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578C - 连接装置与自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连接装置与自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578C
CN1131578C CN00800820A CN00800820A CN1131578C CN 1131578 C CN1131578 C CN 1131578C CN 00800820 A CN00800820 A CN 00800820A CN 00800820 A CN00800820 A CN 00800820A CN 1131578 C CN1131578 C CN 1131578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electrode
electrode terminal
hole
slide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08008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04571A (zh
Inventor
渡边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3045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045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157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578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JMANIPULATORS; CHAMBERS PROVIDED WITH MANIPULATION DEVICES
    • B25J1/00Manipulators positioned in space by han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2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 H01R13/24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 H01R13/2442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with a single cantilevered bea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1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 H01R12/714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with contacts abutting directly the printed circuit; Button contacts therefore provided on the printed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82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 H01R12/85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contact pressure producing means, contacts activated after insertion of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88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contact pressure producing means, contacts activated after insertion of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acting manually by rotating or pivoting connector housing par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4Means for preventing access to live conta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obo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Manipulator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一种连接装置和自动装置,通过提供一种电极端子驱动装置,该装置可用来驱动电极端子,以便在进行连接操作时,使电极端子的相应部分经电极伸出孔伸出到第一组成模块的外部,同时在拆卸操作时,电极端子的相应部分经电极伸出孔被收容在第一组成模块中。根据第一和第二组成模块的连接工作和拆卸工作,此结构可以防止电极被弄脏和损坏,同时也可以事先可靠地防止因用户触及电极端子而导致被电击和受伤的情况发生。因此,可以实现一种电连接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得以改善的连接装置。

