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96144A - 具有可变折射率的渐变焦度眼镜片及其设计与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具有可变折射率的渐变焦度眼镜片及其设计与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96144A
CN113196144A CN201980061664.XA CN201980061664A CN113196144A CN 113196144 A CN113196144 A CN 113196144A CN 201980061664 A CN201980061664 A CN 201980061664A CN 113196144 A CN113196144 A CN 1131961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gressive power
ophthalmic lens
power ophthalmic
progressive
le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6166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196144B (zh
Inventor
G·克尔赫
C·门克
H·韦特肖尔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rl Zeiss Vision International GmbH
Original Assignee
Carl Zeiss Vision International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EP2018/069806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19141386A1/d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rl Zeiss Vision International GmbH filed Critical Carl Zeiss Vision International GmbH
Publication of CN1131961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961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1961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961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CSPECTACLES; SUNGLASSES OR GOGGLES INSOFAR AS THEY HAVE THE SAME FEATURES AS SPECTACLES; CONTACT LENSES
    • G02C7/00Optical parts
    • G02C7/02Lenses; Lens systems ; Methods of designing lenses
    • G02C7/022Ophthalmic lenses having special refractive features achieved by special materials or material structur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CSPECTACLES; SUNGLASSES OR GOGGLES INSOFAR AS THEY HAVE THE SAME FEATURES AS SPECTACLES; CONTACT LENSES
    • G02C7/00Optical parts
    • G02C7/02Lenses; Lens systems ; Methods of designing lenses
    • G02C7/024Methods of designing ophthalmic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CSPECTACLES; SUNGLASSES OR GOGGLES INSOFAR AS THEY HAVE THE SAME FEATURES AS SPECTACLES; CONTACT LENSES
    • G02C7/00Optical parts
    • G02C7/02Lenses; Lens systems ; Methods of designing lenses
    • G02C7/024Methods of designing ophthalmic lenses
    • G02C7/027Methods of designing ophthalmic lenses considering wearer's paramet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CSPECTACLES; SUNGLASSES OR GOGGLES INSOFAR AS THEY HAVE THE SAME FEATURES AS SPECTACLES; CONTACT LENSES
    • G02C7/00Optical parts
    • G02C7/02Lenses; Lens systems ; Methods of designing lenses
    • G02C7/024Methods of designing ophthalmic lenses
    • G02C7/028Special mathematical design techniqu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CSPECTACLES; SUNGLASSES OR GOGGLES INSOFAR AS THEY HAVE THE SAME FEATURES AS SPECTACLES; CONTACT LENSES
    • G02C7/00Optical parts
    • G02C7/02Lenses; Lens systems ; Methods of designing lenses
    • G02C7/06Lenses; Lens systems ; Methods of designing lenses bifocal; multifocal ; progressive
    • G02C7/061Spectacle lenses with progressively varying focal powe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CSPECTACLES; SUNGLASSES OR GOGGLES INSOFAR AS THEY HAVE THE SAME FEATURES AS SPECTACLES; CONTACT LENSES
    • G02C7/00Optical parts
    • G02C7/02Lenses; Lens systems ; Methods of designing lenses
    • G02C7/06Lenses; Lens systems ; Methods of designing lenses bifocal; multifocal ; progressive
    • G02C7/061Spectacle lenses with progressively varying focal power
    • G02C7/063Shape of the progressive surfac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CSPECTACLES; SUNGLASSES OR GOGGLES INSOFAR AS THEY HAVE THE SAME FEATURES AS SPECTACLES; CONTACT LENSES
    • G02C7/00Optical parts
    • G02C7/02Lenses; Lens systems ; Methods of designing lenses
    • G02C7/06Lenses; Lens systems ; Methods of designing lenses bifocal; multifocal ; progressive
    • G02C7/061Spectacle lenses with progressively varying focal power
    • G02C7/063Shape of the progressive surface
    • G02C7/065Properties on the principal lin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CSPECTACLES; SUNGLASSES OR GOGGLES INSOFAR AS THEY HAVE THE SAME FEATURES AS SPECTACLES; CONTACT LENSES
    • G02C7/00Optical parts
    • G02C7/02Lenses; Lens systems ; Methods of designing lenses
    • G02C7/06Lenses; Lens systems ; Methods of designing lenses bifocal; multifocal ; progressive
    • G02C7/061Spectacle lenses with progressively varying focal power
    • G02C7/068Special properties achiev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the front and back surfa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CSPECTACLES; SUNGLASSES OR GOGGLES INSOFAR AS THEY HAVE THE SAME FEATURES AS SPECTACLES; CONTACT LENSES
    • G02C2202/00Generic optical aspects applicable to one or more of the subgroups of G02C7/00
    • G02C2202/12Locally varying refractive index, gradient index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CSPECTACLES; SUNGLASSES OR GOGGLES INSOFAR AS THEY HAVE THE SAME FEATURES AS SPECTACLES; CONTACT LENSES
    • G02C2202/00Generic optical aspects applicable to one or more of the subgroups of G02C7/00
    • G02C2202/16Laminated or compound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CSPECTACLES; SUNGLASSES OR GOGGLES INSOFAR AS THEY HAVE THE SAME FEATURES AS SPECTACLES; CONTACT LENSES
    • G02C2202/00Generic optical aspects applicable to one or more of the subgroups of G02C7/00
    • G02C2202/20Diffractive and Fresnel lenses or lens portio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Eyeglass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渐变焦度眼镜片,该渐变焦度眼镜片具有前表面和后表面以及具有空间上变化的折射率的均匀基材,该基材的前表面和/或后表面形成为自由形式表面并且如果有的话仅带有功能性涂层。本发明的特征在于,(a)该折射率仅在第一空间维度和第二空间维度上变化,并且在第三空间维度上是恒定的,其中,该折射率在该第一空间维度和该第二空间维度上的分布既不是点对称的也不是轴对称性的,或者(b)该折射率在第一空间维度和第二空间维度上以及在该第三空间维度上变化,其中,该折射率在垂直于该第三空间维度的所有平面内在该第一空间维度和该第二空间维度上的分布既没有点对称性也没有轴对称性,或者(c)该折射率在第一空间维度和第二空间维度上以及在第三空间维度上变化,该折射率的分布根本不是点对称的或轴对称的。本发明进一步涉及一种用于设计和制造这种渐变焦度眼镜片的方法。

Description

具有可变折射率的渐变焦度眼镜片及其设计与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专利权利要求1和13的前序部分所述的产品,该产品包括渐变焦度眼镜片、或渐变焦度眼镜片在数据介质上的表示;一种根据专利权利要求25的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设计渐变焦度眼镜片的计算机实施的方法,和一种如权利要求36和37所述的用于制造渐变焦度眼镜片的方法;以及一种如专利权利要求34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和一种如专利权利要求35所述的计算机可读介质。
背景技术
在眼镜片光学***中,渐变焦度眼镜片是已知的且流行数十年。像多焦点眼镜片(通常是双焦点和三焦点眼镜片)一样,这些渐变焦度眼镜片在镜片下部部分中为老花眼使用者提供附加光焦度,以便观察近距离物体,例如在阅读时。这种附加光焦度是必需的,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睛的晶状体越来越多地失去能够聚焦在近处物体上的特性。与这些多焦点镜片相比,渐变焦度镜片提供的优点是:从视远部分到视近部分提供光焦度的连续增大,使得不仅在视远和视近时、而且在所有中等距离时都确保清晰视觉。
根据DIN EN ISO 13666:2013-10的第14.1.1节,视远部分是多焦点或渐变焦度眼镜片的具有视远屈光度的那部分。相应地,根据这个标准的第14.1.3节,视近部分是多焦点或渐变焦度眼镜片的具有视近屈光度的那部分。
迄今为止,渐变焦度眼镜片通常由具有均匀恒定折射率的材料制成。这意味着眼镜片的屈光度仅是通过将眼镜片的与空气相邻的两个表面(根据DIN EN ISO 13666:2013-10的第5.8和5.9节中提供的定义,为前侧或物体侧表面和后侧或眼睛侧表面)进行适当成形来设定。根据DIN EN ISO 13666:2013-10的第9.3节的定义,屈光度是眼镜片的聚焦能力和棱镜度的统称。
为了在由具有均匀恒定折射率的材料制成的渐变焦度眼镜片中产生聚焦能力的连续增大,必须在两个眼镜片表面中的至少一个眼镜片表面上存在对应的表面曲率连续变化,如在DIN EN ISO 13666:2013-10标准的第8.3.5节中也反映出,这个标准将术语“渐变焦度眼镜片”定义为“具有至少一个渐变表面并且在配戴者向下看时焦度递增(正)的镜片”。根据第7.7节,渐变表面是非旋转对称的表面,在部分或整个渐变表面上具有连续曲率变化,通常旨在提供递增的下加光或递减的焦度。
对于预定的处方,可以根据上述所述现有技术来优化渐变焦度眼镜片,该渐变焦度眼镜片考虑到使用条件、厚度规定等并且使用具有恒定折射率的材料来产生特定的设计。在此,术语“设计”表示眼镜配戴者在整个镜片上的残余球面像差和散光像差的分布。
对于这种渐变焦度眼镜片,可以确定主视线,主视线表示当眼睛的目光从视远区域到视近区域移动到眼睛配戴者笔直前方的物点时通过两个表面(例如前表面或后表面,特别是渐变表面)之一的所有视点的总体,并且对于这些视点,特别是可以在视中部分中实现小的残余散光像差。视中部分是视远部分(用于视远的区域,参见DIN EN ISO 13666:2013-10的第14.1.1节:具有远视屈光度的多焦点或渐变焦度眼镜片的一部分)与近视部分(用于视近的区域;参见DIN EN ISO 13666:2013-10的第14.1.3节:具有近视屈光度的多焦点或渐变焦度眼镜片的一部分)之间的整个过渡区域。在DIN EN ISO 13666:2013-10的第14.1.2节中,中间部分被定义为三焦点眼镜片的具有用于观看介于视远区域与视近区域之间的距离处的屈光度的部分。
然而,由于Minkwitz定理,残余散光像差将沿着主视线在水平方向上增大(由于竖直方向上的焦度增大)。
WO 89/04986 A1最初从开篇所阐述类型的渐变焦度眼镜片(该文件使用了表述“渐变眼镜片”)开始。从该文件的第1页的第2部分和第3部分可知,渐变焦度眼镜片的渐变表面由于其表面形式“非常严重地偏离球面形式”而使得“制造过程、更具体地抛光”是“困难的”,并且所制成的表面严重偏离所计算出的预期形式。“此外,至少对于一个渐变表面不能保持整个镜片上的成像像差、更具体地散光和畸变小”。
在第2页,WO 89/04986 A1进一步解释了,虽然已知了具有变化折射率的眼镜片,但是通过用变化的折射率来代替渐变表面的复杂表面形式来实现渐变眼镜片在过去已经失败,可能是由于其预期的同样复杂的折射率函数。
WO 89/04986 A1主张要实现“在相当的成像特性的情况下,如果[…]镜片材料的折射率至少在视中部分中沿主视线改变将部分地有助于光焦度增大,则简化制造”。然而,这是在以下目标的前提下实现的:“减小视远部分与视近部分之间的曲率半径之差,使得首先减少为了制造渐变表面而对具有边界球面表面的毛坯的处理”以及“其次简化抛光程序,这基本上对应于根据现有技术的渐变眼镜片中的球面镜片的抛光程序,并且改善抛光过程的结果”。这是因为在WO 89/04986 A1的提交日时,使用抛光表面大致具有待抛光渐变表面的大小的大面积抛光工具是常见的。
进一步地,在第5页的第15ff行,该文件解释了:“如果由于折射率变化而另外也沿着主子午线减小了散光,这意味着免除在形成眼镜片时表面散光必须沿着主子午线或主视线很小这个限制,并且因此眼镜片[...]不遵循Minkwitz定理,并且可以在其他方面显著更具成本效益地形成眼镜片”。
该文件所申明的目的是通过具有相应复杂形式的折射率变化、以简单的方式来获得可抛光的表面。第6页倒数第二段明确解释了:“在极端情况下,渐变眼镜片的两个表面在此甚至均可以是球面表面。然而,自然也可以使用旋转对称的非球面表面”。另一方面,该文件没有提及关于折射率函数的复杂性的限制,根据第6页的最后一句,折射率函数可以“在一维函数n(y) [...]的情况下例如通过样条函数来描述”。
该文件披露了两个示例性实施例。在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前表面和眼睛侧表面两者均是球面表面”(参见同上,第11页最后一句)。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前表面具有呈圆形形式(见同上,第10页,第6-13行)且与之垂直的主子午线,该前表面具有圆锥形截面的形式(见同上,第11页,第6-14行)。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后侧是球面的。
关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文件明确[...]提及以下事实“在优化过程中没有考虑成像像差的矫正,然而,在侧面区域具有非常好的成像特性的镜片已经出现。通过进一步优化折射率函数,来获得在主子午线的侧面的区域的成像特性的进一步改进”。
WO 89/12841 A1一种具有前边界表面和眼睛侧边界表面并且具有变化的折射率的眼镜片,变化的折射率有助于矫正成像像差。
WO 99/13361 A1描述了一种所谓的“MIV”镜片物体,其旨在具有渐变焦度镜片的所有功能特征,具体地视远部分、视近部分和渐变区,但其边缘区域应没有散光像差。该文件描述了,这样的镜片物体可以包括球面前表面和球面后表面。该镜片物体应包括折射率从视远部分到视近部分连续增大的渐变区。然而,按惯例,在这样的实施例中不可能实现所有的期望下加光。因此,该文件解释:“如果期望的话,可以桥接多个下加光范围,以免通过以下方式是不可能的:通过仅有的可变折射率、还有以及通过如上所述的通过用可变折射率材料粗块来制造所述镜片并且如同传统渐变镜片那样形成可变几何曲线从而获得与传统渐变镜片相比具有更高性能这个结果,因为在不同区域具有不同折射率的镜片将通过在看远与看近之间使用差异小得多的曲线来提供期望的下加光,同时减小像差区域并增大有用视线区域”。
本发明所依据的US 2010/238400 A1描述了各自由多个层组成的渐变焦度眼镜片。其中的至少一个层可以具有变化的折射率,相对于彼此正交延伸的两条子午线对其进行描述。此外,其中一个层的至少一个表面可以具有渐变表面形式。该文件描述了,可以使用水平方向上的折射率曲线来通过表面的几何形状实现完全矫正。
