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08184A -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08184A
CN112908184A CN202110308291.0A CN202110308291A CN112908184A CN 112908184 A CN112908184 A CN 112908184A CN 202110308291 A CN202110308291 A CN 202110308291A CN 112908184 A CN112908184 A CN 1129081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ight emitting
back plate
backlight module
emitting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0829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方丽婷
韩志慧
冯楚慧
苏冰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30829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08184A/zh
Publication of CN1129081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0818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包括背板和光源,光源设置于背板上;光源包括多个发光元件,发光元件包括发光芯片和覆盖发光芯片的封装罩,封装罩包括出光面和位于出光面和背板之间的侧面,发光元件的出光面至少包括封装罩的出光面;发光芯片包括发光表面;发光元件的发光芯片用以提供从发光元件的出光面出射的发散光束;光源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布的第一分区、第二分区和第三分区,第一分区中的至少部分发光元件的发散光束的中心轴垂直于背板所在平面,第二分区和第三分区中的至少部分发光元件的发散光束的中心轴与背板所在平面的延伸方向不垂直。如此,实现不同分区的视角要求,同时还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从CRT(Cathode Ray Tube,阴极射线管)时代到液晶时代,再到现在到来的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时代,显示行业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变得日新月异。显示产业已经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传统的手机、平板、电视和PC,再到现在的智能穿戴设备、VR、车载显示等电子设备都离不开显示技术。
车载显示处于多元化发展阶段,超大尺寸的车载显示设备通常长宽比较大,对于分布在车内不同位置的显示区域,需要满足的视角要求也不尽相同。相关现有技术中一般通过调整偏光片的方式来实现不同的视角要求,但是存在客制化需求多、成本高等问题。因此,如何在满足大尺寸显示设备在不同位置的视角要求的同时有效控制生产成本成为现阶段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通过调整不同分区的发光元件对应的发散光束的中心轴,实现不同分区的视角要求,同时还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背板和光源,所述光源设置于背板上;
所述光源包括多个发光元件,所述发光元件包括发光芯片和覆盖所述发光芯片的封装罩,所述封装罩包括出光面和位于所述出光面和所述背板之间的侧面,所述发光元件的出光面至少包括所述封装罩的出光面;所述发光芯片包括发光表面;所述发光元件的发光芯片用以提供从所述发光元件的出光面出射的发散光束;
所述光源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布的第一分区、第二分区和第三分区,所述第一分区中的至少部分发光元件的发散光束的中心轴垂直于所述背板所在平面,所述第二分区和所述第三分区中的至少部分发光元件的发散光束的中心轴与所述背板所在平面的延伸方向不垂直。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申请所提供的背光模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提供的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中,背光模组体现为直下式背光模组。设置于背板上的光源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布的三个分区,分别为第一分区、第二分区和第三分区,其中,第一分区中的至少部分发光元件的发散光束的中心轴与背板所在平面垂直,使第一分区中该部分发光元件对应的发散光束大部分沿垂直于背板所在平面的方向出射;第二分区和第三分区中的至少部分发散光束的中心轴与背板所在平面的延伸方向不垂直,例如第二分区和第三分区中的部分发光元件的发散光束的中心轴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为相对于背板的法线偏转一定的角度,从而满足用户对不同分区的不同视角要求。此外,本发明仅需对背光模组中发光元件的发散光束的中心轴进行调整即可实现不同分区的不同视角要求,无需改变显示装置中的其他设置,因而还有利于节约生产成本。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必不特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第一种俯视图;
图2所示为图1中背光模组的一种AA截面图;
图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中部分发光元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中光源的一种俯视图;
图5所示为图4中光源的一种BB截面图;
图6所示为图4中光源的一种CC截面图;
图7所示为图4中光源的一种DD截面图;
图8所示为显示产品的一种视区定义图;
图9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第二分区中光源的一种俯视图;
图10所示为图9中光源的一种EE截面图;
