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80434A - 一种耦合热管技术的非能动余热排出*** - Google Patents

一种耦合热管技术的非能动余热排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80434A
CN113380434A CN202110598807.XA CN202110598807A CN113380434A CN 113380434 A CN113380434 A CN 113380434A CN 202110598807 A CN202110598807 A CN 202110598807A CN 113380434 A CN113380434 A CN 1133804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heat pipe
power generation
temperature difference
st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9880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80434B (zh
Inventor
王进仕
杨青凌
马自强
陈伟雄
严俊杰
王成龙
秋穗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1059880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80434B/zh
Publication of CN1133804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804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804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804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21NUCLEAR PHYSICS; NUCLEAR ENGINEERING
    • G21CNUCLEAR REACTORS
    • G21C15/00Cooling arrangements within the pressure vessel containing the core; Selection of specific coolants
    • G21C15/18Emergency cooling arrangements; Removing shut-down heat
    • GPHYSICS
    • G21NUCLEAR PHYSICS; NUCLEAR ENGINEERING
    • G21CNUCLEAR REACTORS
    • G21C15/00Cooling arrangements within the pressure vessel containing the core; Selection of specific coolants
    • G21C15/24Promoting flow of the coolant
    • G21C15/257Promoting flow of the coolant using heat-pip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30/00Energy generation of nuclear origin
    • Y02E30/30Nuclear fission reacto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igh Energy & Nuclear Physics (AREA)
  • Structure Of Emergency Protection For Nuclear Reactors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一种耦合热管技术的余热直接排出***,包括两级热管,第一级热管吸热区***核反应堆芯的导热基座内部,通过与基座中交错分布的燃料棒进行热交换,将热量通过热管传输给布置在热管放热区的温差发电装置,作为温差发电装置的热端;第二级热管的吸热区布置在温差发电装置的冷端,带走热电转换过程中未利用的余热,二级热管的放热区置于双层壳体中间,通过对流传热的方式,将热量从放热区传递给内外壳体间的海水;本发明采用了高效热管技术,在保证结构紧凑,安全可靠的同时,提高了能量传输与冷却的效率,提高了转换功率。极大地提高了水下无人潜航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保证了***的非能动性,结构全程封闭,安全稳定,无杂质进入,无污染,耐腐蚀。

Description

一种耦合热管技术的非能动余热排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非能动余热排出***,具体涉及一种耦合热管技术的非能动余热排出***。
背景技术
