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25648B - 一种农药的减施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农药的减施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25648B
CN112825648B CN202110316130.6A CN202110316130A CN112825648B CN 112825648 B CN112825648 B CN 112825648B CN 202110316130 A CN202110316130 A CN 202110316130A CN 112825648 B CN112825648 B CN 11282564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nt
pesticide
seed
wheat
tre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1613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825648A (zh
Inventor
张智
张云慧
殷新田
李祥瑞
祁俊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 of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 of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 of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 of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ublication of CN1128256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256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8256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256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1/00Apparatus, or methods of use thereof, for testing or treating seed, roots, or the like, prior to sowing or planting
    • A01C1/06Coating or dressing seed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1/00Apparatus, or methods of use thereof, for testing or treating seed, roots, or the like, prior to sowing or planting
    • A01C1/08Immunising seed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7/00Sow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3/00Protecting pla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7/00Cultivation of hops, vines, fruit trees, or like trees
    • A01G17/005Cultivation metho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2/00Cultivation of specific crops or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01G22/20Cerea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2/00Cultivation of specific crops or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01G22/40Fabaceae, e.g. beans or pea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2/00Cultivation of specific crops or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01G22/60Flowers; Ornamental plant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Botany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Pretreatment Of Seeds And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农药的减施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第一植物与第二植物混合种植的步骤;所述第一植物为经过所述农药处理的植物;所述第二植物为未经过所述农药处理的植物。本发明方法可在确保害虫防治效果的基础上,显著降低所述农药的用量,并具有利于机械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便于推广应用,有利于延缓害虫的抗性并保护天敌等优点。本发明在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Description