Yuki Shitanoki等人:“Application of Graded-Index for AstigmatismReduction in Progressive Addition Lens [在渐进式多焦点镜片中应用渐变折射率来减小散光]”,应用物理快报,第2卷,2009年3月1日,第032401页描述了以下事实:通过将借助于相同型壳成型的两个渐变焦度眼镜片进行比较,在具有折射率梯度的渐变焦度眼镜片的情况下,与没有折射率梯度的渐变焦度眼镜片相比,可以减小散光。
具体是关于本发明的主题与US 2010/238400 A1中描述的多层眼镜片的可区分性,在此提供了陈述:眼镜片规律地经受一个或多个精加工过程。特别地,将功能层应用到一侧或两侧。这种功能层是为眼镜片提供预先确定的特性的层,这些特性对于眼镜配戴者是有利的并且眼镜片仅基于基础材料或载体材料的特性将不会具有所述特性,在需要时在所述基础材料或载体材料上施加并成形功能层。除了光学特性(比如减反射涂层、镀银、光偏振、着色、自着色等)之外,这样的有利特性还包括机械特性(比如硬化、降低灰尘粘附性或减少起水汽等)和/或电气特性(比如屏蔽电磁辐射、传导电流等)和/或其他物理或化学特性。功能性涂层的示例例如从文件WO 10/109154 Al、WO 01/55752 Al和DE 10 2008 041869 Al中获得。这些功能层对本专利申请范围内所讨论的眼镜片的屈光特性没有影响或影响可忽略不计。相比之下,US 2010/238400 A1中描述的层对渐变焦度眼镜片的屈光度具有不可忽略不计的影响。
EP 2 177 943 A1描述了一种通过根据影响受试者的视觉印象的一系列标准中的至少一个标准来优化光学***(例如,眼科镜片)而进行计算的方法。该文件提出在考虑目标值和标准值的情况下最小化成本函数。指定了这种成本函数的一般公式。特别指定了以下两个示例:
段落[0016]:在一个实施例中,要优化的光学有效***包括至少两个光学表面,并且经修改的参数至少是光学有效***的两个光学表面的方程的系数。
段落[0018]:在待优化的光学***包括至少两个光学表面的一个实施例中,执行光学有效***的修改,其方式为至少修改光学有效***的折射率。可以用非均质材料来制造镜片,该材料中存在折射率梯度(这被称为GRIN镜片)。例如,优化的折射率的分布可以是轴向的或径向的和/或可以取决于波长。
WO 2011/093929 A1披露了一种具有两个渐变焦度表面但折射率不变的渐变焦度眼镜片,其中,后表面被成型为使得后表面平均曲率的绝对值的最小值位于中间走廊内。
EP 3 273 292 A1描述了使用增材制造方法来制造眼镜片。
发明内容
现在,考虑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渐变焦度眼镜片,该渐变焦度镜片与从现有技术已知的渐变焦度眼镜片相比对眼镜配戴者提供进一步改善的光学特性,并且提供一种可以用于设计并制造具有进一步改善的光学成像特性的渐变焦度眼镜片的方法。
这个目的是通过一种具有专利权利要求1和13的特征的产品以及一种具有专利权利要求25的特征的方法来实现的。
有利实施例和发展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虽然WO 89/04986 A1提出通过引入复杂的、但与早期的假设相反是技术上可实现的折射率分布来降低所需表面几何形状的复杂性,以简化其制造(参见同上,第2页第四段最后一行;第4页第一段最后一句;第5页第一段;第5页第二段;第5页最后一段最后一句;第6页倒数第二段),并且因此减少所制成的表面与计算出的表面的、会影响光学特性的大偏差(参见同上,第1页第3段),但是发明人已经认识到,这个程序不一定获得具有对眼镜配戴者而言改善的光学特性的渐变焦度眼镜片。发明人已经认识到,渐变表面的几何形状的复杂程度与折射率分布的复杂程度的相互影响是决定性的。因此,与WO 89/04986 A1中描述的解决方案不同,发明人提出了一种产品,该产品包括渐变焦度眼镜片、或渐变焦度眼镜片的表示,所述表示位于数据介质上,或者位于具有渐变焦度眼镜片的虚拟表示的数据介质上。该渐变焦度眼镜片包括前表面和后表面、以及空间上变化的折射率。前表面或后表面、或前表面和后表面被实施为渐变表面。根据本发明的渐变焦度眼镜片的突出之处在于:被实施为渐变表面的前表面被实施为自由形式表面,或者被实施为渐变表面的后表面被实施为自由形式表面,或者被实施为渐变表面的这两个表面均被实施为自由形式表面。因此,这还包括以下情况:即使这两个表面、即前表面和后表面均被实施为渐变表面,但是这两个表面中仅一个表面被呈现为自由形式表面。
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表达“渐变焦度眼镜片的表示,所述表示位于数据介质上”应理解为是指例如存储在计算机的存储器中的渐变焦度眼镜片的表示。
渐变焦度眼镜片的表示尤其包括渐变焦度眼镜片的几何形式和介质的描述。例如,这样的表示可以包括对以下内容的数学描述:前表面;后表面;这些表面相对于彼此的布置(包括厚度)以及渐变焦度眼镜片的边缘界定的布置;以及组成渐变焦度眼镜片的介质的折射率分布。眼镜片的几何形式的所述表示还可以包括特定的结构参考点、定心点和用于对齐镜片的标记(永久标记)的位置;在这方面,参见DIN EN ISO 13666:2012的14.1.24节)。该表示可以以编码形式或甚至以加密形式存在。在此,介质是指用于制造渐变焦度眼镜片的一种/多种材料或物质。
该表示、具体是对渐变焦度眼镜片和形成渐变焦度眼镜片的介质的几何形式的描述也可以通过变换为用于制造渐变焦度眼镜片的制造数据而是可变换的,以上已经详细解释了所述描述。该表示可以可替代地或附加地包括用于制造渐变焦度眼镜片的经变换的制造数据。
在本发明的上下文中,制造数据应理解为是指可以加载到 (i) 制造机器的驱动装置中或 (ii) 制造机器的驱动装置或多个驱动装置中的数据,以便制造具有根据本发明的几何形式和介质的渐变焦度眼镜片。
在本发明的上下文中,虚拟表示应理解为是对渐变焦度眼镜片的几何形式和介质、特别是其折射率曲线的描述。例如,这样的表示可以包括对以下内容的数学描述:前表面;后表面;这些表面相对于彼此的布置(包括厚度)以及渐变焦度眼镜片的边缘的布置;以及组成渐变焦度眼镜片的介质的折射率分布。该表示可以以编码形式或甚至以加密形式存在。在此,介质是指用于制造渐变焦度眼镜片的一种/多种材料或物质。
根据DIN EN ISO 13666:2013-10的第5.8节,眼镜片的“前表面”或“物体侧表面”是眼镜片在眼镜中时旨在背离眼睛的那个表面。相应地,根据这个标准的第5.9节,“后表面”是眼睛侧表面,即眼镜片在眼镜中时旨在面向眼睛的这个表面。
根据DIN EN ISO 13666:2013-10的第7.7节,渐变表面是非旋转对称的表面,在部分或整个表面上具有连续变化的曲率,通常旨在提供递增的下加光或递减的焦度。根据这个定义,任何自由形式表面均是渐变表面,但是反过来却不成立。连续变化排除了跳跃状的变化。特别是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这通常意味着,可以提供下加光或递减焦度,但是情况不需要如此。特别地,在本发明的范围内,空间上变化的折射率可以至少部分地承担这个任务。“空间上变化的折射率可以至少部分地提供下加光或递减焦度”所依据的表达包括以下三种情况:
(1)空间上变化的折射率根本不会对下加光或增加焦度有贡献或根本不会对递减焦度或减小焦度有贡献,
(2)空间上变化的折射率部分地有贡献于下加光或有贡献于递减焦度,
(3)空间上变化的折射率提供下加光或提供整体递减焦度。
在广义上,自由形式表面应理解为是指复杂表面,其尤其仅能通过(特别是分段的)多项式函数(特别是多项式样条,比如双三次样条、四阶或更高阶的高阶样条、泽尼克多项式、福布斯(Forbes)表面、切比雪夫多项式、傅立叶级数、非均匀有理多项式B样条(NURBS))表示。这些应区别于简单的表面(比如球面表面、旋转对称的非球面表面、柱面表面、复曲面表面或WO 89/04986 A1中描述的表面,这些表面被描述为至少沿主子午线为圆形(参见同上,第12页第6-13行)。换句话说,自由形式表面不能以常规规则体、比如球面表面、非球面表面、柱面表面、复曲面表面或WO 89/04986 Al中描述的表面的形式表示(例如参见 https://www.computerwoche.de/a/die-natur-kennt-auch-nur-freiformflaechen,1176029,于2018年1月18日检索到;http://www.megacad.de/kennenlernen/megacad-schulungen/schulungsinhalte/schulung-freiformflaechen.html,于2018年1月18日检索到),而是例如仅能通过(特别是分段的)多项式函数(特别是多项式样条,比如双三次样条、四阶或更高阶的高阶样条、泽尼克多项式、福布斯表面、切比雪夫多项式、傅立叶级数、非均匀有理多项式B样条(NURBS))来表示。相应地,自由形式表面是与常规几何形状不对应的表面(例如参见https://www.infograph.de/de/nurbs,于2018年1月18日检索到;https://books.***.de/books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2A
id=QpugBwAAQBAJ&pg=PA101&lpg=PA101&dq=regelgeometrie+definition&source=bl&ots=CJjmQwghvo&sig=MvsGv0sqbAVEygCaW-JQhfJ99jw&hl=de&sa=X&ved=0ahUKEwi_jcD5y-HYAhXDXCwKHUaQCBw4ChDoAQgsMAI#v=onepage&q=regelgeometrie%20definition&f=false,于2018年1月18日检索到);或者是不可通过分析几何描述的表面(例如参见
Figure 633901DEST_PATH_IMAGE004
PA26&lpg=PA26&dq=regelgeometrie+definition&source=bl&ots=e1upL5jinn&sig=hUNimu8deH5x8OvCiYsa242ddn8&hl=de&sa=X&ved=0ahUKEwi_jcD5y-HYAhXDXCwKHUaQCBw4ChDoAQgvMAM#v=onepage&q=regelgeometrie%20definition&f=false,于2018年1月18日检索到)。
根据本发明,将自由形式表面设置为更窄意义上的自由形式表面,其对应于2015年12月的DIN SPEC 58194的第2.1.2节,确切地是使用自由形式技术制造的眼镜片表面,该眼镜片表面在数学上在微分几何的范围内描述并且既不是点对称的也不是轴对称的。
特别地,此外,在一个有利实施例变型中,自由形式表面不仅可以不具有点对称性而且不具有轴向对称性,而且还可以不具有旋转对称性并且不具有关于对称平面的对称性。尽管取消对表面几何形状的所有限制是有利的,但鉴于目前对渐变焦度眼镜片的光学特性的通常要求,仅容许具有高复杂度的自由形式表面作为渐变表面就足够了。此外,如果对渐变焦度眼镜片上的折射率分布容许相同的复杂度,确切地是在至少两个或优选三个空间维度上,这些渐变焦度眼镜片在其光学特性方面将在最大可能的程度上满足眼镜配戴者的要求。
根据本发明,还设置了,渐变焦度眼镜片包括均匀的基材,该基材具有在空间上变化的折射率并且具有前表面和后表面。在按预期使用期间,基材的前表面和后表面或者形成渐变焦度眼镜片本身的外表面,或者这些表面之一或两者(前表面和/或后表面)排他性地设有一个或多个功能性涂层,功能性涂层对渐变焦度眼镜片的屈光度的等效球镜根本没有贡献,或者在每个点对渐变焦度眼镜片的屈光度的等效球镜贡献不到0.004 dpt。
根据本发明,术语“均匀的”是指基材本身不由形成离散界面的多个单独部分组成。
因此,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以下替代方案之一:
(a) 折射率仅在第一空间维度和第二空间维度上变化,并且在第三空间维度上是恒定的,其中,折射率在第一空间维度和第二空间维度上的分布既没有点对称性也没有轴对称性。
(b) 折射率在第一空间维度、第二空间维度和第三空间维度上改变。在垂直于第三空间维度的所有平面中,折射率在第一空间维度和第二空间维度中的分布既没有点对称性也没有轴对称性。
(c) 折射率在第一空间维度、第二空间维度和第三空间维度上改变。折射率的分布根本没有点对称性和轴对称性。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变型中,第三空间维度在情况(a)或(b)下在某个方向上延伸,该方向
- 在按预期使用期间,与该零度观察方向相差不超过5°,或者
- 在按预期使用期间,与该零度观察方向相差不超过10°,或者
- 在按预期使用期间,与该零度观察方向相差不超过20°,或者
- 在按预期使用期间,与该主观察方向相差不超过5°,或者
- 在按预期使用期间,与该主观察方向相差不超过10°,或者
- 在按预期使用期间,与该主观察方向相差不超过20°,或者
- 与该渐变焦度眼镜片的前表面在该几何中心的法向向量的方向相差不超过5°,或者
- 与该渐变焦度眼镜片的前表面在该几何中心的法向向量的方向相差不超过10°,或者
- 与该渐变焦度眼镜片的前表面在该几何中心的法向向量的方向相差不超过20°,或者
- 与该棱镜测量点处的法向向量的方向相差不超过5°,或者
- 与该棱镜测量点处的法向向量的方向相差不超过10°,或者
- 与该棱镜测量点处的法向向量的方向相差不超过20°,或者
- 与该定心点处的法向向量的方向相差不超过5°,或者
- 与该定心点处的法向向量的方向相差不超过10°,或者
- 与该定心点处的法向向量的方向相差不超过20°。
棱镜测量点是制造商根据DIN EN ISO 13666:2013-10-14.2.12 〈在渐变焦度眼镜片或渐变焦度眼镜片毛坯〉的情况下所指定的前表面上的点,必须确定成品镜片在该点处的棱镜度。定心点的定义见DIN EN ISO 13666:2013-10的第5.20节。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变型,设置了,
(i) 被实施为自由形式表面的该前表面被成型为使得该前表面的平均曲率的绝对值的最大值位于该中间走廊内,和/或
(ii) 被实施为自由形式表面的该后表面被成型为使得该后表面的平均曲率的绝对值的最小值位于该中间走廊内,或者
(iii) 该后表面具有球面表面对称性、旋转对称非球面表面对称性或复曲面表面对称性,并且被实施为自由形式表面的该前表面被成型为使得该前表面的平均曲率的绝对值的最大值位于该中间走廊内,或者
(iv) 该前表面具有球面表面对称性、旋转对称非球面表面对称性或复曲面表面对称性,并且被实施为自由形式表面的该后表面被成型为使得该后表面的平均曲率的绝对值的最小值位于该中间走廊内,或者
(v) 该后表面没有被实施为自由形式表面,并且被实施为自由形式表面的该前表面被成型为使得该前表面的平均曲率的绝对值的最大值位于该中间走廊内,或者
(vi) 该前表面没有被实施为自由形式表面,并且被实施为自由形式表面的该后表面被成型为使得该后表面的平均曲率的绝对值的最小值位于该中间走廊内。
在此,根据DIN EN ISO 13666:2013-10的第14.1.25节,中间走廊是渐变焦度眼镜片的为视远与视近之间的视中范围提供清晰视觉的区域。
可以使用当前可获得的生产工艺以非常高的准确度来制造这样的表面。特别是当为前表面选择此表面几何形状时,制造期间出现优点。由于使用当前常规抛光工具(其至少大致球面的抛光表面对应于待抛光的眼镜片表面的大致三分之一)进行抛光导致的磨损可以在待抛光的眼镜片表面上保持足够均匀,使得与计算出的眼镜片几何形状的偏差相对小。因此,眼镜片的实际光学特性与计算出的光学特性的偏差非常小。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变型的特征在于,根据本发明的渐变焦度眼镜片以如下方式被形成,即相对于没有空间折射率变化、但是具有相同等效球镜度分布的对比渐变焦度眼镜片而言具有以下描述的、对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更有利的光学特性。
提供了以下陈述来进行解释:针对在眼镜片配戴者的眼睛前方的预定布置并且针对眼镜片配戴者感知到物体处于焦点时所处的一个或多个预定物距来设计眼镜片。在偏离了位于眼镜配戴者眼睛前方布置的布置的情况下并且针对其他物距,眼镜片对眼镜配戴者毫无价值,或者光学品质非常受限。这甚至对渐变焦度眼镜片更适用。相应地,渐变焦度眼镜片仅通过对在眼镜配戴者眼睛前方的预定布置的知识来表征。换言之,对眼镜片相对于眼睛在位置和空间对齐方面的布置的知识是必要的,但也足以以一对一的方式在眼镜片针对眼镜配戴者的光焦度方面表征所述眼镜片。此外,仅在配镜师了解眼镜片相对于眼镜配戴者眼睛在位置和对齐方面的布置的情况下配镜师才能够将眼镜片正确定位地***眼镜架中。因此,渐变焦度眼镜片在该渐变焦度眼镜片旨在用于的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的眼睛前方的预定布置的表示是“渐变焦度眼镜片”的产品或商品的不可分割的部分。
为了确保使配镜师将渐变焦度眼镜片以正确位置和取向进行布置,制造商贴附了永久存在的标记。根据DIN EN ISO 13666:2013-10的第14.1.24节,可以得知这些标记被称为对齐标记、或永久标记,并且这些标记由制造商贴附以建立镜片的水平取向[...]或重新建立其他参考点。根据DIN EN ISO 14889:2009的第6.1节,未切割的成品眼镜片的制造商必须通过在单个包装上或随附文件中进行说明来利于标识。特别地,应存在针对使用情形的矫正值、视近下加光、型号名称或品牌名称、以及测量下加光的必要信息。渐变焦度眼镜片的制造商使用的基础物距模型来自型号名称或品牌名称。视远或视近区域的物距可能也是配镜师可以或必须指定的排序参数。根据该标准的3.1,制造商应理解为商业销售未切割的成品眼镜片的自然人或法人实体。
在根据本发明的这个变型中,该产品进一步包括预定地布置在该渐变焦度眼镜片旨在用于的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的眼睛前方的该渐变焦度眼镜片在数据介质上的表示。如已经解释的,(不仅)这个变型中的根据本发明实施的渐变焦度眼镜片针对该渐变焦度眼镜片在该渐变焦度眼镜片旨在用于的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的眼睛前方的预定布置,具有等效球镜度分布。进一步地,根据本发明实施的渐变焦度眼镜片包括具有一定宽度的中间走廊。依据根据本发明的此变型设计的渐变焦度眼镜片具有折射率,该折射率以如下方式在空间上变化,即渐变焦度眼镜片的中间走廊的宽度至少在截面(例如在水平截面中或在中间走廊的焦度的增加介于下加光的25%到75%之间的区域中,或在整个长度上;中间走廊在中间走廊的起点处和在中间走廊的终点处的宽度有时也取决于视远部分或视近部分的配置)或在中间走廊的整个长度上大于如下对比渐变焦度眼镜片的中间走廊的宽度:该渐变焦度眼镜片是针对相同的处方并且是在如果对比渐变焦度眼镜片在渐变焦度眼镜片配戴者的眼睛前方的相同布置时具有相同等效球镜度分布的相同物距模型情况下,但其折射率在空间上不变。
在此,术语“等效球镜度”被定义为聚焦能力的算术平均值、例如出自Albert J.Augustin: Augenheilkunde. 第3完全改写和扩展版 斯普林格 柏林等 2007, ISBN 978-3-540-30454-8, p. 1272或Heinz Diepes, Ralf Blendowske: Optik und Technik derBrille. 第1版, Optische Fachveröffentlichung GmbH, 海德堡 2002, ISBN 3-922269-34-6,第482页:
Figure 725354DEST_PATH_IMAGE005
根据DIN EN ISO 13666:2013-10的第9.2节,焦度是眼镜片的聚焦能力和棱镜度的统称。在该等式中,球镜度缩写为“球镜”;散光度用“柱镜”表示。术语“等效球镜度”也使用术语“平均球镜度”。
根据DIN EN ISO 13666:2013-10的第14.1.25节,如上文已经解释的,中间走廊是渐变焦度眼镜片的为视远与视近之间的视中提供清晰视觉的区域。主视线(表示在眼睛对位于眼镜配戴者笔直前方的物体点从视远到视近进行注视运动期间,穿过渐变焦度眼镜片的两个界定表面之一、即前表面或后表面的所有视点的整体)延伸经过中间走廊的中心。通常在前表面上假设主视线。换言之,主视线表示眼镜片前表面上将进行视远和视近时穿过渐变焦度镜片的主要视点互连的线,并且在主视线上,视中时视线的交叉点位于“笔直向前”的方向上(注意:将后表面用作主视线所在的参考表面是相当不寻常的)。通常,主视线是大致垂直于视远部分和视近部分延伸的线和在中间走廊中以扭曲方式延伸的线,即渐变焦度眼镜片的具有允许以视远与视近之间的范围观察的屈光度的这部分。例如,中间走廊的长度可以由视远设计参考点和视近设计参考点的位置或由视远参考点和视近参考点的位置产生。根据DIN EN ISO 13666:2013-10的5.13,视远设计参考点是制造商规定的在成品镜片的前表面上或镜片毛坯的精加工表面上的、应用了视远部分的设计规格的点。相应地,根据此标准的5.14,视近设计参考点是制造商规定的在成品镜片的前表面上或镜片毛坯的精加工表面上、应用了视近部分的设计规格的点。根据5.15,视远参考点或主要参考点是眼镜片前表面上必须实现了视远部分的屈光度的点,并且根据5.17,视近点是镜片上的视点的用于在给定条件下进行视近的假定位置。
原则上,可以基于上文提供的规格与对比渐变焦度眼镜片一对一地设定并且确定该渐变焦度眼镜片的特性。如果假设该至少一个区段是下组的变型,则会出现简单的准则:
- 水平区段,
- 一半下加光处的区段(更尤其在主视线上),
- 一半下加光处的水平区段(更尤其在主视线上),
- 一半下加光处的水平区段(更尤其在主视线上)、和25%下加光处的水平区段(更尤其在主视线上),
- 一半下加光处的水平区段(更尤其在主视线上)、和75%下加光处的水平区段(更尤其在主视线上),
- 一半下加光处的水平区段(更尤其在主视线上)、和25%下加光处的水平区段(更尤其在主视线上)、以及75%下加光处的水平区段(更尤其在主视线上)。
ist.
