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389C - 借助图像载体件将导电颗粒从显影装置供入充电装置的成像设备 - Google Patents

借助图像载体件将导电颗粒从显影装置供入充电装置的成像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389C
CN1128389C CN00137475A CN00137475A CN1128389C CN 1128389 C CN1128389 C CN 1128389C CN 00137475 A CN00137475 A CN 00137475A CN 00137475 A CN00137475 A CN 00137475A CN 1128389 C CN1128389 C CN 1128389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ed
particle
image
charging
to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01374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00966A (zh
Inventor
平林纯
石山晴美
儿野康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3009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009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838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389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3/00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laying down a uniform charge, e.g. for sensitising; Corona discharge devices
    • G03G15/02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laying down a uniform charge, e.g. for sensitising; Corona discharge devices by contact, friction or induction, e.g. liquid charging apparatus
    • G03G15/02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laying down a uniform charge, e.g. for sensitising; Corona discharge devices by contact, friction or induction, e.g. liquid charging apparatus by bringing a charging member into contact with the member to be charged, e.g. roller, brush charg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成像设备,其包括:图像载体件;充电装置,其用于使图像载体件带电,该充电装置携带有导电颗粒,该装置还具有与图像载体件弹性压触的充电件;成像装置,其利用该充电装置通过在图像载体件上可选择地弥散电荷来形成静电图像;显影装置,其利用色调剂并将导电颗粒供入到图像载体件上而对图像载体件上的静电图像进行显影,其中由显影装置提供的导电颗粒被转印到充电件的压触部分而促进所述图像载体件的带电;调整装置,其用于改变充电件和显影装置的导电颗粒的供给位置之间相互关系。在该设备中,可利用导电颗粒将电荷发射到图像载体件,位于充电件表面上的导电颗粒量总是足够的,并克服了导电颗粒量自身的缺陷。

Description

借助图像载体件将导电颗粒从 显影装置供入充电装置的成像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成像设备,如采用静电复印工艺或静电记录***的复印机或打印机等,尤其涉及一种采用借助导电颗粒的接触型充电装置的成像设备。
背景技术
迄今,已经广泛使用电晕放电设备(电晕型带电器件)作为使成像设备中的图像载体件(被带电的件)以预定的极性和电位带电的带电设备,其中图像载体件是诸如静电复印光敏件或静电记录绝缘件等,成像设备是诸如静电复印设备或静电记录设备等。
电晕放电设备是一种非接触型带电设备。其包括由一组线圈构成的离子放电电极,还包括环绕该离子放电电极的屏蔽形式的电极。该屏蔽电极设置有指向被带电目标的表面的放电开口,但该屏蔽电极不与目标接触。在工作时,在离子放电电极和屏蔽电极上加上高电压而产生放电电流(电晕电子流),目标的表面露置于该电流下,从而使其带上预定的电极和电位的电。
近年来,又提出一些接触型带电设备的具体设想,由于它们比电晕型带电设备具有优越性,例如它们的臭氧产生量和能源浪费较少;其中的一些作为带电设备已经投入使用。
接触型带电设备包括一导电充电件,其采用辊子(带电辊)、毛刷、磁刷或刮片的形式,并被设置成与被充电件,如图像载体件等接触。在工作中,带电电压或具有预定电位的电压被加在接触充电件上,该接触充电件与被充电件,如图像载体件等接触,使得被充电件的圆周表面被带上预定的极性和电位的电。
接触型带电设备中的充电装置(带电组件)包括两个充电装置的组合:(1)基于静电放电的装置,和(2)基于发射电荷的装置。因此,接触型带电设备的特性的不同取决于这两个装置中谁处于主导。
(1)基于静电放电的充电装置
这种充电装置借助于接触型充电装置和被充电件之间产生的静电放电,利用该静电放电所产生的产品使被充电件的圆周表面带电。
在基于静电放电的带电***中,存在阈值。因此,为了使被充电件产生预定的电位,一定要将大于预定电压值的电位电压加在接触型充电件上。另外,基于静电放电的带电***本身所产生的副产品与基于电晕的带电器件相比,其量可以十分小。因此,即使采用了接触型带电***,也不可能完全避免由诸如臭氧等活跃离子产生的问题。
(2)基于电荷发射的装置
这种带电设备是直接将电荷从接触充电件发射到目标上,使得目标的圆周表面带电。其被称作带电***或电荷发射带电***。特别地,具有适当电阻的接触型充电件被设置成与被带电的目标的圆周表面接触,不用触发静电放电而使目标带电。换句话说,设备充电装置将电荷直接发射到被带电的目标的圆周表面上。关键在于其不依靠静电放电。因此,即使加于接触型充电件上的电压的电位小于阈值电压,也可以将与所加电压的电位基本相同的电位加在被带电的目标上。
由于这种发射型带电***没有离子产生,其不会受到与静电放电的副产品有关的不良影响。但是,由于接触型带电***是发射***,其性能会受到接触型充电件和被带电的目标之间的接触状态的较大影响。所以,重要的是接触型充电件的密度要高,要使充电件和被充电件之间的的表面速度有足够量的差别,并使接触型充电件以足够高的频率与被充电件接触。
(A)通过辊子带电
一种采用辊子型带电方法的接触型带电设备,换句话说,就是采用导电辊(带电辊)作为接触型充电件。因其安全性而被广泛使用。
在采用带电辊的情况下,基于静电放电(1)的充电装置是主导的充电装置。
带电辊由具有导电性或其电阻处于适当范围的橡胶或发泡材料制成。有时,为了获得预定特性,要层压上不同材料。
