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67839B - 显示面板和显示设备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和显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67839B
CN112767839B CN202110129372.4A CN202110129372A CN112767839B CN 112767839 B CN112767839 B CN 112767839B CN 202110129372 A CN202110129372 A CN 202110129372A CN 112767839 B CN112767839 B CN 11276783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emitting
display panel
display
pixel
emitting uni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2937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67839A (zh
Inventor
秦旭
常苗
张露
胡思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12937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67839B/zh
Publication of CN1127678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678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678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678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003Display of colou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设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全面屏的透明区的像素密度难以提升的问题。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显示区,第一显示区包括沿第一方向上排布的若干个第一发光单元,第一显示区外侧设置有驱动第一发光单元的第一像素驱动电路;显示面板具有布线层,第一像素驱动电路通过布线层中的导线与第一发光单元电连接。每条导线包括通过过孔与第一发光单元电连接的第一过孔连接区,第一过孔连接区的宽度大于导线的线宽;且在布线层中,至少两条导线的第一过孔连接区在第一方向上错位排布。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和显示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在显示领域,为了迎合当代消费需求,全面屏的理念应运而生。为了实现真正的全面屏,其中一种思路是在显示屏中设置一个透明区,该透明区具有显示功能,同时又比常规显示区的透光率更高,从而可以在其下方布置摄像头等感光元件,而不会影响感光元件的功能实现,进而实现了真正的全面屏。然而,由于工程能力的限制,在透明区面积一定的前提下,难以布置更多的像素,极大地限制了透明区像素密度的提升。
申请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致力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全面屏的透明区的像素密度难以提升的问题。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显示区,第一显示区包括沿第一方向上排布的若干个第一发光单元,第一显示区外侧设置有驱动第一发光单元的第一像素驱动电路;显示面板具有布线层,第一像素驱动电路通过布线层中的导线与第一发光单元电连接。导线包括通过过孔与第一发光单元电连接的第一过孔连接区,第一过孔连接区的宽度大于导线的线宽;且在布线层中,至少两条导线的第一过孔连接区在第一方向上错位排布。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布线层包括沿第一方向平行排布的多条导线,相邻导线间具有间隙。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显示区包括若干个第一像素单元,第一像素单元包括若干个第一发光单元;第一发光单元选自像素单元红色发光单元、绿色发光单元、白色发光单元和蓝色发光单元的一种;第一像素单元按照与第一方向成预设夹角的第二方向排布;优选的,预设夹角为90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与同一第一像素单元的每个第一发光单元电连接的导线走向与第二方向平行,与同一像素单元中的若干第一发光单元分别电连接的若干导线沿第一方向排布;优选的,第一像素单元内第一发光单元的排布方式选自RGB排列、pentile排列、delta排列中的一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发光单元包括第一电极,第一电极包括第二过孔连接区,第一发光单元通过第一电极上的第二过孔连接区与过孔连接。优选的,同一像素单元中相邻两个第一发光单元的第二过孔连接区在第二方向上的投影的间距为线宽的整数倍;和/或同一像素单元中相邻两个第一发光单元的第二过孔连接区在第二方向上的投影的间距相等。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过孔在布线层上的正投影的边缘和第一过孔连接区的边缘间隔预设距离。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过孔连接区为圆形,过孔为矩形孔或圆形孔。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像素单元还包括与布线层内导线不导通的若干个虚拟发光单元,虚拟发光单元位于两个第一发光单元或者第一发光单元与虚拟发光单元之间,以使若干个第一发光单元彼此间隔。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显示面板还包括至少部分围设在第一显示区外侧的过渡显示区和至少部分环绕过渡显示区的第二显示区;第一像素驱动电路位于过渡显示区,第二显示区和/或过渡显示区包括多个第二发光单元,多个第二发光单元形成第二像素单元,第二像素单元的排布和第一显示区中若干个第一发光单元的排布相同。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设备,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
