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93020B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93020B
CN113193020B CN202110447513.7A CN202110447513A CN113193020B CN 113193020 B CN113193020 B CN 113193020B CN 202110447513 A CN202110447513 A CN 202110447513A CN 113193020 B CN113193020 B CN 11319302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xel defining
layer
defining layer
pixel
absorb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4751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193020A (zh
Inventor
郭旺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44751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93020B/zh
Priority to PCT/CN2021/092814 priority patent/WO2022227114A1/zh
Priority to US17/417,443 priority patent/US20220359626A1/en
Publication of CN1131930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930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1930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930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2Pixel-defining structures or layers, e.g. bank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6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 H10K50/865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comprising light absorbing layers, e.g. light-blocking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01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8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colour filters or colour changing media [CCM]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40OLEDs integrated with touch scree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91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 H10K59/8792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comprising light absorbing layers, e.g. black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60OLEDs integrated with inorganic light-sensitive elements, e.g. with inorganic solar cells or inorganic photodiodes
    • H10K59/65OLEDs integrated with inorganic image senso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9/873Encapsul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括透明显示区域和主显示区域。主显示区域和透明显示区域相邻设置。显示装置包括基板、像素定义层和发光像素。像素定义层设置于基板上。像素定义层中开设有开口。像素定义层包括第一像素定义层和第二像素定义层。第一像素定义层位于透明显示区域。第二像素定义层位于主显示区域。其中,第一像素定义层的吸光度小于第二像素定义层的吸光度。发光像素设置于开口中。本申请的显示装置提高了透明显示区域的透光率,从而改善了感光模组的性能。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屏占比,实现全面屏,将感光模组,例如,摄像头放置于显示面板下方的技术已成为主流。但是,由于感光模组上方的显示面板膜层较多,光线透过较低,导致感光模组的感光效果差,影响感光模组性能。其中,偏光片的透光率低至43%。一种解决方案通过采用彩膜(Color Filter)替代偏光片(POL)的去偏光片(POL-less)技术搭配屏下感光模组能大幅度提升屏下感光模组的性能。已知的一种去偏光片显示装置包括具有遮光效果的像素定义层。具有遮光效果的像素定义层的材料透光率低,感光模组上方的区域同样存在透光率低导致的性能下降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设置有感光模组上方的区域的透光率,从而提高感光模组性能的显示装置。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透明显示区域和主显示区域,所述主显示区域和所述透明显示区域相邻设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
