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15023B - 全景场景切换方法、装置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全景场景切换方法、装置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15023B
CN113115023B CN202010022299.6A CN202010022299A CN113115023B CN 113115023 B CN113115023 B CN 113115023B CN 202010022299 A CN202010022299 A CN 202010022299A CN 113115023 B CN113115023 B CN 11311502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noramic
model
scene
panoramic model
viewp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2229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115023A (zh
Inventor
曲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Baidu Netco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Baidu Netco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Baidu Netco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Baidu Netco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02229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15023B/zh
Priority to US17/031,228 priority patent/US11120617B2/en
Publication of CN1131150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150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1150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150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0Image signal generators
    • H04N13/275Image signal generators from 3D object models, e.g. computer-generated stereoscopic image signa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5/003D [Three Dimensional] image rendering
    • G06T15/10Geometric effects
    • G06T15/20Perspective comput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1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with the human body, e.g. for user immersion in virtual reality
    • G06F3/013Eye tracking input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G06F3/04815Interaction with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or interaction object displayed as three-dimensional, e.g. changing the user viewpoint with respect to the environment or objec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3/00Geometric image transformations in the plane of the image
    • G06T3/12Panospheric to cylindrical image transform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10Processing, record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ereoscopic or multi-view image signals
    • H04N13/106Processing image signals
    • H04N13/111Transformation of image signals corresponding to virtual viewpoints, e.g. spatial image interpol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0Image signal generators
    • H04N13/296Synchronisation thereof; Control thereo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Computer Graph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Controls And Circuits For Display Device (AREA)
  • Processing Or Creating Imag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全景场景切换方法、装置及设备,涉及全景技术领域,具体实现方案为:获取当前场景的第一全景模型;获取目标场景的全景模型信息,根据全景模型信息生成目标场景的第二全景模型;获取场景切换方向和预设距离,根据场景切换方向和预设距离,控制由第一全景模型切换至第二全景模型,以展示目标场景。由此,能够在从当前场景切换至目标场景时,实现穿梭效果,场景切换更平滑,提高了全景展示效果。

Description

全景场景切换方法、装置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图像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全景技术领域,提出一种全景场景切换方法、装置及设备。
背景技术
