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83412B - 多模式水氟多联机*** - Google Patents

多模式水氟多联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83412B
CN113483412B CN202110687908.4A CN202110687908A CN113483412B CN 113483412 B CN113483412 B CN 113483412B CN 202110687908 A CN202110687908 A CN 202110687908A CN 113483412 B CN113483412 B CN 11348341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circulation loop
air
heat exchanger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8790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83412A (zh
Inventor
李先庭
王源
王文涛
梁辰吉昱
石文星
王宝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inghua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inghua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1068790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83412B/zh
Publication of CN1134834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834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834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83412B/zh
Priority to EP22827373.6A priority patent/EP4343214A1/en
Priority to PCT/CN2022/097286 priority patent/WO2022267877A1/zh
Priority to JP2023579040A priority patent/JP2024523487A/ja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06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s for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 for the subsequent treatment of primary air in the room units
    • F24F3/065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s for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 for the subsequent treatment of primary air in the room units with a plurality of evaporators or condens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5/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 F24F5/0046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using natural energy, e.g. solar energy, energy from the groun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40Fluid line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03Indoor unit with water as a heat sink or heat sourc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04Outdoor unit with water as a heat sink or heat sourc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06Several compression cycles arranged in paralle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模式水氟多联机***,包括若干个空调机组的制冷剂循环回路、室外换热器、室内换热器,还包括第一循环回路、第二循环回路以及主换热器,第一循环回路和第二循环回路通过主换热器实现相互换热,各个所述室外换热器和室内换热器内还分别设置有第二介质通道,所述第一循环回路和所述第二循环回路能通过各个所述第二介质通道,分别与各个室外换热器内的第一介质通道和/或第一空气通道,及各个室内换热器内的第二介质通道和/或第二空气通道相互换热。本发明的***可实现自然能源高效利用、能量回收、除霜、各***之间的冷热量自由调度、提升小负荷下的运行效率,确保空调***能在全年稳定高效地运行。

Description

多模式水氟多联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模式水氟多联机***。
背景技术
建筑运行相关的能源支出和温室气体排放量约占全社会总量的三分之一。其中采暖、通风、空调及生活热水的能耗比例达到了三分之二以上,是建筑能耗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且随着建筑功能及人对舒适度的需求提升,能耗比重逐年增加。因此提高空调***能效,是降低社会总能耗、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
空调***主要分为集中式和分散式两大类。目前,实际应用较多的分散式***主要为冷水机组和风机盘管结合***,及多联机***。冷水机组和风机盘管结合***通过循环水***将各末端与主机相连,实现能量长距离输送。然而该方案增加了制冷剂与水的换热环节,制约了***运行能效;多联机***采用直膨方案,通过制冷剂与空气直接换热方式,提高机组能效。该方案中制冷剂***性能受配管长度、高差影响显著,能量无法长距离输送,更无法利用水***的优势使用自然能源或市政水源以实现免费供冷、供热。并且,公共建筑广泛存在部分房间需供冷,同时部分房间需供热的情况。目前主要的热回收解决方案为热回收型多联机及水环热泵,前者受***规模的限制,在小负荷情况下效率较低;后者的水环存在严重的冷热量品位掺混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专利申请号为201920627088.8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多模式水环多联机空调***。该***选择可以实现三种介质(水、制冷剂、空气)两两之间直接换热的三介质换热器,作为多联机***的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通过将三介质换热器的水路相连,组成水环路,该***结合了水***和制冷剂***的优势,可实现多种模式的供冷、供热。例如,室外换热器风冷或水冷;部分室内换热器制冷,其它室内换热器同时制热;使用自然能源免费供冷、供热;小负荷时部分室外换热器同时制取冷热风和冷热水,供给所有室内换热器;除霜不间断供热。
然而,该***在应用时存在一些桎梏与不足:
1、该***在应用时无法涵盖实际运行中常出现的高效节能工况,导致在多数情况该***与传统的空调***相比,节能或功能实现效果不明显,以下几个常见可高效运行情况无法实现:
(1)有部分房间需要供冷(如内区),这些房间也可能一段时间需要供热、另一段时间需要供冷,此时外机以风冷制热为主,通常需要除霜。即,无法实现“小负荷供冷同时部分机组供热时除霜”运行模式;
(2)虽可将单水环切换成两个环路,室外换热器为水源,此时内机只能有一个水温,如实现供冷,就无法给其它不运行机组供热;如实现供热,就无法给房间供冷。即,无法实现“小负荷供冷同时小负荷供热”运行模式;
(3)当过渡季时,典型场景是水(地)源可直接用于内区供冷,此时无法解决小负荷供热的问题。即,无法实现“自然能源免费供冷同时小负荷供热”运行模式;
(4)参考(3),也无法实现“小负荷供热同时回收蒸发器冷量进行免费供冷”模式。
2、该***所有室内换热器同时并联在同一个水环路上,当需要同时供冷和供热时,无法实现任意一个室内换热器制冷和制热工况的灵活切换。
3、仅通过一个水环路连接所有的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当室内换热器环路和室外换热器环路需求的参数不同时,会产生如下缺陷:
(1)该***虽可以通过阀门的启闭,将总水环路分为室外换热器水环路和室内换热器水环路,但二者无法直接换热以充分利用室外换热器水环路的能源,即自然能源仅与室外换热器侧环路连接,无法直接用于室内换热器侧;
(2)由于自然能源仅连接在该***的室外侧,故无法满足室内、室外两个环路同时使用自然能源的需求情况,即若需要实现多种复合运行模式时,该***无法实施和执行,制约了实际应用的实用性和灵活性。
