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46780B - 一种具有双螺旋速冻机的食品级冷链运输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双螺旋速冻机的食品级冷链运输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46780B
CN113446780B CN202111018307.0A CN202111018307A CN113446780B CN 113446780 B CN113446780 B CN 113446780B CN 202111018307 A CN202111018307 A CN 202111018307A CN 113446780 B CN113446780 B CN 11344678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groove
heat exchange
transmission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1830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46780A (zh
Inventor
翁建华
张文强
张建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et Jiangsu Coldchai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et Jiangsu Coldchai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et Jiangsu Coldchai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Jet Jiangsu Coldchai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01830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46780B/zh
Publication of CN1134467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467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467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467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3/00Stationary devices, e.g. cold-rooms
    • F25D13/06Stationary devices, e.g. cold-rooms with conveyors carrying articles to be cooled through the cooling space
    • F25D13/062Stationary devices, e.g. cold-rooms with conveyors carrying articles to be cooled through the cooling space with refrigerated convey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7/00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 F25D17/04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 F25D17/06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by forced circulation
    • F25D17/08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by forced circulation using duc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refrigeration units with respect to devices or objects to be refrigerated, e.g. infrared detec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00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25D23/006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for mounting refrigerating machinery compon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5/00Charging, supporting, and discharging the articles to be cooled