Description

连接装置与自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装置和一种自动装置,并适用于例如一种自动装置中,该自动装置是由多个组成模块连接而成的,即,是一种模块化的自动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上,例如图20中所示出的,一个连接器1由第一半连接器体3和一个第二半连接器体5构成,其中半连接器体3上构成有多个伸出形式电极端子2,且在第二半连接器体上相应于各电极端子2形成有多个电极(片)4。
在使用该种连接器1的模块化自动装置中,第一和第二半连接器体以对齐方式位于第一和第二组成模块的各连接表面上,并且其目的在于通过第一半连接器体3上的各电极2与第二半连接器体5上的各电极4相互接触来实现第一和第二组成模块的电连接。二个半连接器体上的电极之间的接触是在当第一和第二组成模块相连时,将第一和第二半连接器体3和5相互推合到一起来实现的。
不仅如此,在具有此种结构的连接器1中,由于第一半连接器体3上的各电极端子2总是伸出在外面,所以电极端子2容易被弄脏和损坏,因此就产生了第一和第二半连接器体3,5之间电连接可靠性较差的问题。
此外,在第一半连接器体3的各电极端子2总是伸出在外的情况下,存在着因用户触及电极端子2而发生触电或受伤的可能,所以存在安全性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考虑到了上述问题后而做出的,并且提出了一种连接装置和一种自动装置,使用其可改善电连接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本发明中,在一种将自动装置的第一和第二组成模块电连接到一起的连接装置中,提供了一种电极端子驱动装置来驱动电极端子,以便在进行连接操作时,各电极端子的相应部分可经电极伸出孔伸出到第一组成模块外,同时在进行脱离操作时,将第一组成模块中的各电极端子的相应部分经电极伸出口收容进来。电极端子驱动装置的动作是与第一和第二组成模块的连接和脱离动作相对应的。
因而,在本连接装置中,由于当第一和第二组成模块不相连时电极端子隐藏在第一组成模块中,所以可以防止电极端子的变脏和电极的损坏,并且可以预先防止因用户触及电极端子而受电击和受伤。
再者,在本发明中,在由第一和第二组成模块连接而成的自动装置中,提供了一种用于驱动电极端子的电极端子驱动装置,以便在进行连接操作时,将各电极端子的相应部分经电极伸出孔伸出到第一组成模块的外部,并且在进行脱离操作时,经电极伸出孔将第一组成模块上的各电极端子容纳起来。电极端子驱动装置的动作是与第一和第二组成模块的连接与脱离动作相适应的。
因此,在本自动装置中,由于当第一和第二组成模块不相连接时,电极端子被隐藏在第一组成模块中,所以可以防止电极被弄脏和损坏,同时也可以事先可靠地防止因用户触及电极端子而导致被电击和受伤的情况发生。因此,可以实现一种电连接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得以改善的连接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一透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结构;
图2为一分解透视图,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半连接器的结构;
图3A和3B为分解透视图,示出了第一半连接器体的结构;
图4A和4B为横截面图,示出了第一半连接器体中的凸轮机构的结构;
图5为一透视图,示出了第二半连接器体的结构;
图6为一透视图,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自动装置的结构;
图7为一分解透视图,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自动装置的结构;
图8为一局部透视图,用以描述将一个躯体模块与另一组成模块体进行连接;
图9为一顶视图,用以描述将躯体模块与另一组成模块相连接的情况;
图10为一顶视图,用以描述躯体模块与另一组成模块的连接;
图11为一截面图,用以描述躯体模块与另一组成模块的连接;
图12为一透视图,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结构;
图13为一分解透视图,示出了第一半连接器体的结构;
图14为一分解透视图,示出了第一半连接器体的结构;
图15为一分解透视图,示出了第二半连接器体的结构;
图16为一透视图,示出了滑盖的移动状态;
图17为一透视图,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结构;
图18为一顶视图,用于描述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组成模块的连接;
