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99414A - 陶瓷抛光磨具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陶瓷抛光磨具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99414A
CN113199414A CN202110465447.6A CN202110465447A CN113199414A CN 113199414 A CN113199414 A CN 113199414A CN 202110465447 A CN202110465447 A CN 202110465447A CN 113199414 A CN113199414 A CN 1131994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n
grinding tool
grinding
elastic
mix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6544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银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men Tianku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men Tianku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men Tianku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men Tianku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46544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99414A/zh
Publication of CN1131994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9941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DTOOLS FOR GRINDING, BUFFING OR SHARPENING
    • B24D3/00Physical features of abrasive bodies, or sheets, e.g. abrasive surfaces of special nature; Abrasive bodies or shee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nstituents
    • B24D3/02Physical features of abrasive bodies, or sheets, e.g. abrasive surfaces of special nature; Abrasive bodies or shee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nstituents the constituent being used as bonding agent
    • B24D3/20Physical features of abrasive bodies, or sheets, e.g. abrasive surfaces of special nature; Abrasive bodies or shee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nstituents the constituent being used as bonding agent and being essentially organic
    • B24D3/28Resins or natural or synthet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DTOOLS FOR GRINDING, BUFFING OR SHARPENING
    • B24D18/00Manufacture of grinding tools or other grinding devices, e.g. whee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DTOOLS FOR GRINDING, BUFFING OR SHARPENING
    • B24D3/00Physical features of abrasive bodies, or sheets, e.g. abrasive surfaces of special nature; Abrasive bodies or shee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nstituents
    • B24D3/34Physical features of abrasive bodies, or sheets, e.g. abrasive surfaces of special nature; Abrasive bodies or shee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nstituents characterised by additives enhancing special physical properties, e.g. wear resistance, electric conductivity, self-cleaning properties