4、单水环切换为两个水环路运行时,需要两个定压点,而合并为一个水环时仅需要一个定压点,需要设置并切换定压点,导致***内压力不稳定;并且,该***室外换热器环路和室内换热器环路无法使用两种载冷剂,例如,室外换热器环路使用防冻液,室内换热器环路使用水,以兼顾两种载冷剂的防冻和换热的优势。
5、该***仅采用了风末端一种形式,冬季供暖时室内热舒适性较差,已无法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对房间舒适度的要求。
因此,该现有技术的***虽能实现全年多种模式下的制冷、制热方案,但在大多数的用能需求下,并不是最适用、节能及可靠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模式水氟多联机***,能具备多种运行模式,通过各种运行模式不仅能实现上述现有技术专利的功能,还能实现自然能源高效利用、能量回收、除霜、各***之间的冷热量自由调度、提升小负荷下的运行效率,确保空调***能在全年稳定高效地运行。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模式水氟多联机***,包括若干个空调机组,各个空调机组分别包括制冷剂循环回路以及至少一个室外换热器和至少一个室内换热器,各个空调机组内的制冷剂循环回路相互独立,所述室外换热器和室内换热器内分别设有第一介质通道,各个空调机组内的室外换热器和室内换热器分别通过第一介质通道接通于各个相互独立的制冷剂循环回路,通过设置膨胀阀分别控制各个室内换热器内的第一介质通道的导通、关闭与流量调节,所述制冷剂循环回路内设置有用于驱使冷媒流动的压缩机以及用于切换冷媒流动方向的四通换向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循环回路、第二循环回路以及主换热器,所述第一循环回路设有第一循环泵和自然能源采集器,所述第二循环回路设有第二循环泵,所述第一循环回路和第二循环回路通过所述主换热器实现相互换热,各个所述室外换热器和室内换热器内还分别设置有第二介质通道,各个所述空调机组的室外换热器分别通过内部的第二介质通道并联接通于所述第一循环回路,以使所述第一循环回路能通过各个所述第二介质通道分别与各个室外换热器内的第一介质通道相互换热,各个所述室外换热器内还分别设置有第一空气换热通道,所述第一空气换热通道与室外换热器内的第一介质通道和/或第二介质通道相互换热,并通过设置风机驱使所述第一空气换热通道内的热量随气流向外界传递;各个所述空调机组的室内换热器分别通过内部的第二介质通道并联接通于所述第二循环回路,以使所述第二循环回路能通过各个所述第二介质通道分别与各个室内换热器内的第一介质通道相互换热,通过设置阀门分别控制各个室外换热器内的第二介质通道与所述第一循环回路之间的导通与关闭并且通过设置阀门分别控制各个室内换热器内的第二介质通道与所述第二循环回路之间的导通与关闭,各个所述室内换热器内还分别设置有第二空气换热通道,所述第二空气换热通道与室内换热器内的第一介质通道和/或第二介质通道相互换热,并通过设置风机驱使所述第二空气换热通道内的热量随气流向室内传递。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多模式水氟多联机***,还包括第三循环回路,所述第三循环回路设有第三循环泵,各个所述空调机组的室内换热器分别通过内部的第二介质通道并联接通于所述第三循环回路,以使所述第三循环回路能通过各个所述第二介质通道分别与各个室内换热器内的第一介质通道和/或第二空气换热通道相互换热,所述第三循环回路与所述第二循环回路之间通过设置阀门分隔,并且通过阀门分别控制第三循环回路与各个第二介质通道之间的导通与关闭。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多模式水氟多联机***,还包括至少一个换热装置,所述换热装置分别并联接通于所述第二循环回路和/或第三循环回路,通过设置阀门分别控制换热装置与第二循环回路之间以及换热装置与第三循环回路之间的导通与关闭。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多模式水氟多联机***,所述第一循环回路设有第一旁路,所述第一旁路并联接通于所述自然能源采集器的两端,所述第一旁路和自然能源采集器分别通过设置阀门控制导通与关闭。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多模式水氟多联机***,所述第一循环回路上并联接通有第二旁路,所述第二循环回路上并联接通有第三旁路,所述第二旁路和第三旁路分别并联接通于所述主换热器的两端,所述第二旁路、第三旁路以及主换热器分别通过设置阀门控制导通与关闭。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多模式水氟多联机***,所述第二循环回路通过旁路接通有自然能源采集器,所述自然能源采集器通过旁路接通在所述第二循环泵与主换热器之间。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多模式水氟多联机***,各个所述换热装置为顶棚式热辐射器、墙壁式热辐射器、地板式热辐射器、液体储热器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多模式水氟多联机***,所述空调机组为具有热回收功能的多联式空调机组,以使所述空调机组可以实现热回收功能并通过内部的制冷剂管路实现多个室内换热器之间的冷热量相互转移。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多模式水氟多联机***,所述自然能源采集器为地热能采集装置、地下热水热能采集装置、太阳能集热装置、间接蒸发冷却装置、冷却塔、建筑废热采集装置、工业余热采集装置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多模式水氟多联机***,各个所述空调机组还包括节流装置、油分离器、气液分离器、再冷却器、节流装置,通过所述室外换热器、压缩机、四通换向阀、节流装置、室内换热器、油分离器、气液分离器和再冷却器共同构成所述空调机组的制冷剂循环回路。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多模式水氟多联机***,所述第一循环回路、第二循环回路和第三循环回路内的循环介质为水或防冻液。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多模式水氟多联机***,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技术进步:
(1)该***在所有室外换热器并联在一个环路的基础上,将所有室内换热器同时并联在另外两个相互独立的环路上,所有室内换热器的进出口均可自由地在两个环路上切换连接,从而实现两个环路不同的运行参数,室内换热器可按照不同房间功能进行分区,组成不同的独立环路;
(2)室外换热器所在环路和室内换热器所在环路分别用两套独立的环路,二者通过换热器实现热力工况的连接;
(3)两个环路二者均可连接自然能源或其他能源回收设备,更灵活地使用自然能源或回收能源,进一步提升***能效;
(4)该***可实现两个不同的运行参数,实现各***冷热量的自由调度,避免掺混导致能量品位的损失,且能使用不同种类的载冷剂,兼顾防冻和换热的优势;
(5)本发明的***能具备多种运行模式,通过各种运行模式除了能实现专利申请号为201920627088.8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的一种多模式水环多联机空调***的全部功能外,还能便于匹配不同参数的自然能源与不同末端的用能需求,进一步提升了***在部分负荷甚至是极小负荷下的运行效率,避免同时供冷、同时供热等工况,及***需求不同时导致的能量掺混,不受制冷剂环和水环运行参数的限制,可以实现室内换热器随意切换制冷或制热模式;
(6)可以兼顾间歇供暖的快速响应和热舒适性的需求;
(7)该***可实现自然能源高效利用、能量回收、各***之间的冷热量自由调度,通过自由调度热量实现除霜功能,并能提升小负荷下的运行效率,确保空调***能在全年稳定高效地运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在部分室外机水冷,同时部分室外机风冷运行模式的工作原理及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现同时供冷和供热工作模式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现免费供冷/供热工作模式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现除霜工作模式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现小负荷工作模式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现供热小负荷+自然能源免费供冷工作模式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现供热小负荷+蒸发器免费供冷工作模式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现供热小负荷+供冷小负荷工作模式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现供冷小负荷+供热除霜工作模式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现间歇供暖功能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在间歇供暖模式启动阶段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在间歇供暖模式稳定阶段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中各个空调机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附图,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1描述本发明的一种多模式水氟多联机***,如附图1所示,包括多个空调机组100,各个空调机组100分别包括制冷剂循环回路101以及一个室外换热器102和多个室内换热器103,各个空调机组100内的制冷剂循环回路101相互独立,室外换热器102和室内换热器103内分别设有第一介质通道104,各个空调机组100内的室外换热器102和室内换热器103分别通过第一介质通道104接通于各个相互独立的制冷剂循环回路101。另外,为了独立控制各个室内换热器103内的第一介质通道104,在***的管路中通过设置膨胀阀分别控制各个室内换热器103内的第一介质通道104的导通、关闭与流量调节。