图19为一顶视图,用于描述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组成模块的连接;
图20为一侧视图,示出了现有技术连接器一个实例的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加以描述。
在图1中,参考标号10表示根据本实施例的连接器整体,以及由第一和第二半连接器体11和12构成的连接器。
在第一半连接器体11中,壳体20的开放的一侧被一盖体25盖住,同时,在朝向第二半连接器体12的壳体20的相对表面20A中设有一个台阶部20AX,并且开有多个电极伸出孔20AY以便在台阶部20AX中排成二行。
此外,在壳体20内部,如图2中所示,与各电极伸出孔20AY相对应,多个由具有导电性的弹性材料制成的电极端子21被以预定的间距沿壳体20的纵向平行排列。
在此情况下,被弯曲成L形的各电极端子21的一端被固定在壳体20中,并伸出壳体20(在与箭头Z1所示方向相对的方向上),各电极端子21的这些端部被用做接触头。
此外,在电极端子21的另一端,通过将该端弯曲成与壳体20上的电极伸出孔20AY相对应的U形而形成一个弯曲部21A。而且,整个电极端子21的形状被选定为其弯曲部21A可在各电极端子自身的弹性力的作用下向下伸出。
还有,在壳体20的后端容纳有一个滑块22,可在向前的方向上(箭头X1所指的方向)在(前)端部位置和后端位置间自由地滑移,其中(前)端部位置由壳体20内侧表面20B上构成的止动器20BX加以调整,而后端位置由壳体20的内侧后端表面20C调整。
在此情况下,受位于滑块22与壳体20的内侧后表面20C之间的压力螺旋弹簧23弹性力的作用,滑块22位于一滑移区域的前侧位置。该滑动区域是如图3A所示受止动器20BX调节的。
另外,不仅在滑块22的前侧部分上形成有与数量为奇数的各电极端子21相对应的多个狭槽22A(各电极端子21与壳体20的台阶面20AX上的电极伸出口中的后面一排20AY相对应),而且如图3A所示,在滑块22的前侧和狭槽22A的后端上还形成有具有预定倾角的倾斜面22B和22C。
而且,目的在于当滑块22如图3A所示被定位在滑移区域的前侧位置上时,滑块不仅仅在各狭槽的前端斜面22B和后端斜面22C上支撑各相应电极端子21的另一端以使其弯曲部21A可自壳体20上的相应电极伸出孔20AY伸出,而且当滑块22如图3B所示被定位在滑移区域的末端位置上时,滑块还可以在各斜面22B和22C上支撑各相应电极端子的另一端以使其弯曲部分21A仅仅从壳体20上的电极伸出口20AY中伸出一个预定高度。
还有,如图2,图4A和4B中所清楚示出的,不仅在壳体的内侧顶表面20D上形成有椭圆弧形的第一和第二弧形槽22DXA和22DXB,而且在交叉方向(箭头y1指示的方向)上,在滑块22二端部表面上形成有梯形的第一和第二凹腔22DA和22DB。所说的形成凹腔的端部表面与壳体20的内侧顶面20B相面对,也就是说第一和第二凹腔22DA和22DB与壳体20的内侧顶面相对。
此外,在由滑块22的第一和第二凹腔22DA,22DB以及壳体20的内侧顶面20D所包围的空间中,设置有可沿壳体20内侧顶表面20D上的第一和第二弧形槽22DXA和22DXB自由滑动的具有大致圆弧形的第一杆件24A和第二杆件24B。
在此情况下,第一杆件24A和第二杆件24B的长度被选定为,当滑块22被定位于滑移区域的前侧位置时(如图3A所示),杆件24A,24B的一个端部与滑块22的第一和第二凹腔22DA和22DB的相应后端表面22DAX,22DBX相接触,且杆件的另一个端部伸出到壳体22的外部。另一方面,当滑块22位于(如图3B所示)滑移区域的末端位置时,二杆件的一端部同滑块22的第一和第二凹腔22DA和22DB的相应后端表面22DAX和22DBX相接触,且另一端部的末端与壳体20的外侧表面相平齐。
因此,在第一半连接器体11中,通过向第一和第二杆件24A和24B施加外力而将整个第一和第二杆件24A和24B推入壳体20,就可以在以压力螺旋弹簧23弹性力的反方向上(即与箭头X1所示方向相反的方向)滑移滑块22。
此外,在第一半连接器体11中,通过使滑块22以此方式向后滑移,可使各电极端子21沿滑块22的相应斜面22B和22C向上(箭头Z1所指方向)移动各电极端子的端部。从而使各电极端子21的弯曲部分21A的端部位置改变,以使弯曲部21A的端部经壳体20的相应电极伸出口20AY伸向外边。
另一方面,如图5所示,第二半连接器体12的结构为:在绝缘材料制成的基座30的面向第一半连接器体11的相对表面30A上以二行平行排列的方式形成有由导电材料制成的多个平电极(片)31,以便与第一半连接器体11的壳体20上的各电极伸出孔20AY相对应。
因此,在连接器10上,通过将第一和第二半连接器体11和12对齐并且在将壳体20向第一半连接器体11的第一,第二杆件24A和24B推入的方向上施加一个外力,从而将第一和第二半连接器体11和12推装到一起可以使第一半连接器体11上的各电极端子21的弯曲部分21A与第二半连接器体12中的各相应电极31相配合。因而,可以实现第一和第二半连接器体11和12之间的电连接。
这里,图6和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施例的模块化自动装置40。且自动装置40被构造成腿部模块42A至42D分别与躯体模块41的前、后、左、右侧面存在可拆的连接,且头部模块43和尾部模块44分别与躯体模块41的上表面的前端部和后端部存在可折连接。