静默式非能动热传输与能量转换***利用热管技术获取小型核反应堆产生的热量,通过热管将能量从堆芯运输到温差发电器作为温差发电的热源,然后通过温差发电器将热能转化为电能,为水下无人潜航器提供动力。但由于温差发电的热电转换效率有限,大部分热量无法直接利用,需要及时带走多余的热量,进而维持温差发电器的工作温度。同时,水下潜航器的内部空间有限,结构复杂紧凑,受到外部结构和内部空间的限制。因此需要设计一种简单高效、紧凑可靠的余热排出***。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耦合热管技术的余热直接排出***,针对新型海洋静默式热管反应堆核动力***整体技术方案,创新性地提出利用高温热管实现海洋核动力***静默非能动热传输过程。其中包括两级热管装置。第一级热管的吸热区***核反应堆芯的导热基座内部,通过与基座中交错分布的燃料棒进行热交换,将热量通过热管传输给布置在热管放热区的温差发电装置,作为温差发电装置的热端。第二级热管的吸热区布置在温差发电装置的冷端,带走TEG热电转换装置热电转换过程中未利用的余热,二级热管的放热区置于潜航器双层壳体的中间,双层壳体中间充满了海水,通过对流传热的方式,将未利用的热量从放热区传递给海水。本发明采用了高效热管技术,在保证结构紧凑,安全可靠的同时,提高了能量传输与冷却的效率,提高了热电器件的转换功率。本发明提出的非能动余热排出***极大地提高了水下无人潜航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其次将热管技术运用在余热排出***中,保证了***的非能动性,结构全程封闭,安全稳定,无杂质进入,无污染,耐腐蚀。本发明提出的***设备可靠,自动化程度高,易于安装维护,可有效减小无人水下设备的尺寸,降低投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耦合热管技术的非能动余热排出***,由基座1、燃料棒2、第一级热管3、基体4、TEG温差发电装置5、第二级热管6、肋片7、内外壳体间的海水8、潜航器外部的海水9、内壳体10和外壳体11组成;其中基座1、燃料棒2、第一级热管3、基体4、温差发电装置5、第二级热管6的吸热区位于内壳体10内,第二级热管6的放热区和肋片7位于内壳体10和外壳体11之间;
所述基座1位于堆芯内,起支撑固定的作用,燃料棒2分布在基座1中,核反应在燃料棒2处产生大量的热量,第一级热管3***基座1中,与燃料棒2错列布置,第一级热管3的吸热区吸收燃料棒2产生的热量,并传递到第一级热管3的放热区;第一级热管3的放热区***基体4中,基体4上布置了整齐排布的温差发电装置5,温差发电装置5与基体4相接触的一端为温差发电装置5的热端,温差发电装置5的热端吸收从第一级热管3的放热区传递过来的热量,温差发电装置5的冷端与第二级热管6的吸热区相接触,第二级热管6带走温差发电装置5未利用的余热,维持温差发电装置5的冷端温度,温差发电装置5利用冷热端的温度差,产生电能,为水下静默式潜航器提供运行的能量;第二级热管6的放热区穿过内外壳体间的肋片7置于内外壳体间的海水8中,增加了散热面积,提高了散热效率,通过对流换热的方式将余热传递给内外壳体间的海水8,并最终释放给潜航器外部的海水9。
内外壳体间的海水8、潜航器外部的海水9彼此独立,堆芯区域、温差发电区域、余热排出区域彼此独立,之间通过热管传递热量,而各个工作区域并不直接接触,提高了***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温差发电装置5的热端温度由第一级热管3的放热区维持,温差发电装置5的冷端温度由第二级热管6的吸热区维持,温差发电装置5在恒定的温度差下运行工作,产生电能12,供给水下潜航器的正常运行使用;保证了***的非能动性,减小了体积尺寸,符合水下静默式潜航器的设计和运行要求。
第二级热管6的吸热区置于温差发电装置5的冷端,吸收热电转换未利用的余热;第二级热管6的放热区置于内外壳体间的海水8,将热量最终释放给海水。
第一级热管3置于基体4中,与温差发电装置5、第二级热管6相互交错布置,形成类似于三明治的叠放结构;提高了换热面积,提高了空间利用效率。
所述第一级热管3和第二级热管6的个数及布置方式根据需求的换热量及具体的温度条件进行调整,在保证温差发电器5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实现余热量的排出。
本发明针对新型海洋静默式热管反应堆核动力***整体技术方案,提出将热管技术运用到热电转换装置余热排出***的新的设计构想。相较于传统的核反应堆冷却***换热设备而言,新的余热排出***将高效热管技术的优质热传输性能和压力损失小、工作可靠性高的优点融入非能动余热排出***中。同时因为热管数量多,排列整齐且热管之间相对独立,所以在紧急状况即使出现部分热管失效的情况,其他热管仍然可以正常稳定的传输热量,维持温差发电装置冷热端的温度,提高了***的安全性稳定性。同时,整个***的的堆芯部分、温差发电部分、海水等部分并不直接接触,核反应区、温差发电区、余热排出区域彼此独立,安全稳定。而是通过热管间接相连传输热量,而不直接接触,因而提高了***安全运行的稳定性,避免了机组的腐蚀和各设备之间的影响。
本发明将高效热管技术运用于核反应堆热电转换装置的余热排出***中,将堆芯燃料棒释放的热量作为第一级热管蒸发段的热源,将温差发电装置的热端作为第一级热管冷凝段的冷源;将温差发电装置的冷端作为第二级热管的蒸发段对流传热的热源,将双层壳体间的海水作为第二级热管冷凝段的冷源。运用了热管高效的能量传输性能实现热量的非能动高效传递和余热排出,节约了***的整体空间和常规冷却水***水量和电量,避免了电机和水箱等设备造成的***的不稳定性,提高了***的空间利用率,从而对核反应堆热电转换装置余热排出***进行了优化,提升了余热排出***的热量传递性能和***的稳定性、安全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具备如下优点:
(1)将热管技术创新性的引入到能量转换***以及余热排出***之中,安全高效,稳定紧凑,提高了能量传输与冷却的效率,提高了热电器件的转换功率。;
(2)热管技术与温差发电技术的耦合,维持了热管反应堆温差发电***的正常运行,利用温差发电装置将热能转化为电能为无人潜航器提供动力,将大幅提高无人潜航器的续航时间,同时大大提高水下设备的隐蔽性;
(3)保证了***的封闭性和独立性,反应堆、热管和温差发电装置并不直接接触,也不与潜航器外的海水接触,而是通过双层壳体间的海水最终将热量释放给海水。整个***封闭运行,安全性高,运行稳定。结构简单,高效紧凑,易于维护,可有效减小无人水下设备的尺寸,提高经济性。
(4)热管技术提高了***的容错率,在部分热管失效的情况下,***仍然能正常运行,大大提高了水下潜航器的使用年限,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种耦合热管技术的非能动余热排出***,由基座1、燃料棒2、第一级热管3、基体4、TEG温差发电装置5、第二级热管6、肋片7、内外壳体间的海水8、潜航器外部的海水9、内壳体10和外壳体11组成;其中基座1、燃料棒2、第一级热管3、基体4、TEG温差发电装置5、第二级热管6的吸热区位于内壳体10内,第二级热管6的放热区和肋片7位于内壳体10和外壳体11之间;
所述基座1位于堆芯内,起支撑固定的作用,燃料棒2分布在基座1中,核反应在燃料棒2处产生大量的热量,第一级热管3***基座1中,与燃料棒2错列布置,第一级热管3的吸热区吸收燃料棒2产生的热量,并传递到第一级热管3的放热区;第一级热管3的放热区***基体4中,基体4上布置了整齐排布的TEG温差发电装置5,温差发电装置5与基体4相接触的一端为温差发电装置5的热端,温差发电装置5的热端吸收从第一级热管3的放热区传递过来的热量,温差发电装置5的冷端与第二级热管6的吸热区相接触,第二级热管6带走温差发电装置5未利用的余热,维持温差发电装置5的冷端温度,温差发电装置5利用冷热端的温度差,产生电能,为水下静默式潜航器提供运行的能量;第二级热管6的放热区穿过内外壳体间的肋片7置于内外壳体间的海水8中,增加了散热面积,提高了散热效率,通过对流换热的方式将余热传递给内外壳体间的海水8,并最终释放给潜航器外部的海水9。
内外壳体间的海水8、潜航器外部的海水9彼此独立,堆芯区域、温差发电区域、余热排出区域彼此独立,之间通过热管传递热量,而各个工作区域并不直接接触,提高了***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温差发电装置5的热端温度由第一级热管3的放热区维持,温差发电装置5的冷端温度由第二级热管6的吸热区维持,温差发电装置5在恒定的温度差下运行工作,产生电能12,供给水下潜航器的正常运行使用;保证了***的非能动性,减小了体积尺寸,符合水下静默式潜航器的设计和运行要求。
第二级热管6的吸热区置于温差发电装置5的冷端,吸收热电转换未利用的余热;第二级热管6的放热区置于内外壳体间的海水8,将热量最终释放给海水。
第一级热管3置于基体4中,与温差发电装置5、第二级热管6相互交错布置,形成类似于三明治的叠放结构;提高了换热面积,提高了空间利用效率。
第二级热管6的吸热区置于内壳体10中,与温差发电装置5接触;第二级热管6的放热区置于内外壳体之中,内外壳体之间充满了海水,在实现热量高效传递余热排出的同时,保证了***的非能动性。
第二级热管6的放热区置于内外壳体之间的肋片7中,通过对流换热的方式将热量传递给内外壳体间的海水8。肋片7采用的肋片结构,极大地提高了换热面积,提高了热量的传递效率,使余热更好地散出。
所述第一级热管3和第二级热管6的个数及布置方式根据需求的换热量及具体的温度条件进行调整,在保证温差发电器5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实现余热量的排出。
第二级热管6由内壳体延伸至内外壳体间的海水8,吸热区与温差发电装置5直接接触,放热区通过肋片扩大与海水的接触面积实现余热排出,能量传输率高,结构紧凑。
本发明的具体实现过程描述如下:
核反应发生在堆芯的燃料棒2处,产生大量的热量,位于堆芯内的基座1起支撑固定的作用,燃料棒2分布在其中,核反应在燃料棒2处产生的能量为水下静默式核动力潜航器提供动力,第一级热管3交错分布在在基座1中,错列布置在燃料棒2之中,通过与燃料棒2的热交换,吸收燃料棒2产生的热量,并通过热管将热量从第一级热管3的吸热区传递到第一级热管3的放热区;第一级热管3的放热区***在基体4中,基体4上布置了整齐排布的TEG温差发电装置5,第一级热管3的放热区持续放热,维持温差为发电装置5的热端供热保证其温度维持在温差发电的热端温度。温差发电装置5与基体相接触的一端为温差发电装置5的热端,温差发电装置5的热端吸收从第一级热管3的放热区传递过来的热量,温差发电装置5的冷端与第二级热管6的吸热区相接触,带走温差发电装置5未利用的余热,维持温差发电装置5的冷端温度。温差发电装置5利用冷热端的温度差,产生电能,为水下静默式潜航器提供运行的能量。第二级热管6的放热区插在内外壳体中的肋片7上,增大了换热面积,提高了换热量,第二级热管6的放热区置于双层壳体的海水8中,通过对流放热的方式将温差发电装置未利用的余热最终释放给海水。

