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88063B - 远端机入网方法、***、电子装置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远端机入网方法、***、电子装置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88063B
CN112888063B CN202110229665.XA CN202110229665A CN112888063B CN 112888063 B CN112888063 B CN 112888063B CN 202110229665 A CN202110229665 A CN 202110229665A CN 112888063 B CN112888063 B CN 11288806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d machine
network access
verification
data
f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2966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888063A (zh
Inventor
付建文
叶建威
邓扬
陈青松
王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nwave Communication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nwave Communication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nwave Communication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nwave Communication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22966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88063B/zh
Publication of CN1128880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88063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01750 priority patent/WO2022183632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8880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880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0/00Affiliation to network, e.g. registration; Terminating affiliation with the network, e.g. de-registr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18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82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admission control or handov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远端机入网方法、***、电子装置及存储介质。该远端机入网方法包括:在接收由近端机广播且通过总线型馈线传输的入网指令后,检测监听到的总线型馈线的RSSI值;根据RSSI值,确定总线型馈线中远端机与近端机链接的信道是否被占用;在确定信道未被占用的情况下,向近端机发送校验数据,并接收近端机发送的对校验数据进行校验生成的校验结果,其中,校验数据至少包括入网请求和远端机的参数数据,远端机的参数数据用于确定近端机发送校验结果对应的远端机;根据校验结果确定入网结果。通过本申请,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应用于高密度应用场景的无线覆盖***在多设备组网过程中,远端机首次安装批量入网困难的问题。

Description

远端机入网方法、***、电子装置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射频馈线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远端机入网方法、***、电子装置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5G牌照的发放,室内流量的使用大幅增多,各运营商开始着手室内无线覆盖***的建设,有源天线***能有效促进室内无线覆盖的建设。
相关技术中的有源天线***/室内分布***/室内直放站,通常由一台近端机连接多台远端机而实现多设备组网。已有相关技术中,通过移频的方式实现了5G NR MIMO信号在单根馈线上的传输方案,但通过移频的方式实现的相关传输方案,不能满足室内无线覆盖***应用于高密度应用场景中时,大量远端机同时入网无法进行有效识别的需求,从而造成远端机首次安装时批量入网困难。
目前针对相关技术中应用于高密度应用场景的无线覆盖***在多设备组网过程中,远端机首次安装批量入网困难的问题,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远端机入网方法、***、电子装置及存储介质,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应用于高密度应用场景的无线覆盖***在多设备组网过程中,远端机首次安装批量入网困难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远端机入网方法,包括:在接收由近端机广播且通过总线型馈线传输的入网指令后,检测监听到的所述总线型馈线的RSSI值;根据所述RSSI值,确定所述总线型馈线中所述远端机与所述近端机链接的信道是否被占用;在确定所述信道未被占用的情况下,向所述近端机发送校验数据,并接收所述近端机发送的对所述校验数据进行校验生成的校验结果,其中,所述校验数据至少包括入网请求和所述远端机的参数数据,所述远端机的参数数据用于确定所述近端机发送所述校验结果对应的所述远端机;根据所述校验结果确定入网结果。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所述RSSI值,确定所述总线型馈线中所述远端机与所述近端机链接的信道是否被占用包括:获取第一预设时间内监听到的所述总线型馈线的多个所述RSSI值,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时间包括自所述近端机广播所述入网指令至所述远端机完成入网的时间;判断多个所述RSSI值是否超出预设阈值;在判断到多个所述RSSI值均未超出所述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总线型馈线中所述远端机与所述近端机链接的信道未被占用。