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64959B - 对焦马达、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对焦马达、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64959B
CN113364959B CN202110731656.0A CN202110731656A CN113364959B CN 113364959 B CN113364959 B CN 113364959B CN 202110731656 A CN202110731656 A CN 202110731656A CN 113364959 B CN113364959 B CN 11336495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astic
carrier
connecting portion
shell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3165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64959A (zh
Inventor
林杨
邓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73165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64959B/zh
Publication of CN1133649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649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649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649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1Housing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7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 General Electrical Machinery Utilizing Piezoelectricity, Electrostriction Or Magnetostric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对焦马达、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属于通信设备领域,对焦马达包括壳体组件,包括相对设置且固定连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弹性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一弹性部,第一连接部环绕第二连接部设置,且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通过第一弹性部活动连接,第一连接部与第一壳体固定连接;驱动组件,包括磁性件、驱动线圈和载体,磁性件固定于壳体组件,驱动线圈与载体固定,载体与第二连接部固定连接,驱动线圈与磁性件磁性配合,以驱动载体沿第一连接部的轴向运动;位移检测件,包括至少一个压电变形件,第一弹性连接件和第一壳体之间夹设有压电变形件。上述对焦马达的对焦精度相对较高。

Description

对焦马达、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通信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对焦马达、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对焦马达是摄像模组中的重要部件,为了提升对焦精度,目前的摄像模组中多采用闭环马达。但是,目前相关技术中的闭环马达多采用霍尔元件检测镜头载体的位移量,在外界存在磁场的情况下,会对霍尔元件的检测精度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导致对焦马达的对焦精度下降。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对焦马达、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这种对焦马达不会受外界磁场干扰,对焦马达的对焦精度相对较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对焦马达,包括:
壳体组件,包括相对设置且固定连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
第一弹性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一弹性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环绕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且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所述第一弹性部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壳体固定连接;
驱动组件,包括磁性件、驱动线圈和载体,所述磁性件固定于所述壳体组件,所述驱动线圈与所述载体固定,所述载体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线圈与所述磁性件磁性配合,以驱动所述载体沿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轴向运动;