根据本申请提供的显示面板,通过合理设置多条导线上的第一过孔连接区的位置关系,可以降低多条导线的占用面积。这样的好处是,第一,在线宽和线距满足预定要求的前提下,在预定空间内可以布置更多的导线,相应地,可以在第一显示区A中布置更多的发光单元,从而提高第一显示区A的像素密度。第二,在像素密度一定的前提下,可以加大线宽,从而减小导线上的阻抗,进而降低损耗。第三,在像素密度一定的前提下,可以加大线距,从而减低导线间短路的风险,提高***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显示面板沿A1A2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显示区的布线层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布线层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显示区的布线层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极层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b为本发明二实施例提供的电极层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c为本发明三实施例提供的电极层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d为本发明四实施例提供的电极层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过孔连接区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显示区的电极层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显示面板100包括第一显示区A、第二显示区D,以及位于第一显示区A和第二显示区D之间、至少部分环绕第一显示区A的过渡显示区B。显示面板100可以为全面屏显示面板,第一显示区A和第二显示区D均具有显示功能,并且第一显示区A的透光率大于第二显示区D,即第一显示区A相当于透明区,第二显示区D相当于常规显示区。第一显示区A的透光率大于第二显示区D的实现方式包括多种,例如设置第一显示区A的像素密度大于第二显示区D的像素密度;又例如,在第一显示区A的非发光单元处形成过孔,并在过孔中填充高透光率材料。这里提到的高透光率材料可以是树脂、亚克力等。
第一显示区A可以设置在显示面板100的任意位置。第一显示区A设置有第一发光单元,过渡显示区B设置有驱动电路,第一发光单元和驱动电路通过透明导线连接,以驱动第一发光单元实现显示功能。图2为图1所示显示面板沿A1A2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显示面板100包括衬底111。在一个实施例中,衬底111为超薄玻璃、金属薄膜、有机聚合物薄膜中的任一种。当衬底111为有机聚合物薄膜时,衬底111的材料包括聚酰亚胺、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等。
在过渡显示区B,衬底111上形成有驱动电路,驱动电路由晶体管12和电容组成,例如可以是2T1C、3T1C等。具体而言,在一个实施例中,在过渡显示区B的衬底111上依次布置有有源层121、栅极绝缘层112、第一金属层(包括栅极122和第一电极)、第一层间介质层113、第二金属层(包括源漏极123和第二电极)、第二层间介质层114、第三金属层(包括第三电极)、平坦化层115。其中,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组成第一电容C1,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组成第二电容C2,源漏极123通过第一过孔151与有源层121连接。这里提到的源漏极123是指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
在第一显示区A,衬底111上形成有第一发光单元13。第一发光单元13可以是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或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Light Emitting Diodes,QLED)。在一个实施例中,过渡显示区B包括延伸至第一显示区A中的共用层。在一个实施例中,共用层包括栅极绝缘层112、第一层间介质层113、第二层间介质层114、第三金属层(包括第三电极)和平坦化层115。这种情况下,第一显示区A包括叠置在平坦化层115上的布线层14,布线层14通过第二过孔152与过渡显示区B中的源漏极连接。布线层14上依次布置有绝缘层116和阳极层131,阳极层131通过第三过孔153与布线层14连接。阳极层131上依次布置有发光层132和阴极层133。在一个实施例中,阴极层133上还可以设置封装层。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显示区的布线层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所示布线层的局部结构示意图。结合图2、图3和图4所示,布线层14包括沿第一方向X平行排布的多条导线。多条导线平行排布是指相邻两条导线的线距D相等,即相邻两条导线在任意位置的间距相等。每条导线包括第一过孔连接区Q,导线在第一过孔连接区Q通过第三过孔153与第一发光单元13连接。第一过孔连接区Q的宽度L大于导线的线宽D。第一过孔连接区Q的宽度L是指第一过孔连接区Q在导线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应当理解,这种情况下,为了实现多条导线平行排布,在某一条导线的第一过孔连接区Q处,其它导线需要为该第一过孔连接区Q提供避让空间,以确保相邻两条导线在任意位置的间距相等。
