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52252B - 小区归属地识别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小区归属地识别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52252B
CN112752252B CN202011589342.3A CN202011589342A CN112752252B CN 112752252 B CN112752252 B CN 112752252B CN 202011589342 A CN202011589342 A CN 202011589342A CN 112752252 B CN112752252 B CN 11275225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ty
home
level
attribution
target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8934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52252A (zh
Inventor
李慧莲
韩振东
李民
景洪水
唐学军
石斌
范娟
孙碧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58934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52252B/zh
Publication of CN1127522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522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522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522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2Processing of mobility data, e.g. registration information at HLR [Home Location Register] or VLR [Visitor Location Register]; Transfer of mobility data, e.g. between HLR, VLR or external networks
    • H04W8/08Mobility data transf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18Processing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e.g. subscribed services, user preferences or user profiles; 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小区归属地识别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区域内的多条用户移动通信业务记录,用户移动通信业务记录包括:用户号码、目标区域的标识以及用户当前所在的小区的标识,目标区域为位置区或者跟踪区,小区位于目标区域内,根据每条用户移动通信业务记录中的用户号码,确定用户号码的归属地级市,根据各用户号码的归属地级市,从多条用户移动通信业务记录中确定属于每个归属地级市的各用户号码的移动通信业务记录,根据属于每个归属地级市的各用户号码有关的移动通信业务记录,确定目标区域的归属地级市,根据目标区域的归属地级市,确定目标区域内各小区的归属地级市。因此,本申请能够更加准确地识别小区的归属地级市。

Description

小区归属地识别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小区归属地识别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各移动通信运营商设有支撑***,支撑***比如是信令分析支撑***、网络优化支撑***、营业与计费的业务运营支撑***(Business Operation Support System,BOSS)等。这些***中均有小区信息,小区是指移动通信中无线信号覆盖的区域,根据小区信息能够得到小区的归属地级市,从而获得地级市的有关通信运营指标,用于支撑和管控地级市的市场业务发展、网络运营等。
目前,通过支撑***中的小区基础台账来识别小区的归属地级市,而小区基础台账是通过人工填报获得,人工填报难免出错,因此,存在小区的归属地级市不够准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小区归属地识别方法和装置,以准确地识别小区的归属地级市。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小区归属地识别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区域内的多条用户移动通信业务记录,用户移动通信业务记录包括:用户号码、目标区域的标识以及用户当前所在的小区的标识,目标区域为位置区或者跟踪区,小区位于目标区域内。
