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92913A - 副车架以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副车架以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92913A
CN113492913A CN202010256160.8A CN202010256160A CN113492913A CN 113492913 A CN113492913 A CN 113492913A CN 202010256160 A CN202010256160 A CN 202010256160A CN 113492913 A CN113492913 A CN 1134929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part
subframe
longitudinal beam
sleeve
mounting br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5616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92913B (zh
Inventor
董伟佳
张铁群
曹培涛
罗攀
高英
于淼
杨会亮
王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25616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92913B/zh
Publication of CN1134929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929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929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929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02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comprising longitudinally or transversely arranged frame memb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副车架以及车辆,所述副车架包括:副车架本体、左连接部和右连接部、左连接套管和右连接套管,左连接部和右连接部分别连接在副车架本体的左侧和右侧,左连接套管与左连接部连接且适于与车身固定,右连接套管与右连接部连接且适于与车身固定;左纵梁和右纵梁,左纵梁和右纵梁分别可选择地安装在左连接部的前端和右连接部的前端;电动悬置固定模块,电动悬置固定模块可选择地安装在左纵梁和右纵梁上。由此,一方面,降低了开发成本以及开发风险;另一方面,左纵梁、右纵梁以及电动悬置固定模块可以根据不同的车型选装,可以有效地提高本实施例的副车架的通用性,进一步地降低开发成本。

Description

副车架以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副车架以及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副车架是底盘***零部件,为悬架摆臂、动力总成、稳定杆等零部件提供安装点。
然而,随着车辆产业竞争加剧,车型品类、能源形式多元化及全球发展的要求,导致副车架种类增多,重复开发风险大,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副车架,所述副车架的通用性高,可以降低开发成本以及开发风险。
本发明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采用上述副车架的车辆。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副车架包括:副车架本体、左连接部和右连接部、左连接套管和右连接套管,所述左连接部和所述右连接部分别连接在所述副车架本体的左侧和右侧,所述左连接套管与所述左连接部连接且适于与车身固定,所述右连接套管与所述右连接部连接且适于与车身固定;
左纵梁和右纵梁,所述左纵梁和所述右纵梁分别可选择地安装在所述左连接部的前端和所述右连接部的前端;
电动悬置固定模块,所述电动悬置固定模块可选择地安装在所述左纵梁和所述右纵梁上。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副车架,一方面,使左连接套管与左连接部之间的相对位置、右连接部与右连接套管之间的相对位置在生产过程中可调,以使副车架可以满足多种离地间隙的车辆的使用,无需根据不同车型开发多种副车架,降低了开发成本以及开发风险;另一方面,左纵梁、右纵梁以及电动悬置固定模块可以根据不同的车型选装,可以有效地提高本实施例的副车架的通用性,进一步地降低开发成本。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左连接套管包括:左前连接套管和左后连接套管,所述左前连接套管和所述左后连接套管均与所述左连接部连接;所述右连接套管包括:右前连接套管和右后连接套管,所述右前连接套管和所述右后连接套管均与所述右连接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左连接部包括:左连接部本体以及形成在所述左连接部左前方的左前安装支架,所述左前连接套管固定在所述左前安装支架上,所述左连接部本体的左后方设置有左后连接套管;所述右连接部包括:右连接部本体以及形成在所述右连接部右前方的右前安装支架,所述右前连接套管固定在所述右前安装支架上,所述右连接部本体的右后方设置有右后连接套管。
