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38783B - 冷却***及液冷*** - Google Patents

冷却***及液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38783B
CN113038783B CN201911355293.4A CN201911355293A CN113038783B CN 113038783 B CN113038783 B CN 113038783B CN 201911355293 A CN201911355293 A CN 201911355293A CN 113038783 B CN113038783 B CN 11303878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heat exchange
cooling medium
exchange device
cabine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5529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38783A (zh
Inventor
钟杨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filed Critical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35529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38783B/zh
Publication of CN1130387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387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387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387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70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server racks or cabinets; for data centers, e.g. 19-inch computer racks
    • H05K7/20763Liquid cooling without phase chan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冷却***,用于冷却待冷却装置,所述冷却***包括:多个柜体,包括至少一个换热装置的换热装置集合;所述换热装置集合用于通过冷却介质供应管路为所述多个柜体提供第一冷却介质,并通过冷却介质返回管路接收从所述多个柜体返回的第二冷却介质,所述第一冷却介质用于冷却所述多个柜体的待冷却装置,所述第二冷却介质为因吸收所述待冷却装置的热量而升温的冷却介质,其中,所述换热装置是用于将所述第二冷却介质冷却为所述第一冷却介质的装置。采用上述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柜体冷却***存在缺乏灵活扩展和占用空间较大的问题。

Description

冷却***及液冷***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散热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冷却***,本申请还涉及一种液冷***。
背景技术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高速发展,服务器需要提供更高的计算性能来满足应用的需求。服务器性能提升的同时,功耗呈现急速上升之势,容纳服务器的柜体的功耗成倍数上升,数据显示,近十年来数据中心柜体的功率密度提高了约15倍。过去一个机架的功耗一般为1.5-2kW,现在却出现局部高达20-30kW的情况,传统的服务器和数据中心采用的是空调风冷的方式,空调风冷通常会消耗大量的能源、空间和成本,而且消耗量日益膨胀。
目前,为了减少数据中心对电力资源的消耗,一些数据中心采用冷却液对服务器进行制冷,。
现有技术下采用冷却液对柜体进行制冷的柜体冷却***存在缺乏灵活扩展和占用空间较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冷却***,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柜体冷却***存在缺乏灵活扩展和占用空间较大的问题。
本申请提供一种冷却***,用于冷却待冷却装置,所述冷却***包括:多个柜体,包括至少一个换热装置的换热装置集合;