位移检测件,包括至少一个压电变形件,所述第一弹性连接件和所述第一壳体之间夹设有所述压电变形件。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摄像组件,其包括镜头和上述对焦马达,所述镜头安装于所述对焦马达的载体。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上述摄像组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对焦马达,其包括壳体组件、第一弹性连接件、驱动组件和位移检测件,驱动组件通过第一弹性连接件与壳体组件活动连接,且第一弹性连接件和壳体组件中的第一壳体之间夹设有位移检测件的压电变形件,以根据位移检测件输出的电信号确定驱动组件中载体相对于第一壳体的位移。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借助第一弹性连接件中随载体移动且产生的位移的部分与第一壳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变化,可以使压电变形件产生相应的电信号。由于压电变形件的形变过程不受磁场影响,进而在上述对焦马达的对焦过程中,借助包括压电变形件的位移检测件检测的载体相对第一壳体的位移量更为精确,从而使对焦马达的闭环控制更可靠,提升对焦马达的整体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对焦马达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对焦马达中第一弹性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对焦马达中压电变形件与第一弹性连接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对焦马达中压电变形件与柔性电路板的装配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对焦马达中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对焦马达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对焦马达在另一方向上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0-第一壳体、120-第二壳体、
200-第一弹性连接件、210-第一连接部、220-第二连接部、230-第一弹性部、
300-驱动组件、310-磁性件、320-驱动线圈、330-载体、
400-位移检测件、410-压电变形件、420-柔性电路板、421-第一电极、422-第二电极、
500-第二弹性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折叠机构及电子设备进行详细地说明。
如图1至图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对焦马达,对焦马达包括壳体组件,第一弹性连接件200、驱动组件300和位移检测件400。该对焦马达可以应用至摄像模组中,且使摄像模组的镜头安装于对焦马达中驱动组件300的载体330中,从而在驱动组件300的作用下,改变镜头的焦距。
其中,壳体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且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固定连接,当然,相对设置的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组成的壳体组件需设有容纳空间,以保证壳体组件可以为对焦马达中的其他部件提供安装基础和防护作用。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之间可以采用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固定,以便于维护对焦马达等工作的进行。具体地,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之间可以通过卡接或连接件连接等方式相互固定,至于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的形状和尺寸等参数,此处不作限定。
如图1所示,第一弹性连接件200包括第一连接部210、第二连接部220和第一弹性连接件200,第一连接部210环绕第二连接部220设置,且第一连接部210和第二连接部220通过第一弹性部230活动连接,第一弹性部230能够提供弹性作用力,从而使第一连接部210和第二连接部220能够相对运动。并且,第一连接部210与第一壳体110固定连接,第二连接部220与驱动组件300中的载体330固定连接,进而在载体330运动时,能够带动第二连接部220一并相对第一连接部210运动,且使第一弹性部230产生弹性变形。
具体地,第一连接部210和第二连接部220均可以为闭合式环状结构,以提升载体330和第一壳体110之间相对运动的稳定性。进一步地,可以使第一连接部210和第二连接部220的形状相似,如二者均可以为圆形或近似圆形的结构,或者,二者均可以为方形环状结构或近似方形环状结构,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弹性连接件200的设置难度相对较低,且可以降低第一连接部210和第二连接部220相对运动时出现相互接触的概率,防止二者相互碰撞。更进一步地,第一弹性部230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第一弹性部230可以分为两组,且在第二连接部220的相背两侧分别设置一组第一弹性部230,这可以进一步提升第一连接部210和第二连接部220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驱动组件300包括磁性件310、驱动线圈320和载体330,磁性件310固定在壳体组件上,磁性件310具体可以为永磁体或电磁体,其可以为驱动线圈320提供稳定的磁场,磁性件310的数量、形状和规格等参数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灵活确定,且磁性件310与壳体组件之间的固定方式和相对位置亦可以根据各部件的具体结构确定,此处不作限定。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是,磁性件310可以为四个,四个磁性件310两两成组,且相对设置,使四个磁性件310围绕所述第一连接部210的轴向设置在第一壳体110上。
驱动线圈320与载体330固定,载体330与第二连接部220固定,驱动线圈320在通电的情况下亦可以产生磁场,且通过使驱动线圈320与磁性件310磁性配合,能够驱动载体330沿第一连接部210的轴向运动,且如上所述,载体330能够承载镜头,进而在驱动线圈320的作用下,可以改变镜头的焦距。当然,为了保证载体330能够沿第一连接部210的轴向运动,需要对驱动线圈320和磁性件310之间的相对位置,以及二者的磁场方向等参数进行设定,考虑文本简洁,此处不再展开说明。
位移检测件400包括至少一个压电变形件410,各压电变形件410在自身形状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均能够输出对应的电信号,且电信号的参数与变形情况相关,电信号的参数包括电信号的方向和大小,各压电变形件410输出的电信号的集合为位移检测件400输出的电信号。压电变形件410可以与导线电性连接,从而使得压电变形件在发生形变时产生的电信号能够被传出。