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在判断到多个所述RSSI值中至少一个所述RSSI值超出所述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总线型馈线中所述远端机与所述近端机链接的信道被占用,并在等待第二预设时间之后,检测监听到的所述总线型馈线的RSSI值。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近端机对所述校验数据进行校验包括:所述近端机采用预设校验方式对所述校验数据进行校验,确定所述校验结果,其中,所述预设校验方式包括以下其中一种:奇偶校验、循环冗余校验;在所述近端机校验到所述校验数据为有效数据时,所述近端机确定所述校验结果为校验通过,其中,所述有效数据为所述入网请求、所述远端机的参数数据和所述入网指令中携带的所述近端机的参数数据按预设格式生成;在所述近端机校验到所述校验数据为无效数据时,所述近端机确定所述校验结果为校验失败。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近端机确定所述校验结果为校验失败后,所述方法包括:在所述近端机删除所述校验数据的第三预设时间之后,检测监听到的所述总线型馈线的RSSI值,其中,所述第三预设时间包括自所述远端机开始向所述远端机发送所述校验数据至所述远端机接收到所述校验结果的时间。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近端机确定所述校验结果为校验通过且所述远端机入网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第四预设时间内,在所述校验数据中检测所述有效数据和检测所述总线型馈线的所述RSSI值是否超出预设阈值;在未检测到所述有效数据且所述RSSI值未超出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与所述总线型馈线链接的所有所述远端机入网完成。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接收到由所述近端机发送的入网更新指令后,获取所述入网更新指令中携带的所述近端机对应的第一参数信息;在所述第一参数信息中检测第二参数信息,其中,所述第二参数信息包括预设存储的所述近端机对应的参数信息;在未检测到所述第二参数信息的情况下,执行检测监听到的所述总线型馈线的RSSI值;根据所述RSSI值,确定所述总线型馈线中所述远端机与所述近端机链接的信道是否被占用;在确定所述信道未被占用的情况下,向所述近端机发送校验数据,并接收所述近端机发送的对所述校验数据进行校验的校验结果;根据所述校验结果确定入网结果的步骤。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近端机对链接于所述总线型馈线的多个所述远端机按预设时间间隔进行多轮次轮询,并接收多轮次轮询中多个所述远端机发送的应答响应数据;所述近端机根据所述应答响应数据确定多个所述远端机的状态,其中,所述状态包括离线状态;所述近端机检测所述远端机是否持续处于离线状态,并在检测到所述远端机持续处于离线状态的次数超过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对应的所述远端机离线,并在存储的远端机参数拓扑表中删除对应的所述远端机的参数数据。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远端机入网***,包括:近端机、总线型馈线以及多个远端机;其中,多个所述远端机通过所述总线型馈线与所述近端机链接;所述近端机用于广播所述入网指令、接收所述校验数据及发送所述校验结果;所述总线型馈线用于传输所述入网指令、所述校验数据及所述校验结果;所述远端机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所述的远端机入网方法。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被设置为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执行第一方面所述的远端机入网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一方面所述的远端机入网方法。
相比于相关技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远端机入网方法、***、电子装置及存储介质,通过在接收由近端机广播且通过总线型馈线传输的入网指令后,检测监听到的总线型馈线的RSSI值;根据RSSI值,确定总线型馈线中远端机与近端机链接的信道是否被占用;在确定信道未被占用的情况下,向近端机发送校验数据,并接收近端机发送的对校验数据进行校验生成的校验结果,其中,校验数据至少包括入网请求和远端机的参数数据,远端机的参数数据用于确定近端机发送校验结果对应的远端机;根据校验结果确定入网结果,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应用于高密度应用场景的无线覆盖***在多设备组网过程中,远端机首次安装批量入网困难的问题,实现了远端机批量入网,且远端机识别精准,同时,实现在射频馈线中实现控制信号的传输。
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细节在以下附图和描述中提出,以使本申请的其他特征、目的和优点更加简明易懂。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远端机入网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优选实施例的远端机入网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优选实施例的网络更新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远端机入网***的结构框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优选实施例的有源天线***的设备安装拓扑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描述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基于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示例或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将本申请应用于其他类似情景。此外,还可以理解的是,虽然这种开发过程中所做出的努力可能是复杂并且冗长的,然而对于与本申请公开的内容相关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些设计,制造或者生产等变更只是常规的技术手段,不应当理解为本申请公开的内容不充分。
