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85237A - 显示面板及其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其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85237A
CN112885237A CN202110095544.0A CN202110095544A CN112885237A CN 112885237 A CN112885237 A CN 112885237A CN 202110095544 A CN202110095544 A CN 202110095544A CN 112885237 A CN112885237 A CN 1128852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chromic
layer
sub
display
display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9554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庆
张祖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09554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85237A/zh
Publication of CN1128852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8523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an electrochromic effect
    • G02F1/163Operation of electrochromic cells, e.g. electrodeposition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therefor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其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层;电致变色层,设置在显示层上方,电致变色层能够在电压驱动下在不同状态之间切换,在不同状态下,显示层显示的图像能够透过电致变色层以不同的可视角度显示;不同状态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电致变色层处于第一状态时,显示层显示的图像能够透过电致变色层以第一可视角度显示,电致变色层处于第二状态时,显示层显示的图像能够透过电致变色层以第二可视角度显示,其中,第一可视角度大于第二可视角度。本申请通过改变电致变色层的输入电压,能够对显示层透过电致变色层所显示图像的可视角度进行调节,实现了正常模式和防窥模式切换的功能。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其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显示面板、一种显示面板的控制方法、一种电子设备和一种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屏幕作为人与信息的交互媒介,直接涉及到了信息安全,无论是对个人还是企业都非常重要。在实际使用场景中,如开会、谈判、地铁、输入支付密码、接收验证码等,需要对手机屏幕的显示信息加密,因此为手机增加防窥功能非常有必要。
相关技术中,主要通过在显示屏上设置防窥膜实现显示屏的防窥,虽然防窥膜能起到防窥的功能,但是在不需要使用防窥功能时,又需要将防窥膜撕下,携带和使用起来非常麻烦。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电子设备无法灵活对显示屏是否进行防窥进行控制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显示层;
电致变色层,设置在显示层上方,电致变色层能够在电压驱动下在不同状态之间切换,在不同状态下,显示层显示的图像能够透过电致变色层以不同的可视角度显示;
不同状态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电致变色层处于第一状态时,显示层显示的图像能够透过电致变色层以第一可视角度显示,电致变色层处于第二状态时,显示层显示的图像能够透过电致变色层以第二可视角度显示,
其中,第一可视角度大于第二可视角度。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控制方法,用于控制如上述第一方面中的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控制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输入,控制电致变色层改变状态,以改变显示层显示的图像的可视角度。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第二方面中任一项的显示面板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程序或指令,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二方面提供的显示面板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芯片,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通信接口和处理器耦合,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或指令,实现如第二方面的显示面板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显示面板的显示层上方设置电致变色层,显示层所显示的图像需要透过电致变色层进行显示,通过改变电致变色层的输入电压,能够对显示层透过电致变色层所显示图像的可视角度进行调节。通过对显示面板显示图像的可视角度进行改变,实现了对显示面板是否处于防窥模式进行切换。在需要使用显示面板的防窥功能时,向电致变色层中输入第一设定电压,使电致变色层的状态变化,从而减小显示层所显示图像的可视角度,使在操作人员视角下能够看清楚显示面板所显示的图像内容。在不需要使用显示面板的防窥功能时,向电致变色层中输入第二设定电压,使电致变色层的状态变化,从而增大显示层所显示图像的可视角度,使处于不同位置的用户均能够看清楚显示面板所显示的内容。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在显示屏上粘贴防窥膜,实现了正常模式和防窥模式切换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显示层显示的图像透过电致变色层的可视角度示意图之一;
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4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显示层显示的图像透过电致变色层的可视角度示意图之二;
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6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图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之五;
图8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之六;
图9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显示层显示的图像透过电致变色层的可视角度示意图之三;
图10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控制方法之一;
图1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控制方法之二;
图1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控制方法之三;
图1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控制方法之四;
图14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控制方法之五;
图1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控制方法之六;
