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23505A - 升降机的群管理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升降机的群管理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23505A
CN113023505A CN202011416369.2A CN202011416369A CN113023505A CN 113023505 A CN113023505 A CN 113023505A CN 202011416369 A CN202011416369 A CN 202011416369A CN 113023505 A CN113023505 A CN 1130235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vator
unit
elevators
zone
group manag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41636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23505B (zh
Inventor
中川雅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Elevator and Building System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0235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235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235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235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02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 B66B1/06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electric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34Details, e.g. call counting devices, data transmission from car to control system, devices giving information to the control system
    • B66B1/3415Control system configuration and the data transmission or communication within the control system
    • B66B1/3423Control system configuration, i.e. lay-ou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0006Monitoring devices or performance analysers
    • B66B5/0018Devices monitoring the operating condition of the elevator syste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201/00Aspects of 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 B66B2201/20Details of the evaluation method for the allocation of a call to an elevator car
    • B66B2201/21Primary evaluation criteria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201/00Aspects of 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 B66B2201/20Details of the evaluation method for the allocation of a call to an elevator car
    • B66B2201/226Taking into account the distribution of elevator cars within the elevator system, e.g. to prevent clustering of elevator ca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201/00Aspects of 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 B66B2201/20Details of the evaluation method for the allocation of a call to an elevator car
    • B66B2201/243Distribution of elevator cars, e.g. based on expected future ne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201/00Aspects of 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 B66B2201/30Details of the elevator system configuration
    • B66B2201/308Ganged elevator ca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201/00Aspects of 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 B66B2201/40Details of the change of control mode
    • B66B2201/402Details of the change of control mode by historical, statistical or predicted traffic data, e.g. by learn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201/00Aspects of 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 B66B2201/40Details of the change of control mode
    • B66B2201/403Details of the change of control mode by real-time traffic data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50/00Energy efficient technologies in elevators, escalators and moving walkways, e.g. energy saving or recuperation technolog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Elevator Control (AREA)
  • Indicating And Signalling Devic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升降机的群管理控制装置,在设置有多个升降机的建筑物中减少门厅侧设备的负载的偏差。实施方式的升降机的群管理控制装置具备决定部、分配部以及指令部。决定部每经过规定时间,基于每个区域的多个升降机各自的总门开闭数,针对区域与升降机的每个组合而决定位次,该区域是指连续的多个楼层的群组。分配部基于由决定部决定的位次,对1个区域分配1个或者多个升降机。指令部将指令发送至控制升降机的单体控制装置,该指令将由分配部分配给升降机的区域所包含的多个楼层中的某一楼层作为升降机的待机楼层。

Description

升降机的群管理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升降机的群管理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如下技术:当在1个建筑物中设置有多个电梯等升降机的情况下,各个电梯分别被分配给不同的楼层而分散待机,从而作为建筑物整体而减少对门厅呼叫的响应时间、即使用者的待机时间。
在这样的技术中,靠近由使用者进行门厅呼叫的楼层的电梯进行响应,因此,存在被分配给待机楼层附近的楼层的电梯的乘用轿厢的门开闭数比其它电梯的门开闭数增加的趋势。因此,特定的电梯的设备的更换、保养作业的频度变高。
另外,作为用于减少这样的电梯群中的各个电梯的设备的更换、保养作业的频度的偏差的技术,有监视各个电梯的轿厢侧设备的负载数据并通过操作来抑制负载,由此使电梯设备的更换时期或者保养周期均等化的技术。电梯的轿厢侧设备的负载数据例如是指与曳引机的马达、或者其周边设备等负载有关的数据,更具体而言是指电梯的行驶转矩的值等。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3138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现有技术中,对于升降机的门厅侧设备并未监视负载,在设置有多个升降机的建筑物中,有时难以减少门厅侧设备的负载的偏差。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手段