在此情况下,各腿部模块42A至42D由大腿部模块51A至51D,小腿部单元52A至52D,以及支撑脚模块53A至53D所构成。这些模块分别经关节机构部分54A至54D,55A至55D,和56A至56D与形成自动装置40的躯体的侧表面的基座单元50A至50D相连。
另外,头部模块43由经过颈部单元61与基座单元60相连的头部单元62形成,其中基座单元60构成了自动装置40躯体的前部。而且,尾部模块44由与基座单元63相连的尾部单元64构成,且基座单元63构成了自动装置40躯体的后部。
还有,如图8所示,在腿部模块42A至42D,头部模块43,以及尾部模块44上的基座单元50A至50D,60,以及63中,在其与躯体模块41相连的各连接平面70上形成有多个凹腔70A,而且设有多个第一固定凸起件70B以便能在一交叉方向上盖住各凹腔70A的一侧端部。
此外,在躯体模块71上的与腿部模块42A至42D,头部模块43,以及尾部模块44的各基座单元50A至50D,60,和63相连的表面71上形成有多个凹腔71A,它们与尾部模块44,头部模块43,以及腿部模块42A至42D的各第一固定凸起70B相对应。而且还设置有多个第二固定突起71B以便能在交叉方向上盖住各凹腔71A的一侧端。
因此,在本自动装置40中,分别如图8和图9所示,可以通过将腿部模块42A至42D,头部模块43,以及尾部模块44装配在一躯体模块41上而将这一系列模块实现与躯体模块41的物理连接。这种连接是通过将各腿部模块42A至42D,头部模块43,以及尾部模块44上的各基座单元50A至50D,60以及63上的各第一固定凸起件70B与躯体模块41上的对应凹腔71A装配到一起来实现的,这一连接的实现还包括如图10和11所示的通过将各腿部模块42A至42D,头部模块43,和尾部模块44自该状态在箭头“a”所示的方向上滑动而连接第一和第二突起件70B和71B。
另外,如图8和图9所示,在腿部模块42A至42D,头部模块43以及尾部模块44和躯体模块41的各基座单元50A至50D,60以及63上的各连接面70上,形成有一个连接器装配凹腔70C,该连接器装配凹腔70C具有与上述连接器10外的第一半连接器体11的壳体20上的台阶部20AX大致相同的端部。
再有,在腿部模块42A至42D,头部模块43以及尾部模块44的各基座单元50A至50D,60和63之中,均容纳有上述连接器10的半连接器体12,以使各电极表面从形成在该连接器装配凹腔70C的底表面的预定位置上的开口部分处露出。
此外,如图8中所示,在连接至腿部模块42A至42D,头部模块43,以及尾部模块44的各基座单元50A至50D,60和63的躯体模块41的各连接表面71上,上述连接器10的第一半连接器体11被这样设置,使得仅有同与腿部模块42A至42D,头部模块43,和尾部模块44上的各连接器装配凹腔70相对应的台阶部20AX从躯体模块41的安装表面71上伸出。
此时,第一半连接器体11的位置被选定为:当各腿部模块42A与42D,头部模块43,以及尾部模块44如图3A所示与躯体模块41相连接时,台阶部20AX的一部分如图9所示装配进相应的连接器装配凹腔70C之中。同时当由此状态将各腿部模块42A至42D,头部模块43和尾部模块44在箭头“a”所示的方向上进行滑移,从而将第一和第二连接凸起70B和71B相互接合时,台阶部20AX的一端如图10所示装入到各相应的连接器装配凹腔70C的一端中。
另外,此时由于有第一和第二斜面70CX和70CY如图10中所示设置于各连接器装配凹腔70C中,并分别与第一半连接器体11的第一和第二杆件24A和24B相对应,因此当第一半连接器体11被如图10中所示装入到连接器装配凹腔70C中时,第一和第二斜面70CX和70CY推动半连接器体11上的第一和第二杆件24A和24B在这二个斜面上滑动并使其进入到第一半连接器体11的壳体20当中。
因此,在本自动装置40中,如上所述,当各腿部模块42A至42D,头部模块43,以及尾部模块44分别连接到躯体模块41时,躯体模块41的相应第二半连接器体11装配入腿部模块42A至42D,头部模块43,以及尾部模块44的各连接器装配凹腔70C,同时从各电极伸出孔20AY(图1)中伸出电极端子21与第一半连接器体12的相应电极31相接触。
因此,在本自动装置40中,可以在实现各腿部模块42A至42D,头部模块43以及尾部模块44与躯体模块41的物理连接的同时也实现其间的电连接。因而,容纳于躯体模块41中的控制***可以经连接器10控制对例如含于各腿部模块42A至42D,头部模块43和尾部模块44中的致动器这样的电子元件的驱动,同时还可经连接器10提取从例如含于腿部模块42A至42D,头部模块43,以及尾部模块44中的触觉传感器或摄像头等电子元件中输出的信号。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自动装置40中,在各腿部模块42A至42D,头部模块43,以及尾部模块44与躯体模块41的连接中,第一半连接器体11的第一和第二杆件24A和24B沿连接器装配凹腔70C的相应第一,第二斜面70CX和70CY被逐渐推入到壳体20当中,并且与此相关联地,第一半连接器体11的各电极端子21逐渐地自相应电极伸出孔20AY从壳体20中伸出到外部,并且最终这些电极端子21与第二半连接器体12的各相应电极31相连接。