    • F25D25/04Charging, supporting, and discharging the articles to be cooled by convey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双螺旋速冻机的食品级冷链运输装置,包括固定装置、制冷装置、换热装置、动力装置和配流装置,固定装置和制冷装置紧固连接,换热装置和固定装置连接,换热装置和制冷装置连接,动力装置和固定装置紧固连接,配流装置和固定装置紧固连接,动力装置和配流装置连通,配流装置和换热装置连通,固定装置包括箱体、箱门和固定座,箱体上设有载物腔,载物腔一侧开口设置,箱门和箱体开口处转动连接,固定座一侧和载物腔内壁紧固连接,固定座上设有制冷腔,制冷腔内设有制冷装置,换热装置包括换热室和换热片,换热室一侧和固定座紧固连接。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双螺旋速冻机的食品级冷链运输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冷链运输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双螺旋速冻机的食品级冷链运输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冷冻食品行业的不断发展,配套的速冻、运输设备也在逐步完善,但是仍然面临很多方面的挑战,尤其是在冷链运输过程中,为了保障给冷冻产品提供一个合适的存储环境,通过对运输车辆上加装冷冻装置进行制冷,但是,随着冷冻运输种类的复杂化,不同冷冻食品的存储温度产生差异,现有制冷设备只能提供一个恒定的温度进行冷冻,无法进行高低温区分,已经无法冷冻满足温度多样化的产品。
此外,为了降低冷链运输成本,在运输冷冻食品的同时常常会携带冷藏运输的产品,为了保证冷藏环境,常常通过隔热板直接对冷藏区和冷冻区进行隔离,并将一部分的冷气从冷冻区牵引到冷藏区,通过物理隔离会占用运输装置内有限的运输空间,在装卸时也不方便拆卸,降低冷链运输效率,从冷冻区牵引出来的冷气直接通入后侧的冷藏区,无法进行温度实时调控,一旦温度过低,会导致冷藏区的产品被冻结,造成冻损,影响正常使用,造成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双螺旋速冻机的食品级冷链运输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双螺旋速冻机的食品级冷链运输装置,包括固定装置、制冷装置、换热装置、动力装置和配流装置,固定装置和制冷装置紧固连接,换热装置和固定装置连接,换热装置和制冷装置连接,动力装置和固定装置紧固连接,配流装置和固定装置紧固连接,动力装置和配流装置连通,配流装置和换热装置连通,固定装置包括箱体、箱门和固定座,箱体上设有载物腔,载物腔一侧开口设置,箱门和箱体开口处转动连接,固定座一侧和载物腔内壁紧固连接,固定座上设有制冷腔,制冷腔内设有制冷装置,换热装置包括换热室和换热片,换热室一侧和固定座紧固连接,换热室上设有换热腔,换热室和固定座连接处分别设有通孔,换热片一端穿过通孔,换热片两端分别与制冷装置和换热腔连通。
固定装置为主要的安装基础,通过紧固连接对制冷装置进行固定,换热装置位于固定座一侧,通过固定座和换热装置进行固定,通过紧固连接提高连接性能,配流装置对内部循环冷气进行分配,防止冷气温度过低对载物腔冷藏部分造成影响,通过冷气分配,将载物腔分割成冷冻区域和冷藏区域,提高不同种类货物冷链运输效率,载物腔出口处设有箱门,在完成冷链货物装载后,通过箱门对载物腔进行封堵,进行内部空气循环,防止外界杂质进入,影响内部食品运输安全性能,通过箱体对固定座进行安装固定,固定座通过内部的制冷腔对制冷装置进行安装,制冷装置为主要的冷气输入源,换热室上的换热腔为主要的热交换场所,通过换热片进行换热,通过通孔对换热片进行固定,通过换热保证内部冷冻效果。
进一步的,制冷装置和制冷腔内壁紧固连接,制冷装置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贮存器和膨胀阀,贮存器、膨胀阀、蒸发器、压缩机和冷凝器通过管道依次串联,冷凝器出口端通过管道和贮存器连通,换热片一端***蒸发器蒸发室内,换热装置还包括隔板,隔板和换热腔紧固连接,换热腔被隔板分隔成两个腔室,换热室上设有两个固定槽,固定槽内设有集气组件,集气组件包括安装座、转轴和顶升块,安装座上设有转轴槽,转轴和转轴槽转动连接,转轴槽上侧设有回转腔,转轴上端***回转腔内,转轴上设有若干转桨,转桨倾斜布置,转桨和回转腔壁面滑动连接,回转腔上侧设有若干进气口,进气口和回转腔连通,安装座上设有若干顶升槽,顶升块和顶升槽滑动连接,顶升槽内设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上端和顶升块紧固连接,顶升块上侧设有传动面,传动面倾斜布置,顶升块上设有导气槽,导气槽上端和回转腔连通,顶升槽侧壁下段设有出气口,导气槽和顶升槽出气口间歇导通。
通过制冷腔分别对贮存器、膨胀阀、蒸发器、压缩机和冷凝器进行固定,并通过管道进行串联,通过贮存器进行氮源存储,通过膨胀阀控制液氮,液氮在蒸发器的蒸发室内进行蒸发吸热,变为气态,并通过换热片进行换热,使换热片温度降低,蒸发后的气态氮通过压缩机进行压缩,并将压缩后的氮源通过冷凝器进行降温,降温后的液态氮源通过管道重新输入到贮存器中,进行循环利用,通过隔板对换热腔进行分隔,使换热腔变成两个腔室,每个腔室内设有一个螺旋管,通过两个螺旋管对空气进行制冷,换热室通过固定槽对安装座进行支撑,转轴在转轴槽内绕轴线转动,通过转轴转动带动转桨转动,通过转桨倾斜布置,使转桨斜面、回转腔底侧和传动面形成一个腔室,随着转桨转动,对气体进行压缩,通过传动面带动顶升块下移,从而使压缩气体通过导气槽内流出,当顶升块下移到导气槽和顶升槽的出气口连通时,压缩气体流出,顶升块下移对复位弹簧进行压缩,当下移到最低端时,转桨转过顶升块上端,随后顶升块在复位弹簧作用下上移,进行下一次的气体压缩。
