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10161A - 视图转换方法、视图转换装置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视图转换方法、视图转换装置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10161A
CN113010161A CN201911328568.5A CN201911328568A CN113010161A CN 113010161 A CN113010161 A CN 113010161A CN 201911328568 A CN201911328568 A CN 201911328568A CN 113010161 A CN113010161 A CN 1130101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truction
view
sub
conversion
docu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2856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10161B (zh
Inventor
贺典
罗亮
褚瑞
李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Olsenber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Olsenber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Olsenber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Olsenber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32856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10161B/zh
Publication of CN1130101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101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101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101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8/00Arrangements for software engineering
    • G06F8/30Creation or generation of source code
    • G06F8/33Intelligent edito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8/00Arrangements for software engineering
    • G06F8/30Creation or generation of source code
    • G06F8/34Graphical or visual programm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8/00Arrangements for software engineering
    • G06F8/40Transformation of program code
    • G06F8/41Compilation
    • G06F8/44Encoding
    • G06F8/447Target code gener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ored Programmes (AREA)

Abstract

一种视图转换方法、视图转换装置和存储介质。该转换方法包括:响应于检测到第一编程操作,确定第一编程操作对应的第一指令;定位第一指令在第一视图中的第一位置;根据第一位置,查找在第二视图中与第一位置对应的第二位置;确定与第二视图对应的第二转换逻辑;启动第二转换逻辑识别转换文档,实时将第一指令转换为第二指令并将第二指令置于第二位置;响应于检测到第二编程操作,确定第二编程操作对应的第三指令;定位第三指令在第二视图中的第三位置;根据第三位置,查找在第一视图中与第三位置对应的第四位置;确定与第一视图对应的第一转换逻辑;启动第一转换逻辑识别转换文档,实时将第三指令转换为第四指令并将第四指令置于第四位置。

Description

视图转换方法、视图转换装置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一种视图转换方法、视图转换装置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RPA(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是指用软件自动化方式实现在各个行业中本来是人工操作计算机完成的业务。RPA技术可以让软件机器人自动处理大量重复的、基于规则的工作流程任务。RPA技术依靠先进的软件自动化技术,极大降低了开发成本和开发周期,实现了工作流程的自动化工作,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了成本。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视图的转换方法,包括:响应于检测到第一编程操作,确定所述第一编程操作对应的第一视图和第一指令,其中,所述第一视图包括所述第一指令;定位所述第一指令在所述第一视图中的第一位置;根据所述第一位置,查找在第二视图中与所述第一位置对应的第二位置;确定与所述第二视图对应的第二转换逻辑;启动所述第二转换逻辑识别转换文档,并实时将所述第一指令转换为第二指令并将所述第二指令置于所述第二视图中的所述第二位置;响应于检测到第二编程操作,确定所述第二编程操作对应的所述第二视图和第三指令,其中,所述第二视图包括所述第三指令;定位所述第三指令在所述第二视图中的第三位置;根据所述第三位置,查找在所述第一视图中与所述第三位置对应的第四位置;确定与所述第一视图对应的第一转换逻辑;启动所述第一转换逻辑识别所述转换文档,并实时将所述第三指令转换为第四指令并将所述第四指令置于所述第一视图中的所述第四位置。
例如,本公开的一实施例提供的转换方法还包括:响应于检测到执行将所述第一指令从所述第一位置调整至在所述第一视图中的第五位置的编程操作,查找在所述第二视图中与所述第五位置对应的第六位置;将所述第二指令从所述第二位置调整至所述第六位置。
例如,本公开的一实施例提供的转换方法还包括:响应于检测到执行将所述第三指令从所述第三位置调整至在所述第二视图中的第七位置的编程操作,查找在所述第一视图中与所述第七位置对应的第八位置;将所述第四指令从所述第四位置调整至所述第八位置。
例如,本公开的一实施例提供的转换方法还包括:响应于检测到执行删除所述第一指令的编程操作,根据所述第一指令所处的所述第一位置,查找在所述第二视图中与所述第一位置对应的所述第二位置;将置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所述第二指令删除。
例如,本公开的一实施例提供的转换方法还包括:响应于检测到执行删除所述第二指令的编程操作,根据所述第二指令所处的所述第二位置,查找在所述第一视图中与所述第二位置对应的所述第一位置;将置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所述第一指令删除。
