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84178B - 一种纳米铜基粉末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纳米铜基粉末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84178B
CN113084178B CN202110368024.2A CN202110368024A CN113084178B CN 113084178 B CN113084178 B CN 113084178B CN 202110368024 A CN202110368024 A CN 202110368024A CN 113084178 B CN113084178 B CN 11308417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pper
ball milling
powder
ball
based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6802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84178A (zh
Inventor
陈�峰
魏至成
闫志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Materials And Processing Guangdong Academy Of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Materials And Processing Guangdong Academy Of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Materials And Processing Guangdong Academy Of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Materials And Processing Guangdong Academy Of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211036802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84178B/zh
Publication of CN1130841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841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841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841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FWORKING METALLIC POWDER; MANUFACTURE OF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MAKING METALLIC POWDER;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LIC POWDER
    • B22F9/00Making metallic powder or suspensions thereof
    • B22F9/02Making metallic powder or suspensions thereof using physical processes
    • B22F9/04Making metallic powder or suspensions thereof using physical processes starting from solid material, e.g. by crushing, grinding or mil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FWORKING METALLIC POWDER; MANUFACTURE OF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MAKING METALLIC POWDER;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LIC POWDER
    • B22F1/00Metallic powder; Treatment of metallic powder, e.g. to facilitate working or to improve properties
    • B22F1/05Metallic powder characterised by the size or surface area of the particles
    • B22F1/054Nanosized p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FWORKING METALLIC POWDER; MANUFACTURE OF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MAKING METALLIC POWDER;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LIC POWDER
    • B22F1/00Metallic powder; Treatment of metallic powder, e.g. to facilitate working or to improve properties
    • B22F1/07Metallic powder characterised by particles having a nanoscale micro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FWORKING METALLIC POWDER; MANUFACTURE OF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MAKING METALLIC POWDER;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LIC POWDER
    • B22F9/00Making metallic powder or suspensions thereof
