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95140A - 通信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通信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95140A
CN113395140A CN202010172223.1A CN202010172223A CN113395140A CN 113395140 A CN113395140 A CN 113395140A CN 202010172223 A CN202010172223 A CN 202010172223A CN 113395140 A CN113395140 A CN 1133951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unit
link
frame
acknowledgement
rece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7222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云波
淦明
郭宇宸
周逸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17222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95140A/zh
Priority to KR1020227034843A priority patent/KR20220154149A/ko
Priority to PCT/CN2021/080072 priority patent/WO2021180141A1/zh
Priority to EP21768303.6A priority patent/EP4109798A4/en
Priority to AU2021233050A priority patent/AU2021233050B9/en
Priority to JP2022554444A priority patent/JP2023517081A/ja
Priority to BR112022017975A priority patent/BR112022017975A2/pt
Publication of CN1133951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95140A/zh
Priority to US17/939,400 priority patent/US20220416946A1/en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58Transmission or retransmission of more than one copy of acknowledgement messa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21Group acknowledgement, i.e. the acknowledgement message defining a range of identifiers, e.g. of sequence numb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14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using bitmap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85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the supervisory signal being transmitted in response to a specific request, e.g. to a polling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通信方法及装置,涉及通信技术领域,能够减少部分场景与确认规则相违背的现象。该方法包括:收端设备通过第一链路接收来自发端设备的第一数据单元之后,收端设备通过第一链路向发端设备发送第一数据单元的接收状态信息,除非第一数据单元满足第一预设条件中的任意一项。其中,第一预设条件包括:第一数据单元的正确接收的信息已通过其他链路反馈,或第一数据单元对应的确认策略为无确认。本申请实施例通信方法应用于多链路数据传输过程中。

Description

通信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多链路设备(multi link device,MLD)能够在多条链路上发送数据和接收数据。在收端设备接收来自发端设备的媒体接入控制服务数据单元(medium access controlservice data unit,MSDU)之后,收端设备根据MSDU所在帧中的确认策略(ack policy)子字段确定该MSDU对应的确认策略,以执行不同的过程。其中,确认策略用于指示该MSDU是否需要反馈接收状态,以及接收状态的反馈方式。
然而,相关技术中的确认规则为:在一条链路上接收到的MSDU的接收状态必须通过本链路进行反馈。该确认规则过于严格,存在与该确认规则相违背的场景。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能够减少部分场景与确认规则相违背的现象。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收端设备通过链路接收来自发端设备的数据单元之后,若数据单元满足预设条件,则收端设备通过该链路向发端设备发送该数据单元的接收状态信息。其中,预设条件包括:数据单元对应的确认策略未设置为无确认,且数据单元的序列号SN大于或等于块确认BA帧中的起始序列号SSN。该数据单元的接收状态信息承载于该BA帧。
也就是说,在收端设备反馈BA帧时,对于某一条链路接收的,确认策略未设置为无确认,且SN大于或等于该BA帧中的SSN的数据单元的接收状态,必须通过本链路向发端设备反馈。如此,即可避免相关技术中某些场景与“一条链路接收的数据单元的接收状态必须通过本链路反馈”这一确认规则相违背的现象。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数据单元是媒体接入控制服务数据单元MSDU或聚合媒体接入控制服务数据单元A-MSDU。也就是说,在数据单元以MSDU或A-MSDU的形式传输时,均可以避免相关技术中某些场景与“一条链路接收的数据单元的接收状态必须通过本链路反馈”这一确认规则相违背的现象。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收端设备通过链路接收来自发端设备的数据单元之后,若数据单元的序列号SN在计分板的比特地图范围内,则收端设备通过该链路向发端设备发送该数据单元的接收状态信息。其中,计分板与该链路对应,且该数据单元的接收状态信息承载于块确认BA帧。
也就是说,当收端设备在一条链路上发送BA帧时,对于SN在计分板的比特地图中的比特对应的数据单元,如果该数据单元是在本链路上接收到的,则该数据单元的接收状态必须通过该BA帧进行指示,也就扩大了适用场景,避免部分场景与“一条链路接收的数据单元的接收状态必须通过本链路反馈”这一确认规则相违背的现象。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数据单元是媒体接入控制服务数据单元MSDU或聚合媒体接入控制服务数据单元A-MSDU。也就是说,在数据单元以MSDU或A-MSDU的形式传输时,均可以避免相关技术中某些场景与“一条链路接收的数据单元的接收状态必须通过本链路反馈”这一确认规则相违背的现象。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收端设备通过第一链路接收来自发端设备的第一数据单元之后,收端设备通过第一链路向发端设备发送第一数据单元的接收状态信息,除非第一数据单元满足第一预设条件中的任意一项。其中,第一预设条件包括:第一数据单元的正确接收的信息已通过其他链路反馈,或第一数据单元对应的确认策略为无确认。
也就是说,若第一数据单元的正确接收信息已通过其它链路反馈,或第一数据单元的确认策略为无确认,则收端设备无需在接收该第一数据单元的链路上反馈该第一数据单元的接收状态。除上述两种情况外,收端设备需在接收第一数据单元的链路上反馈第一数据单元的接收状态,如此即可以适应不同的确认策略下的场景,避免部分场景与“一条链路接收的数据单元的接收状态必须通过本链路反馈”这一确认规则相违背的现象。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本申请实施例通信方法还包括:若第一数据单元的确认策略未设置为无确认,则收端设备通过第二链路向发端设备发送第一数据单元的接收状态信息。
也就是说,确认策略未设置为无确认的第一数据单元的接收状态信息,也可以通过除第一链路之外的其他链路传输。如此,也可以避免部分场景与“一条链路接收的数据单元的接收状态必须通过本链路反馈”这一确认规则相违背的现象。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若第一数据单元的确认策略为块确认,收端设备通过第一链路向发端设备发送第一数据单元的接收状态信息,包括:若第一数据单元的序列号SN大于或等于第一块确认BA帧中的起始序列号SSN,则收端设备通过第一链路向发端设备发送第一数据单元的接收状态信息。其中,第一数据单元的接收状态信息承载于第一BA帧。
也就是说,在收端设备反馈第一BA帧时,若第一数据单元的确认策略为块确认,且SN大于或等于第一BA帧中的SSN,则该第一数据单元的接收状态通过第一链路反馈,以避免与“一条链路接收的数据单元的接收状态必须通过本链路反馈”这一确认规则相违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若第一数据单元的确认策略为块确认,收端设备通过第一链路向发端设备发送第一数据单元的接收状态信息,包括:若第一数据单元的SN在第一计分板的比特地图范围内,则收端设备通过第一链路向发端设备发送第一数据单元的接收状态信息。其中,第一计分板与第一链路对应,且第一数据单元的接收状态信息承载于第二BA帧。
也就是说,在第一数据单元的确认策略为块确认,且SN在第一链路对应的第一计分板的比特地图范围内时,该第一数据单元的接收状态通过第一链路反馈,以避免与“一条链路接收的数据单元的接收状态必须通过本链路反馈”这一确认规则相违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数据单元是媒体接入控制服务数据单元MSDU或聚合媒体接入控制服务数据单元A-MSDU。也就是说,在第一数据单元以MSDU或A-MSDU的形式传输时,也可以避免相关技术中某些场景与“一条链路接收的数据单元的接收状态必须通过本链路反馈”这一确认规则相违背的现象。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收端设备通过第一链路接收来自发端设备的第一数据单元之后,若第一数据单元的确认策略为普通确认或隐式块确认请求,则收端设备通过第一链路向发端设备发送第一数据单元的接收状态信息。
也就是说,在确认策略为普通确认或隐式块确认请求的情况下,在一条链路接收的第一数据单元的接收状态,通过本条链路反馈,不存在未通过本条链路反馈的现象,适用于相关技术中的确认规则。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数据单元是媒体接入控制服务数据单元MSDU或聚合媒体接入控制服务数据单元A-MSDU。也就是说,在第一数据单元以MSDU或A-MSDU的形式传输时,也可以避免相关技术中某些场景与“一条链路接收的数据单元的接收状态必须通过本链路反馈”这一确认规则相违背的现象。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本申请实施例通信方法还包括:收端设备通过第二链路接收来自发端设备的第二数据单元之后,若第二数据单元的确认策略为块确认,且第二数据单元的序列号SN大于或等于第一块确认BA帧中的起始序列号SSN,则收端设备通过第二链路向发端设备发送第二数据单元的接收状态信息。其中,第二数据单元的接收状态信息承载于第一BA帧。
