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33146A - 加热器构造体及加热调理器 - Google Patents

加热器构造体及加热调理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33146A
CN113133146A CN202010587689.8A CN202010587689A CN113133146A CN 113133146 A CN113133146 A CN 113133146A CN 202010587689 A CN202010587689 A CN 202010587689A CN 113133146 A CN113133146 A CN 1131331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er
terminal
unit
connector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8768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中利明
加藤幸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npo KK
Original Assignee
Shinpo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npo KK filed Critical Shinpo KK
Publication of CN1131331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3314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6/00Heating by electric,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fields
    • H05B6/02Induction heating
    • H05B6/10Induction heating apparatus, other than furnaces,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5B6/12Cooking devi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 Electric Stoves And Ranges (AREA)
  • Baking, Grill, Roast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加热器构造体及加热调理器,可将电阻加热式加热器自加热调理器卸除,且在将电阻加热式加热器设置于加热调理器时,可确保电阻加热式加热器与电源确实地电性接触。加热器构造体(5)具备加热器单元(51)、连接器单元(52)以及连结构件(523)。加热器单元具备第一端子(512)以及与第一端子电性连接的电阻加热式加热器(511)。连接器单元具备与电源电性连接的第二端子(525)。第二端子具有可接触于第一端子的接触面(5121a),且可相对于第一端子相对移动。连结构件将加热器单元与连接器单元以可装卸的方式连结。加热器单元或连接器单元进而具备于第一端子或第二端子的一者借由另一者压入时,将一者朝向另一者按压的第一弹性构件(527)。

Description

加热器构造体及加热调理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为涉及一种具备电阻加热式加热器的加热器构造体及具备该加热器构造体的加热调理器。
背景技术
将食材烤制烹调的加热调理器的热源的主流为气体燃烧器(gas burner)。然而,例如于高层大厦中,自防灾的观点而言,有时期望使用电加热器。具备电加热器的加热调理器例如公开于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178193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且说,优选为电加热器可自加热调理器卸除,以便清洁加热调理器或者更换电加热器。另一方面,也期望于将电加热器安装于加热调理器时,电加热器与电源确实地电性连接。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热器构造体,其具备电阻加热式的加热器,可将加热器自加热调理器卸除,且于将加热器设置于加热调理器时,可确保加热器与电源确实地电性连接。又,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该加热器构造体的加热调理器。
本发明提供以下所揭示的态样的发明。
(项目1)
一种加热器构造体,其为加热调理器用的加热器构造体,且具备:
加热器单元,其具备第一端子、及与上述第一端子电性连接的电阻加热式的加热器;
连接器单元,其具备与电源电性连接的第二端子,且上述第二端子具有能够接触于上述第一端子的接触面,且能够相对于上述第一端子而相对移动;以及
连结构件,其将上述加热器单元与上述连接器单元以能够装卸的方式连结;且
上述加热器单元或上述连接器单元进而具备第一弹性构件,该第一弹性构件于上述第一端子或上述第二端子的一者借由另一者而压入时,将上述一者朝向上述另一者按压。
(项目2)
如项目1的加热器构造体,其中
上述接触面为凹曲面,
上述第一端子中与上述接触面接触的部分小于上述接触面。
(项目3)
如项目1或2的加热器构造体,其中
上述加热器单元能够上下反转地连结于上述连接器单元。
(项目4)
如项目1至3中任一项的加热器构造体,其中
