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41559B - 一种反射式目镜光学***及头戴近眼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反射式目镜光学***及头戴近眼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41559B
CN113341559B CN202110879682.8A CN202110879682A CN113341559B CN 113341559 B CN113341559 B CN 113341559B CN 202110879682 A CN202110879682 A CN 202110879682A CN 113341559 B CN113341559 B CN 11334155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optical element
lens
lens group
optical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7968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41559A (zh
Inventor
彭华军
曹鸿鹏
郭健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Ned Opt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Ned Opt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Ned Opt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Ned Opt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87968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41559B/zh
Publication of CN1133415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41559A/zh
Priority to US17/879,335 priority patent/US11536977B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415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415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5/00Eyepieces; Magnifying glasses
    • G02B25/001Eyepie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7Head mounted
    • G02B27/0172Head mounted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featur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9Beam shaping, e.g. changing the cross-sectional area,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2B27/0938Using specific optical elements
    • G02B27/0977Reflective el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反射式目镜光学***及头戴近眼显示装置,该***包括:沿人眼光轴入射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光学元件和第二光学元件,以及位于微型图像显示器光轴上的第一透镜组;所述第一光学元件和所述第二光学元件用于透射和反射来自于所述微型图像显示器的图像光;所述第一光学元件将经过所述第一透镜组的所述图像光反射至所述第二光学元件上,再将经所述第二光学元件反射的所述图像光透射至人眼处;第一光学元件与第二光学元件具有透射和反射性能,对光路进行有效的折叠,减小了光学***的整体尺寸,实现像差的大幅消除,提高了基本的光学指标和画角的大小,用户可以观看到全画幅高清、无失真、像质均匀的大幅画面,达到高临场感的视觉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反射式目镜光学***及头戴近眼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反射式目镜光学***及头戴近眼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器件不断向超微型化发展,头戴显示装置及产品在军事、工业、医疗、教育、消费等领域不断涌现应用,而一个典型的可穿戴计算***架构中,头戴式显示装置是关键的组成部分。头戴显示装置通过光学技术,将微型图像显示器(例如透射式或反射式液晶显示屏,有机电致发光器件,DMD器件)发出的视频图像光引导到使用者的瞳孔,在使用者的近目范围实现虚拟、放大图像,为使用者提供直观、可视的图像、视频、文字信息。目镜光学***是头戴显示装置的核心,实现将微型图像显示在人眼前形成虚拟放大图像的功能。
头戴显示装置向着体积紧凑,重量轻,便于头戴,减轻负载等方向发展。同时,大视场角和视觉舒适体验也逐渐成为衡量头戴显示装置优劣的关键因素,大视场角决定了高临场感的视觉体验效果,高像质、低畸变决定了视觉体验的舒适度。满足这些要求,需要目镜光学***尽可能地实现大视场角、高图像分辨力、低畸变、小场曲、小体积等指标,同时满足上述光学性能对***的设计和像差优化是很大挑战。
专利文献1(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1915992A)、专利文献2(中国专利公开号CN211698430U)、专利文献3(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6662678A)、专利文献4(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5229514A)分别提供的是采用传统光学球面及偶次非球面组合的反射式光学***,其中专利文献1采用的是中继方案,但是该方案采用了自由曲面反射方式,导致整个光学***实现难度大大提升;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3和专利文献4的光学***采用的是反射式光学***,但是由于应用领域的不同而导致基本的光学结构相差更远,如镜片面型和镜片之间间隙的搭配关系等。
