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96900A - 一种硫双威水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硫双威水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96900A
CN113396900A CN202110554066.5A CN202110554066A CN113396900A CN 113396900 A CN113396900 A CN 113396900A CN 202110554066 A CN202110554066 A CN 202110554066A CN 113396900 A CN113396900 A CN 1133969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gent
thiodicarb
materials
suspension
amou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5406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万喜
王瑞华
郭学阳
杨帅
赵旭
张文佩
王晨希
郝天良
王建建
袁延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fang Haibang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fang Haibang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fang Haibang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fang Haibang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55406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96900A/zh
Publication of CN1133969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9690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25/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s, or by their non-active ingredients or by their methods of application, e.g. seed treatment or sequential application; Substances for reducing the noxious effect of the active ingredients to organisms other than pests
    • A01N25/02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s, or by their non-active ingredients or by their methods of application, e.g. seed treatment or sequential application; Substances for reducing the noxious effect of the active ingredients to organisms other than pests containing liquids as carriers, diluents or solvents
    • A01N25/04Dispersions, emulsions, suspoemulsions, suspension concentrates or g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25/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s, or by their non-active ingredients or by their methods of application, e.g. seed treatment or sequential application; Substances for reducing the noxious effect of the active ingredients to organisms other than pes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25/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s, or by their non-active ingredients or by their methods of application, e.g. seed treatment or sequential application; Substances for reducing the noxious effect of the active ingredients to organisms other than pests
    • A01N25/22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s, or by their non-active ingredients or by their methods of application, e.g. seed treatment or sequential application; Substances for reducing the noxious effect of the active ingredients to organisms other than pests containing ingredients stabilising the active ingredi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47/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 carbon atom not being member of a ring and having no bond to a carbon or hydrogen atom, e.g. derivatives of carbonic acid
    • A01N47/08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 carbon atom not being member of a ring and having no bond to a carbon or hydrogen atom, e.g. derivatives of carbonic acid the carbon atom having one or more single bonds to nitrogen atoms
    • A01N47/10Carbamic acid derivatives, i.e. containing the group —O—CO—N<; Thio analogues thereof
    • A01N47/24Carbamic acid derivatives, i.e. containing the group —O—CO—N<; Thio analogues thereof containing the groups, or; Thio analogues thereof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ntistry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Zo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硫双威水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悬浮剂的成分按照重量百分数计,包括28.5‑31.5%硫双威、12.1~14.6%助剂,其余为水。所述助剂包括分散剂、增稠剂、防冻剂、悬浮稳定剂、腐防霉剂、消泡剂和pH调节剂。所述分散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非离子梳妆共聚物、EO‑PO嵌段聚醚、马来酸‑丙烯酸共聚物钠盐四种表面活性剂复配混合物。采用本发明提供的组分的制剂具有活性组份含量高,分散性能好、体系的分散稳定性好等优点;本发明提供的制备工艺生产连续性强,对物料可进行快速分散和溶解,分散效果好,生产效率高;各种物料混合更均匀,产品均一性强,质量指标更稳定。

