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86888B - 核酸、药物组合物与缀合物及制备方法和用途 - Google Patents

核酸、药物组合物与缀合物及制备方法和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86888B
CN113286888B CN202080007281.7A CN202080007281A CN113286888B CN 113286888 B CN113286888 B CN 113286888B CN 202080007281 A CN202080007281 A CN 202080007281A CN 113286888 B CN113286888 B CN 11328688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ucleotide sequence
nucleotide
sirna
seq
iii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0728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286888A (zh
Inventor
张鸿雁
高山
康代武
田宝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Ruibo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Ruibo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Ruibo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Ruibo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62855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701564A/zh
Publication of CN1132868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868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2868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868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1/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alimentary tract or the digestive system
    • A61P1/16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alimentary tract or the digestive system for liver or gallbladder disorders, e.g. hepatoprotective agents, cholagogues, litholytic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5/00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DNA or RNA concerning genetic engineering, vectors, e.g. plasmids, or their isolation, preparation or purification; Use of hosts therefor
    • C12N15/09Recombinant DNA-technology
    • C12N15/11DNA or RNA fragments; Modified forms thereof; Non-coding nucleic acids having a biological activity
    • C12N15/113Non-coding nucleic acids modulating the expression of genes, e.g. 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s; Antisense DNA or RNA; Triplex- forming oligonucleotides; Catalytic nucleic acids, e.g. ribozymes; Nucleic acids used in co-suppression or gene silencing
    • C12N15/1137Non-coding nucleic acids modulating the expression of genes, e.g. 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s; Antisense DNA or RNA; Triplex- forming oligonucleotides; Catalytic nucleic acids, e.g. ribozymes; Nucleic acids used in co-suppression or gene silencing against enzym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5/00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DNA or RNA concerning genetic engineering, vectors, e.g. plasmids, or their isolation, preparation or purification; Use of hosts therefor
    • C12N15/09Recombinant DNA-technology
    • C12N15/11DNA or RNA fragments; Modified forms thereof; Non-coding nucleic acids having a biological activity
    • C12N15/113Non-coding nucleic acids modulating the expression of genes, e.g. 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s; Antisense DNA or RNA; Triplex- forming oligonucleotides; Catalytic nucleic acids, e.g. ribozymes; Nucleic acids used in co-suppression or gene silenc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70Carbohydrates; Sugars; Derivatives thereof
    • A61K31/7088Compounds having three or more nucleosides or nucleotides
    • A61K31/713Double-stranded nucleic acids or oligonucleotid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43/00Drugs for specific purpos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A61P1/00-A61P41/00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HSUGARS; DERIVATIVES THEREOF; NUCLEOSIDES; NUCLEOTIDES; NUCLEIC ACIDS
    • C07H21/00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mononucleotide units having separate phosphate or polyphosphate groups linked by saccharide radicals of nucleoside groups, e.g. nucleic aci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2310/00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nucleic acid
    • C12N2310/10Type of nucleic acid
    • C12N2310/11Antisens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2310/00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nucleic acid
    • C12N2310/10Type of nucleic acid
    • C12N2310/14Type of nucleic acid interfering N.A.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2310/00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nucleic acid
    • C12N2310/30Chemical structure
    • C12N2310/31Chemical structure of the backbone
    • C12N2310/315Phosphorothio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2310/00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nucleic acid
    • C12N2310/30Chemical structure
    • C12N2310/32Chemical structure of the sugar
    • C12N2310/3222'-R Modific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2310/00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nucleic acid
    • C12N2310/30Chemical structure
    • C12N2310/35Nature of the modification
    • C12N2310/351Conjuga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2310/00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nucleic acid
    • C12N2310/30Chemical structure
    • C12N2310/35Nature of the modification
    • C12N2310/352Nature of the modification linked to the nucleic acid via a carbon atom
    • C12N2310/3525MOE, methoxyethox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YENZYMES
    • C12Y304/00Hydrolases acting on peptide bonds, i.e. peptidases (3.4)
    • C12Y304/21Serine endopeptidases (3.4.21)
    • C12Y304/21061Kexin (3.4.21.61), i.e. proprotein convertase subtilisin/kexin type 9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AREA)
  • Virolog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 Medicines That Contain Protein Lipid Enzymes And Other Medicines (AREA)

Abstract

一种抑制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杆菌蛋白酶/kexin 9型(PCSK9)基因表达的siRNA,含有该siRNA的药物组合物和缀合物。所述siRNA中的每个核苷酸各自独立地为修饰或未修饰的核苷酸,该siRNA含有正义链和反义链,所述正义链含有核苷酸序列I,所述核苷酸序列I与SEQID NO: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长度相等,且不多于3个核苷酸差异,所述反义链含有核苷酸序列II,所述核苷酸序列II与SEQ ID NO:2所示的核苷酸序列长度相等,且不多于3个核苷酸差异。上述siRNA及其药物组合物和缀合物,可以有效治疗和/或预防高胆固醇血症。