例如,如图4所示,多条导线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导线141和第二导线142。第一导线141包括第一过孔连接区Q。第一导线141还包括位于第一过孔连接区Q两侧的第一直线段1411和第二直线段1412,第一直线段1411和第二直线段1412共线。第二导线142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直线段1421、避让段1422和第四直线段1423。第一直线段1411和第三直线段1421平行,第二直线段1412和第四直线段1423平行,避让段1422环绕第一过孔连接区Q,以确保第一过孔连接区Q和避让段1422间的间距处处相等,并且等于第一直线段1411和第三直线段1421或第二直线段1412和第四直线段1423间的间距。应当理解,第一过孔连接区Q和避让段1422的形状相适应。例如,当第一过孔连接区Q为圆形时,避让段1422为弧形;当第一过孔连接区Q为方形时,避让段1422为折线形。本申请对第一过孔连接区Q和避让段1422的形状不作限制,只要确保第一过孔连接区Q和避让段1422间的距离处处相等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实际产品中,在对精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下,当第一过孔连接区Q为圆形时,避让段1422也可以为折线形。这种情况下,只要确保第一过孔连接区Q和避让段1422之间的最短间距等于线距D即可。
对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为了提升产能,第一显示区A通常仅设置一层布线层14。在满足线宽和线距要求的前提下,由于工程能力的限制,导致布线数量难以增加,使得第一显示区A面积一定的前提下,难以布置更多的像素,极大地限制了第一显示区A像素密度的提升。
发明人研究发现,限制第一显示区A像素密度提升的原因之一在于:如图2、图3和图4所示,在第一方向X上存在共线的至少两个第一过孔连接区Q,多个第一过孔连接区Q共线设置占用了第一方向X上的过多空间。通过合理设置布线层14中第一过孔连接区Q的位置,可以节省空间。
图5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显示区的布线层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布线层24和图3所示布线层14的区别仅在于,布线层24包括多条导线,该多条导线中与第一显示区A中沿第一方向X排布的多个第一发光单元13一一对应连接的部分导线中的至少两条导线的第一过孔连接区Q在第一方向X上错位排布,即不共线。多条导线是指依次平行排布的多条导线,其可以是布线层24中的部分导线或者是全部导线。在一个实施例中,布线层24包括多个重复单元,每个重复单元包括多条导线,每个重复单元中的部分导线的第一过孔连接区Q在第一方向X上不共线。
例如,布线层24中的多条导线24在第一方向X上平行排布,多条导线的数量为27条,线宽d和线距D均为3微米,第一过孔连接区Q的宽度L为10微米。则在图5所示的布线层24中,多条导线在第一方向X上占用的空间长度L1=27×3+(27-1)×3+(10-3)=166微米。而在图3所示的布线层14中,多条导线在第一方向X上占用的空间长度L2=27×3+(27-1)×3+(10-3)×3=180微米。比较可见,根据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相比于图3所示显示面板而言,布线空间减少了14微米。
应当理解,本实施例以部分导线的第一过孔连接区Q在第一方向X上不共线,即部分导线的第一过孔连接区Q在多条导线的排布方向上不共线,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布线占用的空间。实际应用过程中,只要确保部分导线的第一过孔连接区Q不共线即可,至于在哪个方向上不共线,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合理设置。
根据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通过合理设置多条导线上的第一过孔连接区Q的位置关系,可以降低多条导线的占用面积。这样的好处是,第一,在线宽和线距满足预定要求的前提下,在预定空间内可以布置更多的导线,相应地,可以在第一显示区A中布置更多的第一发光单元13,从而提高第一显示区A的像素密度。第二,在像素密度一定的前提下,可以加大线宽d,从而减小导线上的阻抗,进而降低损耗。第三,在像素密度一定的前提下,可以加大线距D,从而减低导线间短路的风险,提高***可靠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具有图5所示布线层的第一显示区A中包括若干个第一像素单元,每个第一像素单元包括若干个第一发光单元13。第一发光单元13选自红色发光单元、绿色发光单元、白色发光单元和蓝色发光单元的一种。第一像素单元按照与第一方向X成预设夹角的第二方向Y排布。优选的,预设夹角为90度。每个第一像素单元21中的若干个第一发光单元13的排布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合理选择。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像素单元内第一发光单元的排布方式选自RGB排列、pentile排列、delta排列中的一种。第一发光单元13的排布方式根据显示的需要可以进行必要的变形。如pentile排列中红色发光单元、绿色发光单元、白色发光单元可以排列成梯形等四边形形状;第一像素单元21内的第一发光单元13的数量不仅仅为3个或者4个,可以更多,如6个,其中红色发光单元、绿色发光单元、蓝色发光单元各两个,其中1个红色发光单元、1个绿色发光单元、1个蓝色发光单元形成三角形排布(或delta排布),两个三角形的排布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如典型的对角设置。
例如,图6a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极层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6a中的第二列发光单元与图5所示布线层对应。结合图5和图6a所示,第一显示区A中包括若干个第一像素单元21,每个第一像素单元21包括三个第一发光单元13,即红色发光单元R、绿色发光单元G和蓝色发光单元B。第一像素单元21按照第二方向Y排布,第二方向Y与第一方向X成90度夹角。