例如,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提供的转换方法中,所述第一转换逻辑和所述第二转换逻辑不相同。
例如,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提供的转换方法中,所述转换文档包括描述文档和扩展文档。
例如,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提供的转换方法中,所述第一视图为可视化视图,所述第二视图为源代码视图,所述第一指令和所述第四指令为所述可视化视图中的命令指令,所述第二指令和所述第三指令为所述源代码视图中的源代码。
例如,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提供的转换方法中,启动所述第一转换逻辑识别所述转换文档,并实时将所述第三指令转换为第四指令并将所述第四指令置于所述第一视图中的所述第四位置包括:启动所述第一转换逻辑识别所述描述文档,响应于检测到所述描述文档包括所述第三指令,实时获取所述描述文档中与所述第三指令对应的所述第四指令且将所述第四指令置于所述第一视图中的所述第四位置;或者,启动所述第一转换逻辑识别所述描述文档,响应于检测到所述描述文档不包括所述第三指令,启动所述第一转换逻辑识别所述扩展文档,响应于检测到所述扩展文档包括所述第三指令,实时获取所述扩展文档中与所述第三指令对应的所述第四指令,将所述第四指令置于所述第一视图中的所述第四位置。
例如,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提供的转换方法中,所述第三指令包括第一子指令和第二子指令,启动所述第一转换逻辑识别所述转换文档,并实时将所述第三指令转换为第四指令并将所述第四指令置于所述第一视图中的所述第四位置包括:启动所述第一转换逻辑识别所述描述文档,响应于检测到所述描述文档包括所述第一子指令和所述第二子指令,实时获取所述描述文档中与所述第一子指令对应的第三子指令和与所述第二子指令对应的第四子指令,根据所述第三子指令和所述第四子指令得到所述第四指令且将所述第四指令置于所述第一视图中的所述第四位置;或者,启动所述第一转换逻辑识别所述描述文档,响应于检测到所述描述文档包括所述第一子指令,实时获取所述描述文档中与所述第一子指令对应的第三子指令,响应于检测到所述描述文档不包括所述第二子指令,启动所述第一转换逻辑识别所述扩展文档,响应于检测到所述扩展文档包括所述第二子指令,实时获取所述扩展文档中与所述第二子指令对应的所述第四子指令,根据所述第三子指令和所述第四子指令得到所述第四指令将所述第四指令置于所述第一视图中的所述第四位置;或者,启动所述第一转换逻辑识别所述描述文档,响应于检测到所述描述文档不包括所述第一子指令和所述第二子指令,启动所述第一转换逻辑识别所述扩展文档,响应于检测到所述扩展文档包括所述第一子指令和所述第二子指令,实时获取所述扩展文档中与所述第一子指令对应的第三子指令和与所述第二子指令对应的所述第四子指令,根据所述第三子指令和所述第四子指令得到所述第四指令将所述第四指令置于所述第一视图中的所述第四位置。
例如,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提供的转换方法中,所述第一转换逻辑为可视化转换逻辑,所述第二转换逻辑为源代码转换逻辑。
例如,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提供的转换方法中,所述第二位置包括至少一行位置。
例如,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提供的转换方法中,所述扩展文档根据用户输入而生成。
例如,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提供的转换方法中,所述第一视图为源代码视图,所述第二视图为可视化视图,所述第一指令和所述第四指令为所述源代码视图中的源代码,所述第二指令和所述第三指令为所述可视化视图中的命令指令。
本公开的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视图转换装置,包括: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被所述处理器运行时执行根据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转换方法。
本公开的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非暂时性地存储计算机可读指令,当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由计算机执行时可以执行根据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转换方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公开的限制。
图1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视图的转换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2A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视化视图的示意图;
图2B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源代码视图的示意图;
图3A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视图的示意图;
图3B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视图的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视图的转换方法的具体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5A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视图转换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图5B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视图转换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图6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存储介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得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为了保持本公开实施例的以下说明清楚且简明,本公开省略了部分已知功能和已知部件的详细说明。
在RPA领域,为了让不懂编写代码的用户也能编写出流程,需要通过可视化的技术手段让用户执行编写流程而无需直接编写源代码的操作。为此,RPA软件可以采用可视化技术的操作然后执行自动化流程的方案。虽然RPA软件可以采用可视化技术,但是某些用户在使用可视化技术的操作的基础上还可能需要采用源代码进行编程,在一些情形下,用户需要在可视化编程视图和源代码编程视图之间转换。
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视图转换方法、视图转换装置和存储介质,该视图转换方法可以实现第一视图和第二视图之间行级对应且实时转换,从而能够在拥有可视化便利操作的同时给用户提供源代码的编写方案,提升用户的体验感。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这些具体的实施例。