所述换热装置集合用于通过冷却介质供应管路为所述多个柜体提供第一冷却介质,并通过冷却介质返回管路接收从所述多个柜体返回的第二冷却介质,所述第一冷却介质用于冷却所述多个柜体内的待冷却装置,所述第二冷却介质为因吸收所述待冷却装置的热量而升温的冷却介质,其中,所述换热装置是用于将所述第二冷却介质冷却为所述第一冷却介质的装置。
可选的,所述多个柜体的数量根据所述换热装置集合的冷却数据以及单个柜体需要的冷却数据确定。
可选的,所述换热装置集合的数量或者所述换热装置集合中的换热装置的数量根据所述多个柜体所需要的冷却数据确定。
可选的,所述换热装置集合包括第一换热装置子集合和第二换热装置子集合;
所述第一换热装置子集合和所述第二换热装置子集合分别包括至少一个换热装置;所述第一换热装置子集合提供的冷却数据等于所述第二换热装置子集合提供的冷却数据;
所述第一换热装置子集合用于在处于正常工作模式时,为所述多个柜体提供第一冷却介质,并通过冷却介质返回管路接收从所述多个柜体返回的第二冷却介质;
所述第二换热装置子集合用于在所述第一换热装置子集合处于非正常工作模式时,为所述多个柜体提供第一冷却介质,并通过冷却介质返回管路接收从所述多个柜体返回的第二冷却介质。
可选的,所述冷却***还包括:控制装置;
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第一换热装置子集合和第二换热装置子集合耦合连接;
所述控制装置用于在所述第一换热装置子集合处于非正常工作模式时,控制所述第二换热装置子集合为所述多个柜体提供第一冷却介质,并通过冷却介质返回管路接收从所述多个柜体返回的第二冷却介质。
可选的,还包括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第一换热装置子集合是否无法工作;
所述控制装置具体用于在所述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第一换热装置子集合处于非正常工作模式时,控制所述第二换热装置子集合为所述多个柜体提供第一冷却介质,并通过冷却介质返回管路接收从所述多个柜体返回的第二冷却介质。
可选的,所述换热装置包括:导流泵和热交换器;
所述导流泵,用于提供第一冷却介质在冷却介质供应管路内流动的动力;
所述热交换器,用于将所述第二冷却介质冷却为所述第一冷却介质。
可选的,所述换热装置是用于将所述第二冷却介质冷却为所述第一冷却介质的装置,包括:
所述换热装置是用于通过第三冷却介质将所述第二冷却介质冷却为所述第一冷却介质的装置。
可选的,还包括冷却塔;
所述冷却塔,用于通过第二冷却介质供应管路向所述换热装置集合提供第三冷却介质;以及通过第二冷却介质返回管路接收从所述换热装置集合返回的第四冷却介质,所述第四冷却介质为因吸收所述第二冷却介质的热量而升温的冷却介质;所述冷却塔是用于将所述第四冷却介质冷却为所述第三冷却介质的装置。
可选的,还包括循环泵,用于提供第三冷却介质在第二冷却介质供应管路内流动的动力。
可选的,所述冷却塔包括第一冷却塔和第二冷却塔;所述循环泵包括第一循环泵和第二循环泵;
所述第一循环泵与所述第一冷却塔连接;所述第二循环泵与所述第二冷却塔连接;
所述第一冷却塔用于在处于正常工作模式时,通过第二冷却介质供应管路向所述换热装置集合提供第三冷却介质;以及通过第二冷却介质返回管路接收从所述换热装置集合返回的第四冷却介质;
所述第二冷却塔用于在所述第一冷却塔用于在处于非正常工作模式时,通过第二冷却介质供应管路向所述换热装置集合提供第三冷却介质;以及通过第二冷却介质返回管路接收从所述换热装置集合返回的第四冷却介质。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液冷***,用于冷却待冷却装置,所述液冷***包括:至少两组柜体、至少两个换热装置集合,第一扩展管路,第二扩展管路,所述至少两个换热装置集合连接在所述第一扩展管路和所述第二扩展管路之间;每组柜体包含多个柜体,每组柜体与一个换热装置集合连接;
所述换热装置集合用于通过冷却介质供应管路为与其连接的柜体提供第一冷却介质,并通过冷却介质返回管路接收从与其连接的柜体返回的第二冷却介质,所述第一冷却介质用于冷却与其连接的柜体的待冷却装置,并且所述第一冷却介质至少部分浸没所述待冷却装置,所述第二冷却介质为因吸收所述待冷却装置的热量而升温的冷却介质,其中,所述换热装置是用于将所述第二冷却介质冷却为所述第一冷却介质的装置。
可选的,所述待冷却装置为服务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具有以下优点:
本申请提供一种冷却***,采用包括至少一个换热装置的换热装置集合对多个柜体进行制冷,与现有技术下相比,一方面显著减少了换热装置的数量,节省了空间,更加适用于大规模部署待冷却装置;另一方面,当单个柜体需要的冷却数据发生变化时,可以不改动换热装置集合的配置,只需增加或减少柜体的数量即可,更加灵活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冷却***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冷***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冷却***,下面结合图1进行说明。