图16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框图之一;
图1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框图之二;
图18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之七。
其中,图1至图9和图18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显示面板,120显示层,122子像素,1222第一子像素,1224第二子像素,1226第三子像素,140电致变色层,142电致变色件,160偏光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18描述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00结构示意图,显示面板100包括:显示层120和电致变色层140。电致变色层140设置在显示层120上方,电致变色层140能够在电压驱动下在不同状态之间切换,在不同状态下,显示层120显示的图像能够透过电致变色层140以不同的可视角度显示。
在显示面板100的显示层120上方设置电致变色层140,显示层120所显示的图像需要透过电致变色层140进行显示,通过改变电致变色层140的输入电压,能够对显示层120透过电致变色层140所显示图像的可视角度进行调节。通过对显示面板100显示图像的可视角度进行改变,实现了对显示面板100是否处于防窥模式进行切换。在需要使用显示面板100的防窥功能时,向电致变色层140中输入第一设定电压,使电致变色层140的状态变化,从而减小显示层120所显示图像的可视角度,使在操作人员视角下能够看清楚显示面板100所显示的图像内容。在不需要使用显示面板100的防窥功能时,向电致变色层140中输入第二设定电压,使电致变色层140的状态变化,从而增大显示层120所显示图像的可视角度,使处于不同位置的用户均能够看清楚显示面板100所显示的内容。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在显示屏上粘贴防窥膜,实现了正常模式和防窥模式切换的功能。
具体地,通过改变显示面板100的可视角度,使显示面板100具有防窥功能。通过对显示面板100的可视角度的调整,保证了用户在操作者的视角下能够清楚的观察显示面板100所显示的内容,避免了显示面板100在防窥模式下,影响操作者对显示面板100的观察效果,同时用户在非操作者的视角下无法观察到显示面板100所显示的内容,使显示面板100的防窥性能更具有针对性。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不同状态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电致变色层140处于第一状态时,显示层120显示的图像能够透过电致变色层140以第一可视角度显示,电致变色层140处于第二状态时,显示层120显示的图像能够透过电致变色层140以第二可视角度显示,其中,第一可视角度大于第二可视角度。
电致变色层140在电压驱动下为能够切换不同状态,在设定电压驱动下改变状态,对显示层120所显示的图像透过电致变色层140的可视角度发生变化。通过显示层120所显示的图像透过电致变色层140的可视角度进行调整,实现了能够通过调整不同的电压驱动对显示层120是否防窥进行切换控制。使用户能够根据实际需求对显示面板100处于防窥状态进行控制。
其中,电致变色层140处于第一状态下,则显示层120所显示的图像的可视角度为较大的第一可视角度,即当电致变色层140处于第一状态下时,显示面板100未开启防窥功能。电致变色层140处于第二状态下,则显示层120所显示的图像的可视角度为较小的第二可视角度,即当电致变色层140处于第二状态下时,显示面板100已开启防窥功能。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电致变色层140处于第一状态的透光率大于电致变色层140处于第二状态的透光率。
通过控制电致变色层140改变透光率,能够对显示层120所显示的图像透过电致变色层140的可视角度进行调节。当电致变色层140处于第二状态下的透光率较低,能够减小显示层120所显示的图像透过电致变色层140的可视角度,从而实现显示面板100的防窥功能。
如图4所示,当电致变色层140在电压驱动下处于第一状态时,此时电致变色层呈透明状态,电致变色层140不会对光线产生影响,则显示层120所显示的图像的可视角度为可视角1,用户在可视角1的范围内均能够观察到显示层120所显示的图像。当电致变色层140在电压驱动下处于第二状态时,此时电致变色层呈非透明状态,则显示层120所显示的图像的可视角度为可视角2,可视角2的角度数值小于可视角1的角度数值,用户在可视角2的范围内能够观察到显示层120所显示的图像,在可视角2范围外则无法观察到显示层120所显示的图像,实现了对显示层120所显示的图像的防窥。
可以理解的是,电致变色层140呈透明状态的透光率为相较于电致变色层140呈非透明状态的透光率高。
如图2所示,显示层120显示的图像透过电致变色层140的可视角度,是显示层120发出的光均能透过电致变色层140射出的最大角度。
如图3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显示层120包括多个子像素122,多个子像素122在显示层120的延展面内的投影彼此间隔;电致变色层140包括电致变色件142,电致变色件142在显示层120表面的投影位于相邻两个子像素122之间。
电致变色件142在电压驱动下为能够切换不同状态,在设定电压驱动下改变颜色,呈非透明状,具体呈深色,可起到遮挡光线的作用。举例来说,电致变色件142以无机材料电致变色玻璃IrO2为材质,在给正压时,为蓝黑色;给负压时,为透明的。通过将电致变色件142设置在相邻两个子像素122之间,使电致变色件142不会对显示层120的显示效果产生影响。
显示层120包括多个子像素122,多个子像素122包括不同颜色的子像素122,具体为红色像素、蓝色像素和绿色像素。电致变色层140包括多个电致变色件142,电致变色层140与显示层120上下设置,沿垂直于显示层120的方向,电致变色层140中的电致变色件142的投影位于相邻两个子像素122之间。通过在相邻的两个子像素122之间设置电致变色件142,使电致变色件142将子像素122进行围合。
可以理解的是,电致变色件142的投影位于相邻两个子像素122之间,是指电致变色件142位于不发光的区域,可以对应于显示层120的全部区域的子像素122设置电致变色件142,也可以仅对应于显示层120的部分区域的子像素122设置电致变色件142。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电致变色件142的数量为至少一个,一个电致变色件142在显示层120表面的投影形成一个容纳区域,一个电致变色件142对应的容纳区域内容纳有至少一个子像素122。
沿垂直于显示层120的方向,电致变色件142在显示层120表面的投影将至少一个子像素122围合起来。
图4示出了电致变色件142在不同电压驱动的情况下的可视角度的变化。
当电致变色件142在无电压驱动下呈透明状态时,电致变色件142不会对光线产生遮挡等影响,则此时子像素122的可视角度为可视角1,用户在可视角1的范围内均能够观察到子像素122。当电致变色件142在电压驱动下呈深色时,减小了被围合的子像素122的可视范围,则此时子像素122的可视角度为可视角2,可视角2的角度数值小于可视角1的角度数值,用户在可视角2的范围内能够观察到子像素122,在可视角2范围外则无法观察到子像素122,起到了遮挡子像素122的作用。通过在相邻的两个子像素122之间设置电致变色件142,在电致变色件142有电压驱动呈深色时,被电致变色件142遮挡的多个子像素122的可视角均变小,使用户在可视角2的范围内无法观察到显示层120上相应的子像素122,进而起到了显示面板100的防窥作用。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电致变色层140中的电致变色件142呈“百叶窗”形式分布。电致变色件142等间距设置,且电致变色件142之间相互平行设置。电致变色件142在有电压驱动呈深色时。用户沿着电致变色件142的延伸的方向能够看清显示层120透过电致变色层140显示的图像,用户垂直于电致变色件142的延伸方向观察显示面板100时,由于显示层120所显示的图像无法垂直于电致变色件142透过电致变色层140,则用户无法在垂直于电致变色件142的方向对显示面板100所显示的图像进行显示。
