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43695B - 康复训练减重装置和肢体康复*** - Google Patents

康复训练减重装置和肢体康复***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43695B
CN113143695B CN202110409713.3A CN202110409713A CN113143695B CN 113143695 B CN113143695 B CN 113143695B CN 202110409713 A CN202110409713 A CN 202110409713A CN 113143695 B CN113143695 B CN 11314369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compensation
weight reduction
movable seat
rotating a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0971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143695A (zh
Inventor
陈杰
傅建波
张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ge (Weifa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hang Gol Weifang Intelligent Robo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hang Gol Weifang Intelligent Robo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hang Gol Weifang Intelligent Robo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40971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43695B/zh
Publication of CN1131436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436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1436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436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3/00Appliances for aid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to walk about
    • A61H3/008Appliances for aid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to walk about using suspension devices for supporting the body in an upright walking or standing position, e.g. harness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1/00Exercising apparatus for developing or strengthening the muscles or joints of the body by working against a counterforce, with or without measuring devices
    • A63B21/00181Exercising apparatus for developing or strengthening the muscles or joints of the body by working against a counterforce, with or without measuring devices comprising additional means assisting the user to overcome part of the resisting force, i.e. assisted-active exercis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3/00Exercis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arts of the body
    • A63B23/035Exercis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arts of the body for limbs, i.e. upper or lower limbs, e.g. simultaneously
    • A63B23/04Exercis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arts of the body for limbs, i.e. upper or lower limbs, e.g. simultaneously for lower limbs
    • A63B23/0405Exercis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arts of the body for limbs, i.e. upper or lower limbs, e.g. simultaneously for lower limbs involving a bending of the knee and hip joints simultaneously
    • A63B23/0464Walk exercisers without moving par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3/00Appliances for aid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to walk about