Description

核酸、药物组合物与缀合物及制备方法和用途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能够抑制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杆菌蛋白酶/kexin 9型(PCSK9)基因表达的核酸、药物组合物和siRNA缀合物。本公开还涉及该核酸、药物组合物与siRNA缀合物的制备方法和用途。
背景技术
血脂异常,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持续偏高是诱发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现有的治疗血脂异常的药物主要有他汀类、胆固醇吸收抑制剂、树脂类、普罗步考、贝特类和烟酸及其衍生物。应用降脂药降低血浆胆固醇水平可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但仍有相当比例的患者未达到理想的血脂水平。
研究表明,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杆菌蛋白酶/kexin 9型(PCSK9)基因在脂质代谢、特别是胆固醇代谢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抑制PCSK9基因表达,能够有效降低血浆胆固醇水平。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可基于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这一机制,以序列特异性的方式抑制或阻断感兴趣的目的基因的表达,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若能从mRNA层面,抑制PCSK9基因表达,无疑将是最为理想的治疗手段。
开发抑制PCSK9基因表达和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siRNA药物的关键在于寻找合适的siRNA及其修饰以及有效的递送***。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发明人意外发现,具有本公开提供的如下siRNA缀合物能够特异性地抑制PCSK9基因的表达,并且特异性地靶向肝脏,抑制肝脏中PCSK9基因的表达,实现治疗或预防高胆固醇血症。此外,发明人还发明了具有较高活性的siRNA和药物组合物。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公开提供了一种siRNA缀合物,该缀合物具有如式(308)所示的结构:
其中:n1为选自1-3的整数,n3为选自0-4的整数;m1、m2或m3独立地为选自2-10的整数;R10、R11、R12、R13、R14或R15各自独立地为H,或选自于由以下基团所组成的组:C1-C10烷基、C1-C10卤代烷基以及C1-C10烷氧基;
R3为式A59所示结构的基团:
其中,E1为OH、SH或BH2
Nu为siRNA,该siRNA含有正义链和反义链,所述siRNA中的每个核苷酸各自独立地为修饰或未修饰的核苷酸,其中,所述正义链含有一段核苷酸序列I,所述反义链含有一段核苷酸序列II,所述核苷酸序列I和所述核苷酸序列II至少部分地反向互补形成双链区,所述核苷酸序列I和所述核苷酸序列II选自如下i)-vi)中的一组:
i)所述核苷酸序列I与SEQ ID NO: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长度相等,且不多于3个核苷酸差异,且所述核苷酸序列II与SEQ ID NO:2所示的核苷酸序列长度相等,且不多于3个核苷酸差异:
5′-AAGCAAGCAGACAUUUAUZ1-3′(SEQ ID NO:1);
5′-Z2AUAAAUGUCUGCUUGCUU-3′(SEQ ID NO:2),
其中,Z1为C,Z2为G,所述核苷酸序列I中包含位置对应于Z1的核苷酸Z3,所述核苷酸序列II中包含位置对应于Z2的核苷酸Z4,所述Z4是所述反义链5′末端的第一个核苷酸;
ii)所述核苷酸序列I与SEQ ID NO:6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长度相等,且不多于3个核苷酸差异,且所述核苷酸序列II与SEQ ID NO:62所示的核苷酸序列长度相等,且不多于3个核苷酸差异:
5′-UUUGUAGCAUUUUUAUUAZ5-3′(SEQ ID NO:61);
5′-Z6UAAUAAAAAUGCUACAAA-3′(SEQ ID NO:62),
其中,Z5为A,Z6为U,所述核苷酸序列I中包含位置对应于Z5的核苷酸Z7,所述核苷酸序列II中包含位置对应于Z6的核苷酸Z8,所述Z8是所述反义链5′末端的第一个核苷酸;
iii)所述核苷酸序列I与SEQ ID NO:12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长度相等,且不多于3个核苷酸差异,且所述核苷酸序列II与SEQ ID NO:122所示的核苷酸序列长度相等,且不多于3个核苷酸差异:
5′-GCCUGGAGUUUAUUCGGAZ9-3′(SEQ ID NO:121);
5′-Z10UCCGAAUAAACUCCAGGC-3′(SEQ ID NO:122),
其中,Z9为A,Z10为U,所述核苷酸序列I中包含位置对应于Z9的核苷酸Z11,所述核苷酸序列II中包含位置对应于Z10的核苷酸Z12,所述Z12是所述反义链5′末端的第一个核苷酸;
iv)所述核苷酸序列I与SEQ ID NO:18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长度相等,且不多于3个核苷酸差异,且所述核苷酸序列II与SEQ ID NO:182所示的核苷酸序列长度相等,且不多于3个核苷酸差异:
5′-CUGUUUUGCUUUUGUAACZ13-3′(SEQ ID NO:181);
5′-Z14GUUACAAAAGCAAAACAG-3′(SEQ ID NO:182),
其中,Z13为U,Z14为A,所述核苷酸序列I中包含位置对应于Z13的核苷酸Z15,所述核苷酸序列II中包含位置对应于Z14的核苷酸Z16,所述Z16是所述反义链5′末端的第一个核苷酸;
v)所述核苷酸序列I与SEQ ID NO:24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长度相等,且不多于3个核苷酸差异,且所述核苷酸序列II与SEQ ID NO:242所示的核苷酸序列长度相等,且不多于3个核苷酸差异:
5′-GGUUUUGUAGCAUUUUUAZ17-3′(SEQ ID NO:241);
5′-Z18UAAAAAUGCUACAAAACC-3′(SEQ ID NO:242),
其中,Z17为U,Z18为A,所述核苷酸序列I中包含位置对应于Z17的核苷酸Z19,所述核苷酸序列II中包含位置对应于Z18的核苷酸Z20,所述Z20是所述反义链5′末端的第一个核苷酸;并且,
vi)所述核苷酸序列I与SEQ ID NO:30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长度相等,且不多于3个核苷酸差异,且所述核苷酸序列II与SEQ ID NO:302所示的核苷酸序列长度相等,且不多于3个核苷酸差异:
5′-GUGACUUUUUAAAAUAAAZ21-3′(SEQ ID NO:301);
5′-Z22UUUAUUUUAAAAAGUCAC-3′(SEQ ID NO:302),
其中,Z21为A,Z22为U,所述核苷酸序列I中包含位置对应于Z21的核苷酸Z23,所述核苷酸序列II中包含位置对应于Z22的核苷酸Z24,所述Z24是所述反义链5′末端的第一个核苷酸;
R2是长度为1-20个碳原子的直链亚烷基,其中一个或多个碳原子任选地被选自于以下基团所组成的组中的任何一个或多个所替换:C(O)、NH、O、S、CH=N、S(O)2、C2-C10亚烯基、C2-C10亚炔基、C6-C10亚芳基、C3-C18亚杂环基和C5-C10亚杂芳基;并且其中,R2可任选地具有由以下基团所组成的组中的任何一个或多个的取代基:C1-C10烷基、C6-C10芳基、C5-C10杂芳基、C1-C10卤代烷基、-OC1-C10烷基、-OC1-C10烷基苯基、-C1-C10烷基-OH、-OC1-C10卤代烷基、-SC1-C10烷基、-SC1-C10烷基苯基、-C1-C10烷基-SH、-SC1-C10卤代烷基、卤素取代基、-OH、-SH、-NH2、-C1-C10烷基-NH2、-N(C1-C10烷基)(C1-C10烷基)、-NH(C1-C10烷基)、N(C1-C10烷基)(C1-C10烷基苯基)、NH(C1-C10烷基苯基)、氰基、硝基、-CO2H、-C(O)O(C1-C10烷基)、-CON(C1-C10烷基)(C1-C10烷基)、-CONH(C1-C10烷基)、-CONH2、-NHC(O)(C1-C10烷基)、-NHC(O)(苯基)、-N(C1-C10烷基)C(O)(C1-C10烷基)、-N(C1-C10烷基)C(O)(苯基)、-C(O)C1-C10烷基、-C(O)C1-C10烷基苯基、-C(O)C1-C10卤代烷基、-OC(O)C1-C10烷基、-SO2(C1-C10烷基)、-SO2(苯基)、-SO2(C1-C10卤代烷基)、-SO2NH2、-SO2NH(C1-C10烷基)、-SO2NH(苯基)、-NHSO2(C1-C10烷基)、-NHSO2(苯基)和-NHSO2(C1-C10卤代烷基);
每个L1独立地是长度为1-70个碳原子的直链亚烷基,其中一个或多个碳原子任选地被选自于以下基团所组成的组中的任何一个或多个所替换:C(O)、NH、O、S、CH=N、S(O)2、C2-C10亚烯基、C2-C10亚炔基、C6-C10亚芳基、C3-C18亚杂环基和C5-C10亚杂芳基;并且其中,L1可任选地具有由以下基团所组成的组中的任何一个或多个的取代基:C1-C10烷基、C6-C10芳基、C5-C10杂芳基、C1-C10卤代烷基、-OC1-C10烷基、-OC1-C10烷基苯基、-C1-C10烷基-OH、-OC1-C10卤代烷基、-SC1-C10烷基、-SC1-C10烷基苯基、-C1-C10烷基-SH、-SC1-C10卤代烷基、卤素取代基、-OH、-SH、-NH2、-C1-C10烷基-NH2、-N(C1-C10烷基)(C1-C10烷基)、-NH(C1-C10烷基)、N(C1-C10烷基)(C1-C10烷基苯基)、NH(C1-C10烷基苯基)、氰基、硝基、-CO2H、-C(O)O(C1-C10烷基)、-CON(C1-C10烷基)(C1-C10烷基)、-CONH(C1-C10烷基)、-CONH2、-NHC(O)(C1-C10烷基)、-NHC(O)(苯基)、-N(C1-C10烷基)C(O)(C1-C10烷基)、-N(C1-C10烷基)C(O)(苯基)、-C(O)C1-C10烷基、-C(O)C1-C10烷基苯基、-C(O)C1-C10卤烷基、-OC(O)C1-C10烷基、-SO2(C1-C10烷基)、-SO2(苯基)、-SO2(C1-C10卤代烷基)、-SO2NH2、-SO2NH(C1-C10烷基)、-SO2NH(苯基)、-NHSO2(C1-C10烷基)、-NHSO2(苯基)和-NHSO2(C1-C10卤代烷基);
表示基团共价连接的位点;M1表示靶向基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能够抑制PCSK9基因表达的siRNA,所述siRNA含有正义链和反义链,所述正义链和所述反义链中的每一个核苷酸独立地为氟代修饰的核苷酸或非氟代修饰的核苷酸;所述正义链含有一段核苷酸序列I,所述反义链含有一段核苷酸序列II,所述核苷酸序列I和所述核苷酸序列II至少部分地反向互补形成双链区,所述氟代修饰的核苷酸位于核苷酸序列I和核苷酸序列II中,并且,按照5′末端到3′末端的方向,在所述正义链中,所述核苷酸序列I的第7、8、9位的核苷酸为氟代修饰的核苷酸,所述正义链中其余位置的核苷酸为非氟代修饰的核苷酸;按照5′末端到3′末端的方向,在所述反义链中,所述核苷酸序列II的第2、6、14、16位的核苷酸为氟代修饰的核苷酸,所述反义链中其余位置的核苷酸为非氟代修饰的核苷酸,并且,所述核苷酸序列I和所述核苷酸序列II选自上述i)-vi)中的一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药物组合物,所述药物组合物含有本公开的siRNA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公开提供了一种siRNA缀合物,所述siRNA缀合物含有本公开提供的siRNA以及缀合连接至该siRNA的缀合基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公开提供了本公开的siRNA和/或药物组合物和/或siRNA缀合物在制备用于治疗和/或预防由PCSK9基因异常表达引起的疾病或生理状况的药物中的用途。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治疗和/或预防由PCSK9基因异常表达引起的疾病或生理状况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有效量的本公开的siRNA和/或药物组合物和/或siRNA缀合物给予有需要的受试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抑制肝细胞中PCSK9基因表达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有效量的本公开的siRNA和/或药物组合物和/或siRNA缀合物与所述肝细胞接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试剂盒,所述试剂盒含有本公开的siRNA和/或药物组合物和/或siRNA缀合物。
有益效果
本公开提供的siRNA、药物组合物和siRNA缀合物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较高的PCSK9mRNA抑制活性,较低的脱靶效应及毒性,和/或能显著治疗或预防由PCSK9基因异常表达引起的疾病或生理状况,例如,高胆固醇血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公开提供的siRNA、药物组合物或siRNA缀合物在体外细胞实验中显示出优异的靶mRNA抑制活性。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公开提供的siRNA、药物组合物或siRNA缀合物在肝细胞中显示出至少20%、30%、40%、50%、60%、70%、80%、90%或95%的靶mRNA抑制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公开提供的siRNA、药物组合物或siRNA缀合物可在体内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和/或更高的活性。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公开提供的siRNA、药物组合物或siRNA缀合物在体内显示出至少20%、30%、40%、50%、60%、70%、80%、90%或95%的靶基因表达抑制率。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公开提供的siRNA、药物组合物或siRNA缀合物在体内显示出至少20%、30%、40%、50%、60%、70%、80%、90%或95%的PCSK9基因表达抑制率。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公开提供的siRNA、药物组合物或siRNA缀合物在体内显示出至少20%、30%、40%、50%、60%、70%、80%、90%或95%的肝内PCSK9基因表达抑制率。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公开提供的siRNA、药物组合物或siRNA缀合物在体内显示出至少20%、30%、40%、50%、60%、70%、80%、90%或95%的动物模型中肝内PCSK9基因表达抑制率。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公开提供的siRNA、药物组合物或siRNA缀合物在体内显示出至少20%、30%、40%、50%、60%、70%、80%、90%或95%的人类受试者中肝内PCSK9基因表达抑制率。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公开提供的siRNA、药物组合物或siRNA缀合物未显示出明显脱靶效应。脱靶效应可以是例如抑制非靶基因的基因正常表达。据认为,如果脱靶基因表达的结合/抑制与在靶基因效果相比低于50%、40%、30%、20%或10%时,该脱靶效应就是不显著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公开提供的siRNA在psiCHECK***中显示出较高的抑制活性,对目标序列的IC50在0.0194-0.0561nM之间。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公开提供的siRNA缀合物经皮下单次注射食蟹猴,9mg/kg的剂量下,相对于给药前第7天,给药后第15天对NHP肝组织PCSK9 mRNA的抑制率达56-8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公开提供的siRNA缀合物对血清中PCSK9蛋白表达的抑制更为显著,给药后第14天血清中PCSK9蛋白表达的抑制率可达90%以上。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公开提供的siRNA缀合物能够显著抑制血清LDL-c和CHO水平,尤其在给药后第14天至第29天期间,对LDL-c的抑制率可高达30%以上,甚至高达64%;对CHO也有较高的抑制率,甚至可高达35%以上。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公开提供的siRNA缀合物单次给药9mg/kg的剂量,对高于50%LDL-c抑制率可维持11周之久,并且本公开提供的siRNA缀合物在大鼠、小鼠中均未发现明显的毒性。综上,本公开提供的siRNA缀合物起效快,作用时间长,抑制靶mRNA表达显著,能够有效降低血清中PCSK9蛋白含量,对血清中LDL-c和CHO有强烈的抑制作用,且生物安全性能良好。
由此说明,本公开提供的siRNA、药物组合物以及siRNA缀合物能够抑制PCSK9基因的表达,有效治疗和/或预防由PCSK9基因异常表达引起的疾病或生理状况,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A-1F依次为依据转染了不同的siRNA(siRNA 1-6)后,psiCHECK***中报告基因Renilla的相对残留活性而拟合的剂量-效应曲线。
图2为对食蟹猴单次皮下注射9mg/kg的缀合物1、4或7后,不同时间点下的血清中标准化的PCSK9蛋白水平图。
图3为分别对食蟹猴单次皮下注射9mg/kg的缀合物4或7后,不同时间点下的血清中标准化的LDL-c水平图。
图4为分别对食蟹猴单次皮下注射9mg/kg的缀合物4或7后,不同时间点下的血清中标准化的CHO水平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PCSK9 mRNA是指具有Genbank注册号为NM_174936.3所示序列的mRNA。进一步地,若无其它说明,本公开中所使用的术语“靶基因”是指能转录出上述PCSK9mRNA的基因,术语“靶mRNA”是指上述PCSK9 mRNA。
定义
在上文及下文中,如无特别说明,大写字母C、G、U、A、T表示核苷酸的碱基组成;小写字母m表示该字母m左侧相邻的一个核苷酸为甲氧基修饰的核苷酸;小写字母f表示该字母f左侧相邻的一个核苷酸为氟代修饰的核苷酸;小写字母s表示与该字母s左右相邻的两个核苷酸之间为硫代磷酸酯基连接;P1表示该P1右侧相邻的一个核苷酸为5′-磷酸核苷酸或5′-磷酸类似物修饰的核苷酸,字母组合VP表示该字母组合VP右侧相邻的一个核苷酸为乙烯基磷酸酯修饰的核苷酸,字母组合Ps表示该字母组合Ps右侧相邻的一个核苷酸为硫代磷酸酯修饰的核苷酸,大写字母P表示该字母P右侧相邻的一个核苷酸为5′-磷酸核苷酸。
在上文及下文中,所述“氟代修饰的核苷酸”指核苷酸的核糖基2′位的羟基被氟取代形成的核苷酸,“非氟代修饰的核苷酸”指核苷酸的核糖基2′位的羟基被非氟基团取代形成的核苷酸或核苷酸类似物。“核苷酸类似物”指能够在核酸中代替核苷酸,但结构不同于腺嘌呤核糖核苷酸、鸟嘌呤核糖核苷酸、胞嘧啶核糖核苷酸、尿嘧啶核糖核苷酸或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的基团。如异核苷酸、桥联的核苷酸(bridged nucleic acid,简称BNA)或无环核苷酸。所述“甲氧基修饰的核苷酸”指核糖基的2′-羟基被甲氧基取代而形成的核苷酸。
在本文的上下文中,表述“互补”或“反向互补”可互相替代使用,并具有本领域技术人员周知的含义,即,在双链核酸分子中,一条链的碱基各自与另一条链上的碱基以互补的方式相配对。在DNA中,嘌呤碱基腺嘌呤(A)始终与嘧啶碱基胸腺嘧啶(T)(或者在RNA中为尿嘧啶(U))相配对;嘌呤碱基鸟嘌呤(C)始终与嘧啶碱基胞嘧啶(G)相配对。每个碱基对都包括一个嘌呤和一个嘧啶。当一条链上的腺嘌呤始终与另一条链上的胸腺嘧啶(或尿嘧啶)配对,以及鸟嘌呤始终与胞嘧啶配对时,两条链被认为是彼此相互补的,以及从其互补链的序列中可以推断出该链的序列。与此相应地,“错配”在本领域中意指在双链核酸中,对应位置上的碱基并未以互补的形式配对存在。
在上文及下文中,如无特别说明,“基本上反向互补”是指所涉及的两段核苷酸序列之间存在不多于3个的碱基错配;“实质上反向互补”是指两段核苷酸序列之间存在不多于1个的碱基错配;“完全反向互补”是指两段核苷酸序列之间不存在碱基错配。
在上文及下文中,一个核苷酸序列与另外一个核苷酸序列存在“核苷酸差异”,是指前者与后者相比,相同位置的核苷酸的碱基种类发生了改变,例如,在后者中一个核苷酸碱基为A时,在前者的相同位置处的对应核苷酸碱基为U、C、G或者T的情况下,认定为两个核苷酸序列之间在该位置处存在核苷酸差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以无碱基核苷酸或其等同物代替原位置的核苷酸时,也可认为在该位置处产生了核苷酸差异。
在上文及下文中,特别是在描述本公开的siRNA、药物组合物或siRNA缀合物的制备方法时,除非特别说明,所述核苷单体(nucleoside monomer)指,根据欲制备的siRNA或siRNA缀合物中核苷酸的种类和顺序,亚磷酰胺固相合成中使用的修饰或未修饰的核苷亚磷酰胺单体(unmodified or modified RNA phosphoramidites,有时RNAphosphoramidites也称为Nucleoside phosphoramidites)。亚磷酰胺固相合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RNA合成中所用的方法。本公开所用的核苷单体均可商购得到。
在本公开的上下文中,除非另有说明,“缀合”是指两个或多个各自具有特定功能的化学部分之间以共价连接的方式彼此连接;相应地,“缀合物”是指该各个化学部分之间通过共价连接而形成的化合物。进一步地,“siRNA缀合物”表示一个或多个具有特定功能的化学部分共价连接至siRNA上而形成的化合物。在下文中,有时也将本公开的siRNA缀合物简称为“缀合物”。siRNA缀合物应根据上下文,理解为多个siRNA缀合物的总称或者某个化学式所示的siRNA缀合物。在本公开的上下文中,“缀合分子”应当理解为可通过反应缀合至siRNA,最终形成本公开的siRNA缀合物的特定化合物。
如本文所使用的,“任选的”或“任选地”是指其后描述的事件或状况可以发生或不发生,并且该描述包括事件或状况发生的情况和不发生的情况。例如,“任选地取代”的“烷基”包括下文定义的“烷基”和“取代烷基”。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对于包含一个或多个取代基的任何基团,这些基团不打算引入空间上不切实际、合成上不可行和/或本身不稳定的任何取代或取代模式。
如本文所使用的,“烷基”是指具有指定数量的碳原子的直链和支链,所述数量通常为1至20个碳原子,例如1至10个碳原子,如1至8个或1至6个碳原子。例如,C1-C6烷基包含1至6个碳原子的直链和支链烷基。当提及具有特定数量的碳的烷基残基时,旨在涵盖具有该数量的碳的所有支链和直链形式;因此,例如,“丁基”意味着包括正丁基、仲丁基、异丁基和叔丁基;“丙基”包括正丙基和异丙基。亚烷基是烷基的子集,指与烷基相同、但具有两个连接点的残基。
如本文所使用的,“烯基”是指具有至少一个碳-碳双键的不饱和支链或直链烷基,所述碳-碳双键是通过从母体烷基的相邻碳原子中除去一分子氢而获得的。该基团可以处于双键的顺式或反式构型。典型的烯基基团包括但不限于:乙烯基;丙烯基,如丙-1-烯-1-基、丙-1-烯-2-基、丙-2-烯-1-基(烯丙基)、丙-2-烯-2-基;丁烯基,例如丁-1-烯-1-基、丁-1-烯-2-基、2-甲基丙-1-烯-1-基、丁-2-烯-1-基、丁-2-烯-2-基、丁-1,3-二烯-1-基、丁-1,3-二烯-2-基等等。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烯基基团具有2到20个碳原子,而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具有2至10个、2至8个或2至6个碳原子。亚烯基是烯基的一个子集,指与烯基相同、但具有两个连接点的残基。
如本文所使用的,“炔基”是指具有至少一个碳-碳三键的不饱和支链或直链烷基,所述碳-碳三键是通过从母体烷基的相邻碳原子中除去两分子氢而获得的。典型的炔基基团包括但不限于:乙炔基;丙炔基,如丙-1-炔-1-基,丙-2-炔-1-基;丁炔基,例如丁-1-炔-1-基,丁-1-炔-3-基,丁-3-炔-1-基等。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炔基具有2到20个碳原子,而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具有2至10、2至8或2至6个碳原子。亚炔基是炔基的一个子集,指的是与炔基相同、但有两个连接点的残基。
如本文所使用的,“烷氧基”是指通过氧桥连接的指定数量碳原子的烷基,例如,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异丙氧基、正丁氧基、仲丁氧基、叔丁氧基、戊氧基、2-戊氧基、异戊氧基、新戊氧基、己氧基、2-己氧基、3-己氧基、3-甲基戊氧基等。烷氧基通常具有1至10个、1至8个、1至6个,或1至4个通过氧桥连接的碳原子。
如本文所使用的,“芳基”是指通过从环碳原子中除去氢原子而衍生自芳香族单环或多环烃环***形成的基团。所述芳香族单环或多环烃环***仅含有氢原子和6至18个碳原子,其中所述环***中的至少一个环是完全不饱和的,即,包含根据Hückel理论的环状、离域的(4n+2)π-电子体系。芳基包括但不限于苯基、芴基和萘基等基团。亚芳基是芳基的子集,指与芳基相同、但具有两个连接点的残基。
如本文所使用的,“卤素取代基”或“卤素”指氟代、氯代、溴代或碘代,术语“卤素”包括氟、氯、溴或碘。
如本文所使用的,“卤代烷基”是指指定数量的碳原子被一个或多个、直至最大允许数量的卤素原子取代的如上述所定义的烷基。卤代烷基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三氟甲基、二氟甲基、2-氟乙基或五氟乙基。
“杂环基”是指稳定的3-至18-元非芳香族环基,包含2-12个碳原子和1-6个杂原子,所述杂原子选自氮、氧或硫。除非说明书中另有说明,杂环基是单环、双环、三环或四环***,可包括稠环或桥环***。杂环基中的杂原子可以任选地被氧化。一个或多个氮原子(如果存在的话)任选地被季铵化。杂环基是部分饱和或完全饱和的。杂环基可以通过任何环原子连接至分子的其余部分。此类杂环基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二噁烷基、噻吩基[1,3]二硫酰基(thienyl[1,3]dithianyl)、十氢异喹啉基、咪唑啉基、咪唑烷基、异噻唑烷基、异噁唑烷基、吗啉基、八氢吲哚基、八氢异吲哚基、2-氧杂哌嗪基、2-氧杂哌啶基、2-氧杂吡咯烷基、噁唑烷基、哌啶基、哌嗪基、4-哌啶酮基、吡咯烷基、吡唑烷基、奎宁环基、噻唑烷基、四氢呋喃基、三硫酰基(trithianyl)、四氢吡喃基、硫代吗啉基(thiomorpholinyl)、硫杂吗啉基(thiamorpholinyl)、1-氧代硫吗啉基(1-oxo-thiomorpholinyl)和1,1-二氧代硫吗啉基(1,1-dioxo-thiomorpholinyl)。
“杂芳基”指由3-至18-元芳香环自由基衍生而成的基团,包含2个至17个碳原子和选自氮、氧和硫的1至6个杂原子。如本文所使用的,杂芳基可以是单环、双环、三环或四环***,其中环***中的至少一个环是完全不饱和的,即,包含根据Hückel理论的环状离域(4n+2)π-电子体系。杂芳基包括稠环或桥环***。杂芳基中的杂原子被任选地氧化。一个或多个氮原子(如果存在的话)任选地被季铵化。杂芳基通过任何环原子连接至分子的其余部分。杂芳基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氮杂环庚三烯基、吖啶基、苯并咪唑基、苯并吲哚基、1,3-苯并二噁唑基、苯并呋喃基、苯并噁唑基、苯并[d]噻唑基、苯并噻二唑基、苯并[b][1,4]二噁庚英基(benzo[b][1,4]dioxepinyl)、苯并[b][1,4]噁嗪基(benzo[b][1,4]oxazinyl)、1,4-苯并二噁烷基(1,4-benzodioxanyl)、苯并萘并呋喃基、苯并噁唑基、苯并间二氧杂环戊烯基(benzodioxolyl)、苯并二噁英基(benzodioxinyl)、苯并吡喃基、苯并吡喃酮基、苯并呋喃基、苯并呋喃酮基、苯并噻吩基、苯并噻吩并[3,2-d]嘧啶基、苯并***基、苯并[4,6]咪唑并[1,2-a]吡啶基、咔唑基、噌啉基(cinnolinyl)、环戊烷并[d]嘧啶基、6,7-二氢-5H-环戊烷并[4,5]噻吩并[2,3-d]嘧啶基、5,6-二氢苯并[h]喹唑啉基(5,6-dihydrobenzo[h]quinazolinyl)、5,6-二氢苯并[h]噌啉基(5,6dihydrobenzo[h]cinnolinyl)、6,7-二氢-5H-苯并[6,7]环庚烷并[1,2-c]哒嗪基、二苯并呋喃基、二苯并噻吩基、呋喃基、呋喃酮基、呋喃并[3,2-c]吡啶基、5,6,7,8,9,10-六氢环辛烷并[d]嘧啶基、5,6,7,8,9,10-六氢环辛烷并[d]哒嗪基、5,6,7,8,9,10-六氢环辛烷并[d]吡啶基、异噻唑基、咪唑基、吲唑基(indazolyl)、吲哚基、异吲哚基、二氢吲哚基、异二氢吲哚基、异喹啉基、吲哚嗪基(indolizinyl)、异噁唑基、5,8-甲醇-5,6,7,8-四氢喹唑啉基(5,8-methano-5,6,7,8-tetrahydroquinazolinyl)、萘啶基(naphthyridinyl)、1,6-萘啶酮基(1,6-naphthyridinonyl)、噁二唑基、2-氧杂吖庚因基(2-oxoazepinyl)、噁唑基、氧杂环丙烷基(oxiranyl)、5,6,6a,7,8,9,10,10a-八氢苯并[H]喹唑啉基、1-苯基-1H-吡咯基、吩嗪基、吩噻嗪基、吩噁嗪基、酞嗪基(phthalazinyl)、蝶啶基(pteridinyl)、嘌呤基、吡咯基、吡唑基、吡唑并[3,4-d]嘧啶基、吡啶基、吡啶并[3,2-d]嘧啶基、吡啶并[3,4-d]嘧啶基、吡嗪基、嘧啶基、哒嗪基、喹唑啉基、喹喔啉基(quinoxalinyl)、喹啉基、四氢喹啉基、5,6,7,8-四氢喹唑啉基、5,6,7,8-四氢苯并[4,5]噻吩并[2,3-d]嘧啶基、6,7,8,9-四氢-5H-环庚烷并[4,5]噻吩并[2,3-d]嘧啶基、5,6,7,8-四氢吡啶并[4,5-c]哒嗪基、噻唑基、噻二唑基、***基、四唑基、三嗪基、噻吩并[2,3-d]嘧啶基、噻吩并[3,2-d]嘧啶基、噻吩并[2,3-c]吡啶基(thieno[2,3-c]p ridinyl)和噻吩基(thiophenyl/thienyl)。
在本公开中可以使用各种羟基保护基团。一般来说,保护基团使化学官能度对特定的反应条件不敏感,并且可以在分子中的该官能团上添加以及去除,而不实质上损害分子的其余部分。代表性的羟基保护基团公开于Beaucage等人,Tetrahedron 1992,48,2223-2311,以及Greene and Wuts,Protective Groups in Organic Synthesis,Chapter 2,2ded,John Wiley&Sons,New York,1991中,以引用的方式将上述文献各自整体并入本文。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保护基团在碱性条件下稳定,但可以在酸性条件下脱除。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文可使用的羟基保护基的非排他性实例包括二甲氧基三苯甲基(DMT)、单甲氧基三苯甲基、9-苯基氧杂蒽-9-基(Pixyl)或9-(对甲氧基苯基)氧杂蒽-9-基(Mox)。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文可使用的羟基保护基的非排他性实例包括Tr(三苯甲基)、MMTr(4-甲氧基三苯甲基)、DMTr(4,4′-二甲氧基三苯甲基)或TMTr(4,4′,4″-三甲氧基三苯甲基)。
“受试者”一词,如本文所使用的,指任何动物,例如哺乳动物或有袋动物。本公开的受试者包括但不限于人类、非人灵长类(例如,恒河猴或其他类型的猕猴)、小鼠、猪、马、驴、牛、绵羊、大鼠或任何种类的家禽。
如本文所使用的,“治疗”是指的是获得有益的或期望的结果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治疗益处。“治疗益处”意味着根除或改善被治疗的潜在障碍。此外,治疗益处通过根除或改善与潜在障碍相关的一个或多个生理症状,从而在受试者中观察到改善而获得,尽管受试者可能仍然受到潜在障碍的折磨。
如本文所使用的,“预防”是指获得有益或期望的结果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预防性益处。为了获得“预防性益处”,可将siRNA缀合物或药物组合物给予有罹患特定疾病风险的受试者,或给予报告疾病的一种或多种生理症状的受试者,即便可能该疾病的诊断尚未作出。
在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了六种能够抑制PCSK9基因表达的siRNA。
本公开的siRNA含有核苷酸基团作为基本结构单元,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所述核苷酸基团含有磷酸基团、核糖基团和碱基,在此不再赘述。
本公开的siRNA含有正义链和反义链,所述正义链和反义链长度相同或不同,所述正义链的长度为19-23个核苷酸,反义链的长度为19-26个核苷酸。这样,本公开提供的siRNA正义链和反义链的长度比可以是19/19、19/20、19/21、19/22、19/23、19/24、19/25、19/26、20/20、20/21、20/22、20/23、20/24、20/25、20/26、21/20、21/21、21/22、21/23、21/24、21/25、21/26、22/20、22/21、22/22、22/23、22/24、22/25、22/26、23/20、23/21、23/22、23/23、23/24、23/25或23/2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siRNA正义链和反义链的长度比为19/21、21/23或23/25。
第一种siRNA
按照本公开,所述siRNA可以是第一种siRNA。
所述第一种siRNA含有正义链和反义链,所述第一种siRNA中的每个核苷酸各自独立地为修饰或未修饰的核苷酸,其中,所述正义链含有一段核苷酸序列I,所述反义链含有一段核苷酸序列II,所述核苷酸序列I和所述核苷酸序列II至少部分地反向互补形成双链区,其中,所述核苷酸序列I与SEQ ID NO: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长度相等,且不多于3个核苷酸差异,且所述核苷酸序列II与SEQ ID NO:2所示的核苷酸序列长度相等,且不多于3个核苷酸差异:
5′-AAGCAAGCAGACAUUUAUZ1-3′(SEQ ID NO:1);
5′-Z2AUAAAUGUCUGCUUGCUU-3′(SEQ ID NO:2),
其中,Z1为C,Z2为G,所述核苷酸序列I中包含位置对应于Z1的核苷酸Z3,所述核苷酸序列II中包含位置对应于Z2的核苷酸Z4,所述Z4是所述反义链5′末端的第一个核苷酸。
在上文与下文中,“位置对应”是指从核苷酸序列相同端起算,处于核苷酸序列中相同的位置。例如,核苷酸序列I的3′端第1个核苷酸是位置对应于SEQ ID NO:1的3′端第1个核苷酸的核苷酸。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正义链仅包含核苷酸序列I,所述反义链仅包含核苷酸序列II。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核苷酸序列I与SEQ ID NO: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之间不多于1个核苷酸差异,和/或所述核苷酸序列II与SEQ ID NO:2所示的核苷酸序列之间不多于1个核苷酸差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核苷酸序列II与SEQ ID NO:2所示的核苷酸序列之间的核苷酸差异包括Z4位置处的差异,且Z4选自A、U或C。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核苷酸差异为Z4位置处的差异,Z4选自A、U或C。在一些实施方式中,Z3是与Z4互补的核苷酸。具有上述核苷酸差异的siRNA具有较高的siRNA的靶mRNA抑制能力,而这些包含核苷酸差异的siRNA也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核苷酸序列I和所述核苷酸序列II基本上反向互补、实质上反向互补或完全反向互补;所述基本上反向互补是指两个核苷酸序列之间存在不多于3个的碱基错配;所述实质上反向互补是指两个核苷酸序列之间存在不多于1个的碱基错配;完全反向互补是指两个核苷酸序列之间没有碱基错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核苷酸序列I是SEQ ID NO:3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核苷酸序列II是SEQ ID NO:4所示的核苷酸序列:
5′-AAGCAAGCAGACAUUUAUZ3-3′(SEQ ID NO:3);
5′-Z4AUAAAUGUCUGCUUGCUU-3′(SEQ ID NO:4),
其中,所述Z4是反义链5′末端的第一个核苷酸,Z3选自A、U、G或C,并且Z4是与Z3互补的核苷酸;在一些实施方式中,Z3为C,Z4为G。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正义链还含有核苷酸序列III,所述反义链还含有核苷酸序列IV,核苷酸序列III和核苷酸序列IV长度各自为1-4个核苷酸;所述核苷酸序列III和所述核苷酸序列IV长度相等并且实质上反向互补或者完全反向互补;所述核苷酸序列III连接在所述核苷酸序列I的5′末端,所述核苷酸序列IV连接在所述核苷酸序列II的3′末端。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核苷酸序列IV与第二段核苷酸序列实质上反向互补或者完全反向互补,该第二段核苷酸序列是指和靶mRNA中与由SEQ ID NO:1表示的核苷酸序列的5′末端相邻、且长度与所述核苷酸序列IV相同的核苷酸序列。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核苷酸序列III和核苷酸序列IV的长度均为1个核苷酸,核苷酸序列III的碱基为C,核苷酸序列IV的碱基为G;此时,正义链和反义链的长度比为20/20;或者,核苷酸序列III和IV的长度均为2个核苷酸,按照5′末端到3′末端的方向,核苷酸序列III的碱基组成为CC,核苷酸序列IV的碱基组成为GG;此时,正义链和反义链的长度比为21/21;或者,核苷酸序列III和IV的长度均为3个核苷酸,按照5′末端到3′末端的方向,核苷酸序列III的碱基组成为CCC,核苷酸序列IV的碱基组成为GGG;此时,正义链和反义链的长度比为22/22;或者,核苷酸序列III和IV的长度均为4个核苷酸,按照5′末端到3′末端的方向,核苷酸序列III的碱基组成为ACCC,核苷酸序列IV的碱基组成为GGGU;此时,正义链和反义链的长度比为23/2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核苷酸序列III和核苷酸序列IV的长度为2个核苷酸,按照5′末端到3′末端的方向,核苷酸序列III的碱基组成为CC,核苷酸序列IV的碱基组成为GG;此时,正义链和反义链的长度比为21/21。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核苷酸序列III和核苷酸序列IV完全反向互补,因此,给出了核苷酸序列III的碱基,核苷酸序列IV的碱基也就确定了。
第二种siRNA
按照本公开,所述siRNA可以是第二种siRNA。
所述第二种siRNA含有正义链和反义链,所述第二种siRNA中的每个核苷酸各自独立地为修饰或未修饰的核苷酸,其中,所述正义链含有一段核苷酸序列I,所述反义链含有一段核苷酸序列II,所述核苷酸序列I和所述核苷酸序列II至少部分地反向互补形成双链区,其中,所述核苷酸序列I与SEQ ID NO:6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长度相等,且不多于3个核苷酸差异,且所述核苷酸序列II与SEQ ID NO:62所示的核苷酸序列长度相等,且不多于3个核苷酸差异:
5′-UUUGUAGCAUUUUUAUUAZ5-3′(SEQ ID NO:61);
5′-Z6UAAUAAAAAUGCUACAAA-3′(SEQ ID NO:62),
其中,Z5为A,Z6为U,所述核苷酸序列I中包含位置对应于Z5的核苷酸Z7,所述核苷酸序列II中包含位置对应于Z6的核苷酸Z8,所述Z8是所述反义链5′末端的第一个核苷酸。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正义链仅包含核苷酸序列I,所述反义链仅包含核苷酸序列II。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核苷酸序列I与SEQ ID NO:6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之间不多于1个核苷酸差异,和/或所述核苷酸序列II与SEQ ID NO:62所示的核苷酸序列之间不多于1个核苷酸差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核苷酸序列II与SEQ ID NO:62所示的核苷酸序列之间的核苷酸差异包括Z8位置处的差异,且Z8选自A、C或G。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核苷酸差异为Z8位置处的差异,Z8选自A、C或G。在一些实施方式中,Z7是与Z8互补的核苷酸。具有上述核苷酸差异的siRNA具有较高的siRNA的靶mRNA抑制能力,而这些包含核苷酸差异的siRNA也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核苷酸序列I和所述核苷酸序列II基本上反向互补、实质上反向互补或完全反向互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核苷酸序列I是SEQ ID NO:63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核苷酸序列II是SEQ ID NO:64所示的核苷酸序列:
5′-UUUGUAGCAUUUUUAUUAZ7-3′(SEQ ID NO:63);
5′-Z8UAAUAAAAAUGCUACAAA-3′(SEQ ID NO:64),
其中,所述Z8是反义链5′末端的第一个核苷酸,Z7选自A、U、G或C,并且Z8是与Z7互补的核苷酸;在一些实施方式中,Z7为A,Z8为U。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正义链还含有核苷酸序列III,所述反义链还含有核苷酸序列IV,核苷酸序列III和核苷酸序列IV长度各自为1-4个核苷酸;所述核苷酸序列III和所述核苷酸序列IV长度相等并且实质上反向互补或者完全反向互补;所述核苷酸序列III连接在所述核苷酸序列I的5′末端,所述核苷酸序列IV连接在所述核苷酸序列II的3′末端,所述核苷酸序列IV与第二段核苷酸序列实质上反向互补或者完全反向互补,该第二段核苷酸序列是指和靶mRNA中与由SEQ ID NO:61表示的核苷酸序列的5′末端相邻、且长度与所述核苷酸序列IV相同的核苷酸序列。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核苷酸序列III和核苷酸序列IV的长度均为1个核苷酸,核苷酸序列III的碱基为U,核苷酸序列IV的碱基为A;此时,正义链和反义链的长度比为20/20;或者,核苷酸序列III和IV的长度均为2个核苷酸,按照5′末端到3′末端的方向,核苷酸序列III的碱基组成为GU,核苷酸序列IV的碱基组成为AC;此时,正义链和反义链的长度比为21/21;或者,核苷酸序列III和IV的长度均为3个核苷酸,按照5′末端到3′末端的方向,核苷酸序列III的碱基组成为GGU,核苷酸序列IV的碱基组成为ACC;此时,正义链和反义链的长度比为22/22;或者,核苷酸序列III和IV的长度均为4个核苷酸,按照5′末端到3′末端的方向,核苷酸序列III的碱基组成为GGGU,核苷酸序列IV的碱基组成为ACCC;此时,正义链和反义链的长度比为23/2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核苷酸序列III和核苷酸序列IV的长度为2个核苷酸,按照5′末端到3′末端的方向,核苷酸序列III的碱基组成为GU,核苷酸序列IV的碱基组成为AC;此时,正义链和反义链的长度比为21/21。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核苷酸序列III和核苷酸序列IV完全反向互补,因此,给出了核苷酸序列III的碱基,核苷酸序列IV的碱基也就确定了。
第三种siRNA
按照本公开,所述siRNA可以是第三种siRNA。
所述第三种siRNA含有正义链和反义链,所述第三种siRNA中的每个核苷酸各自独立地为修饰或未修饰的核苷酸,其中,所述正义链含有一段核苷酸序列I,所述反义链含有一段核苷酸序列II,所述核苷酸序列I和所述核苷酸序列II至少部分地反向互补形成双链区,其中,所述核苷酸序列I与SEQ ID NO:12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长度相等,且不多于3个核苷酸差异,且所述核苷酸序列II与SEQ ID NO:122所示的核苷酸序列长度相等,且不多于3个核苷酸差异:
5′-GCCUGGAGUUUAUUCGGAZ9-3′(SEQ ID NO:121);
5′-Z10UCCGAAUAAACUCCAGGC-3′(SEQ ID NO:122),
其中,Z9为A,Z10为U,所述核苷酸序列I中包含位置对应于Z9的核苷酸Z11,所述核苷酸序列II中包含位置对应于Z10的核苷酸Z12,所述Z12是所述反义链5′末端的第一个核苷酸。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正义链仅包含核苷酸序列I,所述反义链仅包含核苷酸序列II。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核苷酸序列I与SEQ ID NO:12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之间不多于1个核苷酸差异,和/或所述核苷酸序列II与SEQ ID NO:122所示的核苷酸序列之间不多于1个核苷酸差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核苷酸序列II与SEQ ID NO:122所示的核苷酸序列之间的核苷酸差异包括Z12位置处的差异,且Z12选自A、C或G。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核苷酸差异为Z12位置处的差异,Z12选自A、C或G。在一些实施方式中,Z11是与Z12互补的核苷酸。具有上述核苷酸差异的siRNA具有较高的siRNA的靶mRNA抑制能力,而这些包含核苷酸差异的siRNA也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核苷酸序列I和所述核苷酸序列II基本上反向互补、实质上反向互补或完全反向互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核苷酸序列I是SEQ ID NO:123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核苷酸序列II是SEQ ID NO:124所示的核苷酸序列:
5′-GCCUGGAGUUUAUUCGGAZ11-3′(SEQ ID NO:123);
5′-Z12UCCGAAUAAACUCCAGGC-3′(SEQ ID NO:124),
其中,所述Z12是反义链5′末端的第一个核苷酸,Z11选自A、U、G或C,并且Z12是与Z11互补的核苷酸;在一些实施方式中,Z11为A,Z12为U。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正义链还含有核苷酸序列III,所述反义链还含有核苷酸序列IV,核苷酸序列III和核苷酸序列IV长度各自为1-4个核苷酸;所述核苷酸序列III和所述核苷酸序列IV长度相等并且实质上反向互补或者完全反向互补;所述核苷酸序列III连接在所述核苷酸序列I的5′末端,所述核苷酸序列IV连接在所述核苷酸序列II的3′末端,所述核苷酸序列IV与第二段核苷酸序列实质上反向互补或者完全反向互补,该第二段核苷酸序列是指和靶mRNA中与由SEQ ID NO:121表示的核苷酸序列的5′末端相邻、且长度与所述核苷酸序列IV相同的核苷酸序列。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核苷酸序列III和核苷酸序列IV的长度均为1个核苷酸,核苷酸序列III的碱基为G,核苷酸序列IV的碱基为C;此时,正义链和反义链的长度比为20/20;或者,核苷酸序列III和IV的长度均为2个核苷酸,按照5′末端到3′末端的方向,核苷酸序列III的碱基组成为AG,核苷酸序列IV的碱基组成为CU;此时,正义链和反义链的长度比为21/21;或者,核苷酸序列III和IV的长度均为3个核苷酸,按照5′末端到3′末端的方向,核苷酸序列III的碱基组成为UAG,核苷酸序列IV的碱基组成为CUA;此时,正义链和反义链的长度比为22/22;或者,核苷酸序列III和IV的长度均为4个核苷酸,按照5′末端到3′末端的方向,核苷酸序列III的碱基组成为AUAG,核苷酸序列IV的碱基组成为CUAU;此时,正义链和反义链的长度比为23/2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核苷酸序列III和核苷酸序列IV的长度为2个核苷酸,按照5′末端到3′末端的方向,核苷酸序列III的碱基组成为AG,核苷酸序列IV的碱基组成为CU;此时,正义链和反义链的长度比为21/21。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核苷酸序列III和核苷酸序列IV完全反向互补,因此,给出了核苷酸序列III的碱基,核苷酸序列IV的碱基也就确定了。
第四种siRNA
按照本公开,所述siRNA可以是第四种siRNA。
所述第四种siRNA含有正义链和反义链,所述第四种siRNA中的每个核苷酸各自独立地为修饰或未修饰的核苷酸,其中,所述正义链含有一段核苷酸序列I,所述反义链含有一段核苷酸序列II,所述核苷酸序列I和所述核苷酸序列II至少部分地反向互补形成双链区,其中,所述核苷酸序列I与SEQ ID NO:18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长度相等,且不多于3个核苷酸差异,且所述核苷酸序列II与SEQ ID NO:182所示的核苷酸序列长度相等,且不多于3个核苷酸差异:
5′-CUGUUUUGCUUUUGUAACZ13-3′(SEQ ID NO:181);
5′-Z14GUUACAAAAGCAAAACAG-3′(SEQ ID NO:182),
其中,Z13为U,Z14为A,所述核苷酸序列I中包含位置对应于Z13的核苷酸Z15,所述核苷酸序列II中包含位置对应于Z14的核苷酸Z16,所述Z16是所述反义链5′末端的第一个核苷酸。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正义链仅包含核苷酸序列I,所述反义链仅包含核苷酸序列II。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核苷酸序列I与SEQ ID NO:18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之间不多于1个核苷酸差异,和/或所述核苷酸序列II与SEQ ID NO:182所示的核苷酸序列之间不多于1个核苷酸差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核苷酸序列II与SEQ ID NO:182所示的核苷酸序列之间的核苷酸差异包括Z16位置处的差异,且Z16选自U、C或G。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核苷酸差异为Z16位置处的差异,Z16选自U、C或G。在一些实施方式中,Z15是与Z16互补的核苷酸。具有上述核苷酸差异的siRNA具有较高的siRNA的靶mRNA抑制能力,而这些包含核苷酸差异的siRNA也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核苷酸序列I和所述核苷酸序列II基本上反向互补、实质上反向互补或完全反向互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核苷酸序列I是SEQ ID NO:183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核苷酸序列II是SEQ ID NO:184所示的核苷酸序列:
5′-CUGUUUUGCUUUUGUAACZ15-3′(SEQ ID NO:183);
5′-Z16GUUACAAAAGCAAAACAG-3′(SEQ ID NO:184),
其中,所述Z16是反义链5′末端的第一个核苷酸,Z15选自A、U、G或C,并且Z16是与Z15互补的核苷酸;在一些实施方式中,Z15为U,Z16为A。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正义链还含有核苷酸序列III,所述反义链还含有核苷酸序列IV,核苷酸序列III和核苷酸序列IV长度各自为1-4个核苷酸;所述核苷酸序列III和所述核苷酸序列IV长度相等并且实质上反向互补或者完全反向互补;所述核苷酸序列III连接在所述核苷酸序列I的5′末端,所述核苷酸序列IV连接在所述核苷酸序列II的3′末端,所述核苷酸序列IV与第二段核苷酸序列实质上反向互补或者完全反向互补,该第二段核苷酸序列是指和靶mRNA中与由SEQ ID NO:181表示的核苷酸序列的5′末端相邻、且长度与所述核苷酸序列IV相同的核苷酸序列。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核苷酸序列III和核苷酸序列IV的长度均为1个核苷酸,核苷酸序列III的碱基为C,核苷酸序列IV的碱基为G;此时,正义链和反义链的长度比为20/20;或者,核苷酸序列III和IV的长度均为2个核苷酸,按照5′末端到3′末端的方向,核苷酸序列III的碱基组成为AC,核苷酸序列IV的碱基组成为GU;此时,正义链和反义链的长度比为21/21;或者,核苷酸序列III和IV的长度均为3个核苷酸,按照5′末端到3′末端的方向,核苷酸序列III的碱基组成为GAC,核苷酸序列IV的碱基组成为GUC;此时,正义链和反义链的长度比为22/22;或者,核苷酸序列III和IV的长度均为4个核苷酸,按照5′末端到3′末端的方向,核苷酸序列III的碱基组成为AGAC,核苷酸序列IV的碱基组成为GUCU;此时,正义链和反义链的长度比为23/2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核苷酸序列III和核苷酸序列IV的长度为2个核苷酸,按照5′末端到3′末端的方向,核苷酸序列III的碱基组成为AC,核苷酸序列IV的碱基组成为GU;此时,正义链和反义链的长度比为21/21。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核苷酸序列III和核苷酸序列IV完全反向互补,因此,给出了核苷酸序列III的碱基,核苷酸序列IV的碱基也就确定了。
第五种siRNA
按照本公开,所述siRNA可以是第五种siRNA。
所述第五种siRNA含有正义链和反义链,所述第五种siRNA中的每个核苷酸各自独立地为修饰或未修饰的核苷酸,其中,所述正义链含有一段核苷酸序列I,所述反义链含有一段核苷酸序列II,所述核苷酸序列I和所述核苷酸序列II至少部分地反向互补形成双链区,其中,所述核苷酸序列I与SEQ ID NO:24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长度相等,且不多于3个核苷酸差异,且所述核苷酸序列II与SEQ ID NO:242所示的核苷酸序列长度相等,且不多于3个核苷酸差异:
5′-GGUUUUGUAGCAUUUUUAZ17-3′(SEQ ID NO:241);
5′-Z18UAAAAAUGCUACAAAACC-3′(SEQ ID NO:242),
其中,Z17为U,Z18为A,所述核苷酸序列I中包含位置对应于Z17的核苷酸Z19,所述核苷酸序列II中包含位置对应于Z18的核苷酸Z20,所述Z20是所述反义链5′末端的第一个核苷酸。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正义链仅包含核苷酸序列I,所述反义链仅包含核苷酸序列II。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核苷酸序列I与SEQ ID NO:24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之间不多于1个核苷酸差异,和/或所述核苷酸序列II与SEQ ID NO:242所示的核苷酸序列之间不多于1个核苷酸差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核苷酸序列II与SEQ ID NO:242所示的核苷酸序列之间的核苷酸差异包括Z20位置处的差异,且Z20选自U、C或G。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核苷酸差异为Z20位置处的差异,Z20选自U、C或G。在一些实施方式中,Z19是与Z20互补的核苷酸。具有上述核苷酸差异的siRNA具有较高的siRNA的靶mRNA抑制能力,而这些包含核苷酸差异的siRNA也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核苷酸序列I和所述核苷酸序列II基本上反向互补、实质上反向互补或完全反向互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核苷酸序列I是SEQ ID NO:243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核苷酸序列II是SEQ ID NO:244所示的核苷酸序列:
5′-GGUUUUGUAGCAUUUUUAZ19-3′(SEQ ID NO:243);
5′-Z20UAAAAAUGCUACAAAACC-3′(SEQ ID NO:244),
其中,所述Z20是反义链5′末端的第一个核苷酸,Z19选自A、U、G或C,并且Z20是与Z19互补的核苷酸;在一些实施方式中,Z19为U,Z20为A。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正义链还含有核苷酸序列III,所述反义链还含有核苷酸序列IV,核苷酸序列III和核苷酸序列IV长度各自为1-4个核苷酸;所述核苷酸序列III和所述核苷酸序列IV长度相等并且实质上反向互补或者完全反向互补;所述核苷酸序列III连接在所述核苷酸序列I的5′末端,所述核苷酸序列IV连接在所述核苷酸序列II的3′末端,所述核苷酸序列IV与第二段核苷酸序列实质上反向互补或者完全反向互补,该第二段核苷酸序列是指和靶mRNA中与由SEQ ID NO:241表示的核苷酸序列的5′末端相邻、且长度与所述核苷酸序列IV相同的核苷酸序列。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核苷酸序列III和核苷酸序列IV的长度均为1个核苷酸,核苷酸序列III的碱基为G,核苷酸序列IV的碱基为C;此时,正义链和反义链的长度比为20/20;或者,核苷酸序列III和IV的长度均为2个核苷酸,按照5′末端到3′末端的方向,核苷酸序列III的碱基组成为UG,核苷酸序列IV的碱基组成为CA;此时,正义链和反义链的长度比为21/21;或者,核苷酸序列III和IV的长度均为3个核苷酸,按照5′末端到3′末端的方向,核苷酸序列III的碱基组成为CUG,核苷酸序列IV的碱基组成为CAG;此时,正义链和反义链的长度比为22/22;或者,核苷酸序列III和IV的长度均为4个核苷酸,按照5′末端到3′末端的方向,核苷酸序列III的碱基组成为UCUG,核苷酸序列IV的碱基组成为CAGA;此时,正义链和反义链的长度比为23/2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核苷酸序列III和核苷酸序列IV的长度为2个核苷酸,按照5′末端到3′末端的方向,核苷酸序列III的碱基组成为UG,核苷酸序列IV的碱基组成为CA;此时,正义链和反义链的长度比为21/21。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核苷酸序列III和核苷酸序列IV完全反向互补,因此,给出了核苷酸序列III的碱基,核苷酸序列IV的碱基也就确定了。
第六种siRNA
按照本公开,所述siRNA可以是第六种siRNA。
所述第六种siRNA含有正义链和反义链,所述第六种siRNA中的每个核苷酸各自独立地为修饰或未修饰的核苷酸,其中,所述正义链含有一段核苷酸序列I,所述反义链含有一段核苷酸序列II,所述核苷酸序列I和所述核苷酸序列II至少部分地反向互补形成双链区,其中,所述核苷酸序列I与SEQ ID NO:30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长度相等,且不多于3个核苷酸差异,且所述核苷酸序列II与SEQ ID NO:302所示的核苷酸序列长度相等,且不多于3个核苷酸差异:
5′-GUGACUUUUUAAAAUAAAZ21-3′(SEQ ID NO:301);
5′-Z22UUUAUUUUAAAAAGUCAC-3′(SEQ ID NO:302),
其中,Z21为A,Z22为U,所述核苷酸序列I中包含位置对应于Z21的核苷酸Z23,所述核苷酸序列II中包含位置对应于Z22的核苷酸Z24,所述Z24是所述反义链5′末端的第一个核苷酸。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正义链仅包含核苷酸序列I,所述反义链仅包含核苷酸序列II。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核苷酸序列I与SEQ ID NO:30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之间不多于1个核苷酸差异,和/或所述核苷酸序列II与SEQ ID NO:302所示的核苷酸序列之间不多于1个核苷酸差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核苷酸序列II与SEQ ID NO:302所示的核苷酸序列之间的核苷酸差异包括Z24位置处的差异,且Z24选自A、C或G。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核苷酸差异为Z24位置处的差异,Z24选自A、C或G。在一些实施方式中,Z23是与Z24互补的核苷酸。具有上述核苷酸差异的siRNA具有较高的siRNA的靶mRNA抑制能力,而这些包含核苷酸差异的siRNA也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核苷酸序列I和所述核苷酸序列II基本上反向互补、实质上反向互补或完全反向互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核苷酸序列I是SEQ ID NO:303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核苷酸序列II是SEQ ID NO:304所示的核苷酸序列:
5′-GUGACUUUUUAAAAUAAAZ23-3′(SEQ ID NO:303);
5′-Z24UUUAUUUUAAAAAGUCAC-3′(SEQ ID NO:304),
其中,所述Z24是反义链5′末端的第一个核苷酸,Z23选自A、U、G或C,并且Z24是与Z23互补的核苷酸;在一些实施方式中,Z23为A,Z24为U。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正义链还含有核苷酸序列III,所述反义链还含有核苷酸序列IV,核苷酸序列III和核苷酸序列IV长度各自为1-4个核苷酸;所述核苷酸序列III和所述核苷酸序列IV长度相等并且实质上反向互补或者完全反向互补;所述核苷酸序列III连接在所述核苷酸序列I的5′末端,所述核苷酸序列IV连接在所述核苷酸序列II的3′末端,所述核苷酸序列IV与第二段核苷酸序列实质上反向互补或者完全反向互补,该第二段核苷酸序列是指和靶mRNA中与由SEQ ID NO:301表示的核苷酸序列的5′末端相邻、且长度与所述核苷酸序列IV相同的核苷酸序列。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核苷酸序列III和核苷酸序列IV的长度均为1个核苷酸,核苷酸序列III的碱基为G,核苷酸序列IV的碱基为C;此时,正义链和反义链的长度比为20/20;或者,核苷酸序列III和IV的长度均为2个核苷酸,按照5′末端到3′末端的方向,核苷酸序列III的碱基组成为UG,核苷酸序列IV的碱基组成为CA;此时,正义链和反义链的长度比为21/21;或者,核苷酸序列III和IV的长度均为3个核苷酸,按照5′末端到3′末端的方向,核苷酸序列III的碱基组成为AUG,核苷酸序列IV的碱基组成为CAU;此时,正义链和反义链的长度比为22/22;或者,核苷酸序列III和IV的长度均为4个核苷酸,按照5′末端到3′末端的方向,核苷酸序列III的碱基组成为UAUG,核苷酸序列IV的碱基组成为CAUA;此时,正义链和反义链的长度比为23/2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核苷酸序列III和核苷酸序列IV的长度为2个核苷酸,按照5′末端到3′末端的方向,核苷酸序列III的碱基组成为UG,核苷酸序列IV的碱基组成为CA;此时,正义链和反义链的长度比为21/21。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核苷酸序列III和核苷酸序列IV完全反向互补,因此,给出了核苷酸序列III的碱基,核苷酸序列IV的碱基也就确定了。
siRNA的悬垂末端和修饰
以下,对核苷酸序列V、核酸序列、siRNA中的核苷酸修饰以及修饰序列的描述适用于上述第一种siRNA至第六种siRNA中的任意一种。即如果没有特指,下面对siRNA的描述应视为是对第一种siRNA、第二种siRNA、第三种siRNA、第四种siRNA、第五种siRNA和第六种siRNA逐一进行了描述。例如,如不特别指明具体的siRNA,“所述siRNA还含有核苷酸序列V”的意思是“第一种siRNA、第二种siRNA、第三种siRNA、第四种siRNA、第五种siRNA或第六种siRNA还含有核苷酸序列V”。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正义链和反义链长度不同,所述反义链还含有核苷酸序列V,核苷酸序列V的长度为1至3个核苷酸,连接在所述反义链的3′末端,构成反义链的3′突出端。由此,本公开提供的siRNA正义链和反义链的长度比可以是19/20、19/21、19/22、20/21、20/22、20/23、21/22、21/23、21/24、22/23、22/24、22/25、23/24、23/25或23/2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核苷酸序列V的长度为2个核苷酸,由此,本公开提供的siRNA正义链和反义链的长度比可以是19/21、21/23或23/25。
