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67147A - 电致变色器件、壳体组件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致变色器件、壳体组件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67147A
CN113467147A CN202010249615.3A CN202010249615A CN113467147A CN 113467147 A CN113467147 A CN 113467147A CN 202010249615 A CN202010249615 A CN 202010249615A CN 113467147 A CN113467147 A CN 1134671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ve layer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layer
electrochromic
reg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4961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广中
彭明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24961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67147A/zh
Publication of CN1134671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6714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an electrochromic effect
    • G02F1/153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2F1/15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structural fea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an electrochromic effect
    • G02F1/153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2F1/155Electrod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an electrochromic effect
    • G02F1/163Operation of electrochromic cells, e.g. electrodeposition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therefo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chromic Elements, Electrophoresis, Or Variable Reflection Or Absorption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衬底、第一导电层、电致变色层和第二导电层,以及设置在第一导电层靠近电致变色层的表面且和电致变色层绝缘的第一电传导层,设置在第二导电层靠近电致变色层的表面且和电致变色层绝缘的第二电传导层;第一导电层包括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镂空区,镂空区设置在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之间,以间隔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一电传导层包括设置在第一区域的第一连接部和设置在第一区域的第二连接部;第二电传导层包括与第一连接部电连接的第三连接部,第三连接部在第一导电层上的正投影落入第一区域。该电致变色器件解决了走线空间占比大的问题,有利于在壳体组件和电子设备中的应用。

Description

电致变色器件、壳体组件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电致变色器件、壳体组件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电致变色是在外加电源作用下,电致变色材料通过电化学过程引起的自身颜色变化的过程。相关技术中,电子设备中的电致变色器件是在器件的相对两侧设计走线,然后两侧的走线分别与电路板连接,进而对电致变色器件施加电压,以实现颜色转变。在此过程中,走线、柔性电路板等占据了电子设备较大的空间,甚至在较小空间的电子设备中无法使用电致变色器件。因此,目前的电致变色器件仍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致变色器件,以及包括该电致变色器件的壳体组件和电子设备,以解决现有电致变色器件走线空间占比较大的问题,有利于电子设备轻薄化的实现。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包括第一衬底、第一导电层、电致变色层、第二导电层、第一电传导层和第二电传导层,所述第一衬底、所述第一导电层、所述电致变色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依次层叠设置,所述第一电传导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电层靠近所述电致变色层的一侧表面,所述第一电传导层和所述电致变色层绝缘,所述第二电传导层设置在所述第二导电层靠近所述电致变色层的一侧表面,所述第二电传导层和所述电致变色层绝缘;
所述第一导电层包括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镂空区,所述镂空区设置在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之间,以间隔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
所述第一电传导层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在第一区域,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在第二区域;
