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37719B - 一种空调器和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器和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37719B
CN113137719B CN202110262176.4A CN202110262176A CN113137719B CN 113137719 B CN113137719 B CN 113137719B CN 202110262176 A CN202110262176 A CN 202110262176A CN 113137719 B CN113137719 B CN 11313771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et
air
temperature
angle
indoor environ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6217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137719A (zh
Inventor
孟欣
刘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26217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37719B/zh
Publication of CN1131377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377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1377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377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54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using one central controller connected to several sub-controll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61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using tim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 F24F11/77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by controlling the speed of ventil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3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 F24F11/8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using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和控制方法,该空调器的控制器被配置为:当检测到所述空调器在预设制冷模式达温停机时,每隔预设时长获取室内环境温度和所述室内环境温度的变化率;若所述室内环境温度不大于预设最高温度,使所述空调器进入预设送风模式,并根据所述变化率控制所述室内风扇;其中,所述预设最高温度是根据预设温度阈值与所述预设制冷模式的设定温度的和确定的,根据室内环境温度的变化在不制冷条件下进行送风,从而提高了用户的舒适度,降低了空调器的功耗。

Description

一种空调器和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调控制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空调器和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夜间睡眠情景使用空调器进行制冷时,用户在使用上存在一个痛点就是一直使用空调在夜间尤其是下半夜会感觉冷,但是使用定时关机的话又有可能会因为空调关闭而感觉热,所以用户往往会盖着被子使用空调,但是这样使用并不健康。
目前行业内是使用一些睡眠模式来解决此问题,控制参数包括运行频率,降频速率以及运行时间,策略是不同代谢强度的人群使用不同的输出频率,不同年龄的人群运行空调的时间不同,或不同需求的人群使用空调降频速率不同。对于特殊人群尤其是儿童还存在采用天使眼即红外传感器让冷风始终躲避人,以使得温降不会对儿童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上述睡眠模式的控制会存在以下问题:
①一些睡眠模式的设置虽然合理但却操作复杂,造成一些用户不会去尝试使用,因此不会给这些用户带来使用价值;
②其次只要空调是有制冷能力输出,就会产生差异化的降温梯度,加上夜间负荷本身是在衰减的,因此总会有某个时刻让人感觉冷,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空调器的功耗;
③对于儿童其对低温度的耐受性本身就弱,因此半夜使用将制冷能力衰减的方案也是不合理和不健康的。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可以准确控制室内环境温度的空调器,从而不会使用户感到过冷或过热,是目前有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准确控制室内环境温度,造成用户感到过冷或过热的技术问题。
该空调器包括:
冷媒循环回路,使冷媒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组成回路中进行循环;