也就是说,在收端设备发送第一BA帧时,若第二数据单元的确认策略为块确认,且SN大于或等于第一BA帧中的SSN,则该第二数据单元的接收状态通过第二链路反馈,以避免与“一条链路接收的数据单元的接收状态必须通过本链路反馈”这一确认规则相违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数据单元是媒体接入控制服务数据单元MSDU或聚合媒体接入控制服务数据单元A-MSDU。也就是说,在第二数据单元以MSDU或A-MSDU的形式传输时,也可以避免相关技术中某些场景与“一条链路接收的数据单元的接收状态必须通过本链路反馈”这一确认规则相违背的现象。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包括:用于执行上述任一方面中各个步骤的单元。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第一方面中的收端设备,或者包含上述收端设备的装置;或者,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第二方面中的收端设备,或者包含上述收端设备的装置;或者,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第三方面中的收端设备,或者包含上述收端设备的装置;或者,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第四方面中的收端设备,或者包含上述收端设备的装置。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接口电路,处理器用于通过接口电路与其它装置通信,并执行以上任一方面提供的通信方法。该处理器包括一个或多个。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第一方面中的收端设备,或者包含上述收端设备的装置;或者,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第二方面中的收端设备,或者包含上述收端设备的装置;或者,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第三方面中的收端设备,或者包含上述收端设备的装置;或者,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第四方面中的收端设备,或者包含上述收端设备的装置。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用于与存储器相连,用于调用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以执行任一方面提供的通信方法。该存储器可以位于该通信装置之内,也可以位于该通信装置之外。且该处理器包括一个或多个。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第一方面中的收端设备,或者包含上述收端设备的装置;或者,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第二方面中的收端设备,或者包含上述收端设备的装置;或者,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第三方面中的收端设备,或者包含上述收端设备的装置;或者,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第四方面中的收端设备,或者包含上述收端设备的装置。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至少一个存储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执行以上任一方面提供的通信方法。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第一方面中的收端设备,或者包含上述收端设备的装置;或者,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第二方面中的收端设备,或者包含上述收端设备的装置;或者,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第三方面中的收端设备,或者包含上述收端设备的装置;或者,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第四方面中的收端设备,或者包含上述收端设备的装置。
第九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可以执行上述任一方面中任一项的通信方法。
第十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可以执行上述任一方面中任一项的通信方法。
第十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路***,电路***包括处理电路,处理电路被配置为执行如上述任一方面中任一项的通信方法。
第十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芯片,芯片包括处理器,处理器和存储器耦合,存储器存储有程序指令,当存储器存储的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方面任意一项的通信方法。
第十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该通信***包括上述各个方面中任一方面中的发端设备和任一方面中的收端设备。
其中,第二方面至第十三方面中任一种设计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见第一方面中不同设计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相关技术提供的一种多链路通信的架构示意图;
图2为相关技术提供的一种块确认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相关技术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过程示意图;
图4为相关技术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相关技术提供的又一种通信方法的过程示意图;
图6为相关技术提供的又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网络架构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组成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说明书以及附图中的术语“第一”和“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的对象,或者用于区别对同一对象的不同处理,而不是用于描述对象的特定顺序。此外,本申请的描述中所提到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其他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本申请实施例中,“多个”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首先,介绍相关技术中所涉及的技术术语:
1、多链路(multi-link,ML)
在蜂窝网和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的发展演进过程中,提高吞吐率是持续的技术目标。WLAN***的协议主要在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IEEE)802.11标准组中进行讨论。例如,在IEEE802.11a、IEEE802.11b、IEEE802.11g、IEEE802.11n、IEEE802.11ac、IEEE802.11ax等标准中,吞吐率得到了持续提升。下一代标准IEEE 802.11be的技术目标是极高吞吐率(extremely high throughput,EHT),且将ML技术作为关键技术之一。
ML技术能够通过多条链路发送数据和接收数据,也就能够在更大的带宽上传输数据,以显著提升吞吐率。多链路可以部署在多频段(multi-band)上,其中,一个频段上可以有一条或多条链路。多频段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如下频段:2.4GHz的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Wi-Fi)频段、5GHz的Wi-Fi频段、6GHz的Wi-Fi频段。
2、多链路设备(multi link device,MLD)
MLD支持多条链路上发送数据和接收数据。MLD包括多个站点(station,STA)。一个MLD中的一个STA与另一个MLD中的一个STA建立一条链路,进行通信。示例性的,参见图1,图1示出了两个多链路设备,即多链路设备A和多链路设备B。其中,多链路设备A包括多个站点,可以分别记为站点A1、站点A2、······、站点An。多链路设备B包括多个站点,可以分别记为站点B1、站点B2、······、站点Bn。站点A1与站点B1之间的链路记为链路1,站点An与站点Bn之间的链路记为链路n。
3、媒体接入控制服务数据单元(medium access control service data unit,MSDU)
在媒体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层,数据包的基本单元是MSDU。一个MSDU被分配一个序列号(sequence number,SN)。
4、聚合媒体接入控制服务数据单元(aggregated medium access controlservice data unit,A-MSDU)
在MAC层,多个MSDU通过聚合成为一个A-MSDU。一个A-MSDU被分配一个序列号(sequence number,SN)。此种情况下,A-MSDU中的一个或多个MSDU均对应同一个SN。
5、媒体接入控制协议数据单元(medium access control protocol data unit,MPDU)
一个MSDU或一个A-MSDU通过增加MPDU的帧头和循环冗余码(cyclic redundancycode,CRC)生成一个MPDU。多个MPDU通过聚合成为一个聚合媒体接入控制协议数据单元(aggregated medium access control protocol data unit,A-MPDU)。
MPDU的帧头包括帧控制(frame control)字段和服务质量控制(quality ofservice control)字段。帧控制字段中包括类型(type)子字段。其中,类型子字段用于指示帧类型。例如,类型子字段占用2个比特。类型子字段的取值为“00”时,指示该帧为管理帧,类型子字段的取值为“01”时,指示该帧为数据帧,类型子字段的取值为“10”时,指示该帧为控制帧,类型子字段的取值为“11”时,指示为保留。QoS控制字段中包括确认策略(acknowledge policy)子字段。确认策略子字段用于设置确认策略,以指示该确认策略子字段所在的MPDU中MSDU的确认帧发送方式。同一MPDU中的不同MSDU对应的确认策略相同。参见表1,在传输数据帧时,确认策略有四种状态,即普通确认或隐式块确认请求(normalacknowledge or implicit block acknowledge request)、无确认(no acknowledge)、无显式确认或功率节省多轮询(power save multi-poll,PSMP)确认、块确认(blockacknowledge)。确认策略可以采用两个比特位(如QoS控制字段中的第五个比特和第六个比特)来表示。
