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23089B - 一种设备身份的识别控制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设备身份的识别控制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23089B
CN113423089B CN202110550733.2A CN202110550733A CN113423089B CN 113423089 B CN113423089 B CN 113423089B CN 202110550733 A CN202110550733 A CN 202110550733A CN 113423089 B CN113423089 B CN 11342308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quipment
identity
intelligent terminal
dynamic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5073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23089A (zh
Inventor
王林祥
赵皎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Irain IoT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Irain IoT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Irain IoT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Irain IoT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55073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23089B/zh
Publication of CN1134230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230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230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230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4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 H04W4/44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vehicles and infrastructures, e.g. vehicle-to-cloud [V2C] or vehicle-to-home [V2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2803Home automation networks
    • H04L12/2816Controlling appliance services of a home automation network by calling their functionalities
    • H04L12/282Controlling appliance services of a home automation network by calling their functionalities based on user interaction within the ho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6Authent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60Context-dependent security
    • H04W12/63Location-dependent; Proximity-depend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设备身份的识别控制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智能终端识别到的待定设备对应的第一动态身份标识;从所有待匹配设备的第二动态身份标识中识别与第一动态身份标识相匹配的第二动态身份标识作为目标第二动态身份标识;将目标第二动态身份标识对应的目标设备确定为待定设备。可见,本发明能够通过识别设备的设备特征信息以及对设备动态身份标识的匹配来识别设备身份,有利于提高对设备身份的识别控制的安全性,进而提高对设备进行交互和/或控制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设备身份的识别控制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互联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设备身份的识别控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已经逐步走入智能时代。除了人们常用的电脑、手机、PAD等智能终端之外,越来越多的智能终端也已融入到我们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例如:智能家居设备、智能导航设备、机器人等等,且随着智能设备的功能更加多样化和智能化,人们也越来越倾向于通过端对端的交互方式来方便、快捷地对智能设备进行智能化控制,例如:用户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实现对智能家居设备的智能控制。
在实际应用中,在进行端对端交互之前,为了提高交互安全性,一般需要对用户与待控设备的身份匹配信息进行识别。通常的身份识别方法是通过输入待控设备的特定序列码或识别待控设备的图形码等方式来实现的。然而,实践发现,这种常用的身份信息识别方式中涉及的身份信息很容易被恶意获取,无法有效保证对待控设备交互和/或控制的安全性。因此,提供一种身份识别方法以提高对待控设备进行交互和/或控制的安全性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设备身份的识别控制方法及装置,能够提供一种设备身份的识别控制方法,从而提高对待控设备进行交互和/或控制的安全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第一方面公开了一种设备身份的识别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智能终端识别到的待定设备对应的第一动态身份标识;
从所有待匹配设备的第二动态身份标识中识别与所述第一动态身份标识相匹配的第二动态身份标识作为目标第二动态身份标识;
将所述目标第二动态身份标识对应的目标设备确定为所述待定设备。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中,所述第一动态身份标识承载有所述智能终端的当前位置信息以及所述智能终端识别到的待定设备的设备特征信息;
对于任一设备,该设备的第二动态身份标识承载有该设备的静态身份标识以及该设备的目标信息,该设备的第二动态身份标识与该设备的静态身份标识是唯一对应的;
其中,所述目标信息至少包括该设备的当前位置信息。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于任一设备,获取该设备的第二动态身份标识,并将获取到的该设备的第二动态身份标识存储至数据库中,所述数据库用于存储至少一个设备的第二动态身份标识。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中,对于任一设备,获取到的该设备的第二动态身份标识是当用于确定该设备的第二动态身份标识的目标信息发生变化时生成的;
获取到的该设备的第二动态身份标识是根据该设备的静态身份标识以及变化后的所述目标信息生成的。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中,对于任一设备,获取到的该设备的第二动态身份标识具体是该设备的当前位置信息发生变化且当前位置信息发生变化所对应的位置参数变化幅度大于或等于预设位置参数变化阈值时生成的;
所述位置参数变化幅度包括位置变化距离,和/或,位置方位变化量。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中,所述从所有待匹配设备的第二动态身份标识中识别与所述第一动态身份标识相匹配的第二动态身份标识作为目标第二动态身份标识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匹配所述待定设备的设备特征信息与数据库中所有设备的设备特征信息,得到匹配结果;
当所述匹配结果表示所述数据库中存在与所述待定设备的设备特征信息相匹配的目标设备特征信息时,筛选与所述目标设备特征信息相匹配的至少一个设备,作为待匹配设备。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中,所述从所有待匹配设备的第二动态身份标识中识别与所述第一动态身份标识相匹配的第二动态身份标识作为目标第二动态身份标识,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动态身份标识中承载的所述智能终端的当前位置信息和所有待匹配设备中至少一个待匹配设备的第二动态身份标识中承载的当前位置信息是否满足预设位置区域匹配条件;