全景展示能够根据实景图像进行处理,例如以三维模型的形式,展示全景场景,使用户可以从任意角度预览全景场景,全景展示给用户带来了身临其境的感受。
相关技术中,通常将全景图像在全景模型中进行贴图,并通过替换全景图像素材重新贴图的方式进行场景切换,场景切换比较生硬,显示效果有待提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申请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全景场景切换方法,以在从当前场景切换至目标场景时,实现穿梭效果,使场景切换更平滑,提高全景展示效果。
本申请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全景场景切换装置。
本申请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子设备。
本申请的第四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全景场景切换方法,包括:
获取当前场景的第一全景模型;
获取目标场景的全景模型信息,根据所述全景模型信息生成所述目标场景的第二全景模型;
获取场景切换方向和预设距离,根据所述场景切换方向和所述预设距离,控制由所述第一全景模型切换至所述第二全景模型,以展示所述目标场景。
另外,根据本申请上述实施例的全景场景切换方法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场景切换方向和所述预设距离,控制由所述第一全景模型切换至所述第二全景模型,包括:获取所述第一全景模型的第一视点和所述第二全景模型的第二视点;按照与所述场景切换方向相反的方向控制所述第一视点运动所述预设距离,并控制所述第一全景模型由可见状态转换为不可见状态;按照所述场景切换方向控制所述第二视点运动所述预设距离,并控制所述第二全景模型由不可见状态转换为可见状态。
可选地,所述控制所述第一全景模型由可见状态转换为不可见状态,包括:查询第一视点的移动距离与透明度的第一映射关系,根据所述第一映射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一视点的当前移动距离对应的第一透明度,并将所述第一全景模型调整至所述第一透明度;
所述控制所述第二全景模型由不可见状态转换为可见状态,包括:查询第二视点的移动距离与透明度的第二映射关系,根据所述第二映射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二视点的当前移动距离对应的第二透明度,并将所述第二全景模型调整至所述第二透明度。
可选地,在根据所述全景模型信息生成第二全景模型之后,还包括:调整所述第二全景模型的透明度,控制所述第二全景模型为不可见状态。
可选地,所述获取场景切换方向包括:获取与所述第一全景模型对应的视线方向,将所述视线方向作为所述场景切换方向。
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全景场景切换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当前场景的第一全景模型;
生成模块,用于获取目标场景的全景模型信息,根据所述全景模型信息生成所述目标场景的第二全景模型;
切换模块,用于获取场景切换方向和预设距离,根据所述场景切换方向和所述预设距离,控制由所述第一全景模型切换至所述第二全景模型,以展示所述目标场景。
另外,根据本申请上述实施例的全景场景切换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可选地,所述切换模块包括: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第一全景模型的第一视点和所述第二全景模型的第二视点;第一控制单元,用于按照与所述场景切换方向相反的方向控制所述第一视点运动所述预设距离,并控制所述第一全景模型由可见状态转换为不可见状态;第二控制单元,用于按照所述场景切换方向控制所述第二视点运动所述预设距离,并控制所述第二全景模型由不可见状态转换为可见状态。
可选地,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具体用于:查询第一视点的移动距离与透明度的第一映射关系,根据所述第一映射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一视点的当前移动距离对应的第一透明度,并将所述第一全景模型调整至所述第一透明度;
所述第二控制单元具体用于:查询第二视点的移动距离与透明度的第二映射关系,根据所述第二映射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二视点的当前移动距离对应的第二透明度,并将所述第二全景模型调整至所述第二透明度。
可选地,所述的装置还包括:控制模块,用于调整所述第二全景模型的透明度,控制所述第二全景模型为不可见状态。
可选地,所述切换模块具体用于:获取与所述第一全景模型对应的视线方向,将所述视线方向作为所述场景切换方向。
本申请第三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如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全景场景切换方法。
本申请第四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存储有计算机指令的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全景场景切换方法。
本申请第五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全景场景切换方法的步骤。
上述申请中的一个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了获取当前场景的第一全景模型。进而,获取目标场景的全景模型信息,根据全景模型信息生成目标场景的第二全景模型。进一步,获取场景切换方向和预设距离,根据场景切换方向和预设距离,控制由第一全景模型切换至第二全景模型,以展示目标场景。由此,能够在从当前场景切换至目标场景时,实现穿梭效果,场景切换更平滑,提高了全景展示效果。
上述可选方式所具有的其他效果将在下文中结合具体实施例加以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方案,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其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全景场景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全景场景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全景场景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全景场景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示例性电子设备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示范性实施例做出说明,其中包括本申请实施例的各种细节以助于理解,应当将它们认为仅仅是示范性的。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做出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会背离本申请的范围和精神。同样,为了清楚和简明,以下的描述中省略了对公知功能和结构的描述。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全景场景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101,获取当前场景的第一全景模型。