带电辊具有弹性,从而可以保持带电辊和被充电件(下称光敏件)之间的预定的接触状态。因此,带电辊的圆周表面被提供有大的摩擦阻力。一般地,其可以随光敏件转动,或者以与光敏件略微不同的速度被驱动。所以,当带电辊被用于将电荷发射到光敏件上时,由于污垢粘附于带电辊和/或光敏件而不可避免地降低带电辊的整体性能和/或其与光敏鼓之间的接触状态,因而使光敏件不能均匀地带电,除非带电辊是接触型充电件。换句话说,在传统的带电辊中,基于静电放电的充电装置在使光敏件带电过程中处于主导。
图5是一曲线,其示出了不同的接触型充电件的效率。横坐标表示加于接触型充电件的电位值,而纵坐标表示光敏件的相应的电位值。曲线A表示了传统的带电辊的特性。换句话说,当加于带电辊的电压的电位超过近似-500V的阈值时,开始使光敏鼓带电。因此,一般为了使光敏鼓带上-500V的电位,要对带电辊施加-1000V的直流电,或者对带电辊施加峰-峰值为1200V的交流电以及-500V的直流电,使得在带电辊和光敏鼓之间总是存在大于阈值的电位差,而光敏鼓的电位收敛于预定的电位,-500V。
为了更详细地说明,当带电辊被设置成与具有25微米厚的光导电层的光敏鼓接触时,当加于带电辊的电压的电位增加超过近似640V时,光敏鼓的表面电位开始增加。超过640V,光敏鼓的表面电位以斜率1线性增加。该阈值电位被定义为带电起始电压Vth。
换句话说,为了将光敏鼓的表面电位增加到电位Vd,必须施加大于光敏鼓的目标表面电位的电位为Vd+Vth的直流电压。这种仅仅对接触型充电件施加直流电压来使目标带电的方法被称为直流带电***。
但是,采用直流带电***来改变光敏件的电位值,使其达到预定值是相当困难的,这是因为接触型充电件的电阻值随环境改变而不同,还因为由于光敏件(图像载体件)被刮削而使其表面层的厚度改变,这会导致值Vth的变化。
因此,已经提出了使光敏鼓均匀和可靠带电的许多设想。在这些设想中,美国专利US4851960公开了一种交流带电***,按照该***,将由等于预定电位的直流电压和峰-峰值为2×Vth的振荡交流电压构成的组合电压施加于接触型充电件。该设想是为了采用交流电压来是电位均匀。因此,被充电件的电位收敛于电压值Vd,交流电压波峰和波谷的中心不受诸如环境变化等外界因素的干扰。
但是,即使在上述的这种接触型带电设备中,其充电装置还主要依靠静电放电。所以,施加于接触型充电件的电压的电位需要大于光敏鼓要被带电的电位值。因而会产生臭氧,虽然量很微小。
另外,当采用交流带电***进行均匀带电时,会产生额外量的臭氧,而接触型充电件和光敏件会在交流电压产生的电场作用下振动,这会导致噪音(交流带电噪音)。另外,对光敏鼓的圆周表面的破坏等是十分严重的。这些是新的问题。
B)利用毛刷带电
这种带电方法是采用带有由导电纤维材料制成的刷子部分的部件作为接触型充电件(毛刷型充电件)。在工作中,由导电纤维材料制成的刷子部分被设置成与作为被带电目标的光敏件接触,将形成预定电位的电荷量施加于刷子部分来使光敏鼓的圆周表面带电而具有预定的极性和电位。
这种毛刷型带电***的主导的充电装置是上述基于静电放电(1)的充电装置。
已经有两种毛刷型充电装置投入使用:固定型和辊子型。前者包括一片由具有适当电阻的编织纤维材料制成的软绒布,以该软绒布为基布,将电极安装于该软绒布,而后者包括金属芯和一片类似于固定毛刷型充电装置的软绒布,该软绒布包裹着金属芯。对于软绒布而言,可以采用那些纤维密度近似为100股/mmSUP2/SUP的。但是,为了利用发射电荷使光敏件的带电足够均匀,这种纤维密度又不足够高到可以保持充电件和光敏鼓之间的令人满意的接触状态。所以必须在充电件和光敏件的圆周表面之间提供不能由机械实现的速度差,这是不实际的。
加直流电压时的毛刷型充电装置的特性由图5中的曲线B表示。换句话说,在使用毛刷型充电装置时,不论是固定型,还是辊子型,还主要是通过电荷使光敏鼓带电,该电荷是通过采用电位高于目标电位的带电电压所产生的。
C)通过磁刷带电
在这种带电方法中,就是采用磁刷作为接触型充电件,所述磁刷即导电磁性颗粒以刷子形式被磁性地限定于磁性辊上。在工作时,磁刷被设置成与光敏件接触,然后施加预定电位的带电电压,使作为被带电目标的光敏鼓的圆周表面带电,使其具有预定的极性和电位。
在磁刷型充电装置中,主导的充电装置是发射充电装置(2)。
当采用直径处于5-50微米范围内的带电磁性颗粒来形成磁刷时,在磁刷和光敏鼓之间提供了足够量的圆周表面速度差,从而通过直接的电荷发射使光敏鼓均匀带电。
这由图5的曲线C表示,这些曲线表示不同形式的充电装置的特性,这种磁刷型充电装置可以使加在光敏鼓上的电位基本上与施加于充电件上的电位值成正比。
但是,这种装置还是存在其问题。例如,其结构复杂,磁刷的一些带电磁性颗粒会脱落并附着于光敏鼓。
已公开的日本专利申请NO.3921/1994公开了一种通过将电荷直接发射到电荷保持部分而使光敏鼓带电的方法,所述电荷保持部分可以是光敏鼓的带电发射层上的电子接收板或导电颗粒。这种方法不依靠静电放电。因此利用该方法施加于充电件上的电压的电位仅仅与加在光敏鼓上的电位是一样高的,而且,其不产生臭氧。另外,其不需要采用交流电压。因此也不存在带电噪音。换句话说,这种方法相对于辊子型带电方法是优越的,其不产生臭氧并浪费较少量的电能。
D)色调剂回收***(无清洗器***)
在转印型图像记录设备中,在图像转印后保持于光敏鼓(图像载体件)上的色调剂(色调剂)或残留的色调剂(残留的色调剂)由清洗器(清洗设备)从光敏鼓的圆周表面去除。从环保的观点出发,理想的是不产生多余的色调剂。因此,已经产生了采用色调剂回收***(或色调剂回收工艺)的图像记录设备。在这种图像记录设备中,不设置清洗器,在图像转印后保持于光敏鼓上的残留的色调剂通过显影设备(显影-清洗工艺)从光敏鼓上去除。换句话说,残存的色调剂由显影设备回收。
显影-清洗工艺是一种方法,其中在图像转印后而残存于光敏鼓的色调剂由对在图像转印后的隐性图像进行显影的过程中的感光过度偏离差(施加于显影设备的直流电压的电位和光敏鼓的圆周表面的电位之间电位差)来回收,该方法使用在接续于带电和曝光步骤之后的显影过程中。根据这种方法,残存的色调剂由显影设备回收并用于接续的成像循环中。换句话说,没有色调剂被浪费;不产生多余的色调剂,减少了维护的劳动量。另外,不设置清洗器可以使无清洗器记录设备具有节省空间的优点;无清洗器记录设备与带有清洗器的记录设备相比可以十分的小。
在无清洗器***中,残存的色调剂通过带电位置,然后通过显影设备,而不用利用上面所述的清洗器来从光敏鼓的圆周表面去除,使得色调剂被回收并用于接续的成像循环的显影处理中。因此,色调剂回收***具有其自身的问题,即,怎么借助于电绝缘的色调剂来合适地使光敏鼓带电,所述色调剂存在于光敏鼓和接触型充电件之间的接触部分,由于当接触型充电件用作无清洗器记录设备的使光敏件带电的部件时,残存的色调剂被限定地存在于光敏鼓和接触型充电件之间。当光敏件被辊子型充电件或毛刷所带电时,光敏鼓上残存的色调剂甚至会扩散而破坏残存的色调剂所分布的模板,而且光敏鼓主要通过借助采用相当大的电压而产生的静电放电来带电。当使用磁刷使光敏件带电时,由带电磁性颗粒构成的刷子部分,即粉末颗粒与光敏鼓挠性接触,从而使光敏鼓带电。
E)用颗粒附着接触充电件
a.公开号为平7-99442的日本专利申请中公开,为了不需要接触充电装置的带电来实现稳定和均匀的带电,将颗粒施加于可以与被充电件接触的接触充电件的表面。接触充电件(带电辊)由被充电件(光敏件)驱动(没有圆周速度差的驱动),虽然臭氧的产生量明显地小于诸如电晕充电器或类似设备的电晕带电器,其主要的带电原理仍然是类似于上述辊子带电的放电型充电装置。特别地,当为了提供更稳定均匀的带电而采用加有交流的直流电压时,因放电而产生的臭氧量增加。当长期使用这种装置时,后者长期使用无清洗器型的成像设备时,因产生臭氧而引起的问题,如图像漂移等就变得严重。