在第14.2.1节中,DIN EN ISO 13666:2013-10将下加光定义为在特定条件下测得的视近部分的顶焦度与视远部分的顶焦度之间的差值。该标准规定了对应的测量方法被包含在眼镜片的决定性标准中。作为决定性标准,DIN EN ISO 13666:2013-10参考了DIN ENISO 8598-1:2012:“光学和光学仪器—焦度计—-第1部分:通用仪器”。在DIN EN ISO13666:2013-10的第9.7节中,顶焦度的定义如下。将后顶焦度(被定义为以米为单位测得的近轴后顶焦距的倒数)与前焦度(被定义为以米为单位测得的近轴前顶焦距的倒数)进行区分。应注意的是,根据眼科惯例,后顶焦度被指定为眼镜片的“焦度”,但是前顶焦度也是某些目的所需的,例如在测量一些多焦点和渐变焦度眼镜片中的下加光时。
通过与一对一具有可预定特性的对比渐变镜片眼镜片(即,基于相同的物距模型,在眼镜片在同一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的眼睛前方的相同位置时,镜片上的相同等效球镜度分布)进行比较来定义渐变焦度眼镜片的特性的另外变型由以下产品组成,该产品进一步包括:
(i) 针对该渐变焦度眼镜片在该渐变焦度眼镜片旨在用于的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的眼睛前方的预定布置而言残余散光分布在数据介质上的表示,和/或
(ii) 针对该渐变焦度眼镜片在该渐变焦度眼镜片旨在用于的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的眼睛前方的预定布置,为了获得完全矫正所需的散光度分布在数据介质上的表示,和/或
(iii) 针对该渐变焦度眼镜片在该渐变焦度眼镜片旨在用于的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的眼睛前方的预定布置,处方和物距模型在数据介质上的表示,和/或
(iv) 针对该渐变焦度眼镜片在该渐变焦度眼镜片旨在用于的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的眼睛前方的预定布置,等效球镜度分布在数据介质上的表示。
在根据本发明的渐变焦度眼镜片的此变型中,中间走廊的宽度是由横向于中间走廊的纵向方向、在视远部分与近部分之间延伸的某个尺寸限定的,在该尺寸内,残余散光的绝对值低于预定极限值,该预定极限值选自以下指明的组中的范围内:
(a) 该极限值在0.25 dpt与1.5 dpt之间的范围内,
(b) 该极限值在0.25 dpt与1.0 dpt之间的范围内,
(c) 该极限值在0.25 dpt与0.75 dpt之间的范围内,
(d) 该极限值在0.25 dpt与0.6 dpt之间的范围内,
(e) 该极限值在0.25 dpt与0.5 dpt之间的范围内,
(f) 该极限值为0.5 dpt。
残余散光应理解为以下散光(根据绝对值和轴位方向):渐变焦度眼镜片的散光或散光度与在当渐变焦度眼镜片旨在用于的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按照预期戴着渐变焦度眼镜片(使得它以预定的方式布置在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的眼睛前方)时为了在渐变焦度眼镜片表面上的相应位置处针对与渐变焦度眼镜片在这个位置处相交的光线而对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实现完全矫正所需要的散光度的偏差。术语“分布”阐明了这种残余散光可以在眼镜片上局部地不同,并且按惯例通常将是不同的。
换言之,残余散光应理解为是指渐变焦度眼镜片的散光度(实际散光度)与“处方”散光度在绝对值和轴位位置方面的偏差。换言之,残余散光是对于处于使用位置的渐变焦度眼镜片的配戴者而言实际散光度与预期散光度之间的、取决于观察方向的差异。在使用位置时,考虑眼镜片在按预期使用时相对于眼睛的位置和取向。散光度的观察方向依赖性尤其可能由物距的观察方向依赖性和眼睛的散光度的观察方向依赖性得到。因此,术语“处方焦度”应在最广意义上理解为针对相应的观察方向和眼镜配戴者针对这个观察方向看到物体在焦点处而应处的距离,眼镜片由于其相对于眼睛的基本位置和取向而应具有的预期焦度。
为了具体计算残余散光分布(或其他像差分布,比如EP 2 115 527 B1中描述的球面像差分布或更高阶的其他像差分布,或实际焦度分布,比如实际散光度、实际球镜度或实际棱镜度),规律地考虑了顶点距离、瞳距、眼镜片的前倾角、眼镜片的面部形廓角以及眼镜片大小(尤其还包括例如厚度和/或边缘(边缘轮廓))。此外,这规律地基于物距模型,该物距模型描述了眼镜配戴者的视野中的物点相对于配戴者眼睛的转动中心的位置。
残余散光分布已经可以作为计算出的数学描述(如同情况 (i))呈现,或者可以根据处方和物距模型(如同情况 (iii))、或根据已经计算出的实现完全矫正的散光度分布(如同情况 (ii))来确定。
除了常规的折光值之外,处方还可以包括眼镜配戴者固有的另外的生理参数(即,通常是眼镜配戴者固有的那些参数)和使用条件(即,通常是可指配给眼镜配戴者的周围环境的参数),应以所述使用条件来配戴处方渐变焦度眼镜片。固有的生理参数尤其包括眼镜配戴者的屈光不正、调节能力和(可能是单眼的)瞳距。使用条件包括关于镜片眼睛前方的信息、还以及表征物距模型的数据,比如,这些是否应是用于在屏幕前工作的眼镜,这基于针对物体(确切地屏幕)的观察方向与无限远处偏离的距离。对于逐个测量或确定的处方不包含某些使用条件(例如,9°的标准前倾角)的情况,假设某些标准值。
物距模型应理解为是指对于眼镜配戴者应该看到物***于焦点而所处的空间距离的假设。物距模型可以例如通过在不同的观察方向上或针对穿过前表面的光线的交点距眼镜镜片的前侧的物距的分布来表征。物***置通常与物距模型中眼睛的转动中心有关,如上文解释的。
模型计算可以考虑在不同的物体距离和观察方向的情况下眼睛的焦度和轴位位置改变的事实。特别地,模型计算可以考虑利斯廷氏定律(Listing’s law)。例如,模型计算还可以考虑眼睛在视近和视远时散光度的变化,例如以DE 10 2015 205 721 A1中描述的方式。
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完全矫正描述了通过按照预期配戴渐变焦度眼镜而获得的矫正,该矫正(考虑了由处方表示的其眼睛的视觉特性)允许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看到被布置在物距模型所基于的距离处的物***于焦点。
为了完整起见,参考了以下事实:所述预定表示所位于的数据介质还可以是例如纸张而不是计算机的存储器。这尤其涉及上述情况 (iii),其中也可以在纸上注明处方。
根据本发明的产品的另外的实施例包括以下组成部分:
- 预定地布置在该渐变焦度眼镜片旨在用于的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的眼睛前方的该渐变焦度眼镜片在数据介质上的表示,并且,
- 数据介质上的以下表示中的一个或多个:
(i) 针对该渐变焦度眼镜片在该渐变焦度眼镜片旨在用于的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的眼睛前方的预定布置而言残余散光分布在数据介质上的表示,和/或
(ii) 针对该渐变焦度眼镜片在该渐变焦度眼镜片旨在用于的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的眼睛前方的预定布置,为了获得完全矫正所需的散光度分布在数据介质上的表示,和/或
(iii) 针对该渐变焦度眼镜片在该渐变焦度眼镜片旨在用于的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的眼睛前方的预定布置,处方和物距模型在数据介质上的表示,和/或
(iv) 针对该渐变焦度眼镜片在该渐变焦度眼镜片旨在用于的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的眼睛前方的预定布置,等效球镜度分布在数据介质上的表示。
根据这个实施例的渐变焦度眼镜片针对该渐变焦度眼镜片在该渐变焦度眼镜片旨在用于的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的眼睛前方的预定布置,具有等效球镜度分布。在此实施例中,渐变焦度眼镜片的折射率以如下方式在空间上的变化,即渐变焦度眼镜片的残余散光的最大值小于如下对比渐变焦度眼镜片的残余散光的最大值:该对比渐变焦度眼镜片是针对相同的处方并且是在对比渐变焦度眼镜片在渐变焦度眼镜片配戴者的眼睛前方的相同布置情况下具有相同等效球镜度分布,但其折射率在空间上不变。
根据本发明的此实施例,眼镜配戴者可感知的渐变焦度眼镜片的光学特性比所有常规渐变焦度眼镜片都有所改善。
根据本发明的产品的另一个变型包括以下指明的组成部分:
- 预定地布置在该渐变焦度眼镜片旨在用于的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的眼睛前方的该渐变焦度眼镜片在数据介质上的表示,
- 数据介质上的以下表示中的至少一个:
(i) 针对该渐变焦度眼镜片在该渐变焦度眼镜片旨在用于的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的眼睛前方的预定布置而言残余散光分布在数据介质上的表示,和/或
(ii) 针对该渐变焦度眼镜片在该渐变焦度眼镜片旨在用于的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的眼睛前方的预定布置,为了获得完全矫正所需的散光度分布在数据介质上的表示,和/或
(iii) 针对该渐变焦度眼镜片在该渐变焦度眼镜片旨在用于的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的眼睛前方的预定布置,处方和物距模型在数据介质上的表示,和/或
(iv) 针对该渐变焦度眼镜片在该渐变焦度眼镜片旨在用于的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的眼睛前方的预定布置,等效球镜度分布在数据介质上的表示。
根据这个实施例变型的渐变焦度眼镜片针对该渐变焦度眼镜片在该渐变焦度眼镜片旨在用于的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的眼睛前方的预定布置,具有等效球镜度分布。该渐变焦度眼镜片包括中间走廊。渐变焦度眼镜片的折射率以如下方式在空间上的变化,即对于在中间走廊的最窄点处的某个水平区段上(例如,在对应于1 dpt的等散光线彼此具有最小距离的情况下)的、或者在经过主视线上的实现一半下加光的点的水平区段上的选自下组中的预定残余散光值
Figure 231421DEST_PATH_IMAGE006
(a) 该残余散光值
Figure 650901DEST_PATH_IMAGE006
在0.25 dpt与1.5 dpt之间的范围内,
(b) 该残余散光值
Figure 877614DEST_PATH_IMAGE006
在0.25 dpt与1.0 dpt之间的范围内,
(c) 该残余散光值
Figure 698940DEST_PATH_IMAGE006
在0.25 dpt与0.75 dpt之间的范围内,
(d) 该残余散光值
Figure 500543DEST_PATH_IMAGE006
在0.25 dpt与0.6 dpt之间的范围内,
(e) 该残余散光值
Figure 407319DEST_PATH_IMAGE006
在0.25 dpt与0.5 dpt之间的范围内,
(f) 该残余散光值
Figure 172144DEST_PATH_IMAGE006
为0.5 dpt,
在主视线两侧为10 mm的水平距离的区域内适用以下关系:
Figure 113555DEST_PATH_IMAGE007
其中,grad W描述渐变焦度眼镜片在主视线的方向上在中间走廊的最窄点处的点处、或者在主视线上的实现一半下加光的点处在该主视线方向上的等效球镜度焦度梯度,B描述了渐变焦度眼镜片中使得残余散光为
Figure 961425DEST_PATH_IMAGE008
的区域的宽度,其中c是选自下组的常量:
(a)1.0 < c
(b)1.1 < c
(c)1.2 < c
(d)1.3 < c。
根据本发明的此实施例,眼镜配戴者可感知的渐变焦度眼镜片的光学特性比所有常规渐变焦度眼镜片都有所改善。
根据本发明的产品的另一变型包括 (i) 渐变焦度眼镜片、或 (ii)该渐变焦度眼镜片的表示,所述表示位于数据介质上,(iii) 具有该渐变焦度眼镜片的虚拟表示的数据介质,其中,该渐变焦度眼镜片具有前表面和后表面以及空间上变化的折射率。前表面或后表面、或这两个表面被实施为渐变表面。被实施为渐变表面的前表面根据本发明被实施为自由形式表面,和/或被实施为渐变表面的后表面根据本发明被实施为自由形式表面。
该渐变焦度眼镜片由以下组成:基材,该基材不含单个层;以及位于该基材的前表面上的包括一个或多个单个层的前表面涂层,和/或位于该基材的后表面上的包括一个或多个单个层的后表面涂层。仅该基材具有空间上变化的折射率。
根据本发明,在具有该前表面涂层和/或该后表面涂层的渐变焦度眼镜片的前表面上的每个点处测得的等效球镜度与在没有前表面涂层且没有后表面涂层但是具有相同基材(具有相同几何形状和相同折射率)的对比渐变焦度眼镜片的前表面上的每个对应点处测得的等效球镜度之差小于以下指明的组中的值:
(a) 该差值小于0.001 dpt
(b) 该差值小于0.002 dpt
(c) 该差值小于0.003 dpt
(d) 该差值小于0.004 dpt。
当然,这个变型还可以具有上文描述的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特征。
上面直接描述的产品的第一发展的特征在于,这些自由形式表面中的至少一个表面没有点对称性且没有轴对称性,或者这些自由形式表面中的至少一个表面没有点对称性且没有轴对称性、且没有旋转对称性、并且没有关于对称平面的对称性。
第二发展可选地结合第一发展的特征是
(a) 该折射率仅在第一空间维度和第二空间维度上变化,并且在第三空间维度上是恒定的,其中,该折射率在该第一空间维度和该第二空间维度上的分布既没有点对称性也没有轴对称性,或者
(b) 该折射率在第一空间维度和第二空间维度上以及在第三空间维度上变化,其中,该折射率在垂直于该第三空间维度的所有平面内在该第一空间维度和该第二空间维度上的分布既没有点对称性也没有轴对称性,或者
(c) 该折射率在第一空间维度和第二空间维度上以及在第三空间维度上变化,其中,该折射率的分布根本没有点对称性和轴对称性。
在情况 (a) 或情况 (b) 中的第三空间维度优选地在以下方向上延伸:
- 在按预期使用期间,与该零度观察方向相差不超过5°,或者
- 在按预期使用期间,与该零度观察方向相差不超过10°,或者
- 在按预期使用期间,与该零度观察方向相差不超过20°,或者
- 在按预期使用期间,与该主观察方向相差不超过5°,或者
- 在按预期使用期间,与该主观察方向相差不超过10°,或者
- 在按预期使用期间,与该主观察方向相差不超过20°,或者
- 与该渐变焦度眼镜片的前表面在该几何中心的法向向量的方向相差不超过5°,或者
- 与该渐变焦度眼镜片的前表面在该几何中心的法向向量的方向相差不超过10°,或者
- 与该渐变焦度眼镜片的前表面在该几何中心的法向向量的方向相差不超过20°,或者
- 与该棱镜测量点处的法向向量的方向相差不超过5°,或者
- 与该棱镜测量点处的法向向量的方向相差不超过10°,或者
- 与该棱镜测量点处的法向向量的方向相差不超过20°,或者
- 与该定心点处的法向向量的方向相差不超过5°,或者
- 与该定心点处的法向向量的方向相差不超过10°,或者
- 与该定心点处的法向向量的方向相差不超过20°。
在进一步的配置中,渐变焦度眼镜片包括中间走廊。在渐变焦度眼镜片中,可能是的情况是
(i) 被实施为自由形式表面的该前表面被成型为使得该平均曲率在该中间走廊内具有最大值,和/或
(ii) 被实施为自由形式表面的该后表面被成型为使得该平均曲率在该中间走廊内具有最小值,或者
(iii) 该后表面具有球面表面对称性、旋转对称非球面表面对称性或复曲面表面对称性,并且被实施为自由形式表面的该前表面被成型为使得该前表面的平均曲率的绝对值的最大值位于该中间走廊内,或者
(iv) 该前表面具有球面表面对称性、旋转对称非球面表面对称性或复曲面表面对称性,并且被实施为自由形式表面的该后表面被成型为使得该后表面的平均曲率的绝对值的最小值位于该中间走廊内,或者
(v) 该后表面没有被实施为自由形式表面,并且被实施为自由形式表面的该前表面被成型为使得该前表面的平均曲率的绝对值的最大值位于该中间走廊内,或者
(vi) 该前表面没有被实施为自由形式表面,并且被实施为自由形式表面的该后表面被成型为使得该后表面的平均曲率的绝对值的最小值位于该中间走廊内。
上述产品附加地特征可以在于:
- 该产品还包括:(i) 预定地布置在该渐变焦度眼镜片旨在用于的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的眼睛前方的该渐变焦度眼镜片在数据介质上的表示,(ii) 具有关于渐变焦度眼镜片在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的眼睛前方的预定地布置的数据的数据介质,特征在于
- 该渐变焦度眼镜片针对该渐变焦度眼镜片在该渐变焦度眼镜片旨在用于的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的眼睛前方的预定布置,具有等效球镜度分布,
- 该渐变焦度眼镜片具有一定宽度的中间走廊,并且该渐变焦度眼镜片的折射率以如下方式在空间上变化,即该渐变焦度眼镜片的中间走廊至少在该中间走廊的区段中或在其整个长度上的宽度大于对比渐变焦度眼镜片的中间走廊的宽度,其中该对比渐变焦度眼镜片在该对比渐变焦度眼镜片相同地布置在该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的眼睛前方的情况下具有相同的等效球镜度分布、但是具有空间上不变的折射率。
在进一步的配置中,产品的最后描述的配置的特征可以在于对该至少一个区段选择下组的变型:
- 水平区段,
- 一半下加光处的区段,
- 一半下加光处的水平区段,
- 一半下加光处的水平区段、和25%下加光处的水平区段,
- 一半下加光处的水平区段、和75%下加光处的水平区段,
- 一半下加光处的水平区段、和25%下加光处的水平区段、以及75%下加光处的水平区段。
可替代地或附加地,该产品可以进一步包括:
(i) 针对该渐变焦度眼镜片在该渐变焦度眼镜片旨在用于的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的眼睛前方的预定布置而言残余散光分布在数据介质上的表示,和/或
(ii) 针对该渐变焦度眼镜片在该渐变焦度眼镜片旨在用于的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的眼睛前方的预定布置,为了获得完全矫正所需的散光度分布在数据介质上的表示,和/或
(iii) 针对该渐变焦度眼镜片在该渐变焦度眼镜片旨在用于的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的眼睛前方的预定布置,处方和物距模型在数据介质上的表示,和/或
(iv) 针对该渐变焦度眼镜片在该渐变焦度眼镜片旨在用于的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的眼睛前方的预定布置,等效球镜度分布在数据介质上的表示,和/或
(v) 具有以下数据的数据介质:该数据关于该渐变焦度眼镜片在该渐变焦度眼镜片旨在用于的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的眼睛前方的预定布置的残余散光分布,和/或
(vi) 具有以下数据的数据介质:该数据关于针对该渐变焦度眼镜片在该渐变焦度眼镜片旨在用于的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的眼睛前方的预定布置、为了获得完全矫正所需的散光度分布,和/或
(vii) 具有以下数据的数据介质:该数据关于针对渐变焦度眼镜片在该渐变焦度眼镜片旨在用于的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的眼睛前方的预定布置的处方和物距模型,和/或
(viii) 具有以下数据的数据介质:该数据关于针对该渐变焦度眼镜片在该渐变焦度眼镜片旨在用于的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的眼睛前方的预定布置的等效球镜度分布,其中,
- 该渐变焦度眼镜片具有视远部分和视近部分,并且
- 该中间走廊的宽度对应于横向于该中间走廊的纵向方向、在该视远部分与视近部分之间延伸的尺寸,在该尺寸内,残余散光的绝对值低于预定极限值,该预定极限值选自以下指定的组中的范围内:
(a) 该极限值在0.25 dpt与1.5 dpt之间的范围内,
(b) 该极限值在0.25 dpt与1.0 dpt之间的范围内,
(c) 该极限值在0.25 dpt与0.75 dpt之间的范围内,
(d) 该极限值在0.25 dpt与0.6 dpt之间的范围内,
(e) 该极限值在0.25 dpt与0.5 dpt之间的范围内,
(f) 该极限值为0.5 dpt。
该产品的上述进一步变型以及可选地其上述发展的特征可以在于
- 该产品还包括:(i) 预定地布置在该渐变焦度眼镜片旨在用于的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的眼睛前方的该渐变焦度眼镜片在数据介质上的表示,或者 (ii) 具有关于渐变焦度眼镜片在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的眼睛前方的预定地布置的数据的数据介质,特征在于
- 该渐变焦度眼镜片针对该渐变焦度眼镜片在该渐变焦度眼镜片旨在用于的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的眼睛前方的预定布置,具有等效球镜度分布,
- 该产品进一步包括:
(i) 针对该渐变焦度眼镜片在该渐变焦度眼镜片旨在用于的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的眼睛前方的预定布置而言残余散光分布在数据介质上的表示,和/或
(ii) 针对该渐变焦度眼镜片在该渐变焦度眼镜片旨在用于的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的眼睛前方的预定布置,为了获得完全矫正所需的散光度分布在数据介质上的表示,和/或
(iii) 针对该渐变焦度眼镜片在该渐变焦度眼镜片旨在用于的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的眼睛前方的预定布置,处方和物距模型在数据介质上的表示,和/或
(iv) 针对该渐变焦度眼镜片在该渐变焦度眼镜片旨在用于的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的眼睛前方的预定布置,等效球镜度分布在数据介质上的表示,和/或
(v) 具有以下数据的数据介质:该数据关于该渐变焦度眼镜片在该渐变焦度眼镜片旨在用于的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的眼睛前方的预定布置的残余散光分布,和/或
(vi) 具有以下数据的数据介质:该数据关于针对该渐变焦度眼镜片在该渐变焦度眼镜片旨在用于的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的眼睛前方的预定布置、为了获得完全矫正所需的散光度分布,和/或
(vii) 具有以下数据的数据介质:该数据关于针对该渐变焦度眼镜片在该渐变焦度眼镜片旨在用于的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的眼睛前方的预定布置的处方和物距模型,和/或
(viii) 具有以下数据的数据介质:该数据关于针对该渐变焦度眼镜片在该渐变焦度眼镜片旨在用于的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的眼睛前方的预定布置的等效球镜度分布,并且其特征在于
- 该渐变焦度眼镜片的折射率以如下方式在空间上变化,即该渐变焦度眼镜片的残余散光的最大值小于如下对比渐变焦度眼镜片的残余散光的最大值:该对比渐变焦度眼镜片在该对比渐变焦度眼镜片在该渐变焦度眼镜片配戴者的眼睛前方的相同布置情况下具有相同等效球镜度分布,但其折射率在空间上不变。
该产品的上述进一步变型以及可选地其上述发展的特征也可以在于
- 该产品还包括:(i) 预定地布置在该渐变焦度眼镜片旨在用于的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的眼睛前方的该渐变焦度眼镜片在数据介质上的表示,或者 (ii) 具有关于渐变焦度眼镜片在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的眼睛前方的预定地布置的数据的数据介质,特征在于
- 该渐变焦度眼镜片针对该渐变焦度眼镜片在该渐变焦度眼镜片旨在用于的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的眼睛前方的预定布置,具有等效球镜度分布(W),
- 该产品进一步包括:
(i) 针对该渐变焦度眼镜片在该渐变焦度眼镜片旨在用于的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的眼睛前方的预定布置而言残余散光分布在数据介质上的表示,和/或
(ii) 针对该渐变焦度眼镜片在该渐变焦度眼镜片旨在用于的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的眼睛前方的预定布置,为了获得完全矫正所需的散光度分布在数据介质上的表示,和/或
(iii) 针对该渐变焦度眼镜片在该渐变焦度眼镜片旨在用于的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的眼睛前方的预定布置,处方和物距模型在数据介质上的表示,和/或