Description

一种硫双威水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药杀虫剂制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硫双威水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硫双威是一代高效、广谱、低毒、速效、内吸性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是灭多威的低毒化衍生物之一,杀虫活性与灭多威相似,毒性较灭多威低。该药对害虫的作用方式为,药液有效成分接触并渗透进入害虫的乙酰胆碱受体后,通过抑制酯酶活性,然后阻碍害虫神经纤维内传导物质的再活性化,最终导致害虫出现中毒死亡的现象,如果害虫的卵块接触药剂,则会阻断能量的代谢而使卵块不能正常发育孵化出幼虫,所以硫双威对害虫幼虫和卵块具有极强的胃毒作用和一定的触杀效果。该药广泛用于棉花、大豆、玉米、小麦、蔬菜、果树、茶叶、烟草、森林等作物,对鳞翅目、鞘翅目和双翅目害虫有效,对鳞翅目害虫的卵也有较高活性,兑水均匀喷雾,对蚜虫、棉铃虫等多种害虫有效,可发挥显著的杀虫效果。根据中国农药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截至目前在我国登记使用的硫双威制剂产品的剂型共4种,第一为可湿性粉剂,占制剂产品总数的46.8%;其次为悬浮剂,占制剂产品总数的25%;第三为水分散粒剂,占制剂产品总数的18.8%;最后为悬浮种衣剂,占制剂产品总数的9.4%。由此来看,目前登记的硫双威制剂产品中,传统剂型可湿性粉剂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而且还包括2个25%的低含量产品,新型环保剂型悬浮剂、水分散粒剂等产品所占比例仍然偏低。
农药悬浮剂是***粮农组织(FAO)推荐的四种环保剂型之一。近年来,因为环保和食品安全的要求,乳油、粉剂等传统剂型正被逐步淘汰,以悬浮剂和水分散粒剂为代表的环保制剂成了行业的研究和开发重点,目前其也是国内发展最快的制剂。国内悬浮剂登记总数为第三大农药剂型(乳油第一,可湿粉剂第二)。悬浮剂以水为分散介质,将不溶或微溶于水的固体原药经砂磨粉碎,并依靠加入表面活性剂和其它添加剂的作用,使之均匀分散,形成一种颗粒细小(一般平均粒径<5μm)的高悬浮、能流动的比较稳定的液固态体系,制得的高品质的悬浮剂,一般应具有细的粒径,通常为1~3μm,平均90%粒径<5μm,高的悬浮率(一般>90%,更好的在95%以上)。它既不使用任何有机溶剂,也无粉尘产生,对人和动物的毒性和刺激性都比较低。此剂型在包装、贮存和运输过程中,不会发生易燃、易爆和产生粉尘的危险。悬浮剂比可湿粉剂有更多优点,如无粉尘、容易混合、改善在稀释时的悬浮率、改善润湿、有较低的包装体积,对操作者和使用者以及对环境安全,有相对低的成本和高的生物效率,由于水悬浮剂的分散性和展着性都比较好,悬浮率高,粘附在体表面的能力比较强,耐雨水冲刷,因而药效较可湿性粉剂显著且也比较持久;与乳油相比,可避免使用大量的有机溶剂;硫双威水悬浮剂具有悬浮率高、粒径小、药效高、活性表面大、渗透力强、配药时无粉尘、成本低等特点,且分散性和展着性都比较好,在植物体表面的展着力和粘着力都比较强,耐雨水冲刷,药效比较显著且也比较持久,因而是一种安全性好、综合性能俱佳和应用前景好的环保剂型。国内对包括硫双威悬浮剂在内的农药悬浮剂剂型的理论研究也开展了一些工作,但对于硫双威悬浮剂的配方仅有理论参考价值;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3039471B)提供了一种含有硫双灭多威和环虫腈的杀虫组合物、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3004821A)提供了一种含有硫双灭多威和多杀霉素的杀虫组合物、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1213970A)提供了一种含有硫双威有效成分的杀虫剂组合物及其应用,这些专利均提到了使用硫双威与其它农药组合制备硫双威悬浮剂的配方和操作方法,但不同用途的助剂大多是单一配方,且停留在实验阶段,且缺乏产品分析指标和检测结果,无法判断工艺和配方的合理性,只能作为配方简单参考;王莉等在《应用化学》2010年第6期发表论文《Zeta电位法选择农药悬浮剂所需润湿分散剂》中提出了使用Zeta电位可作为表征润湿分散剂分散性能优劣的指标,以及使用复配润湿分散剂的后颗粒平均粒径最小,热贮前后变化很小,体系达到最佳分散效果,对硫双威悬浮剂配方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廖科超等在《中国农药》第6期发表论文《农药悬浮剂常出现的问题及其预防策略》针对农药悬浮剂常出现的问题提出了预防措施,对于制备硫双威悬浮剂的配方有一定的启发作用;但综合考虑,迄今国内没有公开文献提供物理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等质量指标优异的硫双威悬浮剂的制备工艺。
目前硫双威水悬浮剂制备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产品物理稳定性较差,贮存中易发生析水、分层、稠化、沉积、结块,农药有效成份难以均匀分散,甚至结块不能从包装物中倒出,严重影响了悬浮剂这一剂型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和使用;
2、贮存时悬浮剂粒径增长幅度大,品质迅速恶化;
3、难于砂磨、生产时配制均匀浆料难度大、易于絮凝和聚结;
4、起泡严重,泡沫多,难消泡;
5、热贮稳定性差,热贮过程中悬浮剂极易出现奥氏熟化,粒径的迅速长大,使悬浮剂严重膏化、固化;有时候热贮之后常温放置,悬浮剂极易出现结块和固化,使悬浮剂无法适应外界的环境。特别是在外界环境温度变化比较大或频繁时,容易出现这些问题。
上述问题的存在已严重制约国内制备的硫双威水悬浮剂产品的质量、产品销售和使用效果。随着农药公害问题和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关注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制剂领域的热点话题。为此,充分研究原药硫双威的物理化学性质,探讨不同结构、不同分子量、不同理化性能的助剂(分散剂、增稠剂、防冻剂、消泡剂等)的匹配对硫双威水悬浮剂质量指标的影响,生产出悬浮性好、热储稳定性好的硫双威水悬浮剂,通过制剂技术的创新谋求降低农药及其使用带来的风险,对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意义重大。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本发明对悬浮剂稳定性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索,选择适宜的助剂及其配比,通过大量的实验对各种助剂的类型、用量进行选择和优化,得到了分散性、悬浮稳定性、热贮稳定性更好的水悬浮剂的配方,形成了新的生产工艺。本发明的效果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作为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在于提供一种硫双威水悬浮剂,所述悬浮剂的成分按照重量百分数计,包括28.5-31.5%硫双威、12.1~14.6%助剂,其余为水。
所述助剂包括分散剂、增稠剂、防冻剂、悬浮稳定剂、防腐防霉剂、消泡剂和pH调节剂。
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分散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非离子梳妆共聚物、EO-PO嵌段聚醚、马来酸-丙烯酸共聚物钠盐(聚羧酸类钠盐)四种表面活性剂复配混合物。
所述非离子梳妆共聚物为采用烷基酚、甲醛和环氧乙烷为原料,经缩聚反应制得的聚合物,本发明中使用的具体成分为聚壬基酚聚氧乙烯醚,选自液体状态的聚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4,聚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7,聚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9或聚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10,更优选为聚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10。