根据每条用户移动通信业务记录中的用户号码,确定用户号码的归属地级市。
根据各用户号码的归属地级市,从多条用户移动通信业务记录中确定属于每个归属地级市的各用户号码的移动通信业务记录。
根据属于每个归属地级市的各用户号码有关的移动通信业务记录,确定目标区域的归属地级市。
根据目标区域的归属地级市,确定目标区域内各小区的归属地级市。
可选的,根据属于每个归属地级市的各用户号码有关的移动通信业务记录,确定目标区域的归属地级市,包括:
根据属于每个归属地级市的各用户号码的移动通信业务记录,确定至少如下一项:属于每个归属地级市的各用户的通信业务次数之和、属于每个归属地级市的各用户的数量。根据属于每个归属地级市的各用户的通信业务次数之和,和/或,属于每个归属地级市的各用户的数量,确定目标区域的归属地级市。
可选的,根据属于每个归属地级市的各用户的通信业务次数之和,和/或,属于每个归属地级市的各用户的数量,确定目标区域的归属地级市,包括:
根据属于每个归属地级市的各用户的通信业务次数之和,确定每个归属地级市对应的通信业务次数占比。根据属于每个归属地级市的各用户的数量,确定每个归属地级市对应的用户的数量占比。根据每个归属地级市对应的通信业务次数占比,和/或,每个归属地级市对应的用户的数量占比,确定目标区域的归属地级市。
可选的,根据每个归属地级市对应的通信业务次数占比,确定目标区域的归属地级市,包括:
根据每个归属地级市对应的通信业务次数占比,确定通信业务次数占比最大的归属地级市为第一归属地级市。若第一归属地级市对应的通信业务次数占比大于等于第一占比,则确定目标区域的归属地级市为第一归属地级市。
可选的,小区归属地识别方法还包括:
若第一归属地级市对应的通信业务次数占比小于第一占比,则确定通信业务次数占比次最大的归属地级市为第二归属地级市。若第一归属地级市对应的通信业务次数占比与第二归属地级市对应的通信业务次数占比之差大于等于第二占比,则确定目标区域的归属地级市为第一归属地级市。
可选的,小区归属地识别方法还包括:
若第一归属地级市对应的通信业务次数占比小于第一占比,且第一归属地级市对应的通信业务次数占比与第二归属地级市对应的通信业务次数占比之差小于第二占比,则获取目标区域相邻的两个区域的归属地级市。若目标区域相邻的两个区域的归属地级市包括第一归属地级市但不包括第二归属地级市,则确定目标区域的归属地级市为第一归属地级市。若目标区域相邻的两个区域的归属地级市包括第二归属地级市但不包括第一归属地级市,则确定目标区域的归属地级市为第二归属地级市。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小区归属地识别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区域内的多条用户移动通信业务记录,用户移动通信业务记录包括:用户号码、目标区域的标识以及用户当前所在的小区的标识,目标区域为位置区或者跟踪区,小区位于目标区域内。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每条用户移动通信业务记录中的用户号码,确定用户号码的归属地级市。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各用户号码的归属地级市,从多条用户移动通信业务记录中确定属于每个归属地级市的各用户号码的移动通信业务记录。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属于每个归属地级市的各用户号码有关的移动通信业务记录,确定目标区域的归属地级市。
第四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目标区域的归属地级市,确定目标区域内各小区的归属地级市。
可选的,第三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属于每个归属地级市的各用户号码的移动通信业务记录,确定至少如下一项:属于每个归属地级市的各用户的通信业务次数之和、属于每个归属地级市的各用户的数量。根据属于每个归属地级市的各用户的通信业务次数之和,和/或,属于每个归属地级市的各用户的数量,确定目标区域的归属地级市。
可选的,第三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属于每个归属地级市的各用户的通信业务次数之和,确定每个归属地级市对应的通信业务次数占比。根据属于每个归属地级市的各用户的数量,确定每个归属地级市对应的用户的数量占比;根据每个归属地级市对应的通信业务次数占比,和/或,每个归属地级市对应的用户的数量占比,确定目标区域的归属地级市。
可选的,第三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每个归属地级市对应的通信业务次数占比,确定通信业务次数占比最大的归属地级市为第一归属地级市。若第一归属地级市对应的通信业务次数占比大于等于第一占比,则确定目标区域的归属地级市为第一归属地级市。