在实际应用中,通过全景模型进行全景图展示时,会存在从某一全景展示场景切换至另一全景展示场景的情况。本实施例中,可以先确定当前场景,并根据当前场景的全景图像进行贴图生成当前场景的第一全景模型,以通过第一全景模型展示当前场景,进而,在进行场景切换时,先获取当前场景的第一全景模型。其中,第一全景模型包括全景球模型。
步骤102,获取目标场景的全景模型信息,根据全景模型信息生成目标场景的第二全景模型。
本实施例中,确定需要切换的目标场景,并获取目标场景的全景模型信息,根据全景模型信息生成目标场景的第二全景模型。其中,全景模型信息包括纹理图信息、默认最佳视角等,第二全景模型包括全景球模型。例如,获取目标场景的全景图像,进而,获取顶点坐标与纹理坐标的对应关系,根据对应关系将目标场景的全景图像贴图至模型中,生成第二全景模型。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为了避免在场景切换前影响当前场景的展示效果,在根据全景模型信息生成第二全景模型之后,调整第二全景模型的透明度,并控制第二全景模型为不可见状态。可选地,第一全景模型和第二全景模型互相重合。
步骤103,获取场景切换方向和预设距离,根据场景切换方向和预设距离,控制由第一全景模型切换至第二全景模型,以展示目标场景。
本实施例中,预先设置距离D并获取场景切换方向,根据场景切换方向对当前场景做O->D的距离动画,以及对目标场景做D->0的距离动画,控制由第一全景模型切换至第二全景模型,以根据第二全景模型展示目标场景。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根据场景切换方向和预设距离,控制由第一全景模型切换至第二全景模型,包括:获取第一全景模型的第一视点和第二全景模型的第二视点,按照与场景切换方向相反的方向控制第一视点运动预设距离,并控制第一全景模型由可见状态转换为不可见状态;以及,在执行上述步骤的同时,按照场景切换方向控制第二视点运动预设距离,并控制第二全景模型由不可见状态转换为可见状态。由此,实现了当前场景到目标场景的切换,能够在从当前场景切换至目标场景时,实现场景切换的平滑穿梭效果。
相关技术中,全景展示都是将全景图像在创建的三维球模型中进行贴图,在切换场景时复用同一个球模型,通过替换全景图像素材重新贴图的方式进行场景切换,场景切换比较生硬,显示效果有待提高。
本申请实施例的全景场景切换方法,通过获取当前场景的第一全景模型。进而,获取目标场景的全景模型信息,根据全景模型信息生成目标场景的第二全景模型。进一步,获取场景切换方向和预设距离,根据场景切换方向和预设距离,控制由第一全景模型切换至第二全景模型,以展示目标场景。由此,能够在从当前场景切换至目标场景时,实现穿梭效果,场景切换更平滑,提高了全景展示效果。
基于上述实施例,下面结合场景切换的实现过程进行说明。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全景场景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201,获取第一全景模型的第一视点和第二全景模型的第二视点。
本实施例中,全景模型包括独立的视点,其中,第一全景模型包括第一视点,第二全景模型包括第二视点。
作为一种示例,以全景球模型为例,将全景图像贴图至全景球模型表面。根据全景球模型的视点、视线方向和视野夹角,可以确定视野范围,进而确定全景球模型中处于视野范围内的目标区域。进一步,通过透视投影的方式将目标区域的图像投影至投影平面中,从而生成显示画面。在切换场景时,先获取第一全景模型的第一视点和第二全景模型的第二视点。
步骤202,按照与场景切换方向相反的方向控制第一视点运动预设距离,并控制第一全景模型由可见状态转换为不可见状态。
本实施例中,预设距离D,并获取场景切换方向,作为一种示例,由于根据全景球模型的视点、视线方向等参数可以确定当前显示画面,因此可以在通过第一全景模型进行当前场景展示时,获取第一全景模型对应的视线方向,将该视线方向作为场景切换方向,以进一步根据场景切换方向进行场景切换。需要说明的是,场景切换方向可包括第一全景模型对应的视线方向,或者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进行设置。进而,按照与场景切换方向相反的方向控制第一视点运动距离D,以使第一视点远离第一全景模型对应的投影平面,实现当前场景远离的效果,并控制第一全景模型由可见状态转换为不可见状态。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控制第一全景模型由可见状态转换为不可见状态,包括:查询第一视点的移动距离与透明度的第一映射关系,根据第一映射关系确定与第一视点的当前移动距离对应的第一透明度,并将第一全景模型调整至第一透明度。
作为一种示例,第一视点的移动距离为0时,对应的透明度为0%,第一视点的移动距离为D时,对应的透明度为100%。在控制第一视点沿与场景切换方相反的方向由距离0至距离D移动时,将第一全景模型的透明度由0%逐步调整至100%,从而控制第一全景模型逐步由可见状态转换为不可见状态,实现当前场景的渐隐效果。
步骤203,按照场景切换方向控制第二视点运动预设距离,并控制第二全景模型由不可见状态转换为可见状态。
本实施例中,预设距离D,并获取场景切换方向,进而,按照场景切换方向控制第二视点运动预设距离,以使第二视点靠近第二全景模型对应的投影平面,实现目标场景靠近的效果,并控制第二全景模型由不可见状态转换为可见状态。其中,可以控制第一视点/第二视点匀速运动预设距离,也可以控制第一视点/第二视点非匀速运动,此处不作限制。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控制第二全景模型由不可见状态转换为可见状态,包括:查询第二视点的移动距离与透明度的第二映射关系,根据第二映射关系确定与第二视点的当前移动距离对应的第二透明度,并将第二全景模型调整至第二透明度。
作为一种示例,第二视点的移动距离为0时,对应的透明度为100%,第二视点的移动距离为D时,对应的透明度为0%。在控制第二视点沿场景切换方向由距离0至距离D移动时,将第二全景模型的透明度由100%逐步调整至0%,从而控制第二全景模型由不可见状态转换为可见状态,实现目标场景的渐现效果。