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增稠剂选自黄原胶、硅酸镁铝和羧甲基纤维素的混合物。
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防冻剂选自乙二醇和尿素的混合物。
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悬浮稳定剂选自聚酰胺制剂、EDTA的混合物。
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防腐防霉剂选自苯甲酸钠、1,2-苯并异噻唑啉-3-酮(BIT)的混合物。
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消泡剂选自有机硅助剂、C8-C10脂肪醇化合物的混合物。
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pH调节剂为酒石酸。
优选的,所述分散剂中,十二烷基硫酸钠用量为1.3~2.0%,非离子梳妆共聚物用量为0.9~1.5%,EO-PO嵌段聚醚用量为0.9~2.3%,马来酸-丙烯酸共聚物钠盐用量为0.8~1.6%,四种分散剂物料总用量为4.8~6.9%。。
优选的,黄原胶用量为0.01-1.0%,硅酸镁铝用量为0.2-1.2%,羧甲基纤维素用量为0.01-1.0%,三种料总用量为0.2-3%。
优选的,所述防冻剂中,乙二醇用量为3-5%,尿素用量为0.1-1.5%,两种料总用量为3.5-5.5%;
所述悬浮稳定剂中,聚酰胺制剂用量为0.05-0.3%,EDTA用量为0.05-0.5%,两种料总用量为0.1-0.5%;
所述防腐防霉剂中,苯甲酸钠用量为0.02-0.1%,1,2-苯并异噻唑啉-3-酮用量为0.08-0.15%,两种料总用量为0.08-0.2%;
所述消泡剂中,有机硅助剂用量为0.2-0.8%,C8-C10脂肪醇化合物用量为0.1-0.6%,两种料总用量为0.3-0.9%;
作为pH调整剂的酒石酸用量为0.05-0.1%;最后以水补足到100%。
作为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于提供了一种硫双威悬浮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配料:按照物料比例,精确计量各种物料成分;
步骤2、一次水溶解:向溶解釜内先加入总量60%的水,搅拌条件下一次加入经计量后的一种或两种成分的悬浮稳定剂、增稠剂、防腐防霉剂、pH调节剂、消泡剂和防冻剂,由溶解釜视镜观察物料的溶解情况,物料溶解完毕后备用,为一次混合物料;
步骤3、二次水溶解:将计量后的原药硫双威、二次水(剩余的占总量40%的水)、其他助剂加入混合釜搅拌混合,充分混合15-30分钟后,将步骤2溶解釜中的一次混合物料加入至溶解釜中,继续搅拌混合10-15分钟,为二次混合物料;
步骤4、剪切:将步骤3所得的二次混合物料转移至高剪切乳化机经剪切破碎成μm级微粒;
步骤5、砂磨工序;
步骤6、静置放置,取样分析检验;
步骤7、包装。
优选的,步骤2中加入的悬浮稳定剂、增稠剂、防腐防霉剂、pH调节剂、消泡剂和防冻剂分别为EDTA、黄原胶、羧甲基纤维素、苯甲酸钠、酒石酸、有机硅助剂和尿素。
优选的,步骤5中,第一道砂磨工序为:将步骤4所得的微粒采用卧式砂磨机进行砂磨30-80分钟,卧式砂磨机转速为1100转/分钟,砂磨后取样分析粒径不大于5μm;而后进行第二道砂磨工序:采用卧式砂磨机进行砂磨20-60分钟,卧式砂磨机转速为1440转/分钟,砂磨后取样分析粒径不大于3μm。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根据硫双威的物理化学性能和类似产品的研究经验,充分考虑分散剂在制备过程和使用时的重要作用,结合悬浮体系的固体分散程度和悬浮稳定性的要求,选用并确定十二烷基硫酸钠、非离子梳妆共聚物、EO-PO嵌段聚醚、马来酸-丙烯酸共聚物钠盐(聚羧酸类钠盐)共四种表面活性剂复配。小分子量十二烷基硫酸钠主要起到润湿剂的作用。EO-PO嵌段聚醚作为大分子嵌段共聚物不仅能起到阻隔分散的作用,本身也具备很好的乳化性能,能有效降低分散相的界面能,提高原药颗粒的乳化作用,大大提高了悬浮体系的稳定性。聚羧酸类和嵌段聚醚配合,可有效防止膏化,防止由于奥氏熟化引起的粒径增长;非离子梳妆共聚物特定的分子结构有助于保证硫双威水悬浮剂良好的分散稳定性。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选用黄原酸胶、硅酸镁铝和羧甲基纤维素三种组份作为增稠剂调节体系的粘度,与单体增稠剂作比较,复合增稠剂优势明显,多种增稠剂复合后,可以发挥互补作用、扩大适用范围以及提高使用功能,在使农药水悬浮剂增稠的同时也赋予其优异的机械性能和贮存稳定性。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充分考虑硫双威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应用,选择、使用的助剂(包括分散剂、润湿剂、粘结剂、崩解剂)进行了合理匹配,避免了单一品种助剂的不足;所用助剂经过精心选择搭配,配比合理,化学性质稳定且相互之间不发生反应,与硫双威原药结合时不会破坏其化学成分或产生化学反应,提高了制剂的化学稳定性和物理稳定性。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选用了合适的消泡剂,制备的制剂喷雾后具有低的表面张力,在靶标表面润湿性好,铺展和渗透能力强,以细小颗粒分布于靶标表面,有利于提高药效。
本技术方案制备的制剂具有活性组份含量高,分散性能好、体系的分散稳定性好等优点;本方案设计的工艺生产连续性强,对物料可进行快速分散和溶解,分散效果好,生产效率高;生产设备安全可靠,操作维护简单,运转平稳,安装简便。在高速剪切乳化机内将物料微粒化、乳化、混合、调匀、分散等在短时间内完成。采用水分两次加入高速剪切乳化机,第一次加入水,第二次加入溶解助剂的水,这样各种物料混合更均匀,产品均一性强,质量指标更稳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采用本发明提供的组分的制剂具有活性组份含量高,分散性能好、体系的分散稳定性好等优点;
(2)本发明提供的制备工艺生产连续性强,对物料可进行快速分散和溶解,分散效果好,生产效率高;生产设备安全可靠,操作维护简单,运转平稳,安装简便;在高速剪切乳化机内将物料微粒化、乳化、混合、调匀、分散等在短时间内完成,大大缩减了制备效率;
(3)水分两次加入高速剪切乳化机,第一次加入水,第二次加入溶解助剂的水,这样各种物料混合更均匀,产品均一性强,质量指标更稳定。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硫双威水悬浮剂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对于农药悬浮剂的制备,目标是提高制剂悬浮率和悬浮稳定性以及提高提高制剂热储稳定性。
一方面,农药悬浮剂是一种高度分散的多相复杂体系,其稳定性与多种因素有关。除了与农药有效成分本身具有的理化性质(如物理形态、熔点、水中溶解度、挥发度、水解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光稳定性和热稳定性等)之外,还需要考虑加入的表面活性剂(润湿剂、分散剂)和各种添加物(如抗冻剂、增稠剂、防腐剂、消泡剂和其它助剂等)的因素,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悬浮剂的稳定性都会产生影响。
另一方面,悬浮剂贮存稳定性问题一直是制约悬浮剂开发生产的主要难题。农药悬浮剂贮存不稳定是因为悬浮剂本身是一个高度分散的多相复杂体系,其组成除有效成分及分散介质外,还有较多的助剂成分。它始终以一种高浓度悬浮液的形态存在,在长期贮存时,可能会出现化学不稳定,而我们更经常遇到的则是物理稳定性问题。悬浮剂大多数物理稳定性差是由于粒子的布朗运动期间碰撞而引起分散相中粒子的絮凝和凝聚,乃至聚集,以及粒子间的范德华力导致不可逆凝聚和聚集。为改善这种情况,可以给粒子足够的保护层,来防止粒子间吸引聚集,即可以通过提供静电斥力的离子型分散剂,也可用提供空间位阻效应的非离子型分散剂,或用性能更优的聚合表面活性剂分散剂。
针对国内现有硫双威水悬浮剂悬浮稳定性差、热贮稳定性差、制备过程中易产生气泡且消除困难、贮存中出现析水、增稠、沉淀等物理稳定性差的问题,根据(1)斯托克斯定律(Stokes Law,1845),悬浮剂贮存物理稳定性与制剂的粘度、密度差以及悬浮颗粒粒径等因素相关;(2)基本有机化学结构理论,化合物的结构决定性质,表面活性剂独特的两亲分子结构决定了它们的基本特性,主要包括润湿、浸透、分散、乳化、增溶等作用,其中在体系中加入具有分散作用的表面活性剂可以形成均一稳定的悬浮体。在悬浮体系中,粒子间相互碰撞不可避免,粒子本身的电荷以及表面活性剂在颗粒表面形成的吸附层阻止悬浮粒子间发生不可逆的絮凝抗,这是表面活性剂的分散作用原理。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由于在颗粒/溶液界面形成的双电层所产生的排斥力而起作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大分子分散剂则由于它吸附于原药粒子的表面并形成“空间位阻”使粒子相互排斥,阻止聚集,选择与原药合理匹配的助剂是保证悬浮剂贮存物理稳定性的关键。