所述第二电传导层包括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在所述第一导电层上的正投影落入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电连接。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壳体组件,包括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表面的电致变色器件,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包括第一衬底、第一导电层、电致变色层、第二导电层、第一电传导层和第二电传导层,所述第一衬底、所述第一导电层、所述电致变色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依次层叠设置,所述第一电传导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电层靠近所述电致变色层的一侧表面,所述第一电传导层和所述电致变色层绝缘,所述第二电传导层设置在所述第二导电层靠近所述电致变色层的一侧表面,所述第二电传导层和所述电致变色层绝缘;
所述第一导电层包括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镂空区,所述镂空区设置在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之间,以间隔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
所述第一电传导层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在第一区域,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在第二区域;
所述第二电传导层包括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在所述第一导电层上的正投影落入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电连接。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壳体组件和控制电路,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表面的电致变色器件,所述电致变色器件与所述控制电路电连接,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包括第一衬底、第一导电层、电致变色层、第二导电层、第一电传导层和第二电传导层,所述第一衬底、所述第一导电层、所述电致变色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依次层叠设置,所述第一电传导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电层靠近所述电致变色层的一侧表面,所述第一电传导层和所述电致变色层绝缘,所述第二电传导层设置在所述第二导电层靠近所述电致变色层的一侧表面,所述第二电传导层和所述电致变色层绝缘;
所述第一导电层包括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镂空区,所述镂空区设置在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之间,以间隔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
所述第一电传导层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在第一区域,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在第二区域;
所述第二电传导层包括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在所述第一导电层上的正投影落入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电连接。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致变色器件,通过第一连接部与第二导电层电连接,第二连接部与第一导电层电连接,同时,第一导电层的镂空区又避免了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电连接造成的短路,即通过第一导电层上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与外部控制电路连接,即可实现对电致变色器件的控制,改变了电致变色器件的走线方式,减少了线路的空间占比,有利于其在壳体组件和电子设备中的应用,并有助于实现电子设备的轻薄化。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致变色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第一导电层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中第一电传导层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1中第二电传导层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致变色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致变色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致变色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壳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说明:
第一衬底-10、第一导电层-20、第一区域-21、第二区域-22、镂空区-23、电致变色层-30、第二导电层-40、第一电传导层50、第一连接部-51、第二连接部-52、定位部-53、第二电传导层60、第三连接部-61,第一绝缘层-70,第二绝缘层-80,电致变色器件-100,壳体-101,壳体组件-200、显示屏-300、盖板-40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申请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请参阅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致变色器件的结构示意图,电致变色器件100包括第一衬底10、第一导电层20、电致变色层30、第二导电层40、第一电传导层50和第二电传导层60,第一衬底10、第一导电层20、电致变色层30和第二导电层40依次层叠设置,第一电传导层50设置在第一导电层20靠近电致变色层30的一侧表面,第一电传导层50和电致变色层30绝缘,第二电传导层60设置在第二导电层40靠近电致变色层30的一侧表面,第二电传导层60和电致变色层30绝缘。请参阅图2,为图1中第一导电层20的虚线部分放大图,第一导电层20包括第一区域21、第二区域22和镂空区23,镂空区23设置在第一区域21和第二区域22之间,以间隔第一区域21和第二区域22;请参阅图3,为图1中第一电传导层50的虚线部分放大图,第一电传导层50包括第一连接部51和第二连接部52,第一连接部51设置在第一区域21,第二连接部52设置在第二区域22;请参阅图4,为图1中第二电传导层60的虚线部分放大图,第二电传导层60包括第三连接部61,第三连接部61在第一导电层20的正投影落入第一区域21,第三连接部61与第一连接部51电连接。