所述核苷酸序列V中的每一个核苷酸可以是任意的核苷酸,为了便于合成并节约合成成本,所述核苷酸序列V为连续的2个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dTdT)或连续的2个尿嘧啶核糖核苷酸(UU);或者,为了提高siRNA反义链与靶mRNA的亲和力,核苷酸序列V与靶mRNA的相应位置的核苷酸互补。因此,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公开的siRNA的正义链和反义链的长度之比为19/21或21/23,此时,本公开的siRNA具有更好的mRNA沉默活性。
靶mRNA的相应位置的核苷酸是指与靶mRNA的第三段核苷酸序列在5′末端相邻的核苷酸或核苷酸序列,该第三段核苷酸序列是与核苷酸序列II实质上反向互补或完全反向互补,或者与核苷酸序列II和核苷酸序列IV构成的核苷酸序列实质上反向互补或完全反向互补的那段核苷酸序列。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对于所述第一种siRNA,所述siRNA的正义链含有如SEQ IDNO:5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所述反义链含有如SEQ ID NO:6所示的核苷酸序列:
5′-AAGCAAGCAGACAUUUAUZ3-3′(SEQ ID NO:5);
5′-Z4AUAAAUGUCUGCUUGCUUGG-3′(SEQ ID NO:6);
或者,所述siRNA的正义链含有如SEQ ID NO:7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所述反义链含有如SEQ ID NO:8所示的核苷酸序列:
5′-CCAAGCAAGCAGACAUUUAUZ3-3′(SEQ ID NO:7);
5′-Z4AUAAAUGUCUGCUUGCUUGGGU-3′(SEQ ID NO:8);
其中,所述Z4是反义链5′末端的第一个核苷酸,Z3选自A、U、G或C,并且Z4是与Z3互补的核苷酸。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对于所述第二种siRNA,所述siRNA的正义链含有如SEQ IDNO:65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所述反义链含有如SEQ ID NO:66所示的核苷酸序列:
5′-UUUGUAGCAUUUUUAUUAZ7-3′(SEQ ID NO:65);
5′-Z8UAAUAAAAAUGCUACAAAAC-3′(SEQ ID NO:66),
或者,所述siRNA的正义链含有如SEQ ID NO:67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所述siRNA的反义链含有如SEQ ID NO:68所示的核苷酸序列:
5′-GUUUUGUAGCAUUUUUAUUAZ7-3′(SEQ ID NO:67);
5′-Z8UAAUAAAAAUGCUACAAAACCC-3′(SEQ ID NO:68),
其中,所述Z8是反义链5′末端的第一个核苷酸,Z7选自A、U、G或C,并且Z8是与Z7互补的核苷酸。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对于所述第三种siRNA,所述siRNA的正义链含有如SEQ IDNO:125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所述siRNA的反义链含有如SEQ ID NO:126所示的核苷酸序列:
5′-GCCUGGAGUUUAUUCGGAZ11-3′(SEQ ID NO:125);
5′-Z12UCCGAAUAAACUCCAGGCCU-3′(SEQ ID NO:126),
或者,所述siRNA的正义链含有如SEQ ID NO:127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所述siRNA的反义链含有如SEQ ID NO:128所示的核苷酸序列:
5′-AGGCCUGGAGUUUAUUCGGAZ11-3′(SEQ ID NO:127);
5′-Z12UCCGAAUAAACUCCAGGCCUAU-3′(SEQ ID NO:128),
其中,所述Z12是反义链5′末端的第一个核苷酸,Z11选自A、U、G或C,并且Z12是与Z11互补的核苷酸。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对于所述第四种siRNA,所述siRNA的正义链含有如SEQ IDNO:185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所述siRNA的反义链含有如SEQ ID NO:186所示的核苷酸序列:
5′-CUGUUUUGCUUUUGUAACZ15-3′(SEQ ID NO:185);
5′-Z16GUUACAAAAGCAAAACAGGU-3′(SEQ ID NO:186),
或者,所述siRNA的正义链含有如SEQ ID NO:187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所述siRNA的反义链含有如SEQ ID NO:188所示的核苷酸序列:
5′-ACCUGUUUUGCUUUUGUAACZ15-3′(SEQ ID NO:187);
5′-Z16GUUACAAAAGCAAAACAGGUCU-3′(SEQ ID NO:188),
其中,所述Z16是反义链5′末端的第一个核苷酸,Z15选自A、U、G或C,并且Z16是与Z15互补的核苷酸。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对于所述第五种siRNA,所述siRNA的正义链含有如SEQ IDNO:245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所述siRNA的反义链含有如SEQ ID NO:246所示的核苷酸序列:
5′-GGUUUUGUAGCAUUUUUAZ19-3′(SEQ ID NO:245);
5′-Z201UAAAAAUGCUACAAAACCCA-3′(SEQ ID NO:246),
或者,所述siRNA的正义链含有如SEQ ID NO:247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所述siRNA的反义链含有如SEQ ID NO:248所示的核苷酸序列:
5′-UGGGUUUUGUAGCAUUUUUAZ19-3′(SEQ ID NO:247);
5′-Z201UAAAAAUGCUACAAAACCCAGA-3′(SEQ ID NO:248),
其中,所述Z20是反义链5′末端的第一个核苷酸,Z19选自A、U、G或C,并且Z20是与Z19互补的核苷酸。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对于所述第六种siRNA,所述siRNA的正义链含有如SEQ IDNO:305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所述siRNA的反义链含有如SEQ ID NO:306所示的核苷酸序列:
5′-GUGACUUUUUAAAAUAAAZ23-3′(SEQ ID NO:305);
5′-Z24UUUAUUUUAAAAAGUCACCA-3′(SEQ ID NO:306),
或者,所述siRNA的正义链含有如SEQ ID NO:307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所述siRNA的反义链含有如SEQ ID NO:308所示的核苷酸序列:
5′-UGGUGACUUUUUAAAAUAAAZ23-3′(SEQ ID NO:307);
5′-Z24UUUAUUUUAAAAAGUCACCAUA-3′(SEQ ID NO:308),
其中,所述Z24是反义链5′末端的第一个核苷酸,Z23选自A、U、G或C,并且Z24是与Z23互补的核苷酸。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公开所述siRNA为表1a-1f中列出的siPCSKa1、siPCSKa2、siPCSKb1、siPCSKb2、siPCSKc1、siPCSKc2、siPCSKd1、siPCSKd2、siPCSKe1、siPCSKe2、siPCSKf1或siPCSKf2。
如前所述,本公开的siRNA中的核苷酸各自独立地为修饰或未修饰的核苷酸。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公开的siRNA中的核苷酸为未经修饰的核苷酸;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公开的siRNA中的部分或全部核苷酸为修饰的核苷酸,核苷酸基团上的这些修饰不会导致本公开的siRNA抑制PCSK9基因表达的功能明显削弱或丧失。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公开的siRNA至少含有1个修饰的核苷酸。在本公开的上下文中,所使用的术语“修饰的核苷酸”是指核苷酸的核糖基2′位羟基被其他基团取代形成的核苷酸或核苷酸类似物,或者具有经修饰的碱基的核苷酸。所述修饰的核苷酸不会导致siRNA抑制基因表达的功能明显削弱或丧失。例如,可以选择J.K.Watts,G.F.Deleavey,andM.J.Damha,Chemically modified siRNA:tools and applications.Drug Discov Today,2008,13(19-20):842-55中公开的修饰的核苷酸。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公开提供的siRNA的正义链或所述反义链中的至少一个核苷酸为修饰的核苷酸,和/或至少一个磷酸酯基为具有修饰基团的磷酸酯基;换句话说,所述正义链和所述反义链中至少一条单链的磷酸-糖骨架中的磷酸酯基和/或核糖基的至少一部分为具有修饰基团的磷酸酯基和/或具有修饰基团的核糖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正义链和/或所述反义链中的全部核苷酸均为修饰的核苷酸。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公开提供的siRNA的正义链和所述反义链中的每一个核苷酸独立地为氟代修饰的核苷酸或非氟代修饰的核苷酸。
本公开的发明人惊奇地发现,本公开所述的siRNA在动物实验中获得了血浆中稳定性和基因沉默效率的高度平衡。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氟代修饰的核苷酸位于核苷酸序列I和核苷酸序列II中,并且,按照5′末端到3′末端的方向,所述核苷酸序列I中至少第7、8、9位的核苷酸为氟代修饰的核苷酸;按照5′末端到3′末端的方向,所述核苷酸序列II中至少第2、6、14、16位的核苷酸为氟代修饰的核苷酸。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氟代修饰的核苷酸位于核苷酸序列I和核苷酸序列II中,所述核苷酸序列I中氟代修饰的核苷酸不多于5个,并且,按照5′末端到3′末端的方向,所述核苷酸序列I的第7、8、9位的核苷酸为氟代修饰的核苷酸;所述核苷酸序列II中氟代修饰的核苷酸不多于7个,并且,所述核苷酸序列II的第2、6、14、16位的核苷酸为氟代修饰的核苷酸。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按照5′末端到3′末端的方向,在所述正义链中,所述核苷酸序列I的第7、8、9位或者5、7、8、9位的核苷酸为氟代修饰的核苷酸,所述正义链中其余位置的核苷酸为非氟代修饰的核苷酸;按照5′末端到3′末端的方向,在所述反义链中,所述核苷酸序列II的第2、6、14、16位或者2、6、8、9、14、16位的核苷酸为氟代修饰的核苷酸,所述反义链中其余位置的核苷酸为非氟代修饰的核苷酸。
在本公开的上下文中,“氟代修饰的核苷酸”指核苷酸的核糖基2′位的羟基被氟取代形成的核苷酸,其具有以下式(7)所示的结构。“非氟代修饰的核苷酸”指核苷酸的核糖基2′位的羟基被非氟基团取代形成的核苷酸、或核苷酸类似物。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每一个非氟代修饰的核苷酸独立地选自核苷酸的核糖基2′位的羟基被非氟基团取代形成的核苷酸或核苷酸类似物中的一种。
这些核糖基2′位的羟基被非氟基团取代形成的核苷酸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这些核苷酸可以选自2′-烷氧基修饰的核苷酸、2′-经取代的烷氧基修饰的核苷酸、2′-烷基修饰的核苷酸、2′-经取代的烷基修饰的核苷酸、2′-氨基修饰的核苷酸、2′-经取代的氨基修饰的核苷酸、2′-脱氧核苷酸中的一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2′-烷氧基修饰的核苷酸为2′-甲氧基(2′-OMe)修饰的核苷酸,如式(8)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2′-经取代的烷氧基修饰的核苷酸,例如可以是2′-O-甲氧基乙基(2′-MOE)修饰的核苷酸,如式(9)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2′-氨基(2′-NH2)修饰的核苷酸如式(10)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2′-脱氧核苷酸(DNA)如式(11)所示:
核苷酸类似物指能够在核酸中代替核苷酸,但结构不同于腺嘌呤核糖核苷酸、鸟嘌呤核糖核苷酸、胞嘧啶核糖核苷酸、尿嘧啶核糖核苷酸或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的基团。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核苷酸类似物可以是异核苷酸、桥联的核苷酸或无环核苷酸。
桥联的核苷酸(bridged nucleic acid,简称BNA)是指受约束的或不能接近的核苷酸。BNA可以含有五元环、六元环、或七元环的具有“固定的”C3′-内切糖缩拢的桥联结构。通常将该桥掺入到该核糖的2′-、4′-位处以提供一个2′,4′-BNA核苷酸。在一些实施方式中,BNA可以是LNA、ENA、cET BNA等,其中,LNA如式(12)所示,ENA如式(13)所示,cET BNA如式(14)所示:
无环核苷酸是核苷酸的糖环被打开形成的一类核苷酸。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无环核苷酸可以是解锁核酸(UNA)或甘油核酸(GNA),其中,UNA如式(15)所示,GNA如式(16)所示:
上述式(15)和式(16)中,R选自H、OH或烷氧基(O-烷基)。
异核苷酸是指核苷酸中碱基在核糖环上的位置发生改变而形成的化合物。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异核苷酸可以是碱基从核糖环的1′-位移动至2′-位或3′-位而形成的化合物,如式(17)或(18)所示。
上述式(17)-式(18)化合物中,Base表示碱基,例如A、U、G、C或T;R选自H、OH、F或者如上所述的非氟基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核苷酸类似物选自异核苷酸、LNA、ENA、cET、UNA和GNA中的一种。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每一个非氟代修饰的核苷酸均为甲氧基修饰的核苷酸,在上文和下文中,所述甲氧基修饰的核苷酸指核糖基的2′-羟基被甲氧基取代而形成的核苷酸。
在上文及下文中,“氟代修饰的核苷酸”、“2′-氟修饰的核苷酸”、“核糖基团的2′-羟基被氟取代的核苷酸”和“具有2′-氟代核糖基的核苷酸”意义相同,均指核苷酸的2′-羟基被氟取代,而形成的具有如式(7)所示结构的化合物;“甲氧基修饰的核苷酸”、“2′-甲氧基修饰的核苷酸”、“核糖基团的2′-羟基被甲氧基取代的核苷酸”和“具有2′-甲氧基核糖基的核苷酸”意义相同,均指核苷酸核糖基团的2′-羟基被甲氧基取代而形成的具有如式(8)所示结构的化合物。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公开的siRNA是具有以下修饰的siRNA:按照5′末端到3′末端的方向,在所述正义链中,所述核苷酸序列I的第7、8、9位或者第5、7、8、9位的核苷酸为氟代修饰的核苷酸,所述正义链中其余位置的核苷酸为甲氧基修饰的核苷酸;在所述反义链中,所述核苷酸序列II的第2、6、14、16位或者第2、6、8、9、14、16位的核苷酸为氟代修饰的核苷酸,所述反义链中其余位置的核苷酸为甲氧基修饰的核苷酸。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公开的siRNA是具有以下修饰的siRNA:按照5′末端到3′末端的方向,所述siRNA的正义链中核苷酸序列I的第5、7、8和9位的核苷酸为氟代修饰的核苷酸,siRNA的正义链的其余位置的核苷酸为甲氧基修饰的核苷酸,并且,按照5′末端到3′末端的方向,所述siRNA的反义链中核苷酸序列II的第2、6、8、9、14和16位的核苷酸为氟代修饰的核苷酸,siRNA的反义链其余位置的核苷酸为甲氧基修饰的核苷酸;
或者,按照5′末端到3′末端的方向,所述siRNA的正义链中核苷酸序列I的第5、7、8和9位的核苷酸为氟代修饰的核苷酸,siRNA的正义链的其余位置的核苷酸为甲氧基修饰的核苷酸,并且,按照5′末端到3′末端的方向,所述siRNA的反义链中核苷酸序列II的第2、6、14和16位的核苷酸为氟代修饰的核苷酸,siRNA的反义链其余位置的核苷酸为甲氧基修饰的核苷酸;
或者,按照5′末端到3′末端的方向,所述siRNA的正义链中核苷酸序列I的第7、8和9位的核苷酸为氟代修饰的核苷酸,siRNA的正义链的其余位置的核苷酸为甲氧基修饰的核苷酸,并且,按照5′末端到3′末端的方向,所述siRNA的反义链中核苷酸序列II的第2、6、14和16位的核苷酸为氟代修饰的核苷酸,siRNA的反义链其余位置的核苷酸为甲氧基修饰的核苷酸。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公开提供的siRNA为表1a-1f中列出的siPCSKa1-M1、siPCSKa1-M2、siPCSKa1-M3、siPCSKa2-M1、siPCSKa2-M2、siPCSKa2-M3、siPCSKb1-M1、siPCSKb1-M2、siPCSKb1-M3、siPCSKb2-M1、siPCSKb2-M2、siPCSKb2-M3、siPCSKc1-M1、siPCSKc1-M2、siPCSKc1-M3、siPCSKc2-M1、siPCSKc2-M2、siPCSKc2-M3、siPCSKd1-M1、siPCSKd1-M2、siPCSKd1-M3、siPCSKd2-M1、siPCSKd2-M2、siPCSKd2-M3、siPCSKe1-M1、siPCSKe1-M2、siPCSKe1-M3、siPCSKe2-M1、siPCSKe2-M2、siPCSKe2-M3、siPCSKf1-M1、siPCSKf1-M2、siPCSKf1-M3、siPCSKf2-M1、siPCSKf2-M2或siPCSKf2-M3中的任意一种。
具有上述修饰的siRNA不仅成本低,而且可使血液中的核糖核酸酶不易切割核酸,由此增加核酸的稳定性,使核酸具有更强的抵抗核酸酶水解的性能。同时,上述修饰的siRNA还具有较高的抑制靶mRNA的活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公开提供的siRNA的正义链和反义链中至少一条单链的磷酸-糖骨架中的磷酸酯基中的至少一部分为具有修饰基团的磷酸酯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具有修饰基团的磷酸酯基为磷酸酯基中的磷酸二酯键中的至少一个氧原子被硫原子取代而形成的硫代磷酸酯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具有修饰基团的磷酸酯基为具有如式(1)所示结构的硫代磷酸酯基:
这种修饰能稳定siRNA的双链结构,保持碱基配对的高特异性和高亲和力。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公开提供的siRNA中,硫代磷酸酯基连接存在于由以下位置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处:正义链或反义链任意一端的第一个和第二个核苷酸之间;正义链或反义链任意一端的第二个和第三个核苷酸之间;或上述的任意组合。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硫代磷酸酯基连接存在于除正义链5′末端以外的全部上述位置处。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硫代磷酸酯基连接存在于除正义链3′末端以外的全部上述位置处。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硫代磷酸酯基连接存在于以下位置中的至少一处:
所述正义链的5′末端第1个核苷酸和第2个核苷酸之间;
所述正义链的5′末端第2个核苷酸和第3个核苷酸之间;
所述正义链的3′末端第1个核苷酸和第2个核苷酸之间;
所述正义链的3′末端第2个核苷酸和第3个核苷酸之间;
所述反义链的5′末端第1个核苷酸和第2个核苷酸之间;
所述反义链的5′末端第2个核苷酸和第3个核苷酸之间;
所述反义链的3′末端第1个核苷酸和第2个核苷酸之间;以及
所述反义链的3′末端第2个核苷酸和第3个核苷酸之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公开提供的siRNA为表1a-1f中列出的siPCSKa1-M1S、siPCSKa1-M2S、siPCSKa1-M3S、siPCSKa2-M1S、siPCSKa2-M2S、siPCSKa2-M3S、siPCSKb1-M1S、siPCSKb1-M2S、siPCSKb1-M3S、siPCSKb2-M1S、siPCSKb2-M2S、siPCSKb2-M3S、siPCSKc1-M1S、siPCSKc1-M2S、siPCSKc1-M3S、siPCSKc2-M1S、siPCSKc2-M2S、siPCSKc2-M3S、siPCSKd1-M1S、siPCSKd1-M2S、siPCSKd1-M3S、siPCSKd2-M1S、siPCSKd2-M2S、siPCSKd2-M3S、siPCSKe1-M1S、siPCSKe1-M2S、siPCSKe1-M3S、siPCSKe2-M1S、siPCSKe2-M2S、siPCSKe2-M3S、siPCSKf1-M1S、siPCSKf1-M2S、siPCSKf1-M3S、siPCSKf2-M1S、siPCSKf2-M2S或siPCSKf2-M3S中的任意一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siRNA反义链的5′末端核苷酸为5′-磷酸核苷酸或5′-磷酸类似物修饰的核苷酸。
常用的所述5′-磷酸核苷酸或5′-磷酸类似物修饰的核苷酸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如5′-磷酸核苷酸可具有如下结构:
再如,Anastasia Khvorova and Jonathan K.Watts,The chemical evolutionof oligonucleotide therapies of clinical utility.Nature Biotechnology,2017,35(3):238-48中公开了如下4种5′-磷酸类似物修饰的核苷酸:
其中,R选自H、OH、甲氧基、氟;Base表示碱基,选自A、U、C、G或T。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5′-磷酸核苷酸为式(2)所示的含有5′-磷酸的核苷酸,5′-磷酸类似物修饰的核苷酸为含有乙烯基磷酸酯(5′-(E)-vinylphosphonate,E-VP)修饰的核苷酸,如式(3)所示,或者为硫代磷酸酯修饰的核苷酸,如式(5)所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公开提供的siRNA为表1a-1f中列出的siPCSKa1-M1P1、siPCSKa1-M2P1、siPCSKa1-M3P1、siPCSKa2-M1P1、siPCSKa2-M2P1、siPCSKa2-M3P1、siPCSKb1-M1P1、siPCSKb1-M2P1、siPCSKb1-M3P1、siPCSKb2-M1P1、siPCSKb2-M2P1、siPCSKb2-M3P1、siPCSKc1-M1P1、siPCSKc1-M2P1、siPCSKc1-M3P1、siPCSKc2-M1P1、siPCSKc2-M2P1、siPCSKc2-M3P1、siPCSKd1-M1P1、siPCSKd1-M2P1、siPCSKd1-M3P1、siPCSKd2-M1P1、siPCSKd2-M2P1、siPCSKd2-M3P1、siPCSKe1-M1P1、siPCSKe1-M2P1、siPCSKe1-M3P1、siPCSKe2-M1P1、siPCSKe2-M2P1、siPCSKe2-M3P1、siPCSKf1-M1P1、siPCSKf1-M2P1、siPCSKf1-M3P1、siPCSKf2-M1P1、siPCSKf2-M2P1、siPCSKf2-M3P1、siPCSKa1-M1SP1、siPCSKa1-M2SP1、siPCSKa1-M3SP1、siPCSKa2-M1SP1、siPCSKa2-M2SP1、siPCSKa2-M3SP1、siPCSKb1-M1SP1、siPCSKb1-M2SP1、siPCSKb1-M3SP1、siPCSKb2-M1SP1、siPCSKb2-M2SP1、siPCSKb2-M3SP1、siPCSKc1-M1SP1、siPCSKc1-M2SP1、siPCSKc1-M3SP1、siPCSKc2-M1SP1、siPCSKc2-M2SP1、siPCSKc2-M3SP1、siPCSKd1-M1SP1、siPCSKd1-M2SP1、siPCSKd1-M3SP1、siPCSKd2-M1SP1、siPCSKd2-M2SP1、siPCSKd2-M3SP1、siPCSKe1-M1SP1、siPCSKe1-M2SP1、siPCSKe1-M3SP1、siPCSKe2-M1SP1、siPCSKe2-M2SP1、siPCSKe2-M3SP1、siPCSKf1-M1SP1、siPCSKf1-M2SP1、siPCSKf1-M3SP1、siPCSKf2-M1SP1、siPCSKf2-M2SP1、siPCSKf2-M3SP1中的任意一种。
第七种siRNA
按照本公开,所述siRNA可以是第七种siRNA。
所述第七种siRNA含有正义链和反义链,所述第七种siRNA中的每个核苷酸各自独立地为修饰或未修饰的核苷酸,其中,所述正义链含有一段核苷酸序列I,所述反义链含有一段核苷酸序列II,所述核苷酸序列I和所述核苷酸序列II至少部分地反向互补形成双链区,其中,所述核苷酸序列I与SEQ ID NO:399所示的核苷酸序列长度相等,且不多于3个核苷酸差异,且所述核苷酸序列II与SEQ ID NO:400所示的核苷酸序列长度相等,且不多于3个核苷酸差异:
5′-AGACCUGUUUUGCUUUUGZ25-3′(SEQ ID NO:399);
5′-Z26CAAAAGCAAAACAGGUCU-3′(SEQ ID NO:400),
其中,Z25为U,Z26为A,所述核苷酸序列I中包含位置对应于Z25的核苷酸Z27,所述核苷酸序列II中包含位置对应于Z26的核苷酸Z28,所述Z28是所述反义链5′末端的第一个核苷酸。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正义链仅包含核苷酸序列I,所述反义链仅包含核苷酸序列II。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核苷酸序列I与SEQ ID NO:399所示的核苷酸序列之间不多于1个核苷酸差异,和/或所述核苷酸序列II与SEQ ID NO:400所示的核苷酸序列之间不多于1个核苷酸差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核苷酸序列II与SEQ ID NO:400所示的核苷酸序列之间的核苷酸差异包括Z28位置处的差异,且Z28选自G、U或C。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核苷酸差异为Z28位置处的差异,Z28选自G、U或C。在一些实施方式中,Z27是与Z28互补的核苷酸。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核苷酸序列I与SEQ ID NO:399所示的核苷酸序列之间的核苷酸差异包括从核苷酸序列I的5′端起算的第9个核苷酸Z的差异,且Z为dT。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核苷酸序列I与SEQ ID NO:399所示的核苷酸序列之间的核苷酸差异包括Z27位置处的差异,且Z27选自A、G或C。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核苷酸序列I与SEQ ID NO:399所示的核苷酸序列之间具有2个核苷酸差异,且所述核苷酸序列I与所述核苷酸序列II完全反向互补,其中所述2个核苷酸差异是Z和Z27位置处的差异,且Z为dT,Z27选自A、G或C。
具有上述核苷酸差异的siRNA具有较高的siRNA的靶mRNA抑制能力,而这些包含核苷酸差异的siRNA也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核苷酸序列I是SEQ ID NO:40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核苷酸序列II是SEQ ID NO:402所示的核苷酸序列:
5′-AGACCUGUdTUUGCUUUUGZ27-3′(SEQ ID NO:401);
5′-Z28CAAAAGCAAAACAGGUCU-3′(SEQ ID NO:402),
其中,dT为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所述Z28是反义链5′末端的第一个核苷酸,Z27选自A、U、G或C,并且Z28是与Z27互补的核苷酸;在一些实施方式中,Z27为U,Z28为A。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对于所述第七种siRNA,所述siRNA的正义链含有如SEQ IDNO:403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所述反义链含有如SEQ ID NO:404所示的核苷酸序列:
5′-AGACCUGUdTUUGCUUUUGZ27-3′(SEQ ID NO:403);
5′-Z28CAAAAGCAAAACAGGUCUAG-3′(SEQ ID NO:404);
或者,所述siRNA的正义链含有如SEQ ID NO:405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所述反义链含有如SEQ ID NO:406所示的核苷酸序列:
5′-CUAGACCUGUdTUUGCUUUUGZ27-3′(SEQ ID NO:405);
5′-Z28CAAAAGCAAAACAGGUCUAGAA-3′(SEQ ID NO:406);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公开所述siRNA为表1g中列出的siPCSKg3或siPCSKg4。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Z和/或Z27位置处有核苷酸差异的siRNA中,至少部分核苷酸为修饰的核苷酸,所述修饰的核苷酸为氟代修饰的核苷酸或非氟代修饰的核苷酸,所述氟代修饰的核苷酸位于核苷酸序列I和核苷酸序列II中,并且,按照5′末端到3′末端的方向,所述核苷酸序列II中至少第2、6、14、16位的核苷酸为氟代修饰的核苷酸。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公开提供的siRNA为表1g中列出的siPCSKg3-M4、siPCSKg4-M5、siPCSKg3-M4S、siPCSKg4-M5S、siPCSKg3-M4P1、siPCSKg4-M5P1、siPCSKg3-M4SP1或siPCSKg4-M5SP1中的任意一种。
本公开的发明人意外发现,本公开提供的siRNA不仅具有显著增强的血浆和溶酶体稳定性,还具有较高的靶mRNA抑制活性。
本公开提供的siRNA可以通过本领域常规的siRNA制备方法(例如固相合成和液相合成的方法)得到。其中,固相合成已经有商业化订制服务。可以通过使用具有相应修饰的核苷单体来将修饰的核苷酸基团引入本公开所述的siRNA中,制备具有相应修饰的核苷单体的方法及将修饰的核苷酸基团引入siRNA的方法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
药物组合物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药物组合物,所述药物组合物含有如上所述的siRNA作为活性成分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所述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可以是siRNA给药领域常规使用的载体,例如但不限于磁性纳米粒(magnetic nanoparticles,如基于Fe3O4或Fe2O3的纳米粒)、碳纳米管(carbonnanotubes)、介孔硅(mesoporous silicon)、磷酸钙纳米粒(calcium phosphatenanoparticles)、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imine,PEI)、聚酰胺型树形高分子(polyamidoamine(PAMAM)dendrimer)、聚赖氨酸(poly(L-lysine),PLL)、壳聚糖(chitosan)、1,2-二油酰基-3-三甲铵丙烷(1,2-dioleoyl-3-trimethylammonium-propane,DOTAP)、聚D型或L型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D&L-lactic/glycolic acid)copolymer,PLGA)、聚(氨乙基乙撑磷酸酯)(poly(2-aminoethyl ethylene phosphate),PPEEA)和聚(甲基丙烯酸-N,N-二甲氨基乙酯)(poly(2-dimethylaminoethylmethacrylate),PDMAEMA)以及它们的衍生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药物组合物中,对siRNA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的含量没有特别要求,可以是各组分常规的含量。在一些实施方式中,siRNA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的重量比可以为1∶(1-500),在一些的实施方式中,上述重量比为1∶(1-5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药物组合物中,还可以包含药学上可接受的其它辅料,该辅料可以为本领域常规采用的各种制剂或化合物的一种或多种。例如,所述药学上可接受的其它辅料可以包括pH缓冲液、保护剂和渗透压调节剂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pH缓冲液可以为pH值7.5-8.5的三羟甲基胺基甲烷盐酸盐缓冲液和/或pH值5.5-8.5的磷酸盐缓冲液,例如可以为pH值5.5-8.5的磷酸盐缓冲液。
所述保护剂可以为肌醇、山梨醇、蔗糖、海藻糖、甘露糖、麦芽糖、乳糖和葡萄糖中的至少一种。以所述药物组合物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保护剂的含量可以为0.01-30重量%。
所述渗透压调节剂可以为氯化钠和/或氯化钾。所述渗透压调节剂的含量使所述药物组合物的渗透压为200-700毫渗摩尔/千克(mOsm/kg)。根据所需渗透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容易地确定所述渗透压调节剂的含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药物组合物可以为液体制剂,例如注射液;也可以为冻干粉针剂,实施给药时与液体辅料混合,配制成液体制剂。所述液体制剂可以但不限于用于皮下、肌肉或静脉注射给药,也可以但不限于通过喷雾给药到肺脏、或通过喷雾经肺脏给药到其它脏器组织(如肝脏)。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药物组合物用于静脉注射给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药物组合物可以为脂质体制剂的形式。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脂质体制剂中使用的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包含含胺的转染化合物(下文也可将其称为有机胺)、辅助脂质和/或聚乙二醇化脂质。其中,所述有机胺、辅助脂质和聚乙二醇化脂质可分别选自于CN103380113A(通过引用的方式将其整体并入本文)中所描述的含胺的转染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衍生物、辅助脂质和聚乙二醇化脂质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有机胺可为CN103380113A中描述的如式(201)所示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其中:
每个X101或X102各自独立地是O、S、N-A或C-A,其中A是氢或C1-C20烃链;
每个Y101或Z101各自独立地是C=O、C=S、S=O、CH-OH或SO2
每个R101、R102、R103、R104、R105、R106或R107各自独立地是氢,环状或无环的、被取代的或未被取代的、支链或直链脂族基团,环状或无环的、被取代的或未被取代的、支链或直链杂脂族基团,被取代的或未被取代的、支链或直链酰基,被取代的或未被取代的、支链或直链芳基,被取代的或未被取代的、支链或直链杂芳基;
x是1-10的整数;
n是1-3的整数,m是0-20的整数,p是0或1;其中,如果m=p=0,则R102是氢;
并且,如果n或m中的至少一个是2,那么R103和在式(201)中的氮形成如式(202)或式(203)所示的结构:
其中,g、e或f各自独立地是1-6的整数,“HCC”代表烃链,且每个*N代表式(201)中的氮原子。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R103是多胺。在其它实施方式中,R103是缩酮。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式(201)中的R101和R102中的每一个独立地是任意的被取代的或未被取代的、支链或直链烷基或烯基,所述烷基或烯基具有3至约20个碳原子,诸如8至约18个碳原子,和0至4个双键,诸如0至2个双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果n和m中的每一个独立地具有1或3的值,那么R103可以是下述式(204)-式(213)中的任一个:
其中,式(204)-式(213)中,g、e和f各自独立地是1-6的整数,每个“HCC”代表烃链,且每个*显示R103与在式(201)中的氮原子的可能连接点,其中在任意*位置上的每个H可以被替换以实现与在式(201)中的氮原子的连接。
其中,式(201)所示化合物可以根据CN103380113A中的描述制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有机胺为如式(214)所示的有机胺和/或如式(215)所示的有机胺:
所述辅助脂质为胆固醇、胆固醇的类似物和/或胆固醇的衍生物;
所述聚乙二醇化脂质为1,2-二棕榈酰胺-sn-甘油-3-磷脂酰乙醇胺-N-[甲氧基(聚乙二醇)]-200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有机胺、所述辅助脂质和所述聚乙二醇化脂质三者之间的摩尔比为(19.7-80)∶(19.7-80)∶(0.3-50),例如可以为(50-70)∶(20-40)∶(3-2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由本公开的siRNA与上述含胺的转染试剂形成的药物组合物颗粒具有约30nm至约200nm的平均直径,通常为约40nm至约135nm,更通常地,该脂质体颗粒的平均直径是约50nm至约120nm、约50nm至约100nm、约60nm至约90nm或约70nm至约90nm,例如,该脂质体颗粒的平均直径是约30、40、50、60、70、75、80、85、90、100、110、120、130、140、150或160nm。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由本公开的siRNA与上述含胺的转染试剂形成的药物组合物中,siRNA与全部脂质(例如有机胺、辅助脂质和/或聚乙二醇化脂质)的重量比(重量/重量比)在从约1∶1至约1∶50、从约1∶1至约1∶30、从约1∶3至约1∶20、从约1∶4至约1∶18、从约1∶5至约1∶17、从约1∶5至约1∶15、从约1∶5至约1∶12、从约1∶6至约1∶12或从约1∶6至约1∶10的范围内,例如,本公开的siRNA与全部脂质的重量比为约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或1∶18。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药物组合物在销售时各组分可以独立存在,在使用时可以液体制剂的形式存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公开提供的siRNA与上述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形成的药物组合物可以按照已知的各种方法制备,只是用本公开提供的siRNA替代现有siRNA即可;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按照如下方法制备:
将有机胺、辅助脂质和聚乙二醇化脂质按照上述摩尔比悬浮于醇中并混匀得到脂质溶液;醇的用量使得到的脂质溶液的总质量浓度为2-25mg/mL,例如可以为8-18mg/mL。所述醇选自药学上可接受的醇,诸如在室温附近为液体的醇,例如,乙醇、丙二醇、苯甲醇、甘油、聚乙二醇200、聚乙二醇300、聚乙二醇400中的一种或多种,例如可以为乙醇。
将本公开提供的siRNA溶解于缓冲盐溶液中,得到siRNA水溶液。缓冲盐溶液的浓度为0.05-0.5M,例如可以为0.1-0.2M,调节缓冲盐溶液的pH至4.0-5.5,例如可以为5.0-5.2,缓冲盐溶液的用量使siRNA的浓度不超过0.6mg/mL,例如可以为0.2-0.4mg/mL。所述缓冲盐选自可溶性醋酸盐、可溶性柠檬酸盐中的一种或多种,例如可以为醋酸钠和/或醋酸钾。
将脂质溶液和siRNA水溶液混合,将混合后得到的产物在40-60℃孵育至少2分钟,例如可以为5-30分钟,得到孵育后的脂质体制剂。脂质溶液和siRNA水溶液的体积比为1∶(2-5)。
将孵育后的脂质体制剂浓缩或稀释,去除杂质,除菌,得到本公开提供的药物组合物,其理化参数为pH值为6.5-8,包封率不低于80%,粒径为40-200nm,多分散指数不高于0.30,渗透压为250-400mOsm/kg;例如理化参数可以为pH值为7.2-7.6,包封率不低于90%,粒径为60-100nm,多分散指数不高于0.20,渗透压为300-400mOsm/kg。
其中,浓缩或稀释可以在去除杂质之前、之后或同时进行。去除杂质的方法可以采用现有各种方法,例如可以使用切相流***、中空纤维柱,在100KDa条件下超滤,超滤交换溶液为pH7.4的磷酸盐缓冲液(PBS)。除菌的方法可以采用现有各种方法,例如可以在0.22μm滤器上过滤除菌。
siRNA缀合物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siRNA缀合物,所述siRNA缀合物含有上述siRNA以及缀合连接至该siRNA的缀合基团。
一般来说,所述缀合基团包含药学上可接受的至少一个靶向基团和任选的接头(linker),并且,所述siRNA、所述接头和所述靶向基团依次连接。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靶向基团为1-6个。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靶向基团为2-4个。所述siRNA分子可以非共价或共价缀合至所述缀合基团,例如可以共价缀合至所述缀合基团。siRNA与缀合基团的缀合位点可以在siRNA正义链的3′端或5′端,也可在反义链的5′端,还可以在siRNA的内部序列中。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siRNA与缀合基团的缀合位点在siRNA正义链的3′末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缀合基团可以连接在核苷酸的磷酸基团、2′-位羟基或者碱基上。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缀合基团还可以连接在3′-位羟基上,此时核苷酸之间采用2′-5′磷酸二酯键连接。当缀合基团连接在siRNA链的末端时,所述缀合基团通常连接在核苷酸的磷酸基团上;当缀合基团连接在siRNA的内部序列时,所述缀合基团通常连接在核糖糖环或者碱基上。各种连接方式可以参考文献:Muthiah Manoharan et.al.siRNAconjugates carrying sequentially assembled trivalent N-acetylgalactosaminelinked through nucleosides elicit robust gene silencing in vivo inhepatocytes.ACS Chemical biology,2015,10(5):1181-7.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siRNA与缀合基团间可以通过酸不稳定的、或可还原的化学键相连,在细胞内涵体的酸性环境下,这些化学键可降解,从而使siRNA成为自由状态。对于不可降解的缀合方式,缀合基团可连接在siRNA的正义链,从而尽量降低缀合对siRNA活性的影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药学上可接受的靶向基团可以是siRNA给药领域常规使用的配体,例如WO2009082607A2中描述的各种配体,以引用的方式将其全部公开内容并入本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药学上可接受的靶向基团可以选自以下靶向分子或其衍生物形成的配体中的一种或多种:亲脂分子,例如胆固醇、胆汁酸、维生素(例如维生素E)、不同链长的脂质分子;聚合物,例如聚乙二醇;多肽,例如透膜肽;适配体;抗体;量子点;糖类,例如乳糖、聚乳糖、甘露糖、半乳糖、N-乙酰半乳糖胺(GalNAc);叶酸(folate);肝实质细胞表达的受体配体,例如去唾液酸糖蛋白、去唾液酸糖残基、脂蛋白(如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等)、胰高血糖素、神经递质(如肾上腺素)、生长因子、转铁蛋白等。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每个配体独立地选自一个能够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的配体。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配体是能够与肝细胞表面受体结合的配体。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配体是能够与哺乳动物细胞表面受体结合的配体。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配体是能够与人肝细胞表面受体结合的配体。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配体是能够与肝表面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ASGPR)结合的配体。这些配体的种类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其作用一般是与靶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相结合,介导与配体连接的siRNA递送至靶细胞。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药学上可接受的靶向基团可以是与哺乳动物肝细胞表面上的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ASGPR)结合的任意一种配体。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每个配体独立地为去唾液酸糖蛋白,例如去唾液酸血清类粘蛋白(asialoorosomucoid,ASOR)或去唾液酸胎球蛋白(asialofetuin,ASF)。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配体为糖或糖的衍生物。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配体是糖。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每个配体均是糖。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配体是单糖、多糖、修饰的单糖、修饰的多糖或糖衍生物。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所述配体可以是单糖、双糖或三糖。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至少有一个配体是修饰的糖。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每一个配体均为修饰的糖。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每个配体均独立地选自多糖、修饰的多糖、单糖、修饰的单糖、多糖衍生物或单糖衍生物。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每一个或至少一个配体选自于由以下糖所组成的组:葡萄糖及其衍生物、甘露聚糖及其衍生物、半乳糖及其衍生物、木糖及其衍生物、核糖及其衍生物、岩藻糖及其衍生物、乳糖及其衍生物、麦芽糖及其衍生物,***糖及其衍生物、果糖及其衍生物和唾液酸。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每个所述配体可独立地选自D-吡喃甘露糖、L-吡喃甘露糖、D-***糖、D-呋喃木糖、L-呋喃木糖、D-葡萄糖、L-葡萄糖、D-半乳糖、L-半乳糖、α-D-呋喃甘露糖、β-D-呋喃甘露糖、α-D-吡喃甘露糖、β-D-吡喃甘露糖、α-D-吡喃葡萄糖、β-D-吡喃葡萄糖、α-D-呋喃葡萄糖、β-D-呋喃葡萄糖、α-D-呋喃果糖、α-D-吡喃果糖、α-D-吡喃半乳糖、β-D-吡喃半乳糖、α-D-呋喃半乳糖、β-D-呋喃半乳糖、萄糖胺、唾液酸、半乳糖胺、N-乙酰半乳糖胺、N-三氟乙酰半乳糖胺、N-丙酰半乳糖胺、N-正丁酰半乳糖胺、N-异丁酰半乳糖胺、2-氨基-3-O-[(R)-1-羧乙基]-2-脱氧-β-D-吡喃葡萄糖、2-脱氧-2-甲基氨基-L-吡喃葡萄糖、4,6-二脱氧-4-甲酰胺基-2,3-二-O-甲基-D-吡喃甘露糖、2-脱氧-2-磺氨基-D-吡喃葡萄糖、N-乙醇酰基-α-神经氨酸、5-硫代-β-D-吡喃葡萄糖、2,3,4-三-O-乙酰基-1-硫代-6-O-三苯甲基-α-D-吡喃葡萄糖苷甲酯、4-硫代-β-D-吡喃半乳糖、3,4,6,7-四-O-乙酰基-2-脱氧-1,5-二硫代-α-D-吡喃葡庚糖苷乙酯、2,5-脱水-D-阿洛糖腈、核糖、D-核糖、D-4-硫代核糖、L-核糖或L-4-硫代核糖。所述配体的其它选择可参见例如CN105378082A的记载,以引用的方式将其全部公开内容并入本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siRNA缀合物中药学上可接受的靶向基团可以是半乳糖或N-乙酰半乳糖胺,其中,半乳糖或N-乙酰半乳糖胺分子可以是一价、二价、三价、四价。应当理解的是,这里所述的一价、二价、三价、四价分别指siRNA分子与含有作为靶向基团的半乳糖或N-乙酰半乳糖胺分子的缀合基团形成siRNA缀合物后,该siRNA缀合物中siRNA分子与半乳糖或N-乙酰半乳糖胺分子的摩尔比为1∶1、1∶2、1∶3或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药学上可接受的靶向基团是N-乙酰半乳糖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本公开所述的siRNA与含有N-乙酰半乳糖胺的缀合基团缀合时,N-乙酰半乳糖胺分子是三价或四价。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本公开所述的siRNA与含有N-乙酰半乳糖胺的缀合基团缀合时,N-乙酰半乳糖胺分子是三价。
靶向基团可经由合适的接头与siRNA分子相连,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靶向基团的具体类型选择合适的接头。这些接头、靶向基团的种类以及与siRNA的连接方式,可参见WO2015006740A2的公开内容,通过引用的方式将其整体内容并入本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所述靶向基团为N-乙酰半乳糖胺时,合适的接头可以为如式(301)所示的结构:
其中,
k为1-3的整数;
LA为具有如式(302)所示结构的包含酰胺键的链状部分,每个所述LA在其两端分别与一个所述靶向基团和所述LC部分通过醚键相连接:
LB为具有如式(303)所示结构的包含N-酰基吡咯烷的链状部分,所述链状部分在其一端具有羰基并与所述LC部分通过酰胺键相连接,在另一端具有氧基并与所述siRNA通过磷酸酯键相连接:
LC为基于羟甲基氨基甲烷、二羟甲基氨基甲烷或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的2-4价连接基团,所述LC经由氧原子与各个所述LA部分通过醚键相连接,并且经由氮原子与所述LB部分通过酰胺键相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n=3,LC为基于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的4价连接基团时,由作为接头的-(LA)3三羟甲基氨基甲烷-LB-连接N-乙酰半乳糖胺分子和siRNA分子所形成的siRNA缀合物,其结构如下式(304)所示:
式中,双螺旋结构表示siRNA。
同样,siRNA与缀合基团的缀合位点可以在siRNA正义链的3′端或5′端,也可在反义链的5′端,还可以在siRNA的内部序列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公开所述siRNA的正义链3′末端通过接头-(LA)3三羟甲基氨基甲烷-LB-与三个N-乙酰半乳糖胺(GalNAc)分子共价缀合,得到siRNA分子与GalNAc分子的摩尔比为1∶3的siRNA缀合物,下文也可将其称为(GalNAc)3-siRNA,其结构如下式(305)所示:
其中,双螺旋结构表示所述siRNA,并且所述接头连接至所述siRNA的正义链3′末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所述靶向基团为N-乙酰半乳糖胺时,合适的接头可以为如式(306)所示的结构:
其中,
l为0-3的整数;
*表示接头上通过醚键与靶向基团连接的位点;
#表示接头上通过磷酸酯键与siRNA连接的位点。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l=2时,所述siRNA缀合物具有如式(307)所示的结构:
其中,双螺旋结构表示所述siRNA,并且所述接头连接至所述siRNA的正义链3′末端。
上述缀合物可以通过现有技术中已经详细描述的方法进行合成。例如,WO2015006740A2中详细描述了多种缀合物的制备方法。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式,获得本公开的siRNA缀合物。如WO2014025805A1中记载了式(305)所示结构的制备方法,Rajeev等人在ChemBioChem 2015,16,903-908中描述了式(307)所示结构的制备方法。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siRNA缀合物具有如式(308)所示的结构:
其中:
n1为选自1-3的整数,n3为选自0-4的整数;
每个m1、m2或m3各自独立地为选自2-10的整数;
R10、R11、R12、R13、R14或R15各自独立地为H,或选自于由以下基团所组成的组:C1-C10烷基、C1-C10卤代烷基以及C1-C10烷氧基;
R3为式A59所示结构的基团:
其中,E1为OH、SH或BH2,Nu为本公开的siRNA;
R2是长度为1-20个碳原子的直链亚烷基,其中一个或多个碳原子任选地被选自于以下基团所组成的组中的任何一个或多个所替换:C(O)、NH、O、S、CH=N、S(O)2、C2-C10亚烯基、C2-C10亚炔基、C6-C10亚芳基、C3-C18亚杂环基和C5-C10亚杂芳基;并且其中,R2可任选地具有由以下基团所组成的组中的任何一个或多个的取代基:C1-C10烷基、C6-C10芳基、C5-C10杂芳基、C1-C10卤代烷基、-OC1-C10烷基、-OC1-C10烷基苯基、-C1-C10烷基-OH、-OC1-C10卤代烷基、-SC1-C10烷基、-SC1-C10烷基苯基、-C1-C10烷基-SH、-SC1-C10卤代烷基、卤素取代基、-OH、-SH、-NH2、-C1-C10烷基-NH2、-N(C1-C10烷基)(C1-C10烷基)、-NH(C1-C10烷基)、N(C1-C10烷基)(C1-C10烷基苯基)、NH(C1-C10烷基苯基)、氰基、硝基、-CO2H、-C(O)O(C1-C10烷基)、-CON(C1-C10烷基)(C1-C10烷基)、-CONH(C1-C10烷基)、-CONH2、-NHC(O)(C1-C10烷基)、-NHC(O)(苯基)、-N(C1-C10烷基)C(O)(C1-C10烷基)、-N(C1-C10烷基)C(O)(苯基)、-C(O)C1-C10烷基、-C(O)C1-C10烷基苯基、-C(O)C1-C10卤代烷基、-OC(O)C1-C10烷基、-SO2(C1-C10烷基)、-SO2(苯基)、-SO2(C1-C10卤代烷基)、-SO2NH2、-SO2NH(C1-C10烷基)、-SO2NH(苯基)、-NHSO2(C1-C10烷基)、-NHSO2(苯基)和-NHSO2(C1-C10卤代烷基);
每个L1独立地是长度为1-70个碳原子的直链亚烷基,其中一个或多个碳原子任选地被选自于以下基团所组成的组中的任何一个或多个所替换:C(O)、NH、O、S、CH=N、S(O)2、C2-C10亚烯基、C2-C10亚炔基、C6-C10亚芳基、C3-C18亚杂环基和C5-C10亚杂芳基;并且其中,L1可任选地具有由以下基团所组成的组中的任何一个或多个的取代基:C1-C10烷基、C6-C10芳基、C5-C10杂芳基、C1-C10卤代烷基、-OC1-C10烷基、-OC1-C10烷基苯基、-C1-C10烷基-OH、-OC1-C10卤代烷基、-SC1-C10烷基、-SC1-C10烷基苯基、-C1-C10烷基-SH、-SC1-C10卤代烷基、卤素取代基、-OH、-SH、-NH2、-C1-C10烷基-NH2、-N(C1-C10烷基)(C1-C10烷基)、-NH(C1-C10烷基)、N(C1-C10烷基)(C1-C10烷基苯基)、NH(C1-C10烷基苯基)、氰基、硝基、-CO2H、-C(O)O(C1-C10烷基)、-CON(C1-C10烷基)(C1-C10烷基)、-CONH(C1-C10烷基)、-CONH2、-NHC(O)(C1-C10烷基)、-NHC(O)(苯基)、-N(C1-C10烷基)C(O)(C1-C10烷基)、-N(C1-C10烷基)C(O)(苯基)、-C(O)C1-C10烷基、-C(O)C1-C10烷基苯基、-C(O)C1-C10卤代烷基、-OC(O)C1-C10烷基、-SO2(C1-C10烷基)、-SO2(苯基)、-SO2(C1-C10卤代烷基)、-SO2NH2、-SO2NH(C1-C10烷基)、-SO2NH(苯基)、-NHSO2(C1-C10烷基)、-NHSO2(苯基)和-NHSO2(C1-C10卤代烷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L1可选自于由A1-A26基团或其任意组合所组成的组,其中A1-A26的结构和定义如下所示:
/>
其中,每个j1独立地为1-20的整数;每个j2独立地为1-20的整数;
每个R′独立地为C1-C10烷基;
每个Ra独立地选自式(A27)-(A45)所示的基团或其任意组合所组成的组:
/>
每个Rb独立地为C1-C10烷基;表示基团共价连接的位点。
技术人员会理解的是,尽管为了方便起见,L1被定义为线性亚烷基,但是它可能不是线性基团或者名称不同,例如由于上述替换和/或取代而产生的胺或烯基。为了本公开内容的目的,L1的长度是连接两个连接点的链中的原子数。为此目的,将替换所述直链亚烷基的碳原子而得到的环(如亚杂环基或亚杂芳基)计为一个原子。
M1表示靶向基团,其定义和可选择的范围与上述靶向基团相同。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每个M1独立地选自对哺乳动物肝脏细胞表面上的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具有亲合力的配体中的一种。
当M1为对哺乳动物肝脏细胞表面上的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具有亲合力的配体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n1可以是1-3的整数,n3可以是0-4的整数,保证所述缀合物中M1靶向基团的个数至少为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n1+n3≥2,这样可以使得M1靶向基团的个数至少为3,从而使得M1靶向基团与肝表面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更容易结合,进而促进所述缀合物通过内吞作用进入细胞。实验表明,当M1靶向基团的个数大于3个时,M1靶向基团与肝表面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结合的容易程度增加并不明显,因此,从合成容易程度、结构/工艺成本和递送效率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在一些实施方式中,n1为1-2的整数,n3为0-1的整数,且n1+n3=2-3。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每个m1、m2或m3各自独立地选自2-10的整数时,可以使多个M1靶向基团之间的空间位置适合M1靶向基团与肝表面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的结合,为了使本公开提供的siRNA缀合物更为简单,更容易合成和/或降低成本,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每个m1、m2或m3各自独立地为2-5的整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m1=m2=m3。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当R10、R11、R12、R13、R14或R15各自独立地选自H、C1-C10烷基、C1-C10卤代烷基、以及C1-C10烷氧基中的一种时,不会改变本公开的siRNA缀合物的性质,均可以实现本公开的目的。在一些实施方式中,R10、R11、R12、R13、R14或R15各自独立地选自H、甲基或乙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R10、R11、R12、R13、R14和R15均为H。
R3为式A59所示结构的基团,其中,E1为OH、SH或BH2,基于制备原料易获取性的考虑,在一些实施方式中,E1为OH或SH。
R2的选择是为了实现与含氮骨架上的N原子与A59的连接。在本公开的上下文中,“含氮骨架”是指连接有R10、R11、R12、R13、R14和R15的碳原子与N原子互相连接的链状结构。因此,R2可以是任何能够以适当方式将A59基团连接至含氮骨架上的N原子的连接基团。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通过固相合成的工艺制备式(308)所示的siRNA缀合物的情况下,R2基团中需要同时含有与含氮骨架上的N原子连接的连接位点和与R3中的P原子相连接的连接位点。在一些实施方式中,R2中所述与含氮骨架上的N原子连接的位点与N原子形成酰胺键,所述与R3上的P原子连接的位点与P原子形成磷酸酯键;在一些实施方式中,R2可以是B5、B6、B5′或B6′:
其中,表示基团共价键连接的位点。
q2的取值范围可以是1-10的整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q2为1-5的整数。
L1的作用是将M1靶向基团与含氮骨架上的N连接,为式(308)所示的siRNA缀合物提供肝靶向功能。在一些实施方式中,L1选自式A1-A26基团中的一种或多种的连接组合。在一些实施方式中,L1选自A1、A4、A5、A6、A8、A10、A11和A13中的一种或多种的连接组合。在一些实施方式中,L1选自A1、A4、A8、A10和A11中至少2个的连接组合。在一些实施方式中,L1选自A1、A8、A10中至少2个的连接组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L1的长度可以为3-25个原子,3-20个原子、4-15个原子或5-12个原子。在一些实施方式中,L1的长度为3个、4个、5个、6个、7个、8个、9个、10个、11个、12个、13个、14个、15个、16个、17个、18个、19个、20个、21个、22个、23个、24个、25个、30个、35个、40个、45个、50个、55个、60个原子。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j1为2-10的整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j1为3-5的整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j2为2-10的整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j2为3-5的整数。R′为C1-C4烷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R′为甲基、乙基和异丙基中的一种。Ra为A27、A28、A29、A30和A31中的一种,在一些实施方式中,Ra为A27或A28。Rb为C1-C5烷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Rb为甲基、乙基、异丙基和丁基中的一种。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式A1-A26中各自对j1、j2、R′、Ra、Rb进行选择,以实现M1靶向基团与含氮骨架上的N原子连接,并使M1靶向基团之间的空间位置更适合M1靶向基团与肝表面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结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缀合物具有式(403)、(404)、(405)、(406)、(407)、(408)、(409)、(410)、(411)、(412)、(413)、(414)、(415)、(416)、(417)、(418)、(419)、(420)、(421)或(422)所示的结构:
/>
/>
/>
/>
/>