在本发明中,提供了一种硫双威悬浮剂的制剂,对于分散剂、增稠剂、防冻剂、悬浮稳定剂、防腐防霉剂、消泡剂和pH调节剂进行选择和调配。
1、分散剂的选择
分散剂是一种能够帮助粒子***和分散,并能防止絮凝和使粒子稳定化的表面活性剂,加入到悬浮剂中,在生产时起着帮助粒子分散和悬浮,在使用时确保剂型产品加入水中稀释能再分散成适宜喷雾的悬浮液。分散剂有强烈吸附在粒子表面上的能力,并提供电斥力和位阻垒阻止粒子的再聚及沉降。选择分散剂需要考虑的因素有:(1)在大量水存在时,不对原药起分解作用也不促进原药分解;(2)在酸性、碱性条件下和水中不易发生分解;(3)在农药活性成分浆料砂磨时,有利于粒径变小并保持颗粒间低的黏度,便于分散和加工;(4)对被分散的农药活性成分粒子外表面和多孔表面有良好的润湿作用;(5)能形成稳定的悬浮分散液。如果选择的分散剂不适合硫双威的理化性质,那么研制出来的悬浮剂稳定性就会很差,在贮存过程中通常发生凝聚和结底现象,从而影响产品质量和药效的发挥。农药水悬浮剂的润湿分散剂主要是阴离子型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单体或者是阴离子型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复配使用,二者的混用可以改交吸附层的厚度,从而提高悬浮剂的物理稳定性。
经过反复实验和对比,确定了十二烷基硫酸钠、非离子梳妆共聚物、EO-PO嵌段聚醚、马来酸-丙烯酸共聚物钠盐(聚羧酸类钠盐)共四种表面活性剂复配。表面活性剂的分散能力取决于分子量和疏水基的特性,一般而言,分子量大的疏水表面活性剂扩散至粒子表面较慢,但吸附能力强,不易从表面转移,能提供农药制剂长期稳定性。马来酸-丙烯酸共聚物钠盐分子量大,对悬浮液体系中的离子,pH值以及温度等敏感程度小,分散稳定性高,不易出现沉降和絮凝,显著降低分散体系粘度,在高固含量下具有较好的流动性;其中EO-PO嵌段聚醚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属于大分子嵌段共聚物,大分子嵌段共聚物具有良好的“空间位阻”效果。其稳定的机理一般认为嵌段分散剂在分散相粒子的界面上吸附并形成一个致密的吸附层。这种分散相粒子见面的致密吸附层会对粒子见面的进一步靠近产生空间位阻作用,从而保持了水悬浮体系的分散稳定性。从结构上分析,大分子链上具备两类基团,一类是能在分散的农药颗粒上强烈吸附的“油性-基团”,另一类是具有良好水化作用的“亲水-基团”,同时该基团具有良好的柔性,相互之间产生良好的排斥作用,保证农药水悬浮剂良好的分散稳定性。大分子嵌段共聚物不仅能起到阻隔分散的作用,本身也具备很好的乳化性能,能有效降低分散相的界面能,提高原药颗粒的乳化作用,大大提高了悬浮体系的稳定性。聚羧酸类和嵌段聚醚配合,可有效防止膏化,防止由于奥氏熟化引起的粒径增长。十二烷基硫酸钠主要起到润湿剂的作用。非离子梳型分散剂通过锚固基团吸附在硫双威颗粒表面,可以使颗粒表面带有电荷从而在自身周围产生双电层,增加静电排斥力,亲水的溶剂化支链伸入水中形成空间位阻,使颗粒分开,增大颗粒的稳定性。国内至今未见使用该结构的非离子梳妆共聚物用于农药悬浮剂的生产中。
2、增稠剂的选择
增稠剂又称胶凝剂,可以提高配方产品的黏度或稠度,使物系保持均匀的稳定的悬浮状态或乳浊状态,或形成凝胶。农药水悬浮剂是粗分散体系,在重力作用下原药颗粒易沉降,属于悬浮不稳定体系,存在着悬浮稳定性问题。根据经典Stoke沉降公式,水悬浮剂中需要添加增稠剂以获得适宜的粘度(250-1000cp),从而减少颗粒的沉降。增稠剂属流变助剂,有特定的流变性能,是一类能改进悬浮剂物理特征、提高悬浮剂粘稠度添加剂。在悬浮剂制备过程中,它可提高、调节物料的黏度,便于农药颗粒等的分散;在贮存过程中,它可防止各种介质的沉降、结块。增稠剂不仅可以使农药水悬浮剂增稠,同时赋予其优异的机械性能和贮存稳定性,尽管加入量不大,但是能够大幅提高产品的黏度或稠度,已成为农药水悬浮剂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正确地选择和使用增稠剂,对解决农药悬浮剂生产、贮存和使用中出现的多种流变问题十分重要。农药对悬浮剂增稠剂的主要要求是:(1)和原液混合,相溶性好,不影响产品的外观颜色及其功用;(2)提升悬浮液的粘度,避免了储存期间原料的沉降,不易分层及发生絮凝。保持了产品生产前后的一致性;(3)增稠的功能强,少量添加,多量增稠提高流变性;(4)良好的耐水性、耐碱性、良好的悬浮性、混合均匀性能,增稠好,成本低;(5)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和粘度特性,及非热凝胶性,高剪切粘度。增稠剂又称食品胶或糊精,增稠剂分子结构中拥有许多亲水基团如羟基、羧基、氨基和羧酸根等,这些基团与水分子发生水化作用后,以分子状态高度分散于水中,形成了具有高粘度的单相均匀分散体系。正是由于增稠剂这种特殊的分子结构,使其在不同配合条件下,起到增稠、稳定、悬浮、胶凝组织改进和结构改进等作用。本产品在研究中发现:单用一种增稠剂、往往会出现明显缺陷。与单体增稠剂作比较,复合增稠剂优势明显,多种增稠剂复合后,可以发挥互补作用、扩大适用范围以及提高使用功能。本发明选用黄原胶、硅酸镁铝和羧甲基纤维素三种组份作为增稠剂调节体系的粘度,从而减少硫双威原药颗粒在贮藏过程中的沉降,提高硫双威水悬浮剂的悬浮稳定性。
3、防冻剂的选择
由于悬浮剂中有相当数量的水存在,为了防止贮运期间因天气原因凝固而损害剂型的性能,加入防冻剂增加悬浮剂剂型承受的冻熔能力,提高悬浮剂剂型低温稳定性。一般选用乙二醇和丙二醇作防冻剂均能达到要求。通过多次实验,确定了使用乙二醇和尿素两种物料作为防冻剂。
4、悬浮稳定剂
悬浮稳定剂通常用于悬浮液中,是使悬浮液中的细颗粒保持悬浮状态的物质,有较高的分散度,较大的表面积,较强的吸附力,能影响周围的水和周围的其他颗粒,使它们不致迅速下沉,对悬浮液具有稠化效应,是防止悬浮液组份沉淀的添加剂。过去主要使用的传统悬浮剂中以氯化物为主,如氯化钠(NaCl)和氯化铵(NH4Cl),经过实验,确定使用聚酰胺制剂、EDTA两种物料作为悬浮稳定剂。
5、防腐防霉剂
通常农药水悬浮剂中添加防腐防霉剂(又称为农药制剂保护剂),常用乙醛水溶液,也可用聚甲醛、柠檬酸钠、水杨酸钠和山梨糖醇等。由于硫双威在pH值3~6之间稳定,不发生分解,苯甲酸钠为酸性防腐剂,在酸性条件下防腐效果好,同时可以有效防止硫双威的分解,保持硫双威的稳定性;1,2-苯并异噻唑啉-3-酮(BIT)在酸性条件下稳定性较好,可以有效防止硫双威分解,同时起到工业杀菌、防腐性能,根据硫双威的理化特性,使用苯甲酸钠、1,2-苯并异噻唑啉-3-酮(BIT)双组份为防腐防霉剂。
6、消泡剂的选择
由于悬浮剂中加有表面活性剂,在生产过程中高速旋转的分散盘容易将周围的空气带入分散体系形成极微小的气泡;稀释产品时必然会产生泡沫。泡沫将给加工带来诸多不便,不仅会影响粘度、计量和产品包装,而且会降低生产效率而且还会影响用户使用和药效,所以加入消泡剂是必要的。根据经验,结合硫双威的理化特性,选择了有机硅助剂、C8-C10脂肪醇化合物同时作为消泡剂。配方中的有机硅助剂具有比普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更强的表面活性,能够有效地降低溶液的表面张力,植物的临界表面张力对于农药的应用是一个重要参数,当药液的表面张力小于某种植物的临界表面张力时,药剂可以在该植物表面润湿展布。该有机硅品种可降低喷雾溶液与叶面的接触角,从而增加了喷雾的覆盖面。它还可提高农药雾滴在植物叶片上的附着力,有可能减少喷药量;同时,由于更多的药液附着到目标上,覆盖特定叶面所需的水量降低了。
7、pH调整剂选择
这是保证制剂中有效成分化学稳定性的重要手段。硫双威在中性介质条件、微酸性条件夏下稳定,pH值超过9时则缓慢分解,因此,必须通过加入pH调节介质,以适合原药对介质pH值的需要,防止原药分解或发生其它化学反应影响有效成分含量和贮存稳定性。经实验确定使用酒石酸为pH调整剂。
以下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只用于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本发明的内容做出的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仍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另外,如果没有其它说明,所用原料和设备都是市售和本领域常用的;如无特别说明,计量参数均指质量或重量含量。
实施例1
步骤1、配料:按照下列物料重量比例,精确计量各原料。