实施方式的升降机的群管理控制装置具备决定部、分配部以及指令部。决定部每经过规定时间,基于每个区域的多个升降机各自的总门开闭数,针对区域与升降机的每个组合而决定位次,该区域是指连续的多个楼层的群组。分配部基于由决定部决定的位次,对1个区域分配1个或者多个升降机。指令部将指令发送至控制升降机的单体控制装置,该指令将由分配部分配给升降机的区域所包含的多个楼层中的某一楼层作为升降机的待机楼层。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电梯***的整体构成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2为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群管理控制装置的功能构成的一个例子的框图。
图3为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区域信息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4为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门开闭数信息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5为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区域与电梯的每个组合的位次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6为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待机楼层的分配处理的流程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7为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群管理控制装置的功能构成的一个例子的框图。
图8为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待机楼层的分配处理的流程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9为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群管理控制装置的功能构成的一个例子的框图。
图10为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待机楼层的分配处理的流程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11为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群管理控制装置的功能构成的一个例子的框图。
图12为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待机楼层的分配处理的流程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13为表示第5实施方式的群管理控制装置的功能构成的一个例子的框图。
图14为表示第5实施方式的待机楼层的分配处理的流程的一个例子的第1流程图。
图15为表示第5实施方式的待机楼层的分配处理的流程的一个例子的第2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图1为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电梯***S的整体构成的一个例子的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梯***S具有电梯4a~4c这3台电梯。此外,电梯***S所包含的电梯的数量并不限定于此。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升降机的一个例子而对用于电梯的例子进行说明,但并不将升降机限制为电梯。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电梯4a称为A号机,将电梯4b称为B号机,将电梯4c称为C号机。另外,在不特别区分各个电梯4a~4c的情况下,简称为电梯4。另外,在对电梯4a~4c进行总称的情况下,称为电梯群3。
各电梯4具备轿厢5、配重6、主绳索7以及曳引机8。各电梯4为将能够在设置于具有多个楼层的建筑物的井道中升降的轿厢5与作为平衡锤的配重6用主绳索7进行连结的、所谓的吊桶式的电梯。
此外,主绳索7例如悬挂于在井道的上部设置的曳引机8的主滑轮8a以及导向轮(未图示)等,轿厢5连接于一端,配重6连接于另一端。另外,曳引机8例如具有产生动力的电动机(马达)8b,通过该电动机8b进行驱动,与电动机8b连结的主滑轮8a进行旋转驱动,利用在主滑轮8a与主绳索7之间产生的摩擦力来电动地卷绕主绳索7。
另外,在各电梯4的轿厢5的内部,设置有使用者能够输入目的层站的、未图示的轿厢呼叫输入装置。
单体控制装置9a~9c在群管理控制装置100的控制之下,控制对应的电梯4a~4c。以下,在不特别区分各个单体控制装置9a~9c的情况下,简称为单体控制装置9。
单体控制装置9进行电梯4的轿厢5的升降控制以及电梯门的开闭控制这样的各种控制。另外,单体控制装置9与群管理控制装置100电连接。单体控制装置9依照从群管理控制装置100接收的各轿厢5的运行预定以及各种设定信息而控制轿厢5的各部分。另外,单体控制装置9将在轿厢5内输入的轿厢呼叫的目的层站发送至群管理控制装置100。
单体控制装置9例如具备微型计算机以及驱动电路,其中,微型计算机具有利用通常的形式的双向共用总线相互连结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以及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等。ROM预先存储有规定的控制程序等。RAM临时存储CPU的运算结果。
单体控制装置9控制电梯4的各部分的驱动,通过轿厢5在井道内升降,使用者能够移动至任意的目标楼层。另外,在对呼叫平台呼叫或者轿厢呼叫的响应完成之后并经过一定时间之后,单体控制装置9使电梯4移动至由后述的群管理控制装置100决定的待机楼层。一定时间的长度并不被特别限定。
群管理控制装置100将具备A号机至C号机这3个电梯4的电梯群3作为一个群而进行管理。例如,在设置有电梯***S的未图示的建筑物的各楼层,配备有使用者能够输入用于呼叫电梯4的候梯厅呼叫的候梯厅呼叫装置,群管理控制装置100一边监视各电梯4的运转状态、轿厢呼叫的目的层站等,一边进行针对各号机的候梯厅呼叫的分配。群管理控制装置100为本实施方式中的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的一个例子。
群管理控制装置100例如为具备CPU等控制装置、ROM、RAM等存储装置、以及HDD(Hard Disk Drive,硬盘驱动器)、CD驱动器装置等外部存储装置的计算机。
图2为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群管理控制装置100的功能构成的一个例子的图。如图2所示,群管理控制装置100具备计数部101、计时部102、决定部103、分配部104、指令部105以及存储部120。
存储部120存储区域信息121和门开闭数信息122。存储部120例如由HDD实现。
在区域信息121中,设置有电梯***S的建筑物的楼层的区域与各电梯4对应起来。
区域是指将连续的多个楼层作为1个群组的区域。在本实施方式中,各楼层的区域划分为预先设定。各电梯4在所分配的区域所包含的楼层中的某一楼层等待来自使用者的候梯厅呼叫。因此,区域还称为待机区域。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例子,分配给各电梯4的区域的最下楼层为各电梯4的待机楼层。
图3为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区域信息121的一个例子的图。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电梯***S的建筑物具有1~6层这6个楼层,建筑物的1~2层被分类为区域1,3~4层被分类为区域2,5~6层被分类为区域3。另外,楼层的区域划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既可以分类为低层区域、中层区域、高层区域,也可以分类为低层区域和高层区域这两个楼层区域。
另外,各区域所包含的楼层的数量也可以不同。例如,也可以根据各楼层的使用者的数量不同而区域划分不同。具体而言,也可以包括建筑物的基准楼层等使用者比其它楼层多的楼层的区域被设定成包括的楼层数量比其它区域少。
各电梯4分别被分配给某一区域。例如,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电梯4a(A号机)被分配给区域1,电梯4b(B号机)被分配给区域2,电梯4c(C号机)被分配给区域3。在该情况下,电梯4a(A号机)的待机楼层为1层,电梯4b(B号机)的待机楼层为3层,电梯4c(C号机)的待机楼层为5层。
如图3那样,将电梯4a~4c分别在不同的楼层待机的情况称为分散待机。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电梯4a~4c在各个待机楼层待机的期间,在有呼叫之前不进行门开闭。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电梯***S的运行开始前,各楼层的区域划分、以及各电梯4与区域的对应建立由管理员等预先进行初始设定。各电梯4与区域的对应建立由后述分配部104更新。
门开闭数信息122为每个电梯4的、多个楼层各自的门开闭数的合计值。