具体地,位移检测件400包括柔性电路板420,借助柔性电路板420可以输出压电变形件410因变形产生的电信号。柔性电路板420的第一端固定在第一连接部210朝向第一壳体110的一侧,且柔性电路板420的第一端与压电变形件410电性连接,柔性电路板420的第二端向第一连接部210背离第一壳体110的一侧延伸,从而使柔性电路板420能够贴附壳体组件的内壁设置,以减小柔性电路板420所占的空间。
更具体地,柔性电路板420包括第一电极421和第二电极422,第一电极421和第二电极422分别与压电变形件410中沿变形方向相背设置的两端端面连接,从而接收压电变形件410因变形产生的电信号。
由于压电变形件410在变形方向不同,以及变形大小不同的情况下,所输出的电信号的方向和大小亦不同,进而在对焦马达的工作过程中,基于所设置的压电变形件410的具体参数,以及各压电变形件410的位置等,且根据位移检测件400输出的电信号,能够确定载体330相对于第一壳体110的位移,该位移亦包括位移的大小和方向,基于所确定的位移,即可反馈判断载体330的移动方向和距离是否与初始驱动指令相符,实现闭环控制,提升对焦马达的对焦精度。
在布设压电变形件410的过程中,可以在第一弹性连接件200和第一壳体110之间夹设压电变形件410。当然,在布设压电变形件410的过程中,需要使压电变形件410与第一弹性连接件200中可动的部分配合。具体地,可以使压电变形件410与第一弹性连接件200中的第二连接部220配合,从而在第二连接部220随载体330运动时,能够带动压电变形件410一并运动,进而使压电变形件410的形状产生变化,且输出对应的电信号。
更具体地,可以使压电变形件410的相背两端分别与第一壳体110和第二连接部220固定连接,在这种情况下,无论第一壳体110和第二连接部220之间的相对运动方向如何,均可以使压电变形件410产生相应方向的变形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对焦马达,其包括壳体组件、第一弹性连接件200、驱动组件300和位移检测件400,驱动组件300通过第一弹性连接件200与壳体组件活动连接,且第一弹性连接件200和壳体组件中的第一壳体110之间夹设有位移检测件400的压电变形件410,以根据位移检测件400输出的电信号确定驱动组件300中载体330相对于第一壳体110的位移。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借助第一弹性连接件200中随载体330移动且产生的位移的部分与第一壳体110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变化,可以使压电变形件410产生相应的电信号。由于压电变形件410的形变过程不受磁场影响,进而在上述对焦马达的对焦过程中,借助包括压电变形件410的位移检测件400检测的载体330相对第一壳体110的位移量更为精确,从而使对焦马达的闭环控制更可靠,提升对焦马达的整体性能。
如上所述,第一弹性连接件200中可以设置有多个第一弹性部230,在本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弹性部230围绕第一连接部210的轴向间隔且均匀地设置,且第一连接部210和第二连接部220均与各第一弹性部230连接,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进一步提升第一连接部210与第二连接部220之间连接可靠性,且可以进一步提升第二连接部220上各处相对第一壳体110上对应位置处的位移的一致性,进一步保证载体330的运动方向不会偏离第一连接部210的轴向。
如上所述,夹设于第一壳体110和第一弹性连接件200之间的压电变形件410可以对应第二连接部220设置,可选地,前述压电变形件410亦可以对应于第一弹性部230设置,对应地,在第一弹性部230的数量为多个的情况下,第一壳体110和第一弹性连接件200之间亦可以设置有多个压电变形件410,多个压电变形件410与多个第一弹性部230一一对应设置,以提升位移检测件400的检测精度。相应地,在压电变形件410的数量为多个的情况下,与压电变形件410连接的导线或柔性电路板420的数量亦需为多个,且分别与多个压电变形件410一一对应配合。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10和第一弹性连接件200之间设置有一个压电变形件410,且该压电变形件410与多个第一弹性部230中的一者对应设置。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既可以保证位移检测件400具备检测载体330相对第一壳体110产生的位移的能力,还可以降低对焦马达的备件难度和组装难度,进而可以降低整个对焦马达的成本;另外,在第一壳体110和第一弹性连接件200之间仅设置有一个压电变形件410的情况下,还可以大幅降低位移检测件400的计算量,进而提升对焦马达的响应速度,提升拍照效率和用户体验。
对应地,在设置有一个压电变形件410的情况下,导线或柔性电路板420亦可以设置有一个,且使导线或柔性电路板420与压电变形件410连接。具体地,该柔性电路板420的第一端可以固定在第一连接部210朝向第一壳体110的一侧,且柔性电路板420的第一端与压电变形件410电性连接,从而使压电变形件410因发生变形而产生的电信号能够通过柔性电路板420传出,柔性电路板420的第二端向第一连接部210背离第一壳体110的一侧延伸,从而贴设在壳体组件的内壁侧,减小柔性电路板420的所占空间。
如上所述,设置于第一壳体110和第一弹性连接件200之间的压电变形件410可以对应于第一弹性部230设置,更具体地,压电变形件410可以设置在第一弹性部230与第二连接部220连接的位置处,亦可以设置在第一弹性部230的中部。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压电变形件410设置于第一弹性部230与第一连接部210的连接处,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保证第一弹性部230能够为压电变形件410提供形变基础,并且,在载体330带动第二连接部220运动的过程中,由于第一弹性部230与第一连接部210的连接处的位移量基本为最小值,从而使得设置在该连接处的压电变形件410的尺寸亦可以相对较小,进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且可以使整个对焦马达的尺寸和重量相对更小,降低对焦马达所占据的空间,进而提升对焦马达的整体性能。另外,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还可以尽量降低压电变形件410对第二连接部220的运动过程产生的阻碍效果,从而提升驱动组件300的驱动精度。