主成分:硫双威原药(折100%)30%;
分散剂:十二烷基硫酸钠1.3%、非离子梳妆共聚物采用聚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10)1.5%、EO-PO嵌段聚醚0.9%、马来酸-丙烯酸共聚物钠盐1.6%;
增稠剂:黄原胶0.06%、硅酸镁铝0.8%、羧甲基纤维素0.5%;
防冻剂:乙二醇3.2%、尿素2.1%;
悬浮稳定剂:聚酰胺制剂0.1%、EDTA 0.1%;
防腐防霉剂:苯甲酸钠0.02%、BIT 0.06%;
消泡剂:有机硅助剂0.5%、C8-C10脂肪醇化合物0.4%;
pH调整剂:酒石酸0.08%。
步骤2、一次水溶解:向溶解釜内先加入总量60%的水,搅拌条件下依次加入计量好的EDTA、黄原胶、苯甲酸钠、酒石酸、羧甲基纤维素、有机硅助剂、尿素,从溶解釜视镜观察物料的溶解情况,物料溶解完毕备用,为一次混合物;
步骤3、二次水溶解:将计量后的原药、二次水(剩余的占总量40%的水)、未加入水中溶解的其它添加剂加入混合釜充分混合,物料在混合釜内通过釜内特种搅拌不断的旋转搅拌,使其不断产生新界面,将物料剪断、压缩、折叠,使其搅拌、混合。混合15分钟。
步骤4、从溶解釜向混合釜加入已溶解物料的步骤2得到一次混合物,继续混合15分钟。
步骤5、加一次混合物混合完毕,将物料依靠重力以及高剪切乳化机的吸力作用加入高剪切乳化,通过高速旋转的转子与定子之间所产生的强力的剪断、分散、冲击、乱流等过程使物料在剪切缝中被切割,迅速破碎成μm级的微粒。
步骤6、将步骤5所得的微粒采用卧式砂磨机进行砂磨40分钟,卧式砂磨机转速为1100转/分钟,砂磨后取样分析粒径不大于5μm;而后第二道砂磨工序:采用卧式砂磨机进行砂磨50分钟,卧式砂磨机转速为1440转/分钟,砂磨后取样分析粒径不大于3μm。进入静置罐放置,取样分析各项指标检验合格,包装。
制得的产品检测结果见表1。
表1制备的硫双威水悬浮剂检测结果
Figure BDA0003076414430000121
Figure BDA0003076414430000131
硫双威分解率=(制备品分析结果-热贮后分析结果)÷制备品分析结果×100%。
悬浮率的测定标准为:参照GB/T 14825-2006进行;
低温稳定性,按农药低温稳定性测定方法GB/T19137-2003进行;该国标规定:在规定的测试条件下测试悬浮率、湿筛试验指标仍符合本标准为合格。
热贮稳定性,按GB/T19136-2003中2.3进行;测定结果:热贮后,硫双威的相对分解率≤5.0%,灭多威的相对分解率≤0.25%,悬浮率≥90.0%,pH值,倾倒性,湿筛试验均符合标准要求,则热贮稳定性合格。
结合热贮稳定性分析结果,热贮后,硫双威的相对分解率为2.99%(≤5.0%),灭多威的相对分解率为0(≤0.25%),悬浮率96.2%(≥90.0%),pH值,倾倒性,湿筛试验均符合标准要求,所以热贮稳定性合格。
结合冷贮稳定性分析结果,冷贮后,包括悬浮率、湿筛试验指标在内的各个检测指标均合格,所以冷贮稳定性合格。
实施例2
1、配料 按照下列物料比例,计量好各种原料。
硫双威原药(折100%)30%;
分散剂:十二烷基硫酸钠1.3%、非离子梳妆共聚物采用聚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7)1.5%、EO-PO嵌段聚醚1.2%、马来酸-丙烯酸共聚物钠盐0.8%;
增稠剂:黄原胶0.08%、硅酸镁铝0.8%、羧甲基纤维素0.4%;
防冻剂:乙二醇3.8%、尿素1.1%;
悬浮稳定剂:聚酰胺制剂0.08%、EDTA 0.13%;
防腐防霉剂:苯甲酸钠0.06%、BIT 0.09%;
消泡剂:有机硅助剂0.4%、C8-C10脂肪醇化合物0.3%;
pH调整剂:酒石酸0.06%。
2、一次水溶解
向溶解釜内先加入总量60%的水,搅拌条件下依次加入计量好的EDTA、黄原胶、苯甲酸钠、酒石酸、羧甲基纤维素、有机硅助剂、尿素,从溶解釜视镜观察物料的溶解情况。物料溶解完毕备用;
3、制备
将计量后的原药、二次水(剩余的总量40%的水)、未加入水中溶解的其它添加剂加入混合釜充分混合,物料在混合釜内通过釜内特种搅拌不断的旋转搅拌,使其不断产生新界面,将物料剪断、压缩、折叠,使其搅拌、混合。混合12分钟,从溶解釜向混合釜加入已溶解物料的一次水,继续混合20分钟。加一次水混合完毕,将物料依靠重力以及高剪切乳化机的吸力作用加入高剪切乳化,通过高速旋转的转子与定子之间所产生的强力的剪断、分散、冲击、乱流等过程使物料在剪切缝中被切割,迅速破碎成μm级的微粒。物料通过高剪切乳化机依次进入第一、第二道砂磨工序分别砂磨50分钟、60分钟,中间对两道砂磨逐级检测;进入静置罐放置,取样分析各项指标检验合格,包装。制得的产品检测结果见表2。
表2制备的硫双威水悬浮剂检测结果
Figure BDA0003076414430000141
Figure BDA0003076414430000151
结合热贮稳定性分析结果,热贮后,硫双威的相对分解率为3.58%(≤5.0%),灭多威的相对分解率为0(≤0.25%),悬浮率96.7%(≥90.0%),pH值,倾倒性,湿筛试验均符合标准要求,所以热贮稳定性合格。
结合冷贮稳定性分析结果,冷贮后,包括悬浮率、湿筛试验指标在内的各个检测指标均合格,所以冷贮稳定性合格。
实施例3
1、配料按照下列物料比例,计量好各种原料。
硫双威原药(折100%)30%;
分散剂:十二烷基硫酸钠2%、非离子梳妆共聚物采用聚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9)0.9%、EO-PO嵌段聚醚1.3%、马来酸-丙烯酸共聚物钠盐1.1%;
增稠剂:黄原胶0.05%、硅酸镁铝1.2%、羧甲基纤维素1.1%;
防冻剂:乙二醇4%、尿素0.5%;
悬浮稳定剂:聚酰胺制剂0.12%、EDTA 0.11%;
防腐防霉剂:苯甲酸钠0.05%、BIT 0.08%;
消泡剂:有机硅助剂0.3%、C8-C10脂肪醇化合物0.1%;
pH调整剂:酒石酸0.07%。
2、一次水溶解
向溶解釜内先加入总量60%的水,搅拌条件下依次加入计量好的EDTA、黄原胶、苯甲酸钠、酒石酸、羧甲基纤维素、有机硅助剂、尿素,从溶解釜视镜观察物料的溶解情况。物料溶解完毕备用;
3、制备
将计量后的原药、二次水(剩余的总量40%的水)、未加入水中溶解的其它添加剂加入混合釜充分混合,物料在混合釜内通过釜内特种搅拌不断的旋转搅拌,使其不断产生新界面,将物料剪断、压缩、折叠,使其搅拌、混合。混合25分钟,从溶解釜向混合釜加入已溶解物料的一次水,继续混合12分钟。加一次水混合完毕,将物料依靠重力以及高剪切乳化机的吸力作用加入高剪切乳化,通过高速旋转的转子与定子之间所产生的强力的剪断、分散、冲击、乱流等过程使物料在剪切缝中被切割,迅速破碎成μm级的微粒。物料通过高剪切乳化机依次进入第一、第二道砂磨工序分别砂磨60分钟、40分钟,中间对两道砂磨逐级检测;进入静置罐放置,取样分析各项指标检验合格,包装。制得的产品检测结果见表3。
表3制备的硫双威水悬浮剂检测结果
Figure BDA0003076414430000161
Figure BDA0003076414430000171
结合热贮稳定性分析结果,热贮后,硫双威的相对分解率为3.05%(≤5.0%),灭多威的相对分解率为0(≤0.25%),悬浮率96.6%(≥90.0%),pH值,倾倒性,湿筛试验均符合标准要求,所以热贮稳定性合格。
结合冷贮稳定性分析结果,冷贮后,包括悬浮率、湿筛试验指标在内的各个检测指标均合格,所以冷贮稳定性合格。
实施例4
1、配料 按照下列物料比例,计量好各种原料。
硫双威原药(折100%)30%;
分散剂:十二烷基硫酸钠1.9%、非离子梳妆共聚物采用聚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4)1.1%、EO-PO嵌段聚醚2.3%、马来酸-丙烯酸共聚物钠盐1.6%;
增稠剂:黄原胶0.02%、硅酸镁铝1.9%、羧甲基纤维素0.3%;
防冻剂:乙二醇4.1%、尿素0.2%;
悬浮稳定剂:聚酰胺制剂0.06%、EDTA 0.08%;
防腐防霉剂:苯甲酸钠0.08%、BIT 0.1%;
消泡剂:有机硅助剂0.6%、C8-C10脂肪醇化合物0.2%;
pH调整剂:酒石酸0.06%。
2、一次水溶解
向溶解釜内先加入总量60%的水,搅拌条件下依次加入计量好的EDTA、黄原胶、苯甲酸钠、酒石酸、羧甲基纤维素、有机硅助剂、尿素,从溶解釜视镜观察物料的溶解情况。物料溶解完毕备用;
3、制备
将计量后的原药、二次水(剩余的总量40%的水)、未加入水中溶解的其它添加剂加入混合釜充分混合,物料在混合釜内通过釜内特种搅拌不断的旋转搅拌,使其不断产生新界面,将物料剪断、压缩、折叠,使其搅拌、混合。混合10分钟,从溶解釜向混合釜加入已溶解物料的一次水,继续混合25分钟。加一次水混合完毕,将物料依靠重力以及高剪切乳化机的吸力作用加入高剪切乳化,通过高速旋转的转子与定子之间所产生的强力的剪断、分散、冲击、乱流等过程使物料在剪切缝中被切割,迅速破碎成μm级的微粒。物料通过高剪切乳化机依次进入第一、第二道砂磨工序分别砂磨70分钟、30分钟,中间对两道砂磨逐级检测;进入静置罐放置,取样分析各项指标检验合格,包装。制得的产品检测结果见表4。
