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65517A - 非燃烧型香味吸取器用的蒸气生成单元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非燃烧型香味吸取器用的蒸气生成单元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65517A
CN113365517A CN201980091081.1A CN201980091081A CN113365517A CN 113365517 A CN113365517 A CN 113365517A CN 201980091081 A CN201980091081 A CN 201980091081A CN 113365517 A CN113365517 A CN 1133655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e
heater
assembly
generating unit
steam gener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9108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渡边友一
工藤俊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Tobacco Inc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Tobacc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Tobacco Inc filed Critical Japan Tobacco Inc
Publication of CN1133655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6551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40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connection of cartridges and battery parts
    • A24F40/46Shape or structure of electric heating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40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connection of cartridges and battery parts
    • A24F40/44Wick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70Manufactur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00Ohmic-resistance heating
    • H05B3/02Details
    • H05B3/03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00Ohmic-resistance heating
    • H05B3/02Details
    • H05B3/04Waterproof or air-tight seals for heate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00Ohmic-resistance heating
    • H05B3/02Details
    • H05B3/06Heater elements structurally combined with coupling elements or holde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00Ohmic-resistance heating
    • H05B3/40Heating elements having the shape of rods or tubes
    • H05B3/42Heating elements having the shape of rods or tubes non-flexible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10Devices using liquid inhalable precurso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2203/00Aspects relating to Ohmic resistive heating covered by group H05B3/00
    • H05B2203/016Heaters using particular connect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2203/00Aspects relating to Ohmic resistive heating covered by group H05B3/00
    • H05B2203/017Manufacturing 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heate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2203/00Aspects relating to Ohmic resistive heating covered by group H05B3/00
    • H05B2203/021Hea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eating liquid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2203/00Aspects relating to Ohmic resistive heating covered by group H05B3/00
    • H05B2203/022Hea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eating gaseous material

Landscapes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Abstract

非燃烧型香味吸取器(2)所使用的蒸气生成单元(1)具备:保持液体的管芯(13);供管芯(13)安装的管芯支撑件(14);加热器(11),具有供由管芯(13)以及管芯支撑件(14)形成有的管芯组件(12)收容的收容空间(17d)以及管芯(13)所接触的加热器元件(15);组装于加热器(11)以及管芯组件(12)的组装体(54)的加热器元件(15)的一侧的保持件(10);以及定位机构,能够在管芯(13)相对于加热器元件(15)的非接触位置将管芯组件(12)收容于收容空间(17d),并且使收容于收容空间(17d)的管芯组件(12)移动到管芯(13)相对于加热器元件(15)的接触位置而定位。

Description

非燃烧型香味吸取器用的蒸气生成单元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非燃烧型香味吸取器用的蒸气生成单元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用于在不燃烧材料的情况下吸取香味的非燃烧型香味吸取器。这种吸取器例如被称作电子烟、加热式烟草,具备通过加热液体而生成蒸气的蒸气生成单元(Vaper Generation Unit)。由蒸气生成单元生成的蒸气在通过吸取器内时被冷却而成为气溶胶,该气溶胶通过香味源之后被吸取。
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一种用于组装气溶胶送达装置用的烟弹、吸烟具用的烟弹的方法。该烟弹所具备的作为雾化器的蒸气生成单元具有用于加热液体而生成蒸气的加热器,该加热器包含作为棒状的液体输送要素的管芯(液体保持部件)和作为沿管芯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线的加热器元件。加热器元件通过用以螺旋状卷绕于棒状的管芯的加热器元件加热保持于管芯的液体而生成蒸气。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16-51100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将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中,在棒状的管芯上卷绕螺旋状的加热器元件的作业难以自动化,即使能够自动化,也需要进行复杂的动作的装置,因此有导致加热器以及蒸气生成单元的生产性能的恶化的隐患。另外,专利文献1没有特别考虑包含加热器的蒸气生成单元的制造方法。
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为了确保在棒状的管芯上卷绕螺旋状的加热器元件的作业的空间,管芯相对于加热器元件的接触不得不成为在轴线方向上远离加热器基座的部位,因此难以实现加热器以及蒸气生成单元的小型化。因而,在确保非燃烧型香味吸取器所要求的蒸气生成单元的性能并且实现蒸气生成单元的进一步的小型化、同时提高其可靠性以及生产性能方面,依然存在课题。