与此同时,各个室外换热器102内还分别形成有第一空气换热通道107,第一空气换热通道107与室外换热器102内的第一介质通道104和/或第二介质通道105相互换热,并通过安装风机(图中未标出)驱使第一空气换热通道107内的热量随气流向外界传递。同样地,各个室内换热器103内还分别形成有第二空气换热通道106,第二空气换热通道106与室内换热器103内的第一介质通道104或/和第二介质通道105相互换热,并通过安装风机(图中未标出)驱使第二空气换热通道106内的热量随气流向室内扩散传递,即利用第二空气换热通道106吸收来自第一介质通道104和/或第二介质通道105的热量,然后通过风机驱使第二空气换热通道106内的气流流动,促使第二空气换热通道106内的热量得以随气流向外传递,从而可以把室内换热器103的热量传递至各个房间,对各个房间实施供冷或供热。在实际应用中,室内换热器103为具有三介质通道的三介质换热器。
而制冷剂循环回路101内设置有用于驱使冷媒流动的压缩机以及用于切换冷媒流动方向的四通换向阀,在实际应用中,各个空调机组100还包括节流装置、油分离器、气液分离器、再冷却器、节流装置,通过室外换热器、压缩机、四通换向阀、节流装置、室内换热器、油分离器、气液分离器和再冷却器共同构成所述空调机组的制冷剂循环回路。
除此之外,***中还增加了第一循环回路200、第二循环回路300以及主换热器3,第一循环回路200设有第一循环泵1.1和自然能源采集器2,第二循环回路300设有第二循环泵1.2,第一循环回路200和第二循环回路300通过主换热器3实现相互换热,各个室外换热器102和室内换热器103内还分别设有第二介质通道105,各个空调机组100的室外换热器102分别通过其自身内部的第二介质通道105并联接通于第一循环回路200,以使第一循环回路200能通过各个第二介质通道105分别与各个室外换热器102内的第一介质通道104相互换热;另外,各个空调机组100的室内换热器103分别通过其自身内部的第二介质通道105并联接通于第二循环回路300,以使第二循环回路300能通过各个第二介质通道105分别与各个室内换热器103内的第一介质通道104相互换热。
为了独立控制各个第二介质通道105,在***的管路中通过设置多个阀门分别控制各个室外换热器102内的第二介质通道105与第一循环回路200之间的导通与关闭,并且通过设置阀门分别控制各个室内换热器103内的第二介质通道105与第二循环回路300之间的导通与关闭。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三循环回路400,第三循环回路400设有第三循环泵1.3,各个空调机组100的室内换热器103分别通过其自身内部的第二介质通道105并联接通于第三循环回路400,以使第三循环回路400能通过各个第二介质通道105分别与各个室内换热器103内的第一介质通道104相互换热,也可以与各个室内换热器103内的第二空气换热通道106相互换热。另外,为了分别独立控制第二循环回路300和第三循环回路400,第三循环回路400与第二循环回路300之间通过多个阀门分隔,并且通过阀门分别控制第三循环回路400与各个第二介质通道105之间的导通与关闭。
具体地,第二循环回路300和第三循环回路400各自通过增设多个支路分别接通于第二介质通道105的两端,通过在所有的支路上分别设置阀门,便能够实现分别独立切换控制第二循环回路300和第三循环回路400。
第一循环回路200、第二循环回路300和第三循环回路400内的循环介质是水或防冻液等载冷剂。
另外,第一循环回路200设有第一旁路201,第一旁路201并联接通于自然能源采集器2的两端,第一旁路201和自然能源采集器2分别通过设置阀门控制导通与关闭。第一循环回路200上并联接通有第二旁路202,第二循环回路300上并联接通有第三旁路301,第二旁路202和第三旁路301分别并联接通于主换热器3的两端,第二旁路202、第三旁路301以及主换热器3分别通过设置阀门控制导通与关闭。
可选地,第二循环回路300通过旁路接通有自然能源采集器(图中未画出),自然能源采集器通过旁路接通在第二循环泵1.2与主换热器3之间。
可选地,所述自然能源采集器为地热能采集装置、地下热水热能采集装置、太阳能集热装置、间接蒸发冷却装置、冷却塔、建筑废热采集装置、工业余热采集装置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本实施例的空调机组100为具有热回收功能的多联式空调机组,以使空调机组100可以实现热回收功能并通过内部的制冷剂管路实现多个室内换热器之间的冷热量相互转移。
基于本发明的***,可以实现多种运行模式,通过各种运行模式不仅能实现现有技术的功能,还能实现自然能源高效利用、能量回收、除霜、各***之间的冷热量自由调度、提升小负荷下的运行效率,确保空调***能在全年稳定高效地运行,下面结合***工作模式附图2~附图16对各种运行模式进行具体说明:
结合附图2和附图16所示,在以下***工作模式附图中,附图2中显示其中两个空调机组100,其中一个空调机组100为C.6,最后一个空调机组100为C.k,在本实施例中,假设***中有两个空调机组100,每个空调机组100上分别具有一个室外换热器102和三个室内换热器103,室外换热器102分别包括空调室外机6.5和7.5,室内换热器103分别包括空调室内机6.3.1、6.3.2、6.3.3、7.3.1、7.3.2、7.3.3,空调室外机6.5和7.5内的第一介质通道104分别为制冷剂管路6.5.2和7.5.2,空调室外机6.5和7.5内的第二介质通道105分别为载冷剂管路6.5.1和7.5.1,空调室内机6.3.1、6.3.2、6.3.3、7.3.1、7.3.2、7.3.3内的第一介质通道104分别为制冷剂管路6.3.1.2、6.3.2.2、6.3.3.2、7.3.1.2、7.3.2.2、7.3.3.2,空调室内机6.3.1、6.3.2、6.3.3、7.3.1、7.3.2、7.3.3内的第二介质通道105分别为载冷剂管路6.3.1.1、6.3.2.1、6.3.3.1、7.3.1.1、7.3.2.1、7.3.3.1,其余各个阀门按如下具体叙述。
(1)实现空气源工作模式的过程如下:
如附图3所示,压缩机6.1、7.1让制冷剂循环回路101能运行,并开启膨胀阀6.4.1、6.4.2、6.4.3、7.4.1、7.4.2、7.4.3,开启室外机上的风机6.5.3和7.5.3,关闭其他阀门,此时室外机制冷剂管路6.5.2和7.5.2可通过室外机的第一空气换热通道107与外界空气换热,从而实现空气源工作模式。
(2)实现水源工作模式的过程如下:
如附图3所示,开启压缩机6.1、7.1让制冷剂循环回路101能运行,并开启膨胀阀6.4.1、6.4.2、6.4.3、7.4.1、7.4.2、7.4.3,打开阀门6.6、7.6、4.1、4.4,关闭其他阀门,开启第一循环泵1.1让第一循环回路200能运行,并开启自然能源采集器2,关闭各个空调室外机上的风机6.5.3和7.5.3,此时室外机制冷剂管路6.5.2可与载冷剂管路6.5.1换热、制冷剂管路7.5.2可与载冷剂管路7.5.1换热,从而实现水源工作模式。
(3)实现空气源和水源联合工作模式的过程如下:
如附图3所示,开启压缩机6.1、7.1让制冷剂循环回路101运行,开启膨胀阀6.4.1、6.4.2、6.4.3、7.4.1、7.4.2、7.4.3,打开阀门6.6、4.1、4.4,关闭其他阀门,让第一循环回路200内的载冷剂仅能通过空调室外机6.5内的载冷剂管路6.5.1,另外,关闭空调室外机6.5上的风机6.5.3、打开空调室外机7.5上的风机7.5.3,此时空调室外机6.5的制冷剂管路6.5.2可与载冷剂管路6.5.1换热以实现水源工作模式,另外,在风机7.5.3的作用下,制冷剂管路7.5.2可以通过第一空气换热通道107与外界空气换热以实现空气源工作模式,因此整个***可实现空气源和水源联合工作模式。
(4)实现同时供冷和供热工作模式的过程如下:
如附图4所示,当不同的房间存在同时供冷、供热需求时,假设当空调室内机6.3.2、6.3.3、7.3.2、7.3.3具有供热需求,而室内机6.3.1、7.3.1具有供冷需求时,此时开启膨胀阀6.4.2、6.4.3、7.4.2、7.4.3,关闭膨胀阀6.4.1、7.4.1,开启阀门4.2、4.3、4.5、6.6、7.6、6.7.1、6.8.1、7.7.1、7.8.1,关闭其他阀门,开启第一循环泵1.1、第二循环泵1.2让第一循环回路200和第二循环回路300均能运行,关闭第三循环泵1.3,开启压缩机6.1、7.1,并调整四通换向阀6.2、7.2,使其均运行在制热模式,室内机6.3.2、6.3.3、7.3.2、7.3.3成为冷凝器,室外机6.5、7.5成为蒸发器;空调室内机6.3.2、6.3.3、7.3.2、7.3.3作为冷凝器,其制冷剂管路6.3.2.2、6.3.3.2、7.3.2.2、7.3.3.2内的热量分别在风机6.3.2.3、6.3.3.3、7.3.2.3、7.3.3.3的作用下,传递至第二空气换热通道106中的空气,形成热风为室内房间提供供热需求,实现热泵供热模式;而空调室外机6.5、7.5作为蒸发器,通过制冷剂管路6.5.2与载冷剂管路6.5.1换热、制冷剂管路7.5.2与载冷剂管路7.5.1换热,可将蒸发冷量传递至载冷剂管路6.5.1和7.5.1;在第一循环泵1.1的循环作用下,蒸发冷量经过载冷剂管路6.5.1、载冷剂管路7.5.1、第一循环泵1.1、阀门4.2、主换热器3、阀门4.3、阀门6.6、阀门7.6、载冷剂管路6.5.1、载冷剂管路7.5.1形成循环回路,即通过第一循环回路200收集来自各个蒸发器的蒸发冷量,然后让蒸发冷量在主换热器3处传递至第二循环回路300;在第二循环泵1.2的循环作用下,第二循环回路300在主换热器3处得到的蒸发冷量经过主换热器3、阀门4.5、阀门6.7.1、阀门7.7.1、载冷剂管路6.3.1.1、载冷剂管路7.3.1.1、阀门6.8.1、阀门7.8.1、第二循环泵1.2、主换热器3形成循环回路,蒸发冷量经过载冷剂管路6.3.1.1、载冷剂管路7.3.1.1时在风机6.3.1.3、7.3.1.3的作用下,传递至第二空气换热通道106中的空气,形成冷风为室内房间提供供冷需求,实现免费供冷模式;因此整个***可实现同时供冷、供热模式。同理,当室内机6.3.2、6.3.3、7.3.2、7.3.3具有供冷需求、室内机7.3.2、7.3.3具有供热需求时,可实现免费供热模式。