可选的,第三确定模块,还用于:
若第一归属地级市对应的通信业务次数占比小于第一占比,则确定通信业务次数占比次最大的归属地级市为第二归属地级市。若第一归属地级市对应的通信业务次数占比与第二归属地级市对应的通信业务次数占比之差大于等于第二占比,则确定目标区域的归属地级市为第一归属地级市。
可选的,第三确定模块,还用于:
若第一归属地级市对应的通信业务次数占比小于第一占比,且第一归属地级市对应的通信业务次数占比与第二归属地级市对应的通信业务次数占比之差小于第二占比,则获取目标区域相邻的两个区域的归属地级市。若目标区域相邻的两个区域的归属地级市包括第一归属地级市但不包括第二归属地级市,则确定目标区域的归属地级市为第一归属地级市。若目标区域相邻的两个区域的归属地级市包括第二归属地级市但不包括第一归属地级市,则确定目标区域的归属地级市为第二归属地级市。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小区归属地识别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
处理器用于调用存储器中的程序指令执行如本申请第一方面所述的小区归属地识别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计算机程序指令被执行时,实现如本申请第一方面所述的小区归属地识别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本申请第一方面所述的小区归属地识别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小区归属地识别方法和装置,通过获取目标区域内的多条用户移动通信业务记录,用户移动通信业务记录包括:用户号码、目标区域的标识以及用户当前所在的小区的标识,目标区域为位置区或者跟踪区,小区位于目标区域内,根据每条用户移动通信业务记录中的用户号码,确定用户号码的归属地级市,根据各用户号码的归属地级市,从多条用户移动通信业务记录中确定属于每个归属地级市的各用户号码的移动通信业务记录,根据属于每个归属地级市的各用户号码有关的移动通信业务记录,确定目标区域的归属地级市,根据目标区域的归属地级市,确定目标区域内各小区的归属地级市。由于本申请能够根据用户(位于目标区域内)的用户号码的归属地级市,确定目标区域的归属地级市,进而确定目标区域内各小区的归属地级市,因此,本申请能够更加准确地识别小区的归属地级市,同时因本申请能够自动获取小区的归属地级市,进而能够保证各小区的归属地级市的完整性,节省了小区的归属地级市的维护工作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小区归属地识别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小区归属地识别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小区归属地识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小区归属地识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小区归属地识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各移动通信运营商设有支撑***,支撑***比如是信令分析支撑***、网络优化支撑***、营业与计费的BOSS***等。这些***中均有小区信息,小区是指移动通信中无线信号覆盖的区域,根据小区信息能够得到小区的归属地级市,从而获得地级市的有关通信运营指标,用于支撑和管控地级市的市场业务发展、网络运营等。
目前,通过支撑***中的小区基础台账来识别小区的归属地级市,而小区基础台账是通过人工填报获得,人工填报难免出错,因此,存在小区的归属地级市不够准确的问题,同时还会存在人工漏填报导致的小区的归属地级市不够完整的问题。
在移动通信网络中,由于移动性管理需要,需要规划位置区(2/3G网络)或者跟踪区(4/5G网络),位置区或者跟踪区内包含几十到几千个小区,而且位置区或者跟踪区不会跨地级市划分,即:位置区或者跟踪区与其中的小区的归属地级市相同,因此,可以通过识别位置区或者跟踪区的归属地级市获得位置区或者跟踪区内的小区的归属地级市。
本申请提供一种小区归属地识别方法和装置,获取位置区或者跟踪区内的多条用户移动通信业务记录,根据用户移动通信业务记录中用户号码的地域聚集性的特点,通过用户号码的归属地级市来识别位置区或者跟踪区的归属地级市,即:分析位置区或者跟踪区内用户号码归属地级市的用户的数量占比或通信业务次数占比,通过用户号码归属地级市占比来计算可能归属地级市的积分,同时根据位置区或跟踪区的编号连续性的特点,结合该位置区或跟踪区相邻的位置区或跟踪区的归属地级市计算可能归属地级市的积分,通过积分识别位置区或跟踪区的归属地级市,进而获得位置区或跟踪区内的小区的归属地级市。由于用户号码归属地级市的信息稳定性高(通常一年只更新2次)、准确性高,因此,本申请能够更加准确地识别小区的归属地级市,保证各小区的归属地级市的完整性,由于不再需要人工填写,所以还能节省小区数据信息的维护工作量。