室内风扇,用于将气流经吸入口引入并经室内热交换器后由吹出口送出;
控制器,至少对所述压缩机、所述膨胀阀和所述室内风扇进行控制;
室内环境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室内环境温度;
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
当检测到所述空调器在预设制冷模式达温停机时,每隔预设时长获取室内环境温度和所述室内环境温度的变化率;
若所述室内环境温度不大于预设最高温度,使所述空调器进入预设送风模式,并根据所述变化率控制所述室内风扇;
其中,所述预设最高温度是根据预设温度阈值与所述预设制冷模式的设定温度的和确定的。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吹出口处设置有用于控制出风方向的导风板,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用于检测用户位置的人感模块,所述控制器具体被配置为:
若所述变化率大于零,基于第一预设风量确定所述室内风扇的出风量,并基于第一预设角度确定所述室内风扇的出风角度;
若所述变化率不大于零,根据所述室内环境温度、所述预设最高温度和所述设定温度确定所述出风量和所述出风角度;
其中,所述出风角度为所述吹出口到用户位置的连线与所述出风方向之间的夹角。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还具体被配置为:
若所述变化率不大于零且所述室内环境温度与预设温度的差值大于零,基于第二预设风量确定所述出风量,并基于第二预设角度确定所述出风角度;
若所述变化率不大于零且所述差值不大于零,基于第三预设风量确定所述出风量,并基于第三预设角度确定所述出风角度;
其中,所述预设温度为所述预设最高温度与所述设定温度之和的一半。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预设风量大于所述第二预设风量,所述第二预设风量大于所述第三预设风量,所述第一预设角度小于所述第二预设角度,所述第二预设角度小于所述第三预设角度。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为:
若所述室内环境温度大于所述预设最高温度,使所述空调器保持所述预设制冷模式。
相应的,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应用于包括冷媒循环回路、室内风扇、控制器和室内环境温度传感器的空调器中,所述方法包括:
当检测到所述空调器在预设制冷模式达温停机时,每隔预设时长获取室内环境温度和所述室内环境温度的变化率;
若所述室内环境温度不大于预设最高温度,使所述空调器进入预设送风模式,并根据所述变化率控制所述室内风扇;
其中,所述预设最高温度是根据预设温度阈值与所述预设制冷模式的设定温度的和确定的。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吹出口处设置有用于控制出风方向的导风板,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用于检测用户位置的人感模块,根据所述变化率控制所述室内风扇,具体为:
若所述变化率大于零,基于第一预设风量确定所述室内风扇的出风量,并基于第一预设角度确定所述室内风扇的出风角度;
若所述变化率不大于零,根据所述室内环境温度、所述预设最高温度和所述设定温度确定所述出风量和所述出风角度;
其中,所述出风角度为所述吹出口到用户位置的连线与所述出风方向之间的夹角。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若所述变化率不大于零,根据所述室内环境温度、所述预设最高温度和所述设定温度确定所述出风量和所述出风角度,具体为:
若所述变化率不大于零且所述室内环境温度与预设温度的差值大于零,基于第二预设风量确定所述出风量,并基于第二预设角度确定所述出风角度;
若所述变化率不大于零且所述差值不大于零,基于第三预设风量确定所述出风量,并基于第三预设角度确定所述出风角度;
其中,所述预设温度为所述预设最高温度与所述设定温度之和的一半。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预设风量大于所述第二预设风量,所述第二预设风量大于所述第三预设风量,所述第一预设角度小于所述第二预设角度,所述第二预设角度小于所述第三预设角度。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室内环境温度大于所述预设最高温度,使所述空调器保持所述预设制冷模式。
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发明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和控制方法,该空调器的控制器被配置为:当检测到所述空调器在预设制冷模式达温停机时,每隔预设时长获取室内环境温度和所述室内环境温度的变化率;若所述室内环境温度不大于预设最高温度,使所述空调器进入预设送风模式,并根据所述变化率控制所述室内风扇;其中,所述预设最高温度是根据预设温度阈值与所述预设制冷模式的设定温度的和确定的,根据室内环境温度的变化在不制冷条件下进行送风,从而提高了用户的舒适度,降低了空调器的功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对空调进行控制时室内环境温度的变化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中空调器通过使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来执行制冷循环。制冷循环包括一系列过程,涉及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并向已被调节和热交换的空气供应制冷剂。