上述加热器单元进而具备供上述第一端子配置的加热器外壳,
上述连接器单元进而具备能够设置于上述加热调理器且供上述第二端子配置的连接器外壳,
上述连结构件为配置于上述加热器外壳及上述连接器外壳的至少一者的永久磁铁,
上述加热器外壳及上述连接器外壳的至少另一者为磁性材料制,
借由将上述加热器外壳与上述连接器外壳利用上述永久磁铁的磁力接着,而将上述加热器单元与上述连接器单元连结。
(项目5)
如项目4的加热器构造体,其中
上述加热器单元进而具备配置于上述加热器外壳内的第一绝缘体,上述第一端子固定于上述第一绝缘体,
上述连接器单元进而具备配置于上述连接器外壳内的第二绝缘体,
上述第二端子具备具有上述接触面的第一部分、以及一体形成于与上述接触面相反侧且直径小于上述第一部分的第二部分;
上述第二绝缘体具备能够供上述第一部分***的第一贯通孔、以及直径小于上述第一部分且能够供上述第二部分***的第二贯通孔;
上述第二端子的上述第一部分配置于上述第一贯通孔内,上述第二端子的上述第二部分通过上述第一贯通孔及上述第二贯通孔而延伸,
上述第一弹性构件配置于上述第一贯通孔内且上述第一部分与上述第二绝缘体的壁部之间,
于借由上述第一端子将上述第二端子压入时,上述第一弹性构件于上述第一部分与上述第二绝缘体的壁部之间压缩,借由被压缩的上述第一弹性构件的回复力,上述第二端子被朝向上述第一端子按压。
(项目6)
一种加热调理器,其具备如项目1至5中任一项的加热器构造体。
(项目7)
如项目6的加热调理器,其具备:
外部外壳;以及
内部外壳,其收容于上述外部外壳内;且
上述外部外壳具备具有第一开口部的侧壁,
上述内部外壳具备于相对于上述第一开口部的位置具有第二开口部的侧壁,
上述连接器单元以上述第二端子的上述接触面通过上述第一开口部及上述第二开口部露出的方式,无法移动地固定于上述外部外壳的上述侧壁的外表面,
上述加热器单元自上述内部外壳内***至上述第一开口部及上述第二开口部,连结于上述连接器单元。
(项目8)
如项目6的加热调理器,其具备:
外部外壳;
内部外壳,其收容于上述外部外壳内;以及
轴构件;且
上述外部外壳具备具有第一开口部的侧壁,
上述内部外壳具备于相对于上述第一开口部的位置具有第二开口部的侧壁,
上述连结构件为配置于上述加热器外壳及上述连接器外壳的至少一者的永久磁铁,
上述加热器外壳及上述连接器外壳的至少另一者为磁性材料制,
借由将上述加热器外壳与上述连接器外壳利用上述永久磁铁的磁力接着,而将上述加热器单元与上述连接器单元连结,
上述连接器单元以上述第二端子的上述接触面通过上述第一开口部及上述第二开口部露出的方式,借由上述轴构件而能够回旋地连接于上述外部外壳的上述侧壁的外表面,
上述加热器单元自上述内部外壳内***至上述第一开口部及上述第二开口部,连结于上述连接器单元。
(项目9)
如项目8的加热调理器,其进而具备第二弹性构件,
该第二弹性构件将上述连接器单元朝向上述外部外壳施力。
(项目10)
如项目6至9中任一项的加热调理器,其进而具备反射构件,
该反射构件为至少一部分配置于上述加热器的下方,且反射自上述加热器放射的热。
(项目11)
如项目6至10中任一项的加热调理器,其进而具备加热器罩,
该加热器罩防止污垢附着于上述加热器单元。
发明的效果
于本发明的加热器构造体中,可将具备加热器的加热器单元自连接器单元卸除。借此,加热调理器的打扫及加热器单元的更换变得容易。又,于将加热器单元连结于连接器单元时,第一端子或第二端子的一者借由被压缩的第一弹性构件的回复力而被朝向第一端子或第二端子的另一者按压。借此,可确保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确实地电性接触,因此,可确保加热器与电源确实地电性连接。
附图说明
图1至图13为说明本发明的加热器构造体及加热调理器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图14至图16为说明本发明的加热器构造体及加热调理器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图。
图1为设置于平台的加热调理器的立体图。
图2为加热调理器的组装立体图。
图3为加热调理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4为图2的IV-IV线截面图。
图5的(a)为将连接器单元设置于外部外壳之前的外部外壳的内部的立体图,(b)为将连接器单元设置于外部外壳之后的外部外壳的内部的立体图。
图6为自与图5不同的角度观察的连接器单元及外部外壳的立体图,(a)为将连接器单元设置于外部外壳之前的连接器单元及外部外壳的立体图,(b)为将连接器单元设置于外部外壳之后的连接器单元及外部外壳的立体图。
图7为将内部外壳设置于外部外壳内之后的外部外壳的内部的立体图。
图8为设置加热器单元之后的外部外壳的内部的立体图。
图9的(a)为表示加热器单元的局部内部构造的立体图,(b)为表示自与(a)不同的角度观察的加热器单元的局部内部构造的立体图。
图10为装设有加热器罩的加热器单元的立体图。
图11为连接器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12的(a)为连接器单元的组装立体图,(b)为自与(a)不同的角度观察的连接器单元的组装立体图,(c)为(a)的XIIc-XIIc线截面图。
图13的(a)为加热器单元与连接器单元的连结前的截面图,(b)为加热器单元与连接器单元的连结后的截面图。
图14的(a)为将连接器单元设置于外部外壳之前的连接器单元及外部外壳的立体图,(b)为将连接器单元设置于外部外壳之后的连接器单元及外部外壳的立体图。
图15的(a)为连接器单元的组装立体图,(b)为自与(a)不同的角度观察的连接器单元的组装立体图,(c)为(a)的XVc-XVc线截面图。
图16为说明自连接器单元卸除加热器单元的方法的截面图。
符号说明