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应用场景示意图,如图1所示,位置区110内有多个基站140覆盖范围内的小区120,小区内有多个用户的移动电话130通过移动通信网络进行通信,通过用户号码的归属地级市来识别位置区110的归属地级市,进而确定位置区110内的多个小区120的归属地级市,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参见下述各实施例的方案。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小区归属地识别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应用于电子设备,电子设备比如是核心网设备、服务器等。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
S201、获取目标区域内的多条用户移动通信业务记录,用户移动通信业务记录包括:用户号码、目标区域的标识以及用户当前所在的小区的标识,目标区域为位置区或者跟踪区,小区位于目标区域内。
本实施例中,目标区域为位置区或者跟踪区,其中,2G或3G网络对应使用位置区,4G或5G网络对应使用跟踪区。每个位置区或者跟踪区中可包含几十到几千个小区。因此,获取目标区域内的多条用户移动通信业务记录,即获取位置区或者跟踪区内的多条用户移动通信业务记录。具体地,例如:可以通过各移动通信运营商的网络质量分析与监测***,获得位置区或者跟踪区内的多条用户移动通信业务记录。可选的,可以获取目标区域内的例如一天内或一周内的多条用户移动通信业务记录。用户移动通信业务记录包括:用户号码、目标区域的标识以及用户当前所在的小区的标识,其中用户号码为用户的移动电话号码。表1为多条用户移动通信业务记录示例,如表1所示,用户的移动通信业务记录包括:通信业务发起时间、用户号码、用户号码对应的位置区的标识以及用户当前所在的小区的标识。
表1多条用户移动通信业务记录示例
时间(UTC) 号码 位置区 小区
1553586265 130****4506 4600142690 460014226659405
1553586293 130****4552 4600142620 460014227255131
1553586310 130****4652 4600142603 460014227260051
1553586329 130****4763 4600142682 460014240021972
1553586345 130****5032 4600142682 460014240023402
1553586383 130****5318 4600142678 460014258061635
1553586420 130****5328 4600142678 460014258061635
1553586427 130****5386 4600142676 460014258061635
1553586437 130****5420 4600142661 460014257861346
1553586450 130****5437 4600142649 460014255637331
1553586457 130****5486 4600142649 460014268207572
1553586531 130****5521 4600142635 460014259034533
1553586677 130****5535 4600142597 460014224754083
1553586703 130****5643 4600142632 460014224607858
1553586753 130****6085 4600142631 460014255631511
其中,上述目标区域内的多条用户移动通信业务记录可以是用户向执行本方法实施例的电子设备输入的,或者,是其它设备向执行本方法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发送的,或者是电子设备生成的。
S202、根据每条用户移动通信业务记录中的用户号码,确定用户号码的归属地级市。
本实施例中,已经获得了目标区域内的多条用户移动通信业务记录,其中每一条用户移动通信业务记录都有用户号码,因此,根据每条用户移动通信业务记录中的用户号码,确定用户号码的归属地级市。例如:通过移动通信运营商的支撑***确定用户号码的归属地级市。
S203、根据各用户号码的归属地级市,从多条用户移动通信业务记录中确定属于每个归属地级市的各用户号码的移动通信业务记录。
本实施例中,已经获得了各用户(位于目标区域内)的用户号码的归属地级市,因此,根据各用户(位于目标区域内)的用户号码的归属地级市,从多条用户移动通信业务记录中确定属于每个归属地级市的各用户号码的移动通信业务记录。例如:用户1的用户号码的归属地级市为A地级市,用户2的用户号码的归属地级市也为A地级市,则确定属于A地级市的用户号码的移动通信业务记录包括用户1的用户号码的移动通信业务记录和用户2的用户号码的移动通信业务记录。
S204、根据属于每个归属地级市的各用户号码有关的移动通信业务记录,确定目标区域的归属地级市。
本实施例中,已经获得了属于每个归属地级市的各用户号码有关的移动通信业务记录,因此,根据属于每个归属地级市的各用户号码有关的移动通信业务记录,确定目标区域的归属地级市。