(iv) 针对该渐变焦度眼镜片在该渐变焦度眼镜片旨在用于的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的眼睛前方的预定布置,等效球镜度分布在数据介质上的表示,和/或
(v) 具有以下数据的数据介质:该数据关于该渐变焦度眼镜片在该渐变焦度眼镜片旨在用于的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的眼睛前方的预定布置的残余散光分布,和/或
(vi) 具有以下数据的数据介质:该数据关于针对该渐变焦度眼镜片在该渐变焦度眼镜片旨在用于的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的眼睛前方的预定布置、为了获得完全矫正所需的散光度分布,和/或
(vii) 具有以下数据的数据介质:该数据关于针对该渐变焦度眼镜片在该渐变焦度眼镜片旨在用于的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的眼睛前方的预定布置的处方和物距模型,和/或
(viii) 具有以下数据的数据介质:该数据关于针对该渐变焦度眼镜片在该渐变焦度眼镜片旨在用于的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的眼睛前方的预定布置的等效球镜度分布,并且其特征在于
- 该渐变焦度眼镜片包括中间走廊和主视线,并且该渐变焦度眼镜片的折射率以如下方式在空间上变化,即对于在该中间走廊的最窄点处的某个水平区段上的选自下组中的预定残余散光值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9
(a) 该残余散光值
Figure 214552DEST_PATH_IMAGE006
在0.25 dpt与1.5 dpt之间的范围内,
(b) 该残余散光值
Figure 783068DEST_PATH_IMAGE006
在0.25 dpt与1.0 dpt之间的范围内,
(c) 该残余散光值
Figure 313406DEST_PATH_IMAGE006
在0.25 dpt与0.75 dpt之间的范围内,
(d) 该残余散光值
Figure 191232DEST_PATH_IMAGE006
在0.25 dpt与0.6 dpt之间的范围内,
(e) 该残余散光值
Figure 807021DEST_PATH_IMAGE006
在0.25 dpt与0.5 dpt之间的范围内,
(f) 该残余散光值
Figure 176298DEST_PATH_IMAGE010
为0.5 dpt,
或者对于经过该主视线上的实现一半下加光的点的水平区段,在该主视线两侧为10 mm的水平距离的区域内适用以下关系:
Figure 826723DEST_PATH_IMAGE011
其中,grad W描述该渐变焦度眼镜片在该主视线上在该中间走廊的最窄点处、或者在该主视线上的实现一半下加光的点处的等效球镜度焦度梯度,B描述了该渐变焦度眼镜片中使得该残余散光为
Figure 609871DEST_PATH_IMAGE012
的区域的宽度,其中c是选自下组的常量:
(a)1.0 < c
(b)1.1 < c
(c)1.2 < c
(d)1.3 < c。
以上是对以下效果的陈述:发明人已经认识到,渐变表面的几何形状的复杂程度与折射率分布的复杂程度的相互影响是决定性的。因此,与WO 89/04986 A1中描述的解决方案不同的是,提供了一种用于设计渐变焦度眼镜片的、为光线追踪法的形式的计算机实施方法,该渐变焦度眼镜片具有前表面和后表面以及空间上变化的折射率,其中,该前表面或后表面、或这两个表面被实施为渐变表面。通过光线追踪法计算在视线穿过该渐变焦度眼镜片时所经过的多个评估点处该渐变焦度眼镜片的光学特性。在该光线追踪法中,在相应的评估点处设定该渐变焦度眼镜片的至少一个预期光学特性。初始地,设定该渐变焦度眼镜片的设计,其中,该设计包括该渐变焦度眼镜片的渐变表面的局部几何形状的表示以及在经过这些评估点的相应视觉光路上的局部折射率的表示。根据该渐变焦度眼镜片的至少一个预期光学特性的近似值来修改该渐变焦度眼镜片的设计。根据本发明,该修改包括不仅修改渐变表面的局部几何形状的表示,还修改该渐变焦度眼镜片的在经过这些评估点的相应视觉光路上的局部折射率的表示,其中,该至少一个预期光学特性包括渐变焦度眼镜片的预期残余散光。
通常,与被修改的渐变表面相反的表面是固定地规定的。通常,前者包括简单的表面几何形状,例如球面、旋转对称的非球面、或复曲面几何形状。在复曲面表面的情况下,通常将表面几何形状和轴位位置选择称使得(除了不希望的残余散光外)它们补偿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的眼睛的散光屈光不足。与被修改的渐变表面相反的表面也可以是渐变表面、可选地也是自由形式表面,其具有固定开立的处方表面几何形状。前者的表面可以有助于增大提供下加光所需的焦度。被修改的渐变表面也可以有助于增加提供下加光所需的焦度。还可以将这两个表面、确切地前表面和后表面与折射率分布一起修改以实现近似所述预期残余散光分布。在设计渐变焦度眼镜片时使用的光线追踪法是已知的。特别是参考了Werner Köppen:Konzeption und Entwicklung von Progressivgläsern,DeutscheOptiker Zeitung DOZ 10/95, 第42-46页,并且考虑了EP 2 115 527 B1和其中指明的文件。通过光学计算程序(例如,Zemax, LLC公司的计算程序ZEMAX)来计算优化的空间依赖性折射率分布同样是已知的。例如,参考其因特网存在http://www.zemax.com/。
为眼镜片设定预期特性涉及眼镜片的所谓设计。眼镜片的设计通常包括分布一个或多个成像像差的预期值,这些值优选地在眼镜片的优化中作为目标值被包含或者在确定目标值时被包含。特别地,通过屈光不正(即,在使用位置时渐变焦度眼镜片在光束路径中的等效球镜度与通过确定折射率所获得的等效球镜度之差)的分布、和/或残余散光(即,该眼镜片的散光与通过确定折射率所获得的散光之差)的分布来表征眼镜片设计。代替术语“残余散光分布”,文件中还使用了术语“散光像差分布”和“散光偏差”。进一步地,眼镜片设计同样可以包括放大、畸变或其他成像像差、更具体地更高阶成像像差(如EP 2 115 527B1中描述的)的预期值的分布。在此,这些可以涉及表面值,或者优选地使用值,即眼镜片在使用位置时的值。
根据本发明,修改渐变焦度眼镜片的设计的目标是为了尽可能接近预定的预期残余散光。例如,可以将所有评估点处的预期残余散光均设定为零。还可以预先确定残余散光分布,该残余散光分布优选地具有远小于通过具有空间上不变化的折射率、但是具有自由形式后表面(和/或前表面)的渐变焦度眼镜片完全理论上可实现的值的值,或者具有远小于为了优化这样的渐变焦度眼镜片而预先确定的值的值。根据Werner Köppen:Konzeptionund Entwicklung von Progressivgläsern,在Deutsche Optiker Zeitung DOZ 10/95,第42-46页中,评估点的数量通常在1000个与1500个之间的范围内。EP 2 115 527 B1提出,评估点数量超过8000个。
为了尽可能接近该目标,根据本发明,在评估点处局部地修改的不仅是(后续)渐变表面的表面几何形状,还有光束路径所穿过的渐变焦度眼镜片的介质在评估点处的局部折射率。术语“介质”应理解为是指构成渐变焦度眼镜片的一种或多种材料。
根据本发明,渐变表面在两个空间维度上自由地修改,并且局部折射率也在至少两个空间维度上自由地修改。
为了尽可能接近该目标,这个修改过程通常必须多次执行、即迭代地执行。在此,应再次阐明,局部表面几何形状和局部折射率都可以自由改变,并且在修改期间、尤其在迭代期间,局部表面几何形状和局部折射率都不是固定的。相比之下,WO 89/04986 A1教导了前表面和后表面的相对简单的几何形状的处方以及对合适的折射率分布的寻找以便产生提供下加光所需的焦度增大,并且可选地以便整体或部分地纠正沿主视线的(残余)散光,并在必要时进一步矫正主子午线旁边的成像像差。
尽管通常折射率是波长相关的,但通常不考虑色散,并且针对所谓的设计波长来实施所述计算。然而,不排除考虑了不同设计波长的优化过程,例如在EP 2 383 603 B1中描述的。
由于进行修改的目标是为了尽可能接近预期光学特性,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谈到了优化。修改进行到直到满足终止准则为止。在理想情况下,终止准则包括具有预定的预期光学特性的所设计的渐变焦度眼镜片。在所有评估点处的残余散光都设定为零的情况下,此理想情况是在所有评估点处,所计算出的眼镜片的残余散光实际上为零。然而,由于情况通常不是如此,尤其在所描述的情况下,因此存在计算的终止,例如在达到一个(多个)预期特性周围的一个或多个极限值之后或者在达到预定迭代次数之后。
通常,预期特性的确定和实际特性的计算是基于考虑了使用条件(确切地例如,眼镜片位于眼睛前方)和物距模型、以及眼镜配戴者的生理参数(确切地例如,屈光不正、调节能力和瞳距)的模型计算。上面已经描述了细节。
通常,通过修改局部折射率和局部表面几何形状来近似所述渐变焦度眼镜片的至少一个预期光学特性(多种特性)的结果是,被实施为渐变表面的前表面被实施为自由形式表面,和/或被实施为渐变表面的后表面被实施为自由形式表面。
开篇阐述的目的通过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全部实现。
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一个有利配置中,以如下方式修改渐变表面,即产生既没有点对称性也没有轴对称性的自由形式表面。以如下方式还实现局部折射率的修改:
(a) 该折射率仅在第一空间维度和第二空间维度上变化,并且在第三空间维度上是恒定的,使得该折射率在该第一空间维度和该第二空间维度上的分布既没有点对称性也没有轴对称性,或者
(b) 该折射率在第一空间维度和第二空间维度上以及在第三空间维度上变化,使得该折射率在垂直于该第三空间维度的所有平面内在该第一空间维度和该第二空间维度上的分布既没有点对称性也没有轴对称性,或者
(c) 该折射率在第一空间维度和第二空间维度上以及在第三空间维度上变化,使得该渐变焦度眼镜片中的折射率的分布根本没有点对称性和轴对称性。
本发明的目的是减小沿着主视线(即,在视中部分的中心区域中)的残余散光像差和可选地还有残余球面像差。从 (i) 具有空间上恒定折射率的常规渐变焦度眼镜片的设计或 (ii) 具有空间上恒定折射率的常规渐变焦度眼镜片的目标设计(也就是说用于优化具有恒定折射率的渐变焦度眼镜片的目标设计)出发,可以制造具有空间上变化的折射率的渐变焦度眼镜片的新目标设计,其包含残余球面像差和散光像差的先前分布,但是散光像差特别是在中央视中部分中被减小。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地,在主视线周围的区域(例如,在距主视线5 mm、10 mm至20 mm的区域)中减小残余散光像差(例如,通过将它们乘以0.5至0.8的因子),以便获得改进的目标设计。
根据本发明的本方法的一个实施例变型的特征在于,修改渐变焦度眼镜片的设计是考虑到对目标函数求极小值来实施的。这样的目标函数在德语文献中又被称为“Kostenfunktion”,并且在英语文献中被称为优值函数。在设计渐变焦度眼镜片时,非常常用的是最小二乘法,这是对目标函数求极小值的方法,例如在EP 0 857 993 B2,EP 2 115527 B1或Werner Köppen: Konzeption und Entwicklung von Progressivgläsern, inDeutsche Optiker Zeitung DOZ 10/95, 第42-46页中所实践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变型将此方法与下面再现的目标函数一起应用:
Figure 978535DEST_PATH_IMAGE013
在目标函数F中,
Figure 154433DEST_PATH_IMAGE014
是评估点m处的权重,
Figure 659363DEST_PATH_IMAGE015
是光学特性n的权重,
Figure 613413DEST_PATH_IMAGE016
是在相应评估点m处该光学特性n的预期值,并且
Figure 469374DEST_PATH_IMAGE017
是在评估点m处该光学特性n的实际值。
此方法的应用已经证明其对于设计常规类型渐变焦度眼镜片是有价值的。本发明还提出了使用此方法来设计根据本发明的梯度折射率(GRIN)渐变焦度眼镜片。
目标设计也可以例如通过整个镜片的前表面上分布的许多点处的残余光学像差(尤其是球面像差和散光像差)的规定来固定。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存在针对眼镜配戴者在透过眼镜片看时的焦度和/或残余球面像差和散光像差被确定的物体的距离的规格。
此外,可以存在针对渐变表面上的另外的点处的表面曲率、厚度要求(尤其是在渐变焦度眼镜片的几何中心和边缘)和另外的点处的棱镜要求的规定。
可以对前述点中的每一个处的这些光学和几何规定中的每一个分配单独的权重。如果为起始镜片(例如,针对恒定折射率而优化的渐变焦度眼镜片)确定点处的规定的残余像差、表面曲率、棱镜度和厚度,那么因此根据以上指出的可以确定总像差F。采用已知数学方法,通过同时改变表面几何形状和折射率分布,可以使取决于光学和几何镜片特性的此函数值F最小化。以这种方式获得了一种渐变焦度眼镜片,该渐变焦度眼镜片在上述要求方面具有改进的特性。
可替代地,对于具有可变折射率的材料的渐变焦度眼镜片的优化,也可以使用原始目标设计,也就是说,用于优化具有恒定折射率的镜片的目标设计。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或更改用于用原始设计进行优化的权重。特别地,可以增大中间走廊中的残余散光像差和球面像差的权重,以便获得渐变焦度眼镜片的渐变区域的改进的特性。
然而,在此,仅当具有恒定折射率的材料的经优化的镜片的散光像差和球面像差还不对应于(新的)目标设计的规定时,增大中间走廊中的权重才是有利的。
如果眼镜配戴者已接受原始设计,那么此过程至少为眼镜配戴者产生了更兼容的设计,因为新设计减小了残余光学像差。
总的来说,实现了一种新的改进的目标设计,该目标设计是用具有恒定折射率的材料所不能实现的,但是利用这种目标设计,并且通过同时优化自由形式表面的形式和具有非恒定折射率的材料的折射率分布,可以实现一种改进的渐变焦度眼镜片设计,该渐变焦度眼镜片设计尤其是中间走廊更宽、在视中区域中最大残余散光像差更小并且因此在视中区域中畸变也更少。
考虑到原始使用条件、厚度规定等,可以在此实现这种新的渐变焦度眼镜片设计。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一个特别有利的实施例变型的特征在于,预先确定至少一个评估点的预期残余散光,所述预期残余散光小于如下对比渐变焦度眼镜片上的至少一个对应的评估点处理论上可实现的最小残余散光:该对比渐变焦度眼镜片针对相同处方和相同物距模型,但具有相同的等效球镜度分布,并且该对比渐变焦度眼镜片相同地布置在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的眼睛前方,但其折射率在空间上不可变,并且仅在针对所规划的渐变焦度眼镜片实现的在该至少一个评估点处的残余散光小于该对比渐变焦度眼镜片上的该至少一个对应评估点处的理论上可实现的残余散光时,终止修改该渐变焦度眼镜片的渐变表面的局部几何形状的表示以及在经过这些评估点的相应视觉光路上的局部折光力的表示。
如上文已经解释的,可以将所有评估点处的预期残余散光设定为零。为了规划在整个表面上具有比常规对比渐变焦度眼镜片更好的光学特性的渐变焦度眼镜片,将所有评估点处的预期残余散光选择成比在规划对比渐变焦度眼镜片时通常设定的值至少小某个显著百分比、例如10-50%。通常,至少在评估点处将预期残余散光预先确定为小于对比渐变焦度眼镜片中至少对应的评估点(应位于随后中间走廊内的)处的理论上可实现的残余散光。这是因为,扩大中间走廊始终是希望的。
作为上述有利实施例变型的替代方案或附加于其,修改渐变焦度眼镜片的渐变表面的局部几何形状的表示以及在经过这些评估点的相应视觉光路上的局部折射率的表示,其前提是,渐变焦度眼镜片的残余散光的最大值小于如下对比渐变焦度眼镜片的残余散光的最大值:该对比渐变焦度眼镜片针对相同处方,具有相同的等效球镜度分布,并且该对比渐变焦度眼镜片相同地布置在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的眼睛前方,但其折射率在空间上不可变。原则上,根据本发明所规划的渐变焦度眼镜片中的残余散光的最大值不需要被置于与对比渐变焦度眼镜片中的残余散光的最大值“相同”的位置或“相同”的评估点处。然而,这也可以被认为是实施该方法时的约束。由于这些处方,根据本发明的渐变焦度眼镜片的光学特性相对于以常规方式制造的对比渐变焦度眼镜片得到进一步改善。
在一个实施例变型中,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可以以如下被实施,使得当规划渐变焦度眼镜片时,产生与上述类型的产品相对应的渐变焦度眼镜片。上文已经详细描述了这些产品的优点。
在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法变型中,甚至提供了精确地规划的渐变焦度眼镜片,其条件是制造依据根据上述任一种类型的产品的渐变焦度眼镜片。在这个另一变型中,预期特性和终止条件被选择成使得,在进行规划时,具有上述光学特性的对应渐变焦度眼镜片必需如所述表示所预先确定的那样布置在未来眼镜配戴者的眼睛前方。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程序代码的计算机程序,该程序代码用于当该计算机程序被加载到计算机上和/或在计算机上运行时实施根据上述方法中任一个的所有这些方法步骤。该计算机程序可以保存在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尤其保存在计算机的硬盘驱动器上、USB记忆棒上或云上。
相应地,本发明还要求保护具有上述类型的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可读介质。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通过增材方法来制造根据上述任一种产品的渐变焦度眼镜片、或使用上述变型的方法所规划的渐变焦度眼镜片的方法。
增材方法是按顺序构造渐变焦度眼镜片的方法。在这样的背景下尤其已知的是,所谓的数字制造器尤其为几乎任何结构提供了制造选择,所述结构用常规研磨方法是无法实现的或只能困难地实现。在数字制造器机器类别中,3D打印机代表增材(即,累积)构建制造器的最重要子类别。最重要的3D打印技术对于金属是选择性激光熔化(SLM)和电子束熔化,对于聚合物、陶瓷和金属是选择性激光烧结(SLS),对于液体人造树脂是立体光刻(SLA)和数字光加工,并且对于塑料、部分地人造树脂是多喷射或聚喷射造型(例如,喷墨打印机)和熔融沉积造型(FDM)。进一步地,还已知了借助于纳米层进行构造,例如在2017年1月12日检索到的http://peaknano.com/wp-content/uploads/PEAK-1510-GRINOptics-Overview.pdf中所描述的。
通过3D打印进行制造的源材料和3D制造方法本身的选择可以从例如欧洲专利申请号16195139.7中获得。
本发明的发展在于:一种用于制造渐变焦度眼镜片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上所述的用于规划渐变焦度眼镜片的方法以及根据该计划对渐变焦度眼镜片的制造。
根据本发明,根据计划来制造渐变焦度眼镜片再次可以通过增材方法来实施。
本发明的另一个发展在于:包括处理器的计算机,该处理器被配置用于实施根据上述任一种类型或变型的用于规划渐变焦度眼镜片的方法。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来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常规构造的由折射率为n = 1.600的材料制成的对比渐变焦度眼镜片相对于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具有竖直对称平面的GRIN渐变焦度眼镜片的光学特性
a:对比渐变焦度眼镜片的平均球镜度
b:对比渐变焦度眼镜片的物体侧自由形式表面的表面平均光焦度
c:图1a的对比渐变焦度眼镜片的物体侧自由形式表面的表面散光
图2示出了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GRIN渐变焦度眼镜片的光学特性
a:平均球镜度
b:针对物体侧自由形式表面的恒定折射率力n = 1.600计算的表面平均光焦度
c:图2a的GRIN渐变焦度眼镜片的n = 1.600物体侧自由形式表面的表面散光
图3示出了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GRIN渐变焦度眼镜片的折射率分布
图4示出了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GRIN渐变焦度眼镜片的残余散光分布与对比渐变焦度眼镜片的残余散光分布的比较
a:对比渐变焦度眼镜片的残余散光分布
b: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GRIN渐变焦度眼镜片的残余散光分布
图5示出了沿着根据图4的y = 0区段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GRIN渐变焦度眼镜片的残余散光曲线与对比渐变焦度眼镜片的残余散光曲线的比较
a:对比渐变焦度眼镜片的残余散光曲线
b: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GRIN渐变焦度眼镜片的残余散光曲线
图6示出了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GRIN渐变焦度眼镜片的前表面的形廓与对比渐变焦度眼镜片的前表面的形廓的比较
a:对比渐变焦度眼镜片的前表面的矢状高度
b: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GRIN渐变焦度眼镜片的前表面的矢状高度
图7示出了常规构造的由折射率为n = 1.600的材料制成的对比渐变焦度眼镜片相对于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具有竖直对称平面的GRIN渐变焦度眼镜片的光学特性
a:平均球镜度
b:物体侧自由形式表面的表面平均光焦度
c:图7a的对比渐变焦度眼镜片的物体侧自由形式表面的表面散光
图8示出了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GRIN渐变焦度眼镜片的光学特性
a:平均球镜度
b:针对物体侧表面的折射率力n = 1.600计算的表面平均光焦度
c:图8a的根据本发明的GRIN渐变焦度眼镜片的n = 1.600物体侧自由形式表面的平均表面散光
图9示出了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GRIN渐变焦度眼镜片的折射率分布
图10示出了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GRIN渐变焦度眼镜片的残余散光分布与对比渐变焦度眼镜片的残余散光分布的比较
a:对比渐变焦度眼镜片的残余散光分布
b: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GRIN渐变焦度眼镜片的残余散光分布
图11示出了沿着根据图10的y = -5 mm区段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GRIN渐变焦度眼镜片的残余散光曲线与对比渐变焦度眼镜片的残余散光曲线的比较
a:对比渐变焦度眼镜片的残余散光曲线
b: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GRIN渐变焦度眼镜片的残余散光曲线
图12示出了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GRIN渐变焦度眼镜片的前表面的形廓与对比渐变焦度眼镜片的前表面的形廓的比较;相对于绕水平轴线倾斜-7.02°的平面指定矢状高度
a:对比渐变焦度眼镜片的前表面的矢状高度
b: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GRIN渐变焦度眼镜片的前表面的矢状高度
图13示出了常规构造的由折射率为n = 1.600的材料制成的对比渐变焦度眼镜片相对于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没有任何对称性的GRIN渐变焦度眼镜片的光学特性
a:对比渐变焦度眼镜片的平均球镜度
b:对比渐变焦度眼镜片的物体侧自由形式表面的表面平均光焦度
c:图13a的对比渐变焦度眼镜片的物体侧自由形式表面的表面散光
图14示出了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GRIN渐变焦度眼镜片的光学特性
a:平均球镜度
b:针对折射率n = 1.600计算的物体侧自由形式表面的表面平均光焦度
c:图14a的GRIN渐变焦度眼镜片的n = 1.600物体侧自由形式表面的表面散光
图15示出了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GRIN渐变焦度眼镜片的折射率分布
图16示出了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GRIN渐变焦度眼镜片的残余散光分布与对比渐变焦度眼镜片的残余散光分布的比较