图4为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门开闭数信息122的一个例子的图。如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门开闭数信息122为表示每个电梯4的、各楼层处的总门开闭数的信息。总门开闭数为从电梯4的运用开始后起的门开闭数的累积值。
返回至图2,计数部101对每个电梯4的、各楼层处的门开闭数进行计数。计数部101将计数得到的门开闭数登记于存储部120的门开闭数信息122。
计时部102对从各电梯4的待机楼层被设定起经过的时间进行计时。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梯***S中,预先作为初始设定而决定各电梯4的待机楼层,所以计时部102从电梯***S的运行开始时间点起开始计时。计时部102判定从各电梯4的待机楼层被设定起是否经过规定时间。
在计时部102判定为从前次的待机楼层的设定起经过规定时间的情况下,将规定时间的经过通知给决定部103。规定时间的长度并不被特别限定。
决定部103每隔规定时间而基于保存于存储部120的门开闭数信息122,计算各电梯4的每个区域的总门开闭数,针对区域与电梯4的每个组合,按照总门开闭数从少到多的顺序决定位次。
图5为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区域与电梯4的每个组合的位次的一个例子的图。如图5的上层所示,各区域的总门开闭数为“500”的区域3与电梯4a(A号机)的组合以及区域3与电梯4c(C号机)的组合都为第一顺位。另外,接下来,区域2与电梯4c(C号机)的组合为第三顺位。关于其它区域与电梯4的组合,决定部103也基于总门开闭数来判定位次。
另外,决定部103判定有无基于总门开闭数的位次相同的区域与电梯4的组合。在两个以上的组合判定为基于总门开闭数的位次相同的情况下,决定部103以使包括更靠近头部号机的电梯4的组合成为上位的方式变更位次。
头部号机例如设为最靠近建筑物的入口的电梯4,但头部号机的决定方式并不限定于此。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电梯4a(A号机)设为头部号机。另外,按照电梯4b(B号机)、电梯4c(C号机)的顺序,设为靠近电梯4a(A号机)的电梯。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头部号机的电梯4a(A号机)自身为最靠近头部号机的电梯4,接下来,按照电梯4b(B号机)、电梯4c(C号机)的顺序,设为靠近头部号机的电梯4。
例如,如图5的下层所示的例子那样,决定部103使都为第一顺位的区域3与电梯4a(A号机)的组合以及区域3与电梯4c(C号机)的组合中的、包括更靠近前部号机的电梯4a(A号机)的区域3与电梯4a(A号机)的组合的位次比区域3与电梯4c(C号机)的组合的位次高。
另外,关于位次相同的区域与电梯4的其它组合,也如图5的下层所示的例子那样,决定部103以使包括更靠近头部号机的电梯4的区域与电梯4的组合的位次变高的方式变更位次。
决定部103将区域与电梯4的每个组合的位次送出至分配部104。
分配部104基于由决定部103决定的区域与电梯4的每个组合的位次,对各区域分配电梯4。
更详细而言,分配部104从位次为上位的区域与电梯4的组合所包含的区域起依次分配靠近头部号机的电梯4。
例如,在图5的下层所示的例子中,区域3与电梯4a(A号机)的组合的位次为第一顺位。因此,分配部104最初对区域3分配作为头部号机的电梯4a(A号机)。另外,在该情况下,作为区域3所包含的楼层中的最低的楼层的5层为电梯4a(A号机)的待机楼层。关于第二顺位以下的区域与离头部号机第二近的电梯4的组合,分配部104也依次将电梯4分配给区域。
另外,在达至能够分配给区域的电梯4的台数的上限的情况下,分配部104使针对该区域的电梯4的分配停止。也就是说,分配部104从分配对象的区域去掉达至能够分配的电梯4的上限数的区域。
能够分配给各区域的电梯4的上限数为本实施方式中的阈值的一个例子。
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分配给各区域的电梯4的上限数设为1台。
在图5的下层所示的例子中,当对区域3分配电梯4a(A号机)时,达至分配给区域3的电梯4的上限数,所以分配部104不再对区域3分配其它电梯4。因此,区域3与电梯4c(C号机)的组合的位次为第二顺位,但分配部104不对区域3分配电梯4c(C号机)。在该情况下,分配部104基于作为下一位次的第三顺位的区域2与电梯4c(C号机)的组合,对区域2分配电梯4c(C号机)。
此外,能够分配给各区域的电梯4的上限数并不限定于1台。另外能够分配给各区域的电梯4的上限数也可以针对每个区域而不同。例如,假设在1个建筑物具有3个区域,设置于该建筑物的电梯群3包括4台电梯4的情况下,关于分配给各区域的电梯4的上限数,也可以是区域1设为1台,区域2设为1台,区域3设为两台。
分配部104基于分配结果,更新区域信息121。
指令部105基于由分配部104更新后的区域信息121,将把各电梯4a~4c的分配目的地的区域所包含的楼层中的、1个楼层作为各电梯4a~4c的待机楼层指令发送至控制电梯4a~4c的单体控制装置9a~9c。在本实施方式中,指令部105基于区域信息121,将把各电梯4a~4c的分配目的地的区域的最下层的楼层作为各电梯4a~4c的待机楼层的指令发送至控制电梯4a~4c的单体控制装置9a~9c。
接下来,对由如上那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群管理控制装置100执行的待机楼层的分配处理的流程的详细内容进行说明。
图6为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待机楼层的分配处理的流程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作为该流程图的前提,计数部101对每个电梯4的、各楼层处的门开闭数进行计数,将计数结果保存于存储部120。
首先,计时部102判定从前次的待机区域的设定起是否经过规定时间。在计时部102判定为从前次的待机区域的设定起未经过规定时间的情况下(S1“否”),结束处理。
另外,在计时部102判定为从前次的待机区域的设定起经过规定时间的情况下(S1“是”),将规定时间的经过通知给决定部103。在该情况下,决定部103基于保存于存储部120的门开闭数信息122,计算各电梯4的每个区域的总门开闭数(S2)。
接下来,决定部103针对区域与电梯4的每个组合,按照总门开闭数从少到多的顺序决定位次(S3)。
然后,决定部103判定是否有所决定的位次相同的区域与电梯4的组合(S4)。例如,在如图5的上层所示,位次为第一顺位的区域与电梯4的组合存在多个的情况下,决定部103判定为存在所决定的位次相同的区域与电梯4的组合。
在判定为存在位次相同的区域与电梯4的组合的情况下(S4“是”),决定部103以使包括更靠近头部号机的电梯4的区域与电梯4的组合成为上位的方式变更位次(S5)。例如,在图5的上层以及下层所示的例子中,决定部103使都设定为第一顺位的区域3与电梯4a(A号机)的组合以及区域3与电梯4c(C号机)的组合中的、区域3与电梯4a(A号机)的组合成为第一顺位,使区域3与电梯4c(C号机)的组合成为第二顺位。
此外,在所设定的位次相同的区域与电梯4的组合存在多个的情况下,决定部103以在位次相同的所有的组合中,使包括更靠近头部号机的电梯4的组合成为上位的方式变更位次。
另外,在判定为没有位次相同的区域与电梯4的组合的情况下(S4“否”),决定部103将所决定的区域与电梯4的每个组合的位次送出至分配部104。
在该情况下,分配部104对最上位的位次的区域与电梯4的组合所包含的区域分配在候选之中最靠近头部号机的电梯4(S6)。在第1次分配处理中,分配电梯群3的头部号机。例如,在图5的下层所示的例子中,电梯4a(A号机)被分配给区域3。另外,在S5的处理之后,也执行S6的处理。
然后,分配部104判定分配给区域的电梯4的台数是否达至能够分配给区域的电梯4的台数的上限(S7)。在该判定处理中,分配部104既可以针对所有的区域来判定是否达至能够分配的电梯4的上限台数,也可以仅针对在刚刚之前的分配处理中已分配电梯4的区域,判定是否达至能够分配的电梯4的上限台数。
在判定为分配给区域的电梯4的台数达至能够分配给区域的电梯4的台数的上限的情况下(S7“是”),分配部104从分配对象的区域去掉达至分配台数的上限的区域(S8)。例如,当电梯4a(A号机)被分配给区域3而使得分配给区域3的电梯4的台数达至上限数即“1”时,分配部104从分配对象的区域去掉区域3。
另外,在判定为分配给区域的电梯4的台数未达至能够分配给区域的电梯4的台数的上限的情况下(S7“否”),分配部104从分配候选去掉已分配给区域的电梯4(S9)。在此,已分配给区域的电梯4为在S6的处理中分配给区域的电梯4。例如,在电梯4a(A号机)被分配给区域3的情况下,电梯4a(A号机)从向其它区域1、2的分配候选中被去掉。另外,在S8的处理之后,也执行S9的处理。
接下来,分配部104判定分配候选的电梯的数量是否为“0”(S10)。例如,在电梯4a~4c中的、电梯4a(A号机)被分配给区域3的情况下,剩余的分配候选的电梯的数量为两台。在该情况下,分配部104判定为分配候选的电梯的数量不为“0”(S10“否”)。
在分配部104判定为分配候选的电梯的数量不为“0”的情况下,返回至S6的处理,针对作为分配候选而剩下的电梯4与作为分配对象的区域而剩下的区域的组合中的、最上位的位次的区域与电梯4的组合所包含的区域,分配作为分配候选而剩下的电梯4中的、最靠近头部号机的电梯4。
重复进行S6~S10的处理,直至分配部104判定为分配候选的电梯的数量为“0”为止。然后,在分配部104判定为分配候选的电梯的数量为“0”的情况(S10“是”)下,分配部104将电梯4向各区域的分配结果登记于区域信息121。
