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65321B - 摄像头装置以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摄像头装置以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65321B
CN112965321B CN202110259964.8A CN202110259964A CN112965321B CN 112965321 B CN112965321 B CN 112965321B CN 202110259964 A CN202110259964 A CN 202110259964A CN 112965321 B CN112965321 B CN 11296532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ight guide
lens
camera device
cover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5996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965321A (zh
Inventor
林墨洲
韦怡
张百成
余爱翔
吴继炎
梁镓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25996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65321B/zh
Publication of CN1129653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653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9653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653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5/00Special procedure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Apparatus therefor
    • G03B15/02Illuminating scen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5/00Special procedure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Apparatus therefor
    • G03B15/02Illuminating scene
    • G03B15/06Special arrangements of screening, diffusing, or reflecting devices, e.g. in studio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roboscope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摄像头装置以及移动终端,摄像头装置包括镜头组件、导光组件以及盖板,镜头组件包括镜筒和设置于镜筒内的至少一个镜片,导光组件形成有射入口,导光组件的顶部形成有环绕于射入口外周的承载面、以及环绕于承载面外周的出光面,在导光组件的高度方向上,承载面的高度低于出光面的高度,镜筒靠近其物侧的一端位于射入口内,盖板覆盖射入口,盖板与承载面抵接。本申请实施例的摄像头装置,一方面,盖板相对较小,盖板的兼容性更好,另一方面,盖板与镜片之间的距离相对较小,使盖板与镜片之间的异物能更加远离镜头组件物侧的焦点,从而提高镜头组件对白点毛丝等异物的容忍度。

Description

摄像头装置以及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光学成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摄像头装置以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移动终端以手机为例,手机包括摄像头、用于给摄像头补光的导光板和盖板,导光板将补光光束射出至摄像头的摄像区域,以便补光,成像光束射入摄像头以便成像,通常,盖板覆盖导光板和摄像头,这样,补光光束需透过盖板射出至摄像区域,成像光束需透过盖板射入至摄像头内。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盖板面积小的摄像头装置以及移动终端,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一种摄像头装置,包括:
镜头组件,包括镜筒和设置于所述镜筒内的至少一个镜片;
导光组件,所述导光组件形成有射入口,所述导光组件的顶部形成有环绕于所述射入口外周的承载面、以及环绕于所述承载面外周的出光面,在所述导光组件的高度方向上,所述承载面的高度低于所述出光面的高度,所述镜筒靠近其物侧的一端位于所述射入口内;以及
覆盖所述射入口的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承载面抵接。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导光组件包括形成有所述射入口的出光件,所述出光件环绕所述射入口的部分顶面向底侧凹陷以形成所述承载面,所述出光件环绕所述承载面的另部分顶面为所述出光面。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导光组件包括至少一个设置于所述出光件外周侧面上的入光件,所述入光件具有入光面,所述入光面从所述出光件的外周侧面沿所述镜头组件的径向延伸,所述入光面连接所述入光件的顶面和所述入光件的底面。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出光件包括形成有所述射入口的导光柱和环绕于所述导光柱外周的环形导光环,在所述导光组件的高度方向上,所述环形导光环的顶面低于所述导光柱的顶面;所述导光柱环绕所述射入口的部分顶面向底侧凹陷以形成所述承载面,所述导光柱环绕所述承载面的另部分顶面为所述出光面,所述入光件设置于所述环形导光环的外周侧面上。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环形导光环环绕于所述导光柱的底部;和/或,
