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08061B - 一种超薄的仿生叶脉梯度吸液芯结构的均热板冷凝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超薄的仿生叶脉梯度吸液芯结构的均热板冷凝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08061B
CN113008061B CN202110313901.6A CN202110313901A CN113008061B CN 113008061 B CN113008061 B CN 113008061B CN 202110313901 A CN202110313901 A CN 202110313901A CN 113008061 B CN113008061 B CN 11300806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in
condensation
channel
bionic
liquid s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1390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08061A (zh
Inventor
刘楷钊
胡艳鑫
黄金
林琳
苏梓沛
颜奕波
谢晓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11031390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08061B/zh
Publication of CN1130080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080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080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080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5/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 F28D15/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in which the medium condenses and evaporates, e.g. heat pip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超薄的仿生叶脉梯度吸液芯结构的均热板冷凝端,包括:冷凝端主体与中心吸液芯;冷凝端主体的第一端面上设置有冷凝中心以及仿生叶脉槽道;中心吸液芯设置于冷凝中心;仿生叶脉槽道沿冷凝中心往外周发散且与中心吸液芯相连通。通过在冷凝端主体上设置仿生叶脉槽道与中心吸液芯,中心吸液芯作为吸液中心,用于将均热板冷凝工质输向蒸发端;气体工质在冷凝端主体表面冷凝为液态,液态工质通过仿生叶脉槽道流动汇聚流向中心吸液芯,因此加快了工质回流速率,改善平板热管的冷凝回流性能,有利于传热工质的循环,提高了传热效率,使温度更快达到平衡,均温性更好。有效的解决现有的均热板回流不够完善,不利于传热介质的循环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超薄的仿生叶脉梯度吸液芯结构的均热板冷凝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均热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超薄的仿生叶脉梯度吸液芯结构的均热板冷凝端。
背景技术
在热交换领域,换热管技术能够利用工质相变过程的潜热把高密度热流及时转移,从而成为解决散热问题的有效方法。而平板热管是一种根据热管工作原理而设计的新型散热介质,工作原理与热管相似,但是与热管一维线性的传热方式相比,平板热管的传热方式为二维面上传热,因此具有更好的传热性能与均温性。平板热管主要结构有外壳、吸液芯、工质等,工作原理为当热量由热源通过平板热管的蒸发区时,在低真空度的腔体内,工质液体沸腾气化,在压力差的作用下,气体流向冷凝区,遇冷凝结放热,并在毛细力的作用下沿吸液芯回流回蒸发区,而冷凝面的热量由平板热管外部其他散热方式带走。虽然工作原理相似,但是与热管一维线性的传热方式相比,平板热管的传热方式为二维面上传热,因此具有更好的传热性能与均温性。