可以理解的,电致变色器件100可以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发生稳定、可逆的颜色变化。相关技术中,电致变色器件100的第一导电层20和第二导电层40在长度上的延伸方向相反,产生错位,电致变色层30贴合设置在第一导电层20和第二导电层40的部分表面;在未被电致变色层30覆盖的第一导电层20和第二导电层40的表面上分别设置电传导层,再连接电路板,对电致变色器件100进行控制,实现电致变色。在此过程中,需要在电致变色器件100的相对两侧进行走线,两侧的走线各自连接一个电路板,使得电致变色器件100和控制电路占据的空间较大;并且,电致变色层30只能覆盖部分的第一导电层20和第二导电层40,第一导电层20和第二导电层40上的无效区,即不进行电致变色的区域,该无效区较宽,电致变色范围小。因此,相关技术中电致变色器件100需要占据较大的空间,同时电致变色范围小,不利于其应用。
在本申请中,第一导电层20的表面设置有第一电传导层50,第二导电层40的表面设置有第二电传导层60,第一电传导层50的第一连接部51与第二电传导层60的第三连接部61电连接,第一连接部51设置在第一区域21,第三连接部61在第一导电层20的正投影落入第一区域21,也就是说,第一连接部51与第三连接部61在电致变色器件100的同侧,同时可以通过控制对第一连接部51的通电或断电,进而实现对第二导电层的通电或断电;通过控制对第二连接部52的通电或断电,进而实现对第一导电层20的通电或断电;并且,第一导电层20包括了第一区域21、第二区域22以及间隔第一区域21和第二区域22的镂空区23,也就是说,设置在第一区域21的第一连接部51和设置在第二区域22的第二连接部52之间不存在电连接,不会在通电状态下导致短路的发生。因此,通过对第一导电层20上设置的第一连接部51和第二连接部52的控制,实现对电致变色器件100通电和断电,进而实现颜色的转变。本申请提供的电致变色器件100可以通过对位于同一层上的连接部的控制实现电致变色,更加简单方便;并且电致变色在应用过程中,线路走线均设置在电致变色器件100的同侧,电致变色层30可以更多的覆盖第一导电层20和第二导电层40,降低无效区的面积,提高电致变色器件100的电致变色范围,同时还减小了走线占据的空间大小;此外,电致变色在应用过程中,可以通过单个电路板与第一连接部51和第二连接部52连接,减少电路板的使用,进一步减少占据的空间大小,并且控制单个电路板,更容易实现较快的电致变色,提高电致变色响应速度。
在本申请中,第一衬底10对第一导电层20起到支撑和保护作用,第一衬底10为透明衬底,以更好地呈现电致变色的外观效果。可选的,第一衬底10为柔性衬底,提高电致变色器件100的柔韧性和耐弯折性能,利于其在柔性电子设备中的应用。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衬底10的材质可以但不限于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酰亚胺、聚碳酸酯、环烯烃共聚物和三醋酸纤维素中的至少一种。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衬底10的厚度可以但不限于为50μm-100μm,在上述厚度范围之内,既能够保证良好的力学性能、透光性和弯折性能,还不会使电致变色器件100过厚,符合轻薄化的发展趋势。
在本申请中,第一导电层20为透明导电层,进而不会对电致变色器件100的外观效果产生影响。可选的,第一导电层20的材质包括氧化铟锡、氧化铟锌、掺氟氧化锡和掺铝氧化锌中的至少一种。采用上述材料形成第一导电层20,既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使得电极方阻较小,有利于提高变色均匀性,同时具有良好的透光性能,保证变色效果更好。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导电层20可以通过沉积、涂覆等形成,如真空蒸发、溅射、旋涂等,工艺成熟,操作方便。在一实施例,第一导电层20的厚度为80nm-250nm,使第一导电层20具有较好的使用性能。
第一导电层20包括第一区域21、第二区域22和镂空区23,镂空区23设置在第一区域21和第二区域22之间,以间隔第一区域21和第二区域22,进而使得第一区域21和第二区域22隔断不导通,在电致变色器件100使用过程中不会发生短路现象。可选的,在镂空区23中填充绝缘材料,以更好地避免短路现象的发生。在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镂空区23经过镭雕或黄光工艺形成。也就是说,通过进行镭雕或黄光工艺处理,形成镂空区23,使第一区域21和第二区域22隔断。进一步的,镭雕的激光波长小于380nm。选择上述范围波长的镭雕工艺进行处理时,不会破坏第一衬底10,有利于保护电致变色器件100。使用波长小于380nm的紫外激光进行镭雕,其热效应较小,第一导电层20对其吸收强烈,因此在雕断过程中,对第一衬底10的损伤小。更进一步的,镭雕的激光波长为240nm-350nm、250nm-330nm、250nm-320nm等。在一实施例中,镭雕的激光频率可以为100Hz-300Hz,脉冲宽度可以为8微秒-15微秒。黄光工艺包括涂覆光刻胶、曝光、显影和蚀刻。在一实施例中,可以但不限于通过在第一衬底10上成型第一导电母层,在第一导电母层上涂覆光刻胶,成膜后形成光阻层,通过掩膜板或菲林用紫外光照射光阻层表面;再将光刻胶去除后,对第一导电母层进行刻蚀,形成镂空区23,得到第一导电层20。在本申请中,镂空区23的尺寸,即第一区域21和第二区域22之间的间距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例如,第一区域21和第二区域22之间的间距可以但不限于为1μm-1000μm。