所述环形导光环外周侧面的部分沿周向向外扩展以形成所述入光件,所述入光件的末端端面为所述入光面;和/或,
所述入光件的外周侧面为外凸的凸弧面,所述入光件的外周侧面与所述环形导光环的外周侧面之间平滑过渡。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入光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入光件沿所述出光件的周向间隔均匀分布。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导光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出光件底面上的散射结构,所述散射结构能够散射补光光线;以垂直于所述镜头组件的光轴的平面为投影面,所述出光面的投影位于所述散射结构的投影内。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散射结构包括多个沿所述镜头组件周向间隔分布的锯齿,所述锯齿沿所述镜头组件的径向延伸。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出光件的底面上形成有位于所述入光件所在处的拦光槽;以垂直于所述镜头组件的光轴的平面为投影面,所述拦光槽的外边缘线位于所述出光面的外边缘线的径向外侧。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导光组件包括形成有所述射入口的支撑柱和套设于所述支撑柱外的导光体,在所述导光组件的高度方向上,所述支撑柱的顶面低于所述导光体的顶面;所述承载面形成于所述支撑柱的顶面上,所述出光面形成于所述导光体的顶面上。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导光组件包括环绕于所述导光体外周的环形裙边,在所述导光组件的高度方向上,所述环形裙边的顶面低于所述导光体的顶面;补光光线从所述环形裙边的底面进入所述导光体内。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环形裙边环绕于所述导光体的底部。
一些实施方案中,最靠近所述盖板的镜片与所述盖板之间的最小距离在0.05mm~0.4mm之间;和/或,
以垂直于所述镜头组件的光轴的平面为投影面,所述盖板的投影形状为圆形,所述盖板的直径在6mm~15mm之间。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盖板具有可视区和环绕于所述可视区外周的遮光区,所述可视区的透光率大于所述遮光区的透光率;以垂直于所述镜头组件的光轴的平面为投影面,所述镜片的投影位于所述可视区的投影内。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导光组件与所述镜筒固定连接,所述盖板与所述导光组件固定连接。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盖板与所述承载面密封粘接,所述镜筒的外周侧面向所述导光组件的底侧延伸以形成环形凸缘,所述环形凸缘与所述导光组件的底面密封粘接。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摄像头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射入口内周侧壁上的挡光层。
本申请实施例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
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摄像头装置;以及
外壳,所述外壳形成有通光口,所述摄像头装置位于所述外壳内,所述盖板设置于所述通光口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摄像头装置,补光光线从出光面射出至镜头组件的摄像区域,补光光线能够照亮摄像区域内的被拍摄物,从而提高被拍摄物的亮度,实现补光。被拍摄物反射的成像光线透过盖板射入镜头组件内,以便镜头组件拍摄成像。一方面,盖板覆盖射入口,且盖板与承载面抵接,盖板可以做得相对较小,盖板的兼容性更好。另一方面,承载面的高度低于出光面的高度,且镜筒靠近其物侧的一端位于射入口内,因此,盖板与镜片之间的距离相对较小,如此,通过拉近镜片与盖板之间的距离,不仅使盖板与镜片之间的异物能更加远离镜头组件物侧的焦点,从而提高镜头组件对白点毛丝等异物的容忍度,减少异物产生的不良影响,还使得摄像头装置在高度方向上的尺寸较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摄像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结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所示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所示结构又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导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所示结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6中所示结构又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另一种摄像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