表4制备的硫双威水悬浮剂检测结果
Figure BDA0003076414430000181
结合热贮稳定性分析结果,热贮后,硫双威的相对分解率为1.94%(≤5.0%),灭多威的相对分解率为0(≤0.25%),悬浮率95.6%(≥90.0%),pH值,倾倒性,湿筛试验均符合标准要求,所以热贮稳定性合格。
结合冷贮稳定性分析结果,冷贮后,包括悬浮率、湿筛试验指标在内的各个检测指标均合格,所以冷贮稳定性合格。
实施例5
1、配料
按照下列物料比例,计量好各种原料:
硫双威原药(折100%)30%
分散剂:十二烷基硫酸钠1.8%、非离子梳妆共聚物1.1%、EO-PO嵌段聚醚2.1%、马来酸-丙烯酸共聚物钠盐1.5%;
增稠剂:黄原胶0.03%、硅酸镁铝1.5%、羧甲基纤维素0.5%;
防冻剂:乙二醇3.5%、尿素0.8%;
悬浮稳定剂:聚酰胺制剂0.3%、EDTA 0.09%;
防腐防霉剂:苯甲酸钠0.08%、BIT 0.15%;
消泡剂:有机硅助剂0.3%、C8-C10脂肪醇化合物0.5%;
pH调整剂:酒石酸0.05%。
2、一次水溶解
向溶解釜内先加入总量60%的水,搅拌条件下依次加入计量好的EDTA、黄原胶、苯甲酸钠、酒石酸、羧甲基纤维素、有机硅助剂、尿素,从溶解釜视镜观察物料的溶解情况。物料溶解完毕备用;
3、制备
将计量后的原药、二次水(剩余的总量40%的水)、未加入水中溶解的其它添加剂加入混合釜充分混合,物料在混合釜内通过釜内特种搅拌不断的旋转搅拌,使其不断产生新界面,将物料剪断、压缩、折叠,使其搅拌、混合。混合20分钟,从溶解釜向混合釜加入已溶解物料的一次水,继续混合15分钟。加一次水混合完毕,将物料依靠重力以及高剪切乳化机的吸力作用加入高剪切乳化,通过高速旋转的转子与定子之间所产生的强力的剪断、分散、冲击、乱流等过程使物料在剪切缝中被切割,迅速破碎成μm级的微粒。物料通过高剪切乳化机依次进入第一、第二道砂磨工序分别砂磨65分钟、55分钟,中间对两道砂磨逐级检测;进入静置罐放置,取样分析各项指标检验合格,包装。制得的产品检测结果见表5。
表5制备的硫双威水悬浮剂检测结果
Figure BDA0003076414430000191
Figure BDA0003076414430000201
结合热贮稳定性分析结果,热贮后,硫双威的相对分解率为2.27%(≤5.0%),灭多威的相对分解率为0(≤0.25%),悬浮率96.1%(≥90.0%),pH值,倾倒性,湿筛试验均符合标准要求,所以热贮稳定性合格。
结合冷贮稳定性分析结果,冷贮后,包括悬浮率、湿筛试验指标在内的各个检测指标均合格,所以冷贮稳定性合格。
通过实施例1-5的应用,使用本发明工艺制备的产品,各项指标均合格,这表明了工艺技术的稳定性、可操作性和可重复性,在技术是合理的。
该产品已获得国家农业农村部颁发的《农药登记证》(登记证号PD20090688),发证时间2018年10月27日。
对比例1:使用与实施例5相同的原料及配比,不同的操作在于:
2、一次水溶解
向溶解釜内先加入总量60%的水,搅拌条件下依次加入计量好的所有的增稠剂、防冻剂、悬浮稳定剂、防腐防霉剂、消泡剂、pH调整剂,从溶解釜视镜观察物料的溶解情况。物料溶解完毕备用;
3、制备
将计量后的原药、二次水(剩余的总量40%的水)、未加入水中溶解的其它添加剂加入混合釜充分混合,其余操作与实施例5相同。制得的产品检测结果见表6。
表6制备的硫双威水悬浮剂检测结果
Figure BDA0003076414430000211
由分析结果可知,将增稠剂、防冻剂、悬浮稳定剂、防腐防霉剂、消泡剂、pH调整剂一次性加料,制备的产品指标中湿筛试验、倾倒性、持久泡沫量三个指标均不合格,悬浮率也仅有91.4%,这主要是因为:增稠剂、防冻剂、悬浮稳定剂、防腐防霉剂、消泡剂、pH调整剂组分全部溶于水后,在与硫双威原药和其它助剂共同砂磨时,由于组分自身的理化性质和溶于水后膨胀度不同,导致全部物料局部混合不均匀,导致产品不合格。因此,产品没有意义进行热贮稳定性、冷贮稳定性分析。
对比例2:使用与实施例5相同的生产工艺,不同处在于:
物料配比中分散剂总量不变(共计6.5%),
十二烷基硫酸钠1.8%
马来酸-丙烯酸共聚物钠盐4.7%
不使用非离子梳妆共聚物和EO-PO嵌段聚醚两种分散剂
操作与实施例5相同。制得的产品检测结果见表7。
表7制备的硫双威水悬浮剂检测结果
Figure BDA0003076414430000221
由以上分析结果看出,不使用非离子梳妆共聚物和EO-PO嵌段聚醚两种分散剂,制备的悬浮剂产品多项指标不合格。主要原因是:仅仅使用十二烷基硫酸钠和马来酸-丙烯酸共聚物钠盐作为分散剂时,由于这两种活性剂尤其是马来酸-丙烯酸共聚物钠盐溶剂化作用强,使分散剂易于从硫双威表面脱落,同时亲水链之间容易发生缠结而导致絮凝,使分散效果下降。十二烷基硫酸钠分子量较低,黏度小,与硫双威表面的结合力弱,易产生“架桥”聚结,使分散稳定性下降,导致产品不合格。因此,产品没有意义进行热贮稳定性、冷贮稳定性分析。
对比例3
使用与实施例5相同的生产工艺,不同处在于:
物料配比中分散剂总量不变(共计6.5%),
非离子梳妆共聚物3.2%
EO-PO嵌段聚醚3.3%
不使用十二烷基硫酸钠和马来酸-丙烯酸共聚物钠盐两种分散剂
操作过程与实施例5相同。制得的产品检测结果见表8。
表8制备的硫双威水悬浮剂检测结果
Figure BDA0003076414430000231
由以上分析结果看出,不使用十二烷基硫酸钠和马来酸-丙烯酸共聚物钠盐两种分散剂,制备的悬浮剂产品多项指标不合格。主要原因是:小分子量十二烷基硫酸钠主要起到润湿剂的作用,马来酸-丙烯酸共聚物钠盐溶剂化作用强,仅仅使用非离子梳妆共聚物HE和EO-PO嵌段聚醚作为分散剂时,有助于防止由于奥氏熟化引起的粒径增长,但使整个体系分散稳定性下降,结果制备的产品不合格。因此,产品没有意义进行贮稳定性、冷贮稳定性分析。
对比例4使用与实施例5相同的生产工艺,不同处在于:
悬浮稳定剂由聚酰胺制剂和EDTA改成氯化钠和氯化铵。氯化钠和氯化铵总量不变,仍为0.39%,其中氯化钠0.15%,氯化铵0.24%。
其它原药、助剂、水不变。
操作过程与实施例5相同。由于原料的改变,仅对制备的产品悬浮率、湿筛试验、倾倒性、持久泡沫量进行检测,任何一项不合格即判定产品不合格,其余指标不再检验。制得的产品检测结果见表9。
表9制备的硫双威水悬浮剂检测结果
Figure BDA0003076414430000241
由以上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使用氯化钠和氯化铵代替聚酰胺制剂和EDTA,仅湿筛试验、持久泡沫量两个指标合格,悬浮率和倾倒性不合格。因为聚酰胺制剂作为大分子量的聚合物,在相同条件下能达到的悬浮效果要明显优于只使用氯化钠和氯化铵所产生的效果。
对比例5使用与实施例5相同的生产工艺,不同处在于:
分散剂、增稠剂、防冻剂、悬浮稳定剂四种助剂的用量有所调整,具体投料量如下:分散剂:十二烷基硫酸钠2.4%、非离子梳妆共聚物1.9%、EO-PO嵌段聚醚1.7%、马来酸-丙烯酸共聚物钠盐1.9%;总量7.9%
增稠剂:黄原胶0.95%、硅酸镁铝0.15%、羧甲基纤维素1.05%;总量3.15%;
防冻剂:乙二醇4.9%、尿素1.3%;总量6.2%;
悬浮稳定剂:聚酰胺制剂0.25%、EDTA 0.4%;总量0.65%;
其它原药、助剂投料量不变,水补齐至100%。
操作过程与实施例5相同。由于原料的改变,仅对制备的产品悬浮率、湿筛试验、倾倒性、持久泡沫量进行检测,任何一项不合格即判定产品不合格,其余指标不再检验。制得的产品检测结果见表9。
表9制备的硫双威水悬浮剂检测结果
Figure BDA0003076414430000242
由以上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加大分散剂、增稠剂、防冻剂、悬浮稳定剂四种助剂的用量后,仅湿筛试验、持久泡沫量两个指标合格,悬浮率和倾倒性不合格。因为四种助剂的用量加大后,与在最佳条件下筛选的物料比例相比,各种助剂之间匹配性不好,悬浮率下降,物料岑将于实验容器底部造成倾倒性能差,洗涤后的残留物过多。
对比例6使用与实施例5相同的生产工艺,不同处在于:
分散剂、增稠剂、防冻剂、悬浮稳定剂四种助剂的用量有所调整,具体投料量如下:分散剂:十二烷基硫酸钠0.9%、非离子梳妆共聚物0.8%、EO-PO嵌段聚醚1.0%、马来酸-丙烯酸共聚物钠盐0.2%;总量2.9%
增稠剂:黄原胶0.95%、硅酸镁铝0.15%、羧甲基纤维素1.05%;总量3.15%;
防冻剂:乙二醇3.1%、尿素0.2%;总量3.3%;
悬浮稳定剂:聚酰胺制剂0.25%、EDTA 0.4%;总量0.65%;
其它原药、助剂投料量不变,水补齐至100%。
操作过程与实施例5相同。由于原料的改变,仅对制备的产品悬浮率、湿筛试验、倾倒性、持久泡沫量进行检测,任何一项不合格即判定产品不合格,其余指标不再检验。制得的产品检测结果见表10。
表10制备的硫双威水悬浮剂检测结果
Figure BDA0003076414430000251