图1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第二分区中光源的另一种俯视图;
图12所示为图11中光源的一种FF截面图;
图1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第二分区中光源的另一种俯视图;
图14所示为图13中光源的一种GG截面图;
图15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发光元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6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发光元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7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发光元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8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发光元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9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一种俯视图;
图20所示为图19中显示装置的一种HH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第一种俯视图,图2所示为图1中背光模组的一种AA截面图,图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中部分发光元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4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中光源的一种俯视图,请结合图1至图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100,包括背板10和光源20,所述光源20设置于所述背板10上;
所述光源20包括多个发光元件21,请参见图3,所述发光元件21包括发光芯片30和覆盖所述发光芯片30的封装罩31,所述封装罩31包括出光面M1和位于所述出光面M1和所述背板10之间的侧面M2,所述发光元件21的出光面至少包括所述封装罩31的出光面M1;所述发光芯片30包括发光表面;所述发光元件21的发光芯片30用以提供从所述发光元件21的出光面出射的发散光束;
请参见图4,所述光源20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布的第一分区A1、第二分区A2和第三分区A3,所述第一分区A1中的至少部分发光元件21的发散光束的中心轴垂直于所述背板10所在平面,所述第二分区A2和所述第三分区A3中的至少部分发光元件21的发散光束的中心轴与所述背板10所在平面的延伸方向不垂直。
需要说明的是,图1仅对本发明的背光模组100的俯视结构进行了示意,并不代表背光模组100的实际尺寸与形状。图2仅对背光模组100中背板10和光源20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了示意,并不代表实际的尺寸和结构,在本发明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背光模组100还可包括其他的膜层,例如设置于光源20远离背板10一侧的至少一层光学膜等等。图3仅示出了背光模组100中部分发光元件21的结构,并不代表实际的尺寸和形状。图2和图4背光模组100中发光元件21的数量仅为示意,并不对发光元件21的实际数量进行限定。
请参见图3,背光源20中的发光元件21包括发光芯片30和封装罩31,该封装罩31用于对发光芯片30进行封装,避免外界环境中的水分和氧气对发光芯片30造成影响。发光芯片30发出的光线至少通过封装罩31的出光面M1射出。从封装罩31的出光面M1射出的光线是发散光束,发散光束的中心区域光线密度最大,中心区域对应的光强最大,***区域光强较小,本发明所提及的发散光束的中心轴对应的区域可以理解为发散光束光强最大的中心区域。可以理解的是,发散光束的中心轴垂直于所述背板10所在平面时,发散光束中光强较大区域的光线是沿垂直于背板10的方向射出的;发散光束的中心轴与所述背板10所在平面的延伸方向不垂直时,发散光束中光强较大区域的光线是相对于背板10所在平面的法线方向倾斜一定角度射出的。
具体而言,请结合图1至图4,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100体现为直下式背光模组100,即光源20设置于背板10的一侧。设置于背板10上的光源20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布的三个分区,分别为第一分区A1、第二分区A2和第三分区A3,其中,第一分区A1中的至少部分发光元件21的发散光束的中心轴与背板10所在平面垂直,例如请参见图5,使第一分区A1中该部分发光元件21对应的发散光束大部分沿垂直于背板10所在平面的方向出射,图5所示为图4中光源20的一种BB截面图。请参见图6和图7,图6所示为图4中光源20的一种CC截面图,图7所示为图4中光源20的一种DD截面图,第二分区A2和第三分区A3中的至少部分发散光束的中心轴与背板10所在平面的延伸方向不垂直,例如第二分区A2和第三分区A3中的部分发光元件21的发散光束的中心轴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为相对于背板10的法线偏转一定的角度,第二分区A2和第三分区A3中发光元件21的发散光束的中心轴可根据需要设置为与背板10所在平面的延伸方向相交而不垂直,从而满足用户对不同分区的不同视角要求。此外,本发明仅需对背光模组100中发光元件21的发散光束的中心轴进行调整即可实现不同分区的不同视角要求,当将本发明所提供的背光模组100应用到显示装置中时,无需改变显示装置中的其他膜层结构,因而还有利于节约生产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图6和图7示出了发光元件整体发生倾斜而使得发散光束的中心轴相对于背板法线的方向发生一定角度偏转的方案,事实上,为实现发散光束的中心轴相对于背板法线的方向偏转一定角度,还可通过改变发光元件本身的结构的方式实现,在后文中将进行详细介绍,图6和图7仅为示意,并不对实际的倾斜方式以及发光元件的结构进行具体限定。