基板;
像素定义层,设置于所述基板上,所述像素定义层中开设有开口,所述像素定义层包括第一像素定义层和第二像素定义层,所述第一像素定义层位于所述透明显示区域,所述第二像素定义层位于所述主显示区域,其中,所述第一像素定义层的吸光度小于所述第二像素定义层的吸光度;以及
发光像素,设置于所述开口中。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像素定义层的吸光度与所述第二像素定义层的吸光度的比值范围为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像素定义层的反射率与所述第二像素定义层的反射率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者等于百分之二。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像素定义层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像素定义层的厚度。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像素定义层的厚度与所述第二像素定义层的厚度的比值范围为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像素定义层与所述第二像素定义层的材料不同,所述第一像素定义层的材料的吸光度小于所述第二像素定义层的材料的吸光度。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像素定义层包括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的第一像素定义部和第二像素定义部,所述第二像素定义部的吸光度小于所述第一像素定义部的吸光度。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像素定义层的吸光度与所述第一像素定义部的吸光度相同。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
封装层,设置于所述发光像素远离像素定义层的一侧;
彩膜层,设置于所述封装层远离所述发光像素的一侧,所述彩膜层包括多个彩膜,所述像素定义层包括多个像素定义部,每一所述像素定义部对应于相邻两个所述彩膜之间的间隙设置;以及
平坦化层,覆盖于所述彩膜层远离所述封装层的一侧,在所述透明显示区域,所述平坦化层填充于所述间隙中。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触控模组,所述触控模组位于所述主显示区,并设置于所述封装层与所述彩膜层之间,所述彩膜层还包括黑矩阵,所述黑矩阵位于所述主显示区,并填充于相邻两个所述彩膜之间的间隙。
本申请的显示装置包括透明显示区域和主显示区域。主显示区域和透明显示区域相邻设置。显示装置包括基板、像素定义层和发光像素。像素定义层设置于基板上。像素定义层中开设有开口。像素定义层包括第一像素定义层和第二像素定义层。第一像素定义层位于透明显示区域。第二像素定义层位于主显示区域。其中,第一像素定义层的吸光度小于第二像素定义层的吸光度。发光像素设置于开口中。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显示装置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4是Toray DL-3811的膜厚与吸光度和反射率的关系图。
图5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再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7为图6的第一像素定义层的俯视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9(a)和图9(b)为本申请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的一个具体例子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请参考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俯视示意图。显示装置100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游戏机、数码相机、车载导航仪、电子广告牌、自动取款机等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设备。
显示装置100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装置100。OLED显示装置可以是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Active Matrix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AMOLED)显示装置、被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Passive Matrix OrganicLight-emitting diode,PMOLED)显示装置或者量子点有机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Light-emitting Diode,QLED)显示装置中的一种。
显示装置100为POL-less显示装置,即,使用彩膜代替偏光片的显示装置。它不仅能将显示装置100的功能层的厚度降低,而且能够提高出光率。此外,基于彩膜的POL-less技术还被认为是实现动态弯折产品开发的关键技术之一。下面对显示装置100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描述。