S205、根据目标区域的归属地级市,确定目标区域内各小区的归属地级市。
本实施例中,已经确定了目标区域的归属地级市,因此,根据目标区域的归属地级市,确定目标区域内各小区的归属地级市。例如:目标区域的归属地级市为A地级市,则确定各小区(位于目标区域内)的归属地级市均为A地级市。确定了小区的归属地级市后,各移动通信运营商的支撑***就能够得到小区的归属地级市,从而根据小区的归属地级市,获得地级市的有关通信运营指标,用于支撑和管控地级市的市场业务发展、网络运营等。
本申请提供的小区归属地识别方法,通过获取目标区域内的多条用户移动通信业务记录,用户移动通信业务记录包括:用户号码、目标区域的标识以及用户当前所在的小区的标识,目标区域为位置区或者跟踪区,小区位于目标区域内,根据每条用户移动通信业务记录中的用户号码,确定用户号码的归属地级市,根据各用户号码的归属地级市,从多条用户移动通信业务记录中确定属于每个归属地级市的各用户号码的移动通信业务记录,根据属于每个归属地级市的各用户号码有关的移动通信业务记录,确定目标区域的归属地级市,根据目标区域的归属地级市,确定目标区域内各小区的归属地级市。由于本申请能够根据用户(位于目标区域内)的用户号码的归属地级市,确定目标区域的归属地级市,进而确定目标区域内的各小区的归属地级市,因此,本申请能够更加准确地识别小区的归属地级市,同时因本申请能够自动获取小区的归属地级市,进而能够保证各小区的归属地级市的完整性,节省了小区的归属地级市的维护工作量。
在图2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在一些实施例中,图3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小区归属地识别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
S301、获取目标区域内的多条用户移动通信业务记录,用户移动通信业务记录包括:用户号码、目标区域的标识以及用户当前所在的小区的标识,目标区域为位置区或者跟踪区,小区位于目标区域内。
S302、根据每条用户移动通信业务记录中的用户号码,确定用户号码的归属地级市。
S303、根据各用户号码的归属地级市,从多条用户移动通信业务记录中确定属于每个归属地级市的各用户号码的移动通信业务记录。
本实施例中,S301、S302和S303的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参见图2所示实施例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S304、根据属于每个归属地级市的各用户号码的移动通信业务记录,确定至少如下一项:属于每个归属地级市的各用户的通信业务次数之和、属于每个归属地级市的各用户的数量。
本实施例中,已经获得了属于每个归属地级市的各用户号码的移动通信业务记录,因此,可以确定属于每个归属地级市的各用户的通信业务次数之和,也可以确定属于每个归属地级市的各用户的数量。例如:已经获得了属于归属地级市A地级市的2个用户号码的移动通信业务记录,其中一个用户的通信业务次数为5次,另一次用户的通信业务次数为3次,则可以确定A地级市的2个用户的通信业务次数之和为8次,也可以确定A地级市的用户的数量为2个。
S305、根据属于每个归属地级市的各用户的通信业务次数之和,确定每个归属地级市对应的通信业务次数占比。
本实施例中,已经获得了目标区域内属于每个归属地级市的各用户的通信业务次数之和,因此,可以获得目标区域内所有归属地级市的各用户的通信业务次数的总和,进而根据目标区域内每个归属地级市的各用户的通信业务次数之和、所有归属地级市的各用户的通信业务次数的总和,确定每个归属地级市对应的通信业务次数占比。例如:已经获得了目标区域内属于归属地级市A地级市的各用户的通信业务次数之和为8次、属于归属地级市B地级市的各用户的通信业务次数之和为2次,则可以获得A地级市和B地级市的各用户的通信业务次数的总和为10次,进而可以确定A地级市对应的通信业务次数占比为0.8,B地级市对应的通信业务次数占比为0.2。
S306、根据属于每个归属地级市的各用户的数量,确定每个归属地级市对应的用户的数量占比。
本实施例中,已经获得了目标区域内属于每个归属地级市的各用户的数量,因此,可以获得目标区域内所有归属地级市的各用户的数量的总和,进而根据目标区域内每个归属地级市的各用户的数量、所有归属地级市的各用户的数量的总和,确定每个归属地级市对应的用户的数量占比。例如:已经获得了目标区域内属于归属地级市A地级市的各用户的数量为8个、属于归属地级市B地级市的各用户的数量为2个,则可以获得A地级市和B地级市的各用户的数量的总和为10个,进而可以确定A地级市对应的用户的数量占比为0.8,B地级市对应的用户的数量占比为0.2。
S307、根据每个归属地级市对应的通信业务次数占比,和/或,每个归属地级市对应的用户的数量占比,确定目标区域的归属地级市。
本实施例中,已经获得了每个归属地级市对应的通信业务次数占比,和/或,每个归属地级市对应的用户的数量占比,因此,可以确定目标区域的归属地级市。
可选的,根据每个归属地级市对应的通信业务次数占比,确定通信业务次数占比最大的归属地级市为第一归属地级市。若第一归属地级市对应的通信业务次数占比大于等于第一占比,则确定目标区域的归属地级市为第一归属地级市。
