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24562A - 线缆用连接器以及基板用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线缆用连接器以及基板用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24562A
CN113224562A CN202110044255.8A CN202110044255A CN113224562A CN 113224562 A CN113224562 A CN 113224562A CN 202110044255 A CN202110044255 A CN 202110044255A CN 113224562 A CN113224562 A CN 1132245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housing
connector
terminal piece
terminal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4425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224562B (zh
Inventor
大迫彻太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rose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rose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rose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rose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2245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245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2245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245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1/00Individual connecting elements provid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ive members which are, or may be, thereby interconnected, e.g. end pieces for wires or cables supported by the wire or cable and having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 to some other wire, terminal, or conductive member, blocks of binding posts
    • H01R11/11End pieces or tapping pieces for wires, supported by the wire and for facilitat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 to some other wire, terminal or conductive memb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5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cables except for flat or ribbon cabl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线缆的引出方向被设定为与连接器的插拔方向相交的方向且相对于撬动的耐久性较高并能够使连接器的组装的作业性良好的线缆用连接器以及与其连接的基板用连接器。线缆用连接器(1)的各端子(5)通过将沿前后方向伸长的第一端子片(11)的前端侧与沿上下方向伸长的第二端子片(21)的上端侧相互连结来形成为侧视L字形,第一端子片(11)与第二端子片(21)能够相互分离。另外,线缆用连接器(1)的壳体(31)具有各自结合为无法分离而一体化的上壁部、下壁部、前壁部、后壁部、左壁部以及右壁部,在壳体(31)内设置有端子收纳部(40),端子收纳部(40)具有收纳第一端子片(11)的第一端子片收纳部(41)以及收纳第二端子片(21)的第二端子片收纳部(42)。

Description

线缆用连接器以及基板用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线缆的引出方向被设定为与连接器的插拔方向相交的方向的线缆用连接器以及与该线缆用连接器连接的基板用连接器。
背景技术
线缆的引出方向被设定为与连接器的插拔方向相交的方向的线缆用连接器具有以下优点:即使在无法在基板的上方确保较大的空间的状况下,也能够将线缆与基板经由连接器容易地连接。
例如,考虑以下情况:在水平放置的基板的表面安装具有向上方开口的***孔的基板用连接器,并将线缆用连接器的***部从上向下***至该基板用连接器的***孔来将基板用连接器与线缆用连接器连接。在该情况下,若使用线缆的引出方向被设定为与连接器的插拔方向相同的方向的线缆用连接器,则连接器的插拔方向以及线缆的引出方向均成为垂直方向。因此,在将线缆用连接器连接至基板用连接器时,线缆从基板向上方伸长。因此,在无法在基板的上方确保较大的空间的状况下,难以布线线缆。另一方面,在使用线缆的引出方向与连接器的插拔方向正交的线缆用连接器的情况下,连接器的插拔方向成为垂直方向,线缆的引出方向成为水平方向。因此,在将线缆用连接器连接至基板用连接器时,线缆以沿着基板的表面的方式伸长。因此,在无法在基板的上方确保较大的空间的状况下,容易布线线缆。
在下述的专利文献1及2中,分别记载了线缆的引出方向被设定为与连接器的插拔方向相交的方向的线缆用连接器。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2763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8-160408号公报
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图3中,记载有电连接器和与该电连接器连接的对象连接器(20)。如该图所示那样,电连接器相对于对象连接器(20)的插拔方向为垂直方向,安装于电连接器的壳体主体(1)的线缆(C1、C2)的引出方向为水平方向。通过在形成于电连接器的壳体主体(1)的突部(9)的接受凹部(7)内嵌合形成于对象连接器(20的触头排列部(21)来连接电连接器与对象连接器(20)。
然而,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电连接器中的接受凹部(7)的深度尺寸以及对象连接器(20)中的触头排列部(21)的高度尺寸均较小。因此,触头排列部(21)与接受凹部(7)的嵌合较浅,电连接器的端子与对象连接器(20)的端子的有效嵌合长度较短。有效嵌合长度短的连接器相对于撬动的耐久性低。例如在从连接器的壳体沿水平方向被引出的线缆的引出端侧向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移动并因此导致连接器被撬动时,连接器相对于对象连接器错位,存在难以保持连接器的端子与对象连接器的端子的接触的担忧。