已公开的日本专利申请平5-150539公开了一种采用接触带电的成像方法,其中色调剂至少包括显影颗粒和具有平均颗粒尺寸较少量的导电颗粒,这是为了防止长期反复的成像色调剂颗粒和/或细的二氧化硅颗粒沉积于导电装置的表面而导致的带电缺陷。但是,该接触带电仍旧使用放电型充电装置,因此其仍存在上述问题。
b.美国的专利申请09/03510909/035108和09/035022中公开,为了通过使被充电件和接触充电件之间以适当的速度差接触来改善发射带电,在接触充电件上附着导电颗粒(带电促进颗粒),借此实现紧密的接触,从而通过紧密接触来改善带电,形成令人满意的发射带电性能。
由于在接触充电件上使用带电促进颗粒而使带电性能显著提高,接触充电件的主要功能是相对于被充电件提供辊隙,从而能支承(携带)带电促进颗粒,通过存在于该辊隙中的带电促进颗粒来实现接触充电件的主要功能。在该***中,传统上称为“接触充电件”的在这里被称作“带电促进颗粒的支承件”(带电促进颗粒支承件)。
在所述E)-b的采用带电促进颗粒的发射充电装置的将带电促进颗粒施加于导电颗粒支承件的***中,附着于带电促进颗粒支承件表面的带电促进颗粒量仅在将该颗粒施加于颗粒支承件表面时的初始阶段就降低了,从而影响了带电的性能。
因此,必须设置相带电促进颗粒支承件提供带电促进颗粒的装置。就这种供给装置而言,借助于图像载体件(被充电件)的表面,带电促进颗粒从显影装置被供入到图像载体件和带电促进颗粒支承件之间的辊隙的带电部分,这种***是优越的,因为显影装置可以被用作带电促进颗粒的供给装置,从而可以降低尺寸。
在采用带电促进颗粒的发射充电装置中,带电促进颗粒实际上用作接触充电件,所以从显影装置向带电部分供给带电促进颗粒的***是一个新***,其中实质上是接触充电件的带电促进颗粒可以从显影装置不断地供入。
在这种***中,作为接触充电件的带电促进颗粒从显影装置供入到形成于图像载体件和带电促进颗粒之间的辊隙的带电部分,其优点是带电促进颗粒不会不均匀地沿纵向供入到带电促进颗粒支承件。当带电促进颗粒不能被稳定地供入,带电促进颗粒就不能均匀地分布在带电促进颗粒支承件的表面。如果是这样,会局部地影响带电性能。
但是,当利用电场将带电促进颗粒从显影装置供入到图像载体件时,在成像过程中,带电促进颗粒被相应地供入到图像模板。因此,会导致带电促进颗粒不均匀地分布在带电促进颗粒支承件的表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像设备,其中利用导电颗粒将电荷发射到图像载体件。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像设备,其中位于充电件表面上的导电颗粒的量总是足够的。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像设备,其中克服了导电颗粒量自身的缺陷。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成像设备,包括:
图像载体件;
充电装置,用于对所述图像载体件进行充电,该充电装置携带有导电颗粒并具有与所述图像载体件相弹性压触的充电件;
成像装置,用于通过在利用所述充电装置得到充电的所述图像载体件上有选择地散布电荷,而形成静电图像;
显影装置,用于利用色调剂对所述图像载体件上的静电图像进行显影并将导电颗粒供给到所述图像载体件,其中由显影装置提供的导电颗粒被送到所述充电件的压触部分,而对所述图像载体件的充电做出贡献;
调整装置,用于改变所述充电件和所述显影装置的导电颗粒的供给位置之间的相互关系。
附图说明
图1简要示出了根据实施例1的成像设备。
图2(a)表示根据实施例1的成像设备的带电辊表面上的带电促进颗粒沿带电辊的长度方向上的数量分布,图2(b)表示传统的成像设备的带电辊表面上的带电促进颗粒沿带电辊的长度方向上的数量分布,图2(c)是打印出的图像模板。
图3同样地示出了根据实施例3的成像设备。
图4示出了带有表面带电发射层的光敏件的层状结构例子的形式。
图5是带电特性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
<实施例1>(图1和2)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成像设备的例子的简要截面图,说明了该设备的一般结构。
本实施例中的成像设备是无清洗器的激光打印机,其采用了转印型静电复印照排技术,电荷发射***和工装支架***。
本实施例中的成像设备的区别特点在于带电性能改善颗粒被混入显影设备(显影装置)中的色调剂内,借助于光敏件的圆周表面,该带电性能改善颗粒从显影装置被供入到光敏件和带电性能改善颗粒支承件之间的辊隙(带电位置)。另外,穿过一定的区域位置,通过曝光工艺成像信息被记录下来,该区域位置在每次复制时都沿光敏件的纵向位移,从而改变带电性能改善颗粒沿辊隙的纵向在带电辊隙中分布的模板,使得带电性能改善颗粒在带电性能改善颗粒支承件上的分布沿辊隙的纵向,也就是带电性能改善颗粒的纵向变得均匀。
(打印机的一般装置)
[图像载体件]
标号1代表作为图像载体件的转动鼓形式的静电复制光敏件(被充电件)。本实施例中的打印机采用了极性互换显影***,因此,光敏件1的光敏材料是可带负电荷的光敏材料。本实施例中的光敏件直径为30毫米,其光敏材料是有机光敏电阻。其沿箭头所示,以94毫米/秒的速度沿顺时针方向被旋转驱动。
[带电工艺]
标号2代表作为带电性能改善颗粒支承件的导电弹性辊(下称带电辊),其以预定量的压力保持与光敏件1接触。
以字母符号a标识的是光敏件1和带电辊2之间的辊隙(下称带电间隙)。带电辊2的圆周表面预附着有带电性能改善颗粒m,因此,一定量的带电性能改善颗粒存在于带电间隙a内。
带电辊2以下面这种方式以与光敏件1相同的圆周速度被驱动,即带电辊2在带电间隙a的圆周表面的运动方向与光敏件1在带电间隙a的圆周表面的运动方向相反,使得在两个辊的圆周表面在带电间隙a相互接触时,带电辊2的圆周表面在带电间隙a与光敏件1的圆周表面产生相对运动。
将预定电荷从电源施加到带电辊2上。结果,将电荷发射到光敏件1的圆周表面,使其均匀带电,具有预定的极性和电位。
在本实施例中,从电源S1将电荷施加于带电辊2,使得在光敏件1旋转时,光敏件1的圆周表面被均匀带电,使其具有近似700V的电位。
下面以独立的部分详细说明带电辊2,带电性能改善颗粒m和电荷发射。
[曝光工艺]
当光敏件1继续旋转时,光敏件1的均匀带电的表面曝光于由未示出的激光扫描仪发出的扫描激光束L,该激光扫描仪包括激光二极管和多角镜等。通过测定激光束L的亮度可以得出反映目标图像的图像信息的接续的电子数字图像信息。因此,在光敏件1旋转时,当均匀带电的光敏件1的圆周表面曝光于激光束L时,反映目标图像信息的静电隐性图像便形成于旋转的光敏件1的圆周表面上。
[显影工艺]
标号3代表了极性互换和非接触型显影设备。已经形成于光敏件1圆周表面的静电隐性图像被这种显影设备3极性互换地显影为色调剂图像(色调剂图像)。
本实施例中的显影设备使用的色调剂31是可带负电荷的单一组分的磁性色调剂,其是绝缘的,平均的颗粒直径是6微米。
在色调剂31中,已经混有带电性能改善颗粒,其混合到色调剂31中的量占色调剂31的百分之二。但是,混合比例并不限定于本实施例中的数值。
本实施例中的色调剂31是具有测量容积电阻近似为1013欧姆。厘米的绝缘色调剂,并且是用下述方式形成的。磁铁、单体无机色调剂和金属复合物作为负电荷控制剂被混合入粘结树脂,该树脂主要是苯乙烯和丙烯酸树脂的共聚物。磁铁和金属复合物的重量比是60∶1。在制成色调剂31之后,将0.8(重)%的吸水性二氧化硅微细颗粒加入到色调剂中,制成更易流动的色调剂。
标号32代表直径为16毫米的非磁性显影滚筒,其包含有磁芯33。上述色调剂31(+m)附着于显影滚筒32的圆周表面。通过定位使显影滚筒32和光敏件的圆周表面之间的距离为500微米,且显影滚筒和光敏件1的转速相同。从显影电源S2将显影电压施加在显影滚筒32上。
