,SGW,PGW或者专用网关设备。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介绍:
图2示出了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网络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本申请中,物联网设备可将需上报的相关数据,传输至中继设备,然后由中继终端将相关数据传输给网络设备,最后网络设备对相关数据进行识别,确定上报相关数据的物联网终端,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比如,网络设备可将相关数据上报至物联网设备所对应的服务器。
在本申请的一具体应用中,比如,如图3所示,物联网设备包括传感器、共享单车和手表等,中继设备为智能手机,那么,传感器、共享单车和手表等可将需上报的相关数据传输给中继设备,而中继设备可将相关数据传输给网络设备。而网络设备在接收中继设备上报的相关数据后,将首先确定该相关数据具体为哪一个物联网设备上报的,如果确定为传感器上报的,则上报相关数据至传感器服务器,同理,如果确定该相关数据为共享单车上报的,则上报相关数据至共享单车服务器。
关于中继设备将物联网设备的相关数据,传输至网络设备的方案,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L3 UE Relay,物联网设备首先与中继设备建立设备之间的直接连接,然后通过该连接获取中继设备为物联网设备分配的IP地址,最后将携带该IP地址的相关数据传输至中继设备。而中继设备在接收到该相关数据后,可能有两种操作方式:第一种操作方式,中继设备首先对相关数据的IP地址进行转换,将相关数据中IP地址转换为中继设备的IP地址,最后将转换IP地址的相关数据传输至网络设备。第二种操作方式,中继设备为物联网设备分配的IP地址为IP v6地址,该IPV6地址包括6个字节,其中,前4个字节为网络设备给中继设备分配的,后2个字节为中继设备自己分配给物联网设备的,因此网络设备无法识别是哪一个物联网设备。在第二种操作方式下,中继设备在接收到物联网设备需上报的相关数据后,直接将相关数据传输至网络设备。在第一种方案下,由于IP地址是中继设备为物联网设备分配的,因此网络设备在接收到该相关数据时,网络设备也无法确定该相关数据具体为物联网设备所上报的,还是中继设备所上报的,进一步更不能确定具体为哪一个物联网设备所上报的。因此,在第一种方案中,网络设备并不能确定上报相关数据的物联网设备。第二种方案是L2 UE Relay,物联网设备首先与中继设备建立设备之间的直接连接,通过中继设备,与无线接入网建立起RRC连接和无线承载、与核心网建立起物联网设备的NAS信令和EPS承载,然后利用物联网设备自己的承载,把相关数据传输至网络设备,而中继设备在接收到物联网设备的相关数据之前,也与网络设备建立一专用连接,该专用连接也包括用户面连接和控制面连接,该专用连接专门用于传输物联网设备的数据。在此方案下,网络设备可区分中继设备和互联网设备上报的相关数据,但是在此方案下,物联网设备需要建立专用的RRC连接和无线承载、NAS信令和EPS承载,使得中继设备的数据开销比较大。
基于上述,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原理为:核心网设备预先给每个物联网设备分配一标识,然后物联网设备在上报相关数据时,携带该标识,具体过程如下:首先物联网设备将需上报的相关数据发送至中继设备,其中,所述相关数据中携带有物联网设备的标识,而中继设备在接收到物联网设备发送的相关数据时,利用中继设备与网络设备的连接(比如可为NAS信令和EPS承载),将相关数据上报至网络设备。而网络设备在接收到相关数据后,可根据该相关数据携带的物联网设备标识,确定上报该相关数据的物联网设备。可见,采用本申请所提供的通信方法,相对于第一种方案,网络设备可识别上报数据的物联网设备,相对于第二种方案,无需建立专用连接,减少信令开销。
图4a为本申请提供的一***框架图,在该***框架中,如果物联网设备需上报一数据时,可依次对该数据进行应用(Application,APP)层、业务管理层(TrafficManagement Layer,TML)、适配(Adaptor)层和接入层的封装,最后将封装后的数据,可称为第一数据,传输至中继设备。在本申请中,物联网设备在TML层封装时,会对数据添加物联网设备的标识。而中继设备在接收到第一数据后,可对第一数据进行进行接入层和Adaptor层的解封装,获取TML层的数据。在本申请中,中继设备可采用NAS信令方式,通过接入网,将TML层的数据发送至第一网络设备。具体的,也可称为将TML PDU放在NAS消息里,通过接入网,发送至第一网络设备。在本申请中,可将中继设备发送至第一网络设备的数据,称为第四数据。在本申请中,第一网络设备在接收到第四数据后,可获取TML层数据,然后对TML层数据依次进行GPRS隧道协议—控制面(GPRS Tunneling Protocol–Control Plane,GTP-C)层和底层的封装,获得第五数据,且发送第五数据至第二网络设备。而第二网络设备在接收到第五数据后,可对第五数据依次进行底层和GTP-C层的解封装,获取TML层数据包。最后采用TML协议,对TML层数据包进行解封装,获得APP层数据,以及物联网设备的标识。
应当指出,如图4a所示,针对所述中继设备的协议栈,所述底层协议是指位于NAS层的下层协议。同理,针对第一网络设备的协议栈,所述底层协议是指分别位于NAS层或GTP-C层的下层协议。针对第二网络设备的协议栈,所述底层协议是指位于GTP-C层的下层协议。在本申请中,所述底层协议也可称为较低层协议(lower layers)。
图4b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框架图,在图4b所示的框架图中,处理数据的过程与图4a相类似,不同之处在于,中继设备采用SMS方法,通过接入网,将TML层的数据发送至第一网络设备。在本申请中,也可称为将TML的PDU放在短消息内容里,通过接入网发送至第一网络设备。
应当指出,如图4b所示,针对所述中继设备的协议栈,所述底层协议是指位于SMS层的下层协议。同理,针对第一网络设备的协议栈,所述底层协议是指分别位于SMS层或GTP-C层的下层协议。
图4c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框架图,在该框架图中,物联网设备可生成第一数据,生成第一数据的过程可参见图4a中的描述,且发送第一数据至中继设备。而在该框架图中,中继设备可采用IP数据包的方式,通过接入网,发送TML层数据。具体的,中继设备可采用IP协议,对TML层数据进行封装,生成第四数据。相应的,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采用GPRS隧道协议—用户面(GPRS Tunneling Protocol–User Plane,GTP-U)协议对第四数据和第五数据进行处理。
应当指出,如图4c所示,针对所述中继设备的协议栈,所述底层协议是指位于IP层的下层协议。同理,针对第一网络设备的协议栈,所述底层协议是指分别位于IP层或GTP-U层的下层协议。针对第二网络设备的协议栈,所述底层协议是指位于GTP-U层的下层协议。
图4d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框架图,在该框架图中,物联网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的对等层为NAS层,其处理数据的过程与图4a处理数据的过程相似类,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中,图4a、图4b以及图4c中,第一网络设备可为移动性管理实体(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E)、服务GPRS支持节点(Serving GPRS Support Node,SGSN)、短信中心(short message center,SMC)、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实体(Access and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AMF),业务网关(Serving Gateway,SGW),分组数据网关(Packet Data Network,PGW)等网络节点,第二网络设备可为物联网网关(Internet ofThings Gateway,IOT GW)。
图4e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框架图,在该框架图中,将第一网络设备与第二设备合并为第三网络设备一个实体,其处理数据的过程与图4a相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图4f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框架图,在该框架图中,将第一网络设备与第二设备合并为第三网络设备一个实体,其处理数据的过程与图4b相类似,在此不再赘述。图4g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框架图,在该框架图中,将第一网络设备与第二设备合并为第三网络设备一个实体,其处理数据的过程与图4c相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图4h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框架图,在该框架图中,将第一网络设备与第二设备合并为第三网络设备一个实体,其处理数据的过程与图4d相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基于图4a、图4b、图4c以及图4d的***框架,如图5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该流程中的第一终端设备可对应于图4a、图4b、图4c或图4d的物联网设备,第二终端设备可对应于图4a、图4b、图4c或图4d的中继设备,第一网络设备对应于图4a、图4b图4c或图4d中的第一网络设备,第二网络设备对应于图4a、图4b、图4c或图4d中的第二网络设备,如图5所示,包括:
步骤S51:第一终端设备生成第一数据;
步骤S52:第一终端设备在未与第二网络设备建立连接的情况下,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数据。
在本申请中,如图4a、图4b或图4c所示,第一终端设备可对数据依次进行APP层、TML层、Adaptor层和接入层的封装,生成第一数据,而可将APP层生成的数据称为第三数据,将TML层生成的数据称为第二数据。