本实施例中,已经获得了每个归属地级市对应的通信业务次数占比,对所有归属地级市对应的通信业务次数占比进行排序,确定通信业务次数占比最大的归属地级市为第一归属地级市。具体地,第一占比例如为0.6,则若第一归属地级市对应的通信业务次数占比大于等于0.6,则确定目标区域的归属地级市为第一归属地级市。表2为X位置区内每个归属地级市对应的通信业务次数占比的示例,如表2所示,每个归属地级市对应的通信业务次数占比已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进行了排序,可以看出A地级市的通信业务次数占比为0.889,A地级市是第一归属地级市,由于A地级市的通信业务次数占比0.889大于第一占比0.6,因此,确定X位置区的归属地级市为A地级市。
表2 X位置区内每个归属地级市对应的通信业务次数占比的示例
位置区 通信业务次数 通信业务次数占比 地级市
4600142274 93422 0.889 A地级市
4600142274 2914 0.028 B地级市
4600142274 2693 0.026 C地级市
4600142274 1122 0.011 D地级市
4600142274 883 0.008 E地级市
4600142274 718 0.007 F地级市
4600142274 595 0.006 G地级市
4600142274 528 0.005 H地级市
4600142274 515 0.005 I地级市
4600142274 502 0.005 J地级市
4600142274 417 0.004 K地级市
4600142274 414 0.004 L地级市
4600142274 327 0.003 M地级市
可选的,若第一归属地级市对应的通信业务次数占比小于第一占比,则确定通信业务次数占比次最大的归属地级市为第二归属地级市。若第一归属地级市对应的通信业务次数占比与第二归属地级市对应的通信业务次数占比之差大于等于第二占比,则确定目标区域的归属地级市为第一归属地级市。
本实施例中,将所有归属地级市对应的通信业务次数占比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进行排序,根据排序结果,可以获得通信业务次数占比最大的第一归属地级市,以及通信业务次数占比次最大的归属地级市,即为第二归属地级市。例如:表2中,归属地为A地级市的用户的通信业务次数占比最大,位居第一,则A地级市为第一归属地级市,归属地为B地级市的用户的通信业务次数占比位居第二,则B地级市为第二归属地级市。具体地,第一占比例如为0.6,第二占比例如为0.2,若第一归属地级市对应的通信业务次数占比小于第一占比0.6,且第一归属地级市对应的通信业务次数占比与第二归属地级市对应的通信业务次数占比之差大于等于第二占比0.2,则确定目标区域的归属地级市为第一归属地级市。
可选的,若第一归属地级市对应的通信业务次数占比小于第一占比,且第一归属地级市对应的通信业务次数占比与第二归属地级市对应的通信业务次数占比之差小于第二占比,则获取目标区域相邻的两个区域的归属地级市。若目标区域相邻的两个区域的归属地级市包括第一归属地级市但不包括第二归属地级市,则确定目标区域的归属地级市为第一归属地级市。若目标区域相邻的两个区域的归属地级市包括第二归属地级市但不包括第一归属地级市,则确定目标区域的归属地级市为第二归属地级市。
本实施例中,已经根据通信业务次数占比确定了第一归属地级市和第二归属地级市,第一占比例如为0.6,第二占比例如为0.2,若第一归属地级市对应的通信业务次数占比小于第一占比0.6,且第一归属地级市对应的通信业务次数占比与第二归属地级市对应的通信业务次数占比之差小于第二占比0.2,说明第一归属地级市不具有明显的集中性。例如以1分为积分步长,积分步长可按需配置,本申请这里不做限制,则第一归属地级市和第二归属地级市各积1分。然后获取目标区域相邻的两个区域的归属地级市,具体地,目标区域相邻的两个区域的归属地级市,为目标区域编号前后相邻的两个区域的归属地级市。若目标区域相邻的两个区域的归属地级市包括第一归属地级市但不包括第二归属地级市,则确定目标区域的归属地级市为第一归属地级市。例如:第一归属地级市为A地级市、第二归属地级市为B地级市,目标区域相邻的两个区域分别为区域1和区域2,若区域1的归属地级市为A地级市、区域2的归属地级市为A地级市,则A地级市积2分,进而确定A地级市的总积分为3分,因此,确定目标区域的归属地级市为A地级市;若区域1的归属地级市为A地级市、区域2的归属地级市为C地级市,或者区域1的归属地级市为C地级市、区域2的归属地级市为A地级市,则A地级市积1分,进而确定A地级市的总积分为2分,因此,确定目标区域的归属地级市为A地级市。若目标区域相邻的两个区域的归属地级市包括第二归属地级市但不包括第一归属地级市,则确定目标区域的归属地级市为第二归属地级市。例如:第一归属地级市为A地级市、第二归属地级市为B地级市,目标区域相邻的两个区域分别为区域1和区域2,若区域1的归属地级市为B地级市、区域2的归属地级市为B地级市,则B地级市积2分,进而确定B地级市的总积分为3分,因此,确定目标区域的归属地级市为B地级市;若区域1的归属地级市为B地级市、区域2的归属地级市为C地级市,或者区域1的归属地级市为C地级市、区域2的归属地级市为B地级市,则B地级市积1分,进而确定B地级市的总积分为2分,因此,确定目标区域的归属地级市为B地级市。