进一步的,集气组件还包括传动齿轮,转轴上套设传动齿轮,换热室上设有两个电机槽,动力装置包括伺服电机,伺服电机置于电机槽内,伺服电机输出端设有输入齿轮,电机槽和转轴槽连通,输入齿轮和传动齿轮齿面啮合,转轴向下延伸设有螺旋管,螺旋管螺距从上到下逐渐增大,螺旋管上端沿周向设有若干气流进口,气流进口和顶升槽下段出气口连通。
通过电机槽对伺服电机进行固定,伺服电机通过输入齿轮进行传动,从而带动传动齿轮转动,通过传动齿轮带动转轴转动,通过传动齿轮对转轴转动进行辅助支撑,提高支撑性能,压缩后的气体通过顶升槽下段出气口进入螺旋管内,螺旋管和换热片高温端同处于换热腔内,通过换热片对螺旋管内部气流进行换热制冷,制冷后的气体通过螺旋管下端出口排出,通过螺距渐变设置,使出口气体倾斜向下排出,随着螺旋管转动,使螺旋管产生一个呈锥角向下的冷气流层,随着伺服电机转速增加,单位时间内冷却压缩的气流量逐渐增加,通过两个伺服电机单独进行驱动,通过调节转速差,形成两个不同的冷气层,从而形成两个温度不同的冷冻区域,从而对不同冷冻需求的温度进行调节,进行高低温区分,通过冷气局部循环降低弥散程度,使载物腔分成冷藏区和冷冻区,提高冷链运输质量。
进一步的,动力装置还包括引风机和引风管,引风机外框和载物腔内壁紧固连接,引风管下端位于载物腔下壁面,引风管下端朝向螺旋管下侧的载物腔底面,配流装置包括分配座、分配桨、传动气囊和压实滑块,分配座一侧和载物腔壁面紧固连接,分配座上设有第一支气道和第二支气道,第一支气道和第二支气道底端交汇处设有交汇进口,引风管上端和交汇进口连通,第一支气道上端和引风机进气端连通,分配座上设有引气道,引气道和第二支气道一侧分别设有桨槽,两个桨槽分别与引气道和第二支气道连通,桨槽内设有分配桨,两个分配桨上端分别***引气道和第二支气道,两个桨槽间设有传动槽,传动槽内设有传动轴,传动轴两端分别和分配桨传动连接,传动槽一侧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和传动槽连通,安装槽内设有压实滑块,压实滑块和安装槽滑动连接,压实滑块远离传动槽一侧设有传动气囊,传动气囊远离压实滑块一侧和安装槽壁面连接,压实滑块远离传动气囊一端和传动轴外圆面摩擦连接。
通过在载物腔内装货物时,螺旋管转动形成向下的冷气膜,在重力和螺旋力作用下向下弥散,从而保证冷冻效果,通过引风管对螺旋管下端的冷气进行收集,避免底部冷却温度过低,造成冷却温度不均匀,通过内部循环,提高冷却效果,通过配流装置进行冷气分流,避免冷气温度过低流入冷藏区造成冻损,通过载物腔壁面对分配座进行固定,通过引风机抽气使冷气流从交汇进口进入,一部分冷气从第一支气道进入引风机,通过引风机加速喷出,形成射流,部分喷出气流沿着载物腔上壁面,向箱门处流动,气流在沿着壁面流动时,随着送风速度的增大,流场越贴近壁面流动,延长射流辐射面积,提高冷藏均匀性,从而提高冷藏区域的冷藏效果,部分冷气通过引气道进行分流,避免冷藏区冷气输送过多造成冻伤,通过传动槽对传动轴进行支撑,传动轴和两侧的分配桨传动,引气道内的快速喷出气流冲击带动分配桨转动,引气道一侧的分配桨转动带动第二支气道一侧的分配桨转动,第二支气道侧的分配桨转动带动第二支气道内进行排气,并通过出口输出,通过传动气囊保证压实滑块和传动轴的压紧力,当传输气体温度过低时,传动气囊内部受冷压缩,压实滑块和传动轴将压紧力减小,从而使摩擦力降低,使第二支气道侧的分配桨转速加快,从而提高排气效率,改变冷气分配比,使通过第一支气道的冷气流量降低,从而避免冷藏区域温度过低。
作为优化,引风机出风口和引气道通过风管连通,引气道远离引风机一端和第二支气道上端设有导气管,导气管末端和回转腔上侧气流进口连通。引风机排出的部分冷气通过风管和引气道连通,并和第二支气道尾端排出的气体汇流,经过导气管排向回转腔,提高内部冷气循环效果,降低损耗。
作为优化,引风机出风口设有冷藏管,冷藏管和载物腔上壁面平行设置,箱体上设有回流道,回流道出口和引风机进气端连接,回流道上设有若干进口,回流道通过进口和载物腔连通。引风机一部分冷气通过风管排出,另一部分冷气通过冷藏管排出,回流道在载物腔上侧,通过进口和载物腔连通,通过引风机使回流道内部产生负压,从而使引风机喷出的气体受到向上的侧倾力,从而提高射流冷气的覆盖范围。
作为优化,压实滑块和传动轴的接触端设为弧形。通过弧形设置提高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摩擦效果。
作为优化,通过传动面和竖直平面倾角小于转桨和竖直平面倾角,使转桨上端和传动面上端先接触,从而提高传动效果。
作为优化,通过螺旋管管径从上到下逐渐增大,螺旋管上端温度高,下端温度低,避免下端被冻结影响传气效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将压缩后的气体通过顶升槽下段出气口通入螺旋管内,随着螺旋管转动,产生一个呈锥角向下的冷气流层,随着伺服电机转速增加,单位时间内冷却压缩的气流量逐渐增加,通过两个伺服电机单独进行驱动,通过调节转速差,形成两个不同的冷气层,从而形成两个温度不同的冷冻区域,从而对不同冷冻需求的温度进行调节,进行高低温区分;通过冷气局部循环降低弥散程度,使载物腔分成冷藏区和冷冻区,通过气流层进行隔离,避免物理隔离,提高冷链运输质量;通过引风机抽气使冷气流从交汇进口进入,通过引风机加速喷出,形成射流,部分喷出气流沿着载物腔上壁面流动时,随着送风速度的增大,流场越贴近壁面流动,延长射流辐射面积,提高冷藏均匀性,从而提高冷藏区域的冷藏效果;部分冷气通过引气道进行分流,通过传动气囊保证压实滑块和传动轴的压紧力,当传输气体温度过低时,传动气囊内部受冷压缩,压实滑块和传动轴将压紧力减小,从而使摩擦力降低,使第二支气道侧的分配桨转速加快,从而提高排气效率,改变冷气分配比,使通过第一支气道的冷气流量降低,从而避免冷藏区域温度过低;通过螺旋管管径从上到下逐渐增大,螺旋管上端温度高,下端温度低,避免下端被冻结影响传气效率。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制冷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双螺旋环绕降温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气流降温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旋转动力传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分配座气流导向示意图;