另一方面,在上述专利文献2的图3中记载了具有L型内端子(20)的同轴连接器。如上述文献的图1所示,L型内端子(20)具有供同轴线缆(1)的芯线(2)连接的压接部(22)和与对象连接器的端子接触的主体部(21),压接部(22)沿水平方向伸长,主体部(21)沿垂直方向伸长。这样,在连接器的端子形成为L字形的情况下,通过加长沿垂直方向伸长的部分,能够加长连接器的端子与对象连接器的端子的有效嵌合长度,能够提高相对于撬动的耐久性。
然而,若将连接器的端子一体地形成为L字形,则必须使收纳该L字形的端子的壳体成为被分割成多个部件的构造。例如,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同轴连接器中,如该文献的图2所示,收纳L型内端子(20)的部分被分割成筒状部(41)和罩(60)。在壳体为被分割成多个部件的构造的情况下,在连接器的组装时,必须组装构成壳体的部件。因此,组装工时变多,连接器的组装的作业性变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例如是鉴于上述那样的问题而完成的,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线缆的引出方向被设定为与连接器的插拔方向相交的方向并能够提高相对于撬动的耐久性且能够使连接器的组装的作业性良好的线缆用连接器以及与这种线缆用连接器连接的基板用连接器。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线缆用连接器是安装于线缆的线缆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备端子以及壳体,上述端子通过将沿前后方向伸长的第一端子片的前端侧与沿上下方向伸长的第二端子片的上端侧相互连结来形成为侧视L字形,上述第一端子片与上述第二端子片能够相互分离。在上述第一端子片的后端侧设置有连接线缆的线缆连接部,在上述第二端子片的下端侧设置有与对象连接器的对象端子接触的接触部,在上述第一端子片的前端侧及上述第二端子片的上端侧分别设置有将上述第一端子片与上述第二端子片相互连结的连结部,上述壳体具有分别形成上述壳体的外壁的上壁部、下壁部、前壁部、后壁部、左壁部以及右壁部和形成在上述壳体内并收纳上述端子的端子收纳部,上述端子收纳部具有收纳上述第一端子片的第一端子片收纳部以及收纳上述第二端子片的第二端子片收纳部,上述第一端子片收纳部在上述壳体内沿前后方向伸长,上述第二端子片收纳部在上述壳体内从上述第一端子片收纳部的前端部向下方伸长,在上述壳体的后端部设置有线缆插通孔,该线缆插通孔与上述第一端子片收纳部内连通,用于供上述线缆插通,在上述壳体的下端部设置有端子插通孔,该端子插通孔与上述第二端子片收纳部内连通,用于供上述对象连接器的对象端子插通。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基板用连接器是安装于基板的基板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备:板状或棒状的多个端子;和壳体,其收纳上述多个端子,上述壳体具有下板部、前板部、后板部、左板部、右板部、以及***凹部,该***凹部由上述下板部、上述前板部、上述后板部、上述左板部以及上述右板部划分而成且上侧开口并供对象连接器***,上述多个端子以沿前后方向排列的方式配置在上述***凹部内,上述各端子的基端侧被上述下板部支承,上述各端子的尾端侧向上方突出,在上述***凹部内设置有隔板,该隔板将上述多个端子中的彼此相邻的两个端子间分隔,上述隔板沿上下方向以及左右方向伸长,上述隔板的下端部被上述下板部支承,上述隔板的左端部以及右端部从上述左板部以及上述右板部分别分离,上述各端子从上述前板部、上述后板部、上述左板部、上述右板部以及上述隔板均分离,上述各端子的尾端位于比上述前板部、上述后板部、上述左板部、上述右板部以及上述隔板各自的上缘靠下方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线缆的引出方向被设定为与连接器的插拔方向相交的方向的线缆用连接器且相对于撬动的耐久性较高并能够使连接器的组装的作业性良好的线缆用连接器以及与该线缆用连接器连接的基板用连接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从上左前方向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线缆用连接器以及基板用连接器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从图1中的箭头II-II方向观察的线缆用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从上左后方观察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线缆用连接器的壳体内、配置在从其上侧至前侧的部分的形成一个端子的第一端子片以及第二端子片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从下左前方观察图3中的第二端子片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从图4中的箭头V-V方向观察的第二端子片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从上左后方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线缆用连接器的壳体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从下方观察图6中的线缆用连接器的壳体的状态的图。
图8是表示从图7中的箭头VIII-VIII方向观察的线缆用连接器的壳体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线缆用连接器的组装方法的说明图。
图10是表示从上左后方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基板用连接器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从上方观察图10中的基板用连接器的状态的图。
图12是表示从图11中的箭头XII-XII方向观察的基板用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13是表示从左方观察相互连接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线缆用连接器以及基板用连接器的状态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线缆用连接器;5…端子;11…第一端子片;12…线缆连接部;15…连结部;16…前侧接触片;17…卡止凸部;21…第二端子片;23…连结部;24…上侧接触片;26…接触部;27…下侧接触片;31…壳体;32…上壁部;33…下壁部;34…前壁部;35…后壁部;36…左壁部;37…右壁部;40…端子收纳部;41…第一端子片收纳部;42…第二端子片收纳部;44…第二隔壁部(隔壁部);46…线缆插通孔;47…端子插通孔;48…上侧卡止孔;49…下侧卡止孔;54…槽部;61…基板用连接器(对象连接器);62…端子(对象端子);65…壳体(对象壳体);66…下板部;67…前板部;68…后板部;69…左板部;70…右板部;71…***凹部;73…隔板;80…线缆。
