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15505B - 空调分段送风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分段送风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15505B
CN112815505B CN202011627887.9A CN202011627887A CN112815505B CN 112815505 B CN112815505 B CN 112815505B CN 202011627887 A CN202011627887 A CN 202011627887A CN 112815505 B CN112815505 B CN 11281550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ngle
air supply
deflector
m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62788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815505A (zh
Inventor
郭爱斌
刘仁东
韩雷
王敏燕
杨林
傅债估
郭宇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62788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15505B/zh
Publication of CN1128155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155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8155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155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9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the supplied ai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分段送风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空调分段送风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基于各第一导风板的运行状态确定目标空调的当前送风模式;基于当前送风模式对各第二导风板的上下送风角度分别进行控制。本发明根据目标空调的当前送风模式对各部分第二导风板的上下送风角度进行分别控制,以便使分段送风的出风高度更加精准,提升了空调器的分段送风效果,进而提升了用户的舒适性。

Description

空调分段送风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分段送风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空调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的柜式空调器通过将空调出风口多段分别送风,以满足用户在不同高度层上的多种送风需求。但是,空调运行时通常存在出风空气温度与周围环境空气的温度差异,导致空调的出风在吹出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沉或上浮,为了调整空调器的送风高度,需要对垂直导风板的导风角度进行调整。然而,目前空调器的垂直导风板无法分别对各段左右导风板的上下送风角度进行分别控制,导致空调器的分段送风效果较差,进而使用户的舒适性较低。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分段送风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能够提升空调器的分段送风效果,进而提升了用户的舒适性。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分段送风控制方法,应用于目标空调,所述目标空调包括多段第一导风板和多部分第二导风板;所述方法包括:基于各所述第一导风板的运行状态确定所述目标空调的当前送风模式;基于所述当前送风模式对各所述第二导风板的上下送风角度分别进行控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目标空调的当前送风模式对各部分第二导风板的上下送风角度进行分别控制,以便使分段送风的出风高度更加精准,提升了空调器的分段送风效果,进而提升了用户的舒适性。
优选的,所述运行状态包括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所述基于各所述第一导风板的运行状态确定所述目标空调的当前送风模式的步骤,包括:从各所述第一导风板中获取处于所述关闭状态或处于所述打开状态的目标段导风板;基于所述目标段导风板的数量及位置,确定所述目标空调的当前送风模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基于各个位置处第一导风板的当前运行状态,确定目标空调对应的当前送风模式,提升了确定目标空调当前运行状态的准确性。
优选的,所述基于所述目标段导风板的数量及位置,确定所述目标空调的当前送风模式的步骤,包括:当所述目标段导风板处于打开状态时,基于各所述目标段导风板所处位置确定所述目标空调的送风区域高度;基于所述送风区域高度确定所述目标空调的当前送风模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基于处于打开状态的目标段导风板的位置高度,确定送风区域高度,可以准确确定目标空调对应的当前送风模式,以便实现对送风区域高度的精准送风,提升了确定目标空调当前运行状态的准确性。