可选地,所述左前安装支架包括:固定连接的左前安装支架第一板和左前安装支架第二板,所述左前安装支架第一板和所述左前安装支架第二板之间设置有左前连接套管;所述右前安装支架包括:固定连接右前安装支架第一板和右前安装支架第二板,所述右前安装支架第一板和所述右前安装支架第二板之间设置有右前连接套管。
进一步地,所述左连接部本体包括:固定连接的左连接部本体上板和左连接部本体下板,所述左连接部本体上板和所述左连接部本体下板之间设置有所述左后连接套管;所述右连接部本体包括:固定连接的右连接部本体上板和右连接部本体下板,所述右连接部本体上板和所述右连接部本体下板之间设置有所述右后连接套管。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副车架本体包括:固定连接的副车架本体上板和副车架本体下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副车架本体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适于固定悬置以及转向器,所述安装孔为沿所述副车架本体的左右方向延伸的多组。
进一步地,所述副车架还包括:左纵梁和右纵梁,所述左纵梁的一端与所述左连接部连接,所述左纵梁的另一端向前延伸,所述右纵梁的一端与所述右连接部连接,所述右纵梁的另一端向前延伸,所述左纵梁上设置有第一固定槽,所述右纵梁上设置有第二固定槽,所述第一固定槽和所述第二固定槽相对设置,且电动悬置固定模块的两端适于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槽和所述第二固定槽内。
可选地,所述副车架还包括:前下防撞梁,所述前下防撞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左纵梁的所述另一端和所述右纵梁的所述另一端连接。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副车架。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副车架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副车架的局部示意图(左纵梁、右纵梁、电动悬置固定模块未示出);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副车架的左连接部或右连接部的一端与车身连接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副车架的左连接部或右连接部的另一端与车身连接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副车架的左纵梁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副车架的右纵梁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副车架的电动悬置固定模块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副车架100,
副车架本体10,
左连接部20,左连接部本体21,左前安装支架22,
右连接部30,右连接部本体31,右前安装支架32,
左前连接套管41,左后连接套管42,右前连接套管51,右后连接套管52,
左纵梁60,第一固定槽61,右纵梁70,第二固定槽71,
电动悬置固定模块8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7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副车架100。
如图1-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副车架100包括:副车架本体10、左连接部20和右连接部30、左连接套管和右连接套管,左连接部20和右连接部30分别连接在副车架本体10的左侧和右侧,左连接套管与左连接部20连接且适于与车身固定,右连接套管与右连接部30连接且适于与车身固定。
具体而言,副车架100包括:左连接部20、右连接部30和副车架本体10,左连接部20和右连接部30分别采用焊接方式连接于副车架本体10的左右两侧。优选地,左连接部20和右连接部30采用对称设计,提升设计效率。
其中,左连接部20用于安装左摆臂,并与车身连接,右连接部30用于安装右摆臂,并与车身连接,进而左连接部20通过左连接套管与车身连接,右连接部30通过右连接套管与车身连接,使左连接套管与左连接部20之间的相对位置可调,使右连接部30与右连接套管之间的相对位置可调。
从而,在车辆的开发过程中,可以通过调整左连接套管与左连接部20之间的相对位置,右连接部30与右连接套管之间的相对位置,以使本实施例的副车架100的离地间隙可以根据车辆需求进行调整,无需进行二次开发,降低了开发成本以及开发风险。
副车架100还包括:左纵梁60和右纵梁70,左纵梁60和右纵梁70分别可选择地安装在左连接部20的前端和右连接部30的前端;
电动悬置固定模块80,电动悬置固定模块80可选择地安装在左纵梁60和右纵梁70上。
具体而言,当副车架100采用副车架本体10,左连接部20、右连接部30和电动悬置固定模块80时,可以适用于纯电动车型的设计需求。当副车架100采用副车架本体10,左连接部20、右连接部30时,可以适用于常规动力、高碰撞法规要求的车型设计需求。当副车架100采用副车架本体10时,可以适用于常规动力、低碰撞法规要求的车型设计需求。同时通过调整左连接套管和右连接套管的长度可以实现车型的离地间隙调整。对副车架本体10的安装孔进行调整,可以使副车架100适用于不同的动力总成。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副车架100,一方面,使左连接套管与左连接部20之间的相对位置、右连接部30与右连接套管之间的相对位置在生产过程中可调,以使副车架100可以满足多种离地间隙的车辆的使用,无需根据不同车型开发多种副车架100,降低了开发成本以及开发风险;另一方面,左纵梁60、右纵梁70以及电动悬置固定模块80可以根据不同的车型选装,可以有效地提高本实施例的副车架100的通用性,进一步地降低开发成本。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左连接套管包括:左前连接套管41和左后连接套管42,左前连接套管41和左后连接套管42均与左连接部20连接;右连接套管包括:右前连接套管51和右后连接套管52,右前连接套管51和右后连接套管52均与右连接部30连接。
