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94417B - 设备连接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设备连接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94417B
CN113194417B CN202110482191.XA CN202110482191A CN113194417B CN 113194417 B CN113194417 B CN 113194417B CN 202110482191 A CN202110482191 A CN 202110482191A CN 113194417 B CN113194417 B CN 11319441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vent
short
impact
target terminal
external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8219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194417A (zh
Inventor
张莉
周依鸽
章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Shenzhen Huanta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Shenzhen Huanta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Shenzhen Huanta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48219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94417B/zh
Publication of CN1131944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944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1944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94417B/zh
Priority to PCT/CN2022/081211 priority patent/WO2022227905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6Selective distribution of broadcast services, e.g.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MBMS]; Services to user groups; One-way selective calling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设备连接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属于短距离通信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若检测到针对第一外接设备的第一撞击事件,则检测该第一撞击事件是否为第一外接设备与目标终端之间的相互撞击事件,其中,该目标终端与该第一外接设备建立有短距离通信连接;若该第一撞击事件为该相互撞击事件,则广播该目标终端的短距离通信地址,其中,该短距离通信地址用于供广播信号覆盖范围内的检测到目标类型的撞击事件的第二外接设备基于该短距离通信地址与该目标终端建立短距离通信连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可以简化短距离通信设备的连接切换步骤,提高短距离通信设备的连接切换灵活性。

Description

设备连接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短距离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设备连接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短距离通信技术能够实现短距离内不同设备之间数据的传输,在一种典型的应用场景中,终端可以基于短距离通信技术与耳机建立连接,以将终端中的音频数据发送至耳机,由耳机进行播放。在实际应用中,经常需要对某一设备基于短距离通信技术进行连接的设备进行切换,例如,在上述典型的应用场景中,很可能需要断开终端与耳机基于短距离通信技术建立的连接,并基于短距离通信技术建立终端与音箱的连接,以改变终端的音频输出方式。
相关技术中,可以由用户手动配置断开设备间基于短距离通信建立的连接,并由用户手动配置建立与其他设备的基于短距离通信的新的连接,以实现短距离通信设备的连接切换。
然而,这样的方式较为繁琐,灵活性不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备连接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可以简化短距离通信设备的连接切换步骤,提高短距离通信设备的连接切换灵活性。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设备连接方法,该方法包括:
若检测到针对第一外接设备的第一撞击事件,则检测该第一撞击事件是否为该第一外接设备与目标终端之间的相互撞击事件,其中,该目标终端与该第一外接设备建立有短距离通信连接;若该第一撞击事件为该相互撞击事件,则广播该目标终端的短距离通信地址,其中,该短距离通信地址用于供第二外接设备基于该短距离通信地址与该目标终端建立短距离通信连接,其中,该第二外接设备为广播信号覆盖范围内的检测到目标类型的撞击事件的外接设备。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设备连接方法,该方法包括:
若检测到针对第二外接设备的目标类型的撞击事件,则接收广播的目标终端的短距离通信地址,其中,该短距离通信地址是第一外接设备在检测到第一撞击事件,且,确定该第一撞击事件是该第一外接设备与该目标终端之间的相互撞击事件后广播的,该目标终端与该第一外接设备建立有短距离通信连接;基于该短距离通信地址与该目标终端建立短距离通信连接。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设备连接装置,该装置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在检测到针对第一外接设备的第一撞击事件的情况下,检测该第一撞击事件是否为该第一外接设备与目标终端之间的相互撞击事件,其中,该目标终端与该第一外接设备建立有短距离通信连接;
广播模块,用于在该第一撞击事件为该相互撞击事件的情况下,广播该目标终端的短距离通信地址,其中,该短距离通信地址用于供第二外接设备基于该短距离通信地址与该目标终端建立短距离通信连接,其中,该第二外接设备为广播信号覆盖范围内的检测到目标类型的撞击事件的外接设备。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设备连接装置,该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在检测到针对第二外接设备的目标类型的撞击事件的情况下,接收广播的目标终端的短距离通信地址,其中,该短距离通信地址是第一外接设备在检测到第一撞击事件,且,确定该第一撞击事件是该第一外接设备与该目标终端之间的相互撞击事件后广播的,该目标终端与该第一外接设备建立有短距离通信连接;