    • A61H2003/007Appliances for aid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to walk about secured to the patient, e.g. with belt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rthopedic Medicine & Surge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Rehabilitation Therap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Pain & Pain Management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康复训练减重装置和肢体康复***。其中,康复训练减重装置包括固定架、移动座、吊装绳索、减重弹性件以及重力补偿机构,定义固定架具有上下方向;移动座沿上下方向可滑动地设于固定架,吊装绳索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移动座;减重弹性件连接于固定架和移动座;重力补偿机构包括补偿弹性件,定义补偿弹性件具有呈相对设置的两端,补偿弹性件的相对两端分别可转动地连接于固定架和移动座,且补偿弹性件的延伸方向和上下方向呈垂直设置,在移动座相对于固定架上下滑动时,补偿弹性件可被移动座带动而转动至倾斜向上或者向下。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提高康复训练减重装置在康复训练过程中的减重效果。

Description

康复训练减重装置和肢体康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康复训练减重装置和运用该康复训练减重装置的肢体康复***。
背景技术
目前,肢体康复***包括有下肢体康复训练机和康复训练减重装置。其中,下肢体康复训练机可以用于带动患者下肢模拟正常步态运动;康复训练减重装置可以用于在进行康复训练的过程中为患者减重,以便提高步态训练的准确性和效率。而相关技术中的康复训练减重装置一般采用单一弹簧为患者进行缓冲减重,此时该康复训练减重装置的结构虽然较为简单。但是,在康复训练的过程中,随着患者身体的重心的上下浮动,弹簧会相应的发生伸长或者缩短,使得该康复训练减重装置对患者的减重值会随着患者的重心的浮动出现较大波动,导致降低了该康复训练减重装置在康复训练过程中的减重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康复训练减重装置,旨在提高康复训练减重装置在康复训练过程中的减重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康复训练减重装置包括:
固定架,定义所述固定架具有上下方向;
移动座,所述移动座沿上下方向可滑动地设于所述固定架;
吊装绳索,所述吊装绳索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移动座;
减重弹性件,所述减重弹性件连接于所述固定架和所述移动座;以及
重力补偿机构,所述重力补偿机构包括补偿弹性件,定义所述补偿弹性件具有呈相对设置的两端,所述补偿弹性件的相对两端分别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固定架和所述移动座,且所述补偿弹性件的延伸方向和上下方向呈垂直设置,在所述移动座相对于所述固定架上下滑动时,所述补偿弹性件可被所述移动座带动而转动至倾斜向上或者向下。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重力补偿机构还包括转动臂,定义所述转动臂具有呈相对设置的两端;
所述转动臂的一端转动连接于固定架,另一端沿所述补偿弹性件的延伸方向延伸设置,并转动连接于所述补偿弹性件远离所述移动座的一端,所述转动臂还转动连接于所述移动座。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定义所述转动臂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架的一端和所述转动臂转动连接于所述移动座的转动轴线之间的距离为D1,所述转动臂转动连接于所述补偿弹性件的一端和所述转动臂转动连接于所述移动座的转动轴线之间的距离为D2,满足关系:D1<D2;
和/或,所述转动臂和所述补偿弹性件在垂直于所述弹性件的延伸方向的水平方向上依次分布;
和/或,所述固定架设有第一角板,所述移动座设有第二角板,所述转动臂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角板和所述第二角板;
和/或,所述转动臂设有第一轴杆,所述移动座设有第二轴杆,所述补偿弹性件的相对两端分别钩合于所述第一轴杆和所述第二轴杆。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重力补偿机构设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重力补偿机构围绕所述移动座的中心呈均匀间隔分布。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架包括:
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避让口;
上顶板,所述上顶板设于所述固定板的上方;以及
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上顶板面向所述固定板的表面,另一端沿面向所述固定板的方向延伸设置,并穿过所述避让口;
所述移动座可移动地套设于所述支撑杆,并位于所述固定板的下方,所述减重弹性件的相对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上顶板和所述移动座,所述补偿弹性件远离所述移动座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板。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定义所述吊装绳索具有呈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吊装绳索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移动座,所述上顶板设有过让口,所述吊装绳索的第二端依次由避让口和所述过让口穿出。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吊装绳索的第二端设有胸部绷带;
和/或,所述吊装绳索的第二端还设有拉力传感器;
和/或,所述康复训练减重装置还包括有第一定滑轮,所述吊装绳索的第二端绕过所述第一定滑轮。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康复训练减重装置还包括收卷机构,所述收卷机构包括第一驱动件和收卷轮,所述收卷轮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件并可被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转动;