图1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视图的转换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图2A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视化视图的示意图,图2B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源代码视图的示意图。
例如,如图1所示,该视图的转换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
S10:响应于检测到第一编程操作,确定第一编程操作对应的第一视图和第一指令,其中,第一视图包括第一指令;
S11:定位第一指令在第一视图中的第一位置;
S12:根据第一位置,查找在第二视图中与第一位置对应的第二位置;
S13:确定与第二视图对应的第二转换逻辑;
S14:启动第二转换逻辑识别转换文档,并实时将第一指令转换为第二指令并将第二指令置于第二视图中的第二位置;
S15:响应于检测到第二编程操作,确定第二编程操作对应的第二视图和第三指令,其中,第二视图包括第三指令;
S16:定位第三指令在第二视图中的第三位置;
S17:根据第三位置,查找在第一视图中与第三位置对应的第四位置;
S18:确定与第一视图对应的第一转换逻辑;
S19:启动第一转换逻辑识别转换文档,并实时将第三指令转换为第四指令并将第四指令置于第一视图中的第四位置。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视图的转换方法可以应用于RPA软件中,在该视图的转换方法中,可以在第一视图和第二视图中执行编程操作,从而能够在拥有可视化便利操作的同时给用户提供源代码的编写方案,提升用户的体验感。
例如,本公开中的视图的转换方法是实时进行的,也就是说,当在第一视图执行第一编程操作以使得第一视图中显示第一指令,则同时该转换方法将第一指令转换为第二指令,并在第二视图中显示该第二指令。
例如,各种编程操作(例如,第一编程操作和第二编程操作等)可以由使用该RPA软件的用户通过输入装置执行。在步骤S10中,用户可以通过输入装置在第一视图中执行第一编程操作。例如,在步骤S15中,用户可以通过输入装置在第二视图中执行第二编程操作。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用户”可以指代自然人,也可以指代一些程序。
例如,第一指令和第四指令为相同类型的指令,且均位于第一视图中。第二指令和第三指令为相同类型的指令,且均位于第二视图。例如,第一指令、第二指令、第三指令和第四指令等可以为符合RPA软件中的规则的任意指令。
例如,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视图为可视化视图,第二视图为源代码视图,此时,第一指令和第四指令为可视化视图中的命令指令(即可视化指令),第二指令和第三指令为源代码视图中的源代码。需要说明的是,可视化视图和源代码视图描述的都是同一个流程块,可视化视图以图形化的方式,突出了各个命令,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适合展现流程块的整体逻辑;源代码视图以源代码的方式,突出了流程块的本质,并充分展现了流程块中的所有细节。在本公开中,源代码(也称源程序)是指未编译的按照一定的程序设计语言规范书写的文本文件,例如,是一系列人类可读的计算机语言指令。源代码经过编译可以生成目标代码,目标代码即为计算机可以识别并用于执行一定功能的代码。
例如,如图2A所示,可视化视图是指RPA软件的可视化流程操作界面。如图2B所示,源代码视图是指RPA软件的源代码操作界面。在可视化视图中,当前流程块中的所有命令的顺序、包含关系都以方块堆叠的形式展现,且适当的隐藏了其中的部分细节,比较容易理解,源代码视图则以程序代码的形式展现了当前流程块中所包含的命令,以及每条命令的属性。
例如,如图2A所示,对于可视化视图,可视化视图的左侧设置有各种命令指令,例如,转为逻辑数据、转为文字数据、复制数据等。用户仅能双击或拖动可视化视图的左侧的命令指令以***命令指令,或者,可以通过键盘上的“Delete”按钮删除可视化视图中的命令指令。如图2B所示,对于源代码视图,用户可直接在源代码视图中进行编程,即编写代码。由此,当第一视图为可视化视图,第二视图为源代码视图时,第一编程操作可以表示将第一指令拖动至第一视图中的第一位置,第二编程操作可以表示用户在第二视图中的第三位置编写第三指令的操作。
例如,图2A所示的可视化视图中示出了四条命令指令:
向调试窗口输出:1;
向调试窗口输出:2;
向调试窗口输出:3;
向调试窗口输出:4。
例如,图2B所示的源代码视图中示出了四条源代码:
TracePrint(1);
TracePrint(2);
TracePrint(3);
TracePrint(4)。
图2B所示的源代码“TracePrint(1)”对应图2A所示的命令指令“向调试窗口输出:1”;图2B所示的源代码“TracePrint(2)”对应图2A所示的命令指令“向调试窗口输出:2”;图2B所示的源代码“TracePrint(3)”对应图2A所示的命令指令“向调试窗口输出:3”;图2B所示的源代码“TracePrint(4)”对应图2A所示的命令指令“向调试窗口输出:4”。需要说明的是,图2B所示的源代码视图中还示出了两条源代码:dim iRet=“”;dim objDatatable=“”,而图2A中并未示出与该两条源代码对应的命令指令。
例如,可视化视图中的指令(例如,第一指令和第四指令)可以通过文字体现,即第一指令和第四指令可以为文字,例如,中文、英文、日文等各种语言的文字。源代码视图中的指令(例如,第二指令和第三指令)则为机器语言,例如,第二指令和第三指令可以为Python代码、Java代码、C语言等编程语言,也可以为其他自定义的编程语言。
例如,在另一些示例中,第一视图为源代码视图,第二视图为可视化视图,此时,第一指令和第四指令为源代码视图中的源代码,第二指令和第三指令为可视化视图中的命令指令。在本公开中,以第一视图为可视化视图,第二视图为源代码视图为例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但应该理解的是,本公开的实施例不限于此。
例如,第一视图中的指令和第二视图中的指令是行级对应的。例如,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各个位置(例如,第一位置至第八位置等)均是表示相对位置,而不是绝对位置。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行级对应”表示第一视图中的指令的位置和第二视图中的指令的位置是对应的,也就是说,对于彼此对应的第一指令和第二指令,例如,在第一视图中,第一指令的第一位置在位置A1和位置B1之间,若第一视图中的位置A1对应第二视图中的位置A2,第一视图中的位置B1对应第二视图中的位置B2,则在第二视图中,第二指令的第二位置则在位置A2和位置B2之间。如图2A和图2B所示,对于可视化视图中的命令指令“向调试窗口输出:2”,该命令指令“向调试窗口输出:2”位于命令指令“向调试窗口输出:1”和命令指令“向调试窗口输出:1”之间,则该命令指令“向调试窗口输出:2”对应的源代码“TracePrint(2)”则位于源代码“TracePrint(1)”和源代码“TracePrint(1)”之间。
例如,第二位置包括至少一行位置,也就是说,第二指令(即源代码)可以占用第二视图中的一行或多行位置。第一位置可以包括一行位置,也就是说,第一指令(即命令指令)可以仅占用第一视图中的一行位置。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不限于此,在一些示例中,第一位置可以包括多行位置,而第二位置仅包括一行位置。
