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71637A - 电池、电池模组及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池、电池模组及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71637A
CN113471637A CN202110744967.0A CN202110744967A CN113471637A CN 113471637 A CN113471637 A CN 113471637A CN 202110744967 A CN202110744967 A CN 202110744967A CN 113471637 A CN113471637 A CN 1134716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battery
space
tab
electrode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4496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71637B (zh
Inventor
芦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Poweramp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Poweramp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Poweramp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Poweramp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74496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71637B/zh
Publication of CN1134716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716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716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716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33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leads or tab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28Fixed electrical connections, i.e. not intended for disconne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72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 H01M50/584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nnections inside or outside the batteries
    • H01M50/59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nnections inside or outside the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tection means
    • H01M50/597Protection against reversal of polarit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电池模组及电子装置。电池包括电极组件和壳体。电极组件包括主体部和与主体部连接的第一极耳部,第一极耳部弯折设置,主体部和第一极耳部之间界定出第一空间,第一极耳部界定出第二空间,第二空间和第一空间位于第一极耳部的不同侧。壳体形成容纳空间,电极组件设置于容纳空间内。在电池的厚度方向上,电极组件的一侧的壳体包括第一部和与第一部连接的第二部,第一部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第二空间,第一部的厚度小于第二部的厚度。

Description

电池、电池模组及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化学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池、电池模组及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本部分提供的仅仅是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其并不必然是现有技术。
现有的一种采用折极耳结构的电池,其包括软包装壳体(例如铝塑复合膜外壳等)和封装在壳体内的电极组件,电极组件包括主体和具有较大弯折结构的极耳部,极耳部进一步连接转接件,转接件延伸至壳体之外。
这种电池,由于电极组件的极耳部和主体处于同一空间内,在极端工况下主体和极耳部之间存在较大的短路风险。一些厂商为了解决上述短路风险的问题,在电极组件的主体和极耳部之间增加胶纸,以将极耳部的部分结构进行包覆。胶纸的使用不仅增加了电池的制作成本,而且胶纸在电解液的浸润下容易脱落,一旦脱落后仍不能降低上述短路风险。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电池模组及电子装置,能够有效降低电极组件的极耳部和主体之间的短路风险。
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池,包括电极组件和壳体。电极组件包括主体部和与主体部连接的第一极耳部,第一极耳部弯折设置。主体部和第一极耳部之间界定出第一空间,第一极耳部界定出第二空间,。壳体形成容纳空间,电极组件设置于容纳空间内。在电池的厚度方向上,电极组件的一侧的壳体包括第一部和与第一部连接的第二部。第一部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第二空间,第一部的厚度小于第二部的厚度。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其电极组件包括主体部和与主体部连接的第一极耳部,其中,主体部和第一极耳部之间界定出第一空间,第一极耳部界以自身的形状界定出第二空间。另外,在电池的厚度方向上,位于电极组件的一侧的壳体包括第一部和与第一部连接的第二部。其中,第一部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第二空间且第一部的厚度小于第二部的厚度,这意味着,对于该侧的壳体来说,第一部在形成过程中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延展,该延展是第一部的至少部分结构延伸到第二空间的过程中发生的。由于第一部的至少部分结构延伸到第二空间,那么第一部就会对第一极耳部在靠近或远离主体部的方向上形成限位作用,从而降低第一极耳部倒插进主体部中的风险,进而降低第一极耳部和主体部之间的短路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极耳部包括多个子极耳,多个子极耳分别与主体部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包括第一壳部和第二壳部,在第一壳部上形成有用于容纳电极组件的容纳槽,容纳槽和第二壳部共同限定出容纳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极耳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弯折段、第一段、第二弯折段和第二段。第一弯折段与主体部连接,在第一段、第一弯折段与主体部之间界定出第一空间,在第一段、第二弯折段和第二段之间界定出第二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还包括与第一极耳部连接的转接件,转接件从容纳空间伸出壳体外。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还包括第一粘结层,第一粘结层设置于第一极耳部和转接件的连接处并粘结壳体。