显示装置100包括透明显示区100a和主显示区100b。主显示区100b和透明显示区100a相邻设置。主显示区100b用于显示图像。显示装置100还包括感光模组101。感光模组101对应于透明显示区100a设置,且位于透明显示区100a的非显示侧100a1。在感光模组101打开时,透明显示区100a呈透光状态,供光线射入感光模组101;在感光模组101关闭时,透明显示区100a呈显示状态,与主显示区100b一起显示画面,以实现全面屏显示。在本申请中,显示装置100还包括弯折区域100c。弯折区域100c用于弯折至显示装置100的背面以电连接电路板。弯折区域100c位于主显示区100b远离透明显示区100a的一侧。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主显示区100b包围透明显示区100a。透明显示区100a位于显示装置100的上侧。但是,本申请不限定主显示区100b和透明显示区100a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请一并参考图2和图3,图2为图1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的显示装置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显示装置100包括基板10、驱动电路层20、像素定义层30、发光像素层40、封装层50、触控模组60、彩膜层70以及平坦化层80。其中,驱动电路层20、像素定义层30、发光像素层40、封装层50、触控模组60、彩膜层70以及平坦化层80依次层叠设置在基板10上。主显示区100b和透明显示区100a均包括基板10、驱动电路层20、像素定义层30、发光像素层40、封装层50、触控模组60、彩膜层70以及平坦化层80等用于显示的膜层。弯折区域100c可以不包括驱动电路层20、像素定义层30、发光像素层40、封装层50、触控模组60、彩膜层70等用于显示的功能膜层,而是用于设置走线。显示装置100还可以包括边框背板等未图示的部件。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基板10可以为玻璃基板、塑料基板等刚性基板,也可以是柔性基板。柔性基板可以包括单层柔性有机层,也可以包括两层以及以上的柔性有机层,以及设置于相邻两个柔性有机层之间的阻隔层。柔性有机层的材料选自聚酰亚胺(PI)、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芳酯(PAR)、聚碳酸酯(PC)、聚醚酰亚胺(PEI)和聚醚砜(PES)中的一种或多种。阻隔层的材料选自二氧化硅,氮化硅等无机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基板10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聚酰亚胺层11、阻隔层12以及第二聚酰亚胺层13。
驱动电路层20设置于基板10上。驱动电路层20用于驱动发光像素层40发光。驱动电路层20包括驱动电路。驱动电路可以是7T1C电路或者5T1C电路等本领域常用的驱动电路。驱动电路包括薄膜晶体管。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薄膜晶体管为双栅型薄膜晶体管。薄膜晶体管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有源层CL、第一栅极绝缘层GI1、第一栅极GE1、第二栅极绝缘层GI2、第二栅极GE2、层间绝缘层IL、源极SE以及漏极DE。具体地,有源层CL设置于基板10上,第一栅极覆盖层GI1覆盖于有源层CL远离基板10的一侧,第一栅极GE1设置于第一栅极绝缘层GI1远离有源层CL的一侧,第二栅极绝缘层GI2覆盖第一栅极GE1以及第一栅极绝缘层GI1,第二栅极GE2设置于第一栅极绝缘层GI1远离第一栅极GE1的一侧,层间绝缘层IL覆盖第二栅极GE2以及第一栅极绝缘层GI1,源极SE以及漏极DE设置在层间绝缘层IL远离第一栅极GE1的一侧,并分别与有源层CL的两端连接。可以理解,驱动电路层20与基板10之间还可以设置有遮光层LS和缓冲层BL。
可以理解,本申请不限定驱动电路层20中所包含的薄膜晶体管的结构,其可以为顶栅型薄膜晶体管,也可以为底栅型薄膜晶体管,其可以为图1所示的双栅极型薄膜晶体管,也可以为单栅极型薄膜晶体管。
像素定义层30设置于驱动电路层20远离基板10的一侧。像素定义层30用于限定发光区域,并具有遮光效果,还可以避免光反射。像素定义层30中开设有开口30a。开口位于主显示区和透明显示区。开口30a用于设置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像素定义层30的材料采用本领域中常用的黑矩阵材料。像素定义层30的材料主要由热敏、光敏型聚合物以及黑色填料组成;其中,热敏和光敏型聚合物可以是丙烯酸树脂或甲基丙烯酸树脂,黑色填料可以是炭黑、有机吸光材料等。
为了解决透明显示区100a透光率低的问题,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像素定义层30包括第一像素定义层31和第二像素定义层32。第一像素定义层31位于透明显示区100a。第二像素定义层32位于显示区100b。其中,第一像素定义层31的吸光度小于第二像素定义层32的吸光度。进一步地,第一像素定义层31的吸光度与第二像素定义层32的吸光度的比值范围为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三。具体地,第一像素定义层31的吸光度与第二像素定义层32的吸光度的比值范围为三分之一、二分之一、三分之二或者四分之三。当第一像素定义层31的吸光度与第二像素定义层32的吸光度的比值低于该范围,第一像素定义层31与第二像素定义层32之间的透光率差别过大,容易在透明显示区100a与主显示区100b之间产生显示不均(mura)。当第一像素定义层31的吸光度与第二像素定义层32的吸光度的比值高于该范围,透明显示区100a的透光性无法得到显著提高。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感光模组101为摄像头。当第一像素定义层31的吸光度与第二像素定义层32的吸光度的比值范围为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的范围内时,实验表明:摄像头能够获得较好的拍摄效果。