镜头组件10;镜筒11;环形凸缘111;导光组件20;射入口20a;承载面20b;出光面20c;出光件21;拦光槽21a;导光柱211;环形导光环212;入光件22;入光面22a;入光件的外周侧面22b;散射结构23;锯齿231;支撑柱24;环形凸台241;导光体25;环形裙边26;盖板30;可视区31;遮光区32;封闭空间100a;柔性电路板4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周向”如图4中所示的方向,“顶”、“底”、“高度方向”如图5中所示的方向,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不应当视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见图1至图5、以及图9,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一种摄像头装置,摄像头装置包括镜头组件10、导光组件20以及盖板30,镜头组件10包括镜筒11和设置于镜筒11内的至少一个镜片,导光组件20形成有射入口20a,导光组件20的顶部形成有环绕于射入口20a外周的承载面20b、以及环绕于承载面20b外周的出光面20c,在导光组件20的高度方向上,承载面20b的高度低于出光面20c的高度,镜筒11靠近其物侧的一端位于射入口20a内,盖板30覆盖射入口20a,盖板30与承载面20b抵接。也就是说,出光面20c朝向镜头组件10的物侧,盖板30位于镜头组件10的物侧。
本申请实施例的摄像头装置,补光光线从出光面20c射出至镜头组件10的摄像区域,补光光线能够照亮摄像区域内的被拍摄物,从而提高被拍摄物的亮度,实现补光。被拍摄物反射的成像光线透过盖板30射入镜头组件10内,以便镜头组件拍摄成像。一方面,盖板30覆盖射入口20a,且盖板30与承载面20b抵接,盖板30可以做得相对较小,盖板30的兼容性更好。另一方面,承载面20b的高度低于出光面20c的高度,且镜筒11靠近其物侧的一端位于射入口20a内,因此,盖板30与镜片之间的距离相对较小,如此,通过拉近镜片与盖板30之间的距离,不仅使盖板30与镜片之间的异物能更加远离镜头组件10物侧的焦点,从而提高镜头组件10对白点毛丝等异物的容忍度,减少异物产生的不良影响,还使得摄像头装置在高度方向上的尺寸较小。
以摄像头装置应用于移动终端为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和便携计算机等等。移动终端包括本申请任一实施例中的摄像头装置以及外壳,外壳形成有通光口,摄像头装置位于外壳内,盖板30设置于通光口处。
本申请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盖板30覆盖射入口20a,以保护镜头组件10,避免镜片受损。补光光线通过通光***出至摄像区域,成像光线通过通光口进入镜头组件10内。盖板30与镜片之间的距离相对较小,使得移动终端能够更加轻薄化。
一实施例中,导光组件20的顶部和盖板30共同封闭通光口。出光面20c位于通光口处。如此,出光面20c靠近被拍摄物,以便补光。
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1至图4,摄像头装置还包括柔性电路板40和图像传感器。柔性电路板40和图像传感器均位于镜头组件10的像侧,在拍摄过程中,被拍摄物的成像光线进入镜头组件10内,然后到达图像传感器,成像光线中的光子打到图像传感器上产生可移动电荷,这是内光电效应,可移动电荷汇集形成电信号。柔性电路板40电连接连接图像传感器和移动终端的主板。主板上设置有A/D转换器(模数转换器)和DSP(Digital SignalProcessor,数字信号处理器),A/D转换器将电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数字信号经过DSP处理后。最终传输到移动终端的屏幕上显示图像,即实现了对被拍摄物的拍摄。
需要说明的是,图像传感器可以是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或CCD(Charged 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器件),也可以是CMOS或CCD以外的其他类型的图像传感器,例如CID传感器(ChargeInjection Device,电荷注入器件)。可以理解的是,对于CMOS,可以将DSP集成在CMOS内。CMOS具有集成度高、功耗低、成本低等优点,比较适合安装空间受限的手机。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镜头组件10可以为微距镜头或超微距镜头,也就是说,镜头组件10可用于微距或超微距拍摄。微距或超微距拍摄指的是镜头组件在距离被拍摄物较近时以大倍率进行拍摄。微距通常是指镜头组件10与被拍摄物之间的距离在2.5cm~10cm之间,超微距通常是指镜头组件10与被拍摄物之间的距离在1cm以内。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镜头组件10用于微距或超微距拍摄时,以大倍率进行拍摄,例如进行1∶4或更大影像比(也可称为光学放大率)的拍摄,其中,影像比指的是图像传感器的成像高度与被拍摄物的高度之间的比值。
本申请实施例中,镜头组件10用于微距或超微距拍摄时,由于出光面20c环绕于镜头组件10外周,镜头组件10与被拍摄物之间的距离拉近,出光面20c与被拍摄物之间的距离同步拉近,出光面20c射出的补光光线能够照亮被拍摄物,从而保证摄像头装置的拍摄。
承载面20b和出光面20c的具体形状不限,示例性的,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3和图4,以垂直于镜头组件10光轴的平面为投影面,承载面20b的投影图形呈环形,出光面20c的投影图形也呈环形。如此,导光组件20被照亮后,出光面20c呈均匀发光的亮环,以便给摄像区域的各个区块均匀补光。另一实施例中,承载面20b的投影图形呈扇弧形。又一实施例中,出光面20c的投影图形也呈扇弧形。承载面20b和出光面20c也可以呈其他形状。