Claims (6)

1.一种耦合热管技术的非能动余热排出***,其特征在于:由基座(1)、燃料棒(2)、第一级热管(3)、基体(4)、TEG温差发电装置(5)、第二级热管(6)、肋片(7)、内外壳体间的海水(8)、潜航器外部的海水(9)、内壳体(10)和外壳体(11)组成;其中基座(1、燃料棒(2、第一级热管(3、基体(4)、温差发电装置(5)、第二级热管(6)的吸热区位于内壳体(10)内,第二级热管(6)的放热区和肋片(7)位于内壳体(10)和外壳体(11)之间;
所述基座(1)位于堆芯内,起支撑固定的作用,燃料棒(2)分布在基座(1)中,核反应在燃料棒(2)处产生大量的热量,第一级热管(3)***基座(1)中,与燃料棒(2)错列布置,第一级热管(3)的吸热区吸收燃料棒(2)产生的热量,并传递到第一级热管(3)的放热区;第一级热管(3)的放热区***基体(4)中,基体(4)上布置了整齐排布的温差发电装置(5),温差发电装置()与基体(4)相接触的一端为温差发电装置(5)的热端,温差发电装置(5的热端吸收从第一级热管(3)的放热区传递过来的热量,温差发电装置(5的冷端与第二级热管(6)的吸热区相接触,第二级热管(6)带走温差发电装置(5)未利用的余热,维持温差发电装置(5)的冷端温度,温差发电装置(5)利用冷热端的温度差,产生电能,为水下静默式潜航器提供运行的能量;第二级热管(6)的放热区穿过内外壳体间的肋片(7)置于内外壳体间的海水(8)中,增加了散热面积,提高了散热效率,通过对流换热的方式将余热传递给内外壳体间的海水(8),并最终释放给潜航器外部的海水(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耦合热管技术的非能动余热排出***,其特征在于:内外壳体间的海水(8)、潜航器外部的海水(9)彼此独立,堆芯区域、温差发电区域、余热排出区域彼此独立,之间通过热管传递热量,而各个工作区域并不直接接触,提高了***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耦合热管技术的非能动余热排出***,其特征在于:温差发电装置(5)的热端温度由第一级热管(3)的放热区维持,温差发电装置(5)的冷端温度由第二级热管(6)的吸热区维持,温差发电装置(5)恒定的温度差下运行工作,产生电能(12),供给水下潜航器的正常运行使用;保证了***的非能动性,减小了体积尺寸,符合水下静默式潜航器的设计和运行要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耦合热管技术的非能动余热排出***,其特征在于:第二级热管(6)的吸热区置于温差发电装置(5)的冷端,吸收热电转换未利用的余热;第二级热管(6)的放热区置于内外壳体间的海水(8),将热量最终释放给海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耦合热管技术的非能动余热排出***,其特征在于:第一级热管(3)置于基体(4)中,与温差发电装置(5)、第二级热管(6)相互交错布置,形成类似于三明治的叠放结构;提高了换热面积,提高了空间利用效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耦合热管技术的非能动余热排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级热管(3)和第二级热管(6)的个数及布置方式根据需求的换热量及具体的温度条件进行调整,在保证温差发电器(5)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实现余热量的排出。
CN202110598807.XA 2021-05-31 2021-05-31 一种耦合热管技术的非能动余热排出*** Active CN1133804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98807.XA CN113380434B (zh) 2021-05-31 2021-05-31 一种耦合热管技术的非能动余热排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98807.XA CN113380434B (zh) 2021-05-31 2021-05-31 一种耦合热管技术的非能动余热排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80434A true CN113380434A (zh) 2021-09-10
CN113380434B CN113380434B (zh) 2023-10-24

Family

ID=775750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98807.XA Active CN113380434B (zh) 2021-05-31 2021-05-31 一种耦合热管技术的非能动余热排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8043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30261A (zh) * 2023-02-14 2023-06-06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适用于微型海洋堆电源***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03659A (zh) * 2014-03-28 2014-07-02 哈尔滨工程大学 浮动核电站非能动余热排出***