一种农药的减施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保护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农药的减施方法。
背景技术
农药减施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护生态环境、减轻农作物药害和延缓抗药性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已有的农药减施方法包括培育抗病品种、不同抗病品种混播、合理调控植物营养、改善农艺栽培措施、提高农药药效等。但上述方法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防治效果不持久、专业技术性强、可操作性差、田间生长不整齐、不利于机械化、成本高等。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农药的减施方法,该方法在农药减施或少施的同时,还具有不影响防治效果、可操作性强、便于机械化、降低生产成本等优点。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农药的减施方法,包括将第一植物与第二植物混合种植的步骤;
所述第一植物为经过所述农药处理的植物;所述第二植物为未经过所述农药处理的植物。
在上述方法中,所述农药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控制、影响植物和有害生物代谢、生长、发育、繁殖过程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产物及应用生物技术产生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在农业生产中,所述农药为保障、促进植物和农作物的成长,所施用的杀虫、杀菌、杀灭有害动物(或杂草)的一类药物。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植物仅使用一种农药处理(如吡虫啉包衣的种子),所述第二植物不使用任何农药处理(如白种);则所述第二植物相对于所述第一植物未经过吡虫啉处理,即该方案降低了吡虫啉的用量;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植物使用一种农药组合处理(如农药A+农药B),所述第二植物使用单一农药处理(如农药A);则所述第二植物相对于所述第一植物未经过农药B处理,即该方案降低了农药B的用量;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植物使用一种农药组合处理(如农药B)处理,所述第二植物使用另一种与所述第一植物不同的农药(如农药C)组合;则所述第二植物相对于所述第一植物未经过农药B处理,所述第一植物相对于所述第二植物未经过农药C处理,即该方案从整体上减施了农药B和农药C的用量;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植物使用两种农药组合处理(如农药A和农药B),所述第二植物使用另一种与所述第一植物不同的农药组合处理(如农药A和农药C);则所述第二植物相对于所述第一植物未经过农药B处理,所述第一植物相对于所述第二植物未经过农药C处理,即该方案从整体上减施了农药B和农药C的用量。
由以上论述可知,所述第二植物相对于所述第一植物未使用过的农药即为减施的农药。
在上述方法中,具体实施时,所述混合种植优选为所述第一植物的单株与所述第二植物的单株间隔种植,也可以为所述第一植物的株行与所述第二植物的株行间隔种植,还可以为其它间隔方式混合种植。
在上述方法中,具体实施时,所述混合种植优选为在植物种子或幼苗播种时实现,也可以是在植物长出后再通过人工或机械自动的方式移动实现。
上述方法的实施方式需要根据植物种类、农艺栽培方式、种植地点(大田或温室)、防治效果、机械化程度等具体情况确定和进一步优化。
在上述方法中,所述混合种植后,所述第一植物与所述第二植物的数量比为1:1以上,优选,1:0.8以上,更优选,1:0.75以上,更优选,1:0.7以上,更优选,1:0.65以上,更优选,1:0.6以上,更优选,1:0.55以上,更优选,1:0.5以上,更优选,1:0.45以上,更优选,1:0.4以上,更优选,1:0.33以上,更优选,1:0.3以上,更优选,1:0.25以上,更优选,1:0.2以上,更优选,1:0.1以上。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农药包括:杀虫剂和/或杀菌剂,优选,杀虫剂;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杀虫剂包括:新烟碱类杀虫剂;