具体实施方式
使用图1~图13来对本发明的线缆用连接器以及基板用连接器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中描述方向时,按照在各图的右下绘制的箭头所指示的上(Ud)、下(Dd)、前(Fd)、后(Bd)、左(Ld)、右(Rd)的方向,而非各图的纸面上的上、下、前、后、左、右的方向。
图1表示从上左前方向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线缆用连接器1以及基板用连接器61的状态。线缆用连接器1是安装于线缆80的端部的连接器,是相对于基板用连接器61的插拔方向与线缆80的引出方向正交的类型的连接器。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便于说明,将线缆用连接器1的插拔方向设为上下方向,将线缆80的引出方向设为前后方向。能够在线缆用连接器1安装多根线缆80。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线缆用连接器1安装有30根线缆80。这些线缆80被分成上下两层而配置,在各层中,15条线缆80沿左右方向排列成一列。另外,各线缆80例如是具有导体81、和被覆导体81的绝缘体82的绝缘电线。
另一方面,基板用连接器61是安装于基板的连接器。基板用连接器61的各端子62例如与形成于基板的电路连接。在基板用连接器61,从其上方***线缆用连接器1,被与线缆用连接器1连接。通过将连接器1、61相互连接,从而能够将各线缆80的导体81与形成于基板的电路电连接。此外,基板用连接器61相当于线缆用连接器1的对象连接器,线缆用连接器1相当于基板用连接器61的对象连接器。
(线缆用连接器)
图2示出从图1中的箭头II-II方向观察的线缆用连接器1的截面。如图2所示,线缆用连接器1具备多个端子5、以及收纳这些端子5的壳体31。各端子5例如由铜合金等导电材料形成。壳体31例如通过树脂等非导电材料形成。本实施方式中的线缆用连接器1具有30个端子5。这些端子5在壳体31内被分成两层而配置,在各层中,15个端子5沿左右方向排列成一列。
图3表示从上左后方观察在壳体31内、配置在从其上侧至前侧的部分的形成一个端子5的第一端子片11以及第二端子片21的状态。图4表示从下左前方观察图3中的第二端子片21的状态。图5表示从图4中的箭头V-V方向观察的第二端子片21的截面。
各端子5具有沿前后方向伸长的第一端子片11、及沿上下方向伸长的第二端子片21。各端子5通过将第一端子片11的前端侧与第二端子片21的上端侧相互连结,从而形成为侧视L字形。
第一端子片11与第二端子片21是各自分开的部件。在各端子5中,第一端子片11与第二端子片21能够如图3所示那样相互分离。在端子5被收纳在端子收纳部40内的状态下,如图2所示,第一端子片11与第二端子片21相互连结。
如图3所示,第一端子片11为大致棒状的部件,在第一端子片11的后端侧(基端侧)设置有用于连接线缆80的线缆连接部12。线缆连接部12具有用于对线缆80的导体81进行压接的导体筒部13、以及用于对线缆80的绝缘体82进行压接的绝缘体筒部14。
另外,在第一端子片11的前端侧(尾端侧)设置有用于与第二端子片21连结的连结部15。连结部15由前侧接触片16形成。前侧接触片16形成为在第一端子片11的前端部向前方突出并沿上下方向以及前后方向扩展的平板状。
另外,在各端子5的第一端子片11中,在线缆连接部12与连结部15之间的部分设置有从该部分沿上下方向向外突出的卡止凸部17。第一端子片11通过卡止凸部17被固定在第一端子片收纳部41内。
另外,线缆用连接器1所具有的所有端子5的第一端子片11具有相同的形状。这些第一端子片11例如能够通过对被切削成相同的形状的铜合金板实施相同的弯曲加工而形成。
第二端子片21具有大致筒状的基部22,在第二端子片21的上端侧(基端侧)设置有用于与第一端子片11连结的连结部23。连结部23具有一对上侧接触片24以及一对上侧防护部25。如图5所示,一对上侧接触片24分别形成为沿上下方向伸长的板状,并以相互在左右方向上对置的方式配置。在各上侧接触片24中,下端侧(基端侧)被基部22支承,上端侧(尾端侧)为自由端。这样,各上侧接触片24具有悬臂梁构造。另外,一对上侧接触片24的上端部相互接近,在它们之间***第一端子片11的前侧接触片16。一对上侧接触片24当在两者间***有前侧接触片16时,被前侧接触片16按压而以在左右方向上相互分离的方式弹性变形,按压前侧接触片16的左表面以及右表面并夹持前侧接触片16。由此,将第一端子片11与第二端子片21电连接。另外,一对上侧防护部25具有保护一对上侧接触片24的功能。
另外,在第二端子片21的下端侧(尾端侧)设置有与基板用连接器61的端子62接触的接触部26。接触部26具有一对下侧接触片27以及一对下侧防护部28。一对下侧接触片27分别形成为沿上下方向伸长的板状,并以相互在左右方向上对置的方式配置。在各下侧接触片27中,上端侧(基端侧)被基部22支承,下端侧(尾端侧)为自由端。这样,各下侧接触片27具有悬臂梁构造。另外,一对下侧接触片27的下端部相互接近,在它们之间***基板用连接器61的端子62的接触部63。一对下侧接触片27当在两者间***有接触部63时,被接触部63按压而以在左右方向上相互分离的方式弹性变形,按压接触部63的左表面以及右表面并夹持接触部63。由此,将线缆用连接器1的端子5与基板用连接器61的端子62电连接。另外,一对下侧防护部28具有保护一对下侧接触片27的功能。
另外,如图4所示,在各端子5的第二端子片21的前表面设置有从该表面向前方突出的卡止片29。如后述那样,各端子5的第二端子片21通过卡止片29被固定在壳体31的第二端子片收纳部42内。
另外,线缆用连接器1所具有的所有端子5的第二端子片21具有相同的形状,这些第二端子片21的上下方向的长度分别相等。这些第二端子片21例如能够通过对被切削成相同的形状的铜合金板实施相同的弯曲加工而形成。
图6表示从上左后方观察线缆用连接器1的壳体31的状态。图7表示从下方观察壳体31的状态。图8表示从图7中的箭头VIII-VIII方向观察的壳体31的截面。
如图1、图6以及图7所示,壳体31具有上壁部32、下壁部33、前壁部34、后壁部35、左壁部36以及右壁部37。这些壁部32~37分别形成壳体31的外壁。另外,壳体31例如是通过树脂成型形成的单独的成型件,壁部32~37以及后述的隔壁部43~45各自结合为无法分离而一体化。
另外,如图8所示,壳体31具有分别收纳多个端子5的多个端子收纳部40。本实施方式中的壳体31以与线缆用连接器1所具有的30个端子5对应的方式具有30个端子收纳部40。
各端子收纳部40具有收纳第一端子片11的第一端子片收纳部41以及收纳第二端子片21的第二端子片收纳部42。第一端子片收纳部41在壳体31内沿前后方向伸长,第二端子片收纳部42在壳体31内从第一端子片收纳部41的前端部向下方伸长。
30个端子收纳部40在壳体31内被分成两层而配置,在各层中,15个端子收纳部40沿左右方向排列成一列。在上下方向以及前后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端子收纳部40在壳体31内以各自的第一端子片收纳部41沿上下方向排列、各自的第二端子片收纳部42沿前后方向排列的方式配置。