/>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式A59中的P原子可以连接到siRNA序列中任何可能的位置,例如,式A59中的P原子可以连接到siRNA正义链或反义链的任何一个核苷酸上;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式A59中的P原子连接到siRNA正义链的任何一个核苷酸上。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式A59中的P原子连接到siRNA正义链或反义链的端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式A59中的P原子连接到siRNA正义链的端部。所述端部指所述正义链或所述反义链中从其一端起算的前4个核苷酸。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式A59中的P原子连接到siRNA正义链或反义链的末端;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式A59中的P原子连接到siRNA正义链的3′末端。在连接至siRNA的正义链的上述位置的情况下,式(308)所示的siRNA缀合物进入细胞后,在解旋时,可以释放出单独的siRNA反义链,以阻断PCSK9 mRNA翻译蛋白质的过程,抑制PCSK9基因表达。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式A59中的P可以连接到siRNA中的核苷酸上任何可能的位置,例如,核苷酸的5′位、核苷酸的2′位、核苷酸的3′位或核苷酸的碱基上。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式A59中的P原子可通过形成磷酸二酯键连接至所述siRNA中的核苷酸的2′位、3′位或5′位。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式A59中的P原子连接在siRNA正义链3′末端核苷酸的3′羟基脱氢后形成的氧原子上(此时,A59中的P原子也可以看作是siRNA中含有的磷酸基团中的P原子),或者式A59中的P原子通过取代siRNA正义链中的一个核苷酸的2′-羟基中的氢与核苷酸连接,或者式A59中的P原子通过取代siRNA正义链5′末端核苷酸的5′羟基中的氢与核苷酸连接。
本公开的发明人意外发现,本公开的siRNA缀合物在具有显著提高的血浆中稳定性、低脱靶效应的同时,还表现出较高的PCSK9 mRNA沉默活性,而且还具有较高的血脂抑制作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公开的siRNA可以为表1a-1g中示出的siRNA中的一种。含有这些siRNA的缀合物表现出更高的PCSK9 mRNA沉默活性。
表1a本公开的第一种siRNA序列
/>
表1b本公开的第二种siRNA序列
/>
表1c本公开的第三种siRNA序列
/>
表1d本公开的第四种siRNA序列
/>
/>
表1e本公开的第五种siRNA序列
/>
表1f本公开的第六种siRNA序列
/>
表1g本公开的第七种siRNA序列
/>
本公开所述siRNA或siRNA缀合物中,每个相邻核苷酸之间由磷酸二酯键或硫代磷酸二酯键连接,磷酸二酯键或硫代磷酸二酯键中的非桥接氧原子或硫原子带有负电荷,它可以以羟基或巯基的形式存在,羟基或巯基中的氢离子也可以部分或全部被阳离子取代。所述阳离子可以是任意的阳离子,如金属阳离子,铵离子NH4 +,有机铵阳离子中的一种。出于提高溶解性考虑,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阳离子选自碱金属离子、三级胺形成的铵阳离子和季铵阳离子中的一种或多种。碱金属离子可以是K+和/或Na+,三级胺形成的阳离子可以是三乙胺形成的铵离子和/或N,N-二异丙基乙胺形成的铵离子。因此,本公开所述siRNA或siRNA缀合物可以至少部分以盐的形式存在。在一种方式中,磷酸二酯键或硫代磷酸二酯键中的非桥接氧原子或硫原子至少部分与钠离子结合,本公开所述siRNA或siRNA缀合物以钠盐或部分钠盐的形式存在。
本领域技术人员清楚知晓的是,可以通过使用具有相应修饰的核苷单体来将修饰的核苷酸基团引入本公开所述的siRNA中。制备具有相应修饰的核苷单体的方法及将修饰的核苷酸基团引入siRNA的方法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所有修饰的核苷单体均可以商购得到或者采用已知方法制备得到。
式(308)所示的siRNA缀合物的制备
可以采用任意合理的合成路线制备式(308)所示的siRNA缀合物。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式(308)所示的siRNA缀合物可以采用如下方法制备,该方法包括在亚磷酰胺固相合成的条件下,分别按照siRNA正义链和反义链的核苷酸种类和顺序,按照3′到5′的方向将核苷单体依次连接,每个核苷单体的连接包括脱保护、偶联、盖帽、氧化或硫化四步反应;分离出siRNA的正义链和反义链,退火,其中,所述siRNA为上述本公开的siRNA;
并且,该方法还包括在偶联反应条件和偶联试剂存在下,将式(321)所示的化合物与核苷单体或连接在固相载体上的核苷酸序列接触,使式(321)所示的化合物经偶联反应连接至核苷酸序列。下文中,式(321)所示的化合物也称作缀合分子。
其中:
R4为能够结合至式(308)所示的化合物中Nu代表的siRNA的基团。在一些实施方式中,R4为能够通过共价键结合至Nu代表的siRNA的基团。在一些实施方式中,R4为能够经反应而通过磷酸二酯键缀合至Nu代表的siRNA的任意官能团的基团;
每个S1独立地是M1中全部活性羟基被YCOO-基团取代而形成的基团,其中,每个Y独立地选自甲基、三氟甲基、二氟甲基、一氟甲基、三氯甲基、二氯甲基、一氯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苯基、卤代苯基以及烷基苯基中的一种;在一些实施方式中,Y为甲基。
n1、n3、m1、m2、m3、R10、R11、R12、R13、R14、R15、L1、M1各自的定义和可选择的范围如前所述。
R4的选择是为了实现与含氮骨架上的N原子的连接,并且为合成式(308)所示的siRNA缀合物提供合适的反应位点。在一些实施方式中,R4中包括R2连接基团或经保护的R2连接基团,以及可通过反应与siRNA形成A59所示结构的官能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R4包含可与Nu代表的siRNA或核苷单体上的基团形成亚磷酸酯的第1官能团以及可与羟基或氨基反应形成共价键的第2官能团或者含有由所述共价键连接的固相载体。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1官能团为亚磷酰胺、羟基或被保护的羟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2官能团为亚磷酰胺、羧基或羧酸盐。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2官能团为经由共价键连接至分子其他部分的固相载体,所述共价键由羟基或氨基形成。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固相载体经由磷酸酯键、羧酸酯键或酰胺键连接。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固相载体为树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1官能团含有羟基、-ORk或式(C3)所示的基团;所述第2官能团含有式(C1)、(C2)、(C3)、(C1′)或(C3′)所示的结构:
式中,q1为1-4的整数,X为O或NH,M+为阳离子,Rk为羟基保护基团,SPS表示固相载体,表示基团共价连接的位点。/>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1官能团含有亚磷酰胺基团,如式(C3)所示,该亚磷酰胺基团可以与核苷酸上的任意位置的羟基,如2′位羟基或3′位羟基发生偶联反应形成亚磷酸酯,并经氧化或硫化形成式A59所示的磷酸二酯键或硫代磷酸酯键,将缀合分子缀合至siRNA。此时,即使所述第2官能团并不存在,式(321)化合物也能够缀合至核苷酸,不影响式(308)所示的siRNA缀合物的获得。在此情况下,在经由亚磷酰胺固相合成等方法获得siRNA的正义链或反义链后,使式(321)化合物与核苷酸序列中末端核苷酸上的羟基反应,并在后续的氧化或硫化过程中形成磷酸二酯键连接或硫代磷酸酯连接,将式(321)化合物缀合至siRNA。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1官能团含有被保护的羟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2官能团包含可与固相载体反应的基团,所述反应提供包含固相载体的缀合分子。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2官能团含有羧基、羧酸盐或亚磷酰胺,如式(C1)、(C2)或(C3)所示,当所述第2官能团包含羧基或羧酸盐时,式(321)化合物与固相载体,例如树脂上的羟基或氨基进行酯化反应或酰胺化反应,形成经羧酸酯键连接的包含固相载体的缀合分子。当所述第2官能团包含亚磷酰胺官能团时,式(321)化合物与通用固相载体,例如树脂上的羟基发生偶联反应,并经氧化形成经磷酸二酯键连接的包含固相载体的缀合分子。随后,以上述连接固相载体后的产物作为起始,按照亚磷酰胺固相合成方法依次连接核苷单体,获得连接有缀合基团的siRNA的正义链或反义链。在亚磷酰胺固相合成过程中,所述第1官能团发生脱保护,随后在偶联反应条件下与核苷单体上的亚磷酰胺基团发生偶联。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1官能团含有羟基或被保护的羟基;所述第2官能团含有经羧酸酯键连接的固相载体或经酰胺键连接的固相载体、或者经磷酸酯键连接的固相载体,如式(C1′)或(C3′)所示。此时,由式(321)化合物代替固相载体作为起始,按照亚磷酰胺固相合成方法依次连接核苷单体,获得连接有缀合基团的siRNA的正义链或反义链。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羧酸盐可以表示为-COO-M+,其中,M+是阳离子,例如选自金属阳离子,铵阳离子NH4 +,有机铵阳离子中的一种。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金属离子选自碱金属离子中的一种,如K+或Na+。出于提高溶解性、使反应顺利进行的考虑,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有机铵离子为三级胺形成的铵阳离子或季铵阳离子,如,三乙胺形成的铵离子或N,N-二异丙基乙胺形成的铵离子。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羧酸盐是三乙胺羧酸盐或N,N-二异丙基乙胺羧酸盐。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R4含有式(B9)、(B10)、(B9′)、(B10′)、(B11)、(B12)、(B11′)或(B12′)所示的结构:
其中,q1为1-4的整数,q2为1-10的整数,X为O或NH,M+为阳离子,Rk为羟基保护基团,SPS表示固相载体,表示基团共价连接的位点。在一些实施方式中,q1为1或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q2为1-5的整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R4含有式(B9)或(B10)所示的结构。在一些实施方式中,R4含有式(B11)或(B12)所示的结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Rk是Tr(三苯甲基)、MMTr(4-甲氧基三苯甲基)、DMTr(4,4′-双甲氧基三苯甲基)、TMTr(4,4′,4″-三甲氧基三苯甲基)中的一种或多种。在一些实施方式中,Rk可以是DMTr,即4,4′-双甲氧基三苯甲基(4,4′-dimethoxytrityl)。
L1的定义如前所述。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L1被用于将M1靶向基团连接至含氮骨架上的N原子,从而为式(308)所示的siRNA缀合物提供肝靶向功能。在一些实施方式中,L1包含A1-A26中的任一个或其组合。
根据上述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相较于本领域公知的亚磷酰胺固相合成方法而言,可通过上述第1官能团以及任选的第2官能团,获得将缀合分子连接至核苷酸序列的任意可能的位置的式(308)所示的siRNA缀合物,例如,缀合分子连接至核苷酸序列的端部,缀合分子连接至核苷酸序列的末端。相应地,除非另有说明,以下涉及缀合物和/或缀合分子的制备的描述中,当提及“脱保护”、“偶联”、“盖帽”、“氧化”、“硫化”等反应时,应当理解为本领域公知的亚磷酰胺核酸固相合成方法中所涉及的反应条件和试剂也同样适用于这些反应。示例性的反应条件和试剂将在后文详细描述。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每个S1独立地是M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每个S1独立地是M1中至少一个活性羟基被羟基保护基团保护而形成的基团。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每个S1独立地是M1中任何存在的活性羟基全部被羟基保护基团保护而形成的基团。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羟基保护基团均可被用于保护M1中的活性羟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被保护的羟基可以式YCOO-表示,其中,每个Y独立地选自于由C1-C10烷基和C6-C10芳基所组成的组,所述C1-C10烷基和C6-C10芳基任选地被一个或多个取代基取代,所述取代基选自于由卤素和C1-C6烷基所组成的组。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每个Y独立地选自于由以下基团所组成的组:甲基、三氟甲基、二氟甲基、单氟甲基、三氯甲基、二氯甲基、一氯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苯基、卤苯基,以及C1-C6烷基苯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每个S1各自独立地选自于由式A46-A54所组成的组:
/>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S1为式A49或A5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每个Y独立地选自甲基、三氟甲基、二氟甲基、一氟甲基、三氯甲基、二氯甲基、一氯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苯基、卤代苯基以及烷基苯基中的一种;在一些实施方式中,Y为甲基。
如前所述,式(308)所示的siRNA缀合物的制备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合成siRNA的另一链(例如,当上述步骤合成了连接有缀合分子的siRNA正义链时,还包括按照固相合成方法合成siRNA的反义链,反之亦然),分离正义链和反义链,以及退火。具体地,在分离步骤中,连接至核苷酸序列和/或缀合分子的固相载体被切割下来,同时必要的保护基团被脱除(此时,式(321)化合物中的各S1基团转化为对应的M1靶向基团),获得连接有缀合分子的siRNA正义链(或反义链)以及对应的反义链(或正义链),正义链与反义链退火形成双链RNA结构,获得式(308)所示的siRNA缀合物。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式(308)所示的siRNA缀合物的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步骤:在偶联反应条件和偶联试剂存在下,将式(321)所示的化合物与正义链或反义链的3′端的第一个核苷单体接触,使式(321)所示的化合物连接上序列中第一个核苷酸,在亚磷酰胺固相合成的条件下,按照期望的正义链或反义链核苷酸种类和顺序,按照3′到5′的方向将核苷单体依次连接,合成siRNA的正义链或反义链;其中,式(321)化合物为R4中含有第1官能团和第2官能团,第1官能团含有被保护的羟基,第2官能团具有如式(C1′)或(C3′)所示结构的化合物,与第一个核苷单体连接前,式(321)化合物经过脱保护;每个核苷单体的连接包括脱保护、偶联、盖帽、氧化或硫化四步反应;得到连接有缀合基团的核酸的正义链或反义链;在亚磷酰胺固相合成的条件下,按照反义链或正义链核苷酸种类和顺序,按照3′到5′的方向将核苷单体依次连接,合成核酸的反义链或正义链;每个核苷单体的连接包括脱保护、偶联、盖帽、氧化或硫化四步反应;脱除保护基并与固相载体切割,分离纯化获得正义链和反义链,退火。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式(308)所示的siRNA缀合物的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步骤:按照该双链siRNA中正义链或反义链的核苷酸种类和顺序,按照3′到5′的方向将核苷单体依次连接,合成正义链和反义链,每个核苷单体的连接包括脱保护、偶联、盖帽、氧化或硫化四步反应,得到连接在固相载体上的正义链和连接在固相载体上的反义链;在偶联反应条件和偶联试剂存在下,将式(321)所示的化合物与连接在固相载体上的正义链或连接在固相载体上的反义链接触,将式(321)化合物连接-至正义链或反义链,其中,式(321)化合物是R4中含有第1官能团,第1官能团为亚磷酰胺基团的式(321)化合物;脱除保护基并与固相载体切割,分别分离纯化,获得siRNA的正义链或反义链,退火,其中,所述siRNA的正义链或反义链上连接有缀合基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式A59中的P原子连接至siRNA中的正义链的3′末端,式(308)所示的siRNA缀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
(1)脱除式(321)化合物(其中,式(321)化合物为R4中含有第1官能团和第2官能团,第1官能团含有被保护的羟基ORk,第2官能团具有如式(C1′)或(C3′)所示结构的化合物)中的羟基保护基团Rk;在偶联反应条件和偶联试剂存在下,将脱保护得到的产物与核苷单体接触,得到通过缀合分子连接至固相载体的核苷单体;
(2)以该通过缀合分子连接至固相载体的核苷单体起始,按照3′-5′的方向通过亚磷酰胺固相合成方法合成siRNA的正义链;
(3)通过亚磷酰胺固相合成方法,合成siRNA的反义链;
(4)分离出siRNA的正义链和反义链并退火,获得式(308)所示的siRNA缀合物。
其中,在步骤(1)中,脱除上述式(321)化合物中的保护基团Rk的方法包括在脱保护条件下,将式(321)化合物与脱保护试剂接触。脱保护条件包括温度为0-5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15-35℃,反应时间为30-300秒,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50-150秒,脱保护试剂可以选自三氟乙酸、三氯乙酸、二氯乙酸、一氯乙酸中的一种或多种,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二氯乙酸。脱保护试剂与式(321)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0∶1-1000∶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50∶1-500∶1。
所述偶联反应条件和偶联试剂可使用任何适合于上述偶联反应的条件和试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使用与所采用的固相合成方法中的偶联反应相同的条件与试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偶联反应的条件包括反应温度为0-5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15-35℃。式(321)化合物与核苷单体的摩尔比为1∶1-1∶5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1∶2-1∶5;式(321)化合物和偶联试剂的摩尔比可以为1∶1-1∶5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1∶3-1∶10,反应时间为200-3000秒,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500-1500秒。偶联试剂选自1H-四氮唑、5-乙硫基1H-四氮唑、5-苄硫基1H-四氮唑中的一种或多种,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5-乙硫基1H-四氮唑。所述偶联反应可在有机溶剂中进行,所述有机溶剂选自无水乙腈、无水DMF、无水二氯甲烷中的一种或多种,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无水乙腈。相对于式(321)化合物,所述有机溶剂的用量为3-50L/mol,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5-20L/mol。
在步骤(2)中,通过亚磷酰胺核酸固相合成的方法,利用上述步骤制备的通过缀合分子连接至固相载体的核苷单体起始,按照3′-5′的方向合成siRNA缀合物的正义链SS。此时,缀合基团连接至所得到的正义链的3′末端。
步骤(2)和(3)中所述固相合成的其它条件,包括核苷单体脱保护条件,脱保护试剂种类和用量,偶联反应条件,偶联试剂的种类和用量,盖帽反应的条件,盖帽试剂的种类和用量,氧化反应条件,氧化试剂种类和用量,硫化反应条件,硫化试剂种类和用量采用本领域中常规使用的各种试剂、用量和条件。
例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2)和(3)中所述固相合成可使用如下条件:
核苷单体脱保护条件包括温度为0-5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15-35℃,反应时间为30-300秒,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50-150秒,脱保护试剂可以选自三氟乙酸、三氯乙酸、二氯乙酸、一氯乙酸、中的一种或多种,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二氯乙酸。脱保护试剂与固相载体上4,4′-二甲氧基三苯甲基保护基的的摩尔比可以为2∶1-100∶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3∶1-50∶1。
偶联反应条件包括温度为0-5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15-35℃,固相载体上连接的核酸序列与核苷单体的摩尔比可以为1∶1-1∶5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1∶5-1∶15;固相载体上连接的核酸序列和偶联试剂的摩尔比为1∶1-1∶10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1∶50-1∶80,反应时间和偶联试剂的选择与前述相同。
盖帽反应条件包括温度为0-5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15-35℃,反应时间为5-500秒,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10-100秒,盖帽试剂的选择与前述相同。盖帽试剂的总量与固相载体上连接的核酸序列的摩尔比为1∶100-100∶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1∶10-10∶1。在盖帽试剂使用等摩尔量的乙酸酐与N-甲基咪唑的情况下,乙酸酐、N-甲基咪唑以及固相载体上连接的核酸序列的摩尔比可为1∶1∶10-10∶10∶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1∶1∶2-2∶2∶1。
氧化反应条件包括温度为0-5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15-35℃,反应时间为1-100秒,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5-50秒,氧化试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碘(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以碘水的形式提供)。氧化试剂与偶联步骤中固相载体上连接的核酸序列的摩尔比可以为1∶1-100∶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5∶1-50∶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氧化反应在四氢呋喃∶水∶吡啶=3∶1∶1-1∶1∶3的混合溶剂中进行。硫化反应条件包括温度为0-5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15-35℃,反应时间为50-2000秒,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100-1000秒,硫化试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氢化黄原素。硫化试剂与偶联步骤中固相载体上连接的核酸序列的摩尔比为10∶1-1000∶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10∶1-500∶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硫化反应在乙腈∶吡啶=1∶3-3∶1的混合溶剂中进行。
在将所有核苷单体连接之后,退火之前,该方法还包括分离出siRNA的正义链和反义链。分离的方法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一般包括将合成得到的核苷酸序列从固相载体上切割下来,脱除碱基上、磷酸基上和配体上的保护基团,纯化和脱盐。
将合成得到的核苷酸序列从固相载体上切割下来,并脱除碱基上、磷酸基上和配体上的保护基团可按照siRNA合成中常规的切割和脱保护方法进行。例如,将得到的连接有固相载体的核苷酸序列与浓氨水接触;在脱保护的过程中,A46-A54基团的保护基团YCOO-转化为羟基,S1基团转化为相应的M1基团,生成式(308)所示的siRNA缀合物。其中,所述浓氨水可以是25-30重量%的氨水,浓氨水的用量与目标siRNA序列相比可以为0.2ml/μmol-0.8ml/μmol。
在所合成的核苷酸序列上存在至少一个2′-TBDMS保护时,所述方法还包括将脱除了固相载体的核苷酸序列与三乙胺三氢氟酸盐接触,以脱除该2′-TBDMS保护。此时,所得到的目标siRNA序列中的相应核苷酸具有游离的2′-羟基。三乙胺三氢氟酸盐纯品的用量与目标siRNA序列相比可以为0.4ml/μmol-1.0ml/μmol。这样即可得到式(308)所示的siRNA缀合物。
纯化和脱盐的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例如,可利用制备型离子色谱纯化柱,通过NaBr或NaCl的梯度洗脱,完成核酸的纯化;产品收集合并后,可采用反相色谱纯化柱进行脱盐。
这样得到的式(308)所示的siRNA缀合物中,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或硫代磷酸二酯键中的非桥接氧原子或硫原子基本与钠离子结合,式(308)所示的siRNA缀合物基本以钠盐形式存在。可以采用熟知的离子交换方法,用氢离子和/或其他阳离子取代所述钠离子,得到其他形式的式(308)所示的siRNA缀合物。所述阳离子如前所述。
在合成过程中,可随时对核酸序列的纯度和分子量进行检测,更好地把控合成质量,此类检测的方法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例如,可通过离子交换色谱检测核酸纯度,并通过液质联用色谱(LC-MS)测定分子量。
退火的方法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例如,可简单地将所合成的正义链(SS链)与反义链(AS链)以等摩尔比混合在注射用水中加热至70-95℃,随后室温冷却,使其通过氢键形成双链结构。这样即可得到式(308)所示的siRNA缀合物。
在获得所述缀合物后,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可利用例如液质联用色谱等方法,通过分子量检测等方式对所合成的式(308)所示的siRNA缀合物进行表征,确定所合成的siRNA缀合物为目标设计的式(308)所示的siRNA缀合物,且所合成的siRNA的序列为期望的siRNA的序列,例如为表1a-1g中所列的序列之一。
式(321)所示化合物可以通过以下制备方法得到:该方法包括在有机溶剂中,在酯化反应条件下,以及在碱和酯化催化剂存在下,将式(313)所示化合物与环状酸酐接触,离子交换,分离得到式(321)所示化合物:
其中,n1、n3、m1、m2、m3、R10、R11、R12、R13、R14、R15、L1、S1各自的定义和可选择的范围如前所述;
R6为提供式(321)中R4的基团;在一些实施方式中,R6具有式(A61)所示的结构:
其中,Ri为能够实现与含氮骨架上的N原子连接、与RkO连接并且连接有一个游离羟基的任意基团,Rk为羟基保护基团。此时,所获得的是R4中含有作为羟基保护基团的第1官能团和第2官能团,所述第2官能团含有如式(C1)或(C2)所示结构的式(321)化合物。
所述酯化反应条件包括反应温度为0-100℃,反应时间为8-48小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酯化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为10-40℃,反应时间为20-30小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有机溶剂包含环氧类溶剂、醚类溶剂、卤代烷类溶剂、二甲基亚砜、N,N-二甲基甲酰胺和N,N-二异丙基乙胺中的一种或多种。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环氧类溶剂为二氧六环和/或四氢呋喃,所述醚类溶剂为***和/或甲基叔丁基醚,所述卤代烷类溶剂为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1,2-二氯乙烷中的一种或多种。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有机溶剂为二氯甲烷。相对于所述式(313)所示化合物,所述有机溶剂的用量为3-50L/mol,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5-20L/mol。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环状酸酐为丁二酸酐、戊二酸酐、己二酸酐或庚二酸酐中的一种,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丁二酸酐。所述环状酸酐与所述式(313)所示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1-10∶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2∶1-5∶1。
所述酯化催化剂可以是任何对该酯化反应起到催化作用的催化剂,例如该催化剂可以是4-二甲氨基吡啶。所述催化剂与式(313)所示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1-10∶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2∶1-5∶1。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碱可以是任意的无机碱,有机碱或者它们的结合。考虑溶解性和产物稳定性,所述碱可以是例如三级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三级胺为三乙胺或N,N-二异丙基乙胺。所述三级胺与式(313)所示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1-20∶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3∶1-10∶1。
所述离子交换作用是将式(321)化合物转化为期望的羧酸或羧酸盐的形式,离子交换的方法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可以使用合适的离子交换溶液和交换条件,得到具有M+阳离子的缀合分子,在此不做详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离子交换反应使用三乙胺磷酸盐溶液进行,所述三乙胺磷酸盐溶液的浓度为0.2-0.8M,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三乙胺磷酸盐溶液的浓度为0.4-0.6M,相对于式(313)化合物,所述三乙胺磷酸盐溶液的用量为3-6L/mol,在进一步的实施方式中为4-5L/mol。
可使用任何合适的分离方法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式(321)化合物。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通过蒸发除去溶剂、随后通过色谱方法分离式(321)化合物,例如,可使用如下两种色谱条件进行分离:(1)正相纯化硅胶:200-300目硅胶填料,使用含1wt‰三乙胺的二氯甲烷∶甲醇=100∶18-100∶20梯度洗脱;或者(2)反相纯化:C18、C8反相填料,使用甲醇∶乙腈=0.1∶1-1∶0.1梯度洗脱。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直接除去溶剂得到式(321)化合物粗产品,该粗产品可以直接用于后续反应。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式(321)化合物的制备方法还进一步包括在缩合反应条件下,在有机溶剂中,在缩合剂、缩合催化剂和三级胺的存在下,将上述离子交换反应得到的产物进一步与含有氨基或羟基的固相载体进行接触。此时,所获得的是R4中含有第1官能团和第2官能团,第1官能团含有羟基保护基团,第2官能团含有如式(C1′)所示结构的式(321)化合物。
所述固相载体为固相合成siRNA中所用的载体中的一种,其中的一些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例如,所述固相载体可以选自含有活性羟基或氨基官能团的固相载体,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固相载体为氨基树脂或羟基树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氨基或羟基树脂具有如下参数:粒径100-400目(mesh),表面氨基或羟基载量为0.2-0.5mmol/g。所述式(321)所示化合物与固相载体的用量比为10-400μmol化合物/每克固相载体(μmol/g)。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式(321)所示化合物与固相载体的用量比为50-200μmol/g。
所述有机溶剂可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任何合适的溶剂或混合溶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有机溶剂为乙腈、环氧类溶剂、醚类溶剂、卤代烷类溶剂、二甲基亚砜、N,N-二甲基甲酰胺和N,N-二异丙基乙胺中的一种或多种。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环氧类溶剂为二氧六环和/或四氢呋喃,所述醚类溶剂为***和/或甲基叔丁基醚,所述卤代烷类溶剂为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1,2-二氯乙烷中的一种或多种。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有机溶剂为乙腈。相对于式(321)化合物,所述有机溶剂的用量为20-200L/mol,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50-100L/mol。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缩合剂可以是苯并***-1-基-氧基三吡咯烷基鏻六氟磷酸酯/盐(benzotriazol-1-yl-oxytripyrrolidino phosphonium hexafluorophosphate,PyBop)、3-二乙氧基磷酰基-1,2,3-苯唑4(3H)-酮(3-(Diethoxyphosphoryloxy)-1,2,3-benzotriazin-4(3H)-one,DEPBT)和/或O-苯并***-四甲基脲六氟磷酸盐/酯(O-benzotriazol-1-yl-tetramethyluronium hexafluorophosphate),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缩合剂为O-苯并三氮唑-四甲基脲六氟磷酸盐/酯。所述缩合剂与式(321)所示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1-20∶1,在其它实施方式中为1∶1-5∶1。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三级胺为三乙胺和/或N,N-二异丙基乙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N,N-二异丙基乙胺;所述三级胺与式(321)所示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1-20∶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1∶1-5∶1。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式(321)化合物的制备方法还可以包括在盖帽反应条件下,在有机溶剂中,将得到的缩合产物与盖帽试剂和酰化催化剂接触,分离得到式(321)所示化合物。所述盖帽反应的作用在于除去任何尚未反应完全的活性反应官能团,以避免在后续反应中产生不必要的副产物。所述盖帽反应的条件包括反应温度为0-5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15-35℃,反应的时间为1-10h,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3-6h。盖帽试剂可以使用siRNA固相合成中所使用的盖帽试剂,siRNA固相合成中所使用的盖帽试剂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盖帽试剂由盖帽试剂1(cap1)和盖帽试剂2(cap2)组成,其中,盖帽试剂1为N-甲基咪唑,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以N-甲基咪唑的吡啶/乙腈混合溶液形式提供,其中,吡啶与乙腈的体积比为1∶10-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1∶3-1∶1,吡啶与乙腈的总体积与N-甲基咪唑的体积比为1∶1-10∶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3∶1-7∶1。所述盖帽试剂2为乙酸酐。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盖帽试剂2以乙酸酐的乙腈溶液形式提供,其中,乙酸酐和乙腈的体积比为1∶1-1∶10,在进一步的实施方式中为1∶2-1∶6。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N-甲基咪唑的吡啶/乙腈混合溶液的体积与式(321)化合物的质量之比为5ml/g-50ml/g,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15ml/g-30ml/g。所述乙酸酐的乙腈溶液的体积与式(321)化合物的质量之比为0.5ml/g-10ml/g,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1ml/g-5ml/g。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盖帽试剂使用等摩尔量的乙酸酐与N-甲基咪唑。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有机溶剂为乙腈、环氧类溶剂、醚类溶剂、卤代烷类溶剂、二甲基亚砜、N,N-二甲基甲酰胺和N,N-二异丙基乙胺中的一种或多种。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有机溶剂为乙腈。相对于式(321)化合物,所述有机溶剂的用量为10-50L/mol,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5-30L/mol。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酰化催化剂可以选自任何可用于酯化缩合或酰胺化化缩合的催化剂,例如碱性杂环化合物。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酰化催化剂为4-二甲氨基吡啶。所述催化剂与式(321)所示化合物的质量之比为0.001∶1-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0.01∶1-0.1∶1。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使用任何合适的分离方法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式(321)化合物。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通过以有机溶剂充分洗涤,并过滤,去除未反应的反应物、过量的盖帽试剂及其它杂质,得到式(321)化合物,所述有机溶剂选自乙腈、二氯甲烷、甲醇,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乙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式(321)所示缀合分子的制备方法包括在有机溶剂中,在偶联反应条件下,以及在偶联试剂存在下,将式(313)所示化合物与亚磷酰二胺接触,分离得到式(321)所示化合物。此时,所获得的是R4中含有第1官能团和第2官能团,第1官能团含有羟基保护基团,第2官能团含有如式(C3)所示结构的式(321)化合物。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偶联反应条件包括温度可以为0-50℃,例如为15-35℃,式(313)化合物与亚磷酰二胺的摩尔比可以为1∶1-1∶50,例如为1∶5-1∶15;式(313)化合物和偶联试剂的摩尔比可以为1∶1-1∶100,例如为1∶50-1∶80;反应时间可以为200-3000秒,例如为500-1500秒。所述亚磷酰二胺例如可使用双(二异丙基氨基)(2-氰基乙氧基)膦,其可商购获得或按照本领域中公知的方法合成获得。偶联试剂选自1H-四氮唑、5-乙硫基1H-四氮唑、5-苄硫基1H-四氮唑中的一种或多种,例如为5-乙硫基1H-四氮唑。所述偶联反应可在有机溶剂中进行,所述有机溶剂选自无水乙腈、无水DMF、无水二氯甲烷中的一种或多种,例如为无水乙腈。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相对于式(313)化合物,所述有机溶剂的用量为3-50L/mol,例如可以为5-20L/mol。通过进行该偶联反应,式(313)化合物中的羟基与亚磷酰二胺反应形成亚磷酰胺基团。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直接除去溶剂得到式(321)化合物粗产品,该粗产品可以直接用于后续反应。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式(321)化合物的制备方法还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在偶联反应条件下,在有机溶剂中,以及在偶联试剂存在下,将分离得到的产物进一步与含有羟基的固相载体进行接触。随后,经盖帽反应、氧化反应,分离得到式(321)化合物。此时,所获得的是R4中含有第1官能团和第2官能团,第1官能团含有羟基保护基团,第2官能团具有如式(C3′)所示结构的式(321)化合物。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固相载体为本领域中公知的可用于核酸固相合成的固相载体,例如,可以是经脱保护反应后的市售的通用固相载体(HL UnyLinkerTM300 Oligonucleotide Synthesis Support,Kinovate Life Sciences公司,结构如式B80所示):
脱保护反应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脱保护条件包括温度为0-50℃,例如为15-35℃;反应时间为30-300秒,例如为50-150秒。脱保护试剂可以选自三氟乙酸、三氯乙酸、二氯乙酸、一氯乙酸中的一种或多种,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脱保护试剂为二氯乙酸。脱保护试剂与固定相上的-DMTr(4,4′-二甲氧基三苯甲基)保护基的摩尔比为2∶1-100∶1,例如为3∶1-50∶1。通过进行所述脱保护,在所述固相载体表面上获得具有反应活性的游离羟基,便于进行后续的偶联反应。
偶联反应条件以及偶联试剂的选择可如上所述。通过进行该偶联反应,脱保护反应中形成的游离羟基与亚磷酰胺基团反应形成亚磷酸酯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盖帽反应条件包括温度为0-50℃,例如为15-35℃,反应时间为5-500秒,例如为10-100秒,所述盖帽反应在盖帽试剂存在下进行。盖帽试剂的选择和用量可如上所述。
氧化反应条件包括温度为0-50℃,例如可以为15-35℃,反应时间为1-100秒,例如可以为5-50秒,氧化试剂例如可以为碘(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以碘水的形式提供)。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氧化试剂与连接至固相载体的核酸序列的摩尔比为1∶1-100∶1,例如可以为5∶1-50∶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氧化反应在四氢呋喃∶水∶吡啶=3∶1∶1-1∶1∶3的混合溶剂中进行。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R6为式B7或B8基团中的一种,
其中q2、Rk的定义如前所述,
此时,式(313)所示化合物可以通过以下制备方法得到:在有机溶剂中,在酰胺化反应条件下,以及在酰胺化反应缩合剂和三级胺存在下,将式(314)所示化合物与式(A-1)所示化合物或式(A-2)化合物接触,随后进行分离:
其中,n1、n3、m1、m2、m3、R10、R11、R12、R13、R14、R15、L1、S1、q2和Rk各自的定义和可选择的范围如前所述。
所述酰胺化反应条件可包括反应温度为0-100℃,反应时间为1-48小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酰胺化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为10-40℃,反应时间为2-16小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有机溶剂为醇类溶剂、环氧类溶剂、醚类溶剂、卤代烷类溶剂、二甲基亚砜、N,N-二甲基甲酰胺和N,N-二异丙基乙胺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醇类溶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甲醇、乙醇、丙醇中的一种或多种,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乙醇。所述环氧类溶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二氧六环和/或四氢呋喃。所述醚类溶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和/或甲基叔丁基醚。所述卤代烷类溶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1,2-二氯乙烷中的一种或多种。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有机溶剂为二氯甲烷。相对于式(314)化合物,有机溶剂用量为3-50L/mol,在进一步的实施方式中为3-20L/mol。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酰胺化反应缩合剂为苯并***-1-基-氧基三吡咯烷基鏻六氟磷酸盐/酯、3-二乙氧基磷酰基-1,2,3-苯唑4(3H)-酮、4-(4,6-二甲氧基三嗪-2-基)-4-甲基吗啉盐酸盐、2-乙氧基-1-乙氧碳酰基-1,2-二氢喹啉(EEDQ)或O-苯并三氮唑-四甲基脲六氟磷酸盐/酯,在进一步的实施方式中为3-二乙氧基磷酰基-1,2,3-苯唑4(3H)-酮。所述酰胺化反应缩合剂与式(314)所示化合物的摩尔比可以为1∶1-10∶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2.5∶1-5∶1。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三级胺为三乙胺或N,N-二异丙基乙胺,在进一步的实施方式中为N,N-二异丙基乙胺。所述三级胺与式(314)所示化合物的摩尔比为3∶1-20∶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5∶1-10∶1。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式(A-1)和式(A-2)化合物可通过任何适当的方式制备。例如,当Rk为DMTr基团时,可通过甘油酸钙与DMTrCl反应制备式(A-1)化合物;类似地,可先将3-氨基-1,2-丙二醇与环状酸酐接触,随后再与DMTrCl反应制备式(A-2)化合物,所述环状酸酐可以是碳原子数为4-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4-8的环状酸酐。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所述环状酸酐的选择对应于(A-2)化合物中q2的不同值,例如,当所述环状酸酐为丁二酸酐时,q2=1,当所述环状酸酐为戊二酸酐时,q2=2,以此类推。
在一些变型中,也可通过使式(314)所示化合物依次与所述环状酸酐、3-氨基-1,2-丙二醇和DMTrCl反应,制备式(313)化合物。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这些变型不会影响式(313)化合物的结构与功能,并且这些变型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上述方法的基础上容易实现的。
与上述类似地,可使用任何合适的分离方法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式(313)化合物。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通过蒸发除去溶剂、随后通过色谱方法分离式(313)化合物,例如,可使用如下两种色谱条件进行分离:(1)正相纯化硅胶:200-300目硅胶填料,使用石油醚∶乙酸乙酯∶二氯甲烷∶N,N-二甲基甲酰胺=1∶1∶1∶0.5-1∶1∶1∶0.6梯度洗脱;以及(2)反相纯化:C18、C8反相填料,使用甲醇∶乙腈=0.1∶1-1∶0.1梯度洗脱。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直接除去溶剂得到式(313)化合物粗产品,该粗产品可以直接用于后续反应。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式(314)所示化合物可以通过以下制备方法得到:该方法包括在有机溶剂中,在酰胺化反应缩合剂和三级胺存在下,在缩合反应条件下,将式(320)所示化合物与式(316)所示化合物接触,随后进行分离:
其中,n1、n3、m1、m2、m3、R10、R11、R12、R13、R14、R15各自的定义和可选择的范围如前所述。
式(316)化合物可使用例如J.Am.Chem.Soc.2014,136,16958-16961中所公开的化合物,或者,式(316)化合物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各种方法制备,例如,可参照美国专利US 8,106,022B2实施例1中所公开的方法制备某些式(316)化合物,以引用的方式将以上文献的全部内容整体并入本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缩合反应条件包括反应温度为0-100℃,反应时间为0.1-24小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反应温度为10-40℃,反应时间为0.5-16小时。
考虑到期望产物式(314)化合物的结构,所述式(316)所示化合物与所述式(320)所示化合物的摩尔比应当基于与式(320)中n1与n3的和而确定。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例如,当n1+n3=3时,为了保证反应完全而不过度,式(316)所示化合物与所述式(320)所示化合物的摩尔比可以为3∶1-3.5∶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3.01∶1-3.15∶1。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有机溶剂为乙腈、环氧类溶剂、醚类溶剂、卤代烷类溶剂、二甲基亚砜、N,N-二甲基甲酰胺和N,N-二异丙基乙胺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环氧类溶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二氧六环和/或四氢呋喃,所述醚类溶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和/或甲基叔丁基醚,所述卤代烷类溶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1,2-二氯乙烷中的一种或多种,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有机溶剂为二氯甲烷。相对于式(320)化合物,所述有机溶剂的用量为3-50L/mol,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5-20L/mol。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酰胺化反应缩合剂为苯并***-1-基-氧基三吡咯烷基鏻六氟磷酸盐/酯、3-二乙氧基磷酰基-1,2,3-苯唑4(3H)-酮(DEPBT)、O-苯并三氮唑-四甲基脲六氟磷酸盐/酯、4-(4,6-二甲氧基三嗪-2-基)-4-甲基吗啉盐酸盐或1-羟基苯并***中的一种或多种,在进一步的实施方式中为苯并***-1-基-氧基三吡咯烷基鏻六氟磷酸盐/酯和1-羟基苯并***的混合物,其中苯并***-1-基-氧基三吡咯烷基鏻六氟磷酸盐/酯和1-羟基苯并***为等摩尔用量。所述总的酰胺化反应缩合剂与式(316)所示化合物的摩尔比可以为1∶1-3∶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1.05∶1-1.5∶1。
所述三级胺可以为N-甲基吗啉、三乙胺或N,N-二异丙基乙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N-甲基吗啉;所述三级胺与式(316)所示化合物的摩尔比可以为2∶1-10∶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2∶1-5∶1。
与上述类似地,可使用任何合适的分离方法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式(314)化合物。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通过蒸发除去溶剂、随后通过色谱方法分离式(314)化合物例如,可使用如下两种色谱条件进行分离:(1)正相纯化硅胶:200-300目硅胶填料,使用二氯甲烷∶甲醇=100∶5-100∶7梯度洗脱;以及(2)反相纯化:C18、C8反相填料,使用甲醇∶乙腈=0.1∶1-1∶0.1梯度洗脱。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直接除去溶剂得到式(314)化合物粗产品,该粗产品可以直接用于后续反应。
式(320)化合物可商购获得,或者由本领域技术人员使用已知的方法获得。例如,当m1=m2=m3=3,n1=1,n3=2,且每个R10、R11、R12、R13、R14、R15均为H时,式(320)化合物可自阿法埃莎公司商购获得。
本公开的siRNA缀合物也可以与药学上可接受的其它辅料联用,该辅料可以为本领域常规采用的各种制剂或化合物的一种或多种,详情可参见上文关于本公开的药物组合物的描述。
本公开的siRNA、药物组合物及缀合物的应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公开提供了本公开的siRNA和/或药物组合物和/或siRNA缀合物在制备用于治疗和/或预防由PCSK9基因异常表达引起的疾病或生理状况的药物中的用途。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预防和/或治疗由PCSK9基因异常表达引起的疾病或生理状况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有效量的本公开的siRNA和/或药物组合物和/或siRNA缀合物给予有需要的受试者。
通过将本公开的siRNA活性成分给予有需要的受试者,可以通过RNA干扰的机制达到预防和/或治疗由PCSK9基因异常表达引起的疾病或生理状况的目的。因此,本公开的siRNA和/或药物组合物和/或siRNA缀合物可用于预防和/或治疗由PCSK9基因异常表达引起的疾病或生理状况,或用于制备用于预防和/或治疗由PCSK9基因异常表达引起的疾病或生理状况的药物。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由PCSK9基因异常表达引起的疾病或生理状况指高胆固醇血症,以及由此引发的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
本文所使用的术语“给药/给予”是指通过使得至少部分地将本公开的siRNA、药物组合物和/或siRNA缀合物定位于期望的位点以产生期望效果的方法或途径,将本公开的siRNA、药物组合物和/或siRNA缀合物放置入受试者体内。适于本公开方法的给药途径包括局部给药和全身给药。一般而言,局部给药导致与受试者体循环相比将更多siRNA缀合物递送至特定位点;而全身给药导致将本公开的siRNA、药物组合物和/或siRNA缀合物递送至受试者的基本体循环。考虑到本公开可以提供预防和/或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手段,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采用能够将药物递送至肝脏的给药方式。
可通过本领域已知的任何合适途径向受试者给药,所述途径包括但不仅限于:口服或胃肠外途径,如静脉内给药、肌肉内给药、皮下给药、经皮给药、气道给药(气雾剂)、肺部给药、鼻部给药、直肠给药和局部给药(包括口腔含化给药和舌下给药)。给药频率可以是每天、每周、每两周、每三周、每个月、每两个月、每三个月、每半年或每年1次或多次。
本公开所述的siRNA、药物组合物或siRNA缀合物的使用剂量可为本领域常规的剂量,所述剂量可以根据各种参数、尤其是受试者的年龄、体重和性别来确定。可在细胞培养或实验动物中通过标准药学程序测定毒性和疗效,例如测定LD50(使50%的群体死亡的致死剂量)、ED50(在量反应中指能引起50%最大反应强度的剂量,在质反应中指能引起50%实验对象出现阳性反应时的剂量)或IC50(量反应被抑制一半时抑制剂/药物的浓度)。可基于由细胞培养分析和动物研究得到的数据得出人用剂量的范围。
在给予本公开所述的siRNA、药物组合物和/或siRNA缀合物时,例如,对于雄性或雌性、3-5岁龄、体重2-6kg的食蟹猴,以siRNA的量计:(i)对于siRNA缀合物,其siRNA用量可以为0.001-100mg/kg体重,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0.01-50mg/kg体重,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0.05-20mg/kg体重,另一些实施方式中为0.1-15mg/kg体重,另一些实施方式中为0.1-10mg/kg体重;(ii)对于siRNA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形成的药物组合物,其siRNA用量可以为0.001-50mg/kg体重,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0.01-10mg/kg体重,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0.05-5mg/kg体重,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0.1-3mg/kg体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抑制肝细胞中PCSK9基因表达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有效量的本公开的siRNA和/或药物组合物和/或siRNA缀合物与所述肝细胞接触,将本公开的siRNA和/或药物组合物和/或siRNA缀合物导入所述肝细胞,通过RNA干扰的机制达到抑制肝细胞中PCSK9基因表达的目的。所述肝细胞可以选自SMMC-7721、HepG2、Huh7等肝癌细胞系或分离的肝原代细胞。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细胞为HepG2肝癌细胞。
采用本公开提供的方法抑制PCSK9基因在细胞中表达,所提供的修饰的siRNA、药物组合物和/或siRNA缀合物中的siRNA用量一般是这样的量:其足以减少靶基因的表达,并导致在靶细胞表面处1pM至1μM、或0.01nM至100nM、或0.05nM至50nM或0.05nM至约5nM的细胞外浓度。达到该局部浓度所需的量将随各种因素而变化,所述因素包括递送方法、递送部位、在递送部位和靶细胞或组织之间的细胞层的数目、递送途径(局部还是全身)等。在递送部位处的浓度可以显著高于在靶细胞或组织的表面处的浓度。
试剂盒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试剂盒,所述试剂盒包含有效量的本公开的修饰的siRNA、药物组合物和siRNA缀合物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文所述的试剂盒可在一个容器中提供修饰的siRNA。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文所述的试剂盒可包含一个提供药学上可接受的赋形剂的容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试剂盒中还可包含其它成分,如稳定剂或防腐剂等。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文所述的试剂盒可在不同于提供本文所述修饰的siRNA的容器以外的其它容器中包含至少一种其它治疗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试剂盒可包含用于将修饰的siRNA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和/或辅料或其它成分(若有的话)进行混合的说明书。
在本公开的试剂盒中,所述修饰的siRNA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和/或辅料以及所述修饰的siRNA、药物组合物和/或siRNA缀合物和/或缀合物,和/或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可以任何形式提供,例如液体形式、干燥形式或冻干形式。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修饰的siRNA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和/或辅料以及所述药物组合物和/或缀合物和任选的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基本上纯净和/或无菌。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在本公开的试剂盒中提供无菌水。
下面将通过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公开,但是本公开并不因此而受到任何限制。
实施例
除非特别说明,以下实施例中所用到的试剂、培养基均为市售商品,所用到的核酸电泳、real-time PCR等操作均参照Molecular Cloning(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Press(1989))所记载的方法进行。
本公开合成的针对PCSK9基因的siRNA、siRNA缀合物或作为阴性对照的siRNA、siRNA缀合物转染细胞时,使用LipofectamineTM2000(Invitrogen)作为转染试剂,具体操作参照制造商提供的说明书。
若无其它说明,以下提供的试剂比例均按体积比(v/v)计算。
实验数据均以(平均值±标准误差)表示,数据分析采用Graphpad prism6.0统计分析软件。利用One-wayANOVA进行分析,分析方法选用Tukey进行组间比较,判断组间差异是否具有显著性,在One-wayANOVA方法下如果没有显著性差异,当总体P<0.05时,利用T-test进行双尾检测,当p<0.05时,两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
制备例1缀合物1的制备
本制备例合成了表3中所示的缀合物1,其编号为L10-siPCSKa1M1S。该缀合物中所缀合的siRNA具有表3中对应于缀合物1的正义链和反义链序列。
(1-1)L-10化合物的合成
按照以下方法,合成了L-10化合物:
(1-1-1)缀合末端段GAL-5的合成
(1-1-1a)GAL-2的合成