通信建立模块,用于基于该短距离通信地址与该目标终端建立短距离通信连接。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所述的设备连接方法。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所述的设备连接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通过在检测到针对第一外接设备的第一撞击事件之后,检测该第一撞击事件是否为第一外接设备与目标终端之间的相互撞击事件,其中,该目标终端与该第一外接设备建立有短距离通信连接,在该第一撞击事件为该相互撞击事件的情况下,广播目标终端的短距离通信地址,以供广播信号覆盖范围内的检测到目标类型的撞击事件的第二外接设备基于该短距离通信地址与目标终端建立短距离通信连接,这样,用户只需要将第一外接设备与目标终端进行相互撞击,并按照特定的方式撞击第二外接设备,就可以实现第一外接设备与第二外接设备之间的连接切换,并不需要由用户进行手动配置,故而,可以简化短距离通信设备的连接切换步骤,提高短距离通信设备的连接切换灵活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连接方法所涉及的实施环境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连接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连接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连接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连接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连接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连接装置的框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连接装置的框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框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外接设备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短距离通信技术也称近程通信技术,是一种能够实现短距离内不同设备之间数据传输的技术,其中,常见的短距离通信技术可以包括蓝牙通信技术、Zigbee通信技术以及红外通信技术等。
在实际应用中,经常需要进行短距离通信设备的连接切换,例如,在一种典型的应用场景中,很可能需要断开终端与耳机的蓝牙连接,并建立终端与音箱的蓝牙连接,以改变终端的音频输出方式。
以上述典型应用场景为例,现有技术中,终端可以提供蓝牙连接界面,该蓝牙连接界面可以包括与耳机对应的连接断开选项,用户可以点击该连接断开选项,以控制终端断开与耳机的蓝牙连接,此外,该蓝牙连接界面还可以包括与音箱对应的连接建立选项,用户可以点击该连接建立选项,以控制终端建立与音箱的蓝牙连接。
由上文叙述可知,在现有技术中,短距离通信设备的连接切换需要由用户手动配置,其步骤较为繁琐,灵活性不高。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备连接方法,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设备连接方法所涉及到的实施环境进行简要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设备连接方法所涉及到的一种实施环境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实施环境可以包括目标终端101、第一外接设备102和第二外接设备103,其中,目标终端101与第一外接设备102之间建立有短距离通信连接,该短距离通信连接可以为蓝牙连接。
目标终端101可以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电视,车载设备等,第一外接设备102和第二外接设备103可以是可穿戴设备(如耳机、手表、眼镜、按摩仪等)、智能音箱、MP3(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 Audio Layer III,动态影像专家压缩标准音频层面3)播放器、MP4(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 Audio Layer IV,动态影像专家压缩标准音频层面4)播放器、鼠标、键盘等。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由第一外接设备102作为执行主体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设备连接方法。
请参考图2,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连接方法的流程图,该设备连接方法可以应用于上文所述的第一外接设备102中。如图2所示,该设备连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若检测到针对第一外接设备的第一撞击事件,则第一外接设备检测该第一撞击事件是否为第一外接设备与目标终端之间的相互撞击事件。
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撞击事件可以为物理接触的事件,该物理接触可以包括挤压、接触后相对滑动或者碰撞后分开等。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外接设备中可以设置抖动检测传感器,该抖动检测传感器用于检测第一外接设备是否发生抖动。抖动检测传感器若检测到第一外接设备发生一次抖动,则输出一个抖动信号,第一外接设备若在预设时长内检测到抖动检测传感器输出的一个或多个抖动信号,则确定检测到第一撞击事件。
例如,第一外接设备若在一秒内检测到抖动检测传感器输出的两个抖动信号,第一外接设备则确定检测到第一撞击事件。抖动检测传感器可以是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等运动状态传感器。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外接设备中可以设置拾音组件,拾音组件用于采集音频数据。第一外接设备若通过该拾音组件采集到音频数据,则将采集的音频数据输入至音频类型分类模型中,得到该音频类型分类模型输出的音频数据的类型,若该音频数据的类型为预设类型,第一外接设备则确定检测到第一撞击事件,该预设类型例如可以是单击类型、双击类型,等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音频类型分类模型可以是对不同的样本音频数据添加音频数据类型标签,得到训练样本集,而后,采用该训练样本集训练神经网络模型得到的。
在实际应用中,第一撞击事件有可能是目标终端与第一外接设备的相互撞击事件,也有可能不是目标终端与第一外接设备的相互撞击事件。例如,该第一撞击事件除了可以是目标终端与第一外接设备的相互撞击事件以外,还可以是第一外接设备与其他设备、物体或人体之间的撞击操作,其他设备例如可以是第一外接设备之外的其他外接设备、除了目标终端以外的其他终端、通信设备、路由设备等,物体例如可以是桌子、椅子、墙体等。