    • B22F9/16Making metallic powder or suspensions thereof using chemical processes
    • B22F9/18Making metallic powder or suspensions thereof using chemical processes with reduction of metal compounds
    • B22F9/20Making metallic powder or suspensions thereof using chemical processes with reduction of metal compounds starting from solid metal compounds
    • B22F9/22Making metallic powder or suspensions thereof using chemical processes with reduction of metal compounds starting from solid metal compounds using gaseous reduc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2NANOTECHNOLOGY
    • B82YSPECIFIC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NANOSTRUCTURES; MEASUREMENT OR ANALYSIS OF NANOSTRUCTURES;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B82Y30/00Nanotechnology for materials or surface science, e.g. nanocomposi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2NANOTECHNOLOGY
    • B82YSPECIFIC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NANOSTRUCTURES; MEASUREMENT OR ANALYSIS OF NANOSTRUCTURES;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B82Y40/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FWORKING METALLIC POWDER; MANUFACTURE OF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MAKING METALLIC POWDER;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LIC POWDER
    • B22F9/00Making metallic powder or suspensions thereof
    • B22F9/02Making metallic powder or suspensions thereof using physical processes
    • B22F9/04Making metallic powder or suspensions thereof using physical processes starting from solid material, e.g. by crushing, grinding or milling
    • B22F2009/043Making metallic powder or suspensions thereof using physical processes starting from solid material, e.g. by crushing, grinding or milling by ball milling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anotechnology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e Of Metal Powder And Suspensions Thereof (AREA)
  • Powder Metallurg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铜基粉末的制备方法,属于高延性金属纳米粉末制备领域。该发明包括:对铜基材料进行球磨,球磨过程中使用氧源以及粒径不超过1mm的微细磨料;球磨后,对所得产物进行还原。与现有常规球磨技术相比,本发明加速了铜基材料的细化过程,解决了高延展性材料在球磨过程中易塑性变形和冷焊而无法被有效磨碎的问题,拓宽了球磨技术在超细金属粉末制备领域的应用。与目前工业上制备超细铜粉的主要方法液相还原法相比,本发明大大降低了纳米铜基粉末的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有利于促进纳米铜基粉末的应用。

Description

一种纳米铜基粉末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延性金属纳米粉末制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纳米铜基粉末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纳米铜粉由于其原料成本低廉,有望取代金或银等贵金属:在石油化工领域,纳米粉体的高活性可以使其做有机转变的催化剂和进行光催化;在电子工业领域,高导电性的纳米铜粉可以作为导电墨水的材料,用于柔性电路的印刷;在能源工业领域,良好的导热性可以使其作为载热流体进行设备的散热降温;在节能环保领域,可以作为燃油添加剂,催化燃料充分燃烧并起到净化尾气的作用;利用其粘附性和软质抛光的特点,纳米铜粉还可以做机械设备用润滑油的添加剂,可以促进润滑油产生稳定的油膜,达到自密封和自修复等作用。
目前纳米铜粉大部分采用液相还原法进行,其通过“由小到大”的方式制备粉体,制得的粉体粒径小,粉末结晶度高,形貌变化多。然而在制备过程中,存在颗粒细小的粉体容易产生团聚;大量使用水或醇等溶剂;所使用的还原剂有剧毒或成本过高;制备后副产物需反复清洗去除;产量低、生产过程复杂、工艺参数控制困难等缺点,导致液相制备技术在工艺上不具备进行工业低成本生产的潜力。国内鲜有铜粉制备厂商能够提供纳米铜粉,其价格高居不下(粒径25nm的商业铜粉每吨售价1.2亿人民币)而市场无法接受,限制了相关产品在现代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和推广。