所述冷却***,用于冷却待冷却装置,所述冷却***包括:多个柜体,包括至少一个换热装置的换热装置集合;所述换热装置集合用于通过冷却介质供应管路为所述多个柜体提供第一冷却介质,并通过冷却介质返回管路接收从所述多个柜体返回的第二冷却介质,所述第一冷却介质用于冷却所述多个柜体的待冷却装置,所述第二冷却介质为因吸收所述待冷却装置的热量而升温的冷却介质,其中,所述换热装置是用于将所述第二冷却介质冷却为所述第一冷却介质的装置。
所述第一冷却介质,可以为气态介质、液态介质、固液混合态的介质。
所述待冷却装置可以是数据中心的服务器,也可以是其他需要冷却降温的发热设备。
所述换热装置可以包括:导流泵和热交换器。
所述导流泵,用于提供第一冷却介质在冷却介质供应管路内流动的动力;
所述热交换器,用于将所述第二冷却介质冷却为所述第一冷却介质。
如图1所示,冷却***可以包括一个换热装置集合、多个柜体、冷却介质供应管路1-1、冷却介质返回管路1-2。其中,冷却介质为绝缘的冷却液。换热装置集合可以包括换热装置CDU1(CDU,Cooling Distribution Unit)、换热装置CDU2,换热装置CDU1和换热装置CDU2内部分别包括导流泵和热交换器。换热装置CDU1和换热装置CDU2通过冷却介质供应管路1-1为多个柜体提供第一冷却液,并通过冷却介质返回管路1-2接收从多个柜体返回的第二冷却液,第一冷却液用于冷却多个柜体内的待冷却装置,第二冷却液为因吸收待冷却装置的热量而升温的冷却液。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冷却介质为绝缘的冷却液时,待冷却装置可以部分浸没或完全浸没在第一冷却介质中,也可以将第一冷却介质喷洒到待冷却装置上。
具体的,上述冷却***的工作原理为:换热装置CDU1和换热装置CDU2内部的导流泵驱动第一冷却液通过冷却介质供应管路1-1流动到多个柜体,在柜体内循环流动以带走待冷却装置的热量,同时,第一冷却液的温度上升形成第二冷却液,第二冷却液通过冷却介质返回管路1-2回流到换热装置CDU1和换热装置CDU2中的热交换器中,再由热交换器使第二冷却液重新达到低温的状态,第二冷却液冷变为第一冷却液,第一冷却液循环冷却介质供应管路1-1再次对待冷却装置进行冷却降温,从而达到循环持续地将待冷却装置的热量排出的目的。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为了保证在换热装置集合出现故障时冷却***仍能对待冷却装置进行冷却,换热装置集合可以进行冗余设置。所述换热装置集合包括第一换热装置子集合和第二换热装置子集合;所述第一换热装置子集合和所述第二换热装置子集合分别包括至少一个换热装置;所述第一换热装置子集合提供的冷却数据等于所述第二换热装置子集合提供的冷却数据;所述第一换热装置子集合用于在处于正常工作模式时,为所述多个柜体提供第一冷却介质,并通过冷却介质返回管路接收从所述多个柜体返回的第二冷却介质;所述第二换热装置子集合用于在所述第一换热装置子集合处于非正常工作模式时,为所述多个柜体提供第一冷却介质,并通过冷却介质返回管路接收从所述多个柜体返回的第二冷却介质。
所述正常工作模式,指第一换热装置子集合处于工作状态,第二换热装置子集合处于关闭状态。
所述非正常工作模式,指第一换热装置子集合无法工作时的模式。
如图1所示,冷却***可以包括一个换热装置集合、多个柜体、冷却介质供应管路1-1、冷却介质返回管路1-2,以及冷却介质供应管路1-3、冷却介质返回管路1-4,其中,换热装置集合包括第一换热装置子集合和第二换热装置子集合,其中,第一换热装置子集合包括换热装置CDU1和换热装置CDU2,第二换热装置子集合包括换热装置CDU3和换热装置CDU4,第一换热装置子集合提供的冷却数据等于第二换热装置子集合提供的冷却数据。第一换热装置子集合处于正常工作模式时,换热装置CDU1和换热装置CDU2为多个柜体提供第一冷却介质,并通过冷却介质返回管路接收从多个柜体返回的第二冷却介质;第一换热装置子集合处于非正常工作模式时,换热装置CDU3和换热装置CDU4为多个柜体提供第一冷却介质,并通过冷却介质返回管路接收从多个柜体返回的第二冷却介质。
为了当第一换热装置子集合出现故障时第二换热装置子集合能够及时进入工作状态,所述冷却***还可以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第一换热装置子集合和第二换热装置子集合耦合连接;所述控制装置用于在第一换热装置子集合处于非正常工作模式时,控制第二换热装置子集合为多个柜体提供第一冷却介质,并通过冷却介质返回管路接收从多个柜体返回的第二冷却介质。
所述冷却***还可以包括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第一换热装置子集合是否无法工作;所述控制装置具体用于在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第一换热装置子集合处于非正常工作模式时,控制所述第二换热装置子集合为多个柜体提供第一冷却介质,并通过冷却介质返回管路接收从多个柜体返回的第二冷却介质。