当将本发明所提供的背光模组100应用于车载大尺寸的显示产品中时,第一分区A1可对应驾驶位的位置,第二分区A2可对应中控区的位置,第三分区A3可对应副驾驶的位置,将第一分区A1中的发光元件21的发散光束的中心轴设置为与背板10所在平面的延伸方向垂直时,第一分区A1中的显示面板300在进行显示时,驾驶员通过正视即可看清第一分区A1对应显示区所显示的内容。将中控区和副驾驶位置对应区域的发光元件21的发散光束的中心轴设置为与背板10所在平面的延伸方向不垂直,可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设定中控区和副驾驶位置对应区域的发光元件21的光线偏转方向,从而满足车载大尺寸显示装置200在不同区域的视角要求。
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请结合图4、图6和图7,所述第二分区A2和所述第三分区A3中的发光元件21的发散光束的中心轴相对于所述背板10的法线的偏转方向不同。
具体而言,发光元件21的发散光束的中心轴相对于背板10的法线的偏转方向不同,指的是,例如在图4所示视角下,第二分区A2中的发光元件21的发散光束的中心轴是向上或者向下偏转的,而第三分区A3中的发光元件21的发散光束的中心轴是向左或者向右偏转的,即偏转的方向不同。当然,如果有需要,还可将第二分区A2中发光元件的发散光束的中心轴设置为向左或者向右偏转,将第三分区A3中的发光元件21的发散光束的中心轴设置为向上或者向下偏转。本发明针对不同的分区为发光元件21的发散光束的中心轴设置不同的偏转方向,有利于满足不同区域对视角的不同要求,以满足用户在不同位置的不同视角需求。
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见图4和图6,所述背光模组100包括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边缘B1和第二边缘B2,所述第一边缘B1和所述第二边缘B2均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一方向相交;在所述第二分区A2,至少部分所述发光元件21的发散光束的中心轴相对于所述背板10的法线沿朝向所述第一边缘B1和/或所述第二边缘B2的方向偏离第一锐角。
图8所示为显示产品的一种视区定义图,请参见图8,图中20、40、60、80代表光线倾斜角度,单位为度;位于圆环***的0、90、180、270等代表方位角,单位为度。该视区定义图中包括Mid视区和A视区,其中,Mid视区是视区图中以圆心为中心的一个对称区域,Mid视区上下左右均对称;A视区位于Mid视区中,但A视区上下并不对称,其在圆心以上的区域面积较大,圆心以下的区域面积较小。当发光元件的发散光束的中心轴与背板垂直时,也就是说光线不发生偏转时,图8所示视区图对应的亮度为圆心周边区域亮度最强,从圆心指向最***圆环的方向,光线强度逐渐降低。在第二分区A2中,当发散光束的中心轴相对于背板10的法线方向朝向第一边缘B1偏离时,光线强度最大的区域将不再是圆心对应区域,而变为圆心上方的区域,当合理设置发散光束的中心轴相对于背板的法线的方向的偏转角度时,可控制光线强度最大的区域出现在A视区中,从而提高A视区的亮度。
具体而言,请参考图4和图6,图4和图6示出了第二分区A2中的至少部分发光元件21的发散光束的中心轴相对于背板10的法线朝向第一边缘B1偏离第一锐角α的情形,当发散光束的中心轴相对于背板10的法线方向朝向第一边缘B1偏离第一锐角,或者朝向第二边缘B2远偏离第一锐角时,倾斜视角(例如从驾驶位或副驾驶位观察中控区的视角)下,A视区的亮度将有所提升,也就是说将第二分区A2中发散光束的中心轴向上(朝向第一边缘B1)或者向下(朝向第二边缘B2)偏离一定角度时,有利于提升第二分区A2在上述A视区的亮度。
当将本发明中的背光模组100应用到车载大尺寸显示产品中时,第二分区A2相当于中控区,中控区的位置对于驾驶位和副驾驶位的用户而言,观察都是在倾斜视角状态的,若将中控区在A视区的亮度提升,则相当于提高了第二分区A2的倾斜视角亮度,有效改善了斜向视效,如此能够有效提升用户的视觉体验效果。鉴于本发明将第二分区A2中发光元件21的发散光束的中心轴朝向第一边缘B1或第二边缘B2的方向偏离一定角度,能够提升第二分区A2在倾斜视角下的亮度,因而此种设置方式有利于提升车载大尺寸显示产品中中控区的斜向显示亮度,提升用户的视觉体验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请参见图4和图6,所述第一锐角为α,0<α≤20°。
具体而言,在第二分区A2中,当将发光元件21的发散光束的中心轴朝向第一边缘B1和/或第二边缘B2偏转一定的角度(对应上述第一锐角)时,在一定范围内,第二分区A2在倾斜视角的显示亮度将有所提升,但是若上述第一锐角大于20°时,第二分区A2在倾斜视角下的显示亮度将会发生下降,因此,本发明将第二分区A2中发光元件21发散光束的中心轴朝向第一边缘B1和/或第二边缘B2偏离的第一锐角设置为0<α≤20°,有利于提升第二分区A2在倾斜视角下的显示亮度,进而有利于提升用户的视觉体验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分区A2,当所述发光元件21的发散光束的中心轴相对于所述背板10的法线均朝向所述第一边缘B1的方向偏离第一锐角时,或者,当所述发光元件21的发散光束的中心轴相对于所述背板10的法线均朝向所述第二边缘B2的方向偏离第一锐角时,所述第一锐角为0<α≤10°。
具体而言,图4和图6示出了第二分区A2中的发光元件21的发散光束的中心轴均朝向第一边缘B1的方向偏离第一锐角的情形,在本发明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例如请参见图9和图10,其中,图9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100的第二分区中光源20的一种俯视图,图10所示为图9中光源20的一种EE截面图,图9和图10所示实施例示出了第二分区A2中的发光元件21的发散光束的中心轴均朝向第二边缘B2的方向偏离第一锐角的情形。
图4和图6所示实施例中,第二分区A2中的各发光元件21的发散光束的中心轴均朝向第一边缘B1偏转第一锐角,图9和图10所示实施例中,第二分区A2中的各发光元件21的发散光束的中心轴均朝向第二边缘B2偏转第一锐角,此时,本发明将上述第一锐角设置为0<α≤10°,能够有效提升第二分区A2在倾斜视角(例如从驾驶位或副驾驶位观察中控区的视角)下的显示亮度。表1所示为将第二分区A2中的发光元件21的发散光束的中心轴均朝向第一边缘B1或者均朝向第二边缘B2偏转一定角度时A区亮度变化情况表。
表1
发光元件单向倾角 10°
A视区亮度 ref ↑6% ↑3%