又例如,图6b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电极层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如图6b所示,第一显示区A内的第一发光单元13采用RGB排列。这种情况下,每个第一像素单元21包括三个第一发光单元13,即红色发光单元R、绿色发光单元G和蓝色发光单元B,同一像素单元21中的三个第一发光单元13呈三角形排布,若干个第一像素单元21沿第二方向Y排布,第二方向Y与第一方向X呈90度夹角,相邻两个第一像素单元的顶角相背,例如,第一个像素单元21的顶角朝上,第二个像素单元21的顶角朝下。
再例如,图6c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电极层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如图6c所示,第一显示区A内的第一发光单元13采用RGBG排列。这种情况下,第一像素单元21包括两种,即红绿像素单元和蓝绿像素单元。红绿像素单元包括红色发光单元R和绿色发光单元G。蓝绿像素单元包括蓝色发光单元B和绿色发光单元G。红绿像素单元和蓝绿像素单元沿第二方向Y交替排布。第二方向Y与第一方向X呈90度夹角。
再例如,图6d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供的电极层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如图6d所示,第一显示区A内的第一发光单元13采用delta排列。这种情况下,每个第一像素单元21包括三个第一发光单元13,即红色发光单元R、绿色发光单元G和蓝色发光单元B,同一像素单元21中的三个第一发光单元13呈矩形排布。具体而言,蓝色发光单元B与红色发光单元R和绿色发光单元G的连线平行。若干个第一像素单元21沿第二方向Y排布,第二方向Y与第一方向X呈90度夹角。
上述实施例仅示例性地图示了几种常见的第一发光单元13的排布方式,应当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布线层也适用于现有技术中的其它排布方式,这里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与同一第一像素单元21的每个第一发光单元13电连接的导线走向与第二方向Y平行,且与同一第一像素单元21中的若干第一发光单元13分别电连接的若干导线沿第一方向X排布。
以图5所示布线层和图6a所示电极层为例,图6a中的第二列发光单元与图5所示布线层对应,即第一导线221与红色发光单元R连接,第二导线222与绿色发光单元G连接,第三导线223与蓝色发光单元B连接。结合图5和图6可以看出,与同一第一像素单元21中的三个第一发光单元13,即红色发光单元R,绿色发光单元G和蓝色发光单元B电连接的导线走向分别平行于第二方向Y。并且,分别与该三个第一发光单元13电连接的导线沿第一方向X排布。
根据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布线层中的多条导线的排布规律性强,简化布线难度,易于工业实现。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6a所示,第一发光单元13包括第一电极,该第一电极例如为阳极131。第一电极包括第二过孔连接区130,第一发光单元13通过第一电极上的第二过孔连接区130与第三过孔153连接。多个第一发光单元中的第二过孔连接区130在第一方向X上交错排布。例如,以第一方向X为基准线,第一个第一发光单元的第二过孔连接区130位于基准线上,第二个第一发光单元的第二过孔连接区130位于基准线左侧,第三个第一发光单元的第二过孔连接区130位于基准线右侧。应当理解,对于一个第一发光单元13而言,第二过孔连接区130可以设置在其第一电极的任意位置,只要确保线性排布的多个第一发光单元的第二过孔连接区130在第一方向X上不共线即可。考虑到,每个第一发光单元13的第一电极的面积有限,即第二过孔连接区130的可选位置有限。当显示面板中第一发光单元13的数量过多时,无法确保所有第一发光单元13的第二过孔连接区130在第一方向X上错开。这种情况下,通过将全部导线划分为多个重复单元,每个重复单元包括多个导线组22,可以确保每个重复单元中的部分导线对应的第一发光单元13中的第二过孔连接区130在第一方向X上错开,降低了第二过孔连接区130的布局难度,便于实现。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6a,同一像素单元21中相邻两个第一发光单元13的第二过孔连接区130在第二方向Y上的投影的间距为线宽d的整数倍;和/或,同一像素单元21中相邻两个第一发光单元13的第二过孔连接区130在第二方向Y上的投影的间距相等。第二过孔连接区130在第二方向Y上的投影间的距离是指第二过孔连接区130的投影的边缘线间的最短距离。例如,当第二过孔连接区130的投影为圆形时,投影间的距离是指连接两个投影的圆心的直线长度减去投影的直径后剩余的长度。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布线层14上的空间,避免出现非整数个线宽的情况,提高布线空间的利用率。
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过孔连接区的结构示意图。以如图7所示,过孔23在布线层上的正投影的边缘和第一过孔连接区Q的边缘间隔预设距离,即过孔23在布线层上的正投影落入第一过孔连接区Q的内部。这样的设置是为了利用第一过孔连接区Q对过孔23进行包边,利用包边的宽度补偿制程的波动程度,从而保证制程波动时,也不至于使得过孔23偏出第一过孔连接区Q,确保可靠的电连接关系。在一个实施例中,过孔23为矩形孔,矩形孔的边长m为4微米。第一过孔连接区Q为圆形,第一过孔连接区Q的直径L为10微米。即,第一过孔连接区Q对过孔23具有至少3微米的包边。在一个实施例中,过孔23在第一发光单元13上的正投影的边缘和第二过孔连接区130的边缘间隔一定距离。该一定距离也可以是3微米。
应当理解,本申请对过孔23的形状不作限制,其还可以是圆形、多边形等任意形状。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a所示,第一像素单元21还包括与布线层内导线不导通的若干个虚拟发光单元16,虚拟发光单元16位于两个第一发光单元13或者第一发光单元13与虚拟发光单元16之间,以使若干个第一发光单元13彼此间隔。在膜层结构上,虚拟发光单元16和第一发光单元13的区别仅在于,虚拟发光单元16不包括阳极层,从而使得虚拟发光单元16不发光,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现有设备实现透明区。