或者,在本申请中,如图4d所示,第一终端设备可对数据依次进行APP层、NAS层、Adaptor层和接入层的封装,生成第一数据,而可将APP层生成的数据称为第三数据,将NAS层生成的数据称为第二数据。
在本申请中,在图4a、图4b、图4c或图4d中,第一终端设备对第三数据进行TML层或NAS层封装,生成第二数据的过程,可如下:对第三数据添加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为核心网预先为第一终端设备所分配的,比如HSS归属签约服务器(HomeSubscriber Server,HSS)或ID分配服务器等。对第三数据过行安全处理,比如加密和完整性保护等。对第三数据添加SN序列号,所述SN序列号用于区分同一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二数据。对第三数据添加校验值,所述校验值用于校验所述第二数据在传输至所述网络设备的过程中,是否被修改。对第三数据添加第一终端设备的PLMN标识。对第三数据中添加RAT类型,用于指示底层的接入层采用何种方式将第一数据发送出去,比如,RAT类型可为蓝牙、WiFi、Zigbee、RF ID、D2D、V2V中的任一种或者其他接入技术,而底层的接入层可根据上述指示,采用相应的方式将第一数据发送至第二终端设备。
应当指出,在本申请中,第一终端设备可执行上述TML层的全部处理,也可仅执行上述TML层的部分处理,比如,仅为第三数据添加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
在本申请中,图4a、图4b、图4c或图4d所示,TML层在对数据处理完,生成第二数据后,可将第二数据传输至Adaptor层,而Adaptor层在接收到第二数据后,可对数据进行Adaptor层的处理,可如下:对第二数据添加第一指示,所述第一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数据的方式,所述方式为NAS信令方式、SMS短消息方式和IP数据包方式中的至少一种。对第二数据添加第二指示,该第二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数据的最大允许延迟时间,或者,第二指示还可用于指示第二终端设备在获取所述第二数据时,如何发送第二数据,比如,可为立即发送,也可为允许延迟发送。如果为立即发送,第二终端设备在接收到第二数据后,要立即发送第二数据,而如果此时第二终端设备处于RRC空闲态,那么要立即切换到RRC连接态,发送第二数据。如果为允许延迟发送,那么第二终端设备可当自己要发送数据,且处于连接态时,将自己的数据和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一并进行发送。对第二数据添加PLMN标识,该PLMN标识可具体为从TML层添加的PLMN标识处所获取的,该PLMN标识可具体用于第二终端设备是否转发该数据的具体判断条件,关于具体的判断过程,将在第二终端设备处详细介绍。添加第一终端设备的空口连接标识或者第一终端设备标识,比如蓝牙设备ID,以方便第二终端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传送数据。添加一个过滤标识,以方便第二终端设备过滤冗余数据,所述过滤标识可以具体为第一终端设备标识和数据包标识,或者可以具体为第一终端设备标识和随机数,或者可以具体为随机数。在本申请中,第二终端设备可根据过滤标识,确定数据包是否为同一个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同一个数据包,如果为同一个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同一个数据包,则丢弃该重复的数据包,对于同一个终端设备发送的相同标识的数据包仅转发一次,节省功耗。对于发送端第一终端设备,因为无法预知是否有第二终端设备可以接收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信息,所以可以重复发送具有相同标识的数据包,以便提高被接收的可能性。
应当指出,在本申请中,第一终端设备可执行上述Adaptor层的全部处理,也可仅处理上述Adaptor层的部分处理,比如,可仅为第二数据添加第一指示。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TML层所添加的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还可具体为凭证(Credential),该凭证可以是IoT GW生成的或者HSS生成的。
在本申请中,Adaptor层在对数据处理完成后,可将数据发送至接入层,而接入层可对数据进一步进行接入层的处理后,生成第一数据。且接入层可根据上述RAT类型的指示,将第一数据发送至第二终端设备。比如RAT类型的指示为蓝牙,那么接入层可通过蓝牙的方式,将第一数据发送至第二终端设备。
在本申请中,第一终端设备可通过广播的方式,将第一数据传输至第二终端设备,此时,第一终端设备并无需与第二终端设备建立专用连接,从而减少信令过程,降低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的功耗。同时,采用广播的方式,无论哪一个第二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一数据,均能帮助第一终端设备把数据传输至网络设备,从而增大成功率。此外,由于第一终端设备借助低功耗空口和/或短距离空口发送第一数据,还可比蜂窝通信大大减少能耗。
步骤S53:第二终端设备生成第四数据;
步骤S54:第二终端设备通过第一连接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四数据,所述第一连接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连接。
在本申请中,第二终端设备通过第二终端设备与第一网络设备的连接,发送第四数据,而并没能为第一数据建立专用连接,从而可减少第二终端设备的信令开销。
在本申请中,如图4a、4b、4c或图4d所示,第二终端设备在接收到第一数据后,可首先对第一数据进行接入层、Adaptor层的解封装,获取第二数据。且获取第一终端设备在Adaptor层的第一指示,如果第一指示指示第二终端设备采用NAS信令方式发送第二数据,如图4a或4d所示,第二终端设备可根据NAS协议对所述第二数据进行封装,生成第四数据,所述第四数据为NAS信令,且通过第二终端设备与第一核心网设备的控制面连接,将所述第四数据发送至第一核心网设备;而如果第一指示指示第二终端设备采用SMS短消息方式发送第二数据,如图4b所示第二终端设备可采用SMS协议对所述第二数据进行封装,生成第四数据,所述第四数据为SMS短消息,且通过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一核心网设备的控制面连接,将所述第四数据发送至第一核心网设备。如图4c所示,而如果第一指示指示第二终端设备采用IP数据包方式发送第二数据,第二终端设备可采用IP协议对所述第二数据进行处理,生成第四数据,所述第四数据为IP数据包,且通过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一核心网设备的用户面连接,将所述第四数据发送至第一核心网设备。
在本申请中,第二终端设备在对第二数据进行NAS协议、SMS协议或IP协议的封装时,可具体在第二数据中添加第三指示,该第三指示可用于指示第四数据中包括第二数据,或者,指示第一网络设备将所述第四数据转发至第二网络设备。
在本申请中,具体的,所述第二指示可具体采用显式方式,比如,消息中携带指示信息,也可采用隐式方式,比如,通过消息名字等约定的方式。
在本申请中,针对采用NAS协议,添加第三指示,可具体提供以下三种方式,具体为:第一种,在NAS协议中增加一个专用字段,用于容纳第三指示,收发双方通过字段的名字就知道该字段传输的数据的类型,比如IoT UE Container。发送端把IoT UE的数据包放在这个字段里,接收端收到后,把IoT UE的数据包解出来。第二种,在NAS协议中增加两个专用字段,一个字段用于表示数据类型比如IoT UE data,另一个字段用于容纳IoT UE data。发送端把IoT UE的数据包放在这个字段里,接收端收到后,把IoT UE的数据包解出来。第三种,IoT UE ID、IoT UE data,可以形成adaptor层。Adaptor层可以记录下IoT UE ID和Relay UE ID的对应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第一种和第二种,可进一步增加IoT UE ID字段,目的是让接收端收到后记录下IoT UE ID和Relay UE ID的对应关系。
在本申请中,进一步的,第二终端设备还可在对第一数据进行Adaptor层的解封时,获取第二指示,并且在所述第二指示所指示的最大允许延迟时间内,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包括所述第二数据的第四数据。
在本申请中,进一步的,第二终端设备还可在对第一数据进行Adaptor层的解封时,获取第一终端设的PLMN标识,且在第一终端设备的PLMN标识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PLMN标识满足预设条件时,再通过第一连接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四数据。在本申请中,所述预设条件可为第一终端设备的PLMN标识与第二终端设备的PLMN标识相同,或者,第一终端设备的PLMN标识与第二终端设备的PLMN标识具有漫游时的关联关系等等。
在本申请中,第二终端设备可通过基于蜂窝的窄带物联网(Narrow BandInternet of Things,NB-IoT),增强机器类通信(eMTC),全球移动通信***(Global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UMTS),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和新空口(New Radio,NR)等方式,通过无线接入网,接入第一网络设备,然后再发送所述第四数据。
步骤S55:第一网络设备在确定所述第四数据中包括第三指示时,生成第五数据。