显影设备中的色调剂31(+m)由显影滚筒32产生。当显影滚筒32旋转时,显影滚筒32上的色调剂借助于弹性刮片34(调整刮片)调整其厚度,而在显影滚筒靠在弹性刮片34上摩擦时被摩擦生电地带电。
显影电压是组合电压,其包括-350V的直流电压和频率为1.6千赫、峰-峰值为1.7千伏的交流电压。就显影工艺而言,在显影滚筒32和光敏件1之间的的显影位置b施行了单一组分的跃变显影工艺。显影电压不必限定于上述的说明。
为了调整色调剂31的量并使色调剂31带电,弹性显影刮片34由弹性硅酮橡胶制成。为了给刮片提供适当的弹性量,刮片的硬度被设置成45度的硬度(由JIS-A=JIS-K6301的A型硬度计测量所得),刮片的厚度为1.4毫米,伸出长度为10毫米。弹性显影刮片34和显影滚筒32之间的接触压力被设置成近似30克/厘米。另外,显影滚筒32的圆周表面附着有热固性苯酚树脂,促进色调剂的带电。
[转印工艺]
标号4代表作为接触型转印装置的转印辊,其电阻在适当的范围内。转印辊4保持以预定量的压力与光敏件1接触,形成转印间隙c。
作为记录载体的转印载体P被以预定的周期从未示出的片材供给部分供入到该转印间隙c,当转印载体P通过转印间隙c时,从转印电源S3将预定的转印电压加在转印辊4上。结果,随着转印载体P被进入转印间隙c,光敏件1上的色调剂图像被连续地传递到转印载体P上。
本实施例中的转印辊4包括金属芯41和形成于金属芯41圆周表面的载体电阻发泡层42。其电阻值为5×108欧姆.厘米。为了转印操作,将+3000V的直流电压加在金属芯41上。当转印载体被导入转印间隙c时,其被转印通过转印间隙c,并由转印辊4和光敏件1夹压着。当转印载体P被转印通过转印间隙c时,形成并产生于光敏件1圆周表面的色调剂图像借助于静电力和压力被连续地传递到转印载体P的上侧。
[定影工艺]
标号5代表定影设备,其采用热定影***。在转印进入转印间隙c之后,并从光敏件1获得色调剂图像,转印载体P离开光敏件1的圆周表面,被导入定影设备5。在定影设备5中,色调剂图像被固定到转印载体P上。因此,转印载体P作为打印件或复印件从设备输出。
[支架]
本实施例中的打印机采用工装支架C,其作为整体包括三个处理设备,即,光敏件1、带电辊2和显影设备3,它们作为主要组件,能可拆卸地安装于打印机。整体上设置于支架C内的处理设备的组合不必限定于上述说明。
(2)带电辊2
在本实施例中作为带电性能改善颗粒支承件的带电辊2是通过在金属芯21的圆周表面包裹具有适当电阻的橡胶或发泡材料层来制成的。
载体电阻层22是由按照树脂(如尿脘)、导电颗粒(如碳黑)、硫化剂和发泡剂的配方得到的材料制成的,并形成环绕金属辊子21的辊子形状。在成型之后,必须对其圆周表面进行抛光。
本实施例中带电辊2的测量电阻为5×106欧姆.厘米。带电辊2的电阻值以下述方式测量:首先,将成像设备的光敏件1与铝鼓接通。其次,在铝鼓和带电辊2之间施加100V的电压,测量这两个部件之间的电流量。然后,由得到的电流值就可获得带电辊2的电阻值。测量是在温度为25℃、湿度为60%的环境下进行的。只要涉及到环境,其他的实施例也与本实施例同样处理。
本实施例中的带电辊2的圆周表面上的平均微粒直径是20微米。平均微粒直径由光学显微镜测得。
关键的是作为带电性能改善颗粒支承件的带电辊2还起电极的作用。也就是说,带电辊2不仅必须具有合适的弹性量,使其令人满意地保持与被充电件接触,而且还必须具有足够低的电阻值,从而能适当地使被充电件,也就是作为运动目标的光敏件1带电。换句话说,如果在光敏件1上存在涉及电压电阻的缺陷部分,如针孔,带电辊2必须能防止电压损失。当被充电件是静电复印光敏件,带电辊2的电阻最好在104-107欧姆的范围内。
带电辊2的圆周表面最好是具有微观上的不规则形状,使得带电性能改善颗粒能够附着其上。
至于带电辊2的硬度,如果其低到一定程度,会使带电辊2的形状不稳定,进而带电辊2就难以与光敏件1保持适当的接触,而如果硬度过高,带电辊2就难以与光敏件1形成带电间隙a,即使带电辊2形成了带电间隙a,带电辊2和光敏件1之间的接触状态在微观上也不理想。因此,带电辊2的硬度最好在Asker C硬度标准的25-50度的范围内。
带电辊2的材料选择不必限定于弹性发泡材料。其可以是EPDM、尿脘、NBR、硅酮橡胶、IR等,其中弥散有诸如碳黑或金属氧化物的导电物质,用来调整其电阻。上述列出的材料可以是其自然状态或是其发泡状态。另外,可以取代弥散的导电物质,而采用离子导电物质调整其电阻。
在本实施例中,带电辊2依靠其弹性,保持以预定的压力被压在作为被充电件的光敏件1上,形成几毫米宽的带电间隙a。
(3)带电性能改善颗粒
在本实施例中,使用平均颗粒直径为1微米、电阻为107欧姆的导电的氧化锌作为带电性能改善颗粒,其被预先附着于作为带电性能改善颗粒支承件的带电辊2的圆周表面,另外还要将带电性能改善颗粒加入到色调剂31中。
不论带电性能改善颗粒m是颗粒的初始状态,即颗粒m自然地独立地处于其中的状态,还是其第二状态,即颗粒m凝固形成大尺寸的颗粒的状态,都没有问题。也就是说,颗粒m的状态不是关键的,只要处于凝固状态的m能够起到带电性能改善颗粒的作用即可。
当带电性能改善颗粒处于其凝固状态时,带电性能改善颗粒的平均直径被限定为第二颗粒的平均颗粒直径。在确定带电性能改善颗粒的平均颗粒直径时,随机挑选100个或更多的带电性能改善颗粒,采用光学或电子显微镜测量其最大的水平弦长。然后就获得了其测量容积的颗粒尺寸分布,而带电性能改善颗粒的平均颗粒直径被定义为基于所获得的颗粒尺寸分布的平均值的50%。
如果带电性能改善颗粒m的电阻值不小于1012欧姆.厘米,带电性能改善颗粒m就不起作用。因此,其电阻必须不超过1012欧姆.厘米,最好不超过1010欧姆.厘米。在本实施例中是1×107欧姆.厘米。电阻是通过对压块方法所测量的带电性能改善颗粒m的值进行数字规格化处理而获得的。具体地,将近似为0.5克的带电性能改善颗粒样本置于底面积为2.26平方厘米的缸体内,然后在上下电极之间加100V的电压,同时在上下电极之间施加15千克的物理压力,将样本压实,从而测量样本的电阻。然后,通过对所测量的带电性能改善颗粒m的电阻值作数字的规格化处理,就获得了特定的带电性能改善颗粒的电阻值。
为了防止带电性能改善颗粒m受到形成隐性图像的曝光处理的干扰,带电性能改善颗粒m最好是白色的或近似透明的,并且是非磁性的。另外,考虑到要将一些带电性能改善颗粒从光敏件1传递到记录载体P上,其最好是无色或白色的,特别是在彩色记录时。此外,当带电性能改善颗粒m的平均颗粒尺寸小于色调剂31的平均颗粒尺寸的一半时,带电性能改善颗粒m很少会受到上述曝光处理的影响。因此,带电性能改善颗粒m的平均颗粒直径应该不大于色调剂31的平均颗粒直径的一半。至于说带电性能改善颗粒的平均颗粒直径的最小限度,考虑到考虑的稳定性,被认为是10毫微米。
至于说带电性能改善颗粒m的材料,本实施例中采用了导电的氧化锌颗粒。但是,材料的选择不限于此;可以采用多种其他的导电颗粒:除氧化锌以外的金属氧化物导电颗粒,如氧化铝,金属氧化物颗粒和有机材料的混合物,以及经表面处理的各种上述材料。
(1)电荷发射
1)由于光敏件1和带电辊2之间在带电间隙a存在较大的摩擦阻力,而要将作为带电性能改善颗粒支承件的带电辊2设置成与作为图像载体件的光敏件1接触,并且使带电辊2(光敏件1)与光敏件1(带电辊2)之间产生预定的相对圆周速度,这是很困难的。但是,当带电性能改善颗粒m处于带电辊2和光敏件1圆周表面之间的带电间隙a时,带电性能改善颗粒m不仅可以容易地使带电辊得到润滑,并能有效地与光敏件1接触,同时能以预定的速度相对光敏件1运动,而且带电性能改善颗粒m还能补偿带电辊2和光敏件1之间在带电间隙a处存在的微观上的不规则形状,提高带电辊2与光敏件1的圆周表面电接触的频率。