本发明鉴于这种课题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实现蒸气生成单元的小型化并且提高其可靠性以及生产性能的非燃烧型香味吸取器用的蒸气生成单元及其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非燃烧型香味吸取器用的蒸气生成单元通过加热液体而生成蒸气,具备:管芯,其保持液体;管芯支撑件,其供管芯安装;加热器,其具有收容空间以及加热器元件,该收容空间收容由管芯以及管芯支撑件形成的管芯组件,管芯接触加热器元件;保持件,其组装于加热器以及管芯组件的组装体的加热器元件的一侧;以及定位机构,其能够在管芯与加热器元件非接触的位置将管芯组件收容于收容空间,并且使收容于收容空间的管芯组件移动到管芯与加热器元件接触的位置而定位。
另外,本发明的非燃烧型香味吸取器用的蒸气生成单元的制造方法为一种通过加热液体而生成蒸气的非燃烧型香味吸取器用的蒸气生成单元的制造方法,蒸气生成单元具备:管芯,其保持液体;管芯支撑件,其供管芯安装;加热器,其收容由管芯以及管芯支撑件形成有的管芯组件,并且具有供管芯接触的加热器元件;以及保持件,其组装于加热器以及管芯组件的组装体的加热器元件的一侧,非燃烧型香味吸取器用的蒸气生成单元的制造方法具备:加热器供给工序,供给加热器;管芯组件供给工序,形成管芯组件,在管芯与加热器元件非接触的非接触位置将管芯组件收容于加热器的收容空间;管芯组件定位工序,使在非接触位置收容于收容空间的管芯组件移动到管芯与加热器元件接触的接触位置而定位;以及保持件供给工序,将保持件组装于管芯组件所定位的所述加热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非燃烧型香味吸取器用的蒸气生成单元及其制造方法,能够实现蒸气生成单元的小型化并且提高其可靠性以及生产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按照每个单元分解具备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蒸气生成单元的非燃烧型香味吸取器的侧视图。
图2是说明图1的非燃烧型香味吸取器的各单元的功能的图。
图3是表示图2的蒸气生成单元连接于罐体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图3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表示图4的蒸气生成单元的制造工序的框图。
图6是图5的加热器供给工序的说明图。
图7是图5的管芯组件供给工序中的到管芯组件形成工序为止的说明图。
图8A是在图5的管芯组件收容工序中一对推动器相互接近时的立体图。
图8B是在图5的管芯组件收容工序中一对推动器的爪部使管芯支撑件的一对腿部以相互接近的方式变形时的立体图。
图9A是在图5的管芯组件定位工序中一对腿部成为沿着加热器基座的轴线方向的垂直姿势时的剖面图。
图9B是在图5的管芯组件定位工序中一对腿部的端部扩开时的剖面图。
图9C是在图5的管芯组件定位工序中加热器元件接触管芯的露出面时的立体图。
图10是图5的管芯组件位置检查工序的说明图。
图11是图5的保持件组装工序的说明图。
图12是组装完成的蒸气生成单元的纵剖面图。
图13是使图12的蒸气生成单元沿其周向旋转90度时的纵剖面图。
图14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管芯组件形成工序的说明图。
图15是接着图14的管芯组件收容工序的说明图。
图16是接着图15的管芯组件收容工序的说明图。
图17是接着图16的管芯组件收容工序的说明图。
图18是接着图17的管芯组件定位工序的说明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蒸气生成单元连接于罐体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0是图19的分解立体图。
图21是表示图20的蒸气生成单元的制造工序的框图。
图22是在图21的加热器供给工序中形成的加热器的立体图。
图23是图21的元件固接工序的说明图。
图24是图23的变形例的加热器的局部剖面图。
图25是图21的管芯组件形成工序的说明图。
图26是图21的管芯组件收容工序的说明图。
图27是图26的加热器组件的纵剖面图。
图28是图21的顶盖供给工序的说明图。
图29是图28的盖组件的纵剖面图。
图30是使图29的盖组件沿其周向旋转90度时的纵剖面图。
图31是图20的保持件的立体图。
图32是图21的保持件组装工序的说明图。
图33是组装完成的蒸气生成单元的纵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的非燃烧型香味吸取器用的蒸气生成单元1(Vaper Generation Unit,以下,也省略地称为VGU)及其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按照每个单元分解具备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VGU1的非燃烧型香味吸取器2(以下,也简称为吸取器)的侧视图,图2示出吸取器2的各单元的功能的说明图。
吸取器2在其轴线方向上连接胶囊单元3、雾化器单元4以及电池单元5而形成。在胶囊单元3配置有香味源6,在雾化器单元4配置有VGU1和储存包含气溶胶形成材料的液体的罐体7。电池单元5通过与雾化器单元4的连接而向VGU1供给电力。
如图2中虚线箭头所示,罐体7内的液体被引导到VGU1。VGU1通过将所引导的液体加热而生成蒸气,该蒸气通过后述的流路9时被冷却而生成气溶胶。在储存于罐体7的液体中作为气溶胶形成材料,包含甘油或者丙二醇等。
香味源6是将烟丝、烟草原料成形为粒状、片状的成形体、烟草以外的植物、其他香料等至少某一个,不能漏出地收容于胶囊单元3。另外,也有在罐体7的液体中包含烟碱的情况。另外,胶囊单元3也有不包含香味源6的情况,在该情况下,胶囊单元3仅用作吸口部件(例如接口管)。
在VGU1形成有至少一个向雾化器单元4导入外部空气的通气孔8。若用户吸取胶囊单元3的吸口端3a,则如图2中实线箭头所示,例如从两个通气孔8向雾化器单元4内导入外部空气。
在雾化器单元4的罐体7内的中央部形成有与储存于罐体7的液体划分的流路9。在VGU1中生成的蒸气与从各通气孔8导入的外部空气一起通过流路9时被冷却而成为气溶胶,该气溶胶通过胶囊单元3的香味源6而导入用户的口中。用户吸取通过香味源6的气溶胶,从而能够摄取香味源6的成分。
图3示出连接于罐体7的VGU1的立体图。VGU1具备插嵌而组装于罐体7的保持件10和供保持件10插嵌组装并且电连接于电池单元5的加热器11。罐体7内的液体在如图3所示那样VGU1连接于罐体7的状态下被密封在流路9以外的空间中。
图4示出图3的VGU1的分解立体图。VGU1还具备组装于保持件10的管芯组件12。另外,以下,在图4中,将连接VGU1的各构成部件的单点划线定义为各构成部件的轴线方向、或者各构成部件的高度方向,将与该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定义为各构成部件的径向。而且,对于盖状的构成部件,有时将包围单点划线的周围的方向称为构成部件的周向。
管芯组件12由保持罐体7的液体的管芯13和供管芯13安装的管芯支撑件14构成。罐体7例如为树脂制,呈有底筒状,具有形成罐体7的外周缘的周壁7a、在罐体7内的中央部划分流路9的管部7b、连接于胶囊单元3的底部7c、供保持件10连接的开口部7d。
在开口部7d的一侧开口的管部7b的一端被用作用于连接于保持件10的后述的导气口10c的连接部7e。管部7b的另一端贯通底部7c而在胶囊单元3的一侧开口,被用作用于连接于胶囊单元3的连接部7f。
加热器11例如由作为1根线的加热器元件15、通过来自电池单元5的供电而使加热器元件15发热的一对电极16、供一对电极16固定的加热器基座17构成。加热器基座17例如为树脂制,具有连接于电池单元5并且与加热器元件15对置地被定位的连接部17a、从连接部17a立设的侧壁17b、形成为侧壁17b的周向上的缝隙的管芯组件12的收容口17c。
一对电极16从连接部17a延伸至从侧壁17b的高度方向上的端面突出,在突出的一对电极16的端部固接有加热器元件15的两端。加热器元件15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具有向离开连接部17a的方向凸起的弯曲形状。
在加热器元件15与连接部17a之间由侧壁17b包围的空间被用作管芯组件12的收容空间17d。管芯组件12从加热器基座17的径向经由收容口17c***,收容于收容空间17d。保持件10例如为树脂制,呈有底筒状,具有形成保持件10进而是VGU1的外周缘的周壁10a、连接于罐体7的连接部10b。连接部10b在覆盖管芯13的区域与管芯13对置地被定位。
管芯支撑件14例如为树脂制,具有弯曲板状的支撑件部14a、从支撑件部14a的两端延伸的呈末端扩展的弯曲板状的一对腿部(弹性部)14b。支撑件部14a具有在将管芯组件12收容于加热器基座17的收容空间17d时沿着向离开连接部17a的方向凸起的加热器元件15的弯曲形状。
一对腿部14b具有能够以支撑件部14a为支点而向相互接近的方向弯曲而变形的挠性。在一对腿部14b分别设有用于固定管芯13的突起14c。管芯13是具备能够成形的挠性与能够保持液体的浸润性的液体保持部件,例如由包含玻璃纤维、棉等的纤维材形成,在向管芯支撑件14安装前呈矩形板形状。
在管芯13的长度方向中央形成在组装完成的VGU1中与加热器元件15接触的接触部13a,接触部13a定位于管芯组件12的支撑件部14a。在管芯13的长度方向两端分别开设有突起14c所能够卡止的卡止孔13b。
将接触部13a以沿着支撑件部14a的方式弯曲成形,将一对卡止孔13b分别卡止于对应的突起14c,从而将管芯13固定于管芯支撑件14,形成管芯组件12。
以下,参照表示图5的VGU1的制造工序的框图和之后的各图,对VGU1的制造工序进行说明。
<加热器供给工序>
图6示出加热器供给工序的说明图。
(元件成形工序)
为了制造加热器11,从线圈20引出线21并切割,对未图示的成形引导件进行按压等,从而成形出弯曲状的加热器元件15。