压缩机压缩处于高温高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并排出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所排出的制冷剂气体流入冷凝器,冷凝器将压缩后的制冷剂冷凝成液相,并且热量通过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
膨胀阀使在冷凝器中冷凝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相制冷剂膨胀为低压的液相制冷剂。蒸发器蒸发在膨胀阀中膨胀的制冷剂,并使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返回到压缩机。蒸发器可以通过利用制冷剂的蒸发的潜热与待冷却的材料进行热交换来实现制冷效果。在整个循环中,空调器可以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
空调器的室外单元是指制冷循环的包括压缩机和室外热交换器的部分,空调器的室内单元包括室内热交换器,并且膨胀阀可以提供在室内单元或室外单元中。
室内热交换器和室外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或蒸发器。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时,空调器用作制热模式的加热器,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蒸发器时,空调器用作制冷模式的冷却器。
如图1所示,该空调器包括:
冷媒循环回路100,使冷媒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组成回路中进行循环;
室外热交换器和室内热交换器,其中,一个为冷凝器进行工作,另一个为蒸发器进行工作;
室内风扇200,用于将气流经吸入口引入并经室内热交换器后由吹出口送出;
控制器300,至少对所述压缩机、所述膨胀阀和所述室内风扇200进行控制;
室内环境温度传感器400,用于检测室内环境温度;
所述控制器400被配置为:
当检测到所述空调器在预设制冷模式达温停机时,每隔预设时长获取室内环境温度和所述室内环境温度的变化率;
若所述室内环境温度不大于预设最高温度,使所述空调器进入预设送风模式,并根据所述变化率控制所述室内风扇;
本实施例中,空调器在预设制冷模式下进行制冷运行时,当室内环境温度达到设定温度后空调器停机,即达温停机,自达温停机每隔预设时长基于室内环境温度传感器获取室内环境温度,以及确定室内环境温度的变化率,在具体的应用场景中,该变化率可以表示为δT/δt,δT=Tn-Tn-1,δt为所述预设时长,Tn和Tn-1分别为第n次获取的室内环境温度和第n-1次获取的室内环境温度。
若室内环境温度不大于预设最高温度,预设最高温度是根据预设温度阈值与预设制冷模式的设定温度的和确定的,说明此时的室内环境温度是用户可接受的,没有必要继续进行制冷,因此,可使空调器进入预设送风模式,并根据该变化率控制室内风扇进行送风。
为了可靠对室内风扇进行控制,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吹出口处设置有用于控制出风方向的导风板,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用于检测用户位置的人感模块,所述控制器具体被配置为:
若所述变化率大于零,基于第一预设风量确定所述室内风扇的出风量,并基于第一预设角度确定所述室内风扇的出风角度;
若所述变化率不大于零,根据所述室内环境温度、所述预设最高温度和所述设定温度确定所述出风量和所述出风角度;
本实施例中,室内风扇的出风口还设置有导风板,用于控制出风方向。空调器还包括人感模块,可用于检测用户的位置。
若上述变化率大于零,说明室外向室内输入热量,室内环境温度处于上升状态,此时将第一预设风量作为室内风扇的出风量,并控制导风板转动,将第一预设角度作为室内风扇的出风角度,出风角度为吹出口到用户位置的连线与出风方向之间的夹角,从而将室内残留的冷量充分搅拌,以实现节能和舒适的目的。
为了提高用户舒适度,第一预设风量可以为较大的风量,第一预设角度可尽量对准用户。
若上述变化率不大于零,说明室外不向室内输入热量,室内环境温度不处于上升状态,此时可根据室内环境温度、预设最高温度和设定温度确定出风量和出风角度。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的方案仅为本申请所提出的一种具体实现方案,其他根据变化率控制室内风扇的方式,如将变化率与预设变化率进行比较后对室内风扇进行控制,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为了准确的控制出风量和出风角度,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还具体被配置为:
若所述变化率不大于零且所述室内环境温度与预设温度的差值大于零,基于第二预设风量确定所述出风量,并基于第二预设角度确定所述出风角度;
若所述变化率不大于零且所述差值不大于零,基于第三预设风量确定所述出风量,并基于第三预设角度确定所述出风角度;
本实施例中,在变化率不大于零时通过衡量室内环境温度的高低对出风量和出风角度进行控制。
若变化率不大于零且室内环境温度与预设温度的差值大于零,预设温度为预设最高温度与设定温度之和的一半,说明此时室内环境温度不再上升并且较高,基于第二预设风量确定出风量,并基于第二预设角度确定出风角度。为了提高用户舒适度,第二预设风量可以为一般的风量,第二预设角度可以稍微偏离用户位置。
若变化率不大于零且室内环境温度与预设温度的差值不大于零,说明此时室内环境温度不再上升并且较低,基于第三预设风量确定出风量,并基于第三预设角度确定出风角度。为了提高用户舒适度,第三预设风量可以为较小的风量,第二预设角度可以偏离用户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的方案仅为本申请所提出的一种具体实现方案,其他根据室内环境温度、预设最高温度和设定温度确定出风量和出风角度的方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为了进一步提高用户舒适度,在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预设风量大于所述第二预设风量,所述第二预设风量大于所述第三预设风量,所述第一预设角度小于所述第二预设角度,所述第二预设角度小于所述第三预设角度。