在本申请中,由于第二终端设备发送至第一网络设备的数据,可能为第二终端设备自身的数据,也可能为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因此,在本申请中,如图4a、图4b、图4c或图4d所示,第一网络设备在对第四数据进行NAS协议、SMS协议或IP协议的解封装时,可确定第四数据中是否包括第三指示,如果包括第三指示,可确定该数据为第一终端设备上报的,对该数据进行相关处理,生成第五数据,比如图4a中的,第四数据进行NAS层的解封装,GTP-C协议和底层协议的封装,生成第五数据。然后再将第五数据发送至第二网络设备。而在本申请中,如果第一网络设备确定所述第四数据中并不包括第三指示时,可确定该数据为第二终端设备自身上报的,此时并无需再将数据上报至第二网络设备。
在本申请中,如图4a、4b、4c或图4d所示,在第一网络设备对数据进行GTP-C协议或者GTP-U协议的封装时,可对数据添加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比如,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小区全球标识、经纬度信息、路由更新区和跟踪区等。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第一终端设备通常与第二终端设备的距离较近。因此,第二网络设备在获得第二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时,可近似认为获取到第一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从而方便第二网络设备对第一终端设备进行控制和管理,比如,第二网络设备可将第一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上报至对应的应用服务器。
步骤S56: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五数据。
在本申请中,第一网络设备在向第二网络设备转发第二数据(所述第二数据可具体为TML数据或NAS数据)时,还可获取中继设备的标识,将中继设备的标识连同第二数据一起发送至第二网络设备,那么第二网络设备便可得知具体为哪一个中继设备帮助物联网设备传输了数据,从而方便对中继设备进行后续处理,比如为中继设备进行计费,或者进行资费返还和鼓励,等等。
步骤S57:第二网络设备对第五数据进行处理,获取第二数据。
在本申请中,如图4a、图4b、图4c或图4d所示,因为第二网络设备中,有与第一终端设备的对等层,所述对等层可为NAS层或TML层,所以第二网络设备可识别且获得第二数据。
在本申请中,如图4a、图4b或图4c所示,可具体采用底层协议和GTP-C协议,对第五数据进行解封装,获取第二数据,或者,如图4d所示,采用底层协议和GTP-U协议,对第五数据进行解封装,获取第二数据。
步骤S58:第二网络设备对所述第二数据进行处理,获取第三数据和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
在本申请中,可采用NAS协议或TML协议对第二数据进行解封装,获取第三数据和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
步骤S59: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确定上报所述第二数据的第一终端设备。
在本申请中,第二网络设备在确定上报所述第二数据的第一终端设备后,可将所述第二数据中的第三数据上报至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所对应的应用服务器,比如,当第一终端设备是共享单车时,将第三数据上报至共享单车服务器。
在本申请中,由于第一终端设备在第二数据中添加有SN序列号、校验值以及安全性加密值等。因此在本申请中,第二网络设备在获取到第二数据后,可具体根据SN序列号、校验值以及安全性加密值对第二数据进行处理,比如,根据SN序列号判断第二数据是否为重复接收,如果是,则丢弃第二数据,否则将第二数据所对应的第三数据上报至对应的应用服务器。再如,根据校验值,判断第二数据在传输网络中,是否被修改,如果被修改,则丢弃第二数据,否则将第二数据所对应的第三数据上报至对应的应用服务器。再如,安全性加密值,判断第二数据是否完整,如果不完整,则丢弃,如果完整再将第二数据中的第三数据上报至对应的应用服务器。相比现有技术,不需要提前建立承载和激活安全,而是直接把数据发送上来,认证和安全是在数据接收到的时候才执行的,从而节省了信令,从而节省时延和功耗。
基于图4e、图4f、图4g以及图4h的***框架,如图6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该流程中的第一终端设备可对应于图4e、图4f、图4g以及图4h中的物联网设备,第二终端设备可对应于图4e、图4f、图4g以及图4h中的中继设备,第三网络设备对应于图4e、图4f、图4g以及图4h中的第三网络设备,如图6所示,包括:
步骤S61:第一终端设备生成第一数据;
步骤S62: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数据至第二终端设备;
步骤S63:第二终端设备生成第四数据;
步骤S64: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四数据至第三网络设备。
关于上述步骤S61至S64,与图5中的步骤S51至S54的实现过程相类似,可参见上述图5中相关记载的介绍,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65:第三网络设备对第四数据进行处理,且在确定所述第四数据中包括第三指示时,获取第二数据,所述第三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四数据包中包括所述第二数据。
在本申请中,第三网络设备可首先采用第四协议,对所述第四数据进行处理,确定所述第四数据中是否包括第三指示,如果包括第三指示,则从所述第四数据中,获取第二数据,否则,结束处理。
在本申请中,所述第四协议可为图4e或图4h中的NAS协议,图4f中的SMS协议,或者,图4g中的IP协议。
步骤S66:第三网络设备对所述第二数据进行处理,获取第三数据和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
在本申请中,可具体采用第一协议,对所述第二数据进行处理,获取第二数据中的第三数据以及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所述第一协议可具体为图4e、图4f或者图4g中的TML协议,也可为图4h中的NAS协议。
步骤S67:第三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确定上报所述第二数据的第一终端设备。
在本申请中,第三网络设备在确定上报所述第二数据的第一终端设备后,可将所述第二数据中的第三数据上报至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所对应的应用服务器。
在本申请中,由于第一终端设备在第二数据中添加有SN序列号、校验值以及安全性加密值等。因此在本申请中,第三网络设备还可在获取到第二数据后,可具体根据SN序列号、校验值以及安全性加密值对第二数据进行处理,比如,根据SN序列号判断第二数据是否为重复接收,如果是,则丢弃第二数据,否则将上报第二数据所对应的第三数据至对应的应用服务器。再如,根据校验值,判断第二数据在传输网络中,是否被修改,如果被修改,则丢弃第二数据,否则上报第二数据所对应的第三数据至对应的应用服务器。再如,安全性加密值,判断第二数据是否完整,如果不完整,则丢弃,如果完整再将第二数据中的第三数据,上报至对应的应用服务器。
通过上述论述可知,中继设备通过接入网,将第四数据传输至网络设备,在本申请中,将详细论述,中继设备如何通过接入网将第四数据,传输至第一核心网设备。
基于图4a所示的***框架,如图7a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具体的协议框架,该协议框中第四数据具体为NAS信令,图7a中所示的UE可对应于图4a中的中继设备,MME对应于图4a中的第一网络设备,接入网设备为eNodeB。
具体的,参见图7a,UE侧的协议可具体为NAS、RRC、PDCP、RLC、MAC和L1协议。而eNodeB侧与UE对等的协议为RRC、PDCP、RLC、MAC和L1协议,eNodeB侧与MME对等的协议为S1-AP、SCTP、IP、L2和L1协议。在本申请中,UE与eNodeB的接口可具体为LTE-Uu接口,eNodeB与MME的接口可具体为S1-MME接口。
在本申请中,如图7b所示,提供一种具体的协议框架,该协议框架可具体应用于第一网络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间的通信,如图7b所示,第一网络设备可具体为MME,第二网络设备可具体为IOT GW,所述MME与S-GW的对等协议为L1、L2、IP、UDP以及GTP-C。MME与S-GW间的接口为S11接口。
在本申请中,针对图4a,中继设备中NAS层的底层协议可具体为RRC、PDCP、RLC、MAC和L1协议,对于第一网络设备中NAS层的底层协议可具体为S1-AP、SCTP、IP、L2和L1协议,第一网络设备中GTP-C层的底层协议可具体为UDP、IP、L2以及L1协议。
基于图4b所示的***框架,如图8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具体的协议框架,该协议框架中第四数据具体为SMS短消息,图8中所示的UE可对应于图4b中的中继设备,SMC对应于图4b中的第一网络设备,eNodeB可对应于接入网设备。
在本申请中,UE与eNodeB的对等协议,以及MME与eNodeB的对等协议,与图7a中的相应对等协议相似类,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中,针对图4b,中继设备SMS的底层协议可具体为NAS、RRC、PDCP、RLC、MAC和L1协议。
基于图4c所示的***框架,如图9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具体的协议框架,该协议框架中第四数据具体为IP数据包。图9中所示的UE可对应于图4c中的中继设备,PDN GW对应于图4c中的第一网络设备,接入网设备为eNodeB。
在本申请中,UE与eNodeB的对等协议为PDCP、RLC、MAC以及L1协议,eNodeB与Serving GW的对等协议为GTP-U、UDP、IP、L2以及L1协议。Serving GW与PDN GW的对等协议为GTP-U、UDP、IP、L2以及L1协议。