表1
Figure BDA0002409587730000051
Figure BDA0002409587730000061
在发端设备和收端设备均为MLD的情况下,发端设备向收端设备发送MPDU。相应的,收端设备接收来自发端设备的MPDU。收端设备结合MPDU中的确认策略子字段的取值状况,执行不同的过程。结合表1,确认策略子字段的取值状况可以例如但不限于如下三种状况:
状况一、确认策略子字段的取值为“00”。相应的,收端设备确认该MPDU对应的确认策略为普通确认或隐式块确认请求。
若该MPDU为非A-MPDU或者非常高吞吐量(very high throughput,VHT)单MPDU帧,则收端设备接收来自发端设备的MPDU之后,向发端设备发送一个确认帧。其中,确认帧用于指示该MPDU被正确接收。
若该MPDU为A-MPDU,则收端设备接收来自发端设备的MPDU所在的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physical Layer protocol data unit,PPDU)结束后间隔预设的时长(如一个短帧间距(short inter-frame space,SIFS))之后,向发端设备发送一个块确认(blockacknowledge,BA)帧。其中,BA帧中包括指示该MPDU中MSDU的接收状态信息,或包括指示该MPDU中A-MSDU的接收状态信息。
状况二、确认策略子字段的取值为“10”。相应的,收端设备确认该MPDU对应的确认策略为无确认。此种情况下,收端设备不向发端设备反馈该MPDU的接收状态。
状况三、确认策略子字段的取值为“11”。相应的,收端设备确认该MPDU对应的确认策略为块确认。
收端设备接收来自发端设备的MPDU之后,先不反馈该MPDU中MSDU或A-MSDU的接收状态,但记录该MPDU中MSDU或A-MSDU的接收状态。发端设备还向收端设备发送一个块确认请求(block acknowledge request,BAR)帧。相应的,收端设备接收来自发端设备的BAR帧。或者,发端设备还向收端设备发送一个隐式的BAR帧。相应的,收端设备接收来自发端设备的隐式的BAR帧。收端设备接收BAR帧或隐式的BAR帧之后,向发端设备反馈一个块确认帧。
通常,发端设备采用A-MPDU的方式向收端设备发送QoS数据。相应的,收端设备采用A-MPDU的方式接收来自发端设备的QoS数据。收端设备采用块确认的方式向发端设备反馈该A-MPDU的接收状态。
6、BAR帧
BAR帧用于请求MSDU的接收状态。BAR帧中的起始序列号(start sequencenumber,SSN)字段用于指示请求反馈接收状态的MSDU中的第一个MSDU的SN。收端设备采用BA帧反馈BAR帧所请求的MSDU的接收状态信息时,SSN即为BA帧对应的第一个MSDU的SN。或者,BAR帧用于请求A-MSDU的接收状态。BAR帧中的SSN字段用于指示请求反馈接收状态的A-MSDU中的第一个A-MSDU的SN。收端设备采用BA帧反馈BAR帧所请求的A-MSDU的接收状态信息时,SSN即为BA帧对应的第一个A-MSDU的SN。
隐式的BAR帧是指BAR帧未显式传输。发端设备向收端设备发送一个隐式的BAR帧,可以是指:在发端设备向收端设备发送MPDU1之后,发端设备不向收端设备发送BAR1帧,而向收端设备发送MPDU2。相应的,收端设备接收来自发端设备的MPDU1之后,未接收到来自发端设备的BAR1帧,但接收到来自发端设备的MPDU2。其中,MPDU1的确认策略为块确认,MPDU2的确认策略为普通确认或隐式块确认请求。此种情况下,收端设备向发端设备反馈该MPDU1和MPDU2中MSDU的接收状态,或收端设备向发端设备反馈该MPDU1和MPDU2中A-MSDU的接收状态。
7、BA帧
参见图2,BA帧中包括一个块确认起始序列控制(block acknowledge startingsequence control)字段和一个块确认比特地图(bitmap)。块确认起始序列控制字段包括片段号(fragment number)字段和SSN字段。这里,块确认起始序列控制字段占用的字节数量为2个。块确认比特地图在不同类型的BA帧中长度不同。在基本(basic)块确认帧中,块确认比特地图占用的字节数量为128个。在压缩块确认帧或者多业务标识符(trafficidentifier,TID)块确认帧中,块确认比特地图占用的字节数量为8个。片段号字段占用的比特数量为4个,SSN字段占用的比特数量为12个。在MSDU(或A-MSDU)分片的情况下,片段号字段用于指示该BA帧中所指示的第一个MSDU(或A-MSDU)的分片数目是第几片。在MSDU(或A-MSDU)未分片的情况下,片段号字段设置为0。以压缩块确认帧或多TID块确认帧为例,其片段号字段设置为0。SSN字段用于指示该BA帧对应的第一个MSDU(或A-MSDU)的SN。块确认比特地图中的比特数量为n,第一个比特指示该SSN对应的MSDU(或A-MSDU)的接收状态,块确认比特地图中的第i个比特指示SN为(SSN+i-1)的MSDU(或A-MSDU)的接收状态。i=1,2,…,n-1,n。若块确认比特地图中的某一个比特设置为1,则表示该比特对应的MSDU(或A-MSDU)接收正确;若块确认比特地图中的某一个比特设置为0,则表示该比特对应的MSDU(或A-MSDU)未正确接收。
然而,在ML中,为了提高吞吐率,降低时延,或实现负载均衡,对于业务标识符(traffic identifier,TID)相同的业务数据,可以通过多条链路从发端设备传输到收端设备。对于多条链路中某一条链路上接收的业务数据的接收状态,可以在多条链路中的其他可用链路从收端设备传输到发端设备。对于某一个MSDU而言,在跨链路回复该MSDU的接收状态的情况下,存在额外的时延。如此,若BA帧中某一MSDU对应的比特设置为0,可能存在两种情况:传输该MSDU的链路对应的STA未正确接收该MSDU;传输该MSDU的链路对应的STA虽正确接收该MSDU,但未及时把“该MSDU正确接收”这一信息传递给另一链路对应的STA。收端设备也无法获知跨链路传输的时延大小。如此,收端设备通过另一链路接收BA帧,且BA帧中该MSDU对应的比特设置为0,则收端设备无法确定该MSDU的接收状态。类似的,在MSDU聚合为A-MSDU,以A-MSDU传输的情况下,由于一个A-MSDU对应一个SN,所以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为了描述方便,本申请实施例都以MSDU为例进行介绍,但是所有的流程对于MSDU或者A-MSDU都适用。
为了简单起见,相关技术中对多链路的确认规则进行限定,即在一条链路上接收到的一个业务标识符(traffic identifier,TID)所标识的QoS数据帧的接收状态通过本链路回复,并也可在其他可用链路回复。但是,该确认规则过于严苛,无法适用于某些场景。这里,无法适用该确认规则的场景可以例如但不限于如下两个场景:
场景一、参见图3和图4,发端设备和收端设备之间执行如下步骤:
S401、发端设备通过两条链路向收端设备发送第一QoS数据帧。相应的,收端设备通过两条链路接收来自发端设备的第一QoS数据帧。
示例性的,参见图3,两条链路可以记为链路La和链路Lb。通过链路La传输的A-MPDU记为A-MPDU1,A-MPDU1中的MSDU对应的SN的取值范围为1至10。通过链路Lb传输的A-MPDU记为A-MPDU3。A-MPDU3中的MSDU对应的SN的取值范围为11至20。第一QoS数据帧为两个,分别为A-MPDU1和A-MPDU3。第一QoS数据帧的确认策略均为块确认。
S402、发端设备通过第一链路向收端设备发送第一BAR帧。相应的,收端设备通过第一链路接收来自发端设备的第一BAR帧。
示例性的,参见图3,第一链路即为链路La。第一BAR帧即为BAR1帧。BAR1帧的SSN的取值设置为1,用于请求SN大于或等于1的MSDU的接收状态。
S403、收端设备通过第一链路向发端设备发送第一BA帧。相应的,发端设备通过第一链路接收来自收端设备的第一BA帧。
示例性的,参见图3,第一链路即为链路La。第一BA帧即为BA1帧。BA1帧包括SN等于1至20的MSDU的接收状态信息。在BA1帧的块确认比特地图中,若SN等于1至20对应的比特全部置1,则发端设备执行S404:
S404、发端设备通过两条链路向收端设备发送第二QoS数据帧。相应的,收端设备通过两条链路接收来自发端设备的第二QoS数据帧。
示例性的,参见图3,两条链路仍为链路La和链路Lb。通过链路La传输的A-MPDU记为A-MPDU2,A-MPDU2中的MSDU对应的SN的取值范围为21至30。通过链路Lb传输的A-MPDU记为A-MPDU4。A-MPDU4中的MSDU对应的SN的取值范围为31至40。第二QoS数据帧为两个,分别为A-MPDU2和A-MPDU4。第二QoS数据帧的确认策略均为块确认。
S405、发端设备通过第一链路向收端设备发送第二BAR帧。相应的,收端设备通过第一链路接收来自发端设备的第二BAR帧。
示例性的,参见图3,第一链路仍为链路La。第二BAR帧即为BAR2帧。由于发端设备已经确认收端设备正确接收SN等于1至20的MSDU。所以,BAR2帧的SSN的取值设置为21,用于请求SN大于或等于21的MSDU的接收状态。
S406、收端设备通过第一链路向发端设备发送第二BA帧。相应的,发端设备通过第一链路接收来自收端设备的第二BA帧。
示例性的,参见图3,第二BA帧即为BA2帧。BA2帧包括SN等于21至40的MSDU的接收状态。
由此可知,SN等于11至20的MSDU通过链路Lb接收,但SN等于11至20的MSDU的接收状态未通过链路Lb反馈。由于两条链路共用一个SN空间和一个重排序缓存(reorderbuffer),即两条链路上传输的不同MSDU的SN的取值不同。当BAR2把SSN的取值设置为21之后,即使再通过链路Lb发送一个BAR3帧来索取BA3帧,BA3帧的SSN也不能小于21。因此,SN等于11至20的MSDU的接收状态也就不再有机会在链路Lb上反馈,与相关技术中的确认规则相违背。
场景二、参见图5和图6,发端设备和收端设备之间执行如下步骤:
S601、发端设备通过两条链路向收端设备发送第三QoS数据帧。相应的,收端设备通过两条链路接收来自发端设备的第三QoS数据帧。
示例性的,参见图5,两条链路可以记为链路Lc和链路Ld。通过链路Lc传输的A-MPDU记为A-MPDU1,A-MPDU1中的MSDU对应的SN的取值范围为1至10。通过链路Ld传输的A-MPDU记为A-MPDU3。A-MPDU3中的MSDU对应的SN的取值范围也为1至10。也就是说,SN的取值为1至10的MSDU通过两条链路传输。第一QoS数据帧为两个,分别为A-MPDU1和A-MPDU3。第一QoS数据帧的确认策略均为块确认。
S602、发端设备通过第三链路向收端设备发送第三BAR帧。相应的,收端设备通过第三链路接收来自发端设备的第三BAR帧。
示例性的,参见图5,第三链路即为链路Lc。第三BAR帧即为BAR1帧。BAR1帧的SSN的取值设置为1,用于请求SN大于或等于1的MSDU的接收状态。
S603、收端设备通过第三链路向发端设备发送第三BA帧。相应的,发端设备通过第三链路接收来自收端设备的第三BA帧。
示例性的,参见图5,第三链路即为链路Lc。第三BA帧即为BA1帧。BA1帧包括SN等于1至10的MSDU的接收状态。在BA1帧的块确认比特地图中,若SN等于1至10对应的比特全部置1,则发端设备执行S604:
S604、发端设备通过两条链路向收端设备发送第四QoS数据帧。相应的,收端设备通过两条链路接收来自发端设备的第四QoS数据帧。
示例性的,参见图5,两条链路仍为链路Lc和链路Ld。通过链路Lc传输的A-MPDU记为A-MPDU2,A-MPDU2中的MSDU对应的SN的取值范围为11至20。通过链路Ld传输的A-MPDU记为A-MPDU4。A-MPDU4中的MSDU对应的SN的取值范围也为11至20。即SN的取值为11至20的MSDU通过两条链路传输。第四QoS数据帧为两个,分别为A-MPDU2和A-MPDU4。第四QoS数据帧的确认策略均为块确认。
