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54741B - 移动终端、以及移动终端之间协作传输的实现方法 - Google Patents

移动终端、以及移动终端之间协作传输的实现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54741B
CN112954741B CN202110199654.1A CN202110199654A CN112954741B CN 112954741 B CN112954741 B CN 112954741B CN 202110199654 A CN202110199654 A CN 202110199654A CN 112954741 B CN112954741 B CN 11295474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transmission
cooperative
data
mobile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9965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954741A (zh
Inventor
孙晨
郭欣
魏宇欣
覃忠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riority to CN20211019965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54741B/zh
Publication of CN1129547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547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9547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547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60Scheduling or organising the servicing of application requests, e.g. requests for application data transmissions using the analysis and optimisation of the required network resour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12Avoiding congestion; Recovering from congestion
    • H04L47/125Avoiding congestion; Recovering from congestion by balancing the load, e.g. traffic enginee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以及移动终端之间协作传输的实现方法和装置,其中,该移动终端包括:协作建立模块,被配置为向候选协作终端发出协作请求信号,并根据候选协作终端的响应确定协作终端并与确定的协作终端建立协作连接;数据传输模块,被配置为通过多条通信链路传输目标数据,其中,多条通信链路包括移动终端与协作终端间的通信链路。本发明通过请求的方式发起协作并借助协作终端以多条通信链路进行数据的传输,能够以合理的方式建立协作连接,从而借助多通信链路有效提高数据传输的速率。

Description

移动终端、以及移动终端之间协作传输的实现方法
本申请是分案申请,其母案申请的申请号为201310740103.7、申请日为2013年12月26日、发明名称为“移动终端、以及移动终端之间协作传输的实现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并且特别地,涉及一种移动终端、以及移动终端之间协作传输的实现方法。
背景技术
随无线通讯***的不断发展,移动互联网的应用也在逐渐普及。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手机蜂窝网络上网。例如,运营商提供的GPRS网络或其他多种网络,都能够为用户提供数据通讯实现移动终端上网,同时为用户提供GSM的网络支持语音通讯。
目前,为用户提供的蜂窝网络无法支持高速的数据通讯。即使将来蜂窝网络有更高速度数据通讯,用户的应用也会产生高于所能提供数据通讯速度的要求。虽然用户可以对自己的流量进行升级,但是,这只能够提高总的数据流量,无法改变网络速度(无法加快数据传输的速率)。
在互联网领域当中,已经出现了能够提供共享式下载的应用,例如,BT能够通过网络用户间的协作实现用户下载速度提升。BT的原理是监测别人已有内容,然后下载别人没有的内容。这种协作方式基于用户对某一个需要下载的网络资源有共同的兴趣,所以是一种机会性的协作。其次,每个人的下载是自发的,没有用户间的协调,这样,往往会导致下载重复的内容。
对于网络速度和流量都受到更多限制的无线网络,BT等专用于互联网领域的下载方式并不能够适用。
除了数据下载业务会受到网络的限制之外,对于数据上传业务,同样会因为各种限制的存在而不能够高效地进行。具体而言,目前的移动终端将数据存储在本地存储器或者在有网络连接的时候将数据存储到网络硬盘。但是,目前的应用通过集中式的上传数据将受到网络速度限制,而且也不利于终端设备及时上传以存储数据从而及时清空存储空间,如果存储空间不足而当前终端又无法连接网络或外部网络速率较低,用户将不能够及时将数据上传,导致新的应用无法运行。
目前,对于如何在无线通信网络中实现终端之间的协作传输以提高数据传输的等效速率,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无线通信网络中数据传输速率较低并且无法通过合理的协作方案进行提升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移动终端、以及移动终端之间协作传输的实现方法,能够以合理的方式实现多个移动终端的协作传输,从而提高数据传输速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
该移动终端包括:协作建立模块,被配置为向候选协作终端发出协作请求信号,并根据候选协作终端的响应确定协作终端并与确定的协作终端建立协作连接;数据传输模块,被配置为通过多条通信链路传输目标数据,其中,多条通信链路包括移动终端与协作终端间的通信链路。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作为协助源终端进行数据传输的协作终端,该终端包括:协作建立模块,被配置为接收移动终端发出的上述协作请求信号,并向该终端发送协作响应以建立协作连接;数据传输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接收到的需要协助该终端传输的数据传输任务,进行相应的数据传输。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之间协作传输的实现方法。
该方法包括:向候选协作终端发出协作请求信号,并根据候选协作终端的响应确定协作终端并与确定的协作终端建立协作连接;通过多条通信链路传输目标数据,其中,多条通信链路包括移动终端与协作终端间的通信链路。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之间协作传输的实现方法。该方法包括:接收移动终端发出的上述协作请求信号,并向该终端发送协作响应以建立协作连接;根据接收到的需要协助该终端传输的数据传输任务,进行相应的数据传输。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协作控制装置。
该装置包括:通信模块,被配置为接收由移动终端发送的包含终端参数信息的协作传输控制请求;以及确定模块,被配置为根据协作传输控制请求确定移动终端以及每个协作终端的进行协作传输时的传输参数。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协作控制方法。
该方法包括:接收由移动终端发送的包含终端参数信息的协作传输控制请求;以及根据协作传输控制请求确定移动终端以及每个协作终端的进行协作传输时的传输参数。
本发明通过请求的方式发起协作并借助协作终端以多条通信链路进行数据的传输,能够以合理的方式建立协作连接,从而借助多通信链路有效提高数据传输的速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协作控制装置的框图;
图3a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协作传输实现***的结构图;
图3b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协作传输实现***的结构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协作传输实现方法的简要流程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协作传输实现方案中协作用户寻找的方式1的信令流程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协作传输实现方案中协作用户寻找的方式2的信令流程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协作传输实现方案中协作用户寻找的方式3的信令流程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协作传输实现方案中终端传输时序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协作传输实现方案中单模传输情境下多终端协作传输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协作传输实现方案中确定任务分割比例的流程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协作传输实现方案中4个终端传输数据的示意图;
图12-图14是不同情况下信道容量随着协作用户数量变化的曲线图;
图15是根据本发明的协作传输实现方案中选择协作终端的流程图;
图16是根据本发明的协作传输实现方案中有协作终端退出协作群时的处理流程图;
图17是根据本发明的本终端请求其他终端进行协作传输的处理流程图;
图18是根据本发明的本终端协助其他终端进行协作传输的处理流程图;
图19是根据本发明的协作传输的实现方法的流程图;
图20是实现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计算机的示例性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进行描述。为了清楚和简明起见,在说明书中并未描述实际实施方式的所有特征。然而,应该了解,在开发任何这种实际实施例的过程中必须做出很多特定于实施方式的决定,以便实现开发人员的具体目标,例如,符合与***及业务相关的那些限制条件,并且这些限制条件可能会随着实施方式的不同而有所改变。此外,还应该了解,虽然开发工作有可能是非常复杂和费时的,但对得益于本公开内容的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这种开发工作仅仅是例行的任务。
在此,还需要说明的一点是,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细节而模糊了本发明,在附图中仅仅示出了与根据本发明的方案密切相关的装置结构和/或处理步骤,而省略了与本发明关系不大的其他细节。
在相关技术中,许多移动终端使用固定带宽的蜂窝网络进行数据通讯,不管这些终端购买了多少流量,但数据通讯速度始终是固定的,因此无法通过增加流量来提高用户体验,而互联网领域的协作传输并不能够适用于移动网络,因此,移动网络数据传输速率的提升较为困难。
本发明对此提出了解决方案,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包括:
协作建立模块11,被配置为向候选协作终端发出协作请求信号,并根据候选协作终端的响应确定协作终端并与确定的协作终端建立协作连接;数据传输模块12,被配置为通过多条通信链路传输目标数据,其中,多条通信链路包括源终端与协作终端间的通信链路。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移动终端还包括数据处理模块13,被配置为在下载目标数据的情况下,将通过多条通信链路接收的数据合并以得到目标数据;以及/或者,被配置为在上传目标数据的情况下,分割目标数据以便数据传输模块通过多条通信链路进行上传。
另外,数据处理模块13还被配置为在上传目标数据的情况下,分割目标数据以便数据传输模块12可以通过多条通信链路进行上传。
其中,上述终端(可称为源终端)可以和一个或多个作为协作终端的其他移动终端协作传输目标数据,上述多条通信链路可以包括源终端与基站/路由器之间的链路、以及源终端与协作终端之间的链路。如果源终端不支持直接与外部网络进行通信(例如,源终端可能是不支持cellular的移动终端),则上述多条通信链路包括源终端与多个协作终端之间的链路。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确定协作终端时,协作建立模块11还被配置为向外部协作控制装置发送终端参数信息,并接收外部协作控制装置根据终端参数信息确定的候选协作终端指示以确定候选协作终端,以及将最终确定的协作终端的信息发送至外部协作控制装置,其中,终端参数信息包含移动终端的位置以及目标数据的相关信息(例如,目标数据的大小等属性信息)。此时,外部协作控制装置可以根据终端参数信息中源终端的位置来确定候选协作终端,并将目标数据的相关信息通知给候选协作终端,候选协作终端可以将是否愿意进行协作传输的消息发送给外部协作控制装置,外部协作控制装置根据候选协作终端的反馈,确定最终的协作终端,并将协作终端的信息发送至源终端。
在另一实施例中,源终端的协作建立模块11可以向外部协作控制装置发送终端参数信息(包含移动终端的位置以及目标数据的相关信息(例如,目标数据的大小等属性信息)),并且接收外部协作控制装置根据终端参数信息确定的候选协作终端指示以确定候选协作终端,以及将最终确定的协作终端的信息发送至外部协作控制装置,其中,终端参数信息包含移动终端的位置以及目标数据的信息。
另外,协作建立模块11也可以直接搜索候选协作终端,例如,可以通过发送beacon的方式进行搜索,候选协作终端可以是所有在其附近的终端。
在由网络端(例如,外部协作控制装置)筛选协作终端的情况下、或者在直接通过人为方式指定协作终端的情况下,候选协作者是特定的若干终端,源终端也可以和这些终端发送请求,得到响应后最终确定协作终端。