元件成形工序也可以使用其他成形方法。例如也可以通过利用模具冲裁的成形、使加热器元件15通过带模具的两个以上的圆形辊部件间的模辊下的成形、或者光刻法下的成形等,成形出弯曲状的加热器元件15。
(元件固接工序)
将弯曲的加热器元件15以向与加热器基座17的连接部17a分离的方向凸起的姿势供给,使加热器元件15的两端分别接触一对电极16并通过电阻焊接固接。另外,关于加热器元件15相对于电极16的固接手段,只要能够实现固接强度的可靠性及使固接部位的电阻极小,则也可以是激光焊接、超声波焊接、或者粘合等,另外,也可以通过铆接、锡焊来固接。
(加热器检查工序)
检查固接于一对电极16的加热器元件15的轮廓。具体而言,通过基于相机的图像识别等,检查加热器元件15的曲率半径是否落入允许范围。另外,轮廓的检查除了基于相机的图像识别之外,还能够应用激光扫描、X射线检查等各种检查手段,对于以后说明的其他检查也相同。
(加热器配置工序)
将经过检查加热器11配置于VGU1的生产线22。另外,加热器11也可以作为VGU1的制造工序的一环而制造,也可以与VGU1的制造工序分开制造而向生产线22供给。
与以下的说明无关,对于VGU1的其他构成部件、即保持件10、管芯组件12、管芯13、管芯支撑件14也相同。另外,也可以沿生产线22输送VGU1的构成部件,在到达的各工序的部分每次供给而进行组装,也可以通过对配置于生产线22的构成部件进行各工序的机构、装置移动而动作来进行组装。
<加热器位置检查工序>
检查供给到生产线22的加热器11的位置是否适当。具体而言,检查加热器11相对于生产线22的位置有没有偏移、朝向是否适当。在加热器11的位置存在异常的情况下,担心在以后的各工序中产生不良情况,因此进行加热器11的位置修正、或者将该加热器11作为不适合品而从生产线22排除等处理。
<管芯组件供给工序>
图7示出管芯组件供给工序中的到管芯组件形成工序为止的说明图。
[管芯供给]
(管芯材料切割工序)
将成为管芯13的材料的片状或者辊状的管芯材23例如切割成矩形平板状而形成平坦的管芯13,在该平坦的管芯13形成一对卡止孔13b。
该工序所使用的切割手段也可以是基于模具的冲裁,也可以使管芯材23通过辊部件间并利用模辊切出平坦的管芯13。另外,也可以通过激光刀具或者水刀等切出平坦的管芯13。
(管芯检查工序)
检查平坦的管芯13的轮廓。具体而言,检查管芯13的外形、尺寸、壁厚、表面状态等。不适合品被进行从生产线22排除等处理。
[支撑件供给]
(支撑件检查工序)
检查制造出的管芯支撑件14的轮廓。具体而言,检查管芯支撑件14的外形、尺寸、内部构造等。特别是,检查管芯支撑件14是否成为能够组装于加热器11的加热器基座17的尺寸等。不适合品被进行从生产线22排除等处理。
(支撑件配置工序)
为了能够在管芯支撑件14安装管芯13,在生产线22或者另一条线上配置管芯支撑件14。
(管芯组件形成工序)
如图7所示,将管芯13弯曲成形,将管芯13的接触部13a定位于管芯支撑件14的支撑件部14a,使卡止孔13b分别卡合于一对突起14c。由此,在管芯支撑件14安装管芯13,形成管芯组件12。另外,管芯13的弯曲成形以及向管芯支撑件14的安装能够通过未图示的成形安装装置进行。
(管芯组件检查工序)
从上方通过相机等拍摄所形成的管芯组件12而进行接触部13a的露出面13c的状态的图像识别,检查露出面13c是否有台阶、孔等缺陷。另外,该检查也可以使用其他检查手段,例如通过测定管芯13的通气阻力,能够检查有无形成于露出面13c的孔、凹陷、纤维材料的密度差等、或者露出面13c的位置。
另外,也可以通过从侧方利用X射线等检查露出面13c,从而检查露出面13c的曲率半径是否落入允许范围。该允许范围考虑加热器元件15的曲率半径之中被允许的误差、VGU1的组装之中被允许的误差等而设定。
露出面13c的检查也可以在以露出面13c的曲率半径的中心为基准时的规定角度内的露出面13c的圆弧线长的规定范围内进行。该检查范围至少含有在VGU1的组装完成后加热器元件15的发热区域所接触的预定的区域。另外,也可以检查从露出面13c的曲率半径的中心到管芯支撑件14的腿部14b的端部的高度是否适当。这是因为,露出面13c相对于管芯支撑件14的位置适当影响完成的VGU1的组装误差。
通过以上那样的各检查,检查管芯13的轮廓,从而能够在完成的VGU1中阻止液体从露出面13c的漏出,并且以适当的按压力使加热器元件15的发热区域的整个区域可靠地接触露出面13c。由此,能够阻止由管芯13过度地按压加热器元件15所引起的加热器元件15的断线。另外,能够阻止基于管芯13存在不与加热器元件15接触的部位的加热器元件15的过热所引起的断线。因而,能够通过加热器元件15高效地且可靠地使浸润于管芯13的液体挥发。
(管芯组件收容工序)
图8A以及图8B示出管芯组件收容工序的说明图。进行本工序的组装单元24具备可相互分离接触的一对推动器25。在一对推动器25的长度方向前端分别形成有爪部25a。如图8A所示,一对推动器25向相互接近的箭头方向移动。
然后,如图8B所示,各个爪部25a将管芯支撑件14的一对腿部14b向相互接近的方向按压而使其弯曲变形,使得一对腿部14b之间的宽度变窄。一对腿部14b之间的宽度变窄,从而能够从收容口17c***管芯组件12,在收容空间17d配置管芯组件12。此时,管芯13不与加热器元件15接触。一对推动器25在管芯组件12收容于收容空间17d之后从收容口17c退避。
如图8B所示,在加热器基座17的连接部17a的收容口17c的附近设有一对突起状的止挡件17e。一对止挡件17e在管芯组件12收容于收容空间17d之后,在安装保持件10前防止管芯组件12从收容口17c脱落。
<管芯组件定位工序>
图9A~图9C示出管芯组件定位工序的说明图。若利用一对推动器25使一对腿部14b向相互接近的方向弯曲变形,则如图9A所示,一对腿部14b从末端扩展的倾斜姿势成为沿着加热器基座17的高度方向的垂直姿势。在该状态下,管芯组件12收容于收容空间17d,但管芯13的露出面13c与加热器元件15分离。
在加热器基座17的连接部17a上,在成为垂直姿势的一对腿部14b的端部的径向两侧突出设置有从连接部17a倾斜至侧壁17b的内周面的一对引导件17f。若使一对推动器25退避,则伴随着一对腿部14b的弯曲变形的约束被释放。由此,如图9B所示,一对腿部14b的端部与一对引导件17f接触,并且扩开至管芯支撑件14的自然状态、或者接近自然状态的状态。
如图9B所示,一对腿部14b的端部被定位于倾斜的引导件17f与侧壁17b的边界处的平坦的卡止部17g而停止。由此,管芯组件12在收容空间17d中沿加热器基座17的轴线方向(高度方向)朝向加热器元件15上升移动,直到管芯13在希望的接触位置接触加热器元件15。
如图9C所示,通过管芯组件12的上升移动,管芯13的接触部13a以规定的按压力按压于加热器元件15,结果,加热器元件15接触露出面13c。如图9A、图9B所示,在管芯支撑件14的支撑件部14a的与露出面13c侧相反的一侧的下表面形成有突条部14c2。
突条部14c2沿加热器基座17的轴线方向延伸,并且沿加热器基座17的径向突出。另一方面,在加热器基座17的侧壁17b的内周面上,沿加热器基座17的轴线方向形成有引导槽(引导件)17g2。若管芯组件12收容于收容空间17d,则突条部14c2定位于引导槽17g2。由此,管芯组件12能够沿引导槽17g2不倾斜地沿轴线方向上升移动。
如此,VGU1具备定位机构,该定位机构能够在管芯13不与加热器元件15接触的位置将管芯组件12收容于加热器11,并且使收容于加热器11的管芯组件12移动到管芯13与加热器元件15接触的位置而定位。
具体而言,管芯支撑件14具有供管芯13的接触部13a定位的支撑件部14a、和利用弹力使管芯组件12从管芯13与加热器元件15的非接触位置移动到接触位置的一对腿部14b。定位机构由收容口17c、收容空间17d、一对腿部14b、一对引导件17f、卡止部17g、突条部14c2、引导槽17g2等构成。
更具体而言,定位机构使一对腿部14b克服其弹力而变形,从而一边将管芯13定位于不与加热器元件15接触的位置一边将管芯组件12收容于收容空间17d。然后,释放一对腿部14b的变形,从而将管芯13定位于与加热器元件15接触的位置。即,定位机构利用了释放一对腿部14b的变形而恢复成原来形状时的弹力。
进而,一对腿部14b的端部定位于引导件17f的卡止部17g而停止。而且,一对腿部14b的变形的释放伴随着一对腿部14b接触加热器基座17的引导件17f所带来的摩擦力而进行。进而,在释放一对腿部14b的变形时,引导槽17g2在沿着加热器基座17的侧壁17b的轴线方向上引导管芯组件12。
<管芯组件位置检查工序>
图10示出管芯组件位置检查工序的说明图。在该工序中,检查管芯组件12相对于加热器11的位置是否适当。具体而言,如图10所示,从上方通过相机等拍摄管芯13的露出面13c而进行露出面13c的状态的图像识别,检查管芯13向加热器元件15的接触状况,对不适合品进行从生产线22排除等处理。
由此,能够确认在上述的管芯组件定位工序中加热器元件15的发热区域是否在整个区域与露出面13c接触。如果没有产生加热器元件15相对于露出面13c的非接触部位,则阻止加热器元件15的过热所引起的断线,另外,能够利用加热器元件15使浸润于管芯13的液体挥发。
<保持件供给工序>
(保持件检查工序)
在该工序中,检查保持件10的轮廓。具体而言,检查保持件10的外形、尺寸、内部构造等。特别是,检查保持件10的周壁10a的外径是否为可组装于收容有管芯组件12的加热器11的尺寸等,对于不适合品,进行从生产线22排除等处理。
(保持件组装工序)
图11示出保持件组装工序的说明图。在保持件10的连接部10b沿轴线方向突出设置有供罐体7的连接部7e连接的管状的导气口10c。若浸润于管芯13的液体通过加热器元件15挥发,则其蒸气通过导气口10c流入流路9。
另外,在连接部10b,在隔着导气口10c两侧分别开设有导液口10d。罐体7内的液体通过形成于保持件10的两个导液口10d而引导到管芯13。然后,在收容有管芯组件12的加热器11上覆盖保持件10而固接,加热器11收容于保持件10,换言之,在加热器11的加热器元件15的一侧组装保持件10,从而完成VGU1的制造。保持件10相对于加热器11的固接手段通过铆接、锡焊、激光焊接、超声波焊接、或者粘合等进行。
<组装检查工序>