另外,如图8所示,上壁部32覆盖排列在上侧的第一端子片收纳部41的上侧,下壁部33覆盖排列在下侧的第一端子片收纳部41的下侧。另外,在排列在上侧的第一端子片收纳部41与排列在下侧的第一端子片收纳部41之间设置有将两者间分隔的第一隔壁部43。另外,前壁部34覆盖排列在前侧的第二端子片收纳部42的前侧,后壁部35覆盖排列在后侧的第二端子片收纳部42的后侧。另外,在排列在前侧的第二端子片收纳部42与排列在后侧的第二端子片收纳部42之间设置有将两者间分隔的第二隔壁部44。另外,左壁部36覆盖30个端子收纳部40中的、位于最左侧且在上下方向以及前后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端子收纳部40的左侧。另外,右壁部37覆盖30个端子收纳部40中的、位于最右侧且在上下方向以及前后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端子收纳部40的右侧。另外,在左右方向上彼此相邻的两个端子收纳部40间设置有将两者间分隔的第三隔壁部45。
另外,如图6所示,在壳体31的后端部设置有与30个端子收纳部40的第一端子片收纳部41内分别连通的30个线缆插通孔46。各线缆插通孔46是用于供线缆80插通的孔。与各第一端子片11的线缆连接部12连接的线缆80穿过线缆插通孔46并向壳体31的后方露出。
另外,如图7所示,在壳体31的下端部设置有与30个端子收纳部40的第二端子片收纳部42内分别连通的30个端子插通孔47。各端子插通孔47是用于供基板用连接器61的端子62的接触部63插通的孔。在线缆用连接器1的***部51***至基板用连接器61的***凹部71后,基板用连接器61的各端子62的接触部63穿过端子插通孔47并进入至第二端子片收纳部42内,与被收纳在该第二端子片收纳部42内的第二端子片21的接触部26接触。
另外,如图6所示,在壳体31的上壁部32设置有15个上侧卡止孔48。这些上侧卡止孔48分别贯通上壁部32,并在壳体31内与上侧的第一端子片收纳部41内分别连通。如图2所示,在壳体31内,第一端子片11以设置于该第一端子片11的卡止凸部17朝向上方的状态配置在上侧的各第一端子片收纳部41内。第一端子片11通过卡止凸部17进入至上侧卡止孔48并被卡止来被固定在该第一端子片收纳部41内。
另外,如图7所示,在下壁部33设置有15个下侧卡止孔49。15个下侧卡止孔49分别贯通下壁部33,并在壳体31内与下侧的第一端子片收纳部41内分别连通。如图2所示,在壳体31内,第一端子片11以设置于该第一端子片11的卡止凸部17朝向下方的状态配置在下侧的各第一端子片收纳部41内。第一端子片11通过卡止凸部17进入至下侧卡止孔49并被卡止来被固定在第一端子片收纳部41内。
另外,如图8所示,在30个第二端子片收纳部42的前侧分别设置有卡止部50。如图2所示,第二端子片21以设置于该第二端子片21的卡止片29朝向前方的状态配置在各第二端子片收纳部42内。第二端子片21通过卡止片29卡止于卡止部50来被固定在第二端子片收纳部42内。
另外,如图1所示,线缆用连接器1的壳体31的下部成为***于基板用连接器61的***凹部71的***部51。另外,如图2所示,在***部51中,排列在前侧的第二端子片21的接触部26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与排列在后侧的第二端子片21的接触部26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相互不同。具体地,在***部51中,排列在前侧的第二端子片21的接触部26的位置比排列在后侧的第二端子片21的接触部26的位置高。为了应对上述第二端子片21的接触部26在上下方向的位置的不同,在壳体31的***部51中,前部的下端面52的位置比后部的下端面53的位置高。
另外,如图7以及图8所示,在壳体31中,在设置于排列在前侧的第二端子片收纳部42与排列在后侧的第二端子片收纳部42之间的第二隔壁部44设置有槽部54。槽部54向下方开口,沿左右方向从壳体31的左壁部36伸长至右壁部37为止。另外,如图8所示,槽部54的左端54A被左壁部36封闭,槽部54的右端54B被右壁部37封闭。在线缆用连接器1的***部51***至基板用连接器61的***凹部71内后,在槽部54内***基板用连接器61的隔板73。
另外,如图1所示,在壳体31的前壁部34的前表面,在左右方向中央部设置有锁定片56。在***部51***至***凹部71内后,锁定片56进入至锁定片***部75内,设置于锁定片56的前表面的锁定凸部57进入至锁定孔部76内并被卡止。由此,***部51被锁定在***凹部71内。另外,在壳体31的前壁部34的前表面中的左部以及右部分别设置有误嵌合防止用的凸状键部58。在将***部51***至***凹部71内时,各凸状键部58进入至凹状键部77内。
图9的(A)以及图9的(B)表示线缆用连接器1的组装方法。线缆用连接器1的组装方法如下所述。
首先,如图9的(A)所示,向壳体31的各第二端子片收纳部42从其下方经由端子插通孔47***第二端子片21。各第二端子片21通过卡止片29卡止于卡止部50来被固定在第二端子片收纳部42内。
接着,如图9的(B)所示,在各第一端子片11的线缆连接部12连接线缆80,然后,向壳体31的各第一端子片收纳部41从其后方经由线缆插通孔46***第一端子片11。
在壳体31中,在将第一端子片11***于上侧的各第一端子片收纳部41时,使设置于第一端子片11的卡止凸部17朝上。***至上侧的各第一端子片收纳部41内后的第一端子片11通过卡止凸部17卡止于上侧卡止孔48来被固定在上侧的第一端子片收纳部41内。另外,由于各上侧卡止孔48贯通上壁部32,所以进行线缆用连接器1的组装的作业人员通过从上方观察壳体31,从而能够确认各卡止凸部17卡止于上侧卡止孔48、即各第一端子片11可靠地***至上侧的第一端子片收纳部41内并被固定。
另一方面,在壳体31中,在将第一端子片11***于下侧的各第一端子片收纳部41时,使设置于第一端子片11的卡止凸部17朝下。***至下侧的各第一端子片收纳部41内后的第一端子片11通过卡止凸部17卡止于下侧卡止孔49来被固定在下侧的第一端子片收纳部41内。另外,由于各下侧卡止孔49贯通下壁部33,所以进行线缆用连接器1的组装的作业人员通过从下方观察壳体31,从而能够确认各卡止凸部17卡止于下侧卡止孔49、即各第一端子片11可靠地***至配置在下侧的第一端子片收纳部41内并被固定。
另外,如图9的(B)所示,在向壳体31的各端子收纳部40的第二端子片收纳部42内***第二端子片21结束的状态下,通过将第一端子片11***至各第一端子片收纳部41内,从而在各端子收纳部40内将第一端子片11的连结部15与第二端子片21的连结部23连结。具体地,在第二端子片21配置在第二端子片收纳部42内的状态下,通过将第一端子片11***至第一端子片收纳部41内,从而第一端子片11的前侧接触片16进入至第二端子片21的一对上侧接触片24间,前侧接触片16与一对上侧接触片24相互接触。
(基板用连接器)
图10表示从上左后方观察基板用连接器61的状态。图11表示从上方观察基板用连接器61的状态。图12表示从图11中的箭头XII-XII方向观察的基板用连接器61的截面。
基板用连接器61具备多个端子62以及收纳这些端子62的壳体65。各端子62例如由铜合金等导电材料形成。壳体65例如由树脂等非导电材料形成。基板用连接器61例如利用通过在模具内***多个端子62并向其周围注入树脂来成型壳体65的方法(嵌件成型)形成。此外,端子62是“对象端子”的具体例,壳体65是“对象壳体”的具体例。
如图10所示,基板用连接器61的壳体65形成为具有下板部66、前板部67、后板部68、左板部69以及右板部70的箱状。另外,壳体65具有供线缆用连接器1的下部(***部51)***的***凹部71。***凹部71由板部66~70划分而成,且上侧开口。另外,在后板部68的上部形成有切口72。