S605、发端设备通过第三链路向收端设备发送第四BAR帧。相应的,收端设备通过第三链路接收来自发端设备的第四BAR帧。
示例性的,参见图5,第三链路仍为链路Lc。第四BAR帧即为BAR2帧。由于发端设备已经确认收端设备正确接收SN等于1至10的MSDU。所以,BAR2帧的SSN的取值设置为11,用于请求SN大于或等于11的MSDU的接收状态。
S606、收端设备通过第三链路向发端设备发送第四BA帧。相应的,发端设备通过第三链路接收来自收端设备的第四BA帧。
示例性的,参见图5,第四BA帧即为BA2帧。BA2帧包括SN等于11至20的MSDU的接收状态。
由此可知,虽然链路Ld也传输过SN等于1至10的MSDU,但SN等于1至10的MSDU的接收状态未通过链路Ld反馈,仍与相关技术中的确认规则相违背。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所适用的通信***包括发端设备和收端设备。发端设备为支持无线通信的装置或芯片,例如支持802.11系列协议的装置或芯片,或支持蜂窝通信的装置或芯片,或支持设备到设备(device to device,D2D)传输的装置或芯片。发端设备可以为网络设备或终端设备,或终端设备中的芯片或网络设备中的芯片等。发端设备也可以描述为发送端装置或发送装置或发端装置。收端设备为支持无线通信的装置或芯片,例如支持802.11系列协议的装置或芯片,或支持蜂窝通信的装置或芯片,或支持设备到设备(device to device,D2D)传输的装置或芯片。收端设备可以为网络设备或终端设备,或终端设备中的芯片或网络设备中的芯片等。收端设备也可以描述为收端装置或接收装置或接收端装置。另外,发端设备和收端设备可以为通信***中的两个装置,如发端设备可以为通信***中的第一装置,收端设备可以为通信***中的第二装置,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之间能够进行数据交互。网络设备可以为通信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网桥等通信实体,宏基站,微基站,中继站,无线局域网接入点等。终端设备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智能家居设备,物联网节点,车联网设备,或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等。
图7示出了一种适用本申请实施例通信方法的无线局域网通信***。网络设备可以为无线局域网通信***中的接入点(access point,AP),终端设备可以为无线局域网通信***中的站点(station,STA)。参见图7,该无线局域网的***架构包括至少一个AP和至少一个站点(station,STA)。该AP是为站点提供服务的网元,其可为支持802.11系列协议的接入点,该站点STA可以为支持802.11系列协议的站点。802.11系列协议可以包括极高吞吐率(extremely high throughput,EHT),或IEEE 802.11be。
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网络架构以及业务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网络架构的演变和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进行具体阐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第一种通信方法。参见图8,该通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800、发端设备通过链路L11向收端设备发送数据单元11。相应的,收端设备通过链路L11接收来自发端设备的数据单元11。
其中,数据单元11可以是MSDU,也可以是A-MSDU。数据单元11承载于QoS数据帧。QoS数据帧对应某一个TID。每个数据单元11可以对应一个SN,且在同一链路上传输的不同数据单元11对应的SN不同。数据单元11所在的QoS数据帧中的确认策略子字段设置相应的取值,以指示该确认策略子字段所在的QoS数据帧中数据单元11对应的确认策略。若QoS数据帧的确认策略子字段设置为“10”,即该QoS数据帧中数据单元11的确认策略为无确认,则收端设备不反馈该QoS数据帧中数据单元11的接收状态,无需执行S801。若QoS数据帧的确认策略子字段未设置为“10”,即该QoS数据帧中数据单元11对应的确认策略为如下三种确认策略中的至少一种:普通确认或隐式块确认请求、无显式确认或PSMP确认、块确认,则收端设备执行S801:
S801、收端设备将链路L11接收的,确认策略未设置为无确认,且SN大于或等于第一BA帧中的SSN的数据单元11的接收状态信息通过链路L11向发端设备反馈。相应的,发端设备通过链路L11接收来自收端设备的该数据单元11的接收状态信息。
这里,作为第一种可能的表述方式,S801的描述可以替换为:若数据单元11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收端设备通过链路L11向发端设备该数据单元11的接收状态信息。相应的,发端设备通过链路L11接收来自收端设备的该数据单元11的接收状态信息。
其中,第一预设条件至少包括:数据单元11对应的确认策略设置为普通确认或隐式块确认请求,无显式确认或PSMP确认,或块确认中的至少一种,且数据单元11的SN大于或等于第一BA帧中的SSN。
这里,作为第二种可能的表述方式,S801的描述可以替换为:若数据单元11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则收端设备通过链路L11向发端设备该数据单元11的接收状态信息。相应的,发端设备通过链路L11接收来自收端设备的该数据单元11的接收状态信息。
其中,第二预设条件至少包括:数据单元11对应的确认策略未设置为无确认,且数据单元11的SN大于或等于第一BA帧中的SSN。
这里,在上述三种可能的表述方式中,数据单元11的接收状态信息承载于该第一BA帧。该第一BA帧中的SSN是根据BAR帧中的SSN确定的,具体分为如下两种示例:
示例一,在确认策略为普通确认或隐式块确认请求的情况下,收端设备将最近一次收到的BAR帧中的SSN作为S801中第一BA帧中的SSN。这里,“最近一次收到的BAR帧”是指收端设备执行S800之前最近一次收到的BAR帧。例如,收端设备执行S800之前,接收了确认策略为块确认的QoS数据帧,也接收了相应的BAR帧。此时,收端设备将最近一次收到的BAR帧中的SSN作为S801中第一BA帧中的SSN。又例如,收端设备执行S800之前,未接收确认策略为块确认的QoS数据帧,也就无法在确认策略为块确认的场景下接收相应的BAR帧。此时,“最近一次收到的BAR帧”是指发端设备与收端设备之间的链路建立过程中接收的增加块确认(add block acknowledge,ADDBA)请求(request)帧。
示例二,在确认策略为块确认的情况下,发端设备执行S800之后,还通过链路L11向收端设备发送BAR帧。相应的,收端设备执行S800之后,还通过链路L11接收来自发端设备的BAR帧。这里,收端设备将此次收到的BAR帧中的SSN作为S801中第一BA帧中的SSN。或者,在确认策略为块确认的情况下,发端设备执行S800之后,未通过链路L11向收端设备显式地发送BAR帧,而是通过链路L11向收端设备发送了下一个承载数据单元的QoS数据帧,且下一个承载数据单元的QoS数据帧对应的确认策略子字段的取值为“00”,即下一个QoS数据帧中的数据单元对应的确认策略为普通确认或隐式块确认请求。此种情况即为:发端设备向收端设备发送了隐式BAR帧。收端设备将最近一次收到的BAR帧中的SSN作为S801中第一BA帧中的SSN,具体可以参见示例一的相关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其中,通过链路L11向发端设备反馈接收状态的数据单元11可以例如但不限于如下两种情况:
情况一、接收链路为链路L11,确认策略为普通确认或隐式块确认请求,且SN大于或等于第一BA帧中的SSN的数据单元11。这里,通过示例一中对第一BA帧中的SSN的确认方式可知,确认策略为普通确认或隐式块确认请求的数据单元11均满足对SN的要求。
情况二、接收链路为链路L11,确认策略为块确认,且SN大于或等于第一BA帧中的SSN的数据单元11。这里,通过示例二中对第一BA帧中的SSN的确认方式可知,确认策略为块确认的数据单元11均满足对SN的要求。
示例性的,参见图3,图3中传输的QoS数据帧的确认策略均为块确认,且BAR帧均通过链路La传输。收端设备采用BA帧反馈QoS数据帧的接收状态。以收端设备发送BA1帧为例,A-MPDU1通过链路La接收,确认策略未设置为无确认,且A-MPDU1中每个MSDU的SN大于或等于BA1帧中的SSN(SSN=1)。A-MPDU3通过链路Lb接收,不是通过链路La接收,BAR1帧中包括链路La传输的A-MPDU1的接收状态信息,可以不包括链路Lb传输的A-MPDU3的接收状态信息,且链路Lb无需反馈A-MPDU3的接收状态信息。基于相同的理由,在图6所示的场景中,BA1帧中包括链路Lc传输的A-MPDU1的接收状态信息,且可以不包括链路Ld传输的A-MPDU3的接收状态信息,且链路Ld无需反馈A-MPDU3的接收状态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每个数据单元11的确认策略由其所在的QoS数据帧中的确认策略子字段来指示。而对于同一SN对应的数据单元11而言,若发端设备重传了该SN对应的数据单元11,则该SN对应的数据单元11可能对应两种确认策略。例如,在首次传输该SN对应的数据单元11的情况下,该SN对应的数据单元11所在的QoS数据帧中的确认策略子字段指示确认策略为普通确认或隐式块确认请求。此时,收端设备按照“普通确认或隐式块确认请求”的方式反馈接收状态。在重传该SN对应的数据单元11的情况下,该SN对应的数据单元11所在的QoS数据帧中的确认策略子字段指示确认策略为块确认。此时,收端设备按照“块确认”的方式反馈接收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在收端设备反馈第一BA帧时,对于某一条链路接收的,确认策略未设置为无确认,且SN大于或等于第一BA帧中的SSN的数据单元的接收状态,必须通过本链路向发端设备反馈。如此,即可避免相关技术中某些场景与“一条链路接收的数据单元的接收状态必须通过本链路反馈”这一确认规则相违背的现象。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通信方法还能够通过本链路(链路L11)反馈其他链路上接收的数据单元的接收状态。参见图9,本申请实施例还包括S802和S803:
S802、发端设备通过链路L12向收端设备发送数据单元12。相应的,收端设备通过链路L12接收来自发端设备的数据单元12。
其中,数据单元12可以是MSDU,也可以是A-MSDU。链路L12是发端设备与收端设备之间除链路L11外的其他链路中的一条链路。
S803、收端设备将链路L12接收的,确认策略未设置为无确认,且SN大于或等于上述第一BA帧中的SSN的数据单元12的接收状态信息,通过链路L11向发端设备反馈。相应的,发端设备通过链路L11接收来自收端设备的该数据单元12的接收状态信息。
其中,上述第一BA帧是指S801回复的第一BA帧。
示例性的,参见图3,A-MPDU3通过链路Lb接收,确认策略为块确认,且A-MPDU3中每个MSDU的SN大于BA1帧中的SSN,通过链路La传输的BA1帧中也可以包括链路Lb传输的A-MPDU3的接收状态信息。类似的,在图6所示的场景中,A-MPDU3通过链路Ld接收,确认策略为块确认,且A-MPDU3中每个MSDU的SN大于BA1帧中的SSN,通过链路Lc传输的BA1帧中也可以包括链路Ld传输的A-MPDU3的接收状态信息。