如图1所示,当换热装置集合包括第一换热装置子集合和第二换热装置子集合并在正常工作模式时,控制装置控制冷却***中的换热装置CDU1和换热装置CDU2运行,换热装置CDU3和换热装置CDU4关闭;当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第一换热装置子集合出现故障时,控制装置控制处于关闭状态的换热装置CDU3和换热装置CDU4开始运行,第二换热装置子集合为多个柜体提供第一冷却介质,并通过冷却介质返回管路接收从多个柜体返回的第二冷却介质。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柜体的数量可以根据换热装置集合的冷却数据以及单个柜体需要的冷却数据确定。
例如,如图1所示,如果冷却***采用冗余设计,换热装置集合包括第一换热装置子集合和第二换热装置子集合,其中,第一换热装置子集合包括换热装置CDU1和换热装置CDU2,第一换热装置子集合包括换热装置CDU3和换热装置CDU4。如果一个换热装置的冷却数据为180kw,则冗余设计时,同时有两个换热装置工作,换热装置集合的冷却数据为360kw,如果单个柜体需要的冷却数据均为30kw,则可配置上下各6个柜体;如果单个柜体需要的冷却数据均为60kw,则可配置上下各3个柜体;如果单个柜体需要的冷却数据均为90kw,则可配置上下各2个柜体。
由上可见,当单个柜体需要的冷却数据发生变化时,可以不改动换热装置集合的配置,只需增加或减少由换热装置集合提供制冷的柜体的数量即可,增加了冷却***的灵活性。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换热装置集合的数量或者所述换热装置集合中的换热装置的数量可以根据多个柜体所需要的冷却数据确定。
所述多个柜体所需要的冷却数据,指冷却***中所有柜体所需要的冷却数据之和。
如果换热装置集合提供的冷却数据是固定的,则换热装置集合的数量可以根据多个柜体所需要的冷却数据确定。当多个柜体所需要的冷却数据增大时,可以增加换热装置集合的数量,当多个柜体所需要的冷却数据减少时,可以减少换热装置集合的数量。例如,换热装置集合提供的冷却数据为720kw,单个柜体需要的冷却数据均为180kw,需要设置8个柜体,在不进行冗余设计的情况下,则可以采用两个换热装置集合,为多个柜体提供制冷;如果需要设置16个冷却数据均为180kw的柜体,则需要采用四个冷却数据为720kw的换热装置集合。
当多个柜体所需要的冷却数据发生变化时,除了采用改变换热装置集合的数量的方式外,还可以改变换热装置集合中的换热装置的数量。换热装置集合中的换热装置的数量根据多个柜体所需要的冷却数据确定。例如,冷却***中需要设置有6个柜体,单个柜体需要的冷却数据均为30kw,多个柜体所需要的冷却数据为180kw,每个换热装置的冷却数据为180kw,如果换热装置集合采用1+1冗余设计,则换热装置集合可以包含两个冷却数据为180kw的换热装置;如果冷却***中需要将柜体增加到12个,单个柜体需要的冷却数据均为30kw,多个柜体所需要的冷却数据为360kw,如果换热装置集合采用2+2冗余设计,则换热装置集合可以增加两个冷却数据为180kw的换热装置,采用四个换热装置。
综上所述,本申请采用换热装置集合对多个柜体进行制冷,与现有技术下的一个柜体固定配置两个换热装置相比,一方面显著减少了换热装置的数量,节省了空间,更加适用于大规模部署待冷却装置;另一方面,当单个柜体需要的冷却数据发生变化时,可以不改动换热装置集合的配置,只需增加或减少柜体的数量即可,更加灵活方便。
在具体实施时,所述换热装置可以通过第三冷却介质将第二冷却介质冷却为第一冷却介质。
所述第三冷却介质包括冷却水。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冷却***还可以包括冷却塔。
所述冷却塔,用于通过第二冷却介质供应管路向所述换热装置集合提供第三冷却介质;以及通过第二冷却介质返回管路接收从所述换热装置集合返回的第四冷却介质,所述第四冷却介质为因吸收所述第二冷却介质的热量而升温的冷却介质;所述冷却塔是用于将所述第四冷却介质冷却为所述第三冷却介质的装置。
为了增加第三冷却介质的流动速度,所述冷却***还可以包括循环泵,用于提供第三冷却介质在第二冷却介质供应管路内流动的动力。
如图1所示,冷却***包括:第一冷却塔1-5、第一循环泵1-6、第二冷却介质供应管路1-7、第二冷却介质返回管路1-8、一个换热装置集合、多个柜体、冷却介质供应管路1-1、冷却介质返回管路1-2、冷却介质供应管路1-3、冷却介质返回管路1-4,第一冷却塔1-5和第一循环泵1-6通过第二冷却介质供应管路向换热装置集合提供第三冷却介质,第四冷却介质再通过第二冷却介质返回管路流入第一冷却塔1-5,形成一个回路。