专利文献5(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7081891U)、专利文献5(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8604007A)提供的是采用了折反方式的目镜光学***,虽然保证了高质量的成像,但其光学结构往往局限于单次透镜反射,大大限制了整个光学结构的性能比。
综上所述,现有的光学结构不仅存在重量大、视场角小、光学性能不足等问题,而且还因为实现难度大而导致加工量产较难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的光学结构重量大、像质不高、存在畸变、视场角不够大以及量产较难等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反射式目镜光学***及头戴近眼显示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反射式目镜光学***,包括:沿人眼光轴入射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光学元件和第二光学元件,以及位于微型图像显示器光轴上的第一透镜组;所述第一光学元件用于透射和反射来自于所述微型图像显示器的图像光;所述第二光学元件包含一个光学反射面,且所述光学反射面凹向人眼观看方向;所述第一光学元件将经过所述第一透镜组折射的所述图像光反射至所述第二光学元件上,再将经所述第二光学元件反射的所述图像光透射至人眼处;
所述目镜光学***的有效焦距为fw,所述第一透镜组的有效焦距为f1,所述第二光学元件的有效焦距为f2,则fw、f1、f2满足下列关系式(1)、(2):
f1/fw < -0.50 (1);
f2/fw < -0.70 (2);
所述第一透镜组包括从人眼观看侧向微型图像显示器侧沿光轴方向依次排列的第一子透镜组和第二子透镜组;所述第一子透镜组的有效焦距为f11,f11为正值所述第二子透镜组的有效焦距为f12,f12为正值,则f11、f12和f1满足下列关系式(3)、(4):
0.66 < f11/f1 (3);
0.57 < f12/f1 (4);
所述第一子透镜组由两片透镜构成,分别是远离微型图像显示器侧的第一透镜和靠近微型图像显示器侧的第二透镜;所述第一透镜为负透镜;所述第二透镜为正透镜。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光学元件和所述第二光学元件沿光轴的距离为d1,所述第一光学元件和所述第一透镜组沿光轴的距离为d2,则d1和d2满足下列关系式(5):
0.69 < d2/d1 (5)。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光学元件的最大光学有效口径为φ2,则φ2满足下列关系式(6):
φ2< 70mm (6)。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为f111,所述第一子透镜组的有效焦距为f11,则f111与f11满足下列关系式(7):
f111/f11< -0.96 (7)。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透镜组的有效焦距f1,所述第一子透镜组的有效焦距f11,所述第二子透镜组的有效焦距f12和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11进一步满足下列关系式(8)、(9)、(10):
0.67≤ f11/f1 ≤ 1.42 (8);
-2.64≤ f111/f11 ≤ -0.97 (9);
0.58≤ f12/f1 ≤ 4.54 (10)。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透镜组与所述第二光学元件之间的光轴夹角为λ1,则λ1满足下列关系式(11):
55°< λ1 < 120 ° (11)。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子透镜组由一片透镜构成,所述第二子透镜组包括位于所述第二透镜和所述微型图像显示器之间的第三透镜;所述第三透镜为正透镜,且所述第三透镜靠近微型图像显示器侧的光学面凹向微型图像显示器;
所述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为f121,则f121满足下列关系式(12):
5.83 <f121 (12)。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光学元件为平面透反光学元件,所述第一光学元件的反射率为Re1,则Re1满足下列关系式(13):
20% < Re1<80% (13)。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光学元件靠近人眼观看侧的光学面为高反射率光学面,所述高反射率光学面的反射率为Re2,则Re2满足下列关系式(14):
20% < Re2 (14)。
进一步地,所述目镜光学***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透镜组和所述第一光学元件之间的平面反射光学元件;所述平面反射光学元件将经过所述第一透镜组折射的所述图像光反射至所述第一光学元件上,所述第一光学元件将所述图像光反射至所述第二光学元件上,再将经所述第二光学元件反射的所述图像光透射至人眼处;
所述第一透镜组与所述第一光学元件的夹角为λ2,则λ2满足下列关系式(16):
60° ≤λ2 ≤ 180 ° (16)。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光学元件包含两个面型相同的共轴光学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透镜组内各透镜的光学面型包括偶次非球面;所述第二光学元件的光学面型均为偶次非球面面型。
进一步地,所述偶次非球面面型满足下列关系式(15):
Figure 115704DEST_PATH_IMAGE001
(15)。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光学元件的材质为光学塑胶材料。
本申请提供一种头戴近眼显示装置,包括微型图像显示器,还包括如前述中任一项所述的反射式目镜光学***;所述目镜光学***位于人眼和所述微型图像显示器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微型图像显示器为有机电致发光发光器件。