当判断出所述第一动态身份标识中承载的所述智能终端的当前位置信息和至少一个待匹配设备的第二动态身份标识中承载的当前位置信息满足位置所述预设区域匹配条件时,将所有所述待匹配设备的第二动态身份标识中承载的当前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一动态身份标识中承载的所述智能终端的当前位置信息满足所述预设位置区域匹配条件的第二动态身份标识确定为目标第二动态身份标识。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中,所述智能终端的当前位置信息为所述智能终端的当前位置区域,所述待定设备的当前位置信息为所述待定设备的当前位置区域;
所述预设位置区域匹配条件包括所述智能终端的当前位置区域与所述待定设备的当前位置区域相交、所述智能终端的当前位置区域与所述待定设备的当前位置区域相接、所述智能终端的当前位置区域覆盖所述待定设备的当前位置区域、所述待定设备的当前位置区域覆盖所述智能终端的当前位置区域、所述智能终端的当前位置区域与所述待定设备的当前位置区域重叠中的至少一个。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中,所述将所述目标第二动态身份标识对应的目标设备确定为所述待定设备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建立所述智能终端和所述目标设备之间的连接,所述连接用于所述智能终端和所述目标设备之间的信息传输,和/或,用于实现所述智能终端对所述目标设备的控制;
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连接用于实现所述智能终端对所述目标设备的控制时,确定所述智能终端对所述目标设备的控制权限。
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公开了一种设备身份的识别控制装置,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智能终端识别到的待定设备对应的第一动态身份标识;
第一匹配模块,用于从所有待匹配设备的第二动态身份标识中识别与所述第一动态身份标识相匹配的第二动态身份标识作为目标第二动态身份标识;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将所述目标第二动态身份标识对应的目标设备确定为所述待定设备。
作为一种该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中,所述第一动态身份标识承载有所述智能终端的当前位置信息以及所述智能终端识别到的待定设备的设备特征信息;
对于任一设备,该设备的第二动态身份标识承载有该设备的静态身份标识以及该设备的目标信息,该设备的第二动态身份标识与该设备的静态身份标识是唯一对应的;
其中,所述目标信息至少包括该设备的当前位置信息。
作为一种该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对于任一设备,获取该设备的第二动态身份标识;
存储模块,用于将所述获取模块获取到的该设备的第二动态身份标识存储至数据库中,所述数据库用于存储至少一个设备的第二动态身份标识。
作为一种该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中,对于任一设备,所述获取模块获取到的该设备的第二动态身份标识是当用于确定该设备的第二动态身份标识的目标信息发生变化时生成的;
获取到的该设备的第二动态身份标识是根据该设备的静态身份标识以及变化后的所述目标信息生成的。
作为一种该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中,对于任一设备,所述获取模块获取到的该设备的第二动态身份标识具体是该设备的当前位置信息发生变化且当前位置信息发生变化所对应的位置参数变化幅度大于或等于预设位置参数变化阈值时生成的;
所述位置参数变化幅度包括位置变化距离,和/或,位置方位变化量。
作为一种该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匹配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匹配模块从所有待匹配设备的第二动态身份标识中识别与所述第一动态身份标识相匹配的第二动态身份标识作为目标第二动态身份标识之前,匹配所述待定设备的设备特征信息与数据库中所有设备的设备特征信息,得到匹配结果;
筛选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二匹配模块匹配得到的所述匹配结果表示所述数据库中存在与所述待定设备的设备特征信息相匹配的目标设备特征信息时,筛选与所述目标设备特征信息相匹配的至少一个设备,作为待匹配设备。
作为一种该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中,所述第一匹配模块包括判断子模块以及确定子模块,其中:
判断子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第一动态身份标识中承载的所述智能终端的当前位置信息和所有待匹配设备中至少一个待匹配设备的第二动态身份标识中承载的当前位置信息是否满足预设位置区域匹配条件;
确定子模块,用于当判断出所述第一动态身份标识中承载的所述智能终端的当前位置信息和至少一个待匹配设备的第二动态身份标识中承载的当前位置信息满足位置所述预设区域匹配条件时,将所有所述待匹配设备的第二动态身份标识中承载的当前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一动态身份标识中承载的所述智能终端的当前位置信息满足所述预设位置区域匹配条件的第二动态身份标识确定为目标第二动态身份标识。
作为一种该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中,所述智能终端的当前位置信息为所述智能终端的当前位置区域,所述待定设备的当前位置信息为所述待定设备的当前位置区域;
所述预设位置区域匹配条件包括所述智能终端的当前位置区域与所述待定设备的当前位置区域相交、所述智能终端的当前位置区域与所述待定设备的当前位置区域相接、所述智能终端的当前位置区域覆盖所述待定设备的当前位置区域、所述待定设备的当前位置区域覆盖所述智能终端的当前位置区域、所述智能终端的当前位置区域与所述待定设备的当前位置区域重叠中的至少一个。
作为一种该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连接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将所述目标第二动态身份标识对应的目标设备确定为所述待定设备之后,建立所述智能终端和所述目标设备之间的连接,所述连接用于所述智能终端和所述目标设备之间的信息传输,和/或,用于实现所述智能终端对所述目标设备的控制;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当所述连接模块建立的所述连接用于实现所述智能终端对所述目标设备的控制时,确定所述智能终端对所述目标设备的控制权限。
本发明第三方面公开了另一种设备身份的识别控制装置,所述装置应用场景下的各种机器或仪器的交互和/或控制中,所述装置包括:
存储有可执行程序代码的存储器;
与所述存储器耦合的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执行本发明第一方面公开的设备身份的识别控制方法中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本发明第四方面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被调用时,用于执行本发明第一方面公开的设备身份的识别控制方法中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中,获取智能终端识别到的待定设备对应的第一动态身份标识;从所有待匹配设备的第二动态身份标识中识别与第一动态身份标识相匹配的第二动态身份标识作为目标第二动态身份标识;将目标第二动态身份标识对应的目标设备确定为待定设备。可见,本发明能够通过识别设备的设备特征信息以及对设备动态身份标识的匹配来识别设备身份,有利于提高对设备身份的识别控制的安全性,进而提高对设备进行交互和/或控制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设备身份识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设备身份识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设备身份识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设备身份识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又一种设备身份识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装置、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设备身份的识别控制方法及装置,能够提供一种设备身份的识别控制方法,从而提高对待控设备进行交互和/或控制的安全性,提升智能终端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发明所描述的设备身份的识别控制方法及装置,首先对本发明所描述的设备身份的识别控制方法所适用的应用场景进行描述,也即:本发明所描述的设备身份的识别控制方法可以应用于实现智能终端与至少一个设备进行信息传输和/或控制中,如,应用于安防场景、车载场景、家居场景、工业场景、商场场景、停车场景等,具体应用场景,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以安防场景为例来说,通过智能终端与多个防护设备进行交互,监控其运行状态,在出现异常状况时发出警报灯信号等管理操作;以车载场景为例来说,通过车载摄像机与路边车辆自动计费装置进行交互,实现车载智能终端与路边车辆自动计费装置的数据交换等管理操作。