然后,指令部105基于由分配部104更新后的区域信息121,将把各电梯4a~4c的分配目的地的区域的最下层的楼层作为各电梯4a~4c的待机楼层的指令发送至控制电梯4a~4c的单体控制装置9a~9c(S11)。在此,该流程图的处理结束。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群管理控制装置100每经过规定时间,基于每个区域的多个电梯4各自的总门开闭数,针对区域与电梯4的每个组合而设定位次,基于该位次对1个区域分配1个或者多个电梯4,将把所分配的区域所包含的多个楼层中的某一楼层作为电梯4的待机楼层的指令发送至单体控制装置9。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群管理控制装置100,每隔规定时间而调换各电梯4的待机楼层,从而能够减少各电梯4的门厅侧设备的负载的偏差。由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群管理控制装置100,能够使各电梯4的门厅侧设备、例如电梯门用品等的劣化的加深度平均化,延长电梯***S整体的维护时期。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群管理控制装置100中,在分配给区域的电梯4的数量达至分配的上限数的情况下,从电梯4的分配对象去掉该区域。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群管理控制装置100,使各电梯4的分配目的地分散,减少电梯4偏差地配置于特定的楼层的情况。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群管理控制装置100中,在位次相同的区域与电梯4的组合存在多个的情况下,以使包括更靠近头部号机的电梯4的组合的位次成为上位的方式变更位次。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群管理控制装置100,即使在位次相同的组合存在多个的情况下,也能够唯一地决定位次,能够顺利地执行分配处理。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群管理控制装置100中,基于表示多个电梯4的每个楼层的门开闭数的累计值的门开闭数信息122,计算每个区域的多个电梯4各自的总门开闭数,基于计算出的总门开闭数,针对每个组合而决定位次。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群管理控制装置100,基于以区域为单位而进行总计的总门开闭数来决定位次,从而与以各个楼层为单位而设定位次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运算量。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决定部103每隔规定时间而计算各电梯4的每个区域的总门开闭数,但也可以是计数部101计算各电梯4的每个区域的总门开闭数。另外,在该情况下,在门开闭数信息122中,也可以将各电梯4的、各楼层处的门开闭数的合计值与各电梯4的每个区域的总门开闭数对应起来。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电梯4的分散待机的区域的分配为例而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与如上班时、下班时那样根据时间段而变化的人流对应地、与变更待机楼层的上下班时间表运转功能组合地应用本实施方式的群管理控制装置100的构成。例如,分配部104也可以不仅根据门开闭数的位次,进而还根据时间段,决定分配给电梯4的区域。另外,群管理控制装置100也可以不仅根据预先由管理员等决定的时间段,还根据与电梯4的运行有关的学习结果,预测使用者的增减,变更分配给电梯4的区域的分配。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分配给各电梯4的区域为各电梯4待机的待机区域,但分配部104进而也可以限制各电梯4的目的层站。例如,分配部104也可以基于由决定部103决定的位次,将各电梯4待机的区域和各电梯4能够运行的目的层站的区域分配给各电梯4。另外,分配部104也可以根据上下班时间表分配各电梯4能够停止的停止楼层。
另外,分配部104也可以不仅根据门开闭数的位次,进而还根据各楼层处的使用者的人数,决定分配给电梯4的区域。例如,分配部104也可以将能够分配给包括使用者的人数多的楼层的区域的电梯4的上限数变更成比其它区域的上限数多。或者,分配部104也可以根据使用者的人数来变更区域划分。例如,分配部104也可以在将使用者的人数多的区域分割成多个区域之后,对各区域分配电梯4。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群管理控制装置100的分配部104从头部号机的电梯4起依次分配给上位的位次的区域,但也可以从最远离头部号机的电梯4起依次分配给上位的位次的区域。另外,分配部104也可以定期地调换“更靠近头部号机的顺序”和“更远离头部号机的顺序”而分配。另外,分配部104也可以以区域的位次越高,则分配总门开闭数越多的电梯4的方式进行。
另外,群管理控制装置100的分配部104也可以以将分配给上位的位次的区域、也就是说总关门次数多的区域和下位的位次的区域、也就是说总关门次数少的区域的电梯4进行互换的方式,对各区域分配电梯4。例如,分配部104也可以将分配给第一顺位的区域的电梯4与分配给最下位的区域的电梯4进行互换,接下来,将分配给第二顺位的区域的电梯4互换为分配给倒数第二位次的区域的电梯4。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群管理控制装置100的决定部103在位次相同的区域与电梯4的组合存在多个的情况下,包括更靠近头部号机的电梯4的组合的位次成为上位,但也可以是包括更远离头部号机的电梯4的组合的位次成为上位。
(第2实施方式)
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基于电梯4的过去的门开闭数,决定电梯4向各区域的分配。在该第2实施方式中,进而,基于将来的电梯4的门开闭数的预测结果,决定电梯4向各区域的分配。
图7为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群管理控制装置100的功能构成的一个例子的框图。如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群管理控制装置100具备计数部101、计时部102、决定部103、分配部104、指令部1105、预测部106、计算部107、变更部108以及存储部120。
计数部101、计时部102、决定部103以及分配部104具备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功能。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存储部120存储区域信息121、门开闭数信息122以及前次门开闭数信息123。
前次门开闭数信息123为前次执行待机楼层的分配处理的时间点下的门开闭数信息122。前次门开闭数信息123例如在由决定部103开始待机楼层的分配处理时保存。
预测部106基于过去的规定时间中的总门开闭数的增加量,预测从当前起至经过规定时间的时间点为止的、总门开闭数的增加量。当前是指执行待机楼层的分配处理时。另外,规定时间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为从执行待机楼层的分配处理起至接下来执行该处理为止的时间间隔。也就是说,“从当前起经过规定时间的时间点”是指接下来执行待机楼层的分配处理的时刻。
更详细而言,预测部106基于存储于存储部120的前次门开闭数信息123与门开闭数信息122的差分,每隔规定时间而计算从前次的待机楼层的分配处理的执行时间点至当前为止的各电梯4的每个楼层的总门开闭数的增加量。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增加量意味着总门开闭数的增加量的次数。
例如,在图4所示的门开闭数信息122的例子中,电梯4a(A号机)的楼层“6”的总门开闭数为“200次”。假设当在前次门开闭数信息123中电梯4a(A号机)的楼层“6”的总门开闭数为“150次”的情况下,从执行前次的待机楼层的分配处理起至当前为止的各电梯4的每个楼层的总门开闭数的增加量为“50次”。
预测部106基于计算出的过去的规定时间中的总门开闭数的增加量,预测从当前时间点至经过规定时间的时间点为止的总门开闭数的增加量。例如,预测部106可以只是对当前的总门开闭数加上与过去的规定时间中的总门开闭数的增加量相同的增加量。另外,预测部106也可以针对区域与电梯4的每个分配模式,预测从当前时间点至经过规定时间的时间点为止的总门开闭数的增加量。预测部106将增加量的预测结果送出至计算部107。
计算部107基于由预测部106预测出的增加量,针对区域与电梯4的每个分配模式,计算多个电梯4中的总门开闭数成为最少的电梯与总门开闭数成为最多的电梯的总门开闭数的差分。
更详细而言,计算部107对登记于门开闭数信息122的当前时间点下的电梯4的各楼层的总门开闭数加上由预测部106预测出的电梯4的各楼层的增加量,从而计算从当前时间点起经过规定时间的时间点下的电梯4的各楼层的总门开闭数。然后,计算部107针对各楼层所属的区域的每个区域,对从当前时间点起经过规定时间的时间点下的电梯4的各楼层的总门开闭数进行总计,从而针对区域与电梯4的每个组合,计算经过规定时间的时间点下的总门开闭数。
另外,计算部107针对区域与电梯4的每个分配模式,根据区域与电梯4的每个组合的、经过规定时间的时间点下的总门开闭数,计算电梯群3中的总门开闭数成为最少的电梯4与总门开闭数成为最多的电梯4的总门开闭数的差分。
例如,如图3所示,以对区域1分配电梯4a(A号机),对区域2分配电梯4b(B号机),对区域3分配电梯4c(C号机)的模式为例而进行说明。在该情况下,计算部107计算各电梯4的每个电梯4的、总门开闭数的合计值。假设在从当前起经过规定时间的时间点下的总门开闭数成为最少的电梯4为电梯4a(A号机),总门开闭数成为最多的电梯4为电梯4c(C号机)的情况下,计算部107从电梯4c(C号机)的总门开闭数减去电梯4a(A号机)的总门开闭数,从而计算差分。计算部107针对区域与电梯4的每个分配模式,同样地计算电梯群3中的总门开闭数成为最少的电梯4与总门开闭数成为最多的电梯4的总门开闭数的差分。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计算部107针对区域与电梯4的每个分配模式,计算以电梯4为单位的总门开闭数的差分,但计算部107既可以计算电梯4的各楼层的总门开闭数的差分,也可以计算电梯4的各区域的总门开闭数的差分。