进一步地,所述头戴近眼显示装置包含两个相同的所述反射式目镜光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第一光学元件具有的透射和反射性能,第二光学元件包含一个反射面,采用第一透镜组、第一光学元件和第二光学元件组成目镜光学***对光路进行有效的折叠,减小了目镜光学***的整体尺寸,提高了后续量产的可能性,第一透镜组包含第一子透镜组与第二子透镜组,各透镜之间的焦距采用负、正、正组合,在实现产品小尺寸化、降低成本和重量的基础上,实现光学***像差的大幅消除,同时也提高了基本的光学指标,保证很高的成像质量的同时,提高了画角的大小,观察者可以通过本发明,观看到全画幅高清、无失真、像质均匀的大幅画面,达到高临场感的视觉体验,适用于近眼显示器及其类似装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反射式目镜光学***的光路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反射式目镜光学***的点列图示意图;
图3a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反射式目镜光学***的场曲示意图;
图3b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反射式目镜光学***的畸变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反射式目镜光学***的光学传递函数MTF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反射式目镜光学***的光路图;
图6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反射式目镜光学***的点列图示意图;
图7a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反射式目镜光学***的场曲示意图;
图7b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反射式目镜光学***的畸变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反射式目镜光学***的光学传递函数MTF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反射式目镜光学***的光路图;
图10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反射式目镜光学***的点列图示意图;
图11a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反射式目镜光学***的场曲示意图;
图11b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反射式目镜光学***的畸变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反射式目镜光学***的光学传递函数MTF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反射式目镜光学***的光路图;
图14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反射式目镜光学***的点列图示意图;
图15a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反射式目镜光学***的场曲示意图;
图15b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反射式目镜光学***的畸变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反射式目镜光学***的光学传递函数MTF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构造一种反射式目镜光学***,包括:沿人眼光轴入射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光学元件和第二光学元件,以及位于微型图像显示器光轴上的第一透镜组;所述第一光学元件用于透射和反射来自于所述微型图像显示器的图像光;所述第二光学元件包含一个光学反射面,且所述光学反射面凹向人眼观看方向;所述第一光学元件将经过所述第一透镜组折射的所述图像光反射至所述第二光学元件上,再将经所述第二光学元件反射的所述图像光透射至人眼处。
上述光线传输路径为:微型图像显示器产生的光线经过第一透镜组折射后传输至第一光学元件上,第一光学元件上的反射部分将光线反射至第二光学元件上,第二光学元件上的光学反射面将接收到的光线反射至第一光学元件上。第一光学元件上的透光部分会将光线透射至人眼。
所述目镜光学***的有效焦距为fw,所述第一透镜组的有效焦距为f1,所述第二光学元件的有效焦距为f2,则fw、f1、f2满足下列关系式(1)、(2):
f1/fw < -0.50 (1);
f2/fw < -0.70 (2);
其中,f1/fw可取值为-0.50、-1.462、-3.398、-11.295、-23.931、-30.891、-44.751、-51.535、-70.479等等;
f2/fw可取值为-0.70、-1.93、-3.59、-11.35、-31.12、-45.08、-50.91、-71.88、-80.73、-100.649等等。
第一透镜组包括从人眼观看侧向微型图像显示器侧沿光轴方向依次排列的第一子透镜组和第二子透镜组;第一子透镜组与第二子透镜组的有效焦距为正、正组合;第一子透镜组的有效焦距为f11,第二子透镜组的有效焦距为f12,则f11、f12和f1满足下列关系式(3)、(4):
0.66 < f11/f1 (3);
0.57 < f12/f1 (4)。
其中,f11/f1可取值为0.66、0.77、0.89、1.35、3.25、5.56、36.1、54.1、87.6等等,f12/f1可取值为0.57、1.25、1.33、1.78、2.13、2.55、3.15、4.14、4.53、4.78等等。
上述关系式(1)、(2)、(3)、(4)中,f1/fw、f2/fw、f11/f1、f12/f1的取值范围对***像差的校正、光学元件的加工难度、以及光学元件装配偏差的灵敏度密切相关,其中关系式(1)中f1/fw的取值小于-0.50,改善了***中光学元件的可加工性;关系式(2) 中的f2/fw取值小于-0.70,使***像差得以充分校正,从而实现更加优质的光学效果。关系式(3)中f11/f1的取值大于0.66,使***像差得以充分校正,从而实现优质的光学效果;关系式(4)中f13/f1的取值大于0.57,使***像差得以充分校正,从而实现优质的光学效果。
所述第一子透镜组由两片透镜构成,分别是远离微型图像显示器侧的第一透镜和靠近微型图像显示器侧的第二透镜;所述第一透镜为负透镜;所述第二透镜为正透镜。
其中,第一透镜组包含两个子透镜组,分别是相邻设置的第一子透镜组与第二子透镜组,第一子透镜组与第二子透镜组采用正、正的焦距组合,其中,第一透镜组中第一透镜为负透镜;第二透镜为正透镜;负透镜矫正像差,正透镜提供聚焦成像。各透镜的焦距组合较为复杂,能够更好地矫正像差,加工性更好,成本较低,充分地矫正了***的像差,提升了***的光学分辨力。