另外,如图11所示,基板用连接器61以与线缆用连接器1所具有的30个端子5对应的方式具有30个端子62。这些端子62配置在***凹部71内。这些端子62被分成前列以及后列这两列,在各列中,15个端子62沿左右方向排列。另外,前列的15个端子62与后列的15个端子62以在前后方向上相互对应的方式配置。另外,如图12所示,各端子62形成为沿上下方向伸长的细长的板状,各端子62的基端侧被下板部66支承。另外,各端子62的尾端侧向上方突出。另外,各端子62的尾端侧为与线缆用连接器1的端子5的接触部26接触的接触部63。另外,在各端子62的基端部设置有与基板的电路连接的电路连接部64。另外,在30个端子62中,上端的高度分别相等,接触部63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分别相同。
另外,在***凹部71内设置有将在前后方向上彼此相邻的两个端子62间分隔的隔板73。即,排列在前列的端子62与排列在后列的端子62被隔板73分隔。如图10所示,隔板73沿上下方向以及左右方向伸长,隔板73的下端部被下板部66支承。另外,如图11所示,隔板73的左端73A从左板部69分离,隔板73的右端73B从右板部70分离。
另外,如图12所示,各端子62从隔板73、前板部67、后板部68、左板部69以及右板部70均分离。另外,各端子62的尾端位于比隔板73、前板部67、后板部68、左板部69以及右板部70各自的上缘靠下方的位置。另外,在***凹部71的底面,其前侧部分71A比后侧部分71B高。
另外,如图10所示,在前板部67的左右方向中央部设置有锁定片***部75以及锁定孔部76。另外,在前板部67的左部以及右部分别设置有凹状键部77。
如图1所示,在将线缆用连接器1与基板用连接器61连接时,边使凸状键部58与凹状键部77配合边将线缆用连接器1的***部51从基板用连接器61的上方***到***凹部71内。在***部51***至***凹部71内后,设置于***凹部71内的隔板73进入至设置于线缆用连接器1的壳体31的***部51的槽部54内。另外,在***部51进入至***凹部71内后,线缆用连接器1的前壁部34的下部进入至基板用连接器61的前板部67与隔板73之间,线缆用连接器1的后壁部35的下部进入至基板用连接器61的后板部68与隔板73之间,线缆用连接器1的左壁部36的下部进入至基板用连接器61的左板部69与隔板73的左端73A之间,线缆用连接器1的右壁部37的下部进入至基板用连接器61的右板部70与隔板73的右端73B之间。
另外,在***部51进入至***凹部71内后,基板用连接器61的各端子62的接触部63穿过线缆用连接器1的壳体31的端子插通孔47,进入至第二端子片收纳部42内,与线缆用连接器1的端子5的接触部26接触。具体地,接触部63进入至一对下侧接触片27间,接触部63与一对下侧接触片27相互接触。
另外,在***部51进入至***凹部71内后,锁定片56进入至锁定片***部75内,锁定凸部57进入至锁定孔部76并被卡止。
如以上说明过的那样,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线缆用连接器1中,侧视L字形的各端子5由相互能够分离的第一端子片11与第二端子片21形成,且壳体31的壁部32~37以及43~45各自结合为无法分离而一体化。假设在侧视L字形的各端子5中沿前后方向伸长的部分与沿上下方向伸长的部分无法相互分离的情况下,无法将各端子5装入至上述壁部32~37以及43~45各自结合为无法分离而一体化的壳体31内。然而,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线缆用连接器1中,在侧视L字形的各端子5中,沿前后方向伸长的部分以及沿上下方向伸长的部分分别由相互能够分离的第一端子片11以及第二端子片21形成。因此,在将各端子5装入壳体31内时,能够通过使各端子5的第一端子片11与第二端子片21相互分离来将侧视L字形的各端子5装入壳体31内。
这样,由可相互分离的第一端子片11和第二端子片21形成侧视L字形的各端子5,且将壳体31形成为上述壁部32~37以及43~45各自结合为无法分离而一体化的构造,从而在组装线缆用连接器1时,能够消除对构成壳体的部件进行组装的工序。即,在具有L字形的端子的现有的线缆用连接器中,为了能够将一体地形成为L字形的端子装入至壳体内,壳体具有被分割成多个部件的构造。因此,在线缆用连接器的组装时,需要对构成壳体的部件进行组装的工序。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线缆用连接器1,能够消除这样的对构成壳体的部件进行组装的工序。
这样,在线缆用连接器1的组装时,通过消除对构成壳体31的部件进行组装的工序,从而能够削减线缆用连接器的组装工时,或者能够简化线缆用连接器的组装作业。因此,能够使线缆用连接器的组装的作业性提高。具体地说,线缆用连接器1的销售商在各端子5的第二端子片21装入至线缆用连接器1的壳体31的状态下销售线缆用连接器1。购入该线缆用连接器1的使用者仅通过将线缆80连接至各第一端子片11。然后将各第一端子片11装入至壳体31就能够完成线缆用连接器1的组装作业。即,事先做完图9的(A)所示的第二端子片21向壳体31的装入工序,在实际使用线缆用连接器1时,进行图9的(B)所示的第一端子片11向壳体31的装入工序,由此能够简化线缆用连接器1的组装作业,或者能够提高线缆用连接器1的组装作业的效率。
另外,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线缆用连接器1的各端子5的形状为L字形,另外,基板用连接器61的各端子62向上方突出,并从隔板73、前板部67、后板部68、左板部69以及右板部70均分离。根据该结构,通过加长在线缆用连接器1的各端子5中沿上下方向伸长的部分的长度即第二端子片21的上下方向的长度、且加长基板用连接器61的各端子62的上下方向的长度,从而能够加长线缆用连接器1的各端子5与基板用连接器61的各端子62的有效嵌合长度。由此,能够提高相对于撬动的耐久性。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通过加长在线缆用连接器1的L字形的各端子5中沿上下方向伸长的部分(第二端子片21)的长度、且加长基板用连接器61的各端子62的上下方向的长度,从而既确保各端子5与各端子62的相互的接触,又如图13所示,能够增大基板用连接器61的高度尺寸,且能够在线缆用连接器1与基板用连接器61连接的状态下,使线缆用连接器1从安装有基板用连接器61的基板的表面大幅度分离。由此,对于需要对基板实施灌封(potting)的产品,能够容易地应用本实施方式的线缆用连接器1以及基板用连接器61。详细地说,例如对于搭载于家用电器等的基板,为了防止安装于基板的电气/电子部件以及基板的安装面上的电路等的浸水或污损,有时实施灌封,即在基板的安装面上注入树脂并使电气/电子部件以及电路等埋没在树脂中。在对基板实施灌封的情况下,需要将基板用连接器的高度尺寸增大至安装于基板的安装面的基板用连接器不埋没在树脂中的程度。另外,需要将线缆用连接器1从基板的安装面分离,以边与基板用连接器连接的线缆用连接器不会与注入至基板的安装面上的树脂接触。根据本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能够增大基板用连接器61的高度尺寸,能够使连接到基板用连接器61的线缆用连接器1与基板85的安装面85A之间的距离D充分大于注入至基板85的安装面85A上的树脂86的厚度E。由此,能够将线缆用连接器1以及基板用连接器61容易地应用于需要对基板实施灌封的产品。