由于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只有在目标终端和第一外接设备发生相互撞击事件的情况下,才会进行短距离通信设备的连接切换,也即是,目标终端才会由与第一外接设备建立短距离通信连接切换为与第二外接设备建立短距离通信连接。因此,有必要在检测到第一撞击事件发生之后,检测该第一撞击事件是否为目标终端与第一外接设备的相互撞击事件。在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中,可以基于第一撞击事件发生的时间、第一撞击事件所产生的撞击声音的声音特征以及第一撞击事件发生时第一外接设备以及目标终端所处的位置中的至少一种来检测该第一撞击事件是否为目标终端与第一外接设备的相互撞击事件。
步骤202、若第一撞击事件为目标终端与第一外接设备的相互撞击事件,则该第一外接设备广播目标终端的短距离通信地址。
其中,短距离通信地址是指用于识别对应的短距离通信设备的地址。本申请实施例中,目标终端的短距离通信地址例如可以是目标终端的蓝牙地址,其他短距离通信设备(如第二外接设备)基于该目标终端的短距离通信地址,则可以识别出目标终端,并与目标终端建立短距离通信连接。
在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中,第一外接设备可以从本地获取目标终端的短距离通信地址,也可以基于与目标终端建立的短距离通信连接,接收目标终端发送的短距离通信地址,第一外接设备在获取到目标终端的短距离通信地址之后,可以对该短距离通信地址进行广播。
其中,广播的短距离通信地址用于供广播信号覆盖范围内的检测到目标类型的撞击事件的第二外接设备基于该短距离通信地址与目标终端建立短距离通信连接。
在实际应用中,广播信号覆盖范围内的第二外接设备有可能不止一个,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各个第二外接设备都可以接收目标终端的短距离通信地址,并基于接收到的短距离通信地址与目标终端建立短距离通信连接,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多个第二外接设备中被用户指定的第二外接设备可以接收目标终端的短距离通信地址,并基于接收到的短距离通信地址与目标终端建立短距离通信连接。
其中,用户指定第二外接设备的方式可以为:用户采用特定的方式撞击某一第二外接设备,其中,采用特定的方式进行撞击可以产生目标类型的撞击事件,该第二外接设备检测到目标类型的撞击事件之后,可以确定自身被用户指定,在这种情况下,该第二外接设备可以接收目标终端的短距离通信地址,并基于接收到的短距离通信地址与目标终端建立短距离通信连接。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中,该目标类型的撞击事件可以为在预设时长内的单次撞击事件,或者,可以为在预设时长内连续撞击多次的事件,或者,可以为使用目标关节进行撞击的事件,例如,该目标类型的撞击事件可以为在10s内连续撞击两次的事件,或者,在10s内连续单次撞击的事件,或者,该目标类型的撞击事件可以为使用指关节进行撞击的事件。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超声波广播目标终端的短距离通信地址。超声波是频率高于20KHz的声波,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对目标终端的短距离通信地址进行信号调制等操作,调制到超声波所在的频段后,通过扬声器以超声波的形式进行广播,第二外接设备可以通过其拾音组件接收该目标终端的短距离通信地址。
超声波传输不需要额外的硬件或配对设备,仅需扬声器和拾音组件即可实现,实施方式简单便捷;且超声波传输的距离小于蓝牙传输的距离,这就可以避免误将目标终端的短距离通信地址发送至较远的其他设备,避免了目标终端的短距离通信地址的误传输,也避免了目标终端误与距离较远的其他设备建立短距离通信连接。
在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中,第二外接设备与目标终端建立短距离通信连接之后,目标终端可以保持与第一外接设备的短距离通信连接,也可以断开与第一外接设备的短距离通信连接,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本实施例提供的设备连接方法,通过在检测到针对第一外接设备的第一撞击事件之后,检测该第一撞击事件是否为第一外接设备与目标终端之间的相互撞击事件,其中,该目标终端与该第一外接设备建立有短距离通信连接,在该第一撞击事件为该相互撞击事件的情况下,广播目标终端的短距离通信地址,以供广播信号覆盖范围内的检测到目标类型的撞击事件的第二外接设备基于该短距离通信地址与目标终端建立短距离通信连接,这样,用户只需要将第一外接设备与目标终端进行相互撞击,并按照特定的方式撞击第二外接设备,就可以实现第一外接设备与第二外接设备之间的连接切换,并不需要由用户进行手动配置,故而,可以简化短距离通信设备的连接切换步骤,提高短距离通信设备的连接切换灵活性
请参考图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检测第一撞击事件是否为第一外接设备与目标终端之间的相互撞击事件的技术过程,如图3所示,该技术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第一外接设备获取该第一撞击事件对应的第一事件特征。
其中,第一事件特征用于表征第一撞击事件的特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事件特征可以包括第一撞击时间,其中,该第一撞击时间为第一撞击事件发生的时间。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事件特征可以包括第一撞击声音特征,该第一撞击声音特征用于表征第一撞击事件发生时的撞击声音的特征。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通过拾音组件采集第一撞击事件发生时的撞击声音,接着,可以采用能量检测算法,对该撞击声音进行频谱感知,得到各能量峰值对应的时刻,而后,根据各能量峰值对应的时刻计算第一时间间隔,并将该第一时间间隔确定为第一撞击声音特征。
假设第一撞击事件的撞击操作的次数是两次,则采用能量检测算法可以得到两个能量峰值对应的时刻,对该两个能量峰值对应的时刻计算差值并取差值的绝对值,则得到第一时间间隔。可选地,还可以对该第一时间间隔求倒数,得到第一频率特征,并将该第一频率特征确定为第一撞击声音特征。
步骤302、第一外接设备获取针对目标终端的第二撞击事件对应的第二事件特征。
在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中,可以基于目标终端与第一外接设备建立的短距离通信连接,接收目标终端发送的第二撞击事件对应的第二事件特征。其中,第二事件特征用于表征第二撞击事件的特征,与第一事件特征类似地,该第二事件特征可以为第二撞击时间,其中,该第二撞击时间为第二撞击事件发生的时间,该第二事件特征也可以为第二撞击声音特征,该第二撞击声音特征用于表征第二撞击事件发生时的撞击声音的特征。
可选的,可以通过拾音组件采集第二撞击事件发生时的撞击声音,接着,可以采用能量检测算法,对该撞击声音进行频谱感知,得到各能量峰值对应的时刻,而后,根据各能量峰值对应的时刻计算第二时间间隔,并将该第二时间间隔确定为第二撞击声音特征。
假设第二撞击事件的撞击操作的次数是两次,则采用能量检测算法可以得到两个能量峰值对应的时刻,对该两个能量峰值对应的时刻计算差值并取差值的绝对值,则得到第二时间间隔。可选地,还可以对该第二时间间隔求倒数,得到第二频率特征,并将该第二频率特征确定为第二撞击声音特征。