更重要的是,利用第一光学元件与第二光学元件具有的透射和反射性能,对光路进行有效的折叠,减小了目镜光学***的整体尺寸,提高了后续量产的可能性,在产品小尺寸化、降低成本和重量的基础上,实现光学***像差的大幅消除,同时也提高了基本的光学指标,保证很高的成像质量的同时,提高了画角的大小,观察者可以通过本发明,观看到全画幅高清、无失真、像质均匀的大幅画面,达到高临场感的视觉体验,本产品适用于头戴近眼显示装置及其类似装置。
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光学元件可以为75%透射,25%反射或65%透射,35%反射或具有透射反射功能的偏振片。第二光学元件只是具有反射功能的部件,可以是镜片,也可以是具有反射功能的金属件。
如图1所示,包括从人眼观察侧到微型图像显示器之间沿光轴方向排列的第一光学元件、第二光学元件、第一透镜组;其中,以靠近人眼E侧的光学表面序号为1,依此类推(从左至右为2、3、4、5、6······),从微型图像显示器发出的光,经第一透镜组折射后,在第一光学元件上反射至第二光学元件上,第二光学元件将光反射至至第一光学元件上,再经过第一光学元件透射至人眼。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第一光学元件和第二光学元件沿光轴的距离为d1,第一光学元件和第一透镜组沿光轴的距离为d2,则d1和d2满足下列关系式(5):
0.69 < d2/d1 (5);
其中,d2/d1可取值为0.69、0.83,0.88,0.98,1.55,2.37,3.55,3.88,3.99,4.57,4.89,4.99。
上述关系式(5)中d2/d1的下限取值大于0.69,降低了***离轴像差的校正难度,确保中心视场和边缘视场同时达到较高的图像质量,使全画幅内像质均匀。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光学元件的最大光学有效口径为φ2,则φ2满足下列关系式(6):
φ2 < 70mm (6);
其中,φ2可取值为70、69、65、56、52、48、32、30、28、26、21等等,单位为mm。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为f111,所述第一子透镜组的有效焦距为f11,则f111与f11满足下列关系式(7):
f111/f11< -0.96 (7)。
其中, f111/f11可取值为-0.96、-0.965、-1.32、-1.55、-2.25、-3.57、-5.57、-8.79、-9.91、-10.11、-20.22等等。
关系式(7)中f111/ f11的取值小于-0.96,降低了球差的校正难度,便于实现大光学孔径。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第一透镜组的有效焦距f1,第一子透镜组的有效焦距f11,第二子透镜组的有效焦距f12和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11进一步满足下列关系式(8)、(9)、(10):
0.67≤ f11/f1 ≤ 1.42 (8);
-2.64≤ f111/f11 ≤ -0.97 (9);
0.58≤ f12/f1 ≤ 4.54 (10)。
其中,f11/f1可取值为0.67、0.81、0.98、1.235、1.255、1.354、1.367、1.399、1.413、1.42等等,f111/f11可取值为-2.64、-2.55、-2.34、-2.22、-2.18、-1.88、-1.68、-1.57、-0.97等等,f12/f1可取值为0.58、0.963、1.99、2.145、2.548、3.354、4.361、4.54等等。
通过进一步优选第一子透镜组、第二子透镜组、第一透镜和***有效焦距的取值范围,更好地平衡了所述光学***的光学性能和加工制造难度。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第一透镜组与第二光学元件之间的光轴夹角为λ1,则λ1满足下列关系式(11):
55°< λ1 < 120 ° (11);
其中,λ1可取值为55°、60°、66°、70°、90°、100°、115°、120°等等。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第二子透镜组由一片透镜构成,第二子透镜组包括位于第二透镜和微型图像显示器之间的第三透镜;第三透镜为正透镜,且第三透镜靠近微型图像显示器侧的光学面凹向微型图像显示器;
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为f121,则f121满足下列关系式(12):
5.83 <f121 (12)。
其中,f121可取值为5.83、21.2、21.5、22、23.5、27.8、30.5、39.4、44.5、57.9、100.1等等。
上述实施例中,采用第三透镜可更好的校正场曲和像散,更加有利于实现更大的视场角和更高的光学分辨率。第三透镜靠近微型图像显示器侧的光学面凹向微型图像显示器,有效地减小了目镜光学***的整体尺寸,提高***像质,校正畸变,改善了***的像散和场曲等像差,有利于目镜***实现全画幅均匀像质的高分辨率光学效果。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第二光学元件包含一个光学反射面,且光学反射面凹向人眼方向。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第一光学元件为平面透反光学元件,第一光学元件的反射率为Re1,则Re1满足下列关系式(13):
20% < Re1<80% (13);
其中,其中Re1可取值为20%、21%、30%、47%、52%、60%、65%、70%、79%、80%等等。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第二光学元件靠近人眼观看侧的光学面为高反射率光学面,高反射率光学面的反射率为Re2,则Re2满足下列关系式(14):
20% < Re2 (14);
其中,Re2可取值为20%、21%、30%、47%、52%、60%、65%、70%、80%、99%等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目镜光学***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透镜组和所述第一光学元件之间的平面反射光学元件;所述平面反射光学元件将经过所述第一透镜组折射的所述图像光反射至所述第一光学元件上,所述第一光学元件将所述图像光反射至所述第二光学元件上,再将经所述第二光学元件反射的所述图像光透射至人眼处;
所述第一透镜组与所述第一光学元件的夹角为λ2,则λ2满足下列关系式(16):
60° ≤λ2 ≤ 180 ° (16);
其中λ2可取值为60°、74°、80°、90°、100°、130°、140°、155°、167°、180°等等。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第二光学元件包含两个面型相同的共轴光学面。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第一透镜组内透镜的光学面型包括偶次非球面;第二光学元件的光学面型均为偶次非球面面型。