在POL-less型显示装置100中,像素定义层用于降低光线反射率和透光率,以达到偏光板的作用。而屏下传感技术要求透明显示区100a的透光率高且反射率低。为了同时满足POL-less和屏下传感技术的要求,第一像素定义层31的反射率与第二像素定义层32的反射率之差小于或者等于百分之二。将第一像素定义层31的反射率设为R1,第二像素定义层32的反射率设为R2,则R1-R2≤2%。例如,请参考图4,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像素定义层31的厚度为1.5微米,第一像素定义层31的反射率为8.5%。第二像素定义层32的反射率厚度为2微米,第二像素定义层32的反射率为8.0%。第一像素定义层31的反射率与第二像素定义层32的反射率之差为0.5%,小于或者等于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以主显示区作为参照,主显示区的第二像素定义层32为能够满足常规显示需求的像素定义层。即,主显示区的第二像素定义层32的吸光度和反射率等性能参数以能够满足常规显示需求为准。在第二像素定义层32的吸光度和反射率的基础上,调整第一像素定义层31的吸光度和反射率等性能参数。当R1-R2>2%,第一像素定义层31的反射率过高,则无法满足POL-less和屏下传感技术的要求,从而影响感光模组的感测品质和熄屏外观效果。通过将第一像素定义层31的反射率与第二像素定义层32的反射率之差控制在该范围内,能够保证主显示区100b和透明显示区100a的反射率在合理的范围内,从而同时保证感光模组的感测品质以及显示装置100的熄屏外观效果。
进一步,为了控制像素定义层30的吸光度与反射率,发明人对像素定义层30的材料特性进行了研究。请参考图4,图4是Toray DL-3811的厚度与吸光度和反射率的关系图。Toray DL-3811可以作为像素定义层30的材料。其中,横坐标是厚度,单位为微米。左边的纵坐标为吸光度,单位为L/(g·cm)。吸光度的计算方法为:吸光度=log(1/透光率)。右边的纵坐标为反射率,单位为百分数。通过分析像素定义层30的材料特性发现:像素定义层30的材料的吸光度与厚度呈负相关,即,随着像素定义层30的厚度增大,吸光度大致成比例上升,透光率大致成比例下降。同时,随着像素定义层30的厚度增大,反射率的变化并不大。
像素定义层30的膜层的吸光度的主要决定因素是厚度与材料。为了解决透明显示区100a透光率低的问题,可以通过设置第一像素定义层31的厚度h1和第二像素定义层32的厚度h2来调节第一像素定义层31和第二像素定义层32的吸光度和反射率。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像素定义层31与第二像素定义层32的材料相同,第一像素定义层31的厚度h1小于第二像素定义层32的厚度h2。进一步地,第一像素定义层31的厚度h1与第二像素定义层32的厚度h2的比值范围为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三。具体地,第一像素定义层31的厚度h1与第二像素定义层32的厚度h2的比值范围为三分之一、二分之一、三分之二或者四分之三。
在本申请又一个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选择第一像素定义层31和第二像素定义层32的材料来调节第一像素定义层31和第二像素定义层32的吸光度和反射率。为了使第一像素定义层31的吸光度小于第二像素定义层32的吸光度,第一像素定义层31与第二像素定义层32的材料不同,第一像素定义层31的材料的吸光度小于第二像素定义层32的材料的吸光度。具体地,第一像素定义层31与第二像素定义层32的厚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请参考图5,图5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部分剖面示意图。为了简化制程,第一像素定义层31与第二像素定义层32的厚度相同。
请参考图6和图7,图6为本申请再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部分剖面示意图。图7为图6的第一像素定义层的俯视示意图。在本申请再一个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设计第一像素定义层31的结构来调节第一像素定义层31的吸光度和反射率。为了使第一像素定义层31的吸光度小于第二像素定义层32的吸光度,像素定义层30包括多个像素定义部301。像素定义部301包括在基板10上排列设置的第一像素定义部301a和第二像素定义部301b。其中,第二像素定义部301b的吸光度小于第一像素定义部301a的吸光度。第二像素定义部301b和第二像素定义层32的吸光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为了简化制程,第二像素定义部301b与第二像素定义层32的吸光度相同。本申请不限定第一像素定义部301a和第二像素定义部301b的排列方式。为了透光和显示均匀,第一像素定义部301a和第二像素定义部301b可以在第一方向D1上交替排列成行,相邻两行在第二方向D2上间隔排列,形成矩阵状。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为了简化制程,第一像素定义部301a、第二像素定义部301b以及第二像素定义层32为相同材料。第二像素定义层32的厚度h2与第一像素定义部301a的厚度h3相同。第二像素定义部301b的厚度h4小于第一像素定义部301a的厚度h3。第二像素定义层32的厚度h2等于第一像素定义部301a的厚度h3。或者,第一像素定义部301a和第二像素定义部301b为不同材料。第二像素定义部301b的吸光度小于第一像素定义部301a的吸光度。第一像素定义部301a的厚度h3与第二像素定义部301b的厚度h4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为了简化制程,第一像素定义部301a的厚度h3与第二像素定义部301b的厚度h4相同。并且,第二像素定义部301b和第二像素定义层32的材料和厚度相同,吸光度相同。