例如,转换文档包括描述文档和扩展文档,扩展文档为自定义的文档,扩展文档根据用户输入而生成,例如,扩展文档可以为由当前使用该RPA软件的用户或者当前该RPA软件的用户之外的其他用户自定义的文档。描述文档为该RPA软件自带的文档,且用户无法直接编辑该描述文档,也就是说,用户无法改变该描述文档。扩展文档可以设置有外部接口,用户可以通过该外部接口访问扩展文档,从而对扩展文档进行编辑,例如,用户可以在扩展文档中自定义源代码、与该源代码对应的命令指令和转换规则等,从而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需要说明的是,用户也可以将该扩展文档共享给其他的用户。
例如,转换文档可以包括多个扩展文档,可以为每个扩展文档设置一个接口,用户可以通过接口选择需要的扩展文档进行访问和编辑等操作。
例如,描述文档定义了视图转换规则和可视化指令和源代码之间的对应关系。扩展文档定义了视图转换规则和用户自定义的源代码和可视化指令之间的对应关系。视图转换规则描述了可视化指令的一些信息(例如,可视化指令的位置和占用的行数等)和源代码的一些信息(例如,源代码的位置和占用的行数等)。需要说明的是,扩展文档用于从源代码视图到可视化视图的转换过程。
例如,第一转换逻辑和第二转换逻辑表示识别转换文档的内容的程序。
例如,第一转换逻辑表示将第二视图转换为第一视图的转换逻辑,第二转换逻辑表示将第一视图转换为第二视图的转换逻辑,第一转换逻辑和第二转换逻辑不相同,也就是说,从第一视图转换为第二视图的转换逻辑和从第二视图转换为第一视图的转换逻辑不相同。例如,在第一视图为可视化视图,第二视图为源代码视图时,第一转换逻辑为可视化转换逻辑,第二转换逻辑为源代码转换逻辑;相应地,在第一视图为源代码视图,第二视图为可视化视图时,第一转换逻辑为源代码转换逻辑,第二转换逻辑为可视化转换逻辑。可视化转换逻辑表示将源代码转换为可视化指令的转换逻辑,源代码转换逻辑表示将可视化指令转换为源代码的转换逻辑。
例如,第一转换逻辑会根据转换文档进行第二视图到第一视图的转换,第二转换逻辑会根据转换文档进行第一视图到第二视图的转换。
例如,在一些示例中,步骤S14可以包括:启动第二转换逻辑识别描述文档,响应于检测到描述文档包括第一指令,实时获取描述文档中与第一指令对应的第二指令且将第二指令置于第二视图中的第二位置。例如,启动第二转换逻辑后,可以识别描述文档的内容,并根据描述文档的内容获得第二指令,然后将第二指令置于第二视图中的第二位置。
例如,在一些示例中,当描述文档包括第三指令时,步骤S19可以包括:启动第一转换逻辑识别描述文档,响应于检测到描述文档包括第三指令,实时获取描述文档中与第三指令对应的第四指令且将第四指令置于第一视图中的第四位置。
例如,在另一些示例中,第三指令为由用户自定义的指令,即描述文档不包括第三指令而扩展文档包括该第三指令,此时,步骤S19可以包括:启动第一转换逻辑识别描述文档,响应于检测到描述文档不包括第三指令,启动第一转换逻辑识别扩展文档,响应于检测到扩展文档包括第三指令,实时获取扩展文档中与第三指令对应的第四指令,将第四指令置于第一视图中的第四位置。
例如,在一些示例中,第三指令包括第一子指令和第二子指令,第一子指令和第二子指令被包装以得到第三指令,即第三指令是由第一子指令和第二子指令组合而得到的指令。第一子指令和第二子指令可以相同或不同。
例如,若描述文档包括该第一子指令和第二子指令,此时,步骤S19可以包括:启动第一转换逻辑识别描述文档,响应于检测到描述文档包括第一子指令和第二子指令,实时获取描述文档中与第一子指令对应的第三子指令和与第二子指令对应的第四子指令,根据第三子指令和第四子指令得到第四指令且将第四指令置于第一视图中的第四位置。
例如,当在描述文档中查找到第三子指令和第四子指令之后,启动第一转换逻辑进行转换,以将第三子指令和第四子指令进行组合以到第四指令,然后将第四指令置于第一视图中的第四位置。
例如,若描述文档包括该第一子指令,而扩展文档包括第二子指令,此时,步骤S19也可以包括:启动第一转换逻辑识别描述文档,响应于检测到描述文档包括第一子指令,实时获取描述文档中与第一子指令对应的第三子指令,响应于检测到描述文档不包括第二子指令,启动第一转换逻辑识别扩展文档,响应于检测到扩展文档包括第二子指令,实时获取扩展文档中与第二子指令对应的第四子指令,根据第三子指令和第四子指令得到第四指令将第四指令置于第一视图中的第四位置。
例如,当在描述文档中查找到第三子指令,且在扩展文档中查找到第四子指令之后,启动第一转换逻辑进行转换,以将第三子指令和第四子指令进行组合以到第四指令,然后将第四指令置于第一视图中的第四位置。
例如,若扩展文档包括第一子指令和第二子指令,此时,步骤S19也可以包括:启动第一转换逻辑识别描述文档,响应于检测到描述文档不包括第一子指令和第二子指令,启动第一转换逻辑识别扩展文档,响应于检测到扩展文档包括第一子指令和第二子指令,实时获取扩展文档中与第一子指令对应的第三子指令和与第二子指令对应的第四子指令,根据第三子指令和第四子指令得到第四指令将第四指令置于第一视图中的第四位置。
例如,当在扩展文档中查找到第三子指令和第四子指令之后,启动第一转换逻辑进行转换,以将第三子指令和第四子指令进行组合以到第四指令,然后将第四指令置于第一视图中的第四位置。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若在描述文档和扩展文档均没有定义第三指令,第三指令为不符合源代码编程规则的指令,在第一视图中显示错误指令(即此时,第四指令为错误指令),以提示用户该第三指令有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转换方法中,在进行视图转换之前,用户可以先对扩展文档进行编辑,以自定义一些源代码和对应的可视化指令。
图3A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视图的示意图,图3B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视图的示意图。
例如,第一视图可以包括命令区、组装区和属性/变量区,图3A的左侧示出了命令区;图3A的右侧示出了属性/变量区;图3A的中间为组装区,各种命令指令在组装区进行排列组合。用户可以从左侧的命令区,双击鼠标左键或者直接拖动,把命令指令添加到组装区,也可以在组装区拖动命令指令,调整命令指令的先后顺序,或者包含关系,也可以删除组装区中的命令指令。属性/变量区用于给命令指令设定目标等具体参数。第二视图可以包括命令区和组装区,图3B的左侧示出了命令区;图3B的右侧示出了组装区,即第二视图不包括属性/变量区。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视图包括第一指令”可以表示第一指令在第一视图中的组装区显示,相应地,“第二视图包括第二指令”可以表示第二指令在第二视图中的组装区显示。
例如,如图3A所示,第一视图中的第一指令为:令temp的值为“”。该第一指令为变量赋值的指令,第一指令位于第一视图中的组装区。图3A的右侧的属性/变量区示出该第一指令的参数,例如,变量名和变量值等。
例如,如图3B所示,第二视图中的第二指令为:temp=“”。第二指令位于第二视图中的组装区。
例如,在第一视图中,第一指令位于第一行,相应地,在第二视图中,第二指令也位于第一行。
例如,当第一视图为可视化视图,第二视图为源代码视图时,第一编程操作可以表示从命令区双击鼠标左键或者直接拖动第一指令至第一视图的组装区中的第一位置,也就是说,在第一视图中的组装区中***第一指令。第一编程操作也可以表示在组装区拖动第一指令,调整第一指令的顺序或者包含关系。第一编程操作还可以表示修改第一指令的属性的值,例如,当用鼠标左键单击第一指令时,在属性/变量区即可显示当前的第一指令的属性,此时可以编辑该第一指令的各种属性。命令的属性可以包括可选属性和必选属性,一般来说,可以自动设置各种属性的默认值,用户也可以根据实际应用情况而修改各种属性的值,例如,对于必选属性,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修改;对于可选属性,则一般保持默认值就好,只有特殊需求的时候才要修改。第二编程操作可以表示用户在第二视图中的第三位置编写第三指令的操作,对于第二视图中的指令(例如,第二指令、第三指令等),指令的属性等均以程序代码的形式展现。