如图5所示,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电致变色层140中每个电致变色件142在显示层120的投影内均围合一个子像素122。具体地,电致变色件142呈网格状分布,电致变色件142在显示层120的投影也呈网格状,网格的每个单元格中均围合有一个子像素122,并且将显示层120中的每个子像素122均围合起来。当电致变色层140在给正压时,电致变色层140中每个电致变色件142均呈深色,减小显示层120中每个子像素122发射的光的射出角度,起到显示面板100防窥的作用。按照显示层120中子像素122的分布形式,将电致变色层140中的电致变色件142设置为呈网格状分布,降低了电致变色层140的设计难度,并且每个子像素122均被单独的电致变色件142围合,在电致变色层140在给正压时呈非透明状,具体为蓝黑色,能够减小每个子像素122的可视范围,提高了显示面板100的防窥效果。
如图6所示,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电致变色层140中每个电致变色件142在显示层120的投影内均围合多个子像素122,被围合到一起的子像素122为一个显示单元。具体地,电致变色件142呈网格状分布,电致变色件142在显示层120的投影也呈网格状,网格的每个单元格中均围合有由多个子像素122形成的显示单元。当电致变色层140在给正压时呈非透明状,电致变色层140中每个电致变色件142均呈深色,减小显示层120中显示单元发射的光的射出角度,起到显示面板100防窥的作用。按照显示层120中子像素122的分布形式,将电致变色层140中的电致变色件142设置为呈网格状分布,降低了电致变色层140的设计难度,且电致变色件142所使用的数量较少,降低了硬件成本。
如图7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两个电致变色件142对应的容纳区域容纳的子像素122的颜色和/或数量不同。
在电致变色层140中包括多个电致变色件142的情况下,可令其中至少存在两个电致变色件142所容纳的子像素122的颜色和/或数量有所不同,也就是令全部电致变色件142所容纳的子像素122的颜色和/或数量不完全相同,可丰富电致变色件142的设置方案。通过合理选择对不同的电致变色件142通电,使显示面板100的防窥程度不同,实现了提高用户对显示面板100配置的灵活性。
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显示面板100所需显示内容出现在不同区域内的频率对具体电致变色件142的设置位置进行设置,还可对电致变色件142的形状和大小进行设置。例如:在经常显示密码的显示区域对应的电致变色层140的位置上,将电致变色件142设置为长方形,长方形的电致变色件142能够覆盖经常显示密码的屏幕区域,便于用户对显示密码的区域是否启用防窥模式进行控制。通过对电致变色件142的设置位置、形状和大小等的合理设置,能够在减小硬件成本的同时,还能够提高设置的灵活性。
电致变色件142对应的区域内所容纳的子像素122越多,则电致变色件142给正压时对对应区域内可视角度缩小的越大。换言之,用户可以选择对应区域内包含不同数量子像素122的电致变色件142,从而对显示面板100整体的可视角度进行调节。
如图8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子像素122包括第一子像素1222、第二子像素1224和第三子像素1226,以子像素122在电致变色层120表面的投影面积为显示面积,第一子像素1222的显示面积大于第三子像素1226的显示面积,第二子像素1224的显示面积大于第三子像素1226的显示面积;电致变色件142包括第一电致变色件和第二电致变色件,一个第一电致变色件对应的容纳区域容纳一个第一子像素1222,一个第二电致变色件对应的容纳区域容纳一个第二子像素1224。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仅针对第一子像素1222和第二子像素1224设置电致变色件142,因此在电致变色件142处于非透明状态时,第一子像素1222和第二子像素1224发出的光仅能透过电致变色层140在一定角度范围***出(为便于说明,后文记为射出角度),第三子像素1226发出的光则始终能够透过电致变色层140射出,使得在射出角度内,第一子像素1222、第二子像素1224和第三子像素1226发出的光均能透过电致变色层140射出,在射出角度外,仅第三子像素1226发出的光能够透过电致变色层140射出,因此射出角度为可视角度。
子像素122包括第一子像素1222、第二子像素1224和第三子像素1226三种具有不同显示面积的子像素122。举例来说,三种子像素122的显示面积从大到小依次为第一子像素1222、第二子像素1224和第三子像素1226。在对电致变色件142的电压驱动进行控制时,选择通过电致变色件142对应的区域围合显示面积较大的第一子像素1222和第二子像素1224,由于第三子像素1226的显示面积较小,故单一一种第三子像素1226的射出角度无法影响到显示面板100整体的可视范围,故仅将显示面积较大的第一子像素1222和第二子像素1224设置在电致变色件142的遮挡范围内,降低了电致变色件142加工难度的同时,还减少了硬件成本。
具体地,将电致变色件142设置对应的区域与第一子像素1222和第二子像素1224相对应,电致变色件142包括对应一个第一子像素1222的第一电致变色件和对应一个第二子像素1224的第二电致变色件。通过遮挡面积较大的第一电致变色件对第一子像素1222进行围合,通过遮挡面积相对较小的第二电致变色件对第二子像素1224进行围合。
具体地,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子像素122包括第一子像素1222、第二子像素1224和第三子像素1226三种不同面积的子像素122,第一子像素1222的面积大于第二子像素1224和第三子像素1226的面积,电致变色件142对应的容纳区域容纳一个第一子像素1222,也就是仅将面积较大的第一子像素1222设置在电致变色件142的遮挡范围内,降低了电致变色件142加工难度的同时,还减少了硬件成本。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第一子像素1222为蓝色像素,第二子像素1224为红色像素,第三子像素1226为绿色像素。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电致变色件142还包括第三电致变色件142,一个第三电致变色件142对应的容纳区域容纳一个第三子像素1226。
电致变色件142还包括显示面积最小的第三电致变色件142,第三电致变色件142对应的容纳区域与一个第三子像素1226相对应。使第一电致变色件、第二电致变色件和第三电致变色件142均给正压时,使显示层120中每个子像素122的射出角度同时变小。通过对显示层120中每种不同的子像素122均对应设置形状尺寸与之匹配的电致变色件142,能够提高显示面板100整体的防窥性能。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电致变色层140中每个电致变色件142在显示层120的投影内均围合一个子像素122。
如图5所示,具体地,电致变色件142呈网格状分布,电致变色件142在显示层120的投影也呈网格状,网格的每个单元格中均围合有一个子像素122,并且将显示层120中的每个子像素122均围合起来。当电致变色层140给正压的状态下,电致变色层140中每个电致变色件142均呈深色,减小显示层120中每个子像素122发射的光的射出角度,起到显示面板100防窥的作用。按照显示层120中子像素122的分布形式,将电致变色层140中的电致变色件142设置为呈网格状分布,降低了电致变色层140的设计难度,并且每个子像素122均被单独的电致变色件142围合,在电致变色层140给正压的情况下,能够减小每个子像素122的可视范围,提高了显示面板100的防窥效果。
具体地,电致变色件142的形状与子像素122的形状和尺寸相符,电致变色件142在显示层120对应的投影也与子像素122的形状和尺寸相符。通过形状和尺寸均与子像素122相符的电致变色件142将子像素122围合起来,进一步提高了显示面板100整体的防窥性能。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以显示层120的厚度方向的尺寸为高度,至少两个电致变色件142的高度不同,换言之,全部电致变色件142的高度不完全相同。
在电致变色层140具有多个电致变色件142时,多个电致变色件142中包括不同高度的电致变色件142。通过控制不同高度的电致变色件142进行电压驱动,实现对显示层120的可视角度进行多级调节,从而能够对显示面板100的整体防窥性能进行多级调节。
可以理解的是,电致变色件142的高度越高,其对应的射出角度越小。当存在多个不同高度的电致变色件142均处于非透明状态时,仅在其中最小的射出角度(记为最小射出角度)对应的角度范围内,显示层120发出的光均能透过电致变色层140射出,因此可视角度为处于非透明状态的电致变色件142的最小射出角度。