具体而言,左连接部20包括:左连接部本体21以及形成在左连接部20左前方的左前安装支架22,左前连接套管41固定在左前安装支架22上,左连接部本体21的左后方设置有左后连接套管42;右连接部30包括:右连接部本体31以及形成在右连接部30右前方的右前安装支架32,右前连接套管51固定在右前安装支架32上,右连接部本体31的右后方设置有右后连接套管52。
可选地,左前安装支架22包括:固定连接的左前安装支架第一板和左前安装支架第二板,左前安装支架第一板和左前安装支架第二板之间设置有左前连接套管41;右前安装支架32包括:固定连接右前安装支架第一板和右前安装支架第二板,右前安装支架第一板和右前安装支架第二板之间设置有右前连接套管51。
进一步地,左连接部本体21包括:固定连接的左连接部本体上板和左连接部本体下板,左连接部本体上板和左连接部本体下板之间设置有左后连接套管42;右连接部本体31包括:固定连接的右连接部本体上板和右连接部本体下板,右连接部本体上板和右连接部本体下板之间设置有右后连接套管52。
也就是说,图3是左后连接套管42或右后连接套管52与车身配合的示意图,图4是左前连接套管41或右前连接套管51与车身配合的示意图。
以左连接部20为例,如图3、图4所示,左连接部本体上板和左连接部本体下板采用焊接工艺进行连接,同时两者之间焊接有左后连接套管42,在左后连接套管42中***螺栓,螺栓顶部螺接固定于车身上。同时左前安装支架第一板和左前安装支架第二板上部焊接有左前连接套管41,在左前连接套管41中***螺栓,螺栓顶部螺接固定于车身上。
进而,可以通过调整左连接部20与左前连接套管41、左连接部20与左后连接套管42的连接位置,即可调整副车架100的离地间隙。
如图2所示,副车架本体10包括:固定连接的副车架本体上板和副车架本体下板。
具体而言,副车架100上板和副车架100下板焊接固定,且副车架本体10上设置有安装孔,安装孔适于固定悬置(常规动力车辆的悬置)以及转向器,安装孔为沿副车架本体10的左右方向延伸的多组。
这样,当副车架100需要匹配不同规格、尺寸的动力总成时,只需要调整安装孔与动力总成的配合关系、或者对副车架本体上板的几何尺寸进行微调即可,将车辆搭载不同动力总成对副车架100的影响降至最低,减少了设计变更及工装投入。
如图5和图6所示,副车架100还包括:左纵梁60和右纵梁70,左纵梁60的一端与左连接部20连接,左纵梁60的另一端向前延伸,右纵梁70的一端与右连接部30连接,右纵梁70的另一端向前延伸,左纵梁60上设置有第一固定槽61,右纵梁70上设置有第二固定槽71,第一固定槽61和第二固定槽71相对设置,且电动悬置固定模块80的两端适于分别固定在第一固定槽61和第二固定槽71内。
具体而言,左纵梁60由左纵梁上板和左纵梁下板焊接而成,同时左纵梁上板前部右侧设计有第一固定槽61,用于与电动悬置固定模块80配合焊接,提高焊接接触面积,提高可靠性。同时左纵梁上板和左纵梁下板前部均向外侧进行延伸,此种设计可以扩大机舱空间,同时左纵梁上板和左纵梁下板前部顶端设计有左安装板,用于安装前下防撞梁,以提高碰撞安全性。
右纵梁70由右纵梁上板和右纵梁下板焊接而成,同时右纵梁上板前部右侧设计有第二固定槽71,用于与电动悬置固定模块80配合焊接,提高焊接接触面积,提高可靠性。同时右纵梁上板和右纵梁下板前部均向外侧进行延伸,此种设计可以扩大机舱空间,同时右纵梁上板和右纵梁下板前部顶端设计有右安装板,可以用于安装前下防撞梁,以提高碰撞安全性。
也就是说,副车架100还包括:前下防撞梁,电动悬置固定模块80的两端分别与左纵梁60的另一端和右纵梁70的另一端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电动悬置固定模块80为本实施例的副车架100构造为电动车辆的副车架100时,作为电动悬置的固定模块使用。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副车架100。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采用上述副车架100,所具有的技术效果与上述副车架100一致,在这里不再赘述。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副车架100包括:副车架本体10,左连接部20、右连接部30、左纵梁60、右纵梁70、电动悬置固定模块80以及前下防撞梁。
其中,副车架本体10,左连接部20、右连接部30、左纵梁60、右纵梁70、电动悬置固定模块80以及前下防撞梁组合应用。可以实现灵活的组合和最小的变更适应更多的车型。
具体而言,当副车架100采用副车架本体10,左连接部20、右连接部30和电动悬置固定模块80时,可以适用于纯电动车型的设计需求。当副车架100采用副车架本体10,左连接部20、右连接部30时,可以适用于常规动力、高碰撞法规要求的车型设计需求。当副车架100采用副车架本体10时,可以适用于常规动力、低碰撞法规要求的车型设计需求。同时通过调整各安装套管的长度可以实现车型的离地间隙调整。对副车架本体10的安装孔进行调整,可以使副车架100适用于不同的动力总成。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副车架(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副车架本体(10);
左连接部(20)和右连接部(30),所述左连接部(20)和所述右连接部(30)分别连接在所述副车架本体(10)的左侧和右侧;