更优选的,所述新烟碱类杀虫剂包括吡虫啉、噻虫嗪、噻虫胺、啶虫脒、烯啶虫胺、噻虫啉、呋虫胺、氯噻啉和哌虫啶中的任一种或任两种以上组合,更优选,吡虫啉和/或噻虫嗪。
在上述方法中,所述处理的植物部位包括:种子、地下部器官和地上部器官中的任一种、任两种、或全部三种,优选,种子,以便于机械化播种提高工作效率;
优选的,所述种子为植物的种植材料或者繁殖材料,更优选的,所述种子包括籽粒、果实、根、茎、苗、芽、和/或叶,优选,籽粒;
所述植株地下部器官包括从所述种子发育来的植株上的根、和/或茎;
所述植株地上部器官包括从所述种子发育来的植株上的叶、茎、花、籽粒、和/或果实。
在上述方法中,所述处理的植物部位为种子,所述处理的方式包括浸种、包衣、包膜、丸粒化、穴施和/或拌种,目的是将农药附着于所述处理的植物部位的表面和/或内部以防治病菌和/或害虫;
所述处理的植物部位为地下部器官,所述处理的方式包括灌根、穴施和/或撒施;
所述处理的植物部位为地上部器官,所述处理的方式包括喷雾、喷粉、和/或熏蒸。
在上述方法中,所述第一植物与所述第二植物为相同属、和/或相同种、和/或相同品种,优选,相同品种,以便于机械化生产提高工作效率。
在上述方法中,所述第一植物中所述农药的用量根据所述农药的性能及防治目标确定;
所述混合种植的平均种植密度根据植物种类、品种的不同以及防治的昆虫种类等的不同而不同;
所述混合种植的场所可以是室外大田、或室内;种植方式包括大田土壤或盆栽。
在上述方法中,所述植物包括农作物、花卉、果树、和/或林木;优选的,所述农作物包括麦类作物、和/或稻类作物、和/或玉米类作物、和/或谷类作物或豆类;更优选的,所述麦类作物包括小麦、大麦、燕麦、黑麦、小黑麦、和荞麦中的任一种或任几种的组合,所述稻类作物包括水稻,所述玉米类作物包括籽粒玉米、青储玉米、和鲜食玉米,所述谷类作物包括谷子、和/或黍子,所述豆类有大豆、豇豆、蛇豆、四季豆、红豆、和绿豆中的任一种或任几种的组合;
和/或,所述农药防治的害虫包括蚜虫、粉虱、蓟马、红蜘蛛(叶螨)、蚧壳虫、和谷子小长蝽中的任一种或任几种的组合;
和/或,所述农药防治的病害包括气传病害,优选白粉病和/或锈病。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植物种子加工方法,包括将第一种子与第二种子进行混合的步骤;
所述第一种子为经过农药处理的植物种子,所述第二种子为未经过所述农药处理的植物种子。
在上述加工方法中,所述混合后,所述第一种子与所述第二种子之间的数量比为1:1以上,优选,1:0.9以上,更优选,1:0.8以上,更优选,1:0.75以上,更优选,1:0.7以上,更优选,1:0.65以上,更优选,1:0.6以上,更优选,1:0.55以上,更优选,1:0.5以上,更优选,1:0.45以上,更优选,1:0.4以上,更优选,1:0.33以上,更优选,1:0.3以上,更优选,1:0.25以上,更优选,1:0.2以上,更优选,1:0.1以上。
在上述加工方法中,所述处理的方式包括浸种、包衣、包膜、丸粒化、和/或拌种;
所述第一种子与所述第二种子为相同属、和/或相同种、和/或相同品种,优选,相同品种;
所述种子包括植物的种植材料或者繁殖材料,优选的,所述种子包括籽粒、果实、根、茎、苗、芽、和/或叶,更优选,籽粒。
优选的,所述农药的剂型为种衣剂。
在上述加工方法中,所述农药包括:杀虫剂和/或杀菌剂,优选,杀虫剂;
更优选的,所述杀虫剂包括:新烟碱类杀虫剂;
更优选的,所述新烟碱类杀虫剂包括吡虫啉、噻虫嗪、噻虫胺、噻虫啉、啶虫脒、烯啶虫胺、呋虫胺、氯噻啉和哌虫啶中的任一种或任两种以上组合,更优选,吡虫啉和/或噻虫嗪。
在上述加工方法中,所述植物包括农作物、花卉、果树、和/或林木;优选的,所述农作物包括麦类作物、和/或稻类作物、和/或玉米类作物、和/或谷类作物或豆类;更优选的,所述麦类作物包括小麦、大麦、燕麦、黑麦、小黑麦、和荞麦中的任一种或任几种的组合,所述稻类作物包括水稻,所述玉米类作物包括籽粒玉米、青储玉米、和鲜食玉米,所述谷类作物包括谷子、和/或黍子,所述豆类有大豆、豇豆、蛇豆、四季豆、红豆、和绿豆中的任一种或任几种的组合;
和/或,所述农药防治的害虫包括蚜虫、粉虱、红蜘蛛、蚧壳虫、和谷子小长蝽中的任一种或任几种的组合;
和/或,所述农药防治的病害包括气传病害,优选白粉病和/或锈病。
在上述减施方法和加工方法中,所述农药处理的剂量为该农药的正常用量,即所述农药对某一防治对象达到一定防治效果的用量,如实施例1中吡虫啉防治小麦蚜虫的正常用量为2ml/kg。
本发明有益效果如下:
1、通过混合种植或混播,可在确保病虫防治效果的基础上,小麦上种衣剂使用量可以减少25%~30%,玉米上种衣剂的使用量最高减少可达25%;
2、包衣处理、混种、播种均可以依赖现有的农业生产工艺,不增加成本,基本不增加劳动量;
3、可机械化程度高,易于掌握,有利于推广应用;
4、种子生产公司可以根据当地病虫害发生实际,直接生产混合好的小麦和玉米种子,便于推广应用;
5、如果混播不同抗性品种,田间生长不整齐,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影响农田观赏效果,本申请巧妙避开了这一影响,田间生长整齐;
6、未使用农药处理的植株相当于在田间设置了害虫和天敌的庇护所,有利于延缓害虫的抗性,保护天敌。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
1、种衣剂:指处理种子的专用农药,处理后,会在种子表面形成一层有颜色的保护膜,在作物生长过程,药膜持续发挥作用,以便防控病虫害。