球磨技术由于其操作简便和设备成本低等特点适合产品的大规模生产,常被用于粉末的细化、组分均匀化、机械合金化和制备过饱和固溶体、亚稳晶相、准晶相、非晶合金和纳米晶等非平衡相。球磨过程中,被磨粉料置入球磨罐内,靠磨球之间及磨球与罐壁之间的作用重复发生变形、叠合、冷焊和粉碎的过程,最终达到粉末细化的效果,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但实际上,由于铜基材料具有高延展性的特性,采用常规球磨技术很难实现铜基粉体的纳米化。
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纳米铜基粉末的制备方法,可通过球磨技术实现铜基粉体的纳米化。
本申请可这样实现:
本申请提供一种纳米铜基粉末的制备方法,对铜基材料进行球磨,球磨过程中使用氧源以及粒径不超过1mm的微细磨料;球磨后,对所得产物进行还原。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铜基材料包括铜金属材料和铜氧化物材料中的至少一种。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当铜基材料为含铜氧化物的材料时,所述氧源即为该铜氧化物。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微细磨料与铜基材料的质量比为1:10-10:1。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微细磨料的材质为硬质磨料,该硬质磨料包括不锈钢、耐磨钢、碳化钨、氧化铝和氧化锆中的至少一种。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原温度不超过250℃。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球磨过程中还使用有直径为不低于5mm的大磨球。
在可选地实施方式中,大磨球与铜基材料的球料比为10:1-100:1。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包括:
通过在球磨过程中添加微细磨料和氧源,解决了由于高延展性材料在球磨过程中易塑性变形和冷焊而无法被有效磨碎的问题。本发明可以加速粉末的细化,所得铜基粉体颗粒可达到纳米级,拓宽了球磨技术在超细金属粉末制备领域的应用。本发明与常规球磨相比,实现了高延性铜基材料颗粒尺寸的纳米化;与低温球磨相比,球磨条件更加温和,对设备负担更低;与目前工业上制备超细铜粉的主要方法液相还原法相比,操作简单且产量高,生产成本低,适合大规模生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1、实施例2、对比例1和对比例2中纯铜粉末的形貌图;
图2为实施例1中球磨30小时后粉末的形貌图;
图3为图2中部分区域的放大图;
图4为实施例1中还原后的粉末的形貌图;
图5为对比例1中球磨20小时后粉末的形貌图;
图6为对比例2中球磨30小时后粉末的形貌图;
图7为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和对比例3中氧化亚铜粉末的形貌图;
图8为实施例2中球磨30小时后粉末的形貌图;
图9为实施例2中还原后的粉末的形貌图;
图10为实施例3中球磨30小时后粉末的形貌图;
图11为对比例3中球磨30小时后粉末的形貌图;
图12为实施例4中球磨30小时后粉末的形貌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下面对本申请提供的纳米铜基粉末的制备方法进行具体说明。
球磨技术虽然已被广泛应用于制备纳米晶材料,但纳米粉体不同于纳米晶材料:只要晶粒尺寸为纳米级,就可以称其为纳米晶材料,实际材料的宏观尺寸可能是毫米级;只有每一粒颗粒的粒径是纳米级且分散性良好、不发生明显团聚的材料才可以称其为纳米粉体。现有的常规球磨技术在温和的球磨条件下生产纳米铜基粉体存在很大困难,其主要原因在于:铜及铜基材料延展性较好,在磨球的撞击下极易发生塑性变形,被压实呈扁平状薄片,继续延长球磨时间将被冷焊成为更大的团聚体。为解决上述问题,有研究人员采用超低温振动球磨技术,在液氮冷却、球料比为100:1的条件下,经3小时将粒径为10μm的原料铜粉破碎为粒径为30nm的纳米粉体。但低温球磨技术不仅存在液氮挥发和流体控制导致粉末损失的问题,而且还存在对设备的抗冻、耐蚀、密闭性要求高,球磨后须除气等缺点,难以大规模生产。
本发明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种可适用于工业化大规模生产的纳米铜基粉末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对铜基材料进行球磨,球磨过程中使用氧源以及粒径不超过1mm的微细磨料;进一步地,还包括对球磨后的产物进行还原。
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方法在温和的实验条件下,采用常规球磨设备就可以将铜及铜基粉体细化到的亚微米甚至纳米级别,操作简单,适合大规模生产。其原因在于:相比行业内普通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通过增加磨球质量(即球料比)以提高球磨过程中的破碎能量的方法,本发明通过在原本的球磨技术基础上加入微细磨料提高球磨过程中的能量利用效率,而不是通过增加磨球尺寸和质量而增加球磨过程中的总能量,既避免了资源浪费又没有增加对设备的负担;通过增加磨料与被磨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将常规球磨无法显著细化的铜及铜基粉体细化到的亚微米甚至纳米级别。
值得说明的是,本申请中微细磨料的粒径过大容易导致无法充分与粉末发生碰撞或剪切作用,起不到微细磨料的作用。优选地,本申请中微细磨料的粒径为1-1000μm。值得说明的是,为了便于微细磨料与铜基粉体的分离,更优选采用粒径为100-1000μm的磨料。
进一步地,氧源可以是气体氧源,例如氧气或者含氧气体,也可以是固体氧源,例如铜氧化物。可参考地,氧化可以采用开罐、向罐内通入含氧气体或向罐内加入铜氧化物的方式进行,上述“罐”即为球磨罐。
当铜基材料中包含铜氧化物时,氧源即为该铜氧化物。
进一步地,对球磨所得的铜基物料进行还原可以是将氧化后的铜基物料与还原性气体接触。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微细磨料与铜基材料的质量比为1:10-10:1,如1:10、1:5、1:2、1:1、2:1、5:1或10:1等,此外,也可以为1:10-10:1范围内的其它任意比值。值得说明的是,若微细磨料与铜基材料的质量比过低会导致无法在短时间内磨细粉末,甚至无法起到细化粉末的效果。