发光像素层40包括多个发光像素41。每一发光像素41设置于一个开口中。每一发光像素41包括一个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包括阳极、阴极以及位于阳极与阴极之间的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有机发光层、电子传输层和电子注入层等。多个发光像素41可以排列成矩阵状。可以理解,本申请的像素定义层30上还设置有间隔垫PS。间隔垫PS用于在蒸镀发光像素41时起支撑作用。
封装层50设置于发光像素层40远离像素定义层30的一侧。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封装层50为薄膜封装层(Thin-Film Encapsulation,TFE)。薄膜封装层50包括交替层叠设置的至少一无机层和至少一有机层。无机层可以选自氧化铝、氧化硅、氮化硅、氮氧化硅、碳化硅、氧化钛、氧化锆、氧化锌等的无机材料。有机层选自环氧树脂、聚酰亚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碳酸酯、聚乙烯(PE)、聚丙烯酸酯等的透明有机材料。
触控模组60为DOT(英文全称:Direct on-cell touch,内置触控)模组。触控模组60可以为自容式触控模组,也可以为互容式触控模组。触控模组60位于主显示区100b。
彩膜层70设置于封装层50远离触控模组60的一侧。彩膜层70包括红色(R)、绿色(G)以及蓝色(B)彩膜71。基于OLED自发光的特点,每一彩膜分别与OLED的红、绿和蓝的发光像素41对应设置。相邻两个彩膜71之间具有间隙70a。需要说明的是,在透明显示区域100a,相邻两个彩膜71之间的间隙70a中不设置黑矩阵BM。像素定义层30的每一像素定义部301对应于相邻两个彩膜71之间的间隙70a设置。现有技术中,位于两个彩膜之间的黑矩阵对视角产生遮挡,并使其光学性能,例如色匹配度变差。本申请利用像素定义层30替代黑矩阵,可以提升视角以及光学性能,并省略一道黑矩阵制程。彩膜层70还包括黑矩阵BM。黑矩阵BM位于主显示区100b,并填充于相邻两个彩膜71之间的间隙70a。触控模组60一般由金属网格构成,容易反射环境光,造成显示品质下降。因此,在本申请中,透明显示区100a中不设置触控模组60,仅在主显示区100b设置触控模组60。在透明显示区100a中,由于不存在触控模组60,不需要在在彩膜71之间设置遮光用的黑矩阵BM。而在主显示区100b,为了防止触控模组60的反光,在彩膜71之间设置遮光用的黑矩阵BM。
平坦化层80覆盖于彩膜层70远离封装层50的一侧。在透明显示区域100a,平坦化层80填充于彩膜层70的间隙70a中。在透明显示区域100a,彩膜层70与平坦化层80共同构成本申请的去偏光片结构,代替偏光片发挥作用。平坦化层80的材料为有机材料,例如丙烯酸树脂(acrylic resin)或者全氟烷氧基树脂(PFA)。在主显示区100b,平坦化层80覆盖于彩膜71于黑矩阵BM上。此外,在弯折区100c还设置有开孔ODH,开孔ODH中填充有平坦化层80。
感光模组101设置于基板10远离驱动电路层20的一侧。具体地,感光模组101包括指纹识别传感器、摄像头、结构光传感器、飞行时间传感器、距离传感器等,以使所述传感器可以通过所述显示透光区采集信号,从而使所述显示装置100实现屏下指纹识别、屏下摄像头、屏下面部识别、屏下距离感知等屏下传感方案。
本申请的显示装置包括透明显示区域和主显示区域。主显示区域和透明显示区域相邻设置。显示装置包括基板、像素定义层和发光像素。像素定义层设置于基板上。像素定义层中开设有开口。像素定义层包括第一像素定义层和第二像素定义层。第一像素定义层位于透明显示区域。第二像素定义层位于主显示区域。其中,第一像素定义层的吸光度小于第二像素定义层的吸光度。发光像素设置于开口中。本申请的显示装置通过降低透明显示区域的像素定义层的吸光度,提高了透明显示区域的透光率,从而改善了感光模组的性能。
请参考图8,图8为本申请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01:提供一基板,基板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相邻设置;
102:在基板上形成遮光材料层,对遮光材料层进行图案化得到像素定义层,像素定义层中开设有开口,像素定义层包括第一像素定义层和第二像素定义层,第一像素定义层位于第一区域,第二像素定义层位于第二区域中,其中,第一像素定义层的吸光度小于第二像素定义层的吸光度。
在步骤102中,遮光材料层的材料采用本领域中常用的黑矩阵材料。像素定义层30的材料主要由热敏、光敏型聚合物以及黑色填料组成;其中,热敏和光敏型聚合物可以是丙烯酸树脂或甲基丙烯酸树脂,黑色填料可以是炭黑、有机吸光材料等。请参考图3,第一像素定义层31的吸光度小于第二像素定义层32的吸光度。进一步地,第一像素定义层31的吸光度与第二像素定义层32的吸光度的比值范围为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三。具体地,第一像素定义层31的吸光度与第二像素定义层32的吸光度的比值范围为三分之一、二分之一、三分之二或者四分之三。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感光模组101为摄像头。当第一像素定义层31的吸光度与第二像素定义层32的吸光度的比值范围为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为了同时满足POL-less和屏下传感技术的要求,第一像素定义层31的反射率与第二像素定义层32的反射率之差小于或者等于百分之二。