所述移动座面向所述固定板的表面设有第二定滑轮,所述吊装绳索的第一端绕过所述第二定滑轮,并依次由所述避让口和所述过让口穿出而连接于所述收卷轮。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康复训练减重装置还包括第三定滑轮,所述吊装绳索的第一端由所述过让口穿出后绕过所述第三定滑轮。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康复训练减重装置还包括基座和调整机构,所述固定板连接于所述基座,所述调整机构包括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设于所述基座,并和所述支撑杆远离所述上顶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驱动件驱动所述支撑杆上下滑动。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肢体康复***,包括康复训练减重装置,所述康复训练减重装置包括固定架、移动座、减重弹性件以及重力补偿机构,定义固定架具有上下方向;移动座沿上下方向可滑动地设于固定架;减重弹性件连接于固定架和移动座;重力补偿机构包括补偿弹性件,定义补偿弹性件具有呈相对设置的两端,补偿弹性件的相对两端分别可转动地连接于固定架和移动座,且补偿弹性件的延伸方向和上下方向呈垂直设置,在移动座相对于固定架上下滑动时,补偿弹性件可被移动座带动而转动至倾斜向上或者向下。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康复训练减重装置在使用时,通过吊装绳索远离移动座的一端可以对患者进行吊装。而移动座和固定架之间由于设置有减重弹性件,通过该减重弹性件可以对移动座施加弹力使其受力平衡而被限位,也即对患者的重力通过吊装绳索作用在移动座的上力进行抵消,从而实现了康复训练减重装置在康复训练过程中的对患者的减重。
并且,本方案中的康复训练减重装置还包括有重力补偿机构,在移动座相对于固定架上下滑动使得减重弹性件发生伸长或者缩短而改变弹力时,重力补偿机构的补偿弹性件可以及时的被移动座带动而转动至倾斜向上或者向下。此时补偿弹性件的弹力方向随之改变成向上或者向下,以对该康复训练减重装置对患者的减重值进行补偿而维持在初始减重值的状态。如此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康复训练减重装置仅通过单一弹簧为患者进行缓冲减重,而使其对患者的减重值会随着患者的重心的浮动出现较大波动,本方案中的康复训练减重装置通过重力补偿机构使其对患者的减重值较为稳定,避免了在对患者进行缓冲减重过程中产生较大的波动变化,从而提高了康复训练减重装置在康复训练过程中的减重效果。另外,由于本方案中的康复训练减重装置均通过机械结构被动实现减重值的补偿,而无需设置相应电路等进行控制。如此使得该康复训练减重装置的结构较为简单,性能也相对较为稳定,从而有利于提高康复训练减重装置工作的安全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康复训练减重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康复训练减重装置在重力补偿机构处于初始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康复训练减重装置的重力补偿机构处于初始状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康复训练减重装置在重力补偿机构处于负向补偿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康复训练减重装置的重力补偿机构处于负向补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康复训练减重装置在重力补偿机构处于正向补偿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康复训练减重装置的重力补偿机构处于正向补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 固定架 431 第一轴杆
11 第一角板 50 吊装绳索
13 固定板 51 胸部绷带
131 避让口 53 拉力传感器
15 上顶板 60 第一定滑轮
151 过让口 70 收卷机构
17 支撑杆 71 第一驱动件
19 下顶板 73 收卷轮
20 移动座 80 第三定滑轮
21 第二角板 91 基座
23 第二轴杆 93 调整结构
25 第二定滑轮 931 第二驱动件
30 减重弹性件 933 传动组件
40 重力补偿机构 935 丝杆
41 补偿弹性件 937 皮带轮组
43 转动臂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发明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提出一种康复训练减重装置。
请结合参考图1、图2以及图3,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康复训练减重装置包括固定架10、移动座20、吊装绳索50、减重弹性件30以及重力补偿机构40,定义固定架10具有上下方向;移动座20沿上下方向可滑动地设于固定架10,吊装绳索50的一端连接于移动座20;减重弹性件30连接于固定架10和移动座20;重力补偿机构40包括补偿弹性件41,定义补偿弹性件41具有呈相对设置的两端,补偿弹性件41的相对两端分别可转动地连接于固定架10和移动座20,且补偿弹性件41的延伸方向和上下方向呈垂直设置,在移动座20相对于固定架10上下滑动时,补偿弹性件41可被移动座20带动而转动至倾斜向上或者向下。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固定架10可以用于安装移动座20和减重弹性件30等,以使得该部分零部件可以组装形成一个整体。其中,为了保证该固定架10的强度,固定架10的材质可以为金属材料。而为了提高该固定架10成型制造的便利性,该固定架10于水平面上的投影可以大致为方形结构或者圆形结构,以使得该固定架10的形状较为规则而便于成型制造。移动座20可以用于和固定架10相配合对减重弹性件30进行弹性抵接,使得该移动座20可以受到减重弹性件30的弹力而可以限位于某一高度。其中,该移动座20可以大致呈板状结构,使得该移动座20的结构较为简单而便于成型制造,同时也使其质量相对较轻而有利于降低康复训练减重装置的整体重量。当然,本申请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该移动座20也可以是大致呈长块状或者其他形状等。吊装绳索50可以用于对患者进行吊装,以降低患者在进行康复训练时所承受的重力。