由以上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加大分散剂、增稠剂、防冻剂、悬浮稳定剂四种助剂的用量后,悬浮率、湿筛试验、持久泡沫量三个指标合格,倾倒性不合格。悬浮率能够合格的主要原因是:尽管分散剂总量减少,但因为悬浮稳定剂、增稠剂与实施例5相比,投料比例比较大,维持了悬浮液良好的悬浮性能。但由于此次物料匹配与在最佳条件下筛选的物料比例相比,各种助剂之间匹配性不好,倾倒性这一指标仍不合格。
对比例7调整各种助剂的使用品种和加入量
1、配料 按照下列物料比例,计量好各种原料。
硫双威原药(折100%)30%
分散剂:马来酸-丙烯酸共聚物钠盐6.9%;
增稠剂:黄原胶0.13%;
防冻剂:乙二醇4.3%;
悬浮稳定剂:聚酰胺制剂0.4%;
防腐防霉剂:苯甲酸钠0.25%;
消泡剂:有机硅助剂0.8%%;
pH调整剂:酒石酸0.05%。
水补齐至100%。
2、一次水溶解
向溶解釜内先加入总量60%的水,搅拌条件下依次加入计量好的黄原胶、苯甲酸钠、酒石酸、有机硅助剂,从溶解釜视镜观察物料的溶解情况。物料溶解完毕备用;
3、制备
将计量后的原药、二次水(剩余的总量40%的水)、分散剂马来酸-丙烯酸共聚物钠盐、乙二醇、聚酰胺制剂加入混合釜充分混合,物料在混合釜内通过釜内特种搅拌不断的旋转搅拌,使其不断产生新界面,将物料剪断、压缩、折叠,使其搅拌、混合。混合20分钟,从溶解釜向混合釜加入已溶解物料的一次水,继续混合15分钟。加一次水混合完毕,将物料依靠重力以及高剪切乳化机的吸力作用加入高剪切乳化,通过高速旋转的转子与定子之间所产生的强力的剪断、分散、冲击、乱流等过程使物料在剪切缝中被切割,迅速破碎成μm级的微粒。物料通过高剪切乳化机依次进入第一、第二道砂磨工序分别砂磨65分钟、55分钟,中间对两道砂磨逐级检测;进入静置罐放置,取样,分析各项指标。由于原料的改变,仅对制备的产品悬浮率、湿筛试验、倾倒性、持久泡沫量进行检测,任何一项不合格即判定产品不合格,其余指标不再检验。制得的产品检测结果见表11。
表11制备的硫双威水悬浮剂检测结果
Figure BDA0003076414430000261
Figure BDA0003076414430000271
由以上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所有助剂均加入单一品种、尽管每个品种的加入的总量均在设定的范围内,但产品的指标中除了合格后,其余悬浮率、倾倒性、持久泡沫量三个指标均不合格,主要原因是:由于此次物料匹配与在最佳条件下筛选的物料比例相比,使用了单一品质,各种助剂之间匹配性不好,悬浮率、倾倒性、持久泡沫量这三项指标仍不合格。
对比例8
操作与对比例7相同,唯一不同的是投料量的调整,即:分散剂由单一品种调整为四个品种,总量不变;其它助剂的使用品种和加入量没有变化。
1、配料 按照下列物料比例,计量好各种原料。
硫双威原药(折100%)30%分散剂:十二烷基硫酸钠1.9%、非离子梳妆共聚物1.1%、EO-PO嵌段聚醚2.3%、马来酸-丙烯酸共聚物钠盐1.6%;总量6.9%;
增稠剂:黄原胶0.13%;
防冻剂:乙二醇4.3%;
悬浮稳定剂:聚酰胺制剂0.4%;
防腐防霉剂:苯甲酸钠0.25%;
消泡剂:有机硅助剂0.8%%;
pH调整剂:酒石酸0.05%。
水补齐至100%。
2、一次水溶解
向溶解釜内先加入总量60%的水,搅拌条件下依次加入计量好的黄原胶、苯甲酸钠、酒石酸、有机硅助剂,从溶解釜视镜观察物料的溶解情况。物料溶解完毕备用;
3、制备
将计量后的原药、二次水(剩余的总量40%的水)、分散剂马来酸-丙烯酸共聚物钠盐、乙二醇、聚酰胺制剂加入混合釜充分混合,物料在混合釜内通过釜内特种搅拌不断的旋转搅拌,使其不断产生新界面,将物料剪断、压缩、折叠,使其搅拌、混合。混合20分钟,从溶解釜向混合釜加入已溶解物料的一次水,继续混合15分钟。加一次水混合完毕,将物料依靠重力以及高剪切乳化机的吸力作用加入高剪切乳化,通过高速旋转的转子与定子之间所产生的强力的剪断、分散、冲击、乱流等过程使物料在剪切缝中被切割,迅速破碎成μm级的微粒。物料通过高剪切乳化机依次进入第一、第二道砂磨工序分别砂磨65分钟、55分钟,中间对两道砂磨逐级检测;进入静置罐放置,取样,分析各项指标。由于原料的改变,仅对制备的产品悬浮率、湿筛试验、倾倒性、持久泡沫量进行检测,任何一项不合格即判定产品不合格,其余指标不再检验。制得的产品检测结果见表12。
表12制备的硫双威水悬浮剂检测结果
Figure BDA0003076414430000281
由以上分析结果可以看出,除了分散剂按照总量及单个品种按比例加入外,其它助剂均加入单一品种、尽管其它助剂每个品种的加入的总量均在设定的范围内,但产品的指标中除了悬浮率、湿筛试验合格,倾倒性、持久泡沫量两个指标均不合格,主要原因是:分散剂是影响悬浮率和悬浮稳定性的关键因素,加入的分散剂按照总量及单个品种按比例加入的量都在最佳工艺参数范围内,所以悬浮率指标检验合格。但由于此次物料匹配与在最佳条件下筛选的物料比例相比,使用了单一品质,各种助剂之间匹配性不好,倾倒性、持久泡沫量这两项指标仍不合格,导致产品不合格。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硫双威水悬浮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浮剂的成分按照重量百分数计,包括28.5-31.5%硫双威、12.1~14.6%助剂,其余为水;
所述助剂包括分散剂、增稠剂、防冻剂、悬浮稳定剂、防腐防霉剂、消泡剂和pH调节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硫双威水悬浮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非离子梳妆共聚物、EO-PO嵌段聚醚、马来酸-丙烯酸共聚物钠盐四种表面活性剂复配混合物;优选的,所述非离子梳妆共聚物为聚壬基酚聚氧乙烯醚,选自聚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4,聚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7,聚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9或聚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10,更优选为聚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硫双威水悬浮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稠剂为黄原胶、硅酸镁铝和羧甲基纤维素的混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硫双威水悬浮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冻剂为乙二醇和尿素的混合物;
所述悬浮稳定剂为聚酰胺制剂、EDTA的混合物;
所述防腐防霉剂为苯甲酸钠、1,2-苯并异噻唑啉-3-酮的混合物;
所述消泡剂为有机硅助剂、C8-C10脂肪醇化合物的混合物;
所述pH调节剂为酒石酸。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硫双威水悬浮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剂中,十二烷基硫酸钠用量为1.3~2.0%,非离子梳妆共聚物用量为0.9~1.5%,EO-PO嵌段聚醚用量为0.9~2.3%,马来酸-丙烯酸共聚物钠盐用量为0.8~1.6%,四种分散剂物料总用量为4.8~6.9%。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硫双威水悬浮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稠剂中,黄原胶用量为0.01-1.0%,硅酸镁铝用量为0.2-1.2%,羧甲基纤维素用量为0.01-1.0%,三种料总用量为0.2-3%。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硫双威水悬浮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冻剂中,乙二醇用量为3-5%,尿素用量为0.1-1.5%,两种料总用量为3.5-5.5%;
所述悬浮稳定剂中,聚酰胺制剂用量为0.05-0.3%,EDTA用量为0.05-0.5%,两种料总用量为0.1-0.5%;
所述防腐防霉剂中,苯甲酸钠用量为0.02-0.1%,1,2-苯并异噻唑啉-3-酮用量为0.08-0.15%,两种料总用量为0.08-0.2%;
所述消泡剂中,有机硅助剂用量为0.2-0.8%,C8-C10脂肪醇化合物用量为0.1-0.6%,两种料总用量为0.3-0.9%;
作为pH调整剂的酒石酸用量为0.05-0.1%;最后以水补足到100%。
8.一种硫双威悬浮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配料:按照权利要求5~权利要求7任一项提供的物料比例,精确计量各种物料成分;