下面将对进行数据传输时各个模块的功能进行详细描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终端参数信息还包括移动终端与包含基础设施的外部通信网络进行数据传输的外部网络速率、移动终端与协作终端进行数据传输的内部网络速率、以及是否支持多频段同时传输的模式信息,以及数据传输模块12还被配置为接收传输参数,并根据传输参数进行数据传输,其中,传输参数由外部协作控制装置根据终端参数信息确定,传输参数包含移动终端所承担的目标数据的对应部分的传输任务信息。例如,在本实施例中,每个终端的传输参数可以由外部协作控制装置确定并通知给移动终端。
此外,在另一实施例中,可以由移动终端来确定每个终端对应的传输参数,此时,数据处理模块13还被配置为确定源终端以及每个协作终端的进行协作传输时的传输参数,并将传输参数通知给对应的协作终端,每个协作终端所对应的传输参数包括该协作终端所承担的目标数据的对应部分的传输任务信息。
为了合理确定每个协作终端需要传输哪部分数据以及传输多少数据,候选协作终端的响应可以包括该候选协作终端与包含基础设施的外部通信网络进行数据传输的外部网络速率。
此时,数据处理模块13可以根据源终端以及协作终端分别与包含基础设施的外部通信网络进行数据传输的外部网络速率、以及在源终端与协作终端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内部网络速率(内部网络速率可以在建立协作连接时确定),确定进行协作传输的每个终端的传输任务,在确定每个终端的传输任务时,可以根据上述的内部网络速率和外部网络速率,以源终端通过多条通信链路对目标数据的总体传输速度最大化为原则进行确定。例如,对于外部网络速率较高的协作终端,可以分配数据量较大的传输任务,对于外部网络速率较低的协作终端,可以分配数据量较小的传输任务,从而避免外部网络速率较高的协作终端提前完成传输任务而等待外部网络速率较低的协作终端。另外,由于内部网络速率通常会远高于外部网络速率较高的协作终端,因此,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不考虑内部网络速率。类似地,在外部协作控制装置确定传输参数时,同样可以采用类似的方式。
并且,由于不同终端所支持的传输模式不同,例如,有些终端支持多模传输(支持多频段同时传输),但是有些终端仅仅支持单模传输(不支持多频段同时传输),对于仅支持单模传输的终端,不能够在与外部网络传输数据的同时通过内部网络传输数据,而对于多模终端,则不存在这种限制。因此,对于源终端和/或协作终端为单模终端的情况下,为了实现更加精确的任务分割,以提高数据传输效率,数据处理模块13还被配置为结合源终端以及协作终端是否支持多频段同时传输的情况确定每个进行协作传输的终端的时序,并将该时序携带在传输参数中通知给相应的协作终端。通过根据每个协作终端所支持的传输模式,对协作终端分配传输任务,能够进一步优化数据传输,合理利用协作终端的传输资源。类似地,在外部协作控制装置确定传输参数时,同样可以采用类似的方式来优化数据传输。
以上描述的实施例不仅仅适用于数据下载的情况,并且同样可以适用于数据的上传,例如,可以适用于数据的实时上传和非实时上传。
另外,在协作终端协助源终端进行非实时数据上传时,由于协作终端会接收到来自源终端的数据,并且在协作终端的网络可用的情况下将来自源终端的数据上传,因此,对于非实时数据上传的实施例,候选协作终端的响应可以包括该候选协作终端的可用存储空间、该候选协作终端与移动终端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内部网络速度。由于协作终端会在从源终端接收到需要上传的数据之后,以较高速率联网的情况下上传来自源终端的数据,所以,在非实时数据上传时,可以不考虑协作终端与外部网络传输数据的速率、以及协作终端是否为单模终端或多模终端,所以可以将这些信息省去而不在响应中传输。
并且,数据处理模块13还被配置为在上传目标数据的情况下,如果目标数据/分割后的部分目标数据上传成功,则将上传成功的目标数据/分割后的部分目标数据删除。类似地,对于协助源终端进行数据上传的协作终端,同样可以在数据上传后,将已经上传完毕的数据删除。并且,数据处理模块13还被配置为根据候选协作终端与移动终端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内部网络速度和/或存储空间,对需要上传的目标数据进行分割。
因此,如果源终端需要将存储的内容传送至网络端,该终端可能在某一时刻无法上网,但是利用近距离通讯(例如,红外、WiFi、蓝牙等)总是能与周围设备相连接进行数据传输。因此,源终端的数据可以被暂时存储到周围设备(协作终端),当周围设备可以在有网络连接的时候将存储的设备发送至网络端。或者,源终端发送至周围设备的数据也可以由周围设备进行实时上传。这样,就能够让终端可以及时清理出可供应用原件使用的存储空间。
此外,对于以上列举和没有列举的实施例,不论是进行数据上传还是数据下载,由数据传输模块12通过多条通信链路接收的数据、以及由数据处理模块13分割的数据具有标识,该标识用于对数据进行组合得到目标数据。
在确定协作终端之前,当候选协作终端对源终端的协作请求信号进行响应时,为了便于在后续确定协作终端、以及确定每个协作终端的传输任务,候选协作终端可以通过响应将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的信息发送给源终端:表示该候选协作终端是否支持多频段同时传输的模式信息、地理位置、运动范围、运动速度、可用电量、可用数据流量。
根据响应中包含的上述信息,协作建立模块11可以优先将位置接近源终端、运动速度慢、运动范围窄、可用电量多和/或可用数据流量大的候选协作终端确定为协作终端,并且,数据处理模块13根据协作终端的地理位置、运动范围、运动速度、可用电量和/或可用数据流量,确定协作终端所承担的目标数据的对应部分的传输任务。
其中,可用电量/可用数据流量可以是剩余电量/剩余数据流量,也可以是候选终端愿意用于进行协作传输的电量/数据流量。另外,优先将源终端、运动速度慢、和/或运动范围窄的终端确定为协作终端,其目的在于保证协助源终端进行传输的协作终端尽量稳定,因为一旦协作终端的数量变化,就需要重新确定当前各个协作终端(和源终端)的传输任务。
另外,数据处理模块13对协作终端的传输任务分配可以由多次分配操作完成,其中,每次分配操作基于目标数据中未进行传输且排序最前的部分数据进行。
例如,以数据下载的情况为例,假设需要下载的目标数据为X,类型为媒体类文件,此时,可以将目标数据X划分为数据A、数据B、数据C三个部分(可以对目标数据X进行等分得到,也可以是非等分),在目标数据X中,数据A排在最前,数据C排在最后,在对3个终端分配任务时,可以首先基于数据A进行分配;在数据A下载完毕后,进行下一次任务分配,将数据B分配给3个终端,最后基于数据C进行分配。在另一实例中,同样是3个终端下载目标数据X,可以先将目标数据分为数据A1和数据A2两部分,A1排序靠前,数据A1所占的空间可以小于数据A2,在进行第一次任务分配时,可以基于数据A1对3个终端进行任务分配,在数据A1下载完后,可以对数据A2进行划分,得到数据B1和B2,并先针对排序靠前的数据B1进行任务分配。在以上描述的具体实例中,A、A1、B、C、B1的大小可以是预先设定的固定大小,也可以取决于目标数据的大小等。
为了避免因为终端的移动等因素,导致部分协作终端不能够进一步协助源终端传输目标数据的问题,根据本发明的移动终端可以进一步包括:检测模块,用于以预定周期检测协作终端是否出现变化;并且,协作建立模块11在检测到协作终端出现变化的情况下,重新确定协作终端;而对于数据处理模块13,则可以基于目标数据中未被传输的数据重新为当前的协作终端分配传输任务。
此外,可选地,在确定多条通信链路所对应的每个终端的任务时,可以根据多条通信链路的等效传输速率之间的比例关系,确定每条通信链路所对应终端应承担的数据量。具体地,可以对1条链路与其他链路的速率之比确定该链路所承担的传输的目标数据的比例。例如,当多条通信链路为N条时,其中N大于等于3,数据处理模块还被配置为将其中第1至第N-1条通信链路等效为一条通信链路并计算该通信链路的等效数据传输速率,根据该等效数据传输速率与第N条通信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之比确定该第N条通信链路的所承担传输的目标数据的比例。
在另一实施例中,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图1所示的移动终端)还可以作为协作终端,为其他终端提供协作传输。此时,该终端的协作建立模块11被配置为根据其他移动终端发出的协作请求信号,并向该其他移动终端发送协作响应以建立协作连接;该终端的数据传输模块12被配置为根据接收到的需要协助该其他移动终端传输的数据传输任务,进行相应的数据传输。
除此之外,协助源终端进行数据传输的协作终端可以与源终端具有相同或类似的功能,例如,协作终端可包括协作建立模块和数据传输模块,其中,协作建立模块被配置为接收上述源终端发出的协作请求信号,并向该终端发送协作响应以建立协作连接,而数据传输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接收到的需要协助该终端传输的数据传输任务,进行相应的数据传输。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协作控制装置(可以设置于网络侧)。
如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协作控制装置包括:
通信模块21,被配置为接收由移动终端发送的包含终端参数信息的协作传输控制请求;以及
确定模块22,被配置为根据协作传输控制请求确定移动终端以及每个协作终端的进行协作传输时的传输参数。
其中,终端参数信息包含移动终端的位置以及需要传输的目标数据的信息;并且,确定模块22还被配置为根据终端参数信息确定与移动终端进行协作传输的候选协作终端,并根据确定的候选协作终端生成候选协作终端指示(用于通知源终端哪些终端为候选协作终端);并且,通信模块21还被配置为将候选协作终端指示发送至移动终端,并且接收来自移动终端的最终确定的协作终端的信息。
在确定协作终端时,确定模块22可以根据终端参数信息中源终端的位置来确定候选协作终端,并将目标数据的相关信息通知给候选协作终端,候选协作终端可以将是否愿意进行协作传输的消息发送给外部协作控制装置(由通信模块21接收该消息),确定模块22根据候选协作终端的反馈,确定最终的协作终端,并将协作终端的信息通过通信模块21发送至源终端。
另外,在确定协作终端时,确定模块22可以根据终端参数信息,并生成候选协作终端指示,通过通信模块21发送至源终端,之后由源终端自行确定最终的协作终端,由通信模块21接收源终端发送的最终确定的协作终端的信息。
此外,终端参数信息包含需要传输的目标数据的相关信息、移动终端和协作终端与包含基础设施的外部通信网络进行数据传输的外部网络速率、移动终端与协作终端进行数据传输的内部网络速率、以及是否支持多频段同时传输的模式信息,通信模块21还被配置为将传输参数发送至相应的终端,其中,传输参数包含进行协作传输的终端所承担的目标数据的对应部分的传输任务信息。
并且,传输参数中可以进一步包括进行协作传输的每个终端分别通过外部网络与内部网络传输数据的时序,并且,确定模块22还被配置为结合移动终端以及协作终端是否支持多频段同时传输的情况确定每个进行协作传输的终端的时序。
具体地,在确定每个终端的传输任务时,确定模块22可以根据上述的内部网络速率和外部网络速率,以源终端通过多条通信链路对目标数据的总体传输速度最大化为原则进行确定。例如,对于外部网络速率较高的协作终端,可以分配数据量较大的传输任务,对于外部网络速率较低的协作终端,可以分配数据量较小的传输任务,从而避免外部网络速率较高的协作终端提前完成传输任务而等待外部网络速率较低的协作终端。另外,由于内部网络速率通常会远高于外部网络速率较高的协作终端,因此,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不考虑内部网络速率。
并且,由于不同终端所支持的传输模式不同,例如,有些终端支持多模传输(支持多频段同时传输),但是有些终端仅仅支持单模传输(不支持多频段同时传输),对于仅支持单模传输的终端,不能够在与外部网络传输数据的同时通过内部网络传输数据,而对于多模终端,则不存在这种限制。因此,对于源终端和/或协作终端为单模终端的情况下,为了实现更加精确的任务分割,以提高数据传输效率,确定模块22还被配置为结合源终端以及协作终端是否支持多频段同时传输的情况确定每个进行协作传输的终端的时序,并将该时序携带在传输参数中通知给相应的协作终端。通过根据每个协作终端所支持的传输模式,对协作终端分配传输任务,能够进一步优化数据传输,合理利用协作终端的传输资源。
并且,当多条通信链路为N条时,其中N大于等于3,确定模块22还被配置为将其中第1至第N-1条通信链路等效为一条通信链路并计算该通信链路的等效数据传输速率,根据该等效数据传输速率与第N条通信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之比确定该第N条通信链路的所承担传输的目标数据的比例。
并且,可选地,上述终端参数信息可以进一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表示该候选协作终端是否支持多频段同时传输的模式信息、地理位置、运动范围、运动速度、可用电量、可用数据流量。
在选择候选协作终端时,确定模块22可以优先将位置接近移动终端、运动速度慢、运动范围窄、可用电量多和/或可用数据流量大的候选协作终端确定为协作终端,并且,根据协作终端的地理位置、运动范围、运动速度、可用电量和/或可用数据流量,确定协作终端所承担的目标数据的对应部分的传输任务。
此外,确定模块22对协作终端的传输任务分配可以由多次分配操作完成,其中,每次分配操作基于目标数据中未进行传输且排序最前的部分数据进行。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协作控制装置可以进一步包括:
检测模块(未示出),用于以预定周期检测协作终端是否出现变化;
并且,上述确定模块22在检测到协作终端出现变化的情况下,重新确定协作终端;并且,确定模块22进一步被配置为基于目标数据中未被传输的数据重新分配传输任务(重新分割未完成传输的目标数据)。
另外,协作控制装置同样可以包含数据传输模块,用于实现目标数据的传输,实际上,数据传输模块可以与通信模块合一设置,也可以独立于通信模块设置,并且还可以设置于协作控制装置以外,例如设置于数据服务器。
另外,为了保证数据的安全性,不论是上传还是下载,都可以对经由协作终端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和/或打乱数据的顺序。例如,在进行下载时,网络侧会对传输至协作终端的数据进行加密和/或打乱顺序,而在进行数据上传时,源终端可以将发送至协作终端的数据进行加密和/或打乱顺序。
通过以上描述可以看出,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中无线传输***的设计,在用户带宽有限的情况下,针对如何通过分享流量增加实际传输带宽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本发明的方案主要涉及管理***的构架、功能模块、信息交换流程、在保证对各***间干扰控制在限制范围各个***频谱使用的优化方案。