(5)实现免费供冷/供热工作模式的过程如下:
如附图5所示,当外界自然能源参数合适时,关闭膨胀阀6.4.1、6.4.2、6.4.3、7.4.1、7.4.2、7.4.3,开启阀门4.1、4.3、4.5、6.7.1、6.7.2、6.7.3、6.8.1、6.8.2、6.8.3、7.7.1、7.7.2、7.7.3、7.8.1、7.8.2、7.8.3,关闭其他阀门,开启第一循环泵1.1、第二循环泵1.2让第一循环回路200和第二循环回路300均能运行,关闭第三循环泵1.3,开启自然能源采集器2,关闭压缩机6.1、7.1,即停止制冷剂循环回路101运行;在第一循环泵1.1的循环作用下,自然能源采集器2的冷/热量经过自然能源采集器2、阀门4.1、主换热器3、阀门4.3、阀门6.6、阀门7.6、载冷剂管路6.5.1、载冷剂管路7.5.1、第一循环泵1.1、自然能源采集器2形成循环回路(阀门6.6、阀门7.6至少需开启一个,以形成循环回路),利用第一循环回路200收集冷/热量,然后第一循环回路200中的冷/热量在主换热器3处传递至第二循环回路300;在第二循环泵1.2的循环作用下,第二循环回路300在主换热器3处得到的冷/热量经过主换热器3、阀门4.5、阀门6.7.1、阀门6.7.2、阀门6.7.3、阀门7.7.1、阀门7.7.2、阀门7.7.3、载冷剂管路6.3.1.1、载冷剂管路6.3.2.1、载冷剂管路6.3.3.1、载冷剂管路7.3.1.1、载冷剂管路7.3.2.1、载冷剂管路7.3.3.1、阀门6.8.1、阀门6.8.2、阀门6.8.3、阀门7.8.1、阀门7.8.2、阀门7.8.3、第二循环泵1.2、主换热器3形成循环回路,第二循环回路300在主换热器3处得到的冷/热量经过载冷剂管路6.3.1.1、载冷剂管路6.3.2.1、载冷剂管路6.3.3.1、载冷剂管路7.3.1.1、载冷剂管路7.3.2.1、载冷剂管路7.3.3.1时,分别在风机6.3.1.3、6.3.2.3、6.3.3.3、7.3.1.3、7.3.2.3、7.3.3.3的作用下,传递至第二空气换热通道106中的空气,形成冷/热风为室内房间提供供冷/热需求,实现免费供冷/热模式。
(6)实现除霜工作模式的过程如下:
如附图6所示,当采用空气源工作模式制热且部分空调室外机需除霜时,假设空调室外机7.5需要除霜、室外机6.5无需除霜、六个室内机均具有供热需求时,此时关闭压缩机7.1,关闭膨胀阀7.4.1、7.4.2、7.4.3,开启膨胀阀6.4.1、6.4.2、6.4.3,开启阀门4.2、4.3、4.5、6.7.1、6.7.2、6.7.3、6.8.1、6.8.2、6.8.3、7.7.1、7.7.2、7.7.3、7.8.1、7.8.2、7.8.3,关闭其他阀门,开启第一循环泵1.1、第二循环泵1.2让第一循环回路200和第二循环回路300均能运行,并关闭第三循环泵1.3,开启压缩机6.1,调整四通换向阀6.2,使其运行在制热模式,室内机6.3.1、6.3.2、6.3.3成为冷凝器,室外机6.5成为蒸发器;在热泵循环的作用下,冷凝热经过制冷剂管路6.3.1.2、6.3.2.2、6.3.3.2时,一方面在风机6.3.1.3、6.3.2.3、6.3.3.3的作用下,传递至第二空气换热通道106中的空气,形成热风为室内房间提供供热需求,另一方面制冷剂管路6.3.1.2、6.3.2.2、6.3.3.2分别与载冷剂管路6.3.1.1、6.3.2.1、6.3.3.1换热,将热量传递至第二循环回路300;在第二循环泵1.2的循环作用下,在载冷剂管路6.3.1.1、6.3.2.1、6.3.3.1处得到的热量经过载冷剂管路6.3.1.1、载冷剂管路6.3.2.1、载冷剂管路6.3.3.1、阀门6.8.1、阀门6.8.2、阀门6.8.3、第二循环泵1.2、主换热器3、阀门4.5、阀门6.7.1、阀门6.7.2、阀门6.7.3、阀门7.7.1、阀门7.7.2、阀门7.7.3、载冷剂管路6.3.1.1、载冷剂管路6.3.2.1、载冷剂管路6.3.3.1、载冷剂管路7.3.1.1、载冷剂管路7.3.2.1、载冷剂管路7.3.3.1形成循环回路,一部分热量经过载冷剂管路7.3.1.1、载冷剂管路7.3.2.1、载冷剂管路7.3.3.1时在风机7.3.1.3、7.3.2.3、7.3.3.3的作用下,传递至第二空气换热通道106中的空气,形成热风为室内房间提供供热需求;另一部分热量经过主换热器3时与第一循环回路200换热,将热量传递至第一循环回路200,在第一循环泵1.1的循环作用下,这部分热量经过主换热器3、阀门4.3、阀门7.6、载冷剂管路7.5.1、第一循环泵1.1、阀门4.2、主换热器3形成循环回路,热量在载冷剂管路7.5.1处用于除霜,实现除霜模式。
(7)实现小负荷工作模式的过程如下:
如附图7所示,当多个可调室内机具有供冷/热需求且室内负荷较小时,下面以小负荷模式供热需求为例,假设空调室内机6.3.1、6.3.2、6.3.3、7.3.1、7.3.2、7.3.3具有供热需求但每个房间的热负荷均较小时,此时关闭压缩机7.1,关闭膨胀阀7.4.1、7.4.2、7.4.3,开启膨胀阀6.4.1、6.4.2、6.4.3,开启阀门4.6、6.6、6.7.1、6.7.2、6.7.3、6.8.1、6.8.2、6.8.3、7.7.1、7.7.2、7.7.3、7.8.1、7.8.2、7.8.3,关闭其他阀门,开启第二循环泵1.2,让第二循环回路300能运行,并关闭第三循环泵1.3,开启自然能源采集器2,开启压缩机6.1,调整四通换向阀6.2,使其运行在制热模式,室内机6.3.1、6.3.2、6.3.3成为冷凝器,室外机6.5成为蒸发器;在热泵循环的作用下,制出的热量经过制冷剂管路6.3.1.2、6.3.2.2、6.3.3.2时,一方面在风机6.3.1.3、6.3.2.3、6.3.3.3的作用下,传递至第二空气换热通道106中的空气,形成热风为室内房间提供供热需求,另一方面制冷剂管路6.3.1.2、6.3.2.2、6.3.3.2分别与载冷剂管路6.3.1.1、6.3.2.1、6.3.3.1换热,将热量传递至第二循环回路300;在第二循环泵1.2的循环作用下,在载冷剂管路6.3.1.1、6.3.2.1、6.3.3.1处得到的热量经过载冷剂管路6.3.1.1、载冷剂管路6.3.2.1、载冷剂管路6.3.3.1、阀门6.8.1、阀门6.8.2、阀门6.8.3、第二循环泵1.2、阀门4.6、阀门6.7.1、阀门6.7.2、阀门6.7.3、阀门7.7.1、阀门7.7.2、阀门7.7.3、载冷剂管路6.3.1.1、载冷剂管路6.3.2.1、载冷剂管路6.3.3.1、载冷剂管路7.3.1.1、载冷剂管路7.3.2.1、载冷剂管路7.3.3.1、阀门6.8.1、阀门6.8.2、阀门6.8.3、阀门7.8.1、阀门7.8.2、阀门7.8.3、第二循环泵1.2形成循环回路,热量经过载冷剂管路7.3.1.1、载冷剂管路7.3.2.1、载冷剂管路7.3.3.1时在风机7.3.1.3、7.3.2.3、7.3.3.3的作用下,传递至第二空气换热通道106中的空气,形成热风为室内房间提供供热需求,实现小负荷模式;同理,该***也可通过仅开启压缩机7.1实现以上功能,实现小负荷模式;同理,该***也可满足供冷需求,实现小负荷模式;小负荷模式将负荷集中到较少数量的热泵机组中,提高机组的负荷率,有利于提高机组能效。
进一步地,当***中增加了第三循环回路400后能实现更完善的工作模式,结合附图8和附图16所示,在以下***工作模式附图中,附图9中显示其中三个空调机组100,其中一个空调机组100为C.6,第二个空调机组100为C.7,最后一个空调机组100为C.k,在本实施例中,假设***中有三个空调机组100,每个空调机组100上分别具有一个室外换热器102和三个室内换热器103,室外换热器102分别包括空调室外机6.5、7.5、8.5,室内换热器103分别包括空调室内机6.3.1、6.3.2、6.3.3、7.3.1、7.3.2、7.3.3、8.3.1、8.3.2、8.3.3,空调室外机6.5、7.5和8.5内的第一介质通道104分别为制冷剂管路6.5.2、7.5.2、8.5.2,空调室外机6.5、7.5、8.5内的第二介质通道105分别为载冷剂管路6.5.1、7.5.1、8.5.1,空调室内机6.3.1、6.3.2、6.3.3、7.3.1、7.3.2、7.3.3、8.3.1、8.3.2、8.3.3内的第一介质通道104分别为制冷剂管路6.3.1.2、6.3.2.2、6.3.3.2、7.3.1.2、7.3.2.2、7.3.3.2、8.3.1.2、8.3.2.2、8.3.3.2,空调室内机6.3.1、6.3.2、6.3.3、7.3.1、7.3.2、7.3.3、8.3.1、8.3.2、8.3.3内的第二介质通道105分别为载冷剂管路6.3.1.1、6.3.2.1、6.3.3.1、7.3.1.1、7.3.2.1、7.3.3.1、8.3.1.1、8.3.2.1、8.3.3.1,其余各个阀门按如下具体叙述,具体能实现的工作模式如下:
(8)实现“供热小负荷+自然能源免费供冷”工作模式的过程如下:
如附图9所示,当部分房间需要供热、部分房间需要供冷且房间供热负荷较小、自然能源参数合适时,以空调室内机6.3.1、6.3.2、6.3.3具有供冷需求,空调室内机7.3.1、7.3.2、7.3.3、8.3.1、8.3.2、8.3.3具有供热需求为例。开启阀门4.1、4.3、4.5、6.6、6.7.1、6.7.2、6.7.3、6.8.1、6.8.2、6.8.3、7.9.1、7.9.2、7.9.3、7.10.1、7.10.2、7.10.3、8.9.1、8.9.2、8.9.3、8.10.1、8.10.2、8.10.3,关闭其他阀门,关闭压缩机6.1、8.1,开启膨胀阀7.4.1、7.4.2、7.4.3,关闭膨胀阀6.4.1、6.4.2、6.4.3、8.4.1、8.4.2、8.4.3,开启第一循环泵1.1、第二循环泵1.2、第三循环泵1.3,让第一循环回路200、第二循环回路300和第三循环回路400均能运行,并开启自然能源采集器2,开启压缩机7.1,调整四通换向阀7.2,使其运行在制热模式,空调室内机7.3.1、7.3.2、7.3.3成为冷凝器,室外机7.5成为蒸发器;在热泵循环的作用下,制出的热量经过制冷剂管路7.3.1.2、7.3.2.2、7.3.3.2时,一方面在风机7.3.1.3、7.3.2.3、7.3.3.3的作用下,传递至第二空气换热通道106中的空气,形成热风为室内房间提供供热需求,另一方面制冷剂管路7.3.1.2、7.3.2.2、7.3.3.2分别与载冷剂管路7.3.1.1、7.3.2.1、7.3.3.1换热,将热量传递至第三循环回路400;在第三循环泵1.3的循环作用下,在载冷剂管路7.3.1.1、7.3.2.1、7.3.3.1处得到的热量经过载冷剂管路7.3.1.1、载冷剂管路7.3.2.1、载冷剂管路7.3.3.1、阀门7.10.1、阀门7.10.2、阀门7.10.3、第三循环泵1.3、阀门7.9.1、阀门7.9.2、阀门7.9.3、阀门8.9.1、阀门8.9.2、阀门8.9.3、载冷剂管路7.3.1.1、载冷剂管路7.3.2.1、载冷剂管路7.3.3.1、载冷剂管路8.3.1.1、载冷剂管路8.3.2.1、载冷剂管路8.3.3.1、阀门7.10.1、阀门7.10.2、阀门7.10.3、阀门8.10.1、阀门8.10.2、阀门8.10.3、第三循环泵1.3形成循环回路,热量经过载冷剂管路8.3.1.1、载冷剂管路8.3.2.1、载冷剂管路8.3.3.1时在风机8.3.1.3、8.3.2.3、8.3.3.3的作用下,传递至第二空气换热通道106中的空气,形成热风为室内房间提供供热需求,实现供热小负荷模式;在第一循环泵1.1的循环作用下,自然能源的冷量经过自然能源采集器2、阀门4.1、主换热器3、阀门4.3、阀门6.6、载冷剂管路6.5.1、第一循环泵1.1、自然能源采集器2形成循环回路(阀门6.6、阀门8.6至少需开启一个,以形成循环回路),使第一循环回路200收集冷量,冷量经过主换热器3时传递至第二循环回路300;在第二循环泵1.2的循环作用下,第二循环回路300在主换热器3处得到的冷量经过主换热器3、阀门4.5、阀门6.7.1、阀门6.7.2、阀门6.7.3、载冷剂管路6.3.1.1、载冷剂管路6.3.2.1、载冷剂管路6.3.3.1、阀门6.8.1、阀门6.8.2、阀门6.8.3、第二循环泵1.2、主换热器3形成循环回路,第二循环回路300在主换热器3处得到的冷量经过载冷剂管路6.3.1.1、载冷剂管路6.3.2.1、载冷剂管路6.3.3.1时,分别在风机6.3.1.3、6.3.2.3、6.3.3.3的作用下,传递至第二空气换热通道106中的空气,形成冷风为室内房间提供供冷需求,实现自然能源免费供冷模式;综合二者,该***可实现“供热小负荷+自然能源免费供冷”模式,一方面,供热小负荷模式将负荷集中到较少数量的热泵机组中,提高机组的负荷率,有利于提高机组能效,另一方面,利用自然能源免费供冷可节约热泵机组用于制冷的能耗。
(9)实现“供热小负荷+蒸发器免费供冷”工作模式的过程如下:
如附图10所示,当部分房间需要供热、部分房间需要供冷且房间供热负荷较小时,以空调室内机6.3.1、6.3.2、6.3.3具有供冷需求,空调室内机7.3.1、7.3.2、7.3.3、8.3.1、8.3.2、8.3.3具有供热需求为例。开启阀门4.2、4.3、4.5、7.6、6.7.1、6.7.2、6.7.3、6.8.1、6.8.2、6.8.3、7.9.1、7.9.2、7.9.3、7.10.1、7.10.2、7.10.3、8.9.1、8.9.2、8.9.3、8.10.1、8.10.2、8.10.3,关闭其他阀门,关闭自然能源采集器2,关闭压缩机6.1、8.1,开启膨胀阀7.4.1、7.4.2、7.4.3,关闭膨胀阀6.4.1、6.4.2、6.4.3、8.4.1、8.4.2、8.4.3,开启第一循环泵1.1、第二循环泵1.2、第三循环泵1.3让第一循环回路200、第二循环回路300和第三循环回路400均能运行,开启压缩机7.1,调整四通换向阀7.2,使其运行在制热模式,室内机7.3.1、7.3.2、7.3.3成为冷凝器,室外机7.5成为蒸发器;在热泵循环的作用下,制出的热量经过制冷剂管路7.3.1.2、7.3.2.2、7.3.3.2时,一方面在风机7.3.1.3、7.3.2.3、7.3.3.3的作用下,传递至第二空气换热通道106中的空气,形成热风为室内房间提供供热需求,另一方面制冷剂管路7.3.1.2、7.3.2.2、7.3.3.2分别与载冷剂管路7.3.1.1、7.3.2.1、7.3.3.1换热,将热量传递至第三循环回路400;在第三循环泵1.3的循环作用下,在载冷剂管路7.3.1.1、7.3.2.1、7.3.3.1处得到的热量经过载冷剂管路7.3.1.1、载冷剂管路7.3.2.1、载冷剂管路7.3.3.1、阀门7.10.1、阀门7.10.2、阀门7.10.3、第三循环泵1.3、阀门7.9.1、阀门7.9.2、阀门7.9.3、阀门8.9.1、阀门8.9.2、阀门8.9.3、载冷剂管路7.3.1.1、载冷剂管路7.3.2.1、载冷剂管路7.3.3.1、载冷剂管路8.3.1.1、载冷剂管路8.3.2.1、载冷剂管路8.3.3.1、阀门7.10.1、阀门7.10.2、阀门7.10.3、阀门8.10.1、阀门8.10.2、阀门8.10.3、第三循环泵1.3形成循环回路,热量经过载冷剂管路8.3.1.1、载冷剂管路8.3.2.1、载冷剂管路8.3.3.1时在风机8.3.1.3、8.3.2.3、8.3.3.3的作用下,传递至第二空气换热通道106中的空气,形成热风为室内房间提供供热需求,实现供热小负荷模式;室外机7.5作为蒸发器产生的冷量通过换热从制冷剂管路7.5.2转移至载冷剂管路7.5.1,在第一循环泵1.1的循环作用下,制冷剂管路7.5.1的冷量经过载冷剂管路7.5.1、第一循环泵1.1、阀门4.2、主换热器3、阀门4.3、阀门7.6、载冷剂管路7.5.1形成循环回路,使第一循环回路200收集冷量,冷量经过主换热器3时传递至第二循环回路300;在第二循环泵1.2的循环作用下,载冷剂管路在主换热器3处得到的冷量经过主换热器3、阀门4.5、阀门6.7.1、阀门6.7.2、阀门6.7.3、载冷剂管路6.3.1.1、载冷剂管路6.3.2.1、载冷剂管路6.3.3.1、阀门6.8.1、阀门6.8.2、阀门6.8.3、第二循环泵1.2、主换热器3形成循环回路,第二循环回路300在主换热器3处得到的冷量经过载冷剂管路6.3.1.1、载冷剂管路6.3.2.1、载冷剂管路6.3.3.1时,分别在风机6.3.1.3、6.3.2.3、6.3.3.3的作用下,传递至第二空气换热通道106中的空气,形成冷风为室内房间提供供冷需求,实现蒸发器免费供冷模式;综合二者,该***可实现“供热小负荷+蒸发器免费供冷”模式,一方面,供热小负荷模式将负荷集中到较少数量的热泵机组中,提高机组的负荷率,有利于提高机组能效,另一方面,利用热泵机组供热时蒸发器产生的冷量进行免费供冷,可节约热泵机组用于制冷的能耗。
(10)实现“供热小负荷+供冷小负荷”工作模式的过程如下:
如附图11所示,当部分房间需要供热、部分房间需要供冷且房间冷、热负荷均较小时,以室内机6.3.1、6.3.2、6.3.3、7.3.1具有供冷需求,室内机7.3.2、7.3.3、8.3.1、8.3.2、8.3.3具有供热需求为例。开启阀门4.6、6.7.1、6.7.2、6.7.3、6.8.1、6.8.2、6.8.3、7.7.1、7.8.1、7.9.2、7.9.3、7.10.2、7.10.3、8.9.1、8.9.2、8.9.3、8.10.1、8.10.2、8.10.3,关闭其他阀门,关闭自然能源采集器2,关闭压缩机7.1,开启膨胀阀6.4.1、6.4.2、6.4.3、8.4.1、8.4.2、8.4.3,关闭膨胀阀7.4.1、7.4.2、7.4.3,关闭第一循环泵1.1,开启第二循环泵1.2、第三循环泵1.3,让第二循环回路300和第三循环回路400均能运行;开启压缩机6.1,调整四通换向阀6.2,使其运行在制冷模式,室内机6.3.1、6.3.2、6.3.3成为蒸发器,室外机6.5成为冷凝器;开启压缩机8.1,调整四通换向阀8.2,使其运行在制热模式,室内机8.3.1、8.3.2、8.3.3成为冷凝器,室外机8.5成为蒸发器;在热泵循环的作用下,压缩机6.1制出的冷量经过制冷剂管路6.3.1.2、6.3.2.2、6.3.3.2时,一方面在风机6.3.1.3、6.3.2.3、6.3.3.3的作用下,传递至第二空气换热通道106中的空气,形成冷风为室内房间提供供冷需求,另一方面制冷剂管路6.3.1.2、6.3.2.2、6.3.3.2分别与载冷剂管路6.3.1.1、6.3.2.1、6.3.3.1换热,将冷量传递至第二循环回路300;在第二循环泵1.2的循环作用下,在载冷剂管路6.3.1.1、6.3.2.1、6.3.3.1处得到的冷量经过载冷剂管路6.3.1.1、载冷剂管路6.3.2.1、载冷剂管路6.3.3.1、阀门6.8.1、阀门6.8.2、阀门6.8.3、第二循环泵1.2、阀门4.6、阀门6.7.1、阀门6.7.2、阀门6.7.3、阀门7.7.1、载冷剂管路6.3.1.1、载冷剂管路6.3.2.1、载冷剂管路6.3.3.1、载冷剂管路7.3.1.1、阀门6.8.1、阀门6.8.2、阀门6.8.3、阀门7.8.1、第二循环泵1.2形成循环回路,冷量经过载冷剂管路7.3.1.1时在风机7.3.1.3的作用下,传递至第二空气换热通道106中的空气换热,形成冷风为室内房间提供供冷需求,实现供冷小负荷模式;另外,在热泵循环的作用下,压缩机8.1制出的热量经过制冷剂管路8.3.1.2、8.3.2.2、8.3.3.2时,一方面在风机8.3.1.3、8.3.2.3、8.3.3.3的作用下,传递至第二空气换热通道106中的空气,形成热风为室内房间提供供热需求,另一方面制冷剂管路8.3.1.2、8.3.2.2、8.3.3.2分别与载冷剂管路8.3.1.1、8.3.2.1、8.3.3.1换热,将热量传递至第三循环回路400;在第三循环泵1.3的循环作用下,在载冷剂管路8.3.1.1、8.3.2.1、8.3.3.1处得到的热量经过载冷剂管路8.3.1.1、载冷剂管路8.3.2.1、载冷剂管路8.3.3.1、阀门8.10.1、阀门8.10.2、阀门8.10.3、第三循环泵1.3、阀门7.9.2、阀门7.9.3、阀门8.9.1、阀门8.9.2、阀门8.9.3、载冷剂管路7.3.2.1、载冷剂管路7.3.3.1、载冷剂管路8.3.1.1、载冷剂管路8.3.2.1、载冷剂管路8.3.3.1、阀门7.10.2、阀门7.10.3、阀门8.10.1、阀门8.10.2、阀门8.10.3、第三循环泵1.3形成循环回路,热量经过载冷剂管路7.3.2.1、载冷剂管路7.3.3.1时在风机7.3.2.3、7.3.3.3的作用下,传递至第二空气换热通道106中的空气,形成热风为室内房间提供供热需求,实现供热小负荷模式;综合二者,该***可实现“供热小负荷+供冷小负荷”模式,该模式将负荷集中到较少数量的热泵机组中,提高机组的负荷率,有利于提高机组能效。