    • B24D3/342Physical features of abrasive bodies, or sheets, e.g. abrasive surfaces of special nature; Abrasive bodies or shee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nstituents characterised by additives enhancing special physical properties, e.g. wear resistance, electric conductivity, self-cleaning properties incorporated in the bonding agent
    • B24D3/344Physical features of abrasive bodies, or sheets, e.g. abrasive surfaces of special nature; Abrasive bodies or shee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nstituents characterised by additives enhancing special physical properties, e.g. wear resistance, electric conductivity, self-cleaning properties incorporated in the bonding agent the bonding agent being organi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olishing Bodies And Polishing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陶瓷抛光磨具及其制备方法,其中磨具按重量百分比包括25%~50%弹性树脂、30%~70%磨料、0%~25%填充料、0%~10%蜡和0%~5%功能辅助剂;磨具的弹性大于120%,硬度为75A~95A,附着强度大于6MPa,耐性温度大于150℃,其中弹性树脂可为有机硅橡胶或聚氨酯树脂,聚氨酯树脂可以采用弹性聚氨酯橡胶成品或者采用聚酯型多元醇或聚醚型多元醇分别与多异氰酸酯反应生成具有弹性微发泡聚氨酯树脂;采用弹性树脂作为结合剂材料,弹性树脂与磨料结合形成复合材料之后,具有良好的弹韧性、强度、耐用度,并且对陶瓷的磨削力强,有效解决陶瓷抛光时出现磨花、划痕等问题。

Description

陶瓷抛光磨具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磨削工具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陶瓷抛光磨具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陶瓷瓷砖是建筑建材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们生产水平、生活质量的提高,对陶瓷瓷砖质量要求也随之提高。陶瓷在烧结成型后,砖面会有不同程度的砂点、凹凸点、甚至凹槽,影响陶瓷瓷砖的外观质量。为了提高瓷砖外观质量就需要对陶瓷瓷砖进行打磨抛光。陶瓷瓷砖在经过磨具打磨抛光后,表面会变得更加平整、美观、防污、易清洁。经过抛光处理的瓷砖可根据抛光效果不同分为高光砖、仿古砖、亚光砖和柔光砖,高光泽的光泽度基本在80度以上,低于80度的一般称之为亚光砖或柔光砖。由于市面上高光砖和仿古砖比较普遍的同时,高光砖存在易反光、易磨伤等问题,随着市场对陶瓷的多样化的要求的提高,高光砖、仿古砖已不能满足市场审美观点的变化,光泽柔和、表面细腻的亚光砖或柔光砖丰富了陶瓷的品种范围,亚光与柔光砖已成为一种潮流趋势。
现有的陶瓷抛光磨具很多,包括有密胺树脂磨块、凌苦土磨具、研磨刷、海绵磨块、纤维磨块等,根据最终产品的不同特性选用不同的磨具的应用范围。密胺树脂磨块、凌苦土等磨具材质比较坚硬,磨削力比较强,一般用于粗磨阶段。粗磨后再用羊毛轮、仿羊毛轮、海绵轮打磨蜡水填平磨印,就可达到比较平整的抛光效果。由于蜡水打磨抛光后,砖面的光泽度基本达到80度以上,这类磨块磨具主要应用于高光砖。研磨刷、毛刷、海绵磨块这类磨具,结构成条状或多孔状分布,磨平效果差,主要起到刷、扫、擦等清洁作用,磨出的砖保持凹凸感,这类磨具应用于仿古砖比较多。近年来,随着市场对亚光与柔光砖的需求,磨具的应用也更加多样化,密胺树脂磨块、凌苦土磨具、研磨刷、海绵磨块等也应用于亚光或柔光砖的抛光工艺中。
亚光砖或柔光砖与高光砖、仿古砖不同。亚光或柔光砖与抛光砖平面都比较平滑,但高光砖因蜡水打磨后光泽度都比较高。亚光或柔光砖光泽度比较低,一般都要求的15度~75度。在用密胺树脂磨块、凌苦土磨具这种磨具抛磨后,由于磨具材质太硬,抛磨接触点太锋利,抛磨后磨头印比较明显,抛磨后就需用软毛轮打蜡填平磨印才能有比较美观的效果,但是若是蜡水填补太少,磨头印遮盖不住外观比较差,若是蜡水太多光泽度太高达不到亚光效果。若是将密胺树脂磨块、凌苦土磨具这类磨具硬度调低,从而解决磨头印明显的问题时,因粘结材料韧性不足,磨具很容易掉块不耐磨问题。用研磨刷、毛刷、海绵磨块这类磨具,该类磨具的结构多孔,磨料跳跃太大,但磨平效果差,凹凸感太明显;若是将这类磨具结构更松散,那么磨具出现磨削力弱、磨料跳动更大,抛磨的砖面凹凸不平的情况;若是将研磨刷、毛刷结构做得很密,强度太大,容易出现划痕、刮花等问题,并且将海绵磨块做得比较硬,容易产生磨粒结团产生磨花或磨头印。
近年来市场一直有抛亚光或柔光砖的需求,也有各种磨具在用于亚光砖或柔光砖的抛光工艺中,但抛磨效果都不够理想,品质较差,合格率低,对亚光或柔光砖的市场推广造成不利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亚光砖或柔光砖抛光的陶瓷抛光磨具。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陶瓷抛光磨具的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的主要目的,本发明提供的陶瓷抛光磨具按重量百分比包括25%~50%弹性树脂、30%~70%磨料、0%~25%填充料、0%~10%蜡和0%~5%功能辅助剂;磨具的弹性大于120%,硬度为75A~95A,附着强度大于6MPa,耐性温度大于150℃。