本发明中用于与至少一个设备进行信息传输和/或控制的智能终端可以是移动式智能终端(例如手持式智能终端、车载式智能终端、机载式智能终端、船载式智能终端、自主式智能终端等),也可以是固定设置的智能终端(如壁挂式多功能监视智能终端机、桌摆式智能终端、立桩式智能报警装置等),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
本发明所描述的设备身份的识别控制方法应用于设备身份的识别控制装置中,该设备身份的识别控制装置可以集成在服务器中,该服务器可以是本地服务器,也可以是云端服务器,也可以集成在智能终端中,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下述实施例以设备身份的识别控制装置集成在云端服务器为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设备身份的识别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其中,图1所描述的设备身份的识别控制方法应用于设备身份的识别控制装置中,以提高对待控设备进行交互和/或控制的安全性。如图1所示,该设备身份的验证控制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操作:
101、获取智能终端识别到的待定设备对应的第一动态身份标识。
本发明实施例中,智能终端识别到的待定设备为任一应用场景下的各种机器或仪器,该待定设备可以是标准化设备,也可以是定制设备,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智能终端识别到的待定设备对应的第一动态身份标识承载有智能终端的当前位置信息以及智能终端识别到的待定设备的设备特征信息。
进一步的,对于任一设备,该设备具有至少一种设备特征信息(如设备的外观特征、设备表面布置的图形商标、设备表面布置的文字商标、设备表面布置的其他图形符号、设备表面布置的其他文字符号等)。可选的,设备表面布置的其他图形符号可以是条形码、图形码、特定图形符号等具有一定特定形式的图形符号。可选的,设备表面布置的其他文字符号可以是特殊希腊字符、特殊数学符号、特殊古汉字等具有一定特定形式的文字符号。可选的,该设备的外观特征可以为设备的整体和/或局部特有的外观性状(如多边形、多棱形、柱状形、球形、特定字符形状、金字塔形、锯齿形、特定不规则性状、类动植物形状、类人形、表情符号形状等)。可选的,该外观特征可以是固定不变的,也可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变化,或重新组合,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可选的,智能终端装载有至少一种外部信息识别设备(如摄像机、识别仪、扫描仪、信号接收器等)以获取识别设备的设备特征信息。
进一步的,智能终端的当前位置信息可以是由定位装置(如GPS、北斗卫星定位***等)定位得到的,也可以是根据该智能终端的历史位置信息预估得到的,例如:智能终端的最近一次获取的位置信息为A点,可将智能终端历史位置信息中A点附近位置信息出现频次最高的位置信息作为智能终端的当前位置信息。可选的,该智能终端的当前位置信息可以是在智能终端识别设备的设备特征信息时获取的,也可以是根据外部指令获取的,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
可选的,第一动态身份标识可以是在智能终端中根据智能终端的当前位置信息和智能终端识别到的待定设备的设备特征信息生成的;也可以是智能终端将智能终端的当前位置信息和智能终端识别到的待定设备的设备特征信息推送到云端服务器,再在云端服务器生成的,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
可见,该可选的实施方式能够通过智能终端识别待定设备的设备特征信息,以及获取智能终端的当前位置信息,并生成承载有智能终端的当前位置信息以及智能终端识别到的待定设备的设备特征信息的第一动态身份标识,能够实现智能终端对应的第一动态身份标识的获取,以利于安全的对设备身份的识别控制。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智能终端可对多个待定设备的设备特征信息进行识别。
可选的,当多个待定设备同时出现在智能终端装载的外部信息识别设备的允许识别范围时,智能终端可以识别全部待定设备的设备特征信息。例如:在停车场景,当自主式停车管理智能终端在同时识别到2台待定自动泊车设备的设备特征信息时,自主式停车管理智能终端可以对2台自动泊车设备的设备特征信息。
可选的,当多个待定设备同时出现在智能终端装载的外部信息识别设备的允许识别范围时,智能终端可以选择识别部分待定设备的设备特征信息。进一步的,智能终端可以根据预设的选择条件直接选择需要识别的待定设备,也可以根据指令进行选择,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可选的,当所需要识别的待定设备有识别顺序时,智能终端可以根据预设的识别条件进行顺序识别,也可以根据指令进行顺序识别,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可选的,智能终端识别的待定设备的设备特征信息可以是单一设备特征信息,也可以是2种或2种以上设备特征信息。可选的,当设备特征信息为2种或2种以上设备特征信息时,所需识别的设备特征信息可以同时识别,也可以根据预设的识别条件进行顺序识别,还可以根据指令进行顺序识别,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
可见,该可选的实施例中的智能终端通过同时识别多个待定设备的设备特征信息能够利于减少智能终端的功耗,还能够减少对智能终端处理资源的浪费,也有利于提高智能终端识别设备的设备特征信息的效率。
102、从所有待匹配设备的第二动态身份标识中识别与第一动态身份标识相匹配的第二动态身份标识作为目标第二动态身份标识。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对于任一设备,该设备的第二动态身份标识承载有该设备的静态身份标识以及该设备的目标信息。进一步的,设备的静态身份识别标识是厂时内置或外置的唯一编码,且设备的静态身份标识与该设备的第二动态身份标识是唯一对应的。可选的,设备的唯一编码可以是该设备的序列号、网络地址ID、蓝牙设备地址、设备电话号码中的一种或多种融合而成的。
进一步的,对于任一设备,设备的第二动态身份标识所承载的目标信息至少包括该设备的当前位置信息。
可见,该可选的实施例中设备的第二动态身份标识与静态身份标识是唯一对应的,有利于提高对设备身份的识别控制的安全性。
作为又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对于任一设备,获取该设备的第二动态身份标识,并将获取到的该设备的第二动态身份标识存储至数据库中。进一步的,在该数据库中存储有至少一个设备的第二动态身份标识。
可选的,在获取该设备的第二动态身份标识后,判断数据库中是否存在该设备的历史第二动态身份信息,当判断出数据库中存在该设备的历史第二动态身份信息时,将获取到的该设备的第二动态身份标识更新存储至数据库中;当判断出数据库中不存在该设备的历史第二动态身份信息时,在数据库中对该第二动态身份标识进行首次存储。
可选的,该数据库可以集成在云端服务器中用于存储所有设备的第二动态身份标识,也可以集成在设备中用于存储该设备对应的第二动态身份标识,也可以集成在智能终端用于存储设备的第二动态身份标识,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
可见,该可选的实施例中,对获取的设备的第二动态身份标识在数据库中进行存储,有利于从数据库中识别待定设备对应的第二动态身份标识,进而有利提高对设备身份的识别控制效率,与此同时,存储在数据库的设备第二动态身份标识中承载的目标信息中有设备的当前位置信息,因而可有效掌握设备的位置情况,更有利于提高对设备身份的识别控制的安全性。
作为又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对于任一设备,获取到的该设备的第二动态身份标识是当用于确定该设备的第二动态身份标识的目标信息发生变化时生成的。进一步的,获取到的该设备的第二动态身份标识是根据该设备的静态身份标识以及变化后的目标信息生成的。
可选的,对于任一设备,当包含设备的当前位置信息的目标信息变化后,根据设备的静态身份标识以及目标信息生成的设备的第二动态身份标识也是要变化的。
可选的,对于任一设备,该设备的第二动态身份标识可以是在该设备中根据静态身份标识以及目标信息生成的,也可以是在将静态身份标识以及目标信息推送到云端服务器之后,再在云端服务器生成的,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
可见,该可选的实施例中,根据设备的静态身份标识以及变化后的目标信息生成设备的第二动态身份标识,可实现对第二动态身份标识的动态更新,以便于更安全的对设备身份进行识别控制。
作为又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对于任一设备,获取到的该设备的第二动态身份标识具体是该设备的当前位置信息发生变化且当前位置信息发生变化所对应的位置参数变化幅度大于或等于预设位置参数变化阈值时生成的。可选的,位置参数变化幅度包括位置变化距离,和/或,位置方位变化量。
可选的,设备的当前位置信息由设备内置的定位装置(如GPS、北斗卫星定位***等)来获取设备的当前位置信息。