可见,在第二分区A2中,发光元件21的发散光束的中心轴均朝向第一边缘B1或第二边缘B2偏转第一锐角的情况下,当上述第一锐角为5°时,A视区亮度相比发散光束的中心轴不发生偏转时亮度提升了6%;当上述第一锐角为10°时,A视区亮度相比于发散光束的中心轴不发生偏转时亮度提升3%,第一锐角从5°变为10°时,亮度提升的幅度有所减小,但是相比于发散光束的中心轴相对于背板的法线不发生偏转的方案均有所提升。因此,本发明在第二分区A2中,将发光元件21的发散光束的中心轴均朝向第一边缘B1或第二边缘B2偏转的第一锐角为0<α≤10°,均有利于提升第二分区A2在倾斜视角下的显示亮度,因而由于提升用户的视觉体验效果。可选地,0<α≤8°,或者,0<α≤5°。
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图1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100的第二分区中光源20的另一种俯视图,图12所示为图11中光源20的一种FF截面图,请参考图11和图12,在所述第二分区A2,所述发光元件21形成至少两个发光元件行40,所述发光元件行40中的所述发光元件21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
至少两个发光元件行40中的所述发光元件21沿第一对称轴呈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对称轴Z的延伸方向为所述第一方向。
具体而言,请继续参考图11和图12,第二分区A2中包含有多个发光元件行40,各发光元件行40沿第二方向排列;每个发光元件行40中包括多个发光元件21,各发光元件行40中的多个发光元件21沿第一方向排布。特别是,在第二分区A2中,至少两个发光元件行40中的发光元件21沿第一对称轴呈对称设置。
可选地,图11和图12示出了将第二分区A2沿第二方向分为上下两个区域时,两个区域中的发光元件21呈对称设置的情形。具体为:所述第二分区A2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布的两个第一子区Q1,各所述第一子区Q1分别包括至少两个所述发光元件行40;两个所述第一子区Q1中的发光元件行40沿所述第一对称轴Z呈对称设置。
当将第二分区A2对应的两个第一子区Q1中的发光元件21设置为对称结构时,图11和图12中体现为:位于上方的第一子区Q1中的发光元件行40中,各发光元件21的发散光束的中心轴朝向第二边缘B2倾斜,即在图11所示视角下向下倾斜;位于下方的第一子区Q1中的发光元件行40中,各发光元件21的发散光束的中心轴朝向第一边缘B1倾斜,即在图11所示视角下向上倾斜,如此使得在图8所示视区图中,光线强度最大的区域不再仅集中于圆心附近的较小区域,而是相当于将较强光线打散后分散至以圆心为中心的较大一片区域,即扩大了光线较强区域在Mid视区中所占的面积,相当于削弱了垂直亮度来弥补斜方向的亮度,如此有利于提升图8中Mid视区的整体亮度,进而有利于提升第二分区A2在倾斜视角下的整体亮度,当驾驶位和副驾驶位的用户观察中控区对应的显示屏幕时,对应的视角为倾斜视角,当第二分区A2在倾斜视角下的亮度提升时,有效改善了斜向视效,因而有效提升了用户的视觉体验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请结合图11和图12,所述第一锐角满足:0<α≤20°。
考虑到当扩大了光线较强区域在Mid视区中所占的面积后,从图8中的圆心指向***边缘的方向,光线较强区域之外的区域(对应倾角大于20°的区域)的光线强度是逐渐降低的,因此,当将第二分区A2设置为上下两个第一子区Q1中的发光元件21对称设置时,若将上述第一锐角设置为大于20°,对应的光线强度将出现降低的趋势。因此,当第二分区A2中的两个第一子区Q1对称设置时,本发明将两个第一子区中的发光元件21的发散光束的中心轴朝向第一边缘B1或者第二边缘B2偏转的角度设置为0<α≤20°,有利于提升第二分区A2在倾斜视角下的整体亮度。可选地,0<α<20°,或者,0<α≤15°,或者,0<α≤10°。
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图1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100的第二分区中光源20的另一种俯视图,图14所示为图13中光源20的一种GG截面图,所述发光元件行40形成多个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布的发光元件组50,各所述发光元件组50分别包括两个所述发光元件行40,同一所述发光元件组50中的两个所述发光元件行40沿所述第一对称轴Z呈对称设置。
具体而言,图13和图14示出了第二分区A2中包括多个发光元件组50的情形,各发光元件组50沿第二方向排列。每个发光元件组50中包含两个发光元件行40,同一发光元件组50中的两个发光元件行40沿第二方向相邻。本发明设置各发光元件组50中的发光元件行40两两对称,此种设置方式同样有利于削弱了垂直亮度来弥补斜方向的亮度,以扩大光线较强区域在Mid视区中所占的面积,如此有利于提升图8中Mid视区的整体亮度,进而有利于提升第二分区A2在倾斜视角下的整体亮度,当驾驶位和副驾驶位的用户观察中控区对应的显示屏幕时,对应的视角为倾斜视角,当第二分区A2在倾斜视角下的亮度提升时,有效改善了斜向视效,因而有效提升了用户的视觉体验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当将同一发光元件组50中的两个发光元件行40设置为沿第一对称轴对称的方式时,具体可体现为,同一发光元件组50中位于上方位置(靠近第一边缘B1)的发光元件行40中发光元件21的发散光束的中心轴朝向第二边缘B2偏转,位于下方位置(靠近第二边缘B2)的发光元件行40中发光元件21的发散光束的中心轴朝向第一边缘B1偏转。
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请参见图4至图14,在所述第二分区A2,各所述发光元件21的发散光束的中心轴与所述背板10的法线之间的夹角均相等。
具体而言,当将第二分区A2中各发光元件21的发散光束的中心轴与背板10的法线之间的夹角设置为相等时,在制作发光元件21的时候,第二分区A2中的发光元件21可采用相同的规格及要求生产即可,无需为第二分区A2中不同区域设置不同的发光元件21,既有利于简化发光元件21的制作工艺,同时还有利于简化背光模组100的制作工艺,提高背光模组100的生产效率。
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请参考图4和图7,在所述第三分区A3,至少部分所述发光元件21的发散光束的中心轴相对于所述背板10的法线沿背离所述第二分区A2的方向偏离所述第二锐角β。