另一方面,当将各腿部模块42A至42D,头部模块43,以及尾部模块44自躯体模块41上拆卸下来时,第一半连接器体上的第一和第二杆件24A与24B沿连接器装配凹腔70C的相应的第一和第二斜面70CX和70CY自壳体20逐步缩回,与此过程相关联,第一半连接器体11的各电极端子21经各相应的电极伸出孔20AY被容纳于壳体20当中,并且最终目的是使这些电极端子21被完全装入到壳体20的内部。
因此,在本自动装置40中,由于第一半连接器体11的各电极端子21被隐藏在壳体20当中,所以当各腿部模块42A至42D,头部模块43,以及尾部模块44未与躯体模块41相连时,在各电极端子21上不易发生例如被弄脏和被损坏的情况。此外,还可以预防因用户触及电极端子21而发生的电击和伤害事故。
根据上述结构,如此设置可使第一半连接器体11仅在各腿部模块42A至42D,头部模块43,以及尾部模块44连接到躯体模块41时才伸至外部,所以各电极端子21也不会被弄脏或是受损坏,并且这样还可以预先可靠地防止因用户触及电极端子21而遭受电击和受伤,所以实现了一种可靠性和安全性均显著改善了的自动装置。
在图12中,参考标号80整体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第一和第二连接器体81和82。
在第一半连接器体81中,在壳体83的向前方向上(X轴的方向),在其后平面部83A中设置有带角的U型台阶部84,且该部84与壳体83的角部相配,且台阶部84的二侧部分在壳体83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约为壳体83长度的一半。
此外,在台阶部84围绕的后平面部83A上开有多个电极伸出孔83B。
因此,壳体83的二个后侧表面部83C上,在高度方向(Z-轴方向)上,各凸起平板85位于后平面部83A的同一水平高度上。
此外,在壳体83的内部,如图13所示,有多个由导电弹性材料制成的电极端子85沿壳体83的纵向以预定间距平行排列,并与各电极伸出孔83B相对应。
在此情况下,在各电极端子85的一个端部上设置有一与将要***的端子模块相适应的空间(此下称为装配口85A),同时该装配口85A的底部弯曲成L-形,并被嵌入壳体83之中。
而且,在各电极端子85的另一端,通过将各电极端子85端部的一部分弯曲成U型与壳体83的各电极伸出孔83B相对而构成一个弯曲部85B。此外,整个电极端子的形状被选定,使得弯曲部85B可在其各电极端子85自身的弹性力作用下向下探至壳体83的底面之下。
还有,由于壳体83有一开口部83D,做为端子模块的柔性板86可由此通过。在朝向各电极端子85的各装配口85A的位置上,柔性板86可以经开口部83D被导入至各电极端子85的装配口85A。
因此,柔性板86可以通过装配口85A与电极端子85相连。
另一方面,在第二半连接器体82上,壳体用塑料之类的绝缘材料制成,且在与第一半连接器体81相面对的壳体的一个相对表面90A上构成有与第一半连接件体81的宽度方向(Y轴方向)的宽度相同的凹腔。
另外,在第二半连接器体82上,在壳体的相对侧表面90A上设置有与电极伸出孔83B相似的电极伸出孔90B,这些孔同第一半连接器体81上的壳体83电极伸出孔83B相对,并且在电极伸出孔90B之上设置有由绝缘材料制成的滑盖91。
通常该滑盖91被一未示出的螺旋弹簧定位在电极伸出孔90B之上,并且当施加外力于其上时,该盖向前滑动。
另外,在壳体上,由刚性材料弯曲成L-形而形成的装配盖92为该滑盖91而被安装在二相邻侧面90C之上。
再有,如图15所示,多个由导电材料制成的平电极(片)93A被设置在壳体内部分别与各电极伸出口90B相对应。
在此情况下,各电极93A包括由被凸弯的电极端子93的一个端部所形成的凸起部的伸出表面,而且所述凸起部固定在壳体的内部以便与各电极伸出孔90B相面对。
此外,在各电极端子93的另一端设置有与上述电极端子85的装置口85A相类似的装配口93B。
还有,由于壳体具有一个开口部90D,做为端子模块的柔性板94可由此口通过,且该开口部位于面向各电极端子93的装配口93B,所以,柔性板94可被经该开口部90D被导向各电极端子93的装配口93B。
因此,在第一和第二半连接器体81和82中,利用经装配口85A和93B连接到电极端子85和93的柔性板86和94,同上述第一实施例相比,不再需要用焊接方式将电极端子85和93与电极86和94相连。因此,通过消除焊点松脱引起的电接触故障可以提高电连接的稳定性。同时也可以通过减小焊接所占用的空间而使第一和第二半连接器体81和82小型化。
事实上,在第二半连接器体82中,在第一半连接器体81被沿该凹腔装配时,如图16所示,首先第一半连接器体81被朝装入方向(X轴方向)推入,且当台阶部84与滑盖91相接触时,滑盖91根据在接触后被推入的量在***方向上滑动。
这里,如图17所示,滑盖91通常位于能将各电极伸出孔90B盖住的位置上,并且由第一半连接器体81的台阶部84推动在装入方向上移动。并且当第一半连接器体81完全装入到第二半连接器体82之后(此下称为装配完成时),滑盖91在装入方向上正好滑移一个等于台阶部84二侧边部长度的距离,同时在通常情况下被覆盖的电极(片)暴露出来。
之后,滑盖91被定位于第一半连接器体81的前平面部83D上,且此时由于滑盖91的高度等于台阶部84的高度,所以第二半连接器体82稳固地支撑着第一半连接器体81。
还有,在此方式下,由于当第一半连接器体81被装配到第二半连接器体82上时,第一半连接器体81的凸出平板85被装配进第二半连接器体82的装配盖92中,且事实上,如果包含有第一半连接器体81和第二半连接器体82的连接器80被做为例如自动装置40的腿部模块42A至42D,则可以防止第一和第二半连接器体81和82因自动装置40行走时产生了振动而在振动方向(Y轴方向)上彼此分离。