随着科技的发展,热管的种类越来越丰富。目前,按结构形式区分可分为普通热管、分离式热管、毛纫泵回路热管、微型热管、平板热管、径向热管等;其中平板热管由于其具有较大的热扩散面积而被广泛使用。而现有的平板热管往往回流功能不够完善,不利于传热介质的循环。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超薄的仿生叶脉梯度吸液芯结构的均热板冷凝端,用于解决现有的均热板回流不够完善,不利于传热介质的循环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超薄的仿生叶脉梯度吸液芯结构的均热板冷凝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凝端主体与中心吸液芯;
所述冷凝端主体的第一端面上设置有冷凝中心以及仿生叶脉槽道;
所述中心吸液芯设置于所述冷凝中心;
所述仿生叶脉槽道沿所述冷凝中心往外周发散且与所述中心吸液芯相连通。
优选地,还包括周向吸液芯;
所述周向吸液芯设置于所述冷凝端主体上,连通所述仿生叶脉槽道,且绕所述中心吸液芯呈圆周均布。
优选地,所述仿生叶脉槽道具体包括一级叶脉槽道、二级叶脉槽道与间隔槽道;
所述一级叶脉槽道连通所述中心吸液芯且绕所述冷凝中心发散性圆周均布;
所述间隔槽道设置于相邻所述一级叶脉槽道之间,且连通所述中心吸液芯;
所述二级叶脉槽道连通所述间隔槽道与一级叶脉槽道。
优选地,所述一级叶脉槽道的槽宽由末端往所述冷凝中心方向渐缩。
优选地,所述二级叶脉槽道的槽宽由所述间隔槽道往所述一级叶脉槽道方向渐缩。
优选地,所述周向吸液芯设置于所述冷凝端主体的外周与所述中心吸液芯之间的二等分位置。
优选地,所述中心吸液芯与周向吸液芯具体均为金属丝网烧结成型的多孔结构或泡沫金属烧结成型的多孔结构。
优选地,所述冷凝端主体往所述第一端面方向凸起,且厚度沿所述冷凝中心往外周逐渐减小。
优选地,所述仿生叶脉槽道沿槽道的末端往所述冷凝中心疏水性递减。
优选地,所述槽道表面的递增疏水性为通过化学刻蚀结合浸涂处理得到。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提供一种超薄的仿生叶脉梯度吸液芯结构的均热板冷凝端,包括:冷凝端主体与中心吸液芯;所述冷凝端主体的第一端面上设置有冷凝中心以及仿生叶脉槽道;所述中心吸液芯设置于所述冷凝中心;所述仿生叶脉槽道沿所述冷凝中心往外周发散且与所述中心吸液芯相连通。通过在冷凝端主体上设置仿生叶脉槽道与中心吸液芯,中心吸液芯作为吸液中心,用于将均热板冷凝工质输向蒸发端;气体工质在冷凝端主体表面冷凝为液态,液态工质通过仿生叶脉槽道流动汇聚流向中心吸液芯,因此加快了工质回流速率,改善平板热管的冷凝回流性能,有利于传热工质的循环,提高了传热效率,使温度更快达到平衡,均温性更好。有效的解决现有的均热板回流不够完善,不利于传热介质的循环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超薄的仿生叶脉梯度吸液芯结构的均热板冷凝端的正视图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超薄的仿生叶脉梯度吸液芯结构的均热板冷凝端的立体图;
图中:1、冷凝端主体;2、中心吸液芯;3、仿生叶脉槽道;4、周向吸液芯;31、一级叶脉槽道;32、二级叶脉槽道;33、间隔槽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所请求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更换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超薄的仿生叶脉梯度吸液芯结构的均热板冷凝端。
请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超薄的仿生叶脉梯度吸液芯结构的均热板冷凝端,包括:冷凝端主体1与中心吸液芯2;冷凝端主体1的第一端面上设置有冷凝中心以及仿生叶脉槽道3;中心吸液芯2设置于冷凝中心;仿生叶脉槽道3沿冷凝中心往外周发散且与中心吸液芯2相连通。
具体来说,气体工质在冷凝端主体1表面冷凝为液态后分布于仿生叶脉槽道3上,而仿生叶脉槽道3连通冷凝中心的中心吸液芯2;中心吸液芯2可以采用利用毛细作用的结构,借助毛细作用也即毛细作用力实现吸液,使液态工质由仿生叶脉槽道3汇聚到中心吸液芯2上,促进槽道液体工质的流动,之后传给蒸发端,促进均热板内工质构成循环回路,实现相变工质的相变与传热。
以上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实施例一,以下为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二,具体请参阅图1与图2。
一种超薄的仿生叶脉梯度吸液芯结构的均热板冷凝端,包括:冷凝端主体1与中心吸液芯2;冷凝端主体1的第一端面上设置有冷凝中心以及仿生叶脉槽道3;中心吸液芯2设置于冷凝中心;仿生叶脉槽道3沿冷凝中心往外周发散且与中心吸液芯2相连通。
进一步地,还包括周向吸液芯4;周向吸液芯4绕中心吸液芯2圆周均布设置于冷凝端主体1上,且与仿生叶脉槽道连通,通过仿生叶脉槽道3连通中心吸液芯2。