请继续参考图4和图7,该实施例示出了在背光模组100的第三分区A3中,发光元件21的发散光束的中心轴均相对于背板10的法线朝右偏转的情形,即发光元件21的发散光束的中心轴相对于背板10的法线沿背离第二分区A2的方向偏转,如此使得第三分区A3的显示中心视角向右发生偏移。当将本发明的背光模组100应用于车载大尺寸产品中时,第三分区A3可对应副驾驶位置,当副驾驶的用户在观察第三分区A3对应的显示画面时,位于驾驶位的用户则看不清第三分区A3对应的显示画面,相当于使得第三分区A3对应的显示屏幕具备了防窥功能,避免第三分区A3中的显示画面分散驾驶员的注意力,因而在不影响副驾驶用户正常观看第三分区A3的显示画面的同时,还有有利于提升驾驶员的驾驶安全性。
需要说明的是,为进一步提升第三分区A3的防窥效果,可将第三分区A3中的各发光元件21的发散光束的中心轴均设置为沿背离第二分区A2的方向偏转第二锐角。
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考图4和图7,所述第二锐角为β,其中,15°≤β≤50°。
具体而言,第三分区A3中发光元件21的发散光束的中心轴沿背离第二分区A2的方向偏转的角度过小时,例如当第二锐角小于15°时,可能会降低第三分区A3的防窥效果,无法起到避免分散驾驶员注意力的效果。而若将上述第二锐角设置为>50°时,会导致第三显示区的中心视角向右偏移的幅度过大,使得位于副驾驶位的用户也无法看清第三分区A3对应的显示画面。因此,本发明将上述第二锐角设置为15°≤β≤50°时,既使得第三分区A3具备了较佳的防窥效果,避免对驾驶位的用户的注意力造成影响,又不会影响副驾驶位用户的正常使用效果。可选地,20°≤β≤40°,或者,25°≤β≤30°。
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请参见图4,在所述第三分区A3,各所述发光元件21的发散光束的中心轴与所述背板10的法线之间的夹角均相等。
具体而言,当将第三分区A3中各发光元件21的发散光束的中心轴与背板10的法线之间的夹角设置为相等时,在制作发光元件21的时候,第三分区A3中的发光元件21可采用相同的规格及要求生产即可,无需为第三分区A3中不同区域设置不同的发光元件21,既有利于简化发光元件21的制作工艺,同时还有利于简化背光模组100的制作工艺,提高背光模组100的生产效率。
以上实施例中说明了背光模组中不同分区发光元件的发散光束的中心轴偏转方向不同的情形,为实现发光元件的发散光束的偏转,可对发光元件的具体结构进行不同的设置,发光元件的具体结构将在以下实施例中进行详细说明。
图15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发光元件21的一种结构示意图,该实施例中,发光元件21的发光表面的延伸方向、封装罩31的出光面M1的延伸方向以及背板10的延伸方向三者保持平行,此时,由发光芯片30射出的发散光束的中心轴是垂直于背板10的,即与背板10的法线方向相同,此种设置方式有利于提升正视视角的亮度。在本发明所提供的背光模组100的第一分区A1中,发光元件21的结构可采用图15所示的结构。
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图16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发光元件21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当所述发光元件21的发散光束的中心轴与所述背板10所在平面的延伸方向相交时,所述发光芯片30的所述发光表面所在平面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背板10所在平面的延伸方向相交,且所述封装罩31的所述出光面与所述背板10的延伸方向平行。
具体而言,图16示出了发光元件21中封装罩31的出光面M1的延伸方向与背板10的延伸方向平行,且发光芯片30的发光表面所在平面的延伸方向与背板10所在平面的延伸方向相交,即发光芯片30相对于背板10倾斜设置的情形,此时,由发光芯片30所提供的发散光束的中心轴将与背板10的法线方向之间形成一夹角,在图16中体现为发散光束整体向右偏转。相当于通过改变发光芯片30的倾斜方向,实现了发光元件21的发散光束的中心轴的偏转,此种设计方式无需改变背光模组100中其他膜层结构,仅对发光元件21稍作调整即可,因而在实现视角改变的同时还有利于节约背光模组100的生产成本。需要说明的是,图16所示的发光元件21结构可应用于本发明背光模组100的第二分区A2,实现光线朝向第一边缘B1或者第二边缘B2的偏转,亦可应用于本发明背光模组100的第三分区A3,实现光线沿背离第二分区A2的方向的偏转。
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图17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发光元件21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当所述发光元件21的发散光束的中心轴与所述背板10所在平面的延伸方向相交时,所述发光芯片30的发光表面所在平面和所述封装罩31的所述出光面所在平面平行,且均与所述背板10所在平面的延伸方向相交。
具体而言,图17示出了发光元件21中发光芯片30的发光表面与封装罩31的出光面M1平行,且二者所在平面的延伸方向均与背板10所在平面的延伸方向相交的情形,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采用常规的方式对发光芯片30进行封装,在背板10上形成多个倾斜的凹槽,将封装好的发光元件21设置于该凹槽中即可,此时,由发光芯片30所提供的发散光束的中心轴将与背板10的法线方向之间形成一夹角,在图17中体现为发散光束整体向右偏转。相当于通过在背板10上形成多个用于容置发光元件21的倾斜的凹槽的方式,实现了发光元件21的发散光束的中心轴的偏转,此种设计方式同样无需改变背光模组100中其他膜层结构,仅对发光元件21稍作调整即可,因而在实现视角改变的同时还有利于节约背光模组100的生产成本。需要说明的是,图17所示的发光元件21结构可应用于本发明背光模组100的第二分区A2,实现光线朝向第一边缘B1或者第二边缘B2的偏转,亦可应用于本发明背光模组100的第三分区A3,实现光线沿背离第二分区A2的方向的偏转。
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图18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发光元件21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当所述发光元件21的发散光束的中心轴与所述背板10所在平面的延伸方向相交时,所述发光芯片30的发光表面和所述封装罩31的所述出光面均与所述背板10所在平面平行,且所述封装罩31的至少一个侧面M2与所述背板10的延伸方向相交。