上述冷却***的工作原理为:换热装置CDU1和换热装置CDU2内部的导流泵驱动第一冷却液通过冷却介质供应管路1-1流动到多个柜体,在柜体内循环流动以带走待冷却装置的热量,同时,第一冷却液的温度上升形成第二冷却液,第二冷却液通过冷却介质返回管路1-2回流到换热装置CDU1和换热装置CDU2中的热交换器中,再由通过第二冷却介质供应管路1-7流入热交换器中的第三冷却介质使第二冷却液重新达到低温的状态,第三冷却介质升温变为第四冷却介质,第四冷却介质通过第二冷却介质返回管路1-8流入第一冷却塔1-5,再由第一冷却塔将第四冷却介质冷却为第三冷却介质,第三冷却介质循环流动为第二冷却液降温。
为了保证循环泵和冷却塔对换热装置提供冷源的连续性,可以对循环泵和冷却塔进行冗余设置。
如图1所示,冷却***包括:一个换热装置集合、多个柜体、冷却介质供应管路1-1、冷却介质返回管路1-2、冷却介质供应管路1-3、冷却介质返回管路1-4、第一冷却塔1-5、第一循环泵1-6、第二冷却介质供应管路1-7、第二冷却介质返回管路1-8、第二冷却塔1-9、第二循环泵1-10、第二冷却介质供应管路1-12、第二冷却介质返回管路1-11,当第一冷却塔1-5或第一循环泵1-6出现故障时,可以采用第二冷却塔1-9、第二循环泵1-10对换热装置提供冷源。
需要说明的是,在具体实施时在图1的冷却***的基础上可以增加多个换热装置集合以及多个柜体,以便为更多数量的待冷却装置制冷。
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一种液冷***,用于冷却待冷却装置,所述液冷***包括:至少两组柜体、至少两个换热装置集合,第一扩展管路,第二扩展管路,所述至少两个换热装置集合连接在所述第一扩展管路和所述第二扩展管路之间;每组柜体包含多个柜体,每组柜体与一个换热装置集合连接;
所述换热装置集合用于通过冷却介质供应管路为与其连接的柜体提供第一冷却介质,并通过冷却介质返回管路接收从与其连接的柜体返回的第二冷却介质,所述第一冷却介质用于冷却与其连接的柜体的待冷却装置,并且所述第一冷却介质至少部分浸没所述待冷却装置,所述第二冷却介质为因吸收所述待冷却装置的热量而升温的冷却介质,其中,所述换热装置是用于将所述第二冷却介质冷却为所述第一冷却介质的装置。
如图2所示,其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冷***的示意图。液冷***包括:换热装置集合2-13和换热装置集合2-14、多个柜体、冷却介质供应管路2-1、冷却介质返回管路2-2、冷却介质供应管路2-3、冷却介质返回管路2-4、冷却塔2-5、循环泵2-6、第一扩展管路(包括:第二冷却介质供应管路2-7、第二冷却介质返回管路2-8)、冷却塔2-9、循环泵2-10、第二扩展管路(包括:第二冷却介质供应管路2-11、第二冷却介质返回管路2-12)、冷却介质供应管路2-15、冷却介质返回管路2-16、冷却介质供应管路2-17、冷却介质返回管路2-18。其工作方式与只包含一个换热装置集合的冷却***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虽然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申请,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本申请权利要求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内存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内存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非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Claims (9)

1.一种冷却***,其特征在于,用于冷却待冷却装置,所述冷却***包括:多个柜体,包括至少一个换热装置的换热装置集合;
所述换热装置集合用于通过冷却介质供应管路为所述多个柜体提供第一冷却介质,并通过冷却介质返回管路接收从所述多个柜体返回的第二冷却介质,所述第一冷却介质用于冷却所述多个柜体的待冷却装置,所述第二冷却介质为因吸收所述待冷却装置的热量而升温的冷却介质,其中,所述换热装置是用于将所述第二冷却介质冷却为所述第一冷却介质的装置;
所述多个柜体的数量根据所述换热装置集合的冷却数据及单个柜体需要的冷却数据确定;所述换热装置集合的数量或者所述换热装置集合中的换热装置的数量根据所述多个柜体所需要的冷却数据确定;
所述换热装置集合包括第一换热装置子集合和第二换热装置子集合,所述第一换热装置子集合和所述第二换热装置子集合分别包括至少一个换热装置;所述第一换热装置子集合提供的冷却数据等于所述第二换热装置子集合提供的冷却数据;
所述第一换热装置子集合用于在处于正常工作模式时,为所述多个柜体提供第一冷却介质,并通过冷却介质返回管路接收从所述多个柜体返回的第二冷却介质;
所述第二换热装置子集合用于在所述第一换热装置子集合处于非正常工作模式时,为所述多个柜体提供第一冷却介质,并通过冷却介质返回管路接收从所述多个柜体返回的第二冷却介质;