图8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显示区的电极层的局部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和图8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包括至少部分环绕过渡显示区B的第二显示区D,第二显示区D包括多个第二发光单元30,多个第二发光单元30形成第二像素单元,第二像素单元的排布与第一显示区A中第一像素单元21的排布相同。即将第一显示区A放置在第二显示区D上时,第一显示区A中的第一发光单元13和虚拟单元16在第二显示区D上的正投影刚好与第二发光单元30重合。并且第一显示区A和第二显示区D中发光层的颜色布置也相同,即发红光的第一发光单元13和具有红色发光层的第一发光单元13均对应发红光的第二发光单元,发绿光的第一发光单元13和具有绿色发光层的第一发光单元13均对应发绿光的第二发光单元,发蓝光的第一发光单元13和具有蓝色发光层的第一发光单元13均对应发蓝光的第二发光单元。这样的布置,可以在制备第一显示区A的同时制备第二显示区D中的发光单元层,从而简化工艺,提高生产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过渡显示区B也设置有若干个第二像素单元,过渡显示区B中的第二像素单元的排布和第一显示区A中的第一像素单元的排布相同。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设备,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该显示设备可以是任意具有显示功能的终端产品,例如笔记本电能、手机、显示器、电子仪表等。
为了例示和描述的目的已经给出了以上描述。此外,此描述不意图将本申请的实施例限制到在此公开的形式。尽管以上已经讨论了多个示例方面和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其某些变型、修改、改变、添加和子组合。

Claims (13)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显示区;
所述第一显示区包括沿第一方向上排布的若干个第一发光单元,所述第一显示区外侧设置有驱动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的第一像素驱动电路;
所述显示面板具有布线层,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通过所述布线层中的导线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电连接;
所述导线包括通过过孔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电连接的第一过孔连接区,所述第一过孔连接区的宽度大于所述导线的线宽;且在所述布线层中,至少两条导线的第一过孔连接区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错位排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布线层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平行排布的多条所述导线,相邻导线间具有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包括若干个第一像素单元,所述第一像素单元包括若干个所述第一发光单元,所述第一发光单元选自红色发光单元、绿色发光单元、白光发光单元和蓝色发光单元的一种;所述第一像素单元按照与所述第一方向成预设夹角的第二方向排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夹角为90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与同一所述第一像素单元的每个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电连接的导线走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平行,与同一所述像素单元中的若干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分别电连接的若干导线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像素单元内第一发光单元的排布方式选自RGB排列、pentile排列、delta排列中的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3-6中任一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包括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包括第二过孔连接区,所述第一发光单元通过所述第一电极上的所述第二过孔连接区与所述过孔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同一所述像素单元中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的所述第二过孔连接区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投影的间距为所述线宽的整数倍;和/或
同一所述像素单元中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的所述第二过孔连接区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投影的间距相等。