通过设置第一粘结层,可以覆盖第一极耳部和转接件的连接处,降低连接处刺破壳体的风险;也可以提高第一极耳部和转接件与壳体之间的作用力,提高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层、金属层和第二层,第一层相较于第二层更靠近容纳空间。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层包括聚丙烯或聚乙烯中的至少一种。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层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尼龙树脂或聚酰亚胺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主体部卷绕设置,第一极耳部连接于主体部的处于卷绕中心面的一侧的部分。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极组件还包括与主体部连接的第二极耳部,第二极耳部与第一极耳部连接主体部的同一侧,第一极耳部与第二极耳部的极性相反。
本申请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池,包括电极组件和壳体。电极组件包括主体部和与主体部连接的第一极耳部,第一极耳部弯折设置,主体部和第一极耳部之间界定出第一空间。壳体形成容纳空间,电极组件设置于容纳空间内,在电池的厚度方向上,电极组件的一侧的壳体包括第一部和与第一部连接的第二部,第一部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第一空间,第一部的厚度小于第二部的厚度。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极耳部包括多个子极耳,多个子极耳分别与主体部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包括第一壳部和第二壳部,在第一壳部上形成有用于容纳电极组件的容纳槽,容纳槽和第二壳部共同限定出容纳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极耳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段和第一弯折段,第一弯折段与主体部连接,在第一段、第一弯折段与主体部之间界定出第一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还包括与第一极耳部连接的转接件,转接件从容纳空间伸出壳体外。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还包括第一粘结层,第一粘结层设置于第一极耳部和转接件的连接处并粘结壳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层、金属层和第二层,第一层相较于第二层更靠近容纳空间。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层包括聚丙烯或聚乙烯中的至少一种。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层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尼龙树脂或聚酰亚胺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主体部卷绕设置,第一极耳部连接于主体部的处于卷绕中心面的一侧的部分。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极组件还包括与主体部连接的第二极耳部,第二极耳部与第一极耳部连接主体部的同一侧,第一极耳部与第二极耳部的极性相反。
本申请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池模组,包括至少两个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电池,在电池的厚度方向上,多个电池堆叠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模组还包括设置于相邻的两个电池之间的缓冲件。
本申请第四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子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电池模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壳体在展开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极组件的主体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壳体的层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另一种实施例的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3所示,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池10。电池10包括电极组件100和壳体200。其中,电极组件100包括主体部110和与主体部110连接的第一极耳部120,第一极耳部120弯折设置,主体部110和第一极耳部120之间界定出第一空间S1,第一极耳部120界定出第二空间S2。壳体200形成容纳空间,电极组件100设置于容纳空间内。在电池10的厚度方向上,位于电极组件100的一侧的壳体200包括第一部201和与第一部201连接的第二部202,第一部201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第二空间S2,以对第一极耳部120在靠近或远离主体部110的方向上形成限位,第一部201的厚度小于第二部202的厚度。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第一空间S1和第二空间S2均为开放式的空间(也可以理解为虚拟的空间),非指代由实体结构所围成的密闭空间。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10,其电极组件100包括主体部110和与主体部110连接的第一极耳部120,其中,主体部110和第一极耳部120之间界定出第一空间S1,第一极耳部120界以自身的形状界定出与第一空间S1处于第一极耳部120不同侧的第二空间S2。