为了解决透明显示区100a透光率低的问题,可以通过设置第一像素定义层31的厚度h1和第二像素定义层32的厚度h2来调节第一像素定义层31和第二像素定义层32的吸光度和反射率。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像素定义层31与第二像素定义层32的材料相同,第一像素定义层31的厚度h1小于第二像素定义层32的厚度h2。进一步地,第一像素定义层31的厚度h1与第二像素定义层32的厚度h2的比值范围为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三。具体地,第一像素定义层31的厚度h1与第二像素定义层32的厚度h2的比值范围为三分之一、二分之一、三分之二或者四分之三。在这种实施方式中,可以利用半色调掩模或者灰阶掩膜对遮光材料层进行图案化。
在本申请又一个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选择第一像素定义层31和第二像素定义层32的材料来调节第一像素定义层31和第二像素定义层32的吸光度和反射率。为了使第一像素定义层31的吸光度小于第二像素定义层32的吸光度,第一像素定义层31与第二像素定义层32的材料不同,第一像素定义层31的材料的吸光度小于第二像素定义层32的材料的吸光度。具体地,第一像素定义层31与第二像素定义层32的厚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请参考图5,图5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部分剖面示意图。为了简化制程,第一像素定义层31与第二像素定义层32的厚度相同。
在本申请再一个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设计第一像素定义层31的结构来调节第一像素定义层31的吸光度和反射率。为了使第一像素定义层31的吸光度小于第二像素定义层32的吸光度,像素定义层30包括多个像素定义部301。像素定义部301包括在基板10上排列设置的第一像素定义部301a和第二像素定义部301b。其中,第二像素定义部301b的吸光度小于第一像素定义部301a的吸光度。第二像素定义部301b和第二像素定义层32的吸光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为了简化制程,第二像素定义部301b与第二像素定义层32的吸光度相同。本申请不限定第一像素定义部301a和第二像素定义部301b的排列方式。为了透光和显示均匀,第一像素定义部301a和第二像素定义部301b可以在第一方向D1上交替排列成行,相邻两行在第二方向D2上间隔排列,形成矩阵状。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为了简化制程,第一像素定义部301a、第二像素定义部301b以及第二像素定义层32为相同材料。第二像素定义层32的厚度h2与第一像素定义部301a的厚度h3相同。第二像素定义部301b的厚度h4小于第一像素定义部301a的厚度h3。第二像素定义层32的厚度h2等于第一像素定义部301a的厚度h3。或者,第一像素定义部301a和第二像素定义部301b为不同材料。第二像素定义部301b的吸光度小于第一像素定义部301a的吸光度。第一像素定义部301a的厚度h3与第二像素定义部301b的厚度h4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为了简化制程,第一像素定义部301a的厚度h3与第二像素定义部301b的厚度h4相同。并且,第二像素定义部301b和第二像素定义层32的材料和厚度相同,吸光度相同。同样地,可以利用半色调掩膜或者灰阶掩膜得到厚度不同的第一像素定义部301a、第二像素定义部301b。
103:在开口中形成发光像素。
请参考图9(a)和图9(b),图9(a)和图9(b)为本申请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的一个具体例子的示意图。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01:提供一预备基板100’,预备基板100’包括第一区域101’和第二区域102’,第一区域101’和第二区域102’相邻设置。第一区域101’对应于显示装置的透明显示区100a,第二区域102’对应于主显示区100b。预备基板100’包括基板10和驱动电路层20以及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的阳极层。
基板10和驱动电路层20的结构请参考图1的实施方式。其中,第一聚酰亚胺层11的厚度为10微米。阻隔层12的厚度为500纳米。第二聚酰亚胺层13的厚度为6微米。缓冲层BL的厚度为500纳米。有源层CL的厚度为45纳米。第一栅极绝缘层GI1的厚度为130纳米。第一栅极GE1的厚度为250纳米。第二栅极绝缘层GI2的厚度为130纳米。第二栅极GE2的厚度为250纳米。层间绝缘层IL的厚度为500纳米。源极SE以及漏极DE的厚度为600纳米,材料为Ti/Al/Ti的叠层金属。阳极层的厚度为140纳米。开孔ODH的深度为1.5微米。
202:在预备基板100’上形成遮光材料层200,对遮光材料层200进行图案化得到像素定义层30,像素定义层30中开设有开口30a,像素定义层30包括第一像素定义层31和第二像素定义层32,第一像素定义层位于第一区域101’,第二像素定义层32位于第二区域102’中,其中,第一像素定义层31的吸光度小于第二像素定义层32的吸光度。
具体地,遮光材料层200的厚度可以为1.5微米。利用掩模300对遮光材料层200进行曝光并显影形成像素定义层30。其中,掩模300包括遮光区301、半透光区302和透光区303。半透光区302对应于透明显示区100a。
203:通过涂布、曝光、显影工艺,形成间隔垫PS。
204:请参考图2,在像素定义层30和间隔垫PS上形成发光像素层40、封装层50以及触控模组60。触控模组60可以包括第一绝缘层,材料为氮化硅,厚度为300纳米;第一金属层,材料为Ti/Al/Ti,厚度为50/200/80纳米;第二绝缘层,材料为氮化硅,厚度为300纳米;第二金属层,材料为Ti/Al/Ti,厚度为50/200/50纳米。