因此,在本连接器80中,在与和装配盖92装配到一起的第一半连接器81的凸出平板85相对齐之后,通过将第一和第二半连接器体装配到一起,第一半连接器体81的各电极85的弯曲部分85B可以与第二半连接器体82的各相应电极93A相接触。因此,可以实现第一和第二连接器体81和82之间的电连接。
因而,可以实现将与第一半连接器体81相连的柔性板86输入来的信号S1经电极端子85和电极93A送到与第二半连接器82相连的柔性板94。
这里,除了连接器部分80之外,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自动装置的结构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自动装置的结构是相同的,并且被配置成腿部模块42A至42D分别与躯体模块41的前,后,右,左侧面可拆卸地连接,同时头部模块43和尾部模块44分别与躯体模块41的上表面前端部和后端部可拆卸地连接。
此外,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同躯体模块41相连接的各腿部模块42A至42D,头部模块43以及尾部模块44的基座单元50A至50D,60和63的连接平面70上,如图18所示,图18中将上述各模块,单元用与图8中第一实施例相同标号表示,形成有二个装配盖凹腔70C,该凹腔70C可以容纳一对上述连接器80的第二半连接器体82上的一对装配盖92。
另外,第一半连接器体81的凸起平板85被定位在腿部模块42A至42D,头部模块43以及尾部模块44的各基座单元50A至50D,60和63内的装配盖凹腔70C中,而且,上述连接器80的第一半连接器体81被容纳于其中以使台阶部84自安装面71伸出。
此外,在将腿部模块42A至42D,头部模块43,以及尾部模块44连接到躯体模块41上的各基座单元50A至50D,60,和63的各连接平面71中,设置有上述连接器80外的第二半连接器体82,以使仅装配盖92从躯体模块41的安装表面71上伸出,并与腿部模块42A至42D,头部模块43,以及尾部模块44的各装配盖凹腔70C相对应。再者,在连接面71中还形成有壳体的凹陷部以及台阶部凹腔71C。
此时,在第一半连接器体81中,当腿部模块42A至42D,头部模块43,以及尾部模块44如图16所示被装配到躯体模块41上时,装配盖92被容纳在相对应的安装盖空间70C中,在此状态下,通过在箭头“a”所示方向上滑移腿部模块42A至42D,头部模块43,以及尾部模块44,第一和第二固定凸起件70(70A和70B),以及71(71A和71B)如图19所示相互接合,而且,当凸起平板85和装配盖92彼此接合时,第一半连接器体81的台阶部装配进第二半连接器体82的台阶部凹腔71C当中。
另外,在此时,设置在第二半连接器体82的台阶部凹腔71C中的滑盖91被滑移。
因此,在本自动装置40中,如上所述,当腿部模块42A至42D,头部模块43,以及尾部模块44被连接到躯体模块41时,躯体模块41的相应第一半连接器体81与腿部模块42A至42D,头部模块43,以及尾部模块44的各台阶部凹腔71C内的各电极伸出孔83B中伸出的各电极端子相配合。而这一与电极93A的接触因第二半连接器体81的相应滑动盖91的滑动而暴露出来。
因此,在自动装置40中,试图在完成腿部模块42A到42D,头部模块43,以及尾部模块44与躯体模块41的物理连接的同时,完成其间的电连接。并且因此容纳于躯体模块41中的控制***可经连接器80控制位于腿部模块42A至42D,头部模块43,以及尾部模块44中的例如致动器等电子元件的工作。同时也可以经连接器80从容纳于腿部模块42A至42D,头部模块43,以及尾部模块44中的例如触觉传感器和摄像头中提取信号。
在上述结构上,在本自动装置40中,当腿部模块42A至42D,头部模块43,以及尾部模块44与躯体模块41相连时,第一半连接器体81的台阶部84被沿台阶部凹腔71C推动,同时与此相关联的是,第二半连接器体82的滑盖91滑动,电极93A向外伸出,并且最终这些电极93A与第一半连接器体81的相应电极端子85相接触。
另一方面,当从躯体模块41上向下拆卸腿部模块42A至42D,头部模块43,以及尾部模块44时,第一半连接器体81上的台阶部84沿台阶部凹腔71C逐步伸出。与此相关联的是,第二半连接器体82上的滑盖91逐渐滑移至通常所在的位置,并最终由滑盖91将电极93A保护起来。
因此,在本自动装置40中,由于第二半连接器体82的各电极93A被滑盖91保护起来,所以当腿部模块42A至42D,头部模块43,以及尾部模块44未与躯体模块41相连接时,不会例如产生电极93A被弄脏或受损的情况。此外,还可以预先防止因用户触及电极93A而引起的电击或伤害事故。
根据上述结构,该结构被设计为仅当腿部模块42A至42D,头部模块43以及尾部模块44与躯体模块41相连接时,第二半连接器体82的电极93A才伸到外面,所以电极93A不易被弄脏和受损。同时还可以事先可靠地防止因用户触及电极93A而引起的电击和伤害发生。因而实现了一种可靠性和安全性均有显著改善的自动装置。