另外,在电池10的厚度方向上,位于电极组件100的一侧的壳体200包括第一部201和与第一部201连接的第二部202。其中,第一部201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第二空间S2且第一部201的厚度小于第二部202的厚度,这意味着,对于该侧的壳体200来说,第一部201在形成过程中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延展,该延展是第一部201的至少部分结构延伸到第二空间S2的过程中发生的。由于第一部201的至少部分结构延伸到第二空间S2,那么第一部201就会对第一极耳部在靠近或远离主体部110的方向上形成限位作用,从而减小第一极耳部120(尤其是图1中A的位置)倒插进主体部110中的风险,进而减小第一极耳部120和主体部110之间的短路风险。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主体部110通过第一极片1101、隔膜1102以及第二极片1103依序卷绕或堆叠而形成,其中,第一极片1101和第二极片1103的极性相反。具体地,第一极片1101可以是阴极极片,也可以是阳极极片,相应地,第二极片1103可以是阳极极片或阴极极片。可以理解的是,当电极组件100的主体部110通过第一极片1101、隔膜1102以及第二极片1103依序卷绕而形成时,主体部110为卷绕式结构;当电极组件100的主体部110通过第一极片1101、隔膜1102以及第二极片1103依序堆叠而形成时,主体部110为堆叠式结构。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极组件100的主体部110可以是卷绕式的,也可以是堆叠式的,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极耳部120包括多个子极耳1201,多个子极耳1201分别与主体部110连接。其中,第一极耳部120可以是与第一极片1101连接的与第一极片1101极性相同的极耳,也可以是与第二极片1103连接的与第二极片1103极性相同的极耳。以电极组件100的主体部110采用卷绕式结构为例,此时电极组件100通过第一极片1101、隔膜1102以及第二极片1103依序卷绕而形成。第一极耳部120可以连接第一极片1101或第二极片1103,在前一种情况下,第一极耳部120的各子极耳1201分别与第一极片1101的不同卷层连接,在后一种情况下,第一极耳部120的各子极耳1201分别与第二极片1103的不同卷层连接。进一步地,多个子极耳1201可以在电池10的厚度方向上依次排布。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部201可以为在壳体200的表面进行冲坑加工而形成的凹部,在组装成电池10后,凹部向位于电极组件100另一侧的壳体200所在的方向凸出。这种通过冲坑加工而使壳体200的局部结构发生延展,从而形成第一部201的方式,实施起来较为方便,并且所加工出的第一部201能够满足对第一极耳部120的限位需求,从而减小第一极耳部120和主体部110之间的短路风险。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壳体200包括第一壳部210和与第一壳部210连接的第二壳部220,在第一壳部210上形成有用于容纳电极组件100的容纳部211,容纳部211和第二壳部220共同限定出用于安放电极组件100的容纳空间。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极耳部12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弯折段121、第一段122、第二弯折段123和第二段124,第一弯折段121与主体部110连接,在第一段122、第一弯折段121与主体部110之间界定出第一空间S1,在第一段122、第二弯折段123和第二段124之间界定出第二空间S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极耳部12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弯折段121、第一段122、第二弯折段123和第二段124,在第一段122、第二弯折段123和第二段124之间界定出第二空间S2,并且,第一部201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第二空间S2。由于第二弯折段123的存在,使得第一段122和第二段124之间形成了较大的弯折结构,由此,第一部201延伸至该弯折结构中,从而对第一极耳部120形成限位作用,从而保证电池10在极端工况下,也能降低第一极耳部120倒插进主体部110中的风险,进而减小第一极耳部120和主体部110之间的短路风险。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电池10还包括与第一极耳部120连接的转接件300,转接件300从容纳空间伸出壳体200外,转接件300用于将第一极耳部120引出至壳体200之外,以便于使电极组件100与壳体200外部的元器件电导通。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电池10还包括第一粘结层400,第一粘结层400设置于第一极耳部120和转接件300的连接处并粘结壳体200。在将电池10组装成电池模组1的过程中,有时会涉及到将第一极耳部120进行弯折,例如改变弯折角(第二弯折段123的弯折角度)的大小、将转接件300与第一极耳部120的连接处进行弯折以调整转接件300的引出角度等。本实施例在第一极耳部120和转接件300的连接处还设置第一粘结层400,并且第一粘结层400与壳体200粘结,第一粘结层400的设置一方面可以增加转接件300和第一极耳部120之间的连接牢固性,另一方面有利于保持第一极耳部120与壳体200的相对位置关系,从而进一步降低第一极耳部120和主体部110发生短路的风险,再者,也使得壳体200的顶封区域(转接件300从壳体200引出的区域)可以任意弯折,以方便将电池10组装成电池模组1。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壳体200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层260、金属层270和第二层280,第一层260相较于第二层280更靠近容纳空间。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层260包括聚丙烯或聚乙烯中的至少一种。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层280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尼龙树脂或聚酰亚胺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主体部110卷绕设置(即主体部110通过第一极片1101、隔膜1102以及第二极片1103依序卷绕而形成),第一极耳部120连接于主体部110的处于卷绕中心面P1的一侧的部分。也就是说,第一极耳部120所包括的子极耳1201,与处于卷绕中心面P1的一侧的主体部110连接,这样,有利于减小第一极耳部120的厚度,从而有利于满足电池10的轻薄化和小型化的设计需求。其中,卷绕中心面P1是指,通过卷绕结构的卷绕中心且与电池10的厚度方向相垂直的平面。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电极组件100还包括与主体部110连接的第二极耳部130,第二极耳部130与第一极耳部120连接主体部110的同一侧,第一极耳部120与第二极耳部130的极性相反。具体地,如果第一极耳部120连接主体部110的第二极片1103,则第二极耳部130连接主体部110的第一极片1101,此时,第一极耳部120在极性上为阳极,第二极耳部130在极性上为阴极。反之,如果第一极耳部120连接主体部110的第一极片1101,则第二极耳部130连接主体部110的第二极片1103,此时,第一极耳部120在极性上为阴极,第二极耳部130在极性上为阳极。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极耳部130也可以包括第一弯折段、第一段、第二弯折段和第二段,也就是说,第二极耳部130可以是与第一极耳部120类似的结构。在此基础上,第二极耳部130和主体部110之间也可以界定出第一空间,而第二极耳部130也可以界定出第二空间,并且,壳体200的第一部201的至少部分结构也可以设置于由第二极耳部130界定出的第二空间。