下面将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具体应用进行描述。
***结构
如图3a和3b所示,本发明所应用的***可以包括协作传输服务器、协作控制装置、协作使能装置、运营商基站,源终端和协作终端可以通过内部网络进行通信,源终端和协作终端可以通过外部网络与运营商基站进行通信,此外,可选地,在服务器侧的公共网络部分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应用网站。
如图3a所示,协作控制装置可以设置在服务器(该服务器可称为协作传输服务器),该服务器与公共网络相连接,以实现用户业务在进出外部网络时候的数据分离与合并。如图3b所示,协作控制装置可以设置在用户终端。
协作控制装置可以包括管理模块、存储模块、以及通讯模块。管理模块可以计算各个协作终端的频谱使用情况(还可以包括设定内部网络所用频谱以及外部网络所用频谱);存储模块记录各个终端在协作通讯中所使用的流量;信息交互模块负责与各个终端的通讯。
协作使能装置可以包括控制模块、存储模块以及信息交互模块。控制模块实现用户数据的分离与合并,并且管理用户终端包括用户终端间的同步,协作用户的寻找等;信息交互模块实现用户终端间以及用户终端到协作控制装置间的信息交互。
另外,为了进行数据的上传,终端侧可以包括一个分布传输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负责寻找到附近的终端设备,并且根据与终端设备的近距离通讯的质量将需要存储的数据进行分块发送至附近的终端设备。辅助终端上的分布传输控制装置根据历史网络连接断开信息计算获得网络连接的间隔时间。以及网络连接后持续时间。这些信息还可以根据地理区域的不同二不同。例如某一个辅助终端设备平均没30分钟会连接一次网络,网络连接后的持续时间为10分钟,平均网络速度为1Mbits/S;另一方面,网络侧同样也可以包括用于接收上传数据的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能够在接收到来自终端以及终端附近设备的数据后,根据数据的逻辑顺序(数据的标识)将接收到的数据重新组合,恢复用户终端的原始数据。
工作流程及***信息交互流程
参见图3a和图3b,用户终端通过运营商基站(可以是不同的运营商的基站,也可以是相同的运营商基站)和ISP网关与互联网进行通讯。基站可以是蜂窝网络或者其他网络连接,本文中将其称为外部网络。用户终端之间可以通过无线网络例如(蓝牙,wifi)进行通讯,本文将其称为内部网络。当用户终端的外部网络由于网络速度无法满足应用需求时,可以通过其他用户的协作通讯增加传输速度。
如图4所示,在实现协作传输时,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401,协作用户的寻找。
假设,终端需要提高自身的网络速度,本文中称其为源终端,其他参与协作传输的称之为协作终端。源终端寻找协作用户可以通过如下三种方式。
方式一(协作管理装置位于网络侧):
如图5所示,源终端发送协作请求,例如,通过wifi或者蓝牙等通讯设备发送beacon。例如,请求中可以包括所需下载的业务量、业务内容等。协作终端(此时尚未确定最终的协作终端,因此,这些终端实际上属于候选协作终端)在接收到协作请求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地理位置、剩余流量等信息进行初步筛选,只有符合基本要求的终端才发送协作请求的响应信号至源终端,协作终端发送的响应信号可以称为协作应答,其中可以包括协作终端的地理位置、活动范围、外部网络信道质量(例如,带宽、信号强度等)以及剩余流量、电量等参数。源终端在接收到所有协作终端的应答后,将所有终端的信息(其中,可以包括各个协作终端的协作应答中所携带的信息)发送至协作控制装置。协作控制装置根据各个终端的信息,例如地理位置、外部网络信道质量,剩余流量、电量等参数设定传输参数(传输参数可以包括协作传输中各个终端分配的需要下载的业务量、传输资源的分配等),并将传输参数发送至各个终端。终端在接收到传输参数设置后发送反馈至协作控制装置,以进行确认。
方式二(协作管理装置位于网络侧):
如图6所示,协作终端事先将参与协作通讯的愿望发送至协作控制装置。源终端在需要进行协作通讯的时候发送协作通讯请求至协作控制装置。协作控制装置根据源终端的位置为其选取协作终端并设定传输参数。然后协作控制装置将传输参数发送至各个终端,包括源终端以及协作终端。使用这种方式,用户终端不必像方式一那样,通过发送beacon以及在所有可能的频段上扫描以获取beacon。终端的相互寻找以及内部网络频谱使用都可以由位于网络侧的协作管理装置设定。
方式三(协作管理装置位于源终端):
如图7所示,源终端发送协作请求beacon。协作终端在接收到协作请求后,发送协作请求的响应信号至源终端。源终端根据协作终端的参数以及源终端的参数设定传输参数。然后,将传输参数发送至响应的协作终端。
在上述多个方式中,终端的协作使能装置还可以提供终端的活动范围信息以及移动速度,以便协作控制装置选择适当的协作终端,其中,移动速度可以由终端的使能装置终端过去一段时间的移动历史信息进行推测。
此外,在方式二和方式三中,在协作终端收到传输参数之后,还可以进一步发送确认信息至协作控制装置,以确认该协作终端确实同意根据收到的协作参数进行协作传输。协作控制装置在收到协作终端的确认信息后,才认为该协作终端同意进行协作传输。
方式四:(协作管理装置位于源终端)
源终端与一个或多个指定的协作终端自行发起协作,例如,源终端与协作终端可以通过诸如NFC等多种方式锁定协作终端并建立连接,无需通过发送beacon等方式进行搜索;此时,源终端可以直接为协作终端分配任务,分配的过程可以由协作控制装置实现,也可以由源终端直接决定每个协作终端的任务量。
以上所描述的方式一至方式四不仅可用于目标数据的下载,还可以用于目标数据的上传。
在需要进行目标数据上传的情况下,可以将上述方式中的部分信息省去,以减少信令开销,具体地,对于上传数据的情况,还可以进一步参照以下方式来发现协作终端:
方式A
当终端设备有数据需要上传(例如,需要将数据发送至网络硬盘,实际上,接收上传数据的网络设备还可以是其他服务器或网络设备,而不仅仅局限于网络硬盘)的时候,由于终端本身的网络连接速度低或者没有网络连接,终端设备可以搜寻附近的具有存储功能并且可以在现在或者未来某一时段提供网络连接的设备,称之为辅助设备(即,上述的候选协作终端)。具体的寻找方式可以通过广播信令(beacon)实现。
终端设备(源终端)可以周期性地发送分布传输终端请求信令,并且,用户可以根据其应用事先设定其辅助终端的选择条件,并将该选择条件携带在分布传输终端请求信令发送至其他终端。对于该选择条件,例如,用户设定辅助终端网络速度必须大于1Mbits/S、并且如果不能立刻提供网络连接那么根据历史记录平均要在30分钟内提供网络连接。根据这些条件,附近终端设备上的分布传输控制装置根据设备网络连接的历史信息判断其是否符合用户所设定的参与分布传输的条件。
如果收到请求信息的附近的辅助终端设备满足用户设定的条件,则发送相应反馈信令,其中,反馈的信息中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之一:辅助设备的内存容量,网络连接统计信息。
方式B
终端有数据需要发送至网络硬盘的时候,广播信令,通知附近的设备该用户设备的数据可以被读取。
继续参照图4,在寻找协作用户之后,执行步骤S402,传输设置。
传输参数的设置由协作控制装置完成,该装置可以设置在公共网络侧也可以安装在终端,在进行传输设置时,根据源终端以及协作终端的外部网络以及内部网络资源而设定源终端的业务中由协作用户完成传输的部分,另外,传输设置中还包括协作用户完成传输后利用内部网络其他终端进行通讯的多种设定,例如,包括路由选择、传输时间(各个终端传输的时序)等。
如图8所示,对于每一个终端,其传输时序可以分为协作用户群设定时期T0、终端外部网络传输时期T1、终端内部网络传输时期T2。设定结果由协作控制装置发送至各个终端的协作使能装置。下面将结合具体情景,描述传输时序的设定。
情景一:单模传输终端
假定终端在任一个时刻不能同时进行外部与内部网络同时传输,此时,可以根据图9的时序安排各个终端进行外部网络以及内部网络的传输使得总体传输时间最短从而使源终端能够实现快速网络传输。例如,当协作终端1与源终端用内部网络进行传输的时候,其他的协作终端可进行外部网络传输,从而减少终端空闲时间。
此时,在对任务进行分割时,计算业务分割比例的流程可以参见图10所示的流程。
参照图10,首先可以计算源终端与一个协作终端的流量分割比例以及等效信道容量,如果没有其他的协作终端,则可以计算各个终端的实际流量分割比例;如果还存在另一的协作终端A,则根据当前的等效信道容量以及该协作终端A的信道容量计算分割比例,并更新当前的等效信道容量,这样,如果还有协作终端B,则可以利用该更新的等效信道容量计算分割比例,直至考虑到所有协作终端。
图11示出了四个终端进行协作传输的实例。如图11所示,各个终端同互联网间的信道容量分别为C0、C1、C2和C3。终端间的本地通讯信道容量为B1、B2、B3。假定源终端与协作终端1将长度为L的数据分流,使源终端和协作终端1同时完成外部网络通讯以便进行内部网络通讯。此时可以确定,源终端与协作终端1的数据分流比例为C0:C1即,源终端传输长度为LC0/(C0+C1),协作终端1的传输长度为LC1/(C0+C1)。两个终端同时传输时间为L/(C0+C1)。源终端与协作终端1间的传输时间为LC1/B1(C0+C1)。设x0=C0/(C0+C1),x1=C0/(C0+C1)。源终端与协作终端1协作传输的等效信道容量为源终端需要传输的业务除以源终端与协作终端1同时传输的时间与内部传输时间的和,即,
利用源终端的等效信道容量C1’与协作终端2的信道容量,可以确定分割比例为C1’:C2。借助于类似的方式,可以计算出协作终端2同源终端与协作终端1合作等效信道进行分流传输时的等效信道容量为C2’,分割比例为x1’和x2。重复这个步骤,直至所有参与协作传输的终端都被考虑为止,即得到x2’和协作终端3的业务分割比例x3。协作终端2的实际分割比例为x2’(1-x1’)。协作终端1的实际分割比例为x2’x1’(1-x0)。源终端的业务分割比例为x2’x1’x0。
情景二,多模传输终端
当终端支持多频段同时传输的时候,即在源终端进行外部网络传输的同时可以利用内部网络同其他的协作终端进行数据传输。此时,协作终端#i的有效传输速率为Ci’=min(Ci,Bi)。协作传输的等效速率为C0+C1’+C2’+…。协作传输业务分割比例为
其中,N是协作终端的个数。
优选地,也可以根据协作终端的外部网络信道质量以及内部网络信道质量进行排序或者选择协作终端参与业务分割传输。例如,在计算源终端同协作终端1进行业务分割的时候,源终端与协作终端1协作传输的等效信道容量为C1’=(C0+C1)B1/(B1+C1)。由此可见,如果B1远远大于C1,则可以得到两个终端聚合的信道容量C1’=(C0+C1)。如果B1小于C0那么这种情况下的协作将不会给源终端带来信道容量的增加,无法提高传输效率。
也就是说,在进行协作传输时是使用的多条通信链路的容量受到本地网络速度以及外部网络速度的影响。外部网络信道质量由用户所在位置以及运营商所提供的网络质量决定。内部网络的信道容量由协作终端的个数决定,当协作终端的个数不断增加的时候,协作终端的内部网络速度随之下降。对于单模传输终端的协作传输,不仅要考虑外部网络速度还要考虑内部网络速度。例如图12所示,协作终端的个数由一个增加到十个,内部网络速度由10Mbits/s降低至1Mbits/s。图中曲线显示了在外部网络为不同速度的时候(C=1,3,5MBits/s),协作传输实际能够达到的网络速度。可以看出,由于内部网络的速度随协作终端个数的增加而降低,协作传输的网络速度不是一直增加。因此,不断增加协作终端个数并不能保证协作传输速度一直增加。根据图12的参数设置可以分析得出,当外部网络速度同为5Mbits/s的时候,两个终端协作传输可以达到最大效率。如果各个终端的外部网络速度不一样的时候,则可以根据这些终端各自的网络速度进行排序,从所有的协作终端中选取某些协作终端(例如,可以选择速度最高的一个或多个终端)。
另外,通过图13可以看出,假定10个协作终端的外部网络速度是1Mbits/s至5bits/s间等距离分布,如果将这些协作终端按外部网络速度由大到小排序并首先选择外部网络速度大的协作终端。因此可以看出,通过和较小数量的协作终端合作就可以实现较大的协作传输速度。
此外,对于多频段传输的情况,如果本地传输速度小于外部网络,则不能充分利用外部网络流量的使用。假设内部网络速度很大,那么随着协作终端个数的增加,协作传输速度也随之增加。但是如图14所示,协作传输速度最终会到达设备处理速度上限(例如,受限于CPU速度、设备内部总线、缓存速度等因素)。因此,可以根据设备的上限确定多频段传输终端的最大协作终端个数。
另外,协作传输的效果还受到协作终端稳定性的影响。如果某些协作终端由于位置经常变化经常退出协作群,将会导致传输参数需要经常进行调整,从而导致协作传输不稳定,进而增加***控制开销。
在确定传输参数后,协作控制装置可以检查每一个协作用户的剩余流量是否满足下一个数据传输时隙的传输需求,并且根据用户的剩余电量计算可参与传输的时间时候足够完成下一个数据传输时隙的要求。最后,协作终端可以用于协作传输的流量剩余电量如果过小也会导致协作终端在协作传输中途退出协作群。
另外,对于目标数据上传的情况,如果目标数据的上传要求实时进行,则同样可以参照上述方式来确定每个协作终端的传输参数。而如果目标数据的上传并不要求实时进行,则可以不必考虑协作终端和源终端是否支持多模传输、以及在终端与终端之间、和终端与网络之间的数据传输时序,并且,在协作终端接收来自源终端的目标数据时,此时考虑的因素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协作终端的联网历史记录(包括联网的时间分布、联网的时间长度、联网的频率等)、协作终端可提供的存储空间。
对于数据上传时的数据传输方式如下:
数据传输方式一
如果终端是按照方式A寻找附近设备,需要发送数据的终端设备在确定参与分布传输的附近终端后,根据附近终端的数量,终端的网络统计信息将需要发送至网络硬盘的数据分块。数据块的大小在分布传输终端存储容量范围内依据网络分配大小。例如,某一个终端网络断开时间T_OFF的分布为f_T_OFF(x),网络连接的时间T_ON的分布为f_T_ON(x),网络连接时的网络速度分布B为f_B(x),那么可以计算该终端的统计平均网络速度为:
这样,根据每一个终端的统计平均网络速度,可以按比例计算数据块的大小。
在传输数据块的同时,源终端会发送用户网络硬盘地址以及该数据块的ID(用于进行数据的重组),以便网络端控制装置根据数据块ID恢复源终端的原始数据(即,恢复目标数据)。
终端将数据块发送至附近的参与分布传输的终端后,将接收来自附近终端的确认信息(用于表示当前传输至协作终端的数据块是否传输成功)。如果确认信息表示该数据块已经发送成功,则源终端可以删除数据以便提供空闲的存储空间为其他应用使用。
数据传输方式二