在本申请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申请所描述的实施例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除非另作定义,本申请所涉及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申请所涉及的“一”、“一个”、“一种”、“该”等类似词语并不表示数量限制,可表示单数或复数。本申请所涉及的术语“包括”、“包含”、“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模块(单元)的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以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以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本申请所涉及的“连接”、“相连”、“耦接”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气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本申请所涉及的“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本申请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仅是区别类似的对象,不代表针对对象的特定排序。
本申请中描述的各种技术可用于各种无线通信***,例如5G通信***以及下一代通信***,又例如全球移动通信***(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简称为GSM),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简称为CDMA)***,时分多址(Tim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简称为TDMA)***,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 Wireless,简称为WCDMA),频分多址(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Addressing,简称为FDMA)***,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 Access,简称为OFDMA)***,单载波FDMA(SC-FDMA)***,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简称为GPRS)***,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简称为LTE)***,5G新空口(New Radio,简称为NR)***以及其他此类通信***。
本申请中描述的远端机入网方法可应用于但不限于4GLTE和5G NR等时分复用通信***的室内有源天线***,还可以应用对应的室内分布***/直放站,并用于远端机首次安装的快速入网。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远端机入网方法,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远端机入网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1,在接收由近端机广播且通过总线型馈线传输的入网指令后,检测监听到的总线型馈线的RSSI值。
在本实施例中,近端机通过总线型馈线连接多台远端机,具体地,近端机和远端机均加装一个用于收发控制信号的Sub-1G无线SOC,其中,无线SOC被分配有唯一MAC地址,在本实施例中,传输的信号为射频信号,近端机或远端机通过在总线型馈线上发送GFSK调制信号,传送控制信息。在组网过程中,近端机将入网指令对应的移频信号和控制信号通过多***和路平台(POI,POINT OF INTERFACE)合为一路,然后沿总线型馈线上传输至室内的分布馈线上,再通过耦合器传输至对应的远端机。
在本实施例中,远端机入网方法是以与一台远端机为执行主题,而远端机在室内分布***中属于需要安装入网的组网设备,且远端机在首次安装入网后,后续在不更新入网的情况下,无需再次入网;在本实施例中,虽然远端机作为远端机入网方法的执行主题,但远端机会在近端机发出入网指令后,执行请求入网及验证,也就是在近端机发起入网后,远端机开始执行入网的步骤。
在本实施例中,近端机在发起入网时,会广播发送全部的入网指令,在本实施例中,近端机广播发送的全部入网指令中携带有近端机的本机物理地址(MAC地址),链接于总线型馈线上的所有远端机在接收到入网指令后,开始监听并检测总线型馈线上信道RSSI(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接收的信号强度指示)值。
步骤S102,根据RSSI值,确定总线型馈线中远端机与近端机链接的信道是否被占用。
在本实施例中,远端机在检测到总线型馈线上RSSI值在第一预设时间内,RSSI值均在预设阈值以下,从而表示信道未被占用;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预设时间设定为从近端机发起入网(广播发送全部入网指令)到完成一台远端机入网完整流程所需要的时间。
在本实施例中,虽然所有远端机均会在接收到入网指令后,启动监听总线型馈线上的RSSI值,对应所有远端机先检查信道是否被占用。在信道未被占用时,所有远端机会去争抢信道而发送入网请求,由于远端机分布的差异,从而使得远端机争抢到信道有先后顺序,而先争抢到信道的远端机先进行入网,也就是所有远端机入网的完成是按序完成的。
步骤S103,在确定信道未被占用的情况下,向近端机发送校验数据,并接收近端机发送的对校验数据进行校验生成的校验结果,其中,校验数据至少包括入网请求和远端机的参数数据,远端机的参数数据用于确定近端机发送校验结果对应的远端机。
在本实施例中,在确定信号未被占用时,先争抢到信道的远端机向近端机发送校验数据,近端机在接收到该校验数据后,对该校验数据进行校验,生成对应的校验结果;在本实施例中,远端机向近端机发送的校验数据中的远端机的参数数据为远端机的MAC地址,校验数据还包括近端机的地址,其中,校验数据中还携带近端机的MAC地址,用于验证远端机是在接收到了近端机的入网指令的远端机;远端机的参数数据用于确定近端机发送校验结果对应的远端机是指在近端机确定校验结果后,基于接收到的校验数据中的远端机的MAC地址将校验结果回复给MAC地址对应的远端机,而入网请求则用于表征远端机请求接入网络。
步骤S104,根据校验结果确定入网结果。
在本实施例中,校验结果包括校验通过和校验失败,当远端机接收到校验通过的校验结果时,则表明远端机准许入网,远端机入网完成;当远端机接收到校验失败的校验结果时,则表明远端机传输的校验数据无效,远端机入网失败,远端机在等待第二预设时间之后,重新执行入网的步骤;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预设时间为远端机本地随机产生的等待时间。