具体而言,图18示出了发光元件21中发光芯片30的发光表面、封装罩31的出光面M1以及背板10所在平面平行,且封装罩31的至少一个侧面M2与背板10的延伸方向相交的方案,此时,发光芯片30发出的至少部分发散光束将从封装罩31中倾斜的侧面M2射出,也就是说,在图18所示视角下,发光元件21的发散光束的中心轴将向左偏转。在实际制作发光芯片30的过程中,可通过改变封装罩31的形状的方式来改变发散光束的倾斜方向,同样无需改变背光模组100中其他膜层结构,仅对发光元件21稍作调整即可,因而在实现视角改变的同时还有利于节约背光模组100的生产成本。需要说明的是,图18所示的发光元件21结构可应用于本发明背光模组100的第二分区A2,实现光线朝向第一边缘B1或者第二边缘B2的偏转,亦可应用于本发明背光模组100的第三分区A3,实现光线沿背离第二分区A2的方向的偏转。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200,图19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一种俯视图,图20所示为图19中显示装置的一种HH截面图,请参见图19和图20,本发明所提供的显示装置200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背光模组100,可选地,还包括设置于背光模组100的出光面的显示面板300。当背光模组100中的不同分区中发光元件21的发散光束的中心轴的偏转方向不同时,能够满足显示装置200在不同区域对应的视角要求,由于仅需对背光模组100中发光元件21的发散光束的中心轴进行调整即可实现视角的变换,无需改变显示装置200的膜层结构,因而有利于降低显示装置200的设计难度与制作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200的实施例可参见上述阵列基板的实施例,重复之处不再赘述。本申请所提供的装置可体现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可选地,本发明中的显示装置200尤其适用于车载大尺寸显示产品。
综上,本发明提供的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提供的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中,背光模组体现为直下式背光模组。设置于背板上的光源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布的三个分区,分别为第一分区、第二分区和第三分区,其中,第一分区中的至少部分发光元件的发散光束的中心轴与背板所在平面垂直,使第一分区中该部分发光元件对应的发散光束大部分沿垂直于背板所在平面的方向出射;第二分区和第三分区中的至少部分发散光束的中心轴与背板所在平面的延伸方向不垂直,例如第二分区和第三分区中的部分发光元件的发散光束的中心轴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为相对于背板的法线偏转一定的角度,从而满足用户对不同分区的不同视角要求。此外,本发明仅需对背光模组中发光元件的发散光束的中心轴进行调整即可实现不同分区的不同视角要求,无需改变显示装置中的其他设置,因而还有利于节约生产成本。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发明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7)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背板和光源,所述光源设置于所述背板上;
所述光源包括多个发光元件,所述发光元件包括发光芯片和覆盖所述发光芯片的封装罩,所述封装罩包括出光面和位于所述出光面和所述背板之间的侧面,所述发光元件的出光面至少包括所述封装罩的出光面;所述发光芯片包括发光表面;所述发光元件的发光芯片用以提供从所述发光元件的出光面出射的发散光束;
所述光源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布的第一分区、第二分区和第三分区,所述第一分区中的至少部分发光元件的发散光束的中心轴垂直于所述背板所在平面,所述第二分区和所述第三分区中的至少部分发光元件的发散光束的中心轴与所述背板所在平面的延伸方向不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区和所述第三分区中的发光元件的发散光束的中心轴相对于所述背板的法线的偏转方向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包括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所述第一边缘和所述第二边缘均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一方向相交;在所述第二分区,至少部分所述发光元件的发散光束的中心轴相对于所述背板的法线沿朝向所述第一边缘和/或所述第二边缘的方向偏离第一锐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锐角为α,0<α≤2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分区,当所述发光元件的发散光束的中心轴相对于所述背板的法线均朝向所述第一边缘的方向偏离第一锐角时,或者,当所述发光元件的发散光束的中心轴相对于所述背板的法线均朝向所述第二边缘的方向偏离第一锐角时,所述第一锐角为0<α≤10°。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分区,所述发光元件形成至少两个发光元件行,所述发光元件行中的所述发光元件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