如此,对于其他条链路接收的,确认策略未设置为无确认,且SN大于或等于本链路(即链路L11)传输的第一BA帧中的SSN的数据单元的接收状态,也可以承载于该第一BA帧中,通过本链路(即链路L11)向发端设备反馈,以使得发端设备及时获取其他链路传输的数据单元的接收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链路(链路L11)反馈的数据单元11的接收状态也可以在其他链路上反馈。收端设备除了通过本链路(链路L11)向发端设备反馈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数据单元11的接收状态之外,也可以通过其他可用链路向发端设备反馈。如此,收端设备可以通过多条链路向发端设备反馈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数据单元11的接收状态,以使得发端设备及时获取相应数据单元11的接收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第二种通信方法。参见图10,该通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00、发端设备通过链路L21向收端设备发送数据单元21。相应的,收端设备通过链路L21接收来自发端设备的数据单元21。
其中,数据单元21可以是MSDU,也可以是A-MSDU。数据单元21承载于QoS数据帧。每个数据单元21均可以对应一个SN,且在同一链路上传输的不同数据单元21对应的SN不同。QoS数据帧中的确认策略子字段设置相应的取值,以指示该确认策略子字段所在的QoS数据帧中的数据单元21对应的确认策略。若数据单元21所在的QoS数据帧的确认策略子字段设置为“10”,即该QoS数据帧的确认策略为无确认,则收端设备无需向发端设备反馈该QoS数据帧中数据单元21的接收状态,无需执行S1001。若数据单元21所在的QoS数据帧的确认策略子字段未设置为“10”,即该QoS数据帧中的数据单元21对应的确认策略为如下三种确认策略中的至少一种:普通确认或隐式块确认请求、无显式确认或PSMP确认、块确认,则收端设备执行S1001:
S1001、若数据单元21的SN在计分板(scoreboard)的比特地图范围内,则收端设备通过链路L21向发端设备发送该数据单元21的接收状态信息。相应的,发端设备通过链路L21接收来自收端设备的该数据单元21的接收状态信息。
其中,数据单元21的接收状态信息承载于第二BA帧。这里,收端设备确定发送第二BA帧的场景包括如下两种:通过链路L21接收的MPDU对应的确认策略为普通确认或隐式块确认请求,且该MPDU为A-MPDU;通过链路L21接收的MPDU对应的确认策略为块确认。
其中,一条链路对应一个计分板。S1001中的计分板是指与链路L21对应的计分板。使得计分板的比特地图范围移动的方式可以例如但不限于如下两种方式:
方式一、基于BAR帧中的SSN移动计分板的比特地图范围。例如,在接收BAR帧之后,收端设备将BAR帧中的SSN作为计分板的比特地图范围的第一端值,将BAR帧中的SSN与预设值加和后的数值作为计分板的比特地图范围的第二端值。其中,预设值为该计分板的比特地图中的比特数量。
方式二、基于需反馈接收状态的数据单元(MSDU或A-MSDU)的SN的最大值移动计分板的比特地图范围。例如,收端设备接收了两个QoS数据帧。其中,一个QoS数据帧中的数据单元的取值为21至30,另一个QoS数据帧中的数据单元的取值为85。计分板的比特地图包括64比特。即使BAR帧中的SSN的取值为21,收端设备确定的计分板的比特地图范围为21至84,也无法记录SN为85的数据单元的接收状态。此时,收端设备更新计分板的比特地图范围为22至85,以记录SN的取值范围为22至85的数据单元的接收状态。另外,若收端设备未正确接收SN为85的数据单元,则收端设备维持计分板的比特地图范围为21至84。如此,收端设备也就不向发端设备反馈SN为85的数据单元21的接收状态。此时,发端设备也就获知SN为85的数据单元21未正确接收。
示例性的,参见图3,图3中传输的QoS数据帧的确认策略均为块确认。收端设备采用BA帧反馈QoS数据帧中MSDU的接收状态。所以,收端设备通过链路La反馈BA1帧时,BA1帧中包括链路La接收的,且SN在计分板的比特地图范围内的MSDU的接收状态信息。链路Lb未传输BAR帧,收端设备也就不会在链路Lb上反馈BA帧。所以,SN取值为1至10的MSDU的接收状态通过链路La反馈,SN取值为11至20的MSDU的接收状态不通过链路Lb反馈。基于相同的理由,在图6所示的场景中,BAR帧均通过链路Lc传输。所以,收端设备通过链路Lc反馈BA1帧,且BA1帧中包括通过链路Lc接收的,且SN在计分板的比特地图范围内的MSDU的接收状态。链路Ld未传输BAR帧,收端设备也就不会在链路Ld上反馈BA帧。所以,SN取值为1至10的MSDU的接收状态通过链路Lc反馈,不通过链路Ld反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当收端设备在一条链路上发送第二BA帧时,对于SN在计分板的比特地图中的比特对应的数据单元,如果该数据单元是在本链路上接收到的,则该数据单元的接收状态必须通过该第二BA帧进行指示,也就扩大了适用场景,避免部分场景与“一条链路接收的数据单元的接收状态必须通过本链路反馈”这一确认规则相违背的现象。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通信方法还能够通过本链路(链路L21)反馈其他链路上接收的数据单元的接收状态。参见图11,本申请实施例还包括S1002和S1003:
S1002、发端设备通过链路L22向收端设备发送数据单元22。相应的,收端设备通过链路L22接收来自发端设备的数据单元22。
其中,数据单元22可以是MSDU或A-MSDU。数据单元22承载于QoS数据帧。链路L22是发端设备与收端设备之间除链路L21外的其他链路中的一条链路。
S1003、若数据单元22的SN在链路L21对应的计分板的比特地图范围内,则收端设备通过链路L21向发端设备发送该数据单元22的接收状态信息。相应的,发端设备通过链路L21接收来自收端设备的数据单元22的接收状态信息。
其中,数据单元22的接收状态信息与数据单元21的接收状态信息可以承载于同一第二BA帧中,也可以承载于不同第二BA帧中。
示例性的,参见图3,A-MPDU3通过链路Lb接收,但A-MPDU3中的MSDU的SN取值在链路La的计分板的比特地图范围内,则A-MPDU3中的MSDU的接收状态也可以通过链路La传输。类似的,在图6所示的场景中,A-MPDU3通过链路Ld接收,但A-MPDU3中的MSDU的SN取值在链路Lc的计分板的比特地图范围内,则A-MPDU3中的MSDU的接收状态也可以通过链路Lc传输。
如此,对于其他条链路接收的,且SN在链路L21的计分板的比特地图范围内的数据单元的接收状态,也可以通过链路L21传输,以使得发端设备及时获取其他链路传输的数据单元的接收状态,也就扩大了适用场景,避免部分场景与“一条链路接收的数据单元的接收状态必须通过本链路反馈”这一确认规则相违背的现象。
在一些实施例中,收端设备除了通过本链路(链路L21)向发端设备反馈数据单元21的接收状态之外,也可以通过其他可用链路向发端设备反馈。这里,其他可用链路可以为在发端设备与收端设备之间除链路L21之外的其他任意一条链路。如此,收端设备可以通过多条链路向发端设备反馈数据单元21的接收状态,以使得发端设备及时获取数据单元21的接收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第三种通信方法。参见图12,该通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200、发端设备通过链路L31向收端设备发送数据单元3。相应的,收端设备通过链路L31接收来自发端设备的数据单元3。
其中,数据单元3可以是MSDU,也可以是A-MSDU。数据单元3承载于QoS数据帧。每个数据单元3均可以对应一个SN,且在同一链路上传输的不同数据单元3对应的SN不同。QoS数据帧中的确认策略子字段设置相应的取值,以指示该确认策略子字段所在的QoS数据帧中的数据单元3对应的确认策略。
S1201、收端设备通过链路L31向发端设备发送数据单元3的接收状态信息,除非数据单元3满足第三预设条件中的任意一项。相应的,发端设备通过链路L31接收来自收端设备的数据单元3的接收状态信息。
其中,第三预设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数据单元3的正确接收的信息通过其他链路已反馈;
数据单元3对应的确认策略为无确认。
这里,“数据单元3的正确接收的信息通过其他链路已反馈”是指:“收端设备已正确接收数据单元3”这一信息通过其他链路已反馈。其他链路可以是收端设备与发端设备之间除了链路L31之外的其他可用链路。
这里,第三预设条件还可以表述为:
数据单元3的接收状态信息通过其他链路已反馈,并且BA帧中对应的比特设置为1;
数据单元3对应的确认策略为无确认。
在第三预设条件的另一种表述中,“BA帧”是承载数据单元3的接收状态信息的BA帧。“比特设置为1”指示收端设备正确接收该比特对应的MSUD。
示例性的,在数据单元3的确认策略为普通确认或隐式块确认请求的情况下,不存在通过其他链路已反馈数据单元3的正确接收的现象。如此,数据单元3的接收状态必定在接收数据单元3的链路上反馈,具体参见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在数据单元3的确认策略为无确认的情况下,数据单元3的接收状态无需通过链路L31反馈,也无需通过其他链路反馈。
在数据单元3的确认策略为块确认的情况下,若数据单元3的正确接收的信息通过其他链路已反馈,则数据单元3的接收状态无需通过链路L31反馈。若数据单元3的正确接收的信息未通过其他链路反馈,则收端设备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种通信方法中关于块确认的相关说明反馈数据单元11的接收状态,或第二种通信方法中关于块确认的相关说明反馈数据单元21的接收状态,此处不再赘述。
示例性的,参见图3,图3中传输的QoS数据帧的确认策略均为块确认。收端设备已通过链路La传输了BA1帧,且BA1帧包括了SN的取值为11至20的MSDU的接收状态。所以,收端设备无需通过链路Lb反馈SN的取值为11至20的MSDU的接收状态。基于相同的理由,在图6所示的场景中,收端设备已通过链路Lc传输了BA1帧,且BA1帧包括了SN的取值为1至10的MSDU的接收状态。所以,收端设备无需通过链路Ld反馈SN的取值为1至10的MSDU的接收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若数据单元3的正确接收信息已通过其它链路反馈,或数据单元3的确认策略为无确认,则收端设备无需在接收该数据单元3的链路上反馈该数据单元3的接收状态。除上述两种情况外,收端设备需在接收数据单元3的链路上反馈数据单元3的接收状态,如此即可以适应不同的确认策略下的场景,避免部分场景与“一条链路接收的数据单元的接收状态必须通过本链路反馈”这一确认规则相违背的现象。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数据单元3未设置为无确认的情况下,收端设备通过其他可用链路(如链路L32)向发端设备反馈数据单元3的接收状态信息。这里,其他可用链路可以为在发端设备与收端设备之间除链路L31之外的其他任意一条链路。
其中,通过链路L32向发端设备反馈接收状态的数据单元3可以例如但不限于如下两种情况:
情况一、数据单元3对应的确认策略为块确认,且数据单元3的SN大于或等于用于承载数据单元3的接收状态信息的BA帧中的SSN。
情况二、数据单元3对应的确认策略为块确认,且数据单元3的SN在链路31对应的计分板的比特地图范围内。
示例性的,参见图3,图3中传输的QoS数据帧的确认策略均为块确认,且BAR帧均通过链路La传输。收端设备采用BA帧反馈QoS数据帧的接收状态。以收端设备发送BA1帧为例,A-MPDU3通过链路Lb接收,不是通过链路La接收,A-MPDU3的接收状态信息承载于BA1帧中,通过链路La反馈。基于相同的理由,在图6所示的场景中,A-MPDU3通过链路Ld接收,不是通过链路Lc接收,A-MPDU3的接收状态信息承载于BA1帧中,通过链路Lc反馈。