100:加热调理器 521:连接器外壳
1:外部外壳 522:第二绝缘体
11:底壁 5221a:第一贯通孔
12、12A:侧壁 5221b:第二贯通孔
12a:开口部(第一开口部) 523:永久磁铁(连结构件)
121:支持壁 524:保持构件
2:过滤器 525:第二端子
3:内部外壳 5251:第一部分
30:轴构件 5251a:第一面(接触面)
32a:开口部(第二开口部) 5252:第二部分
321:阶差部 526:固定构件
4:反射构件 527:第一弹性构件
40:第二弹性构件 6:加热器罩
5:加热器构造体 61:外壳罩
51:加热器单元 611:第一部分
511:加热器 612:第二部分
512:第一端子 7:食材载置构件
513:加热器外壳 8:顶罩
514:第一绝缘体 82:发热部罩
52:连接器单元 9:顶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一面参照附图一面对本发明的加热器构造体及加热调理器进行说明。以下将说明的实施方式为表示本发明的优选的一具体例者。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能够于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适当变更。再者,为了明确性,有时于截面图中省略影线。
[A第一实施方式]
对加热调理器100及加热器构造体5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1加热调理器的整体构造>
图1为设置于平台T的加热调理器100的立体图。图2为加热调理器100的组装立体图。图3为加热调理器100的分解立体图。图4为图2的IV-IV线截面图。
如图3所示,加热调理器100具备外部外壳1、过滤器2、内部外壳3、反射构件4、加热器构造体5、加热器罩6、食材载置构件7、顶罩8、顶板9、以及控制单元(未图示)。加热器构造体5具备加热器单元51及连接器单元52。
如图1所示,外部外壳1收容于设置在平台T的凹部内。如图4所示,过滤器2及内部外壳3收容于外部外壳1内。反射构件4、加热器构造体5的加热器单元51、加热器罩6及食材载置构件7收容于内部外壳3内。顶罩8及顶板9配置于外部外壳1的上部。加热器构造体5的连接器单元52及控制单元配置于外部外壳1的外部。
控制单元与电源电性连接。控制单元具备进行运算处理的CPU或记忆控制程式等的记忆体(RAM、ROM)等,且进行加热器构造体5的控制。
如图3所示,加热器单元51具备电阻加热式的加热器511。加热器511借由控制单元进行加热控制。连接器单元52经由控制单元与电源电性连接。加热器单元51能够相对于连接器单元52装卸,于将加热器单元51连结于连接器单元52时,加热器单元51与连接器单元52电性连接。
于加热调理器100中,借由自加热器511放射的热,可将食材载置构件7上的食材烤制烹调。加热调理器100例如可作为烤肉用的加热调理器或烤串用的加热调理器利用。
以下,对加热调理器100的各构成要素详细地进行说明。
<1-1外部外壳及过滤器>
参照图3至图6,对外部外壳1及过滤器2进行说明。图5的(a)为将连接器单元52设置于外部外壳1之前的外部外壳1的内部的立体图,图5的(b)为将连接器单元52设置于外部外壳1之后的外部外壳1的内部的立体图。图6的(a)及(b)为自与图5的(a)及(b)不同的角度观察的立体图,图6的(a)为将连接器单元52设置于外部外壳1之前的连接器单元52及外部外壳1的立体图,图6的(b)为将连接器单元52设置于外部外壳1之后的连接器单元52及外部外壳1的立体图。
如图3及图4所示,外部外壳1具备矩形状的底壁11及四个侧壁12(12A~12D)。外部外壳1自外观观察为方型。于底壁11的中央,设置有贯通底壁11的开口部。于开口部设置有过滤器2。于外部外壳1的下部连接有导管D。导管D与开口部连通,并且与排气装置(未图示)连接。烤食材时产生的烟借由排气装置通过过滤器2自导管D排出。
过滤器2回收烤食材时产生的烟中所包含的油。过滤器2为不锈钢等金属制。如图3所示,于本实施方式中,环状的三个过滤器2上下重迭。过滤器2的构造例如公开于日本专利特开2011-153722号公报,故而于本说明书中省略关于过滤器2的构造的详细的说明。
如图3至图6所示,于侧壁12A的内表面、及与侧壁12A对向的侧壁12C的内表面分别形成有支持壁121及两个导引壁122。支持壁121自侧壁12A、12C的内表面向内侧突出,并且于水平方向延伸。于支持壁121载置有内部外壳3的底壁31。两个导引壁122自侧壁12A、12C的内表面向内侧突出,并且自支持壁121的两端向上方延伸。两个导引壁122于将内部外壳3收容于外部外壳1内时导引内部外壳3,并且限制沿着侧壁12A、12C的水平方向上的内部外壳3的移动,于外部外壳1内将内部外壳3定位。
如图4至图6所示,于侧壁12A~12D的上部,安装有顶罩8。
如图5的(a)及图6的(a)所示,于侧壁12A设置有贯通侧壁12A的开口部12a。开口部12a具有能够供下述加热器单元51的加热器外壳513(参照图3)通过的大小。
<1-2内部外壳>
参照图3、图4、图7及图8,对内部外壳3进行说明。图7为表示将内部外壳3设置于外部外壳1内之后的外部外壳1的内部的立体图。图8为表示设置有加热器单元51之后的外部外壳1的内部的立体图。
如图3及图4所示,内部外壳3具备矩形状的底壁31及四个侧壁32(32A~32D)。内部外壳3自外观观察为方型。内部外壳3以于其侧壁32与外部外壳1的侧壁12之间存在间隙的方式配置于外部外壳1内。
于使用加热调理器100时,对内部外壳3内加入水。借此,可防止内部外壳3过热。进而,由于食材的油等掉落至内部外壳3内的水中,故而可防止油等污垢直接附着于内部外壳3的底壁31及侧壁32。