a:对比渐变焦度眼镜片的残余散光分布
b: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GRIN渐变焦度眼镜片的残余散光分布
图17示出了沿着根据图16的y = -5 mm区段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GRIN渐变焦度眼镜片的残余散光曲线与对比渐变焦度眼镜片的残余散光曲线的比较
a:对比渐变焦度眼镜片的残余散光曲线
b: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GRIN渐变焦度眼镜片的残余散光曲线
图18示出了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GRIN渐变焦度眼镜片的前表面的形廓与对比渐变焦度眼镜片的前表面的形廓的比较
a:对比渐变焦度眼镜片的前表面的矢状高度
b: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GRIN渐变焦度眼镜片的前表面的矢状高度
图19示出了常规构造的由折射率为n = 1.600的材料制成的对比渐变焦度眼镜片相对于根据本发明的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没有任何对称性的GRIN渐变焦度眼镜片的光学特性
a:对比渐变焦度眼镜片的平均球镜度
b:对比渐变焦度眼镜片的眼睛侧自由形式表面的表面平均光焦度
c:图19a的对比渐变焦度眼镜片的眼睛侧自由形式表面的表面散光
图20示出了根据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GRIN渐变焦度眼镜片的光学特性
a:平均球镜度
b:针对折射率n = 1.600计算的眼睛侧自由形式表面的表面平均光焦度
c:图20a的GRIN渐变焦度眼镜片的n = 1.600眼睛侧自由形式表面的表面散光
图21示出了根据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GRIN渐变焦度眼镜片的折射率分布
图22示出了根据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GRIN渐变焦度眼镜片的残余散光分布与对比渐变焦度眼镜片的残余散光分布的比较
a:对比渐变焦度眼镜片的残余散光分布
b:根据本发明的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GRIN渐变焦度眼镜片的残余散光分布
图23示出了沿着根据图22的y = -4 mm区段根据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GRIN渐变焦度眼镜片的残余散光曲线与对比渐变焦度眼镜片的残余散光曲线的比较
a:对比渐变焦度眼镜片的残余散光曲线
b:根据本发明的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GRIN渐变焦度眼镜片的残余散光曲线
图24示出了根据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GRIN渐变焦度眼镜片的后表面的形廓与对比渐变焦度眼镜片的后表面的形廓的比较
a:对比渐变焦度眼镜片的后表面的矢状高度
b:根据本发明的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GRIN渐变焦度眼镜片的后表面的矢状高度
图25示出了根据第五示例性实施例的、为-4 dpt球镜、2 dpt柱镜、90度轴位的处方值设计的没有任何对称性的GRIN渐变焦度眼镜片的光学特性
a:平均球镜度
b:针对折射率n = 1.600计算的眼睛侧自由形式表面的表面平均光焦度
c:图25a的GRIN渐变焦度眼镜片的n = 1.600眼睛侧自由形式表面的表面散光
图26示出了根据第五示例性实施例的GRIN渐变焦度眼镜片的折射率分布
图27示出了根据第五示例性实施例的GRIN渐变焦度眼镜片的残余散光
a:根据本发明的第五示例性实施例的GRIN渐变焦度眼镜片的残余散光分布
b:根据本发明的第五示例性实施例的GRIN渐变焦度眼镜片的沿截面在y = -4 mm处的残余散光曲线
图2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五示例性实施例的GRIN渐变焦度眼镜片的后表面的矢状高度。
具体实施方式
前五个示例性实施例涉及根据本发明的类型的产品的GRIN渐变焦度眼镜片、或其在计算机的存储器中的表示。第六示例性实施以示例性的方式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用于规划GRIN渐变焦度眼镜片的方法。
第一示例性实施例
在第一示例中,选择具有特别简单的表面几何形状的渐变焦度眼镜片。它以关于垂直于附图平面的平面呈镜像对称的方式构成,并且基本上仅包括具有连续递增焦度的区,该区被布置在中心区域中并且从上到下部垂直地延伸。
图1a示出了对于渐变焦度眼镜片对于眼镜配戴者而言在光束路径中的平均球镜度分布,其通过所谓的双三次样条描述,该渐变焦度眼镜片的物体侧自由形式表面由标准材料(折射率n = 1.600)制成。这个渐变焦度眼镜片用作根据本发明实施的渐变焦度眼镜片的对比渐变焦度眼镜片,本发明的渐变焦度眼镜片由于其空间上变化的折射率而在下文中被称为GRIN渐变焦度眼镜片。
对比渐变焦度眼镜片的后侧是半径为120 mm的球面表面,并且眼睛的转动中心位于镜片的几何中心后方与后表面相距25.5 mm距离处。镜片的中心厚度为2.5 mm,并且几何中心处的棱镜度为0。后表面是未倾斜的,即,前表面和后表面在几何中心处的法线是沿水平笔直向前的观察方向的方向。
绘制的坐标轴x和y用于在这个表面上确定点。在镜片的垂直中心轴线上,在大致y= 25 mm的高度处,焦度超过0.00屈光度;在大致y = -25 mm处,焦度达到2.25 dpt(屈光度)。相应地,镜片焦度沿50 mm的这个长度增大了2.25屈光度。相应地,渐变焦度眼镜片在预期使用位置时对于眼镜配戴者在视远部分中没有球镜度(球镜 = 0)并且没有散光度(柱镜 = 0),并且具有2.25 dpt的下加光。根据DIN EN ISO 13666:2013-10的第11.1节,具有球镜度的眼镜片是将平行光的近轴束带到单个焦点的镜片。根据DIN EN ISO 13666:2013-10的第12.1节,具有散光度的眼镜片是将平行光的近轴束带到两个相互成直角的分开的线焦点、并且因此仅在两条主子午线上具有顶焦度的镜片。该标准的第14.2.1节将下加光定义为视近部分的顶焦度与视远部分的顶焦度之间的差值。
图1b示出了图1a的对比渐变焦度眼镜片的n = 1.600物体侧自由形式表面的表面平均光焦度。表面曲率从上到下连续增大;表面平均焦度值从y = 15 mm处的大致5.3 dpt增大到y = -25 mm处的大致7.0 dpt。
图1c示出了图1a的对比渐变焦度眼镜片的n = 1.600物体侧自由形式表面的表面散光。
图2a、图2b和图2c示出了使用GRIN材料对于对比渐变焦度眼镜片的再现。在这方面,图2a示出了平均球镜度的分布。从图1a和图2a的比较可以得出,这两个渐变焦度眼镜片的焦度分布是相同的。图2b展示了表面平均光焦度曲线,并且图2c展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的GRIN渐变焦度眼镜片的前表面的表面散光曲线。为了允许在平均曲率方面与图1b进行比较,并且在表面散光方面与图1c进行比较,在计算表面平均光焦度和表面散光时使用的不是GRIN材料,而是与之前一样使用折射率为n = 1.600的材料。
表面平均光焦度和表面散光是根据Heinz Diepes,Ralf Blendowske:Optik undTechnik der Brille;第2版;海德堡 2005年;第256页定义的。
图2b和图2c与图1b和图1c的比较显示自由形式表面的形式已显著改变:现在,表面平均光焦度(用n = 1.600计算)从上到下减小,即,表面的平均曲率从上到下减小。表面散光曲线不再展现出典型的中间走廊。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GRIN渐变焦度眼镜片上的折射率分布。在此,折射率从上到下增大,从大致n = 1.48增大到下部区域中的大致n = 1.75。
图4a和图4b呈现与标准镜片相比,使用具有特定折射率分布的GRIN材料和这个GRIN渐变焦度眼镜片的自由形式表面的设计对中间走廊的宽度的影响。这些图中示出了对于眼镜配戴者、仅具有球镜处方的眼镜配戴者而言,光束路径中的残余散光像差分布。
在此示例中,在此用1 dpt的等散光线限定的中间走廊从17 mm加宽到22 mm,即,加宽了大致百分之30。
图5a和图5b示出了图4a和图4b的残余散光分布的截面。在此,递增焦度与由此引起的散光像差的侧向增大之间的传统关系(类似于根据明克维茨定理的表面平均光焦度与表面散光的关系)变得特别清楚。即便存在与标准镜片中相同的焦度增加,GRIN镜片的中间走廊的中心周围(y = 0)的散光增大也显著较小。通过在渐变焦度镜片的光学理论中的明克维茨陈述来精确地解释这种增大。
图6借助于矢状高度表示将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GRIN渐变焦度眼镜片的前表面的形廓与对比渐变焦度眼镜片的前表面的形廓进行比较。图6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GRIN渐变焦度眼镜片的前表面的矢状高度,并且与之对比,图6a示出了对比渐变焦度眼镜片的前表面的矢状高度。
第二示例性实施例
所有以下附图在主题和顺序上对应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附图。
图7a示出了对于对比渐变焦度眼镜片对于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而言在光束路径中的平均球镜度分布,该对比渐变焦度眼镜片的物体侧自由形式表面由标准材料(折射率n= 1.600)制成。后侧同样是半径为120 mm的球面表面,并且眼睛的转动中心位于对比渐变焦度眼镜片的几何中心上方4 mm处、与后表面相距25.8 mm的水平距离。对比渐变焦度眼镜片的中心厚度为2.6 mm,棱镜度为1.0 cm/m,基位为270°、在几何中心下方2 mm。后表面关于水平轴线倾斜了-8°。
绘制的坐标轴用于在这个表面上确定点。在对比渐变焦度眼镜片的垂直中心轴线上,在大致y = 6 mm的高度处,焦度超过0.00屈光度线(即,当水平地笔直向前注视时,眼镜配戴者虚拟地获得0 dpt的焦度);在大致y = -14 mm处实现2.00屈光度的焦度。相应地,镜片焦度沿20 mm的这个长度增大了2.00 dpt。
图7b示出了图7a的对比渐变焦度眼镜片的n = 1.600物体侧自由形式表面的表面平均光焦度。表面曲率自上而下连续减大;表面平均焦度值从y =约2 mm处的5.00 dpt增大到y = -18 mm处的6.75 dpt。
图7c示出了图7a的对比渐变焦度眼镜片的n = 1.600物体侧自由形式表面的表面散光。
图8a、图8b和图8c示出了使用GRIN材料对于对比渐变焦度眼镜片的再现(根据本发明的渐变焦度眼镜片)。在这方面,图8a示出了平均球镜度的分布。从图7a和图8a的比较可以得出,沿着这两个镜片的垂直中心线的焦度增大是相同的。图8b展示了表面平均光焦度曲线,并且图8c展示了根据本发明的GRIN渐变焦度眼镜片的前表面的表面散光曲线。为了允许在平均曲率方面与图7b进行比较,并且在表面散光方面与图7c进行比较,在计算期间使用的不是GRIN材料,而是与以前一样是折射率为n = 1.600的材料。
图8b和图8c与图7b和图7c的比较显示自由形式表面的形式已显著改变:现在,表面平均光焦度(用n = 1.600计算)以不规则的方式从镜片中心到边缘减小。表面散光曲线不再展现出典型的中间走廊。
图9示出了眼镜片上的折射率分布。在此,折射率从镜片中心的大致1.60增大至下部区域的大致n = 1.70。
图10a和图10b呈现与对比渐变焦度眼镜片相比,使用具有特定折射率分布的GRIN材料和这个GRIN渐变焦度眼镜片的自由形式表面的设计对中间走廊的宽度的影响。这些图示出了对于眼镜配戴者、仅具有球镜处方的眼镜配戴者而言,光束路径中的残余散光像差分布。
在此示例中,在此用1 dpt的等散光线限定的中间走廊从8.5 mm加宽到12 mm,即,加宽了大致百分之41。
图11a和图11b示出了图10a和图10b的残余散光分布的截面。在此,递增焦度与由此引起的散光像差的侧向增大之间的传统关系(类似于根据明克维茨定理的表面平均光焦度与表面散光的关系)变得特别清楚。即便存在与对比渐变焦度眼镜片中相同的焦度增大,根据本发明的GRIN渐变焦度眼镜片的中间走廊的中心周围(y = -5 mm)的散光增大也显著较小。以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类似的方式,GRIN渐变焦度眼镜片的散光梯度与明克维茨预测的行为存在显著偏差:中间走廊变得显著更宽。
图12借助于矢状高度表示将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GRIN渐变焦度眼镜片的前表面的形廓与对比渐变焦度眼镜片的前表面的形廓进行比较。图12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GRIN渐变焦度眼镜片的前表面的矢状高度,并且与之对比,图12a示出了对比渐变焦度眼镜片的前表面的矢状高度,在各自情况下矢状高度是相对于关于水平轴线倾斜了-7.02的坐标系(即,这个坐标系的竖直Y轴关于空间竖直方向倾斜了-7.02°)而言。
第三示例性实施例
所有以下附图在主题和顺序上对应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附图。
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示出了两个渐变焦度镜片,其中考虑了眼睛在注视中等距离处的物体和近距离物体时的会聚运动,所述物体笔直向前地位于眼镜配戴者的眼睛前方。当注视穿过眼镜片的前表面的视点时,这种会聚运动致使这些视点不是位于完全垂直的直线片上,而是沿着朝向鼻子枢转的竖直线,所述线被称为主视线。
因此,在这些示例中,视近部分的中心沿鼻侧方向水平地移位。已经按以下方式来计算这些示例:使得主视线位于中间走廊内、在前表面上的使得散光残余像差为0.5 dpt的线之间居中(在这方面参见图16a和图16b)。
图13a示出了对于对比渐变焦度眼镜片对于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而言在光束路径中的平均球镜度分布,该对比渐变焦度眼镜片的物体侧自由形式表面由标准材料(折射率n= 1.600)制成。后侧同样是半径为120 mm的球面表面,并且眼睛的转动中心位于对比渐变焦度眼镜片的几何中心上方4 mm处、与后表面相距25.5 mm的水平距离。对比渐变焦度眼镜片的中心厚度为2.5 mm,棱镜度为1.0 cm/m,基位为270°、在几何中心下方2 mm。后表面被倾斜成使得当水平地笔直向前注视时,眼睛侧光学垂直于后表面。
当水平地笔直向前注视时(即,使视点在几何中心上方4 mm处穿过镜片),眼镜配戴者收到0 dpt的平均焦度,
并且,当注视几何中心下方13 mm处并且水平地沿鼻方向-2.5 mm m处的点时,所述眼镜配戴者收到2.00 dpt的平均焦度。也就是说,沿17 mm的长度,镜片焦度相应地增大了大致2.00 dpt。
图13b示出了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对比渐变焦度眼镜片的折射率n = 1.600物体侧自由形式表面的平面表面光焦度分布,该眼镜片产生如图13a展示的平均焦度分布。表面曲率自上而下连续减大;表面平均焦度值从y =约2 mm处的5.00 dpt增大到y = -12 mm处的6.50 dpt。
图13c示出了图13a的对比渐变焦度眼镜片的n = 1.600物体侧自由形式表面的表面散光。
图14a、图14b和图14c示出了使用GRIN材料对于对比渐变焦度眼镜片的再现(根据本发明的渐变焦度眼镜片)。在这方面,图14a示出了平均球镜度的分布。从图13a和图14a的比较可以得出,中间走廊内沿着主视线的焦度增大是相同的。图14b展示了表面平均光焦度曲线,并且图14c展示了根据本发明的GRIN渐变焦度眼镜片的前表面的表面散光曲线。为了允许在平均曲率方面与图13b进行比较,并且在表面散光方面与图13c进行比较,在计算期间使用的不是GRIN材料,而是与以前一样是折射率为n = 1.600的材料。
图13b和图13c与图14b和图14c的比较显示自由形式表面的形式已显著改变:现在,表面平均光焦度(用n = 1.600计算)以不规则的方式从镜片中心到边缘减小,以便同样在周边区域增大。表面散光曲线不再展现出典型的中间走廊。
图15示出了眼镜片上的折射率分布。在此,折射率从镜片上部区域的大致1.48增大至下部区域中y = -13的高度处的大致1.70。
图16a和图16b呈现了与对比渐变焦度眼镜片相比,使用具有特定折射率分布的GRIN材料和这个GRIN渐变焦度眼镜片的自由形式表面的设计对中间走廊的宽度的影响。这些图中示出了对于眼镜配戴者、仅具有球镜处方的眼镜配戴者而言,光束路径中的残余散光像差分布。
在此第三示例中,在此用1 dpt的等散光线限定的中间走廊从6 mm加宽到9 mm,即,加宽了大致百分之50。
图17a和图17b示出了图16a和图16b的残余散光分布的截面。这些附图再次阐明了递增焦度与由此引起的散光像差的侧向增大之间的传统关系(类似于根据明克维茨定理的表面平均光焦度与表面散光的关系)。即便存在与对比渐变焦度眼镜片中相同的焦度增加,根据本发明的GRIN渐变焦度眼镜片的中间走廊的中心周围(y = -5 mm)的残余散光像差增大也显著较小。
图18借助于矢状高度表示将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GRIN渐变焦度眼镜片的前表面的形廓与对比渐变焦度眼镜片的前表面的形廓进行比较。图18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GRIN渐变焦度眼镜片的前表面的矢状高度,并且与之对比,图18a示出了对比渐变焦度眼镜片的前表面的矢状高度,在各自情况下矢状高度是相对于垂直于水平笔直向前的观察方向的平面而言。
第四示例性实施例
所有以下附图在主题和顺序上对应于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附图。
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示出了两个渐变焦度镜片,其中考虑了眼睛在注视中等距离处的物体和近距离物体时的会聚运动,所述物体笔直向前地位于眼镜配戴者的眼睛前方。当注视穿过眼镜片的前表面的视点时,这种会聚运动致使这些视点不是位于完全垂直的直线片上,而是沿着朝向鼻子枢转的竖直线,所述线被称为主视线。
因此,在这些示例中,视近部分的中心沿鼻侧方向水平地移位。已经按以下方式来计算这些示例:使得主视线位于中间走廊内、在前表面上的使得残余散光像差为0.5 dpt的线之间居中(在这方面参见图22a和图22b)。
图19a示出了对于对比渐变焦度眼镜片对于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而言在光束路径中的平均球镜度分布,该对比渐变焦度眼镜片的眼睛侧自由形式表面由标准材料(折射率n= 1.600)制成。前侧是半径为109.49 mm的球面表面,并且眼睛的转动中心位于对比渐变焦度眼镜片的几何中心上方4 mm处、与后表面相距25.1 mm的水平距离。对比渐变焦度眼镜片的中心厚度为2.55 mm,棱镜度为1.5 cm/m,基位为270°、在几何中心下方2 mm。前倾角为9°,镜圈面部弧度为5°。
当水平地笔直向前注视时(即,使视点在几何中心上方4 mm处穿过镜片),眼镜配戴者收到0 dpt的平均焦度,并且,当注视几何中心下方11 mm处并且水平地沿鼻方向-2.5mm m处的点时,所述眼镜配戴者收到2.50 dpt的平均焦度。也就是说,沿15 mm的长度,镜片焦度相应地增大了大致2.50 dpt。
图19b示出了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对比渐变焦度眼镜片的折射率n = 1.600眼睛侧自由形式表面的平面表面光焦度分布,该眼镜片产生如图19a展示的平均焦度分布。表面曲率自上而下连续减大;表面平均焦度值从y =约2 mm处的-5.50 dpt增大到y = -15 mm处的-3.50 dpt。
图19c示出了图19a的对比渐变焦度眼镜片的n = 1.600眼睛侧自由形式表面的表面散光。
图20a、图20b和图20c示出了使用GRIN材料对于对比渐变焦度眼镜片的再现(根据本发明的渐变焦度眼镜片)。在这方面,图20a示出了平均球镜度的分布。从图19a和图20a的比较可以得出,中间走廊内沿着主视线的焦度增大是相同的。图20b展示了表面平均光焦度曲线,并且图20c展示了根据本发明的GRIN渐变焦度眼镜片的后表面的表面散光曲线。为了允许在平均曲率方面与图19b进行比较,并且在表面散光方面与图19c进行比较,在计算期间使用的不是GRIN材料,而是与以前一样是折射率为n = 1.600的材料。
图19b和图19c与图20b和图20c的比较显示自由形式表面的形式已显著改变:表面平均光焦度分布与表面散光分布(在n = 1.600的情况下计算)两者不再揭示典型的中间走廊。
图21示出了眼镜片上的折射率分布。在此,折射率从镜片上部侧向区域的大致1.55增大至下部区域的大致n = 1.64。
图22a和图22b呈现了与对比渐变焦度眼镜片相比,使用具有特定折射率分布的GRIN材料和这个GRIN渐变焦度眼镜片的自由形式表面的设计对中间走廊的宽度的影响。这些图示出了对于眼镜配戴者、仅具有球镜处方的眼镜配戴者而言,光束路径中的残余散光像差分布。两个图中描绘了主视线。
图23a和图23b示出了图22a和图22b的残余散光分布的截面。这些附图再次阐明了递增焦度与由此引起的散光像差的侧向增大之间的传统关系(类似于根据明克维茨定理的表面平均光焦度与表面散光的关系)。即便存在与对比渐变焦度眼镜片中相同的焦度增加,根据本发明的GRIN渐变焦度眼镜片的中间走廊的中心周围(y = -4 mm)的残余散光像差增大也显著较小。在此第四示例中,在此用1 dpt的等散光线限定的中间走廊从4.5 mm加宽到6 mm,即,加宽了大致百分之33。
图24借助于矢状高度表示将根据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GRIN渐变焦度眼镜片的后表面的形廓与对比渐变焦度眼镜片的后表面的形廓进行比较。图24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GRIN渐变焦度眼镜片的后表面的矢状高度,并且与之对比,图24a示出了对比渐变焦度眼镜片的后表面的矢状高度,在各自情况下矢状高度是相对于垂直于水平笔直向前的观察方向的平面而言。
第五示例性实施例
以下图在主题上对应于与第四示例性实施例有关的图。第五示例性实施例示出了一种镜片,该镜片被设计用于具有-4 dpt球镜、2 dpt柱镜、90度轴位的处方值。处方中规定的处方值用于矫正眼镜配戴者的视觉缺陷。
如第四示例性实施例中那样,在第五示例性实施例中,也考虑了眼睛在注视中等距离处的物体和近距离物体时的会聚运动,所述物体笔直向前地位于眼镜配戴者的眼睛前方。当注视穿过眼镜片的前表面的视点时,这种会聚运动致使这些视点不是位于完全垂直的直线片上,而是沿着朝向鼻子枢转的竖直线,所述线被称为主视线。
因此,在这些示例中,视近部分的中心沿鼻侧方向水平地移位。已经按以下方式来计算这些示例:使得主视线位于中间走廊内、在前表面上的使得残余散光像差为0.5 dpt的线之间居中(在这方面参见图27a)。
图25a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使用GRIN材料的渐变焦度眼镜片的对于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而言在光束路径中的平均球镜度分布,该渐变焦度眼镜片具有眼睛侧自由形式表面。在设计中已考虑了具有-4 dpt球镜、2 dpt柱镜、90度轴位的处方值。前侧同样是半径为109.49 mm的球面表面,并且眼睛的转动中心位于渐变焦度眼镜片的几何中心上方4 mm处、与后表面相距25.5 mm的水平距离。根据本发明的渐变焦度眼镜片的中心厚度为2.00 mm,棱镜度为1.5 cm/m,底为270°、在几何中心下方2 mm。前倾角为9°,镜圈面部弧度为5°。
当水平地笔直向前注视时(即,使视点在几何中心上方4 mm处穿过镜片),眼镜配戴者收到0 dpt的平均焦度,并且,当注视几何中心下方11 mm处并且水平地沿鼻方向-2.5mm m处的点时,所述眼镜配戴者收到2.50 dpt的平均焦度。也就是说,沿15 mm的长度,镜片焦度相应地增大了大致2.50 dpt。
图25b展示了表面平均光焦度曲线,并且图25c展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五示例性实施例的GRIN渐变焦度眼镜片的后表面的表面散光曲线。在计算过程中使用的不是GRIN材料,而是像以前一样,折射率为n = 1.600的材料。
图26示出了眼镜片上的折射率分布。在此,折射率从镜片上部侧向区域的大致1.55增大至下部区域的大致n = 1.64。
图27a和图27b示出了对于具有-4 dpt球镜、2 dpt柱镜、90度轴位的处方的眼镜配戴者而言眼镜配戴者的在光束路径中的残余散光像差分布。图27a中描绘了主视线。这些图揭示了与对比渐变焦度眼镜片相比,使用具有特定折射率分布的GRIN材料以及还有这个GRIN渐变焦度眼镜片的自由形式表面的设计,甚至对于散光处方,也可以增大中间走廊的宽度。
图27b示出了通过图27a的残余散光在中间通道中心(y = -4 mm)的横截面。与仅具有球镜处方的对比渐变焦度眼镜片相比,在焦度增加相同的情况下,对于具有散光处方的、根据本发明的GRIN渐变焦度眼镜片,在此由1 dpt的等散光线定义的中间走廊从4.5 mm加宽到6 mm,即,加宽了大致百分之33。