例如,在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转换方法中,用户可以调整第一指令的位置,则第二指令的位置也相应地改变;相反,用户可以调整第二指令的位置,则第一指令的位置也相应地改变。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转换方法还包括:响应于检测到执行将第一指令从第一位置调整至在第一视图中的第五位置的编程操作,查找在第二视图中与第五位置对应的第六位置;将第二指令从第二位置调整至第六位置。
例如,在图2A示出的可视化视图中,若将命令指令“向调试窗口输出:1”移动至命令指令“向调试窗口输出:3”和命令指令“向调试窗口输出:4”之间,则相应地,在图2B示出的源代码视图中,源代码“TracePrint(1)”则移动至源代码“TracePrint(3)”和源代码“TracePrint(4)”之间。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转换方法还包括:响应于检测到执行将第三指令从第三位置调整至在第二视图中的第七位置的编程操作,查找在第一视图中与第七位置对应的第八位置;将第四指令从第四位置调整至第八位置。
例如,在图2B示出的源代码视图中,源代码“TracePrint(3)”则移动至源代码“TracePrint(1)”和源代码“TracePrint(2)”之间,则相应地,在图2A示出的可视化视图中,命令指令“向调试窗口输出:3”则移动至命令指令“向调试窗口输出:1”和命令指令“向调试窗口输出:2”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用户可以主动调整第二指令的位置,以使第一指令的位置相应地改变;类似地,用户可以主动调整第四指令的位置,以使第三指令的位置相应地改变。
例如,在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转换方法中,用户可以删除第一视图和/或第二视图中的指令。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转换方法还包括:响应于检测到执行删除第一指令的编程操作,根据第一指令所处的第一位置,查找在第二视图中与第一位置对应的第二位置;将置于第二位置的第二指令删除。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转换方法还包括:响应于检测到执行删除第二指令的编程操作,根据第二指令所处的第二位置,查找在第一视图中与第二位置对应的第一位置;将置于第一位置的第一指令删除。
需要说明的是,用户可以主动删除第三指令,以使第四指令相应地被删除;类似地,用户可以主动删除第四指令,以使第三指令相应地被删除。
图4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视图的转换方法的具体的示意性流程图。
例如,在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视图的转换方法中,首先,建立一个源代码视图和可视化视图对应的翻译规则。翻译规则例如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文档体现,例如,该一个或多个文档包括转换文档、可视化转换逻辑、源码转换逻辑。然后,如图4所示,当用户进行流程编写的操作时,实时检测用户的编程操作,每当用户进行编程操作之后,判断用户在哪种视图中进行该编程操作,当确定用户在可视化视图中进行该编程操作时,定位用户执行的编程操作在可视化视图中的位置,根据用户执行的编程操作在可视化视图中的位置查找在源代码视图中与该位置相应的行号,然后,在转换文档查找该编程操作的命令指令的对应关系,以确定与该命令指令对应的源代码,当查找到该源代码后,则启动源代码转换逻辑进行转换,以生成源代码视图,在该源代码视图中,该源代码置于该行号对应的位置;当确定用户在源代码视图中进行该编程操作时,定位用户执行的编程操作在源代码视图中的行号,根据用户执行的编程操作在源代码视图中的行号查找在可视化视图中与该行号相应的位置,然后,在转换文档查找该编程操作的源代码的对应关系,以确定与该源代码对应的命令指令,当查找到该命令指令后,则启动可视化转换逻辑进行转换,以生成可视化视图,在该可视化视图中,该命令指令置于该位置处。
本公开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视图转换装置。图5A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视图转换装置的示意性框图,图5B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视图转换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例如,如图5A所示,视图转换装置500包括存储器510和处理器520。存储器510用于非暂时性存储计算机可读指令。处理器520用于运行计算机可读指令,计算机可读指令被处理器520运行时执行根据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转换方法。
例如,处理器520可以视图转换装置500中的其它组件以执行期望的功能。处理器520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PU)、张量处理器(TPU)等具有数据处理能力和/或程序执行能力的器件。中央处理元(CPU)可以为X86或ARM架构等。GPU可以单独地直接集成到主板上,或者内置于主板的北桥芯片中。
例如,存储器5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产品的任意组合,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包括各种形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易失性存储器和/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易失性存储器例如可以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等。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硬盘、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便携式紧致盘只读存储器(CD-ROM)、USB存储器、闪存等。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可以存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指令,处理器520可以运行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以实现视图转换装置500的各种功能。
应当注意,图5A所示的视图转换装置500的组件只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根据实际应用需要,该视图转换装置500还可以具有其他组件。例如,在一些示例中,视图转换装置500还可以包括显示器,显示器用于显示第一视图和第二视图。例如,显示器可以为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液晶显示器等。