在本申请中,第一衬底10和第二导电层40相对设置,第一导电层20设置在第一衬底10和第二导电层40之间,电致变色层30设置在第一导电层20和第二导电层40之间。通过对电致变色层30材质、厚度的选择,进而改变电致变色层30透明态和着色态的光学透过率。在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电致变色层30包括依次层叠的电致变色材料层、电解质层和离子储存层。可选的,电致变色材料层的材质包括无机电致变色材料和有机电致变色材料中的至少一种。具体的,电致变色材料层材质可以但不限于包括氯化亚铁、三氯化铁、三氯化钛、氯化铋、氯化铜、亚甲蓝、紫精化合物、二苯胺磺酸钠、聚苯胺、聚噻吩、聚苯硫醚、聚苯乙炔中的至少一种。在一实施方式中,电致变色层30与第一导电层20贴合设置,电致变色层30与第二导电层40贴合设置。可以理解的,电致变色层30可以一部分与之贴合设置,也可以是完全贴合设置。在一实施例中,电致变色层30在第一导电层20上的正投影落入第二区域22。在电致变色器件工作时,外部控制电路与第二连接部52连通,第二连接部52与第一导电层20的第二区域22连通,第一导电层20的第二区域22与电致变色层30连通,电致变色层30与第二电传导层60连通,第二电传导层60的第三连接部61与第一连接部51连通,第一连接部51与外部控制电路,进而实现电致变色。进一步的,第一区域21的面积占第一导电层20面积的85%以上、88%以上、90%以上或95%以上,以使得电致变色层30可以更大范围的覆盖第一区域21,实现大面积的电致变色。
在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第二导电层40为透明导电层,进而不会对电致变色器件100的外观效果产生影响。可选的,第二导电层的材质包括氧化铟锡、氧化铟锌、掺氟氧化锡和掺铝氧化锌中的至少一种。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导电层可以通过沉积、涂覆等形成,如真空蒸发、溅射、旋涂等,工艺成熟,操作方便。在一实施例,第二导电层的厚度为80nm-250nm,使第二导电层具有较好的使用性能。
在本申请一实施方中,电致变色器件还包括设置在第二导电层40远离电致变色层30的一侧表面的第二衬底,第二衬底对电致变色器件起到保护作用,也有利于电致变色器件与其他器件之间的连接。在本申请中,第二衬底为透明衬底,以更好地呈现电致变色的外观效果。可选的,第二衬底为柔性衬底,提高电致变色器件100的柔韧性和耐弯折性能,利于其在柔性电子设备中的应用。在一实施例中,第二衬底的材质可以但不限于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酰亚胺、聚碳酸酯、环烯烃共聚物和三醋酸纤维素中的至少一种。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二衬底的厚度可以但不限于为50μm-100μm。
在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电致变色器件100还包括封框胶,封框胶设置在第一导电层20和第二导电层40之间,且围设电致变色层30,阻隔水氧,保护电致变色层30。在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中,电致变色器件100还包括修饰层,修饰层设置在第一衬底10和/或第二导电层40远离电致变色层30的表面,修饰层可以包括颜色层、纹理层中的至少一层,以增加电致变色器件100的外观效果。在一实施例中,纹理层设置在颜色层和电致变色层30之间,以更好地显示纹理效果。在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中,电致变色器件100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导电层20和第一衬底10之间,和/或第二导电层40远离电致变色层30一侧表面的水氧阻隔层,隔绝水氧,保护电致变色器件100。
在本申请中,第一电传导层50包括第一连接部51和第二连接部52,第一连接部51设置在第一区域21,第二连接部52设置在第二区域22。也就是说,第一连接部51和第二连接部52隔断不导通。本申请中,第一电传导层50的电导率大于第一导电层20的电导率,进而在第一导电层20设置第一电传导层50,第一电传导层50与外部控制电路连接,更快地进行电传导。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电传导层50的材质包括银、铝、铜、钼和钼铝钼中的至少一种。在本申请中,可以但不限于通过印刷、蒸镀等方式在第一导电层20上成型第一电传导层50。例如丝印导电银浆、打印导电银浆、蒸镀铝等。在电致变色器件100应用过程中,第一连接部51和第二连接部52可以通过引线与控制电路连接,第一连接部51和第二连接部52的横向尺寸可以但不限于为10μm-1000μm,方便与引线连接。第一连接部51和第二连接部52可以为图案化的结构。在本申请中,可以在第一导电层20上成型第一电传导层50后,采用镭雕或黄光工艺处理第一导电层20和第一电传导层50,以在第一导电层20上成型镂空区23,第一电传导层50上形成隔断设置的第一连接部51和第二连接部52,也可以采用镭雕或黄光工艺处理第一导电层20,在第一导电层20上形成镂空区23后,再在成型第一电传导层50,且第一连接部51和第二连接部52分别成型在第一区域21和第二区域22。
本申请中第一电传导层50和电致变色层30绝缘。在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第一电传导层50和电致变色层30同层间隔设置,或第一电传导层50设置在第一导电层20和电致变色层50之间。也就是说,第一电传导层50在第一导电层20的正投影,与电致变色层30在第一导电层20的正投影不重叠,或第一电传导层50设置在第一导电层20和电致变色层30之间。
请参阅图5,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致变色器件的结构示意图,第一衬底10、第一导电层20、电致变色层30和第二导电层40依次层叠设置,第一电传导层50和电致变色层30同层间隔设置。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一电传导层50和电致变色层30同层间隔设置时,第一电传导层50在第一导电层20的正投影围绕电致变色层30在第一导电层20的正投影,此时第一电传导层50的设置不影响电致变色的范围,不会对电致变色的外观颜色造成影响,实现更大面积的电致变色范围。在本申请中,由于镂空区23的存在,因此第一电传导层50不环绕,即不会不间断的围绕电致变色层30。
请参阅图6,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致变色器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电传导层50设置在第一导电层20和电致变色层30之间,电致变色器件100还包括第一绝缘层70,第一绝缘层70设置在第一电传导层50和电致变色层30之间,进而使得第一电传导层50和电致变色层30绝缘。也就是说,第一衬底10、第一导电层20、第一电传导层50、第一绝缘层70、电致变色层30和第二导电层40依次层叠设置,此时第一绝缘层70间隔第一电传导层50和电致变色层30。此时,第一电传导层50和电致变色层30在第一导电层20上的正投影有重叠区域。进一步的,第一电传导层50和电致变色层30在第一导电层20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叠。本申请中第一电传导层50和第一绝缘层70的厚度与电致变色层30相比,相对较薄,例如,第一电传导层50和第一绝缘层70的厚度为纳米级,电致变色层30的厚度为微米级,因此第一电传导层50和第一绝缘层70设置在第一导电层20和电致变色层30之间时,不影响电致变色层30和未设置第一电传导层50的第一导电层20之间的贴合设置。