如图9所示,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电致变色层140中的电致变色件142与显示层120中的子像素122一一对应。其中第一子像素1222、第二子像素1224和第三子像素1226对应的电致变色件142的高度h1、h2和h3,其中大小关系为h1>h3>h2,即在电致变色件142均给正压的状态下,第一子像素1222的可视角度最小,第二子像素1224的可视角度最大,第一子像素1222、第二子像素1224和第三子像素1226对应的可视角度θ1、θ2、θ3,其中大小关系为θ1<θ3<θ2。实现了能够通过对不同子像素122对应的电致变色件142的电压驱动状态进行控制,从而对不同防窥级别进行调节。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子像素1222为蓝色像素,第二子像素1224为红色像素,第三子像素1226为绿色像素。
具体地,表1示出了防窥等级对应的电致变色件142的工作状态。
Figure BDA0002913835670000121
在表1中,蓝代表第一子像素1222对应的电致变色件142、红代表第二子像素1224对应的电致变色件142、绿代表第三子像素1226对应的电致变色件142。非透明代表对应的电致变色件142输入正压,透明代表对应的电致变色件142输入负压。对于防窥程度1、2、3,由于仅一种子像素122被遮挡,因而防窥效果较弱,此时可视角度为被遮挡的子像素122的射出角度,分别为θ2、θ3、θ1,依次减小,防窥程度逐渐升高,防窥效果逐渐增强。对于防窥程度4、5、6,由于有两种子像素122被遮挡,因而防窥效果整体强于防窥程度1、2、3,此时可视角度为被遮挡的子像素122的最小射出角度,分别为θ3、θ1、θ1,三者中防窥程度4的可视角度最大,防窥效果最弱,防窥程度5和6的可视角度虽然均为θ1,但是防窥程度5对应的另一个射出角度为θ2,防窥程度6对应的另一个射出角度为θ3,而θ3<θ2,因此防窥程度6的防窥效果最强,即防窥程度4、5、6的防窥效果逐渐增强。对于防窥程度7,由于三种子像素122均被遮挡,因而防窥效果达到最强。换言之,防窥程度从1至7防窥效果逐渐增强,对应的可视角度依次为θ2、θ3、θ1、θ3、θ1、θ1、θ1
该实施例中,通过将电致变色件142设置在子像素122之间不发光的间隔位置,正常模式和防窥模式可以随意切换,电压驱动不同子像素122对应的电致变色件142为透明或者不透明,实现7个级别的防窥程度的调节。
如图6所示,在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设计不同的形状的电致变色件142,位于子像素122***的不发光间隙,分别与多个不同的子像素122对应设置。
具体地,设计了5种不同形状和尺寸的电致变色件142,实现难度较低,未阻挡像素的正常发光,实现了全方位像素级别的防窥。正常模式和防窥模式可以随意切换,电压驱动不同像素的不同的防窥结构层为透明或者不透明,实现31个级别的防窥程度的调节。
电致变色件142的包括五种形状,第一种形状的电致变色件142中包含1个第二子像素、1个第三子像素,第二种形状的电致变色件142中包含1个第一子像素、1个第三子像素,第三种形状的电致变色件142中包含1个第一子像素、1个第二子像素、2个第三子像素,第四种形状的电致变色件142中包含2个第一子像素、1个第二子像素、3个第三子像素,第五种形状的电致变色件142中包含1个第一子像素、2个第二子像素、3个第三子像素。不同种类的电致变色件的高度各不相同。
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到能够实现31个级别的防窥程度调节。
Figure BDA0002913835670000131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电致变色件142还包括至少两个层叠设置的子电致变色件,能够向每个子电致变色件输入正压,以对每个子电致变色件的透光率进行调整,从而调整子像素122发出光线透过电致变色件142的发射角度,进而实现对显示面板100防窥效果的调节。
可选地,至少两个子电致变色件沿垂直于显示层的方向排列,至少两个子电致变色件中每个子电致变色件的高度相同。通过选择向不同数量的子电致变色件输入正压,对子像素122发出光线透过电致变色件142的发射角度进行调节,以实现不同的防窥效果。其中,层叠式设置的子电致变色件全部处于非透明状态,此时显示层120显示的图像透过电致变色层140的可视角度最小,显示面板100的防窥程度最高。
可选地,至少两个子电致变色件沿显示层120延伸的水平方向排列,至少两个子电致变色件中每个子电致变色件的高度不同。可以根据防窥需求选择向高度较低或高度较高的子电致变色件输入正压,实现对子像素122发出光线透过电致变色件142的发射角度的调节,以实现对显示面板100防窥效果的调节。如图18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0还包括偏光片160,偏光片160设置于电致变色层140的上方。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电致变色件142按照对应的容纳区域容纳的子像素122的颜色和/或数量分类,同类电致变色件142的高度相等,不同类电致变色件142的高度不相等。
根据电致变色件142所包围的子像素122的颜色和/或数量的不同,可将电致变色件142划分为不同的类型,相同类型的电致变色件142的高度相同,不同类型的电致变色件142则采用不同的高度,便于有规律地调整防窥程度。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电致变色层140覆盖显示层120的整个表面,电致变色层140能够在电压驱动下改变部分区域的透光率。
实际应用中,用户可能并不需要对整个显示面板100具备防窥功能,而仅需要在部分区域内实现防窥功能,通过改变电致变色层140的部分区域的透光率,可以仅在相应区域启动防窥功能,使得用户可以根据自身实际需求选择对显示面板100的不同区域进行防窥设置。例如,输入密码时,选择对输入框部分的显示面板100进行防窥设置,避免其他人员看到用户输入的密码。使显示面板100具有较高的适用性,使显示面板100能够更好地满足多种使用场景。
具体地,能够对每个电致变色件142进行单独控制,从而实现对电致变色层140的不同区域进行单独设置。当用户需要在显示面板100的上半部分显示较为私密的内容,即需要对显示面板100的上半部分进行防窥,选择控制显示面板100的上半部分的电致变色件142给正压时,使显示层120的上半部分显示画面透过电致变色层140的可视角度较小,仅在操作者视角下能够观察清楚。显示面板100的下半部分的电致变色件142处于给负压时,使显示层120下半部分显示画面透过电致变色层140的可视角度较大,可在较大的范围内观察显示面板100下半部分的内容。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显示层120的表面包括防窥区域,电致变色层140覆盖显示层120的防窥区域。
显示面板100往往存在防窥需求较高的区域,例如输入法的键盘通常显示在显示面板100的下半部分,通过仅在这些防窥需求较好的防窥区域设置电致变色层140,既能够满足用户的防窥需求,又能够降低电致变色层140的设计难度,且可减少材料消耗,降低了硬件成本。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图10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用于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1002,接收第一输入;
步骤1004,控制电致变色层改变状态,以改变显示层显示的图像的可视角度。
在显示面板的显示层上方设置电致变色层,显示层所显示的图像需要透过电致变色层进行显示,通过改变电致变色层的输入电压,能够对显示层透过电致变色层所显示图像的可视角度进行调节。
具体地,通过改变显示面板的可视角度,使显示面板具有防窥功能。通过对显示面板的可视角度的调整,保证了用户在操作者的视角下能够清楚的观察显示面板所显示的内容,避免了显示面板在防窥模式下,影响操作者对显示面板的观察效果,同时用户在非操作者的视角下无法观察到显示面板所显示的内容,使显示面板的防窥性能更具有针对性。
在该实施例中,响应于第一输入向电致变色层中输入第一设定电压,使电致变色层的状态变化,从而减小显示层所显示图像的可视角度,使在操作人员视角下能够看清楚显示面板所显示的图像内容。或电致设备接收到第一输入,向电致变色层中输入第二设定电压,使电致变色层的状态变化,从而增大显示层所显示图像的可视角度。在通过对显示面板显示图像的可视角度进行改变,实现了对显示面板是否处于防窥模式进行切换。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在显示屏上粘贴防窥膜,实现了正常模式和防窥模式切换的功能。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图1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显示面板的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1102,接收第一输入;