本实施例中,同时执行步骤202和步骤203,在进行全景场景切换时,当前场景渐隐,当前场景向目标场景方向移动,并且目标场景渐现,实现穿梭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的全景场景切换方法,通过获取第一全景模型的第一视点和第二全景模型的第二视点,按照与场景切换方向相反的方向控制第一视点运动预设距离,并控制第一全景模型由可见状态转换为不可见状态,以及按照场景切换方向控制第二视点运动预设距离,并控制第二全景模型由不可见状态转换为可见状态。由此,能够在从当前场景切换至目标场景时,实现穿梭效果,场景切换更平滑,提高了全景展示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申请还提出一种全景场景切换装置。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全景场景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装置包括:获取模块10,生成模块20,切换模块30。
其中,获取模块10,用于获取当前场景的第一全景模型。
生成模块20,用于获取目标场景的全景模型信息,根据所述全景模型信息生成所述目标场景的第二全景模型。
切换模块30,用于获取场景切换方向和预设距离,根据所述场景切换方向和所述预设距离,控制由所述第一全景模型切换至所述第二全景模型,以展示所述目标场景。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切换模块30具体用于:获取与所述第一全景模型对应的视线方向,将所述视线方向作为所述场景切换方向。
在图3的基础上,图4所示的装置还包括:控制模块40。
其中,控制模块40,用于调整所述第二全景模型的透明度,控制所述第二全景模型为不可见状态。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切换模块30包括:获取单元31,用于获取所述第一全景模型的第一视点和所述第二全景模型的第二视点。第一控制单元32,用于按照与所述场景切换方向相反的方向控制所述第一视点运动所述预设距离,并控制所述第一全景模型由可见状态转换为不可见状态。第二控制单元33,用于按照所述场景切换方向控制所述第二视点运动所述预设距离,并控制所述第二全景模型由不可见状态转换为可见状态。
可选地,第一控制单元32具体用于:查询第一视点的移动距离与透明度的第一映射关系,根据所述第一映射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一视点的当前移动距离对应的第一透明度,并将所述第一全景模型调整至所述第一透明度。
第二控制单元33具体用于:查询第二视点的移动距离与透明度的第二映射关系,根据所述第二映射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二视点的当前移动距离对应的第二透明度,并将所述第二全景模型调整至所述第二透明度。
前述实施例对全景场景切换方法的解释说明同样适用于本实施例的全景场景切换装置,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的全景场景切换装置,通过获取当前场景的第一全景模型。进而,获取目标场景的全景模型信息,根据全景模型信息生成目标场景的第二全景模型。进一步,获取场景切换方向和预设距离,根据场景切换方向和预设距离,控制由第一全景模型切换至第二全景模型,以展示目标场景。由此,能够在从当前场景切换至目标场景时,实现穿梭效果,场景切换更平滑,提高了全景展示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申请还提出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中的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前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全景场景切换方法。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和一种可读存储介质。
如图5所示,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全景场景切换方法的电子设备的框图。电子设备旨在表示各种形式的数字计算机,诸如,膝上型计算机、台式计算机、工作台、个人数字助理、服务器、刀片式服务器、大型计算机、和其它适合的计算机。电子设备还可以表示各种形式的移动装置,诸如,个人数字处理、蜂窝电话、智能电话、可穿戴设备和其它类似的计算装置。本文所示的部件、它们的连接和关系、以及它们的功能仅仅作为示例,并且不意在限制本文中描述的和/或者要求的本申请的实现。
如图5所示,该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501、存储器502,以及用于连接各部件的接口,包括高速接口和低速接口。各个部件利用不同的总线互相连接,并且可以被安装在公共主板上或者根据需要以其它方式安装。处理器可以对在电子设备内执行的指令进行处理,包括存储在存储器中或者存储器上以在外部输入/输出装置(诸如,耦合至接口的显示设备)上显示GUI的图形信息的指令。在其它实施方式中,若需要,可以将多个处理器和/或多条总线与多个存储器和多个存储器一起使用。同样,可以连接多个电子设备,各个设备提供部分必要的操作(例如,作为服务器阵列、一组刀片式服务器、或者多处理器***)。图5中以一个处理器501 为例。
存储器502即为本申请所提供的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由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本申请所提供的全景场景切换方法。本申请的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指令用于使计算机执行本申请所提供的全景场景切换方法。
存储器502作为一种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非瞬时软件程序、非瞬时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全景场景切换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例如,附图3所示的获取模块10,生成模块20,切换模块30)。处理器501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502中的非瞬时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服务器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全景场景切换方法。
存储器502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至少一个功能所需要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电子设备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502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瞬时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瞬时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502可选包括相对于处理器501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电子设备。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全景场景切换方法的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输入装置503和输出装置 504。处理器501、存储器502、输入装置503和输出装置504可以通过总线或者其他方式连接,图5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