由上述方案可见,在磨具中采用的结合料是弹性树脂,由于弹性树脂具有较好的弹性,使磨具也觉有良好的弹性,在对陶瓷抛磨时有较好的缓冲作用,避免瓷砖上出现划痕刮花等现象,同时避免使用磨料呈条状分布的研磨刷抛光时所出现的划痕的情况,磨具中的言行树脂具有较好的韧性和足够的密实性,不会出现掉块或结团现象,从而避免使用海绵磨块的多孔结构抛光时因磨块强度不够易掉块或磨料结团出现磨花的情况,从而使瓷砖具有良好的外观质量;磨具中含有一定比例的弹性树脂和一定比例的磨料,使得磨具具有足够强的附着强度和硬度,保障磨具中的磨料在磨削过程中不容易脱落,能保持足够的磨削力及磨削效果,磨具的耐热性能还能避免在抛磨过程中出现粘胶或熔胶的现象;在使用该磨具进行抛光时,根据瓷砖的光泽度来选择含有不同含量的弹性树脂和磨料的磨具进行抛光,扩大磨具的应用程度,实现磨具可用于抛光形成更多不同光泽度的瓷砖。
进一步的方案是,弹性树脂包括有机硅橡胶结合剂和有机硅橡胶交联剂,按磨具的重量百分比,有机硅橡胶结合剂的占比为20%~39.5%,有机硅橡胶交联剂的占比为0.5%~20%。
可见,磨具中含有双组份液体有机硅橡胶,其一组分液体有机硅橡胶作为结合剂,另一液体有机硅橡胶作为交联剂,上述比例中的双组份液体有机硅橡胶固化后,使树脂具有良好的弹性,从而使得磨具具有更好的性能。
进一步的方案是,弹性树脂为聚氨酯树脂。
进一步的方案是,弹性树脂包括弹性聚氨酯树脂结合剂和聚氨酯橡胶固化剂,按磨具的重量百分比,弹性聚氨酯树脂结合剂的占比为25%~40%,聚氨酯橡胶固化剂的占比为4%~25%。
可见,磨具内含有双组份的聚氨酯橡胶,其一组分的聚氨酯橡胶作为结合剂,另一组分的聚氨酯橡胶作为固化剂,上述比例中的双组份聚氨酯橡胶在固化后使磨具具有良好的弹性。
进一步的方案是,聚氨酯树脂主要由液体聚醚多元醇树脂和多异氰酸酯反应得到,按磨具的重量百分比,液体聚醚多元醇树脂占比为25%~40%,多异氰酸酯的占比为12.5%~25%。
进一步的方案是,聚氨酯树脂主要由液体聚酯多元醇树脂和多异氰酸酯反应得到,按磨具的重量百分比,聚酯多元醇树脂占比为25%~40%,多异氰酸酯的占比为10%~25%。
可见,液体聚醚多元醇树脂与多异氰酸酯混合后发生反应得到弹性微发泡聚氨酯,而液体聚酯多元醇树脂和多异氰酸酯混合后发生反应也可得到弹性微发泡聚氨酯,是用密封的模具控制发泡的体积达到聚氨酯竖直的弹性效果,使磨具也具有良好的弹性继而强度。
进一步的方案是,磨料为绿碳化硅、黑碳化硅、白刚玉、络刚玉、棕刚玉、黑刚玉、金刚石或氧化铈中的至少一种。
可见,磨料的成分和成分之间组合可适用于不同光泽度的瓷砖的抛光工艺中。
进一步的方案是,填充料为石英石、碳酸钙、氧化铝、氧化铬、氧化铁中的至少一种;蜡为石蜡、聚乙烯蜡、棕榈蜡或硬脂酸盐中的至少一种;功能辅助剂可为固化促进剂、偶联剂、抗氧化剂或抗静电剂中的至少一种。
可见,填充料主要起到增加强度的作用;而蜡的作用是润滑、降低研磨接触点温度以及防止树脂烧焦;而所添加的功能辅助剂则相对提高磨具性能的作用。
为实现上述的第二目的,本发明提供的陶瓷抛光磨具的制备方法用于制备得到如上述的陶瓷抛光磨具;
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根据功能不同,将弹性树脂分为两份;
b、将第一份弹性树脂与磨料、填充料混合搅拌,得到第一混合物;
c、将第二份弹性树脂与蜡、功能辅助剂和第一混合物进行混合搅拌,得到第二混合物;
d、将第二混合物装入模具中,固化后冷却。
由上述方案可见,将弹性树脂根据功能不同分成两组分,在制备的过程中起到不同的作用,在避免减少其他杂质的加入使最终得到的磨具均具有良好的性能。
为实现上述的第二目的,本发明提供的陶瓷抛光磨具的制备方法用于制备得到如上述的陶瓷抛光磨具;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液体聚醚多元醇树脂或液体聚酯多元醇与磨料、填充料混合搅拌,得到第一混合物;
b、将多异氰酸酯与蜡、功能辅助剂和第一混合物进行混合搅拌,得到第二混合物;
c、将第二混合物装入模具中,固化后冷却。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陶瓷抛光磨具适用于陶瓷抛光工艺,采用弹性树脂作为结合剂材料,弹性树脂与磨料结合形成复合材料之后,具有良好的弹韧性、强度、耐用度,并且对陶瓷的磨削力强,有效解决陶瓷抛光时出现磨花、划痕等问题,不同含量的弹性树脂与磨料制备得到的磨具可抛出不同光泽度、柔和度的瓷砖。本发明的磨具粘合在可安装在抛光机的卡位的胶盖面上,无需改变常规的抛光机与磨盘头,便于安装或更换磨具。
本发明的陶瓷抛光磨具按重量百分比包括25%~50%弹性树脂、30%~70%磨料、0%~25%填充料、0%~10%蜡和0%~5%功能辅助剂;磨具的弹性大于120%,硬度为75A~95A,附着强度大于6MPa,耐性温度大于150℃,优选地,磨具的弹性大于120%,硬度为80A,附着强度大于6MPa,耐性温度大于150℃。其中弹性树脂可为有机硅树脂或聚氨酯树脂。当弹性树脂为有机硅树脂中,磨具中的弹性树脂包括作为结合剂的有机硅树脂和交联剂的有机硅树脂,从而磨具按重量百分比包括20%~39.5%有机硅橡胶、0.5%~20%有机硅交联剂、30%~70%磨料、0%~25%填充料、0%~10%蜡和0%~5%功能辅助剂。若是弹性树脂为聚氨酯树脂时,磨具中的弹性树脂包括作为结合剂的聚氨酯树脂和作为固化剂的聚氨酯树脂,使得磨具按重量百分比包括25%~40%弹性聚氨酯橡胶、4%~25%聚氨酯固化剂、30%~70%磨料、0%~25%填充料、0%~10%蜡和0%~5%功能辅助剂。双组份的有机硅树脂或聚氨酯树脂在固化后使弹性树脂具有更好的弹性,从而磨具具有更良好的弹韧性、强度等性能。
作为另一实施方式,当弹性树脂为聚氨酯树脂时,可选择聚氨酯树脂的反应物作为制备磨具的原材料。当磨具按重量百分比包括25%~27.5%液体聚醚多元醇树脂、12.5%~25%多异氰酸酯、30%~70%磨料、0%~25%填充料、0%~10%蜡和0%~5%功能辅助剂。在对原料混合搅拌固化的过程中,液体聚醚多元醇树脂与多异氰酸酯反应得到弹性微发泡聚氨酯树脂,控制聚氨酯树脂的发泡到一定的体积可达到弹性树脂所需的弹性和强度。液体聚醚多元醇树脂还可采用液体聚醚多元醇树脂代替,使得磨具按重量百分比包括25%~40%液体聚酯多元醇树脂、10%~25%多异氰酸酯、30%~70%磨料、0%~25%填充料、0%~10%蜡和0%~5%功能辅助剂。