2、白种:不用种衣剂处理或其他方式处理的种子。
3、百株虫量:按照田间调查方法进行取样,比如调查20株或50株的虫量,然后换算出100株的虫量,简称百株虫量。
下述实施例主要针对目前小麦和玉米种衣剂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拌种与非拌种混合播种技术,既可以满足机械化作业需要,也可以保证田间病虫害防治效果,同时还可以减少种衣剂使用量。
具体实施时,需要根据当地防控对象选用种衣剂,并根据种衣剂的商品推荐剂量,用量杯量取种衣剂,在烧杯内稀释,加入搅拌机进行拌种,然后晾晒,以备混合播种;病害严重发生区域,非拌种处理可以用杀菌剂进行包衣(即其他处理种子);病害发生不严重的区域,非拌种处理可以直接使用白种;用电子天平或磅秤(量大时)分别称取种衣剂处理的小麦、玉米种子、其他处理种子和非处理种子,以一定比例进行混合后,用搅拌机混合均匀。针对同一地区,可以根据当地作物需要防控的病虫害种类,根据实验结果,直接生产销售混合后的小麦或玉米种子。使用播种机播种混合后的小麦或玉米种子。
随着新烟碱类小麦种子包衣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大量使用种衣剂时,会导致蚜虫抗性、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的问题。本发明通过小麦拌种籽粒和非拌种籽粒进行混合播种,既没有降低小麦种衣剂对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又能大幅度减少小麦种衣剂的使用量,并且能一定程度上延缓小麦蚜虫抗药性的增加。本发明只需在小麦种子包衣处理的同时,增加非拌种籽粒进行混合,操作简单,实用性强,无任何附加成本。非常适合小麦等作物种子包衣企业的规模化生产和田间的大面积推广应用。
实施例1、不同混合种植比例的防治效果评价——吡虫啉+小麦+蚜虫
(1)准备小麦种子:矮抗58,农药:新烟碱类小麦拌种剂“优拌”(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100ml量筒,1000ml量杯,小麦拌种搅拌机。
(2)称取60kg小麦种子(白种)按照市场推荐的农药剂量(2ml/kg)进行农药拌种(拌种)。预留60kg小麦种子不使用任何农药拌种(白种或非拌种),留作备用。
(3)将步骤(2)得到的拌种和非拌种的小麦种子分别按照小麦的质量比为1:2、1:1、2:1(拌种:非拌种)的比例(也可称为函比)进行混合,预留一部分非拌种和拌种种子作为对照。
(4)分别设置CK(非拌种)、CK(拌种)、上述不同混合质量比(1:2、1:1、2:1)为不同处理,以当地正常播种量进行播种,田间小麦的密度为35万~40万株/亩。
(5)越冬前、4月上中旬,于小麦返青拔节期开始调查麦蚜田间种群动态,采用对角线抽样法,每小区选取10个点,每点抽取10株小麦,计数小麦植株上所有有翅蚜、无翅蚜和僵蚜。每3-7天调查一次,由于降雨原因,部分调查时间推迟或提前。结果如表1所示。另外,返青期、抽穗期和灌浆期分别进行一次病害普查,记录病害种类和严重程度。
表1、吡虫啉拌种与非拌种的不同比例混合对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
Figure BDA0002991279110000081
表1结果显示,用1:2和1:1的拌种和非拌种进行混种也能有效抑制小麦蚜虫田间种群。在高峰期5月4日,非拌种对照的百株虫量为4924头/百株,1:2和1:1比例混种的百株虫量分别为2859头/百株、1191头/百株,明显低于非拌种对照;根据公式Ι,理论上按1:2和1:1比例混种的百株虫量应该为3327头和2530头;对比表1中的实际百株虫量可以发现,实际上用1:2和1:1的拌种和非拌种进行混种,可以提高防治效果,根据公式Ⅱ,按1:2和1:1比例混种的实际防治效果分别为41.9%和75.8%。
公式Ι:
Figure BDA0002991279110000091
其中,a代表非拌种的植物(小麦)的数量,b代表拌种的植物(小麦)的数量;
公式Ⅱ:
Figure BDA0002991279110000092
其中,空白对照为CK(非拌种);
公式Ⅲ:
Figure BDA0002991279110000093
根据百株虫量500头/百株的防治指标,1:1和1:2这两种比例混种的小麦蚜虫密度仍然在防治指标以上,需要进行化学防治,但如果田间整体蚜量较低时,1:1比例混种的就不需要进行化学防治。表1中2:1比例混种的百株蚜量最高为467头,而根据公式Ι,理论上按2:1比例混种的百株虫量应该为1732头,即2:1比例混种的实际防治效果明显提升,实际防治效果达90.5%,函比防治效果为73.0%。另外,吡虫啉拌种对照田间蚜虫种群密度一直都在防治指标以下。
田间调查还表明,天敌种类丰富,主要种类有蚜茧蜂、异色瓢虫、食蚜蝇,虫量与非处理种子田差异不显著,但是明显高于纯处理种子田。另外,拌种田与混种田的纹枯病害发生情况无差异,明显轻于对照田。部分结果如表2所示。
表2、吡虫啉拌种与非拌种的不同比例混合对天敌数量(蚜茧蜂)的影响
Figure BDA0002991279110000094
Figure BDA0002991279110000101
从绿色防控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可以允许在防治指标以下的害虫存在。因此,以1:1及以上的吡虫啉拌种和非拌种进行混种处理可以达到防控小麦蚜虫等病虫害的效果。