通过上述步骤S101至步骤S104,采用在接收由近端机广播且通过总线型馈线传输的入网指令后,检测监听到的总线型馈线的RSSI值;根据RSSI值,确定总线型馈线中远端机与近端机链接的信道是否被占用;在确定信道未被占用的情况下,向近端机发送校验数据,并接收近端机发送的对校验数据进行校验生成的校验结果,其中,校验数据至少包括入网请求和远端机的参数数据,远端机的参数数据用于确定近端机发送校验结果对应的远端机;根据校验结果确定入网结果,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应用于高密度应用场景的无线覆盖***在多设备组网过程中,远端机首次安装批量入网困难的问题,实现了远端机批量入网,远端机识别精准的有益效果,同时,还实现在射频馈线中实现控制信号的传输。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根据RSSI值,确定总线型馈线中远端机与近端机链接的信道是否被占用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获取第一预设时间内监听到的总线型馈线的多个RSSI值,其中,第一预设时间包括自近端机广播入网指令至远端机完成入网的时间。
在本实施例中,设定远端机在第一预设时间内对总线型馈线上的RSSI进行检测,因此,在第一预设时间内会检测到多个RSSI值,在本实施例中,多个RSSI值可以在第一预设时间内的连续值,也可以是在第一预设时间内的按时间点获取的RSSI值。
步骤2,判断多个RSSI值是否超出预设阈值。
步骤3,在判断到多个RSSI值均未超出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总线型馈线中远端机与近端机链接的信道未被占用。
在本实施例中,如果第一预设时间内,RSSI值持续维持在预设阈值以下,则表明信道为被占用,对应的远端机可发送校验数据。
通过上述步骤中的获取第一预设时间内监听到的总线型馈线的多个RSSI值;判断多个RSSI值是否超出预设阈值;在判断到多个RSSI值均未超出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总线型馈线中远端机与近端机链接的信道未被占用,实现了对信道是否可用的验证,从而完成远端机入网时的有效识别,提高远端机入网的精准度和效率。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还实施如下步骤:在判断到多个RSSI值中至少一个RSSI值超出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总线型馈线中远端机与近端机链接的信道被占用,并在等待第二预设时间之后,检测监听到的总线型馈线的RSSI值。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预设时间为远端机随机产生的等待时间;在本实施例中,如果远端机在监听过程中检测到超出预设阈值的RSSI值,则在远端机本地产生一个随机等待时间,也就是第二预设时间,等待结束之后远端机启动检测监听到的RSSI值。
通过上述步骤中的在判断到多个RSSI值中至少一个RSSI值超出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总线型馈线中远端机与近端机链接的信道被占用,并在等待第二预设时间之后,检测监听到的总线型馈线的RSSI值,实现信道被占用的检测,节省无效监听检测所产生的运算资源浪费。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近端机对校验数据进行校验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近端机采用预设校验方式对校验数据进行校验,确定校验结果,其中,预设校验方式包括以下其中一种:奇偶校验、循环冗余校验。
在本实施例中,对校验数据的校验是检测校验数据的完整性,不包括对远端机身份的检查。
步骤2,在近端机校验到校验数据为有效数据时,近端机确定校验结果为校验通过,其中,有效数据为入网请求、远端机的参数数据和入网指令中携带的近端机的参数数据按预设格式生成。
在本实施例中,近端机对校验数据的校验可以是校验对应的校验数据是否按预设格式排列的,例如:是否按近端机的参数数据、远端机的参数数据及入围请求的顺序排列,校验数据有效则表明按预设格式排列,在本实施例中,近端机并不对远端机的身份进行检查。
在本实施例中,近端机在确定校验结果为校验通过的情况下,会回复对应的远端机确定通过的指令,使的该对应的远端机完成入网;当该对应的远端机完成入网后,近端机不在发送指令,具体地,近端机不在广播发送入网指令,此时,信道上没有相关数据,信道未被占用,此时,允许其他未入网的远端机争抢信道并准确入网。
步骤3,在近端机校验到校验数据为无效数据时,近端机确定校验结果为校验失败。
在本实施例中,当近端机校验到校验数据为无效数据时,则删除对应的校验数据,并回复指定MAC地址的远端机的校验失败,远端机暂时无法入网,同时,近端机还可以采用不予以回复的方式,远端机在接收不到对应的校验结果的情况下,确定校验失败的结果,远端机无法入网。
通过上述步骤中近端机采用预设校验方式对校验数据进行校验,确定校验结果;在近端机校验到校验数据为有效数据时,近端机确定校验结果为校验通过;在近端机校验到校验数据为无效数据时,近端机确定校验结果为校验失败,实现了对校验数据的校验,完成远端机批量入网的精准识别,解决室内无线分布***首次批量安装远端机过程中远端机识别困难的问题。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在近端机确定校验结果为校验失败后,还实施如下步骤:在近端机删除校验数据的第三预设时间之后,检测监听到的总线型馈线的RSSI值,其中,第三预设时间包括自远端机开始向远端机发送校验数据至远端机接收到校验结果的时间。
在本实施例中,在校验失败的情况下,通过在设定的时间间隔之后,重启验证,从而保证远端机能有效、有序的完成入网。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在近端机确定校验结果为校验通过且远端机入网后,还实施如下步骤:在第四预设时间内,在校验数据中检测有效数据和检测总线型馈线的RSSI值是否超出预设阈值;在未检测到有效数据且RSSI值未超出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与总线型馈线链接的所有远端机入网完成。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确保足够长的时间内无远端机请求入网,第四预设时间设定为第三预设时间的n倍数,n≥10。
在本实施例中,近端机在第四预设时间内,持续监听信道,如果信道上没有有效数据传输,且信道RSSI值始终未超过预设阈值,则确认所有远端机完成入网。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远端机全部入网后,设置重复确认的监听机制,确保了待安装入网的远端机全部入网。
需要说明的是,当验证到所有远端机入网完成后,若检测到入网的远端机与待安装的远端机数目不匹配,例如:入网的远端机的数目少于待安装的远端机的数目,则手动重启入网流程,籍以使待安装的远端机全部入网。