只要带电辊2(光敏件1)与光敏件1(带电辊2)之间存在足够大的相对速度差就能显著地提高带电性能改善颗粒m与光敏件接触的频率,从而显著地改善带电性能改善颗粒m和光敏件1的圆周表面间的接触状态;换句话说,带电性能改善颗粒m在带电间隙a会不漏掉任何位置地与光敏件1的圆周表面发生摩擦。结果,电荷被直接发射到光敏件1。也就是说,处于带电辊2和光敏件1之间的带电间隙a处的带电性能改善颗粒m使电荷发射成为接触型充电装置中的主导因素。
至于说到为带电辊2和光敏件1之间提供预定的相互之间的相对圆周速度差的结构,可以旋转驱动带电辊2,或者带电辊2不转动,而旋转驱动光敏件1。最好在转印工序之后旋转驱动带电辊2来暂时地回收和匀化保持于光敏件1上的色调剂颗粒,并将其转印到带电间隙a。另外,带电辊2的旋转方向应该使带电辊2和光敏件1的圆周表面之间在带电间隙a以相反的方向运动,这是因为通过带电辊2以与光敏件1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来暂时地将保持于光敏件1上的色调剂从光敏件1上分离,可以使电荷更理想地发射到光敏件1上。
因此,可以获得足够高的带电效率,使光敏件1带上基本上与加在带电辊2上的电压电位相同的电位,这在采用传统的辊式带电方法中是不能获得的。换句话说,当以上述方式设置带电性能改善颗粒m时,必须要加在带电辊2上的用来使光敏件1带上预定电位的电压实际上与光敏件1所要带的电位相等,另外,这可以提供安全和稳定的带电***或设备,即,不依靠静电放电的接触型带电方法和/或设备。
以上述形式将带电性能改善颗粒m设置于带电间隙a,和/或以上述方式将带电性能改善颗粒m附着于带电辊2的圆周表面,根据电荷发射效率,从每一打印操作的刚刚开始,使打印机高效工作。
2)在无清洗器的成像设备中,在进行图像转印之后保持于光敏件1圆周表面的色调剂颗粒通过光敏件1圆周表面的运动被以未接触地转印到带电间隙a。
但是,带电辊2与光敏件1接触并使带电辊2以预定的相对速度相对光敏件1的圆周表面运动,这破坏了保持于光敏件上的色调剂颗粒所形成的模板。因此,要避免上述模板在接续形成的图像的半个着色区域发生叠影。
3)在被转印到带电间隙a之后,上述转印的残存的色调剂颗粒附着于带电辊2。由于色调剂本身是绝缘的,附着于带电辊2上的转印的残存色调剂颗粒是使光敏件1带电不充分的因素之一。
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在带电间隙a有带电性能改善颗粒m的存在能使带电辊2较好地与光敏件1保持接触,还能保持与光敏件1之间适量的接触电阻。因此,如果不考虑因转印残存的色调剂颗粒而给带电辊2带来杂质的话,则可以长期地将电荷发射到光敏件1;也就是说,通过施加低电压可以均匀地使光敏件1带电并不产生臭氧。
4)在附着于带电辊2之后,转印的残存色调剂被逐渐从带电辊2的圆周表面发射,回到光敏件1上,并随着光敏件1的圆周表面的运动到达显影位置b,在那里它们被显影设备3清除(回收),同时光敏件1上的隐性图像被显影。由显影设备回收的色调剂颗粒被重新使用。
在这种情况下,带电辊2上的带电性能改善颗粒m降低了使转印的残存色调剂颗粒附着于带电辊2上的力值。因此,提高了将转印的残存色调剂颗粒从带电辊2发射到光敏件1的效率。
上述的清洗光敏件1及对其上的隐性图像显影的工艺是这样的一种清洗工艺,其借助于防止曝光过度电压来回收附着于光敏件1上的色调剂颗粒,所述防止曝光过度电压即在接续的光敏件1的旋转成像的显影处理过程中,加在显影设备上的直流电压与光敏件1的圆周表面上所带电荷的电位差,即在接续的光敏件1的旋转成像过程中,在光敏件1的圆周表面的在图像转印之后留下的色调剂颗粒所在的部分再次带电,并对形成的隐性图像曝光。在诸如本实施例打印机中所进行的显影处理的极性互换显影的情况下,这种清洗兼显影的工艺是通过电场来进行的,该电场用于借助“暗”电位将色调剂颗粒从光敏件1的相应区域回收到显影滚筒,同时该电场用于借助“亮”电位将色调剂颗粒从显影滚筒附着到光敏件1的相应区域。
5)带电性能改善颗粒m固着于光敏件1的圆周表面的存在形式,即带电性能改善颗粒m实质上附着于光敏件1的圆周表面能有效地提高色调剂从光敏件1侧传递到记录载体P上的效率。
(5)带电间隙a或带电辊2的带电性能改善颗粒m的补给
尽管开始就在光敏件1和带电辊2之间的带电间隙a设置了足量的带电性能改善颗粒m,或者开始就在带电辊2上附着有足量的带电性能改善颗粒m,该带电性能改善颗粒m的量还是会随着设备的使用而逐渐减少。另外,随着设备的使用,带电性能改善颗粒m本身也会逐渐损耗。因而导致充电装置性能的下降。
所以,因带电性能下降而需要向带电间隙a和带电辊2补给带电性能改善颗粒m。
在本实施例中,带电性能改善颗粒m被混入非接触型显影设备3所采用的色调剂31。因此,带电性能改善颗粒m被供入显影设备3的靠近光敏件1的圆周表面的显影位置b处,然后被固着于光敏件1的圆周表面,并转印到带电间隙a,将带电性能改善颗粒m设置于光敏件1和带电辊2之间,或者附着于带电辊2的圆周表面,改善光敏件1和带电辊2之间的有关导电性的接触状态。这样就重新开始设备的带电操作。在本实施例的***中,带电性能改善颗粒m实际上充当了接触充电件的角色。换句话说,带电执行促进件实际上是由显影设备提供的。
在转印间隙c,光敏件1上的色调剂图像被转印电压吸引到记录载体P上,并因此被成功地传递到记录载体P。但是,由于光敏件1上的带电性能改善颗粒m是导电的,它们没有被成功地传递到记录载体P,而实际上附着于光敏件1,然后被转印到带电间隙a并借助于光敏件1的圆周表面的运动通过转印间隙c。
在显影设备中,已经被混入色调剂31的带电性能改善颗粒m与色调剂颗粒产生摩擦。由于本实施例中采用的色调剂31中也另外加入了负电荷控制物质,所以带电性能改善颗粒m因负电荷控制物质的静电作用带上与其相反极性的正电荷。因此,利用显影滚筒32和光敏件1之间的电位差将显影滚筒32上的色调剂31中的带电性能改善颗粒m供入光敏件1的圆周表面。因为带电性能改善颗粒m与色调剂31的极性相反,它们在转印位置没有被转印,并因此被供入到带电辊2和光敏件1之间的带电间隙a,在那里,它们附着于带电辊2的圆周表面。
(6)带电性能改善颗粒m的均匀分布
在本实施例中,顺次移动位置范围,通过这些位置,成像信息被记录到光敏件1,这是为了沿带电间隙a的纵向移动带电性能改善颗粒的分布模板,使得带电性能改善颗粒能沿带电辊2的纵向均匀地供入带电辊2。
特别是光敏件1的圆周表面上的范围区域,通过该区域就可以借助来自扫描仪的曝光激光束L记录成像信息,所述的区域在每次复制时都要移动,使得从显影设备3将带电性能改善颗粒供入到带电间隙a而形成的分布模板在每次复制时都变换。因此,即使用曝光装置L连续地记录相同的成像信息,在带电间隙a的纵向上的带电性能改善颗粒m的分布模板也要变换。所以,实际上带电性能改善颗粒m在带电间隙a的纵向上分布没有偏离。因此,即使带电性能改善颗粒m沿带电辊2的纵向被附着于带电辊2的圆周表面,也还能够提供给带电辊2以均匀的带电性能。
(7)带电性能的估测
在使用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成像设备连续印制500份如图2(c)所示的表格模板后,再印制参考图像的复印件。然后估测所获得的参考图像的复印件的质量来间接估测该设备的带电性能。
为了比较,将传统的成像设备以与本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相同的方式进行测试,并比较它们的结果而评价带电性能,其中在传统的成像设备中,光敏件1圆周表面上的位置范围是固定的,通过该位置可以借助来自扫描仪的激光束L记录成像信息,因此,带电性能改善颗粒m被供入带电间隙a,并转印到带电辊2的圆周表面,形成固定的分布模板。
另外,通过测量带电辊2圆周表面上附着的带电性能改善颗粒m的量,比较本实施例的设备和传统设备之间所提供的带电性能改善颗粒的均匀度的差别。