图12以及图13示出VGU1的组装检查工序的说明图。在该工序中,检查制造完成的VGU1的组装状态是否适当。图12示出VGU1的纵剖面图。在保持件10的连接部10b形成有朝向连接部10b的内侧凹陷的弯曲面10e。弯曲面10e为在VGU1的组装状态下与管芯13的露出面13c对置且沿着管芯13的露出面13c的形状。因此,弯曲面10e以适当的按压压力与露出面13c抵接。
另外,在保持件10的周壁10a与弯曲面10e的交界形成有台阶部10f,在加热器基座17的连接部17a与侧壁17b的交界形成有台阶部17i。在VGU1的组装状态下,保持件10的周壁10a的端部抵接于台阶部17i,但加热器基座17的侧壁17b的端部与台阶部10f不抵接,而是具有一些间隙地分离。
图13示出从图12沿VGU1的周向旋转了90度的状态的VGU1的纵剖面图。在VGU1的组装状态下,管芯支撑件14的突条部14c2与台阶部10f不抵接,而是具有一些间隙地分离。通过形成图12以及图13的抵接状态以及分离状态,从而在VGU1的组装后维持加热器元件15相对于露出面13c的接触状态和露出面13c与弯曲面10e的抵接状态。
然后,在本工序中,从侧方通过X射线等检查VGU1,从而取得图12以及图13所示的那种图像,检测有无加热器元件15相对于露出面13c的接触不良。非接触部位、过度的接触状态的存在可能导致加热器元件15的断线,因此对于这种不适合品,进行从生产线22排除等处理。
另外,也可以根据完成的VGU1的高度检查有无加热器元件15相对于露出面13c的接触不良。采用这种检查方法是基于VGU1的各构成部件的个别的轮廓适合上述的各检查这一前提,并基于加热器元件15相对于露出面13c的接触状态起因于VGU1的组装误差的可能性较高。根据该检查,加热器11不会被保持件10完全收容,VGU1形成为比标准的高度大的高度,从而能够判定有无不适合。
另外,在向管芯13导入液体而使管芯13为湿润状态,对一对电极16施加额定电压时,如果检测出流经加热器元件15的电流值的异常,则能够检测出加热器元件15与管芯13的接触不良。另外,也可以在完成的VGU1的一对电极16连接电阻测定器,检查VGU1的电阻。如果电阻未落入基准范围内,则能够检测出加热器元件15与管芯13的接触不良。
如以上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VGU1及其制造方法,从径向朝向最初供给的加热器11供给管芯组件12,之后从轴线方向供给保持件10并组装。由此,能够容易地使VGU1的制造工序自动化,因此能够在确保吸取器2所要求的VGU1的性能的同时提高VGU1的可靠性以及生产性能。
特别是,本实施方式的VGU1及其制造方法通过进行基于上述的定位机构的管芯组件定位工序,一边将管芯13定位于与加热器元件15非接触的位置一边管芯组件12收容于收容空间17d,之后将管芯13定位于与加热器元件15接触的位置。由此,能够分离地进行管芯组件12相对于加热器11的组装和管芯13相对于加热器元件15的接触。
因而,能够利用保持件10、加热器11、管芯组件12这三个构成部件自动制造使管芯13适当地接触加热器元件15的VGU1。因而,能够提高VGU1的可靠性以及生产性能。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定位机构利用了将一对腿部14b的变形释放而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时的弹力。因而,能够通过简单的机构组装VGU1,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VGU1的生产性能。
另外,一对腿部14b的端部相对于卡止部17g以卡挂的形式卡止,通过这种止挡件功能,不会发生因管芯组件12的过度上升而按压管芯13且使加热器元件15断线的情况。因而,能够进一步提高VGU1的可靠性。
另外,一对腿部14b的变形的释放伴随着一对腿部14b接触加热器基座17的引导件17f所带来的摩擦力而进行。由此,一对腿部14b的变形释放相对较缓慢地进行,并且可抑制管芯组件12的急剧的上升移动,大幅度缓和管芯13接触、按压加热器元件15时的冲击。因而,可减少管芯13被按压所引起的加热器元件15的断线的隐患,能够进一步提高VGU1的可靠性。
另外,在释放一对腿部14b的变形时,利用突条部14c所定位的引导槽17g2,将管芯组件12在沿着加热器基座17的侧壁17b的轴线方向上引导。由此,管芯组件12以标准的姿势被定位,因此可防止管芯13与加热器元件15部分接触。因而,不会发生管芯13相对于加热器元件15的非接触,能够进一步提高VGU1的可靠性。
另外,在加热器基座17上,在其侧壁17b形成有与收容空间17d相连的收容口17c。由此,能够从不与加热器11的一对电极16干扰的加热器11的加热器基座17的径向将管芯组件12收容于收容空间17d而组装。
例如在加热器基座17的连接部17a具有管芯组件12的收容口的情况下,为了避免配置于连接部17a的电池单元5的一侧的面的电极16,必须在径向上增大连接部17a。但是,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由于在加热器基座17的侧壁17b具有收容口17c,因此能够避免电极16,并且能够容易地使加热器基座17在其径向上小型化,能够实现VGU1的进一步的小型化。
另外,弯曲面10e在VGU1的组装状态下,在覆盖露出面13c的区域中与露出面13c对置地被定位,因此可减少浸润于管芯13的液体泄漏到VGU1的外部的隐患。因而,能够进一步提高VGU1的可靠性。
<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4至图18,对第二实施方式的VGU1及其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另外,主要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构成说明,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有时在附图中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或者省略说明本身。
图14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的管芯组件形成工序的说明图。管芯13通过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的工序,在图14的情况下在管芯13形成两对卡止孔13b,弯曲成形而将管芯13的接触部13a定位于管芯支撑件14的支撑件部14a,在图14的情况下,分别使卡止孔13b卡合于两对突起14c。由此,在管芯支撑件14安装管芯13,形成管芯组件12。
这里,本实施方式的管芯支撑件14取代第一实施方式的一对腿部14b而具备将一对板部件14d朝向支撑件部14a的中央部弯曲而形成的板簧(弹性部)14e。另外,在支撑件部14a与板簧14e之间形成一对侧壁14f,在两对突起14c分别形成有一对侧壁14f。
而且,在一对侧壁14f上,在两对突起14c与板簧14e之间沿径向突出的突条部14g分别沿侧壁14f的宽度方向延伸。通过使管芯13抵接于突条部14g,更可靠地进行管芯13相对于管芯支撑件14的定位。
图15至图17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的管芯组件收容工序的说明图。如图15所示,用于进行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的本工序的组装单元30在其基座31设有用于收容而固定加热器11的固定部32。另外,在基座31立设有到达固定部32的一对侧壁33,从一对侧壁33朝向它们之间对置地突出设置有定位壁34。管芯组件12如图15所示,在板簧14e被折叠的状态下向加热器11供给。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加热器11在加热器基座17的侧壁17b的内周面形成有在加热器基座17的径向上相互对置的一对突条部17h。一对突条部17h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的卡止部17g相同,在释放板簧14e的变形时,作为限制管芯组件12超过管芯13相对于加热器元件15的希望的接触位置的移动的止挡件发挥功能。另外,在释放板簧14e的变形时,管芯组件12沿加热器基座17的侧壁17b不倾斜地沿加热器基座17的轴线方向上升移动,因此侧壁17b作为引导件发挥功能。
图16示出将加热器11安置于组装单元30的固定部32并朝向加热器11供给管芯组件12的状态。使管芯组件12在一对侧壁33之间滑动,从固定于固定部32的加热器11的收容口17c收容于加热器11。此时,板簧14e为在基座31与一对定位壁34之间折叠而变形的状态。
图17示出在组装单元30中管芯组件12到达加热器11的状态。在该状态下,板簧14e由于一对定位壁34而保持折叠,因此管芯13的露出面13c不与加热器元件15接触。
图18示出从图17的状态起使组装单元30从加热器11退避的状态。在该状态下,板簧14e的折叠变形被释放,在板簧14e的弹力下,管芯组件12朝向加热器元件上升移动,露出面13c接触加热器元件15。板簧14e的折叠变形的释放被加热器11的一对突条部17h限制,因此不会发生管芯组件12过度地上升而导致加热器元件15断线的情况。
如以上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VGU1及其制造方法,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能够使VGU1的制造工序自动化,能够在确保吸取器2所要求的VGU1的性能的同时实现VGU1的小型化,并且能够提高其可靠性以及生产性能。
另外,也可以在一对侧壁33的端部较大地确保基座31与一对定位壁34之间的距离,且使该距离随着接近收容口17c而逐渐减小。由此,板簧14e即使不预先被折叠,也在使管芯组件12在一对侧壁33之间滑动的过程中被折叠,从收容口17c收容于加热器11。由此,也可以不进行板簧14e的预先折叠,因此VGU1的生产性能进一步提高。