(11)实现“供冷小负荷+供热除霜”工作模式的过程如下:
在附图11“供热小负荷+供冷小负荷”模式的基础上,处于制热模式的压缩机8.1运行一段时间后,室外机8.5可能出现结霜现象,此时开启阀门4.2、4.4、6.6、8.6,开启第一循环泵1.1,在第一循环泵1.1的循环作用下,空调室外机6.5作为冷凝器产生的热量经过载冷剂管路6.5.1、第一循环泵1.1、阀门4.2、阀门4.4、阀门6.6、阀门8.6、载冷剂管路6.5.1、载冷剂管路8.5.1、第一循环泵1.1形成循环回路,热量在载冷剂管路8.5.1处用于除霜,实现供热除霜模式;综合附图11的“供热小负荷+供冷小负荷”模式,附图12可实现“供冷小负荷+供热除霜”模式,减少了除霜所需能耗,供热保障性得到提高。
另外,如附图13所示,为了实现房间的间歇供暖功能,本实施例还包括多个换热装置,换热装置分别并联接通于第二循环回路300和第三循环回路400,通过设置阀门分别控制换热装置与第二循环回路300之间以及换热装置与第三循环回路400之间的导通与关闭,各个换热装置为顶棚式热辐射器、墙壁式热辐射器、地板式热辐射器、液体储热器中的至少一种。通过增加换热装置,可以使***实现如下工作模式:
(12)“间歇供暖”模式启动阶段的运行过程如下:
如附图14所示,假设具有两个换热装置,两个空调机组100、每个空调机组100上具有三个空调室内机。以空调室内机6.3.1、空调室内机6.3.2、空调室内机6.3.3、换热装置5.1属于同一个房间(第一房间),空调室内机7.3.1、空调室内机7.3.2、空调室内机7.3.3、换热装置5.2属于同一个房间(第二房间)为例,并以第一房间具有供热需求、第二房间无供热需求为例。开启压缩机6.1,调整四通换向阀6.2,使其运行在制热模式,室内机6.3.1、6.3.2、6.3.3成为冷凝器,室外机6.5成为蒸发器;在热泵循环的作用下,制出的热量经过制冷剂管路6.3.1.2、6.3.2.2、6.3.3.2时,一方面在风机6.3.1.3、6.3.2.3、6.3.3.3的作用下,传递至第二空气换热通道106中的空气,形成热风为室内房间提供供热需求,满足快速响应的需求,另一方面制冷剂管路6.3.1.2、6.3.2.2、6.3.3.2分别与载冷剂管路6.3.1.1、6.3.2.1、6.3.3.1换热,将热量传递至第二循环回路300;在第二循环泵1.2的循环作用下,在载冷剂管路6.3.1.1、6.3.2.1、6.3.3.1处得到的热量经过载冷剂管路6.3.1.1、载冷剂管路6.3.2.1、载冷剂管路6.3.3.1、阀门6.8.1、阀门6.8.2、阀门6.8.3、第二循环泵1.2、阀门4.6、阀门6.7.1、阀门6.7.2、阀门6.7.3、阀门5.2.1、载冷剂管路6.3.1.1、载冷剂管路6.3.2.1、载冷剂管路6.3.3.1、换热装置5.1、阀门6.8.1、阀门6.8.2、阀门6.8.3、阀门5.3.1、第二循环泵1.2形成循环回路,热量经过换热装置5.1时通过辐射散热室内房间提供供热需求。同理,仅第二房间具有供热需求、第一房间与第二房间均有供热需求等情况时,通过仅开启压缩机7.1或同时开启压缩机6.1、7.1也可实现以上功能,此处不再赘述;同理,房间具有供冷需求时,也可实现以上功能,此处不再赘述;同理;当第一与第二房间具有不同供热/冷需求时,如第一房间具有供热需求、第二房间具有供冷需求,可结合附图10~附图13的运行模式实现以上功能,此处不再赘述;同理,若人员在室内停留时间较短,在辐射换热末端的温度达到目标温度前就已离开,则在启动阶段也可仅产生热风,不再将热水供入辐射供热末端,此处不再赘述;同理,每个房间的多个室内机不一定全部开启,可仅开启其中的一部分,也可实现以上功能,此处不再赘述;同理,每个房间不局限于仅有一个辐射换热装置(如:换热装置5.1),当房间具有多个换热装置时,也可实现以上功能,此处不再赘述;在间歇供暖模式的启动阶段,此***既可以产生热风也可产生热水,用热风提升室内温度的速度较快,但由于热惯性,热水通入辐射换热末端以提升室内温度的速度较慢;当房间此前并无供热、房间温度较低时,为快速提高室内温度,采用吹出热风以快速升温,产生的热水通入辐射供热末端缓慢提高室内温度,二者同时起到升温作用。
(12)“间歇供暖”模式稳定阶段的运行过程如下:
如附图15所示,假设具有两个换热装置,两个空调机组100、每个空调机组100上具有三个空调室内机。以室内机6.3.1、室内机6.3.2、室内机6.3.3、换热装置5.1属于同一个房间(第一房间),室内机7.3.1、室内机7.3.2、室内机7.3.3、换热装置5.2属于同一个房间(第二房间)为例,并以第一房间具有供热需求、第二房间无供热需求为例。在附图12间歇供暖模式启动阶段运行的基础上。当室内温度达到或接近所需温度时,此时关闭风机6.3.1.3、6.3.2.3、6.3.3.3;在热泵循环的作用下,制出的热量经过制冷剂管路6.3.1.2、6.3.2.2、6.3.3.2分别与载冷剂管路6.3.1.1、6.3.2.1、6.3.3.1换热,将热量传递至第二循环回路300;在第二循环泵1.2的循环作用下,在载冷剂管路6.3.1.1、6.3.2.1、6.3.3.1处得到的热量经过载冷剂管路6.3.1.1、载冷剂管路6.3.2.1、载冷剂管路6.3.3.1、阀门6.8.1、阀门6.8.2、阀门6.8.3、第二循环泵1.2、阀门4.6、阀门6.7.1、阀门6.7.2、阀门6.7.3、阀门5.2.1、载冷剂管路6.3.1.1、载冷剂管路6.3.2.1、载冷剂管路6.3.3.1、换热装置5.1、阀门6.8.1、阀门6.8.2、阀门6.8.3、阀门5.3.1、第二循环泵1.2形成循环回路,热量经过换热装置5.1时通过辐射散热室内房间提供供热需求;通过此种模式,稳定阶段优先采用辐射供暖以满足室内舒适需求。同理,仅第二房间具有供热需求、第一房间与第二房间均有供热需求等情况时,通过仅开启压缩机7.1或同时开启压缩机6.1、7.1也可实现以上功能,此处不再赘述;同理,房间具有供冷需求时,也可实现以上功能,此处不再赘述;同理;当第一与第二房间具有不同供热/冷需求时,如第一房间具有供热需求、第二房间具有供冷需求,可结合附图10~附图13的运行模式实现以上功能,此处不再赘述;同理,每个房间不局限于仅有一个辐射换热装置(如:换热装置5.1),当房间具有多个换热装置时,也可实现以上功能,此处不再赘述;经历间歇供暖模式的启动阶段后,通入热水的辐射换热末端的温度已达到目标温度,进入间歇供暖模式的稳定阶段,此时无需送入热风,仅通过辐射供热末端承担热负荷;由于辐射供热所需温度品位低于热风,因此当无需送入热风后,热泵机组供应的温度品位可降低,有利于提高机组效率,降低能耗。
对于附图14的间歇供暖模式的启动阶段及附图15的间歇供暖模式的稳定阶段两种模式,启动阶段优先采用热风以快速响应,稳定运行后以冷热水辐射供冷热为主,稳定阶段模式可采用更低品位的能源以降低能耗,因此该二种模式可避免辐射供暖因热惯性大而不方便关闭的缺点,实现辐射供冷/热的间歇运行。
通过上述各个运行模式可以得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多模式水氟多联机***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技术进步:
(1)该***在所有室外换热器并联在一个环路的基础上,将所有室内换热器同时并联在另外两个相互独立的环路上,所有室内换热器的进出口均可自由地在两个环路上切换连接,从而实现两个环路不同的运行参数,室内换热器可按照不同房间功能进行分区,组成不同的独立环路;
(2)室外换热器所在的环路和室内换热器所在环路分别用两套独立的环路室外换热器所在的环路和室内换热器所在分别用两套独立的环路相连,二者通过换热器实现热力工况的连接;
(3)两个环路二者均可连接自然能源或其他能源回收设备,更灵活地使用自然能源或回收能源,进一步提升***能效;
(4)该***可实现两个不同的运行参数,实现各***冷热量的自由调度,避免掺混导致能量品位的损失,且能使用不同种类的载冷剂,兼顾防冻和换热的优势;
(5)本发明的***能具备多种运行模式,通过各种运行模式除了能实现专利申请号为201920627088.8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的一种多模式水环多联机空调***的全部功能外,还能便于匹配不同参数的自然能源与不同末端的用能需求,进一步提升了***在部分负荷甚至是极小负荷下的运行效率,避免同时供冷、同时供热等工况,及***需求不同时导致的能量掺混,不受制冷剂环和水环运行参数的限制,可以实现室内换热器随意切换制冷或制热模式;
(6)可以兼顾间歇供暖的快速响应和热舒适性的需求;