计算部107将针对区域与电梯4的每个分配模式而计算出的差分的值送出至变更部108。
在存在差分比基于分配部104的分配结果小的分配模式的情况下,变更部108将分配变更为分配模式中的总门开闭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分成为最小的分配模式。
例如,变更部108对区域1分配电梯4b(B号机),对区域2分配电梯4c(C号机),对区域3分配电梯4a(A号机)。该分配模式下的、从当前起经过规定时间的时间点下的总门开闭数成为最少的电梯4与总门开闭数成为最多的电梯4的总门开闭数的差分为“100”。相对于此,其它分配模式、例如对区域1分配电梯4a(A号机)、对区域2分配电梯4b(B号机)、对区域3分配电梯4c(C号机)的模式下的、从当前起经过规定时间的时间点下的总门开闭数成为最少的电梯4与总门开闭数成为最多的电梯4的总门开闭数的差分为“50”。在该“50”为所有的分配模式下的差分中的、最少的差分的情况下,变更部108不采用基于分配部104的分配结果,而变更为对区域1分配电梯4a(A号机)、对区域2分配电梯4b(B号机)、对区域3分配电梯4c(C号机)的分配模式。
在变更部108从基于分配部104的分配结果而变更了分配模式的情况下,基于变更后的分配模式来更新区域信息121。另外,在该情况下,变更部108将变更后的分配模式送出至指令部1105。
在由变更部108从基于分配部104的分配结果而变更了分配模式的情况下,指令部1105基于由变更部108变更后的区域信息121,将各电梯4的待机楼层的指令发送至单体控制装置9。另外,在未由变更部108变更分配模式的情况下,指令部1105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基于由分配部104更新后的区域信息121,将待机楼层的指令发送至单体控制装置9a~9c。
接下来,对由如上那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群管理控制装置100执行的待机楼层的分配处理的流程的详细内容进行说明。
图8为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待机楼层的分配处理的流程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从S1的是否经过规定时间的判定处理至S10的分配候选的电梯的数量是否为“0”的判定处理为止与在图6中说明的第1实施方式相同。
接下来,预测部106预测经过规定的期间之后的总门开闭数的增加量(S21)。预测部106将增加量的预测结果送出至计算部107。
然后,计算部107基于利用预测部106得到的预测结果,计算经过规定时间的时间点下的总门开闭数(S22)。
然后,计算部107针对区域与电梯4的每个分配模式而计算经过规定时间的时间点下的总门开闭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分(S23)。计算部107将计算出的差分的值送出至变更部108。
接下来,变更部108判定是否存在由计算部107计算出的区域与电梯4的每个分配模式的总门开闭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分中的、差分比在S6~S10的处理中由分配部104决定的分配结果小的分配模式(S24)。
在判定为存在差分比由分配部104决定的分配结果小的分配模式的情况下(S24“是”),变更部108根据由分配部104决定的分配结果,将分配变更为分配模式中的差分成为最小的分配模式(S25)。
然后,指令部1105基于由分配部104更新后的区域信息121、或者由变更部108变更后的区域信息121,将待机楼层的指令发送至单体控制装置9(S11)。在此,该流程图的处理结束。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群管理控制装置100基于从当前起至经过规定时间的时间点为止的总门开闭数的增加量的预测结果,针对区域与电梯4的每个分配模式,计算电梯群3中的总门开闭数成为最少的电梯4与总门开闭数成为最多的电梯4的总门开闭数的差分。本实施方式的群管理控制装置100在存在差分比基于分配部104的分配结果小的分配模式的情况下,将分配变更为分配模式中的差分成为最小的分配模式。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群管理控制装置100,除了第1实施方式的效果之外,还考虑将来的总门开闭数的增加量来对各区域分配电梯4,所以能够更有效地减少各电梯4的门厅侧设备的每个楼层的负载的偏差。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存储部120存储有前次门开闭数信息123,但存储部120也可以不仅存储前次执行待机楼层的分配处理的时间点下的门开闭数信息,还作为历史而存储过去的待机楼层的分配处理的每个执行时间点的门开闭数信息。在采用该构成的情况下,预测部106基于过去的多个时间点下的门开闭数信息,预测从当前时间点至经过规定时间的时间点为止的总门开闭数的增加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预测部106预测从当前起至经过规定时间的时间点为止的总门开闭数的增加量,但作为预测对象的将来的时间点并不限定于此。例如,预测部106也可以预测经过比从执行待机楼层的分配处理起至接下来执行该处理为止的时间间隔长的时间之后的总门开闭数的增加量。
(第3实施方式)
在上述第1、第2实施方式中,群管理控制装置100基于电梯4的总门开闭数,自动地决定电梯4向各区域的分配。在该第3实施方式中,进而能够由操作员手动地进行位次的变更操作。
图9为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群管理控制装置100的功能构成的一个例子的框图。如图9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群管理控制装置100具备计数部101、计时部102、决定部1103、分配部104、指令部1105、预测部106、计算部107、变更部108、受理部109以及存储部120。
计数部101、计时部102、分配部104、预测部106以及计算部107具备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功能。另外,指令部1105和变更部108具备与第2实施方式同样的功能。存储部120与第2实施方式同样地,存储区域信息121、门开闭数信息122以及前次门开闭数信息123。
受理部109受理由操作员进行的区域与电梯4的每个组合的位次的输入。操作员例如为电梯***S的保养员、管理员等。
另外,操作员既可以针对所有的区域与电梯4的组合而输入位次,也可以仅针对一部分的组合而输入位次。
例如,在由后述决定部1103如图5的上层所示针对区域与电梯4的组合而设定位次的情况下,操作员也可以输入将由决定部1103设为“第三顺位”的区域2与电梯4c(C号机)的组合的位次变更为“第一顺位”的操作。
受理部109将所受理的输入结果送出至决定部1103。
返回至图9,本实施方式的决定部1103在具备第1、第2实施方式的功能的基础上,在由受理部109受理由操作员进行的位次的输入的情况下,基于所输入的位次来决定位次。决定部1103使所输入的位次比基于总门开闭数而决定的位次优先。
更详细而言,在由操作员针对所有的区域与电梯4的组合而输入位次的情况下,决定部1103遵循所输入的位次。另外,在由操作员针对一部分的区域与电梯4的组合而输入位次的情况下,决定部1103使由操作员输入的位次***至基于总门开闭数而决定的位次,下调由操作员输入的位次以下的位次。
例如,在如图5的上层所示针对区域与电梯4的组合而设定位次的情况下,操作员输入将区域2与电梯4c(C号机)的组合的位次变更为“第一顺位”的操作。在该情况下,决定部1103将区域2与电梯4c(C号机)的组合的位次变更为“第一顺位”,将此前为“第一顺位”的区域3与电梯4a(A号机)的组合、以及区域3与电梯4c(C号机)的组合的位次下调为第三顺位。
接下来,对由如上那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群管理控制装置100执行的待机楼层的分配处理的流程的详细内容进行说明。
图10为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待机楼层的分配处理的流程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从S1的是否经过规定时间的判定处理至S3的针对区域与电梯4的每个组合而按照总门开闭数从少到多的顺序决定位次的处理为止,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
接下来,受理部109判定是否受理来自操作员的位次的输入(S31)。
在受理部109判定为受理来自操作员的位次的输入的情况下(S3“是”),将所受理的输入结果送出至决定部1103。在该情况下,决定部1103基于所输入的位次,变更整体的位次(S5)。
在受理部109判定为未受理来自操作员的位次的输入的情况下(S31“否”),决定部1103执行S4的有无位次相同的区域与电梯的组合的处理。另外,在执行S32的处理之后,决定部1103也执行S4的处理。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消除区域与电梯4的组合的位次的重复的S4~S5的处理之前,决定部1103受理来自操作员的位次的输入,但也可以在消除区域与电梯4的组合的位次的重复之后,受理部109受理来自操作员的位次的输入。