输入装置503可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电子设备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例如触摸屏、小键盘、鼠标、轨迹板、触摸板、指示杆、一个或者多个鼠标按钮、轨迹球、操纵杆等输入装置。输出装置504可以包括显示设备、辅助照明装置(例如,LED)和触觉反馈装置(例如,振动电机)等。该显示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液晶显示器(LCD)、发光二极管(LED)显示器和等离子体显示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显示设备可以是触摸屏。
此处描述的***和技术的各种实施方式可以在数字电子电路***、集成电路***、专用ASIC(专用集成电路)、计算机硬件、固件、软件、和 /或它们的组合中实现。这些各种实施方式可以包括:实施在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中,该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可在包括至少一个可编程处理器的可编程***上执行和/或解释,该可编程处理器可以是专用或者通用可编程处理器,可以从存储***、至少一个输入装置、和至少一个输出装置接收数据和指令,并且将数据和指令传输至该存储***、该至少一个输入装置、和该至少一个输出装置。
这些计算程序(也称作程序、软件、软件应用、或者代码)包括可编程处理器的机器指令,并且可以利用高级过程和/或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和/或汇编/机器语言来实施这些计算程序。如本文使用的,术语“机器可读介质”和“计算机可读介质”指的是用于将机器指令和/或数据提供给可编程处理器的任何计算机程序产品、设备、和/或装置(例如,磁盘、光盘、存储器、可编程逻辑装置(PLD)),包括,接收作为机器可读信号的机器指令的机器可读介质。术语“机器可读信号”指的是用于将机器指令和/ 或数据提供给可编程处理器的任何信号。
为了提供与用户的交互,可以在计算机上实施此处描述的***和技术,该计算机具有:用于向用户显示信息的显示装置(例如,CRT(阴极射线管) 或者LCD(液晶显示器)监视器);以及键盘和指向装置(例如,鼠标或者轨迹球),用户可以通过该键盘和该指向装置来将输入提供给计算机。其它种类的装置还可以用于提供与用户的交互;例如,提供给用户的反馈可以是任何形式的传感反馈(例如,视觉反馈、听觉反馈、或者触觉反馈);并且可以用任何形式(包括声输入、语音输入或者、触觉输入)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
可以将此处描述的***和技术实施在包括后台部件的计算***(例如,作为数据服务器)、或者包括中间件部件的计算***(例如,应用服务器)、或者包括前端部件的计算***(例如,具有图形用户界面或者网络浏览器的用户计算机,用户可以通过该图形用户界面或者该网络浏览器来与此处描述的***和技术的实施方式交互)、或者包括这种后台部件、中间件部件、或者前端部件的任何组合的计算***中。可以通过任何形式或者介质的数字数据通信(例如,通信网络)来将***的部件相互连接。通信网络的示例包括:局域网(LAN)、广域网(WAN)、互联网。
计算机***可以包括客户端和服务器。客户端和服务器一般远离彼此并且通常通过通信网络进行交互。通过在相应的计算机上运行并且彼此具有客户端-服务器关系的计算机程序来产生客户端和服务器的关系。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全景场景切换方法的步骤。
应该理解,可以使用上面所示的各种形式的流程,重新排序、增加或删除步骤。例如,本发申请中记载的各步骤可以并行地执行也可以顺序地执行也可以不同的次序执行,只要能够实现本申请公开的技术方案所期望的结果,本文在此不进行限制。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的是,根据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进行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替代。任何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全景场景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当前场景的第一全景模型,所述第一全景模型包括全景球模型;
获取目标场景的全景模型信息,根据所述全景模型信息生成所述目标场景的第二全景模型,所述第二全景模型包括全景球模型;
获取场景切换方向和预设距离,根据所述场景切换方向和所述预设距离,控制由所述第一全景模型切换至所述第二全景模型,以展示所述目标场景;
所述根据所述场景切换方向和所述预设距离,控制由所述第一全景模型切换至所述第二全景模型,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全景模型的第一视点和所述第二全景模型的第二视点;
按照与所述场景切换方向相反的方向控制所述第一视点运动所述预设距离,并控制所述第一全景模型由可见状态转换为不可见状态;
按照所述场景切换方向控制所述第二视点运动所述预设距离,并控制所述第二全景模型由不可见状态转换为可见状态;
所述控制所述第一全景模型由可见状态转换为不可见状态,包括:
查询第一视点的移动距离与透明度的第一映射关系,根据所述第一映射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一视点的当前移动距离对应的第一透明度,并将所述第一全景模型调整至所述第一透明度;
所述控制所述第二全景模型由不可见状态转换为可见状态,包括:
查询第二视点的移动距离与透明度的第二映射关系,根据所述第二映射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二视点的当前移动距离对应的第二透明度,并将所述第二全景模型调整至所述第二透明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据所述全景模型信息生成第二全景模型之后,还包括:
调整所述第二全景模型的透明度,控制所述第二全景模型为不可见状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场景切换方向包括:
获取与所述第一全景模型对应的视线方向,将所述视线方向作为所述场景切换方向。