如果源终端以方式B寻找附近设备(协作终端),那么附近的设备在接收到信令后主动地读取用户数据(读取的内容包括数据块、数据块的ID、以及用户网络硬盘地址等),在每读取一段数据成功后,附近设备会发送信息至用户设备通知该设备可以清除被成功读取的数据块,这样,源终端的控制装置就能够确保数据块不会被不同的附近设备重复读取。
根据上述数据传输方式一和二,在附近终端接收到数据后一旦有网络连接就发送用户数据块至指定的用户网络硬盘,并在发送成功后删除数据。
优选地,用户终端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增加数据正确读写到网络硬盘的概率,避免删除没有被保存的数据。
改进方式一
在上述步骤中,用户终端将同样的数据(例如,具有相同ID和内容的数据块)同时发送至多个附近终端设备,当有一个附近终端设备正确完成数据上载到网络硬盘,当其他的附近终端设备再传送相同的内容的时候,网络硬盘通知该附近设备当前需要上传的数据进行在网络侧存在,可以将该数据从该设备本地删除。
改进方式二
在上述步骤中用户终端将数据发送至附近设备后,会删除数据,但是一旦附近设备没有成功将该数据上传至网络侧,将会导致数据丢失,进而无法完成目标数据的重组。为了避免数据没有被附近终端发送至网络硬盘而用户终端删除数据造成数据丢失,在用户终端删除数据前,进行以下流程:
源终端将数据块的ID以及成功接收该ID所对应数据块的协作终端的ID发送至网络硬盘,并且,源终端发送数据到附近设备后,并不删除源终端本地保存的该数据。在附近设备上传该ID所对应的数据时,如果上传该数据块的ID与当前上传的附近设备的ID匹配,则会接收该设备上传的数据。当附近终端设备成功将该数据发送至网络硬盘后,网络硬盘发送消息到源终端(消息的内容包括数据块的ID、以及该ID所对应的数据块已经成功存储),通知源终端可以在源终端本地删除该数据。
并且,在数据上传的实施例中,为了增加数据传输的安全性,用户终端在将数据发送至附近终端后,获取附近终端的ID并且赋予有限的硬盘访问能力(使得附近终端只能够向网络硬盘写数据而不能从网络硬盘读取数据)。然后,用户终端在有网络连接的时候将数据块ID和对应的附近终端ID发送至网络硬盘。附近终端在访问网络硬盘时,只有提供正确的终端ID以及数据块ID,才能写数据至网络硬盘。
另外,附近设备也可以仅仅协助源终端保存数据而不上传至网络侧。例如,如果源终端附近的设备是用户的设备,例如,用户的携带硬盘、笔记本、电视、甚至是冰箱等,那么用户的数据可以保存在这些设备的硬盘中而不必传输到网络硬盘中。用户数据的分割可以依据周围设备的内存容量的比例、也可以采用等分的方式。当用户需要读取这些数据的时候,根据数据块ID以及对应存储的附近设备的ID,读取被存储在附近设备中的内容。
此外,为了避免协作群因为终端的变动而出现变化,协作终端的选择流程可以参照图15所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检查终端的外部网络;由于本地网络速度通常都大于外部网络速度。但是,特殊情况下,当本地网络小于外部网络的时候,协作传输反而会带来更低的网络速度,因此,在对外部网络的速度进行检查就能够避免因为协作传输导致效率降低的问题;
按照外部网络速度对终端进行排序,例如,由大到小进行排序;
逐渐增加协作终端的个数,计算本地网络速度以及可达到的协作网络速度;
根据计算结果,以最小数量的终端实现最大的网络速度。
在选择协作终端的时候,可以优先选择外部网络速度大的终端,并且可以优先选择位置变化小和/或运动速度慢的终端,还可以优先选择可用电量/流量大的终端。
终端数据传输
在设定传输参数之后,终端数据传输包括终端利用外部网络进行传输、以及终端间利用内部网络进行数据传输。对于数据下载的情况,在传输结束后,源终端根据分割比例将收到的业务数据进行合并(例如,可以在设置在源终端的协作控制装置中实现该合并)。对于数据上传的情况,网络侧会将来自协作终端的数据进行合并。如果源终端完成了应用的数据传输(例如,源终端完成了下载,或者源终端已将需要上传的数据块传输至协作终端),则结束协助通讯。优选地,协作控制装置可以确定在协作传输过程中本地网络的传输质量,并且,协作控制装置还可以根据每一个终端的实时信道容量在下一个传输参数周期内可能的变化情况,对传输参数进行动态调节,从而进一步优化协作传输的过程,改善效率。
协作终端群维护
在协作传输过程中,如果传输没有完成,则需要在下一个时隙对协作终端群进行维护,例如,确定哪些终端可以继续进行协作传输,哪些中断期望退出协作终端群。协作终端推出协作传输模式的流程如图16所示,并且,协作终端可以在传输过程中发送退出请求,也可以在任何时刻发送退出请求。
参照图16,协作终端退出协作群的处理过程如下:
终端会发送退出协作群请求至协作控制装置;
协作控制装置计算新的传输参数;
协作控制装置记录即将退出协作群的终端已经传输的流量;
协作控制装置发送新的传输参数至协作群中所有的终端。
此外,维护协作终端群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确定每一个协作终端在协助源终端进行传输的过程中,网络管理装置计算每一个协作终端为源终端提供的传输流量,协作终端可以根据提供的流量使用情况向源终端收取费用。源终端利用了协作终端的流量提升了自身的传输速度,也应相应地根据流量使用给协作终端付费。这个费用可以是根据运营商的流量价格定义的实际费用,也可以是根据流量按着比例设定的虚拟货币。协作控制装置通过管理各个终端的频谱使用情况,为终端提供了频谱交易平台。例如,某一个终端从运营商购买300M的流量但是在流量结算日的时候却没有全部使用,因此,通过协助传输,该终端可以将剩余的流量卖给需要提高传输速度的终端。
用户终端如果通过为其他终端提供合作传输获取了虚拟钱币也可以在其需要提高网络速度的时候利用虚拟钱币购买协作终端的流量。这使得每一个终端都会在不需要很高网络速度的时候主动地为其他终端提供协作传输以便在其需要提高网络速度的时候可以获得其他终端的协助。
此外,为了实现上述流量的交易,可以为每一个终端设定随机的流量结算日,而不是将所有终端的流量结算日设定为每月的最后一天。这使得每天都有用户进行流量结算从而提高了每天都有终端通过协作传输卖掉剩余流量的概率,从而增加了和潜在的协作终端个数。服务器可以将用户的流量结算日随机均匀分布。对于虚拟运营商,服务器可以根据实际运营商的流量结算日,计算其管理的不同用户的流量使用情况。
根据本发明上述方案,解决了用户通过外部网络进行数据传输时速度难以提高的问题。例如,在现有技术中当多个用户一起到郊外旅游希望传输视频的时候,每一个用户都无法单独地实现传输,但是,借助于本发明的方案,通过其他终端进行协作传输,就能够明显提高本终端的数据传输速率,例如在公共汽车站等车的时候,当一些用户希望浏览视频而有些用户没有使用网络,其他期望提供协作传输的终端就以为这些用户提供流量进行协作传输,从而提高视频浏览用户网络速度。
另外,对于数据上传的情况,每一个城市都有很多辆出租车,出租车可以成为移动的公共热点,即,不需要密码,每个人只要在热点服务范围内就可以与该公共热点连接。这些出租车可以为附近的用户提供数据存储。然后出租车在城市中不同的加油站、出租车等候区,利用附近的高速网络,例如802.11ad,transferjet,快速地将用户数据块发送至指定的网络硬盘事先分布式传输。并且,能够协助源终端进行数据上传的协作终端并不仅仅局限于出租车,还可以是公交车、图书馆等具有热点覆盖的场所或设施。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之间协作传输的实现方法,用于在本终端希望其他终端进行协作的情况下,实现协作传输。
如图17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S1701,向候选协作终端发出协作请求信号,并根据候选协作终端的响应确定协作终端并与确定的协作终端建立协作连接;
步骤S1703,通过多条通信链路传输目标数据,其中,多条通信链路包括移动终端与协作终端间的通信链路。
一方面,在下载目标数据的情况下,将通过多条通信链路接收的数据合并以得到目标数据。另一方面,在上传目标数据的情况下,网络侧会将通过多条通信链路上传的数据合并,进而得到目标数据。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之间协作传输的实现方法,用于在其他终端请求协作的情况下,为该发起协作请求的终端提供协作传输。
如图18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S1801,接收其他移动终端发出的协作请求信号,并向该终端发送协作响应以建立协作连接;
步骤S1803,根据接收到的需要协助该终端传输的数据传输任务,进行相应的数据传输。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协作传输的实现方法,用于借助设置在网络侧的协作控制装置实现移动终端之间的协作传输。
如图19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S1901,接收由移动终端发送的包含终端参数信息的协作传输控制请求;
步骤S1903,根据协作传输控制请求确定移动终端以及每个协作终端的进行协作传输时的传输参数。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请求的方式发起协作并借助协作终端以多条通信链路进行数据的传输,能够以合理的方式建立协作连接,从而借助多通信链路有效提高数据传输的速率。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能够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和装置的全部或者任何步骤或者部件,可以在任何计算装置(包括处理器、存储介质等)或者计算装置的网络中,以硬件、固件、软件或者它们的组合加以实现,这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了本发明的说明的情况下运用它们的基本编程技能就能实现的。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还可以通过在任何计算装置上运行一个程序或者一组程序来实现。所述计算装置可以是公知的通用装置。因此,本发明的目的也可以仅仅通过提供包含实现所述方法或者装置的程序代码的程序产品来实现。也就是说,这样的程序产品也构成本发明,并且存储有这样的程序产品的存储介质也构成本发明。显然,所述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公知的存储介质或者将来所开发出来的任何存储介质。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可以是ROM、RAM、硬盘、可拆卸存储器等),该存储介质中嵌入有用于实现移动终端之间协作传输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具有被配置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代码段:向候选协作终端发出协作请求信号,并根据候选协作终端的响应确定协作终端并与确定的协作终端建立协作连接;通过多条通信链路传输目标数据,其中,多条通信链路包括移动终端与协作终端间的通信链路。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可以是ROM、RAM、硬盘、可拆卸存储器等),该存储介质中嵌入有用于实现移动终端之间协作传输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具有被配置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代码段:接收移动终端发出的上述协作请求信号,并向该终端发送协作响应以建立协作连接;根据接收到的需要协助该终端传输的数据传输任务,进行相应的数据传输。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可以是ROM、RAM、硬盘、可拆卸存储器等),该存储介质中嵌入有用于实现协作传输控制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具有被配置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代码段:接收由移动终端发送的包含终端参数信息的协作传输控制请求;以及根据协作传输控制请求确定移动终端以及每个协作终端的进行协作传输时的传输参数。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具有被配置用于执行实现移动终端之间协作传输步骤的代码段:向候选协作终端发出协作请求信号,并根据候选协作终端的响应确定协作终端并与确定的协作终端建立协作连接;通过多条通信链路传输目标数据,其中,多条通信链路包括移动终端与协作终端间的通信链路。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具有被配置用于执行实现移动终端之间协作传输步骤的代码段:接收移动终端发出的上述协作请求信号,并向该终端发送协作响应以建立协作连接;根据接收到的需要协助该终端传输的数据传输任务,进行相应的数据传输。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具有被配置用于执行协作控制步骤的代码段:接收由移动终端发送的包含终端参数信息的协作传输控制请求;以及根据协作传输控制请求确定移动终端以及每个协作终端的进行协作传输时的传输参数。
在通过软件和/或固件实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情况下,从存储介质或网络向具有专用硬件结构的计算机,例如图20所示的通用计算机2000安装构成该软件的程序,该计算机在安装有各种程序时,能够执行各种功能等等。
在图20中,中央处理模块(CPU)2001根据只读存储器(ROM)2002中存储的程序或从存储部分2008加载到随机存取存储器(RAM)2003的程序执行各种处理。在RAM 2003中,也根据需要存储当CPU 2001执行各种处理等等时所需的数据。CPU 2001、ROM 2002和RAM 2003经由总线2004彼此连接。输入/输出接口2005也连接到总线2004。
下述部件连接到输入/输出接口2005:输入部分2006,包括键盘、鼠标等等;输出部分2007,包括显示器,比如阴极射线管(CRT)、液晶显示器(LCD)等等,和扬声器等等;存储部分2008,包括硬盘等等;和通信部分2009,包括网络接口卡比如LAN卡、调制解调器等等。通信部分2009经由网络比如因特网执行通信处理。
根据需要,驱动器2010也连接到输入/输出接口2005。可拆卸介质2011比如磁盘、光盘、磁光盘、半导体存储器等等根据需要被安装在驱动器2010上,使得从中读出的计算机程序根据需要被安装到存储部分2008中。