进一步地,第二极耳部130可以包括多个子极耳1301,多个子极耳1301分别与主体部110连接。以电极组件100的主体部110采用卷绕式结构为例,此时电极组件100通过第一极片1101、隔膜1102以及第二极片1103依序卷绕而形成。当第一极耳部120连接第一极片1101时,第二极耳部130连接第二极片1103,反之,当第一极耳部120连接第二极片1103时,第二极耳部130连接第一极片1101。在前一种情况下,第二极耳部130的各子极耳1301分别与第二极片1103的不同卷层连接,在后一种情况下,第二极耳部130的各子极耳1301分别与第一极片1101的不同卷层连接。进一步地,多个子极耳1301可以在电池10的厚度方向上依次排布。
如图6所示,本申请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池10,其与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电池的区别在于,第一部201的设置位置有所不同。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10包括电极组件100和壳体200。其中,电极组件100包括主体部110和与主体部110连接的第一极耳部120,第一极耳部120弯折设置,主体部110和第一极耳部120之间界定出第一空间S1。壳体200形成容纳空间,电极组件100设置于容纳空间内。在电池10的厚度方向上,位于电极组件100的一侧的壳体200包括第一部201和与第一部201连接的第二部202,第一部201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第一空间S1,以将第一极耳部120与主体部110间隔开,第一部201的厚度小于第二部202的厚度。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10,其电极组件100包括主体部110和与主体部110连接的第一极耳部120,其中,主体部110和第一极耳部120之间界定出第一空间S1。另外,在电池10的厚度方向上,位于电极组件100的一侧的壳体200包括第一部201和与第一部201连接的第二部202,其中,第一部201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第一空间S1且第一部201的厚度小于第二部202的厚度,这意味着,对于该侧的壳体200来说,第一部201在形成过程中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延展,该延展是第一部201的至少部分结构延伸到第一空间S1的过程中发生的。由于第一部201的至少部分结构延伸到第一空间S1,那么第一部201可以将第一极耳部120和主体部110间隔开来,从而能够降低第一极耳部120(尤其是图1中A的位置)倒插进主体部110中的风险,进而降低第一极耳部120和主体部110之间的短路风险。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极耳部12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段122和第一弯折段121,其中,第一弯折段121与主体部110连接。在第一段122、第一弯折段121与主体部110之间界定出第一空间S1。由此,当第一部201的至少部分结构延伸到第一空间S1后,能够将第一极耳部120和主体部110间隔开,从而降低第一极耳部120倒插进主体部110中的风险。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主体部110通过第一极片1101、隔膜1102以及第二极片1103依序卷绕或堆叠而形成,其中,第一极片1101和第二极片1103的极性相反。具体地,第一极片1101可以是阴极极片,也可以是阳极极片,相应地,第二极片1103可以是阳极极片或阴极极片。可以理解的是,当电极组件100的主体部110通过第一极片1101、隔膜1102以及第二极片1103依序卷绕而形成时,主体部110为卷绕式结构;当电极组件100的主体部110通过第一极片1101、隔膜1102以及第二极片1103依序堆叠而形成时,主体部110为堆叠式结构。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极组件100的主体部110可以是卷绕式的,也可以是堆叠式的,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极耳部120包括多个子极耳1201,多个子极耳1201分别与主体部110连接。其中,第一极耳部120可以是与第一极片1101连接的与第一极片1101极性相同的极耳,也可以是与第二极片1103连接的与第二极片1103极性相同的极耳。以电极组件100的主体部110采用卷绕式结构为例,此时电极组件100通过第一极片1101、隔膜1102以及第二极片1103依序卷绕而形成。第一极耳部120可以连接第一极片1101或第二极片1103,在前一种情况下,第一极耳部120的各子极耳1201分别与第一极片1101的不同卷层连接,在后一种情况下,第一极耳部120的各子极耳1201分别与第二极片1103的不同卷层连接。进一步地,多个子极耳1201可以在电池10的厚度方向上依次排布。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部201为在壳体200的表面进行冲坑加工而形成的凹部,在组装成电池10后,凹部向位于电极组件100另一侧的壳体200所在的方向凸出。这种通过冲坑加工而使壳体200的局部结构发生延展,从而形成第一部201的方式,实施起来较为方便,并且所加工出的第一部201能够满足对第一极耳部120的限位需求,从而降低第一极耳部120和主体部110之间的短路风险。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壳体200包括第一壳部210和与第一壳部210连接的第二壳部220,在第一壳部210上形成有用于容纳电极组件100的容纳部211,容纳部211和第二壳部220共同限定出用于安放电极组件100的容纳空间。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电池10还包括与第一极耳部120连接的转接件300,转接件300从容纳空间伸出壳体200外,转接件300用于将第一极耳部120引出至壳体200之外,以便于使电极组件100与壳体200外部的元器件电导通。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电池10还包括第一粘结层400,第一粘结层400设置于第一极耳部120和转接件300的连接处并粘结壳体200。