步骤1104,控制电致变色层的至少部分电致变色件处于非透明状态。
显示面板的电致变色层包括多个电致变色件。响应于第一输入电压驱动电致变色层中至少部分电致变色件,使至少部分电致变色件处于非透明状态,对至少部分电致变色件对应的区域处于防窥状态。通过对电致变色层处于透明状态和非透明状态进行控制,从而实现对显示面板是否进行防窥进行控制。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显示层的表面包括防窥区域,电致变色层覆盖显示层的防窥区域,上述步骤1004具体包括:控制电致变色层改变状态,以改变显示层的防窥区域显示的图像的可视角度。
显示面板往往存在防窥需求较高的区域,例如输入法的键盘通常显示在显示面板的下半部分,通过仅在这些防窥需求较好的防窥区域设置电致变色层,既能够满足用户的防窥需求,又能够降低电致变色层的设计难度,且可减少材料消耗,降低了硬件成本。从控制角度来说,只需接收第一输入,用户不必进行额外的防窥区域选择操作,就能启动防窥区域的防窥功能,其他区域的则可正常显示,既简化了用户的操作,又实现了部分区域的防窥的功能。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图1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显示面板的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1202,接收第一输入;
步骤1204,控制电致变色层改变状态,以改变显示层显示的图像的可视角度;
步骤1206,接收对显示面板的指定区域的第二输入;
步骤1208,控制电致变色层的与指定区域对应的部分改变状态,以改变显示层的与指定区域对应的部分显示的图像的可视角度。
响应于显示区域选择指令确定指定区域,确定指定区域为用户需要进行调整防窥状态的显示区域。接收到第二输入,能够控制电致变色层与指定区域对应的部分改变状态,改变显示区域内的显示的图像的可视角度,从而实现对显示面板的部分进行防窥处理。
用户可以根据自身实际需求选择对显示面板的不同区域进行防窥设置。例如,输入密码时,选择对输入框部分的显示面板进行防窥设置,避免其他人员看到显用户输入的密码。使显示面板具有较高的适用性,是显示面板能够更好地满足多种使用场景。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图1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显示面板的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1302,接收第一输入;
步骤1304,控制电致变色层的至少部分电致变色件处于非透明状态;
步骤1306,接收对显示面板的指定区域的第二输入;
步骤1308,控制电致变色层的与指定区域对应的至少部分电致变色件处于非透明状态。
显示面板的电致变色层中包括多个电致变色件,每个电致变色件可以被单独控制使用,用户选择控制多个电致变色件中的部分电致变色件,能够对显示面板中部分区域进行防窥。
具体地,当用户需要在显示面板的部分显示较为私密的内容,即需要对显示面板的部分进行防窥。用户发送显示区域先择指令,选择需要进行防窥处理的指定区域。响应于第二输入选择控制显示面板中需要进行防窥的部分对应的电致变色件给正压时,使显示层的部分显示画面透过电致变色层的可视角度较小,仅在操作者视角下能够观察清楚。其余的电致变色件给负压时下,使显示层其余的显示画面透过电致变色层的可视角度较大,可在较大的范围内观察显示面板其余部分的内容。
用户可以根据自身实际需求选择对显示面板的不同区域进行防窥设置。例如,输入密码时,选择对输入框部分的显示面板进行防窥设置,避免其他人员看到显用户输入的密码。使显示面板具有较高的适用性,是显示面板能够更好地满足多种使用场景。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图1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显示面板的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1402,接收第一输入;
步骤1404,控制电致变色层的至少部分电致变色件处于非透明状态;
步骤1406,接收第三输入;
步骤1408,控制电致变色层的一部分电致变色件处于非透明状态。
电致变色层中包括多个电致变色件,通过控制多个电致变色件中的部分电致变色件能够使显示面板中部分显示区域防窥。处于任一区域内的电致变色件的种类不同,具体为区域内的电致变色件对应区域内的子像素的颜色不同、面积不同、形状不同、数量不同。
响应于第三输入进行防窥程度调节,控制电致变色层的部分电致变色件给正压时,即部分电致变色件变为非透明状态。通过控制部分电致变色件动作,能够对显示面板中电致变色层的防窥等级进行调节,实现了用户能够自由灵活地对显示屏幕的防窥等级进行调节。
可以理解的是,接收第三输入的时刻可以在第一/二输入之前、之后或同时,无需限定,而调整电致变色件的透明状态的操作,可以是在第一/二输入对应的改变透明状态的操作完成后再进行,也就是执行两次操作,也可以是与第一/二输入对应的改变透明状态的操作同时进行,也就是只执行一次操作。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图1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显示面板的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1502,接收第一输入;
步骤1504,控制电致变色层的至少部分电致变色件处于非透明状态;
步骤1506,接收第三输入;
步骤1508,确定电致变色件的高度处于指定高度范围内,控制电致变色件处于非透明状态。
在电致变色层具有多个电致变色件时,多个电致变色件中包括不同高度的电致变色件,不同高度的电致变色件的数量不同。通过控制不同高度的电致变色件进行电压驱动,实现对显示层的可视角度进行多级调节,从而能够对显示面板的整体防窥性能进行多级调节。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电致变色层中的电致变色件与显示层中的子像素一一对应。其中第一子像素、第二子像素和第三子像素对应的电致变色件的高度h1、h2和h3,按照大小依次排序为h3>h1>h2,即在电致变色件均输入正压的情况下,第一子像素的可视角度最小,第二子像素的可视角度最大。实现了能够通过对不同子像素对应的电致变色件的电压驱动状态进行控制,从而对不同防窥级别进行调节。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第一输入、第二输入和第三输入为通过人机交互部件接收到的用户输入,第一输入、第二输入和第三输入包括:触摸输入、生物识别输入、点击输入、体感输入、语音输入、键盘输入或按压输入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其中:触摸输入包括但不限于点触、滑动或特定的触摸手势等;生物识别输入包括但不限于指纹、虹膜、声纹或面部识别等生物信息输入等;点击输入包括但不限于鼠标点击、开关点击等;体感输入包括但不限于摇晃电子设备、翻转电子设备等;按压输入包括但不限于对触摸屏幕的按压输入、对边框的按压输入、对后盖的按压输入或对其他电子设备的部位的按压输入。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一输入、第二输入和第三输入的具体形式不做限定。
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设计不同的形状的电致变色件,位于像素***的不发光间隙,分别与多个不同的子像素对应设置。
具体地,设计了5种不同形状和尺寸的电致变色件,实现难度较低,未阻挡像素的正常发光,实现了全方位像素级别的防窥。正常模式和防窥模式可以随意切换,电压驱动不同像素的不同的防窥结构层为透明或者不透明,实现31个级别的防窥程度的调节。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1600,包括:存储器1602,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处理器1604,配置为执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面板的控制方法的步骤,因此,该电子设备1600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面板的控制方法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包括的移动电子设备和非移动电子设备。