在本申请中,对于图4c中,中继设备IP层的底层协议可为PDCP、RLC、MAC以及L1协议。第一网络设备IP层的底层协议可为GTP-U、UDP、IP、L2以及L1协议,第一网络设备GTP-U层的底层协议可为UDP、IP、L2以及L1协议。其中,UE与eNodeB的接口为LTE-Uu,eNodeB与Serving GW的接口为S1-U,Serving GW与PDN GW的接口为S5/S8。
应当指出,本申请中涉及的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本申请描述的第一”、“第二”等词汇,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用于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也不用于指示或暗示顺序。
本申请实施例中部分场景以无线通信网络中4G网络的场景为例进行说明,应当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案还可以应用于其他无线通信网络中,相应的名称也可以用其他无线通信网络中的对应功能的名称进行替代。
基于图4a、图4b、图4c、图4d、图4e、图4f、图4g以及图4h的***框架,本申请提供一种应用场景,具体如下:
核心网设备(比如,HSS)为物联网设备的各个厂商分别分配一标识段,比如,物联网设备厂家包括厂商1、厂商2以及厂商1,那么核心网设备可为厂商1分配标识段000-110,为厂家2分配标识段111-1110,为厂家3分配标识段1111-11110。那么,在本申请中,各个厂商在生产物联网设备时,可从预先在核心网设备处获取的地址段中,为每个物联网设备分配一标识,比如,厂家1预先从核心网设备处获取的标识段为000-110,那么其可为生产的物联网设备A分配标识000,为其生产的物联网设备B分配标识001,依次类推。而每个物联网设备在出厂时,携带预先为其分配的标识。
在本申请中,当物联网设备在利用上述图5或图6流程所示的方法,进行通信时,可在发送的数据中携带上述标识,且通过广播的方式将上述数据发送出去。而附近接收到数据的中继设备,可利用中继设备与网络设备的用户面连接或控制面连接将数据发送至网络设备,而网络设备在接收到该数据后,可根据该数据的标识,确定上报该数据的物联网厂家,从而将该数据发送至对应的应用服务器。比如,厂家1的数据可发送至厂家1的应用服务器。厂家1的数据可发送至厂家2的应用服务器。
在本申请中,由于物联网设备通过中继设备发送数据,而自身无需与网络设备建立用户面和控制面连接,从而节省物联网设备的功耗。而对于中继设备,在接收到该数据时,利用自身与网络设备的连接,发送数据,而无需为物联网设备建立专用连接,从这个角度上,也节省了中继设备的功耗。同时,物联网设备通过广播方式直接发送业务数据,而无需与中继设备建立专用连接,从而节省了两者的信令开销。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附近中继设备经过的时间可以比较短,因此,在本申请中,直接在广播信道上发送业务数据,而无需再建立专用连接,从而物联网设备可借助附近经过的中继设备,将数据传输至网络中。同时,由于随着物联网的发展,海量的物联网设备都需要联网,那么需要部署大量基站来支持,而采用本申请的方式,物联网设备可利用中继设备传输数据,那么可减少基站部署量,节约开销。
图10示出了本申请上述实施例所涉及的网络设备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该网络设备可以为图4a、图4b、图4c、图4d以及图5中的第一网络设备或第二网络设备,也可为图4e、图4f、图4g、图4h以及图6中的第三网络设备。
在本申请中,所述网络设备包括收发器101和控制器/处理器102。所述收发器101可以用于支持网络设备与上述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之间收发信息,以及支持基站与其它网络设备之间进行无线电通信。
所述控制器/处理器102用于执行各种用于与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通信的功能。在上行链路,来自所述终端设备的上行链路信号经由天线接收,由收发器101进行解调,并进一步由控制器/处理器102处理来恢复终端设备所发送到业务数据和信令信息。在下行链路上,业务数据和信令消息由控制器/处理器102进行处理,并由收发器101进行调解来产生下行链路信号,并经由天线发射给UE。所述控制器/处理器102还用于执行如上述实施例描述的通信方法,对所述第四数据进行处理,且在确定所述第四数据中包括第三指示时,获取第二数据;对所述第二数据进行处理,获取第三数据和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根据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确定上报所述第二数据的第一终端设备。所述控制器/处理器102还用于执行图5或图6中涉及网络设备的处理过程和/或用于本申请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所述网络设备还可包括存储器103,可以用于存储网络设备的程序代码和数据。所述网络设备还可包括通信单元104,用于支持基站与其他网络实体进行通信,例如,用于支持网络设备与图5或图6中所示出的第二终端设备进行通信。
可以理解的是,图10仅仅示出了网络设备的简化设计。在实际应用中,网络设备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发射器,接收器,处理器,控制器,存储器,通信单元等,而所有可以实现本申请的基站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图1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终端设备的一种可能的设计结构的简化示意图,所述终端设备可以是图1至图6中所示的终端设备中的一个。所述终端设备包括收发器111,控制器/处理器112,还可包括存储器113和调制解调处理器114。
收发器111调节(例如,模拟转换、滤波、放大和上变频等)该输出采样并生成上行链路信号,该上行链路信号经由天线发射给上述实施例中中所述的网络设备。在下行链路上,天线接收上述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发射的下行链路信号。收发器111调节(例如,滤波,放大、下变频以及数字化等)从天线接收的信号并提供输入采样。在调制解调处理器114中,编码器1141接收要在上行链路上发送的业务数据和信令消息,并对业务数据和信令消息进行处理(例如,格式化、编码和交织)。调制器1142进一步处理(例如,符号映射和调制)编码后的业务数据和信令消息并提供输出采样。解码器1143处理(例如,解交织和解码)该符号估计并提供发送给终端设备的已解码的数据和信令消息。解调器1144处理(例如解调)该输入采样并提供符号估计。编码器1141、调制器1142、解码器1143和解调器1144可以由合成的调制解调处理器114来实现。这些单元根据无线接入网采用的无线技术(例如,LTE及其他演进***的接入技术)来进行处理。
控制器/处理器112对终端设备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由终端设备进行的处理。比如,所述终端设备可为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可生成第一数据,在未与网络设备建立连接的情况下,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数据。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可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处理,获得第二数据;,对所述第二数据进行处理,获得第四数据,通过第一连接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四数据。作为示例,控制器/处理器112可用于支持终端设备执行图5或图6中所涉及终端设备的内容。存储器113用于存储用于所述终端设备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为图5或图6中的第一终端设备,如图12所示,该通信装置120,包括:
处理单元121,用于生成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数据中包括第二数据,所述第二数据中包括第三数据和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所述第二数据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需上报至网络设备的数据,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用于确定所述第一终端设备;
收发单元122,用于在未与网络设备建立连接的情况下,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数据。
在本申请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生成第一数据,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采用第一协议,对所述第三数据进行封装,生成第二数据,所述第一协议为传输管理TML协议或非接入层NAS协议;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采用第二协议,对所述第二数据进行封装,生成第一数据,所述第二协议为适配层(Adaptor Layer)协议和接入层协议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申请中,所述第一数据中还包括第一指示,所述第一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数据的方式,所述方式为非接入层NAS信令方式、短消息服务SMS短消息方式和IP数据包方式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申请中,所述第一数据中还包括第二指示,所述第二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数据的最大允许延迟时间。
在本申请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未与网络设备建立连接的情况下,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未与网络设备建立连接的情况下,通过广播信道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数据。