使所述光学***的各级像差得到进一步的优化校正。进一步提升所述目镜光学***的光学性能。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偶次非球面面型满足下列关系式(15):
Figure 564003DEST_PATH_IMAGE002
(15)。
其中,z为光学面的矢高,c为非球面顶点处曲率,k为非球面系数,α2,4,6… 为各阶系数,r为曲面上点到透镜***光轴的距离坐标。
使所述光学***的像差(包括球差、慧差、畸变、场曲、像散、色差和其它高阶像差)得到充分的校正,有利于所述目镜光学***在实现大视场角、大孔径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中心视场和边缘视场的图像质量、缩小中心视场和边缘视场图像质量的差别,实现全画幅内更均匀的图像质量和低畸变。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第二光学元件的材质为光学塑胶材料,如:E48R、EP5000、OKP1等等。
使得所述目镜光学***的各级像差得到充分校正的同时,又控制了光学元件的制造成本和光学***的重量。
下面通过更加具体的实施例对上述目镜光学***的原理、方案及显示结果进行更进一步的阐述。
以下实施例中,光阑E可以为目镜光学***成像的出瞳,为一个虚拟的出光孔径,人眼的瞳孔在光阑位置时,可以观察到最佳的成像效果。以下实施例所提供的点列图反映光学***成像的几何结构,忽略衍射效应,以指定视场、指定波长光线聚焦像平面截面形成的弥散斑表示,可同时包含多个视场和多种波长的光线。因此,可以通过点列图弥散斑的密集程度、形状尺寸直观地衡量光学***成像质量的优劣,通过点阵图不同波长弥散斑的错位程度直观衡量光学***的色差,点列图的RMS (Root Meam Square)半径(均方根半径)越小,光学***的成像质量越高。
第一实施例
所述第一实施例目镜设计数据如下表一所示:
Figure 671636DEST_PATH_IMAGE004
附图1为第一实施例的反射式目镜光学***光路图,包括:沿人眼光轴入射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光学元件L1和第二光学元件T2,以及位于微型图像显示器IMG光轴上的第一透镜组T1;第一光学元件L1用于透射和反射来自于微型图像显示器IMG的图像光;第二光学元件T2包含一个光学反射面L2,且光学反射面L2凹向人眼观看方向;第一光学元件L1将经过第一透镜组T1折射的图像光反射至第二光学元件T2上,再将经第二光学元件T2反射的图像光透射至人眼EYE处。
目镜光学***的有效焦距fw为-11.54,所述第一透镜组T1的有效焦距f1为10.55,第二光学元件L2的有效焦距f2为22.54,第一光学元件L1和第二光学元件L2沿光轴的距离d1为20.0,第一光学元件L1和第一透镜组T1沿光轴的距离d2为33.05,其中第一透镜组T1包括第一子透镜组T11和第二子透镜组T12。两个子透镜组的有效焦距分别f11为14.61,f12为42.99,第一子透镜组T11透镜组为正透镜组,第一透镜T111为负透镜有效焦距f111为-14.18,第二透镜T112为正透镜。第二子透镜组T12包括第三透镜T121。则f1/fw为-0.91,f2/fw为-1.95,f11/f1为1.38,f111/f11为-0.97,f12/f1为4.07,f121为42.99,d2/d1为1.65,λ1为66°。
附图2、附图3a、附图3b和附图4分别为点列图,场曲、畸变图和传递函数MTF曲线图,反映出了本实施例各个视场光线在像平面(微型图像显示器IMG)的单位像素内有着很高的分辨率及很小的光学畸变,单位周期每10mm分辨率达到0.8以上,光学***像差以及图像飘移得到良好校正,通过所述目镜光学***可观察到均匀、高光学性能的显示画像。
第二实施例
所述第二实施例目镜设计数据如下表二所示:
Figure 80227DEST_PATH_IMAGE006
附图5为第二实施例的反射式目镜光学***光路图,包括:沿人眼光轴入射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光学元件L1和第二光学元件T2,以及位于微型图像显示器IMG光轴上的第一透镜组T1;第一光学元件L1用于透射和反射来自于微型图像显示器IMG的图像光;第二光学元件T2包含一个光学反射面L2,且光学反射面L2凹向人眼观看方向;第一光学元件L1将经过第一透镜组T1折射的图像光反射至第二光学元件T2上,再将经第二光学元件T2反射的图像光透射至人眼EYE处。
目镜光学***的有效焦距fw为-9.29,所述第一透镜组T1的有效焦距f1为7.64,第二光学元件L2的有效焦距f2为20,第一光学元件L1和第二光学元件沿光轴的距离d1为19,第一光学元件L1和第一透镜组T1沿光轴的距离d2为25.3,其中第一透镜组T1包括第一子透镜组T11和第二子透镜组T12,两个子透镜组的有效焦距分别是f11为10.86,f12为30.19,第一子透镜组T11为正透镜组,第一透镜T111为负透镜,且有效焦距f111为-28.66。第二透镜T112为正透镜。第二子透镜组T12包括第三透镜T121。则f1/fw为-0.82,f2/fw为-2.15,f11/f1为1.42,f111/f11为-2.64,f12/f1为3.95,f121为30.19,d2/d1为1.33,λ1为79°。
附图6、附图7a、附图7b和附图8分别为点列图,场曲、畸变图和传递函数MTF曲线图,反映出了本实施例各个视场光线在像平面(微型图像显示器IMG)的单位像素内有着很高的分辨率及很小的光学畸变,单位周期每10mm分辨率达到0.8以上,光学***像差以及图像飘移得到良好校正,通过所述目镜光学***可观察到均匀、高光学性能的显示画像。
第三实施例
所述第三实施例目镜设计数据如下表三所示:
Figure 222495DEST_PATH_IMAGE008
附图9为第三实施例的反射式目镜光学***光路图,包括:沿人眼光轴入射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光学元件L1和第二光学元件T2,以及位于微型图像显示器IMG光轴上的第一透镜组T1;第一光学元件L1用于透射和反射来自于微型图像显示器IMG的图像光;第二光学元件T2包含一个光学反射面L2,且光学反射面L2凹向人眼观看方向;第一光学元件L1将经过第一透镜组T1折射的图像光反射至第二光学元件T2上,再将经第二光学元件T2反射的图像光透射至人眼EYE处。
目镜光学***的有效焦距fw为-14.91,第一透镜组T1的有效焦距f1为16.95,第二光学元件L2的有效焦距f2为10.57,第一光学元件L1和第二光学元件L2沿光轴的距离d1为20.99,第一光学元件L1和第一透镜组T1沿光轴的距离d2为17.3,其中第一透镜组T1包括第一子透镜组T11和第二子透镜组T12,两个子透镜组的有效焦距分别是f11为11.33,f12为76.7,第一子透镜组T11为正透镜组,第一透镜T111为负透镜,且有效焦距f111为-12.76。第二透镜T112为正透镜。第二子透镜组T12包括第三透镜T121。则f1/fw为-1.14,f2/fw为-0.71,f11/f1为0.67,f111/f11为-1.13,f12/f1为4.53,f121为76.7,d2/d1为0.82,λ1为80°。