如图17所示,该电子设备1600包括但不限于:射频单元1601、网络模块1603、音频输出单元1607、输入单元1608、传感器1605、显示单元1606、用户输入单元1609、接口单元1611、存储器1602、处理器1604、以及电源1610等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7中示出的电子设备1600结构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1600的限定,电子设备1600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600包括但不限于移动终端、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车载电子设备1600、可穿戴设备、以及计步器等。
其中,显示单元1606能够将出后的图像帧输出;
用户输入单元1609能够接收用户发送的第一输入、第二输入和第三输入。
处理器1604基于电子设备1600接收第一输入、第二输入和第三输入执行显示面板100的控制方法。
用户输入单元1609接收第一输入,控制电致变色层的至少部分电致变色件处于非透明状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用户输入单元1609接收对显示面板100的指定区域的第二输入,控制电致变色层的与指定区域对应的至少部分电致变色件处于非透明状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用户输入单元1609接收第三输入,控制电致变色层的一部分电致变色件处于非透明状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用户输入单元1609接收第三输入,确定电致变色件的高度处于指定高度范围内,控制电致变色件处于非透明状态。
射频单元1601可用于收发信息或收发通话过程中的信号。射频单元1601包括但不限于天线、至少一个放大器、收发信机、耦合器、低噪声放大器、双工器等。
网络模块1603为用户提供了无线的宽带互联网访问,如帮助用户收发电子邮件、浏览网页和访问流式媒体等。
音频输出单元1607可以将射频单元1601或网络模块1603接收的或者在存储器1602中存储的音频数据转换成音频信号并且输出为声音。而且,音频输出单元1607还可以提供与电子设备1600执行的特定功能相关的音频输出(例如,呼叫信号接收声音、消息接收声音等等)。音频输出单元1607包括扬声器、蜂鸣器以及受话器等。
输入单元1608用于接收音频或视频信号。输入单元1608可以包括图形处理器1604(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和麦克风,图形处理器1604对在视频捕获模式或图像捕获模式中由图像捕获装置(如摄像头)获得的静态图标或视频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图像帧可以显示在显示单元1606上,或者存储在存储器1602(或其它存储介质)中,或者经由射频单元1601或网络模块1603发送。麦克风可以接收声音,并且能够将声音处理为音频数据,处理后的音频数据可以在电话通话模式的情况下转换为可经由射频单元1601发送到移动通信基站的格式输出。
电子设备1600还包括至少一种传感器1605,比如指纹传感器1605、压力传感器1605、虹膜传感器1605、分子传感器1605、陀螺仪、气压计、湿度计、温度计、红外线传感器1605、光传感器1605、运动传感器1605以及其他传感器1605。
显示单元1606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显示单元1606可包括显示面板100,显示面板100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100。
用户输入单元1609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电子设备1600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具体地,用户输入单元1609包括触控面板以及其他输入设备。触控面板也称为触摸屏,可收集用户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触控面板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中,触摸检测装置检测用户的触摸方位,并检测触摸操作带来的信号,将信号传送给触摸控制器;触摸控制器从触摸检测装置上接收触摸信息,并将它转换成触点坐标,再送给处理器1604,接收处理器1604发来的命令并加以执行。其他输入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触控面板可覆盖在显示面板100上,当触控面板检测到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后,传送给处理器1604以确定触摸事件的类型,随后处理器1604根据触摸事件的类型在显示面板100上提供相应的视觉输出。触控面板与显示面板100可作为两个独立的部件,也可以集成为一个部件。
接口单元1611为外部装置与电子设备1600连接的接口。例如,外部装置可以包括有线或无线头戴式耳机端口、外部电源1610(或电池充电器)端口、有线或无线数据端口、存储卡端口、用于连接具有识别模块的装置的端口、音频输入/输出(I/O)端口、视频I/O端口、耳机端口等等。接口单元1611可以用于接收来自外部装置的输入(例如,数据信息、电力等等)并且将接收到的输入传输到电子设备1600内的一个或多个元件或者可以用于在电子设备1600和外部装置之间传输数据。
存储器1602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各种数据。存储器1602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移动终端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存储器1602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1602,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1602,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1602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1602件。
处理器1604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1602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1602内的数据,执行电子设备1600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电子设备1600进行整体监控。处理器1604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优选的,处理器1604可集成应用处理器1604和调制解调处理器1604,其中,应用处理器1604主要处理操作***、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1604主要处理无线通信。
电子设备1600还可以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1610,优选的,电源1610可以通过电源1610管理***与处理器1604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1610管理***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程序或指令,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1604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面板100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在该实施例中,可读存储介质能够实现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的控制方法的各个过程,并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其中,处理器1604为上述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1600中的处理器1604。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计算机只读存储器1602(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1602(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