如此,在确认策略未设置为无确认的情况下,通过一条链路接收的数据单元的接收状态能够通过其他链路来反馈。如此,即可避免部分场景与“一条链路接收的数据单元的接收状态必须通过本链路反馈”这一确认规则相违背的现象。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第四种通信方法。参见图13,该通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300、发端设备通过链路L41向收端设备发送数据单元4。相应的,收端设备通过链路L41接收来自发端设备的数据单元4。
其中,数据单元4可以是MSDU,也可以是A-MSDU。数据单元4所在的QoS数据帧对应某一个TID。QoS数据帧中包括一个或多个数据单元4。每个数据单元4均可以对应一个SN,且在同一链路上传输的不同数据单元对应的SN不同。QoS数据帧中的确认策略子字段设置相应的取值,以指示该确认策略子字段所在的QoS数据帧中数据单元对应的确认策略。若QoS数据帧的确认子字段的取值为“00”,即QoS数据帧的确认策略为普通确认或隐式块确认请求,则收端设备执行S1301。若QoS数据帧的确认子字段的取值为“10”,即QoS数据帧的确认策略为无确认,则收端设备无需反馈该QoS数据帧的接收状态。若QoS数据帧的确认子字段的取值为“11”,即QoS数据帧的确认策略为块确认,则收端设备执行S1302。其中,S1301和S1302的相关说明如下:
S1301、若数据单元4的确认策略为普通确认或隐式块确认请求,则收端设备通过链路L41向发端设备发送数据单元4的接收状态信息。相应的,发端设备通过链路L41接收来自收端设备的数据单元4的接收状态信息。
也就是说,在确认策略为普通确认或隐式块确认请求的情况下,在一条链路接收的数据单元4的接收状态,通过本条链路反馈,不存在未通过本条链路反馈的现象,适用于相关技术中的确认规则。
S1302、若数据单元4的确认策略为块确认,且SN大于或等于第三BA帧中的SSN,则收端设备通过链路L41向发端设备发送数据单元4的接收状态信息。相应的,发端设备通过链路L41接收来自收端设备的数据单元4的接收状态信息。
其中,数据单元4的接收状态信息承载于上述第三BA帧。第三BA帧中的SSN的确定方式可以参见S801中的相关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示例性的,在图3所示的场景中,确认策略为块确认,且BAR帧均通过链路La传输。收端设备采用BA帧反馈QoS数据帧的接收状态。以收端设备发送BA1帧为例,A-MPDU1通过链路La接收,且A-MPDU1中每个MSDU的SN大于或等于BA1帧中的SSN(SSN=1)。所以,BA1帧中包括链路La传输的A-MPDU1的接收状态。A-MPDU3通过链路Lb接收,BA1帧中可以不包括链路Lb传输的A-MPDU3的接收状态。基于相同的理由,在图6所示的场景中,确认策略为块确认,且BAR帧均通过链路Lc传输。以收端设备发送BA1帧为例,A-MPDU1通过链路Lc接收,且A-MPDU1中每个MSDU的SN大于或等于BA1帧中的SSN(SSN=1)。所以,BA1帧中包括链路Lc传输的A-MPDU1的接收状态。A-MPDU3通过链路Ld接收,BA1帧中可以不包括链路Ld传输的A-MPDU3的接收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一条链路上可以传输确认策略不同的数据单元。例如,在一条链路上可以先传输确认策略为块确认的数据单元,再传输确认策略为普通确认或隐式块确认请求的数据单元。收端设备可以按照每个数据单元对应的确认策略反馈接收状态。也就是说,在发端设备执行S1302之后,还可以执行S1300,且数据单元的确认策略设置为普通确认或隐式块确认请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收端设备除了通过本链路(链路L41)向发端设备反馈数据单元4的接收状态之外,也可以通过其他可用链路向发端设备反馈。这里,其他可用链路可以为在发端设备与收端设备之间除链路L41之外的其他任意一条链路。如此,收端设备可以通过多条链路向发端设备反馈数据单元4的接收状态,以使得发端设备及时获取数据单元4的接收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均以数据单元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通信方法的实现过程进行描述。其中,数据单元可以是MSDU,也可以是A-MSDU。
上述主要从各个网元之间交互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该发端设备和收端设备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图14示出了一种通信装置1400的结构示意图。该通信装置1400包括接口模块1401和处理模块1402。接口模块1401是一种该装置的接口电路,用于从其它装置接收或发送信号。例如,当该装置以芯片的方式实现时,该接口模块1401是该芯片用于从其它芯片或装置接收信号的接口电路。或者,该接口模块1401是该芯片用于向其它芯片或装置发送信号的接口电路。
比如,以通信装置1400为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收端设备为例,
以图8中的收端设备为例,接口模块1401用于通过链路接收来自发端设备的数据单元。处理模块1402用于确定该数据单元满足预设条件。接口模块1401还用于通过该链路向发端设备发送该数据单元的接收状态信息。其中,预设条件包括:数据单元对应的确认策略未设置为无确认,且数据单元的序列号SN大于或等于块确认BA帧中的起始序列号SSN。该数据单元的接收状态信息承载于该BA帧。
以图10中的收端设备为例,接口模块1401用于通过链路接收来自发端设备的数据单元。处理模块1402用于确定该数据单元的序列号SN在计分板的比特地图范围内。接口模块1401还用于通过该链路向发端设备发送该数据单元的接收状态信息。其中,计分板与该链路对应,且该数据单元的接收状态信息承载于块确认BA帧。
以图12中的收端设备为例,接口模块1401用于通过第一链路接收来自发端设备的第一数据单元。接口模块1401还用于通过第一链路向发端设备发送第一数据单元的接收状态信息,除非处理模块1402确定第一数据单元满足第一预设条件中的任意一项。处理模块1402用于确定第一数据单元满足第一预设条件中的任意一项。其中,第一预设条件包括:第一数据单元的正确接收的信息已通过其他链路反馈,或第一数据单元对应的确认策略为无确认。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处理模块1402用于确定第一数据单元的确认策略未设置为无确认。接口模块1401,还用于通过第二链路向发端设备发送第一数据单元的接收状态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处理模块1402用于确定第一数据单元的确认策略为块确认,以及第一数据单元的序列号SN大于或等于第一块确认BA帧中的起始序列号SSN。接口模块1401还用于在处理模块1402确定第一数据单元的确认策略为块确认,以及第一数据单元的SN大于或等于第一BA帧中的SSN时,通过第一链路向发端设备发送第一数据单元的接收状态信息。其中,第一数据单元的接收状态信息承载于第一BA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处理模块1402用于确定第一数据单元的确认策略为块确认,以及第一数据单元的SN在第一计分板的比特地图范围内。接口模块1401还用于在处理模块1402确定第一数据单元的确认策略为块确认,以及第一数据单元的SN在第一计分板的比特地图范围内时,通过第一链路向发端设备发送第一数据单元的接收状态信息。其中,第一计分板与第一链路对应,且第一数据单元的接收状态信息承载于第二BA帧。
以图13中的收端设备为例,接口模块1401用于通过第一链路接收来自发端设备的第一数据单元。处理模块1402用于确定第一数据单元的确认策略为普通确认或隐式块确认请求。接口模块1401还用于在处理模块1402确定第一数据单元的确认策略为普通确认或隐式块确认请求时,通过第一链路向发端设备发送第一数据单元的接收状态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接口模块1401用于通过第二链路接收来自发端设备的第二数据单元。处理模块1402用于确定第二数据单元的确认策略为块确认,且第二数据单元的序列号SN大于或等于第一块确认BA帧中的起始序列号SSN。接口模块1401还用于在处理模块1402确定第二数据单元的确认策略为块确认,且第二数据单元的SN大于或等于第一BA帧中的SSN时,通过第二链路向发端设备发送第二数据单元的接收状态信息。其中,第二数据单元的接收状态信息承载于第一BA帧。
其中,上述方法实施例涉及的各步骤的所有相关内容均可以援引到对应功能模块的功能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该通信装置1400以采用集成的方式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形式来呈现。这里的“模块”可以指特定ASIC,电路,执行一个或多个软件或固件程序的处理器和存储器,集成逻辑电路,和/或其他可以提供上述功能的器件。在一个简单的实施例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想到该通信装置1400可以采用图15所示的通信装置1500的形式。
比如,图15所示的通信装置1500中的处理器1501可以通过调用存储器1503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通信装置1500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通信方法。
具体的,图14中的接口模块1401和处理模块1402的功能/实现过程可以通过图15所示的通信装置1500中的处理器1501调用存储器1503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来实现。或者,图14中的处理模块1402的功能/实现过程可以通过图15所示的通信装置1500中的处理器1501调用存储器1503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来实现,图14中的接口模块1401的功能/实现过程可以通过图15中所示的通信装置1500中的通信接口1504来实现。处理器1501、存储器1503和通信接口1504通过总线1502相连接。
由于本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可执行上述的通信方法,因此其所能获得的技术效果可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模块或单元的一个或多个可以软件、硬件或二者结合来实现。当以上任一模块或单元以软件实现的时候,所述软件以计算机程序指令的方式存在,并被存储在存储器中,处理器可以用于执行所述程序指令并实现以上方法流程。该处理器可以内置于***级芯片(system on chip,SoC)或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ASIC),也可是一个独立的半导体芯片。该处理器内处理用于执行软件指令以进行运算或处理的核外,还可进一步包括必要的硬件加速器,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device,PLD)、或者实现专用逻辑运算的逻辑电路。