将100.0g GAL-1(N-乙酰-D-半乳糖胺盐酸盐,CAS号:1772-03-8,购自宁波弘翔生化公司,463.8mmol)溶于1000ml无水吡啶,冰水浴下加入540ml乙酸酐(购自Enox公司,5565.6mmol),室温搅拌反应1.5小时。将反应液倒入10L冰水中,减压抽滤,滤饼用2L冰水洗涤后,加乙腈/甲苯混合溶剂(体积比乙腈∶甲苯=1∶1)至完全溶解,蒸干溶剂,得到白色固体产品GAL-2130.0g。
(1-1-1b)GAL-3的合成
将步骤(1-1-1a)中获得的GAL-2(35.1g,90.0mmol)溶解于213ml无水1,2-二氯乙烷中,在冰水浴且氮气保护条件下,加入24.0g三氟甲磺酸三甲基硅酯(TMSOTf,CAS号:27607-77-8,购自麦克林公司,108.0mmol),室温反应过夜。
在反应液中加入400ml二氯甲烷稀释,以硅藻土过滤,再加入1L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搅拌均匀,分出有机相,水相用二氯乙烷萃取两次,每次300ml,合并有机相,分别用300ml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和300ml饱和食盐水洗涤,分出有机相,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蒸干溶剂,得到浅黄色粘稠糖稀状产品GAL-326.9g。
(1-1-1c)GAL-4的合成
将步骤(1-1-1b)中获得的GAL-3(26.9g,81.7mmol)溶于136ml无水1,2-二氯乙烷中,加入干燥的分子筛粉末30g,再加入9.0g 5-己烯-1-醇(CAS号:821-41-0,购自Adamas-beta公司,89.9mmol),室温下搅拌30分钟,冰浴和氮气保护下加入9.08g TMSOTf(40.9mmol),室温下搅拌反应过夜。过滤除去/>分子筛粉末,滤液中加入300ml二氯甲烷稀释,以硅藻土过滤,再加入500ml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搅拌10分钟洗涤,分出有机相,水相用300ml二氯乙烷萃取一次,合并有机相并分别用300ml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和300ml饱和食盐水洗涤,分出有机相,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蒸干溶剂,得到黄色糖稀状产品GAL-441.3g,不进行纯化直接进行下一步氧化反应。
(1-1-1d)GAL-5的合成
将按照步骤(1-1-1c)中描述的方法得到的GAL-4(14.9g,34.7mmol,)溶于77ml二氯甲烷和77ml乙腈的混合溶剂中,分别加入103ml去离子水和29.7g高碘酸钠(CAS号:7790-28-5,购自阿拉丁公司,138.8mmol),冰水浴下搅拌10分钟,加入三氯化钌(CAS号:14898-67-0,购自安耐吉公司,238mg,1.145mmol),室温反应过夜。反应液加入300ml水稀释搅拌,加饱和碳酸氢钠调pH约为7.5,分出并弃去有机相,水相用二氯甲烷萃取三次,每次200ml,弃去有机相。水相用柠檬酸固体调节pH约为3,用二氯甲烷萃取三次,每次200ml,合并有机相,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蒸干溶剂,得到白色泡沫状固体产品GAL-56.85g。1H NMR(400MHz,DMSO)δ12.01(br,1H),7.83(d,J=9.2Hz,1H),5.21(d,J=3.2Hz,1H),4.96(dd,J=11.2,3.2Hz,1H),4.49(d,J=8.4Hz,1H),4.07-3.95(m,3H),3.92-3.85(m,1H),3.74-3.67(m,1H),3.48-3.39(m,1H),2.20(t,J=6.8Hz,2H),2.11(s,3H),2.00(s,3H),1.90(s,3H),1.77(s,3H),1.55-1.45(m,4H).
(1-1-2)L-8的合成:
将J-0(9.886g,52.5mmol,商购自阿法埃沙公司)和步骤(1-1-1)中得到的GAL-5(72.819g,162.75mmol,由多批次产物合并而得)溶于525ml二氯甲烷,加入二异丙基乙胺(DIEA,44.782g,346.50mmol)、苯并***-1-基-氧基三吡咯烷基鏻六氟磷酸盐/酯(PyBOP,90.158g,173.25mmol)和羟基苯并***(HOBt,23.410g,173.25mmol),室温下反应4h,加入20ml饱和碳酸氢钠和200ml饱和食盐水进行洗涤,水相用二氯甲烷萃取2次,每次100ml,合并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后减压蒸干溶剂得粗品。纯化使用200-300目正相硅胶,以10wt%三乙胺中和硅胶酸性,1wt‰三乙胺平衡柱子,以二氯甲烷∶甲醇=100∶25-100∶40梯度洗脱,收集产物洗脱液,减压蒸干溶剂得到纯品L-838.8g。1H NMR(400MHz,DMSO)δ7.84(d,J=9.0Hz,3H),7.27-7.23(m,1H),7.13-7.18(m,1H),5.22(d,J=3.1Hz,3H),4.97(dd,J=11.3,3.1Hz,3H),4.48(d,J=8.4Hz,3H),4.09-3.98(m,9H),3.88(dd,J=19.3,9.3Hz,3H),3.75-3.66(m,3H),3.44-3.38(m,3H),3.17-3.30(m,4H),3.10-2.97(m,4H),2.35-2.20(m,6H),2.15-2.08(m,9H),2.07-1.98(m,13H),1.94-1.87(m,9H),1.81-1.74(m,9H),1.65-1.42(m,18H).MS m/z:C85H119N7O30,[M+H]+,理论:1477.59,实测:1477.23。
(1-1-3a)A-1的合成
将DMTrCl(4,4′-双甲氧基三苯甲基氯,101.65g,300mmol)溶于1000ml无水吡啶中,加入DL-甘油酸钙水合物(28.63g,100mmol),在45℃反应20h,将反应液过滤,滤饼用200ml DCM淋洗,滤液减压浓缩至干,剩余物用500ml二氯甲烷重新溶解,0.5M三乙胺磷酸盐(pH=7-8)洗涤2次,每次200ml,水相以二氯甲烷萃取2次,每次200ml,合并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减压蒸干溶剂,200-300目正相硅胶柱纯化,以石油醚∶乙酸乙酯∶二氯甲烷∶甲醇=1∶1∶1∶0.35-1∶1∶1∶0.55梯度洗脱,收集产物洗脱液,减压蒸干溶剂,600ml二氯甲烷重新溶解,以200ml 0.5M三乙胺磷酸盐洗涤1次,水相用200ml二氯甲烷萃取1次,合并有机相,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减压蒸干溶剂,真空油泵减压下过夜,得到白色固体产品A-150.7g。1H NMR(400MHz,DMSO-d6)δ7.46(ddd,J=6.5,2.3,1.1Hz,1H),7.40-7.28(m,7H),6.89-6.81(m,4H),4.84(d,J=5.0Hz,1H),4.36-4.24(m,1H),4.29(s,6H),3.92(dd,J=12.4,7.0Hz,1H),3.67(dd,J=12.3,7.0Hz,1H),2.52(q,J=6.3Hz,6H),1.03(t,J=6.3Hz,9H).MS m/z:C24H23O6,[M-H]-,理论:407.15,实测:406.92。
(1-1-3b)L-7的合成:
将步骤(1-1-2)中获得的L-8(40g,27.09mmol,由多批次产物合并而得)和步骤(1-1-3a)中获得的A-1(41.418g,81.27mmol)混合,溶于271ml二氯甲烷,加入3-二乙氧基磷酰基-1,2,3-苯唑4(3H)-酮(DEPBT)(24.318g,81.37mmol),再加入二异丙基乙胺(21.007g,162.54mmol),25℃下搅拌反应1.5h,用800ml饱和碳酸氢钠洗涤有机相,水相以二氯甲烷萃取3次,每次50ml,以150ml饱和食盐水洗涤有机相,水相以50ml二氯甲烷萃取1次,合并有机相并以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后减压蒸干溶剂,真空油泵发泡干燥过夜,得到粗品。柱纯化使用2kg 200-300目正相硅胶,以200ml三乙胺中和硅胶酸性,以含1wt%三乙胺的石油醚平衡柱子,以石油醚∶乙酸乙酯∶二氯甲烷∶N,N-二甲基甲酰胺=1∶1∶1∶0.5-1∶1∶1∶0.6梯度洗脱,收集产物洗脱液,减压蒸干溶剂得到纯品L-740.4g。1H NMR(400MHz,DMSO)δ7.90-7.78(m,4H),7.75-7.64(m,1H),7.38-7.18(m,9H),6.91-6.83(m,4H),5.25-5.10(m,4H),4.97(dd,J=11.2,3.2Hz,3H),4.48-4.30(m,4H),4.02(s,9H),3.93-3.84(m,3H),3.76-3.66(m,9H),3.45-3.35(m,3H),3.24-2.98(m,10H),2.30-2.20(m,2H),2.11-1.88(m,31H),1.80-1.40(m,28H).MS m/z:C90H128N7O35,[M-DMTr]+,理论:1564.65,实测:1564.88。
(1-1-4)L-9的合成:
将步骤(1-1-3b)中获得的L-7(40g,21.4247mmol)、丁二酸酐(4.288g,42.8494mmol)和4-二甲氨基吡啶(DMAP,5.235g,42.8494mmol)混合溶于215ml二氯甲烷,再加入二异丙基乙胺(DIEA,13.845g,107.1235mmol),25℃下搅拌24h,800ml 0.5M三乙胺磷酸盐洗涤反应液,水相以二氯甲烷萃取3次,每次5ml,合并有机相减压蒸干得到粗品。柱纯化使用1kg 200-300目正相硅胶,以1wt%三乙胺中和硅胶酸性,以二氯甲烷平衡柱子,以含1wt‰三乙胺的二氯甲烷∶甲醇=100∶18-100∶20梯度洗脱,收集产物洗脱液,减压蒸干溶剂得到纯品L-9缀合分子31.0g。1H NMR(400MHz,DMSO)δ8.58(d,J=4.2Hz,1H),7.94-7.82(m,3H),7.41-7.29(m,5H),7.22(d,J=8.1Hz,5H),6.89(d,J=8.3Hz,4H),5.49-5.37(m,1H),5.21(d,J=3.0Hz,3H),4.97(d,J=11.1Hz,3H),4.49(d,J=8.2Hz,3H),4.02(s,9H),3.88(dd,J=19.4,9.4Hz,3H),3.77-3.65(m,9H),3.50-3.39(m,6H),3.11-2.90(m,5H),2.61-2.54(m,4H),2.47-2.41(m,2H),2.26-2.17(m,2H),2.15-1.95(m,22H),1.92-1.84(m,9H),1.80-1.70(m,10H),1.65-1.35(m,17H),1.31-1.19(m,4H),0.96(t,J=7.1Hz,9H).MS m/z:C94H132N7O38,[M-DMTr]+,理论:1664.72,实测:1665.03。
(1-1-5)L-10化合物的合成:
此步骤中,通过将L-9缀合分子连接至固相载体,制备了L-10化合物。
将步骤(1-1-4)中获得的L-9缀合分子(22.751g,11mmol)、O-苯并三氮唑-四甲基脲六氟磷酸盐/酯(HBTU,6.257g,16.5mmol)和二异丙基乙胺(DIEA,2.843g,22mmol)混合,溶于900ml乙腈,室温搅拌5分钟,向反应液中加入氨甲基树脂(88g,100-200目,氨基载量400μmol/g,购自南开和成公司),25℃下进行摇床反应,转述150转/分钟,反应18h后过滤,滤饼以DCM淋洗2次,每次300ml,乙腈淋洗3次,每次300ml,真空油泵干燥18h,随后再按照表2中示出的投料配比加入原料(CapA、CapB、4-二甲氨基吡啶(DMAP)和乙腈)进行盖帽反应。25℃下置于摇床上,转述150转/分钟,反应5h,反应液过滤,滤饼用乙腈淋洗3次,每次300ml,减压蒸发溶剂至干,真空油泵减压下干燥过夜,得到L-10化合物(即,连接固相载体的L-9缀合分子)102g,载量90.8μmol/g。
表2盖帽反应投料配比
原料 用量 规格 批号 生产厂家
CapA 1980ml —— —— ——
CapB 220ml —— —— ——
DMAP 1.100g 分析纯 I1422139 Aladdin
乙腈 220ml 光谱纯 O15161001 上海星可
其中,CapA和CapB为盖帽试剂溶液,CapA为20体积%N-甲基咪唑的吡啶/乙腈混合溶液,吡啶与乙腈的体积比为3∶5;CapB为20体积%乙酸酐的乙腈溶液。
(1-2)合成缀合物1的正义链
通过固相亚磷酰胺法,利用上述步骤制备的L-10化合物起始循环,按照正义链核苷酸排布顺序自3′-5′方向逐一连接核苷单体,合成表3中的siRNA缀合物1的正义链。每连接一个核苷单体都包括脱保护、偶联、盖帽、氧化或硫化四步反应。其中,两个核苷酸之间采用磷酸酯连接时,连接后一个核苷单体时,包括脱保护、偶联、盖帽、氧化四步反应。两个核苷酸之间采用硫代磷酸酯连接时,连接后一个核苷单体时,包括保护、偶联、盖帽、硫化四步反应。合成条件给定如下:
核苷单体以0.1M浓度的乙腈溶液提供,每一步的脱保护反应的条件相同,即温度为25℃,反应时间为70秒,脱保护试剂为二氯乙酸的二氯甲烷溶液(3%v/v),二氯乙酸与固相载体上4,4′-二甲氧基三苯甲基保护基的摩尔比为5∶1。
每一步偶联反应条件均相同,包括温度为25℃,固相载体上连接的核酸序列与核苷单体的摩尔比为1∶10,固相载体上连接的核酸序列和偶联试剂的摩尔比为1∶65,反应时间为600秒,偶联试剂为5-乙硫基-1H-四氮唑(5-(Ethylthio)-1H-tetrazole,ETT)的0.5M乙腈溶液。
每一步盖帽条件均相同,包括温度为25℃,反应时间为15秒。盖帽试剂溶液为摩尔比为1∶1的CapA和CapB的混合溶液,盖帽试剂与固相载体上连接的核酸序列的摩尔比为乙酸酐∶N-甲基咪唑∶固相载体上连接的核酸序列=1∶1∶1。
每一步氧化反应条件相同,包括温度为25℃,反应时间为15秒,氧化试剂为浓度为0.05M的碘水。碘与偶联步骤中固相载体上连接的核酸序列的摩尔比为30∶1。反应在四氢呋喃∶水∶吡啶=3∶1∶1的混合溶剂中进行。
每一步硫化反应的条件相同,包括温度为25℃,反应时间为300秒,硫化试剂为氢化黄原素。硫化试剂与偶联步骤中固相载体上连接的核酸序列的摩尔比为120∶1。反应在乙腈∶吡啶=1∶1的混合溶剂中进行。
待最后一个核苷单体连接完成后,依次对固相载体上连接的核酸序列进行切割、脱保护、纯化、脱盐,随后冻干获得正义链,其中,
切割和脱保护条件如下:将合成的连接有载体的核苷酸序列加入浓度为25wt%的氨水中,氨水用量为0.5ml/μmol,在55℃反应16h,过滤去除剩余载体,将上清液真空浓缩至干。
纯化与脱盐条件如下:利用制备型离子色谱纯化柱(Source 15Q),通过NaCl的梯度洗脱,实现核酸的纯化。具体而言为:洗脱剂A:20mM磷酸钠(pH 8.1),溶剂为水/乙腈=9∶1(体积比);洗脱剂B:1.5M氯化钠,20mM磷酸钠(pH 8.1),溶剂为水/乙腈=9∶1(体积比);洗脱梯度:洗脱剂A∶洗脱剂B=100∶0-50∶50梯度洗脱。收集产品洗脱液后合并,采用反相色谱纯化柱进行脱盐,具体条件包括采用葡聚糖凝胶柱进行脱盐,填料为葡聚糖凝胶G25(Sephadex G25),以去离子水洗脱。
检测方法如下:使用离子交换色谱(IEX-HPLC)检测上述正义链的纯度,使用液质联用(LC-MS)分析分子量。实测值与理论值相符,表明所合成的是3′末端缀合了L-9缀合分子的正义链SS。
(1-3)合成缀合物1的反义链
通过固相亚磷酰胺法,利用通用固相载体(UnyLinkerTM loadedHLSolid Supports,Kinovate Life Sciences公司)起始循环,合成表3中缀合物1的反义链。固相合成方法中的脱保护、偶联、盖帽、氧化或硫化反应条件,切割和脱保护,纯化与脱盐条件与合成正义链相同。随后冻干获得反义链。反义链的纯度采用离子交换色谱(IEX-HPLC)进行检测,分子量采用液质联用(LC-MS)进行分析。其结果,实测值与理论值相符,表明所合成的是具有目标序列的反义链AS。
(1-4)合成缀合物1
对于缀合物1,将正义链与反义链分别溶于注射用水中,得到40mg/mL的溶液,以等摩尔比混合,50℃加热15min,室温冷却后,得到退火后的产品,冻干,得到冻干粉。使用超纯水(Milli-Q超纯水仪,电阻率18.2MΩ*cm(25℃))将缀合物稀释至浓度为0.2mg/mL后,利用液质联用仪(LC-MS,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购于Waters公司,型号:LCT Premier)进行分子量检测。实测值与理论值一致,说明所合成的siRNA缀合物1是目标设计的带有L-9缀合分子的双链核酸序列。其结构如式(403)所示,所缀合的siRNA序列如表3中所示的对应于缀合物1(又称L10-siPCSKa1M1S)的序列。
制备例2缀合物2-7的制备
采用与制备例1相同的方法,合成了表3中所示的缀合物2-7,并进行分子量检测,不同的是,合成中所依据的正义链和反义链序列分别为表3所示的对应于缀合物2、缀合物3、缀合物4、缀合物5、缀合物6或缀合物7中所缀合的siRNA的正义链和反义链的序列。从而分别得到缀合物2-7。
表3列出了缀合物编号和siRNA序列组成。
表3 siRNA缀合物
制备例3合成siRNA序列
采用与制备例1相同的方法合成表4中所示的siRNA 1,不同在于:
1)对于正义链,利用通用固相载体(UnyLinkerTMloadedHL SolidSupports,Kinovate Life Sciences公司)起始循环;
2)对于反义链,siRNA 1的序列与缀合物1中所缀合的siRNA反义链序列相比,siRNA 1的反义链在5′-末端第一个核苷酸处具有5′-磷酸。因此,在按照固相亚磷酰胺法制备反义链的过程中,连接反义链最后一个核苷单体后,再经脱保护、偶联、盖帽、氧化四步反应将CPR-I单体(苏州吉玛,货号Cat#13-2601-XX)连接至反义链5′末端,形成5′-磷酸酯修饰。
该连接中,使用的脱保护、偶联、盖帽、氧化反应条件,切割和脱保护,纯化与脱盐条件与合成正义链相同。
采用与制备siRNA 1相同的方法,制备siRNA 2,不同在于,合成中所依据的siRNA正义链和反义链的核酸序列分别为如表4所示的对应于siRNA 2的正义链和反义链序列,从而得到siRNA 2。
采用与制备siRNA 1相同的方法,制备siRNA 3-6,不同在于,合成中所依据的siRNA正义链和反义链的核酸序列分别为如表4所示的对应于siRNA 3、siRNA 4、siRNA 5或siRNA 6的正义链和反义链序列,其中这些siRNA的反义链5′-末端第一个核苷酸处具有5′-硫代磷酸酯修饰。因此,在连接CPR-I单体时,以硫化反应条件代替上述氧化反应条件,可制得具有5′-硫代磷酸酯修饰的反义链。从而分别得到siRNA 3、siRNA 4、siRNA 5或siRNA 6。
表4列出了siRNA编号和siRNA序列组成。
表4 siRNA序列
实验例1 siRNA在体外psiCHECK***中的抑制活性及脱靶效应检测
本实验例通过在体外psiCHECK***中检测siRNA 1-6各个反义链对其在靶质粒的表达抑制,各个siRNA正义链、反义链种子区或正义链种子区对其脱靶质粒的表达抑制,评价本公开的siRNA的在靶活性及脱靶效应。
根据Kumico Ui-Tei et.al.,Functional dissection of siRNA sequence bysystematic DNA substitution:modified siRNA with a DNA seed arm is a powerfultool for mammalian gene sileucing with significantly reduced off-targeteffect.Nucleic Acids Research,2008.36(7),2136-2151描述的方法,构建检测质粒,将所述检测质粒与待测siRNA共转染至HEK293A细胞中,通过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的表达水平,来反映siRNA的在靶活性及脱靶效应。具体步骤如下:
[1]构建检测质粒
采用psiCHECKTM-2(PromegaTM)质粒构建了4类检测质粒,其中GSCM表示在靶质粒,PSCM、GSSM、PSSM表示脱靶质粒:
(1)GSCM,用于检测siRNA反义链的在靶活性,GSCM含有一段目标序列,该目标序列含有与待测siRNA反义链序列完全互补的区域,其中,siRNA 1、2、4、5和6对应的GSCM中的目标序列如SEQ ID NO:373所示:
siRNA 3对应的GSCM中的目标序列如SEQ ID NO:374所示:
(2)PSCM,用于检测正义链的脱靶效应,含有与待测siRNA反义链序列完全一致的目标序列,各siRNA对应的PSCM中的目标序列如表5a所示:
表5a siRNA对应的PSCM中的目标序列
(3)GSSM,用于检测反义链种子区的脱靶效应,各siRNA对应的GSSM中的目标序列如表5b所示:
表5b siRNA对应的GSSM中的目标序列
siRNA GSSM目标序列(序列方向5′-3′) SEQ ID NO
siRNA 1 AACCTACCTACTCCATTTATC 381
siRNA 2 TGGGGTGCTACGGTTTATTAA 382
siRNA 3 CTTAAGTTCTGGGATTCGGAA 383
siRNA 4 CAAGTGGGGTAGGTTGTAACT 384
siRNA 5 GTTTGGGGTGCTAATTTTTAT 385
siRNA 6 GTTGTCAGGGGGCAAATAAAA 386
(4)PSSM,用于检测正义链种子区的脱靶效应,各siRNA对应的PSSM中的目标序列如表5c所示:
表5c siRNA对应的PSSM中的目标序列
siRNA PSSM目标序列(序列方向5′-3′) SEQ ID NO
siRNA 1 TCGCCCGTGAGGCTTGCTTTT 387
siRNA 2 GGCCGCCCCCGGCTACAAACA 388
siRNA 3 GGAATCCGCCCCTCCAGGCAG 389
siRNA 4 CTGGCACCCCTCAAAACAGTG 390
siRNA 5 CGCCCCCGTAGACAAAACCAC 391
siRNA 6 GGGGCGGGGCCAAAGTCACAC 392
将上述目标序列单一拷贝分别克隆到psiCHECKTM-2质粒的Xho I/Not I位点。
[2]细胞培养及转染
(1)共转染GSCM和siRNA 1。
用含有10%的胎牛血清(FBS,HyClone公司)及0.2体积%的青链霉素双抗(Penicillin-Streptomycin,HyClone公司)的H-DMEM完全培养基(HyClone公司),于37℃在含5%CO2/95%空气的培养箱中培养HEK293A细胞(购自南京科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将HEK293A细胞以8×103细胞/孔接种于96孔板中,16h后细胞生长密度达到70-80%时,吸尽培养孔中H-DMEM完全培养基,每孔加入80μl Opti-MEM培养基(GIBCO公司)继续培养1.5h。
用DEPC化水将GSCM检测质粒稀释成200ng/μl的检测质粒工作液;用DEPC化水将siRNA1分别配置成1000nM、333nM、111nM、37.0nM、12.3nM、4.12nM、1.37nM、0.46nM、0.15nM、0.05nM和0.017nM共11个不同浓度的siRNA工作液。
分别配置A1-A11溶液,每份A1-A11溶液依次含有上述11个浓度的siRNA工作液1μl、检测质粒工作液0.05μl(含检测质粒10ng)和10μl Opti-MEM培养基。
配制B溶液,每份B溶液含有0.2μl LipofectamineTM 2000和10μl Opti-MEM培养基。
配制C溶液,每份C溶液含有检测质粒工作液0.05μl(含检测质粒10ng)和10μlOpti-MEM培养基。
分别将一份B溶液依次与一份A1-A11溶液和一份C溶液混合,室温下孵育20min,得到12个转染复合物X1-X12。每个转染复合物配置3份。
在培养孔中,分别加入转染复合物X1-X11,均匀混合,加入量为20μl/孔,相同siRNA浓度的3份转染复合物分别加入三个不同的培养孔中,得到siRNA终浓度分别为10nM、3.33nM、1.11nM、0.37nM、0.123nM、0.0412nM、0.0137nM、0.0046nM、0.0015nM、0.0005nM和0.00017nM的共转染混合物,记为测试组1-11。
在另外三个培养孔中,分别加入转染复合物X12,得到不含siRNA的转染混合物,加入量为20μl/孔,记为对照组。
将含siRNA的共转染混合物和不含siRNA的转染混合物在培养孔中转染4h后,每孔补加100μl含20%FBS的H-DMEM完全培养基。将96孔板置于CO2培养箱继续培养24h。
(2)共转染其它siRNA和质粒.
采用与共转染GSCM和siRNA 1相同的方法共转染GSCM和siRNA 2-6,不同的是依次用siRNA 2-6代替siRNA1。
采用与共转染GSCM和siRNA 1-6相同的方法共转染PSCM和siRNA 1-6,不同的是用PSCM代替GSCM。
采用与共转染GSCM和siRNA 1-6相同的方法共转染GSSM和siRNA 1-6,不同的是用GSSM代替GSCM。
采用与共转染GSCM和siRNA 1-6相同的方法共转染PSSM和siRNA 1-6,不同的是用PSSM代替GSCM。
[3]检测
吸去培养孔中的培养基,每孔加入150μl的Luciferase试剂与H-DMEM混合溶液(体积比1∶1),充分混匀,室温孵育10min后,转移120μl混合液到96孔酶标板上,使用Synergy II多功能酶标仪(BioTek公司)读取酶标板各孔中Firefly化学发光值(Fir);再向酶标板各孔加入60μl/>Stop&/>试剂,充分混匀,室温孵育10min后,按照读取Fir的排布方式,使用酶标仪读取酶标板各孔中Renilla的化学发光值(Ren)。
计算酶标板各孔发光比值Ratio=Ren/Fir,各测试组或对照组的发光比值Ratio(测试)或Ratio(对照)为三个培养孔Ratio的平均值;以对照组的发光比值为基准,对各测试组的发光比值进行归一化,获得Ratio(测试)/Rati(对照)的比值R,以此表示Renilla报告基因的表达水平,即相对残留活性。siRNA的抑制率为(1-R)×100%。
依据转染了不同的siRNA(siRNA 1、siRNA 2、siRNA 3、siRNA 4、siRNA 5或siRNA6)后,psiCHECK***中报告基因Renilla的相对残留活性,利用Graphpad 5.0软件的非线性回归分析功能拟合log(inhibitor)vs.response-Variable slope(four parameters)剂量-效应曲线,图1A-1F依次为siRNA 1-6的剂量-效应曲线。其中以siRNA浓度的对数值(lgnM)为横坐标,以Renilla的相对残留活性(%)为纵坐标,每个圆点代表相对于对照组而言,测试组3个培养孔中Renilla的相对残留活性的平均值。
根据拟合的剂量-效应曲线对应的函数,计算待测siRNA靶向GSCM的IC50值,所述函数如下,
式中:
Y是比值R,即Renilla的相对残留活性,
X为转染siRNA浓度的对数值,
Bot是稳态期底部的Y值,
Top是稳态期顶部的Y值,
X′是当Y在底部到顶部之间一半时对应的X值,而HillSlope则是曲线在X′处的斜率。
由该剂量-效应曲线和对应的函数,确定当Y=50%时对应的X50值,计算获得各siRNA的IC50值=10^X50(nM),IC50值及R2值总结于表6中。
表6 siRNA对GSCM的IC50及R2
从表6及图1A-1F可以看出,本公开提供的siRNA在体外HEK293A细胞中有较高的抑制活性,IC50在0.0194-0.0561nM之间。
采用上述相同的方法,依次获得siRNA 1-6对其各自对应的PSCM、GSSM和PSSM的剂量-效应曲线,不同的是,分别用PSCM、GSSM和PSSM代替GSCM。结果表明,每一个siRNA在各个浓度下,对其对应的脱靶质粒PSCM、GSSM和PSSM均没有抑制作用。
上述结果表明本公开的siRNA具有良好的靶向特异性,正义链、反义链种子区及正义链种子区均没有明显的脱靶效应。
实验例2 siRNA缀合物在非人灵长类(NHP)中的药效评价
将3-4岁的普通级食蟹猴(体重2.4-3.1kg)按照体重分为2组,每组4只,雌雄各半,分别向各组食蟹猴单次皮下注射缀合物4或5。
将4-5岁的普通级食蟹猴(体重4.0-5.5kg)按照体重分为3组,每组3只,皆为雄性,分别向各组食蟹猴单次皮下注射缀合物1、2或7。
各缀合物分别用无菌氯化钠注射液配置成9mg/ml(以siRNA计,下同)的溶液,每只动物给药体积1ml/kg,给药剂量为9mg/kg。给药前n天定义为D-n,给药当日定义为D1,给药后第n日定义为Dn。
(2-1)肝组织中PCSK9 mRNA检测
在D-7和D15分别对各组施予了缀合物1、缀合物2、缀合物4、缀合物5或缀合物7的食蟹猴实施肝脏穿刺术,每次采集肝脏组织约2×2×8mm3,保存于含1ml RNAlater保存液(Sigma Aldrich公司)的1.5mL无菌EP管中,在4℃冰箱放置24h后,转移到-80℃保存。
随后用组织匀浆仪匀浆肝组织,再用Trizol(Thermo Fisher公司)根据说明书总RNA提取的操作步骤提取得到肝组织总RNA。
对于每个动物肝组织提取的总RNA,分别取1μg总RNA作为反转录的模板,使用反转录试剂盒GoldenstarTM RT6 cDNA Synthesis Kit(购自北京擎科新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货号TSK301M)提供的试剂,其中选取GoldenstarTMOligo(dT)17作为引物,按试剂盒说明书中反转录操作步骤配置反转录反应体系20μl,对上述各个肝脏的总RNA进行反转录。反转录的条件为:将各反转录反应体系置于50℃孵育50min,然后85℃孵育5min,最后4℃孵育30s,反应结束后,向各反转录反应体系加入DEPC水80μl,得到含cDNA的溶液。
对于每一反转录反应体系,分别取上述含cDNA的溶液5μl作为qPCR的模板,使用SYBR qPCR SuperMix Plus试剂盒(购自近岸蛋白质科技有限公司,货号E096-01B)提供的试剂配置qPCR反应体系20μl,其中,用于扩增目标基因PCSK9和内参基因GAPDH的PCR引物序列如表7所示,每条引物的终浓度为0.25μM。将各qPCR反应体系置于ABIStepOnePlus Real-Time PCR仪上,使用三步法进行扩增,扩增程序为95℃预变性10min,然后95℃变性30s,60℃退火30s,72℃延伸30s,重复上述变性、退火、延伸的过程共40次后,得到含有扩增了目标基因PCSK9和内参基因GAPDH的产物W。产物W随即依次经过95℃15s,60℃1min,95℃15s的孵育,实时荧光定量PCR仪分别收集产物W中目标基因PCSK9和内参基因GAPDH的溶解曲线,得到目标基因PCSK9和内参基因GAPDH的Ct值。
表7引物序列
采用比较Ct(ΔΔCt)法,对D15和D-7目标基因PCSK9的表达量进行相对定量计算,计算方法如下:
ΔCt(D15)=Ct(D15目标基因)-Ct(D15内参基因)
ΔCt(D-7)=Ct(D-7目标基因)-Ct(D-7内参基因)
ΔΔCt(D15)=ΔCt(D15)-ΔCt(D-7平均)
ΔΔCt(D-7)=ΔCt(D-7)-ΔCt(D-7平均)
其中,ΔCt(D-7平均)是给药前各个动物的ΔCt(D-7)的算术平均值。从而,每个动物均对应一个ΔΔCt(D15)和ΔΔCt(D-7)。
以一个动物的D-7为基准,对该动物D15PCSK9 mRNA的表达水平进行归一化,定义D-7PCSK9 mRNA表达水平为100%,
PCSK9 mRNA相对表达水平=2^(-ΔΔCt(D15))×100%,
缀合物对PCSK9 mRNA的抑制率=(1-2^(-ΔΔCt(D15)))×100%,
对于施予相同缀合物的组,缀合物对PCSK9 mRNA的抑制率为本组中各动物对应的抑制率的算术平均值。
各缀合物对肝脏PCSK9 mRNA的抑制率如表8所示。
表8缀合物对PCSK9 mRNA的抑制率
缀合物 编号 抑制率%
缀合物1 L10-siPCSKa1M1S 79±4
缀合物2 L10-siPCSKb1M1S 68±11
缀合物4 L10-siPCSKd1M1S 81±6
缀合物5 L10-siPCSKe1M1S 65±18
缀合物7 L10-siPCSKg4M5S 56±22
由表8可以看出,单次给药9mg/kg,相对于给药前第7天,给药后第15天,siRNA缀合物对PCSK9 mRNA的抑制率均高于56%,其中缀合物1和缀合物4对NHP肝组织中PCSK9 mRNA的抑制率分别高达79%和81%。
(2-2)血清中PCSK9蛋白含量的检测
对于施予缀合物4的NHP,在给药前D-15、D-9和D1各取一次静脉血,在给药后D3、D8、D14、D22和D29各采集一次静脉血,之后每周采血一次,持续采血18周至D127。
对于施予缀合物1或7的NHP,在给药前D-14、D-7和D1各取一次静脉血,在给药后D4、D8、D15、D22和D29各采集一次静脉血,之后每周采血一次,持续采血12周至D85。
采得各血样在室温下分离出血清。
(2-2-1)施与缀合物4的食蟹猴血清中PCSK9蛋白含量的检测
选取施予缀合物4后D-9、D8、D14、D85、D92、D99、D106和D120的血清,使用HumanProprotein Convertase 9/PCSK9 Quantikine ELISA Kit(美国R&DSystems公司,货号DPC900)中的Calibrator Diluent RD5P(1∶5稀释)试剂,将上述各时间点下获得的血清稀释25倍,按照试剂盒说明书的操作步骤,使用全自动酶标仪(SYNERGYTMMX,Biotek公司)检测450nm处各稀释血清的吸光度值。根据试剂盒中标准品各稀释浓度与其对应的吸光度值,利用Graphpad 5.0软件的线性回归功能建立标准曲线,并获得对应的线性方程式:Y=aX+b,其中a是拟合的直线斜率,b是当X=0时对应的Y值(截距)。将测得的各稀释血清的吸光度值带入上述方程式,可以计算出稀释血清中PCSK9蛋白含量,根据稀释倍数,获得各时间点血清中PCSK9蛋白含量。
标准化的PCSK9蛋白水平=(给药后PCSK9蛋白含量/给药前PCSK9蛋白含量)
PCSK9蛋白表达的抑制率=(1-给药后PCSK9蛋白含量/给药前PCSK9蛋白含量)×100%。
其中,给药前PCSK9蛋白含量为D-9的PCSK9蛋白含量。
以给药前为基准,对给药后各时间点PCSK9蛋白含量进行归一化;定义给药前PCSK9蛋白水平为100%,在图2中以D0表示;对食蟹猴单次皮下注射9mg/kg的缀合物4后,不同时间点下的血清中标准化的PCSK9蛋白水平展示于图2中。
(2-2-2)施与缀合物1或7的食蟹猴血清中PCSK9蛋白含量的检测
采用与(2-2-1)相同的方法,检测施与缀合物1或7的食蟹猴血清中PCSK9蛋白含量。不同在于,(1)选取了D-14、D-7、D8、D15、D22、D29、D36、D43、D50、D57、D64和D85的血清;(2)给药前PCSK9蛋白含量为D-14和D-7两个PCSK9蛋白含量的算术平均值。对食蟹猴单次皮下注射9mg/kg的缀合物1或7后,不同时间点下的血清中标准化的PCSK9蛋白水平展示于图2中。
由图2可以看出,单次给药后第14天,缀合物4对NHP血清中PCSK9蛋白表达的抑制率高于90%,直至给药后第12周,缀合物4对PCSK9蛋白表达的抑制率始终维持在50%以上。
对于缀合物7,单次给药后第22天,NHP血清中PCSK9蛋白表达的抑制率为82%,直至给药后第9周,缀合物7对PCSK9蛋白表达的抑制率始终维持在66%以上。
对于缀合物1,单次给药后第15天,NHP血清中PCSK9蛋白表达的抑制率为83%,直至给药后第7周,缀合物7对PCSK9蛋白表达的抑制率始终维持在65%以上。
(2-3)血清中血脂(LDL-c和CHO)含量的检测
(2-3-1)施予了缀合物4的食蟹猴血清中血脂(LDL-c和CHO)含量的检测
选取(2-2)中施予缀合物4后各个时间点下获得的血清,分别使用LDL-C测定试剂盒(DENUO CH7538,上海执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或CHOL测定试剂盒(DENUO CH7532,上海执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按其说明书的操作方法,在全自动生化仪(日立7060)上检测各时间点下血清中血脂(LDL-c或CHO)的含量。
标准化的血脂水平=(给药后血脂含量/给药前血脂含量)×100%。
血脂的抑制率=(1-给药后血脂含量/给药前血脂含量)×100%。
其中,给药前血脂含量为给药前D-15、D-9和D1三次血脂的算术平均值;血脂指LDL-c或CHO。
以给药前为基准,对给药后各时间点血脂含量进行归一化;定义给药前的血脂水平为100%,在图3和图4中以D0表示。
对食蟹猴单次皮下注射9mg/kg的缀合物4后,不同时间点下的血清中标准化的LDL-c水平和标准化的CHO水平分别展示于图3、图4中。
(2-3-2)施予了缀合物7的食蟹猴血清中血脂(LDL-c和CHO)含量的检测
采用与(2-3-1)相同的方法,检测施与缀合物7的食蟹猴血清中血脂(LDL-c和CHO)含量。不同在于,(1)选取(2-2)中施予缀合物7后各个时间点下获得的血清进行血脂检测;(2)给药前血脂含量为给药前D-14、D-7和D1三次血脂的算术平均值。对食蟹猴单次皮下注射9mg/kg的缀合物7后,不同时间点下的血清中标准化的LDL-c水平和标准化的CHO水平分别展示于图3、图4中。
从图3可以看出,单次给药后第14天起,缀合物4对LDL-c有显著抑制,其中给药后第22天,缀合物4对LDL-c的抑制率高达64%;从给药后的第2周至第11周期间,缀合物4对LDL-c的抑制率始终维持在50%以上;在长达127天的观察周期内,施予缀合物4的NHP的血清LDL-c水平始终低于给药前。
对于缀合物7,单次给药后第22天,LDL-c的抑制率为36%;从给药后的第2周至第4周期间,LDL-c的抑制率维持在30%左右;在长达11周的观察期内,施予缀合物7的NHP的血清LDL-c水平始终低于给药前。
从图4可以看出,单次给药后第14天起,缀合物4对CHO也有显著抑制,其中给药后第22天,缀合物4对CHO抑制率达38%;从给药后的第2周至第8周期间,缀合物4对CHO的抑制率始终维持在30%以上;在长达127天的观察周期内,施予缀合物4的NHP的血清CHO水平始终低于给药前。
对于缀合物7,单次给药后第22天,CHO的抑制率为38%;从给药后的第2周至第8周期间,CHO的抑制率基本维持在30%以上;在长达11周的观察期内,施予缀合物7的NHP的血清CHO水平始终低于给药前。
(2-4)肝脏穿刺术前后的血常规与凝血功能检测
在肝脏穿刺术的前后,对施予缀合物4或5的动物进行静脉取血。分别使用全自动五分类血液分析仪(ADVIA 2120/ADVIA 2120i,德国西门子公司)和全自动血凝分析仪(CA-7000/CS-2000i,日本希森美康公司)检测血常规和凝血功能。结果表明,给药后相对于给药前,各缀合物对血常规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表现出本公开提供的siRNA缀合物具有较好的生物安全性。
实验例3 siRNA缀合物在大小鼠中的毒性评价
本实验例通过观察分别施予缀合物1、4或7的大鼠或小鼠的临床毒性反应,检测肝重、血常规、血生化、血脂等指标,并进行大体解剖与组织病理学检测,评价本公开的siRNA缀合物在小动物体内的毒性反应。
(3-1)大鼠毒性评价
(3-1-1)施予缀合物1或4的SD大鼠毒性检测
选取6-9周龄,体重210-250g的SPF级SD大鼠(购于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许可证号:SCXK(京)2016-0011或SCXK(京)2016-0006),皆为雄性,按照体重分为3组,每组5只,分别皮下注射缀合物1、缀合物4或1×PBS(pH 7.4)对照。根据体重计算药量,各缀合物用1×PBS(pH 7.4)配置成60mg/ml的溶液,给药体积为5ml/kg,给药剂量为300mg/kg。
单次皮下给药后,检测如下指标:
(1)一般状态观察:每天2次一般状态观察;
(2)体重:给药前D1、给药后D3、D6、D10、D14及解剖日D15分别测定体重;
(3)摄食量:D2-3、D6-7、D12-13,分别测定摄食量;
(4)血液学:解剖前D15,自大鼠腹主动脉采血1.9ml,其中1.0mL血液样品以EDTA-K2抗凝,全血直接进样检测下述血液细胞学指标(包括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容积(HCT)、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网织红细胞计数(RET)、网织红细胞百分比(RET%)、中性粒细胞(NEU)计数及百分比、淋巴细胞(LYM)计数及百分比、单核细胞(MONO)计数及百分比、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及百分比、以及嗜碱性粒细胞(BASO)计数及百分比);剩余0.9mL血液样品以枸橼酸钠抗凝,15~25℃下离心力1800×g离心10分钟,分离血浆,用以检测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
(5)血生化:给药后D2自大鼠颈静脉采血0.6ml,D15解剖前自大鼠腹主动脉采血3ml,均不抗凝,15~25℃下离心力1800×g离心10分钟,分离血清进行检测碱性磷酸酶(AL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γ-谷氨酰转移酶(GGT)、尿素(Urea)、肌酐(Crea)、钠离子浓度(Na+)、钾离子浓度(K+)、氯离子(Cl-)、血糖(GLU)、总胆红素(TBIL)、总蛋白(TP)、白蛋白(ALB)和白球比(A/G)血生化指标;
(6)大体解剖及组织病理学检测:D15进行动物解剖,对各脏器进行称重,及组织病理学检测。
(3-1-2)施予缀合物7的SD大鼠毒性检测
采用与(3-1-1)相同的方法,检测施予了缀合物7的SD大鼠毒性,不同的是,用缀合物7代替缀合物4,缀合物7用1×PBS(pH 7.4)分别配置成20mg/ml和6mg/ml的溶液,给药体积为5ml/kg,给药剂量分别为100mg/kg和30mg/kg。对于指标(5)血生化,分别在给药后D8和D15解剖前采血。
结果表明,各缀合物在大鼠上均未表现出明显的毒性。
(3-2)小鼠毒性评价
选取5-6周龄的SPF级ICR小鼠(购自斯贝福(北京)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雌雄各半,每组10只,分别皮下注射缀合物1、缀合物4或缀合物7。给药频率为每周一次、连续2周,共给药3次,分别在D1、D8和D15给药。根据体重计算药量,各缀合物用1×PBS(pH 7.4)配置成30mg/ml的溶液,给药体积为10ml/kg,给药剂量为300mg/kg。
3次给药后,检测如下指标:
(1)一般状态观察:每天1次一般状态观察;
(2)体重:D1、D8、D15给药前及解剖日D16分别测定体重;
(3)摄食量:每周测定一次;
(4)血生化:解剖日D16经摘眼球采血1ml,不抗凝,先于37℃孵育60min,再于4℃,3000rpm下离心15min获得血清,进行血生化检测,检测指标与上述大鼠毒性检测的血生化指标相同。
(5)大体解剖及组织病理学检测:D16进行动物解剖,对各脏器进行称重,及组织病理学检测。
结果表明,各缀合物在小鼠上均未表现出明显的毒性。
上述结果说明,本公开的缀合物具有较好的生物安全性。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一些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序列表
<110> 苏州瑞博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120> 核酸、药物组合物与缀合物及制备方法和用途
<130> FP1200369P
<150> 201910431319.2
<151> 2019-05-22
<150> 201910433243.7
<151> 2019-05-23
<160> 426
<170> SIPOSequenceListing 1.0
<210> 1
<211> 19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1
aagcaagcag acauuuaun 19
<210> 2
<211> 19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2
gauaaauguc ugcuugcuu 19
<210> 3
<211> 19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3
aagcaagcag acauuuaun 19
<210> 4
<211> 19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4
nauaaauguc ugcuugcuu 19
<210> 5
<211> 19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5
aagcaagcag acauuuaun 19
<210> 6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6
nauaaauguc ugcuugcuug g 21
<210> 7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7
ccaagcaagc agacauuuau n 21
<210> 8
<211> 23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8
nauaaauguc ugcuugcuug ggu 23
<210> 9
<211> 19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9
aagcaagcag acauuuauc 19
<210> 10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10
gauaaauguc ugcuugcuug g 21
<210> 11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11
ccaagcaagc agacauuuau c 21
<210> 12
<211> 23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12
gauaaauguc ugcuugcuug ggu 23
<210> 13
<211> 19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13
aagcaagcag acauuuauc 19
<210> 14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14
gauaaauguc ugcuugcuug g 21
<210> 15
<211> 19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15
aagcaagcag acauuuauc 19
<210> 16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16
gauaaauguc ugcuugcuug g 21
<210> 17
<211> 19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17
aagcaagcag acauuuauc 19
<210> 18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18
gauaaauguc ugcuugcuug g 21
<210> 19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19
ccaagcaagc agacauuuau c 21
<210> 20
<211> 23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20
gauaaauguc ugcuugcuug ggu 23
<210> 21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21
ccaagcaagc agacauuuau c 21
<210> 22
<211> 23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22
gauaaauguc ugcuugcuug ggu 23
<210> 23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23
ccaagcaagc agacauuuau c 21
<210> 24
<211> 23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24
gauaaauguc ugcuugcuug ggu 23
<210> 25
<211> 19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25
aagcaagcag acauuuauc 19
<210> 26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26
gauaaauguc ugcuugcuug g 21
<210> 27
<211> 19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27
aagcaagcag acauuuauc 19
<210> 28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28
gauaaauguc ugcuugcuug g 21
<210> 29
<211> 19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29
aagcaagcag acauuuauc 19
<210> 30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30
gauaaauguc ugcuugcuug g 21
<210> 31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31
ccaagcaagc agacauuuau c 21
<210> 32
<211> 23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32
gauaaauguc ugcuugcuug ggu 23
<210> 33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33
ccaagcaagc agacauuuau c 21
<210> 34
<211> 23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34
gauaaauguc ugcuugcuug ggu 23
<210> 35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35
ccaagcaagc agacauuuau c 21
<210> 36
<211> 23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36
gauaaauguc ugcuugcuug ggu 23
<210> 37
<211> 19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37
aagcaagcag acauuuauc 19
<210> 38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38
gauaaauguc ugcuugcuug g 21
<210> 39
<211> 19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39
aagcaagcag acauuuauc 19
<210> 40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40
gauaaauguc ugcuugcuug g 21
<210> 41
<211> 19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41
aagcaagcag acauuuauc 19
<210> 42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42
gauaaauguc ugcuugcuug g 21
<210> 43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43
ccaagcaagc agacauuuau c 21
<210> 44
<211> 23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44
gauaaauguc ugcuugcuug ggu 23
<210> 45
<211> 23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45
gauaaauguc ugcuugcuug ggu 23
<210> 46
<211> 23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46
gauaaauguc ugcuugcuug ggu 23
<210> 47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47
ccaagcaagc agacauuuau c 21
<210> 48
<211> 23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48
gauaaauguc ugcuugcuug ggu 23
<210> 49
<211> 19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49
aagcaagcag acauuuauc 19
<210> 50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50
gauaaauguc ugcuugcuug g 21
<210> 51
<211> 19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51
aagcaagcag acauuuauc 19
<210> 52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52
gauaaauguc ugcuugcuug g 21
<210> 53
<211> 19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53
aagcaagcag acauuuauc 19
<210> 54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54
gauaaauguc ugcuugcuug g 21
<210> 55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55
ccaagcaagc agacauuuau c 21
<210> 56
<211> 23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56
gauaaauguc ugcuugcuug ggu 23
<210> 57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57
ccaagcaagc agacauuuau c 21
<210> 58
<211> 23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58
gauaaauguc ugcuugcuug ggu 23
<210> 59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59
ccaagcaagc agacauuuau c 21
<210> 60
<211> 23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60
gauaaauguc ugcuugcuug ggu 23
<210> 61
<211> 19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61
uuuguagcau uuuuauuaa 19
<210> 62
<211> 19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62
uuaauaaaaa ugcuacaaa 19
<210> 63
<211> 19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63
uuuguagcau uuuuauuan 19
<210> 64
<211> 19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64
nuaauaaaaa ugcuacaaa 19
<210> 65
<211> 19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65
uuuguagcau uuuuauuan 19
<210> 66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66
nuaauaaaaa ugcuacaaaa c 21
<210> 67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67
guuuuguagc auuuuuauua n 21
<210> 68
<211> 23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68
nuaauaaaaa ugcuacaaaa ccc 23
<210> 69
<211> 19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69
uuuguagcau uuuuauuaa 19
<210> 70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70
uuaauaaaaa ugcuacaaaa c 21
<210> 71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71
guuuuguagc auuuuuauua a 21
<210> 72
<211> 23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72
uuaauaaaaa ugcuacaaaa ccc 23
<210> 73
<211> 19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73
uuuguagcau uuuuauuaa 19
<210> 74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74
uuaauaaaaa ugcuacaaaa c 21
<210> 75
<211> 19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75
uuuguagcau uuuuauuaa 19
<210> 76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76
uuaauaaaaa ugcuacaaaa c 21
<210> 77
<211> 19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77
uuuguagcau uuuuauuaa 19
<210> 78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78
uuaauaaaaa ugcuacaaaa c 21
<210> 79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79
guuuuguagc auuuuuauua a 21
<210> 80
<211> 23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80
uuaauaaaaa ugcuacaaaa ccc 23
<210> 81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81
guuuuguagc auuuuuauua a 21
<210> 82
<211> 23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82
uuaauaaaaa ugcuacaaaa ccc 23
<210> 83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83
guuuuguagc auuuuuauua a 21
<210> 84
<211> 23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84
uuaauaaaaa ugcuacaaaa ccc 23
<210> 85
<211> 19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85
uuuguagcau uuuuauuaa 19
<210> 86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86
uuaauaaaaa ugcuacaaaa c 21
<210> 87
<211> 19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87
uuuguagcau uuuuauuaa 19
<210> 88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88
uuaauaaaaa ugcuacaaaa c 21
<210> 89
<211> 19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89
uuuguagcau uuuuauuaa 19
<210> 90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90
uuaauaaaaa ugcuacaaaa c 21
<210> 91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91
guuuuguagc auuuuuauua a 21
<210> 92
<211> 23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92
uuaauaaaaa ugcuacaaaa ccc 23
<210> 93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93
guuuuguagc auuuuuauua a 21
<210> 94
<211> 23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94
uuaauaaaaa ugcuacaaaa ccc 23
<210> 95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95
guuuuguagc auuuuuauua a 21
<210> 96
<211> 23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96
uuaauaaaaa ugcuacaaaa ccc 23
<210> 97
<211> 19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97
uuuguagcau uuuuauuaa 19
<210> 98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98
uuaauaaaaa ugcuacaaaa c 21
<210> 99
<211> 19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99
uuuguagcau uuuuauuaa 19
<210> 100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100
uuaauaaaaa ugcuacaaaa c 21
<210> 101
<211> 19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101
uuuguagcau uuuuauuaa 19
<210> 102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102
uuaauaaaaa ugcuacaaaa c 21
<210> 103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103
guuuuguagc auuuuuauua a 21
<210> 104
<211> 23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104
uuaauaaaaa ugcuacaaaa ccc 23
<210> 105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105
guuuuguagc auuuuuauua a 21
<210> 106
<211> 23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106
uuaauaaaaa ugcuacaaaa ccc 23
<210> 107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107
guuuuguagc auuuuuauua a 21
<210> 108
<211> 23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108
uuaauaaaaa ugcuacaaaa ccc 23
<210> 109
<211> 19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109
uuuguagcau uuuuauuaa 19
<210> 110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110
uuaauaaaaa ugcuacaaaa c 21
<210> 111
<211> 19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111
uuuguagcau uuuuauuaa 19
<210> 112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112
uuaauaaaaa ugcuacaaaa c 21
<210> 113
<211> 19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113
uuuguagcau uuuuauuaa 19
<210> 114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114
uuaauaaaaa ugcuacaaaa c 21
<210> 115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115
guuuuguagc auuuuuauua a 21
<210> 116
<211> 23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116
uuaauaaaaa ugcuacaaaa ccc 23
<210> 117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117
guuuuguagc auuuuuauua a 21
<210> 118
<211> 23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118
uuaauaaaaa ugcuacaaaa ccc 23
<210> 119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119
guuuuguagc auuuuuauua a 21
<210> 120
<211> 23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120
uuaauaaaaa ugcuacaaaa ccc 23
<210> 121
<211> 19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121
gccuggaguu uauucggaa 19
<210> 122