在将电池10组装成电池模组1的过程中,有时会涉及到将第一极耳部120进行弯折,例如改变弯折角(第二弯折段123的弯折角度)的大小、将转接件300与第一极耳部120的连接处进行弯折以调整转接件300的引出角度等。本实施例在第一极耳部120和转接件300的连接处还设置第一粘结层400,并且第一粘结层400与壳体200粘结,第一粘结层400的设置一方面可以增加转接件300和第一极耳部120之间的连接牢固性,另一方面有利于保持第一极耳部120与壳体200的相对位置关系,从而进一步降低第一极耳部120和主体部110发生短路的风险。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壳体200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层260、金属层270和第二层280,第一层260相较于第二层280更靠近容纳空间。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层260包括聚丙烯或聚乙烯中的至少一种。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层280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尼龙树脂或聚酰亚胺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主体部110卷绕设置(即主体部110通过第一极片1101、隔膜1102以及第二极片1103依序卷绕而形成),第一极耳部120连接于主体部110的处于卷绕中心面P1的一侧的部分。也就是说,第一极耳部120所包括的子极耳1201,与处于卷绕中心面P1的一侧的主体部110连接,这样,有利于减小第一极耳部120的厚度,从而有利于满足电池10的轻薄化和小型化的设计需求。其中,卷绕中心面P1是指,通过卷绕结构的卷绕中心且与电池10的厚度方向相垂直的平面。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电极组件100还包括与主体部110连接的第二极耳部130,第二极耳部130与第一极耳部120连接主体部110的同一侧,第一极耳部120与第二极耳部130的极性相反。具体地,如果第一极耳部120连接主体部110的第二极片1103,则第二极耳部130连接主体部110的第一极片1101,此时,第一极耳部120在极性上为阳极,第二极耳部130在极性上为阴极。反之,如果第一极耳部120连接主体部110的第一极片1101,则第二极耳部130连接主体部110的第二极片1103,此时,第一极耳部120在极性上为阴极,第二极耳部130在极性上为阳极。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极耳部130也可以包括第一弯折段和第一段,也就是说,第二极耳部130可以是与第一极耳部120类似的结构。在此基础上,第二极耳部130和主体部110之间也可以界定出第一空间,并且,壳体200的第一部201的至少部分结构也可以设置于由第二极耳部130和主体部110界定出的第一空间。
进一步地,第二极耳部130可以包括多个子极耳1301,多个子极耳1301分别与主体部110连接。以电极组件100的主体部110采用卷绕式结构为例,此时电极组件100通过第一极片1101、隔膜1102以及第二极片1103依序卷绕而形成。当第一极耳部120连接第一极片1101时,第二极耳部130连接第二极片1103,反之,当第一极耳部120连接第二极片1103时,第二极耳部130连接第一极片1101。在前一种情况下,第二极耳部130的各子极耳1301分别与第二极片1103的不同卷层连接,在后一种情况下,第二极耳部130的各子极耳1301分别与第一极片1101的不同卷层连接。进一步地,多个子极耳1301可以在电池10的厚度方向上依次排布。
如图7所示,本申请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池模组1,电池模组1包括上述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的电池10,和/或上述第二方面的实施例中的电池10。并且,在电池10的厚度方向上,多个电池10堆叠设置。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模组1,由于与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实施例中的电池10出于同一发明构思,因此,能够获得上述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的电池10的一切有益效果,或者能够获得上述第二方面的实施例中的电池10的一切有益效果。
此外,当电池10为上述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的电池时,壳体200的第一部201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第二空间S2,第一部201和处于电极组件100的另一侧的壳体200之间,形成了用于将与第一极耳部120连接的转接件300引出的顶封区域,并且该顶封区域可以较为容易地进行弯折。在多个电池10在厚度方向上进行堆叠设置的情况下,可以对顶封区域进行弯折,以便于使转接件300尽量地靠近电池10在厚度方向上的中心位置,这样,有利于降低不同电池10的转接件300之间因距离过小而导致短路的风险。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电池模组1还包括设置于相邻的两个电池10之间的缓冲件20。由此,可以增加电池模组1的抗振性能,在外力冲击的情况下,保护电池模组1不会发生损坏。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电池模组1还包括设置在相邻的电池10之间的绝缘泡棉30,绝缘泡棉30将不同电池10的转接件300分隔开,从而保证相邻的转接件300之间不会发生接触。
本申请第四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子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电池模组1。
进一步地,电子装置可以例如为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笔记本电脑、动力设备、储能设备和可穿戴设备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它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它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相关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它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在本申请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4)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极组件,包括主体部和与所述主体部连接的第一极耳部,所述第一极耳部弯折设置,所述主体部和所述第一极耳部之间界定出第一空间,所述第一极耳部界定出第二空间;