步骤303、若第一事件特征和第二事件特征之间的事件特征相似度大于预设的事件特征相似度阈值,则第一外接设备确定第一撞击事件为目标终端与第一外接设备之间的相互撞击事件。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以第一事件特征包括第一撞击时间、第二事件特征包括第二撞击时间为例,参见图4,可以通过执行图4所示的步骤401和步骤402,实现检测第一事件特征和第二事件特征之间的事件特征相似度是否大于预设的事件特征相似度阈值的过程:
步骤401,第一外接设备检测第一撞击时间和第二撞击时间之间的时间差值是否小于预设的时间差阈值。
步骤402,若时间差值小于时间差阈值,则第一外接设备确定事件特征相似度大于事件特征相似度阈值。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以第一事件特征包括第一撞击声音特征,第二事件特征包括第二撞击声音特征为例,参见图5,可以通过执行图5所示的步骤501和步骤502,实现检测第一事件特征和第二事件特征之间的事件特征相似度是否大于预设的事件特征相似度阈值的过程:
步骤501,第一外接设备检测第一撞击声音特征与第二撞击声音特征之间的声音特征相似度是否大于预设的声音特征相似度阈值。
假设第一撞击声音特征为第一时间间隔,第二撞击声音特征为第二时间间隔,可以计算第一时间间隔与第二时间间隔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若该差值的绝对值小于预设的阈值,则确定第一撞击声音特征与第二撞击声音特征之间的声音特征相似度大于预设的声音特征相似度阈值。
步骤502,若声音特征相似度大于声音特征相似度阈值,则第一外接设备确定事件特征相似度大于事件特征相似度阈值。
若确定第一事件特征和第二事件特征之间的事件特征相似度大于预设的事件特征相似度阈值,则确定第一撞击事件为目标终端与第一外接设备的相互撞击事件。
请参考图6,其示出了另一种设备连接方法,该设备连接方法可以用于第二外接设备中,如图6所示,该设备连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601、若检测到针对第二外接设备的目标类型的撞击事件,则该第二外接设备接收广播的目标终端的短距离通信地址。
如上文所述,在广播信号的覆盖范围内存在多个第二外接设备的情况下,用户可以指定某一第二外接设备接收目标终端的短距离通信地址,并基于接收到的短距离通信地址与目标终端建立短距离通信连接。可选的,用户指定第二外接设备的方式可以为:用户采用特定的方式撞击某一第二外接设备。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能够与日常生活中第二外接设备可能出现的偶然碰撞相区分,避免第二外接设备误将日常生活中的偶然碰撞识别为用户指定,在指定第二外接设备的过程中,用户可以按照特定方式碰撞第二外接设备,例如,用户可以在预设时长内连接两次第二外接设备,或者,用户可以在预设时长内单次撞击第二外接设备,或者,用户可以使用目标关节碰撞第二外接设备,其中,该目标关节可以为指关节。
与此对应地,第二外接设备在检测到针对自身的碰撞事件之后,可以检测该碰撞事件的特征是否与预设碰撞事件特征一致,其中,该预设碰撞事件特征是根据用户指定第二外接设备所进行的特定的碰撞事件所确定的,例如,该预设碰撞事件特征可以为:在预设时长内连接两次撞击、在预设时长内单次撞击以及使用指定关节撞击中的至少一种。
若第二外接设备检测到的碰撞事件的特征与预设碰撞事件特征一致,则第二外接设备可以确定发生了目标类型的撞击事件,反之,若第二外接设备检测到的碰撞事件的特征与预设碰撞事件特征不一致,则第二外接设备可以确定未发生目标类型的撞击事件。
步骤602、第二外接设备基于目标终端的短距离通信地址与目标终端建立短距离通信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外接设备在接收到目标终端的短距离通信地址之后,可以基于该短距离通信地址发起短距离通信连接流程,以基于该短距离通信建立流程建立自身与目标终端的短距离通信连接。
为了使读者易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下面,本申请实施例将以第一外接设备为耳机,第二外接设备为音箱,目标终端为手机为例进行举例说明,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耳机可以为tws耳机(中文:真无线耳机)。
其中,在耳机中可以内置有麦克风、扬声器以及陀螺仪,在手机中可以内置有麦克风以及陀螺仪,在音箱中可以内置有麦克风,该耳机与手机建立有蓝牙连接。在需要将蓝牙连接耳机切换为蓝牙连接音箱的情况下,用户可以使用耳机撞击手机,并且,单独撞击音箱。
耳机可以基于陀螺仪检测到针对自身的第一撞击事件,并且基于麦克风拾取第一撞击事件产生的撞击声音,而后,耳机可以基于该第一撞击事件发生的时间,和/或,根据拾取到的撞击声音的特征确定第一撞击事件的事件特征。
手机可以基于陀螺仪检测到针对自身的第二撞击事件,并且基于麦克风拾取第二撞击事件产生的撞击声音,而后,手机可以基于该第二撞击事件发生的时间,和/或,根据拾取到的撞击声音的特征确定第二撞击事件的事件特征,接着,手机可以通过与耳机之间的蓝牙连接将第二撞击事件的事件特征发送至耳机。
耳机检测到该第一撞击事件的事件特征与该第二撞击事件的事件特征的相似度大于预设相似度阈值,则耳机可以确定自身与手机发生了相互撞击事件,在这种情况下,耳机可以将手机的蓝牙连接地址通过扬声器以超声波的形式向外广播。
音箱可以基于自身中设置的麦克风拾取针对自身的撞击事件产生的撞击声音,音箱可以根据拾取到的撞击声音的特征确定检测到的撞击事件是否为目标类型的撞击事件(例如,该目标类型的撞击事件为双击事件),若为目标类型的撞击事件,则音箱可以基于麦克风接收耳机广播的超声波,并且从接收到的超声波中解析手机的蓝牙连接地址,而后,音箱可以基于手机的蓝牙连接地址与手机建立蓝牙连接。
请参考图7,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连接装置700的框图,该设备连接装置700可以配置于目标终端或者第一外接设备中。如图7所示,该设备连接装置700可以包括:检测模块701和广播模块702。
其中,检测模块701,用于在检测到针对第一外接设备的第一撞击事件的情况下,则检测该第一撞击事件是否为该第一外接设备与目标终端之间的相互撞击事件,其中,该目标终端与该第一外接设备建立有短距离通信连接。
广播模块702,用于在该第一撞击事件为该相互撞击事件的情况下,广播该目标终端的短距离通信地址,其中,该短距离通信地址用于供第二外接设备基于该短距离通信地址与该目标终端建立短距离通信连接,其中,该第二外接设备为广播信号覆盖范围内的检测到目标类型的撞击事件的外接设备。
在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该检测模块701,具体用于:获取该第一撞击事件对应的第一事件特征;获取针对该目标终端的第二撞击事件对应的第二事件特征;若该第一事件特征和该第二事件特征之间的事件特征相似度大于预设的事件特征相似度阈值,则确定该第一撞击事件为该相互撞击事件。
在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该检测模块701,具体用于:基于该目标终端与该第一外接设备建立的短距离通信连接,接收目标终端发送的该第二撞击事件对应的第二事件特征。
在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该第一事件特征包括第一撞击时间,该第二事件特征包括第二撞击时间,该检测模块701,具体用于:检测该第一撞击时间和该第二撞击时间之间的时间差值是否小于预设的时间差阈值;若该时间差值小于该时间差阈值,则确定该事件特征相似度大于该事件特征相似度阈值。
在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该第一事件特征包括第一撞击声音特征,该第二事件特征包括第二撞击声音特征,该检测模块701,具体用于:检测该第一撞击声音特征与该第二撞击声音特征之间的声音特征相似度是否大于预设的声音特征相似度阈值;若该声音特征相似度大于该声音特征相似度阈值,则确定该事件特征相似度大于该事件特征相似度阈值。