在通过软件实现上述系列处理的情况下,从网络比如因特网或存储介质比如可拆卸介质2011安装构成软件的程序。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种存储介质不局限于图20所示的其中存储有程序、与装置相分离地分发以向用户提供程序的可拆卸介质2011。可拆卸介质2011的例子包含磁盘(包含软盘(注册商标))、光盘(包含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和数字通用盘(DVD))、磁光盘(包含迷你盘(MD)(注册商标))和半导体存储器。或者,存储介质可以是ROM 2002、存储部分2008中包含的硬盘等等,其中存有程序,并且与包含它们的装置一起被分发给用户。
还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发明的方案中,显然,各部件或各步骤是可以分解和/或重新组合的。这些分解和/或重新组合应视为本发明的等效方案。并且,执行上述系列处理的步骤可以自然地按照说明的顺序按时间顺序执行,但是并不需要一定按照时间顺序执行。某些步骤可以并行或彼此独立地执行。
虽然已经详细说明了本发明及其优点,但是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改变、替代和变换。而且,本申请的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Claims (23)

1.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协作建立模块,被配置为当所述移动终端的外部网络不满足用户需求时向候选协作终端发出协作请求信号,并根据候选协作终端的响应确定协作终端并与确定的所述协作终端建立协作连接,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协作终端通过内部网络进行数据传输;
数据传输模块,被配置为通过多条通信链路传输目标数据,其中,所述多条通信链路包括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协作终端间的通信链路;
数据处理模块,被配置为在下载目标数据的情况下,将通过所述内部网络和所述多条通信链路接收的数据合并以得到所述目标数据;以及,被配置为在上传目标数据的情况下,分割所述目标数据以便所述数据传输模块通过所述内部网络和所述多条通信链路进行上传;
所述协作建立模块将位置接近所述终端、运动速度慢、运动范围窄和/或可用电量多的候选协作终端确定为协作终端,并且,所述数据处理模块根据所述协作终端的地理位置、运动范围、运动速度和/或可用电量,确定所述协作终端所承担的所述目标数据的对应部分的传输任务,所述数据处理模块根据所述移动终端以及所述协作终端分别与包含基础设施的外部通信网络进行数据传输的外部网络速率确定进行协作传输的每个终端的传输任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协作建立模块还被配置为向外部协作控制装置发送终端参数信息,并接收所述外部协作控制装置根据所述终端参数信息确定的候选协作终端指示以确定所述候选协作终端,以及将最终确定的所述协作终端的信息发送至所述外部协作控制装置,其中,所述终端参数信息包含所述移动终端的位置以及所述目标数据的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参数信息还包括所述移动终端与包含基础设施的外部通信网络进行数据传输的外部网络速率、所述移动终端与协作终端进行数据传输的内部网络速率、以及是否支持多频段同时传输的模式信息,以及所述数据传输模块还被配置为接收传输参数,并根据所述传输参数进行数据传输,其中,所述传输参数由所述外部协作控制装置根据所述终端参数信息确定,所述传输参数包含所述移动终端所承担的所述目标数据的对应部分的传输任务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处理模块还被配置为确定所述移动终端以及每个协作终端的进行协作传输时的传输参数,并将传输参数通知给对应的协作终端,每个协作终端所对应的传输参数包括该协作终端所承担的所述目标数据的对应部分的传输任务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候选协作终端的响应包括该候选协作终端与包含基础设施的外部通信网络进行数据传输的外部网络速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处理模块根据所述移动终端以及所述协作终端分别与包含基础设施的外部通信网络进行数据传输的外部网络速率、以及在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协作终端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内部网络速率,以所述移动终端通过所述多条通信链路对所述目标数据的总体传输速度最大化为原则,确定进行协作传输的每个终端的传输任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参数中进一步包括进行协作传输的每个终端的传输任务以及所述协作终端分别通过外部网络与内部网络传输数据的时序,并且所述数据处理模块还被配置为结合所述移动终端以及所述协作终端是否支持多频段同时传输的情况确定每个进行协作传输的终端的时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候选协作终端的响应包括该候选协作终端的可用存储空间、该候选协作终端与所述移动终端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内部网络速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处理模块还被配置为在上传目标数据的情况下,如果所述目标数据/分割后的部分目标数据上传成功,则将上传成功的目标数据/分割后的部分目标数据删除。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处理模块还被配置为根据候选协作终端与所述移动终端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内部网络速度和/或存储空间,对需要上传的目标数据进行分割。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由所述数据传输模块通过所述多条通信链路接收的数据、以及由所述数据处理模块分割的数据具有标识,所述标识用于对数据进行组合得到所述目标数据。
12.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候选协作终端的响应进一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表示该候选协作终端是否支持多频段同时传输的模式信息、地理位置、运动范围、运动速度、可用电量、可用数据流量。
13.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处理模块对所述协作终端的传输任务分配由多次分配操作完成,其中,每次分配操作基于所述目标数据中未进行传输且排序最前的部分数据进行。
14.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以预定周期检测协作终端是否出现变化;
并且,所述协作建立模块在检测到协作终端出现变化的情况下,重新确定协作终端;
并且,所述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目标数据中未被传输的数据重新分配传输任务。
15.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多条通信链路为N条时,其中N大于等于3,所述数据处理模块还被配置为将其中第1至第N-1条通信链路等效为一条通信链路并计算该通信链路的等效数据传输速率,根据该等效数据传输速率与第N条通信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之比确定该第N条通信链路的所承担传输的所述目标数据的比例。
16.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协作建立模块,被配置为接收如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发出的协作请求信号,并向该终端发送协作响应以建立协作连接;
数据传输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接收到的需要协助该终端传输的数据传输任务,进行相应的数据传输。
17.一种移动终端之间协作传输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当所述移动终端的外部网络不满足用户需求时向候选协作终端发出协作请求信号,并根据候选协作终端的响应确定协作终端并与确定的所述协作终端建立协作连接;
通过多条通信链路传输目标数据,其中,所述多条通信链路包括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协作终端间的通信链路;
在下载目标数据的情况下,将通过所述内部网络和所述多条通信链路接收的数据合并以得到所述目标数据;以及,在上传目标数据的情况下,分割所述目标数据以便所述数据传输模块通过所述内部网络和所述多条通信链路进行上传,
其中,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协作终端通过内部网络进行数据传输,其中,将位置接近所述终端、运动速度慢、运动范围窄和/或可用电量多的候选协作终端确定为协作终端,根据所述协作终端的地理位置、运动范围、运动速度和/或可用电量,确定所述协作终端所承担的所述目标数据的对应部分的传输任务,根据所述移动终端以及所述协作终端分别与包含基础设施的外部通信网络进行数据传输的外部网络速率确定进行协作传输的每个终端的传输任务。
18.一种移动终端之间协作传输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如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发出的协作请求信号,并向该终端发送协作响应以建立协作连接;
根据接收到的需要协助该终端传输的数据传输任务,进行相应的数据传输。
19.一种协作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信模块,被配置为接收由如权利要求2-3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发送的包含终端参数信息的协作传输控制请求;以及
确定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协作传输控制请求确定所述移动终端以及每个协作终端的进行协作传输时的传输参数。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协作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参数信息包含所述移动终端的位置以及需要传输的目标数据的信息;
并且,所述确定模块还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终端参数信息确定与所述移动终端进行协作传输的候选协作终端,并根据确定的所述候选协作终端生成候选协作终端指示;
并且,所述通信模块还被配置为将所述候选协作终端指示发送至所述移动终端,并且接收来自所述移动终端的最终确定的所述协作终端的信息。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协作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参数信息包含需要传输的目标数据的相关信息、所述移动终端和所述协作终端与包含基础设施的外部通信网络进行数据传输的外部网络速率、所述移动终端与协作终端进行数据传输的内部网络速率、以及是否支持多频段同时传输的模式信息,所述通信模块还被配置为将传输参数发送至相应的终端,其中,传输参数包含进行协作传输的终端所承担的所述目标数据的对应部分的传输任务信息。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协作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参数中进一步包括进行协作传输的每个终端分别通过外部网络与内部网络传输数据的时序,并且,所述确定模块还被配置为结合所述移动终端以及所述协作终端是否支持多频段同时传输的情况确定每个进行协作传输的终端的时序。
23.一种协作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由如权利要求2-3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发送的包含终端参数信息的协作传输控制请求;以及
根据所述协作传输控制请求确定所述移动终端以及每个协作终端的进行协作传输时的传输参数。
CN202110199654.1A 2013-12-26 2013-12-26 移动终端、以及移动终端之间协作传输的实现方法 Active CN11295474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99654.1A CN112954741B (zh) 2013-12-26 2013-12-26 移动终端、以及移动终端之间协作传输的实现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99654.1A CN112954741B (zh) 2013-12-26 2013-12-26 移动终端、以及移动终端之间协作传输的实现方法
CN201310740103.7A CN104754491B (zh) 2013-12-26 2013-12-26 移动终端、以及移动终端之间协作传输的实现方法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740103.7A Division CN104754491B (zh) 2013-12-26 2013-12-26 移动终端、以及移动终端之间协作传输的实现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54741A CN112954741A (zh) 2021-06-11
CN112954741B true CN112954741B (zh) 2024-03-15

Family

ID=5235854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99654.1A Active CN112954741B (zh) 2013-12-26 2013-12-26 移动终端、以及移动终端之间协作传输的实现方法