测量带电性能改善颗粒m的数量的方法如下:在打印操作的正中间停止成像设备,用光学显微镜(OVM1000N,Olympus)和数字摄影记录仪(SR-3100,DELTIS)对带电辊2的圆周表面进行拍照。光学显微镜配有1000倍的物镜。
为了获得每一带电辊2的颗粒数量分布,数字图像要经过等弥散放大处理,并采用给定的阈值变成二进制图像。然后测量每个二进制图像的整个白色区域的尺寸。区域尺寸的值因生成二进制图像所采用的阈值的不同有显著的不同。但是,只要阈值保持固定,就能获得带电辊2圆周表面上的沿带电辊2的纵向的颗粒分布。
因此,用上述方法测量到的附着于带电辊2圆周表面上的带电性能改善颗粒m的数量值不是绝对值,而是代表带电性能改善颗粒m在带电辊2的纵向上分布的相对不规则性。
图2(a)表示附着于本实施例成像设备的带电辊2上的带电性能改善颗粒的测量结果,即沿本实施例成像设备的带电辊2的纵向在带电辊2圆周表面上的带电性能改善颗粒的分布。图2(b)表示附着于传统成像设备的带电辊2上的带电性能改善颗粒的测量结果,即沿传统成像设备的带电辊2的纵向在带电辊2圆周表面上的带电性能改善颗粒的分布。
从图2(a)和图2(b)所示的颗粒分布之间的比较可以明显看出,如图2(b)所示,带电辊2圆周表面上的带电性能改善颗粒m的数量沿带电辊2纵向的分布模板的不规则反映了表格图像的模板,而代表本实施例的图2(a)没有显示这种趋势,证明了根据本发明的设备的带电辊2不太可能产生不适当的带电。
通过比较本实施例的成像设备和传统设备之间的在连续打印表格模板之后所打印的参考图像的质量,表明:在比较例的成像设备中,带电辊2在通过对应于表格模板的刻度线部分之后,其带电性能会降低,对图像质量有不利影响。但是,在本实施例成像设备中,带电性能改善颗粒m的模板沿带电间隙a的纵向的分布被表示实际上没有偏移,证明本实施例的设备能长期保持理想的带电性能。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带电性能改善颗粒m被混入色调剂,并通过光敏件1的圆周表面从显影设备3供入带电间隙a。另外,由曝光光束L记录成像信息所通过的光敏件1圆周表面上的区域在每次复制时都沿光敏件1的纵向位移,从而变换带电性能改善颗粒沿带电间隙a纵向的分布,使带电性能改善颗粒均匀地分布于带电辊2上。因此可以长期保持理想的带电性能。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激光束L记录成像信息所通过的区域位置在每次复制时都产生位移。但是,这种操作不是强制性的。例如,图像曝光、记录的区域位置可以按照一定或不定量的成像循环间隔地位移。
另外,带电、显影和转印中所设置的电极不必精确地限于本实施例中的设置。
<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顺次改变带电辊2相对于光敏件1的位置,进而改变带电性能改善颗粒沿带电间隙a纵向的分布模板,使带电性能改善颗粒沿带电辊2的纵向均匀地供入带电辊2。
特别地,对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结构作了如下改变:由来自扫描仪的曝光光束L记录成像信息所通过的光敏件1圆周表面上的区域在每次复制时不发生位移,而是固定的,即作为带电性能改善颗粒支承件的带电辊的位置相对于光敏件1的曝光区域产生位移,换句话说,以一定或不定的间隔相对于带电性能改善颗粒m的分布模板产生位移,从而实际上消除了带电性能改善颗粒的分布模板供入到带电辊2上的偏移,而将带电性能改善颗粒m均匀地附着于带电辊2的圆周表面。因此,实现了均匀的带电性能。
在本实施例中,带电辊2的结构能通过安装于带电辊2的金属芯21的一个纵向端部上的摇把使带电辊2沿光敏件1的纵向移动,这没有在附图中示出,而且带电辊2的位置可以在每次复制时沿纵向位移,产生最大为3毫米的偏移量。上述偏移量对应于20份复印件。
因此,即使当激光束L的曝光区域或扫描区域保持不变,带电性能改善颗粒m在带电间隙a的分布的模板仍可沿带电间隙a产生变化。因此,实际上带电性能改善颗粒m在带电间隙a的分布的模板没有产生偏移。因此,带电性能改善颗粒m沿带电辊2的纵向被均匀地附着于其圆周表面,实质上消除了作为接触充电件的带电性能改善颗粒m的量在带电辊2圆周表面上的不合适区域的产生。所以,保持了理想的均匀的带电性能。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带电辊2的位置在每次复制时沿光敏件1的纵向产生位移。但是,带电辊2产生位移的频率不必限于每次复制进行一次。例如,必要时可以以一定或不定的间隔使带电辊2的位置产生位移。
除了上述的用于使带电辊2产生位移的结构之外,本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结构和控制***与第一实施例中的成像设备的相同,所以那些说明部分被省略了。
<实施例3>(图3)
在本实施例中,成像设备上设置有用于使光敏件1的圆周表面的区域产生位移的部件,带电性能改善颗粒被供给通过上述区域,使得带电性能改善颗粒被供给通过的带电辊2圆周表面上的区域能沿带电间隙a的纵向产生位移,从而使带电性能改善颗粒沿带电辊2的纵向均匀地分布于带电辊2的圆周表面。
特别地,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设备在结构上被改变如下:由曝光光束L记录的成像信息所通过的光敏件1圆周表面上沿其纵向的区域没有位移,即,是固定的,并且设置了带电性能改善颗粒移动部件6(图3),其用于使带电性能改善颗粒从显影设备3被供入到光敏件1圆周表面上的位置产生位移,使得带电性能改善颗粒在带电辊2上的分布模板实际上没有偏移,换句话说,带电性能改善颗粒将被均匀地附着于带电辊2。因此,带电性能可以稳定地保持在理想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的带电性能改善颗粒移动部件6是固定于支承件61上的毛刷,其可以通过位于支承件61的纵向一端的未示出的摇把沿光敏件1的纵向移动。在本实施例中,带电性能改善颗粒移动部件的支承件61的位置以最大为3毫米的偏移量在每次复制时沿其纵向产生位移,每一偏移量对应于20份复印件。
在本实施例中,带电性能改善颗粒m从显影设备3的内侧被供入光敏件1的圆周表面。光敏件1圆周表面上的带电性能改善颗粒m被移动,这又受到带电性能改善颗粒移动部件6的干扰,使得带电性能改善颗粒m沿带电间隙a的纵向的分布模板的偏移实际上被消除。因此,实际上带电性能改善颗粒m被均匀地附着于带电辊2的圆周表面。
即使当光敏件1的圆周表面被反复曝光于相同的图像模板时,也就是说,即使当带电性能改善颗粒m从显影设备被分布于光敏件1的圆周表面的模板产生了一定量的偏移,这种偏移也会被带电性能改善颗粒移动部件6所消除。因此,光敏件1的圆周表面不会被不均匀地带电。换句话说,可以令人满意地使光敏件1均匀带电。
除了上述的用于使带电辊2产生位移的结构之外,本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结构和控制***与第一实施例中的成像设备的相同,所以那些说明部分被省略了。
<其他杂项>
1)作为柔性带电性能改善颗粒支承件的带电辊2的结构选择不必限于上述实施例中带电辊2的结构。
例如,带电性能改善颗粒支承件可以采用毛刷等形式。另外,还可以采用具有合适形状的毛毡、纤维织物。或者,还可以将不同测量层合,从而提供更好的弹性和导电性。
2)作为被带电的图像载体件设置有作为表面层的电荷发射层,用于调整图像载体件圆周表面的电阻,使得在使图像载体件带电过程中电荷发射装置成为主导。
图4是光敏件表面部分的简要截面图,其具有作为表面层的电荷发射层16,该截面图表示出表面部分的层状结构。换句话说,该光敏件1包括普通的光敏件结构,其中包括铝基11(铝鼓),底层12,正电荷发射保护层13,电荷产生层14和电荷传递层15,这些层按照列出的顺序从里到外地层层覆盖,光敏件1还包括覆盖在电荷传递层15上的电荷发射层16,其用于提高普通结构的光敏件的带电性能。