在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该广播模块702,具体用于:通过超声波广播该目标终端的短距离通信地址。
在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该目标类型的撞击事件为在预设时长内的单次撞击事件或在预设时长内连续撞击多次的事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设备连接装置,可以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关于设备连接装置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设备连接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设备连接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请参考图8,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设备连接装置800的框图,该设备连接装置800可以配置于第二外接设备中。如图8所示,该设备连接装置800可以包括:接收模块801和通信建立模块802。
该接收模块801,用于在检测到针对第二外接设备的目标类型的撞击事件的情况下,接收广播的目标终端的短距离通信地址,其中,该短距离通信地址是第一外接设备在检测到第一撞击事件,且,确定该第一撞击事件是该第一外接设备与该目标终端之间的相互撞击事件后广播的,该目标终端与该第一外接设备建立有短距离通信连接。
该通信建立模块802,用于基于该短距离通信地址与该目标终端建立短距离通信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设备连接装置,可以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关于设备连接装置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设备连接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设备连接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图9为一个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终端设备包括通过***总线连接的处理器以及存储器。其中,该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支撑整个终端设备的运行。存储器可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及内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和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可被处理器所执行,以用于实现以上各个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设备连接方法。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以及计算机程序提供高速缓存的运行环境。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9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终端设备的限定,具体的终端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图10为一个实施例中外接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0以该外接设备为耳机或者音箱等音频输出设备为例进行示出说明。如图10所示,该外接设备包括通过***总线连接的处理器以及存储器。其中,该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支撑整个外接设备的运行。存储器可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及内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和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可被处理器所执行,以用于实现以上各个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设备连接方法。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以及计算机程序提供高速缓存的运行环境。除此以外,该外接设备还可以包括音频播放元件以及拾音元件。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0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外接设备的限定,具体的外接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为终端也可以为外接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若检测到针对第一外接设备的第一撞击事件,则检测该第一撞击事件是否为该第一外接设备与目标终端之间的相互撞击事件,其中,该目标终端与该第一外接设备建立有短距离通信连接;若该第一撞击事件为该相互撞击事件,则广播该目标终端的短距离通信地址,其中,该短距离通信地址用于供第二外接设备基于该短距离通信地址与该目标终端建立短距离通信连接,其中,该第二外接设备为广播信号覆盖范围内的检测到目标类型的撞击事件的外接设备。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获取该第一撞击事件对应的第一事件特征;获取针对该目标终端的第二撞击事件对应的第二事件特征;若该第一事件特征和该第二事件特征之间的事件特征相似度大于预设的事件特征相似度阈值,则确定该第一撞击事件为该相互撞击事件。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基于该目标终端与该第一外接设备建立的短距离通信连接,接收目标终端发送的该第二撞击事件对应的第二事件特征。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该第一事件特征包括第一撞击时间,该第二事件特征包括第二撞击时间,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检测该第一撞击时间和该第二撞击时间之间的时间差值是否小于预设的时间差阈值;若该时间差值小于该时间差阈值,则确定该事件特征相似度大于该事件特征相似度阈值。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该第一事件特征包括第一撞击声音特征,该第二事件特征包括第二撞击声音特征,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检测该第一撞击声音特征与该第二撞击声音特征之间的声音特征相似度是否大于预设的声音特征相似度阈值;若该声音特征相似度大于该声音特征相似度阈值,则确定该事件特征相似度大于该事件特征相似度阈值。