(7)该***可实现自然能源高效利用、能量回收、各***之间的冷热量自由调度,通过自由调度热量实现除霜功能,并能提升小负荷下的运行效率,确保空调***能在全年稳定高效地运行。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多模式水氟多联机***,包括若干个空调机组(100),各个空调机组(100)分别包括制冷剂循环回路(101)以及至少一个室外换热器(102)和至少一个室内换热器(103),各个空调机组(100)内的制冷剂循环回路(101)相互独立,所述室外换热器(102)和室内换热器(103)内分别设有第一介质通道(104),各个空调机组(100)内的室外换热器(102)和室内换热器(103)分别通过第一介质通道(104)接通于各个相互独立的制冷剂循环回路(101),通过设置膨胀阀分别控制各个室内换热器(103)内的第一介质通道(104)的导通、关闭与流量调节,所述制冷剂循环回路(101)内设置有用于驱使冷媒流动的压缩机以及用于切换冷媒流动方向的四通换向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循环回路(200)、第二循环回路(300)以及主换热器(3),所述第一循环回路(200)设有第一循环泵(1.1)和自然能源采集器(2),所述第二循环回路(300)设有第二循环泵(1.2),所述第一循环回路(200)和第二循环回路(300)通过所述主换热器(3)实现相互换热,各个所述室外换热器(102)和室内换热器(103)内还分别设置有第二介质通道(105),各个所述空调机组(100)的室外换热器(102)分别通过内部的第二介质通道(105)并联接通于所述第一循环回路(200),以使所述第一循环回路(200)能通过各个所述第二介质通道(105)分别与各个室外换热器(102)内的第一介质通道(104)相互换热,各个所述室外换热器(102)内还分别设置有第一空气换热通道(107),所述第一空气换热通道(107)与室外换热器(102)内的第一介质通道(104)和/或第二介质通道(105)相互换热,并通过设置风机驱使所述第一空气换热通道(107)内的热量随气流向外界传递;各个所述空调机组(100)的室内换热器(103)分别通过内部的第二介质通道(105)并联接通于所述第二循环回路(300),以使所述第二循环回路(300)能通过各个所述第二介质通道(105)分别与各个室内换热器(103)内的第一介质通道(104)相互换热,通过设置阀门分别控制各个所述室外换热器(102)内的第二介质通道(105)与所述第一循环回路(200)之间的导通与关闭,并且通过设置阀门分别控制各个所述室内换热器(103)内的第二介质通道(105)与所述第二循环回路(300)之间的导通与关闭,各个所述室内换热器(103)内还分别设置有第二空气换热通道(106),所述第二空气换热通道(106)与室内换热器(103)内的第一介质通道(104)和/或第二介质通道(105)相互换热,并通过设置风机驱使所述第二空气换热通道(106)内的热量随气流向室内传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模式水氟多联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循环回路(400),所述第三循环回路(400)设有第三循环泵(1.3),各个所述空调机组(100)的室内换热器(103)分别通过内部的第二介质通道(105)并联接通于所述第三循环回路(400),以使所述第三循环回路(400)能通过各个所述第二介质通道(105)分别与各个室内换热器(103)内的第一介质通道(104)和/或第二空气换热通道(106)相互换热,所述第三循环回路(400)与所述第二循环回路(300)之间通过设置阀门分隔,并且通过阀门分别控制第三循环回路(400)与各个第二介质通道(105)之间的导通与关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模式水氟多联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换热装置,所述换热装置分别并联接通于所述第二循环回路(300)和/或第三循环回路(400),通过设置阀门分别控制换热装置与第二循环回路(300)之间以及换热装置与第三循环回路(400)之间的导通与关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模式水氟多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循环回路(200)设有第一旁路(201),所述第一旁路(201)并联接通于所述自然能源采集器(2)的两端,所述第一旁路(201)和自然能源采集器(2)分别通过设置阀门控制导通与关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模式水氟多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循环回路(200)上并联接通有第二旁路(202),所述第二循环回路(300)上并联接通有第三旁路(301),所述第二旁路(202)和第三旁路(301)分别并联接通于所述主换热器(3)的两端,所述第二旁路(202)、第三旁路(301)以及主换热器(3)分别通过设置阀门控制导通与关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模式水氟多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循环回路(300)通过旁路接通有自然能源采集器,所述自然能源采集器通过旁路接通在所述第二循环泵(1.2)与主换热器(3)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模式水氟多联机***,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换热装置为顶棚式热辐射器、墙壁式热辐射器、地板式热辐射器、液体储热器中的至少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模式水氟多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机组(100)为具有热回收功能的多联式空调机组,以使所述空调机组(100)可以实现热回收功能并通过内部的制冷剂管路实现多个室内换热器之间的冷热量相互转移。
9.根据权利要求1或6任一项所述的多模式水氟多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然能源采集器为地热能采集装置、地下热水热能采集装置、太阳能集热装置、间接蒸发冷却装置、冷却塔、建筑废热采集装置、工业余热采集装置中的至少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模式水氟多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循环回路(200)、第二循环回路(300)和第三循环回路(400)内的循环介质为水或防冻液。
CN202110687908.4A 2021-06-21 2021-06-21 多模式水氟多联机*** Active CN1134834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87908.4A CN113483412B (zh) 2021-06-21 2021-06-21 多模式水氟多联机***
EP22827373.6A EP4343214A1 (en) 2021-06-21 2022-06-07 Multi-mode water-fluorine multi-split system
PCT/CN2022/097286 WO2022267877A1 (zh) 2021-06-21 2022-06-07 多模式水氟多联机***
JP2023579040A JP2024523487A (ja) 2021-06-21 2022-06-07 冷媒と水を用いたマルチコネクテッドエアコンシステ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87908.4A CN113483412B (zh) 2021-06-21 2021-06-21 多模式水氟多联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83412A CN113483412A (zh) 2021-10-08
CN113483412B true CN113483412B (zh) 2022-04-15

Family

ID=779339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87908.4A Active CN113483412B (zh) 2021-06-21 2021-06-21 多模式水氟多联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4343214A1 (zh)
JP (1) JP2024523487A (zh)
CN (1) CN113483412B (zh)
WO (1) WO202226787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83412B (zh) * 2021-06-21 2022-04-15 清华大学 多模式水氟多联机***
CN114909713A (zh) * 2022-04-18 2022-08-16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空调***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
CN117739438B (zh) * 2023-12-18 2024-06-11 江苏亚拓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风冷热泵控制***及控制方法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01737A (zh) * 2009-10-28 2010-05-05 东南大学 一种热泵驱动的溶液除湿空调装置
EP2217862A2 (de) * 2007-12-07 2010-08-18 Heinz-Dieter Hombücher Vorrichtung zur steigerung der heiz- und kühlleistung einer wärmepumpe in der wärmerückgewinnung in lüftungsgeräten mit pufferspeicher