在本申请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为核心网设备预先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所分配的。所述第二数据中还包括SN序列号,所述SN序列号用于标识所述第二数据。所述第二数据中还包括校验值,所述校验值用于校验所述第二数据在传输至所述网络设备的过程中,是否被修改。所述第一数据中还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LMN标识。
关于上述通信装置执行通信方法的介绍以及具体的有益效果,可参见上述实施例中图5或图6中第一终端设备以及相关文字记载的介绍,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还提供另一种通信装置,如图13所示,该通信装置130可对应于图5或图6中的第二终端设备,包括:
收发单元131,用于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数据中包括第二数据,所述第二数据中包括第三数据和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所述第二数据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需上报至网络设备的数据,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用于确定所述第一终端设备;
处理单元132,用于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处理,获得第二数据;对所述第二数据进行处理,获得第四数据,所述第四数据包括所述第二数据和第三指示;通过第一连接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四数据,所述第一连接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连接,所述第三指示用于指示第一网络设备将第二数据发送至第二网络设备;或者,通过第二连接向第三网络设备发送第四数据,所述第二连接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三网络设备的连接,所述第三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四数据中包括所述第二数据。
在本申请中,所述第一数据中还包括第一指示,所述第一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数据的方式,所述方式为NAS信令方式、SMS短消息方式和IP数据包方式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处理单元132在对所述第二数据进行处理,获得第四数据时,具体用于:在所述第一指示为NAS信令方式时,根据NAS协议对所述第二数据进行处理,生成第四数据,所述第四数据为NAS信令;在所述第一指示为SMS短消息方式时,根据SMS协议对所述第二数据进行处理,生成第四数据,所述第四数据为SMS短消息;在所述第一指示为IP数据包方式时,根据IP协议对所述第二数据进行处理,生成第四数据,所述第四数据为IP数据包。
在本申请中,所述第一连接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控制面连接,所述控制面连接用于传输NAS信令和SMS短消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收发单元131在通过第一连接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四数据时,具体用于:通过控制面连接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四数据,所述第四数据为NAS信令或SMS短消息。
在本申请中,所述第一连接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用户面连接,所述用户面连接用于传输IP数据包;所述收发单元131在通过第一连接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四数据时,具体用于:通过第一连接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四数据,所述第四数据为IP数据包。
在本申请中,所述第一数据中还包括第二指示,所述第二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数据的最大允许延迟时间;所述收发单元131在通过第一连接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四数据时,具体用于:在所述第二指示所指示的最大允许延迟时间内,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包括所述第二数据的第四数据。
在本申请中,所述第二连接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三网络设备的控制面连接,所述控制面连接用于传输NAS信令和SMS短消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收发单元131在通过第二连接向第三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四数据时,具体用于:通过所述控制面连接向所述第三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四数据,所述第四数据为NAS信令或SMS短消息。
在本申请中,所述第二连接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三网络设备的用户面连接,所述用户面连接用于传输IP数据包;所述收发单元131在通过第二连接向第三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四数据时,具体用于:通过所述用户面连接向所述第三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四数据,所述第四数据为IP数据包。
在本申请中,所述第一数据中还包括第二指示,所述第二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数据的最大允许延迟时间;所述收发单元131在通过第二连接向第三网络设备发送第四数据时,具体用于:在所述第二指示所指示的最大允许延迟时间内,通过所述第二连接向所述第三网络设备发送包括所述第二数据的第四数据。
在本申请中,所述第一数据中还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的PLMN标识;所述收发单元131在通过第二连接向第三网络设备发送第四数据时,具体用于:在所述第一数据中包括的第一终端设备的PLMN标识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PLMN标识满足预设条件时,通过第二连接向所述第三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四数据。
在本申请中,所述收发单元131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数据,具体包括:在广播信道上,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数据。
关于上述通信装置执行通信方法的介绍及具体的有益效果,可参见上述实施例中图5或图6中第二终端设备以及相关文字记载的介绍,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如图14所述,该通信装置140可对应于图5中的第一网络设备,包括:
收发单元141,用于通过第一连接接收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四数据,所述第一连接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与第一网络设备的连接;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五数据;
处理单元142,用于在确定所述第四数据中包括第三指示时,生成第五数据,所述第五数据中包括所述第二数据,所述第二数据中包括第三数据和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所述第二数据为第一终端设备需上报至网络设备的数据,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用于确定上报所述第二数据的第一终端设备,所述第三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将所述第二数据发送至第二网络设备。
在本申请中,所述第一连接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控制面连接,所述控制面连接用于传输NAS信令和SMS消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收发单元141通过第一连接接收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四数据,包括:通过控制面连接接收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所述第四数据,所述第四数据为NAS信令或SMS短消息。
在本申请中,所述第一连接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用户面连接,所述用户面连接用于传输IP数据包;所述收发单元141通过第一连接接收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四数据,包括:通过所述用户面连接接收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所述第四数据,所述第四数据为IP数据包。