4.一种全景场景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当前场景的第一全景模型,所述第一全景模型包括全景球模型;
生成模块,用于获取目标场景的全景模型信息,根据所述全景模型信息生成所述目标场景的第二全景模型,所述第二全景模型包括全景球模型;
切换模块,用于获取场景切换方向和预设距离,根据所述场景切换方向和所述预设距离,控制由所述第一全景模型切换至所述第二全景模型,以展示所述目标场景;
所述切换模块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第一全景模型的第一视点和所述第二全景模型的第二视点;
第一控制单元,用于按照与所述场景切换方向相反的方向控制所述第一视点运动所述预设距离,并控制所述第一全景模型由可见状态转换为不可见状态;
第二控制单元,用于按照所述场景切换方向控制所述第二视点运动所述预设距离,并控制所述第二全景模型由不可见状态转换为可见状态;
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具体用于:
查询第一视点的移动距离与透明度的第一映射关系,根据所述第一映射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一视点的当前移动距离对应的第一透明度,并将所述第一全景模型调整至所述第一透明度;
所述第二控制单元具体用于:
查询第二视点的移动距离与透明度的第二映射关系,根据所述第二映射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二视点的当前移动距离对应的第二透明度,并将所述第二全景模型调整至所述第二透明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控制模块,用于调整所述第二全景模型的透明度,控制所述第二全景模型为不可见状态。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模块具体用于:
获取与所述第一全景模型对应的视线方向,将所述视线方向作为所述场景切换方向。
7.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全景场景切换方法。
8.一种存储有计算机指令的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全景场景切换方法。
CN202010022299.6A 2020-01-09 2020-01-09 全景场景切换方法、装置及设备 Active CN11311502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22299.6A CN113115023B (zh) 2020-01-09 2020-01-09 全景场景切换方法、装置及设备
US17/031,228 US11120617B2 (en) 2020-01-09 2020-09-24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witching panoramic scen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22299.6A CN113115023B (zh) 2020-01-09 2020-01-09 全景场景切换方法、装置及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15023A CN113115023A (zh) 2021-07-13
CN113115023B true CN113115023B (zh) 2022-09-27

Family

ID=767086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22299.6A Active CN113115023B (zh) 2020-01-09 2020-01-09 全景场景切换方法、装置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1120617B2 (zh)
CN (1) CN11311502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85062A (zh) * 2022-01-18 2022-04-22 北京有竹居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展示方案的切换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15129213B (zh) * 2022-05-31 2024-04-26 瑞庭网络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937118B (zh) * 2022-06-09 2023-03-21 北京新唐思创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模型转换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5079921A (zh) * 2022-07-08 2022-09-20 北京有竹居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控制场景信息加载的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82999A (zh) * 2013-05-21 2014-12-03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全景内动画跳转方法及***
CN106157354A (zh) * 2015-05-06 2016-11-23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三维场景切换方法及***
CN106485772A (zh) * 2016-09-30 2017-03-08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全景切换方法及***
WO2018000619A1 (zh) * 2016-06-29 2018-01-04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展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与虚拟现实设备
CN109391773A (zh) * 2018-09-21 2019-02-26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全景页面切换时拍摄点的移动控制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007429B2 (en) * 2011-04-06 2015-04-14 Casio Computer Co., Ltd.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capable of generating wide-range image