9.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过孔在所述布线层上的正投影的边缘和所述第一过孔连接区的边缘间隔预设距离。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孔连接区为圆形,所述过孔为矩形孔或圆形孔。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像素单元还包括与布线层内导线不导通的若干个虚拟发光单元,所述虚拟发光单元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发光单元或者所述第一发光单元与所述虚拟发光单元之间,以使所述若干个第一发光单元彼此间隔。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至少部分围设在所述第一显示区外侧的过渡显示区和至少部分环绕所述过渡显示区的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位于所述过渡显示区,所述第二显示区和/或过渡显示区包括多个第二发光单元,所述多个第二发光单元形成第二像素单元,所述第二像素单元的排布和所述第一显示区中所述第一像素单元的排布相同。
13.一种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2中任一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110129372.4A 2021-01-29 2021-01-29 显示面板和显示设备 Active CN11276783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29372.4A CN112767839B (zh) 2021-01-29 2021-01-29 显示面板和显示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29372.4A CN112767839B (zh) 2021-01-29 2021-01-29 显示面板和显示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67839A CN112767839A (zh) 2021-05-07
CN112767839B true CN112767839B (zh) 2022-08-19

Family

ID=757039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29372.4A Active CN112767839B (zh) 2021-01-29 2021-01-29 显示面板和显示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67839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64081B (zh) * 2018-05-17 2021-03-16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767684B (zh) * 2018-10-31 2022-09-13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屏及显示终端
CN110767720B (zh) * 2019-06-05 2020-09-08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038380B (zh) * 2020-09-08 2023-04-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12151592B (zh) * 2020-09-30 2022-10-04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67839A (zh) 2021-05-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56346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2151696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3870713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916485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270895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07634087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530301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3078196B (zh) 显示面板
CN112673477A (zh) 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830221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20223669A1 (en) Display device
CN215266306U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272881B (zh) 显示面板、拼接显示面板、其制备方法
CN112767839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设备
CN218998737U (zh)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20240074257A1 (en) Display panel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9254462B (zh) 阵列基板及液晶显示面板
CN113937204B (zh) 一种led显示模组及显示设备
CN112750884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2262047A1 (zh) 触控显示面板
CN115720468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设备
WO2023150902A1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17640579U (zh) Led排列结构
US20240215383A1 (en) Display panel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5268708A (zh) 一种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