通过上述步骤中的在第四预设时间内,在校验数据中检测有效数据和检测总线型馈线的RSSI值是否超出预设阈值,在未检测到有效数据且RSSI值未超出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与馈线链接的所有远端机入网完成,实现结束入网的判断检测。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还实施如下步骤:
步骤1,在接收到由近端机发送的入网更新指令后,获取入网更新指令中携带的近端机对应的第一参数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参数信息包括近端机的MAC地址;在本实施例中,当对运行中的无线网络安装新天线或将已入网的远端机安装到其他近端机对应的网络中,则需要对远端机进行入网更新,此时,对应的近端机会向已有链接于本网络的远端机和待新安装的远端机广播入网更新指令,对应的远端机在接收到入网更新指令后,解析入网更新指令,从而读取近端机的MAC地址。
步骤2,在第一参数信息中检测第二参数信息,其中,第二参数信息包括预设存储的近端机对应的参数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参数信息,也就是预设存储的近端机对应的参数信息是远端机本地存储的近端机的MAC地址,该存储的近端机地址用于确认对应的近端机是否为与远端机已链接的远端机。
在本实施例中,当远端机解析入网更新指令并读取到入网更新指令中携带的近端机的MAC地址后,会与本地存储的近端机的MAC地址进行对比,也就是在第一参数信息中检测第二参数信息,当第一参数信息与第二参数信息匹配时,则表明对应的近端机为与远端机保持链接的近端机,对应的远端机无需重新入网,当第一参数信息与第二参数信息不匹配,则表明,该近端机相对于远端机来说,属于新设备,也就是表明远端机为待入网的远端机或为安装到其他近端机对应的网络中的远端机。
步骤3,在未检测到第二参数信息的情况下,执行检测监听到的总线型馈线的RSSI值;根据RSSI值,确定总线型馈线中远端机与近端机链接的信道是否被占用;在确定信道未被占用的情况下,向近端机发送校验数据,并接收近端机发送的对校验数据进行校验的校验结果;根据校验结果确定入网结果的步骤。
在本实施例中,当在第一参数信息中未检测到第二参数信息,则表明远端机为网络更新而新安装的远端机或者将已入网的远端机安装到其他近端机对应的网络中,此时,对应的远端机需要重启入网流程。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网络更新(在运行中的无线网络安装新天线或将已入网的远端机安装到其他近端机对应的网络)时,近端机发送入网更新指令,远端机从接收到的入网更新指令中解析出近端机MAC地址并与本地储存的近端机地址进行比对,比对一致的远端机视为已入网的,则忽略该入网更新指令;当检测到本地存储的近端机的MAC地址为空或与解析出的当前近端机MAC地址与远端机本地存储的MAC地址不符,则开启远端机入网流程。
通过上述步骤中的在接收到由近端机发送的入网更新指令后,获取入网更新指令中携带的近端机对应的第一参数信息;在第一参数信息中检测第二参数信息,其中,第二参数信息包括预设存储的近端机对应的参数信息;在未检测到第二参数信息的情况下,执行检测监听到的总线型馈线的RSSI值;根据RSSI值,确定总线型馈线中远端机与近端机链接的信道是否被占用;在确定信道未被占用的情况下,向近端机发送校验数据,并接收近端机发送的对校验数据进行校验的校验结果;根据校验结果确定入网结果的步骤,实现了把已入网的远端机维持已有状态、需要新安装或已入网而转移至其他近端机网络的远程机则进行重启入网操作,精准的完成网络更新时远端机的入网验证。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还实施如下步骤:
步骤1,近端机对链接于总线型馈线的多个远端机按预设时间间隔进行多轮次轮询,并接收多轮次轮询中多个远端机发送的应答响应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轮询的主体为近端机;在本实施例中,近端机定期对链接于同一总线型馈线的多个远端机进行轮询,以确保远端机持续处于对应的网络中,当远端机离线时,则将远端机从对应的网络中移除,以保持对应网络有效。
步骤2,近端机根据应答响应数据确定多个远端机的状态,其中,状态包括离线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远端机在接收到近端机的轮询指令后,发送应答响应数据,应答响应数据中包括远端机的状态信息,如果在一次发送周期(预设时间间隔)的时间结束后,近端机没有收到远端机发送的应答响应数据,则再次对该远端机发送轮询指令,若三次没有收到回复,则视为远端机离线。
步骤3,近端机检测所述远端机是否持续处于离线状态,并在检测到远端机持续处于离线状态的次数超过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对应的远端机离线,并在存储的远端机参数拓扑表中删除对应的远端机的参数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远端机参数拓扑表是在远端机全部入网后建立的,具体地为远端机MAC地址表,当确定远端机离线时,则将该远端机的MAC地址从远端机MAC地址表中删除。
具体地,近端机执行轮询的流程如下:近端机每隔24小时对已入网的远端机进行轮询,远端机接收到近端机轮询指令后发送应答响应数据,如果在一次发送周期的时间T结束后,没有收到应答响应数据,则再次对该远端机发送轮询指令,若三次没有收到回复,则视为远端机离线,在远端机参数拓扑表中删除该远端机(RU)。
通过上述步骤中的近端机对链接于总线型馈线的多个远端机按预设时间间隔进行多轮次轮询,并接收多轮次轮询中多个远端机发送的应答响应数据;近端机根据应答响应数据确定多个远端机的状态;近端机检测所述远端机是否持续处于离线状态,并在检测到远端机持续处于离线状态的次数超过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对应的远端机离线,并在存储的远端机参数拓扑表中删除对应的远端机的参数数据,实现轮询检测远端机的状态检测,检测远端机是否处于在线,确保网络有效。
图2是根据本申请优选实施例的远端机入网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01,近端机广播全部入网指令,之后,执行步骤S202。
步骤S202,远端机开始监听检测信道RSSI值,之后,执行步骤S203。
步骤S203,判断在第一预设时间内的RSSI值是否超出预设阈值,如果是,执行步骤S209,否则,执行步骤S204。
步骤S204,远端机发送校验数据,之后,执行步骤S205。
步骤S205,近端机对校验数据进行校验,并判断是否校验通过,如果是,执行步骤S206,否则,执行步骤S208。
步骤S206,近端机发送确认指令至远端机,之后,执行步骤S207。
步骤S207,远端机结束入网,进入状态检测。
步骤S208,近端机不响应,总线型馈线持续第三预设时间无通信,之后,执行步骤S209。
步骤S209,远端机等待一个随机时间(第二预设时间),之后,执行步骤S202。
图3是根据本申请优选实施例的网络更新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301,近端机广播更新入网指令,之后,执行步骤S302。
步骤S302,远端机读取更新入网指令中近端机的MAC地址,之后,执行步骤S303。
步骤S303,判断读取的近端机的MAC地址是否与预存值相等,如果是,执行步骤S304,否则,执行步骤S305。