优选的,所述基于所述目标段导风板的数量及位置,确定所述目标空调的当前送风模式的步骤,包括:当所述目标段导风板处于关闭状态时,基于各所述目标段导风板所处位置,确定所述目标空调的无风感区域高度;基于所述无风感区域高度确定所述目标空调的当前送风模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基于处于关闭状态的目标段导风板的位置高度,确定无风感区域高度,可以准确确定目标空调对应的当前送风模式,以避免向无风感区域送风。
优选的,所述第二导风板包括连杆和多个叶片,所述叶片与所述连杆垂直;所述基于所述当前送风模式对各所述第二导风板的上下送风角度分别进行控制的步骤,包括:基于所述当前送风模式控制各所述第二导风板的连杆调节所述叶片的俯仰角,以避开所述当前送风模式对应的无风感区域高度进行送风。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制各部分第二导风板叶片的俯仰角,可以分别控制目标空调各部分第二导风板的上下出风角度,对准送风区域高度并避开无风感区域进行送风,使分段送风更加精准。
优选的,所述目标空调包括上部第二导风板和下部第二导风板,所述当前送风模式包括:上无风感模式、中无风感模式、下无风感模式、上下无风感模式、中下无风感模式、上中无风感模式、全无风感模式和常规全开送风模式;所述基于所述当前送风模式对各所述第二导风板的上下送风角度分别进行控制的步骤,包括:当所述当前送风模式为所述上无风感模式时,控制所述上部第二导风板的叶片的俯仰角为第一角度,控制所述下部第二导风板的叶片的俯仰角为第二角度;当所述当前送风模式为所述中无风感模式时,控制所述上部第二导风板的叶片的俯仰角为第三角度,控制所述下部第二导风板的叶片的俯仰角为第一角度;当所述当前送风模式为所述下无风感模式时,控制所述上部第二导风板和所述下部第二导风板的叶片的俯仰角为第三角度;当所述当前送风模式为所述上下无风感模式时,控制所述上部第二导风板的叶片的俯仰角为第四角度,控制所述下部第二导风板的叶片的俯仰角为第一角度;当所述当前送风模式为所述中下无风感模式时,控制所述上部第二导风板的叶片的俯仰角为第一角度,控制所述下部第二导风板的叶片的俯仰角为第四角度;当所述当前送风模式为所述上中无风感模式时,控制所述上部第二导风板的叶片的俯仰角为第三角度,控制所述下部第二导风板的叶片的俯仰角为第四角度;当所述当前送风模式为所述全无风感模式时,控制所述上部第二导风板的叶片的俯仰角和所述下部第二导风板的叶片的俯仰角为第四角度;当所述当前送风模式为所述常规全开送风模式时,控制所述上部第二导风板的叶片的俯仰角和所述下部第二导风板的叶片的俯仰角为所述第二角度;其中,第三角度≥第四角度≥第二角度≥第一角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目标空调的不同模式下,控制第二导风板上的叶片处于不同的俯仰角,在有效避免出风下沉的同时,使分段送风模式更加精准,强化了各个分段第一导风板的无感模式,提升了用户的舒适性。
优选的,所述第三角度的取值范围为30°~60°,所述第四角度的取值范围为15°~45°,所述第二角度的取值范围为0°~30°,所述第一角度的取值范围为-15°~+1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对叶片的俯仰角进行角度值限定,可以有效控制目标空调的上下送风角度,提升了分段送风的精确度。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分段送风控制装置,应用于目标空调,所述目标空调包括多段第一导风板和多部分第二导风板;所述装置包括:确定模块,用于基于各所述第一导风板确定所述目标空调的当前送风模式;控制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当前送风模式对各所述第二导风板的送风角度分别进行控制。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多段第一导风板、多部分第二导风板以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处理器,所述第一导风板上设置有出风微孔,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读取并运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读取并运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获取第一导风板的当前送风模式,并根据目标空调的当前送风模式对各部分第二导风板的上下送风角度进行分别控制,以便使分段送风的出风高度更加精准,提升了空调器的分段送风效果,进而提升了用户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空调分段送风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导风板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第一导风板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第二导风板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空调分段送风控制装置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21-上部第二导风板;22-下部第二导风板;23-上段第一导风板;24-中段第一导风板;25-下段第一导风板;31-出风微孔;41-连杆;42-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分段送风控制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目标空调,该目标空调包括多段第一导风板和多部分第二导风板,其中,各部分第二导风板分别连接有控制电机,以便独立控制各部分第二导风板的上下送风角度;参见如图1所示的空调分段送风控制方法流程图,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S102~步骤S104:
步骤S102:基于各第一导风板的运行状态确定目标空调的当前送风模式。
上述目标空调在竖直方向上包括多段第一导风板,每段第一导风板分别由独立的电机控制,每段第一导风板可以分别进行关闭和开启控制。当目标空调处于制冷模式运行时,通过实时检测各段第一导风板的运行状态,可以得到目标空调的当前送风模式。上述第一导风板可以是左右导风板,通过各段左右导风板连接的控制电机,可以分别控制每段左右导风板的左右摆风角度。
由于上述目标空调在竖直方向上包括多段第一导风板,且各段第一导风板的运行状态可以相同或不同,根据各段导风板的当前运行状态,可以确定目标空调的第一导风板的当前送风模式。诸如,当其中任意一段第一导风板处于关闭状态时,可以确定该段第一导风板对应的高度需要进行无感送风。通过获取各段第一导风板的运行状态,可以实时检测到目标空调的当前送风模式,以便跟随该当前送风模式分段控制目标空调的上下送风角度。
步骤S104:基于当前送风模式对各第二导风板的上下送风角度分别进行控制。
上述第二导风板包括送风叶片,通过控制送风叶片在上下方向的偏转角度(即叶片俯仰角),实现对目标空调上下出风角度的调节。目标空调的当前送风模式可以反映目标空调的送风方向,通过获取目标空调的当前送风模式,可以基于目标空调的送风方向分别控制各部分第二导风板的上下送风角度,各部分第二导风板的上下送风角度可以通过对应的控制电机独立控制。
上述第二导风板可以是上下导风板,通过控制每段上下导风板的上下送风角度,可以精确控制目标空调的送风高度,避免空调吹风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沉或上浮,使目标空调的送风方向更加精准。
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空调分段送风控制方法,通过获取第一导风板的当前送风模式,并根据目标空调的当前送风模式对各部分第二导风板的上下送风角度进行分别控制,以便使分段送风的出风高度更加精准,提升了空调器的分段送风效果,进而提升了用户的舒适性。
为了准确确定目标空调的当前送风模式,本实施例提供了基于各第一导风板的运行状态确定目标空调的当前送风模式的实施方式,具体可参照如下步骤(1)~步骤(2)执行:
步骤(1):从各第一导风板中获取处于关闭状态或处于打开状态的目标段导风板。
上述第一导风板用于调节目标空调的左右出风角度,各第一导风板上设置有出风微孔,上述运行状态包括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通过检测每段第一导风板的叶片当前角度,或者,通过各段第一导风板连接的电机,确定各段第一导风板的运行状态,当第一导风板的各叶片均闭合时,确定第一导风板的运行状态为关闭状态,出风口可以从第一导风板上的出风微孔低速吹出。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可以将处于关闭状态的各段第一导风板作为目标段导风板,或者,将处于打开状态的各段第一导风板作为目标段导风板。
步骤(2):基于目标段导风板的数量及位置,确定目标空调的当前送风模式。
获取处于关闭状态或处于打开状态的目标段导风板;根据处于关闭状态或处于打开状态的目标段导风板的数量及位置,可以确定目标空调的送风高度或送风区域,进而可以判断得到目标空调的当前送风模式,诸如,当处于关闭状态目标段导风板为其中任意段第一导风板时,目标空调的目标段导风板所处高度处于无风感模式。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当目标段导风板处于打开状态时,基于各目标段导风板所处位置确定目标空调的送风区域高度;基于送风区域高度确定目标空调的当前送风模式。诸如,上述目标空调包括上段第一导风板、中段第一导风板和下段第一导风板,第一导风板可以是左右导风板,当目标段导风板为上段左右导风板时,即上段左右导风板处于打开状态,确定当前送风模式为中下无风感模式(即向室内的上部区域送风);当目标段导风板为中段左右导风板时,确定当前送风模式为上下无风感模式;当目标段导风板为下段左右导风板时,确定当前送风模式为上中无风感模式;当目标段导风板为上段左右导风板和中段左右导风板时,确定当前送风模式为下无风感模式;当目标段导风板为上段左右导风板和下段左右导风板时,确定当前送风模式为中无风感模式;当目标段导风板为中段左右导风板和下段左右导风板时,确定当前送风模式为上无风感模式;当目标段导风板为上段左右导风板、中段左右导风板和下段左右导风板时,确定当前送风模式为全无风感模式。通过基于处于打开状态的目标段导风板的位置高度,确定送风区域高度,可以准确确定目标空调对应的当前送风模式,提升了确定目标空调当前运行状态的准确性。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当目标段导风板处于关闭状态时,基于各目标段导风板所处位置,确定目标空调的无风感区域高度;基于无风感区域高度确定目标空调的当前送风模式。上述目标空调可以包括上段第一导风板、中段第一导风板和下段第一导风板,第一导风板可以是左右导风板,当目标段导风板为上段左右导风板时,即上段左右导风板处于关闭状态,确定当前送风模式为上无风感模式;当目标段导风板为中段左右导风板时,确定当前送风模式为中无风感模式;当目标段导风板为下段左右导风板时,确定当前送风模式为下无风感模式;当目标段导风板为上段左右导风板和中段左右导风板时,确定当前送风模式为上中无风感模式;当目标段导风板为上段左右导风板和下段左右导风板时,确定当前送风模式为上下无风感模式;当目标段导风板为中段左右导风板和下段左右导风板时,确定当前送风模式为中下无风感模式;当目标段导风板为上段左右导风板、中段左右导风板和下段左右导风板时,确定当前送风模式为全无风感模式。
在另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上述目标空调包括上段第一导风板、中段第一导风板和下段第一导风板,当上段第一导风板处于关闭状态,且中段第一导风板和下段导风板均处于打开状态时,确定当前送风模式为上无风感模式。
当中段第一导风板处于关闭状态,且上段第一导风板和下段导风板均处于打开状态时,确定目标空调的当前送风模式为中无风感模式。
当下段第一导风板处于关闭状态,且上段第一导风板和中段导风板均处于打开状态时,确定目标空调的当前送风模式为下无风感模式。