<211> 19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122
uuccgaauaa acuccaggc 19
<210> 123
<211> 19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123
gccuggaguu uauucggan 19
<210> 124
<211> 19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124
nuccgaauaa acuccaggc 19
<210> 125
<211> 19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125
gccuggaguu uauucggan 19
<210> 126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126
nuccgaauaa acuccaggcc u 21
<210> 127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127
aggccuggag uuuauucgga n 21
<210> 128
<211> 23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128
nuccgaauaa acuccaggcc uau 23
<210> 129
<211> 19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129
gccuggaguu uauucggaa 19
<210> 130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130
uuccgaauaa acuccaggcc u 21
<210> 131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131
aggccuggag uuuauucgga a 21
<210> 132
<211> 23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132
uuccgaauaa acuccaggcc uau 23
<210> 133
<211> 19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133
gccuggaguu uauucggaa 19
<210> 134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134
uuccgaauaa acuccaggcc u 21
<210> 135
<211> 19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135
gccuggaguu uauucggaa 19
<210> 136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136
uuccgaauaa acuccaggcc u 21
<210> 137
<211> 19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137
gccuggaguu uauucggaa 19
<210> 138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138
uuccgaauaa acuccaggcc u 21
<210> 139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139
aggccuggag uuuauucgga a 21
<210> 140
<211> 23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140
uuccgaauaa acuccaggcc uau 23
<210> 141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141
aggccuggag uuuauucgga a 21
<210> 142
<211> 23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142
uuccgaauaa acuccaggcc uau 23
<210> 143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143
aggccuggag uuuauucgga a 21
<210> 144
<211> 23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144
uuccgaauaa acuccaggcc uau 23
<210> 145
<211> 19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145
gccuggaguu uauucggaa 19
<210> 146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146
uuccgaauaa acuccaggcc u 21
<210> 147
<211> 19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147
gccuggaguu uauucggaa 19
<210> 148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148
uuccgaauaa acuccaggcc u 21
<210> 149
<211> 19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149
gccuggaguu uauucggaa 19
<210> 150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150
uuccgaauaa acuccaggcc u 21
<210> 151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151
aggccuggag uuuauucgga a 21
<210> 152
<211> 23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152
uuccgaauaa acuccaggcc uau 23
<210> 153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153
aggccuggag uuuauucgga a 21
<210> 154
<211> 23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154
uuccgaauaa acuccaggcc uau 23
<210> 155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155
aggccuggag uuuauucgga a 21
<210> 156
<211> 23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156
uuccgaauaa acuccaggcc uau 23
<210> 157
<211> 19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157
gccuggaguu uauucggaa 19
<210> 158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158
uuccgaauaa acuccaggcc u 21
<210> 159
<211> 19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159
gccuggaguu uauucggaa 19
<210> 160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160
uuccgaauaa acuccaggcc u 21
<210> 161
<211> 19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161
gccuggaguu uauucggaa 19
<210> 162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162
uuccgaauaa acuccaggcc u 21
<210> 163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163
aggccuggag uuuauucgga a 21
<210> 164
<211> 23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164
uuccgaauaa acuccaggcc uau 23
<210> 165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165
aggccuggag uuuauucgga a 21
<210> 166
<211> 23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166
uuccgaauaa acuccaggcc uau 23
<210> 167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167
aggccuggag uuuauucgga a 21
<210> 168
<211> 23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168
uuccgaauaa acuccaggcc uau 23
<210> 169
<211> 19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169
gccuggaguu uauucggaa 19
<210> 170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170
uuccgaauaa acuccaggcc u 21
<210> 171
<211> 19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171
gccuggaguu uauucggaa 19
<210> 172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172
uuccgaauaa acuccaggcc u 21
<210> 173
<211> 19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173
gccuggaguu uauucggaa 19
<210> 174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174
uuccgaauaa acuccaggcc u 21
<210> 175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175
aggccuggag uuuauucgga a 21
<210> 176
<211> 23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176
uuccgaauaa acuccaggcc uau 23
<210> 177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177
aggccuggag uuuauucgga a 21
<210> 178
<211> 23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178
uuccgaauaa acuccaggcc uau 23
<210> 179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179
aggccuggag uuuauucgga a 21
<210> 180
<211> 23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180
uuccgaauaa acuccaggcc uau 23
<210> 181
<211> 19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181
cuguuuugcu uuuguaacu 19
<210> 182
<211> 19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182
aguuacaaaa gcaaaacag 19
<210> 183
<211> 19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183
cuguuuugcu uuuguaacn 19
<210> 184
<211> 19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184
nguuacaaaa gcaaaacag 19
<210> 185
<211> 19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185
cuguuuugcu uuuguaacn 19
<210> 186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186
nguuacaaaa gcaaaacagg u 21
<210> 187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187
accuguuuug cuuuuguaac n 21
<210> 188
<211> 23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188
nguuacaaaa gcaaaacagg ucu 23
<210> 189
<211> 19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189
cuguuuugcu uuuguaacu 19
<210> 190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190
aguuacaaaa gcaaaacagg u 21
<210> 191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191
accuguuuug cuuuuguaac u 21
<210> 192
<211> 23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192
aguuacaaaa gcaaaacagg ucu 23
<210> 193
<211> 19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193
cuguuuugcu uuuguaacu 19
<210> 194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194
aguuacaaaa gcaaaacagg u 21
<210> 195
<211> 19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195
cuguuuugcu uuuguaacu 19
<210> 196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196
aguuacaaaa gcaaaacagg u 21
<210> 197
<211> 19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197
cuguuuugcu uuuguaacu 19
<210> 198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198
aguuacaaaa gcaaaacagg u 21
<210> 199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199
accuguuuug cuuuuguaac u 21
<210> 200
<211> 23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200
aguuacaaaa gcaaaacagg ucu 23
<210> 201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201
accuguuuug cuuuuguaac u 21
<210> 202
<211> 23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202
aguuacaaaa gcaaaacagg ucu 23
<210> 203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203
accuguuuug cuuuuguaac u 21
<210> 204
<211> 23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204
aguuacaaaa gcaaaacagg ucu 23
<210> 205
<211> 19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205
cuguuuugcu uuuguaacu 19
<210> 206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206
aguuacaaaa gcaaaacagg u 21
<210> 207
<211> 19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207
cuguuuugcu uuuguaacu 19
<210> 208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208
aguuacaaaa gcaaaacagg u 21
<210> 209
<211> 19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209
cuguuuugcu uuuguaacu 19
<210> 210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210
aguuacaaaa gcaaaacagg u 21
<210> 211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211
accuguuuug cuuuuguaac u 21
<210> 212
<211> 23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212
aguuacaaaa gcaaaacagg ucu 23
<210> 213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213
accuguuuug cuuuuguaac u 21
<210> 214
<211> 23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214
aguuacaaaa gcaaaacagg ucu 23
<210> 215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215
accuguuuug cuuuuguaac u 21
<210> 216
<211> 23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216
aguuacaaaa gcaaaacagg ucu 23
<210> 217
<211> 19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217
cuguuuugcu uuuguaacu 19
<210> 218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218
aguuacaaaa gcaaaacagg u 21
<210> 219
<211> 19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219
cuguuuugcu uuuguaacu 19
<210> 220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220
aguuacaaaa gcaaaacagg u 21
<210> 221
<211> 19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221
cuguuuugcu uuuguaacu 19
<210> 222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222
aguuacaaaa gcaaaacagg u 21
<210> 223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223
accuguuuug cuuuuguaac u 21
<210> 224
<211> 23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224
aguuacaaaa gcaaaacagg ucu 23
<210> 225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225
accuguuuug cuuuuguaac u 21
<210> 226
<211> 23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226
aguuacaaaa gcaaaacagg ucu 23
<210> 227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227
accuguuuug cuuuuguaac u 21
<210> 228
<211> 23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228
aguuacaaaa gcaaaacagg ucu 23
<210> 229
<211> 19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229
cuguuuugcu uuuguaacu 19
<210> 230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230
aguuacaaaa gcaaaacagg u 21
<210> 231
<211> 19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231
cuguuuugcu uuuguaacu 19
<210> 232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232
aguuacaaaa gcaaaacagg u 21
<210> 233
<211> 19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233
cuguuuugcu uuuguaacu 19
<210> 234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234
aguuacaaaa gcaaaacagg u 21
<210> 235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235
accuguuuug cuuuuguaac u 21
<210> 236
<211> 23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236
aguuacaaaa gcaaaacagg ucu 23
<210> 237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237
accuguuuug cuuuuguaac u 21
<210> 238
<211> 23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238
aguuacaaaa gcaaaacagg ucu 23
<210> 239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239
accuguuuug cuuuuguaac u 21
<210> 240
<211> 23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240
aguuacaaaa gcaaaacagg ucu 23
<210> 241
<211> 19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241
gguuuuguag cauuuuuau 19
<210> 242
<211> 19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242
auaaaaaugc uacaaaacc 19
<210> 243
<211> 19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243
gguuuuguag cauuuuuan 19
<210> 244
<211> 19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244
nuaaaaaugc uacaaaacc 19
<210> 245
<211> 19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245
gguuuuguag cauuuuuan 19
<210> 246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246
nuaaaaaugc uacaaaaccc a 21
<210> 247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247
uggguuuugu agcauuuuua n 21
<210> 248
<211> 23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248
nuaaaaaugc uacaaaaccc aga 23
<210> 249
<211> 19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249
gguuuuguag cauuuuuau 19
<210> 250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250
auaaaaaugc uacaaaaccc a 21
<210> 251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251
uggguuuugu agcauuuuua u 21
<210> 252
<211> 23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252
auaaaaaugc uacaaaaccc aga 23
<210> 253
<211> 19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253
gguuuuguag cauuuuuau 19
<210> 254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254
auaaaaaugc uacaaaaccc a 21
<210> 255
<211> 19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255
gguuuuguag cauuuuuau 19
<210> 256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256
auaaaaaugc uacaaaaccc a 21
<210> 257
<211> 19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257
gguuuuguag cauuuuuau 19
<210> 258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258
auaaaaaugc uacaaaaccc a 21
<210> 259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259
uggguuuugu agcauuuuua u 21
<210> 260
<211> 23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260
auaaaaaugc uacaaaaccc aga 23
<210> 261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261
uggguuuugu agcauuuuua u 21
<210> 262
<211> 23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262
auaaaaaugc uacaaaaccc aga 23
<210> 263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263
uggguuuugu agcauuuuua u 21
<210> 264
<211> 23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264
auaaaaaugc uacaaaaccc aga 23
<210> 265
<211> 19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265
gguuuuguag cauuuuuau 19
<210> 266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266
auaaaaaugc uacaaaaccc a 21
<210> 267
<211> 19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267
gguuuuguag cauuuuuau 19
<210> 268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268
auaaaaaugc uacaaaaccc a 21
<210> 269
<211> 19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269
gguuuuguag cauuuuuau 19
<210> 270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270
auaaaaaugc uacaaaaccc a 21
<210> 271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271
uggguuuugu agcauuuuua u 21
<210> 272
<211> 23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272
auaaaaaugc uacaaaaccc aga 23
<210> 273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273
uggguuuugu agcauuuuua u 21
<210> 274
<211> 23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274
auaaaaaugc uacaaaaccc aga 23
<210> 275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275
uggguuuugu agcauuuuua u 21
<210> 276
<211> 23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276
auaaaaaugc uacaaaaccc aga 23
<210> 277
<211> 19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277
gguuuuguag cauuuuuau 19
<210> 278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278
auaaaaaugc uacaaaaccc a 21
<210> 279
<211> 19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279
gguuuuguag cauuuuuau 19
<210> 280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280
auaaaaaugc uacaaaaccc a 21
<210> 281
<211> 19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281
gguuuuguag cauuuuuau 19
<210> 282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282
auaaaaaugc uacaaaaccc a 21
<210> 283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283
uggguuuugu agcauuuuua u 21
<210> 284
<211> 23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284
auaaaaaugc uacaaaaccc aga 23
<210> 285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285
uggguuuugu agcauuuuua u 21
<210> 286
<211> 23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286
auaaaaaugc uacaaaaccc aga 23
<210> 287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287
uggguuuugu agcauuuuua u 21
<210> 288
<211> 23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288
auaaaaaugc uacaaaaccc aga 23
<210> 289
<211> 19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289
gguuuuguag cauuuuuau 19
<210> 290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290
auaaaaaugc uacaaaaccc a 21
<210> 291
<211> 19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291
gguuuuguag cauuuuuau 19
<210> 292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292
auaaaaaugc uacaaaaccc a 21
<210> 293
<211> 19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293
gguuuuguag cauuuuuau 19
<210> 294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294
auaaaaaugc uacaaaaccc a 21
<210> 295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295
uggguuuugu agcauuuuua u 21
<210> 296
<211> 23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296
auaaaaaugc uacaaaaccc aga 23
<210> 297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297
uggguuuugu agcauuuuua u 21
<210> 298
<211> 23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298
auaaaaaugc uacaaaaccc aga 23
<210> 299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299
uggguuuugu agcauuuuua u 21
<210> 300
<211> 23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300
auaaaaaugc uacaaaaccc aga 23
<210> 301
<211> 19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301
gugacuuuuu aaaauaaaa 19
<210> 302
<211> 19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302
uuuuauuuua aaaagucac 19
<210> 303
<211> 19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303
gugacuuuuu aaaauaaan 19
<210> 304
<211> 19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304
nuuuauuuua aaaagucac 19
<210> 305
<211> 19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305
gugacuuuuu aaaauaaan 19
<210> 306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306
nuuuauuuua aaaagucacc a 21
<210> 307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307
uggugacuuu uuaaaauaaa n 21
<210> 308
<211> 23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308
nuuuauuuua aaaagucacc aua 23
<210> 309
<211> 19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309
gugacuuuuu aaaauaaaa 19
<210> 310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310
uuuuauuuua aaaagucacc a 21
<210> 311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311
uggugacuuu uuaaaauaaa a 21
<210> 312
<211> 23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312
uuuuauuuua aaaagucacc aua 23
<210> 313
<211> 19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313
gugacuuuuu aaaauaaaa 19
<210> 314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314
uuuuauuuua aaaagucacc a 21
<210> 315
<211> 19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315
gugacuuuuu aaaauaaaa 19
<210> 316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316
uuuuauuuua aaaagucacc a 21
<210> 317
<211> 19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317
gugacuuuuu aaaauaaaa 19
<210> 318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318
uuuuauuuua aaaagucacc a 21
<210> 319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319
uggugacuuu uuaaaauaaa a 21
<210> 320
<211> 23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320
uuuuauuuua aaaagucacc aua 23
<210> 321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321
uggugacuuu uuaaaauaaa a 21
<210> 322
<211> 23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322
uuuuauuuua aaaagucacc aua 23
<210> 323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323
uggugacuuu uuaaaauaaa a 21
<210> 324
<211> 23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324
uuuuauuuua aaaagucacc aua 23
<210> 325
<211> 19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325
gugacuuuuu aaaauaaaa 19
<210> 326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326
uuuuauuuua aaaagucacc a 21
<210> 327
<211> 19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327
gugacuuuuu aaaauaaaa 19
<210> 328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328
uuuuauuuua aaaagucacc a 21
<210> 329
<211> 19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329
gugacuuuuu aaaauaaaa 19
<210> 330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330
uuuuauuuua aaaagucacc a 21
<210> 331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331
uggugacuuu uuaaaauaaa a 21
<210> 332
<211> 23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332
uuuuauuuua aaaagucacc aua 23
<210> 333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333
uggugacuuu uuaaaauaaa a 21
<210> 334
<211> 23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334
uuuuauuuua aaaagucacc aua 23
<210> 335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335
uggugacuuu uuaaaauaaa a 21
<210> 336
<211> 23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336
uuuuauuuua aaaagucacc aua 23
<210> 337
<211> 19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337
gugacuuuuu aaaauaaaa 19
<210> 338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338
uuuuauuuua aaaagucacc a 21
<210> 339
<211> 19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339
gugacuuuuu aaaauaaaa 19
<210> 340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340
uuuuauuuua aaaagucacc a 21
<210> 341
<211> 19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341
gugacuuuuu aaaauaaaa 19
<210> 342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342
uuuuauuuua aaaagucacc a 21
<210> 343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343
uggugacuuu uuaaaauaaa a 21
<210> 344
<211> 23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344
uuuuauuuua aaaagucacc aua 23
<210> 345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345
uggugacuuu uuaaaauaaa a 21
<210> 346
<211> 23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346
uuuuauuuua aaaagucacc aua 23
<210> 347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347
uggugacuuu uuaaaauaaa a 21
<210> 348
<211> 23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348
uuuuauuuua aaaagucacc aua 23
<210> 349
<211> 19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349
gugacuuuuu aaaauaaaa 19
<210> 350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350
uuuuauuuua aaaagucacc a 21
<210> 351
<211> 19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351
gugacuuuuu aaaauaaaa 19
<210> 352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352
uuuuauuuua aaaagucacc a 21
<210> 353
<211> 19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353
gugacuuuuu aaaauaaaa 19
<210> 354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354
uuuuauuuua aaaagucacc a 21
<210> 355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355
uggugacuuu uuaaaauaaa a 21
<210> 356
<211> 23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356
uuuuauuuua aaaagucacc aua 23
<210> 357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357
uggugacuuu uuaaaauaaa a 21
<210> 358
<211> 23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358
uuuuauuuua aaaagucacc aua 23
<210> 359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359
uggugacuuu uuaaaauaaa a 21
<210> 360
<211> 23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360
uuuuauuuua aaaagucacc aua 23
<210> 361
<211> 19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361
aagcaagcag acauuuauc 19
<210> 362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362
gauaaauguc ugcuugcuug g 21
<210> 363
<211> 19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363
uuuguagcau uuuuauuaa 19
<210> 364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364
uuaauaaaaa ugcuacaaaa c 21
<210> 365
<211> 19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365
gccuggaguu uauucggaa 19
<210> 366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366
uuccgaauaa acuccaggcc u 21
<210> 367
<211> 19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367
cuguuuugcu uuuguaacu 19
<210> 368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368
aguuacaaaa gcaaaacagg u 21
<210> 369
<211> 19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369
gguuuuguag cauuuuuau 19
<210> 370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370
auaaaaaugc uacaaaaccc a 21
<210> 371
<211> 19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371
gugacuuuuu aaaauaaaa 19
<210> 372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372
uuuuauuuua aaaagucacc a 21
<210> 373
<211> 491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DNA
<400> 373
ggcgtgcctg ccaagctcac acagcaggaa ctgagccaga aacgcagatt gggctggctc 60
tgaagccaag cctcttctta cttcacccgg ctgggctcct catttttacg ggtaacagtg 120
aggctgggaa ggggaacaca gaccaggaag ctcggtgagt gatggcagaa cgatgcctgc 180
aggcatggaa ctttttccgt tatcacccag gcctgattca ctggcctggc ggagatgctt 240
ctaaggcatg gtcgggggag agggccaaca actgtccctc cttgagcacc agccccaccc 300
aagcaagcag acatttatct tttgggtctg tcctctctgt tgccttttta cagccaactt 360
ttctagacct gttttgcttt tgtaacttga agatatttat tctgggtttt gtagcatttt 420
tattaatatg gtgacttttt aaaataaaaa caaacaaacg ttgtcctaac aaaaaaaaaa 480
aaaaaaaaaa a 491
<210> 374
<211> 590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DNA
<400> 374
gcgtggccaa gggtgccagc atgcgcagcc tgcgcgtgct caactgccaa gggaagggca 60
cggttagcgg caccctcata ggcctggagt ttattcggaa aagccagctg gtccagcctg 120
tggggccact ggtggtgctg ctgcccctgg cgggtgggta cagccgcgtc ctcaacgccg 180
cctgccagcg cctggcgagg gctggggtcg tgctggtcac cgctgccggc aacttccggg 240
acgatgcctg cctctactcc ccagcctcag ctcccgaggt catcacagtt ggggccacca 300
atgcccaaga ccagccggtg accctgggga ctttggggac caactttggc cgctgtgtgg 360
acctctttgc cccaggggag gacatcattg gtgcctccag cgactgcagc acctgctttg 420
tgtcacagag tgggacatca caggctgctg cccacgtggc tggcattgca gccatgatgc 480
tgtctgccga gccggagctc accctggccg agttgaggca gagactgatc cacttctctg 540
ccaaagatgt catcaatgag gcctggttcc ctgaggacca gcgggtactg 590
<210> 375
<211> 21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DNA
<400> 375
gataaatgtc tgcttgcttg g 21
<210> 376
<211> 21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DNA
<400> 376
ttaataaaaa tgctacaaaa c 21
<210> 377
<211> 21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DNA
<400> 377
ttccgaataa actccaggcc t 21
<210> 378
<211> 21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DNA
<400> 378
agttacaaaa gcaaaacagg t 21
<210> 379
<211> 21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DNA
<400> 379
ataaaaatgc tacaaaaccc a 21
<210> 380
<211> 21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DNA
<400> 380
ttttatttta aaaagtcacc a 21
<210> 381
<211> 21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DNA
<400> 381
aacctaccta ctccatttat c 21
<210> 382
<211> 21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DNA
<400> 382
tggggtgcta cggtttatta a 21
<210> 383
<211> 21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DNA
<400> 383
cttaagttct gggattcgga a 21
<210> 384
<211> 21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DNA
<400> 384
caagtggggt aggttgtaac t 21
<210> 385
<211> 21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DNA
<400> 385
gtttggggtg ctaattttta t 21
<210> 386
<211> 21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DNA
<400> 386
gttgtcaggg ggcaaataaa a 21
<210> 387
<211> 21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DNA
<400> 387
tcgcccgtga ggcttgcttt t 21
<210> 388
<211> 21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DNA
<400> 388
ggccgccccc ggctacaaac a 21
<210> 389
<211> 21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DNA
<400> 389
ggaatccgcc cctccaggca g 21
<210> 390
<211> 21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DNA
<400> 390
ctggcacccc tcaaaacagt g 21
<210> 391
<211> 21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DNA
<400> 391
cgcccccgta gacaaaacca c 21
<210> 392
<211> 21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DNA
<400> 392
ggggcggggc caaagtcaca c 21
<210> 393
<211> 20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引物
<400> 393
gaaggggaac acagaccagg 20
<210> 394
<211> 20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引物
<400> 394
ctccatcagg ccacagtgaa 20
<210> 395
<211> 20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引物
<400> 395
gggagccaaa agggtcatca 20
<210> 396
<211> 20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引物
<400> 396
cgtggactgt ggtcatgagt 20
<210> 397
<211> 22
<212> DNA/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397
cuagaccugu dtuugcuuuu gu 22
<210> 398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398
acaaaagcaa aacaggucua gaa 23
<210> 399
<211> 19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399
agaccuguuu ugcuuuugu 19
<210> 400
<211> 19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400
acaaaagcaa aacaggucu 19
<210> 401
<211> 20
<212> DNA/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401
agaccugudt uugcuuuugn 20
<210> 402
<211> 19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402
ncaaaagcaa aacaggucu 19
<210> 403
<211> 20
<212> DNA/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403
agaccugudt uugcuuuugn 20
<210> 404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404
ncaaaagcaa aacaggucua g 21
<210> 405
<211> 22
<212> DNA/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405
cuagaccugu dtuugcuuuu gn 22
<210> 406
<211> 23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406
ncaaaagcaa aacaggucua gaa 23
<210> 407
<211> 20
<212> DNA/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407
agaccugudt uugcuuuugu 20
<210> 408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408
acaaaagcaa aacaggucua g 21
<210> 409
<211> 22
<212> DNA/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409
cuagaccugu dtuugcuuuu gu 22
<210> 410
<211> 23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410
acaaaagcaa aacaggucua gaa 23
<210> 411
<211> 20
<212> DNA/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411
agaccugudt uugcuuuugu 20
<210> 412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412
acaaaagcaa aacaggucua g 21
<210> 413
<211> 22
<212> DNA/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413
cuagaccugu dtuugcuuuu gu 22
<210> 414
<211> 23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414
acaaaagcaa aacaggucua gaa 23
<210> 415
<211> 20
<212> DNA/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415
agaccugudt uugcuuuugu 20
<210> 416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416
acaaaagcaa aacaggucua g 21
<210> 417
<211> 22
<212> DNA/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417
cuagaccugu dtuugcuuuu gu 22
<210> 418
<211> 23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418
acaaaagcaa aacaggucua gaa 23
<210> 419
<211> 20
<212> DNA/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419
agaccugudt uugcuuuugu 20
<210> 420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420
acaaaagcaa aacaggucua g 21
<210> 421
<211> 22
<212> DNA/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421
cuagaccugu dtuugcuuuu gu 22
<210> 422
<211> 23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422
acaaaagcaa aacaggucua gaa 23
<210> 423
<211> 20
<212> DNA/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423
agaccugudt uugcuuuugu 20
<210> 424
<211> 21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424
acaaaagcaa aacaggucua g 21
<210> 425
<211> 22
<212> DNA/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425
cuagaccugu dtuugcuuuu gu 22
<210> 426
<211> 23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siRNA
<400> 426
acaaaagcaa aacaggucua gaa 23