具体来说,周向吸液芯4作为辅助吸液中枢,连通仿生叶脉槽道3,能吸收周围液态工质并直接传递给蒸发端,同时还起到支撑冷凝端主体1的作用。
进一步地,仿生叶脉槽道3具体包括一级叶脉槽道31、二级叶脉槽道32与间隔槽道33;一级叶脉槽道31连通中心吸液芯2且绕冷凝中心发散性圆周均布;间隔槽道33设置于相邻的一级叶脉槽道31之间,且连通中心吸液芯2;二级叶脉槽道32连通间隔槽道33与一级叶脉槽道31。
具体来说,在本实施例中,间隔槽道33与一级叶脉槽道31均连通中心吸液芯2,且绕中心吸液芯2呈圆周发散性间隔分布;二级叶脉槽道32作为一级叶脉槽道31的分支,分别连通间隔槽道33与一级叶脉槽道31;间隔槽道33收集的液态工质经一级叶脉槽道31汇聚至中心吸液芯2,使得冷凝端主体1表面温度更加均匀。
进一步地,一级叶脉槽道31的槽宽由末端往冷凝中心方向渐缩;二级叶脉槽道32的槽宽由间隔槽道33往一级叶脉槽道31方向渐缩;仿生叶脉槽道3的沿槽道的末端往冷凝中心疏水性递减。
具体来说,气体工质在冷凝端主体1表面冷凝为液态,液态工质通过槽道流动,槽宽渐缩的槽道利用叶脉尖端不断增大的毛细力,使得宽槽道处的液态工质自发流向窄槽道,即工质通过间隔槽道经二级叶脉槽道32流向一级叶脉槽道31,进而汇聚至中心吸液芯2。
同时,槽道表面覆有疏水性涂层,且疏水性由末端往冷凝中心方向递减;具体来说,二级叶脉槽道32上的疏水性由连接间隔槽道33端往连接一级叶脉槽道31端递减;一级叶脉槽道31上的疏水性由末端往冷凝中心方向上递减。
在本实施例中,槽道表面的递增疏水性为通过化学刻蚀结合浸涂处理得到,具体采用过氧化氢溶液进行刻蚀,再以硝酸银水溶液处理,最后以含乙醇、盐酸和全氟十二烷基三乙氧基硅烷(PFDTES)的混合溶液进行处理。
进一步地,周向吸液芯4设置于冷凝端主体1的外周与中心吸液芯2之间的二等分位置。具体来说,在本实施例中,冷凝端主体1为圆形,周向吸液芯4绕冷凝中心圆周等角度均匀分布,且设置在距中心二分之一半径处。
进一步地,中心吸液芯2与周向吸液芯4具体均为金属丝网烧结成型的多孔结构或泡沫金属烧结成型的多孔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吸液芯是多孔结构,空隙远小于槽道,因此毛细力比槽道大,会吸收周围的液体储存起来,并直接传递给蒸发端,快速补充蒸发掉的液体工质。
具体来说,中心吸液芯2与周向吸液芯4利用毛细作用的结构,借助毛细作用也即毛细作用力实现吸液,促进槽道液体工质的流动,所吸液体工质流向蒸发端,促进均热板内工质构成循环回路,实现相变工质的相变与传热。吸液芯结构为铜金属丝网烧结成型的多孔结构,也即吸液芯为铜丝网制成。
本实施例中,冷凝端主体1上预留有供中心吸液芯与轴向吸液芯烧结用的凹槽;周向吸液芯4支撑柱结构直径为4mm,吸液芯结构的厚度为1mm,烧结于冷凝端主体1表面预留的凹槽上。冷凝端主体边缘厚度为0.3-0.4mm。铜吸液芯结构烧结温度为900℃。
进一步的,一级叶脉槽道31远心端宽度为0.8-1.0mm,近心端宽度为0.1-0.3mm;二级叶脉槽道32宽度最大为0.8mm,最小为0.2-0.3mm,槽道深度为0.2-0.6mm。
进一步地,冷凝端主体1的第一端面凸起设置,且厚度沿冷凝中心往外周逐渐减小。
具体来说,实际使用中,冷凝端主体1可以是采用将第一端面朝下的安装方式;第一端面凸起,使得液态工质在仿生叶脉槽道3内流动过程中,可以在重力作用下由厚度薄的位置流向厚度大的冷凝中心,使得液态工质由二级叶脉槽道32流向一级叶脉槽道31,由一级叶脉槽道31汇聚流向中心吸液芯2。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超薄的仿生叶脉梯度吸液芯结构的均热板冷凝端,采用仿叶脉梯度吸液芯结构,包括具有仿生叶脉槽道3的均热板本体1以及吸液芯,仿生叶脉槽道3汇聚至中心吸液芯以供冷凝工质回流;吸液芯分布在冷凝中心以及四周,中心吸液芯2作为吸液中心,用于将均热板冷凝工质输向蒸发端,周向吸液芯4作为辅助吸液中枢以及均热板本体1的支撑点。气体工质在冷凝端主体表面冷凝为液态,在重力作用下由厚度薄的流向厚度大的部分,同时由于槽道疏水性梯度与槽宽渐缩的作用,渐缩的疏水性槽道利用叶脉尖端不断增大的毛细力,使得宽槽道处的液态工质自发流向窄槽道,即工质通过间隔槽道的远中心端流向近中心端,通过二级叶脉槽道32流向一级叶脉槽道31,进而汇聚至中心吸液芯2。由于周向吸液芯4与中心吸液芯均为多孔结构;周向吸液芯4作为吸液中枢能吸收周围槽道吸收的工质,空隙远小于槽道,因此毛细力比槽道大,会吸收周围的液体储存起来,并直接传递给蒸发端,快速补充蒸发掉的液体工质,同时还起到支撑冷凝端和蒸发端的作用。吸液芯汇聚的液态工质输送给均热板的蒸发端。因此加快了工质回流速率,改善平板热管的冷凝回流性能,有利于传热工质的循环,提高了传热效率,使温度更快达到平衡,均温性更好。