上述微细磨料的材质为硬质磨料,可参考地,上述硬质磨料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不锈钢、耐磨钢、碳化钨、氧化铝和氧化锆中的至少一种,此外,也可采用其它常用的磨料材质。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铜基材料可以包括但不仅限于铜金属材料和铜氧化物材料中的至少一种。其中,铜金属材料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纯铜、铜合金、铜与其他合金元素或非合金元素的混合物等,铜氧化物材料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铜氧化物、铜氧化物与其他合金元素或非合金元素的混合物。
可参考地,上述铜基材料为粉状或颗粒状。由于粉末粒径越细小,越有助于缩短球磨时间,因此,优选的粉末粒径≤3mm。在更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粉状的铜基材料的粒径分布为1-100μm,如5-20μm等。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球磨包括振动球磨、行星球磨和搅拌球磨中的任意一种,也可包括其它常用的球磨方式。上述球磨过程可以是常温球磨也可以为低温球磨,优选地,采用常温球磨。
可参考地,球磨过程中,转动条件下(例如行星球磨或搅拌球磨)的球磨自转转速为200-600rpm,如200rpm、300rpm、400rpm、500rpm或600rpm等。为了实现充分的细化效果,在温和的球磨条件下,球磨时间通常为20小时以上。
在可选地实施方式中,球磨过程中还使用有直径不低于5mm的大磨球,例如可使用6-20mm的大磨球,大磨球与铜基材料的球料比为10:1-100:1。
值得说明的是,本发明并不对球磨过程中所用的大磨球的具体直径和数量进行过多限定,只需所有的大磨球的直径均不低于5mm且大磨球的总量与铜基材料的球料比为10:1-100:1即可,具体参数,研发人员可以通过有限的实验获得。
在可选地实施方式中,球磨过程中应使用过程控制剂等助剂,过程控制剂为有机物,例如可以为石蜡、硬脂酸等分解温度较低的有机物。
值得说明的是,本发明未提及的球磨条件和操作可参照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过多赘述。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特征和性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1)称取铜粉和过程控制剂:分别称取50g铜粉(粒径分布3-20μm,形貌如图1所示)和1.5g石蜡;
(2)选择微细磨料:称取50g直径0.5mm的不锈钢球作为微细磨料;
(3)混合并放料:将上述三种材料混合均匀后放入容积为2L的球磨罐中,并放入2.0kg直径6-20mm的大磨球,球料比40:1;
(4)球磨:设置行星式球磨机的自转速度为300rpm,公转速度为150rpm;
(5)使用气体氧源进行氧化:当球磨时间分别达到1、3、5、10、20小时,开罐以对球磨所得的铜基物料进行氧化;
(6)还原:将球磨30小时后的粉末在200℃的H2氛围下保温1小时。
球磨30小时后的铜粉形貌如图2所示,图3为图2中部分区域的放大图。微米级铜粉被破碎为纳米级颗粒,粒径在50-150nm;其BET比表面积为3.8417m2/g,平均粒径为174.31nm;激光粒径分布的D50为161nm。还原后形貌如图4所示,发生一定程度的烧结,其氧含量小于1%。值得指出的是,通过简单地筛分,即可实现不锈钢球与纳米铜粉的分离。
对比例1
(1)称取铜粉和过程控制剂:分别称取50g铜粉(粒径分布3-20μm,形貌如图1所示)和1.5g石蜡;
(2)混合并放料:将上述两种材料混合均匀后放入容积为2L的球磨罐中,并放入2.0kg直径6-20mm的大磨球,球料比40:1;
(3)球磨:设置行星式球磨机的自转速度为300rpm,公转速度为150rpm;
(4)取样:球磨20小时后取样。
也即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球磨过程中不添加任何微细磨料,也不开罐氧化,取样后的粉末的扫描电镜图如图5所示。可以看出,由于金属铜延展性很好,铜粉在磨球的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呈尺寸为0.8-2μm的扁平状薄片,采用常规球磨技术并没有起到很好的细化效果。
对比例2
(1)称取铜粉和过程控制剂:分别称取50g铜粉(粒径分布3-20μm,形貌图如图1所示)和1.5g石蜡;
(2)选择微细磨料:称取50g直径0.5mm的不锈钢球作为微细磨料;
(3)混合并放料:将上述三种材料混合均匀后放入容积为2L的球磨罐中,并放入2.0kg直径6-20mm的大磨球,球料比40:1;
(4)球磨:设置行星式球磨机的自转速度为300rpm,公转速度为150rpm;
(5)取样:球磨30小时后取样。
也即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选用同样的直径0.5mm的微细磨料,但球磨过程不开罐氧化,取样后的粉末的扫描电镜图如图6所示。可以看出,即使添加微细磨料,如果不使用氧源,原料铜粉依旧无法被磨细。
实施例2
(1)称取铜粉和过程控制剂:分别称取16g铜粉(粒径分布3-20μm,其形貌如图1所示)和1.5g石蜡;
(2)选取微细磨料:称取50g直径0.5-2μm的球形羟基铁粉作为微细磨料;
(3)选取固体氧源:称取34g氧化亚铜粉末(粒径分布0.5-2μm,其形貌如图7所示)作为固体氧源;
(4)混合并放料:将上述四种材料混合均匀后放入容积为2L的球磨罐中,并放入2.0kg直径6-20mm的大磨球,球料比40:1;
(5)球磨:设置行星式球磨机的自转速度为300rpm,公转速度为150rpm;
(6)还原:将球磨30小时后的粉末在200℃的H2氛围下保温1小时。
也即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采用氧化亚铜粉末作为固体氧源。球磨后粉末的形貌如图8所示,混合铜基粉末被磨细。还原后的形貌如图9所示,粉末发生一定程度的烧结,其氧含量小于1%。
实施例3
(1)称取铜氧化物和过程控制剂:分别称取56.3g氧化亚铜粉末(粒径分布0.5-2μm,其形貌如图7所示)和1.5g石蜡;
(2)选取微细磨料:称取50g直径0.5-2μm的球形羟基铁粉作为微细磨料;
(3)混合并放料:将上述三种材料混合均匀后放入容积为2L的球磨罐中,并放入2.0kg直径6-20mm的大磨球,球料比40:1;
(4)球磨:设置行星式球磨机的自转速度为300rpm,公转速度为150rpm;
(5)还原:将球磨30小时后的粉末在200℃的H2氛围下保温1小时。