对比例1、直接减少种衣剂使用量的防治效果评价试验——吡虫啉+小麦+蚜虫
按实施例1中步骤(1)-(5)的方法进行,不同之处在于:
按实施例1中步骤(3)不同比例混合对应的种衣剂使用剂量进行拌种,实施例1的不同混合比例1:2、1:1、2:1分别对应不同拌种剂量0.6ml/kg、1ml/kg、1.3ml/kg,即直接少用种衣剂,同时以实施例1混合比例为2:1、CK(非拌种)、CK(拌种,吡虫啉剂量2ml/kg)为对照。
结果如表3所示。
表3、不同剂量种衣剂拌种对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百株虫量,头/百株)
Figure BDA0002991279110000102
表3结果显示,以2:1的拌种:非拌种进行混种,与CK(非拌种)相比,整个生育期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都在防治指标以下,比对照显著降低。以2:1的剂量继续浓度减量发现1.3ml/kg、1ml/kg、0.6ml/kg的浓度拌种,小麦蚜虫田间种群密度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蚜虫种群密度4月28日以后就达到防治指标。结果表明,直接减少种衣剂浓度无法达到防控小麦蚜虫的目的。
实施例2、不同混合种植比例的防治效果评价——噻虫嗪+小麦+蚜虫
按实施例1中步骤(1)-(5)的方法进行,不同之处在于:步骤(2)中进行拌种的用量为每千克种子用2g噻虫嗪拌种。结果如表4所示。
表4、噻虫嗪拌种与非拌种的不同比例混合对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
Figure BDA0002991279110000111
表4结果显示,当每千克种子用2g噻虫嗪拌种,按照1:2和1:1的拌种和非拌种进行混种也能有效抑制小麦蚜虫田间种群。在高峰期4月30日,非拌种对照的百株虫量为3286头/百株,1:2和1:1比例混种的百株虫量分别为31.13头/百株、11.00头/百株,明显低于非拌种对照;根据公式Ι,理论上按1:2和1:1比例混种的百株虫量应该为2190头和1643头;对比表4中的实际百株虫量可以发现,实际上用1:2和1:1的拌种和非拌种进行混种,可以提高防治效果,根据公式Ⅱ,按1:2和1:1比例混种的实际防治效果99.06%和99.67%,函比防治效果分别为98.58%和99.33%。
实施例3、不同混合种植比例的防治效果评价——吡虫啉+小麦+红蜘蛛
按实施例1中步骤(1)-(5)的方法进行,不同之处在于:步骤(5)中的调查对象为红蜘蛛。结果如表5所示。
表5、吡虫啉拌种与非拌种的不同比例混合对小麦红蜘蛛的防治效果
Figure BDA0002991279110000112
Figure BDA0002991279110000121
表5结果显示,用1:2、1:1和2:1的拌种和非拌种进行混种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抑制小麦红蜘蛛的种群。由于小麦红蜘蛛可爬行扩散,对调查数据存在一定影响,例如3月24日,2:1进行混种的最高实际防治效果达89.2%,函比防治效果为71.4%,但是4月16日,非拌种的实际防治效果为-5.9%,函比防治效果为-28.2%。
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农药的减施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将第一植物与第二植物混合种植的步骤;
所述第一植物为经过所述农药处理的植物;所述第二植物为未经过所述农药处理的植物;
所述混合种植后,所述第一植物与所述第二植物的数量比为1:(0.1-0.5);
所述植物为小麦,处理的部位为小麦种子;
所述农药为吡虫啉和/或噻虫嗪;
所述农药防治的害虫为蚜虫和/或红蜘蛛(叶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种子为籽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的方式包括浸种、包衣、包膜、丸粒化、穴施和/或拌种。
4.一种植物种子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将第一种子与第二种子进行混合的步骤;
所述第一种子为经过农药处理的植物种子,所述第二种子为未经过所述农药处理的植物种子;
所述混合后,所述第一种子与所述第二种子之间的数量比为1:(0.1-0.5);
所述种子为小麦种子;
所述农药为吡虫啉和/或噻虫嗪;
所述农药防治的害虫为蚜虫和/或红蜘蛛(叶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的方式包括浸种、包衣、包膜、丸粒化、和/或拌种。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种子为籽粒。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农药的剂型为种衣剂。
CN202110316130.6A 2020-03-25 2021-03-24 一种农药的减施方法 Active CN11282564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18756 2020-03-25