从S4的有无位次相同的区域与电梯的组合的处理至S11的将待机楼层的指令发送至单体控制装置9的处理为止与第2实施方式相同。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群管理控制装置100在受理由操作员进行的位次的输入的情况下,基于所输入的位次,决定区域与电梯4的每个组合的位次。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群管理控制装置100,除了第1、第2实施方式的效果之外,还能够将现场的保养员等的判断反映至位次。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决定部1103和受理部109应用于第2实施方式的构成,但也可以将这些构成应用于第1实施方式。
(第4实施方式)
在该第4实施方式中,群管理控制装置100进而考虑电梯4的周围的环境来决定位次。
图11为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群管理控制装置100的功能构成的一个例子的框图。如图1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群管理控制装置100具备计数部101、计时部102、决定部2103、分配部104、指令部1105、预测部106、计算部107、变更部108、受理部109、测定部110、推测部111以及存储部120。
计数部101、计时部102、分配部104、指令部1105、预测部106、计算部107、变更部108以及受理部109具备与第3实施方式同样的功能。存储部120与第3实施方式同样地,存储区域信息121、门开闭数信息122以及前次门开闭数信息123。
测定部110测定与多个电梯4的周围的环境有关的环境信息。
环境信息例如为电梯4的周围的温度或者湿度等,但并不限定于这些。另外,环境信息也可以为楼层处的电梯4的门厅侧设备的周围的温度或者湿度等。
例如,测定部110从在电梯群3所包含的电梯4a~4c的附近分别设置的多个温度计或者湿度计获取温度、湿度。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通过由群管理控制装置100的CPU执行程序而实现的功能称为“测定部”,但也可以将对群管理控制装置100发送温度、湿度的测量值的温度计或者湿度计称为“测定部”。在该情况下,“测定部”也可以设置于群管理控制装置100外。
测定部110将环境信息送出至推测部111。
推测部111基于由测定部110测定出的环境信息,推测多个电梯4各自的劣化的加深度。例如,推测部111在测定出的温度比作为基准的平常温度高10℃的情况下,基于阿伦尼乌斯(Arrhenius)法则,推测为劣化加深度为基准的两倍。此外,推测方法以及推测结果并不限定于此。
更详细而言,测定部110计算将推测出的劣化的加深度换算为与多个电梯4的门开闭相伴的劣化的劣化系数。例如,在推测为劣化的加深度为基准的两倍的情况下,测定部110将劣化系数设为“2”。劣化系数为“2”表示电梯4的劣化加深与总门开闭数为两倍的情况相同的程度。
此外,测定部110既可以针对每个电梯4而推测劣化的加深度,也可以针对电梯4的每个楼层而推测劣化的加深度。
测定部110将基于劣化的加深度的推测结果的劣化系数送出至决定部2103。
本实施方式的决定部2103在具有与第1~3的实施方式同样的功能的基础上,基于由推测部111推测出的劣化的加深度,调整区域与电梯4的每个组合的位次。
更详细而言,决定部2103将由推测部111计算出的劣化系数与由预测部106计算出的从当前起至经过规定时间的时间点为止的总门开闭数的增加量相乘。决定部2103将该乘法结果与登记于门开闭数信息122的当前的多个电梯4各自的总门开闭数相加,基于该乘法结果来决定位次。
例如,如图5的上层所示,区域3与电梯4a(A号机)的组合的总门开闭数为“500次”,区域2与电梯4c(C号机)的组合的总门开闭数为“550次”。另外,由预测部106计算出的从当前起至经过规定时间的时间点为止的总门开闭数的增加量在区域3与电梯4a(A号机)的组合的情况下设为“50次”,在区域2与电梯4c(C号机)的组合的情况下设为“40次”。另外,由推测部111推测出的电梯4a(A号机)的劣化系数为“2”,电梯4c(C号机)的劣化系数为“1”。
在该情况下,考虑区域3与电梯4a(A号机)的组合的规定时间中的劣化的总门开闭数为“500+50×2”、也就是说“600次”。相对于此,考虑区域2与电梯4c(C号机)的组合的规定时间中的劣化的总门开闭数为“550+40×1”、也就是说“590次”。在该情况下,决定部2103使区域2与电梯4c(C号机)的组合的位次比区域3与电梯4a(A号机)的组合的位次高。
接下来,对由如上那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群管理控制装置100执行的待机楼层的分配处理的流程的详细内容进行说明。
图12为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待机楼层的分配处理的流程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S1的是否经过规定时间的判定处理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
接下来,测定部110测定与多个电梯4的周围的环境有关的环境信息(S41)。测定部110将环境信息送出至推测部111。
然后,推测部111基于由测定部110测定出的环境信息,推测多个电梯4各自的劣化的加深度,根据推测出的劣化的加深度来计算劣化系数(S42)。
然后,S43的预测经过规定的期间之后的总门开闭数的增加量的处理与第2实施方式中的S21的处理相同。
然后,决定部2103基于预测出的增加量、劣化系数以及当前的总门开闭数,计算考虑劣化的总关门次数(S45)。
接下来,决定部2103基于考虑劣化的总门开闭数,针对区域与电梯4的每个组合,按照总门开闭数从少到多的顺序,决定位次(S3)。
从S31的是否从操作员受理位次的输入的判定的处理至S11的将待机楼层的指令发送至单体控制装置9的处理为止,与第3实施方式相同。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S43中先执行预测经过规定的期间之后的总门开闭数的增加量的处理,所以在S22的计算经过规定时间的时间点下的总门开闭数的处理中,使用在S43中计算出的增加量。另外,也可以与S43分开地,执行S21的处理。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群管理控制装置100基于与多个电梯4的周围的环境有关的环境信息,推测多个电梯4各自的劣化的加深度,基于推测出的劣化的加深度,调整区域与电梯4的组合的位次。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群管理控制装置100,考虑劣化的加深度而对区域分配电梯4,所以除了第1~3的实施方式的效果之外,还能够以更高精度使各电梯4、以及各电梯4的门厅侧设备的负载的偏差平均化。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决定部2103、测定部110以及推测部111应用于第3实施方式的构成,但也可以将这些构成应用于第1实施方式或者第2实施方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决定部2103将劣化系数与从当前起至经过规定时间的时间点为止的总门开闭数的增加量相乘,从而计算出将来的劣化的程度,但也可以将劣化系数与当前时间点下的门开闭数信息122相乘,从而计算过去的劣化的程度。
(第5实施方式)
在该第5实施方式中,群管理控制装置100进而在有休止的电梯4的情况下,变更建筑物的楼层的区域的设定。
图13为表示第5实施方式的群管理控制装置100的功能构成的一个例子的框图。如图1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群管理控制装置100具备计数部101、计时部102、决定部3103、分配部104、指令部1105、预测部106、计算部107、变更部108、受理部109、测定部110、推测部111、休止号机判定部112、分割部113以及存储部120。
计数部101、计时部102、分配部104、指令部1105、预测部106、计算部107、变更部108、受理部109、测定部110以及推测部111具备与第4实施方式同样的功能。存储部120与第4实施方式同样地,存储区域信息121、门开闭数信息122以及前次门开闭数信息123。
休止号机判定部112判定在多个电梯4之中是否有休止过程中的电梯4。例如,也可以将表示各电梯4是为休止过程中还是为运行过程中的运行信息保存于存储部120。在该情况下,休止号机判定部112基于运行信息,判定有无休止过程中的电梯4。或者,休止号机判定部112也可以从单体控制装置9获取表示电梯4的运行状况的信息。
休止号机判定部112将有无休止过程中的电梯4的判定结果送出至分割部113。另外,在判定为有休止过程中的电梯4的情况下,休止号机判定部112将能够确定该电梯4的识别信息送出至分割部113。
分割部113在由休止号机判定部112判定为有休止过程中的电梯4的情况下,根据去掉休止过程中的电梯4后的多个电梯4的数量,将多个楼层分割为多个区域。
例如,在有休止过程中的电梯4的情况下,以能够在该电梯4以外的运行过程中的电梯4间实现负载的分散的方式,进行区域的重新设定,从而减少运行过程中的电梯4的负载的偏差。另外,在分配给休止过程中的电梯4的区域,待机的电梯4的数量减少,所以在维持原样的区域设定中,该区域中的使用者的待机时间有可能比其它区域长。
作为一个例子,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将6层建筑的建筑物每两个楼层地分割为3个区域。将该设定设为初始设定。假设在电梯4a(A号机)为休止过程中的情况下,若为初始设定的话,则成为没有与分配给电梯4a(A号机)的区域1对应的运行过程中的电梯4的状态。在该情况下,没有在建筑物的1层待机的电梯4,所以使用者的待机时间有可能会变长。
在这样的情况下,分割部113与运行过程中的两台电梯的台数相匹配地将该建筑物的楼层均等地分割为1~3层和4~6层这两个区域。在该情况下,1层和4层为待机楼层,所以电梯4的待机楼层的偏差减少。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例子,将把建筑物的楼层的数量除以运行过程中的两台电梯的台数而得到的值设为每1个区域所包含的楼层的数量,但运行过程中的电梯4的台数与区域的数量的关系并不限定于此。