磨料为绿碳化硅、黑碳化硅、白刚玉、络刚玉、棕刚玉、黑刚玉、金刚石或氧化铈中的至少一种。磨料的成分和成分之间组合可适用于不同光泽度的瓷砖的抛光工艺中。磨料粒度可以是60#、80#、120#、180#、240#、320#、400#、600#、800#、1200#、1500#、2000#或3000#,根据需要的抛光光泽度用不同的磨料。
进一步的方案是,填充料为石英石、碳酸钙、氧化铝、氧化铬、氧化铁中的至少一种;蜡为石蜡、聚乙烯蜡、棕榈蜡或硬脂酸盐中的至少一种;功能辅助剂可为固化促进剂、偶联剂、抗氧化剂或抗静电剂中的至少一种。填充料的粒度可为320#、400#、600#、800#、1200#、1500#、2000#或3000#。
当采用双组分的有机硅树脂或双组份的聚氨酯树脂制备磨具时,磨具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根据功能不同,将弹性树脂分为两份;
b、将第一份弹性树脂与磨料、填充料按比例混合搅拌,得到第一混合物;
c、将第二份弹性树脂与蜡、功能辅助剂和第一混合物按比例进行混合搅拌,得到第二混合物;
d、将第二混合物装入模具中,固化后冷却。
将弹性树脂根据功能不同分成两组分,在制备的过程中起到不同的作用,在避免减少其他杂质的加入使最终得到的磨具均具有良好的性能。
当采用聚氨酯树脂的反应物作为磨具制备原料时,磨具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液体聚醚多元醇树脂或液体聚酯多元醇与磨料、填充料混合搅拌,得到第一混合物;
b、将多异氰酸酯与蜡、功能辅助剂和第一混合物进行混合搅拌,得到第二混合物;
c、将第二混合物装入模具中,固化后冷却。
为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效果更加清楚、明确,列举下面实施例对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述,但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实施例1中的磨具中的弹性树脂结合剂选用加成型有机硅橡胶。
实施例1中的磨具通过以下制备方法制备得到:将有机硅橡胶根据取液体有机硅橡胶A组20份、180#金刚砂10份,180#绿碳化硅40份,氧化铬4份倒入搅拌缸中,以1000转/分钟的速度搅拌10分钟,再加入液体有机硅橡胶固化剂B组20份,液体石蜡4.5份,偶联剂1份,催化剂0.5份,再1500转/分钟的速度搅拌5分钟形成均匀的浆液后,倒入长13CM、深1.5CM、宽5.5CM的模具中,刮平,静置1小时固化后,再放入100度烘炉固化5小时,冷却后脱模得到磨具。
实施例2
实施例2中磨具中的弹性树脂结合剂选用加成型有机硅橡胶。
实施例2中的磨具通过以下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称取液体有机硅橡胶A组25份,180#金刚砂10份,180#绿碳化30份,氧化铬4份倒入搅拌缸中,以1000转/分钟的速度搅拌10分钟,再加入液体有机硅橡胶固化剂B组25份,液体石蜡4.5份,偶联剂1份,催化剂0.5份,再1500转/分钟的速度搅拌5分钟形成均匀的浆液后,倒入长13CM、深1.5CM、宽5.5CM的模具中,刮平,静置1小时固化后,再放入100度烘炉固化5小时,冷却后脱模得到磨具。
实施例3
实施例3中的磨具中的弹性树脂结合剂选用缩合型有机硅橡胶。
实施例3中的磨具通过以下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称取液体有机硅橡胶A组39.5份,240#金刚砂10份,240#绿碳化硅40份,氧化铬4份倒入搅拌缸中,以1000转/分钟的速度搅拌10分钟,再加入液体有机硅橡胶固化剂B组0.5份,液体石蜡4.5份,偶联剂1份,催化剂0.5份,再1500转/分钟的速度搅拌5分钟形成均匀的浆液后,倒入长13CM、深1.5CM、宽5.5CM的模具中,刮平,静置2小时固化后,再放入100度烘炉固化5小时,冷却后脱模即可。
实施例4
实施例4中磨具中的弹性树脂结合剂选用缩合型有机硅橡胶。
实施例4中的磨具通过以下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称取液体有机硅橡胶A组50份,180#金刚砂10份,180#绿碳化硅30份,氧化铬4份倒入搅拌缸中,以1000转/分钟的速度搅拌10分钟,再加入液体有机硅橡胶固化剂B组0.5份,液体石蜡4.5份,偶联剂1份,催化剂0.5份,再1500转/分钟的速度搅拌5分钟形成均匀的浆液后,倒入长13CM、深1.5CM、宽5.5CM的模具中,刮平,静置1小时固化后,再放入100度烘炉固化5小时,冷却后脱模得到磨具。
对比例1
对比例1中的磨具的制备与实施例1中的制备不同之处在于:对比例1中不添加有机硅橡胶固化剂B组。
对比例2
对比例2中的磨具的制备与实施例2的制备不同之处在于:用缩合型固化剂正硅酸乙酯代替有机硅橡胶固化剂B组。
实施例5
实施例5的磨具中的弹性树脂结合剂选用弹性聚氨酯橡胶。
实施例5中的磨具通过以下制备方法得到:称取液体弹性聚氨酯预聚体树脂A组36份,400#金刚砂10份,400#绿碳化硅25份,800#氧化铝15份,氧化铬4份倒入搅拌缸中,以1000转/分钟的速度搅拌10分钟,再加入聚氨酯树脂固化剂B组4份,硬脂酸钡4.5份,偶联剂1份,催化剂0.5份,再1500转/分钟的速度搅拌5分钟形成均匀的浆液后,倒入长13CM、深1.5CM、宽5.5CM的模具中,刮平,静置2小时固化后,再放入120度烘炉固化5小时,冷却后脱模得到磨具。
实施例6
实施例6的磨具中的弹性树脂结合剂选用弹性聚氨酯橡胶。
实施例6中的磨具通过以下制备方法得到:称取液体弹性聚氨酯预聚体树脂A组25份,400#金刚砂10份,400#绿碳化硅25份,800#氧化铝15份,氧化铬4份倒入搅拌缸中,以1000转/分钟的速度搅拌10分钟,再加入聚氨酯树脂固化剂B组25份,硬脂酸钡4.5份,偶联剂1份,催化剂0.5份,再1500转/分钟的速度搅拌5分钟形成均匀的浆液后,倒入长13CM、深1.5CM、宽5.5CM的模具中,刮平,静置2小时固化后,再放入120度烘炉固化5小时,冷却后脱模得到磨具。其中实施例5中的聚氨酯树脂A组中的长链基团的数量大于实施例6中的聚氨酯树脂A组中的长链基团的数量,实施例5中的聚氨酯树脂B组中的长链基团的数量小于实施例6中的聚氨酯树脂B组中的长链基团的数量。
实施例7
实施例7的磨具中的弹性树脂结合剂为聚氨酯树脂。