当上段第一导风板和下段第一导风板均处于关闭状态,且中段第一导风板处于打开状态时,确定目标空调的当前送风模式为上下无风感模式。
当中段第一导风板和下段第一导风板均处于关闭状态,且上段第一导风板处于打开状态时,确定目标空调的当前送风模式为中下无风感模式。
当上段第一导风板和中段第一导风板均处于关闭状态,且下段第一导风板处于打开状态时,确定目标空调的当前送风模式为上中无风感模式。
当上段第一导风板、中段第一导风板和下段第一导风板均处于关闭状态时,确定目标空调的当前送风模式为全无风感模式。
当上段第一导风板、中段第一导风板和下段第一导风板均处于打开状态时,确定目标空调的当前送风模式为常规全开送风模式。通过检测目标空调的上段第一导风板、中段第一导风板和下段第一导风板的运行状态,可以准确检测到目标空调的八种送风模式,提升了送风模式的检测精度。
为了根据不同的送风模式自动调节第二导风板的上下送风角度,本实施例提供了基于当前送风模式对各第二导风板的送风角度分别进行控制的具体实施方式:基于当前送风模式控制各第二导风板的连杆调节叶片的俯仰角,以避开当前送风模式对应的无风感区域进行送风。基于当前送风模式,使各第二导风板的连杆所连接的电机控制连杆上下移动,以调节各第二导风板上叶片的俯仰角,第二导风板的上下送风角度跟随叶片俯仰角的变化而变化,通过控制各部分第二导风板叶片的俯仰角,可以分别控制目标空调各部分第二导风板的上下出风角度,使分段送风更加精准。
在实际应用中,上述目标空调中第二导风板的分段数量可以根据第一导风板的分段数量确定,诸如,当目标空调包括上段第一导风板、中段第一导风板和下段第一导风板时,上述第二导风板可以包括两部分第二导风板(上部第二导风板和下部第二导风板)或三部分第二导风板(上部第二导风板、中部第二导风板和下部第二导风板)。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参见如图2所示的导风板结构示意图,上述目标空调包括上部第二导风板21和下部第二导风板22,上述目标空调还包括上段第一导风板23、中段第一导风板24和下段第一导风板25。上部分第二导风板21在高度方向上与上段第一导风板23及中段第一导风板24的上半部分对齐,上部分第二导风板21可以控制该区域范围(上段第一导风板32及中段第一导风板24的上半部分高度范围)内的上下出风角度;下部分第二导风板22在高度方向上与中段第一导风板24的下半部分及下段第一导风板25对齐,下部分第二导风板22可以控制该区域范围(中段第一导风板24的下半部分及下段第一导风板25高度范围)内的上下出风角度。
上述当前送风模式包括:上无风感模式、中无风感模式、下无风感模式、上下无风感模式、中下无风感模式、上中无风感模式、全无风感模式和常规全开送风模式。在基于当前送风模式对各第二导风板的送风角度分别进行控制时,可以按照如下实施方式进行控制:
在当前送风模式为上无风感模式时,控制上部第二导风板的叶片的俯仰角为第一角度,控制下部第二导风板的叶片的俯仰角为第二角度。其中,上述第一角度小于等于第二角度,通过控制上部第二导风板的出风角度为较小的第一角度(第一角度的取值范围为-15°~+15°),既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空调制冷出风下沉,又能强化目标空调的上无风感模式。
在当前送风模式为中无风感模式时,控制上部第二导风板的叶片的俯仰角为第三角度,控制下部第二导风板的叶片的俯仰角为第一角度X1。其中,上述第三角度大于第一角度,通过控制上部第二导风板的出风角度为较大的第三角度(第三角度的取值范围为30°~60°),可以增大目标空调的出风高度,使上段第一导风板的出风量增加,同时强化目标空调的中无风感模式。
在当前送风模式为下无风感模式时,控制上部第二导风板和下部第二导风板的叶片的俯仰角为第三角度。通过控制上部第二导风板和下部第二导风板出风角度均为较大的第三角度,以便使目标空调的出风高度高于下段第一导风板,强化目标空调的下无风感模式。
在当前送风模式为上下无风感模式时,控制上部第二导风板的叶片的俯仰角为第四角度,控制下部第二导风板的叶片的俯仰角为第一角度。其中,上述第四角度大于等于第一角度。
在当前送风模式为中下无风感模式时,控制上部第二导风板的叶片的俯仰角为第一角度,控制下部第二导风板的叶片的俯仰角为第四角度。
在当前送风模式为上中无风感模式时,控制上部第二导风板的叶片的俯仰角为第三角度,控制下部第二导风板的叶片的俯仰角为第四角度。
在当前送风模式为全无风感模式时,控制上部第二导风板的叶片的俯仰角和下部第二导风板的叶片的俯仰角为第四角度。
在当前送风模式为常规全开送风模式时,控制上部第二导风板的叶片的俯仰角和下部第二导风板的叶片的俯仰角为第二角度。其中,上述第三角度≥第四角度≥第二角度≥第一角度。第三角度的取值范围为30°~60°,第四角度的取值范围为15°~45°,第二角度的取值范围为0°~30°,第一角度的取值范围为-15°~+15°。在目标空调的不同模式下,控制第二导风板上的叶片处于不同的俯仰角,在有效避免出风下沉的同时,使分段送风模式更加精准,强化了各个分段第一导风板的无感模式,提升了用户的舒适性。
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空调分段送风控制方法,通过将目标空调的第二导风板划分为上部分和下部分第二导风板,可以对两部分第二导风板的上下出风角度进行分别控制,并匹配目标空调的送风模式,提高了需求送风区域及无风感区域的舒适性。
实施例二:
对应于上述实施例一提供的空调分段送风控制方法,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应用上述空调分段送风控制方法对目标空调进行控制的实例,该目标空调为双垂直导风板分段送风空调,具体可参照如下步骤1~步骤2执行:
步骤1:当目标空调处于制冷模式运行时,实时检测目标空调左右导风板的当前送风模式。
上述目标空调包括上段左右导风板、中段左右导风板和下段左右导风板,参见如图3所示的左右导风板结构示意图,左右导风板上均匀设置有多个出风微孔31,当左右导风板关闭时,此时出风口可以从导风板上的微孔低速吹出,实现无风感功能的出风。上段左右导风板、中段左右导风板和下段左右导风板分别由上电机、中电机和下电机三个电机控制,每段左右导风板可以进行独立关闭与开启。
通过控制目标空调三段左右导风板的关闭与开启,可以使目标空调的左右导风板实现八种送风模式(出风模式):