205:在触控模组60表面均匀涂布一层低温红色色阻材料,通过曝光、显影工艺,形成红色色阻;采用同样的方法,依次形成绿色色阻和蓝色色阻,得到彩膜层70。在彩膜层70的表面均匀涂覆一层低温有机材料,通过曝光、显影工艺,得到平坦化层80。
通过本申请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通过降低透明显示区域的像素定义层的吸光度,提高了透明显示区域的透光率,从而改善了感光模组的性能。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方式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7)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明显示区域和主显示区域,所述主显示区域和所述透明显示区域相邻设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
基板;
像素定义层,设置于所述基板上,所述像素定义层中开设有开口,所述像素定义层包括第一像素定义层和第二像素定义层,所述第一像素定义层位于所述透明显示区域,所述第二像素定义层位于所述主显示区域,其中,所述第一像素定义层的吸光度与所述第二像素定义层的吸光度的比值范围为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以及
发光像素,设置于所述开口中;
封装层,设置于所述发光像素远离像素定义层的一侧;
触控模组,设置于所述封装层上,所述触控模组位于所述主显示区,不设置于所述透明显示区域;
彩膜层,设置于所述封装层远离所述发光像素的一侧,所述彩膜层包括多个彩膜和黑矩阵,所述彩膜位于所述主显示区和所述透明显示区,所述黑矩阵位于所述主显示区,并填充于相邻两个所述彩膜之间的间隙,所述像素定义层包括多个像素定义部,每一所述像素定义部对应于相邻两个所述彩膜之间的间隙设置;
平坦化层,覆盖于所述彩膜层远离所述封装层的一侧,在所述透明显示区域,所述平坦化层填充于相邻两个所述彩膜之间的间隙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像素定义层的反射率与所述第二像素定义层的反射率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者等于百分之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像素定义层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像素定义层的厚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像素定义层的厚度与所述第二像素定义层的厚度的比值范围为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像素定义层与所述第二像素定义层的材料不同,所述第一像素定义层的材料的吸光度小于所述第二像素定义层的材料的吸光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像素定义层包括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的第一像素定义部和第二像素定义部,所述第二像素定义部的吸光度小于所述第一像素定义部的吸光度。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像素定义层的吸光度与所述第一像素定义部的吸光度相同。
CN202110447513.7A 2021-04-25 2021-04-25 显示装置 Active CN11319302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47513.7A CN113193020B (zh) 2021-04-25 2021-04-25 显示装置
PCT/CN2021/092814 WO2022227114A1 (zh) 2021-04-25 2021-05-10 显示装置以及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US17/417,443 US20220359626A1 (en) 2021-04-25 2021-05-10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display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47513.7A CN113193020B (zh) 2021-04-25 2021-04-25 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93020A CN113193020A (zh) 2021-07-30
CN113193020B true CN113193020B (zh) 2022-10-04

Family

ID=769787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47513.7A Active CN113193020B (zh) 2021-04-25 2021-04-25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359626A1 (zh)
CN (1) CN113193020B (zh)
WO (1) WO202222711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42111B (zh) * 2019-01-07 2020-12-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00039866A (ko) * 2018-10-05 2020-04-1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CN110767686B (zh) * 2018-10-31 2022-01-25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屏及显示终端