实施例7中的磨具通过以下制备方法得到:称取液体弹性聚氨酯预聚体树脂A组30份,400#金刚砂10份,400#绿碳化硅25份,800#氧化铝15份,氧化铬4份倒入搅拌缸中,以1000转/分钟的速度搅拌10分钟,再加入聚氨酯树脂固化剂B组10份,硬脂酸钡4.5份,偶联剂1份,催化剂0.5份,再1500转/分钟的速度搅拌5分钟形成均匀的浆液后,倒入长13CM、深1.5CM、宽5.5CM的模具中,刮平,静置2小时固化后,再放入120度烘炉固化5小时,冷却后脱模得到磨具。
对比例3
对比例3中磨具的制备与实施例5中磨具的制备的不同之处在于:不添加聚氨酯树固化剂B组。
对比例4
对比例4的磨具中采用非弹性树脂。
对比例4磨具通过以下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称取非弹性树脂环氧40份,400#金刚砂10份,400#绿碳化硅25份,800#氧化铝15份,氧化铬4份倒入搅拌缸中,以1000转/分钟的速度搅拌10分钟,再加入硬脂酸钡4.5份,偶联剂1份,催化剂0.5份,再1500转/分钟的速度搅拌5分钟形成均匀的浆液后,倒入长13CM、深1.5CM、宽5.5CM的模具中,刮平,静置2小时固化后,再放入120度烘炉固化5小时,冷却后脱模得到磨具。
实施例8
实施例8的磨具中的弹性树脂结合剂采用弹性微发泡聚氨酯。
实施例8的磨具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得到:称取液体聚酯多元醇树脂A组37.5份,600#金刚砂5份,600#白刚玉15份,600#氧化铝15份,氧化铬4份倒入搅拌缸中,以1500转/分钟的速度搅拌10分钟,再加入多异氰酸酯B组12.5份,硬脂酸钡4.6份,偶联剂1份,催化剂0.2份,发泡剂0.2份,再3000转/分钟的速度搅拌2分钟形成均匀的浆液后,按0.9的质量密度,倒入长13CM、深1.5CM、宽5.5CM的模具中,密封发泡,静置2小时固化后,再放入120度烘炉固化5小时,冷却后脱模得到磨具。
实施例9
实施例9的磨具中选用弹性微发泡聚氨酯树脂作为结合剂。
实施例9的磨具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得到:称取液体聚酯多元醇树脂A组25份,600#金刚砂5份,600#白刚玉15份,600#氧化铝15份,氧化铬4份倒入搅拌缸中,以1500转/分钟的速度搅拌10分钟,再加入多异氰酸酯B组25份,硬脂酸钡4.6份,偶联剂1份,催化剂0.2份,发泡剂0.2,再3000转/分钟的速度搅拌5分钟形成均匀的浆液后,按0.9的质量密度倒入长13CM、深1.5CM、宽5.5CM的模具中,密封发泡,静置2小时固化后,再放入120度烘炉固化5小时,冷却后脱模得到磨具。
实施例10
实施例10的磨具中选用弹性微发泡聚氨酯树脂作为结合剂。
实施例10的磨具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得到:称取液体聚醚多元醇树脂A组40份,800#金刚砂5份,800#棕刚玉15份,800#氧化铝15份,氧化铁4份倒入搅拌缸中,以1000转/分钟的速度搅拌10分钟,再加入多异氰酸酯B组10份,硬脂酸钡4.7份,偶联剂1份,催化剂0.1份,发泡剂0.2,再1500转/分钟的速度搅拌5分钟形成均匀的浆液后,按0.9的质量密度,倒入长13CM、深1.5CM、宽5.5CM的模具中,密封发泡,静置2小时固化后,再放入120度烘炉固化5小时,冷却后脱模得到磨具。
实施例11
实施例11的磨具中选用弹性微发泡聚氨酯树脂作为结合剂。
实施例11的磨具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得到:称取液体聚醚多元醇树脂A组25份,800#金刚砂5份,800#棕刚玉15份,800#氧化铝15份,氧化铁4份倒入搅拌缸中,以1500转/分钟的速度搅拌10分钟,再加入多异氰酸酯B组25份,硬脂酸钡4.7份,偶联剂1份,催化剂0.1份,发泡剂0.2,再3000转/分钟的速度搅拌3分钟形成均匀的浆液后,按0.9的质量密度,倒入长13CM、深1.5CM、宽5.5CM的模具中,密封发泡,静置2小时固化后,再放入120度烘炉固化5小时,冷却后脱模得到磨具。由于实施例10中聚醚多元醇中的活性基团的含量大于实施例11中的聚醚多元醇中的活性基团,聚醚多元醇与多异氰酸酯反应后,实施例10中的聚氨酯树脂的长链基团的数量大于实施例11中的聚氨酯树脂的长链基团。
实施例12
实施例12的磨具采用弹性树脂结合剂采用弹性微发泡聚氨酯树脂。
实施例12的磨具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得到:称取液体聚醚多元醇树脂A组35份,扩链剂5份,800#金刚砂5份,800#白刚玉15份,800#氧化铝15份,氧化铈4份倒入搅拌缸中,以1500转/分钟的速度搅拌10分钟,再加入多异氰酸酯(B组)10份,硬脂酸钡4.6份,偶联剂1份,催化剂0.1份,发泡剂0.3,再3000转/分钟的速度搅拌3分钟形成均匀的浆液后,按0.9的质量密度,倒入长13CM、深1.5CM、宽5.5CM的模具中,密封发泡,静置2小时固化后,再放入120度烘炉固化5小时,冷却后脱模得到磨具。其中实施例12中的聚醚多元醇树脂中的长链基团含量少于实施例11中的聚醚多元醇树脂。
对各个实施例和对比例中的磨具进行邵氏硬度、拉伸强度、拉断伸长率、撕拉强度、回弹性、耐热性和阿克隆磨耗进行检测记录,具体检测结果见表1。
表1
Figure BDA0003043650060000121