电荷发射层16的材料包括作为粘结剂的光处理丙烯酸树脂,作为导电颗粒的16e(直径为0.03微米)的SnO2微粒,导电填料,诸如四氟乙烯(商品名称:Teflon)的润滑剂,聚合反应接触剂等,这些材料被弥散混合。电荷发射层16经过涂覆或光处理而形成薄膜层。
电荷发射层16的必要方面之一是表面电阻。在电荷被直接发射的***中,在被充电件一侧电阻越低,电图像从带电器传递到被充电件的效率越高。这里要注意,当电荷发射层16是光敏件1的一部分时,其容积测量电阻应该在1×109-1×1014(欧姆.厘米)的范围内,这是因为光敏件1必须能在预定长的时间内保持与静电隐性图像不接触。
即使光敏鼓不象本实施例的光敏件1那样被涂覆有电荷发射层,也可以产生类似于电荷发射层16的效果,例如,通过按配方制造电荷传递层15,可以使其容积测量电阻处于上述范围内。
另外,采用容积测量表面电阻近似为1013欧姆.厘米的非晶体硅作为光敏材料用于光敏件也可以产生同样的效果。
3)当交流电压用作带电电压的一部分时,其波形可以是正弦波、矩形、三角形等;换句话说,其波形可以选择。另外,其可以是由按周期开关的直流电源产生的矩形波形。从上述说明可以明显得知,只要电压值可以周期性改变的交流电压都可以用作带电电压。
4)就用于形成静电隐性图像的曝光装置而言,其选择不限于如上述实施例采用的基于扫描激光束的可形成数字图像的曝光装置。例如,可以采用模拟曝光装置或者如二极管的发光件。另外,可以是诸如荧光灯和液晶光栅等的组合发光装置。也就是说,只要能按照成像信息形成静电隐性图像的装置就可以采用。
图像载体件1可以采用可静电记录的绝缘件。在这种情况下,绝缘件的表面被带上预定的极性和电位(基本电荷),然后利用诸如电荷去除针头、电子枪等的电荷去除装置将绝缘件上的电荷可选择地去除,而记录下反映目标图像的静电隐性图像。
5)很明显,显影装置3的方法和结构也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中的方法和结构。
6)本发明也适用于装有清洗器的成像设备,该清洗器用于在图像转印之后从图像载体件的表面去除保持于其上的色调剂和纸灰。
7)将色调剂图像从图像载体件1转印于其上的记录载体可以是诸如转印鼓的中间转印件。
虽然已按照这里公开的结构对本发明作了说明,本发明并不限于已公开的细节,本申请试图保护落入下述权利要求的范围或者其改进的目的的这些改变或变化。

Claims (8)

1.一种成像设备,包括:
图像载体件;
充电装置,用于对所述图像载体件进行充电,该充电装置携带有导电颗粒并具有与所述图像载体件相弹性压触的充电件;
成像装置,用于通过在由所述充电装置充电的所述图像载体件上有选择地散布电荷,而形成静电图像;
显影装置,用于利用色调剂对所述图像载体件上的静电图像进行显影并将导电颗粒供给到所述图像载体件,其中由显影装置提供的导电颗粒被送到所述充电件的压触部分,而对所述图像载体件的充电做出贡献;
调整装置,用于改变所述充电件和所述显影装置的导电颗粒的供给位置之间的相互关系。
2.根据权利要求1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装置改变由所述成像装置形成的静电图像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装置改变所述充电件沿其纵向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装置包括用于将导电颗粒散布于所述图像载体件上的弥散件。
5.根据权利要求1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件包括表面发泡层,该充电件表面的运动方向与所述图像载体件的运动方向相反。
6.根据权利要求1的设备,还包括转印装置,其用于将色调剂图像从所述图像载体件转印到转印材料上,其特征在于,完成图像转印操作之后,所述显影装置从所述图像载体件收集残存的色调剂。
7.根据权利要求1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导电颗粒通过与色调剂发生摩擦而摩擦起电地带上与色调剂的极性相反的电荷。
8.根据权利要求1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装置通过基本上没有静电放电的电荷发射来使所述图像载体件带电。
CN00137475A 1999-10-08 2000-10-08 借助图像载体件将导电颗粒从显影装置供入充电装置的成像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2838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8792499A JP2001109230A (ja) 1999-10-08 1999-10-08 画像形成装置
JP287924/1999 1999-10-0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00966A CN1300966A (zh) 2001-06-27
CN1128389C true CN1128389C (zh) 2003-11-19

Family

ID=177234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013747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28389C (zh) 1999-10-08 2000-10-08 借助图像载体件将导电颗粒从显影装置供入充电装置的成像设备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6519433B1 (zh)
EP (1) EP1091261B1 (zh)
JP (1) JP2001109230A (zh)
KR (1) KR100391875B1 (zh)
CN (1) CN1128389C (zh)
DE (1) DE60017045T2 (zh)
TW (1) TW50982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29459B2 (en) * 2001-06-21 2004-12-0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using photosensitive member employing charge injection method and developer unit cleaning system
JP2003050497A (ja) * 2001-08-08 2003-02-21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03302812A (ja) * 2002-02-05 2003-10-24 Canon Inc 帯電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116922B2 (en) * 2003-05-02 2006-10-0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harging apparatus
US20060292479A1 (en) * 2005-06-23 2006-12-28 Burkum Philip S System and method for applying spacer elements