球磨30小时后氧化亚铜粉末的形貌如图10所示。氧化亚铜粉末被破碎呈颗粒状,粒径在50-150nm,图中大的薄片状物质为球磨过程中被压扁的羟基铁粉。原始粉末中含有铜氧化物时,球磨过程中仅添加微细磨料也能将微米级粉末研磨至纳米级。还原后的粉末氧含量小于1%。值得指出的是,羟基铁粉尺寸较细小,不利于与纳米铜粉分离。
对比例3
(1)称取铜氧化物和过程控制剂:分别称取50g氧化亚铜粉末(粒径分布0.5-2μm,形貌如图7所示)和1.5g石蜡;
(2)混合并放料:将上述两种材料混合均匀后放入容积为2L的球磨罐中,并放入2.0kg直径6-20mm的大磨球,球料比40:1;
(3)球磨:设置行星式球磨机的自转速度为300rpm,公转速度为150rpm,球磨时间为30小时;
(4)取样:球磨30小时后,对球磨的氧化亚铜粉末进行取样。
球磨后铜粉的形貌如图11所示。可以看出,氧化亚铜粉末在磨球的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呈尺寸为0.5-1.5μm的扁平状薄片。原始粉末中含有铜氧化物,但球磨过程中不添加微细磨料,无法将微米级粉末破碎至纳米级。
实施例4
(1)称取铜氧化物和过程控制剂:分别称取56.3g氧化亚铜粉末(粒径分布0.5-2μm,其形貌如图7所示)和1.5g石蜡;
(2)选取微细磨料:称取50g直径0.5mm的不锈钢球作为微细磨料;
(3)混合并放料:将上述三种材料混合均匀后放入容积为2L的球磨罐中,并放入2.0kg直径6-20mm的大磨球,球料比40:1;
(4)球磨:设置行星式球磨机的自转速度为300rpm,公转速度为150rpm;
(5)还原:将球磨30小时后的粉末在200℃的H2氛围下保温1小时。
也即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微细磨料选用50g直径0.5mm的不锈钢球。球磨后粉末形貌如图12所示,氧化亚铜粉末被破碎呈颗粒状,粒径在50-150nm。原始粉末中含有铜氧化物时,球磨过程中仅添加微细磨料就能将微米级粉末破碎至纳米级。还原后的粉末氧含量小于1%。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微细磨料与铜基材料的球料比为1:10。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微细磨料与铜基材料的球料比为10:1。
实施例7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大磨球与铜基材料的球料比为10:1。
实施例8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大磨球与铜基材料的球料比为100:1。
综上所述,本发明创造性地提出了在球磨铜基材料的过程中使用氧源和粒径不超过1mm微细磨料,并对球磨后的产物进行还原。该发明解决了高延展性材料在球磨过程中易塑性变形和冷焊而无法被有效磨碎的问题。该发明可以加速粉末的细化,所得铜基粉体颗粒可达到纳米级,拓宽了球磨技术在超细金属粉末制备领域的应用。本发明与常规球磨相比,实现了高延性铜基材料颗粒尺寸的纳米化;与低温球磨相比,球磨条件更加温和,对设备负担更低;与目前工业上制备超细铜粉的主要方法液相还原法相比,操作简单且产量高,生产成本低,适合大规模生产。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纳米铜基粉末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对铜基材料进行球磨,球磨过程中使用氧源以及粒径不超过1mm的微细磨料;球磨后,对所得产物进行还原;
所述铜基材料包括铜金属材料和铜氧化物材料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微细磨料与所述铜基材料的质量比为1:10-1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氧源包括气体或固体氧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铜基材料为含铜氧化物的材料时,所述氧源为所述铜氧化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细磨料的材质为硬质磨料,所述硬质磨料包括不锈钢、耐磨钢、碳化钨、氧化铝和氧化锆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原温度不超过25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球磨过程中还使用有直径不低于5mm的大磨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大磨球与所述铜基材料的球料比为10:1-100:1。
CN202110368024.2A 2021-04-06 2021-04-06 一种纳米铜基粉末的制备方法 Active CN11308417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68024.2A CN113084178B (zh) 2021-04-06 2021-04-06 一种纳米铜基粉末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68024.2A CN113084178B (zh) 2021-04-06 2021-04-06 一种纳米铜基粉末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84178A CN113084178A (zh) 2021-07-09
CN113084178B true CN113084178B (zh) 2023-02-21

Family

ID=766742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68024.2A Active CN113084178B (zh) 2021-04-06 2021-04-06 一种纳米铜基粉末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84178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19966A (zh) * 2001-11-16 2003-05-28 吴桂学 四氧化三铁超细颗粒的球磨工艺
CN102363217A (zh) * 2011-10-26 2012-02-29 济南大学 一种纳米多孔铜粉末的制备方法
CN103316742A (zh) * 2013-05-31 2013-09-25 尚越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二元硒化物纳米粉体的高能振动球磨工艺
CN103435095A (zh) * 2013-08-14 2013-12-11 西安工程大学 高能球磨法制备纳米二氧化锡/复合纳米二氧化锡的方法