例如,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B所示,视图转换装置500可以由个人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手机等计算机设备实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一个通用目的的计算机设备,或一个有特定目的的计算机设备。两种计算机设备都可以被用于实现本实施例中的视图转换装置500。视图转换装置500可以运行在具有图形用户界面(Graphical User Interface,简称GUI)的***中,图形用户界面可以包括图5B示出的用户界面580。
如图5B所示,视图转换装置500可以包括通信端口550,与之相连的是实现数据通信的网络,视图转换装置500可以通过通信端口550与其他设备进行无线或有线通信以实现发送和接收信息及数据。视图转换装置500还可以包括处理器组520,用于执行程序指令。处理器组525可以由至少一个处理器(例如,CPU)组成。视图转换装置500可以包括一个内部通信总线530。视图转换装置500可以包括不同形式的程序储存单元以及数据储存单元,例如硬盘570、只读存储器(ROM)515、随机存取存储器(RAM)540,能够用于存储计算机处理和/或通信使用的各种数据文件,以及处理器组525所执行的可能的程序指令。例如,图5A所示的存储器510可以包括图5B所示的硬盘570、只读存储器(ROM)515、随机存取存储器(RAM)540等。视图转换装置500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组件560,支持视图转换装置500与其他组件(例如,用户界面580)之间的输入/输出数据流。通常,输入装置和输出装置可以连接至输入/输出组件560,输入装置包括例如触摸屏、触摸板、键盘、鼠标、摄像头、麦克风、加速度计、陀螺仪等;输出装置包括例如液晶显示器(例如,用户界面580)、扬声器、振动器等。
虽然图5B示出了具有各种组件的视图转换装置500,但是应理解的是,并不要求视图转换装置500具备所有示出的装置。可以替代地,视图转换装置500可以具备更多或更少的装置,只要视图转换装置500能够实现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视图转换的功能即可,本公开的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视图转换装置500执行视图转换的过程的详细说明可以参考上述视图的转换方法的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视图转换装置500还可以通过客户端和云端服务器实现,例如,用户可以利用客户端(例如,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手机等的移动终端以及台式计算机等的固定终端)通过网络接入云端服务器,客户端用于显示第一视图和第二视图,云端服务器用于执行第一视图和第二视图之间的转换、程序编译等功能,例如,云端服务器可以访问数据库以执行数据库中存储的程序指令以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视图的转换方法。数据库可以位于客户端或者云端。
本公开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图6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存储介质的示意图。例如,如图6所示,在存储介质600上可以非暂时性地存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指令601。例如,当计算机可读指令601由计算机执行时可以执行根据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转换方法。
例如,该存储介质600可以应用于上述视图转换装置500中,例如,存储介质600可以包括视图转换装置500中的存储器510。关于存储介质600的说明可以参考上述视图转换装置500的实施例中对于存储器的描述,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应当理解,在本公开中,虽然采用特定次序描绘了各操作,但是这不应当理解为要求这些操作以所示出的特定次序或以顺序次序执行来执行。本公开的方法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各个步骤可以按照不同的顺序执行,和/或并行执行。此外,方法实施方式可以包括附加的步骤和/或省略执行示出的步骤。本公开的范围在此方面不受限制。在有些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
本文使用的术语“包括”及其变形是开放性包括,即“包括但不限于”。术语“基于”是“至少部分地基于”。术语“一个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个实施例”;术语“另一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个另外的实施例”;术语“一些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些实施例”。其他术语的相关定义将在下文描述中给出。
需要注意,本公开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概念仅用于对不同的指令、模块或单元进行区分,并非用于限定这些装置、模块或单元所执行的功能的顺序或者相互依存关系。
对于本公开,还有以下几点需要说明:
(1)本公开实施例附图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
(2)为了清晰起见,在用于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附图中,层或结构的厚度和尺寸被放大。可以理解,当诸如层、膜、区域或基板之类的元件被称作位于另一元件“上”或“下”时,该元件可以“直接”位于另一元件“上”或“下”,或者可以存在中间元件。
(3)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以得到新的实施例。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6)

1.一种视图的转换方法,包括:
响应于检测到第一编程操作,确定所述第一编程操作对应的第一视图和第一指令,其中,所述第一视图包括所述第一指令;
定位所述第一指令在所述第一视图中的第一位置;
根据所述第一位置,查找在第二视图中与所述第一位置对应的第二位置;
确定与所述第二视图对应的第二转换逻辑;
启动所述第二转换逻辑识别转换文档,并实时将所述第一指令转换为第二指令并将所述第二指令置于所述第二视图中的所述第二位置;
响应于检测到第二编程操作,确定所述第二编程操作对应的所述第二视图和第三指令,其中,所述第二视图包括所述第三指令;
定位所述第三指令在所述第二视图中的第三位置;
根据所述第三位置,查找在所述第一视图中与所述第三位置对应的第四位置;
确定与所述第一视图对应的第一转换逻辑;
启动所述第一转换逻辑识别所述转换文档,并实时将所述第三指令转换为第四指令并将所述第四指令置于所述第一视图中的所述第四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换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检测到执行将所述第一指令从所述第一位置调整至在所述第一视图中的第五位置的编程操作,查找在所述第二视图中与所述第五位置对应的第六位置;
将所述第二指令从所述第二位置调整至所述第六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换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检测到执行将所述第三指令从所述第三位置调整至在所述第二视图中的第七位置的编程操作,查找在所述第一视图中与所述第七位置对应的第八位置;