导光组件20的具体结构不限,示例性的,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1至图5,导光组件20包括形成有射入口20a的出光件21,出光件21环绕射入口20a的部分顶面向底侧凹陷以形成承载面20b,出光件21环绕承载面20b的另部分顶面为出光面20c。出光面20c和承载面20b均形成于出光件21上,结构简单。
导光组件20的具体入光方式不限,示例性的,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1至图4,导光组件20包括至少一个设置于出光件21外周侧面上的入光件22,入光件22具有入光面22a,入光面22a从出光件21的外周侧面沿镜头组件10的径向延伸,入光面22a连接入光件22的顶面和入光件22的底面。
补光光线从入光面22a射入入光件22内,补光光线大致沿镜头组件10的周向进入出光件21内,能够避免出光面20c在入光面22a所在处亮度过高,也就是说,避免出光面20c在补光灯所在处亮度过高,减弱爆灯程度。出光件21能够分散补光光线,避免补光光线集中射出,使得从出光面20c射出的补光光线均匀性更好,进一步避免出光面20c出现明暗不均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出光面20c的外观均匀性和对摄像区域的补光均匀性。
需要说明的是,出光面20c的外观均匀性是指导光组件20被照亮后,出光面20c呈现的亮度一致性。补光光线由补光灯发出,补光灯包括但不限于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补光灯点亮后,导光组件20被照亮。
一实施例中,补光灯可以为侧发光灯。侧发光灯是指补光光线从其侧面发出,侧发光灯的侧面连接其顶面和底面,侧发光灯的接电端位于其底面。侧发光灯的侧面朝向入光面22a。
出光件的具体结构不限,示例性的,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1至图4,出光件21包括形成有射入口20a的导光柱211和环绕于导光柱211外周的环形导光环212,在导光组件20的高度方向上,环形导光环212的顶面低于导光柱211的顶面;导光柱211环绕射入口20a的部分顶面向底侧凹陷以形成承载面20b,导光柱211环绕承载面20b的另部分顶面为出光面20c,入光件22设置于环形导光环212的外周侧面上。补光光线从入光件22进入环形导光环212后,利用环形导光环212进一步分散补光光线,环形导光环212内均匀分布的补光光线进入导光柱211内,使得从出光面20c射出的补光光线均匀性更好,进一步避免出光面20c出现明暗不均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出光面20c的外观均匀性和对摄像区域的补光均匀性。
导光柱211的具体结构形状不限,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1和图3,以垂直于镜头组件10光轴的平面为投影面,导光柱211的投影外轮廓呈圆形,也就是说,导光柱211大致呈圆柱形。
一实施例中,导光柱211和盖板30共同封闭通光口,如此,环形导光环212和入光件22能够隐藏至外壳内,用户从镜头组件10的物侧查看摄像头装置时,尽量减少用户看到的导光组件20的部位,进一步提高美感。
为了进一步提高出光面20c的外观均匀性和对摄像区域的补光均匀性,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3和图5,环形导光环212环绕于导光柱211的底部。如此,在导光组件20的高度方向上,入光面22a与出光面20c之间的距离更远,以便进一步减小爆灯程度。
入光件22的具体结构形状不限,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1至图4,环形导光环212外周侧面的部分沿周向向外扩展以形成入光件22,入光件22的末端端面为入光面22a。如此,入光面22a的面积较大,以便补光光线从入光面22a进入入光件22内。
为减小补光光线在入光件22上的损耗,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1至图4,入光件的外周侧面22b为外凸的凸弧面,入光件的外周侧面22b与环形导光环212的外周侧面之间平滑过渡。具体的,入光件的外周侧面22b的外边缘分别连接入光件22的顶面、入光件22的底面和入光面22a。如此,避免入光件22上形成尖锐的拐角,从而减小补光光线传播过程中的损耗。
入光件22的具体结构形状不限,示例性的,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1、图3和图4,以垂直于镜头组件10的光轴的平面为投影面,入光件22大致呈鱼鳍状,入光部的外周侧面的轮廓线为外凸的凸弧线。
入光件22的数量不限,示例性的,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1和图4,入光件22的数量为多个,这样便于更多的补光光线进入导光组件20内,从而提高整体亮度。多个入光件22沿出光件21的周向间隔均匀分布,如此,提高补光均匀性。示例性的,入光件2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入光件22沿出光件21的周向间隔均匀分布。另一实施例中,入光件22的数量为一个。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多个是指数量为两个以及两个以上。例如,入光件22的数量在2个~20个之间。如此,能够兼顾补光均匀性和补光强度。
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2、图7和图8,导光组件20包括设置于出光件21底面上的散射结构23,散射结构23能够散射补光光线;以垂直于镜头组件10的光轴的平面为投影面,出光面20c的投影位于散射结构23的投影内。补光光线经散射结构23散射后从出光面20c射出至镜头组件10的摄像区域,从而提高被拍摄物的照度,实现补光。出光面20c的投影位于散射结构23的投影范围内,以保证出光面20c的射出的补光光线均经过散射结构23散射,如此,能够避免补光光线过于集中,从而避免出光面20c上出现明暗不均的现象,进一步提高了出光面20c的外观均匀性和对摄像区域的补光均匀性。