左连接套管和右连接套管,所述左连接套管与所述左连接部(20)连接且适于与车身固定,所述右连接套管与所述右连接部(30)连接且适于与车身固定;
左纵梁(60)和右纵梁(70),所述左纵梁(60)和所述右纵梁(70)分别可选择地安装在所述左连接部(20)的前端和所述右连接部(30)的前端;
电动悬置固定模块(80),所述电动悬置固定模块(80)可选择地安装在所述左纵梁(60)和所述右纵梁(70)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车架(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连接套管包括:左前连接套管(41)和左后连接套管(42),所述左前连接套管(41)和所述左后连接套管(42)均与所述左连接部(20)连接;
所述右连接套管包括:右前连接套管(51)和右后连接套管(52),所述右前连接套管(51)和所述右后连接套管(52)均与所述右连接部(30)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副车架(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连接部(20)包括:左连接部本体(21)以及形成在所述左连接部(20)左前方的左前安装支架(22),所述左前连接套管(41)固定在所述左前安装支架(22)上,所述左连接部本体(21)的左后方设置有左后连接套管(42);
所述右连接部(30)包括:右连接部本体(31)以及形成在所述右连接部(30)右前方的右前安装支架(32),所述右前连接套管(51)固定在所述右前安装支架(32)上,所述右连接部本体(31)的右后方设置有右后连接套管(5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副车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前安装支架(22)包括:固定连接的左前安装支架第一板和左前安装支架第二板,所述左前安装支架第一板和所述左前安装支架第二板之间设置有左前连接套管(41);
所述右前安装支架(32)包括:固定连接右前安装支架第一板和右前安装支架第二板,所述右前安装支架第一板和所述右前安装支架第二板之间设置有右前连接套管(51)。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副车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连接部本体(21)包括:固定连接的左连接部本体上板和左连接部本体下板,所述左连接部本体上板和所述左连接部本体下板之间设置有所述左后连接套管(42);
所述右连接部本体(31)包括:固定连接的右连接部本体上板和右连接部本体下板,所述右连接部本体上板和所述右连接部本体下板之间设置有所述右后连接套管(5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车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车架本体(10)包括:固定连接的副车架本体(10)上板和副车架本体下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车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车架本体(10)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适于固定悬置以及转向器,所述安装孔为沿所述副车架本体(10)的左右方向延伸的多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车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纵梁(60)的一端与所述左连接部(20)连接,所述左纵梁(60)的另一端向前延伸,所述右纵梁(70)的一端与所述右连接部(30)连接,所述右纵梁(70)的另一端向前延伸,所述左纵梁(60)上设置有第一固定槽(61),所述右纵梁(70)上设置有第二固定槽(71),所述第一固定槽(61)和所述第二固定槽(71)相对设置,且电动悬置固定模块(80)的两端适于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槽(61)和所述第二固定槽(71)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副车架(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下防撞梁,所述前下防撞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左纵梁(60)的所述另一端和所述右纵梁(70)的所述另一端连接。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副车架(100)。
CN202010256160.8A 2020-04-02 2020-04-02 副车架以及车辆 Active CN1134929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56160.8A CN113492913B (zh) 2020-04-02 2020-04-02 副车架以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56160.8A CN113492913B (zh) 2020-04-02 2020-04-02 副车架以及车辆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92913A true CN113492913A (zh) 2021-10-12
CN113492913B CN113492913B (zh) 2022-08-19