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若目标区域相邻的两个区域的归属地级市既不包括第一归属地级市也不包括第二归属地级市,则第一归属地级市和第二归属地级市各积1分。例如:第一归属地级市为A地级市、第二归属地级市为B地级市,目标区域相邻的两个区域分别为区域1和区域2,若区域1的归属地级市为C地级市、区域2的归属地级市为D地级市,则A地级市积1分、B地级市积1分,进而确定A地级市的总积分为2分、B地级市的总积分为2分。在这种情况下,目标区域的归属地级市积分最高的地级市大于1个,则该目标区域的归属地级市为不可识别,此时输出给予人工核对,通过人工确定目标区域的归属地级市。
可选的,根据每个归属地级市对应的用户的数量占比,确定用户的数量占比最大的归属地级市为第一归属地级市。若第一归属地级市对应的用户的数量占比大于等于第一占比,则确定目标区域的归属地级市为第一归属地级市。
本实施例中,已经获得了每个归属地级市对应的用户的数量占比,对所有归属地级市对应的用户的数量占比进行排序,确定用户的数量占比最大的归属地级市为第一归属地级市。具体地,第一占比例如为0.6,则若第一归属地级市对应的用户的数量占比大于等于0.6,则确定目标区域的归属地级市为第一归属地级市。
可选的,若第一归属地级市对应的用户的数量占比小于第一占比,则确定用户的数量占比次最大的归属地级市为第二归属地级市。若第一归属地级市对应的用户的数量占比与第二归属地级市对应的用户的数量占比之差大于等于第二占比,则确定目标区域的归属地级市为第一归属地级市。
本实施例中,将所有归属地级市对应的用户的数量占比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进行排序,根据排序结果,可以获得用户的数量占比最大的第一归属地级市,以及用户的数量占比次最大的归属地级市,即为第二归属地级市。具体地,第一占比例如为0.6,第二占比例如为0.2,若第一归属地级市对应的用户的数量占比小于第一占比0.6,且第一归属地级市对应的用户的数量占比与第二归属地级市对应的用户的数量占比之差大于等于第二占比0.2,则确定目标区域的归属地级市为第一归属地级市。
可选的,若第一归属地级市对应的用户的数量占比小于第一占比,且第一归属地级市对应的用户的数量占比与第二归属地级市对应的用户的数量占比之差小于第二占比,则获取目标区域相邻的两个区域的归属地级市。若目标区域相邻的两个区域的归属地级市包括第一归属地级市但不包括第二归属地级市,则确定目标区域的归属地级市为第一归属地级市。若目标区域相邻的两个区域的归属地级市包括第二归属地级市但不包括第一归属地级市,则确定目标区域的归属地级市为第二归属地级市。
本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中,已经根据用户的数量占比确定了第一归属地级市和第二归属地级市,第一占比例如为0.6,第二占比例如为0.2,若第一归属地级市对应的用户的数量占比小于第一占比0.6,且第一归属地级市对应的用户的数量占比与第二归属地级市对应的用户的数量占比之差小于第二占比0.2,说明第一归属地级市不具有明显的集中性。例如以1分为积分步长,积分步长可按需配置,本申请这里不做限制,则第一归属地级市和第二归属地级市各积1分。然后获取目标区域相邻的两个区域的归属地级市。若目标区域相邻的两个区域的归属地级市包括第一归属地级市但不包括第二归属地级市,则确定目标区域的归属地级市为第一归属地级市。例如:第一归属地级市为A地级市、第二归属地级市为B地级市,目标区域相邻的两个区域分别为区域1和区域2,若区域1的归属地级市为A地级市、区域2的归属地级市为A地级市,则A地级市积2分,进而确定A地级市的总积分为3分,因此,确定目标区域的归属地级市为A地级市;若区域1的归属地级市为A地级市、区域2的归属地级市为C地级市,或者区域1的归属地级市为C地级市、区域2的归属地级市为A地级市,则A地级市积1分,进而确定A地级市的总积分为2分,因此,确定目标区域的归属地级市为A地级市。若目标区域相邻的两个区域的归属地级市包括第二归属地级市但不包括第一归属地级市,则确定目标区域的归属地级市为第二归属地级市。例如:第一归属地级市为A地级市、第二归属地级市为B地级市,目标区域相邻的两个区域分别为区域1和区域2,若区域1的归属地级市为B地级市、区域2的归属地级市为B地级市,则B地级市积2分,进而确定B地级市的总积分为3分,因此,确定目标区域的归属地级市为B地级市;若区域1的归属地级市为B地级市、区域2的归属地级市为C地级市,或者区域1的归属地级市为C地级市、区域2的归属地级市为B地级市,则B地级市积1分,进而确定B地级市的总积分为2分,因此,确定目标区域的归属地级市为B地级市。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若目标区域相邻的两个区域的归属地级市既不包括第一归属地级市也不包括第二归属地级市,则第一归属地级市和第二归属地级市各积1分。例如:第一归属地级市为A地级市、第二归属地级市为B地级市,目标区域相邻的两个区域分别为区域1和区域2,若区域1的归属地级市为C地级市、区域2的归属地级市为D地级市,则A地级市积1分、B地级市积1分,进而确定A地级市的总积分为2分、B地级市的总积分为2分。在这种情况下,目标区域的归属地级市积分最高的地级市大于1个,则该目标区域的归属地级市为不可识别,此时输出给予人工核对,通过人工确定目标区域的归属地级市。