减重弹性件30可以用于对移动座20施加弹力,以抵消患者的重力通过吊装绳索50作用在移动座20上的力,也可以说是间接的对患者的重力进行支撑而达到对患者减重的效果。其中,该减重弹性件30可以为压簧,如此可以使得该固定架10、移动座20以及减重弹性件30等几者分布的更为紧凑而有利于缩小康复训练减重装置的整体体积。当然,本申请不限于此,该减重弹性件30也可以为拉簧或者其他具有一定弹性的塑胶件等,能过保证减重弹性件30可以对移动座20施加向下的弹力以抵消患者通过吊装伸缩对移动座20作用向上的力即可。重力补偿机构40的补偿弹性件41可以用于在随移动座20的上下滑动而改变安置方向,进而改变其弹力方向而实现对移动座20补偿向上或者向下的力。其中,该补偿弹性件41对减重弹性件30的减重值的具体补偿过程可以为:减重弹性件30为压簧,并被固定架10和移动座20两者相配合压缩情况下。请结合参考图4和图5,移动座20向上移动使得减重弹性件30缩短而增大弹力时,减重弹性件30对患者的减重值增大。此时,重力补偿机构40的补偿弹性件41随移动座20上升而转动至倾斜向上,使得该补偿弹性件41的弹力可朝向上方,方向与补偿弹性件41的弹力相反而和减重弹性件30对患者增大的减重值进行抵消,从而使得该康复训练减重装置对患者的减重值保持稳定。请结合参考图6和图7,而移动座20向下移动使得减重弹性件30伸长而缩小弹力时,减重弹性件30对患者的减重值减小。此时,重力补偿机构40的补偿弹性件41随移动座20下降而转动至倾斜向下,使得该补偿弹性件41的弹力可朝向下方,方向与补偿弹性件41的弹力相同而和减重弹性件30对患者增大的减重值进行叠加,从而使得该康复训练减重装置对患者的减重值保持稳定。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补偿弹性件41对减重弹性件30的减重值的具体补偿过程也可以为:在减重弹性件30为拉簧,并被固定架10和移动座20两者相配合拉伸情况下,移动座20向上移动使得减重弹性件30伸长而增大弹力时,减重弹性件30对患者的减重值增大。此时,重力补偿机构40的补偿弹性件41随移动座20上升而转动至倾斜向上,使得该补偿弹性件41的弹力可朝向上方,方向与补偿弹性件41的弹力相反而和减重弹性件30对患者增大的减重值进行抵消,从而使得该康复训练减重装置对患者的减重值保持稳定。而移动座20向下移动使得减重弹性件30缩短而缩小弹力时,减重弹性件30对患者的减重值减小。此时,重力补偿机构40的补偿弹性件41随移动座20下降而转动至倾斜向下,使得该补偿弹性件41的弹力可朝向下方,方向与补偿弹性件41的弹力相同而和减重弹性件30对患者增大的减重值进行叠加,从而使得该康复训练减重装置对患者的减重值保持稳定。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康复训练减重装置在使用时,通过吊装绳索50远离移动座20的一端可以对患者进行吊装。而移动座20和固定架10之间由于设置有减重弹性件30,通过该减重弹性件30可以对移动座20施加弹力使其受力平衡而被限位,也即对患者的重力通过吊装绳索50作用在移动座20的上力进行抵消,从而实现了康复训练减重装置在康复训练过程中的对患者的减重。
并且,本方案中的康复训练减重装置还包括有重力补偿机构40,在移动座20相对于固定架10上下滑动使得减重弹性件30发生伸长或者缩短而改变弹力时,重力补偿机构40的补偿弹性件41可以及时的被移动座20带动而转动至倾斜向上或者向下。此时补偿弹性件41的弹力方向随之改变成向上或者向下,以对该康复训练减重装置对患者的减重值进行补偿而维持在初始减重值的状态。如此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康复训练减重装置仅通过单一弹簧为患者进行缓冲减重,而使其对患者的减重值会随着患者的重心的浮动出现较大波动,本方案中的康复训练减重装置通过重力补偿机构40使其对患者的减重值较为稳定,避免了在对患者进行缓冲减重过程中产生较大的波动变化,从而提高了康复训练减重装置在康复训练过程中的减重效果。另外,由于本方案中的康复训练减重装置均通过机械结构被动实现减重值的补偿,而无需设置相应电路等进行控制。如此使得该康复训练减重装置的结构较为简单,性能也相对较为稳定,从而有利于提高康复训练减重装置工作的安全可靠性。
请结合参考图4和图5,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重力补偿机构40还包括转动臂43,定义转动臂43具有呈相对设置的两端;转动臂43的一端转动连接于固定架10,另一端沿补偿弹性件41的延伸方向延伸设置,并转动连接于补偿弹性件41远离移动座20的一端,转动臂43还转动连接于移动座20。
可以理解,通过转动臂43可以对补偿弹性件41具有引导加强作用,降低补偿弹性件41在被移动座20带动的过程中发生弯曲的可能。如此有利于保证补偿弹性件41的弹力沿补偿弹性件41的延伸方向作用于移动座20,从而保证该补偿弹性件41对减重弹性件30的减重值的补偿效果。其中,该转动臂43可以大致呈条状的板状结构,以便于其与固定架10、补偿弹性件41以及移动座20等机构转动连接。当然,本申请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该转动臂43也可以是大致呈长条圆杆状结构。此时,该补偿弹性件41可以为拉簧,即补偿弹性件41的弹力由其端部朝向中心施加。当然,在重力补偿机构40未包括转动臂43时,即补偿弹性件41的两端分别直接转动连接于固定架10和移动座20时,该补偿弹性件41可以为压簧。
请参考图6,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定义转动臂43转动连接于固定架10的一端和转动臂43转动连接于移动座20的转动轴线之间的距离为D1,转动臂43转动连接于补偿弹性件41的一端和转动臂43转动连接于移动座20的转动轴线之间的距离为D2,满足关系:D1<D2。
可以理解,将转动臂43转动连接于移动座20的转动轴线设置的靠近转动臂43靠近移动座20的一端,使得该补偿弹性件41在随移动座20的升降过程中转动幅度相对较小。此时能够使得补偿弹性件41的拉伸量相对较小,从而有利于减小该补偿弹性件41的刚度而延长使用寿命。当然,本申请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转动臂43转动连接于固定架10的一端和转动臂43转动连接于移动座20的转动轴线之间的距离D1大于或者等于转动臂43转动连接于补偿弹性件41的一端和转动臂43转动连接于移动座20的转动轴线之间的距离D2也是可以的。
请参考图5,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转动臂43和补偿弹性件41在垂直于弹性件的延伸方向的水平方向上依次分布。
可以理解,转动臂43和补偿弹性件41在垂直于弹性件的延伸方向的水平方向上并排设置,能够使得该转动臂43和补偿弹性件41分布的较为紧凑,从而有利于缩小康复训练减重装置的整体体积。当然,本申请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转动臂43和补偿弹性件41在弹性件的延伸方向上依次分布也是可以的。