如上所述,位移检测件400包括至少一个压电变形件410,且利用位移检测件400输出的电信号确定载体330相对于第一壳体110的位移情况。具体来说,压电变形件410的数量和压电变形件410的连接位置关系,以及载体330的初始位置均相互关联。例如,在压电变形件410的数量为一个的情况下,可以使压电变形件410的相背两端分别与第一壳体110和第一弹性部230固定连接,且在载体330位于初始位置时,使压电变形件410处于自然状态,也即压电变形件410未被压缩也未被拉伸的状态,反过来说,即在压电变形件410处于自然状态的情况下,载体330位于初始位置。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使载体330向靠近第一壳体110的方向运动,且压缩夹设在第一壳体110和第一弹性部230之间的压电变形件410,使压电变形件410产生对应参数的电信号,或者,亦可以使载体330向背离第一壳体110的方向运动,且拉伸夹设在第一壳体110和第一弹性部230之间的压电变形件410,这也可以使压电变形件410产生对应参数的电信号。
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当载体330位于初始位置时,可以使压电变形件410处于被压缩的状态,反过来说,即在压电变形件410处于被压缩状态的情况下,载体330位于初始位置。对应地,在这种情况下,当载体330向靠近第一壳体110的方向运动时,能够继续压缩夹设在第一壳体110和第一变形件之间的压电变形件410,当载体330向背离第一壳体110的方向运动时,则可以减小压电变形件410被压缩的程度,或者亦可以拉伸夹设在第一壳体110和第一变形件之间的压电变形件41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亦可以保证压电变形件410在发生对应变形情况时,使压电变形件410产生对应的电信号。
在本申请的再一实施例中,在压电变形件410处于自然状态的情况下,载体330位于初始位置,且在第一连接部210的轴向,自第一壳体110指向第二壳体120的方向上,载体330与第二壳体120限位配合,且在第一连接部210的轴向,自第二壳体120指向第一壳体110的方向上,载体330与第二壳体120活动配合。也就是说,基于压电变形件410处于自然状态下时,压电变形件410的尺寸等参数,通过设计载体330的初始位置的所在处,使得载体330位于初始位置时,载体330仅能向靠近第一壳体110的方向运动,而不能自初始位置向靠近第二壳体120的方向运动。在这种情况下,压电变形件410可以仅与第一壳体110固定连接,或仅与第一连接部210固定连接,从而使压电变形件410仅会受第一壳体110和第一弹性连接件200的挤压作用,而不会向第一弹性连接件200施加拉伸作用,进而限制第一弹性连接件200的变形,从而尽量防止驱动组件300的驱动作用受其他器件的影响,提升驱动组件300的驱动精度。
相应地,通过对设置在第一壳体110和第一弹性连接件200之间的处于自然状态的压电变形件410的连接位置关系进行设定,亦可以使载体330既能够自其初始状态所在的位置向靠近第一壳体110的方向运动,又能够使载体330自其初始状态所在的位置向靠近第二壳体120的方向运动。也即,在压电变形件处于自然状态的情况下,载体330位于初始位置,且在第一连接部210的轴向上,载体330与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均活动配合。在采用这种技术方案的情况下,使得安装在载体330上的镜头的调焦方式更多,从而提升采用该对焦马达的摄像组件的综合性能。
基于上述实施例,进一步地,对焦马达还包括第二弹性连接件500,第二弹性连接件500包括第三连接部、第四连接部和第二弹性部,其中,第三连接部环绕第四连接部设置,且第三连接部与第四连接部之间通过第二弹性部活动连接,第三连接部与第二壳体120固定连接,载体330与第四连接部固定连接。在第二弹性连接件500的连接作用下,可以提升载体330与第二壳体120之间的连接可靠性,且可以进一步防止载体330的运动方向偏离第一连接部210的轴向。可选地,第二弹性连接件500的结构与第一弹性连接件200的结构相似,此处不再详细介绍。
在压电变形件410处于自然状态,且载体330既可以向靠近第一壳体110所在的方向运动,又可以向靠近第二壳体120的方向运动的情况下,可选地,第二弹性连接件500与第二壳体120之间亦可以设置有压电变形件410。在这种情况下,当载体330自初始位置向靠近第一壳体110的方向运动时,第一弹性连接件200与第一壳体110之间的压电变形件410受挤压作用而产生电信号,使位移检测件400能够根据该电信号的大小,确定载体330向第一壳体110靠近的距离大小;对应地,当载体330自初始位置向靠近第二壳体120的方向运动时,第二弹性连接件500与第二壳体120之间的压电变形件410受挤压作用而产生电信号,使位移检测件400能够根据该电信号的大小,确定载体330向第二壳体120靠近的距离大小。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使得载体330具备分别向相背的两个方向运动的能力,从而提升对焦马达的对焦性能;并且,可以使各压电变形件410均与壳体组件固定连接,降低压电变形件410对第一弹性连接件200和第二弹性连接件500形变时产生的阻碍作用,提升驱动组件300的驱动精度,进而提升对焦马达的整体性能。
当然,在压电变形件410处于自然状态的情况下,载体330仅能向靠近第一壳体110所在的方向运动时,对焦马达中亦可以设置有上述第二弹性连接件500,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弹性连接件可以向载体330施加弹性复位作用,从而在载体330随驱动线圈320沿第一连接部210的轴向向靠近第一壳体110移动过一段距离且需要复位时,使得第二弹性连接件500可以向载体330提供复位驱动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降低对焦马达的功耗,且可以提升对焦马达的响应速度。
基于上述任一实施例公开的对焦马达,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摄像模组,摄像模组包括镜头和对焦马达,镜头安装在对焦马达的载体330上,从而在驱动线圈320通电的情况下,通过载体330带动镜头运动,以改变摄像模组的焦距。并且,在载体330运动的过程中,会使压电变形件410发生变形,进而使压电变形剑410产生对应参数的电信号,根据压电变形件410产生的电信号的具体参数可以获知载体330的运动方向和运动距离,防止磁场的存在对对焦过程产生不利影响,提升对焦精度。