CN201310740103.7A Active CN104754491B (zh) 2013-12-26 2013-12-26 移动终端、以及移动终端之间协作传输的实现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740103.7A Active CN104754491B (zh) 2013-12-26 2013-12-26 移动终端、以及移动终端之间协作传输的实现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894179B2 (zh)
EP (2) EP2890066B1 (zh)
CN (2) CN11295474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878646B2 (en) 2005-12-08 2020-12-29 Smartdrive Systems, Inc. Vehicle event recorder systems
US9201842B2 (en) 2006-03-16 2015-12-01 Smartdrive Systems, Inc. Vehicle event recorder systems and networks having integrated cellula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s
US8996240B2 (en) 2006-03-16 2015-03-31 Smartdrive Systems, Inc. Vehicle event recorders with integrated web server
US8989959B2 (en) 2006-11-07 2015-03-24 Smartdrive Systems, Inc. Vehicle operator performance history recording, scoring and reporting systems
US8649933B2 (en) * 2006-11-07 2014-02-11 Smartdrive Systems Inc. Power management systems for automotive video event recorders
US8868288B2 (en) 2006-11-09 2014-10-21 Smartdrive Systems, Inc. Vehicle exception event management systems
US8239092B2 (en) 2007-05-08 2012-08-07 Smartdrive Systems Inc. Distributed vehicle event recorder systems having a portable memory data transfer system
US8028090B2 (en) 2008-11-17 2011-09-27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Request routing utilizing client location information
US7991910B2 (en) 2008-11-17 2011-08-02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Updating routing information based on client location
US8533293B1 (en) 2008-03-31 2013-09-10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Client side cache management
US8606996B2 (en) 2008-03-31 2013-12-10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Cache optimization
US7970820B1 (en) 2008-03-31 2011-06-28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Locality based content distribution
US8601090B1 (en) 2008-03-31 2013-12-03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Network resource identification
US8447831B1 (en) 2008-03-31 2013-05-21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Incentive driven content delivery
US7962597B2 (en) 2008-03-31 2011-06-14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Request routing based on class
US8321568B2 (en) 2008-03-31 2012-11-27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Content management
US9912740B2 (en) 2008-06-30 2018-03-06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Latency measurement in resource requests
US9407681B1 (en) 2010-09-28 2016-08-02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Latency measurement in resource requests
US8122098B1 (en) 2008-11-17 2012-02-21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Managing content delivery network service providers by a content broker
US8073940B1 (en) 2008-11-17 2011-12-06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Managing content delivery network service providers
US8412823B1 (en) 2009-03-27 2013-04-02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Managing tracking information entries in resource cache components
US8688837B1 (en) 2009-03-27 2014-04-01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Dynamically translating resource identifiers for request routing using popularity information
US8756341B1 (en) 2009-03-27 2014-06-17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Request routing utilizing popularity information
US8782236B1 (en) 2009-06-16 2014-07-15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Managing resources using resource expiration data
US8397073B1 (en) 2009-09-04 2013-03-12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Managing secure content in a content delivery network
US8433771B1 (en) 2009-10-02 2013-04-30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Distribution network with forward resource propagation
US9495338B1 (en) 2010-01-28 2016-11-15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Content distribution network
US10097398B1 (en) 2010-09-28 2018-10-09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Point of presence management in request routing
US10958501B1 (en) 2010-09-28 2021-03-23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Request routing information based on client IP groupings
US9003035B1 (en) 2010-09-28 2015-04-07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Point of presence management in request routing
US9712484B1 (en) 2010-09-28 2017-07-18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Managing request routing information utilizing client identifiers
US8468247B1 (en) 2010-09-28 2013-06-18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Point of presence management in request routing
US8452874B2 (en) 2010-11-22 2013-05-28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Request routing processing
US10467042B1 (en) 2011-04-27 2019-11-05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Optimized deployment based upon customer locality
US10021179B1 (en) 2012-02-21 2018-07-10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Local resource delivery network
US10623408B1 (en) 2012-04-02 2020-04-14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Context sensitive object management
US9154551B1 (en) 2012-06-11 2015-10-06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Processing DNS queries to identify pre-processing information
US9728228B2 (en) 2012-08-10 2017-08-08 Smartdrive Systems, Inc. Vehicle event playback apparatus and methods
US9323577B2 (en) 2012-09-20 2016-04-26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Automated profiling of resource usage
US10205698B1 (en) 2012-12-19 2019-02-12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Source-dependent address resolution
US9294391B1 (en) 2013-06-04 2016-03-22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Managing network computing components utilizing request routing
US9501878B2 (en) 2013-10-16 2016-11-22 Smartdrive Systems, Inc. Vehicle event playback apparatus and methods
US9610955B2 (en) 2013-11-11 2017-04-04 Smartdrive Systems, Inc. Vehicle fuel consumption monitor and feedback systems
US8892310B1 (en) 2014-02-21 2014-11-18 Smartdrive Systems, Inc. System and method to detect execution of driving maneuvers
US11069257B2 (en) 2014-11-13 2021-07-20 Smartdrive System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a vehicle event and generating review criteria
US10097448B1 (en) 2014-12-18 2018-10-09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Routing mode and point-of-presence selection service
US10033627B1 (en) 2014-12-18 2018-07-24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Routing mode and point-of-presence selection service