在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5,第一电传导层50设置在第一导电层20的边缘,可以使得电致变色层30与第一导电层20具有更大的贴合设置范围,尽可能增大电致变色的范围,有利于其应用。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电传导层50设置在第一导电层20的边缘,电致变色层30在第一导电层20上的正投影面积与第一导电层20面积比大于85%、90%、95%、96%或98%。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电传导层50的宽度为0.05mm-2mm。进一步的,第一电传导层50的宽度为0.1mm-1mm。更进一步的,第一电传导层50的宽度为0.2mm-0.3mm,尽可能在第一导电层20上覆盖较小的范围,增加电致变色层30与第一导电层20的接触面积,提高电致变色范围。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电传导层50可以设置在第一导电层20的边缘并围设电致变色层30,有利于通电时电场均匀分布。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电传导层50的第二连接部52可以设置在第一导电层20的边缘并围设电致变色层30。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电传导层50可以设置在第一导电层20的边缘并围设半周,有利于电致变色层30与第一导电层20贴合面积的提高,增大电致变色范围,有利于通电时电场均匀分布。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电传导层50还包括第一围设部,第一围设部与第一连接部51连接,并与第二连接部52一起围设电致变色层30,可以但不限于围设部分电致变色层30的外周。
在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3,第一电传导层50还包括定位部53,用于定位第一连接部51和第二连接部52,使其可以快速地与外部控制电路连接。可选的,定位部53为一个或多个。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51和第二连接部52的外周分别设置有定位部53,以使得更好的识别定位第一连接部51和第二连接部52。
在本申请中,请参阅图4,第二电传导层60包括第三连接部61,第三连接部61在第一导电层20的正投影落入第一区域21,第三连接部61与第一连接部51电连接。也就是说,第一连接部51和第三连接部61位于电致变色器件100的同侧,进而方便走线设计,同时通过第一连接部51可以与第二电传导层60导通,方便电致变色的控制。本申请中,第二电传导层60的电导率大于第二导电层40的电导率,进而在第二导电层40设置第二电传导层60,第二电传导层60与外部控制电路连接,更快的进行电传导。在一实施例中,第二电传导层60的材质包括银、铝、铜、钼和钼铝钼中的至少一种。在本申请中,可以但不限于通过印刷、蒸镀等方式在第二导电层上成型第二电传导层60。例如丝印导电银浆、打印导电银浆、蒸镀铝等。在电致变色器件100应用过程中,第三连接部61的横向尺寸可以但不限于为10μm-1000μm,方便与第一连接部51电连接。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部51和第三连接部61对应设置。也就是说,第一连接部51和第三连接部61在第一导电层20的正投影有重叠区域。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51和第三连接部61抵接,以使第一连接部51和第三连接部61电连接。在另一实施例中,电致变色器件100还包括第三电传导层,第三电传导层设置在第一连接部51与第三连接部61之间,以使第一连接部51与第三连接部61电连接。具体的,第三电传导层可以但不限于于为导电金球、导电银浆等。设置第三电传导层,使第一连接部51和第三连接部61电连接更容易在实际制备工艺中实现,操作简单方便。
本申请中第二电传导层60和电致变色层30绝缘。在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第二电传导层60和电致变色层30同层间隔设置,或第二电传导层60设置在第二透明导电层40和电致变色层30之间。也就是说,第二电传导层60在第二导电层40的正投影,与电致变色层30在第二导电层40的正投影不重叠,或第二电传导层60设置在第二导电层40和电致变色层30之间。
请参阅图5,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致变色器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衬底10、第一导电层20、电致变色层30和第二导电层40依次层叠设置,第二电传导层60和电致变色层30同层间隔设置,即第二电传导层60和电致变色层30间隔设置在第二导电层40的表面。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二电传导层60和电致变色层30同层间隔设置时,第二电传导层60在第二导电层40的正投影围绕电致变色层30在第二导电层40的正投影,此时第二电传导层60的设置不影响电致变色的范围。进一步的,第二电传导层60在第二导电层40的正投影环绕电致变色层30在第二导电层40的正投影。环绕指的是连续不间断的围绕,即,第二电传导层60在第二导电层40的正投影为一个密闭的环,电致变色层30在第二导电层40的正投影位于该密闭的环内。
请参阅图7,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致变色器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二电传导层60设置在第二导电层40和电致变色层30之间,电致变色器件100还包括第二绝缘层80,第二绝缘层80设置在第二电传导层60和电致变色层30之间,进而使得第二电传导层60和电致变色层30绝缘。也就是说,第一衬底10、第一导电层20、电致变色层30、第二绝缘层80、第二电传导层60和第二导电层40依次层叠设置,此时第二绝缘层80间隔第二电传导层60和电致变色层30。此时,第二电传导层60和电致变色层30在第二导电层40上的正投影有重叠区域。进一步的,第二电传导层60和电致变色层30在第二导电层40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叠。本申请中第二电传导层60和第二绝缘层80的厚度与电致变色层30相比,相对较薄,例如,第二电传导层60和第二绝缘层80的厚度为纳米级,电致变色层30的厚度为微米级,因此第二电传导层60和第二绝缘层80设置在第二导电层40和电致变色层30之间时,不影响电致变色层30和未设置第二电传导层60的第二导电层40之间的贴合设置。