本申请实施例另提供了一种芯片,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通信接口和处理器耦合,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或指令,实现上述显示面板的控制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到的芯片还可以称为***级芯片、***芯片、芯片***或片上***芯片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相连”、“连接”、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的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对象的特定顺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19)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层;
电致变色层,设置在所述显示层上方,所述电致变色层能够在电压驱动下在不同状态之间切换,在所述不同状态下,所述显示层显示的图像能够透过所述电致变色层以不同的可视角度显示;
所述不同状态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所述电致变色层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显示层显示的图像能够透过所述电致变色层以第一可视角度显示,所述电致变色层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显示层显示的图像能够透过所述电致变色层以第二可视角度显示,
其中,所述第一可视角度大于所述第二可视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致变色层处于所述第一状态的透光率大于所述电致变色层处于所述第二状态的透光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层包括多个子像素,所述多个子像素在所述显示层的延展面内的投影彼此间隔;
所述电致变色层包括电致变色件,所述电致变色件在所述显示层表面的投影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子像素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致变色件的数量为至少一个,一个所述电致变色件在所述显示层表面的投影形成一个容纳区域,一个所述电致变色件对应的容纳区域内容纳有至少一个所述子像素。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至少两个所述电致变色件对应的容纳区域容纳的所述子像素的颜色和/或数量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子像素包括第一子像素、第二子像素和第三子像素,以所述子像素在所述电致变色层表面的投影面积为显示面积,所述第一子像素的显示面积大于所述第三子像素的显示面积,所述第二子像素的显示面积大于所述第三子像素的显示面积;
所述电致变色件包括第一电致变色件和第二电致变色件,一个所述第一电致变色件对应的容纳区域容纳一个所述第一子像素,一个所述第二电致变色件对应的容纳区域容纳一个所述第二子像素。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致变色件还包括第三电致变色件,一个所述第三电致变色件对应的容纳区域容纳一个所述第三子像素。
8.根据权利要求4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以所述显示层的厚度方向的尺寸为高度,至少两个所述电致变色件的高度不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致变色件按照对应的容纳区域容纳的所述子像素的颜色和/或数量分类,同类所述电致变色件的高度相等,不同类所述电致变色件的高度不相等。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致变色层覆盖所述显示层的整个表面,所述电致变色层能够在电压驱动下改变部分区域的透光率;或
所述显示层的表面包括防窥区域,所述电致变色层覆盖所述显示层的所述防窥区域。
11.一种显示面板的控制方法,用于控制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控制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输入,控制所述电致变色层改变状态,以改变所述显示层显示的图像的可视角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面板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第一输入,控制所述电致变色层改变状态,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输入,控制所述电致变色层的至少部分电致变色件处于非透明状态。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面板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层的表面包括防窥区域,所述电致变色层覆盖所述显示层的所述防窥区域,所述接收第一输入,控制所述电致变色层改变状态,以改变所述显示层显示的图像的可视角度,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输入,控制所述电致变色层改变状态,以改变所述显示层的防窥区域显示的图像的可视角度。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面板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接收对所述显示面板的指定区域的第二输入,控制所述电致变色层的与所述指定区域对应的部分改变状态,以改变所述显示层的与所述指定区域对应的部分显示的图像的可视角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面板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对所述显示面板的指定区域的第二输入,控制所述电致变色层的与所述指定区域对应的部分改变状态,包括:
接收对所述显示面板的指定区域的第二输入,控制所述电致变色层的与所述指定区域对应的至少部分电致变色件处于非透明状态。
16.根据权利要求1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接收第三输入,控制所述电致变色层的一部分电致变色件处于非透明状态。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面板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第三输入,控制所述电致变色层的一部分电致变色件处于非透明状态,包括:
接收所述第三输入,确定所述电致变色件的高度处于指定高度范围内,控制所述电致变色件处于非透明状态。
18.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被配置为存储程序或指令;
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存储的所述程序或指令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19.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程序或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CN202110095544.0A 2021-01-25 2021-01-25 显示面板及其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288523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95544.0A CN112885237A (zh) 2021-01-25 2021-01-25 显示面板及其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95544.0A CN112885237A (zh) 2021-01-25 2021-01-25 显示面板及其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85237A true CN112885237A (zh) 2021-06-01