请结合参考图4和图5,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固定架10设有第一角板11,移动座20设有第二角板21,转动臂43转动连接于第一角板11和第二角板21。
可以理解,固定架10和移动座20分别通过第一角板11和第二角板21与转动臂43连接,而第一角板11和第二角板21可以均大致呈L型结构,使得便于在第一角板11和第二角板21上设置与转动臂43转动连接的结构,从而有利于提高转动臂43安装的便利性。其中,该转动臂43与第一角板11和第二角板21的转动连接可以是通过转轴和轴孔的组合。也即转动臂43上可以设有转轴和轴孔的其中之一,第一角板11和第二角板21上设有转轴和轴孔的其中之另一。此时将转轴***轴孔内即可实现两者的转动连接,从而使得该转动连接结构较为简单。当然,在轴孔内进一步地嵌设有轴承,转轴插设于轴承内也是可以的,以提高转动臂43在转动过程的顺畅性。另外,该第一角板11和第二角板21可以是分别可拆卸地连接于固定架10和移动座20,以使得转动臂43在发生损坏时可以将其从固定架10和移动座20上拆卸下来而提高维修更换的便利性。其中,第一角板11和第二角板21可以是通过螺钉连接或者卡扣分别连接于固定架10和移动座20,以简化第一角板11和第二角板21的拆装过程而提高拆装效率。
请结合参考图3和图5,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转动臂43设有第一轴杆431,移动座20设有第二轴杆23,补偿弹性件41的相对两端分别钩合于第一轴杆431和第二轴杆23。
可以理解,第一轴杆431和第二轴杆23的设置,使得补偿弹性件41的相对两端可以直接钩合于第一轴杆431和第二轴杆23。如此无需在补偿弹性件41上额外设置与第一轴杆431和第二轴杆23连接的结构,从而简化了补偿弹性件41的结构。当然,本申请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在补偿弹性件41的相对两端焊接有用以与第一轴杆431和第二轴杆23转动连接的轴套也是可以的。另外,重力补偿机构40可以包括有两个转动臂43和两个补偿弹性件41,两个转动臂43均转动连接于固定架10和底座,并在转动臂43的宽度方向上呈相对设置,一补充弹件设于一个转动臂43面向另一个转动臂43的一侧。如此通过增加转动臂43和补偿弹性件41的数量可以有利于保证重力补充机构对减重弹性件30的减重值的补偿效果。此时,第二轴杆23的数量可以设有一个,两个补充弹性件远离钩合于转动臂43上的第一轴杆431的一端分别钩合于第二轴杆23的相对两端。
请结合参考图2和图3,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重力补偿机构40设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重力补偿机构40围绕移动座20的中心呈均匀间隔分布。
可以理解,至少两个重力补偿机构40呈均匀间隔分布,使得该重力补偿机构40的补偿弹性件41在转动至倾斜向上或者倾斜向下时,补偿弹性件41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力可以相互抵消而使得该康复训练减重装置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从而有利于提高康复训练减重装置的稳定性。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在康复训练减重装置的一侧设置其他机构以抵消重力补偿机构40的补偿弹性件41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力也是可以的。
请参考图1,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固定架10包括固定板13、上顶板15以及支撑杆17,固定板13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避让口131;上顶板15设于固定板13的上方;支撑杆17的一端连接于上顶板15面向固定板13的表面,另一端沿面向固定板13的方向延伸设置,并穿过避让口131;移动座20可移动地套设于支撑杆17,并位于固定板13的下方,减重弹性件30的相对两端分别抵接于上顶板15和移动座20,补偿弹性件41远离移动座20的一端转动连接于固定板13。
可以理解,在固定板13和移动座20之间设置补偿弹性件41,使得可以将固定板13和移动座20之间设置的相对较为靠近而便于在两者之间设置该补偿弹性件41。而在上顶板15和移动座20之间减重弹性件30,则使得固定板13和移动座20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而可以设置一定长度的减重弹性件30,以便该减重弹性件30具有一定的弹性而对移动座20施加一定的弹力而使其在吊装患者时可以较为稳定的限位。此时,第一角板11可以设于该固定板13面向移动座20的表面,第二角板21则设于移动座20面向固定板13的表面。而为了提高减重弹性件30对移动座20的稳定施加弹力,该减重弹性件30可以套设于支撑杆17的外侧,如此也可以使得无需对该减重弹性件30额外设置连接结构以对其进行安装固定,直接通过上顶板15、移动座20以及支撑杆17三者的限位即可,从而有利于提高减重弹性件30安装的便利性。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该固定架10也可以是仅包括有固定板13和支撑杆17,此时,支撑杆17的上端连接于固定板13的下表面;移动座20可移动地套设于支撑杆17,并位于固定板13的下方,减重弹性件30的相对两端分别抵接于固定板13和移动座20。
请参考图1,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定义吊装绳索50具有呈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吊装绳索50的第一端连接于移动座20,上顶板15设有过让口151,吊装绳索50的第二端依次由避让口131和过让口151穿出。
可以理解,吊装绳索50的第二端依次由避让口131和过让口151穿出,可以降低该吊装绳索50与减重弹性件30和重力补偿机构40发生干涉的可能,从而有力于保证该康复训练减重装置的正常稳定工作。当然,本申请不限于此,于其实施例中,吊装绳索50的第二端从固定板13和移动座20之间穿出也是可以的。
请参考图1,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吊装绳索50的第二端设有胸部绷带51。
可以理解,通过胸部绷带51可以和患者进行较好、且稳定的捆绑,从而有利于提高该吊装绳索50对患者吊装的便利性。当然,本申请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吊装绳索50的第二端直接用于和患者身体捆绑也是可以的。