图7是图6视图的A-A向剖视图;
图8是图1视图的局部B放大视图;
图中:1-固定装置、11-箱体、111-载物腔、112-回流道、12-箱门、13-固定座、131-制冷腔、2-制冷装置、21-压缩机、22-冷凝器、23-蒸发器、24-贮存器、25-膨胀阀、3-换热装置、31-螺旋管、32-换热室、321-换热腔、322-固定槽、323-电机槽、33-集气组件、331-安装座、3311-回转腔、3312-转轴槽、3313-顶升槽、332-转轴、333-转桨、334-顶升块、3341-导气槽、335-复位弹簧、336-传动齿轮、35-换热片、4-动力装置、41-伺服电机、42-输入齿轮、43-引风机、44-引风管、5-配流装置、51-分配座、511-引气道、512-第一支气道、513-第二支气道、514-桨槽、515-传动槽、516-安装槽、52-导气管、53-分配桨、54-传动轴、55-传动气囊、56-压实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技术方案:
如图1~8所示,一种具有双螺旋速冻机的食品级冷链运输装置,包括固定装置1、制冷装置2、换热装置3、动力装置4和配流装置5,固定装置1和制冷装置2紧固连接,换热装置3和固定装置1连接,换热装置3和制冷装置2连接,动力装置4和固定装置1紧固连接,配流装置5和固定装置1紧固连接,动力装置4和配流装置5连通,配流装置5和换热装置3连通,固定装置1包括箱体11、箱门12和固定座13,箱体11上设有载物腔111,载物腔111一侧开口设置,箱门12和箱体11开口处转动连接,固定座13一侧和载物腔111内壁紧固连接,固定座13上设有制冷腔131,制冷腔131内设有制冷装置2,换热装置3包括换热室32和换热片35,换热室32一侧和固定座13紧固连接,换热室32上设有换热腔321,换热室32和固定座13连接处分别设有通孔,换热片35一端穿过通孔,换热片35两端分别与制冷装置2和换热腔321连通。
固定装置1为主要的安装基础,通过紧固连接1对制冷装置2进行固定,换热装置3位于固定座13一侧,通过固定座13和换热装置3进行固定,通过紧固连接提高连接性能,配流装置5对内部循环冷气进行分配,防止冷气温度过低对载物腔111冷藏部分造成影响,通过冷气分配,将载物腔111分割成冷冻区域和冷藏区域,提高不同种类货物冷链运输效率,载物腔111出口处设有箱门12,在完成冷链货物装载后,通过箱门12对载物腔111进行封堵,进行内部空气循环,防止外界杂质进入,影响内部食品运输安全性能,通过箱体11对固定座13进行安装固定,固定座13通过内部的制冷腔131对制冷装置2进行安装,制冷装置2为主要的冷气输入源,换热室32上的换热腔321为主要的热交换场所,通过换热片35进行换热,通过通孔对换热片35进行固定,通过换热保证内部冷冻效果。
如图1~4所示,制冷装置2和制冷腔131内壁紧固连接,制冷装置2包括压缩机21、冷凝器22、蒸发器23、贮存器24和膨胀阀25,贮存器24、膨胀阀25、蒸发器23、压缩机21和冷凝器22通过管道依次串联,冷凝器22出口端通过管道和贮存器24连通,换热片35一端***蒸发器23蒸发室内,换热装置3还包括隔板,隔板和换热腔321紧固连接,换热腔321被隔板分隔成两个腔室,换热室32上设有两个固定槽322,固定槽322内设有集气组件33,集气组件33包括安装座331、转轴332和顶升块334,安装座331上设有转轴槽3312,转轴332和转轴槽3312转动连接,转轴槽3312上侧设有回转腔3311,转轴332上端***回转腔3311内,转轴332上设有若干转桨333,转桨333倾斜布置,转桨333和回转腔3311壁面滑动连接,回转腔3311上侧设有若干进气口,进气口和回转腔3311连通,安装座331上设有若干顶升槽3313,顶升块334和顶升槽3313滑动连接,顶升槽3313内设有复位弹簧335,复位弹簧335上端和顶升块334紧固连接,顶升块334上侧设有传动面,传动面倾斜布置,顶升块334上设有导气槽3341,导气槽3341上端和回转腔3311连通,顶升槽3313侧壁下段设有出气口,导气槽3341和顶升槽3313出气口间歇导通。
通过制冷腔131分别对贮存器24、膨胀阀25、蒸发器23、压缩机21和冷凝器22进行固定,并通过管道进行串联,通过贮存器24进行氮源存储,通过膨胀阀25控制液氮,液氮在蒸发器23的蒸发室内进行蒸发吸热,变为气态,并通过换热片35进行换热,使换热片35温度降低,蒸发后的气态氮通过压缩机21进行压缩,并将压缩后的氮源通过冷凝器22进行降温,降温后的液态氮源通过管道重新输入到贮存器24中,进行循环利用,通过隔板对换热腔321进行分隔,使换热腔321变成两个腔室,每个腔室内设有一个螺旋管31,通过两个螺旋管31对空气进行制冷,换热室32通过固定槽322对安装座331进行支撑,转轴332在转轴槽3312内绕轴线转动,通过转轴332转动带动转桨333转动,通过转桨333倾斜布置,使转桨333斜面、回转腔3311底侧和传动面形成一个腔室,随着转桨333转动,对气体进行压缩,通过传动面带动顶升块334下移,从而使压缩气体通过导气槽3341内流出,当顶升块334下移到导气槽3341和顶升槽3313的出气口连通时,压缩气体流出,顶升块334下移对复位弹簧进行压缩,当下移到最低端时,转桨333转过顶升块334上端,随后顶升块334在复位弹簧335作用下上移,进行下一次的气体压缩。