以上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实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但是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超薄的仿生叶脉梯度吸液芯结构的均热板冷凝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凝端主体、中心吸液芯与周向吸液芯;
所述冷凝端主体的第一端面上设置有冷凝中心以及仿生叶脉槽道;
所述中心吸液芯设置于所述冷凝中心;
所述仿生叶脉槽道沿所述冷凝中心往外周发散且与所述中心吸液芯相连通;
所述周向吸液芯设置于所述冷凝端主体上,连通所述仿生叶脉槽道,且绕所述中心吸液芯呈圆周均布;
所述仿生叶脉槽道具体包括一级叶脉槽道、多个二级叶脉槽道以及间隔槽道;
所述一级叶脉槽道连通中心吸液芯且绕所述冷凝中心发散性圆周均布;
所述间隔槽道设置于相邻一级叶脉槽道之间,且连通所述中心吸液芯;
所述二级叶脉槽道沿所述一级叶脉槽道向两侧发散延伸,一端连通所述一级叶脉槽道,另一端连通相邻的所述间隔槽道;
所述中心吸液芯和周向吸液芯均为孔径小于所述仿生叶脉槽道的槽宽的多孔结构;
所述一级叶脉槽道的槽宽由末端往所述冷凝中心方向渐缩;
所述二级叶脉槽道的槽宽由所述间隔槽道往所述一级叶脉槽道方向渐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的仿生叶脉梯度吸液芯结构的均热板冷凝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仿生叶脉槽道内部设置有沿槽道末端往所述冷凝中心方向疏水性递减的疏水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薄的仿生叶脉梯度吸液芯结构的均热板冷凝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疏水结构具体通过化学刻蚀与浸涂处理得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的仿生叶脉梯度吸液芯结构的均热板冷凝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周向吸液芯设置于所述冷凝端主体的外周与所述中心吸液芯之间的二等分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的仿生叶脉梯度吸液芯结构的均热板冷凝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吸液芯与周向吸液芯具体均为金属丝网烧结成型的多孔结构或泡沫金属烧结成型的多孔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的仿生叶脉梯度吸液芯结构的均热板冷凝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端主体往所述第一端面方向凸起,且厚度沿所述冷凝中心往外周逐渐减小。
CN202110313901.6A 2021-03-24 2021-03-24 一种超薄的仿生叶脉梯度吸液芯结构的均热板冷凝端 Active CN1130080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13901.6A CN113008061B (zh) 2021-03-24 2021-03-24 一种超薄的仿生叶脉梯度吸液芯结构的均热板冷凝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13901.6A CN113008061B (zh) 2021-03-24 2021-03-24 一种超薄的仿生叶脉梯度吸液芯结构的均热板冷凝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08061A CN113008061A (zh) 2021-06-22
CN113008061B true CN113008061B (zh) 2022-07-08

Family

ID=764061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13901.6A Active CN113008061B (zh) 2021-03-24 2021-03-24 一种超薄的仿生叶脉梯度吸液芯结构的均热板冷凝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0806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72009A (zh) * 2022-06-13 2022-09-20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仿生王莲叶脉结构的足垫支撑