CN110412842B (zh) * 2019-07-17 2022-03-25 陕西科技大学 一种可在局部区域内打印的微型打印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51960A (en) 1986-12-15 1989-07-2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harging device
JP3320756B2 (ja) 1991-11-28 2002-09-03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方法
DE69316458T2 (de) 1992-06-17 1998-05-20 Canon Kk Elektrophotographischer Apparat und Prozesseinheit ausgestattet mit einem Aufladungselement
JPH063921A (ja) 1992-06-17 1994-01-14 Canon Inc 電子写真装置及びこの装置に着脱可能な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H0799442A (ja) 1993-09-27 1995-04-11 Nippon Steel Corp 入力信号カウント回路
JPH07110613A (ja) 1993-10-14 1995-04-25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DE69832747T2 (de) 1997-03-05 2006-08-03 Canon K.K. Bilderzeugungsgerät
DE69818124T2 (de) 1997-03-05 2004-07-15 Canon K.K. Aufladungsvorrichtung, Aufladeverfahren, Kassette und Bilderzeugungsgerät
US6081681A (en) 1997-03-05 2000-06-2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harging device, charging method,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3825918B2 (ja) 1997-06-13 2006-09-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方法
JP3315645B2 (ja) 1997-06-23 2002-08-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帯電方法、帯電装置及び該帯電装置を用いた画像記録装置
JP3320356B2 (ja) 1997-08-04 2002-09-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H11153897A (ja) * 1997-09-16 1999-06-08 Canon Inc 帯電方法、帯電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US6118965A (en) 1997-10-20 2000-09-1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 contact-type charger
US5852758A (en) * 1998-02-19 1998-12-22 Hewlett-Packard Company Charge roller displacement mechanism
JP3332865B2 (ja) * 1998-09-04 2002-10-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091261A3 (en) 2001-08-01
US6519433B1 (en) 2003-02-11
EP1091261B1 (en) 2004-12-29
KR20010050912A (ko) 2001-06-25
CN1300966A (zh) 2001-06-27
KR100391875B1 (ko) 2003-07-16
EP1091261A2 (en) 2001-04-11
DE60017045T2 (de) 2006-01-12
TW509825B (en) 2002-11-11
JP2001109230A (ja) 2001-04-20
DE60017045D1 (de) 2005-0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96036C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231821C (zh) 辊筒充电装置和采用该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154022C (zh) 成像设备
CN1959564A (zh) 图像形成设备
CN1204463C (zh) 带电方法、带电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497367A (zh) 采用无载像构件清洁器的***的成像设备
CN1017752B (zh) 充电器
CN1279409C (zh) 带电***、处理盒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122192C (zh) 包含接触式充电部件的图象形成设备
CN1083998C (zh) 能同时进行显影和清洁的成象设备
CN1854937A (zh) 转印装置、转印方法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193131A (zh) 充电装置、充电方法、卡盒及成像设备
CN1126009C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半导体层的制造方法
CN1267791C (zh) 具有泡沫弹性部分的充电元件、充电装置、处理盒和图象形成装置
CN1892477A (zh) 图像形成方法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94210C (zh) 充电部件、应用该部件的处理盒及电子照相装置
CN1128389C (zh) 借助图像载体件将导电颗粒从显影装置供入充电装置的成像设备
CN1094211C (zh) 显影设备
CN100346238C (zh) 显影装置
CN1072814C (zh) 成象方法,成象设备和处理卡盒
CN1210993A (zh) 图象形成装置和图象形成方法
CN1287235C (zh) 带电部件及具备该带电部件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145848C (zh) 成像设备
CN1081346C (zh) 电照相成像方法
CN1940746A (zh)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31119

Termination date: 201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