如图3所示,于与外部外壳1的侧壁12A对向的内部外壳3的侧壁32A形成有开口部32a。开口部32a与外部外壳1的开口部12a相对。于将内部外壳3收容于外部外壳1内时,开口部32a与开口部12a连通。开口部32a具有能够供下述加热器单元51的加热器外壳513(参照图3)通过的大小。
如图4及图7所示,于侧壁32A的内表面,安装有用以支持加热器单元51的加热器托架10。加热器托架10具备底壁101及两个侧壁102。底壁101与开口部32a的底缘为大致同一面,且水平地延伸,并且前端向上方倾斜(参照图13)。如图8所示,于底壁101上载置有加热器单元51的加热器外壳513。侧壁102自底壁101的两端向上方延伸,且与开口部32a的侧缘为大致同一面。
如图3、图7及图8所示,于侧壁32B的内表面、及与侧壁32B对向的侧壁32D的内表面,分别设置有阶差部321。于该阶差部321载置有反射构件4。
<1-3反射构件>
参照图3及图4,对反射构件4进行说明。反射构件4由能反射热的材料制作,例如,为不锈钢等金属制。反射构件4载置于内部外壳3的阶差部321上。反射构件4的一部分配置于加热器511的下方,且将自加热器511向下方放射的热朝向食材载置构件7反射。于反射构件4的底部设置有开口部4a。食材的油等通过开口部4a掉落至内部外壳内的水中。
<1-4食材载置构件>
参照图3,对食材载置构件7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食材载置构件7为方型,例如为网。食材载置构件7载置于内部外壳3的阶差部321上。更详细而言,于将反射构件4载置于阶差部321之后,食材载置构件7载置于反射构件4上。
<1-5顶罩及顶板>
参照图2至图4对顶罩8及顶板9进行说明。顶罩8固定于外部外壳1的上端。顶罩8具有阶差部81,顶板9载置于该阶差部81上。
顶板9具备侧壁91及上壁92。
于侧壁91形成有多个贯通孔91a。贯通孔91a与外部外壳1的侧壁12和内部外壳3的侧壁32之间的间隙连通。于使排气装置作动时,自加热调理中的食材产生的烟被吸入贯通孔91a。然后,烟通过侧壁12与侧壁32之间的间隙向下方流动。借此,可防止烟自食材载置构件7上升。
于上壁92形成有多个贯通孔92a。贯通孔92a设置于较贯通孔91a更接近外部外壳1的侧壁12的位置。又,贯通孔92a与外部外壳1的侧壁12和内部外壳3的侧壁32之间的间隙连通。于使排气装置作动时,外部气体自贯通孔92a被吸入。然后,外部气体通过侧壁12与侧壁32之间的间隙向下方流动。
借由自贯通孔92a吸入外部气体,可利用外部气体将上壁92冷却,抑制上壁92过热。借此,可防止食客烫伤。又,由于贯通孔92a较贯通孔91a更接近侧壁12而设置,故而自贯通孔92a吸入的外部气体较自贯通孔91a吸入的烟于更靠近侧壁12内表面的位置流动。因此,利用自贯通孔92a吸入的外部气体,可防止包含油分的烟直接接触于侧壁12的内表面,可减少污垢附着于侧壁12的内表面的情况。
<1-6加热器构造体>
其次,对加热器构造体5进行说明。如上所述,加热器构造体5由加热器单元51及连接器单元52构成。
<1-6-1加热器单元>
首先,参照图9对加热器单元51进行说明。图9的(a)为表示加热器单元51的局部内部构造的立体图,图9的(b)为表示自与图9的(a)不同的角度观察的加热器单元51的局部内部构造的立体图。
如图9所示,加热器单元51具备多个加热器511(于本实施方式中为三个)、一对第一端子512、加热器外壳513、以及第一绝缘体514。再者,于图9的(a)及(b)中,为了明确地表示加热器外壳513的内部构造,而将加热器外壳513的上表面省略。
加热器511为借由对电阻流通电流而发热的电阻加热式的加热器。加热器511具备发热部5111及导线5112。发热部5111与导线5112电性连接。发热部5111于内部具有镍铬合金线,且借由自导线5112传送的电流而发热。发热部5111中流通的电流的大小能够借由控制单元而调节。
加热器511例如可使用匣式加热器、或封装加热器。于本说明书中,所谓匣式加热器,为指发热部借由封装覆盖的加热器,且为两根导线仅自发热部的一个端部延伸出的加热器。又,于本说明书中,所谓封装加热器,为指发热部由封装覆盖的加热器,且为两根导线自发热部的两端各延伸出一根的加热器。于本实施方式中,三个匣类型的加热器511平行地配置。
加热器外壳513为铁氧体系或麻田散铁系不锈钢等磁性材料制,具有长方体形状。于加热器外壳513的一个壁部5131的上下方向大致中央,形成有分别能够供三个发热部5111通过的三个贯通孔。壁部5131的相反侧不存在壁部,而形成开口。
加热器511、第一端子512及第一绝缘体514于将其等组装的状态下,自加热器外壳513的上述开口进入加热器外壳513内。发热部5111通过设置于壁部5131的贯通孔延伸至加热器外壳513的外。导线5112、第一端子512、及第一绝缘体514配置于加热器外壳513内。而且,借由将加热器511固定于壁部5131,而完成加热器单元51。加热器511配置于加热器外壳513的上下方向大致中央,加热器单元51呈上下对称。借此,加热器单元51可上下反转而使用。
于第一绝缘体514形成有两个贯通孔。一对第一端子512分别***至第一绝缘体514的该等两个贯通孔,且相对于第一绝缘体514无法移动地固定。各第一端子512为金属等导电性材料制。各第一端子512的长度大于第一绝缘体514的厚度。因此,各第一端子512的两端自第一绝缘体514延伸。各第一端子512具有自第一绝缘体514向加热器511侧延伸的第一部分5121、以及自第一绝缘体514向与第一部分5121相反侧延伸的第二部分5122。
于第一端子512的第一部分5121,电性连接有加热器511的导线5112。于本实施方式中,三个加热器511的各导线5112以将三个加热器511并联连接的方式与第一端子512连接。
第一端子512的第二部分5122与下述第二端子525的第一面5251a(参照图12的(c))接触。第二部分5122的前端的直径小于第一面5251a,且为锥状。