WO2020202806A1 (ja) * 2019-03-29 2020-10-08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原子力発電システム及び原子炉ユニット
CN112331369A (zh) * 2020-11-21 2021-02-05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海洋静默式热管反应堆动力***
CN112542255A (zh) * 2020-12-07 2021-03-23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热管核反应堆热电转换余热直接排出***及工作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03659A (zh) * 2014-03-28 2014-07-02 哈尔滨工程大学 浮动核电站非能动余热排出***
WO2020202806A1 (ja) * 2019-03-29 2020-10-08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原子力発電システム及び原子炉ユニット
CN112331369A (zh) * 2020-11-21 2021-02-05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海洋静默式热管反应堆动力***
CN112542255A (zh) * 2020-12-07 2021-03-23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热管核反应堆热电转换余热直接排出***及工作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文文等: "兆瓦级空间热管反应堆动力***概念设计", 《原子能科学技术》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30261A (zh) * 2023-02-14 2023-06-06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适用于微型海洋堆电源***
CN116230261B (zh) * 2023-02-14 2024-04-26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适用于微型海洋堆电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80434B (zh) 2023-10-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47966B (zh) 一种基于铀氢钇燃料和动态热电转换的热管冷却式核反应堆电源***
CN112038662B (zh) 基于热管散热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半导体温差复合发电***
CN112542255B (zh) 一种热管核反应堆热电转换余热直接排出***及工作方法
US20110283701A1 (en) Self Powered Cooling
CN210092225U (zh) 燃料电池余热回收***、燃料电池汽车
CN104380389A (zh) 在核电站断电期间的非能动发电
CN110729067A (zh) 一种用于水下无人潜器的核电源***
CN113380434B (zh) 一种耦合热管技术的非能动余热排出***
CN111128413B (zh) 一种基于热光伏发电的多用途热管反应堆***
CN211858806U (zh) 一种氢燃料电池固态储氢余热回收装置
CN211606424U (zh) 有轨电车余热发电***、燃料电池有轨电车
CN209216594U (zh) 基于铀氢钇燃料和动态热电转换的热管冷却式反应堆电源
CN116230261B (zh) 一种适用于微型海洋堆电源***
CN114551926A (zh) 一种高温燃料电池电堆设计
CN111600512A (zh) 一种能量梯级利用的核反应堆电源***
CN215220821U (zh) 一种液冷电池箱及***
CN113595107A (zh) 太阳能发电***及其储能装置
CN217606571U (zh) 一种集成碱金属热电转换器与温差发电器的核电源
CN111555712A (zh) 一种太阳能热水温差发电装置
CN111911372B (zh) 一种带蓄热的太阳能直接蒸汽发电***
CN114927255A (zh) 一种集成碱金属热电转换器与温差发电器的核电源
CN111128409B (zh) 一种基于热声电的热管反应堆***
CN213361877U (zh) 一种用于天然气气化的增压器
CN111472872B (zh) 一种热交换管冷却式发动机排气装置
CN109322718B (zh) 利用堆芯余热提高核动力***自然循环能力的***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