JP2013034081A (ja) * 2011-08-02 2013-02-14 Sony Corp 画像処理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6505556B2 (ja) * 2015-09-07 2019-04-24 株式会社ソニー・インタラクティブエンタテインメント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生成方法
US11009939B2 (en) * 2015-09-10 2021-05-18 Verizon Media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generating and providing immersive 3D displays
US10102611B1 (en) * 2017-10-16 2018-10-16 Xplorit Llc Interconnected 360 video virtual travel
US11461942B2 (en) * 2018-12-21 2022-10-04 Koninklijke Kpn N.V. Generating and signaling transition between panoramic image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82999A (zh) * 2013-05-21 2014-12-03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全景内动画跳转方法及***
CN106157354A (zh) * 2015-05-06 2016-11-23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三维场景切换方法及***
WO2018000619A1 (zh) * 2016-06-29 2018-01-04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展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与虚拟现实设备
CN106485772A (zh) * 2016-09-30 2017-03-08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全景切换方法及***
CN109391773A (zh) * 2018-09-21 2019-02-26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全景页面切换时拍摄点的移动控制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15023A (zh) 2021-07-13
US11120617B2 (en) 2021-09-14
US20210217224A1 (en) 2021-07-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115023B (zh) 全景场景切换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1432070B (zh) 应用投屏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11294665B (zh) 视频的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1722245B (zh) 定位方法、定位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1586319B (zh) 视频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0806865B (zh) 动画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701238A (zh) 虚拟画卷的显示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368137A (zh) 视频的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1860167A (zh) 人脸融合模型获取及人脸融合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0941332A (zh) 表情驱动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190259198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generating visual representations of a virtual object for display by user devices
CN110505406A (zh) 背景虚化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CN111275803B (zh) 3d模型渲染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601933A (zh) 物联网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291218A (zh) 视频融合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0631603B (zh) 车辆导航方法和装置
CN111915642B (zh) 图像样本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04991695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1970560A (zh) 视频获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462072A (zh) 点云图质量检测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13129456A (zh) 车辆三维模型变形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3727164B (zh) 直播间入口显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Narducci et al. Enabling consistent hand-based interaction in mixed reality by occlusions handling
CN112738404B (zh) 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3093901B (zh) 全景画面显示方法、装置及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