将所述第四指令从所述第四位置调整至所述第八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换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检测到执行删除所述第一指令的编程操作,根据所述第一指令所处的所述第一位置,查找在所述第二视图中与所述第一位置对应的所述第二位置;
将置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所述第二指令删除。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换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检测到执行删除所述第二指令的编程操作,根据所述第二指令所处的所述第二位置,查找在所述第一视图中与所述第二位置对应的所述第一位置;
将置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所述第一指令删除。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换方法,其中,所述第一转换逻辑和所述第二转换逻辑不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转换方法,其中,所述转换文档包括描述文档和扩展文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换方法,其中,所述第一视图为可视化视图,所述第二视图为源代码视图,
所述第一指令和所述第四指令为所述可视化视图中的命令指令,所述第二指令和所述第三指令为所述源代码视图中的源代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转换方法,其中,启动所述第一转换逻辑识别所述转换文档,并实时将所述第三指令转换为第四指令并将所述第四指令置于所述第一视图中的所述第四位置包括:
启动所述第一转换逻辑识别所述描述文档,响应于检测到所述描述文档包括所述第三指令,实时获取所述描述文档中与所述第三指令对应的所述第四指令且将所述第四指令置于所述第一视图中的所述第四位置;或者,
启动所述第一转换逻辑识别所述描述文档,响应于检测到所述描述文档不包括所述第三指令,启动所述第一转换逻辑识别所述扩展文档,响应于检测到所述扩展文档包括所述第三指令,实时获取所述扩展文档中与所述第三指令对应的所述第四指令,将所述第四指令置于所述第一视图中的所述第四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转换方法,其中,所述第三指令包括第一子指令和第二子指令,
启动所述第一转换逻辑识别所述转换文档,并实时将所述第三指令转换为第四指令并将所述第四指令置于所述第一视图中的所述第四位置包括:
启动所述第一转换逻辑识别所述描述文档,响应于检测到所述描述文档包括所述第一子指令和所述第二子指令,实时获取所述描述文档中与所述第一子指令对应的第三子指令和与所述第二子指令对应的第四子指令,根据所述第三子指令和所述第四子指令得到所述第四指令且将所述第四指令置于所述第一视图中的所述第四位置;或者,
启动所述第一转换逻辑识别所述描述文档,响应于检测到所述描述文档包括所述第一子指令,实时获取所述描述文档中与所述第一子指令对应的第三子指令,响应于检测到所述描述文档不包括所述第二子指令,启动所述第一转换逻辑识别所述扩展文档,响应于检测到所述扩展文档包括所述第二子指令,实时获取所述扩展文档中与所述第二子指令对应的所述第四子指令,根据所述第三子指令和所述第四子指令得到所述第四指令将所述第四指令置于所述第一视图中的所述第四位置;或者,
启动所述第一转换逻辑识别所述描述文档,响应于检测到所述描述文档不包括所述第一子指令和所述第二子指令,启动所述第一转换逻辑识别所述扩展文档,响应于检测到所述扩展文档包括所述第一子指令和所述第二子指令,实时获取所述扩展文档中与所述第一子指令对应的第三子指令和与所述第二子指令对应的所述第四子指令,根据所述第三子指令和所述第四子指令得到所述第四指令将所述第四指令置于所述第一视图中的所述第四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转换方法,其中,所述第一转换逻辑为可视化转换逻辑,所述第二转换逻辑为源代码转换逻辑。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转换方法,其中,所述第二位置包括至少一行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换方法,其中,所述扩展文档根据用户输入而生成。
14.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转换方法,其中,所述第一视图为源代码视图,所述第二视图为可视化视图,
所述第一指令和所述第四指令为所述源代码视图中的源代码,所述第二指令和所述第三指令为所述可视化视图中的命令指令。
15.一种视图转换装置,包括:
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
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被所述处理器运行时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转换方法。
16.一种存储介质,非暂时性地存储计算机可读指令,其中,当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由计算机执行时可以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转换方法。
CN201911328568.5A 2019-12-20 2019-12-20 视图转换方法、视图转换装置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130101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28568.5A CN113010161B (zh) 2019-12-20 2019-12-20 视图转换方法、视图转换装置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28568.5A CN113010161B (zh) 2019-12-20 2019-12-20 视图转换方法、视图转换装置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10161A true CN113010161A (zh) 2021-06-22
CN113010161B CN113010161B (zh) 2024-07-19

Family

ID=763827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28568.5A Active CN113010161B (zh) 2019-12-20 2019-12-20 视图转换方法、视图转换装置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1016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34220A (zh) * 2021-07-15 2021-09-24 上海商汤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工作流程的构建方法及装置、设备、计算机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05684B1 (ja) * 2013-03-28 2014-02-05 株式会社バリュー ソースプログラムのプログラミング言語変換装置