散射结构23的具体结构形状不限,示例性的,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2、图7和图8,散射结构23包括多个沿镜头组件10周向间隔分布的锯齿231,锯齿231沿镜头组件10的径向延伸。锯齿231改变补光光线的传播方向,使得补光光线分散分布,以提高补光光线分布的均匀性。
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2、图5、图7和图8,出光件21的底面上形成有位于入光件22所在处的拦光槽21a;以垂直于镜头组件10的光轴的平面为投影面,拦光槽21a的外边缘线位于出光面20c的外边缘线的径向外侧。也就是说,以垂直于镜头组件10的光轴的平面为投影面,拦光槽21a投影的至少部分位于入光件22的投影和出光面20c的投影之间,由于在入光件22所在处出光面20c的亮度更高,容易出现爆灯现象。拦光槽21a能够减少入光件22所在处直接进入出光件21内的补光光线,起到拦光作用,如此,出光面20c靠近入光件22部分的亮度与出光面20c远离入光件22部分的亮度平衡,从而提高出光面20c的外观均匀性和对摄像区域的补光均匀性。
一具体实施例中,请参见图5、图7和图8,拦光槽21a形成于环形导光环212的底面上,例如环形导光环212的底面向顶侧凹陷以形成拦光槽21a,进一步地,拦光槽21a位于散射结构23的径向外侧。
一实施例中,入光件22和出光件21的基材包括但不限于塑料或硅胶等等。
一实施例中,入光件22和出光件21为一体成型结构。例如入光件22和出光件21一体注塑成型。如此,导光组件20的结构和制造工艺简单,成本较低。
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9,导光组件20包括形成有射入口20a的支撑柱24和套设于支撑柱24外的导光体25,在导光组件20的高度方向上,支撑柱24的顶面低于导光体25的顶面;承载面20b形成于支撑柱24的顶面上,出光面20c形成于导光体25的顶面上。盖板30支撑于支撑柱24上,降低了镜头组件10对导光体25的依赖性,导光体25可以拆件单独设计,例如支撑柱24和导光体25为分立结构,降低了对导光体25的设计要求。另一方面,由于支撑柱24位于导光体25和镜筒11之间,避免补光光线通过导光体25的内周侧壁投向镜头组件10,从而避免串光(flare)现象。
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9,导光组件20包括环绕于导光体25外周的环形裙边26,在导光组件20的高度方向上,环形裙边26的顶面低于导光体25的顶面,补光光线从环形裙边26的底面进入导光体25内。环形裙边26环绕于导光体25的外周,补光灯不会正对出光面20c,且环形裙边26能够进一步散射补光光线,进一步避免出光面20c出现明暗不均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出光面20c外观的均匀性和对摄像区域的补光均匀性。
导光体25的具体形状不限,示例性的,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9,以垂直于镜头组件10的光轴的平面为投影面,导光体25的投影外轮廓呈圆形,也就是说,导光体25大致呈圆柱形。
一实施例中,补光灯可以为顶发光灯,顶发光灯的顶面发出补光光线。顶发光灯是指补光光线从其顶面发出,顶发光灯的顶面与其底面相对,顶发光灯的接电端位于其底面。顶发光灯的顶面朝向环形裙边26的底面。
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9,环形裙边26环绕于导光体25的底部。如此,环形裙边26的底面与出光面20c之间的距离更大,以便进一提高出光面20c的外观均匀性和对摄像区域的补光均匀性。
一实施例中,最靠近盖板30的镜片与盖板30之间的最小距离在0.05mm~0.4mm之间。例如,最靠近盖板30的镜片与盖板30之间的最小距离为0.05mm、0.1mm、0.15mm、0.2mm、0.25mm、0.3mm、0.35mm或0.4mm等等。如此,最靠近盖板30的镜片与盖板30之间的最小距离较为合理,保证最靠近盖板30的镜片与盖板30之间的异物能更加远离镜头组件10物侧的焦点,从而提高镜头组件10对白点毛丝等异物的容忍度,减少异物产生的不良影响。
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4,以垂直于镜头组件10的光轴的平面为投影面,盖板30的投影形状为圆形,盖板30的直径在6mm~15mm之间。例如,盖板30的直径为6mm、7mm、9mm、10mm、11mm、12mm、13.5mm或15mm等等。如此,盖板30的尺寸合适,既能保证盖板30能够覆盖镜筒11靠近其物侧的一端,又避免盖板30尺寸过大。
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10,盖板30具有可视区31和环绕于可视区31外周的遮光区32,可视区31的透光率大于遮光区32的透光率;以垂直于镜头组件10的光轴的平面为投影面,镜片的投影位于可视区31的投影内。
一方面,成像光线穿过可视区31进入镜片内,可视区31的透光率较大,以减小可视区31对成像光线的影响,便于大部分的成像光线能够通过可视区31进入镜头组件10内,以保证成像质量。另一方面,用户从镜头组件10的物侧查看盖板30时,由于遮光区32的透光率的较小,能够避免用户清晰地看到位于遮光区32背后的结构。又一方面,用户看到盖板30时,盖板30的外观呈具有环形区域的唱片形,视觉美感好,因此,提高了摄像头装置的美感。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成像光线需要穿过盖板30进入镜头组件10内,因此盖板30具有一定的透光率。盖板30的材质不限,例如,盖板30包括但不限于玻璃、塑料或硅胶等等。