可选的,预设位置参数变化阈值具体包括:位置变化距离的最小距离、设备的最小移动范围(如设备的最小移动范围为一个椭圆、三角形、四边形、不规则多边形等)。当预设位置参数变化阈值为位置变化距离的最小距离时,在设备变化距离超过最小距离这一阈值时,即设备的位置参数变化幅度中的位置变化距离满足大于或等于预设位置参数变化阈值的条件时,根据变化后的位置信息生成设备的第二动态身份标识。当预设位置参数变化阈值为最小移动范围时,当设备在最小移动范围内的某一方位的移动距离超过最小移动范围内该方位的最大位置变化距离时,即当设备的位置变化距离和位置方位变化量同时满足大于或等于预设位置参数变化阈值时,根据变化后的位置信息生成设备的第二动态身份标识,举例来说,当设备处于位置A时,当设备在以设备当前位置为原点,在东西横向长度分别为3米,南北纵向长度分别为4米的范围内移动时,设备的当前位置信息不发生变化;当设备向东移动的位置变化距离超过3米时,设备的当前位置信息发生变化,根据该设备的静态身份标识以及变化后的当前位置信息生成新的设备的第二动态身份标识;当设备向东北45°方向移动的位置变化距离超过5米时,设备的当前位置信息发生变化,也将根据该设备的静态身份标识以及变化后的当前位置信息生成新的设备的第二动态身份标识。
可见,在该可选的实施例中,根据设备的当前位置信息的变化可以确定出第二动态身份标识,有利于提高对不同位置信息下的设备身份的识别控制的安全性。
作为又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判断第一动态身份标识中承载的智能终端的当前位置信息和所有待匹配设备中至少一个待匹配设备的第二动态身份标识中承载的当前位置信息是否满足预设位置区域匹配条件,得到判断结果。
当判断出第一动态身份标识中承载的智能终端的当前位置信息和至少一个待匹配设备的第二动态身份标识中承载的当前位置信息满足位置预设区域匹配条件时,将所有待匹配设备的第二动态身份标识中承载的当前位置信息和第一动态身份标识中承载的智能终端的当前位置信息满足预设位置区域匹配条件的第二动态身份标识确定为目标第二动态身份标识。
可见,在该可选的实施例中,根据当前位置信息可以匹配得到目标第二动态身份标识,有利于提高对不同位置信息下的设备身份的识别控制。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智能终端的当前位置信息为智能终端的当前位置区域,待定设备的当前位置信息为待定设备的当前位置区域。可选的,智能终端的当前位置区域和设备的当前位置区域之间的范围对应关系的具体方式包括:智能终端的当前位置区域和设备的当前位置区域范围完全相同;或者,智能终端的当前位置区域范围大于设备的当前位置区域范围;或者,智能终端的当前位置区域范围小于设备的当前位置区域范围。
进一步的,用于匹配确定目标第二动态身份标识的预设位置区域匹配条件中包含的范围关系包括:智能终端的当前位置区域与待定设备的当前位置区域相交、智能终端的当前位置区域与待定设备的当前位置区域相接、智能终端的当前位置区域覆盖待定设备的当前位置区域、待定设备的当前位置区域覆盖智能终端的当前位置区域、智能终端的当前位置区域与待定设备的当前位置区域重叠中。
在该可选的实施例中,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预设位置区域匹配条件中包含的范围关系可以是一个范围关系。
可选的,当智能终端每次识别设备时只能识别一个待定设备时,通过判断是否满足预设位置区域匹配条件匹配得到目标第二动态身份标识的具体方式为:
当智能终端的当前位置区域和待匹配设备的当前位置区域满足预设位置区域匹配条件的具体范围关系时,将该待匹配设备对应的第二动态身份标识确定为目标第二动态身份标识。举例来说,当智能终端的当前位置区域为一个半径为5米的圆形区域,待匹配设备的当前位置区域为一个半径为4米的圆形区域,预设位置区域匹配条件的具体范围关系为智能终端的当前位置区域与待定设备的当前位置区域相交,则当半径为5米的圆形区域与半径为4米的圆形区域存在相交的区域时,即为第一动态身份标识中承载的智能终端的当前位置信息和待匹配设备的第二动态身份标识中承载的当前位置信息满足预设位置区域匹配条件,则将该待匹配设备的第二动态身份标识确定为目标第二动态身份标识。
可选的,当智能终端识别到两个或两个以上待定设备时,通过判断是否满足预设位置区域匹配条件匹配得到目标第二动态身份标识的具体方式为:
可选的,当对待定设备的匹配存在顺序关系时,按规定识别顺序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待定设备逐一进行匹配,即当识别当前顺序下的待定设备对应的智能终端的当前位置区域和待匹配设备的当前位置区域满足预设位置区域匹配条件的具体范围关系时,将该待匹配设备对应的第二动态身份标识确定为当前顺序下的待定设备对应的目标第二动态身份标识。举例来说,如果智能终端识别到的待定设备包括待定设备A和待定设备B,若规定识别顺序为先识别待定设备B,再识别待定设备A,则在识别待定设备B时,当智能终端的当前位置区域和待匹配设备的当前位置区域满足预设位置区域匹配条件的具体范围关系时,将该待匹配设备对应的第二动态身份标识确定为待定设备B对应的目标第二动态身份标识。
可选的,当对待定设备的匹配不存在顺序关系时,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待定设备同时进行匹配。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待匹配设备的当前位置区域与智能终端的当前位置区域满足预设位置区域匹配条件时,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待匹配设备的第二动态身份标识为对应的待定设备的目标第二动态身份标识。举例来说,智能终端识别到待定设备A和待定设备B,待匹配设备包含待匹配设备X、待匹配设备Y和待匹配设备Z,预设位置区域匹配条件包含智能终端的当前位置区域与待定设备的当前位置区域相接,其中,智能终端的当前位置区域与待匹配设备X的当前位置区域相接,智能终端的当前位置区域与待匹配设备Z的当前位置区域也相接,即智能终端的当前位置信息和待匹配设备X的当前位置信息满足预设位置区域匹配条件,智能终端的当前位置信息和待匹配设备Z的当前位置信息满足预设位置区域匹配条件,则将待匹配设备X对应的第二动态身份标识和待匹配设备Z对应的第二动态身份标识同时确定为智能终端识别到的待定设备A和待定设备B对应的目标第二动态身份标识,再根据具体情况对待定设备A和待定设备B实施对应的控制。
可选的,当对待定设备的匹配存在部分顺序关系时,对存在顺序关系的部分待定设备按规定识别顺序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待定设备逐一进行匹配,对不存在顺序关系的部分待定设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待定设备同时进行匹配。
在该可选的实施例中,作为又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预设位置区域匹配条件中包含的范围关系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范围关系。
可选的,当智能终端每次识别设备时只识别一个待定设备时,通过判断是否满足预设位置区域匹配条件匹配得到目标第二动态身份标识的具体方式为:
当智能终端的当前位置区域和待匹配设备的当前位置区域满足预设位置区域匹配条件中多个范围关系中的其中一个具体范围关系时,即认为智能终端的当前位置区域和待匹配设备的当前位置区域满足预设位置区域匹配条件,将该待匹配设备对应的第二动态身份标识确定为目标第二动态身份标识。举例来说,智能终端识别到的待定设备A,待匹配设备包含待匹配设备X、待匹配设备Y和待匹配设备Z,预设位置区域匹配条件包含智能终端的当前位置区域与待定设备的当前位置区域相接和智能终端的当前位置区域覆盖待定设备的当前位置区域,若经匹配智能终端的当前位置区域和待匹配设备X的当前位置区域满足预设位置区域匹配条件,且智能终端的当前位置区域和待匹配设备X的当前位置区域的范围关系是智能终端的当前位置区域与待定设备的当前位置区域相接,则将待匹配设备X对应的第二动态身份标识确定为目标第二动态身份标识。在进行匹配时,对预设位置区域匹配条件中两个或两个以上具体范围关系的匹配顺序,可以预先设定的,也可以随机产生的,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
可选的,当智能终端识别到两个或两个以上待定设备时,通过判断是否满足预设位置区域匹配条件匹配得到目标第二动态身份标识的具体方式为:
可选的,当对待定设备的匹配存在顺序关系时,按规定识别顺序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待定设备逐一进行匹配,即当识别当前顺序下的待定设备对应的智能终端的当前位置区域和待匹配设备的当前位置区域满足预设位置区域匹配条件中多个范围关系中的其中一个具体范围关系时,即认为智能终端的当前位置区域和待匹配设备的当前位置区域满足预设位置区域匹配条件,将该待匹配设备对应的第二动态身份标识确定为当前顺序下的待定设备对应的目标第二动态身份标识。进行匹配时,当识别当前顺序下的待定设备对应的智能终端的当前位置区域和待匹配设备的当前位置区域进行匹配时,对预设位置区域匹配条件中两个或两个以上具体范围关系的匹配顺序,可以预先设定的,也可以随机产生的,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