Family

ID=760508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95544.0A Pending CN112885237A (zh) 2021-01-25 2021-01-25 显示面板及其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85237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00002A (zh) * 2021-12-31 2022-04-08 深圳大普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存储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15097679A (zh) * 2022-05-19 2022-09-23 西安中诺通讯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屏终端的防窥方法及防窥折叠屏终端
CN115294886A (zh) * 2022-08-29 2022-11-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标识显示装置、车标及车辆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07540A (zh) * 2019-04-10 2019-07-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组件、可视角度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0349509A (zh) * 2019-06-21 2019-10-18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可切换防窥显示装置
CN111198462A (zh) * 2020-01-20 2020-05-26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的显示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07540A (zh) * 2019-04-10 2019-07-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组件、可视角度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0349509A (zh) * 2019-06-21 2019-10-18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可切换防窥显示装置
CN111198462A (zh) * 2020-01-20 2020-05-26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的显示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00002A (zh) * 2021-12-31 2022-04-08 深圳大普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存储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14300002B (zh) * 2021-12-31 2023-10-24 深圳大普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存储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15097679A (zh) * 2022-05-19 2022-09-23 西安中诺通讯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屏终端的防窥方法及防窥折叠屏终端
CN115294886A (zh) * 2022-08-29 2022-11-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标识显示装置、车标及车辆
CN115294886B (zh) * 2022-08-29 2023-11-1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标识显示装置、车标及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947840B2 (ja) 端末スクリーン、端末スクリーンの制御方法、端末スクリーンの制御装置、端末、及び記憶媒体
CN112885237A (zh) 显示面板及其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US10353426B2 (en) Front-facing camera and maximized display screen of a mobile device
US10002283B2 (en) Mobile device and screen module thereof,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cquiring fingerprint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6961029B1 (en) Pixel border for improved viewability of a display device
CN106815508B (zh) 移动设备及其屏幕模组、指纹认证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EP4180929A1 (en) Display method and apparatus, electronic device, and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WO2010057683A1 (en) Face recognition based privacy filter for mobile devices
EP3920013A1 (en) Information display method and terminal
US20220319467A1 (en) Shooting control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JP2022534757A (ja) 撮像方法及び端末
CN109886000B (zh) 一种图像加密方法及移动终端
US20220284686A1 (en) Display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2825040A (zh) 用户界面的显示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3186011A1 (zh) 图像显示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5793315B (zh) 显示模组及其显示方法、控制装置、电子设备
WO2023045976A1 (zh) 对象切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1383582A (zh) 显示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201191A (zh) 显示屏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KR100864725B1 (ko) 콘텐츠 조작용 핫키들을 갖는 이동 단말기와 그의 인터랙션방법
CN217508882U (zh) 摄像装置及移动终端
JP5259352B2 (ja) 入力装置および入力装置の制御方法
JP5275204B2 (ja) 入力処理装置
CN113589558A (zh) 一种防窥屏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5657365A (zh) 显示面板、电子设备及其防窥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