CN2020102187569 2020-03-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25648A CN112825648A (zh) 2021-05-25
CN112825648B true CN112825648B (zh) 2022-05-03

Family

ID=759305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16130.6A Active CN112825648B (zh) 2020-03-25 2021-03-24 一种农药的减施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25648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660068B1 (ko) * 2001-04-17 2006-12-20 전기평 천연 플라스틱 제조방법
CN102461513A (zh) * 2010-11-17 2012-05-23 天津百胜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防治植物病原线虫的制剂及方法
JP6500900B2 (ja) * 2014-07-22 2019-04-17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有害生物の防除方法
CN105191994A (zh) * 2015-09-16 2015-12-30 安庆市宜秀区永兴农机农艺综合发展专业合作社 一种用于农业防治植物病害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25648A (zh) 2021-05-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09514897A (ja) 成長及び/又は生産量を改善するためのプロリンの使用
Costello Broccoli growth, yield and level of aphid infestation in leguminous living mulches
JP2015506924A (ja) 種子処理組成物
CN112293428A (zh) 一种含有有机硅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增效组合物
CN110338009B (zh) 一种制种玉米茎基腐病的防治方法
CN112825648B (zh) 一种农药的减施方法
EP0465907A1 (en) Method and composition for stimulating the growth of vegetables
CN114946858B (zh) 一种含三十烷醇和赤霉素的植物生长调节组合物
CN111296456B (zh) 一种防治果树根部病虫害的根部复合处理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122502B (zh) 一种种子包衣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4532345A (zh) 一种含戊唑醇和抑霉唑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2674103A (zh) 抑菌组合物、农药杀菌剂和农作物的病害防治的方法
CN112655305A (zh) 一种多菌剂协同使用促进作物生长和抗病的方法
CN114747577B (zh) 一种增效型农药拌种剂及其使用方法
US20230086007A1 (en) Use of denatonium benzoate as a seed treatment for crops as bird and/or insect repellent
Shah et al. Physical and chemical control of root rot of brinjal caused by Rhizoctonia solani Kuhn
CN114190406B (zh) 一种促进作物生长的植物生物刺激素及其使用方法
Timofeev et al. The efficiency of some microelement compositions in spring wheat cultivation system
RU2216923C1 (ru) Способ выращивания льна-долгунца
Aisyawati et al. Growth analysis of sweet corn plants treated with a soil amendment
CN116267358A (zh) 一种重茬地落生高粱防除方法
CN112314621A (zh) 一种含有有机硅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多效杀菌组合物
EA002807B1 (ru) Сельскохозяйственные композиции, содержащие бактерии
KR20230095169A (ko) 철분 및 칼슘 함량을 높인 발아현미
CN118177201A (zh) 一种促进小麦出苗和生长的种子处理组合物水剂及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