步骤2、一次水溶解:向溶解釜内先加入总量60%的水,搅拌条件下一次加入经计量后的一种或两种成分的悬浮稳定剂、增稠剂、防腐防霉剂、pH调节剂、消泡剂和防冻剂,由溶解釜视镜观察物料的溶解情况,物料溶解完毕后备用,为一次混合物料;
步骤3、二次水溶解:将计量后的原药硫双威、剩余的占总量40%的水、其他助剂加入混合釜搅拌混合,充分混合15-30分钟后,将步骤2溶解釜中的一次混合物料加入至溶解釜中,继续搅拌混合10-15分钟,为二次混合物料;
步骤4、剪切:将步骤3所得的二次混合物料转移至高剪切乳化机经剪切破碎成微米级微粒;
步骤5、砂磨工序;
步骤6、静置放置,取样分析检验;
步骤7、包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硫双威悬浮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加入的悬浮稳定剂、增稠剂、防腐防霉剂、pH调节剂、消泡剂和防冻剂分别为EDTA、黄原胶、羧甲基纤维素、苯甲酸钠、酒石酸、有机硅助剂和尿素。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硫双威悬浮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第一道砂磨工序为:将步骤4所得的微粒采用卧式砂磨机进行砂磨30-80分钟,卧式砂磨机转速为1100转/分钟,砂磨后取样分析粒径不大于5μm;而后进行第二道砂磨工序:采用卧式砂磨机进行砂磨20-60分钟,卧式砂磨机转速为1440转/分钟,砂磨后取样分析粒径不大于3μm。
CN202110554066.5A 2021-05-20 2021-05-20 一种硫双威水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339690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54066.5A CN113396900A (zh) 2021-05-20 2021-05-20 一种硫双威水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54066.5A CN113396900A (zh) 2021-05-20 2021-05-20 一种硫双威水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96900A true CN113396900A (zh) 2021-09-17

Family

ID=776791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54066.5A Pending CN113396900A (zh) 2021-05-20 2021-05-20 一种硫双威水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96900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021353A1 (en) * 2009-07-24 2011-01-27 ArborSystems Method for application of pesticides and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and nutrients to plants
CN101999381A (zh) * 2010-12-10 2011-04-06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硫双威杀虫剂
CN108432785A (zh) * 2018-06-13 2018-08-24 惠州市欧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含天维菌素和硫双威的农药组合物
CN108605963A (zh) * 2018-07-19 2018-10-02 广东中迅农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四氯虫酰胺和硫双威的杀虫组合物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021353A1 (en) * 2009-07-24 2011-01-27 ArborSystems Method for application of pesticides and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and nutrients to plants
CN101999381A (zh) * 2010-12-10 2011-04-06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硫双威杀虫剂
CN108432785A (zh) * 2018-06-13 2018-08-24 惠州市欧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含天维菌素和硫双威的农药组合物
CN108605963A (zh) * 2018-07-19 2018-10-02 广东中迅农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四氯虫酰胺和硫双威的杀虫组合物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166475C (en) Aqueous, multiphase, stable finished formulation for crop protection active compounds and its preparation
CN105557717B (zh) 一种双氟磺草胺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258631A (zh) 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WO2016056350A1 (ja) エアゾール作成用乳化組成物、及びエアゾール剤
EP1361791B1 (en) Agrochemical formulation
CN107047546A (zh) 一种以矿物油为介质的代森锰锌可分散油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40746B (zh) 一种水悬浮剂杀菌剂及其生产工艺
CN109699653A (zh) 氟环唑水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3396900A (zh) 一种硫双威水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2300380A (zh) 一种农用助剂烷氧化嵌段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US4372777A (en) Flowable herbicides
CN103430959A (zh) 一种毒死蜱和吡虫啉复配的微胶囊-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705293B (zh) 一种适用于高浓度电解质农药悬浮剂助剂
JP3705857B2 (ja) 水懸濁状農薬製剤
JPH06256122A (ja) 水中懸濁状農薬組成物
JPS6358801B2 (zh)
JPH0543401A (ja) 水性懸濁状農薬製剤
CN104886043A (zh) 苯醚甲环唑微胶囊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3508808B (zh) 可分散油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4176072A (zh) 一种甲维盐b2悬浮剂及制备方法
JPH01175902A (ja) 懸濁状農薬組成物
CN108902156B (zh) 一种复合杀菌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JP2932600B2 (ja) 懸濁状農業用殺菌剤組成物
CA1120745A (en) Flowable 2-chloro-n-isopropylacetanilide
RU2798825C2 (ru) Обладающие крупными частицами твердые неионогенные синтетические ассоциативные загустители, предназначенные для композиций красок, и способы их получени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