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通过超声波广播该目标终端的短距离通信地址。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该目标类型的撞击事件为在预设时长内的单次撞击事件或在预设时长内连续撞击多次的事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设备,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外接设备,该外接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若检测到针对第二外接设备的目标类型的撞击事件,则接收广播的目标终端的短距离通信地址,其中,该短距离通信地址是第一外接设备在检测到第一撞击事件,且,确定该第一撞击事件是该第一外接设备与该目标终端之间的相互撞击事件后广播的,该目标终端与该第一外接设备建立有短距离通信连接;基于该短距离通信地址与该目标终端建立短距离通信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外接设备,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若检测到针对第一外接设备的第一撞击事件,则检测该第一撞击事件是否为该第一外接设备与目标终端之间的相互撞击事件,其中,该目标终端与该第一外接设备建立有短距离通信连接;若该第一撞击事件为该相互撞击事件,则广播该目标终端的短距离通信地址,其中,该短距离通信地址用于供第二外接设备基于该短距离通信地址与该目标终端建立短距离通信连接,其中,该第二外接设备为广播信号覆盖范围内的检测到目标类型的撞击事件的外接设备。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获取该第一撞击事件对应的第一事件特征;获取针对该目标终端的第二撞击事件对应的第二事件特征;若该第一事件特征和该第二事件特征之间的事件特征相似度大于预设的事件特征相似度阈值,则确定该第一撞击事件为该相互撞击事件。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基于该目标终端与该第一外接设备建立的短距离通信连接,接收目标终端发送的该第二撞击事件对应的第二事件特征。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该第一事件特征包括第一撞击时间,该第二事件特征包括第二撞击时间,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检测该第一撞击时间和该第二撞击时间之间的时间差值是否小于预设的时间差阈值;若该时间差值小于该时间差阈值,则确定该事件特征相似度大于该事件特征相似度阈值。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该第一事件特征包括第一撞击声音特征,该第二事件特征包括第二撞击声音特征,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检测该第一撞击声音特征与该第二撞击声音特征之间的声音特征相似度是否大于预设的声音特征相似度阈值;若该声音特征相似度大于该声音特征相似度阈值,则确定该事件特征相似度大于该事件特征相似度阈值。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通过超声波广播该目标终端的短距离通信地址。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该目标类型的撞击事件为在预设时长内的单次撞击事件或在预设时长内连续撞击多次的事件。
本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若检测到针对第二外接设备的目标类型的撞击事件,则接收广播的目标终端的短距离通信地址,其中,该短距离通信地址是第一外接设备在检测到第一撞击事件,且,确定该第一撞击事件是该第一外接设备与该目标终端之间的相互撞击事件后广播的,该目标终端与该第一外接设备建立有短距离通信连接;基于该短距离通信地址与该目标终端建立短距离通信连接。
本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M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数据率SDRAM(DDR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MchliMk)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等。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2)

1.一种设备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若检测到针对第一外接设备的第一撞击事件,则检测所述第一撞击事件是否为所述第一外接设备与目标终端之间的相互撞击事件,其中,所述目标终端与所述第一外接设备建立有短距离通信连接;
若所述第一撞击事件为所述相互撞击事件,则广播所述目标终端的短距离通信地址,其中,所述短距离通信地址用于供第二外接设备基于所述短距离通信地址与所述目标终端建立短距离通信连接,其中,所述第二外接设备为广播信号覆盖范围内的检测到目标类型的撞击事件的外接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所述第一撞击事件是否为第一外接设备与目标终端之间的相互撞击事件,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撞击事件对应的第一事件特征;
获取针对所述目标终端的第二撞击事件对应的第二事件特征;
若所述第一事件特征和所述第二事件特征之间的事件特征相似度大于预设的事件特征相似度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撞击事件为所述相互撞击事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第二撞击事件对应的第二事件特征,包括:
基于所述目标终端与所述第一外接设备建立的短距离通信连接,接收所述目标终端发送的所述第二撞击事件对应的第二事件特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事件特征包括第一撞击时间,所述第二事件特征包括第二撞击时间,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所述第一撞击时间和所述第二撞击时间之间的时间差值是否小于预设的时间差阈值;
若所述时间差值小于所述时间差阈值,则确定所述事件特征相似度大于所述事件特征相似度阈值。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事件特征包括第一撞击声音特征,所述第二事件特征包括第二撞击声音特征,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所述第一撞击声音特征与所述第二撞击声音特征之间的声音特征相似度是否大于预设的声音特征相似度阈值;
若所述声音特征相似度大于所述声音特征相似度阈值,则确定所述事件特征相似度大于所述事件特征相似度阈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广播所述目标终端的短距离通信地址,包括:
通过超声波广播所述目标终端的短距离通信地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类型的撞击事件为在预设时长内的单次撞击事件或在预设时长内连续撞击多次的事件。