可选的,当对待定设备的匹配不存在顺序关系时,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待定设备同时进行匹配。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待匹配设备的当前位置区域与智能终端的当前位置区域满足预设位置区域匹配条件时,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待匹配设备的第二动态身份标识为对应的待定设备的目标第二动态身份标识。上述待匹配设备的当前位置区域与智能终端的当前位置区域可以满足预设位置区域匹配条件中的任一种或多种具体范围关系,举例来说,当智能终端识别的待定设备包括待定设备A、待定设备B、待定设备C,待匹配设备包括待匹配设备X、待匹配设备Y、待匹配设备Z,预设位置区域匹配条件包含智能终端的当前位置区域与待定设备的当前位置区域相接和智能终端的当前位置区域覆盖待定设备的当前位置区域,智能终端的当前位置区域与待匹配设备X的当前位置区域的具体范围关系为智能终端的当前位置区域与待定设备的当前位置区域相接,智能终端的当前位置区域与待匹配设备Z的当前位置区域的具体范围关系为智能终端的当前位置区域与待定设备的当前位置区域相接,智能终端的当前位置区域与待匹配设备Y的当前位置区域的具体范围关系为智能终端的当前位置区域覆盖待定设备的当前位置区域。进行匹配时,当识别当前顺序下的待定设备对应的智能终端的当前位置区域和待匹配设备的当前位置区域进行匹配时,对预设位置区域匹配条件中两个或两个以上具体范围关系的匹配顺序,可以预先设定的,也可以随机产生的,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
可选的,当对待定设备的匹配存在部分顺序关系时,对存在顺序关系的部分待定设备按规定识别顺序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待定设备逐一进行匹配,对不存在顺序关系的部分待定设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待定设备同时进行匹配。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动态身份标识与第二动态身份标识的信息匹配可以是在智能终端进行的,也可以是在云端服务器中进行的,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
可见,该可选的实施例中的智能终端识别到的待定设备的第一动态身份标识是与数据库预存的设备的第二动态身份标识进行信息匹配的,且匹配的是当前位置信息,能够有效保证信息匹配的安全性,进而提高设备的安全性,防止设备被恶意匹配,更加安全地获取设备的控制权,提高使用者的使用体验感。与此同时,智能终端可同时对多台设备进行匹配,可以提高智能终端识别到的待定设备的第一动态身份标识与第二动态身份标识进行匹配的效率,降低匹配所消耗的功耗,减少资源的占用。
103、将目标第二动态身份标识对应的目标设备确定为待定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确定目标第二动态身份标识后,即智能终端识别到的待定设备对应的第一动态身份标识与待匹配设备的第二动态身份标识匹配成功后,将目标第二动态身份标识对应的目标设备确定为待定设备。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确定出目标设备后,根据确认后的目标设备,建立智能终端和目标设备之间的连接,实现智能终端对目标设备的访问。可选的,连接用于智能终端和目标设备之间的信息传输,和/或,用于实现智能终端对目标设备的控制。
在该可选的实施例中,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将智能终端和目标设备建立连接的方式具体包括:云端服务器可以将智能终端上运行的应用程序和目标设备通过云端服务器运行的服务程序建立连接,实现智能终端对目标设备的访问;或者,云端服务器向目标设备发送指令,目标设备内置的控制程序和智能终端直接建立连接,实现智能终端对目标设备的访问,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
在该可选的实施例中,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同一智能终端可以同时实现对多个目标设备的访问。举例来说,在商场情景下,手持式数据采集智能终端在识别多台自动售货机后,同一手持式数据采集智能终端可以同时与多台自动售货机建立连接,实现对多台自动售货机的访问。
在该可选的实施例中,作为又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同一目标设备可以被多个智能终端同时访问。举例来说,在商场情景下,同一自动售货机被多台手持式数据采集智能终端识别后,同一自动售货机可以同时与多台手持式数据采集智能终端建立连接,实现同一台自动售货机被多台手持式数据采集智能终端访问。
可见,实施本发明实施例所描述的设备身份的识别控制方法在通过位置信息验证确认目标设备后,可将智能终端和目标设备进行连接,进而有利于提高对设备访问权限的获取,提高使用者的使用体验感。同时,智能终端和目标设备之间的连接可以是多对多的关系,能够提高智能终端和目标设备的交互和/或控制效率,提升使用者的使用效率。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当连接用于实现智能终端对目标设备的控制时,对智能终端控制目标设备的控制权限进行确定。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智能终端和目标设备连接之后,智能终端执行与目标设备执行的控制操作之前,需要确定智能终端对目标设备执行控制操作的权限范围。进一步的,控制操作的权限范围包括智能终端对目标设备进行管理操作、智能终端对目标设备进行运行状态监控、智能终端对目标设备进行运行数据分析中的至少一种管理操作。可选的,智能终端对目标设备的控制操作可以多种控制操作同时进行,也可以是多种控制操作顺序进行的。
可见,实施本发明实施例所描述的设备身份的识别控制方法能够控制智能终端对目标设备的控制操作权限,可限制智能终端对目标设备的控制操作权,防止智能终端行使超出自身对目标设备进行控制操作权限的行为的发生,可以进一步提高对设备进行控制的安全性。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2,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设备身份的识别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其中,图2所描述的设备身份的识别控制方法应用于设备身份的识别控制装置中,以提高对待控设备进行交互和/或控制的安全性。如图2所示,该设备身份的识别控制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操作:
201、获取智能终端识别到的待定设备对应的第一动态身份标识。
202、匹配待定设备的设备特征信息与数据库中所有设备的设备特征信息,得到匹配结果。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获取智能终端识别到的待定设备对应的第一动态身份标识之后,匹配待定设备的设备特征信息与数据库中所有设备的设备特征信息,当匹配结果表示数据库中存在与待定设备的设备特征信息相匹配的目标设备特征信息时,触发执行步骤203。
203、当匹配结果表示数据库中存在与待定设备的设备特征信息相匹配的目标设备特征信息时,筛选与目标设备特征信息相匹配的至少一个设备,作为待匹配设备。
204、从所有待匹配设备的第二动态身份标识中识别与第一动态身份标识相匹配的第二动态身份标识作为目标第二动态身份标识。
205、将目标第二动态身份标识对应的目标设备确定为待定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中,针对步骤201、步骤204和步骤205的其它描述,请参照实施例一中针对步骤101-步骤103的详细描述,本发明实施例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中,筛选与目标设备特征信息相匹配的设备作为待匹配设备的具体方式为:匹配待定设备的设备特征信息与数据库中每个设备的设备特征信息是否满足预设特征信息匹配条件,当数据库中设备的设备特征信息满足预设特征信息匹配条件时,将该设备特征信息确定为目标设备特征信息,并将目标设备特征信息所对应的设备确定为待匹配设备。
可选的,预设特征信息匹配条件具体包括:设备的设备特征信息与待定设备的设备特征信息中的一种设备特征信息一致;或者,设备的设备特征信息与待定设备的设备特征信息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设备特征信息全部一致;或者,设备的设备特征信息与待定设备的设备特征信息中的全部设备特征信息中的一种设备特征信息一致;或者,设备的设备特征信息与待定设备的设备特征信息中的至少2种设备特征信息一致,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
可选的,当智能终端识别到多个待定设备时,可以按规定顺序匹配每个待定设备的设备特征信息与数据库中每个设备的设备特征信息,以得到对应的待匹配设备。其中,上述规定顺序可以是预设的规定顺序,也可以用户根据智能终端识别到的待定设备来指定的规定顺序,还可以是随机产生的规定顺序,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
可见,该可选的实施例中可从数据库中预先筛选出至少一个待匹配设备,可以提高智能终端识别到的待定设备的第一动态身份标识是与第二动态身份标识进行信息匹配的效率,降低匹配所消耗的功耗,减少资源的占用,也能进一步提高智能终端和待定设备匹配的安全性。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3,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设备身份的识别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3所描述的装置可以应用于智能终端对任一应用场景下的各种机器或仪器的交互和/或控制,以提高对待控设备进行交互和/或控制的安全性。如图3所示,该装置可以包括:
获取模块301,用于获取智能终端识别到的待定设备对应的第一动态身份标识;