本实施例中,第一预设风量、第二预设风量和第三预设风量依次递减,在室内环境温度高时采用较大的风量,在室内环境温度低时采用较小的风量;第一预设角度、第二预设角度、第三预设角度依次递增,第一预设角度使出风方向对准用户位置,第二预设角度使出风方向稍微偏离用户位置,第三预设角度使出风方向偏离用户位置,从而根据室内环境温度的变化在不制冷条件下进行送风,提高了用户的舒适度。
为了保证空调器的可靠性,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为:
若所述室内环境温度大于所述预设最高温度,使所述空调器保持所述预设制冷模式。
本实施例中,若所述室内环境温度大于预设最高温度,说明此时室内环境温度必须通过继续制冷才能满足用户需求,因此,使空调器保持预设制冷模式。
通过应用以上技术方案,在包括冷媒循环回路、室内风扇、控制器和室内环境温度传感器的空调器中,控制器被配置为:当检测到所述空调器在预设制冷模式达温停机时,每隔预设时长获取室内环境温度和所述室内环境温度的变化率;若所述室内环境温度不大于预设最高温度,使所述空调器进入预设送风模式,并根据所述变化率控制所述室内风扇;其中,所述预设最高温度是根据预设温度阈值与所述预设制冷模式的设定温度的和确定的,根据室内环境温度的变化在不制冷条件下进行送风,从而提高了用户的舒适度,降低了空调器的功耗。
为了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现结合具体的应用场景,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如图2所示,分三个阶段对空调器进行控制,具体过程如图3所示:
阶段1
达温停机阶段,此阶段根据预设制冷模式的控制逻辑将室内环境温度控制在用户的设定温度T设定至Tmax范围内。
阶段2
当室外环境温度大于室内环境温度,即Tout>Tin,此时室外负荷高于室内,热量传递的方向是室外向室内传递,在室内环境温度小于Tmax前提下(即T≤T设定+ΔT,ΔT可以为3℃)说明此时温度是用户可接受的,此时判定室内环境温度的变化率δT/δt是否大于0(δT=Tn-Tn-1),若是则使用预设送风模式进行送风,此时出风量使用Qup,出风角度使用αup(吹向用户的方向)。目的在于①将室内残留的冷量充分搅拌,以实现节能和舒适的目的;②尽量将风场引向用户,通过蒸发吸热的原理给用户物理降温。
若室内环境温度不能控制在Tmax范围内(即T>T设定+ΔT),空调器则按照原有的预设制冷模式进行启动降温,并每隔δt进行变化率的判定,δt可以为5min。
阶段3
当室外环境温度小于室内环境温度,即Tout≤Tin,此时室外负荷低于室内,室外的热量不再向室内传递,此时判定变化率δT/δt是否不大于0,若是则计算T-(Tmax+T设定)/2是否大于0,若是则说明室内环境温度较高,此时使用Qdown1进行送风,使用角度αdown1(略微偏离用户方向)运行,并每隔δt进行变化率判定。
若计算T-(Tmax+T设定)/2小于0,说明室内环境温度较低,此时使用风量Qdown2进行送风,使用角度αdown2(偏离用户方向),以此实现健康节能的舒适控制。
上述技术方案在传统空调的基础上可以通过环境温度的变化建立起两层变化,第一层是是否需要能力输出,来应对环境负载是否足够大的情况,第二层是在能力不输出的情况下建立起室内环境温度变化率与风速风向的关系,重点在于运行初期增强循环使已经制造出的冷量充分利用,运行中后期依据室外负载的衰减情况通过蒸发吸热的原理带走用户身体表面的热量。
场景举例:
如夜间制冷工况室内设定温度为26℃,当达温停机后控制器记录当前的室内环温检测值是26℃。设Tmax为28℃,判定时长δt为5min。
当T∈(26℃,28℃)时计算变化率δT/δt是否大于0,若是使用Qup=600m3/h进行运行,角度αup吹向用户。
随着运行变化率δT/δt小于0,此时判定T属于哪个区间,若T∈(27℃,28℃)则使用Qdown1=500m3/h,角度αdown1运行。
随着温度进一步下降T∈(26℃,27℃)使用Qdown2=300m3/h,角度αdown2运行。
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空调器相对应,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应用于包括冷媒循环回路、室内风扇、控制器和室内环境温度传感器的空调器中,如图4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401,当检测到所述空调器在预设制冷模式达温停机时,每隔预设时长获取室内环境温度和所述室内环境温度的变化率;
步骤S402,若所述室内环境温度不大于预设最高温度,使所述空调器进入预设送风模式,并根据所述变化率控制所述室内风扇;
其中,所述预设最高温度是根据预设温度阈值与所述预设制冷模式的设定温度的和确定的。
为了可靠对室内风扇进行控制,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吹出口处设置有用于控制出风方向的导风板,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用于检测用户位置的人感模块,根据所述变化率控制所述室内风扇,具体为:
若所述变化率大于零,基于第一预设风量确定所述室内风扇的出风量,并基于第一预设角度确定所述室内风扇的出风角度;
若所述变化率不大于零,根据所述室内环境温度、所述预设最高温度和所述设定温度确定所述出风量和所述出风角度;
其中,所述出风角度为所述吹出口到用户位置的连线与所述出风方向之间的夹角。
为了准确的控制出风量和出风角度,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若所述变化率不大于零,根据所述室内环境温度、所述预设最高温度和所述设定温度确定所述出风量和所述出风角度,具体为:
若所述变化率不大于零且所述室内环境温度与预设温度的差值大于零,基于第二预设风量确定所述出风量,并基于第二预设角度确定所述出风角度;
若所述变化率不大于零且所述差值不大于零,基于第三预设风量确定所述出风量,并基于第三预设角度确定所述出风角度;
其中,所述预设温度为所述预设最高温度与所述设定温度之和的一半。
为了进一步提高用户舒适度,在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预设风量大于所述第二预设风量,所述第二预设风量大于所述第三预设风量,所述第一预设角度小于所述第二预设角度,所述第二预设角度小于所述第三预设角度。
为了保证空调器的可靠性,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室内环境温度大于所述预设最高温度,使所述空调器保持所述预设制冷模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驱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4)

1.一种空调器,包括:
冷媒循环回路,使冷媒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组成回路中进行循环;
室内风扇,用于将气流经吸入口引入并经室内热交换器后由吹出口送出;
控制器,至少对所述压缩机、所述膨胀阀和所述室内风扇进行控制;
室内环境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室内环境温度;
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
当检测到所述空调器在预设制冷模式达温停机时,每隔预设时长获取室内环境温度和所述室内环境温度的变化率;
若所述室内环境温度不大于预设最高温度,使所述空调器进入预设送风模式,并根据所述变化率控制所述室内风扇;
其中,所述预设最高温度是根据预设温度阈值与所述预设制冷模式的设定温度的和确定的;
所述吹出口处设置有用于控制出风方向的导风板,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用于检测用户位置的人感模块,所述控制器具体被配置为:
若所述变化率大于零,基于第一预设风量确定所述室内风扇的出风量,并基于第一预设角度确定所述室内风扇的出风角度;
若所述变化率不大于零,根据所述室内环境温度、所述预设最高温度和所述设定温度确定所述出风量和所述出风角度;
其中,所述出风角度为所述吹出口到用户位置的连线与所述出风方向之间的夹角;
所述控制器还具体被配置为:
若所述变化率不大于零且所述室内环境温度与预设温度的差值大于零,基于第二预设风量确定所述出风量,并基于第二预设角度确定所述出风角度;
若所述变化率不大于零且所述差值不大于零,基于第三预设风量确定所述出风量,并基于第三预设角度确定所述出风角度;
其中,所述预设温度为所述预设最高温度与所述设定温度之和的一半,所述第一预设风量大于所述第二预设风量,所述第二预设风量大于所述第三预设风量,所述第一预设角度小于所述第二预设角度,所述第二预设角度小于所述第三预设角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为:
若所述室内环境温度大于所述预设最高温度,使所述空调器保持所述预设制冷模式。
3.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应用于包括冷媒循环回路、室内风扇、控制器和室内环境温度传感器的空调器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当检测到所述空调器在预设制冷模式达温停机时,每隔预设时长获取室内环境温度和所述室内环境温度的变化率;
若所述室内环境温度不大于预设最高温度,使所述空调器进入预设送风模式,并根据所述变化率控制所述室内风扇;
其中,所述预设最高温度是根据预设温度阈值与所述预设制冷模式的设定温度的和确定的;
吹出口处设置有用于控制出风方向的导风板,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用于检测用户位置的人感模块,根据所述变化率控制所述室内风扇,具体为:
若所述变化率大于零,基于第一预设风量确定所述室内风扇的出风量,并基于第一预设角度确定所述室内风扇的出风角度;
若所述变化率不大于零,根据所述室内环境温度、所述预设最高温度和所述设定温度确定所述出风量和所述出风角度;
其中,所述出风角度为所述吹出口到用户位置的连线与所述出风方向之间的夹角;
若所述变化率不大于零,根据所述室内环境温度、所述预设最高温度和所述设定温度确定所述出风量和所述出风角度,具体为:
若所述变化率不大于零且所述室内环境温度与预设温度的差值大于零,基于第二预设风量确定所述出风量,并基于第二预设角度确定所述出风角度;
若所述变化率不大于零且所述差值不大于零,基于第三预设风量确定所述出风量,并基于第三预设角度确定所述出风角度;
其中,所述预设温度为所述预设最高温度与所述设定温度之和的一半,所述第一预设风量大于所述第二预设风量,所述第二预设风量大于所述第三预设风量,所述第一预设角度小于所述第二预设角度,所述第二预设角度小于所述第三预设角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室内环境温度大于所述预设最高温度,使所述空调器保持所述预设制冷模式。
CN202110262176.4A 2021-03-10 2021-03-10 一种空调器和控制方法 Active CN1131377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62176.4A CN113137719B (zh) 2021-03-10 2021-03-10 一种空调器和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62176.4A CN113137719B (zh) 2021-03-10 2021-03-10 一种空调器和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37719A CN113137719A (zh) 2021-07-20