8.一种设备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若检测到针对第二外接设备的目标类型的撞击事件,则接收广播的目标终端的短距离通信地址,其中,所述短距离通信地址是第一外接设备在检测到第一撞击事件,且,确定所述第一撞击事件是所述第一外接设备与所述目标终端之间的相互撞击事件后广播的,所述目标终端与所述第一外接设备建立有短距离通信连接;
基于所述短距离通信地址与所述目标终端建立短距离通信连接。
9.一种设备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在检测到针对第一外接设备的第一撞击事件的情况下,检测所述第一撞击事件是否为所述第一外接设备与目标终端之间的相互撞击事件,其中,所述目标终端与所述第一外接设备建立有短距离通信连接;
广播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撞击事件为所述相互撞击事件的情况下,广播所述目标终端的短距离通信地址,其中,所述短距离通信地址用于供第二外接设备基于所述短距离通信地址与所述目标终端建立短距离通信连接,其中,所述第二外接设备为广播信号覆盖范围内的检测到目标类型的撞击事件的外接设备。
10.一种设备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在检测到针对第二外接设备的目标类型的撞击事件的情况下,接收广播的目标终端的短距离通信地址,其中,所述短距离通信地址是第一外接设备在检测到第一撞击事件,且,确定所述第一撞击事件是所述第一外接设备与所述目标终端之间的相互撞击事件后广播的,所述目标终端与所述第一外接设备建立有短距离通信连接;
通信建立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短距离通信地址与所述目标终端建立短距离通信连接。
11.一种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所述的设备连接方法。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所述的设备连接方法。
CN202110482191.XA 2021-04-30 2021-04-30 设备连接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31944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82191.XA CN113194417B (zh) 2021-04-30 2021-04-30 设备连接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PCT/CN2022/081211 WO2022227905A1 (zh) 2021-04-30 2022-03-16 设备连接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82191.XA CN113194417B (zh) 2021-04-30 2021-04-30 设备连接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94417A CN113194417A (zh) 2021-07-30
CN113194417B true CN113194417B (zh) 2022-03-15

Family

ID=769832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82191.XA Active CN113194417B (zh) 2021-04-30 2021-04-30 设备连接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94417B (zh)
WO (1) WO202222790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94417B (zh) * 2021-04-30 2022-03-15 深圳市欢太科技有限公司 设备连接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90712A (zh) * 2015-12-31 2016-04-13 中科创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蓝牙设备连接方法和蓝牙设备
CN108684029A (zh) * 2018-08-23 2018-10-1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蓝牙配对连接方法及***、蓝牙设备和终端
CN109067984A (zh) * 2018-07-18 2018-12-2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电子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167194A (zh) * 2019-05-20 2019-08-23 安徽华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设备连接方法、装置、蓝牙耳机及***
CN111432435A (zh) * 2020-03-18 2020-07-17 南京英锐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蓝牙接收装置和蓝牙通信方法及电子设备
EP3695783A1 (en) * 2019-02-15 2020-08-19 Origin Wireless, Inc.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wireless gait recognition
WO2020211733A1 (zh) * 2019-04-18 2020-10-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蓝牙连接方法、设备及***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96733B2 (ja) * 2011-03-23 2015-10-21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信号出力装置、信号処理装置、信号処理方法、信号処理システム、撮像装置、プロジェクタ、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4137433B (zh) * 2012-02-24 2016-08-17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近场通信及碰撞传感器
US9002275B2 (en) * 2013-07-29 2015-04-07 Blackberry Limited Mobil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device providing Bluetooth switchover features based upon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NFC)
JP6320543B2 (ja) * 2014-01-29 2018-05-09 華為終端(東莞)有限公司 通信接続確立方法及び仲介デバイス
US10136214B2 (en) * 2015-08-11 2018-11-20 Google Llc Pairing of media streaming devices