①上无风感模式:控制上段左右导风板关闭,控制中段左右导风板和下段左右导风板开启。
②中无风感模式:控制中段左右导风板关闭,控制上段左右导风板和下段左右导风板开启。
③下无风感模式:控制下段左右导风板关闭,控制上段左右导风板和中段左右导风板开启。
④上下无风感模式:控制上段左右导风板和下段左右导风板关闭,控制中段左右导风板开启。
⑤中下无风感模式:控制中段左右导风板和下段左右导风板关闭,控制上段左右导风板开启。
⑥上中无风感模式:控制上段左右导风板和中段左右导风板关闭,控制下段左右导风板开启。
⑦全无风感模式:控制上段左右导风板、中段左右导风板和下段左右导风板均关闭。
⑧常规全开模式:控制上段左右导风板、中段左右导风板和下段左右导风板均开启。
步骤2:根据左右导风板的当前送风模式,分别控制上部垂直导风板和下部垂直导风板的上下导风角度。
上述目标空调包括上部垂直导风板和下部垂直导风板。参见如图4所示的垂直导风板结构示意图,垂直导风板包括连杆41和多个叶片42,连杆41连接有电机(图中未示出),通过电机控制连杆41上下移动,可以调节叶片的俯仰角,当叶片向上偏转时,叶片的俯仰角为正值X°;当叶片向下偏转时,叶片俯仰角为负值Y°。
当分段送风模式为上无风感模式时,按步骤a执行;当分段送风模式为中无风感模式时,按步骤b执行;当分段送风模式为下无风感模式时,按步骤c执行;当分段送风模式为上中无风感模式时,按步骤d执行;当分段送风模式为上下无风感模式时,按步骤e执行;当分段送风模式为中下无风感模式时,按步骤f执行;当分段送风模式为全无风感模式时,按步骤g执行;当分段送风模式为常规全开模式时,按步骤h执行。
步骤a:控制上部垂直导风板的叶片调整到中间位置X0°;控制下部垂直导风板的叶片调整到向上偏转X1°。
步骤b:控制上部垂直导风板的叶片调整到向上偏转X3°;控制下部垂直导风板的叶片调整到中间位置X0°。
步骤c:控制上部垂直导风板的叶片调整到向上偏转X3°;控制下部垂直导风板的叶片调整到向上偏转X3°。
步骤d:控制上部垂直导风板的叶片调整到向上偏转X2°;控制下部垂直导风板的叶片调整到中间位置X0°。
步骤e:控制上部垂直导风板的叶片调整到中间位置X0°;控制下部垂直导风板的叶片调整到向上偏转X2°。
步骤f:控制上部垂直导风板的叶片调整到向上偏转X3°;控制下部垂直导风板的叶片调整到向上偏转X2°。
步骤g:控制上部垂直导风板的叶片调整到向上偏转X2°;控制下部垂直导风板的叶片调整到向上偏转X2°。
步骤h:控制上部垂直导风板的叶片调整到向上偏转X1°;控制下部垂直导风板的叶片调整到向上偏转X1°
其中,X3≥X2≥X1≥X0,其中X3的取值范围为30~60°,X2的取值范围为15~45°,X1的取值范围为0~30°,X0的取值范围为-15~15°。
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分段送风方法,根据各分段左右导风板的送风模式,自动调节上部和下部垂直导风板的角度,让分段送风更精准,确保需求送风的高度层区域的风速高、送风距离远,需求无风感的高度层区域风速低、处于无风感状态,提升了用户体验。
实施例三:
对应于上述实施例一提供的空调分段送风控制方法,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分段送风控制装置,该装置可以应用于目标空调,目标空调包括多段第一导风板和多部分第二导风板;参见如图5所示的空调分段送风控制装置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包括以下模块:
确定模块51,用于基于各第一导风板的运行状态确定目标空调的当前送风模式。
控制模块52,用于基于当前送风模式对各第二导风板的送风角度分别进行控制。
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空调分段送风控制装置,通过获取第一导风板的当前送风模式,并根据目标空调的当前送风模式对各部分第二导风板的上下送风角度进行分别控制,以便使分段送风的出风高度更加精准,提升了空调器的分段送风效果,进而提升了用户的舒适性。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运行状态包括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上述确定模块51,进一步用于从各第一导风板中获取处于关闭状态或处于打开状态的目标段导风板;基于目标段导风板的数量及位置,确定目标空调的当前送风模式。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确定模块51,进一步用于在目标段导风板处于打开状态时,基于各目标段导风板所处位置确定目标空调的送风区域高度;基于送风区域高度确定目标空调的当前送风模式。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确定模块51,进一步用于在目标段导风板处于关闭状态时,基于各目标段导风板所处位置,确定目标空调的无风感区域高度;基于无风感区域高度确定目标空调的当前送风模式。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二导风板包括连杆和多个叶片,叶片与连杆垂直;上述控制模块52,进一步用于基于当前送风模式控制各第二导风板的连杆调节叶片的俯仰角,以避开当前送风模式对应的无风感区域高度进行送风。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目标空调包括上段第一导风板、中段第一导风板和下段第一导风板,上述目标空调还包括上部第二导风板和下部第二导风板,当前送风模式包括:上无风感模式、中无风感模式、下无风感模式、上下无风感模式、中下无风感模式、上中无风感模式、全无风感模式和常规全开送风模式;上述控制模块52,进一步用于在当前送风模式为上无风感模式时,控制上部第二导风板的叶片的俯仰角为第一角度,控制下部第二导风板的叶片的俯仰角为第二角度;
在当前送风模式为中无风感模式时,控制上部第二导风板的叶片的俯仰角为第三角度,控制下部第二导风板的叶片的俯仰角为第一角度;
在当前送风模式为下无风感模式时,控制上部第二导风板和下部第二导风板的叶片的俯仰角为第三角度;