US20140282403A1 (en) * 2013-03-15 2014-09-1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ystem for generating readable and meaningful descriptions of stream processing source code
CN107861721A (zh) * 2017-11-03 2018-03-30 上海宽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逆向图形化智能编程方法与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9669688A (zh) * 2018-09-26 2019-04-23 深圳壹账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可视化的软件开发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282403A1 (en) * 2013-03-15 2014-09-1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ystem for generating readable and meaningful descriptions of stream processing source code
JP5405684B1 (ja) * 2013-03-28 2014-02-05 株式会社バリュー ソースプログラムのプログラミング言語変換装置
CN107861721A (zh) * 2017-11-03 2018-03-30 上海宽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逆向图形化智能编程方法与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9669688A (zh) * 2018-09-26 2019-04-23 深圳壹账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可视化的软件开发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34220A (zh) * 2021-07-15 2021-09-24 上海商汤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工作流程的构建方法及装置、设备、计算机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10161B (zh) 2024-07-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766045B (zh) 为机器视觉***提供可视化程序的装置、***和方法
US7676785B2 (en) Hosted application as a designer in an integrated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CN108351764B (zh) 数据处理方法和***
US20160292144A1 (en) Document data entry suggestions
US11755293B2 (en) Code execution and data processing pipeline
JP6529501B2 (ja) 動的にカスタマイズされた文脈依存型ヘルプを生成する方法
US11030022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reating and managing an interactive network of applications
US8381104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context recognition
JPWO2015075790A1 (ja) シーケンスプログラム作成支援装置
US20160259657A1 (en) Dynamically binding data in an application
CN113010161B (zh) 视图转换方法、视图转换装置和存储介质
US11281437B2 (en) User interface design platform, system, and method for applying consistent look and feel
CN105718434A (zh) 一种自然语言公式编辑方法和***
US10310823B2 (en) Program development support system and program development support software
US11809844B2 (en) Creating an app method and system
US11003346B2 (en) Prototype storing method
JP7105683B2 (ja) 電子計算機、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8775936B2 (en) Displaying dynamic and shareable help data for images a distance from a pointed-to location
US20150277868A1 (en) Declared variable ordering and optimizing compiler
KR20130020199A (ko) 통합 개발 환경에서의 코드 파일 위치 공유 시스템 및 방법
US11709687B2 (en) System for facilitating advanced coding to individuals with limited dexterity
JP2022125274A (ja) 電子計算機、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20180246900A1 (en) File managing method and system thereof for integrated circuit design
JP6634225B2 (ja) サーバの複数の内部レジスタにアクセスする方法
CN106537334B (zh) 在个人工作空间中对统一化元素进行组合工作的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与***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after: Room 2101, building 1, Xincheng Science Park, 588 Yuelu West Avenue, Changsha hi tech Development Zone, Changsha City, Hunan Province, 410200

Applicant after: Hunan laiy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2101, building 1, Xincheng Science Park, 588 Yuelu West Avenue, Changsha hi tech Development Zone, Changsha City, Hunan Province, 410200

Applicant before: Hunan Olsenberg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