至少两个发光元件行中的所述发光元件沿第一对称轴呈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对称轴的延伸方向为所述第一方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区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布的两个第一子区,各所述第一子区分别包括至少两个所述发光元件行;两个所述第一子区中的发光元件行沿所述第一对称轴呈对称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锐角满足:0<α≤20°。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元件行形成多个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布的发光元件组,各所述发光元件组分别包括两个所述发光元件行,同一所述发光元件组中的两个所述发光元件行沿所述第一对称轴呈对称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分区,各所述发光元件的发散光束的中心轴与所述背板的法线之间的夹角均相等。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三分区,至少部分所述发光元件的发散光束的中心轴相对于所述背板的法线沿背离所述第二分区的方向偏离所述第二锐角。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锐角为β,其中,15°≤β≤50°。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三分区,各所述发光元件的发散光束的中心轴与所述背板的法线之间的夹角均相等。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发光元件的发散光束的中心轴与所述背板所在平面的延伸方向相交时,所述发光芯片的所述发光表面所在平面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背板所在平面的延伸方向相交,且所述封装罩的所述出光面与所述背板的延伸方向平行。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发光元件的发散光束的中心轴与所述背板所在平面的延伸方向相交时,所述发光芯片的发光表面所在平面和所述封装罩的所述出光面所在平面平行,且均与所述背板所在平面的延伸方向相交。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发光元件的发散光束的中心轴与所述背板所在平面的延伸方向相交时,所述发光芯片的发光表面和所述封装罩的所述出光面均与所述背板所在平面平行,且所述封装罩的至少一个侧面与所述背板的延伸方向相交。
17.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所述的背光模组。
CN202110308291.0A 2021-03-23 2021-03-23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290818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08291.0A CN112908184A (zh) 2021-03-23 2021-03-23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08291.0A CN112908184A (zh) 2021-03-23 2021-03-23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08184A true CN112908184A (zh) 2021-06-04

Family

ID=761060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08291.0A Pending CN112908184A (zh) 2021-03-23 2021-03-23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908184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64086A (zh) * 2022-05-23 2022-09-16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车载显示设备
CN115877611A (zh) * 2022-12-06 2023-03-31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5877611B (zh) * 2022-12-06 2024-07-02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050985A1 (ja) * 2003-11-21 2005-06-02 Kenji Nishi 画像表示装置及びシミュレーション装置
JP2011123230A (ja) * 2009-12-10 2011-06-23 Sony Corp 表示装置
JP2011123403A (ja) * 2009-12-14 2011-06-23 Sony Corp 表示装置
CN102185080A (zh) * 2011-04-02 2011-09-14 深圳市宏啟光电有限公司 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及其发光二极管元件
CN102198818A (zh) * 2010-03-25 2011-09-28 富士通天株式会社 车载照明装置、图像处理装置、图像显示***及照明方法
WO2014005412A1 (zh) * 2012-07-02 2014-01-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双视角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US20160357014A1 (en) * 2012-05-10 2016-12-08 Christopher V. Beckman Mediated reality display system improving lenses, windows and screens
WO2018077531A1 (de) * 2016-10-26 2018-05-03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blickwinkelabhängigen darstellung einer grafischen benutzerschnittstelle
CN108400132A (zh) * 2018-01-30 2018-08-14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发光二极管元件、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9455148A (zh) * 2018-12-05 2019-03-12 汕头超声显示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包括同屏异像显示装置的汽车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050985A1 (ja) * 2003-11-21 2005-06-02 Kenji Nishi 画像表示装置及びシミュレーション装置