<第三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9至图33,对第三实施方式的VGU1及其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另外,主要对与第一以及第二实施方式不同的构成说明,对于与第一以及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有时在附图中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或者省略说明本身。
图19示出连接于罐体7的本实施方式的VGU1的立体图。另外,图20示出图19的VGU1的分解立体图。该VGU1与第一以及第二实施方式的情况不同,在加热器基座17作为新的构成部件组装有顶盖40。
关于VGU1,经过后述的制造工序而临时组装各构成部件,将临时组装的状态的VGU1***罐体7,之后将顶盖40通过嵌合等连接于罐体7的开口部7d。由此,与VGU1罐体7一体地连接,成为正式组装的状态。
顶盖40例如为树脂制并呈盖状,具备供加热器基座17固定的盖基座41。从盖基座41的外周部立设有例如两个支承突起42。在盖基座41的径向中央部形成有供加热器基座17嵌入固定的嵌合孔43。
加热器11具备供加热器元件15的两端固接的一对电极16和供一对电极16立设的加热器基座17。加热器基座17具有矩形板状的连接部17a,但不具有第一以及第二实施方式中所示的侧壁17b。即,一对电极16从连接部17a无侧壁17b的支承地被单独立设。管芯组件12的收容口17c形成于一对电极16间。管芯组件12的收容空间17d是在加热器元件15与连接部17a之间由一对电极16包围的空间。
在各个电极16形成有将其侧壁16b的宽度方向的两侧折起的一对折曲部45。折曲部45形成为轴线方向的两端侧扩宽的形状。另外,在各个电极16的侧壁16b的宽度方向中央形成有向径向外侧翘起的第二卡止爪46。
管芯支撑件14具有长方体状的外缘,在其对置的侧壁14h分别沿轴线方向形成凹条的引导槽47。另外,在管芯支撑件14的另一对置的侧壁14i分别形成有将侧壁14i沿径向扩径的扩径部48。
保持件10呈盖状,具备圆板状的保持件基座49、从保持件基座49的对置的侧壁即周壁部分沿保持件10的轴线方向立设的两个卡合突起50、及从保持件基座的另一对置的侧壁即周壁部分沿轴线方向立设的两个突出部51。保持件10组装于加热器11的加热器元件15的一侧,此时的安装对象是加热器11。
以下,参照图21的框图与之后的各图,对于本实施方式的VGU1的制造工序,主要对与第一以及第二实施方式不同的特征进行说明。
<加热器供给工序>
图22示出在加热器供给工序中形成的加热器11的立体图,图23是元件固接工序的说明图,示出放大了图22的区域A的纵剖面图。在元件固接工序中,使焊接头53向箭头所示的方向下降,按压于电极16的端面16a,从而将加热器元件15熔接于端面16a,之后切割多余的加热器元件。
利用焊接头53将加热器元件15熔接于端面16a,从而形成加热器元件15的弯曲部15a。弯曲部15a定位于电极16的端面16a与侧壁16b的边界的角部的附近。由此,加热器元件15以沿电极16的侧壁16b上升的方式延伸设置,因此在管芯组件定位工序中,能够使位于一对电极16间的加热器元件15的整个区域沿管芯13的露出面13c无间隙地接触。因而,能够可靠地防止加热器元件15的过热引起的断线,能够提高加热器11的可靠性。
图24示出图23的变形例的加热器11的局部剖面图。在图24的情况下,将加热器元件15的外侧两端熔接于电极16的侧壁16b。即使在在该情况下,弯曲部15a也定位于成为电极16的端面16a与侧壁16b的边界的角部的附近,加热器元件15沿侧壁16b上升地延伸设置,因此能够消除管芯13与加热器元件15的间隙,能够可靠地防止加热器元件15的过热所引起的断线。
(管芯组件形成工序)
图25示出管芯组件形成工序的说明图。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将切割为矩形平板状的管芯13载置于管芯支撑件14的支撑件部14a。由此,管芯13以弯曲的形状安装于管芯支撑件14,形成管芯组件12。
(管芯组件收容工序)
图26示出管芯组件收容工序的说明图。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也与第一以及第二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使用未图示的组装单元,从形成于一对电极16间的加热器11的收容口17c、换句话说是加热器11的径向将管芯组件12***配置于加热器11的收容空间17d,形成由加热器11以及管芯组件12构成的加热器组件(组装体)54。
此时,管芯支撑件14的底部55与加热器基座17的连接部17a抵接或者接近,另外,电极16嵌入而抵接于管芯支撑件14的对置的侧壁14h的引导槽47。由此,能够限制收容空间17d中的管芯组件12的径向的移动,并且管芯组件12能够沿引导槽47在轴线方向上不偏移地移动。
图27示出加热器11以及管芯组件12的加热器组件54的纵剖面图。通过管芯组件收容工序收容于收容空间17d的管芯组件12载置于加热器基座17的连接部17a,管芯13的接触部13a的露出面13c与加热器元件15分离。即,与第一以及第二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管芯组件12在将管芯13定位于不与加热器元件15接触的位置的同时从加热器11的径向收容于收容空间17d。
<顶盖供给工序>
图28示出顶盖供给工序的说明图。
(顶盖检查工序)
在该工序中,检查顶盖40的轮廓。具体而言,检查顶盖40的外形、尺寸、内部构造等。
特别是,在将加热器组件54组装于顶盖40时,检查盖基座41的嵌合孔43是否成为加热器基座17可嵌合的位置以及尺寸、或者顶盖40的两个支承突起42是否成为能够抵接于管芯组件12的管芯支撑件14的底部55的位置以及尺寸等,对于不适合品,进行从生产线22排除等处理。
(顶盖配置工序)
将经过检查的顶盖40配置于VGU1的生产线22。如图28所示,从配置于生产线22的顶盖40的例如上方安装加热器组件54。
具体而言,通过未图示的安装装置,一边把持加热器11的例如电极16的一对侧壁16b,一边使加热器组件54的整体向接近顶盖40的方向下降,从而进行顶盖40的配置。另外,也可以通过盖基座41的嵌合孔43把持加热器基座17并且使加热器组件54下降。
(管芯组件定位工序)
顶盖40构成本实施方式的VGU1的定位机构,从加热器基座17的一侧将加热器组件54组装于顶盖40,从而在盖基座41的嵌合孔43嵌合加热器基座17。
而且,通过对于顶盖40安装加热器组件54,从盖基座41立设的两个支承突起42抵接于管芯支撑件14的底部55。由此,在收容空间17d中,仅加热器组件54中的管芯组件12向箭头方向提升。由于该提升沿抵接于管芯支撑件14的引导槽47的电极16进行,因此在提升时,管芯支撑件14不会从轴线方向大幅偏移。
伴随着管芯组件12的提升,管芯组件12移动到管芯13相对于加热器元件15的接触位置而被定位。由此,管芯13的露出面13c在加热器元件15的整个区域接触,形成由顶盖40以及加热器组件54构成的盖组件56。
图29是盖组件56的纵剖面图,图30是使图29的盖组件56沿其周向旋转90度时的纵剖面图。也如图29以及图30所示,本实施方式的VGU1的定位机构伴随着加热器组件54相对于顶盖40的安装,在收容空间17d中使管芯组件12在加热器11的轴线方向上以离开加热器基座17的朝向提升而移动,将管芯13定位于与加热器元件15接触的位置。
这里,如图30所示,在加热器基座17的连接部17a,在其外周缘的对置边形成有例如各两个第一卡止爪44。在加热器基座17嵌合于盖基座41的嵌合孔43时,加热器基座17的四个第一卡止爪44卡止于嵌合孔43的开口缘。第一卡止爪44相对于嵌合孔43作为加热器基座17的脱离部发挥功能。
即,通过在收容空间17d中进行加热器基座17向盖基座41的固定换言之是基于嵌合孔43以及第一卡止爪44的加热器基座17向盖基座41的卡止、和支承突起42向管芯支撑件14的底部55的抵接,能够进行基于上述的提升的定位。
而且,形成于各个电极16的一对折曲部45伴随着加热器基座17向嵌合孔43的嵌合而使各自的下端抵接于盖基座41的侧壁57的上端面57a。在加热器基座17相对于嵌合孔43的嵌合状态产生了误差的情况下,存在加热器元件15定位在比标准的位置靠下方的隐患。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一对折曲部45也作为防止加热器11过度地落入下方而固定的止挡件发挥功能。通过该止挡件功能,加热器元件15相对于管芯13的接触状态不会产生不良情况。
<保持件供给工序>
图31是保持件10的立体图。在VGU1中,在保持件基座49的管芯支撑件14的一侧的平坦的端面49b形成有用于保持管芯13的保持件面49a。在保持件面49a上遍及径向形成有凹部58,从凹部58的两端立设有卡合突起50。在卡合突起50的周向两侧形成有与保持件基座49相连的扩宽部59。
保持件面49a是位于凹部58的径向两侧的以灰色着色的多个部分的面,这些面整体形成为沿着管芯13的露出面13c的弯曲形状。在将保持件10安装于管芯支撑件14时,凹部58形成从管芯13挥发的蒸气在到达导气口10c之前进行通气的通气空间。
(保持件组装工序)
图32示出保持件组装工序的说明图。在该工序中,保持件10从卡合突起50的突出设置方向覆盖地组装于经过了管芯组件定位工序的盖组件56。该组装在盖组件56的周向上在一对电极16的第二卡止爪46分别抵接于卡合突起50的位置进行。
而且,通过该组装,在保持件10的突出部51与管芯支撑件14的扩径部48分离的状态下,保持件10的保持件基座49的端面49b与管芯支撑件14的侧壁14i的端面60抵接。由此,保持件10不会落入管芯支撑件14地被定位,利用保持件面49a防止了管芯13被过度地按压的情况。