在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5,第二电传导层60设置在第二导电层40的边缘,可以使得电致变色层30与第二导电层40具有更大的贴合设置范围,尽可能增大电致变色的范围,有利于其应用。在一实施例中,二电传导层60设置在第二导电层40的边缘,电致变色层30在第二导电层40上的正投影面积与第二导电层40面积比大于85%、90%、95%、96%或98%。在一实施例中,第二电传导层60的宽度为0.05mm-2mm。进一步的,第二电传导层60的宽度为0.1mm-1mm。更进一步的,第二电传导层60的宽度为0.2mm-0.3mm,尽可能在第二导电层40上覆盖较小的范围,增加电致变色层30与第二导电层40的接触面积,提高电致变色范围。在一实施例中,第二电传导层60可以设置在第二导电层40的边缘并围设一周,即第二电传导层60在第二导电层40的正投影为一个密闭的环,有利于通电时电场均匀分布;第二电传导层60也可以设置在第二导电层40的边缘并围设半周,更有利于电致变色层30与第二导电层40贴合面积的提高,增大电致变色范围,有利于通电时电场均匀分布。在一实施例中,第二电传导层60还包括第二围设部,第二围设部与第三连接部61连接,并与第三连接部61一起围设电致变色层30,可以但不限于围设部分电致变色层30的外周。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壳体组件200,请参阅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的壳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壳体组件200包括壳体101和设置在壳体101表面的电致变色器件100,所述电致变色器件100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中的电致变色器件100。通过设置该电致变色器件100,使得壳体组件200的视觉效果更佳丰富,提升外观表现力,同时该电致变色器件100的走线更佳方便和节省空间,有利于其在电子设备中的应用。
可以理解的,壳体101具有相对设置的内表面和外表面,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电致变色器件100可以设置在壳体101的内表面,也可以设置在壳体101的外表面,还可以同时设置在壳体101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上。进一步的,由于电致变色器件100需要通过电场控制颜色的改变,因此将电致变色器件100设置在壳体101的内表面更具实际应用价值,同时可以更易稳定实现颜色转变。在本申请中,电致变色器件100在壳体101上的正投影可以部分或完全覆盖壳体组件200。更近一步的,壳体组件200还包括连接层,连接设置在壳体101和电致变色器件100之间,以连接壳体101和电致变色器件100。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壳体组件200和控制电路,电致变色器件100与控制电路电连接。可以理解的,电子设备可以但不限于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手表、MP3、MP4、GPS导航仪、数码相机等。下面以手机为例进行说明。壳体组件200可以但不限于为电子设备的后盖、中框等。请参考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包括控制电路、显示屏300,以及设置在显示屏300相对两侧的盖板400和壳体组件200,控制电路未在图中显示。通过控制电路,使得电致变色器件100颜色发生变化,同时,该电致变色器件100的走线更佳方便并节省空间,有利于电子设备实现轻薄化。在一实施方式中,控制电路包括电路板,第一连接部51通过第一引线与电路板电连接,第二连接部52通过第二引线与电路板电连接。通过与单个电路板,实现对电致变色器件100的控制,减少电路板的使用,进一步减少占据的空间大小,并且控制单个电路板,更容易实现较快的电致变色,提高电致变色响应速度。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内容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与说明,以上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7)

1.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衬底、第一导电层、电致变色层、第二导电层、第一电传导层和第二电传导层,所述第一衬底、所述第一导电层、所述电致变色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依次层叠设置,所述第一电传导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电层靠近所述电致变色层的一侧表面,所述第一电传导层和所述电致变色层绝缘,所述第二电传导层设置在所述第二导电层靠近所述电致变色层的一侧表面,所述第二电传导层和所述电致变色层绝缘;
所述第一导电层包括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镂空区,所述镂空区设置在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之间,以间隔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
所述第一电传导层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在第一区域,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在第二区域;