另外,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描述了将本发明应用到图6所示结构的自动装置40之中的情形,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并可以更广泛地应用到其他各种不同类型的结构中去。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描述了一种情况,在该情况中,电极端子驱动装置驱动电极端子21,这与腿部模块42A至42D,头部模块43,以及尾部模块44与躯体模块41的相互连接与脱离是相对应的,当进行连接时,第一半连接器体11的电极端子21的相应部分(弯曲部分21A)从壳体20的电极伸出口20AY伸出到壳体20外面。而当拆卸时,电极端子21的相应部分经电极伸出孔20AY被容纳到壳体20中。电极端子驱动装置包括第一半连接器体11中的滑块22,压缩螺旋弹簧23,第一和第二杆件24A和24B,以及形成在腿部模块42A至42D,头部模块43,以及尾部模块44的基座单元50A至50D,60,和63上形成的连接器装配凹腔70C上的第一和第二斜面70CX和70CY。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也可以用在除此以外的各种结构中去。
此外,虽然在上述第二实施例中描述了第二本连接器体82的电极93A被滑盖91保护的情况,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形成用第二半连接器体82的滑盖91来保护第一半连接器体81的电极85,而不是第二半连接器体82的电极93A。在此情况下,当腿部模块42A至42D,头部模块43,以及尾部模块44未连接到躯体模块41时,滑盖91可通过遮住电极端子85来对其保护,这种保护是通过其自身的弹性力向上伸入到第一半连接器体81的壳体83之中来实现的。
本发明可以应用到玩具宠物自动装置中。

Claims (2)

1.一种对由第一和第二组成模块连接成的自动装置的第一和第二组成模块进行电连接的连接装置,包括:
一设置于第一组成模块的与第二组成模块连接的连接部分上的电极伸出孔;
一设置在与电极伸出孔相对应的第一组成模块内部的电极端子;
一设置在与电极伸出孔相对应的,第二组成模块的与第一组成模块连接的连接表面上的电极;和
电极端子驱动装置,用来驱动电极端子,与第一和第二组成模块的连接操作和拆卸操作相对应,当进行连接操作时,电极端子的相应部分经电极伸出孔伸出到第一组成模块的外部,当进行拆卸操作时,电极端子的相应部分经过电极伸出孔被收容在第一组成模块中;
其特征在于,电极端子驱动装置包括:
设置于第一组成模块中的滑块,其支撑着电极端子,当滑块位于移动区域的一端时,使电极端子的相应部分不会经电极伸出孔伸出到第一组成模块外面,另一方面,滑块支撑着电极端子,当滑块位于移动区域的另一端时,电极端子的相应部分经电极伸出孔伸出到第一组成模块外面;
能量装置,位于第一组成模块当中,为滑块提供力的作用以便滑块被定位于一移动区域的一端;
一设置在第一组成模块中的杆件,在相应压力作用下可将滑块向移动区域的另一端移动;和
一设置在第二组成模块中的斜面(70CX,70CY),且在对第一和第二组成模块进行连接操作时,杆件发生移动,
其中,斜面(70CX,70CY)在当第一和第二组成模块发生连接操作时对杆件施压的方向上倾斜。
2.一种通过将第一和第二组成模块相连接而构成的自动装置,包括:
一设置于第一组成模块的与第二组成模块连接的连接部分上的电极伸出孔;
一设置在与电极伸出孔相对应的第一组成模块内部的电极端子;
一设置在与电极伸出孔相对应的,第二组成模块的与第一组成模块连接的连接表面上的电极;和
电极端子驱动装置,用来驱动电极端子,与第一和第二组成模块的连接操作和拆卸操作相对应,当进行连接操作时,电极端子的相应部分经电极伸出孔伸出到第一组成模块的外部,当进行拆卸操作时,电极端子的相应部分经过电极伸出孔被收容在第一组成模块中;
其特征在于,在第一组成模块中设有滑块支撑电极端子,当滑块位于滑移区域的一端时,电极端子的相应部分不会经电极伸出孔伸出到第一组成模块的外部;另一方面,滑块支撑电极端子,以便当滑块位于滑移区域的另一端时,电极端子的相应部分经电极伸出孔突出到第一组成模块的外部;
能量装置,设置在第一组成模块上,用来对滑块施加作用以使滑块定位在移动区域的一端;和
一杆件,设置在第一组成模块上,在相应的压力作用下,将滑块移向滑移区域的另一端;和
一斜面(70CX,70CY),位于第二组成模块上,当在第一和第二组成模块间进行连接操作时,杆件发生滑动;
其中,斜面(70CX,70CY)在当在第一和第二组成模块间进行连接操作时对杆件施压的方向上倾斜。
CN00800820A 1999-05-10 2000-05-10 连接装置与自动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3157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2927399 1999-05-10
JP129273/1999 1999-05-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04571A CN1304571A (zh) 2001-07-18
CN1131578C true CN1131578C (zh) 2003-12-17

Family

ID=150055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080082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31578C (zh) 1999-05-10 2000-05-10 连接装置与自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6491537B1 (zh)