步骤S304,远端机不响应更新入网指令。
步骤S305,远端机开始监听检测信道RSSI值。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305之后执行的是远端机入网的流程,具体可以参考上述流程中的步骤S202至步骤S209。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还实行如下的远端机入网流程,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近端机发起入网:近端机广播发送全部入网指令。
步骤2、远端机监听:远端机收到入网指令后开始监听,检测总线型馈线上RSSI值,如果持续第一预设时间内,RSSI值都在预设阈值以下,开始发送校验数据至近端机,如果在监听过程中检测到超出预设阈值的RSSI数值,则在远端机本地产生一个随机等待时间,等待时间结束之后再次开始监听。
步骤3、远端机发送:远端机发送校验数据,其中,校验数据包括近端机的参数数据、远端机的参数数据及入网请求。
步骤4、近端机确认:近端机接收校验数据后开始校验,如果确认校验数据为有效数据,则回复指定MAC地址的远端机确认指令,完成该远端机的入网,之后重复步骤2-步骤4;如果确认校验数据为无效数据,则丢弃,近端机不做响应,等待第三预设时间后,远端机重新进入步骤2。
步骤5、结束入网:近端机监听第四预设时间以后,如果信道上没有有效数据传输,且RSSI值始终未超过预设阈值,则视为全部远端机已入网;若此时进网远端机的总数与待安装远端机的数量不符,则手动重启入网流程。
步骤6、状态检测:近端机定期对进网远端机发起轮询,对于超时未响应的远端机再次询问,如果三次问答无响应,则视为远端机离线,在远端机参数拓扑表中删除该远端机的参数,也即删除该远端机。
步骤7、网络更新:近端机发送入网更新指令,远端机从入网更新指令中读取近端机的MAC地址,并与本地储存的近端机的MAC地址进行比对,比对一致,表明远端机为已入网的设备,远端机忽略接收到的入网更新指令;在检测到远端机本地存储的近端机MAC地址为空或与读取的当前近端机的MAC地址不符启动入网流程,进入步骤2。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流程中或者附图的流程图中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远端机入网***,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远端机入网***的结构框图,如图3所示,该***包括:
近端机41、总线型馈线42以及多个远端机43;其中,多个远端机43通过总线型馈线42与近端机41链接;近端机41用于广播入网指令、接收校验数据及发送校验结果;总线型馈线42用于传输入网指令、校验数据及校验结果;远端机43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任一种远端机入网方法。
下面通过优选实施例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描述和说明。
图5是根据本申请优选实施例的有源天线***的设备安装拓扑图,如图5所示,该有源天线***由近端机和远端机共同组成,近端机和远端机均加装一个用于收发控制信号的Sub-1G无线SOC,其中,无线SOC被分配有唯一MAC地址,在本实施例中,传输的信号为射频信号,近端机或远端机通过在总线型馈线上发送GFSK调制信号,传送控制信息,在组网过程中,近端机将入网指令对应的移频信号和控制信号通过多***和路平台(POI,POINT OFINTERFACE)合为一路,然后沿总线型馈线上传输至室内的分布馈线上,再通过耦合器传输至对应的远端机。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该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被设置为运行计算机程序以执行上述任一项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可选地,上述电子装置还可以包括传输设备以及输入输出设备,其中,该传输设备和上述处理器连接,该输入输出设备和上述处理器连接。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处理器可以被设置为通过计算机程序执行以下步骤:
S1,在接收由近端机广播且通过总线型馈线传输的入网指令后,检测监听到的总线型馈线的RSSI值。
S2,根据RSSI值,确定总线型馈线中远端机与近端机链接的信道是否被占用。
S3,在确定信道未被占用的情况下,向近端机发送校验数据,并接收近端机发送的对校验数据进行校验生成的校验结果,其中,校验数据至少包括入网请求和远端机的参数数据,远端机的参数数据用于确定近端机发送校验结果对应的远端机。
S4,根据校验结果确定入网结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具体示例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及可选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示例,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另外,结合上述实施例中的远端机入网方法,本申请实施例可提供一种存储介质来实现。该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任意一种远端机入网方法。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8)

1.一种远端机入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远端机在接收由近端机广播且通过总线型馈线传输的入网指令后,检测监听到的所述总线型馈线的RSSI值;
所述远端机根据所述RSSI值,确定所述总线型馈线中所述远端机与所述近端机链接的信道是否被占用;
所述远端机在确定所述信道未被占用的情况下,向所述近端机发送校验数据,并接收所述近端机发送的对所述校验数据进行校验生成的校验结果,其中,所述校验数据至少包括入网请求和所述远端机的参数数据,所述远端机的参数数据用于确定所述近端机发送所述校验结果对应的所述远端机;
所述近端机根据所述校验结果确定入网结果;
在所述近端机确定所述校验结果为校验通过且所述远端机入网后,在第四预设时间内,所述近端机在所述校验数据中检测有效数据和检测所述总线型馈线的所述RSSI值是否超出预设阈值,所述有效数据为所述入网请求、所述远端机的参数数据和所述入网指令中携带的所述近端机的参数数据按预设格式生成;在未检测到所述有效数据且所述RSSI值未超出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与所述总线型馈线链接的所有所述远端机入网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端机入网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RSSI值,确定所述总线型馈线中所述远端机与所述近端机链接的信道是否被占用包括:
获取第一预设时间内监听到的所述总线型馈线的多个所述RSSI值,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时间包括自所述近端机广播所述入网指令至所述远端机完成入网的时间;
判断多个所述RSSI值是否超出预设阈值;
在判断到多个所述RSSI值均未超出所述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总线型馈线中所述远端机与所述近端机链接的信道未被占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远端机入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判断到多个所述RSSI值中至少一个所述RSSI值超出所述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总线型馈线中所述远端机与所述近端机链接的信道被占用,并在等待第二预设时间之后,检测监听到的所述总线型馈线的RSSI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端机入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端机对所述校验数据进行校验包括:
所述近端机采用预设校验方式对所述校验数据进行校验,确定所述校验结果,其中,所述预设校验方式包括以下其中一种:奇偶校验、循环冗余校验;
在所述近端机校验到所述校验数据为有效数据时,所述近端机确定所述校验结果为校验通过;
在所述近端机校验到所述校验数据为无效数据时,所述近端机确定所述校验结果为校验失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远端机入网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近端机确定所述校验结果为校验失败后,所述方法包括:在所述近端机删除所述校验数据的第三预设时间之后,检测监听到的所述总线型馈线的RSSI值,其中,所述第三预设时间包括自所述远端机开始向所述近端机发送所述校验数据至所述远端机接收到所述校验结果的时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端机入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接收到由所述近端机发送的入网更新指令后,获取所述入网更新指令中携带的所述近端机对应的第一参数信息;
在所述第一参数信息中检测第二参数信息,其中,所述第二参数信息包括预设存储的所述近端机对应的参数信息;
在未检测到所述第二参数信息的情况下,执行检测监听到的所述总线型馈线的RSSI值;根据所述RSSI值,确定所述总线型馈线中所述远端机与所述近端机链接的信道是否被占用;在确定所述信道未被占用的情况下,向所述近端机发送校验数据,并接收所述近端机发送的对所述校验数据进行校验的校验结果;根据所述校验结果确定入网结果的步骤。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端机入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近端机对链接于所述总线型馈线的多个所述远端机按预设时间间隔进行多轮次轮询,并接收多轮次轮询中多个所述远端机发送的应答响应数据;
所述近端机根据所述应答响应数据确定多个所述远端机的状态,其中,所述状态包括离线状态;
所述近端机检测所述远端机是否持续处于离线状态,并在检测到所述远端机持续处于离线状态的次数超过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对应的所述远端机离线,并在存储的远端机参数拓扑表中删除对应的所述远端机的参数数据。
8.一种远端机入网***,其特征在于,包括:近端机、总线型馈线以及多个远端机;其中,多个所述远端机通过所述总线型馈线与所述近端机链接;
所述远端机用于在接收由近端机广播且通过总线型馈线传输的入网指令后,检测监听到的所述总线型馈线的RSSI值,根据所述RSSI值,确定所述总线型馈线中所述远端机与所述近端机链接的信道是否被占用,在确定所述信道未被占用的情况下,向所述近端机发送校验数据,并接收所述近端机发送的对所述校验数据进行校验生成的校验结果,其中,所述校验数据至少包括入网请求和所述远端机的参数数据,所述远端机的参数数据用于确定所述近端机发送所述校验结果对应的所述远端机;
所述近端机用于广播所述入网指令、接收所述校验数据及发送所述校验结果、以及根据所述校验结果确定入网结果,在所述近端机确定所述校验结果为校验通过且所述远端机入网后,在第四预设时间内,在所述校验数据中检测有效数据和检测所述总线型馈线的RSSI值是否超出预设阈值,所述有效数据为所述入网请求、所述远端机的参数数据和所述入网指令中携带的所述近端机的参数数据按预设格式生成;在未检测到所述有效数据且所述RSSI值未超出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与所述总线型馈线链接的所有所述远端机入网完成;
所述总线型馈线用于传输所述入网指令、所述校验数据及所述校验结果。
CN202110229665.XA 2021-03-02 2021-03-02 远端机入网方法、***、电子装置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288806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29665.XA CN112888063B (zh) 2021-03-02 2021-03-02 远端机入网方法、***、电子装置及存储介质
PCT/CN2021/101750 WO2022183632A1 (zh) 2021-03-02 2021-06-23 远端机入网方法、***、电子装置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29665.XA CN112888063B (zh) 2021-03-02 2021-03-02 远端机入网方法、***、电子装置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88063A CN112888063A (zh) 2021-06-01
CN112888063B true CN112888063B (zh) 2023-03-07

Family

ID=760551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29665.XA Active CN112888063B (zh) 2021-03-02 2021-03-02 远端机入网方法、***、电子装置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88063B (zh)
WO (1) WO202218363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88063B (zh) * 2021-03-02 2023-03-07 三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远端机入网方法、***、电子装置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32216A (zh) * 2006-08-23 2008-02-27 北京邦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scdma微波直放站的通信方法及其微波直放站