Family

ID=779945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56160.8A Active CN113492913B (zh) 2020-04-02 2020-04-02 副车架以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92913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82782A1 (en) * 2003-08-20 2005-04-21 Peter Jolley Assembly of motor vehicle body and a power train and chassis module
CN207450020U (zh) * 2017-09-18 2018-06-05 浙江德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副车架螺纹套管连接结构
CN108657278A (zh) * 2018-06-01 2018-10-16 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前副车架总成及车辆
CN109263722A (zh) * 2018-10-19 2019-01-25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前副车架及汽车
CN208585320U (zh) * 2018-06-20 2019-03-08 威马智慧出行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前副车架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82782A1 (en) * 2003-08-20 2005-04-21 Peter Jolley Assembly of motor vehicle body and a power train and chassis module
CN207450020U (zh) * 2017-09-18 2018-06-05 浙江德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副车架螺纹套管连接结构
CN108657278A (zh) * 2018-06-01 2018-10-16 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前副车架总成及车辆
CN208585320U (zh) * 2018-06-20 2019-03-08 威马智慧出行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前副车架
CN109263722A (zh) * 2018-10-19 2019-01-25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前副车架及汽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92913B (zh) 2022-08-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556591B1 (en) Vehicle body front structure for electric vehicle
US7832748B2 (en) Structure supporting a motor vehicle front end assembly comprising coupling means in the form of a hollow body of a mini-cradle with side members, and corresponding vehicle
US6398262B1 (en) Modular subframe assembly for a motor vehicle
US20160068195A1 (en) Battery arrangement in a two-track vehicle
US11097679B2 (en) Vehicle body rear structure
US20160207575A1 (en) Sub frame structure of vehicle
US11447183B2 (en) Vehicle structure of frame vehicle
JP5102728B2 (ja) 車両用サブフレーム構造
CN108290609B (zh) 后轴副车架以及具有这种后轴副车架的机动车
CN109383623B (zh) 车身构造
KR102089486B1 (ko) 전기차용 샤시플랫폼 모듈
CN113492913B (zh) 副车架以及车辆
US11701958B2 (en) Electric powered vehicle
US11312195B2 (en) Front suspension device for vehicle
KR100911406B1 (ko) 차량의 프론트 서스펜션용 서브 프레임
CN110949521B (zh) 前副车架结构
US20220001925A1 (en) Subframe structure
CN112776891A (zh) 全地形车及其车架
CN114572308B (zh) 电动汽车的车体结构
CN115158466B (zh) 一种副车架以及车辆
CN217022659U (zh) 适用于多种悬架的车身结构以及车辆
CN110481254B (zh) 一种独立悬架及车辆
CN214216000U (zh) 一种摩托车坐垫支承机构及摩托车
KR101352807B1 (ko) 차량의 서브 프레임용 마운팅 유닛
CN210309802U (zh) 全地形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