CN102252385A (zh) * 2011-05-15 2011-11-23 杭州兴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双回路空调***
CN103017481A (zh) * 2012-12-14 2013-04-03 广东吉荣空调有限公司 低温冷凝式油气回收机及其运行方法
CN103322662A (zh) * 2013-06-27 2013-09-25 江苏天舒电器有限公司 采用热风扩展工作温度并具有独立双换热回路的制冷***
CN105318466A (zh) * 2015-11-13 2016-02-10 清华大学 一种蓄热型空气源热泵冷热水***及其运行方法
CN106091480A (zh) * 2016-06-15 2016-11-09 清华大学 一种双向吸收式换热器
CN108302834A (zh) * 2017-01-12 2018-07-20 维谛技术有限公司 空调***
CN109383228A (zh) * 2018-09-29 2019-02-2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热泵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9764572A (zh) * 2019-01-23 2019-05-17 李社红 一种热泵机组及具有其的空调***
CN110160171A (zh) * 2019-05-05 2019-08-23 清华大学 一种多模式水环多联机空调***
CN209672626U (zh) * 2019-01-21 2019-11-22 天津商业大学 一种改进的单、双级混合热泵***
CN210267538U (zh) * 2019-05-05 2020-04-07 清华大学 一种多模式水环多联机空调***
CN111288682A (zh) * 2020-03-12 2020-06-16 广东省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珠海检测院 制冷与冷热回收综合***及制冷与冷热回收综合利用方法
CN112178835A (zh) * 2019-07-05 2021-01-05 开利公司 空气处理单元和用于控制此类空气处理单元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122476A1 (ja) * 2008-03-31 2009-10-0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調給湯複合システム
CN110160179B (zh) * 2019-05-05 2024-01-23 清华大学 热泵空调***
CN110160178B (zh) * 2019-05-05 2024-01-23 清华大学 基于自然能源的热泵空调***
US20200386447A1 (en) * 2019-06-05 2020-12-10 Lin-Shu Wang Heat pump management of low-grade-heat in buildings
CN111998581B (zh) * 2020-09-10 2024-03-19 清华大学 自除霜式空气源热量采集装置及其运行方法
CN112413750A (zh) * 2020-11-12 2021-02-2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多联机***及其制冷、制热方法
CN113483412B (zh) * 2021-06-21 2022-04-15 清华大学 多模式水氟多联机***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217862A2 (de) * 2007-12-07 2010-08-18 Heinz-Dieter Hombücher Vorrichtung zur steigerung der heiz- und kühlleistung einer wärmepumpe in der wärmerückgewinnung in lüftungsgeräten mit pufferspeicher
CN101701737A (zh) * 2009-10-28 2010-05-05 东南大学 一种热泵驱动的溶液除湿空调装置
CN102252385A (zh) * 2011-05-15 2011-11-23 杭州兴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双回路空调***
CN103017481A (zh) * 2012-12-14 2013-04-03 广东吉荣空调有限公司 低温冷凝式油气回收机及其运行方法
CN103322662A (zh) * 2013-06-27 2013-09-25 江苏天舒电器有限公司 采用热风扩展工作温度并具有独立双换热回路的制冷***
CN105318466A (zh) * 2015-11-13 2016-02-10 清华大学 一种蓄热型空气源热泵冷热水***及其运行方法
CN106091480A (zh) * 2016-06-15 2016-11-09 清华大学 一种双向吸收式换热器
CN108302834A (zh) * 2017-01-12 2018-07-20 维谛技术有限公司 空调***
CN109383228A (zh) * 2018-09-29 2019-02-2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热泵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09672626U (zh) * 2019-01-21 2019-11-22 天津商业大学 一种改进的单、双级混合热泵***
CN109764572A (zh) * 2019-01-23 2019-05-17 李社红 一种热泵机组及具有其的空调***
CN110160171A (zh) * 2019-05-05 2019-08-23 清华大学 一种多模式水环多联机空调***
CN210267538U (zh) * 2019-05-05 2020-04-07 清华大学 一种多模式水环多联机空调***
CN112178835A (zh) * 2019-07-05 2021-01-05 开利公司 空气处理单元和用于控制此类空气处理单元的方法
CN111288682A (zh) * 2020-03-12 2020-06-16 广东省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珠海检测院 制冷与冷热回收综合***及制冷与冷热回收综合利用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imulation of recombined household multi-split variable refrigerant;Ziai Li;《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20170505;343-354页 *
一种基于低品位能量总线的集中空调***;李先庭;《暖通空调》;20110215;1-8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83412A (zh) 2021-10-08
JP2024523487A (ja) 2024-06-28
EP4343214A1 (en) 2024-03-27
WO2022267877A1 (zh) 2022-12-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483412B (zh) 多模式水氟多联机***
JP2006292313A (ja) 地中熱利用装置
RU2362946C2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регенерации энергии
CN109341138B (zh) 机房和热水***的组合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102384551B (zh) 外融冰式冰蓄冷制冷***及其制冷方法
KR100696718B1 (ko) 일체형 에어컨의 방열 제습 시스템
CN216048111U (zh) 带全热回收的双源一体式空气源热泵机组
CN113446755B (zh) 带全热回收的双源一体式空气源热泵机组
CN215597566U (zh) 一种新排风分级热回收***
CN215529686U (zh) 一种冷水型冷站***
CN213334691U (zh) 一种双冷凝温度热泵***
CN112050305B (zh) 多区域空调***及其运行方法
KR20190087200A (ko) 모듈형 하이브리드 실외기 장치
CN210267577U (zh) 基于自然能源的热泵空调***
CN102734878A (zh) 一种专用于毛细管辐射空调***的双温高效空气源热泵机组
CN113154547A (zh) 一种新排风分级热回收***
CN212029714U (zh) 一种空调***及空调屋
CN220524224U (zh) 具有间歇换热功能的空调***
CN106765782B (zh) 一种太阳能与地热能联合应用的酒窖空调***
CN201229088Y (zh) 多热源三联供热泵冷热水机组
CN216844940U (zh) 基于多联机的数据中心换热***
CN115789993B (zh) 一种太阳能与空气源结合的热泵机组
CN220771272U (zh) 一种地源热泵四管制空调冷回收***
CN217979042U (zh) 一种多冷热源多联机空调***
JP3241939B2 (ja) 空調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