第一匹配模块302,用于从所有待匹配设备的第二动态身份标识中识别与第一动态身份标识相匹配的第二动态身份标识作为目标第二动态身份标识;
第一确定模块303,用于将目标第二动态身份标识对应的目标设备确定为待定设备。
可见,实施图3所描述的设备身份的识别控制装置能够提供一种设备身份的识别控制方法,能够提高对待控设备进行交互和/或控制的安全性,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另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动态身份标识承载有智能终端的当前位置信息以及智能终端识别到的待定设备的设备特征信息;
对于任一设备,该设备的第二动态身份标识承载有该设备的静态身份标识以及该设备的目标信息,该设备的第二动态身份标识与该设备的静态身份标识是唯一对应的;
其中,目标信息至少包括该设备的当前位置信息。
可见,实施图4所描述的设备身份的识别控制装置能够提供一种设备身份的识别控制方法,有利于提高对设备身份的识别控制的安全性。
在另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该装置还可以包括:
获取模块301,还用于对于任一设备,获取该设备的第二动态身份标识;
存储模块304,用于将获取模块301获取到的该设备的第二动态身份标识存储至数据库中,数据库用于存储至少一个设备的第二动态身份标识。
可见,实施图4所描述的设备身份的识别控制装置能够提供一种设备身份的识别控制方法,能够对获取的设备的第二动态身份标识在数据库中进行存储,有利于从数据库中识别待定设备对应的第二动态身份标识,进而有利提高对设备身份的识别控制效率,与此同时,存储在数据库的设备第二动态身份标识中承载的目标信息中有设备的当前位置信息,因而可有效掌握设备的位置情况,更有利于提高对设备身份的识别控制的安全性。
在另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对于任一设备,获取模块301获取到的该设备的第二动态身份标识是当用于确定该设备的第二动态身份标识的目标信息发生变化时生成的;
获取到的该设备的第二动态身份标识是根据该设备的静态身份标识以及变化后的目标信息生成的。
可见,实施图4所描述的设备身份的识别控制装置能够提供一种设备身份的识别控制方法,能够根据设备的静态身份标识以及变化后的目标信息生成设备的第二动态身份标识,可实现对第二动态身份标识的动态更新,以便于更安全的对设备身份进行识别控制。
在另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对于任一设备,获取模块301获取到的该设备的第二动态身份标识具体是该设备的当前位置信息发生变化且当前位置信息发生变化所对应的位置参数变化幅度大于或等于预设位置参数变化阈值时生成的;
位置参数变化幅度包括位置变化距离,和/或,位置方位变化量。
可见,实施图4所描述的设备身份的识别控制装置能够提供一种设备身份的识别控制方法,能够根据设备的当前位置信息的变化可以确定出第二动态身份标识,有利于提高对不同位置信息下的设备身份的识别控制的安全性。
在另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该装置还可以包括:
第二匹配模块305,用于在第一匹配模块302从所有待匹配设备的第二动态身份标识中识别与第一动态身份标识相匹配的第二动态身份标识作为目标第二动态身份标识之前,匹配待定设备的设备特征信息与数据库中所有设备的设备特征信息,得到匹配结果;
筛选模块306,用于当第二匹配模块305匹配得到的匹配结果表示数据库中存在与待定设备的设备特征信息相匹配的目标设备特征信息时,筛选与目标设备特征信息相匹配的至少一个设备,作为待匹配设备。
可见,实施图4所描述的设备身份的识别控制装置能够提供一种设备身份的识别控制方法,能够从数据库中预先筛选出至少一个待匹配设备,可以提高智能终端识别到的待定设备的第一动态身份标识是与第二动态身份标识进行信息匹配的效率,降低匹配所消耗的功耗,减少资源的占用,也能进一步提高智能终端和待定设备匹配的安全性。
在另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匹配模块302包括判断子模块3021以及确定子模块3022,其中:
判断子模块3021,用于判断第一动态身份标识中承载的智能终端的当前位置信息和所有待匹配设备中至少一个待匹配设备的第二动态身份标识中承载的当前位置信息是否满足预设位置区域匹配条件;
确定子模块3022,用于当判断出第一动态身份标识中承载的智能终端的当前位置信息和至少一个待匹配设备的第二动态身份标识中承载的当前位置信息满足位置预设区域匹配条件时,将所有待匹配设备的第二动态身份标识中承载的当前位置信息和第一动态身份标识中承载的智能终端的当前位置信息满足预设位置区域匹配条件的第二动态身份标识确定为目标第二动态身份标识。
可见,实施图4所描述的设备身份的识别控制装置能够提供一种设备身份的识别控制方法,能够根据当前位置信息可以匹配得到目标第二动态身份标识,有利于提高对不同位置信息下的设备身份的识别控制。
在另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智能终端的当前位置信息为智能终端的当前位置区域,待定设备的当前位置信息为待定设备的当前位置区域;
预设位置区域匹配条件包括智能终端的当前位置区域与待定设备的当前位置区域相交、智能终端的当前位置区域与待定设备的当前位置区域相接、智能终端的当前位置区域覆盖待定设备的当前位置区域、待定设备的当前位置区域覆盖智能终端的当前位置区域、智能终端的当前位置区域与待定设备的当前位置区域重叠中的至少一个。
可见,实施图4所描述的设备身份的识别控制装置能够提供一种设备身份的识别控制方法,能够将智能终端识别到的待定设备的第一动态身份标识是与数据库预存的设备的第二动态身份标识进行信息匹配的,且匹配的是当前位置信息,能够有效保证信息匹配的安全性,进而提高设备的安全性,防止设备被恶意匹配,更加安全地获取设备的控制权,提高使用者的使用体验感。
在另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该装置还可以包括:
连接模块308,用于在第一确定模块303将目标第二动态身份标识对应的目标设备确定为待定设备之后,建立智能终端和目标设备之间的连接,连接用于智能终端和目标设备之间的信息传输,和/或,用于实现智能终端对目标设备的控制;
第三确定模块307,用于当连接模块308建立的连接用于实现智能终端对目标设备的控制时,确定智能终端对目标设备的控制权限。
可见,实施图4所描述的设备身份的识别控制装置能够提供一种设备身份的识别控制方法,能够控制智能终端对目标设备的控制操作权限,可限制智能终端对目标设备的控制操作权,防止智能终端行使超出自身对目标设备进行控制操作权限的行为的发生,可以进一步提高对设备进行控制的安全性。
实施例四
请参阅图5,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又一种设备身份的识别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5所描述的装置可以应用于智能终端对任一应用场景下的各种机器或仪器的交互和/或控制,以提高对待控设备进行交互和/或控制的安全性。如图5所示,该装置可以包括:
存储有可执行程序代码的存储器401;
与存储器401耦合的处理器402;
处理器402调用存储器401中存储的可执行程序代码,用于执行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所描述的设备身份的识别控制方法中的步骤。
实施例五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计算机读存储介质,其存储用于电子数据交换的计算机程序,其中,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所描述的设备身份的验证控制方法中的步骤。
实施例六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计算机程序的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且该计算机程序可操作来使计算机执行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所描述的设备身份的识别控制方法中的步骤。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是示意性的,其中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模块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模块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模块,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模块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通过以上的实施例的具体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方式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基于这样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EPROM)、一次可编程只读存储器(One-time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OTPROM)、电子抹除式可复写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器、磁盘存储器、磁带存储器、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数据的计算机可读的任何其他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设备身份的识别控制法及装置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项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的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项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8)