图2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五示例性实施例的GRIN渐变焦度眼镜片的后表面相对于垂直于水平笔直向前观看方向的平面的矢状高度。
第六示例性实施例
下文概述了根据本发明的用于规划GRIN渐变焦度眼镜片的方法的基本步骤:
在第一步骤中,捕获眼镜配戴者的个体用户数据或应用数据。这包括捕获可指派给眼镜配戴者的(生理)数据并且捕获使用条件,眼镜配戴者将以该使用条件配戴待规划的渐变焦度眼镜。
例如,眼镜配戴者的生理数据包括屈光不正和调节能力,这些是通过屈光测量来确定,并且以球镜、柱镜、轴位、棱镜、和基位以及下加光的形式规律地包含在处方中。另外,例如,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确定瞳距和瞳孔大小。例如,考虑到眼镜配戴者的年龄;这对期望的调节能力和瞳孔大小有影响。从不同观察方向和物距时的瞳距获得眼睛的会聚行为。
这些使用条件包括眼镜片位于眼睛前方(通常相对于眼睛的转动中心而言)和针对不同观察方向而言眼镜配戴者对焦地看见物体应处于的物距。可以例如通过捕捉顶点距离、前倾角和侧倾角来确定眼镜配戴者在眼睛前方的搁置。这些数据被包含在物距模型中,可以对该物距模型进行光线跟踪法。
在随后的步骤中,基于捕获的这些数据来设定具有多个评估点的眼镜片设计。该设计计划包括渐变焦度眼镜片在相应的评估点处的光学特性。例如,预期的特性包括考虑了下加光的处方球镜度和散光度允许偏差,确切地说是以分布在整个渐变焦度眼镜片上的方式,如通过将眼镜片布置在眼睛前方和通过基础距离模型而预先确定的。
另外,设定前表面和后表面的表面几何形状的计划以及在整个眼镜片上的折射率分布的计划。例如,可以将前表面选择为球面表面,并且可以将后表面选择为渐变表面。附加地,可以初始地将这两个表面均选择为球面表面。通常,第一计划的选择表面几何形状仅仅决定了下面所应用的优化方法的收敛(速度和成功)。例如,应假设前表面维持球面形式,而后表面接收渐变表面的形式。
在另一步骤中确定穿过根据眼睛配戴者光束路径的多个评估点的主光线的曲线。可选地,可以在各条主光线的周围为每条主光线设定局部波前。
在随后的步骤中,通过确定眼镜片对主光线的光束路径的影响以及通过相应评估点的主光线周围的局部波前,来确定眼镜片在评估点处的上述光学特性。
在另一步骤中,根据所确定的光学特性和个体用户数据来评估眼镜片计划。然后,根据对目标函数求极小值来修改眼镜片计划的后表面和折射率分布,
Figure 183383DEST_PATH_IMAGE018
其中,
Figure 870716DEST_PATH_IMAGE019
表示评估点m处的光学特性n的权重,
Figure 402192DEST_PATH_IMAGE020
表示在评估点m处的光学特性n的预期值,并且
Figure 620814DEST_PATH_IMAGE021
表示在评估点m处的光学特性n的实际值。
换言之,修改渐变焦度眼镜片的后表面的局部表面几何形状和在经过评估点的相应视觉光束路径中的局部折射率,直到满足终止准则。
接着可以根据该计划来制造以本创新方式规划的GRIN渐变焦度眼镜片。

Claims (39)

1. 一种产品,包括:(i) 渐变焦度眼镜片,具有该渐变焦度眼镜片的使用说明,或者(ii) 该渐变焦度眼镜片的表示,具有该渐变焦度眼镜片的使用说明,所述表示以计算机可读数据的形式位于数据介质上,或者 (iii) 具有呈该计算机可读数据的形式的、该渐变焦度眼镜片的虚拟表示、以及该渐变焦度眼镜片的使用说明的数据介质,或者 (iv) 呈计算机可读数据信号的形式的、该渐变焦度眼镜片的表示、以及该渐变焦度眼镜片的使用说明,其中,该渐变焦度眼镜片
- 具有在空间上变化的折射率并且具有前表面和后表面的均匀基材,
- 其中,在按预期使用期间,该前表面和该后表面或者形成该渐变焦度眼镜片本身的外表面,或者排他性地设有一个或多个功能性涂层,这些功能性涂层对该渐变焦度眼镜片的屈光度的等效球镜没有贡献,或者在每个点对该渐变焦度眼镜片的屈光度的等效球镜贡献不到0.004 dpt,
- 该前表面被实施为自由形式表面和/或该后表面被实施为自由形式表面,
其特征在于,
(a) 该折射率仅在第一空间维度和第二空间维度上变化,并且在第三空间维度上是恒定的,其中,该折射率在该第一空间维度和该第二空间维度上的分布既没有点对称性也没有轴对称性,或者
(b) 该折射率在第一空间维度和第二空间维度上以及在第三空间维度上变化,其中,该折射率在垂直于该第三空间维度的所有平面内在该第一空间维度和该第二空间维度上的分布既没有点对称性也没有轴对称性,或者
(c) 该折射率在第一空间维度和第二空间维度上以及在第三空间维度上变化,其中,该折射率的分布根本没有点对称性和轴对称性。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产品,其特征在于,该渐变焦度眼镜片的使用说明包括在按预期使用期间的零度观察方向,并且在情况(a)中,该第三空间维度在以下方向上延伸,该方向
- 在按预期使用期间,与该零度观察方向相差不超过5°,或者
- 在按预期使用期间,与该零度观察方向相差不超过10°,或者
- 在按预期使用期间,与该主观察方向相差不超过20°。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产品,其特征在于,该渐变焦度眼镜片的使用说明包括在按预期使用期间的主观察方向,并且在情况(a)中,该第三空间维度在以下方向上延伸,该方向
- 在按预期使用期间,与该主观察方向相差不超过5°,或者
- 在按预期使用期间,与该主观察方向相差不超过10°,或者
- 在预期使用期间,与该主观察方向相差不超过20°。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产品,其特征在于,在情况(a)中,该第三空间维度在以下方向上延伸,该方向
- 与该渐变焦度眼镜片的前表面在该几何中心的法向向量的方向相差不超过5°,或者
- 与该渐变焦度眼镜片的前表面在该几何中心的法向向量的方向相差不超过10°,或者
- 与该渐变焦度眼镜片的前表面在该几何中心的法向向量的方向相差不超过20°。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产品,其特征在于,该渐变焦度眼镜片的使用说明包括棱镜测量点,并且在情况 (a) 中,该第三空间维度在以下方向上延伸,该方向
- 与该棱镜测量点处的法向向量的方向相差不超过5°,或者
- 与该棱镜测量点处的法向向量的方向相差不超过10°,或者
- 与该棱镜测量点处的法向向量的方向相差不超过20°。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产品,其特征在于,该渐变焦度眼镜片的使用说明包括定心点,并且在情况 (a) 中,该第三空间维度在以下方向上延伸,该方向
- 与该定心点处的法向向量的方向相差不超过5°,或者
- 与该定心点处的法向向量的方向相差不超过10°,或者
- 与该定心点处的法向向量的方向相差不超过20°。
7. 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产品,其特征在于,
(i) 被实施为自由形式表面的该前表面被成型为使得该前表面的平均曲率的绝对值的最大值位于该中间走廊内,和/或
(ii) 被实施为自由形式表面的该后表面被成型为使得该后表面的平均曲率的绝对值的最小值位于该中间走廊内,或者
(iii) 该后表面具有球面表面对称性、旋转对称非球面表面对称性或复曲面表面对称性,或者是具有两个对称平面的表面,并且被实施为自由形式表面的该前表面被成型为使得该前表面的平均曲率的绝对值的最大值位于该中间走廊内,或者
(iv) 该前表面具有球面表面对称性、旋转对称非球面表面对称性或复曲面表面对称性,或者是具有两个对称平面的表面,并且被实施为自由形式表面的该后表面被成型为使得该后表面的平均曲率的绝对值的最小值位于该中间走廊内,或者
(v) 该后表面没有被实施为自由形式表面,并且被实施为自由形式表面的该前表面被成型为使得该前表面的平均曲率的绝对值的最大值位于该中间走廊内,或者
(vi) 该前表面没有被实施为自由形式表面,并且被实施为自由形式表面的该后表面被成型为使得该后表面的平均曲率的绝对值的最小值位于该中间走廊内。
8. 如以上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产品,其特征在于,
- 该产品还包括:(i) 预定地布置在该渐变焦度眼镜片旨在用于的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的眼睛前方的该渐变焦度眼镜片的呈计算机可读数据形式的在数据介质上的表示,或者其特征在于该产品还包括 (ii) 具有以下计算机可读数据的数据介质,该计算机可读数据关于该渐变焦度眼镜片在该渐变焦度眼镜片旨在用于的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的眼睛前方的预定布置,其特征在于
- 该渐变焦度眼镜片针对该渐变焦度眼镜片在该渐变焦度眼镜片旨在用于的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的眼睛前方的预定布置,具有等效球镜度分布,
- 该渐变焦度眼镜片具有一定宽度的中间走廊,并且该渐变焦度眼镜片的折射率以如下方式在空间上变化,即该渐变焦度眼镜片的中间走廊至少在该中间走廊的区段中或在其整个长度上的宽度大于对比渐变焦度眼镜片的中间走廊在该中间走廊的至少一个区段中或在其整个长度上的宽度,该对比渐变焦度眼镜片在该对比渐变焦度眼镜片相同地布置在该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的眼睛前方的情况下具有相同的等效球镜度分布,但是其折射率在空间上不变。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产品,其特征在于,对该至少一个区段选择下组的变型:
- 水平区段,
- 一半下加光处的区段,
- 一半下加光处的水平区段,
- 一半下加光处的水平区段,
- 25%加光处的水平区段,
- 75%加光处的水平区段,
- 一半下加光处的水平区段、和25%下加光处的水平区段,
- 一半下加光处的水平区段、和75%下加光处的水平区段,
- 一半下加光处的水平区段、和25%下加光处的水平区段、以及75%下加光处的水平区段。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产品,其特征在于,
- 该产品进一步包括:
(i) 针对该渐变焦度眼镜片在该渐变焦度眼镜片旨在用于的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的眼睛前方的预定布置而言残余散光分布呈计算机可读数据的形式在数据介质上的表示,和/或
(ii) 针对该渐变焦度眼镜片在该渐变焦度眼镜片旨在用于的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的眼睛前方的预定布置,为了获得完全矫正所需的散光度分布呈计算机可读数据的形式在数据介质上的表示,和/或
(iii) 针对该渐变焦度眼镜片在该渐变焦度眼镜片旨在用于的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的眼睛前方的预定布置,处方和物距模型呈计算机可读数据的形式在数据介质上的表示,和/或
(iv) 针对该渐变焦度眼镜片在该渐变焦度眼镜片旨在用于的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的眼睛前方的预定布置,等效球镜度分布呈计算机可读数据的形式在数据介质上的表示,和/或
(v) 具有以下计算机可读数据的数据介质:该计算机可读数据关于针对该渐变焦度眼镜片在该渐变焦度眼镜片旨在用于的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的眼睛前方的预定布置的残余散光分布,和/或
(vi) 具有以下计算机可读数据的数据介质:该计算机可读数据关于针对该渐变焦度眼镜片在该渐变焦度眼镜片旨在用于的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的眼睛前方的预定布置、为了获得完全矫正所需的散光度分布,和/或
(vii) 具有以下计算机可读数据的数据介质:该计算机可读数据关于针对该渐变焦度眼镜片在该渐变焦度眼镜片旨在用于的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的眼睛前方的预定布置的处方和物距模型,和/或
(viii) 具有以下计算机可读数据的数据介质:该计算机可读数据关于针对该渐变焦度眼镜片在该渐变焦度眼镜片旨在用于的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的眼睛前方的预定布置的等效球镜度分布,其特征在于
- 该渐变焦度眼镜片具有视远部分和视近部分,并且其特征在于
- 该中间走廊的宽度对应于横向于该中间走廊的纵向方向、在该视远部分与视近部分之间延伸的尺寸,在该尺寸内,残余散光的绝对值低于预定极限值,该预定极限值选自以下指定的组中的范围内:
(a) 该极限值在0.25 dpt与1.5 dpt之间的范围内,
(b) 该极限值在0.25 dpt与1.0 dpt之间的范围内,
(c) 该极限值在0.25 dpt与0.75 dpt之间的范围内,
(d) 该极限值在0.25 dpt与0.6 dpt之间的范围内,
(e) 该极限值在0.25 dpt与0.5 dpt之间的范围内,
(f) 该极限值为0.5 dpt。
11. 如以上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产品,其特征在于,
- 该产品还包括:(i) 预定地布置在该渐变焦度眼镜片旨在用于的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的眼睛前方的该渐变焦度眼镜片的呈计算机可读数据形式的在数据介质上的表示,或者(ii) 具有以下计算机可读数据的数据介质,该计算机可读数据关于该渐变焦度眼镜片在该渐变焦度眼镜片旨在用于的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的眼睛前方的预定布置,其特征在于
- 该渐变焦度眼镜片针对该渐变焦度眼镜片在该渐变焦度眼镜片旨在用于的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的眼睛前方的预定布置,具有等效球镜度分布,
- 该产品进一步包括:
(i) 针对该渐变焦度眼镜片在该渐变焦度眼镜片旨在用于的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的眼睛前方的预定布置而言残余散光分布呈计算机可读数据的形式在数据介质上的表示,和/或
(ii) 针对该渐变焦度眼镜片在该渐变焦度眼镜片旨在用于的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的眼睛前方的预定布置,为了获得完全矫正所需的散光度分布呈计算机可读数据的形式在数据介质上的表示,和/或
(iii) 针对该渐变焦度眼镜片在该渐变焦度眼镜片旨在用于的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的眼睛前方的预定布置,处方和物距模型呈计算机可读数据的形式在数据介质上的表示,和/或
(iv) 针对该渐变焦度眼镜片在该渐变焦度眼镜片旨在用于的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的眼睛前方的预定布置,等效球镜度分布呈计算机可读数据的形式在数据介质上的表示,和/或
(v) 具有以下计算机可读数据的数据介质:该计算机可读数据关于针对该渐变焦度眼镜片在该渐变焦度眼镜片旨在用于的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的眼睛前方的预定布置的残余散光分布,和/或
(vi) 具有以下计算机可读数据的数据介质:该计算机可读数据关于针对该渐变焦度眼镜片在该渐变焦度眼镜片旨在用于的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的眼睛前方的预定布置、为了获得完全矫正所需的散光度分布,和/或
(vii) 具有以下计算机可读数据的数据介质:该计算机可读数据关于针对该渐变焦度眼镜片在该渐变焦度眼镜片旨在用于的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的眼睛前方的预定布置的处方和物距模型,和/或
(viii) 具有以下计算机可读数据的数据介质:该计算机可读数据关于针对该渐变焦度眼镜片在该渐变焦度眼镜片旨在用于的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的眼睛前方的预定布置的等效球镜度分布,并且其特征在于,
-该渐变焦度眼镜片的折射率以如下方式在空间上变化,即该渐变焦度眼镜片的残余散光的最大值小于如下对比渐变焦度眼镜片的残余散光的最大值:该对比渐变焦度眼镜片在该对比渐变焦度眼镜片在该渐变焦度眼镜片配戴者的眼睛前方的相同布置情况下具有相同等效球镜度分布,但其折射率在空间上不变。
12. 如以上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产品,其特征在于,
- 该产品还包括:(i) 预定地布置在该渐变焦度眼镜片旨在用于的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的眼睛前方的该渐变焦度眼镜片的呈计算机可读数据形式的在数据介质上的表示,或者(ii) 具有以下计算机可读数据的数据介质,该计算机可读数据关于该渐变焦度眼镜片在该渐变焦度眼镜片旨在用于的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的眼睛前方的预定布置,其特征在于
- 该渐变焦度眼镜片针对该渐变焦度眼镜片在该渐变焦度眼镜片旨在用于的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的眼睛前方的预定布置,具有等效球镜度分布(W),
- 该产品进一步包括:
(i) 针对该渐变焦度眼镜片在该渐变焦度眼镜片旨在用于的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的眼睛前方的预定布置而言残余散光分布呈计算机可读数据的形式在数据介质上的表示,和/或
(ii) 针对该渐变焦度眼镜片在该渐变焦度眼镜片旨在用于的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的眼睛前方的预定布置,为了获得完全矫正所需的散光度分布呈计算机可读数据的形式在数据介质上的表示,和/或
(iii) 针对该渐变焦度眼镜片在该渐变焦度眼镜片旨在用于的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的眼睛前方的预定布置,处方和物距模型呈计算机可读数据的形式在数据介质上的表示,和/或
(iv) 针对该渐变焦度眼镜片在该渐变焦度眼镜片旨在用于的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的眼睛前方的预定布置,等效球镜度分布呈计算机可读数据的形式在数据介质上的表示,和/或
(v) 具有以下计算机可读数据的数据介质:该计算机可读数据关于针对该渐变焦度眼镜片在该渐变焦度眼镜片旨在用于的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的眼睛前方的预定布置的残余散光分布,和/或
(vi) 具有以下计算机可读数据的数据介质:该计算机可读数据关于针对该渐变焦度眼镜片在该渐变焦度眼镜片旨在用于的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的眼睛前方的预定布置、为了获得完全矫正所需的散光度分布,和/或
(vii) 具有以下计算机可读数据的数据介质:该计算机可读数据关于针对该渐变焦度眼镜片在该渐变焦度眼镜片旨在用于的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的眼睛前方的预定布置的处方和物距模型,和/或
(viii) 具有以下计算机可读数据的数据介质:该计算机可读数据关于针对该渐变焦度眼镜片在该渐变焦度眼镜片旨在用于的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的眼睛前方的预定布置的等效球镜度分布,
并且其特征在于,
- 该渐变焦度眼镜片包括中间走廊和主视线,并且该渐变焦度眼镜片的折射率以如下方式在空间上变化,即对于在该中间走廊的最窄点处的某个水平区段上的选自下组中的预定残余散光值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2
(a) 该残余散光值
Figure 519100DEST_PATH_IMAGE002
在0.25 dpt与1.5 dpt之间的范围内,
(b) 该残余散光值
Figure 436241DEST_PATH_IMAGE002
在0.25 dpt与1.0 dpt之间的范围内,
(c) 该残余散光值
Figure 215978DEST_PATH_IMAGE002
在0.25 dpt与0.75 dpt之间的范围内,
(d) 该残余散光值
Figure 548870DEST_PATH_IMAGE002
在0.25 dpt与0.6 dpt之间的范围内,
(e) 该残余散光值
Figure 363243DEST_PATH_IMAGE002
在0.25 dpt与0.5 dpt之间的范围内,
(f) 该残余散光值
Figure 185705DEST_PATH_IMAGE002
为0.5 dpt,
或者对于经过该主视线上的实现一半下加光的点的水平区段,在该主视线两侧为10mm的水平距离的区域内适用以下关系: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4
其中,grad W描述该渐变焦度眼镜片在该主视线上在该中间走廊的最窄点处、或者在该主视线上的实现一半下加光的点处在该主视线方向上的等效球镜度焦度梯度,B描述了该渐变焦度眼镜片中该残余散光为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6
的区域的宽度,其中c是选自下组的常量:
(a) 1.0 < c
(b) 1.1 < c
(c) 1.2 < c
(d) 1.3 < c。
13. 一种产品,包括 (i) 渐变焦度眼镜片或 (ii) 该渐变焦度眼镜片的表示,所述表示以计算机可读数据的形式位于数据介质上,或 (iii) 具有该渐变焦度眼镜片的呈计算机可读数据形式的虚拟表示的数据介质,其中,该渐变焦度眼镜片具有
- 前表面和后表面,以及
- 空间上变化的折射率,其中,
- 该前表面被实施为自由形式表面和/或该后表面被实施为自由形式表面,
其中
-该渐变焦度眼镜片由以下组成:基材,该基材不包括单独层并且具有前表面和后表面以及该空间上变化的折射率;以及位于该基材的前表面上的包括一个或多个单独层的前表面涂层,和/或位于该基材的后表面上的包括一个或多个单独层的后表面涂层,
其特征在于,
-在具有该前表面涂层和/或该后表面涂层的该渐变焦度眼镜片的前表面上的每个点处测得的等效球镜度与在没有该前表面涂层且没有该后表面涂层但是具有相同基材的对比渐变焦度眼镜片的前表面上的每个对应点处测得的等效球镜度之差小于以下指定的组中的值:
(a) 该差值小于0.001 dpt
(b) 该差值小于0.002 dpt
(c) 该差值小于0.003 dpt
(d) 该差值小于0.004 dpt
并且其特征在于,
(a) 该折射率仅在第一空间维度和第二空间维度上变化,并且在第三空间维度上是恒定的,其中,该折射率在该第一空间维度和该第二空间维度上的分布既没有点对称性也没有轴对称性,或者
(b) 该折射率在第一空间维度和第二空间维度上以及在第三空间维度上变化,其中,该折射率在垂直于该第三空间维度的所有平面内在该第一空间维度和该第二空间维度上的分布既没有点对称性也没有轴对称性,或者
(c) 该折射率在第一空间维度和第二空间维度上以及在第三空间维度上变化,其中,该折射率的分布根本没有点对称性和轴对称性。
14.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产品,其特征为该渐变焦度眼镜片的使用说明,其包括在按预期使用期间的零度观察方向,其中,在情况(a)中,该第三空间维度在以下方向上延伸,该方向
- 在按预期使用期间,与该零度观察方向相差不超过5°,或者
- 在按预期使用期间,与该零度观察方向相差不超过10°,或者
- 在按预期使用期间,与该主观察方向相差不超过20°。
15.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产品,其特征为该渐变焦度眼镜片的使用说明,其包括在按预期使用期间的主观察方向,其中,在情况(a)中,该第三空间维度在以下方向上延伸,该方向
- 在按预期使用期间,与该主观察方向相差不超过5°,或者
- 在按预期使用期间,与该主观察方向相差不超过10°,或者
- 在预期使用期间,与该主观察方向相差不超过20°。
16.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产品,其特征在于,在情况(a)中,该第三空间维度在以下方向上延伸,该方向
- 与该渐变焦度眼镜片的前表面在该几何中心的法向向量的方向相差不超过5°,或者
- 与该渐变焦度眼镜片的前表面在该几何中心的法向向量的方向相差不超过10°,或者
- 与该渐变焦度眼镜片的前表面在该几何中心的法向向量的方向相差不超过20°。
17.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产品,其特征为该渐变焦度眼镜片的使用说明,其包括棱镜测量点,其中,在情况 (a) 下,该第三空间维度在以下方向上延伸,该方向- 与该棱镜测量点处的法向向量的方向相差不超过5°,或者
- 与该棱镜测量点处的法向向量的方向相差不超过10°,或者