在本申请中,所述第五数据中还携带有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和/或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所述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小区全球标识、经纬度信息、路由更新区和跟踪区中的至少一个。
关于上述通信装置执行通信方法的介绍以及具体的有益效果,可参见上述图5中关于第一网络设备以及相关文字记载的介绍,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还提供另一种通信装置,如图15所示,该通信装置150可对应于图5中的第二网络设备,包括:
收发单元151,用于接收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五数据,所述第五数据中包括第二数据,所述第二数据中包括第三数据以及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所述第二数据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需上报至第二网络设备的数据,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用于确定所述第一终端设备;
处理单元152,用于对所述第五数据进行处理,获取所述第二数据;对所述第二数据进行处理,获取所述第三数据和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根据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确定上报所述第二数据的第一终端设备。
在本申请中,所述处理单元152在对所述第五数据进行处理,获取所述第二数据时,具体用于:采用第三协议,对所述第五数据进行处理,获取第二数据,所述第二协议包括GPRS隧道协议-用户面GTP-U协议、用户数据报协议UDP和IP协议中的至少一个。
在本申请中,所述处理单元152在对所述第二数据进行处理,获取所述第三数据和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包括:采用第一协议,对所述第二数据进行处理,获取所述第二数据以及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所述第一协议为TML协议或NAS协议。
在本申请中,所述第五数据中还包括第二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和/或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所述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小区全球标识、经纬度信息、路由更新区和跟踪区中的至少一个。
在本申请中,收发单元151还用于:在确定上报所述第二数据的第一终端设备后,将所述第二数据中的第三数据上报至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所对应的应用服务器。
在本申请中,所述第二数据中还包括SN序列号,所述SN序列号用于标识所述第二数据;收发单元151在确定上报所述第二数据的第一终端设备后,将所述第二数据中的第三数据上报至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所对应的应用服务器时,具体用于:在确定上报所述第二数据的第一终端设备后,根据所述SN序列号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判断所述第二数据是否为重复接收;在确定所述第二数据为不为重复接收时,将所述第三数据上报至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所对应的应用服务器;在确定所述第二数据为重复接收时,将所述第二数据丢弃。
在本申请中,所述第五数据中还包括校验值,所述校验值用于校验所述第五数据中包括的第二数据在从第一终端设备传输至第二网络设备的过程中,是否被修改;
所述收发单元151在确定上报所述第二数据的第一终端设备后,将所述第二数据中的第三数据上报至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所对应的应用服务器时,具体用于:在确定上报所述第二数据的第一终端设备后,根据所述校验值,校验所述第二数据在从第一终端设备传输至第二网络设备的过程中,是否被修改;在确定所述第二数据未被修改时,将所述第二数据上报至第一终端设备所对应的应用服务器。
关于上述通信装置执行通信方法的介绍以及具体的有益效果,可参见上述图5中第二网络设备以及相关文字记载的介绍,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还提供另一种通信装置,如图16所示,通信装置160可对应于图6中的第三网络设备,包括:
收发单元161,用于通过第二连接接收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四数据,所述第二连接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三网络设备的连接;
处理单元162,用于对所述第四数据进行处理,且在确定所述第四数据中包括第三指示时,获取第二数据,所述第二数据为第一终端设备需上报至所述第三网络设备的数据;对所述第二数据进行处理,获取第三数据和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用于确定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所述第三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四数据中包括所述第二数据;根据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确定上报所述第二数据的第一终端设备。
在本申请中,所述处理单元162在对所述第四数据进行处理,且在确定所述第四数据中包括第三指示时,获取第二数据时,具体用于:采用第四协议,对所述第四数据进行处理,确定所述第四数据中是否包括第三指示,所述第四协议包括UDP协议、IP协议和NAS协议中的至少一个;在确定所述第四数据中包括第三指示时,从所述第四数据中,获取第二数据。
在本申请中,所述处理单元162在对所述第二数据进行处理,获取第三数据和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时,具体用于:采用第一协议,对所述第二数据进行处理,获取第三数据和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所述第一协议为TML协议或者NAS协议。
在本申请中,所述第二连接为所述第三网络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控制面连接,所述控制面连接用于传输NAS信令和SMS短消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收发单元161在通过第二连接接收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四数据时,具体用于:通过所述控制面连接接收所述第四数据,所述第四数据为NAS信令或SMS短消息。
在本申请中,所述第二连接为所述第三网络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用户面连接,所述用户面连接用于传输IP数据包;所述收发单元161在通过第二连接接收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四数据时,具体用于:通过所述用户面连接接收所述第四数据,所述第四数据为IP数据包。
在本申请中,所述收发单元161还用于:在确定上报所述第二数据的第一终端设备后,将所述第二数据中的第三数据上报至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所对应的应用服务器。
在本申请中,所述第二数据中还包括SN序列号,所述SN序列号用于标识所述第二数据;
所述收发单元161在确定上报所述第二数据的第一终端设备后,将所述第二数据中包括的第三数据上报至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所对应的应用服务器时,具体用于:在确定上报所述第二数据的第一终端设备后,根据所述SN序列号和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判断所述第二数据中的第二数据是否为重复接收;在确定所述第二数据中的第二数据不为重复接收时,将所述第三数据上报至对应的应用服务器;在确定所述第二数据为重复接收时,将所述第二数据丢弃。
在本申请中,所述第二数据中还包括校验值,所述校验值用于校验所述第二数据在从第一终端设备传输至第三网络设备的过程中,是否被修改;
所述收发单元161在确定上报所述第二数据的第一终端设备后,将所述第二数据中的第三数据上报至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所对应的应用服务器时,具体用于:在确定上报所述第二数据的第一终端设备后,根据所述第二数据中的校验值,校验所述第二数据从第一终端设备传输至第二网络设备的过程中,是否被修改;在确定所述第二数据未被修改时,将所述第二数据中的第三数据中上报至第一终端设备所对应的应用服务器。