US10091096B1 (en) 2014-12-18 2018-10-02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Routing mode and point-of-presence selection service
US10225326B1 (en) * 2015-03-23 2019-03-05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Point of presence based data uploading
US9819567B1 (en) 2015-03-30 2017-11-14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Traffic surge management for points of presence
US9887931B1 (en) 2015-03-30 2018-02-06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Traffic surge management for points of presence
US9887932B1 (en) 2015-03-30 2018-02-06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Traffic surge management for points of presence
US9679420B2 (en) * 2015-04-01 2017-06-13 Smartdrive Systems, Inc. Vehicle event recording system and method
US9832141B1 (en) 2015-05-13 2017-11-28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Routing based request correlation
US10616179B1 (en) 2015-06-25 2020-04-07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Selective routing of domain name system (DNS) requests
US10097566B1 (en) 2015-07-31 2018-10-09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Identifying targets of network attacks
CN105553868A (zh) * 2015-09-21 2016-05-04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以及终端
US9774619B1 (en) 2015-09-24 2017-09-26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Mitigating network attacks
US10270878B1 (en) 2015-11-10 2019-04-23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Routing for origin-facing points of presence
US9854529B2 (en) * 2015-12-03 2017-12-26 Google Llc Power sensitiv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radio management
US10049051B1 (en) 2015-12-11 2018-08-14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Reserved cache space in content delivery networks
US10257307B1 (en) 2015-12-11 2019-04-09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Reserved cache space in content delivery networks
US10348639B2 (en) 2015-12-18 2019-07-09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Use of virtual endpoints to improve data transmission rates
CN105578534B (zh) * 2016-02-03 2019-10-11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终端化小区基于sdn控制的带宽共享方法及带宽共享装置
US20190132893A1 (en) * 2016-04-20 2019-05-0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UE-UE Configuration Framework w/o NW Support
CN105721618B (zh) * 2016-05-04 2020-01-1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下载方法及装置
US10075551B1 (en) 2016-06-06 2018-09-11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Request management for hierarchical cache
US10110694B1 (en) 2016-06-29 2018-10-23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Adaptive transfer rate for retrieving content from a server
US9992086B1 (en) 2016-08-23 2018-06-05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External health checking of virtual private cloud network environments
US10033691B1 (en) 2016-08-24 2018-07-24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Adaptive resolution of domain name requests in virtual private cloud network environments
CN106304410A (zh) * 2016-09-14 2017-01-0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迁移方法及移动终端
US10505961B2 (en) 2016-10-05 2019-12-10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Digitally signed network address
US10372499B1 (en) 2016-12-27 2019-08-06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Efficient region selection system for executing request-driven code
US10831549B1 (en) 2016-12-27 2020-11-10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Multi-region request-driven code execution system
US10938884B1 (en) 2017-01-30 2021-03-02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Origin server cloaking using virtual private cloud network environments
US10503613B1 (en) 2017-04-21 2019-12-10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Efficient serving of resources during server unavailability
US11075987B1 (en) 2017-06-12 2021-07-27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Load estimating content delivery network
US10447648B2 (en) 2017-06-19 2019-10-15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Assignment of a POP to a DNS resolver based on volume of communications over a link between client devices and the POP
US10742593B1 (en) 2017-09-25 2020-08-11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Hybrid content request routing system
US10592578B1 (en) 2018-03-07 2020-03-17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Predictive content push-enabled content delivery network
EP3804266A1 (en) * 2018-06-07 2021-04-14 Sony Corporation Network controlled uplink media transmission for a collaborative media production in network capacity constrained scenarios
CN111009106B (zh) * 2018-10-05 2021-11-30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人机界面***及其通讯控制装置
US10862852B1 (en) 2018-11-16 2020-12-08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Resolution of domain name requests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 environments
US11025747B1 (en) 2018-12-12 2021-06-01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Content request pattern-based routing system
CN109587719A (zh) * 2018-12-25 2019-04-0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0730434A (zh) * 2019-10-11 2020-01-24 中南民族大学 复杂环境下的农用环境数据采集***及方法
US11249986B2 (en) * 2019-12-17 2022-02-15 Paypal, Inc. Managing stale connections in a distributed system
WO2021155511A1 (zh) * 2020-02-05 2021-08-1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3543204A (zh) * 2020-04-17 2021-10-22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性管理方法、通信设备、装置及介质
CN113676922B (zh) * 2020-05-14 2023-03-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设备协作方法及装置
CN113950028B (zh) * 2020-07-17 2024-04-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终端设备与网络侧设备的通信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4071437B (zh) * 2020-08-07 2024-05-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受益终端、协作终端和网络设备的通信方法
CN113671845A (zh) * 2021-08-06 2021-11-19 深圳市欧瑞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设备控制方法、装置、服务器以及存储介质
JP2023043981A (ja) * 2021-09-17 2023-03-30 A・T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暗号化装置及び暗号化方法
CN116170897A (zh) * 2021-11-24 2023-05-2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配置方法、装置、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WO2023159530A1 (en) * 2022-02-26 2023-08-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discovering devices that support cooper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N117098148A (zh) * 2022-05-09 2023-11-2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49698A (zh) * 1999-05-04 2002-05-15 伊科梅拉股份公司 通过多条通信路由传输数据的***