图33示出经过保持件组装工序而完成组装的VGU1的纵剖面图。在保持件组装工序中,形成于电极16的侧壁16b的第二卡止爪46还在自身的弹性下向径向外侧伸展地接触卡合突起50的径向内侧的面,通过此时产生的摩擦力固定保持件10。由此,能够实现保持件10相对于盖组件56的防脱功能。
通过如此相对于盖组件56定位并固定保持件10,在凹部58与管芯13之间确保蒸气的通气空间,并且维持在管芯组件定位工序中进行的加热器元件15与管芯13的适当的接触状态。最后,进行组装检查工序,完成VGU1的制造。
如以上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VGU1及其制造方法,与第一以及第二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能够使VGU1的制造工序自动化,能够在确保吸取器2所要求的VGU1的性能的同时,实现VGU1的小型化,并且提高其可靠性以及生产性能。
以上结束了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例如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VGU1的各检查的工序以及工序与说明的内容无关,能够应用于基于相机的图像识别、激光扫描、X射线检查、压力检查、流量检查、红外线检查、紫外线检查、颜色检查等各种检查手段。
另外,VGU1能够应用于各种非燃烧型香味吸取器,并不严格限定于用用于上述的吸取器2。
另外,VGU1的各构成部件10、11、12、13、14、40的形状、构成也不严格地限定于上述的内容。
另外,只要能够在管芯13相对于加热器元件15的非接触位置将管芯组件12收容于收容空间17d,并且使收容于收容空间17d的管芯组件12移动到管芯13相对于加热器元件15的接触位置而定位,则定位机构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具体而言,在第一以及第二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也可以取代形成于管芯支撑件14的腿部14b、板簧14e而设置将管芯组件12收容于收容空间17d之后上推的其他弹性部。另外,也可以在加热器基座17而并非管芯支撑件14设置弹性部。另外,弹性部也可以作为与管芯支撑件14不同的部件,例如将弹簧***收容空间17d而组装。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一对腿部14b的变形的释放伴随着摩擦力而进行,由此,减少管芯组件12的上升移动的速度,缓和了管芯13接触、按压于加热器元件15时的冲击。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使未图示的对重部接触一对腿部14b,利用例如弹簧的弹力、空气、油的粘性力使该对重部逐渐进行一对腿部14b的变形释放,抑制管芯组件12的上升速度。
另外,在第一以及第二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上述的VGU1的制造方法中,从径向朝向最初供给的加热器11供给管芯组件12,之后从轴线方向供给保持件10而组装。但是,并不限定于此,在将上述的弹性部件作为其他部件设置的情况下,也可以预先组装该弹性部件、各构成部件10、11、12中的任意1组以上而组件化,将该组件部件适当供给到成为基准的构成部件或者已组件化的组件部件,并制造VGU1。
另外,上述的VGU1被从在罐体7内的中央部形成有流路9的所谓中心流动方式的罐体7供给液体。但是,也可以从在罐体7的周壁7a侧形成有流路9的侧流方式的罐体7供给液体。
附图标记说明
1 蒸气生成单元
2 非燃烧型香味吸取器
10 保持件
11 加热器
12 管芯组件
13 管芯(液体保持部件)
14 管芯支撑件
14b 腿部(弹性部)
14e 板簧(弹性部)
14h 侧壁
14i 侧壁
15 加热器元件
16 电极
16b 侧壁
17 加热器基座
17b 侧壁(引导件)
17c 收容口
17d 收容空间
17g 卡止部(止挡件)
17g2 引导槽(引导件)
17h 突条部(止挡件)
40 顶盖
41 盖基座
42 支承突起
43 嵌合孔
44 第一卡止爪
47 引导槽
45 折曲部
46 第二卡止爪
48 扩径部
49 保持件基座
50 卡合突起
51 突出部
54 加热器组件(组装体)
55 管芯支撑件的底部
57 盖基座的侧壁
57a 端面。

Claims (27)

1.一种非燃烧型香味吸取器用的蒸气生成单元,其通过加热液体而生成蒸气,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燃烧型香味吸取器用的蒸气生成单元具备:
管芯,其保持所述液体;
管芯支撑件,其供所述管芯安装;
加热器,其具有收容空间以及加热器元件,该收容空间收容由所述管芯以及所述管芯支撑件形成的管芯组件,所述管芯接触所述加热器元件;
保持件,其组装于所述加热器以及所述管芯组件的组装体的所述加热器元件的一侧;以及
定位机构,其能够在所述管芯与所述加热器元件非接触的位置将所述管芯组件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并且使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的所述管芯组件移动到所述管芯与所述加热器元件接触的位置而定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燃烧型香味吸取器用的蒸气生成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机构具有弹性部,该弹性部通过弹力使所述管芯组件从所述非接触位置移动到所述接触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燃烧型香味吸取器用的蒸气生成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机构通过使所述弹性部克服其弹力变形而将所述管芯定位于所述非接触位置并且将所述管芯组件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另一方面,通过释放所述弹性部的变形而将所述管芯定位于所述接触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非燃烧型香味吸取器用的蒸气生成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机构具有止挡件,在释放所述弹性部的变形时,该止挡件限制超过所述接触位置的所述管芯组件的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非燃烧型香味吸取器用的蒸气生成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机构伴随着所述弹性部接触所述加热器所带来的摩擦力进行该弹性部的变形的释放。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非燃烧型香味吸取器用的蒸气生成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机构具有引导件,在释放所述弹性部的变形时,该引导件使所述管芯组件沿所述加热器的轴线方向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非燃烧型香味吸取器用的蒸气生成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器在其侧壁具有所述管芯组件的收容口。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非燃烧型香味吸取器用的蒸气生成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件在覆盖所述管芯的区域中与所述管芯对置地被定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燃烧型香味吸取器用的蒸气生成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器具有:
一对电极,其供所述加热器元件的两端固接;以及
加热器基座,其供所述一对电极立设,
所述定位机构具有供所述组装体从所述加热器基座的一侧安装的顶盖,伴随着所述组装体相对于所述顶盖的安装,在所述收容空间内使所述管芯组件从所述非接触位置移动到所述接触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非燃烧型香味吸取器用的蒸气生成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盖具有:
盖基座,其供所述加热器基座固定;以及
多个支承突起,其从所述盖基座立设,通过将所述组装体安装于所述顶盖而抵接于所述管芯支撑件的底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非燃烧型香味吸取器用的蒸气生成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机构通过使所述管芯支撑件的所述底部与所述加热器基座抵接或者接近,将所述管芯定位于所述非接触位置并且将所述管芯组件从所述加热器的径向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另一方面,通过所述加热器基座向所述盖基座的固定和所述支承突起向所述管芯支撑件的抵接,在所述收容空间使所述管芯组件沿所述加热器的轴线方向以离开所述加热器基座的朝向移动,将所述管芯定位于所述接触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非燃烧型香味吸取器用的蒸气生成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基座具有供所述加热器基座嵌入的嵌合孔,