所述冷却***还包括:控制装置和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换热装置子集合是否无法工作;所述控制装置用于在所述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第一换热装置子集合处于非正常工作模式时,控制所述第二换热装置子集合为所述多个柜体提供所述第一冷却介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第一换热装置子集合和第二换热装置子集合耦合连接;
所述控制装置用于在所述第一换热装置子集合处于非正常工作模式时,控制所述第二换热装置子集合为所述多个柜体提供第一冷却介质,并通过冷却介质返回管路接收从所述多个柜体返回的第二冷却介质。
3.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冷却***,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装置包括:导流泵和热交换器;
所述导流泵,用于提供第一冷却介质在冷却介质供应管路内流动的动力;
所述热交换器,用于将所述第二冷却介质冷却为所述第一冷却介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装置是用于将所述第二冷却介质冷却为所述第一冷却介质的装置,包括:
所述换热装置是用于通过第三冷却介质将所述第二冷却介质冷却为所述第一冷却介质的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却塔;
所述冷却塔,用于通过第二冷却介质供应管路向所述换热装置集合提供第三冷却介质;以及通过第二冷却介质返回管路接收从所述换热装置集合返回的第四冷却介质,所述第四冷却介质为因吸收所述第二冷却介质的热量而升温的冷却介质;所述冷却塔是用于将所述第四冷却介质冷却为所述第三冷却介质的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循环泵,用于提供第三冷却介质在第二冷却介质供应管路内流动的动力。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却***,所述冷却塔包括第一冷却塔和第二冷却塔;所述循环泵包括第一循环泵和第二循环泵;
所述第一循环泵与所述第一冷却塔连接;所述第二循环泵与所述第二冷却塔连接;
所述第一冷却塔用于在处于正常工作模式时,通过第二冷却介质供应管路向所述换热装置集合提供第三冷却介质;以及通过第二冷却介质返回管路接收从所述换热装置集合返回的第四冷却介质;
所述第二冷却塔用于在所述第一冷却塔用于在处于非正常工作模式时,通过第二冷却介质供应管路向所述换热装置集合提供第三冷却介质;以及通过第二冷却介质返回管路接收从所述换热装置集合返回的第四冷却介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其特征在于,所述待冷却装置为服务器。
9.一种液冷***,其特征在于,用于冷却待冷却装置,所述液冷***包括:至少两组柜体、至少两个换热装置集合,第一扩展管路,第二扩展管路,所述至少两个换热装置集合连接在所述第一扩展管路和所述第二扩展管路之间;每组柜体包含多个柜体,每组柜体与一个换热装置集合连接;
所述换热装置集合用于通过冷却介质供应管路为与其连接的柜体提供第一冷却介质,并通过冷却介质返回管路接收从与其连接的柜体返回的第二冷却介质,所述第一冷却介质用于冷却与其连接的柜体的待冷却装置,并且所述第一冷却介质至少部分浸没所述待冷却装置,所述第二冷却介质为因吸收所述待冷却装置的热量而升温的冷却介质,其中,所述换热装置是用于将所述第二冷却介质冷却为所述第一冷却介质的装置;
所述换热装置集合包括第一换热装置子集合和第二换热装置子集合,所述第一换热装置子集合和所述第二换热装置子集合分别包括至少一个换热装置;所述第一换热装置子集合提供的冷却数据等于所述第二换热装置子集合提供的冷却数据;
所述第一换热装置子集合用于在处于正常工作模式时,为所述多个柜体提供第一冷却介质,并通过冷却介质返回管路接收从所述多个柜体返回的第二冷却介质;
所述第二换热装置子集合用于在所述第一换热装置子集合处于非正常工作模式时,为所述多个柜体提供第一冷却介质,并通过冷却介质返回管路接收从所述多个柜体返回的第二冷却介质;
所述液冷***还包括:控制装置和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换热装置子集合是否无法工作;所述控制装置用于在所述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第一换热装置子集合处于非正常工作模式时,控制所述第二换热装置子集合为所述多个柜体提供所述第一冷却介质。
CN201911355293.4A 2019-12-25 2019-12-25 冷却***及液冷*** Active CN1130387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55293.4A CN113038783B (zh) 2019-12-25 2019-12-25 冷却***及液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55293.4A CN113038783B (zh) 2019-12-25 2019-12-25 冷却***及液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38783A CN113038783A (zh) 2021-06-25