由表1可见,实施例1至4中磨具包括双组份有机硅树脂,最终制备得到的磨具相互之间差异不大,其中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的磨具可适用于陶瓷板面光度在20度至30度,实施例3中的磨具可适用于陶瓷板面光度在23度至25度,实施例4中磨具可使用于陶瓷板面光度25度至28度,在实施例1至4中,采用缩合型有机硅橡胶制备得到的磨具相对采用加成型有机硅橡胶制备的磨具更适用于粗磨料,抛光后得到更细光度更好的磨料。对比例1中磨具在制备过程中未添加固化剂,无法固化最终形成磨具;对比例2中磨具在制备过程中添加与结合剂并非同一成分的固化剂,固化效果差甚至无法固化。实施例5至7中磨具包括双组分聚氨酯树脂,实施例5和7的磨具的最终性能与实施例1至4中的磨具的最终性能差异不大,实施例5和6中的磨具可适用于陶瓷板面光度在30度至35度;相同地,在对比例3中未添加固化剂,导致无法固化形成磨具,在对比例4中添加与结合剂并非同一成分的固化剂,固化效果差甚至无法固化,由此可见,在磨具制备过程中需添加双组份弹性树脂可实现更好的固化效果。实施例8和9采用聚酯多元醇与多异氰酸酯反应得到聚氨酯树脂,实施例10、11和12采用聚醚多元醇与多异氰酸酯反应得到聚氨酯树脂,实施例8至实施例12得到的磨具最终性能差异不大,虽然实施例8和9采用聚酯型多元醇,而实施例10-12采用聚醚型多元醇,但是反应后经过微发泡,最终磨具得到相似的弹韧性。在实施例5和实施例6中,两组实施例中的A组与B组之间的长链基团数分别不同,但是A与B固化后,磨具最终性能接近。在实施例11和实施例12中,由于实施例12中的聚醚多元醇树脂中的长链基团含量少于实施例11中的聚醚多元醇树脂,在实施例12中增加扩链剂后,实施例12的磨具的最终性能和实施例11的磨具的最终性能差异不大。实施例8和9中的磨具适用于抛光陶瓷板面光度40度至45度;实施例10和11中的磨具适用于抛光陶瓷板面光度50度至55度;实施例12中的磨具适用于抛光陶瓷板面光度60度至65度。实施例1至12中采用不同的原料制备得到磨具具有相似的性能,磨具用胶水粘在卡座后,装上抛光机上抛磨陶瓷,陶瓷板面光度范围广,板面纹路均匀,无磨花、无划痕,磨具不出现结团、掉块、粘胶等现象。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变化和更改,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陶瓷抛光磨具,其特征在于:按重量百分比,包括25%~50%弹性树脂、30%~70%磨料、0%~25%填充料、0%~10%蜡和0%~5%功能辅助剂;
所述磨具的弹性大于120%,硬度为75A~95A,附着强度大于6MPa,耐性温度大于1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陶瓷抛光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树脂包括有机硅橡胶结合剂和有机硅橡胶交联剂,按所述磨具的重量百分比,所述有机硅橡胶结合剂的占比为20%~39.5%,所述有机硅橡胶交联剂的占比为0.5%~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陶瓷抛光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树脂为聚氨酯树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陶瓷抛光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树脂包括弹性聚氨酯树脂结合剂和聚氨酯橡胶固化剂,按所述磨具的重量百分比,所述弹性聚氨酯树脂结合剂的占比为25%~40%,所述聚氨酯橡胶固化剂的占比为4%~25%。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陶瓷抛光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聚氨酯树脂主要由液体聚醚多元醇树脂和多异氰酸酯反应得到,按所述磨具的重量百分比,所述液体聚醚多元醇树脂占比为25%~40%,所述多异氰酸酯的占比为12.5%~25%。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陶瓷抛光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聚氨酯树脂主要由液体聚酯多元醇树脂和多异氰酸酯反应得到,按所述磨具的重量百分比,所述聚酯多元醇树脂占比为25%~40%,所述多异氰酸酯的占比为10%~25%。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陶瓷抛光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磨料为绿碳化硅、黑碳化硅、白刚玉、络刚玉、棕刚玉、黑刚玉、金刚石或氧化铈中的至少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陶瓷抛光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填充料为石英石、碳酸钙、氧化铝、氧化铬、氧化铁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蜡为石蜡、聚乙烯蜡、棕榈蜡或硬脂酸盐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功能辅助剂可为固化促进剂、偶联剂、抗氧化剂或抗静电剂中的至少一种。
9.陶瓷抛光磨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用于制备得到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陶瓷抛光磨具;
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根据功能不同,将所述弹性树脂分为两份;
b、将第一份所述弹性树脂与所述磨料、所述填充料混合搅拌,得到第一混合物;
c、将第二份所述弹性树脂与所述蜡、所述功能辅助剂和所述第一混合物进行混合搅拌,得到第二混合物;
d、将所述第二混合物装入模具中,固化后冷却。
10.陶瓷抛光磨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用于制备得到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陶瓷抛光磨具;
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所述液体聚醚多元醇树脂或所述液体聚酯多元醇树脂与所述磨料、所述填充料混合搅拌,得到第一混合物;
b、将所述多异氰酸酯与所述蜡、所述功能辅助剂和所述第一混合物进行混合搅拌,得到第二混合物;
c、将所述第二混合物装入模具中,固化后冷却。