CN101471754A (zh) * 2007-12-29 2009-07-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终端协作方法、装置及***
WO2010053348A2 (en) * 2008-11-04 2010-05-14 Mimos Berhad Cooperative relaying data method and system for wireless mesh network
CN101882979A (zh) * 2009-05-05 2010-11-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用户间协作的方法及***
CN102333127A (zh) * 2011-10-20 2012-01-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资源下载方法、装置及***
WO2012047003A2 (ko) * 2010-10-05 2012-04-1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무선 접속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02474891A (zh) * 2009-08-13 2012-05-23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异构通信***中的链路聚合
CN102469410A (zh) * 2010-11-02 2012-05-23 ***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
CN103108329A (zh) * 2011-11-09 2013-05-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协助通信的方法、终端以及基站
CN103391596A (zh) * 2012-05-07 2013-11-13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3444246A (zh) * 2011-03-29 2013-12-11 西斯维尔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电装置的协作定位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301924B1 (en) * 2002-07-15 2007-11-27 Cisco Technology, Inc. Media access control for MIMO wireless network
US7298716B2 (en) * 2003-11-06 2007-11-20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Clustering based load adaptive sleeping protocol for ad hoc networks
US7747279B2 (en) * 2004-03-30 2010-06-29 Sony Corporation Interface negotiation
US8774100B2 (en) * 2006-09-18 2014-07-08 Nokia Corpor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 techniques for wireless networks
US9173148B2 (en) * 2007-10-12 2015-10-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Identification of target node for wireless handoff
WO2009104336A1 (ja) * 2008-02-21 2009-08-27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無線基地局探索方法、無線基地局探索装置および無線基地局探索プログラム
CN101635916B (zh) * 2009-08-11 2012-02-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模移动终端的资源下载方法和***
US8620312B2 (en) * 2010-01-05 2013-12-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mbined background and 20/40 coexistence scan
KR101001379B1 (ko) * 2010-03-05 2010-12-14 엘아이지넥스원 주식회사 Ofdma/tdd 시스템에서의 멀티홉 통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단말의 송신 방법
US20130107851A1 (en) * 2010-07-13 2013-05-0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performing terminal cooperative 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access system
EP2658155B1 (en) * 2010-12-23 2018-10-1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report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CN103797865A (zh) * 2011-06-17 2014-05-14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无线设备、网络节点以及其中的方法
WO2013033702A1 (en) * 2011-09-01 2013-03-07 Google Inc. Establishing network connections
CN103338471A (zh) * 2013-06-27 2013-10-02 南京邮电大学 基于模型的无线多跳网络服务质量指标评价方法
US9234757B2 (en) * 2013-11-29 2016-01-12 Fedex Corporate Services, Inc. Determining node location using a variable power characteristic of a node in a wireless node network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49698A (zh) * 1999-05-04 2002-05-15 伊科梅拉股份公司 通过多条通信路由传输数据的***
CN101471754A (zh) * 2007-12-29 2009-07-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终端协作方法、装置及***
WO2010053348A2 (en) * 2008-11-04 2010-05-14 Mimos Berhad Cooperative relaying data method and system for wireless mesh network
CN101882979A (zh) * 2009-05-05 2010-11-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用户间协作的方法及***
CN102474891A (zh) * 2009-08-13 2012-05-23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异构通信***中的链路聚合
WO2012047003A2 (ko) * 2010-10-05 2012-04-1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무선 접속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02469410A (zh) * 2010-11-02 2012-05-23 ***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
CN103444246A (zh) * 2011-03-29 2013-12-11 西斯维尔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电装置的协作定位
CN102333127A (zh) * 2011-10-20 2012-01-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资源下载方法、装置及***
CN103108329A (zh) * 2011-11-09 2013-05-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协助通信的方法、终端以及基站
CN103391596A (zh) * 2012-05-07 2013-11-13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ystem Capacity and Coverage of a Cellular Network with D2D Mobile Relays;Kiran Vanganum, Steven Ferrante, Gregory Stemberg;MILCOM 2012-2012 IEEE MILITARY COMMUNICATIONS CONFERENCE;第2-4节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863367A1 (en) 2021-08-11
US20150189042A1 (en) 2015-07-02
CN112954741A (zh) 2021-06-11
US9894179B2 (en) 2018-02-13
EP2890066A2 (en) 2015-07-01
EP2890066A3 (en) 2015-11-04
EP2890066B1 (en) 2021-03-31
CN104754491A (zh) 2015-07-01
CN104754491B (zh) 2021-0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954741B (zh) 移动终端、以及移动终端之间协作传输的实现方法
US9374280B2 (en) Device-to-device based content delivery for time-constrained communications
US20150189024A1 (en) Implementations of collaborative bandwidth sharing
US20150085746A1 (en) Selective utilization of consumer shared access points to facilitate optimiz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20200245384A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of multi-link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s
US932629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cheduling delivery of content according to quality of service parameters
JP2017529802A (ja) 余分なスペクトラムを要求すること
US20180152849A1 (en) Enable access point availability prediction
US10356791B2 (en) Method, mobile terminal and computer program
KR102599812B1 (ko) 에지 컴퓨팅 구현 방법, 장치 및 시스템
US9185556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forming a common network using shared private wireless networks
US11121572B2 (en) Charge service method and charge service system capable of providing optimal service configurations
EP3209056B1 (en) Network side device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5681262A (zh) 一种交互消息分配方法及***
CN114364042A (zh) 通信资源调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Bayhan et al. Mobile content offloading in database-assisted white space networks
US2023027621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xchanging service information in ultra-wide band system
Jia et al. Energy Efficiency Optimization in D2D‐Cellular Converged Networks for Video Delivery
Park¹ et al. LTE D2D-Challenges and Perspective of Mobile Operators
JP2014179839A (ja) 通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及び通信プログラム
CN117035757A (zh) 资源转移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