CN113038783B true CN113038783B (zh) 2023-11-17

Family

ID=764588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55293.4A Active CN113038783B (zh) 2019-12-25 2019-12-25 冷却***及液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38783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473792A1 (en) * 2002-01-29 2003-08-07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A method and system of cooling a cabinet using dynamically controlled ciculating cooling fluid
CN101351383A (zh) * 2005-12-22 2009-01-21 空中客车德国有限公司 模块化冷却***和用于该***的制冷器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473792A1 (en) * 2002-01-29 2003-08-07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A method and system of cooling a cabinet using dynamically controlled ciculating cooling fluid
CN101351383A (zh) * 2005-12-22 2009-01-21 空中客车德国有限公司 模块化冷却***和用于该***的制冷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38783A (zh) 2021-06-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11472B (zh) 液冷服务器设备、服务器及液冷装置
Nadjahi et al. A review of thermal management and innovative cooling strategies for data center
US10401077B2 (en) Chilled water cooling system
CN107743354B (zh) 数据中心机房的制冷***和数据中心
CN107182191B (zh) 一种能够同时实现对cpu芯片和服务器进行散热的***
US11497145B2 (en) Server rack and data center including a hybrid-cooled server
CN107182190A (zh) 一种专用于对服务器进行散热的***
CN111278262A (zh) 服务器芯片重力型热管和热管背板结合的服务器散热***
CN113038783B (zh) 冷却***及液冷***
CN206909031U (zh) 一种专用于对服务器进行散热的***
CN206895121U (zh) 一种能够同时实现对cpu芯片和服务器进行散热的***
CN210519308U (zh) 一种数据中心板冷式液体冷却***
CN111526694B (zh) 用于服务器机柜的液冷***和服务器机柜
CN109085905B (zh) 一种用于不同发热量的服务器的冷却***
CN104699206A (zh) 一种数据中心冷却机柜
CN114828588B (zh) 一种两相流双循环多模式数据中心机柜散热***
US20130025827A1 (en) Cooling system for electronic device
CN214592586U (zh) 一种液冷一体化机柜
CN114710931A (zh) 一种数据中心的制冷***及液冷机柜
CN108023156A (zh) 一种雷达天线的热循环***
CN112243332B (zh) 制冷***及数据中心
CN211792613U (zh) 服务器芯片重力型热管和热管背板结合的服务器散热***及装置
CN114001516A (zh) 船用设备的冷却***及船舶
CN210137561U (zh) 制冷***
US20130031924A1 (en) Cooling system for electronic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