附图10、附图11a、附图11b和附图12分别为点列图,场曲、畸变图和传递函数MTF曲线图,反映出了本实施例各个视场光线在像平面(微型图像显示器IMG)的单位像素内有着很高的分辨率及很小的光学畸变,单位周期每10mm分辨率达到0.9以上,光学***像差以及图像飘移得到良好校正,通过所述目镜光学***可观察到均匀、高光学性能的显示画像。
第四实施例
所述第四实施例目镜设计数据如下表四所示:
Figure 576116DEST_PATH_IMAGE010
附图13为第四实施例的反射式目镜光学***光路图,包括:沿人眼光轴入射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光学元件L1和第二光学元件T2,以及位于微型图像显示器IMG光轴上的第一透镜组T1;第一光学元件L1用于透射和反射来自于微型图像显示器IMG的图像光;第二光学元件T2包含一个光学反射面L2,且光学反射面L2凹向人眼观看方向;第一光学元件L1将经过第一透镜组T1折射的图像光反射至第二光学元件T2上,再将经第二光学元件T2反射的图像光透射至人眼EYE处。
目镜光学***的有效焦距fw为-15.94,第一透镜组T1的有效焦距f1为8.1,第二光学元件L2的有效焦距f2为18,第一光学元件L1和第二光学元件L2沿光轴的距离d1为15,第一光学元件L1和第一透镜组T1沿光轴的距离d2为15,其中第一透镜组T1包括第一子透镜组T11和第二子透镜组T12,两个子透镜组的有效焦距是f11为11.3,f12为4.68,第一子透镜组T11为正透镜组,第一透镜T111为负透镜,且有效焦距f111为-12.53。第二透镜T112为正透镜。第二子透镜组T12包括第三透镜T121。则f1/fw为-0.51,f2/fw为-1.13,f11/f1为1.40,f111/f11为-1.11,f12/f1为0.58,f121为5.84,d2/d1为1,λ1为56°。
附图14、附图15a、附图15b和附图16分别为点列图,场曲、畸变图和传递函数MTF曲线图,反映出了本实施例各个视场光线在像平面(微型图像显示器IMG)的单位像素内有着很高的分辨率及很小的光学畸变,单位周期每10mm分辨率达到0.9以上,光学***像差以及图像飘移得到良好校正,通过所述目镜光学***可观察到均匀、高光学性能的显示画像。
上述实施例一至四的各项数据均满足发明内容中所记录的参数要求,结果如下表五所示:
Figure 125041DEST_PATH_IMAGE012
本申请提供一种头戴近眼显示装置,包括微型图像显示器,还包括如前述中任一项的反射式目镜光学***;目镜光学***位于人眼和微型图像显示器之间。
优选地,微型图像显示器为有机电致发光发光器件。
优选地,头戴近眼显示装置包含两个相同的反射式目镜光学***。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上述各实施例的反射式目镜光学***的第一透镜组中的各透镜采用负、正、正的焦距组合,充分地校正了***的像差,提升了***的光学分辨力。更重要的是,利用第一光学元件与第二光学元件具有的透射和反射性能,对光路进行有效的折叠,减小了目镜光学***的整体尺寸,提高了后续量产的可能性,在产品小尺寸化、降低成本和重量的基础上,实现光学***像差的大幅消除,同时也提高了基本的光学指标,保证很高的成像质量的同时,提高了画角的大小,观察者可以通过本发明,观看到全画幅高清、无失真、像质均匀的大幅画面,达到高临场感的视觉体验,本产品适用于头戴近眼显示装置及其类似装置。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6)

1.一种反射式目镜光学***,其特征在于:由沿人眼光轴入射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光学元件和第二光学元件,以及位于微型图像显示器光轴上的第一透镜组构成;所述第一光学元件用于透射和反射来自于所述微型图像显示器的图像光;所述第二光学元件包含一个光学反射面,且所述光学反射面凹向人眼;所述第一光学元件将经过所述第一透镜组折射的所述图像光反射至所述第二光学元件上,再将经所述第二光学元件反射的所述图像光透射至人眼处;
所述目镜光学***的有效焦距为fw,所述第一透镜组的有效焦距为f1,所述第二光学元件的有效焦距为f2,则fw、f1、f2满足下列关系式(1)、(2):
f1/fw<-0.50 (1);
f2/fw<-0.70 (2);
所述第一透镜组由从人眼观看侧向微型图像显示器侧沿光轴方向依次排列的第一子透镜组和第二子透镜组构成;所述第一子透镜组的有效焦距为f11,f11为正值;所述第二子透镜组的有效焦距为f12,f12为正值;则f11、f12和f1满足下列关系式(3)、(4):
0.66<f11/f1 (3);
0.57<f12/f1 (4);
所述第一子透镜组由两片透镜构成,分别是远离微型图像显示器侧的第一透镜和靠近微型图像显示器侧的第二透镜;所述第一透镜为负透镜;所述第二透镜为正透镜;所述第二子透镜组由一片透镜构成,所述第二子透镜组由位于所述第二透镜和所述微型图像显示器之间的第三透镜构成,所述第三透镜为正透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式目镜光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学元件远离人眼侧的光学面和所述第二光学元件中的所述光学反射面之间沿光轴的距离为d1,所述第一光学元件远离人眼观察侧的光学面和所述第一透镜组中距离人眼观察侧最近的光学面之间沿光轴的距离为d2,则d1和d2满足下列关系式(5):
0.69<d2/d1 (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式目镜光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学元件的最大光学有效口径为φ2,则φ2满足下列关系式(6):
φ2<70mm (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式目镜光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为f111,所述第一子透镜组的有效焦距为f11,则f111与f11满足下列关系式(7):
f111/f11<-0.96 (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式目镜光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组的有效焦距f1,所述第一子透镜组的有效焦距f11,所述第二子透镜组的有效焦距f12和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11进一步满足下列关系式(8)、(9)、(10):