CN107645339A (zh) * 2017-09-29 2018-01-30 深圳国人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纤直放站自动实现拓扑结构的方法及装置
CN107846246A (zh) * 2017-10-27 2018-03-27 厦门信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纤直放站的组网***及其同步方法
CN111030754A (zh) * 2019-12-19 2020-04-17 三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直放站、光纤直放站的监控方法及***
WO2021023268A1 (zh) * 2019-08-06 2021-02-11 京信通信***(中国)有限公司 数据发送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409953B (en) * 2004-07-09 2006-08-30 Compxs Uk Ltd Clear channel assessment
CN105024897A (zh) * 2014-04-17 2015-11-04 深圳国人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Rs485总线上网络设备的扫描方法
CN112888063B (zh) * 2021-03-02 2023-03-07 三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远端机入网方法、***、电子装置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32216A (zh) * 2006-08-23 2008-02-27 北京邦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scdma微波直放站的通信方法及其微波直放站
CN107645339A (zh) * 2017-09-29 2018-01-30 深圳国人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纤直放站自动实现拓扑结构的方法及装置
CN107846246A (zh) * 2017-10-27 2018-03-27 厦门信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纤直放站的组网***及其同步方法
WO2021023268A1 (zh) * 2019-08-06 2021-02-11 京信通信***(中国)有限公司 数据发送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030754A (zh) * 2019-12-19 2020-04-17 三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直放站、光纤直放站的监控方法及***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88063A (zh) 2021-06-01
WO2022183632A1 (zh) 2022-09-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33122B (zh) 车载通信控制器的唤醒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WO2018126801A1 (zh) 数据发送、数据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03428818A (zh) 终端设备发现的方法、设备及***
CN113490218A (zh) 配对方法、配对装置、蓝牙遥控器、智能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5392181A (zh) 一种智能设备的联网方法、装置及***
CN109716830B (zh) 非授权频谱中的通信方法、装置及***
CN110463280B (zh) 信道接入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026426B (zh) 一种直放站的升级方法和装置
CN112888063B (zh) 远端机入网方法、***、电子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2292878B (zh) 控制资源集合池索引更新方法、装置、终端、网络设备
CN107041010B (zh) 一种实现业务接入的方法、基站及移动终端
CN110603886B (zh) Bfd/ibfd中对载波频率的接收方使用指示
CN110537385B (zh) 下行传输的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935726B (zh) 通信处理方法、主节点、从节点、存储介质及***
CN111757335B (zh) 接入及接入控制方法、装置、***、节点和存储介质
EP3796693B1 (en) Method, apparatus, terminal and storage medium for sending measurement report
CN113396600B (zh) 信息验证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418254B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1901803B (zh) 通信交互方法、主节点、从节点、室内分布***及介质
CN112261715B (zh) 室分通信***的同步方法、装置及***
US20090325569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vice-assisted measurement of neighboring wireless environment
CN110611589B (zh) 区域控制***的控制方法及装置、空调***
CN115150007A (zh) 一种数字钥匙***监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9877355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or connectable to different types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CN107483542B (zh) 无线传感网络的异常处理方法及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