可视区31的透光率大于遮光区32的透光率的方式不限,示例性的,一实施例中,可视区31和遮光区32采用不同材质,例如,可视区31采用透光率较大的玻璃,遮光区32采用透光率较小的塑料。另一实施例中,可视区31和遮光区32分别为透光率不同的塑料,例如,可以采用双色注塑工艺形成盖板30。又一实施例中,可视区31和遮光区32为一体成型结构,如此,一体性好,例如可视区31和遮光区32均为玻璃材质,玻璃材质强度较高且耐划伤,遮光区32的顶面或底面设置挡光结构,以降低遮光区32的透光率,例如,挡光结构为深色油墨,深色包括但不限于黑色或灰色等等。
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5和图9,遮光区32的底面与承载面20b抵接。如此,能够避免用户清晰地看到承载面20b对应的结构。
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5和图9,导光组件20与镜筒11固定连接,盖板30与导光组件20固定连接。导光组件20与镜筒11固定连接、盖板30与导光组件20固定连接,因此,摄像头装置共同构成一个整体,不仅提升了摄像头装置的强度可靠性,提高了跌落可靠性,避免移动终端跌落致使镜头组件10、盖板30、导光组件20移位和/或错位,还便于摄像头装置装配至移动终端上。
为了避免异物落入盖板30和镜片之间,影响摄像头装置拍摄,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5和图9,盖板30与承载面20b密封粘接,镜筒11的外周侧面向导光组件20的底侧延伸以形成环形凸缘111,环形凸缘111与导光组件20的底面密封粘接。盖板30、导光组件20以及环形凸缘111共同围设形成封闭空间100a,镜筒11靠近其物侧的一端位于封闭空间100a内。如此,镜片位于封闭空间100a内,能够避免异物污染镜片,还能避免异物附着在盖板30的底面上,影响摄像头装置拍摄。由于摄像头装置生产工序的生产环境的洁净度要求更高,通常为无尘环境,在摄像头装置生产时,盖板30、导光组件20以及环形凸缘111共同围设形成封闭空间100a,镜片处于封闭空间100a内,能够避免生产过程中异物落入盖片和镜片之间,从而提高摄像头装置品质。此外,还能够避免售后维修中强行拆解镜头组件10、盖板30和导光组件20,破坏上述三者形成的封闭空间100a,因此,还能够避免维修中镜头组件10和盖板30之间进异物。
一具体实施例中,请参见图5和图9,遮光区32与承载面20b密封粘接。遮光区32的透光率较低,避免用户查看到遮光区32的底面和承载面20b之间的胶体。
密封粘接的具体方式不限,示例性的,一实施例中,通过点胶、双面胶或泡棉胶等等实现密封粘接。
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5,出光件21环绕射入口20a的部分顶面向底侧凹陷以形成承载面20b,环形凸缘111位于出光件21的底侧,出光件21的底面与环形凸缘111的顶面密封粘接。如此设计,盖板30、出光件21和环形凸缘111三者共同围设形成封闭空间100a。
另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9,承载面20b形成于支撑柱24的顶面上,在导光组件20的高度方向上,支撑柱24的底面低于导光体25的底面,环形凸缘111位于支撑柱24的底侧,支撑柱24的底面与环形凸缘111的顶面密封粘接。如此设计,盖板30、支撑柱24和环形凸缘111三者共同围设形成封闭空间100a。
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9,支撑柱24的外周侧面向导光体25的底侧延伸以形成环形凸台241,导光体25的底面与环形凸台241的顶面密封粘接。如此,导光体25与支撑柱24之间连接更加牢固。
为了进一避免串光现象,一实施例中,摄像头装置包括设置于射入口20a内周侧壁上的挡光层。挡光层能够遮挡补光光线,避免补光光线从射入口20a的内周侧壁投向镜头组件10,从而避免flare现象。
挡光层的具体结构不限,示例性的,挡光层包括但不限于深色油墨,例如灰色油墨或黑色油墨等。
在以上的描述中,涉及到“一些实施例”、“一实施例”、“另一实施例”、“一具体实施例”,其描述了所有可能实施例的子集,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一些实施例中”或“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可以理解,“一些实施例”、“一实施例”、“另一实施例”、“一具体实施例”可以是所有可能实施例的相同子集或不同子集,并且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相互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摄像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镜头组件,包括镜筒和设置于所述镜筒内的至少一个镜片;
导光组件,包括形成有射入口的出光件,所述出光件环绕所述射入口的部分顶面向底侧凹陷以形成承载面,所述出光件环绕所述承载面的另部分顶面为出光面,在所述导光组件的高度方向上,所述承载面的高度低于所述出光面的高度,所述镜筒靠近其物侧的一端位于所述射入口内;以及
覆盖所述射入口的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承载面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组件包括至少一个设置于所述出光件外周侧面上的入光件,所述入光件具有入光面,所述入光面从所述出光件的外周侧面沿所述镜头组件的径向延伸,所述入光面连接所述入光件的顶面和所述入光件的底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光件包括形成有所述射入口的导光柱和环绕于所述导光柱外周的环形导光环,在所述导光组件的高度方向上,所述环形导光环的顶面低于所述导光柱的顶面;所述导光柱环绕所述射入口的部分顶面向底侧凹陷以形成所述承载面,所述导光柱环绕所述承载面的另部分顶面为所述出光面,所述入光件设置于所述环形导光环的外周侧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摄像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导光环环绕于所述导光柱的底部;和/或,