请参考图1,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吊装绳索50的第二端还设有拉力传感器53。
可以理解,通过该拉力传感器53可以对吊装绳索50上拉力进行检测并显示,从而便于医护人员较为直观的看到该康复训练减重装置对患者的减重值而了解到康复训练减重装置的工作状态,以便后续对患者的康复训练进行准确的指导和安排。其中,胸部绷带51相较于拉力传感器53在吊装绳索50的第二端的更端末处。
请参考图1,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康复训练减重装置还包括有第一定滑轮60,吊装绳索50的第二端绕过第一定滑轮60。
可以理解,通过第一定滑轮60可以使得吊装绳索50的第二端较为顺畅的改变方向,降低吊装绳索50在拉动过程发生磨损损坏的可能,从而有利于保证康复训练减重装置的正常、稳定工作。
请参考图1,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康复训练减重装置还包括收卷机构70,收卷机构70包括第一驱动件71和收卷轮73,收卷轮73连接于第一驱动件71并可被第一驱动件71驱动转动;移动座20面向固定板13的表面设有第二定滑轮25,吊装绳索50的第一端绕过第二定滑轮25,并依次由避让口131和过让口151穿出而连接于收卷轮73。
可以理解,通过第一驱动件71驱动收卷轮73转动,可以使得吊装绳索50的第一端缠绕于收卷轮73或者从收卷轮73上逐步松开,从而实现了对吊装绳索50在康复训练减重装置工作前的初始长度进行调节。同时,通过该驱动收卷轮73转动收紧吊装绳索50,也可以实现将患者的吊起,并限位于一定的高度。其中,第一驱动件71可以为电机。
请参考图1,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康复训练减重装置还包括第三定滑轮80,吊装绳索50的第一端由过让口151穿出后绕过第三定滑轮80。
可以理解,通过第三定滑轮80可以使得吊装绳索50的第一端较为顺畅的改变方向,以便于该吊装绳索50和收卷轮73的连接。同时,降低吊装绳索50的第一端和其他物体发生磨损损坏的可能。
请参考图1,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康复训练减重装置还包括基座91和调整机构93,固定板13连接于基座91,调整机构93包括第二驱动件931,第二驱动件931设于基座91,并和支撑杆17远离上顶板15的一端连接,第二驱动件931驱动支撑杆17上下滑动。
可以理解,通过第二驱动件931驱动支撑杆17上下滑动,可以带动上顶板15随之移动。也即使得上顶板15和移动座20之间的距离发生改变,从而实现了对减重弹性件30的预弹力的调整。其中,该第二驱动件931可以为气缸或者线性电机。而为了便于第二驱动件931和支撑杆17的抵接驱动,固定架10还可以包括有下顶板19,该下顶板19连接于支撑杆17远离上顶板15的一端,此时第二驱动件931可以直接该下顶板19连接。进一步地,调整机构93还可以包括有传动组件933,该传动组件933连接于驱动件和下顶板19,第二驱动件931通过传动件驱动上顶板15上下滑动。例如:传动组件933可以包括有丝杆935,第二驱动件931和丝杆935的一端连接,下顶板19可以套设于丝杆935的另一端。此时第二驱动件931可以为电机,通过第二驱动件931驱动丝杆935转动而带动下顶板19进行较为稳定的上下滑动。更进一步地,该传动组件933还可以包括有皮带轮组937,即第二驱动件931连接于该皮带轮组937的主动轮,丝杆935远离下顶板19的一端连接于皮带轮组937的从动轮,以便通过皮带轮组937调整第二驱动件931对丝杆935驱动的转速而提高下顶板19上下滑动的稳定性。另外,第一驱动件71、第一定滑轮60以及第三定滑轮80可以均固定于基座91上。当然,也可以额外设置其他固定结构对几者进行支撑固定。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肢体康复***,该肢体康复***包括下肢体康复训练机和康复训练减重装置,该康复训练减重装置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肢体康复***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下肢体康复训练机可以用于带动患者下肢模拟正常步态运动;康复训练减重装置可以用于在进行康复训练的过程中为患者减重,以便提高步态训练的准确性和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康复训练减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架,定义所述固定架具有上下方向;
移动座,所述移动座沿上下方向可滑动地设于所述固定架;
吊装绳索,所述吊装绳索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移动座;
减重弹性件,所述减重弹性件连接于所述固定架和所述移动座;以及
重力补偿机构,所述重力补偿机构包括补偿弹性件,定义所述补偿弹性件具有呈相对设置的两端,所述补偿弹性件的相对两端分别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固定架和所述移动座,且所述补偿弹性件的延伸方向和上下方向呈垂直设置,在所述移动座相对于所述固定架上下滑动时,所述补偿弹性件可被所述移动座带动而转动至倾斜向上或者向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康复训练减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力补偿机构还包括转动臂,定义所述转动臂具有呈相对设置的两端;
所述转动臂的一端转动连接于固定架,另一端沿所述补偿弹性件的延伸方向延伸设置,并转动连接于所述补偿弹性件远离所述移动座的一端,所述转动臂还转动连接于所述移动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康复训练减重装置,其特征在于,定义所述转动臂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架的一端和所述转动臂转动连接于所述移动座的转动轴线之间的距离为D1,所述转动臂转动连接于所述补偿弹性件的一端和所述转动臂转动连接于所述移动座的转动轴线之间的距离为D2,满足关系:D1<D2;
和/或,所述转动臂和所述补偿弹性件在垂直于所述弹性件的延伸方向的水平方向上依次分布;
和/或,所述固定架设有第一角板,所述移动座设有第二角板,所述转动臂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角板和所述第二角板;