另外,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在基板用连接器61中,30个端子的接触部63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分别相同,相对于此,在线缆用连接器1的***部51中,配置在前侧的15个第二端子片21的接触部26的位置比配置在后侧的15个第二端子片21的接触部26的位置高。根据该结构,在将线缆用连接器1的***部51***至基板用连接器61的***凹部71内时,首先,在线缆用连接器1的***部51中配置在后侧的15个第二端子片21的接触部26与在基板用连接器61的***凹部71内配置在后侧的15个端子62的接触部63接触,然后,在线缆用连接器1的***部51中配置在前侧的15个第二端子片21的接触部26与在基板用连接器61的***凹部71内配置在前侧的15个端子62的接触部63接触。由此,例如,如在将30条线缆80中的地线与设置于基板的电路的地线连接之后将30条线缆80中的信号线与设置于基板的电路的信号线连接那样,能够将多个线缆80与设置于基板的电路以合适的顺序具有时间差地连接。因此,在线缆用连接器1与基板用连接器61连接时,例如,能够防止异常的电流在设置于基板的电路等流动等电气故障发生。
另外,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在基板用连接器61的***凹部71内设置有隔板73,隔板73将排列在前列的15个端子62与排列在后列的15个端子62之间分隔。另外,基板用连接器61的各端子62的尾端位于比隔板73、前板部67、后板部68、左板部69以及右板部70各自的上缘靠下方的位置。另外,在线缆用连接器1的壳体31中,在设置于配置在前侧的15个第二端子片收纳部42与配置在后侧的15个第二端子片收纳部42之间的第二隔壁部44设置有槽部54。而且,槽部54的左端54A以及右端54B被左壁部36以及右壁部37分别封闭。根据该结构,在将线缆用连接器1的***部51***至基板用连接器61的***凹部71内时,即使在线缆用连接器1的***部51的位置偏离基板用连接器61的***凹部71的位置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线缆用连接器1的***部51的一部分从斜侧碰撞到基板用连接器61的端子62,能够防止端子62因***部51的一部分碰撞的冲击而弯曲。详细地说,基板用连接器61的各端子62从***凹部71的底面向上方突出,各端子62的尾端从隔板73、前板部67、后板部68、左板部69以及右板部70均分离,因此若从斜侧对端子62的尾端部施力,则存在端子62弯曲的可能性。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只要不将线缆用连接器1的***部51在准确的位置沿准确的方向***至基板用连接器61的***凹部71,线缆用连接器1的***部51就不会进入至基板用连接器61的***凹部71内。例如,在欲将线缆用连接器1的***部51相对于基板用连接器61的***凹部71向前、后、左或右倾斜地***至***凹部71时,线缆用连接器1的壳体31的左壁部36的下端部或右壁部37的下端部碰撞到隔板73的上端部、前板部67的上端部、后板部68的上端部、左板部69的上端部、或右板部70的上端部,线缆用连接器1的***部51无法进入至基板用连接器61的***凹部71内。因此,能够防止线缆用连接器1的***部51的一部分从斜侧碰撞到基板用连接器61的端子62,能够防止端子62弯曲。此外,由于隔板73的左端73A以及右端73B从左板部69以及右板部70分别分离,因此在将线缆用连接器1的***部51在准确的位置沿准确的方向***至基板用连接器61的***凹部71的情况下,线缆用连接器1的壳体31的左壁部36的下端部以及右壁部37的下端部分别进入至基板用连接器61的***凹部71内的隔板73的左端73A与左板部69之间的间隙以及隔板73的右端73B与右板部70之间的间隙。其结果是,线缆用连接器1的***部51被准确地***至基板用连接器61的***凹部71内。
另外,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线缆用连接器1中,线缆用连接器1所具有的所有端子5的第一端子片11具有相同的形状。并且,线缆用连接器1所具有的所有端子5的第二端子片21具有相同的形状。因此,能够于多个第一端子片11实现部件的通用化,关于多个第二端子片21实现部件的通用化。因此,能够降低线缆用连接器1的制造成本。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举出端子5以及端子收纳部40等各自的个数为30个的线缆用连接器1以及端子62的个数为30个的基板用连接器61为例子,但在本发明的线缆用连接器中,端子以及端子收纳部等各自的个数不限定,在本发明的基板用连接器中,端子的个数不限定。关于线缆用连接器1,也可以将端子5以及端子收纳部40各自的个数设为1个。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线缆用连接器1中,将多个端子分成两层来配置,但也可以将多个端子配置成一层,还可以将多个端子分成三层以上来配置。可以在基板用连接器61中也将多个端子分成三列以上来配置。
另外,在本发明的线缆用连接器中,连结第一端子片与第二端子片的构造并不限定于实施方式中叙述过的构造。另外,在本发明中,线缆用连接器的第二端子片与基板用连接器的端子接触的构造并不限定于实施方式中叙述过的构造。另外,本发明的线缆用连接器的壳体也可以不必所有壁部结合为无法分离而一体化。
另外,本发明能够在不违背可从权利要求书以及说明书整体理解的发明的主旨或思想的范围内适当地进行变更,伴随着这种变更的线缆用连接器以及基板用连接器也仍包括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中。

Claims (9)

1.一种线缆用连接器,安装于线缆,其特征在于,
具备端子以及壳体,
所述端子通过将沿前后方向伸长的第一端子片的前端侧与沿上下方向伸长的第二端子片的上端侧相互连结来形成为侧视L字形,所述第一端子片与所述第二端子片能够相互分离,在所述第一端子片的后端侧设置有连接线缆的线缆连接部,在所述第二端子片的下端侧设置有与对象连接器的对象端子接触的接触部,在所述第一端子片的前端侧以及所述第二端子片的上端侧分别设置有将所述第一端子片与所述第二端子片相互连结的连结部,
所述壳体具有分别形成所述壳体的外壁的上壁部、下壁部、前壁部、后壁部、左壁部以及右壁部和形成在所述壳体内并收纳所述端子的端子收纳部,所述端子收纳部具有收纳所述第一端子片的第一端子片收纳部以及收纳所述第二端子片的第二端子片收纳部,所述第一端子片收纳部在所述壳体内沿前后方向伸长,所述第二端子片收纳部在所述壳体内从所述第一端子片收纳部的前端部向下方伸长,在所述壳体的后端部设置有线缆插通孔,该线缆插通孔与所述第一端子片收纳部内连通,用于供所述线缆插通,在所述壳体的下端部设置有端子插通孔,该端子插通孔与所述第二端子片收纳部内连通,用于供所述对象连接器的对象端子插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壁部、所述下壁部、所述前壁部、所述后壁部、所述左壁部以及所述右壁部各自结合为无法分离而一体化。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缆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端子片的所述连结部具有向前方突出的板状或棒状的前侧接触片,所述第二端子片的所述连结部具有夹持所述前侧接触片的板状或棒状的一对上侧接触片,所述第二端子片的所述接触部具有夹持所述对象连接器的所述对象端子的板状或棒状的一对下侧接触片。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线缆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具备多个所述端子,