关于上述通信装置执行寻呼方法的介绍以及具体的有益效果,可参见上述实施例中图6中第三网络设备以及相关文字记载的介绍,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所示的任一种通信方法的指令。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它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据用户线)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括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等。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5)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终端设备生成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数据包括第二数据,所述第二数据包括第三数据和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所述第二数据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需上报至网络设备的数据;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未与网络设备建立连接的情况下,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中还包括第一指示,所述第一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数据的方式,所述方式为非接入层NAS信令方式、短消息服务SMS短消息方式和IP数据包方式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中还包括第二指示,所述第二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数据的最大允许延迟时间。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未与网络设备建立连接的情况下,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未与网络设备建立连接的情况下,通过广播信道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数据。
5.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终端设备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数据中包括第二数据,所述第二数据中包括第三数据和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所述第二数据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需上报至网络设备的数据;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处理,获得第二数据;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对所述第二数据进行处理,获得第四数据,所述第四数据包括所述第二数据和第三指示;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通过第一连接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四数据,所述第一连接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连接,所述第三指示用于指示第一网络设备将第二数据发送至第二网络设备;
或者,所述第二终端通过第二连接向第三网络设备发送第四数据,所述第二连接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三网络设备的连接,所述第三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四数据中包括所述第二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中还包括第一指示,所述第一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数据的方式,所述方式为NAS信令方式、SMS短消息方式和IP数据包方式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对所述第二数据进行处理,获得第四数据,包括: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指示为NAS信令方式时,根据NAS协议对所述第二数据进行处理,生成第四数据,所述第四数据为NAS信令;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指示为SMS短消息方式时,根据SMS协议对所述第二数据进行处理,生成第四数据,所述第四数据为SMS短消息;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指示为IP数据包方式时,根据IP协议对所述第二数据进行处理,生成第四数据,所述第四数据为IP数据包。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中还包括第二指示,所述第二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数据的最大允许延迟时间;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通过第一连接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四数据,包括: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指示所指示的最大允许延迟时间内,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或第二连接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包括所述第二数据的第四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5至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数据,包括: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在广播信道上,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数据。
9.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网络设备通过第一连接接收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四数据,所述第一连接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与第一网络设备的连接;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在确定所述第四数据中包括第三指示时,生成第五数据,所述第五数据中包括所述第二数据,所述第二数据中包括第三数据和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所述第二数据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需上报至网络设备的数据,所述第三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将所述第二数据发送至第二网络设备;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五数据。
10.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网络设备接收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五数据,所述第五数据中包括第二数据,所述第二数据中包括第三数据以及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所述第二数据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需上报至第二网络设备的数据;
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对所述第五数据进行处理,获取所述第二数据;
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对所述第二数据进行处理,获取所述第三数据和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
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确定上报所述第二数据的第一终端设备。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在确定上报所述第二数据的第一终端设备后,将所述第二数据中的第三数据上报至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所对应的应用服务器。
12.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实现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3.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处理器运行时,使得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实现。
1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所述指令被处理器运行时,使得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实现。
15.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指令,当所述指令被处理器运行时,使得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实现。
CN202110601390.8A 2017-07-14 2017-07-14 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Active CN11351831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01390.8A CN113518318B (zh) 2017-07-14 2017-07-14 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01390.8A CN113518318B (zh) 2017-07-14 2017-07-14 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CN201710576791.6A CN109429181B (zh) 2017-07-14 2017-07-14 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576791.6A Division CN109429181B (zh) 2017-07-14 2017-07-14 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18318A true CN113518318A (zh) 2021-10-19