CN115135109B (zh) * 2022-07-12 2024-07-16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针对任意角度下倾斜使用的均温板结构及电子设备
CN115371479A (zh) * 2022-08-22 2022-11-22 新疆华奕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设置于高山峡谷中的仿生蜘蛛网间壁式换热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06193B (zh) * 2012-06-28 2014-07-02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辐射状渐宽式翅结构沟槽平板热管及加工方法
CN202738359U (zh) * 2012-07-31 2013-02-13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均热板的吸液芯结构
TW201518671A (zh) * 2013-11-08 2015-05-16 Hao Pai 薄板式毛細結構及具有該毛細結構之板式熱管
CN104089508B (zh) * 2014-06-19 2016-05-04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吸液芯的制造方法
CN205482499U (zh) * 2016-02-05 2016-08-17 江苏科技大学 一种平面方向梯度多孔毛细芯的均温板
CN106152846B (zh) * 2016-07-09 2017-04-05 南京艾科美热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循环气液两相流相变换热器
CN107401941B (zh) * 2017-08-28 2023-09-26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超薄均热板结构
CN108444324B (zh) * 2018-06-22 2024-06-11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均热板
CN110108139A (zh) * 2019-04-26 2019-08-09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具有支撑柱和沟槽复合结构的均热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08061A (zh) 2021-06-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008061B (zh) 一种超薄的仿生叶脉梯度吸液芯结构的均热板冷凝端
CN107401941A (zh) 一种超薄均热板结构
CN108253830B (zh) 具有辅助输液管路的回路热管
ATE422038T1 (de) Verdampfer, herstellungsverfahren dafür, sammler für verdampfer und kühlsystem
CN106152846A (zh) 一种自循环气液两相流相变换热器
CN110972456A (zh) 一种具有复合吸液芯结构的超薄均热板及其制作方法
JP4434677B2 (ja) ループヒートパイプ用蒸発器
CN209763828U (zh) 一种仿植物叶片结构的超薄平板热管
CN108253829B (zh) 微通道阵列辅助驱动的回路热管
CN115930645A (zh) 一种超薄柔性均热板构造及其制备方法
CN211297499U (zh) 一种具有复合吸液芯结构的超薄均热板
CN113295027B (zh) 一种自回流平板热管
CN217390004U (zh) 雾化芯、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CN108426476B (zh) 一种微孔阵列回路热管
CN216925254U (zh) 一种具有蒸汽导向槽的均热板
CN217764600U (zh) 一种热管换热装置以及电转换器装置
CN111981882B (zh) 一种间断式相分离回路热管
CN108519009B (zh) 热管装置
CN110044192A (zh) 一种能增强毛细吸力的热管
CN106288497A (zh) 吸收式制冷单元内部换热组件、吸收式制冷单元及矩阵
CN217486819U (zh) 超薄均热板及电子设备
CN220339184U (zh) 一种烧结热管
CN113819782B (zh) 一种相变散热装置
JP3036811B2 (ja) キャピラリポンプループ用蒸発器
CN216017498U (zh) 均热板以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