在当前送风模式为上下无风感模式时,控制上部第二导风板的叶片的俯仰角为第四角度,控制下部第二导风板的叶片的俯仰角为第一角度;
在当前送风模式为中下无风感模式时,控制上部第二导风板的叶片的俯仰角为第一角度,控制下部第二导风板的叶片的俯仰角为第四角度;
在当前送风模式为上中无风感模式时,控制上部第二导风板的叶片的俯仰角为第三角度,控制下部第二导风板的叶片的俯仰角为第四角度;
在当前送风模式为全无风感模式时,控制上部第二导风板的叶片的俯仰角和下部第二导风板的叶片的俯仰角为第四角度;
在当前送风模式为常规全开送风模式时,控制上部第二导风板的叶片的俯仰角和下部第二导风板的叶片的俯仰角为第二角度;其中,第三角度≥第四角度≥第二角度≥第一角度。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三角度的取值范围为30°~60°,第四角度的取值范围为15°~45°,第二角度的取值范围为0°~30°,第一角度的取值范围为-15°~+15°。
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空调分段送风控制装置,通过将目标空调的第二导风板划分为上部分和下部分第二导风板,可以对两部分第二导风板的上下出风角度进行分别控制,并匹配目标空调的送风模式,提高了需求送风区域及无风感区域的舒适性。
实施例四:
对应于上述实施例一提供的空调分段送风控制方法,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多段第一导风板、多部分第二导风板以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处理器,上述第一导风板上设置有出风微孔,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读取并运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一提供的空调分段送风控制方法。上述第一导风板可以是左右导风板,上述第二导风板可以是上下导风板。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空调分段送风控制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其中,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碟或者光盘等。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度来指令控制装置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的存储介质中,所述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存储器、磁盘、光盘等。
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空调分段送风控制装置和空调器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空调分段送风控制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空调分段送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目标空调,所述目标空调包括多段第一导风板和多部分第二导风板;所述方法包括:
基于各所述第一导风板的运行状态确定所述目标空调的当前送风模式;其中,所述第一导风板用于调节所述目标空调的左右出风角度;
基于所述当前送风模式对各所述第二导风板的上下送风角度分别进行控制;
所述目标空调包括上段第一导风板、中段第一导风板和下段第一导风板,所述目标空调还包括上部第二导风板和下部第二导风板,所述当前送风模式包括:上无风感模式、中无风感模式、下无风感模式、上下无风感模式、中下无风感模式、上中无风感模式、全无风感模式和常规全开送风模式;
所述基于所述当前送风模式对各所述第二导风板的上下送风角度分别进行控制的步骤,包括:
当所述当前送风模式为所述上无风感模式时,控制所述上部第二导风板的叶片的俯仰角为第一角度,控制所述下部第二导风板的叶片的俯仰角为第二角度;
当所述当前送风模式为所述中无风感模式时,控制所述上部第二导风板的叶片的俯仰角为第三角度,控制所述下部第二导风板的叶片的俯仰角为第一角度;
当所述当前送风模式为所述下无风感模式时,控制所述上部第二导风板和所述下部第二导风板的叶片的俯仰角为第三角度;
当所述当前送风模式为所述上下无风感模式时,控制所述上部第二导风板的叶片的俯仰角为第四角度,控制所述下部第二导风板的叶片的俯仰角为第一角度;
当所述当前送风模式为所述中下无风感模式时,控制所述上部第二导风板的叶片的俯仰角为第一角度,控制所述下部第二导风板的叶片的俯仰角为第四角度;
当所述当前送风模式为所述上中无风感模式时,控制所述上部第二导风板的叶片的俯仰角为第三角度,控制所述下部第二导风板的叶片的俯仰角为第四角度;
当所述当前送风模式为所述全无风感模式时,控制所述上部第二导风板的叶片的俯仰角和所述下部第二导风板的叶片的俯仰角为第四角度;
当所述当前送风模式为所述常规全开送风模式时,控制所述上部第二导风板的叶片的俯仰角和所述下部第二导风板的叶片的俯仰角为所述第二角度;其中,第三角度≥第四角度≥第二角度≥第一角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分段送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行状态包括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所述基于各所述第一导风板的运行状态确定所述目标空调的当前送风模式的步骤,包括:
从各所述第一导风板中获取处于所述关闭状态或处于所述打开状态的目标段导风板;
基于所述目标段导风板的数量及位置,确定所述目标空调的当前送风模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分段送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目标段导风板的数量及位置,确定所述目标空调的当前送风模式的步骤,包括:
当所述目标段导风板处于打开状态时,基于各所述目标段导风板所处位置确定所述目标空调的送风区域高度;
基于所述送风区域高度确定所述目标空调的当前送风模式。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分段送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目标段导风板的数量及位置,确定所述目标空调的当前送风模式的步骤,包括:
当所述目标段导风板处于关闭状态时,基于各所述目标段导风板所处位置,确定所述目标空调的无风感区域高度;
基于所述无风感区域高度确定所述目标空调的当前送风模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分段送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风板包括连杆和多个叶片,所述叶片与所述连杆垂直;
所述基于所述当前送风模式对各所述第二导风板的上下送风角度分别进行控制的步骤,包括:
基于所述当前送风模式控制各所述第二导风板的连杆调节所述叶片的俯仰角,以避开所述当前送风模式对应的无风感区域高度进行送风。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分段送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角度的取值范围为30°~60°,所述第四角度的取值范围为15°~45°,所述第二角度的取值范围为0°~30°,所述第一角度的取值范围为-15°~+15°。
7.一种空调分段送风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目标空调,所述目标空调包括多段第一导风板和多部分第二导风板;所述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基于各所述第一导风板确定所述目标空调的当前送风模式;其中,所述第一导风板用于调节所述目标空调的左右出风角度;
控制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当前送风模式对各所述第二导风板的送风角度分别进行控制;
所述目标空调包括上段第一导风板、中段第一导风板和下段第一导风板,所述目标空调还包括上部第二导风板和下部第二导风板,所述当前送风模式包括:上无风感模式、中无风感模式、下无风感模式、上下无风感模式、中下无风感模式、上中无风感模式、全无风感模式和常规全开送风模式;所述控制模块,进一步用于当所述当前送风模式为所述上无风感模式时,控制所述上部第二导风板的叶片的俯仰角为第一角度,控制所述下部第二导风板的叶片的俯仰角为第二角度;
当所述当前送风模式为所述中无风感模式时,控制所述上部第二导风板的叶片的俯仰角为第三角度,控制所述下部第二导风板的叶片的俯仰角为第一角度;
当所述当前送风模式为所述下无风感模式时,控制所述上部第二导风板和所述下部第二导风板的叶片的俯仰角为第三角度;
当所述当前送风模式为所述上下无风感模式时,控制所述上部第二导风板的叶片的俯仰角为第四角度,控制所述下部第二导风板的叶片的俯仰角为第一角度;
当所述当前送风模式为所述中下无风感模式时,控制所述上部第二导风板的叶片的俯仰角为第一角度,控制所述下部第二导风板的叶片的俯仰角为第四角度;
当所述当前送风模式为所述上中无风感模式时,控制所述上部第二导风板的叶片的俯仰角为第三角度,控制所述下部第二导风板的叶片的俯仰角为第四角度;
当所述当前送风模式为所述全无风感模式时,控制所述上部第二导风板的叶片的俯仰角和所述下部第二导风板的叶片的俯仰角为第四角度;
当所述当前送风模式为所述常规全开送风模式时,控制所述上部第二导风板的叶片的俯仰角和所述下部第二导风板的叶片的俯仰角为所述第二角度;其中,第三角度≥第四角度≥第二角度≥第一角度。
8.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多段第一导风板、多部分第二导风板以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处理器,所述第一导风板上设置有出风微孔,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读取并运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读取并运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1627887.9A 2020-12-30 2020-12-30 空调分段送风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Active CN11281550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27887.9A CN112815505B (zh) 2020-12-30 2020-12-30 空调分段送风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27887.9A CN112815505B (zh) 2020-12-30 2020-12-30 空调分段送风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15505A CN112815505A (zh) 2021-05-18
CN112815505B true CN112815505B (zh) 2022-06-28

Family

ID=758549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627887.9A Active CN112815505B (zh) 2020-12-30 2020-12-30 空调分段送风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1550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93511B (zh) * 2021-11-29 2023-02-17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用于控制空调出风角度的方法及装置、终端设备