CN113518318B CN113518318B (zh) 2024-05-03

Family

ID=6500153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576791.6A Active CN109429181B (zh) 2017-07-14 2017-07-14 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CN202110601390.8A Active CN113518318B (zh) 2017-07-14 2017-07-14 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576791.6A Active CN109429181B (zh) 2017-07-14 2017-07-14 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172449B2 (zh)
EP (1) EP3644632A1 (zh)
CN (2) CN109429181B (zh)
BR (1) BR112020000814A2 (zh)
WO (1) WO201901133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68858A1 (zh) * 2020-02-29 2021-09-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15292A (zh) * 2006-07-27 2008-01-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寻呼并连接终端的方法及快速激活数据传输的终端和***
WO2011136555A2 (ko) * 2010-04-30 2011-11-03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통신 시스템 노드와 데이터 서비스 망 노드 간 연결 설정 방법
CN104967595A (zh) * 2014-10-31 2015-10-07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将设备在物联网平台进行注册的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081393A1 (ko) * 2011-11-29 2013-06-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기기간 통신을 지원하는 무선접속시스템에서 기기간 동기화 및 식별을 지원하는 방법
WO2014153721A1 (zh) * 2013-03-26 2014-10-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包传输方法、***及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04125654A (zh) * 2013-04-23 2014-10-29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wifi网络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KR102297475B1 (ko) * 2014-10-17 2021-09-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사물 인터넷을 위한 단말 및 그 동작 방법
CN106162694B (zh) * 2015-04-09 2020-06-19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支持覆盖范围扩展和业务连续性的方法以及装置
CN104796849B (zh) * 2015-04-16 2018-05-22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对数据包进行处理的方法和设备
CN105530683A (zh) * 2015-12-21 2016-04-27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网络连接方法和装置
CN105471897B (zh) * 2015-12-28 2019-03-22 上海庆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嵌入式设备云服务接入方法及***
US10834725B2 (en) * 2016-07-26 2020-11-10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Radio resource pooling associated with communication device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15292A (zh) * 2006-07-27 2008-01-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寻呼并连接终端的方法及快速激活数据传输的终端和***
WO2011136555A2 (ko) * 2010-04-30 2011-11-03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통신 시스템 노드와 데이터 서비스 망 노드 간 연결 설정 방법
CN104967595A (zh) * 2014-10-31 2015-10-07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将设备在物联网平台进行注册的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644632A4 (en) 2020-04-29
WO2019011339A1 (zh) 2019-01-17
BR112020000814A2 (pt) 2020-07-14
CN109429181B (zh) 2021-06-01
US11172449B2 (en) 2021-11-09
CN113518318B (zh) 2024-05-03
CN109429181A (zh) 2019-03-05
US20200154357A1 (en) 2020-05-14
EP3644632A1 (en) 2020-04-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70506B (zh) 无线通信***中的服务节点重新定位方法及其设备
CN107241764B (zh) 一种上行、下行小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EP2727435B1 (en) Small data communication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10863578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EP3393168B1 (en) User equipment and data reception method, and network node an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CN107925914B (zh) 分组数据网络上的非ip数据的通信
CN110505714B (zh) 多链接通信方法、设备和终端
EP388647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ccess, handover, and encryption control of a ue
CN112703716B (zh) 共享无线承载以及终端设备无线标识和无线接入网路径的管理
US20200162854A1 (en) Service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19008560A1 (en) TRANSFER OF MEASUREMENT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CN112655233A (zh) 分配能力标识的方法和设备
TW201944839A (zh) 為早期資料傳輸建立協定資料單元之技術
US11388588B2 (en) Optimized small data transmission over uplink
CN106961726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
CN109429181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CN108617000B (zh) 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US11503664B2 (en) Method, system and computer programs for the transmission of infrequent small data in a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5192904A1 (en)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therein for relaying an ongoing data session
CN106686532B (zh) 通信方法、***及终端化基站及所提供的终端化小区
CN116762365A (zh) 侧行传输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