所述加热器基座具有第一卡止爪,该第一卡止爪通过在其外周缘卡止于所述嵌合孔的开口缘而将所述加热器基座固定于所述盖基座。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非燃烧型香味吸取器用的蒸气生成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芯支撑件在其对置的侧壁上分别具有供所述电极抵接的引导槽。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非燃烧型香味吸取器用的蒸气生成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电极分别具有将它们的侧壁的宽度方向的两侧折起的一对折曲部,
所述一对折曲部各自的一端伴随着所述加热器基座向所述嵌合孔的嵌入而抵接于所述盖基座的侧壁的端面。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非燃烧型香味吸取器用的蒸气生成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件具有:保持件基座,其在组装于所述加热器的所述加热器元件的一侧时安装于所述管芯支撑件,伴随着向所述管芯支撑件的安装而在与所述管芯之间形成所述蒸气的通气空间;以及卡合突起,其从所述保持件基座立设,伴随着向所述管芯支撑件的安装,在所述引导槽中分别抵接于所述一对电极的侧壁。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非燃烧型香味吸取器用的蒸气生成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电极在所述侧壁分别具有向外侧翘起的第二卡止爪,
所述第二卡止爪卡止于所述卡合突起。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非燃烧型香味吸取器用的蒸气生成单元,其特征在于,具有:
扩径部,其将所述管芯支撑件的对置的侧壁分别沿径向扩径而成;以及
突出部,其使所述保持件的对置的侧壁分别沿所述保持件的轴线方向突出而形成,
伴随着所述保持件向所述组装体的安装,所述突出部抵接于所述扩径部。
18.一种通过加热液体而生成蒸气的非燃烧型香味吸取器用的蒸气生成单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蒸气生成单元具备:
管芯,其保持所述液体;
管芯支撑件,其供所述管芯安装;
加热器,其收容由所述管芯以及所述管芯支撑件形成的管芯组件,并且具有供所述管芯接触的加热器元件;以及
保持件,其组装于所述加热器以及所述管芯组件的组装体的所述加热器元件的一侧,
所述非燃烧型香味吸取器用的蒸气生成单元的制造方法具备:
加热器供给工序,供给所述加热器;
管芯组件供给工序,形成所述管芯组件,在所述管芯与所述加热器元件非接触的非接触位置将所述管芯组件收容于所述加热器的收容空间;
管芯组件定位工序,使在所述非接触位置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的所述管芯组件移动到所述管芯与所述加热器元件接触的接触位置而定位;以及
保持件供给工序,将所述保持件组装于所述管芯组件所定位的所述加热器。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非燃烧型香味吸取器用的蒸气生成单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管芯组件定位工序中,通过弹性部的弹力使所述管芯组件从所述非接触位置移动到所述接触位置。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非燃烧型香味吸取器用的蒸气生成单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管芯组件供给工序中,通过使所述弹性部克服其弹力变形而将所述管芯定位于所述非接触位置,并且将所述管芯组件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
在所述管芯组件定位工序中,通过释放所述弹性部的变形而将所述管芯定位于所述接触位置。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非燃烧型香味吸取器用的蒸气生成单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管芯组件定位工序中,在释放所述弹性部的变形时,限制所述管芯组件超过所述接触位置的移动。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非燃烧型香味吸取器用的蒸气生成单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管芯组件定位工序中,伴随着所述弹性部接触所述加热器所带来的摩擦力进行该弹性部的变形的释放。
23.根据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非燃烧型香味吸取器用的蒸气生成单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管芯组件定位工序中,在释放所述弹性部的变形时,使所述管芯组件沿所述加热器的轴线方向移动。
24.根据权利要求18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非燃烧型香味吸取器用的蒸气生成单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管芯组件供给工序中,从所述加热器的径向***述管芯组件。
25.根据权利要求18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非燃烧型香味吸取器用的蒸气生成单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保持件供给工序中,将所述保持件在覆盖所述管芯的区域中与所述管芯对置地定位。
26.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非燃烧型香味吸取器用的蒸气生成单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器具有:
一对电极,其供所述加热器元件的两端固接;以及
加热器基座,其供所述一对电极立设,
所述蒸气生成单元还具有供所述组装体从所述加热器基座的一侧安装的顶盖,
在所述管芯组件定位工序中,伴随着所述组装体相对于所述顶盖的安装,在所述收容空间内使所述管芯组件从所述非接触位置移动到所述接触位置。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非燃烧型香味吸取器用的蒸气生成单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盖具有:
盖基座,其供所述加热器基座固定;以及
多个支承突起,其从所述盖基座立设,抵接于所述管芯支撑件的底部,
在所述管芯组件供给工序中,通过使所述管芯支撑件的所述底部与所述加热器基座抵接或者接近,将所述管芯定位于所述非接触位置并且将所述管芯组件从所述加热器的径向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
在所述管芯组件定位工序中,将所述加热器安装于所述顶盖,从而利用所述加热器基座向所述盖基座的固定和所述支承突起向所述管芯支撑件的抵接,在所述收容空间使所述管芯组件沿所述加热器的轴线方向以离开所述加热器基座的朝向移动,将所述管芯定位于所述接触位置。
CN201980091081.1A 2019-03-08 2019-11-01 非燃烧型香味吸取器用的蒸气生成单元及其制造方法 Pending CN11336551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42739 2019-03-08
JP2019-042739 2019-03-08
PCT/JP2019/043138 WO2020183780A1 (ja) 2019-03-08 2019-11-01 非燃焼型香味吸引器用の蒸気生成ユニッ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65517A true CN113365517A (zh) 2021-09-07

Family

ID=724261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91081.1A Pending CN113365517A (zh) 2019-03-08 2019-11-01 非燃烧型香味吸取器用的蒸气生成单元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272737B2 (zh)
JP (1) JP6858318B2 (zh)
CN (1) CN113365517A (zh)
TW (1) TW202033119A (zh)
WO (1) WO202018378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73600B (zh) * 2020-01-31 2024-07-12 韩国烟草人参公社 汽化器
EP4154742A4 (en) * 2021-06-01 2023-09-13 Shenzhen Huachengda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ATOMIZATION COMPONENT FOR EASY AUTOMATED ASSEMBLY, ATOMIZATION DEVICE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CN117615674A (zh) * 2021-07-15 2024-02-27 日本烟草产业株式会社 吸取器具以及吸取器具的制造方法