CN114791164B (zh) * 2022-03-15 2024-01-16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97059A (zh) * 2015-02-13 2015-06-10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6196306A (zh) * 2016-08-31 2016-12-07 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出风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
CN107246658A (zh) * 2017-07-31 2017-10-1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柜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8105862A (zh) * 2017-12-12 2018-06-0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柜机及其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013250A (ja) * 2010-06-29 2012-01-19 Shimizu Corp 室内空調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97059A (zh) * 2015-02-13 2015-06-10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6196306A (zh) * 2016-08-31 2016-12-07 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出风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
CN107246658A (zh) * 2017-07-31 2017-10-1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柜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8105862A (zh) * 2017-12-12 2018-06-0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柜机及其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15505A (zh) 2021-05-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815505B (zh) 空调分段送风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CN112797596B (zh) 上下导风板角度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CN110513845B (zh) 一种空调送风控制方法及控制***
CN103906981B (zh) 空调室内机
WO2022218014A1 (zh) 用于家电控制的方法、装置和家电
CN106440221B (zh) 空调控制方法及空调
CN106287970A (zh) 导风装置、空调柜机及其送风方法
KR20120025386A (ko) 공조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JP2021529925A (ja) 空気調節機器の制御方法、装置及び空気調節機器
CN109812922B (zh) 空调器防凝露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空调器
CN109323429A (zh)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和存储介质
CN103994561A (zh) 空调器及其的控制方法
CN112432337A (zh) 风口位置调控方法、装置、空调及存储介质
CN112797595A (zh) 内风机转速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WO2022062559A1 (zh) 一种具有前面板空调的多模式控制方法
CN112797600B (zh) 压缩机频率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CN109282472A (zh) 一种空调导风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4896673A (zh) 一种空调控制方法及空调
WO2024045578A1 (zh) 空调器控制方法、空调器控制***
CN106705225A (zh) 空调室内机及其导风板
CN115264904A (zh) 空调器的出风控制方法、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以及空调器
CN112797591B (zh) 分段送风模式切换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CN112797592A (zh) 空调导风板分段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CN104896648A (zh) 一种嵌入式空调的送风控制方法及嵌入式空调
CN112902300A (zh) 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