图10为装设有加热器罩6的加热器单元51的立体图。如图10所示,加热器罩6覆盖加热器单元51,保护加热器单元51。加热器罩6优选为能够装卸地安装于加热器单元51。加热器罩6具备覆盖加热器外壳513的外壳罩61、以及覆盖多个发热部5111的多个发热部罩62。例如,加热器罩6优选为由高导热性材料制作,例如为不锈钢等金属制。
外壳罩61具备第一部分611及第二部分612。第一部分611配置于加热器外壳513上,于将加热器单元51与连接器单元52连结时,覆盖加热器外壳513的上表面中露出于内部外壳3内的部分。第二部分612覆盖加热器外壳513的壁部5131。
多个发热部罩62与发热部5111设置有相同数量。多个发热部罩62自外壳罩61延伸,配置于各发热部5111的上方,覆盖各发热部5111的上表面。
<1-6-2连接器单元>
其次,参照图6、图7、图11及图12,对连接器单元52进行说明。图11为连接器单元52的分解立体图。图12的(a)为连接器单元52的组装立体图,图12的(b)为自与图12的(a)不同的角度观察的连接器单元52的组装立体图,图12的(c)为图12的(a)的XIIc-XIIc线截面图。
如图11及图12所示,连接器单元52具备连接器外壳521、第二绝缘体522、多个永久磁铁523(于本实施方式中为两个)、多个保持构件524(于本实施方式中为两个)、一对第二端子525、固定构件526、以及第一弹性构件527。
连接器外壳521具有设置于中央的中央开口部521a、以及于中央开口部521a的两旁各设置一个的侧部开口部521b。第二绝缘体522嵌入至中央开口部521a,并且固定于连接器外壳521。永久磁铁523于保持构件524各安装有一个。保持构件524于将永久磁铁523嵌入至侧部开口部521b的状态下,固定于连接器外壳521。如此一来,两个永久磁铁523于第二绝缘体522的两旁分别各配置一个。
连接器外壳521于其上部及下部具备凸缘5211。如图6所示,借由将该凸缘5211固定于外部外壳1,而连接器外壳521(即,连接器单元52)以相对于外部外壳1无法移动的方式固定。
如图7所示,于将连接器单元52安装于外部外壳1时,一对第二端子525通过开口部12a及开口部32a露出于外部外壳1内及内部外壳3内。
第二端子525为金属等导电性材料制。如图12的(c)所示,第二端子525由第一部分5251及第二部分5252构成。第一部分5251及第二部分5252例如为圆柱状。第一部分5251具备与第一端子512接触的第一面5251a、及与第一面5251a相反侧的第二面5251b。第一面5251a为凹曲面。第二部分5252的直径小于第一部分5251,且一体形成于第一部分5251的第二面5251b侧。
于第二绝缘体522形成有贯通第二绝缘体522的两个贯通孔5221。一对第二端子525分别***至该等两个贯通孔5221。各第二端子525于贯通孔5221内能够于轴向滑动。
各贯通孔5221由第一贯通孔5221a及与第一贯通孔5221a连通的第二贯通孔5221b构成。第一贯通孔5221a具有较第二端子525的第一部分5251稍微大的直径。第二贯通孔5221b具有较第二端子525的第一部分5251更小且较第二端子525的第二部分5252稍微大的直径。
第二端子525的第一部分5251配置于第一贯通孔5221a内。第二端子525的第二部分5252通过第一贯通孔5221a及第二贯通孔5221b延伸。
第二端子525的全长大于贯通孔5221的全长。因此,第二部分5252自第二贯通孔5221b向第二绝缘体522的外延伸。于自第二贯通孔5221b延伸出的第二部分5252安装有用以将导线固定的固定构件526。固定构件526例如为螺合于第二部分5252的螺帽。连接于第二部分5252的导线连接于控制单元,借此,第二端子525经由控制单元与电源电性连接。
于本实施方式中,固定构件526的外径较第二贯通孔5221b更大。借此,固定构件526也作为止动部发挥功能,该止动部防止自第二贯通孔5221b延伸出的第二部分5252被完全拉入至第二绝缘体522内。即,于第二端子525向图12的(c)的右方向移动时,借由使固定构件526与第二绝缘体522接触,而第二端子525无法过度地向右方向移动。借此,可维持第二部分5252的一部分自第二绝缘体522延伸出的状态。
如图12的(c)所示,由于第一贯通孔5221a的直径大于第二端子525的第二部分5252,故而于位于第一贯通孔5221a内的第二部分5252与第一贯通孔5221a的内表面之间存在间隙。于该间隙配置有第一弹性构件527。于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弹性构件527为螺旋弹簧。于第一弹性构件527的中心***有第二端子525的第二部分5252。第一弹性构件527的直径较第二贯通孔5221b的直径更大,且为第二端子525的第一部分5251的直径以下。因此,第一弹性构件527夹于第一部分5251与第二绝缘体522的壁部之间。而且,第一弹性构件527的一端部接触于第一部分5251的第二面5251b,第一弹性构件527的另一端部接触于第二绝缘体522的壁部。
<2加热器单元与连接器单元的装卸>
参照图13,对加热器单元51与连接器单元52的装卸进行说明。图13的(a)为加热器单元51与连接器单元52的连结前的截面图,图13的(b)为加热器单元51与连接器单元52的连结后的截面图。
首先,对将加热器单元51连结于连接器单元52的情形进行说明。将食材载置构件7及加热器罩6卸除之后,自内部外壳3内,将加热器单元51的加热器外壳513***至内部外壳3的开口部32a及外部外壳1的开口部12a。如图13的(b)所示,使加热器单元51的各第一端子512分别接触于连接器单元52的各第二端子525,将加热器单元51朝向连接器单元52压入。借此,第二端子525借由第一端子512而压入。借由将第二端子525压入,第一弹性构件527于第二端子525的第一部分5251与第二绝缘体522的壁部之间被压缩。