Claims (18)

1.一种siRNA,所述siRNA含有正义链和反义链,所述正义链和所述反义链中的每一个核苷酸独立地为氟代修饰的核苷酸或非氟代修饰的核苷酸;所述正义链含有一段核苷酸序列I,所述反义链含有一段核苷酸序列II,所述核苷酸序列I和所述核苷酸序列II至少部分地反向互补形成双链区,所述氟代修饰的核苷酸位于核苷酸序列I和核苷酸序列II中,并且,按照5'末端到3'末端的方向,在所述正义链中,所述核苷酸序列I的第7、8、9位的核苷酸为氟代修饰的核苷酸,所述正义链中其余位置的核苷酸为非氟代修饰的核苷酸;按照5'末端到3'末端的方向,在所述反义链中,所述核苷酸序列II的第2、6、14、16位的核苷酸为氟代修饰的核苷酸,所述反义链中其余位置的核苷酸为非氟代修饰的核苷酸,并且,
i)所述核苷酸序列I与SEQ ID NO: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长度相等,且不多于1个核苷酸差异,且所述核苷酸序列II与SEQ ID NO:2所示的核苷酸序列长度相等,且不多于1个核苷酸差异,所述核苷酸序列I中包含位置对应于Z1的核苷酸Z3,所述核苷酸序列II中包含位置对应于Z2的核苷酸Z4,所述Z4是所述反义链5'末端的第一个核苷酸;或者,
ii)所述核苷酸序列I与SEQ ID NO:6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长度相等,且不多于1个核苷酸差异,且所述核苷酸序列II与SEQ ID NO:62所示的核苷酸序列长度相等,且不多于1个核苷酸差异,所述核苷酸序列I中包含位置对应于Z5的核苷酸Z7,所述核苷酸序列II中包含位置对应于Z6的核苷酸Z8,所述Z8是所述反义链5'末端的第一个核苷酸;或者,
iii)所述核苷酸序列I与SEQ ID NO:12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长度相等,且不多于1个核苷酸差异,且所述核苷酸序列II与SEQ ID NO:122所示的核苷酸序列长度相等,且不多于1个核苷酸差异所述核苷酸序列I中包含位置对应于Z9的核苷酸Z11,所述核苷酸序列II中包含位置对应于Z10的核苷酸Z12,所述Z12是所述反义链5'末端的第一个核苷酸;或者,
iv)所述核苷酸序列I与SEQ ID NO:18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长度相等,且不多于1个核苷酸差异,且所述核苷酸序列II与SEQ ID NO:182所示的核苷酸序列长度相等,且不多于1个核苷酸差异,所述核苷酸序列I中包含位置对应于Z13的核苷酸Z15,所述核苷酸序列II中包含位置对应于Z14的核苷酸Z16,所述Z16是所述反义链5'末端的第一个核苷酸;或者,
v)所述核苷酸序列I与SEQ ID NO:24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长度相等,且不多于1个核苷酸差异,且所述核苷酸序列II与SEQ ID NO:242所示的核苷酸序列长度相等,且不多于1个核苷酸差异,所述核苷酸序列I中包含位置对应于Z17的核苷酸Z19,所述核苷酸序列II中包含位置对应于Z18的核苷酸Z20,所述Z20是所述反义链5'末端的第一个核苷酸;或者,
vi)所述核苷酸序列I与SEQ ID NO:30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长度相等,且不多于1个核苷酸差异,且所述核苷酸序列II与SEQ ID NO:302所示的核苷酸序列长度相等,且不多于1个核苷酸差异,所述核苷酸序列I中包含位置对应于Z21的核苷酸Z23,所述核苷酸序列II中包含位置对应于Z22的核苷酸Z24,所述Z24是所述反义链5'末端的第一个核苷酸;
其中,i)所述核苷酸序列II与SEQ ID NO:2所示的核苷酸序列之间的核苷酸差异包括Z4位置处的差异,且Z4选自A、U或C,Z3是与Z4互补的核苷酸;或者ii)所述核苷酸序列II与SEQID NO:62所示的核苷酸序列之间的核苷酸差异包括Z8位置处的差异,且Z8选自A、C或G,Z7是与Z8互补的核苷酸;或者iii)所述核苷酸序列II与SEQ ID NO:122所示的核苷酸序列之间的核苷酸差异包括Z12位置处的差异,且Z12选自A、C或G,Z11是与Z12互补的核苷酸;或者iv)所述核苷酸序列II与SEQ ID NO:182所示的核苷酸序列之间的核苷酸差异包括Z16位置处的差异,且Z16选自U、C或G,Z15是与Z16互补的核苷酸;或者v)所述核苷酸序列II与SEQ ID NO:242所示的核苷酸序列之间的核苷酸差异包括Z20位置处的差异,且Z20选自U、C或G,Z19是与Z20互补的核苷酸;或者vi)所述核苷酸序列II与SEQ ID NO:302所示的核苷酸序列之间的核苷酸差异包括Z24位置处的差异,且Z24选自A、C或G,Z23是与Z24互补的核苷酸;
每一个非氟代修饰的核苷酸均为甲氧基修饰的核苷酸,所述甲氧基修饰的核苷酸指核糖基的2'-羟基被甲氧基取代而形成的核苷酸;
所述位置对应是指从核苷酸序列相同端起算,处于核苷酸序列中相同的位置;
所述核苷酸序列I和所述核苷酸序列II实质上反向互补或完全反向互补;所述实质上反向互补是指两个核苷酸序列之间存在不多于1个的碱基错配;完全反向互补是指两个核苷酸序列之间没有错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siRNA,其中,所述正义链还含有核苷酸序列III,所述反义链还含有核苷酸序列IV,核苷酸序列III和核苷酸序列IV的长度各自独立地为1-4个核苷酸,所述核苷酸序列III连接在核苷酸序列I的5'末端,核苷酸序列IV连接在核苷酸序列II的3'末端,所述核苷酸序列III和所述核苷酸序列IV长度相等并且完全反向互补;所述完全反向互补是指两个核苷酸序列之间没有错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siRNA,其中,i)所述核苷酸序列I为SEQ ID NO:3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所述核苷酸序列II为SEQ ID NO:4所示的核苷酸序列;且所述核苷酸序列III和IV的长度均为1个核苷酸,所述核苷酸序列III的碱基为C;或者,所述核苷酸序列III和IV的长度均为2个核苷酸,按照5'末端到3'末端的方向,核苷酸序列III的碱基组成为CC;或者,所述核苷酸序列III和IV的长度均为3个核苷酸,按照5'末端到3'末端的方向,核苷酸序列III的碱基组成为CCC;或者,所述核苷酸序列III和IV的长度均为4个核苷酸,按照5'末端到3'末端的方向,核苷酸序列III的碱基组成为ACCC;或者
ii)所述核苷酸序列I为SEQ ID NO:63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所述核苷酸序列II为SEQ IDNO:64所示的核苷酸序列;并且所述核苷酸序列III和IV的长度均为1个核苷酸,所述核苷酸序列III的碱基为U;或者,所述核苷酸序列III和IV的长度均为2个核苷酸,按照5'末端到3'末端的方向,核苷酸序列III的碱基组成为GU;或者,所述核苷酸序列III和IV的长度均为3个核苷酸,按照5'末端到3'末端的方向,核苷酸序列III的碱基组成为GGU;或者,所述核苷酸序列III和IV的长度均为4个核苷酸,按照5'末端到3'末端的方向,核苷酸序列III的碱基组成为GGGU;或者
iii)所述核苷酸序列I为SEQ ID NO:123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所述核苷酸序列II为SEQID NO:124所示的核苷酸序列;并且所述核苷酸序列III和IV的长度均为1个核苷酸,所述核苷酸序列III的碱基为G;或者,所述核苷酸序列III和IV的长度均为2个核苷酸,按照5'末端到3'末端的方向,核苷酸序列III的碱基组成为AG;或者,所述核苷酸序列III和IV的长度均为3个核苷酸,按照5'末端到3'末端的方向,核苷酸序列III的碱基组成为UAG;或者,所述核苷酸序列III和IV的长度均为4个核苷酸,按照5'末端到3'末端的方向,核苷酸序列III的碱基组成为AUAG;或者
iv)所述核苷酸序列I为SEQ ID NO:183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所述核苷酸序列II为SEQID NO:184所示的核苷酸序列;并且所述核苷酸序列III和IV的长度均为1个核苷酸,所述核苷酸序列III的碱基为C;或者,所述核苷酸序列III和IV的长度均为2个核苷酸,按照5'末端到3'末端的方向,核苷酸序列III的碱基组成为AC;或者,所述核苷酸序列III和IV的长度均为3个核苷酸,按照5'末端到3'末端的方向,核苷酸序列III的碱基组成为GAC;或者,所述核苷酸序列III和IV的长度均为4个核苷酸,按照5'末端到3'末端的方向,核苷酸序列III的碱基组成为AGAC;或者
v)所述核苷酸序列I为SEQ ID NO:243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所述核苷酸序列II为SEQ IDNO:244所示的核苷酸序列;并且所述核苷酸序列III和IV的长度均为1个核苷酸,所述核苷酸序列III的碱基为G;或者,所述核苷酸序列III和IV的长度均为2个核苷酸,按照5'末端到3'末端的方向,核苷酸序列III的碱基组成为UG;或者,所述核苷酸序列III和IV的长度均为3个核苷酸,按照5'末端到3'末端的方向,核苷酸序列III的碱基组成为CUG;或者,所述核苷酸序列III和IV的长度均为4个核苷酸,按照5'末端到3'末端的方向,核苷酸序列III的碱基组成为UCUG;或者
vi)所述核苷酸序列I为SEQ ID NO:303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所述核苷酸序列II为SEQID NO:304所示的核苷酸序列;并且所述核苷酸序列III和IV的长度均为1个核苷酸,所述核苷酸序列III的碱基为G;或者,所述核苷酸序列III和IV的长度均为2个核苷酸,按照5'末端到3'末端的方向,核苷酸序列III的碱基组成为UG;或者,所述核苷酸序列III和IV的长度均为3个核苷酸,按照5'末端到3'末端的方向,核苷酸序列III的碱基组成为AUG;或者,所述核苷酸序列III和IV的长度均为4个核苷酸,按照5'末端到3'末端的方向,核苷酸序列III的碱基组成为UAUG。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siRNA,其中,所述反义链还含有核苷酸序列V,核苷酸序列V的长度为1至3个核苷酸,连接在所述反义链的3'末端,构成反义链的3'垂悬末端;或者所述核苷酸序列V的长度为2个核苷酸;或者所述核苷酸序列V为连续的两个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或连续的两个尿嘧啶核糖核苷酸;或者所述核苷酸序列V与靶mRNA相应位置的核苷酸互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siRNA,其中,所述siRNA的正义链含有如SEQ ID NO:5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所述反义链含有如SEQ ID NO:6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或者所述siRNA的正义链含有如SEQ ID NO:7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所述反义链含有如SEQ ID NO:8所示的核苷酸序列;
或者所述siRNA的正义链含有如SEQ ID NO:65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所述反义链含有如SEQ ID NO:66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或者所述siRNA的正义链含有如SEQ ID NO:67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所述反义链含有如SEQ ID NO:68所示的核苷酸序列;
或者所述siRNA的正义链含有如SEQ ID NO:125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所述siRNA的反义链含有如SEQ ID NO:126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或者所述siRNA的正义链含有如SEQ ID NO:127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所述siRNA的反义链含有如SEQ ID NO:128所示的核苷酸序列;
或者所述siRNA的正义链含有如SEQ ID NO:185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所述反义链含有如SEQ ID NO:186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或者所述siRNA的正义链含有如SEQ ID NO:187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所述反义链含有如SEQ ID NO:188所示的核苷酸序列;
或者所述siRNA的正义链含有如SEQ ID NO:245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所述siRNA的反义链含有如SEQ ID NO:246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或者所述siRNA的正义链含有如SEQ ID NO:247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所述siRNA的反义链含有如SEQ ID NO:248所示的核苷酸序列;
或者所述siRNA的正义链含有如SEQ ID NO:305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所述siRNA的反义链含有如SEQ ID NO:306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或者所述siRNA的正义链含有如SEQ ID NO:307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所述siRNA的反义链含有如SEQ ID NO:308所示的核苷酸序列。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siRNA,其中,所述siRNA具有siPCSKa1、siPCSKb1、siPCSKc1、siPCSKd1、siPCSKe1或siPCSKf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siRNA,其中,所述siRNA为siPCSKa1-M1、siPCSKb1-M1、siPCSKc1-M1、siPCSKd1-M1、siPCSKe1-M1或siPCSKf1-M1中的任意一种。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siRNA,其中,所述正义链或所述反义链中的至少一个磷酸酯基为具有修饰基团的磷酸酯基。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siRNA,其中,所述具有修饰基团的磷酸酯基为磷酸酯基中的磷酸二酯键中的至少一个氧原子被硫原子取代而形成的硫代磷酸酯基;或者所述具有修饰基团的磷酸酯基为具有如式(1)所示结构的硫代磷酸酯基: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siRNA,其中,所述siRNA中,硫代磷酸酯基连接存在于由以下位置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处:
所述正义链的5'末端第1个核苷酸和第2个核苷酸之间;
所述正义链的5'末端第2个核苷酸和第3个核苷酸之间;
所述正义链的3'末端第1个核苷酸和第2个核苷酸之间;
所述正义链的3'末端第2个核苷酸和第3个核苷酸之间;
所述反义链的5'末端第1个核苷酸和第2个核苷酸之间;
所述反义链的5'末端第2个核苷酸和第3个核苷酸之间;
所述反义链的3'末端第1个核苷酸和第2个核苷酸之间;以及
所述反义链的3'末端第2个核苷酸和第3个核苷酸之间。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siRNA,其中,所述siRNA为siPCSKa1-M1S、siPCSKb1-M1S、siPCSKc1-M1S、siPCSKd1-M1S、siPCSKe1-M1S或siPCSKf1-M1S中的任意一种。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siRNA,其中,所述siRNA反义链的5'末端核苷酸为5'-磷酸核苷酸或5'-磷酸类似物修饰的核苷酸;
或者所述5'-磷酸核苷酸为具有如式(2)所示结构的核苷酸,所述5'-磷酸类似物修饰的核苷酸选自结构如式(3)-式(6)中任意一个所示的核苷酸,
其中,R选自H、OH、甲氧基或氟;Base表示碱基,选自A、U、C、G或T。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siRNA,其中,所述siRNA为siPCSKa1-M1P1、siPCSKa1-M1SP1、siPCSKb1-M1P1、siPCSKb1-M1SP1、siPCSKc1-M1P1、siPCSKc1-M1SP1、siPCSKd1-M1P1、siPCSKd1-M1SP1、siPCSKe1-M1P1、siPCSKe1-M1SP1、siPCSKf1-M1P1或siPCSKf1-M1SP1中的任意一种。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siRNA,其中所述siRNA为siPCSKa1-M1SP、siPCSKb1-M1SP、siPCSKc1-M1SP、siPCSKd1-M1SP、siPCSKe1-M1SP或siPCSKf1-M1SP中的任意一种。
15.一种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药物组合物含有权利要求1-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siRNA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16.一种siRNA缀合物,所述siRNA缀合物含有权利要求1-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siRNA以及缀合连接至该siRNA的缀合基团。
17.一种在体外抑制肝细胞中PCSK9基因表达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有效量的权利要求1-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siRNA、权利要求15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和/或权利要求16所述的siRNA缀合物与所述肝细胞接触。
18.一种试剂盒,其中,该试剂盒含有权利要求1-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siRNA、权利要求15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和/或权利要求16所述的siRNA缀合物。
CN202080007281.7A 2019-05-22 2020-05-21 核酸、药物组合物与缀合物及制备方法和用途 Active CN11328688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28556.0A CN117701564A (zh) 2019-05-22 2020-05-21 核酸、药物组合物与缀合物及制备方法和用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31319 2019-05-22
CN2019104313192 2019-05-22
CN201910433243 2019-05-23
CN2019104332437 2019-05-23
PCT/CN2020/091489 WO2020233655A1 (zh) 2019-05-22 2020-05-21 核酸、药物组合物与缀合物及制备方法和用途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628556.0A Division CN117701564A (zh) 2019-05-22 2020-05-21 核酸、药物组合物与缀合物及制备方法和用途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86888A CN113286888A (zh) 2021-08-20
CN113286888B true CN113286888B (zh) 2023-12-22