1.一种设备身份的识别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智能终端识别到的待定设备对应的第一动态身份标识;
从所有待匹配设备的第二动态身份标识中识别与所述第一动态身份标识相匹配的第二动态身份标识作为目标第二动态身份标识;
将所述目标第二动态身份标识对应的目标设备确定为所述待定设备;
其中,所述第一动态身份标识承载有所述智能终端的当前位置信息以及所述智能终端识别到的待定设备的设备特征信息;
当多个所述待定设备同时出现在所述智能终端装载的外部信息识别设备的允许识别范围时,所述设备特征信息表示为所述智能终端识别全部待定设备的设备特征信息,和/或,所述设备特征信息表示为所述智能终端选择识别的部分待定设备的设备特征信息,和/或,当多个所述待定设备有识别顺序时,所述设备特征信息表示为所述智能终端根据预设的识别条件进行顺序识别和/或根据指令进行顺序识别的设备特征信息;
以及,对于任一设备,所述设备的第二动态身份标识承载有所述设备的静态身份标识以及所述设备的目标信息,所述设备的第二动态身份标识与所述设备的静态身份标识是唯一对应的;
对于任一设备,获取所述设备的第二动态身份标识,并将获取到的所述设备的第二动态身份标识存储至数据库中,所述数据库用于存储至少一个设备的第二动态身份标识;
其中,所述目标信息至少包括所述设备的当前位置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身份的识别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任一设备,获取到的所述设备的第二动态身份标识是当用于确定所述设备的第二动态身份标识的目标信息发生变化时生成的;
获取到的所述设备的第二动态身份标识是根据所述设备的静态身份标识以及变化后的所述目标信息生成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身份的识别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任一设备,获取到的所述设备的第二动态身份标识具体是所述设备的当前位置信息发生变化且当前位置信息发生变化所对应的位置参数变化幅度大于或等于预设位置参数变化阈值时生成的;
所述位置参数变化幅度包括位置变化距离,和/或,位置方位变化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身份的识别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所有待匹配设备的第二动态身份标识中识别与所述第一动态身份标识相匹配的第二动态身份标识作为目标第二动态身份标识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匹配所述待定设备的设备特征信息与数据库中所有设备的设备特征信息,得到匹配结果;
当所述匹配结果表示所述数据库中存在与所述待定设备的设备特征信息相匹配的目标设备特征信息时,筛选与所述目标设备特征信息相匹配的至少一个设备,作为待匹配设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身份的识别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所有待匹配设备的第二动态身份标识中识别与所述第一动态身份标识相匹配的第二动态身份标识作为目标第二动态身份标识,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动态身份标识中承载的所述智能终端的当前位置信息和所有待匹配设备中至少一个待匹配设备的第二动态身份标识中承载的当前位置信息是否满足预设位置区域匹配条件;
当判断出所述第一动态身份标识中承载的所述智能终端的当前位置信息和至少一个待匹配设备的第二动态身份标识中承载的当前位置信息满足位置预设区域匹配条件时,将所有所述待匹配设备的第二动态身份标识中承载的当前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一动态身份标识中承载的所述智能终端的当前位置信息满足所述预设位置区域匹配条件的第二动态身份标识确定为目标第二动态身份标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设备身份的识别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终端的当前位置信息为所述智能终端的当前位置区域,所述待定设备的当前位置信息为所述待定设备的当前位置区域;
所述预设位置区域匹配条件包括所述智能终端的当前位置区域与所述待定设备的当前位置区域相交、所述智能终端的当前位置区域与所述待定设备的当前位置区域相接、所述智能终端的当前位置区域覆盖所述待定设备的当前位置区域、所述待定设备的当前位置区域覆盖所述智能终端的当前位置区域、所述智能终端的当前位置区域与所述待定设备的当前位置区域重叠中的至少一个。
7.一种设备身份的识别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智能终端识别到的待定设备对应的第一动态身份标识;
第一匹配模块,用于从所有待匹配设备的第二动态身份标识中识别与所述第一动态身份标识相匹配的第二动态身份标识作为目标第二动态身份标识;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将所述目标第二动态身份标识对应的目标设备确定为所述待定设备;
其中,所述第一动态身份标识承载有所述智能终端的当前位置信息以及所述智能终端识别到的待定设备的设备特征信息;
当多个所述待定设备同时出现在所述智能终端装载的外部信息识别设备的允许识别范围时,所述设备特征信息表示为所述智能终端识别全部待定设备的设备特征信息,和/或,所述设备特征信息表示为所述智能终端选择识别的部分待定设备的设备特征信息,和/或,当多个所述待定设备有识别顺序时,所述设备特征信息表示为所述智能终端根据预设的识别条件进行顺序识别和/或根据指令进行顺序识别的设备特征信息;
以及,对于任一设备,所述设备的第二动态身份标识承载有所述设备的静态身份标识以及所述设备的目标信息,所述设备的第二动态身份标识与所述设备的静态身份标识是唯一对应的;
对于任一设备,获取所述设备的第二动态身份标识,并将获取到的所述设备的第二动态身份标识存储至数据库中,所述数据库用于存储至少一个设备的第二动态身份标识;
其中,所述目标信息至少包括所述设备的当前位置信息。
8.一种设备身份的识别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存储有可执行程序代码的存储器;
与所述存储器耦合的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执行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设备身份的识别控制方法。
CN202110550733.2A 2021-05-18 2021-05-18 一种设备身份的识别控制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342308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50733.2A CN113423089B (zh) 2021-05-18 2021-05-18 一种设备身份的识别控制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50733.2A CN113423089B (zh) 2021-05-18 2021-05-18 一种设备身份的识别控制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23089A CN113423089A (zh) 2021-09-21
CN113423089B true CN113423089B (zh) 2024-04-19

Family

ID=777126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50733.2A Active CN113423089B (zh) 2021-05-18 2021-05-18 一种设备身份的识别控制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23089B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68828A (zh) * 2012-11-22 2013-03-13 成都江法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人脸识别安防考勤***
CN105844846A (zh) * 2016-04-19 2016-08-10 唐山新质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Ibeacon技术的安全监控方法、装置及***