当以上模块或单元以硬件实现的时候,该硬件可以是CPU、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芯片、微控制单元(microcontroller unit,MCU)、人工智能处理器、ASIC、SoC、FPGA、PLD、专用数字电路、硬件加速器或非集成的分立器件中的任一个或任一组合,其可以运行必要的软件或不依赖于软件以执行以上方法流程。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例如,该通信装置可以是芯片或芯片***),该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用于实现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通信装置还包括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保存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处理器可以调用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代码以指令该通信装置执行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当然,存储器也可以不在该通信装置中。该通信装置是芯片***时,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程序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来实现。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者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以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数字化视频光盘(digital video disc/disk,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state disk,SSD))等。
本申请以上实施例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此外,对于单数形式“a”,“an”和“the”出现的元素(element),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规定,否则其不意味着“一个或仅一个”,而是意味着“一个或多于一个”。例如,“adevice”意味着对一个或多个这样的device。再者,至少一个(at least one of).......”意味着后续关联对象中的一个或任意组合,例如“A,B和C中的至少一个”包括A,B,C,AB,AC,BC,或ABC。根据X确定Y并不意味着仅仅根据X确定Y,还可以根据X和其它信息确定Y。
尽管在此结合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然而,在实施所要求保护的本申请过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查看所述附图、公开内容、以及所附权利要求书,可理解并实现所述公开实施例的其他变化。在权利要求中,“包括”(comprising)一词不排除其他组成部分或步骤,“一”或“一个”不排除多个的情况。单个处理器或其他单元可以实现权利要求中列举的若干项功能。相互不同的从属权利要求中记载了某些措施,但这并不表示这些措施不能组合起来产生良好的效果。

Claims (27)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端设备通过链路接收来自发端设备的数据单元;
若所述数据单元满足预设条件,则所述收端设备通过所述链路向所述发端设备发送所述数据单元的接收状态信息;
其中,所述预设条件包括:所述数据单元对应的确认策略未设置为无确认,且所述数据单元的序列号SN大于或等于块确认BA帧中的起始序列号SSN;所述数据单元的接收状态信息承载于所述BA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单元是媒体接入控制服务数据单元MSDU或聚合媒体接入控制服务数据单元A-MSDU。
3.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端设备通过链路接收来自发端设备的数据单元;
若所述数据单元的序列号SN在计分板的比特地图范围内,则所述收端设备通过所述链路向所述发端设备发送所述数据单元的接收状态信息;
其中,所述计分板与所述链路对应,且所述数据单元的接收状态信息承载于块确认BA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单元是媒体接入控制服务数据单元MSDU或聚合媒体接入控制服务数据单元A-MSDU。
5.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端设备通过第一链路接收来自发端设备的第一数据单元;
所述收端设备通过所述第一链路向所述发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单元的接收状态信息,除非所述第一数据单元满足第一预设条件中的任意一项;
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包括:所述第一数据单元的正确接收的信息已通过其他链路反馈,或所述第一数据单元对应的确认策略为无确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数据单元的确认策略未设置为无确认,则所述收端设备通过第二链路向所述发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单元的接收状态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一数据单元的确认策略为块确认;所述收端设备通过所述第一链路向所述发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单元的接收状态信息,包括:
若所述第一数据单元的序列号SN大于或等于第一块确认BA帧中的起始序列号SSN,则所述收端设备通过所述第一链路向所述发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单元的接收状态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数据单元的接收状态信息承载于所述第一BA帧。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一数据单元的确认策略为块确认;所述收端设备通过所述第一链路向所述发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单元的接收状态信息,包括:
若所述第一数据单元的SN在第一计分板的比特地图范围内,则所述收端设备通过所述第一链路向所述发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单元的接收状态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计分板与所述第一链路对应,且所述第一数据单元的接收状态信息承载于第二BA帧。
9.根据权利要求5至8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单元是媒体接入控制服务数据单元MSDU或聚合媒体接入控制服务数据单元A-MSDU。
10.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端设备通过第一链路接收来自发端设备的第一数据单元;
若所述第一数据单元的确认策略为普通确认或隐式块确认请求,则所述收端设备通过所述第一链路向所述发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单元的接收状态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单元是媒体接入控制服务数据单元MSDU或聚合媒体接入控制服务数据单元A-MSDU。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收端设备通过第二链路接收来自所述发端设备的第二数据单元;
若所述第二数据单元的确认策略为块确认,且所述第二数据单元的序列号SN大于或等于第一块确认BA帧中的起始序列号SSN,则所述收端设备通过所述第二链路向所述发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数据单元的接收状态信息;
其中,所述第二数据单元的接收状态信息承载于所述第一BA帧。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数据单元是媒体接入控制服务数据单元MSDU或聚合媒体接入控制服务数据单元A-MSDU。
14.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各个步骤的单元。
15.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用于调用存储器中的程序,以使得所述通信装置执行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通信方法。
16.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接口电路,所述接口电路用于与其它装置通信,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通信方法。
17.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执行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各个步骤的单元。
18.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用于调用存储器中的程序,以使得所述通信装置执行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通信方法。
19.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接口电路,所述接口电路用于与其它装置通信,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通信方法。
20.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执行权利要求5至9任一项所述的各个步骤的单元。
21.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用于调用存储器中的程序,以使得所述通信装置执行权利要求5至9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
22.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接口电路,所述接口电路用于与其它装置通信,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权利要求5至9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
23.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0至13任一项所述的各个步骤的单元。
24.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用于调用存储器中的程序,以使得所述通信装置执行权利要求10至13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