- 与该棱镜测量点处的法向向量的方向相差不超过20°。
18.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产品,其特征为该渐变焦度眼镜片的使用说明,其包括定心点,其中,在情况 (a) 中,该第三空间维度在以下方向上延伸,该方向
- 与该定心点处的法向向量的方向相差不超过5°,或者
- 与该定心点处的法向向量的方向相差不超过10°,或者
- 与该定心点处的法向向量的方向相差不超过20°。
19. 如权利要求13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产品,其特征在于,该渐变焦度眼镜片包括中间走廊,并且其特征在于
(i) 被实施为自由形式表面的该前表面被成型为使得该平均曲率在该中间走廊内具有最大值,和/或
(ii) 被实施为自由形式表面的该后表面被成型为使得该平均曲率在该中间走廊内具有最小值,或者
(iii) 该后表面具有球面表面对称性、旋转对称非球面表面对称性或复曲面表面对称性,并且被实施为自由形式表面的该前表面被成型为使得该前表面的平均曲率的绝对值的最大值位于该中间走廊内,或者
(iv) 该前表面具有球面表面对称性、旋转对称非球面表面对称性或复曲面表面对称性,并且被实施为自由形式表面的该后表面被成型为使得该后表面的平均曲率的绝对值的最小值位于该中间走廊内,或者
(v) 该后表面没有被实施为自由形式表面,并且被实施为自由形式表面的该前表面被成型为使得该前表面的平均曲率的绝对值的最大值位于该中间走廊内,或者
(vi) 该前表面没有被实施为自由形式表面,并且被实施为自由形式表面的该后表面被成型为使得该后表面的平均曲率的绝对值的最小值位于该中间走廊内。
20.如权利要求13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产品,其特征在于,
- 该产品还包括 (i) 预定地布置在该渐变焦度眼镜片旨在用于的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的眼睛前方的该渐变焦度眼镜片的呈计算机可读数据形式的在数据介质上的表示,或者(ii) 具有以下计算机可读数据的数据介质,该计算机可读数据关于该渐变焦度眼镜片在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的眼睛前方的预定布置,其特征在于,
- 该渐变焦度眼镜片针对该渐变焦度眼镜片在该渐变焦度眼镜片旨在用于的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的眼睛前方的预定布置,具有等效球镜度分布,
- 该渐变焦度眼镜片具有一定宽度的中间走廊,并且该渐变焦度眼镜片的折射率以如下方式在空间上变化,即该渐变焦度眼镜片的中间走廊至少在该中间走廊的区段中或在其整个长度上的宽度大于对比渐变焦度眼镜片的中间走廊的宽度,其中该对比渐变焦度眼镜片在该对比渐变焦度眼镜片相同地布置在该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的眼睛前方的情况下具有相同的等效球镜度分布、但是具有空间上不变的折射率。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产品,其特征在于,对该至少一个区段选择下组的变型:
- 水平区段,
- 一半下加光处的区段,
- 一半下加光处的水平区段,
- 一半下加光处的水平区段、和25%下加光处的水平区段,
- 一半下加光处的水平区段、和75%下加光处的水平区段,
- 一半下加光处的水平区段、和25%下加光处的水平区段、以及75%下加光处的水平区段。
22.如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产品,其特征在于,
- 该产品进一步包括:
(i) 针对该渐变焦度眼镜片在该渐变焦度眼镜片旨在用于的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的眼睛前方的预定布置而言残余散光分布呈计算机可读数据的形式在数据介质上的表示,和/或
(ii) 针对该渐变焦度眼镜片在该渐变焦度眼镜片旨在用于的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的眼睛前方的预定布置,为了获得完全矫正所需的散光度分布呈计算机可读数据的形式在数据介质上的表示,和/或
(iii) 针对该渐变焦度眼镜片在该渐变焦度眼镜片旨在用于的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的眼睛前方的预定布置,处方和物距模型呈计算机可读数据的形式在数据介质上的表示,和/或
(iv) 针对该渐变焦度眼镜片在该渐变焦度眼镜片旨在用于的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的眼睛前方的预定布置,等效球镜度分布呈计算机可读数据的形式在数据介质上的表示,和/或
(v) 具有以下计算机可读数据的数据介质:该计算机可读数据关于针对该渐变焦度眼镜片在该渐变焦度眼镜片旨在用于的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的眼睛前方的预定布置的残余散光分布,和/或
(vi) 具有以下计算机可读数据的数据介质:该计算机可读数据关于针对该渐变焦度眼镜片在该渐变焦度眼镜片旨在用于的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的眼睛前方的预定布置、为了获得完全矫正所需的散光度分布,和/或
(vii) 具有以下计算机可读数据的数据介质:该计算机可读数据关于针对该渐变焦度眼镜片在该渐变焦度眼镜片旨在用于的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的眼睛前方的预定布置的处方和物距模型,和/或
(viii) 具有以下计算机可读数据的数据介质:该计算机可读数据关于针对该渐变焦度眼镜片在该渐变焦度眼镜片旨在用于的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的眼睛前方的预定布置的等效球镜度分布,并且其特征在于,
- 该渐变焦度眼镜片具有视远部分和视近部分,并且其特征在于
- 该中间走廊的宽度对应于横向于该中间走廊的纵向方向、在该视远部分与视近部分之间延伸的尺寸,在该尺寸内,残余散光的绝对值低于预定极限值,该预定极限值选自以下指定的组中的范围内:
(a) 该极限值在0.25 dpt与1.5 dpt之间的范围内,
(b) 该极限值在0.25 dpt与1.0 dpt之间的范围内,
(c) 该极限值在0.25 dpt与0.75 dpt之间的范围内,
(d) 该极限值在0.25 dpt与0.6 dpt之间的范围内,
(e) 该极限值在0.25 dpt与0.5 dpt之间的范围内,
(f) 该极限值为0.5 dpt。
23.如权利要求13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产品,其特征在于,
- 该产品还包括 (i) 预定地布置在该渐变焦度眼镜片旨在用于的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的眼睛前方的该渐变焦度眼镜片的呈计算机可读数据形式的在数据介质上的表示,或者(ii) 具有以下计算机可读数据的数据介质,该计算机可读数据关于该渐变焦度眼镜片在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的眼睛前方的预定布置,其特征在于,
- 该渐变焦度眼镜片针对该渐变焦度眼镜片在该渐变焦度眼镜片旨在用于的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的眼睛前方的预定布置,具有等效球镜度分布,
- 该产品进一步包括:
(i) 针对该渐变焦度眼镜片在该渐变焦度眼镜片旨在用于的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的眼睛前方的预定布置而言残余散光分布呈计算机可读数据的形式在数据介质上的表示,和/或
(ii) 针对该渐变焦度眼镜片在该渐变焦度眼镜片旨在用于的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的眼睛前方的预定布置,为了获得完全矫正所需的散光度分布呈计算机可读数据的形式在数据介质上的表示,和/或
(iii) 针对该渐变焦度眼镜片在该渐变焦度眼镜片旨在用于的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的眼睛前方的预定布置,处方和物距模型呈计算机可读数据的形式在数据介质上的表示,和/或
(iv) 针对该渐变焦度眼镜片在该渐变焦度眼镜片旨在用于的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的眼睛前方的预定布置,等效球镜度分布呈计算机可读数据的形式在数据介质上的表示,和/或
(v) 具有以下计算机可读数据的数据介质:该计算机可读数据关于针对该渐变焦度眼镜片在该渐变焦度眼镜片旨在用于的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的眼睛前方的预定布置的残余散光分布,和/或
(vi) 具有以下计算机可读数据的数据介质:该计算机可读数据关于针对该渐变焦度眼镜片在该渐变焦度眼镜片旨在用于的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的眼睛前方的预定布置、为了获得完全矫正所需的散光度分布,和/或
(vii) 具有以下计算机可读数据的数据介质:该计算机可读数据关于针对该渐变焦度眼镜片在该渐变焦度眼镜片旨在用于的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的眼睛前方的预定布置的处方和物距模型,和/或
(viii) 具有以下计算机可读数据的数据介质:该计算机可读数据关于针对该渐变焦度眼镜片在该渐变焦度眼镜片旨在用于的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的眼睛前方的预定布置的等效球镜度分布,并且其特征在于,
-该渐变焦度眼镜片的折射率以如下方式在空间上变化,即该渐变焦度眼镜片的残余散光的最大值小于如下对比渐变焦度眼镜片的残余散光的最大值:该对比渐变焦度眼镜片在该对比渐变焦度眼镜片在该渐变焦度眼镜片配戴者的眼睛前方的相同布置情况下具有相同等效球镜度分布,但其折射率在空间上不变。
24.如权利要求13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产品,其特征在于,
- 该产品还包括 (i) 预定地布置在该渐变焦度眼镜片旨在用于的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的眼睛前方的该渐变焦度眼镜片的呈计算机可读数据形式的在数据介质上的表示,或者(ii) 具有以下计算机可读数据的数据介质,该计算机可读数据关于该渐变焦度眼镜片在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的眼睛前方的预定布置,其特征在于,
- 该渐变焦度眼镜片针对该渐变焦度眼镜片在该渐变焦度眼镜片旨在用于的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的眼睛前方的预定布置,具有等效球镜度分布(W),
- 该产品进一步包括:
(i) 针对该渐变焦度眼镜片在该渐变焦度眼镜片旨在用于的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的眼睛前方的预定布置而言残余散光分布呈计算机可读数据的形式在数据介质上的表示,和/或
(ii) 针对该渐变焦度眼镜片在该渐变焦度眼镜片旨在用于的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的眼睛前方的预定布置,为了获得完全矫正所需的散光度分布呈计算机可读数据的形式在数据介质上的表示,和/或
(iii) 针对该渐变焦度眼镜片在该渐变焦度眼镜片旨在用于的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的眼睛前方的预定布置,处方和物距模型呈计算机可读数据的形式在数据介质上的表示,和/或
(iv) 针对该渐变焦度眼镜片在该渐变焦度眼镜片旨在用于的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的眼睛前方的预定布置,等效球镜度分布呈计算机可读数据的形式在数据介质上的表示,和/或
(v) 具有以下计算机可读数据的数据介质:该计算机可读数据关于针对该渐变焦度眼镜片在该渐变焦度眼镜片旨在用于的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的眼睛前方的预定布置的残余散光分布,和/或
(vi) 具有以下计算机可读数据的数据介质:该计算机可读数据关于针对该渐变焦度眼镜片在该渐变焦度眼镜片旨在用于的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的眼睛前方的预定布置、为了获得完全矫正所需的散光度分布,和/或
(vii) 具有以下计算机可读数据的数据介质:该计算机可读数据关于针对该渐变焦度眼镜片在该渐变焦度眼镜片旨在用于的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的眼睛前方的预定布置的处方和物距模型,和/或
(viii) 具有以下计算机可读数据的数据介质:该计算机可读数据关于针对该渐变焦度眼镜片在该渐变焦度眼镜片旨在用于的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的眼睛前方的预定布置的等效球镜度分布,并且其特征在于,
- 该渐变焦度眼镜片包括中间走廊和主视线,并且该渐变焦度眼镜片的折射率以如下方式在空间上变化,即对于在该中间走廊的最窄点处的某个水平区段上的选自下组中的预定残余散光值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8
(a) 该残余散光值
Figure 161112DEST_PATH_IMAGE008
在0.25 dpt与1.5 dpt之间的范围内,
(b) 该残余散光值
Figure 297696DEST_PATH_IMAGE008
在0.25 dpt与1.0 dpt之间的范围内,
(c) 该残余散光值
Figure 966574DEST_PATH_IMAGE008
在0.25 dpt与0.75 dpt之间的范围内,
(d) 该残余散光值
Figure 959938DEST_PATH_IMAGE008
在0.25 dpt与0.6 dpt之间的范围内,
(e) 该残余散光值
Figure 714268DEST_PATH_IMAGE008
在0.25 dpt与0.5 dpt之间的范围内,
(f) 该残余散光值
Figure 388963DEST_PATH_IMAGE008
为0.5 dpt,
或者对于经过该主视线上的实现一半下加光的点的水平区段,在该主视线两侧为10mm的水平距离的区域内适用以下关系: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0
其中,grad W描述该渐变焦度眼镜片在该主视线上在该中间走廊的最窄点处、或者在该主视线上的实现一半下加光的点处的等效球镜度焦度梯度,B描述了该渐变焦度眼镜片中使得该残余散光为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2
的区域的宽度,其中c是选自下组的常量:
(e) 1.0 < c
(f) 1.1 < c
(g) 1.2 < c
(h) 1.3 < c。
25.一种用于设计渐变焦度眼镜片的计算机实施的方法,该渐变焦度眼镜片具有前表面和后表面、空间上变化的折射率,其中,
该前表面被实施为渐变表面,和/或该后表面被实施为渐变表面,
其特征在于,
- 通过光线追踪法计算在视觉光线穿过该渐变焦度眼镜片时所经过的多个评估点处该渐变焦度眼镜片的光学特性,其中,
- 在相应的评估点处设定该渐变焦度眼镜片的至少一个预期光学特性,
- 设定该渐变焦度眼镜片的设计,其中,该设计包括该渐变焦度眼镜片的渐变表面的局部几何形状的表示以及在经过这些评估点的相应视觉光束路径中的局部折射率的表示,其中,
- 考虑到该渐变焦度眼镜片的至少一个预期光学特性的近似来修改该渐变焦度眼镜片的设计,其中,该修改包括修改该渐变焦度眼镜片的渐变表面的局部几何形状的表示以及在经过这些评估点的相应视觉光束路径中的局部折射率的表示,其中,该至少一个预期光学特性包括该渐变焦度眼镜片的预期残余散光,其中,该渐变表面和该局部折射率根据以下规格组中的至少一个规格被修改:
(i) 该渐变表面在两个空间维度上被自由修改,并且该局部折射率也在至少两个空间维度上被自由修改,
(ii) 该渐变表面在一个空间维度或在两个空间维度上被自由修改,并且该局部折射率在三个空间维度上被自由修改,
(iii) 该渐变表面在两个空间维度被自由修改,并且该局部折射率在两个空间维度上被自由修改,
(iv) 该渐变表面在两个空间维度上被自由修改,并且该局部折射率在三个空间维度上被自由修改。
26. 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 该渐变表面以如下方式被修改,即产生既不具有点对称性也不具有轴对称性的自由形式表面,并且其特征在于
- 该局部折射率以如下方式被修改
(a) 该折射率仅在第一空间维度和第二空间维度上变化,并且在第三空间维度上是恒定的,使得该折射率在该第一空间维度和该第二空间维度上的分布既没有点对称性也没有轴对称性,或者
(b) 该折射率在第一空间维度和第二空间维度上以及在第三空间维度上变化,使得该折射率在垂直于该第三空间维度的所有平面内在该第一空间维度和该第二空间维度上的分布既没有点对称性也没有轴对称性,或者
(c) 该折射率在第一空间维度和第二空间维度上以及在第三空间维度上变化,使得该渐变焦度眼镜片中的折射率的分布根本没有点对称性和轴对称性。
27. 如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从以下中得出该渐变焦度眼镜片的至少一个预期光学特性
(i) 具有在空间上不变的折射率的渐变焦度眼镜片的对应的预期光学特性,和/或
(ii) 具有在空间不变的折射率的渐变焦度眼镜片的对应的光学特性,
或者其特征在于,
从以下中得出该渐变焦度眼镜片的预期残余散光
(i) 具有在空间上不变的折射率的渐变焦度眼镜片的预期光学特性,和/或
(ii) 具有在空间不变的折射率的渐变焦度眼镜片的残余散光。
28. 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视远部分与视近部分之间的中央视中部分中,该渐变焦度眼镜片的至少一个预期光学特性相对于以下被降低
(i) 具有在空间上不变的折射率的该渐变焦度眼镜片的对应的预期光学特性,或者
(ii) 具有在空间上不变的折射率的该渐变焦度眼镜片的对应的光学特性,
或者其特征在于,在视远部分与视近部分之间的中央视中部分中,该渐变焦度眼镜片的预期残余散光相对于以下被降低
(i) 具有在空间上不变的折射率的该渐变焦度眼镜片的预期残余散光,或者
(ii) 具有在空间上不变的折射率的该渐变焦度眼镜片的残余散光。
29. 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视远部分与视近部分之间的中央视中部分中该渐变焦度眼镜片的预期残余散光在该主视线周围的区域被降低,其中,该区域在两侧包括以下组中的水平距离
(a) 距该主视线5 mm
(b) 距该主视线10 mm
(c) 距该主视线20 mm。
30.如权利要求25至2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修改该渐变焦度眼镜片的设计是考虑到对目标函数求极小值来实施的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4
其中,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6
表示在该评估点m处的光学特性n的权重,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8
表示在该评估点m处的光学特性n的预期值,并且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0
表示在该评估点m处的光学特性n的实际值。
31.如权利要求25至3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针对至少一个评估点预先确定预期残余散光,所述预期残余散光小于在如下对比渐变焦度眼镜片上的至少一个对应的评估点处理论上可实现的残余散光,该对比渐变焦度眼镜片具有相同的等效球镜度分布并且该对比渐变焦度眼镜片相同地布置在该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的眼睛前方,但其折射率在空间上不变,并且其特征在于,仅在针对所设计的渐变焦度眼镜片实现的在该至少一个评估点处的残余散光小于该对比渐变焦度眼镜片上的该至少一个对应评估点处的理论上可实现的残余散光时,终止修改该渐变焦度眼镜片的渐变表面的局部几何形状的表示以及在经过这些评估点的相应视觉光束路径中的局部折射率的表示。
32.如权利要求25至3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实施修改该渐变焦度眼镜片的渐变表面的局部几何形状的表示以及在经过这些评估点的相应视觉光束路径中的局部折射率的表示的前提是,该渐变焦度眼镜片的残余散光的最大值小于如下对比渐变焦度眼镜片上的残余散光的最大值,该对比渐变焦度眼镜片具有相同的等效球镜度分布并且该对比渐变焦度眼镜片相同地布置在该渐变焦度眼镜配戴者的眼睛前方,但其折射率在空间上不变。
33.如权利要求25至3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设计该渐变焦度眼镜片得到了与如权利要求1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产品相对应的渐变焦度眼镜片,或者其特征在于,设计该渐变焦度眼镜片的前提是,应制造与如权利要求1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产品相对应的渐变焦度眼镜片。
34.一种具有程序代码的计算机程序,该程序代码用于当该计算机程序被加载到计算机上和/或在计算机上执行时实施所有如权利要求25至3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步骤。
35.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计算机程序。
36.一种用于通过增材方法来制造如权利要求1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渐变焦度眼镜片、或使用如权利要求25至3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设计的渐变焦度眼镜片的方法。
37.一种用于制造渐变焦度眼镜片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权利要求25至3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以及根据该设计对该渐变焦度眼镜片的制造。
38.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渐变焦度眼镜片是使用增材方法来制造的。
39.一种计算机,包括处理器并且包括存储器,该存储器中存储了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被配置用于实施如权利要求25至3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980061664.XA 2017-01-20 2019-07-19 具有可变折射率的渐变焦度眼镜片及其设计与制造方法 Active CN11319614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7152384.8A EP3352001B1 (de) 2017-01-20 2017-01-20 Gleitsicht-brillenglas mit variablem brechungsindex und verfahren zu dessen entwurf und herstellung
EPPCT/EP2018/069806 2018-07-20
PCT/EP2018/069806 WO2019141386A1 (de) 2018-01-19 2018-07-20 Gleitsicht-brillenglas mit variablem brechungsindex und verfahren zu dessen entwurf und herstellung
PCT/EP2019/069557 WO2020016431A2 (de) 2017-01-20 2019-07-19 Gleitsicht-brillenglas mit variablem brechungsindex und verfahren zu dessen entwurf und herstellun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96144A true CN113196144A (zh) 2021-07-30
CN113196144B CN113196144B (zh) 2023-10-24

Family

ID=57860753

Famil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19733.6A Active CN110431474B (zh) 2017-01-20 2018-01-19 具有可变折光力的渐变眼镜片及其设计与生产方法