基于上述摄像模组,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上述摄像模组。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机、电脑、电子书阅读器、可穿戴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制电子设备的具体种类。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方法和装置的范围不限按示出或讨论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还可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例如,可以按不同于所描述的次序来执行所描述的方法,并且还可以添加、省去、或组合各种步骤。另外,参照某些示例所描述的特征可在其他示例中被组合。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9)

1.一种对焦马达,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组件,包括相对设置且固定连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
第一弹性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一弹性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环绕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且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所述第一弹性部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壳体固定连接;
驱动组件,包括磁性件、驱动线圈和载体,所述磁性件固定于所述壳体组件,所述驱动线圈与所述载体固定,所述载体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线圈与所述磁性件磁性配合,以驱动所述载体沿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轴向运动;
位移检测件,包括至少一个压电变形件,所述第一弹性连接件和所述第一壳体之间夹设有所述压电变形件,所述压电变形件仅与所述第一壳体或所述第一连接部固定连接,在所述压电变形件处于自然状态的情况下,沿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轴向,自所述第一壳体指向所述第二壳体的方向,所述载体与所述第二壳体限位配合,且沿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轴向,自所述第二壳体指向所述第一壳体的方向,所述载体与所述第二壳体活动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焦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连接件包括多个所述第一弹性部,多个所述第一弹性部围绕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轴向间隔且均匀地设置,且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均与各所述第一弹性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焦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一弹性连接件之间设置有一个所述压电变形件,且所述压电变形件与多个所述第一弹性部中的一者对应设置;
所述位移检测件包括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的第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连接部朝向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且所述柔性电路板的第一端与所述压电变形件电性连接,所述柔性电路板的第二端向所述第一连接部背离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对焦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电变形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弹性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连接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焦马达,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压电变形件处于自然状态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轴向上,所述载体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均活动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对焦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焦马达还包括第二弹性连接件,所述第二弹性连接件包括第三连接部、第四连接部和第二弹性部,所述第三连接部环绕所述第四连接部设置,且二者通过所述第二弹性部活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壳体固定连接,所述载体与所述第四连接部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对焦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连接件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夹设有所述压电变形件。
8.一种摄像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镜头和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对焦马达,所述镜头安装于所述对焦马达的载体。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8所述的摄像组件。