25.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接口电路,所述接口电路用于与其它装置通信,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0至13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
2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调用时,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通信方法被执行,或者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通信方法被执行,或者权利要求5至9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被执行,或者权利要求10至13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被执行。
27.一种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程序被处理器调用时,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通信方法被执行,或者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通信方法被执行,或者权利要求5至9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被执行,或者权利要求10至13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被执行。
CN202010172223.1A 2020-03-12 2020-03-12 通信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1339514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72223.1A CN113395140A (zh) 2020-03-12 2020-03-12 通信方法及装置
KR1020227034843A KR20220154149A (ko) 2020-03-12 2021-03-10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PCT/CN2021/080072 WO2021180141A1 (zh) 2020-03-12 2021-03-10 通信方法及装置
EP21768303.6A EP4109798A4 (en) 2020-03-12 2021-03-10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AU2021233050A AU2021233050B9 (en) 2020-03-12 2021-03-10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JP2022554444A JP2023517081A (ja) 2020-03-12 2021-03-10 通信方法および装置
BR112022017975A BR112022017975A2 (pt) 2020-03-12 2021-03-10 Método e aparelho de comunicação
US17/939,400 US20220416946A1 (en) 2020-03-12 2022-09-07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72223.1A CN113395140A (zh) 2020-03-12 2020-03-12 通信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95140A true CN113395140A (zh) 2021-09-14

Family

ID=776158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72223.1A Pending CN113395140A (zh) 2020-03-12 2020-03-12 通信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416946A1 (zh)
EP (1) EP4109798A4 (zh)
JP (1) JP2023517081A (zh)
KR (1) KR20220154149A (zh)
CN (1) CN113395140A (zh)
AU (1) AU2021233050B9 (zh)
BR (1) BR112022017975A2 (zh)
WO (1) WO202118014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75925A1 (ko) * 2022-10-07 2024-04-11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복수의 링크를 통해 동일한 데이터를 전송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전자 장치의 동작 방법
WO2024142901A1 (ja) * 2022-12-26 2024-07-04 ソニーグルー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080115A1 (en) * 2014-09-12 2016-03-1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s for efficient acknowledgement in wireless systems
WO2016111435A1 (ko) * 2015-01-08 2016-07-1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랜에서 헤더에 대한 에러 체크 비트를 포함하는 프레임을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06656429B (zh) * 2015-11-03 2020-06-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方法和设备
US20170201905A1 (en) * 2016-01-07 2017-07-13 Solomon B. Trainin Station (sta)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on in accordance with block acknowledgement (ba)
US11177908B2 (en) * 2016-03-03 2021-11-16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for block acknowledgment transmission
US10361832B2 (en) * 2016-04-22 2019-07-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Block acknowledgment generation and selection rules
CN110601988B (zh) * 2019-09-11 2022-09-27 紫光展讯通信(惠州)有限公司 基于802.11协议的数据接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180141A1 (zh) 2021-09-16
US20220416946A1 (en) 2022-12-29
EP4109798A1 (en) 2022-12-28
AU2021233050B9 (en) 2024-04-04
JP2023517081A (ja) 2023-04-21
EP4109798A4 (en) 2023-07-19
BR112022017975A2 (pt) 2022-12-06
KR20220154149A (ko) 2022-11-21
AU2021233050B2 (en) 2024-03-21
AU2021233050A1 (en) 2022-10-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411831B (zh) 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US9042313B2 (en) Wireless terminal
CN113169821A (zh) 用于多频带业务流的通信设备和通信方法
JP2008509622A (ja) Ackフレーム伝送方法及び装置
TW201922044A (zh) 多業務標識符的聚合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傳輸
US20220416946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3573359B (zh) 一种多链路通信方法及相关装置
WO2018028697A1 (zh) 状态报告生成方法和***,及状态报告接收方法、设备
EP3790213B1 (en) Mac-based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JP2004040493A (ja) パケット通信装置及びパケット通信方法
WO2023151250A1 (zh) 多链路通信方法及装置
EP4340270A1 (en) Method for performing adaptive multi-link aggregation dispatching control in multi-link operation architecture, and associated apparatus
CN114747148B (zh) 用于多链路块确认的通信设备和通信方法
WO2023019581A1 (zh) 记分板状态更新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3130713A1 (zh) 多链路通信的方法和多链路设备
JP7521608B2 (ja) 送信局及び受信局
JP7227524B2 (ja)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EP4351054A1 (en) Multi-link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TW202425702A (zh) 用於在多鏈路架構中進行數據單元分派控制的方法及裝置
KR20220151556A (ko) 다중 링크를 지원하는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의 송수신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KR20230049032A (ko)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속 데이터의 역방향 전송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JP2024505214A (ja) マルチap同期伝送に対応する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WO2024137550A1 (en) Low latency triggered transmission opportunity (txop) sharing
CN118139181A (zh) 用于在多链路架构中执行数据单元分派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