CN110767720B (zh) * 2019-06-05 2020-09-08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707132A (zh) * 2019-09-06 2020-01-17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Oled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KR20210085977A (ko) * 2019-12-31 2021-07-08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11430426A (zh) * 2020-04-03 2020-07-17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制程方法
CN111834417A (zh) * 2020-05-12 2020-10-27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834432B (zh) * 2020-07-16 2022-09-02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1863900A (zh) * 2020-07-21 2020-10-30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KR20220019202A (ko) * 2020-08-07 2022-02-1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패널,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및 표시 패널의 제조 방법
CN112259580B (zh) * 2020-10-15 2022-08-02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KR20220053756A (ko) * 2020-10-22 2022-05-0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227114A1 (zh) 2022-11-03
CN113193020A (zh) 2021-07-30
US20220359626A1 (en) 2022-1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08176B2 (en) Display substrat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display apparatus
CN111682048B (zh) 透光显示面板和显示面板
JP7477357B2 (ja) 表示装置
CN113629208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380875B2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210134899A1 (en) Display panel,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TWI459076B (zh) 顯示裝置
CN111430414A (zh) Oled显示面板及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1261692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10065588A1 (en) Display Substrate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20230031404A1 (en) Display panel,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and display device
WO2020199535A1 (zh) 显示装置及其oled显示面板
WO2021244643A1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US20220246697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KR20140020095A (ko) 광학 시트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WO2018188354A1 (zh) 光源面板和显示装置
JP4271000B2 (ja) 異なるセルギャップを有する、半透過型液晶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CN113193020B (zh) 显示装置
CN215933642U (zh)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11257872B2 (en)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11974455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220093700A1 (en) Display panels and maufacturing methods thereof, and display apparatuses
CN113299723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957027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5172623A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