WO2023037496A1 (ja) * 2021-09-10 2023-03-16 日本たばこ産業株式会社 霧化ユニット及びエアロゾル生成装置
WO2023112132A1 (ja) * 2021-12-14 2023-06-22 日本たばこ産業株式会社 吸引具及び吸引具の製造方法
WO2023112130A1 (ja) * 2021-12-14 2023-06-22 日本たばこ産業株式会社 霧化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WO2023112129A1 (ja) * 2021-12-14 2023-06-22 日本たばこ産業株式会社 霧化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WO2023188373A1 (ja) * 2022-03-31 2023-10-05 日本たばこ産業株式会社 霧化ユニッ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吸引具
WO2023188375A1 (ja) * 2022-03-31 2023-10-05 日本たばこ産業株式会社 霧化ユニッ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吸引具
WO2023188372A1 (ja) * 2022-03-31 2023-10-05 日本たばこ産業株式会社 霧化ユニッ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吸引具
WO2023188374A1 (ja) * 2022-03-31 2023-10-05 日本たばこ産業株式会社 霧化ユニッ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吸引具
WO2024050738A1 (zh) * 2022-09-07 2024-03-14 深圳沃德韦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53047A (zh) * 2009-12-30 2012-10-24 菲利普莫里斯生产公司 用于电加热气溶胶产生***的改进的加热器
CN105163612A (zh) * 2013-03-15 2015-12-16 R·J·雷诺兹烟草公司 由材料的薄片形成加热元件、用于产生雾化器的输入端和方法,用于气雾剂递送装置的套筒以及用于组装用于吸烟物品的套筒的方法
CN105286091A (zh) * 2015-11-25 2016-02-03 卓尔悦(常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雾化器及其电子烟
CN105340360A (zh) * 2013-03-15 2016-02-17 菲利普莫里斯生产公司 用于与流体填充盒一起使用的加热器组件的制造方法
CN105636465A (zh) * 2013-09-30 2016-06-01 日本烟草产业株式会社 非燃烧型香味吸取器以及容器单元
TWI611766B (zh) * 2016-08-05 2018-01-21 日本煙草產業股份有限公司 香味吸嚐器
CN108697177A (zh) * 2016-01-05 2018-10-23 莱战略控股公司 具有改进的流体传输的气溶胶输送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44962A (en) * 1989-12-01 1992-09-08 Philip Morris Incorporated Flavor-delivery article
US9491974B2 (en) * 2013-03-15 2016-11-15 Rai Strategic Holdings, Inc. Heating elements formed from a sheet of a material and inputs and methods for the production of atomizers
EP3127437B1 (en) * 2014-03-27 2018-12-05 Shenzhen Smoore Technology Limited Electronic cigarette
TWI697289B (zh) * 2014-05-21 2020-07-01 瑞士商菲利浦莫里斯製品股份有限公司 氣溶膠形成製品、電熱氣溶膠產生裝置及系統、及操作該系統之方法
US10918135B2 (en) * 2016-05-31 2021-02-16 Altria Client Services Llc Heat diffuser for an aerosol-generating system
US10952471B2 (en) * 2016-05-31 2021-03-23 Altria Client Services Llc Aerosol-generating device with integral heater assembly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53047A (zh) * 2009-12-30 2012-10-24 菲利普莫里斯生产公司 用于电加热气溶胶产生***的改进的加热器
CN105163612A (zh) * 2013-03-15 2015-12-16 R·J·雷诺兹烟草公司 由材料的薄片形成加热元件、用于产生雾化器的输入端和方法,用于气雾剂递送装置的套筒以及用于组装用于吸烟物品的套筒的方法
CN105340360A (zh) * 2013-03-15 2016-02-17 菲利普莫里斯生产公司 用于与流体填充盒一起使用的加热器组件的制造方法
US20160044962A1 (en) * 2013-03-15 2016-02-18 Philip Morris Products S.A. Method of manufacture for a heater assembly for use with a liquid filled cartridge
CN105636465A (zh) * 2013-09-30 2016-06-01 日本烟草产业株式会社 非燃烧型香味吸取器以及容器单元
CN105286091A (zh) * 2015-11-25 2016-02-03 卓尔悦(常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雾化器及其电子烟
CN108697177A (zh) * 2016-01-05 2018-10-23 莱战略控股公司 具有改进的流体传输的气溶胶输送设备
TWI611766B (zh) * 2016-08-05 2018-01-21 日本煙草產業股份有限公司 香味吸嚐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272737B2 (en) 2022-03-15
WO2020183780A1 (ja) 2020-09-17
US20210307393A1 (en) 2021-10-07
JP6858318B2 (ja) 2021-04-14
TW202033119A (zh) 2020-09-16
JPWO2020183780A1 (ja) 2021-04-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365517A (zh) 非燃烧型香味吸取器用的蒸气生成单元及其制造方法
CN113163858A (zh) 非燃烧型香味吸取器用的蒸汽生成单元的制造方法
TWI618494B (zh) 霧化單元
EP3115102A1 (en) Gas-permeable member and air-permeable container
KR102581272B1 (ko) 방폭 장치
WO2020255233A1 (ja) 吸引装置、電源ユニット、及び方法
CN107920590B (zh) 雾化单元
CN114630594A (zh) 用于电子烟的烟弹
EP3745198A1 (en) Optical device with heating element
US20100181911A1 (en) Holder for integral compact fluorescent lamp with outer bulb
US20220264951A1 (en) Cartridge and non-combustion type suction device
CN111096485A (zh) 非燃烧式吸取器的电源单元、雾化单元以及非燃烧式吸取器
KR101747961B1 (ko) 공기 필터 카트리지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CN112955041A (zh) 加热组件以及具备该加热组件的香味吸引器
CN116600668A (zh) 香味吸取器
KR20180005886A (ko) 필터카트리지의 여과포 지지용 메탈망
WO2022123759A1 (ja) 香味吸引器および香味吸引器の製造方法
CN116568163A (zh) 香味吸取器
WO2022123758A1 (ja) 香味吸引器
CN219679792U (zh) 雾化组件以及电子烟
CN217242687U (zh) 一种电子雾化器
US20230284697A1 (en) Atomizing assembly convenient to assemble automatically, atomizing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20240041118A1 (en) Aerosol generation system
TW202139864A (zh) 吸嚐裝置
CN117202803A (zh) 香味吸取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