所述环形导光环外周侧面的部分沿周向向外扩展以形成所述入光件,所述入光件的末端端面为所述入光面;和/或,
所述入光件的外周侧面为外凸的凸弧面,所述入光件的外周侧面与所述环形导光环的外周侧面之间平滑过渡。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光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入光件沿所述出光件的周向间隔均匀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出光件底面上的散射结构,所述散射结构能够散射补光光线;以垂直于所述镜头组件的光轴的平面为投影面,所述出光面的投影位于所述散射结构的投影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摄像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射结构包括多个沿所述镜头组件周向间隔分布的锯齿,所述锯齿沿所述镜头组件的径向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光件的底面上形成有位于所述入光件所在处的拦光槽;以垂直于所述镜头组件的光轴的平面为投影面,所述拦光槽的外边缘线位于所述出光面的外边缘线的径向外侧。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摄像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最靠近所述盖板的镜片与所述盖板之间的最小距离在0.05mm~0.4mm之间;和/或,
以垂直于所述镜头组件的光轴的平面为投影面,所述盖板的投影形状为圆形,所述盖板的直径在6mm~15mm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摄像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具有可视区和环绕于所述可视区外周的遮光区,所述可视区的透光率大于所述遮光区的透光率;以垂直于所述镜头组件的光轴的平面为投影面,所述镜片的投影位于所述可视区的投影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摄像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组件与所述镜筒固定连接,所述盖板与所述导光组件固定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摄像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与所述承载面密封粘接,所述镜筒的外周侧面向所述导光组件的底侧延伸以形成环形凸缘,所述环形凸缘与所述导光组件的底面密封粘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摄像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头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射入口内周侧壁上的挡光层。
14.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摄像头装置;以及
外壳,所述外壳形成有通光口,所述摄像头装置位于所述外壳内,所述盖板设置于所述通光口处。
CN202110259964.8A 2021-03-10 2021-03-10 摄像头装置以及移动终端 Active CN11296532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59964.8A CN112965321B (zh) 2021-03-10 2021-03-10 摄像头装置以及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59964.8A CN112965321B (zh) 2021-03-10 2021-03-10 摄像头装置以及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65321A CN112965321A (zh) 2021-06-15
CN112965321B true CN112965321B (zh) 2022-10-28

Family

ID=762776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59964.8A Active CN112965321B (zh) 2021-03-10 2021-03-10 摄像头装置以及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965321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22473A (ja) * 2004-01-30 2006-08-24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レンズユニットおよび小型撮像モジュール
JP2010140745A (ja) * 2008-12-11 2010-06-24 Canon Inc 照明装置、及び投射型画像表示装置
CN107479303A (zh) * 2017-09-26 2017-12-1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盖板组件、功能组件及移动终端
CN107635090A (zh) * 2017-09-26 2018-01-26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闪光灯镜片、摄像组件和终端设备
CN109788096A (zh) * 2019-03-01 2019-05-2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