壳体,形成容纳空间,所述电极组件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在所述电池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电极组件的一侧的所述壳体包括第一部和与所述第一部连接的第二部,所述第一部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二空间,所述第一部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部的厚度。
2.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极组件,包括主体部和与所述主体部连接的第一极耳部,所述第一极耳部弯折设置,所述主体部和所述第一极耳部之间界定出第一空间;
壳体,形成容纳空间,所述电极组件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在所述电池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电极组件的一侧的所述壳体包括第一部和与所述第一部连接的第二部,所述第一部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空间,所述第一部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部的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耳部包括多个子极耳,所述多个子极耳分别与所述主体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部和第二壳部,在所述第一壳部上形成有用于容纳所述电极组件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和所述第二壳部共同限定出所述容纳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耳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段和第一弯折段,所述第一弯折段与所述主体部连接,在所述第一段、所述第一弯折段与所述主体部之间界定出所述第一空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耳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弯折段、第一段、第二弯折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弯折段与所述主体部连接,在所述第一段、所述第一弯折段与所述主体部之间界定出所述第一空间,在所述第一段、所述第二弯折段和所述第二段之间界定出所述第二空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极耳部连接的转接件,所述转接件从所述容纳空间伸出所述壳体外。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还包括第一粘结层,所述第一粘结层设置于所述第一极耳部和所述转接件的连接处并粘结所述壳体。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层、金属层和第二层,所述第一层相较于所述第二层更靠近所述容纳空间;
所述第一层包括聚丙烯或聚乙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第二层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尼龙树脂或聚酰亚胺中的至少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卷绕设置,所述第一极耳部连接于所述主体部的处于卷绕中心面的一侧的部分。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组件还包括与所述主体部连接的第二极耳部,所述第二极耳部与所述第一极耳部连接所述主体部的同一侧,所述第一极耳部与所述第二极耳部的极性相反。
12.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在所述电池的厚度方向上,多个所述电池堆叠设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电池之间的缓冲件。
14.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电池模组。
CN202110744967.0A 2021-06-30 2021-06-30 电池、电池模组及电子装置 Active CN1134716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44967.0A CN113471637B (zh) 2021-06-30 2021-06-30 电池、电池模组及电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44967.0A CN113471637B (zh) 2021-06-30 2021-06-30 电池、电池模组及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71637A true CN113471637A (zh) 2021-10-01
CN113471637B CN113471637B (zh) 2024-01-09

Family

ID=778772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44967.0A Active CN113471637B (zh) 2021-06-30 2021-06-30 电池、电池模组及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7163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22321A (zh) * 2023-08-10 2023-09-08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极组件、电池单体及其装配方法、电池包、用电装置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50000594A (ko) * 2003-06-24 2005-01-06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파우치형 리튬 이차 전지
CN1574442A (zh) * 2003-05-22 2005-02-02 三星Sdi株式会社 袋型二次锂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JP2005038613A (ja) * 2003-07-15 2005-02-10 Ngk Spark Plug Co Ltd 板型電池
JP2005044583A (ja) * 2003-07-25 2005-02-17 Toshiba Corp 薄型二次電池
CN101529613A (zh) * 2006-08-21 2009-09-09 株式会社Lg化学 具有改进的安全性及优良制造工艺特性的袋形二次电池
US20100143787A1 (en) * 2006-11-06 2010-06-10 Lg Chem, Ltd. Secondary battery having improved safety by deformation of electrode assembly-receiving portion in case