借由将加热器外壳513接着于连接器单元52的永久磁铁523,而加热器单元51与连接器单元52连结。加热器外壳513载置于加热器托架10的支持壁101上,加热器511为水平姿势。
于加热器单元51与连接器单元52连结时,第二端子525利用被压缩的第一弹性构件527的回复力,始终被朝向第一端子512按压。借此,维持第一端子512与第二端子525的电性接触。借由将控制单元的开关打开,而对加热器511流通电流,将发热部5111加热。
其次,对将加热器单元51自连接器单元52卸除的情形进行说明。于将食材载置构件7及加热器罩6卸除之后,若使加热器单元51相对于连接器单元52稍微向上倾斜,则加热器单元51自连接器单元52脱离。如此一来,可将加热器单元51自连接器单元52卸除。
<3特征>
于本发明的加热器构造体5中,于使加热器单元51与连接器单元52连结时,利用被压缩的第一弹性构件527的回复力,第二端子525始终被朝向第一端子512按压。借此,于加热调理器100的使用中,可确实地维持第一端子512与第二端子525的电性接触。即,于加热调理器100的使用中,可确实地确保加热器511与电源的电性连接。
借由将加热器单元51与连接器单元52以能够装卸的方式连结,可将加热器单元51自连接器单元52(加热调理器100)卸除。借此,可容易地进行加热调理器100的分解及清洁、以及加热器单元51的修理及更换。尤其,借由将加热器外壳513与连接器外壳521利用永久磁铁523的磁力以能够装卸的方式连结,可将加热器外壳513与连接器外壳521以单触式容易地连结及解除连结。
如图13的(a)所示,借由第一端子512的第二部分5122的直径小于第二端子525的第一面5251a,且第二端子525的第一面5251a为凹曲面,而第一面5251a的中心处的第一端子512的接触得以维持。即,即便第一端子512最初接触于与第一面5251a的中心偏离的位置,第一端子512也自最初接触的位置借由凹曲面引导至第一面5251a的中心,于第一面5251a的中心与第一面5251a接触。借此,可维持第一端子512与第二端子525的稳定接触。
由于加热器单元51可上下反转而使用,故将加热器单元51连结于连接器单元52时的上下的方向并不限定,因此,加热器单元51对连接器单元52的连结变得容易。又,借由使加热器单元51定期地上下反转而使用,可使发热部5111的表面的污垢情况均等化,故而可延缓起因于污垢或调味汁的发热部5111的腐蚀进展。其结果,可延长加热器单元51的寿命。
借由将反射构件4的一部分设置于加热器511的下方,可将自加热器511向下方放射的热朝向食材载置构件7反射。因此,借由来自加热器511的辐射热,可有效率地烹调食材。
借由设置加热器罩6,可防止弄脏加热器单元51。即,借由外壳罩61的第一部分611,可防止污垢附着于加热器外壳51的上表面。借由外壳罩61的第二部分612,可防止污垢自壁部5131的贯通孔与发热部5111之间的间隙渗入加热器外壳513内。借由设置发热部罩82,可防止污垢附着于发热部5111,可减轻因油或调味汁中所包含的盐类所致的发热部5111的腐蚀,提高发热部5111的耐久性。
[B第二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的加热调理器100及加热器构造体5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下,以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关于第二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说明。
图14的(a)为将连接器单元52设置于外部外壳1之前的连接器单元52及外部外壳1的立体图,图14的(b)为将连接器单元52设置于外部外壳1之后的连接器单元52及外部外壳1的立体图。图15的(a)为连接器单元52的组装立体图,图15的(b)为自与图15的(a)不同的角度观察的连接器单元52的组装立体图,图15的(c)为图15的(a)的XVc-XVc线截面图。图16为说明自连接器单元52卸除加热器单元51的方法的截面图。
第一实施方式与第二实施方式于以下方面不同,即,于第一实施方式中,以连接器单元52无法移动的方式固定于外部外壳1,相对于此,于第二实施方式中,连接器单元52相对于外部外壳1能够回旋地安装。
如图14所示,于外部外壳1的侧壁12A的外表面安装有支持连接器单元52的连接器托架20。连接器托架20具备底壁201及对向的两个侧壁202。底壁201设置于较开口部12a的底缘更靠下方。两个侧壁202自底壁201延伸至较开口部12a的上缘更靠上方。于各侧壁202,于较开口部12a的上缘更靠上方的位置形成有贯通孔202a。于该贯通孔202a,***用以将连接器单元52连接于连接器托架20的轴构件30。
如图14及图15所示,连接器外壳521的凸缘5211具备两个对向的侧壁,于该侧壁分别形成有贯通孔5221a。
如图14所示,连接器外壳521借由使凸缘5211的贯通孔5211a与连接器托架20的贯通孔202a对准并将轴构件30***至该等贯通孔5211a、202a,而安装于连接器托架20。如此,连接器单元52按照能够以轴构件30为中心回旋的方式,经由连接器托架20而安装于外部外壳1。
如图14所示,于轴构件30安装有第二弹性构件40。第二弹性构件40分别接触于外部外壳1的侧壁12A的外表面与连接器外壳521,将连接器单元52朝向外部外壳1施力。第二弹性构件40例如为扭力弹簧。
再者,于第二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永久磁铁523不使用保持构件524而固定于加热器外壳521。然而,于第二实施方式中,也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也可将永久磁铁523安装于保持构件524,将保持构件524固定于加热器外壳521。