和/或,所述转动臂设有第一轴杆,所述移动座设有第二轴杆,所述补偿弹性件的相对两端分别钩合于所述第一轴杆和所述第二轴杆。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康复训练减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力补偿机构设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重力补偿机构围绕所述移动座的中心呈均匀间隔分布。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康复训练减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包括:
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避让口;
上顶板,所述上顶板设于所述固定板的上方;以及
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上顶板面向所述固定板的表面,另一端沿面向所述固定板的方向延伸设置,并穿过所述避让口;
所述移动座可移动地套设于所述支撑杆,并位于所述固定板的下方,所述减重弹性件的相对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上顶板和所述移动座,所述补偿弹性件远离所述移动座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康复训练减重装置,其特征在于,定义所述吊装绳索具有呈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吊装绳索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移动座,所述上顶板设有过让口,所述吊装绳索的第二端依次由所述避让口和所述过让口穿出。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康复训练减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装绳索的第二端设有胸部绷带;
和/或,所述吊装绳索的第二端还设有拉力传感器;
和/或,所述康复训练减重装置还包括有第一定滑轮,所述吊装绳索的第二端绕过所述第一定滑轮。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康复训练减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康复训练减重装置还包括收卷机构,所述收卷机构包括第一驱动件和收卷轮,所述收卷轮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件并可被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转动;
所述移动座面向所述固定板的表面设有第二定滑轮,所述吊装绳索的第一端绕过所述第二定滑轮,并依次由所述避让口和所述过让口穿出而连接于所述收卷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康复训练减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康复训练减重装置还包括第三定滑轮,所述吊装绳索的第一端由所述过让口穿出后绕过所述第三定滑轮。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康复训练减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康复训练减重装置还包括基座和调整机构,所述固定板连接于所述基座,所述调整机构包括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设于所述基座,并和所述支撑杆远离所述上顶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驱动件驱动所述支撑杆上下滑动。
11.一种肢体康复***,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康复训练减重装置。
CN202110409713.3A 2021-04-15 2021-04-15 康复训练减重装置和肢体康复*** Active CN11314369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09713.3A CN113143695B (zh) 2021-04-15 2021-04-15 康复训练减重装置和肢体康复***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09713.3A CN113143695B (zh) 2021-04-15 2021-04-15 康复训练减重装置和肢体康复***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43695A CN113143695A (zh) 2021-07-23
CN113143695B true CN113143695B (zh) 2022-11-01

Family

ID=768682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09713.3A Active CN113143695B (zh) 2021-04-15 2021-04-15 康复训练减重装置和肢体康复***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43695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93301A (zh) * 2017-09-30 2018-02-16 西安交通大学 康复训练用的悬吊式自适应减重装置及康复训练机器人
CN107694013A (zh) * 2017-11-23 2018-02-16 航天科工智能机器人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用于患者下肢康复训练的减重支撑***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36955B (zh) * 2009-04-21 2011-01-05 清华大学 一种竖直随动式减重步行康复训练机器人
CN102961231B (zh) * 2009-08-05 2014-11-19 广州一康医疗设备实业有限公司 步态训练康复机器人
CN202892805U (zh) * 2012-11-08 2013-04-24 广州一康医疗设备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康复训练减重装置