如图5所示,集气组件33还包括传动齿轮336,转轴332上套设传动齿轮336,换热室32上设有两个电机槽323,动力装置4包括伺服电机41,伺服电机41置于电机槽323内,伺服电机41输出端设有输入齿轮42,电机槽323和转轴槽3312连通,输入齿轮42和传动齿轮336齿面啮合,转轴332向下延伸设有螺旋管31,螺旋管31螺距从上到下逐渐增大,螺旋管31上端沿周向设有若干气流进口,气流进口和顶升槽3313下段出气口连通。
通过电机槽323对伺服电机41进行固定,伺服电机41通过输入齿轮42进行传动,从而带动传动齿轮336转动,通过传动齿轮336带动转轴332转动,通过传动齿轮336对转轴332转动进行辅助支撑,提高支撑性能,压缩后的气体通过顶升槽3313下段出气口进入螺旋管31内,螺旋管31和换热片35高温端同处于换热腔321内,通过换热片35对螺旋管31内部气流进行换热制冷,制冷后的气体通过螺旋管31下端出口排出,通过螺距渐变设置,使出口气体倾斜向下排出,随着螺旋管31转动,使螺旋管31产生一个呈锥角向下的冷气流层,随着伺服电机41转速增加,单位时间内冷却压缩的气流量逐渐增加,通过两个伺服电机41单独进行驱动,通过调节转速差,形成两个不同的冷气层,从而形成两个温度不同的冷冻区域,从而对不同冷冻需求的温度进行调节,进行高低温区分,通过冷气局部循环降低弥散程度,使载物腔111分成冷藏区和冷冻区,提高冷链运输质量。
如图1、6、7所示,动力装置4还包括引风机43和引风管44,引风机43外框和载物腔111内壁紧固连接,引风管44下端位于载物腔111下壁面,引风管44下端朝向螺旋管31下侧的载物腔111底面,配流装置5包括分配座51、分配桨53、传动气囊55和压实滑块56,分配座51一侧和载物腔111壁面紧固连接,分配座51上设有第一支气道512和第二支气道513,第一支气道512和第二支气道513底端交汇处设有交汇进口,引风管44上端和交汇进口连通,第一支气道512上端和引风机43进气端连通,分配座51上设有引气道511,引气道511和第二支气道513一侧分别设有桨槽514,两个桨槽514分别与引气道511和第二支气道513连通,桨槽514内设有分配桨53,两个分配桨53上端分别***引气道511和第二支气道513,两个桨槽514间设有传动槽515,传动槽515内设有传动轴54,传动轴54两端分别和分配桨53传动连接,传动槽515一侧设有安装槽516,安装槽516和传动槽515连通,安装槽516内设有压实滑块56,压实滑块56和安装槽516滑动连接,压实滑块56远离传动槽515一侧设有传动气囊55,传动气囊55远离压实滑块56一侧和安装槽516壁面连接,压实滑块56远离传动气囊55一端和传动轴54外圆面摩擦连接。
通过在载物腔111内装货物时,螺旋管31转动形成向下的冷气膜,在重力和螺旋力作用下向下弥散,从而保证冷冻效果,通过引风管44对螺旋管31下端的冷气进行收集,避免底部冷却温度过低,造成冷却温度不均匀,通过内部循环,提高冷却效果,通过配流装置5进行冷气分流,避免冷气温度过低流入冷藏区造成冻损,通过载物腔111壁面对分配座51进行固定,通过引风机43抽气使冷气流从交汇进口进入,一部分冷气从第一支气道512进入引风机43,通过引风机43加速喷出,形成射流,部分喷出气流沿着载物腔111上壁面,向箱门12处流动,气流在沿着壁面流动时,随着送风速度的增大,流场越贴近壁面流动,延长射流辐射面积,提高冷藏均匀性,从而提高冷藏区域的冷藏效果,部分冷气通过引气道511进行分流,避免冷藏区冷气输送过多造成冻伤,通过传动槽515对传动轴54进行支撑,传动轴54和两侧的分配桨53传动,引气道511内的快速喷出气流冲击带动分配桨53转动,引气道511一侧的分配桨53转动带动第二支气道513一侧的分配桨53转动,第二支气道513侧的分配桨53转动带动第二支气道513内进行排气,并通过出口输出,通过传动气囊55保证压实滑块56和传动轴54的压紧力,当传输气体温度过低时,传动气囊55内部受冷压缩,压实滑块56和传动轴54将压紧力减小,从而使摩擦力降低,使第二支气道513侧的分配桨53转速加快,从而提高排气效率,改变冷气分配比,使通过第一支气道512的冷气流量降低,从而避免冷藏区域温度过低。
作为优化,引风机43出风口和引气道511通过风管连通,引气道511远离引风机43一端和第二支气道513上端设有导气管52,导气管52末端和回转腔3311上侧气流进口连通。引风机43排出的部分冷气通过风管和引气道511连通,并和第二支气道513尾端排出的气体汇流,经过导气管52排向回转腔3311,提高内部冷气循环效果,降低损耗。
作为优化,引风机43出风口设有冷藏管,冷藏管和载物腔111上壁面平行设置,箱体11上设有回流道112,回流道112出口和引风机43进气端连接,回流道112上设有若干进口,回流道112通过进口和载物腔111连通。引风机43一部分冷气通过风管排出,另一部分冷气通过冷藏管排出,回流道112在载物腔111上侧,通过进口和载物腔111连通,通过引风机43使回流道112内部产生负压,从而使引风机43喷出的气体受到向上的侧倾力,从而提高射流冷气的覆盖范围。
作为优化,压实滑块56和传动轴54的接触端设为弧形。通过弧形设置提高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摩擦效果。
作为优化,通过传动面和竖直平面倾角小于转桨333和竖直平面倾角,使转桨333上端和传动面上端先接触,从而提高传动效果。