JP2014112492A (ja) * 2012-12-05 2014-06-19 Toyota Industries Corp 蓄電装置
WO2015076183A1 (ja) * 2013-11-19 2015-05-28 株式会社 豊田自動織機 蓄電装置
JP2018181622A (ja) * 2017-04-14 2018-11-1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積層型二次電池
JP2018206608A (ja) * 2017-06-05 2018-12-27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電池ケース及び組合せ体
CN209401760U (zh) * 2019-02-19 2019-09-17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二次电池及其极耳组件
JP2020149935A (ja) * 2019-03-15 2020-09-1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電池モジュール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74442A (zh) * 2003-05-22 2005-02-02 三星Sdi株式会社 袋型二次锂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KR20050000594A (ko) * 2003-06-24 2005-01-06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파우치형 리튬 이차 전지
JP2005038613A (ja) * 2003-07-15 2005-02-10 Ngk Spark Plug Co Ltd 板型電池
JP2005044583A (ja) * 2003-07-25 2005-02-17 Toshiba Corp 薄型二次電池
CN101529613A (zh) * 2006-08-21 2009-09-09 株式会社Lg化学 具有改进的安全性及优良制造工艺特性的袋形二次电池
US20100143787A1 (en) * 2006-11-06 2010-06-10 Lg Chem, Ltd. Secondary battery having improved safety by deformation of electrode assembly-receiving portion in case
JP2014112492A (ja) * 2012-12-05 2014-06-19 Toyota Industries Corp 蓄電装置
WO2015076183A1 (ja) * 2013-11-19 2015-05-28 株式会社 豊田自動織機 蓄電装置
JP2018181622A (ja) * 2017-04-14 2018-11-1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積層型二次電池
JP2018206608A (ja) * 2017-06-05 2018-12-27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電池ケース及び組合せ体
CN209401760U (zh) * 2019-02-19 2019-09-17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二次电池及其极耳组件
JP2020149935A (ja) * 2019-03-15 2020-09-1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電池モジュール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广林,王世富 编著: "《冲压加工润滑技术》", 中国石化出版社, pages: 96 - 100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22321A (zh) * 2023-08-10 2023-09-08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极组件、电池单体及其装配方法、电池包、用电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71637B (zh) 2024-0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62881B (zh) 具有强化接头接合结构和电极引线弯曲结构的柔性电池
EP3512001B1 (en) Secondary battery and vehicle
KR102303827B1 (ko) 다수의 전극조립체를 구비하는 복합전극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기화학소자
JP5846932B2 (ja) 結合部で電極タブの大きさが同一の電極組立体を有する電気化学セルの製造方法
KR101379957B1 (ko) 단차를 갖는 전극 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지셀, 전지팩 및 디바이스
JP5534678B2 (ja) バッテリーパック
US8974952B2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KR101094024B1 (ko) 이차전지
KR20160040047A (ko) 전기적으로 연결된 전극조립체들을 구비하는 플렉서블 전기화학소자
US11522249B2 (en) Pouch-type battery cell including venting member and battery pack including the same
US9431636B2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EP3675203B1 (en) Secondary battery and battery module
CN113471637B (zh) 电池、电池模组及电子装置
US20140255757A1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CN213636220U (zh) 电池及电子装置
CN106711499B (zh) 可再充电电池
EP3703160B1 (en) Secondary battery
CN114175334A (zh) 二次电池
US10490862B2 (en) Secondary battery with flexible circuit portion
EP4318749A1 (en) Battery cell and electrical device
JP2019091563A (ja) 蓄電素子
EP2843747A1 (en) Stepped electrode assembly having excellent stacked shape stabilit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CN112868121B (zh) 电芯、电池和电子装置
CN116454546B (zh) 电芯、电池及用电设备
CN114747070B (zh) 电池、电池组件、电池组及电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