KR (1) KR20010053478A (zh)
CN (1) CN1131578C (zh)
WO (1) WO200006903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841080B2 (en) * 2007-05-30 2010-11-30 Intel Corporation Multi-chip packaging using an interposer with through-vias
US8425620B2 (en) 2009-12-08 2013-04-23 Hdt Engineering Services, Inc. Modular limb segment connector
KR101014381B1 (ko) * 2010-08-05 2011-02-15 (주)남영엔지니어링 개별 동작이 가능한 무언체 수문
JP5160600B2 (ja) 2010-08-06 2013-03-13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構造体
US9321172B2 (en) 2011-05-13 2016-04-26 Hdt Expeditionary Systems, Inc. Modular rotational electric actuat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2949Y2 (zh) * 1987-03-17 1993-04-05
JPH0783766B2 (ja) 1987-10-03 1995-09-13 日機装株式会社 中空糸型血液浄化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S63146977A (ja) 1987-11-19 1988-06-18 Toagosei Chem Ind Co Ltd 防水用組成物
JPH01145069U (zh) * 1988-03-30 1989-10-05
GB8810581D0 (en) * 1988-05-05 1988-06-08 Amp Holland Zero insertion force connector for wire to board applications
DE69122521T2 (de) * 1990-01-31 1997-04-24 Otter Controls Ltd Verbesserungen in bezug auf elektrische Geräte
JP2858977B2 (ja) 1991-03-14 1999-02-17 株式会社テック 電気機器
US5290192A (en) * 1992-09-28 1994-03-01 Wells Electronics, Inc. Chip carrier socket
JP3291526B2 (ja) 1996-12-27 2002-06-10 エスエムケイ株式会社 カバー付きコネクタ
JPH10315180A (ja) 1997-05-21 1998-12-02 Fanuc Ltd ロボット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6491537B1 (en) 2002-12-10
KR20010053478A (ko) 2001-06-25
WO2000069031A1 (fr) 2000-11-16
CN1304571A (zh) 2001-07-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62157C (zh) 软性印刷电路板的结构
CN1260753C (zh) 推进开关
CN1658441A (zh) 收发器模块组件的释放机构
CN1732723A (zh) 板固定装置
CN1767270A (zh) 用于扁平电缆的耦合器以及电连接器组件
CN1502145A (zh) 矩阵连接器
CN1822447A (zh) 中间连接器
CN1677753A (zh) 柔性板连接器以及电路板和柔性板之间的连接结构
CN1610991A (zh) 用于连接器的隙间接地组件
CN1168011A (zh) 利用柔性薄膜电路的电路插件连接器
CN1794526A (zh) 配电箱及其组装方法
CN1677759A (zh) 卡连接器
CN1131578C (zh) 连接装置与自动装置
CN1282283C (zh) 连接器单元
CN1113439C (zh) 有推出机构的插件连续器及用于它的软性印制电路装置
CN1026838C (zh) 电接插件
CN1198366C (zh) 连接器
CN1826713A (zh) 插座以及测试装置
CN1254885C (zh) 卡适配器
CN1871681A (zh) 旋转·按压操作型电子部件及采用了该部件的电子设备
CN1088921C (zh) 端子装置
CN1807098A (zh) 软性印刷电路板的结构
CN1187699A (zh) 连接器
CN1400691A (zh) 卡适配器
CN1449077A (zh) 同轴连接器和脱开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