CN109788387A (zh) * 2019-01-28 2019-05-21 深圳市傲基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 蓝牙耳机的控制方法、蓝牙耳机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243220A (zh) * 2019-07-18 2021-01-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建立通信连接的方法及可穿戴设备
CN111083755B (zh) * 2019-12-24 2022-06-1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设备切换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1935682B (zh) * 2020-07-07 2022-11-22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耳机配对方法、耳机充电盒及无线耳机产品组件
CN113163383B (zh) * 2021-04-20 2023-01-0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通信连接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3194417B (zh) * 2021-04-30 2022-03-15 深圳市欢太科技有限公司 设备连接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90712A (zh) * 2015-12-31 2016-04-13 中科创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蓝牙设备连接方法和蓝牙设备
CN109067984A (zh) * 2018-07-18 2018-12-2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电子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684029A (zh) * 2018-08-23 2018-10-1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蓝牙配对连接方法及***、蓝牙设备和终端
EP3695783A1 (en) * 2019-02-15 2020-08-19 Origin Wireless, Inc.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wireless gait recognition
WO2020211733A1 (zh) * 2019-04-18 2020-10-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蓝牙连接方法、设备及***
CN110167194A (zh) * 2019-05-20 2019-08-23 安徽华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设备连接方法、装置、蓝牙耳机及***
CN111432435A (zh) * 2020-03-18 2020-07-17 南京英锐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蓝牙接收装置和蓝牙通信方法及电子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物联网中基于iBeacon的防碰撞广播方案;许凌毅等;《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第02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94417A (zh) 2021-07-30
WO2022227905A1 (zh) 2022-1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114952A1 (zh) 数据处理方法、终端设备、蓝牙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151789B (zh) 翻译方法、装置、***以及蓝牙耳机
CN108684029B (zh) 一种蓝牙配对连接方法及***、蓝牙设备和终端
CN108922537B (zh) 音频识别方法、装置、终端、耳机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9151212B (zh) 设备控制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09151211B (zh) 语音处理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WO2022262262A1 (zh) 终端设备通过蓝牙外设拾音的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6528545B (zh) 一种语音信息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8650699B (zh) 移动终端的搜网方法及移动终端
WO2019141058A1 (zh) 侦听指示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09994111B (zh) 一种交互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8551534B (zh) 多终端语音通话的方法及装置
CN109819489B (zh) 一种终端主叫方法及终端
CN109257732B (zh) 设备控制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13747412A (zh) 紧急求救的方法及相关设备和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CN108156291A (zh) 语音信号采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0460721B (zh) 一种启动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8600887B (zh) 基于无线耳机的触摸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8848267B (zh) 音频播放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3194417B (zh) 设备连接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6331258A (zh) 一种通话方法、装置及***
CN113163383B (zh) 通信连接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5100368A (zh) 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9873894B (zh) 一种音量调节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9298846B (zh) 音频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