CN202011434200.XA Active CN112526766B (zh) 2017-01-20 2018-01-19 具有可变折光力的渐变眼镜片及其设计与生产方法
CN201910992591.8A Active CN110673357B (zh) 2017-01-20 2018-01-19 用于规划渐变眼镜片的方法及其制造方法
CN202210898908.3A Pending CN115167001A (zh) 2017-01-20 2018-07-20 具有可变折射率的渐变眼镜片和用于其设计和制造的方法
CN201880091457.4A Active CN111886535B (zh) 2017-01-20 2018-07-20 具有可变折射率的渐变眼镜片以及用于其设计和制造的方法
CN201980061664.XA Active CN113196144B (zh) 2017-01-20 2019-07-19 具有可变折射率的渐变焦度眼镜片及其设计与制造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5)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19733.6A Active CN110431474B (zh) 2017-01-20 2018-01-19 具有可变折光力的渐变眼镜片及其设计与生产方法
CN202011434200.XA Active CN112526766B (zh) 2017-01-20 2018-01-19 具有可变折光力的渐变眼镜片及其设计与生产方法
CN201910992591.8A Active CN110673357B (zh) 2017-01-20 2018-01-19 用于规划渐变眼镜片的方法及其制造方法
CN202210898908.3A Pending CN115167001A (zh) 2017-01-20 2018-07-20 具有可变折射率的渐变眼镜片和用于其设计和制造的方法
CN201880091457.4A Active CN111886535B (zh) 2017-01-20 2018-07-20 具有可变折射率的渐变眼镜片以及用于其设计和制造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5) US10838231B2 (zh)
EP (5) EP3352001B1 (zh)
JP (2) JP7252311B2 (zh)
KR (4) KR102167033B1 (zh)
CN (6) CN110431474B (zh)
CA (4) CA3054482C (zh)
ES (2) ES2946964T3 (zh)
PT (2) PT3352001T (zh)
WO (2) WO2018134037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67597A1 (en) * 2015-10-21 2017-04-27 Essilor International (Compagnie Générale d'Optique) Systems for and methods of surfacing a composite lens blank with functional layer
EP3352001B1 (de) 2017-01-20 2023-03-29 Carl Zeiss Vision International GmbH Gleitsicht-brillenglas mit variablem brechungsindex und verfahren zu dessen entwurf und herstellung
EP3561581A1 (de) 2018-04-24 2019-10-30 Carl Zeiss Vision International GmbH Brillenglas mit photochromer besch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desselben
EP3598213A1 (de) * 2018-07-20 2020-01-22 Carl Zeiss Vision International GmbH Gleitsicht-brillenglas mit räumlich variierendem brechungsindex
US11156854B2 (en) * 2019-08-02 2021-10-26 Horizons Optical, S.L.U. Progressive ophthalmic lens
EP3812142A1 (de) 2019-10-23 2021-04-28 Carl Zeiss Vision International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brillenglases sowie ein erzeugnis umfassend ein brillenglas
TWI748538B (zh) * 2020-06-30 2021-12-01 華美光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漸進多焦點鏡片
US11126012B1 (en) * 2020-10-01 2021-09-21 Michael Walach Broadview natural addition lens
CN113419358B (zh) * 2021-07-12 2022-11-08 苏州明世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优化设计的非球面近视眼镜片及其制备模具
US11860453B2 (en) 2021-07-30 2024-01-02 Coopervision International Limite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an ophthalmic lens
EP4124902A1 (en) * 2021-07-30 2023-02-01 Carl Zeiss Vision International GmbH Spectacle lens design for a progressive power lens, determining such a spectacle lens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a spectacle lens
CN113655634B (zh) * 2021-08-27 2023-04-18 苏州明世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减少旁中心离焦眼镜片及其设计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347917A1 (de) * 1988-06-22 1989-12-27 Optische Werke G. Rodenstock Brillenglas mit einem sich änderndem Brechungsindex
WO1999013361A1 (en) * 1997-09-09 1999-03-18 Graziano Bianco Progressive, multifocal ophthalmic lens having constant geometry and variable refraction index
US20040008319A1 (en) * 2002-07-11 2004-01-15 Lai Shui T. Optical elements and methods for making thereof
US20100238400A1 (en) * 2006-10-25 2010-09-23 Volk Donald A Multi-layered gradient index progressive lens
EP3273292A1 (de) * 2016-07-19 2018-01-24 Carl Zeiss Vision International GmbH Brillenglas und verfahren zu dessen herstellu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3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90368B2 (ja) * 1985-07-09 1994-11-1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累進多焦点レンズ及び眼鏡
DE3739974A1 (de) 1987-11-25 1989-06-08 Rodenstock Optik G Progressives brillenglas
FR2726374B1 (fr) * 1994-10-28 1996-12-27 Essilor Int Lentille ophtalmique multifocale progressive
DE19701312A1 (de) 1997-01-16 1998-07-23 Zeiss Carl Fa Brillenglas mit sphärischer Vorderseite und multifokaler Rückseite, sowie Verfahren zu seiner Herstellung
AU781979B2 (en) 2000-01-26 2005-06-23 Carl Zeiss Vision Australia Holdings Ltd Anti-static, anti-reflection coating
KR100530628B1 (ko) * 2001-04-26 2005-11-23 호야 가부시키가이샤 안경렌즈설계방법 및 안경렌즈
CN101174032B (zh) * 2002-05-31 2011-04-13 克劳斯鲍斯光学有限公司 渐进递增光焦度的镜片
US7420743B2 (en) 2002-07-11 2008-09-02 Ophthonix, Inc. Optical elements and methods for making thereof
KR20040069095A (ko) 2003-01-28 2004-08-04 학교법인 울산공업학원 누진 다초점 렌즈
JP3582527B1 (ja) * 2003-04-10 2004-10-2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累進屈折力レンズ及び製造方法
AU2004292160B2 (en) * 2003-11-14 2010-12-23 Ophthonix, Inc. Eyeglass manufacturing method
US7188950B2 (en) * 2003-11-14 2007-03-13 Ophthonix, Inc. Eyeglass dispensing method
FR2884665A1 (fr) 2005-04-19 2006-10-20 France Telecom Procede d'alerte lors d'une modification de contenu et systeme pour la mise en oeuvre du procede
FR2884622B1 (fr) * 2005-04-19 2007-08-10 Essilor Int Verre ophtalmique comprenant une couche d'indice de refraction variable
FR2894038B1 (fr) * 2005-11-29 2008-03-07 Essilor Int Lentille ophtalmique.
EP2089755A2 (en) * 2006-10-25 2009-08-19 Donald A. Volk Multi-layered gradient index progressive lens
JP5490546B2 (ja) 2007-01-25 2014-05-14 ローデンストック.ゲゼルシャフト.ミット.ベシュレンクテル.ハフツング 眼鏡レンズを最適化するための方法
FR2924825B1 (fr) * 2007-12-11 2010-08-20 Essilor Int Lentille ophtalmique progressive.
US8992013B2 (en) * 2008-04-30 2015-03-31 Essilor International (Compagnie Generale D'optique) Method of designing progressive addition lenses
DE102008041869A1 (de) 2008-09-08 2010-03-25 Carl Zeiss Vision Gmbh Brillenlinse mit farbneutraler Antireflexbeschichtung und Verfahren zu deren Herstellung
EP2177943A1 (en) * 2008-10-16 2010-04-21 Essilor International (Compagnie Générale D'Optique) Optical system determination according to advanced criteria
JP2010218442A (ja) 2009-03-18 2010-09-30 Canon Inc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FR2943798B1 (fr) 2009-03-27 2011-05-27 Essilor Int Article d'optique revetu d'un revetement antireflet ou reflechissant comprenant une couche electriquement conductrice a base d'oxyde d'etain et procede de fabrication
US8882268B2 (en) 2009-10-07 2014-11-11 Essilor International (Compagnie Generale D'optique) Optical function determining method
US8042941B2 (en) * 2010-01-29 2011-10-25 Indizen Optical Technologies, S.I. Lens with continuous power gradation
DE102010018710B4 (de) 2010-04-29 2018-06-28 Carl Zeiss Vision International Gmbh Computerimplementiertes Verfahren zum Berechnen des optischen Designs einer Brillenlinse sowie Computerprogramm, Datenträger mit Computerprogramm und Computer zur Durchführung des Verfahrens
US9057886B2 (en) * 2011-04-14 2015-06-16 Fssilor International (Compagnie Generale D'optique) Methods of designing progressive addition lenses
CN103123420B (zh) * 2013-01-25 2014-05-07 苏州大学 一种双面自由曲面镜片的评价、设计加工方法
FR3006622B1 (fr) * 2013-06-07 2015-07-17 Essilor Int Procede de fabrication d'une lentille ophtalmique
WO2015014381A1 (en) * 2013-07-31 2015-02-05 Essilor International (Compagnie Generale D'optique) Additive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for transparent ophthalmic lens
US10042182B2 (en) * 2013-11-25 2018-08-07 Essilor International Method for providing to a wearer a customized progressive spectacle ophthalmic lens
ES2837798T3 (es) * 2013-11-29 2021-07-01 Zeiss Carl Vision Int Gmbh Procedimiento para fabricar una lente para gafas y lente para gafas
WO2016061767A1 (zh) * 2014-10-22 2016-04-28 深圳市光聚通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动态血糖监测***及监测终端
DE102015205721B4 (de) 2015-03-30 2017-01-19 Rodenstock Gmbh Verfahren zum Erstellen eines Designs einer Rezeptfläche einer Multifokallinse und Multifokallinse mit einer solchen Rezeptfläche
US9726907B2 (en) * 2015-06-23 2017-08-08 Indizen Optical Technologies, S.L. Rewritable len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WO2018022042A1 (en) * 2016-07-27 2018-02-01 Carl Zeiss Vision International Gmbh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n improved design for a progressive lens taking into account higher order aberrations of the eye
EP3311993B1 (de) * 2016-10-20 2019-03-27 Carl Zeiss Vision International GmbH Brillenglas und verfahren zu dessen herstellung
ES2773523T5 (es) 2016-10-21 2023-05-10 Zeiss Carl Vision Int Gmbh Cristal para gafas y procedimiento de impresión 3D para su fabricación
EP3352001B1 (de) 2017-01-20 2023-03-29 Carl Zeiss Vision International GmbH Gleitsicht-brillenglas mit variablem brechungsindex und verfahren zu dessen entwurf und herstellung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347917A1 (de) * 1988-06-22 1989-12-27 Optische Werke G. Rodenstock Brillenglas mit einem sich änderndem Brechungsindex
US5148205A (en) * 1988-06-22 1992-09-15 Optische Werke G. Rodenstock Ophthalmic lens having a changing refractive index
WO1999013361A1 (en) * 1997-09-09 1999-03-18 Graziano Bianco Progressive, multifocal ophthalmic lens having constant geometry and variable refraction index
US20040008319A1 (en) * 2002-07-11 2004-01-15 Lai Shui T. Optical elements and methods for making thereof
US20100238400A1 (en) * 2006-10-25 2010-09-23 Volk Donald A Multi-layered gradient index progressive lens
EP3273292A1 (de) * 2016-07-19 2018-01-24 Carl Zeiss Vision International GmbH Brillenglas und verfahren zu dessen herstellu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10032508A (ko) 2021-03-24
CA3054482C (en) 2021-04-20
US11372264B2 (en) 2022-06-28
WO2018134037A2 (de) 2018-07-26
KR102167061B1 (ko) 2020-10-19
PT3352001T (pt) 2023-06-16
US20200201071A1 (en) 2020-06-25
CN115167001A (zh) 2022-10-11
KR20190114050A (ko) 2019-10-08
CN113196144B (zh) 2023-10-24
JP2022174134A (ja) 2022-11-22
EP3352001B1 (de) 2023-03-29
US20210199991A1 (en) 2021-07-01
WO2020016431A3 (de) 2020-03-12
US11892712B2 (en) 2024-02-06
KR102509318B1 (ko) 2023-03-14
EP3555695B1 (de) 2021-05-05
US10838231B2 (en) 2020-11-17
CA3088829A1 (en) 2019-07-25
US10989932B2 (en) 2021-04-27
ES2914628T3 (es) 2022-06-14
ES2946964T3 (es) 2023-07-28
CN110673357B (zh) 2022-02-22
CA3074615C (en) 2022-04-19
US20200348538A1 (en) 2020-11-05
EP3352001A1 (de) 2018-07-25
EP3591458A1 (de) 2020-01-08
EP3598214A1 (de) 2020-01-22
EP3555695A2 (de) 2019-10-23
CA3107224A1 (en) 2020-01-23
KR102167033B1 (ko) 2020-10-19
CN110431474B (zh) 2021-02-26
WO2018134037A3 (de) 2018-11-08
KR102596802B1 (ko) 2023-11-01
CN110431474A (zh) 2019-11-08
US20220091437A1 (en) 2022-03-24
CN112526766B (zh) 2022-11-11
CN110673357A (zh) 2020-01-10
JP2021530744A (ja) 2021-11-11
US20190391411A1 (en) 2019-12-26
CA3107224C (en) 2023-10-31
WO2020016431A2 (de) 2020-01-23
KR20190102298A (ko) 2019-09-03
JP7474813B2 (ja) 2024-04-25
CA3074615A1 (en) 2018-07-26
CA3088829C (en) 2023-08-22
CN111886535A (zh) 2020-11-03
JP7252311B2 (ja) 2023-04-04
US11740488B2 (en) 2023-08-29
KR20230037705A (ko) 2023-03-16
EP3591458B1 (de) 2022-04-06
PT3591458T (pt) 2022-05-30
CN112526766A (zh) 2021-03-19
CN111886535B (zh) 2022-10-11
CA3054482A1 (en) 2018-07-26
EP3824342A2 (de) 2021-05-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196144B (zh) 具有可变折射率的渐变焦度眼镜片及其设计与制造方法
US11086142B2 (en) Progressive spectacle lens with regionally varying refractive index and method for the design of same
CN116235097A (zh) 确定眼镜镜片的数值表示的计算机实现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