CN107480246A (zh) * 2017-08-10 2017-12-15 北京中航安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关联人员的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08390884A (zh) * 2018-03-01 2018-08-10 北京得意音通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身份认证方法及装置
CN109492378A (zh) * 2018-11-26 2019-03-19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设备识别码的身份验证方法、服务器及介质
CN109561085A (zh) * 2018-11-26 2019-04-02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设备识别码的身份验证方法、服务器及介质
WO2019066786A1 (en) * 2017-09-26 2019-04-04 Visa International Service Association POSITION-BASED RESOURCE ACCESS METHOD AND SYSTEM
CN110765938A (zh) * 2019-10-22 2020-02-07 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 身份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737754A (zh) * 2020-07-24 2020-10-02 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模糊身份识别方法、服务器及终端设备
CN112149071A (zh) * 2019-06-27 2020-12-29 西安光启未来技术研究院 一种身份认证方法、存储介质、处理器及***
CN112233299A (zh) * 2019-06-27 2021-01-15 西安光启未来技术研究院 一种人像动态权限认证方法及***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549594B2 (en) * 2009-09-18 2013-10-01 Chung-Yu Lin Method of identity authentication and fraudulent phone call verification that utilizes an identification code of a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a dynamic password
US10348723B2 (en) * 2013-12-11 2019-07-09 Unicredit S.P.A. Method for biometric recognition of a user amongst a plurality of registered users to a service, employing user localization information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68828A (zh) * 2012-11-22 2013-03-13 成都江法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人脸识别安防考勤***
CN105844846A (zh) * 2016-04-19 2016-08-10 唐山新质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Ibeacon技术的安全监控方法、装置及***
CN107480246A (zh) * 2017-08-10 2017-12-15 北京中航安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关联人员的识别方法及装置
WO2019066786A1 (en) * 2017-09-26 2019-04-04 Visa International Service Association POSITION-BASED RESOURCE ACCESS METHOD AND SYSTEM
CN108390884A (zh) * 2018-03-01 2018-08-10 北京得意音通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身份认证方法及装置
CN109492378A (zh) * 2018-11-26 2019-03-19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设备识别码的身份验证方法、服务器及介质
CN109561085A (zh) * 2018-11-26 2019-04-02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设备识别码的身份验证方法、服务器及介质
CN112149071A (zh) * 2019-06-27 2020-12-29 西安光启未来技术研究院 一种身份认证方法、存储介质、处理器及***
CN112233299A (zh) * 2019-06-27 2021-01-15 西安光启未来技术研究院 一种人像动态权限认证方法及***
CN110765938A (zh) * 2019-10-22 2020-02-07 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 身份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737754A (zh) * 2020-07-24 2020-10-02 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模糊身份识别方法、服务器及终端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IoT智能设备安全威胁及防护技术综述;王雅哲;张城毅;霍冬冬;李佳琳;;信息安全学报;20180115(第01期);全文 *
无线网络接入中用户身份和位置的双重隐身机制研究;叶阿勇;李晴;金俊林;孟铃玉;;信息网络安全;20180710(第07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23089A (zh) 2021-09-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86952B (zh) 一种语音控制智能家电的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EP3337219A1 (en) Carrier configuration processing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CN110674440A (zh) 埋点数据处理方法、***、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8123961B (zh)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
CN104021141A (zh) 数据处理和云服务的方法、装置及***
CN112202747A (zh) 目标设备的绑定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05141653A (zh) 业务平台的数据交互方法、设备和***
CN106331060B (zh) 一种基于wifi进行布控的方法和***
CN108749820B (zh) 信息交互方法及***
CN116934340A (zh) 一种交易请求的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5656894A (zh) 一种主控智能终端、受控智能终端及监控方法
CN104038900A (zh) 一种定位方法和设备
CN113423089B (zh) 一种设备身份的识别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7708064B (zh) 一种车载设备定位手机的方法和***
CN107563188B (zh) 应用的安全评测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5447384B (zh) 一种反监控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4967648A (zh) 一种网际协议地址的调度方法、装置和***
CN108769025B (zh) 组网方法及***
CN111224865A (zh) 基于付费会话的用户识别方法、电子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8966140B (zh) 网络控制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0442466A (zh) 防止请求重复访问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874633B (zh) WiFI标签属性展示方法、设备及介质
CN115481002A (zh) 异常行为的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291786A (zh) 无线访问接入点控制方法、计算机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4036551A (zh) 隐私数据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