CN113137719B true CN113137719B (zh) 2023-06-20

Family

ID=768109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62176.4A Active CN113137719B (zh) 2021-03-10 2021-03-10 一种空调器和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3771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83641A (zh) * 2021-11-25 2022-01-28 海信(广东)空调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06269B (zh) * 2014-11-12 2018-02-2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室内温度自适应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JP6785987B2 (ja) * 2017-10-10 2020-11-1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107883545A (zh) * 2017-11-10 2018-04-0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控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移动空调
CN109556243B (zh) * 2018-09-30 2021-05-25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用于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37719A (zh) 2021-07-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512278B1 (ko) 냉난방기의 제습 절전 운전방법
CN107152819A (zh) 空调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JP3972860B2 (ja) 冷凍装置
JP4411870B2 (ja) 冷凍装置
CN107514731A (zh) 冷水机组的变频风机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WO2021212966A1 (zh) 多联空调***及多联空调***的冷媒流量控制方法
CN106705303A (zh) 化霜控制方法、化霜控制***和空调器
US9021822B2 (en) Air conditioner having a variable speed indoor side blower and flaps being control based on outside air temperature and indoor heat exchanger temperature
CN107120809A (zh) 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
CN103388944A (zh) 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107024046A (zh) 一种空调器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CN107366999A (zh) 一种多联式空调干衣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10319541A (zh) 一种大排量变频多联机***的卸载调节控制方法
CN113137719B (zh) 一种空调器和控制方法
CN112254217A (zh) 一种空调及新风风机转速调节方法
CN112303842A (zh) 一种空调温度调节方法及空调
CN115095919B (zh) 定频移动空调及其节能方法、节能装置
CN110397985A (zh) 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1947283B (zh) 一种空调器和温度补偿的控制方法
CN113915745B (zh) 一种空调器和预睡眠模式的控制方法
KR100810510B1 (ko) 에어컨의 취침운전 제어방법
CN105066360B (zh) 热回收空调热水机及其中室外风扇的控制方法
CN112283896B (zh) 一种空调器和新风模块自启动噪声的控制方法
JP2004205071A (ja) 空気調和機
JP2524817B2 (ja)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No.1, Hisense Road, Nancun Town, Pingdu City, Qingdao City, Shandong Province 266700

Applicant after: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No.1, Hisense Road, Nancun Town, Pingdu City, Qingdao City, Shandong Province 266700

Applicant before: HISENSE (SHANDONG) AIR-CONDITIONING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