Family

ID=7345836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07281.7A Active CN113286888B (zh) 2019-05-22 2020-05-21 核酸、药物组合物与缀合物及制备方法和用途
CN202311628556.0A Pending CN117701564A (zh) 2019-05-22 2020-05-21 核酸、药物组合物与缀合物及制备方法和用途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628556.0A Pending CN117701564A (zh) 2019-05-22 2020-05-21 核酸、药物组合物与缀合物及制备方法和用途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313195A1 (zh)
EP (1) EP3974530A4 (zh)
JP (1) JP2022533841A (zh)
KR (1) KR20220011656A (zh)
CN (2) CN113286888B (zh)
AU (1) AU2020280439A1 (zh)
CA (1) CA3141372A1 (zh)
TW (1) TW202111118A (zh)
WO (1) WO202023365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17004A1 (en) * 2021-08-09 2023-02-16 Cargene Therapeutics Pte. Ltd. Inhibitory nucleic acids for pcsk9
TW202342747A (zh) * 2021-12-03 2023-11-01 大陸商中天(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高穩定性和基因沉默活性的小干擾rna分子的修飾模式
WO2023109935A1 (zh) * 2021-12-16 2023-06-22 上海拓界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dsRNA、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WO2023109938A1 (zh) * 2021-12-16 2023-06-22 上海拓界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dsRNA、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WO2023134609A1 (zh) * 2022-01-13 2023-07-20 石药集团中奇制药技术(石家庄)有限公司 一种抑制PCSK9基因表达的RNAi剂及其应用
WO2023241591A1 (zh) * 2022-06-14 2023-12-21 大睿生物医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调控PCSK9基因活性的siRNA分子
CN117563009A (zh) * 2023-09-01 2024-02-20 北京悦康科创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核糖环或其衍生结构的GalNAc化合物及其寡核苷酸缀合物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006740A2 (en) * 2013-07-11 2015-01-15 Alnylam Pharmaceuticals, Inc. Oligonucleotide-ligand conjugates and process for their preparation
CN107075516A (zh) * 2014-08-20 2017-08-18 阿尔尼拉姆医药品有限公司 经修饰的双链rna试剂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011431A2 (en) * 2006-07-17 2008-01-24 Sirna Therapeutics Inc. Rna interference mediated inhibition of proprotein convertase subtilisin kexin 9 (pcsk9) gene expression using short interfering nucleic acid (sina)
CA2930393C (en) 2007-12-04 2022-11-29 Alnylam Pharmaceuticals, Inc. Carbohydrate conjugates as delivery agents for oligonucleotides
CA2677068A1 (en) * 2009-09-01 2011-03-01 Mdrna, Inc. Nucleic acid compounds for inhibiting gene expression and uses thereof
WO2011028938A1 (en) * 2009-09-02 2011-03-10 Alnylam Pharmaceuticals, Inc. Methods for lowering serum cholestrol in a subject using inhibition of pcsk9
ES2702428T3 (es) 2010-11-15 2019-02-28 Life Technologies Corp Reactivos de transfección que contienen amina y métodos para prepararlos y usarlos
AR090905A1 (es) * 2012-05-02 2014-12-17 Merck Sharp & Dohme Conjugados que contienen tetragalnac y peptidos y procedimientos para la administracion de oligonucleotidos, composicion farmaceutica
EP2879718B1 (en) 2012-08-06 2023-06-07 Alnylam Pharmaceuticals, Inc. Processe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carbohydrate conjugated rna agents
HUE035887T2 (en) * 2012-12-05 2018-05-28 Alnylam Pharmaceuticals Inc PCSK9 iRNA preparations and methods for their use
AU2014259759B2 (en) 2013-05-01 2020-06-18 Ionis Pharmaceuticals, Inc.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WO2017035340A1 (en) * 2015-08-25 2017-03-02 Alnylam Pharmaceuticals, Inc. Methods and compositions for treating a proprotein convertase subtilisin kexin (pcsk9) gene-associated disorder
EP3500581A4 (en) * 2016-08-17 2021-10-06 Solstice Biologics, Ltd. POLYNUCLEOTIDE CONSTRUCTS
CN110088283A (zh) * 2016-10-18 2019-08-02 医药公司 通过降低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杆菌蛋白酶Kexin 9(PCSK9)蛋白质预防心血管事件的方法
BR112019021359A2 (pt) * 2017-04-11 2020-05-05 Arbutus Biopharma Corp moléculas, composições, compostos, métodos para administrar um sirna, para preparar um composto e para tratar uma infecção, composto ou sal, conjugado de galnac e uso de um composto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006740A2 (en) * 2013-07-11 2015-01-15 Alnylam Pharmaceuticals, Inc. Oligonucleotide-ligand conjugates and process for their preparation
CN107075516A (zh) * 2014-08-20 2017-08-18 阿尔尼拉姆医药品有限公司 经修饰的双链rna试剂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dvanced siRNA Designs Further Improve In Vivo Performance of GalNAc-siRNA Conjugates;Donald J. Foster,等;《Mol Ther》;20180104;第26卷(第3期);第708-717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20280439A1 (en) 2022-01-06
TW202111118A (zh) 2021-03-16
CN113286888A (zh) 2021-08-20
EP3974530A1 (en) 2022-03-30
WO2020233655A1 (zh) 2020-11-26
US20230313195A1 (en) 2023-10-05
CA3141372A1 (en) 2020-11-26
EP3974530A4 (en) 2023-07-12
JP2022533841A (ja) 2022-07-26
KR20220011656A (ko) 2022-01-28
CN117701564A (zh) 2024-03-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286888B (zh) 核酸、药物组合物与缀合物及制备方法和用途
JP7365052B2 (ja) 核酸、当該核酸を含む組成物及び複合体ならびに調製方法と使用
JP7261494B2 (ja) 核酸、当該核酸を含む組成物及び複合体ならびに調製方法と使用
CN111973619B (zh) 核酸、含有该核酸的药物组合物与siRNA缀合物及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1973618B (zh) 核酸、药物组合物与siRNA缀合物及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3795582B (zh) 核酸、药物组合物与缀合物及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3227376B (zh) 核酸、药物组合物与缀合物及制备方法和用途
JP2023179555A (ja) 核酸、当該核酸を含む組成物および複合体ならびに調製方法と使用
CN112423794A (zh) 一种核酸、含有该核酸的组合物与缀合物及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3891939B (zh) 核酸、药物组合物与缀合物及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3330117B (zh) 一种核酸、含有该核酸的组合物与缀合物及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3795280B (zh) 核酸、药物组合物与缀合物及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1973617A (zh) 核酸、药物组合物与缀合物及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1979237A (zh) 核酸、含有该核酸的药物组合物与siRNA缀合物及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3891892A (zh) 化合物和药物缀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3614230B (zh) 核酸、药物组合物与缀合物及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3811613B (zh) 核酸、药物组合物与缀合物及制备方法和用途
RU2819689C2 (ru) Нуклеиновая кислота, фармацевтическая композиция, конъюгат,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я и применени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5148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118

Address after: 518052 B08, zone 1005, Xihai Mingzhu building, No. 1, Taoyuan East Road, dawangshan community, Nantou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Applicant after: Shenzhen Ruibo Kangnuo biopharmaceutical Co.,Ltd.

Address before: 215300 No.168 Yuanfeng Road, Yushan Town, Kunshan City,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Suzhou Ruibo Biotechnology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808

Address after: 215300 No.168 Yuanfeng Road, Yushan Town, Kunshan City,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Suzhou Ruibo Bio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52 B08, zone 1005, Xihai Mingzhu building, No. 1, Taoyuan East Road, dawangshan community, Nantou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Applicant before: Shenzhen Ruibo Kangnuo biopharmaceutical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820

Assignee: Qilu Pharmaceutical Co.,Ltd.

Assignor: Suzhou Ruibo Biotechnology Co.,Ltd.

Contract record no.: X2024990000093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Nucleic acid, drug combination and conjugate, preparation method and us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31222

License type: Exclusive License

Record date: 2024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