CN202110465447.6A 2021-04-28 2021-04-28 陶瓷抛光磨具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319941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65447.6A CN113199414A (zh) 2021-04-28 2021-04-28 陶瓷抛光磨具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65447.6A CN113199414A (zh) 2021-04-28 2021-04-28 陶瓷抛光磨具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99414A true CN113199414A (zh) 2021-08-03

Family

ID=770297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65447.6A Pending CN113199414A (zh) 2021-04-28 2021-04-28 陶瓷抛光磨具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99414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94642A (zh) * 2022-07-29 2022-10-18 安徽禾臣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晶片抛光用防晶片剥离的无蜡垫及其生产工艺
CN115366015A (zh) * 2022-09-20 2022-11-22 广东捷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陶瓷刷轮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47765A (en) * 1991-07-23 1993-09-28 Abrasive Technology Europe, S.A. Abrasive product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discrete composite abrasive pellets in a resilient resin matrix
US6669749B1 (en) * 2000-02-02 2003-12-30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Fused abrasive particles, abrasive articles, and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the same
CN103612217A (zh) * 2013-12-04 2014-03-05 江苏锋芒复合材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能复合研磨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7344336A (zh) * 2017-07-24 2017-11-14 东莞金太阳研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基材抛光磨具及其制备方法
CN109776922A (zh) * 2019-01-29 2019-05-21 天津百恩威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蜡/弹性树脂复粒、其制法及在制作抛光轮中的应用
CN110977795A (zh) * 2019-12-20 2020-04-10 郑州九天工贸有限公司 一种热固性酚醛树脂切割砂轮及其制备方法
US20200338692A1 (en) * 2017-12-20 2020-10-29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Abrasive articles including an anti-loading size layer
US20210024799A1 (en) * 2018-03-21 2021-01-28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Structured abrasives containing polishing materials for use in the home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47765A (en) * 1991-07-23 1993-09-28 Abrasive Technology Europe, S.A. Abrasive product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discrete composite abrasive pellets in a resilient resin matrix
US6669749B1 (en) * 2000-02-02 2003-12-30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Fused abrasive particles, abrasive articles, and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the same
CN103612217A (zh) * 2013-12-04 2014-03-05 江苏锋芒复合材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能复合研磨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7344336A (zh) * 2017-07-24 2017-11-14 东莞金太阳研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基材抛光磨具及其制备方法