JP2011123230A (ja) * 2009-12-10 2011-06-23 Sony Corp 表示装置
JP2011123403A (ja) * 2009-12-14 2011-06-23 Sony Corp 表示装置
CN102198818A (zh) * 2010-03-25 2011-09-28 富士通天株式会社 车载照明装置、图像处理装置、图像显示***及照明方法
CN102185080A (zh) * 2011-04-02 2011-09-14 深圳市宏啟光电有限公司 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及其发光二极管元件
US20160357014A1 (en) * 2012-05-10 2016-12-08 Christopher V. Beckman Mediated reality display system improving lenses, windows and screens
WO2014005412A1 (zh) * 2012-07-02 2014-01-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双视角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WO2018077531A1 (de) * 2016-10-26 2018-05-03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blickwinkelabhängigen darstellung einer grafischen benutzerschnittstelle
CN108400132A (zh) * 2018-01-30 2018-08-14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发光二极管元件、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9455148A (zh) * 2018-12-05 2019-03-12 汕头超声显示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包括同屏异像显示装置的汽车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64086A (zh) * 2022-05-23 2022-09-16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车载显示设备
US11920764B2 (en) 2022-05-23 2024-03-05 HKC Corporation Limited Display apparatus and in-vehicle display device
CN115877611A (zh) * 2022-12-06 2023-03-31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5877611B (zh) * 2022-12-06 2024-07-02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483482B1 (en) Multi-display device
EP3200017B1 (en) Display device
WO2012036081A1 (ja) 表示装置
US10310314B2 (en) Bright edge display for seamless tileable display panels
US11640070B2 (en) Viewing-angle light control film and display having the same
CN113835262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20190131581A (ko) 픽셀 구조체, oled 디스플레이 디바이스, 및 구동 방법
CN112908184A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2186120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4613284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2987415B (zh) 液晶显示面板
TWI650598B (zh) 光學膜片模組及其應用的裝置
WO2019218585A1 (zh) 显示面板及其显示装置
CN114023242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190296094A1 (en) Display panels and display devices thereof
CN109343274A (zh) 一种背光模组的增光结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1028698B (zh) 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09298560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5699309A (zh) 包括低亮度区域的显示装置
KR101267533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CN115390307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778858B1 (en) Electronic device displays having microlenses
CN114759072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6193921B (zh) 像素排列结构、金属掩模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40065067A1 (en) Pixel structur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604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