CN104107131B (zh) * 2014-07-01 2016-03-30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的自适应支撑减重装置
CN104666054B (zh) * 2014-11-08 2016-09-14 沈阳工业大学 带有力反馈的全方位移动悬吊式辅助康复机器人
CN107157712B (zh) * 2017-06-20 2023-07-11 深圳市瀚翔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下肢训练康复设备
CN108210255A (zh) * 2017-12-06 2018-06-29 中航创世机器人(东莞)有限公司 一种康复机器人双电机动态悬吊***
CN208448074U (zh) * 2017-12-19 2019-02-01 哈工大机器人(合肥)国际创新研究院 一种用于下肢康复训练的悬吊减重装置
CN107929000B (zh) * 2017-12-19 2023-08-01 合肥哈工力训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下肢康复训练的悬吊减重装置
CN209347555U (zh) * 2018-01-12 2019-09-06 深圳市瀚翔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减重装置
CN108272602B (zh) * 2018-03-15 2023-12-19 合肥哈工力训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下肢康复机器人悬吊减重装置
CN109363896A (zh) * 2018-11-05 2019-02-22 南开大学 一种下肢康复训练的双绳悬吊式主动减重***
CN109172261B (zh) * 2018-11-09 2024-01-30 江苏承康医用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弹性步态减重装置及其减重方法
CN110664586B (zh) * 2019-09-26 2023-05-16 湖北文理学院 一种腰部康复机器人
CN110812130B (zh) * 2019-11-21 2021-11-09 湖北文理学院 一种骨盆辅助步行康复训练机器人
CN111341171B (zh) * 2020-03-26 2021-04-27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航天员低重力运动模拟外骨骼
CN111588595A (zh) * 2020-06-22 2020-08-28 深圳莱恩医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下肢步态训练的智能康复机器人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93301A (zh) * 2017-09-30 2018-02-16 西安交通大学 康复训练用的悬吊式自适应减重装置及康复训练机器人
CN107694013A (zh) * 2017-11-23 2018-02-16 航天科工智能机器人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用于患者下肢康复训练的减重支撑***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43695A (zh) 2021-07-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143695B (zh) 康复训练减重装置和肢体康复***
CN111896238A (zh) 一种舵面间隙测量装置
JP2001039648A (ja) エレベータ調速機用ロープのテンション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CN114526934A (zh) 一种驱动绳自动张紧的柔性检测机器人及其控制方法
CN210588037U (zh) 一种用于电机的自动锁螺丝装置
CN220011861U (zh) 一种快拆型吊装支架
CN210419066U (zh) 一种吊装方式的自调整柔性装校装置
CN209605023U (zh) 一种电动圆管垂直吊杆
CN104843320A (zh) 一种绳索自适应长度调节装置
CN216695559U (zh) 一种植入物疲劳测试设备
CN114838074A (zh) 一种基于铰链零刚度弹簧的恒拉力缓冲机构
CN216029222U (zh) 一种螺丝锁附机构
CN213479075U (zh) 张紧机构及具有其的同步带张紧装置
CN213923772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化工设备维修吊装架
CN210860350U (zh) 一种显示器支架调节臂
CN210081086U (zh) 手机电池排线扣合装置
CN108799736B (zh) 支撑装置
CN111166630A (zh) 一种弹簧盒康复机器人
CN111395343A (zh) 可调型抱桩结构
CN214733005U (zh) 一种脱模布用高度可调放卷结构
CN219585738U (zh) 一种桶体提升机构
CN219143648U (zh) 一种沙盘支撑装置
CN213656121U (zh) 一种用于机电设备安装的定位仪器
CN218271928U (zh) 一种多功能耐磨试验机
CN219666548U (zh) 机电设备安装的智能型平衡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Room 305, Building 4, Shandong Surveying, Mapping and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Industry Base, No. 8999, Taoyuan Street, High-tech Zone, Weifang City, Shandong Province, 261061

Patentee after: Beige (Weifa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1006-02, high tech building, north of Yuqing East Street, Yuqing community, Xincheng street, Weifang High tech Zone, Weifang City, Shandong Province, 261000

Patentee before: Beihang gol (Weifang) intelligent robot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