US20200338692A1 (en) * 2017-12-20 2020-10-29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Abrasive articles including an anti-loading size layer
US20210024799A1 (en) * 2018-03-21 2021-01-28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Structured abrasives containing polishing materials for use in the home
CN109776922A (zh) * 2019-01-29 2019-05-21 天津百恩威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蜡/弹性树脂复粒、其制法及在制作抛光轮中的应用
CN110977795A (zh) * 2019-12-20 2020-04-10 郑州九天工贸有限公司 一种热固性酚醛树脂切割砂轮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中国磨料磨具工业公司: "《磨料磨具技术手册》", 31 October 1993, 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 pages: 559 - 560 *
刘贺云,柳世传: "《精密加工技术》", 31 December 1991, 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pages: 109 - 110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94642A (zh) * 2022-07-29 2022-10-18 安徽禾臣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晶片抛光用防晶片剥离的无蜡垫及其生产工艺
CN115194642B (zh) * 2022-07-29 2023-08-11 安徽禾臣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晶片抛光用防晶片剥离的无蜡垫及其生产工艺
CN115366015A (zh) * 2022-09-20 2022-11-22 广东捷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陶瓷刷轮的制备方法
CN115366015B (zh) * 2022-09-20 2023-08-15 广东捷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陶瓷刷轮的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199414A (zh) 陶瓷抛光磨具及其制备方法
AU771669B2 (en) Improved engineered abrasives
AU681865B2 (en) Flexible bonded abrasive articles, methods of production and use
TW585900B (en) Abrasive article and method for grinding glass
AU637669B2 (en) Abrasive granules
US8349041B2 (en) Backingless abrasive article
JP2002537129A (ja) 研磨物品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研磨物品
EP2200780B1 (en) Abrasive products including active fillers
EP0503598A2 (en) Aluminous abrasive particles, a method of making and applications of same
CA2569962A1 (en) Abrasive article
CN114523429A (zh) 一种用于石材抛光的无纺布磨块及其制作方法
KR100963968B1 (ko) 저밀도 고경도의 폴리우레탄 연마 패드 및 그 제조방법
TW201532738A (zh) 修整石材表面之方法及研磨物品
CN101048259B (zh) 一种磨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563357A (zh) 一种抛晶砖磨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0429046C (zh) 玻化砖抛光砂轮
CN114406915A (zh) 一种用于陶瓷抛亚光的无纺布磨块及其制作方法
JP3921056B2 (ja) 弾性発泡砥石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357173B2 (ja) ポリ尿素弾性研削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ITMO20060169A1 (it) Utensile abrasivo rigido per la levigatura del piano di materiali lapidei o ceramici e relativo metodo di produzione.
JP2023008827A (ja) Cmp研磨パッド
CN113787468A (zh) 一种聚氨酯基体耐磨石材抛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KR101799232B1 (ko) 연마구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연마구의 제조방법
CN110591631A (zh) 一种用于海绵磨块的聚氨酯粘合剂及其制备方法
JPH0671702B2 (ja) ポリウレタン弾性砥石とその製造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