CN202110731656.0A 2021-06-30 2021-06-30 对焦马达、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336495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31656.0A CN113364959B (zh) 2021-06-30 2021-06-30 对焦马达、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31656.0A CN113364959B (zh) 2021-06-30 2021-06-30 对焦马达、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64959A CN113364959A (zh) 2021-09-07
CN113364959B true CN113364959B (zh) 2023-01-17

Family

ID=775372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31656.0A Active CN113364959B (zh) 2021-06-30 2021-06-30 对焦马达、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6495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25791A (zh) * 2022-06-29 2022-10-2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马达、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5297233A (zh) * 2022-07-13 2022-11-0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马达和电子设备
CN115190234A (zh) * 2022-09-08 2022-10-14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马达、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37882A (zh) * 2005-03-23 2006-09-27 索尼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机构、镜头单元以及图像拾取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42670B (zh) * 2011-04-08 2020-06-23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操作设备
CN111736244B (zh) * 2019-02-28 2021-10-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驱动液体镜头的音圈马达及具有音圈马达的镜头组件
CN210007564U (zh) * 2019-05-28 2020-01-31 厦门新鸿洲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运动轨迹检测的音圈马达
CN111399311B (zh) * 2020-03-26 2021-08-17 睿恩光电有限责任公司 压电片式光学防抖机构、相机装置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37882A (zh) * 2005-03-23 2006-09-27 索尼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机构、镜头单元以及图像拾取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64959A (zh) 2021-09-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364959B (zh) 对焦马达、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EP2983026B1 (en) Lens moving apparatus and camera module including the same
JP6326123B2 (ja) リニア振動モータ
CN105785690B (zh) 微型镜头驱动装置及电子影像捕捉设备
CN113194241B (zh)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07911591A (zh) 一种摄像头模组、电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EP2290429A1 (en) Photographing Module
KR101765281B1 (ko) 카메라 모듈
KR102498382B1 (ko) 렌즈 구동 장치 및 카메라 모듈
KR20190076541A (ko) 카메라 장치의 액추에이터
US10983300B2 (en) Lens driving apparatus
US11340420B2 (en) Lens driving device
CN112616004B (zh)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6291178U (zh) 一种镜头装置
CN108401101B (zh) 光学***
CN111123464A (zh) 一种vcm马达的带有电路的一体式支架结构
CN112995463B (zh)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5341001U (zh) 触觉回馈模块
CN115580769A (zh) 镜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4007008A (zh) 一种镜头装置
CN113448053A (zh) 一种压电式三轴摄像驱动装置及驱动方法
US10608510B2 (en) Power supply terminal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motor
CN102195438B (zh) 驱动物体直线运动装置的实现方法与直线电动机
CN218099885U (zh) 用于相机的致动器和相机模块
CN115086543B (zh)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