所述第二电传导层包括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在所述第一导电层上的正投影落入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镂空区经过镭雕或黄光工艺形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镭雕的激光波长小于380n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对应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电传导层,所述第三电传导层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三连接部之间,以使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三连接部电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层在所述第一导电层上的正投影落入所述第二区域。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传导层和所述电致变色层同层间隔设置,或所述第一电传导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电致变色层之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电传导层和所述电致变色层同层间隔设置时,所述第一电传导层围绕所述电致变色层。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电传导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电致变色层之间时,电致变色器件还包括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设置在所述第一电传导层和所述电致变色层之间。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传导层和所述电致变色层同层间隔设置,或所述第二电传导层设置在所述第二导电层和所述电致变色层之间。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电传导层和所述电致变色层同层间隔设置时,所述第二电传导层围绕所述电致变色层。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电传导层设置在所述第二导电层和所述电致变色层之间时,所述电致变色器件还包括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设置在所述第二电传导层和所述电致变色层之间。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传导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电层的边缘,所述第二电传导层设置在所述第二导电层的边缘。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传导层和所述第二电传导层的材质分别包括银、铝、铜、钼和钼铝钼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的材质分别包括氧化铟锡、氧化铟锌、掺氟氧化锡和掺铝氧化锌中的至少一种。
15.一种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表面的电致变色器件,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包括第一衬底、第一导电层、电致变色层、第二导电层、第一电传导层和第二电传导层,所述第一衬底、所述第一导电层、所述电致变色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依次层叠设置,所述第一电传导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电层靠近所述电致变色层的一侧表面,所述第一电传导层和所述电致变色层绝缘,所述第二电传导层设置在所述第二导电层靠近所述电致变色层的一侧表面,所述第二电传导层和所述电致变色层绝缘;
所述第一导电层包括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镂空区,所述镂空区设置在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之间,以间隔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
所述第一电传导层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在第一区域,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在第二区域;
所述第二电传导层包括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在所述第一导电层上的正投影落入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电连接。
16.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组件和控制电路,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表面的电致变色器件,所述电致变色器件与所述控制电路电连接,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包括第一衬底、第一导电层、电致变色层、第二导电层、第一电传导层和第二电传导层,所述第一衬底、所述第一导电层、所述电致变色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依次层叠设置,所述第一电传导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电层靠近所述电致变色层的一侧表面,所述第一电传导层和所述电致变色层绝缘,所述第二电传导层设置在所述第二导电层靠近所述电致变色层的一侧表面,所述第二电传导层和所述电致变色层绝缘;
所述第一导电层包括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镂空区,所述镂空区设置在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之间,以间隔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
所述第一电传导层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在第一区域,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在第二区域;
所述第二电传导层包括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在所述第一导电层上的正投影落入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电连接。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电路板,所述第一连接部通过第一引线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第二引线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