0.67≤f11/f1≤1.42 (8);
-2.64≤f111/f11≤-0.97 (9);
0.58≤f12/f1≤4.54 (1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式目镜光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组与所述第二光学元件之间的光轴夹角为λ1,则λ1满足下列关系式(11):
55°<λ1<120° (1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式目镜光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靠近微型图像显示器侧的光学面凹向微型图像显示器;
所述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为f121,则f121满足下列关系式(12):
5.83<f121 (1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式目镜光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学元件为平面透反光学元件,所述第一光学元件的反射率为Re1,则Re1满足下列关系式(13):
20%<Re1<80% (13)。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式目镜光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学元件靠近人眼观看侧的光学面为高反射率光学面,所述高反射率光学面的反射率为Re2,则Re2满足下列关系式(14):
20%<Re2 (14)。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式目镜光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学元件包含两个面型相同的共轴光学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式目镜光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组内各透镜的光学面型包括偶次非球面;所述第二光学元件的光学面型均为偶次非球面面型。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反射式目镜光学***,其特征在于,所述偶次非球面面型满足下列关系式(15):
Figure FDA0003339771650000031
其中,z为光学面的矢高,c为非球面顶点处曲率,k为非球面系数,α2,4,6…为各阶系数,r为曲面上点到透镜***光轴的距离坐标。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式目镜光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学元件的材质为光学塑胶材料。
14.一种头戴近眼显示装置,包括微型图像显示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反射式目镜光学***;所述目镜光学***位于人眼和所述微型图像显示器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头戴近眼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图像显示器为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头戴近眼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戴近眼显示装置包含两个相同的所述反射式目镜光学***。
CN202110879682.8A 2021-08-02 2021-08-02 一种反射式目镜光学***及头戴近眼显示装置 Active CN11334155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79682.8A CN113341559B (zh) 2021-08-02 2021-08-02 一种反射式目镜光学***及头戴近眼显示装置
US17/879,335 US11536977B1 (en) 2021-08-02 2022-08-02 Reflective eyepiece optical system and head-mounted near-to-eye display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79682.8A CN113341559B (zh) 2021-08-02 2021-08-02 一种反射式目镜光学***及头戴近眼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41559A CN113341559A (zh) 2021-09-03
CN113341559B true CN113341559B (zh) 2022-08-05

Family

ID=774807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79682.8A Active CN113341559B (zh) 2021-08-02 2021-08-02 一种反射式目镜光学***及头戴近眼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1536977B1 (zh)
CN (1) CN113341559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050194A1 (ja) * 2013-10-02 2015-04-09 株式会社ニコン ヘッドマウントディスプレイ用光学系、およびヘッドマウントディスプレイ
CN104635333A (zh) * 2015-01-26 2015-05-20 青岛歌尔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目镜、头戴目镜***和微显示头戴设备
CN105917267A (zh) * 2015-09-13 2016-08-31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光学模组、光学装置及穿戴式显示装置
CN207318847U (zh) * 2017-09-06 2018-05-04 上海影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增强现实光学***
CN110873967A (zh) * 2019-11-28 2020-03-1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近眼显示光学***及头戴式显示器