CN111615664A (zh) * 2018-02-02 2020-09-01 富士通先端科技株式会社 摄像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792902U (zh) * 2016-05-25 2016-12-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装置及具有其的移动终端设备
CN107124537A (zh) * 2017-05-25 2017-09-0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组件及移动终端
CN110426807B (zh) * 2019-06-28 2021-09-21 瑞声光学解决方案私人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
CN111083342A (zh) * 2020-01-14 2020-04-28 昆山丘钛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摄像头模组和电子产品
CN111510611A (zh) * 2020-05-22 2020-08-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设备
CN111726510A (zh) * 2020-07-28 2020-09-29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补光装置及摄像设备
CN111970394A (zh) * 2020-08-17 2020-11-2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后盖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2333374A (zh) * 2020-11-23 2021-02-05 昆山丘钛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3d摄像头模组与终端设备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22473A (ja) * 2004-01-30 2006-08-24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レンズユニットおよび小型撮像モジュール
JP2010140745A (ja) * 2008-12-11 2010-06-24 Canon Inc 照明装置、及び投射型画像表示装置
CN107479303A (zh) * 2017-09-26 2017-12-1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盖板组件、功能组件及移动终端
CN107635090A (zh) * 2017-09-26 2018-01-26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闪光灯镜片、摄像组件和终端设备
CN111615664A (zh) * 2018-02-02 2020-09-01 富士通先端科技株式会社 摄像装置
CN109788096A (zh) * 2019-03-01 2019-05-2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65321A (zh) 2021-06-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085261B1 (ko) 발광 장치
WO2003079671A1 (fr) Dispositif de telephone mobile a camera et dispositif d'eclairage pour camera
US20100157141A1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with lens module
US20230075148A1 (en) Camera module and mobile terminal
CN108418911B (zh) 电子装置
CN113741120B (zh) 补光透镜、补光灯模组、镜头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1510614A (zh) 摄像头模组及移动终端
CN111447313A (zh) 移动终端
CN112965322B (zh) 摄像头模组以及移动终端
CN111510610A (zh) 移动终端
CN110426807B (zh) 镜头模组
WO2007142403A1 (en) Integrated micro-optic device
CN215120933U (zh) 摄像头模组以及移动终端
CN112965321B (zh) 摄像头装置以及移动终端
CN113067970B (zh) 摄像头模组以及移动终端
CN213780493U (zh) 成像镜头、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08494897B (zh) 电子装置
CN212381272U (zh) 摄像头模组及移动终端
CN209821470U (zh) 前壳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08494899B (zh) 电子装置
WO2022188269A1 (zh) 摄像头模组以及移动终端
CN215416053U (zh) 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3067969B (zh) 摄像头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12911124A (zh) 摄像头模组以及移动终端
CN212381271U (zh) 移动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