所述壳体具有多个所述端子收纳部,该多个所述端子收纳部形成在所述壳体内,分别收纳所述多个端子,
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多个端子收纳部以各自的所述第一端子片收纳部沿上下方向排列、各自的所述第二端子片收纳部沿前后方向排列的方式配置,在所述壳体的后端部设置有与所述多个端子收纳部的所述第一端子片收纳部内分别连通的多个所述线缆插通孔,在所述壳体的下端部设置有与所述多个端子收纳部的所述第二端子片收纳部内分别连通的多个所述端子插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缆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分别收纳于所述多个端子收纳部的所述多个端子的所述接触部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分别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线缆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端子的所述第二端子片的上下方向的长度分别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4~6中任一项所述的线缆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象连接器具备板状或棒状的多个所述对象端子和收纳所述多个对象端子的对象壳体,所述对象壳体具有下板部、前板部、后板部、左板部、右板部、以及***凹部,该***凹部由所述下板部、所述前板部、所述后板部、所述左板部以及所述右板部划分而成且上侧开口并供所述壳体的下端部***,所述多个对象端子以沿前后方向排列的方式配置在所述***凹部内,所述各对象端子的基端侧被所述下板部支承,所述各对象端子的尾端侧向上方突出,在所述***凹部内设置有隔板,该隔板将所述多个对象端子中的彼此相邻的两个对象端子间分隔,所述隔板沿上下方向以及左右方向伸长,所述隔板的下端部被所述下板部支承,所述隔板的左端以及右端从所述左板部以及所述右板部分别分离,所述各对象端子从所述前板部、所述后板部、所述左板部、所述右板部以及所述隔板均分离,所述各对象端子的尾端位于比所述前板部、所述后板部、所述左板部、所述右板部以及所述隔板各自的上缘靠下方的位置,
所述壳体具有隔壁部,所述隔壁部将所述多个端子收纳部中的彼此相邻的两个端子收纳部的所述第二端子片收纳部彼此隔开,在所述隔壁部设置有槽部,所述槽部向下方开口,并沿左右方向伸长,供所述对象连接器的所述隔板***,所述槽部的左端以及右端分别被封闭。
8.根据权利要求4~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线缆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具备至少两个所述端子,所述至少两个端子的所述第一端子片彼此具有相同的形状,在所述各端子的所述第一端子片中,在所述线缆连接部与所述连结部之间的部分设置有从该部分沿上下方向向外突出的卡止凸部,
所述壳体具备至少两个所述端子收纳部,该至少两个所述端子收纳部分别收纳所述至少两个端子,在所述壳体的所述上壁部设置有上侧卡止孔,该上侧卡止孔贯通该上壁部,且与所述至少两个端子收纳部的所述第一端子片收纳部中的配置在上侧的第一端子片收纳部内连通,在所述壳体的所述下壁部设置有下侧卡止孔,该下侧卡止孔贯通该下壁部,且与所述至少两个端子收纳部的所述第一端子片收纳部中的配置在下侧的第一端子片收纳部内连通,
所述至少两个端子中的一个端子的所述第一端子片以设置于该一个端子的所述第一端子片的所述卡止凸部朝向上方的方式配置于所述配置在上侧的第一端子片收纳部内,通过设置于该一个端子的所述第一端子片的所述卡止凸部进入至所述上侧卡止孔来被固定于所述配置在上侧的第一端子片收纳部内,
所述至少两个端子中的另一端子的所述第一端子片以设置于该另一端子的所述第一端子片的所述卡止凸部朝向下方的方式配置于所述配置在下侧的第一端子片收纳部内,通过设置于该另一端子的所述第一端子片的所述卡止凸部进入至所述下侧卡止孔来被固定于所述配置在下侧的第一端子片收纳部内。
9.一种基板用连接器,安装于基板,其特征在于,具备:
板状或棒状的多个端子;和
壳体,其收纳所述多个端子,
所述壳体具有下板部、前板部、后板部、左板部、右板部、以及***凹部,该***凹部由所述下板部、所述前板部、所述后板部、所述左板部以及所述右板部划分而成且上侧开口并供对象连接器***,
所述多个端子以沿前后方向排列的方式配置在所述***凹部内,所述各端子的基端侧被所述下板部支承,所述各端子的尾端侧向上方突出,
在所述***凹部内设置有隔板,该隔板将所述多个端子中的彼此相邻的两个端子间分隔,所述隔板沿上下方向以及左右方向伸长,所述隔板的下端部被所述下板部支承,所述隔板的左端以及右端从所述左板部以及所述右板部分别分离,
所述各端子从所述前板部、所述后板部、所述左板部、所述右板部以及所述隔板均分离,
所述各端子的尾端位于比所述前板部、所述后板部、所述左板部、所述右板部以及所述隔板各自的上缘靠下方的位置。
CN202110044255.8A 2020-01-21 2021-01-13 线缆用连接器以及基板用连接器 Active CN11322456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07574A JP7267214B2 (ja) 2020-01-21 2020-01-21 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
JP2020-007574 2020-01-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24562A true CN113224562A (zh) 2021-08-06
CN113224562B CN113224562B (zh) 2024-08-02

Family

ID=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303988A (ja) * 1992-04-28 1993-11-16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コネクタ
US20050142951A1 (en) * 2003-12-25 2005-06-30 Yaojun Wang Cable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terminals
US20070066121A1 (en) * 2005-09-17 2007-03-22 Uwe Arlitt Connector tap-off arrangement for continuous conductors
CN201018142Y (zh) * 2007-02-02 2008-02-06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线缆连接器组件