作为优化,通过螺旋管31管径从上到下逐渐增大,螺旋管31上端温度高,下端温度低,避免下端被冻结影响传气效率。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本发明将压缩后的气体通过顶升槽3313下段出气口通入螺旋管31内,制冷后的气体通过螺旋管31下端出口排出,使出口气体倾斜向下排出,随着螺旋管31转动,使螺旋管31产生一个呈锥角向下的冷气流层,随着伺服电机41转速增加,单位时间内冷却压缩的气流量逐渐增加,通过两个伺服电机41单独进行驱动,通过调节转速差,形成两个不同的冷气层,从而形成两个温度不同的冷冻区域,进行高低温区分;通过冷气局部循环降低弥散程度,使载物腔111分成冷藏区和冷冻区,通过气流层进行隔离,避免物理隔离;通过引风机43抽气使冷气流从交汇进口进入,通过引风机43加速喷出,形成射流,部分喷出气流沿着载物腔111上壁面流动时,随着送风速度的增大,流场越贴近壁面流动,延长射流辐射面积;部分冷气通过引气道511进行分流,当传输气体温度过低时,传动气囊55内部受冷压缩,压实滑块56和传动轴54将压紧力减小,从而使摩擦力降低,使第二支气道513侧的分配桨53转速加快,从而提高排气效率,改变冷气分配比,使通过第一支气道512的冷气流量降低;通过螺旋管31管径从上到下逐渐增大,螺旋管31上端温度高,下端温度低,避免下端被冻结影响传气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具有双螺旋速冻机的食品级冷链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食品级冷链运输装置包括固定装置(1)、制冷装置(2)、换热装置(3)、动力装置(4)和配流装置(5),所述固定装置(1)和制冷装置(2)紧固连接,所述换热装置(3)和固定装置(1)连接,所述换热装置(3)和制冷装置(2)连接,所述动力装置(4)和固定装置(1)紧固连接,所述配流装置(5)和固定装置(1)紧固连接,所述动力装置(4)和配流装置(5)连通,所述配流装置(5)和换热装置(3)连通,所述固定装置(1)包括箱体(11)、箱门(12)和固定座(13),所述箱体(11)上设有载物腔(111),所述载物腔(111)一侧开口设置,所述箱门(12)和箱体(11)开口处转动连接,所述固定座(13)一侧和载物腔(111)内壁紧固连接,固定座(13)上设有制冷腔(131),所述制冷腔(131)内设有制冷装置(2),所述换热装置(3)包括换热室(32)和换热片(35),所述换热室(32)一侧和固定座(13)紧固连接,所述换热室(32)上设有换热腔(321),所述换热室(32)和固定座(13)连接处分别设有通孔,所述换热片(35)一端穿过通孔,换热片(35)两端分别与制冷装置(2)和换热腔(321)连通;
所述制冷装置(2)和制冷腔(131)内壁紧固连接,制冷装置(2)包括压缩机(21)、冷凝器(22)、蒸发器(23)、贮存器(24)和膨胀阀(25),所述贮存器(24)、膨胀阀(25)、蒸发器(23)、压缩机(21)和冷凝器(22)通过管道依次串联,所述冷凝器(22)出口端通过管道和贮存器(24)连通,所述换热片(35)一端***蒸发器(23)蒸发室内,所述换热装置(3)还包括隔板,所述隔板和换热腔(321)紧固连接,所述换热腔(321)被隔板分隔成两个腔室,所述换热室(32)上设有两个固定槽(322),所述固定槽(322)内设有集气组件(33),所述集气组件(33)包括安装座(331)、转轴(332)和顶升块(334),所述安装座(331)上设有转轴槽(3312),所述转轴(332)和转轴槽(3312)转动连接,所述转轴槽(3312)上侧设有回转腔(3311),所述转轴(332)上端***回转腔(3311)内,转轴(332)上设有若干转桨(333),所述转桨(333)倾斜布置,转桨(333)和回转腔(3311)壁面滑动连接,所述回转腔(3311)上侧设有若干进气口,所述进气口和回转腔(3311)连通,所述安装座(331)上设有若干顶升槽(3313),所述顶升块(334)和顶升槽(3313)滑动连接,所述顶升槽(3313)内设有复位弹簧(335),所述复位弹簧(335)上端和顶升块(334)紧固连接,所述顶升块(334)上侧设有传动面,所述传动面倾斜布置,所述顶升块(334)上设有导气槽(3341),所述导气槽(3341)上端和回转腔(3311)连通,所述顶升槽(3313)侧壁下段设有出气口,所述导气槽(3341)和顶升槽(3313)出气口间歇导通;
所述集气组件(33)还包括传动齿轮(336),所述转轴(332)上套设传动齿轮(336),所述换热室(32)上设有两个电机槽(323),所述动力装置(4)包括伺服电机(41),所述伺服电机(41)置于电机槽(323)内,伺服电机(41)输出端设有输入齿轮(42),所述电机槽(323)和转轴槽(3312)连通,所述输入齿轮(42)和传动齿轮(336)齿面啮合,所述转轴(332)向下延伸设有螺旋管(31),所述螺旋管(31)螺距从上到下逐渐增大,所述螺旋管(31)上端沿周向设有若干气流进口,所述传动齿轮(336)上设有若干通孔,所述气流进口通过传动齿轮(336)通孔和顶升槽(3313)下段出气口连通;
所述动力装置(4)还包括引风机(43)和引风管(44),所述引风机(43)外框和载物腔(111)内壁紧固连接,所述引风管(44)下端位于载物腔(111)下壁面,引风管(44)下端朝向螺旋管(31)下侧的载物腔(111)底面,所述配流装置(5)包括分配座(51)、分配桨(53)、传动气囊(55)和压实滑块(56),所述分配座(51)一侧和载物腔(111)壁面紧固连接,分配座(51)上设有第一支气道(512)和第二支气道(513),所述第一支气道(512)和第二支气道(513)底端交汇处设有交汇进口,所述引风管(44)上端和交汇进口连通,所述第一支气道(512)上端和引风机(43)进气端连通,所述分配座(51)上设有引气道(511),所述引气道(511)和第二支气道(513)一侧分别设有桨槽(514),两个所述桨槽(514)分别与引气道(511)和第二支气道(513)连通,所述桨槽(514)内设有分配桨(53),两个所述分配桨(53)上端分别***引气道(511)和第二支气道(513),两个所述桨槽(514)间设有传动槽(515),所述传动槽(515)内设有传动轴(54),所述传动轴(54)两端分别和分配桨(53)传动连接,所述传动槽(515)一侧设有安装槽(516),所述安装槽(516)和传动槽(515)连通,所述安装槽(516)内设有压实滑块(56),所述压实滑块(56)和安装槽(516)滑动连接,压实滑块(56)远离传动槽(515)一侧设有传动气囊(55),所述传动气囊(55)远离压实滑块(56)一侧和安装槽(516)壁面连接,所述压实滑块(56)远离传动气囊(55)一端和传动轴(54)外圆面摩擦连接;