参照图16,对将加热器单元51自连接器单元52卸除的情形进行说明。于将食材载置构件7及加热器罩6卸除之后,以将加热器单元51稍微拉出至内部外壳3内,并且加热器511的前端朝向上方的方式,倾斜加热器单元51。以将加热器外壳513与连接器外壳521的连结部分(即,加热器外壳513与永久磁铁523的接着部分)弯折的方式,将加热器单元51向上方扭转,将加热器单元51自连接器单元52卸除。如此一来,可将加热器单元51自连接器单元52卸除。
于永久磁铁523的磁力为强力的情形时,存在如上所述般将加热器单元51向上方扭转时容易将加热器单元51自连接器单元52卸除的情形。如第二实施方式般,借由将连接器外壳521相对于外部外壳1能够回旋地连接,可使加热器单元51容易朝向倾斜上方回旋,故而可将加热器单元51自连接器单元52容易地卸除。
借由将连接器外壳521利用第二弹性构件40朝向外部外壳1施力,而加热器构造体5不摇动,可维持加热器构造体5的姿势。
[C变形例]
对加热调理器100及加热器构造体5的变形例进行说明。以下所示的变形例能够于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适当组合。
(1)外部外壳1、内部外壳3、食材载置构件7、顶罩8及顶板9并不限定为方型,例如也可为圆型。
(2)也可为第一端子512相对于第一绝缘体514可动,第二端子525相对于第二绝缘体522无法移动地固定。而且,也可构成为第一弹性构件527配置于第一绝缘体514内,借由被压缩时的回复力,而将第一端子512朝向第二端子525按压。
(3)也可将永久磁铁523配置于加热器外壳513,由磁性材料制作连接器外壳521。或者,也可将永久磁铁523配置于加热器外壳513与连接器外壳521的两者。

Claims (11)

1.一种加热器构造体,其为加热调理器用的加热器构造体,且具备:
加热器单元,其具备第一端子、及与上述第一端子电性连接的电阻加热式的加热器;
连接器单元,其具备与电源电性连接的第二端子,且上述第二端子具有能够接触于上述第一端子的接触面,能够相对于上述第一端子而相对移动;以及
连结构件,其将上述加热器单元与上述连接器单元以能够装卸的方式连结;且
上述加热器单元或上述连接器单元进而具备第一弹性构件,该第一弹性构件于上述第一端子或上述第二端子的一者借由另一者而压入时,将上述一者朝向上述另一者按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器构造体,其中,
上述接触面为凹曲面,
上述第一端子中与上述接触面接触的部分小于上述接触面。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热器构造体,其中,
上述加热器单元能够上下反转地连结于上述连接器单元。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器构造体,其中,
上述加热器单元进而具备供上述第一端子配置的加热器外壳,
上述连接器单元进而具备能够设置于上述加热调理器且供上述第二端子配置的连接器外壳,
上述连结构件为配置于上述加热器外壳及上述连接器外壳的至少一者的永久磁铁,
上述加热器外壳及上述连接器外壳的至少另一者为磁性材料制,
借由将上述加热器外壳与上述连接器外壳利用上述永久磁铁的磁力接着,而将上述加热器单元与上述连接器单元连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热器构造体,其中,
上述加热器单元进而具备配置于上述加热器外壳内的第一绝缘体,上述第一端子固定于上述第一绝缘体,
上述连接器单元进而具备配置于上述连接器外壳内的第二绝缘体,
上述第二端子具备具有上述接触面的第一部分、以及一体形成于与上述接触面相反侧且直径小于上述第一部分的第二部分;
上述第二绝缘体具备能够供上述第一部分***的第一贯通孔、以及直径小于上述第一部分且能够供上述第二部分***的第二贯通孔;
上述第二端子的上述第一部分配置于上述第一贯通孔内,上述第二端子的上述第二部分通过上述第一贯通孔及上述第二贯通孔而延伸,
上述第一弹性构件配置于上述第一贯通孔内且上述第一部分与上述第二绝缘体的壁部之间,
于借由上述第一端子将上述第二端子压入时,上述第一弹性构件于上述第一部分与上述第二绝缘体的壁部之间压缩,借由被压缩的上述第一弹性构件的回复力,上述第二端子被朝向上述第一端子按压。
6.一种加热调理器,其具备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器构造体。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热调理器,其具备:
外部外壳;以及
内部外壳,其收容于上述外部外壳内;
上述外部外壳具备具有第一开口部的侧壁,
上述内部外壳具备于相对于上述第一开口部的位置具有第二开口部的侧壁,
上述连接器单元以上述第二端子的上述接触面通过上述第一开口部及上述第二开口部露出的方式,无法移动地固定于上述外部外壳的上述侧壁的外表面,
上述加热器单元自上述内部外壳内***至上述第一开口部及上述第二开口部,连结于上述连接器单元。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热调理器,其具备:
外部外壳;
内部外壳,其收容于上述外部外壳内;以及
轴构件;
上述外部外壳具备具有第一开口部的侧壁,
上述内部外壳具备于相对于上述第一开口部的位置具有第二开口部的侧壁,
上述连结构件为配置于上述加热器外壳及上述连接器外壳的至少一者的永久磁铁,
上述加热器外壳及上述连接器外壳的至少另一者为磁性材料制,
借由将上述加热器外壳与上述连接器外壳利用上述永久磁铁的磁力接着,而将上述加热器单元与上述连接器单元连结,
上述连接器单元以上述第二端子的上述接触面通过上述第一开口部及上述第二开口部露出的方式,借由上述轴构件而能够回旋地连接于上述外部外壳的上述侧壁的外表面,