分割部113将区域的分割结果保存于区域信息121。此外,分割部113在保存重新分割后的区域的设定的情况下,不删除区域的分割的初始设定而进行保存。
另外,在即使在从前次的待机楼层的分配处理起尚未经过规定的期间的时间点,在有休止过程中的电梯4的情况下,分割部113也进行区域的分割。另外,在分割部113已进行区域的分割的情况下,将变更了区域的设定这一情况通知给决定部3103以及测定部110。
本实施方式的决定部3103在具备与第1~3的实施方式同样的功能的基础上,在由分割部113已变更区域的设定的情况下,基于变更后的区域的设定,计算各电梯4的每个区域的总门开闭数,针对区域与电梯4的每个组合,按照总门开闭数从少到多的顺序,决定位次。
接下来,对由如上那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群管理控制装置100执行的待机楼层的分配处理的流程的详细内容进行说明。
图14为表示第5实施方式的待机楼层的分配处理的流程的一个例子的第1流程图。另外,图15为表示第5实施方式的待机楼层的分配处理的流程的一个例子的第2流程图。
首先,休止号机判定部112判定在多个电梯4之中是否有休止的电梯4(S51)。
在休止号机判定部112判定为有休止的电梯4的情况下(S51“是”),将能够确定该电梯4的识别信息送出至分割部113。
然后,分割部113判定区域的设定是否已与运行过程中的电梯的台数相匹配地变更(S52)。
在判定为区域的设定未与运行过程中的电梯的台数相匹配地变更的情况下(S52“否”),分割部113根据去掉休止过程中的电梯4后的台数,将多个楼层分割为多个区域(S53)。在该情况下,分割部113将已变更区域的设定这一情况通知给决定部3103以及测定部110。
然后,测定部110执行图15的S41的环境信息的测定的处理。从S41至S11的将待机楼层的指令发送至单体控制装置9的处理为止与第4实施方式相同。
另外,在分割部113判定为区域的设定已经与运行过程中的电梯的台数相匹配地变更的情况下(S52“是”),该流程图的处理结束。
另外,在休止号机判定部112判定为没有休止的电梯4的情况下(S51“否”),将没有休止的电梯4这一情况通知给分割部113。
在该情况下,分割部113判定区域的设定是否从初始设定变更(S54)。例如,当在休止的电梯的运行再次开始之后,区域的设定仍为去掉休止的电梯4后的状态的情况下,分割部113判定为区域的设定从初始设定变更(S54“是”)。在该情况下,分割部113使区域的设定恢复为初始设定(S55)。在S55的处理之后,如图15所示,如通常那样,计时部102执行是否经过规定时间的判定处理。S1以后的处理与第4实施方式相同。
另外,在分割部113判定为区域的设定未从初始设定变更的情况下(S54“否”),也执行S1的处理。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群管理控制装置100在有休止过程中的电梯4的情况下,根据去掉休止过程中的电梯4后的多个电梯4的数量,将多个楼层分割为多个区域。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群管理控制装置100,在有休止过程中的电梯4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少电梯4的待机楼层的偏差。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休止号机判定部112和分割部113应用于第4实施方式的构成,但也可以将这些构成应用于第1~第3实施方式。
如以上说明,根据第1至第5实施方式,能够在设置有多个电梯的建筑物中,减少门厅侧设备的负载的偏差。
由上述各实施方式的群管理控制装置100执行的待机楼层的分配程序以能够安装的形式或者能够执行的形式的文件的方式记录于CD-ROM、柔性光盘(FD)、CD-R、DVD(Digital Versatile Disk,数字多功能光盘)等能够由计算机读取的记录介质而被提供。
另外,也可以构成为将由上述各实施方式的群管理控制装置100执行的待机楼层的分配程序储存于与因特网等网络连接的计算机上,经由网络下载,从而提供。另外,也可以构成为经由因特网等网络提供或者分发由上述各实施方式的群管理控制装置100执行的待机楼层的分配程序。另外,也可以构成为将由上述各实施方式的群管理控制装置100执行的待机楼层的分配程序预先编入至ROM等而提供。
由上述各实施方式的群管理控制装置100执行的待机楼层的分配程序为包括上述各部分(计数部、计时部、决定部、分配部、指令部、预测部、计算部、变更部、受理部、测定部、推测部、休止号机判定部、分割部)的模块构成,作为实际的硬件而CPU(处理器)从上述存储介质读出程序而执行,从而上述各部分被载入至主存储装置上,在主存储装置上生成计数部、计时部、决定部、分配部、指令部、预测部、计算部、变更部、受理部、测定部、推测部、休止号机判定部、分割部。
另外,计数部、计时部、决定部、分配部、指令部、预测部、计算部、变更部、受理部、测定部、推测部、休止号机判定部、分割部也可以由硬件电路实现。
对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而提示的,未意图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新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它各种方式被实施,能够在不脱离发明的要旨的范围进行各种省略、替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包含于发明的范围、要旨,且包含于专利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及与其等同的范围。
符号说明
3电梯群,4、4a~4c电梯,9、9a~9c单体控制装置,100群管理控制装置,101计数部,102计时部,103、1103、2103、3103决定部,104分配部,105、1105指令部,106预测部,107计算部,108变更部,109受理部,110测定部,111推测部,112休止号机判定部,113分割部,120存储部,121区域信息,122门开闭数信息,123前次门开闭数信息,S电梯***。

Claims (6)

1.一种升降机的群管理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决定部,其每经过规定时间,基于每个区域的多个升降机各自的总门开闭数,针对所述区域与升降机的每个组合而决定位次,该区域是指连续的多个楼层的群组;
分配部,其基于由所述决定部决定的所述位次,对1个所述区域分配1个或者多个所述升降机;以及
指令部,其将指令发送至控制所述升降机的单体控制装置,该指令将由所述分配部分配给所述升降机的所述区域所包含的多个楼层中的某一楼层作为所述升降机的待机楼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机的群管理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分配给所述区域的所述升降机的数量达至阈值的情况下,所述分配部从所述升降机的分配对象中去掉该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升降机的群管理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预测部,其基于过去的所述规定时间中的所述总门开闭数的增加量,预测从当前至经过所述规定时间的时间点为止的所述总门开闭数的增加量;
计算部,其基于由所述预测部预测出的所述增加量,针对所述区域与所述升降机的每个分配模式,计算所述多个升降机中的总门开闭数成为最少的升降机与总门开闭数成为最多的升降机的总门开闭数的差分;以及
变更部,其在存在所述差分比基于所述分配部的分配结果小的所述分配模式的情况下,将分配变更为所述分配模式中的所述差分成为最小的分配模式。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升降机的群管理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升降机的群管理控制装置还具备受理部,其受理由操作员进行的所述位次的输入,
在由所述受理部受理所述位次的输入的情况下,所述决定部基于被输入的所述位次决定所述位次。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升降机的群管理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升降机的群管理控制装置还具备推测部,其基于与所述多个升降机的周围的环境有关的环境信息,推测所述多个升降机各自的劣化的加深度,
所述决定部基于由所述推测部推测出的所述劣化的加深度调整所述位次。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升降机的群管理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休止号机判定部,其判定在所述多个升降机之中是否有休止过程中的升降机;以及
分割部,其在由所述判定部判定为有所述休止过程中的升降机的情况下,根据去掉所述休止过程中的升降机后的所述多个升降机的数量,将所述多个楼层分割为多个区域。
CN202011416369.2A 2019-12-09 2020-12-07 升降机的群管理控制装置 Active CN11302350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222234 2019-12-09
JP2019222234A JP6839259B1 (ja) 2019-12-09 2019-12-09 昇降機の群管理制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23505A true CN113023505A (zh) 2021-06-25
CN113023505B CN113023505B (zh) 2023-02-24

Family