所述引风机(43)出风口和引气道(511)通过风管连通,所述引气道(511)远离引风机(43)一端和第二支气道(513)上端设有导气管(52),所述导气管(52)末端和回转腔(3311)上侧气流进口连通;
所述引风机(43)出风口还设有冷藏管,所述冷藏管和载物腔(111)上壁面平行设置,所述箱体(11)上设有回流道(112),所述回流道(112)出口和引风机(43)进气端连接,回流道(112)上设有若干进口,回流道(112)通过进口和载物腔(111)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双螺旋速冻机的食品级冷链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实滑块(56)和传动轴(54)的接触端设为弧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双螺旋速冻机的食品级冷链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面和竖直平面倾角小于转桨(333)和竖直平面倾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双螺旋速冻机的食品级冷链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管(31)管径从上到下逐渐增大。
CN202111018307.0A 2021-09-01 2021-09-01 一种具有双螺旋速冻机的食品级冷链运输装置 Active CN1134467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18307.0A CN113446780B (zh) 2021-09-01 2021-09-01 一种具有双螺旋速冻机的食品级冷链运输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18307.0A CN113446780B (zh) 2021-09-01 2021-09-01 一种具有双螺旋速冻机的食品级冷链运输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46780A CN113446780A (zh) 2021-09-28
CN113446780B true CN113446780B (zh) 2021-11-23

Family

ID=778192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18307.0A Active CN113446780B (zh) 2021-09-01 2021-09-01 一种具有双螺旋速冻机的食品级冷链运输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46780B (zh)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892A (zh) * 1992-11-11 1994-05-18 孔凯旋 一种冷藏保鲜储运***
CN101592412A (zh) * 2009-07-01 2009-12-02 东南大学 可调节多温度制冷装置
JP2011190939A (ja) * 2010-03-11 2011-09-29 Fuji Electric Co Ltd 冷蔵倉庫
CN102826308A (zh) * 2012-08-27 2012-12-19 大连冷冻机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集装箱式压差预冷设备
CN206107071U (zh) * 2016-08-31 2017-04-19 武汉巨力鼎兴冷链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双温区冷藏车车厢
CN107300282A (zh) * 2017-06-30 2017-10-27 青岛海尔特种电冰箱有限公司 冷藏冷冻装置
CN107461986A (zh) * 2017-07-14 2017-12-12 青岛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 冷藏冷冻装置
CN208567253U (zh) * 2018-07-24 2019-03-01 华东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制冷剂多向配管的冷冻冷藏库冷风机装置
CN208832824U (zh) * 2018-08-17 2019-05-07 杰欧(江苏)冷链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螺旋速冻机风压平衡舱
CN208832825U (zh) * 2018-08-17 2019-05-07 杰欧(江苏)冷链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螺旋速冻机高效送风***
CN208832820U (zh) * 2018-08-17 2019-05-07 杰欧(江苏)冷链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螺旋速冻机
CN110668027A (zh) * 2019-10-17 2020-01-10 浙江雪波蓝科技有限公司 单元冷藏配送箱