TW201115848A (en) * 2009-10-30 2011-05-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CN102157838A (zh) * 2009-10-20 2011-08-17 约翰·梅扎林瓜联合有限公司 夹头锁定标准插座及其使用方法
CN104078821A (zh) * 2014-06-06 2014-10-01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及使用该方法制成的电连接器
CN204696266U (zh) * 2015-06-30 2015-10-07 国家电网公司 电力电缆l型连接端子构件
KR20160118145A (ko) * 2015-04-01 2016-10-11 히로세덴끼 가부시끼가이샤 전기 커넥터
CN107112692A (zh) * 2015-02-10 2017-08-29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端子连接机构、电动机、致动器、电动动力转向装置及车辆
CN108886206A (zh) * 2016-03-31 2018-11-23 3M创新有限公司 连接器
CN109804511A (zh) * 2016-10-12 2019-05-24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连接器结构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303988A (ja) * 1992-04-28 1993-11-16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コネクタ
US20050142951A1 (en) * 2003-12-25 2005-06-30 Yaojun Wang Cable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terminals
US20070066121A1 (en) * 2005-09-17 2007-03-22 Uwe Arlitt Connector tap-off arrangement for continuous conductors
CN201018142Y (zh) * 2007-02-02 2008-02-06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02157838A (zh) * 2009-10-20 2011-08-17 约翰·梅扎林瓜联合有限公司 夹头锁定标准插座及其使用方法
TW201115848A (en) * 2009-10-30 2011-05-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CN104078821A (zh) * 2014-06-06 2014-10-01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及使用该方法制成的电连接器
CN107112692A (zh) * 2015-02-10 2017-08-29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端子连接机构、电动机、致动器、电动动力转向装置及车辆
KR20160118145A (ko) * 2015-04-01 2016-10-11 히로세덴끼 가부시끼가이샤 전기 커넥터
CN204696266U (zh) * 2015-06-30 2015-10-07 国家电网公司 电力电缆l型连接端子构件
CN108886206A (zh) * 2016-03-31 2018-11-23 3M创新有限公司 连接器
CN109804511A (zh) * 2016-10-12 2019-05-24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连接器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808360B (zh) 2023-07-11
TW202130044A (zh) 2021-08-01
JP2021114446A (ja) 2021-08-05
JP7267214B2 (ja) 2023-05-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610974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KR101058710B1 (ko) 커넥터
US9496664B2 (en) Flippable electrical connector
US6171150B1 (en) Connector
US6692294B2 (en) Connector
US20150200504A1 (en) Flippable electrical connector
US20150044886A1 (en) Flippable electrical connector
US10170863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11682852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WO2008000145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US20180205180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reinforced and thickened metallic shielding plate on front edge of mating tongue
KR100825244B1 (ko) 메이팅 커넥터의 삽입 및 분리를 안내해주는 기능이 있는쉘을 가진 커넥터
JP4852026B2 (ja)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CN113224562B (zh) 线缆用连接器以及基板用连接器
CN113224562A (zh) 线缆用连接器以及基板用连接器
EP3723212A1 (en) Network connector module for a network connector
KR20230116718A (ko) 커넥터, 상대측 커넥터 및 커넥터 조립체
JP4267641B2 (ja) 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JP4960273B2 (ja) ケーブルコネクタ
JP5871709B2 (ja)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899334B2 (ja) 電気接続用プラグ
KR100794733B1 (ko) 커넥터
US6755685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contacts
JP4960274B2 (ja) ケーブルコネクタ
JP7461394B2 (ja)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