ID=746736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16369.2A Active CN113023505B (zh) 2019-12-09 2020-12-07 升降机的群管理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839259B1 (zh)
CN (1) CN11302350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42527A (zh) * 2022-01-13 2022-05-06 湖北国际物流机场有限公司 智能升降机及数字化管控***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47875A (ja) * 1991-11-29 1993-06-1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運転装置
JP2007091378A (ja) * 2005-09-27 2007-04-12 Hitachi Ltd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システム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02540885A (zh) * 2010-12-15 2012-07-04 株式会社东芝 群控学习装置
JP2014055038A (ja) * 2012-09-11 2014-03-27 Hitachi Building Systems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の故障診断装置
CN103863912A (zh) * 2012-12-11 2014-06-18 株式会社东芝 电梯控制装置
JP2014141322A (ja) * 2013-01-23 2014-08-07 Mitsubishi Electric Building Techno Service Co Ltd エレベータ群管理装置およびエレベータ群管理方法
CN105836553A (zh) * 2014-12-04 2016-08-10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
CN108439107A (zh) * 2018-05-17 2018-08-24 南通中尧特雷卡电梯产品有限公司 一种内外均可选择到达楼层号的电梯
JP2019031382A (ja) * 2017-08-09 2019-02-2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群管理エレベータ装置
CN110382390A (zh) * 2017-03-24 2019-10-25 通力股份公司 一种用于自动电梯状态检查的方法和电梯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26873A (ja) * 1982-08-06 1984-02-13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タ−群管理装置
JP2001335244A (ja) * 2000-05-29 2001-12-0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6038690B2 (ja) * 2013-03-08 2016-12-07 株式会社東芝 エレベータ交通需要予測装置
CN105392725B (zh) * 2013-07-03 2018-07-03 通力股份公司 呼叫分配方法、群控制器、电梯群以及可执行的应用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47875A (ja) * 1991-11-29 1993-06-1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運転装置
JP2007091378A (ja) * 2005-09-27 2007-04-12 Hitachi Ltd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システム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02540885A (zh) * 2010-12-15 2012-07-04 株式会社东芝 群控学习装置
JP2014055038A (ja) * 2012-09-11 2014-03-27 Hitachi Building Systems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の故障診断装置
CN103863912A (zh) * 2012-12-11 2014-06-18 株式会社东芝 电梯控制装置
JP2014141322A (ja) * 2013-01-23 2014-08-07 Mitsubishi Electric Building Techno Service Co Ltd エレベータ群管理装置およびエレベータ群管理方法
CN105836553A (zh) * 2014-12-04 2016-08-10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
CN110382390A (zh) * 2017-03-24 2019-10-25 通力股份公司 一种用于自动电梯状态检查的方法和电梯
JP2019031382A (ja) * 2017-08-09 2019-02-2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群管理エレベータ装置
CN108439107A (zh) * 2018-05-17 2018-08-24 南通中尧特雷卡电梯产品有限公司 一种内外均可选择到达楼层号的电梯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42527A (zh) * 2022-01-13 2022-05-06 湖北国际物流机场有限公司 智能升降机及数字化管控***
CN114442527B (zh) * 2022-01-13 2023-10-10 湖北国际物流机场有限公司 智能升降机及数字化管控***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23505B (zh) 2023-02-24
JP6839259B1 (ja) 2021-03-03
JP2021091516A (ja) 2021-06-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781108B2 (ja) 群管理制御装置、群管理制御方法及び群管理制御システム
KR100428726B1 (ko) 엘리베이터 군관리 제어장치
KR920011080B1 (ko) 엘리베이터의 군(群)관리장치
US8794388B2 (en) Elevator group control apparatus
JP2013119455A (ja) エレベータ群管理システム、及びエレベータ群管理方法
JP5951421B2 (ja) エレベータ群管理システム
CN101613043A (zh) 电梯群管理***
JP2014152032A (ja)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システム
JP5847224B2 (ja)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システム
CN113023505B (zh) 升降机的群管理控制装置
JP5904032B2 (ja)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装置及び群管理制御方法
US20070012521A1 (en) Control device for elevator
AU2013393566B2 (en) A call allocating method, a group controller, an elevator group, and an executable application
US9533857B2 (en) Elevator group management device
WO2020234928A1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運行管理システム
JP6079874B2 (ja) エレベータ制御システム
CN112209188B (zh) 电梯的群管理***
TWI761063B (zh) 電梯系統
JP5704734B1 (ja)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装置
JP7322127B2 (ja) マルチデッキ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装置および群管理制御方法
JP6400792B1 (ja) 群管理制御装置
CN115402888B (zh) 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以及电梯的群管理控制方法
JP7306518B1 (ja)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システム
JP7068997B2 (ja) 群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エレベーター
JP2019043747A (ja) エレベーター地震時自動診断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5276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