CN210941997U (zh) * 2019-10-21 2020-07-07 安徽智锐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可分区的冷冻车车厢
CN211765170U (zh) * 2019-12-18 2020-10-27 山东汉诺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冷链运输车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892A (zh) * 1992-11-11 1994-05-18 孔凯旋 一种冷藏保鲜储运***
CN101592412A (zh) * 2009-07-01 2009-12-02 东南大学 可调节多温度制冷装置
JP2011190939A (ja) * 2010-03-11 2011-09-29 Fuji Electric Co Ltd 冷蔵倉庫
CN102826308A (zh) * 2012-08-27 2012-12-19 大连冷冻机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集装箱式压差预冷设备
CN206107071U (zh) * 2016-08-31 2017-04-19 武汉巨力鼎兴冷链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双温区冷藏车车厢
CN107300282A (zh) * 2017-06-30 2017-10-27 青岛海尔特种电冰箱有限公司 冷藏冷冻装置
CN107461986A (zh) * 2017-07-14 2017-12-12 青岛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 冷藏冷冻装置
CN208567253U (zh) * 2018-07-24 2019-03-01 华东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制冷剂多向配管的冷冻冷藏库冷风机装置
CN208832824U (zh) * 2018-08-17 2019-05-07 杰欧(江苏)冷链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螺旋速冻机风压平衡舱
CN208832825U (zh) * 2018-08-17 2019-05-07 杰欧(江苏)冷链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螺旋速冻机高效送风***
CN208832820U (zh) * 2018-08-17 2019-05-07 杰欧(江苏)冷链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螺旋速冻机
CN110668027A (zh) * 2019-10-17 2020-01-10 浙江雪波蓝科技有限公司 单元冷藏配送箱
CN210941997U (zh) * 2019-10-21 2020-07-07 安徽智锐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可分区的冷冻车车厢
CN211765170U (zh) * 2019-12-18 2020-10-27 山东汉诺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冷链运输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46780A (zh) 2021-09-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56168B (zh) 遮蔽装置及包括该遮蔽装置的冰箱
US6327867B1 (en) Refrigerator having a cooler mounted in each of a refrigerator compartment and a freezer compartment
KR100811488B1 (ko) 냉장고
CN102410691B (zh) 一种冰箱
EP1069387B1 (en) Cooling device and coooling method
CN103185435A (zh) 直冷冰箱
CN102853609A (zh) 冷冻冰箱
CN209541245U (zh) 平行送风式冷柜
CN103256774A (zh) 冰箱
CN202127759U (zh) 一种一体式果蔬压差预冷装置
CN113446780B (zh) 一种具有双螺旋速冻机的食品级冷链运输装置
CN101446465B (zh) 冰箱
CN202184088U (zh) 一种一体式果蔬压差预冷库
CN210478352U (zh) 基于片状后置穿插式制蓄冷一体蒸发器的冷藏车制冷***
CN209726605U (zh) 送风装置及冰箱
CN110701851A (zh) 一种风冷式医用冷藏箱的循环风道
CN108592478B (zh) 一种基于平板射流冲击蒸发器的组合式速冻装置
CN218065495U (zh) 冰箱
CN110542271A (zh) 旋转换热管冷风机
CN215244255U (zh) 一种用于冷藏运输车的送风***
CN216204618U (zh) 宽面幅空间用空气冷却器
CN220750515U (zh) 一种箱体结构及医用冷藏箱
CN113352667B (zh) 一种冷热定型设备
CN220750490U (zh) 一种隧道式冷冻装置
CN214015103U (zh) 一种存储仓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