CN211318883U (zh) * 2020-01-15 2020-08-21 贾怀昌 一种高分辨率大视场角及大出瞳直径的ar光学***
CN213069354U (zh) * 2020-09-18 2021-04-27 北京耐德佳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近眼显示的光学组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02267A (en) * 1991-02-08 1995-03-28 Carl-Zeiss-Stiftung Catadioptric reduction objective
US5537260A (en) * 1993-01-26 1996-07-16 Svg Lithography Systems, Inc. Catadioptric optical reduction system with high numerical aperture
DE4417489A1 (de) * 1994-05-19 1995-11-23 Zeiss Carl Fa Höchstaperturiges katadioptrisches Reduktionsobjektiv für die Miktrolithographie
US7436599B2 (en) * 2001-05-14 2008-10-14 Olympus Corporation Electronic image pickup system
WO2009094399A1 (en) * 2008-01-22 2009-07-30 The Arizona Board Of Regents On Behalf Of The University Of Arizona Head-mounted projection display using reflective microdisplays
US8928975B2 (en) * 2010-05-13 2015-01-06 Uri Milman Compact magnifying optical system with wide field of view
US8824055B2 (en) * 2012-11-16 2014-09-02 Raytheon Company Refractive optics with broad spectral coverage
FI128407B (en) * 2017-06-02 2020-04-30 Dispelix Oy Projection lens and waveguide display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050194A1 (ja) * 2013-10-02 2015-04-09 株式会社ニコン ヘッドマウントディスプレイ用光学系、およびヘッドマウントディスプレイ
CN104635333A (zh) * 2015-01-26 2015-05-20 青岛歌尔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目镜、头戴目镜***和微显示头戴设备
CN105917267A (zh) * 2015-09-13 2016-08-31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光学模组、光学装置及穿戴式显示装置
CN207318847U (zh) * 2017-09-06 2018-05-04 上海影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增强现实光学***
CN110873967A (zh) * 2019-11-28 2020-03-1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近眼显示光学***及头戴式显示器
CN211318883U (zh) * 2020-01-15 2020-08-21 贾怀昌 一种高分辨率大视场角及大出瞳直径的ar光学***
CN213069354U (zh) * 2020-09-18 2021-04-27 北京耐德佳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近眼显示的光学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41559A (zh) 2021-09-03
US11536977B1 (en) 2022-1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26838B (zh) 一种目镜光学***及头戴显示器
CN113325565B (zh) 一种反射式目镜光学***及头戴近眼显示装置
JP6340085B2 (ja) 短距離光拡大モジュール、眼鏡、ヘルメット及びvrシステム
CN213934402U (zh) 一种大视场角的目镜光学***及头戴显示装置
CN112630978B (zh) 一种大视场角的目镜光学***及头戴显示装置
CN213934403U (zh) 一种大视场角的目镜光学***及头戴显示装置
CN214041889U (zh) 一种大视场角的目镜光学***及头戴显示装置
CN214011639U (zh) 一种大视场角的目镜光学***及头戴显示装置
CN112630977A (zh) 一种大视场角的目镜光学***及头戴显示装置
US20230042152A1 (en) Reflective eyepiece optical system and head-mounted near-to-eye display device
CN112630974A (zh) 一种大视场角的目镜光学***及头戴显示装置
CN112630976A (zh) 一种大视场角的目镜光学***及头戴显示装置
CN112731666A (zh) 一种大视场角的目镜光学***及头戴显示装置
CN112630975B (zh) 一种大视场角的目镜光学***及头戴显示装置
CN112764221B (zh) 一种大视场角的目镜光学***及头戴显示装置
CN213934401U (zh) 一种大视场角的目镜光学***及头戴显示装置
CN213934404U (zh) 一种大视场角的目镜光学***及头戴显示装置
CN213934400U (zh) 一种大视场角的目镜光学***及头戴显示装置
CN213934399U (zh) 一种大视场角的目镜光学***及头戴显示装置
CN210243956U (zh) 一种目镜光学***及头戴显示器
CN113341559B (zh) 一种反射式目镜光学***及头戴近眼显示装置
CN113325566B (zh) 一种反射式目镜光学***及头戴近眼显示装置
CN113325567B (zh) 一种反射式目镜光学***及头戴近眼显示装置
CN113341555B (zh) 一种反射式目镜光学***及头戴近眼显示装置
CN113341556B (zh) 一种反射式目镜光学***及头戴近眼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