CN105655570A (zh) * 2016-04-01 2016-06-08 四川创能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纳米级硅粉材料精细化制备的方法
CN105655569A (zh) * 2016-04-01 2016-06-08 四川创能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超细纳米级硅粉的制备方法
CN110434346A (zh) * 2019-08-26 2019-11-12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高能球磨法细化大粒径纯铜或铜合金颗粒的方法
CN111013747A (zh) * 2019-12-19 2020-04-17 上海大学 一种球磨制备纳米级粉体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19966A (zh) * 2001-11-16 2003-05-28 吴桂学 四氧化三铁超细颗粒的球磨工艺
CN102363217A (zh) * 2011-10-26 2012-02-29 济南大学 一种纳米多孔铜粉末的制备方法
CN103316742A (zh) * 2013-05-31 2013-09-25 尚越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二元硒化物纳米粉体的高能振动球磨工艺
CN103435095A (zh) * 2013-08-14 2013-12-11 西安工程大学 高能球磨法制备纳米二氧化锡/复合纳米二氧化锡的方法
CN105655570A (zh) * 2016-04-01 2016-06-08 四川创能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纳米级硅粉材料精细化制备的方法
CN105655569A (zh) * 2016-04-01 2016-06-08 四川创能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超细纳米级硅粉的制备方法
CN110434346A (zh) * 2019-08-26 2019-11-12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高能球磨法细化大粒径纯铜或铜合金颗粒的方法
WO2021037031A1 (zh) * 2019-08-26 2021-03-04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高能球磨法细化大粒径纯铜或铜合金颗粒的方法
CN111013747A (zh) * 2019-12-19 2020-04-17 上海大学 一种球磨制备纳米级粉体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84178A (zh) 2021-07-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Zhang et al. Preparation of copper nanoparticles by chemical reduction method using potassium borohydride
JP5148821B2 (ja) フレーク銀粉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で製造されたフレーク銀粉
CN111545767B (zh) 一种纳米尺度多元合金的制备方法
CN111590084B (zh) 一种金属粉体材料的制备方法
US4504597A (en) Cupreous catalyst and process making same
CN110578069B (zh) 一种金属及合金纳米晶的制备方法
CN112077331A (zh) 一种碳材料载纳米尺度多元合金的制备方法
US20230364677A1 (en) Alloy powder,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 and use therefor
CN112831733B (zh) 一种非晶包覆y2o3复合材料及其粉体制备方法
CN110373565B (zh) 纳米弥散强化合金的制备方法
CN112620640B (zh) 基于AgC废边角料再利用的AgNi电接触材料的制备方法
Du et al. Sustainable recovery of ultrafine TiC powders from molten Ti-bearing slag under super-gravity field
CN113084178B (zh) 一种纳米铜基粉末的制备方法
Baghel et al.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MWCNTs/Al6082 nanocomposites through ultrasonic assisted stir casting technique
JP2008038163A5 (zh)
US20220347746A1 (en) Method for refining large-particle-size pure copper or copper alloy particles by high-energy ball milling
US6131835A (en) Methods for treating ores
CN117025983B (zh) 采用超声外场与微气泡联用实现钒铬氧化浸出的方法
US7311754B2 (en) Molecular decomposition processes for the synthesis of nanosize metallic powders
CN1483540A (zh) 一种纳米铜粉的制造方法
JP2011089156A (ja) 金属微細粒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He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ultrafine copper powder prepared by novel electrodeposition method
CN110629030A (zh) 一种强化粗粒难磨金属基固废资源中有价金属溶出的方法
CN101597777B (zh) 一种使用金属氧化物直接制备金属粉末或者合金粉末的方法
CN101439871A (zh) 一种复合纳米SnO2粉末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