CN202010249615.3A 2020-03-31 2020-03-31 电致变色器件、壳体组件和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346714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49615.3A CN113467147A (zh) 2020-03-31 2020-03-31 电致变色器件、壳体组件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49615.3A CN113467147A (zh) 2020-03-31 2020-03-31 电致变色器件、壳体组件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67147A true CN113467147A (zh) 2021-10-01

Family

ID=778657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49615.3A Pending CN113467147A (zh) 2020-03-31 2020-03-31 电致变色器件、壳体组件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67147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307752A (ja) * 2002-04-17 2003-10-31 Asahi Glass Co Ltd エレクトロクロミック装置
CN104898345A (zh) * 2015-04-30 2015-09-09 上方能源技术(杭州)有限公司 一种电致变色玻璃的驱动布置结构
CN109581777A (zh) * 2019-01-12 2019-04-0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壳体组件、电致变色模组及其制备方法
CN109581778A (zh) * 2018-12-07 2019-04-0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致变色器件、壳体、电子设备
CN109917971A (zh) * 2019-04-15 2019-06-21 维沃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屏结构及终端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307752A (ja) * 2002-04-17 2003-10-31 Asahi Glass Co Ltd エレクトロクロミック装置
CN104898345A (zh) * 2015-04-30 2015-09-09 上方能源技术(杭州)有限公司 一种电致变色玻璃的驱动布置结构
CN109581778A (zh) * 2018-12-07 2019-04-0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致变色器件、壳体、电子设备
CN109581777A (zh) * 2019-01-12 2019-04-0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壳体组件、电致变色模组及其制备方法
CN109917971A (zh) * 2019-04-15 2019-06-21 维沃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屏结构及终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589915B2 (ja) エレクトロクロミックディスプレイ・デバイス
KR20150087012A (ko) 전기변색 디바이스
CN111312742B (zh) 背光模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03959499A (zh) 光电子器件封装、阵列和制造方法
TWI524515B (zh) 光電裝置陣列
TW201426148A (zh) 電致變色結構
WO2006071329A1 (en) Organic electronic devices having two dimensional series interconnections
WO2020062935A1 (zh) 电致变色器件、壳体、电子设备
CN108878677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WO2022048615A1 (zh)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及电子设备
CN102842674A (zh) 半导体元件、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和电子装置
CN114171563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JP2019158940A (ja) エレクトロクロミックデバイス
CN113270558A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JP2009169229A (ja) エレクトロクロミック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WO2013146750A1 (ja) 導電パターン形成基板の製造方法
CN102508385A (zh) 像素结构、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
EP3754421B1 (en) Electrochromic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omprising the same
JP2006146155A (ja) 平板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020059787A (ko) 광 전환 디바이스
CN113467147A (zh) 电致变色器件、壳体组件和电子设备
WO2020239075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electrochromic device
US20230335077A1 (en) Color-changing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07870495A (zh) 显示设备
CN113782544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