上述加热器单元自上述内部外壳内***至上述第一开口部及上述第二开口部,连结于上述连接器单元。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加热调理器,其进而具备第二弹性构件,
该第二弹性构件将上述连接器单元朝向上述外部外壳施力。
10.如权利要求6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调理器,其进而具备反射构件,
该反射构件为至少一部分配置于上述加热器的下方,且反射自上述加热器放射的热。
11.如权利要求6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调理器,其进而具备加热器罩,
该加热器罩防止污垢附着于上述加热器单元。
CN202010587689.8A 2020-01-14 2020-06-24 加热器构造体及加热调理器 Pending CN11313314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03337 2020-01-14
JP2020003337A JP7470962B2 (ja) 2020-01-14 2020-01-14 ヒータユニット、ヒータ構造体、及び加熱調理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33146A true CN113133146A (zh) 2021-07-16

Family

ID=767719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87689.8A Pending CN113133146A (zh) 2020-01-14 2020-06-24 加热器构造体及加热调理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470962B2 (zh)
CN (1) CN113133146A (zh)
TW (1) TW202126965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4000089A (ja) * 2022-06-20 2024-01-05 シンポ株式会社 ヒータユニット、ヒータ構造体、及び加熱調理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40178B2 (ja) 2007-03-19 2011-08-03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加熱調理器
JP2009213595A (ja) 2008-03-10 2009-09-24 Maruzen Co Ltd 焼物器
JP2019020031A (ja) 2017-07-14 2019-02-0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加熱調理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1110509A (ja) 2021-08-02
JP7470962B2 (ja) 2024-04-19
TW202126965A (zh) 2021-07-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227106B2 (en) Modular grill cooker and multipurpose cook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CN113133146A (zh) 加热器构造体及加热调理器
US20040262288A1 (en) Cooking apparatus having a plurality of cooking sets to cook foods in different cooking modes
GB2050073A (en) Electric cooking appliance
US20230408102A1 (en) Heater unit, heater structure, and heating cooker
US20060151468A1 (en) Cooking apparatus
EP1680998A1 (en) Cooking apparatus
CN215191033U (zh) 一种除烟组件以及无烟烤盘装置
EP1680994B1 (en) Cooking apparatus
CN113966016B (zh) 一种加热装置的防护罩安装结构
JP2021110509A5 (zh)
CN215686975U (zh) 烘烤盖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JP2008112685A (ja) 加熱調理器
CN217696099U (zh) 带有检测功能的烹饪设备
CN219396995U (zh) 一种发热管组件及空气炸锅
CN112471889A (zh) 烹饪器具
CN216822958U (zh) 盖体以及烹饪器具
CN212089201U (zh) 烹饪器具
CN213664911U (zh) 一种超声波油炸锅
CN214414678U (zh) 一种分体式电烤炉
CN211432215U (zh) 烹饪器具及控制板组件
CN210077435U (zh) 煎烤机
CN219641116U (zh) 一种新型电饭煲防干烧温度传感器结构
CN216020597U (zh) 烹饪器具及热风烹饪器具
JP3494898B2 (ja) 加熱調理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