可选的,还可以根据每个归属地级市对应的通信业务次数占比和每个归属地级市对应的用户的数量占比,确定目标区域的归属地级市。
本实施例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根据每个归属地级市对应的通信业务次数占比,确定通信业务次数占比最大的归属地级市为归属地级市1,根据每个归属地级市对应的用户的数量占比,确定用户的数量占比最大的归属地级市为归属地级市2。归属地级市1和归属地级市2中,较大占比的归属地级市为目标区域的归属地级市。例如:归属地级市1为A地级市,通信业务次数占比为0.8,归属地级市2也为A地级市,用户的数量占比为0.6,则确定通信业务次数占比0.8较大,相应地,归属地级市1(A地级市)为目标区域的归属地级市。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基于上述实施例中积分的方式,先确定通信业务次数占比最大的归属地级市为归属地级市1、通信业务次数占比次最大的归属地级市为归属地级市2、用户的数量占比最大的归属地级市为归属地级市3、用户的数量占比次最大的归属地级市为归属地级市4,这四个归属地级市分别积1分。然后获取目标区域相邻的两个区域的归属地级市,若目标区域相邻的两个区域的归属地级市包括归属地级市1,或者,包括归属地级市2,或者,包括归属地级市3,或者,包括归属地级市4,则归属地级市1或归属地级市2或归属地级市3或归属地级市4的积分相应增加,确定最高积分的归属地级市为目标区域的归属地级市。例如:归属地级市1为A地级市,A地级市积1分,归属地级市2为B地级市,B地级市积1分,归属地级市3为A地级市,A地级市积1分,则A地级市的总积分为2分,归属地级市4为C地级市,C地级市积1分,然后获取目标区域相邻的两个区域的归属地级市均为A地级市,则A地级市的总积分为4分,因此,确定A地级市为目标区域的归属地级市。
S308、根据目标区域的归属地级市,确定目标区域内各小区的归属地级市。
本实施例中,S308的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参见图2所示实施例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基于本申请的方法,对所有小区进行识别,表3为部分识别结果。
表3部分识别结果
小区 地级市
460014226659405 A地级市
460014227255131 A地级市
460014227260051 A地级市
460014240021972 K地级市
460014240023402 K地级市
460014258061635 A地级市
460014258061635 A地级市
通过对识别结果进行准确性核对,共284730个小区只有3个小区由于通信业务量太少无法识别,识别率达到99.99%。
本申请提供的小区归属地识别方法,由于本申请能够根据目标区域内的移动通信业务记录,确定至少如下一项:属于每个归属地级市的各用户的通信业务次数之和、属于每个归属地级市的各用户的数量,进而获得每个归属地级市对应的通信业务次数占比、每个归属地级市对应的用户的数量占比,然后根据每个归属地级市对应的通信业务次数占比,和/或,每个归属地级市对应的用户的数量占比,确定目标区域的归属地级市,进而确定目标区域内各小区的归属地级市,因此,本申请能够更加准确地识别小区的归属地级市,同时因本申请能够自动获取小区的归属地级市,进而能够保证各小区的归属地级市的完整性,节省了小区的归属地级市的维护工作量。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小区归属地识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小区归属地识别装置400包括:获取模块401,第一确定模块402,第二确定模块403,第三确定模块404,第四确定模块405。
获取模块401,用于获取目标区域内的多条用户移动通信业务记录,用户移动通信业务记录包括:用户号码、目标区域的标识以及用户当前所在的小区的标识,目标区域为位置区或者跟踪区,小区位于目标区域内。
第一确定模块402,用于根据每条用户移动通信业务记录中的用户号码,确定用户号码的归属地级市。
第二确定模块403,用于根据各用户号码的归属地级市,从多条用户移动通信业务记录中确定属于每个归属地级市的各用户号码的移动通信业务记录。
第三确定模块404,用于根据属于每个归属地级市的各用户号码有关的移动通信业务记录,确定目标区域的归属地级市。
第四确定模块405,用于根据目标区域的归属地级市,确定目标区域内各小区的归属地级市。
在上述任一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三确定模块404,具体用于:
根据属于每个归属地级市的各用户号码的移动通信业务记录,确定至少如下一项:属于每个归属地级市的各用户的通信业务次数之和、属于每个归属地级市的各用户的数量;根据属于每个归属地级市的各用户的通信业务次数之和,和/或,属于每个归属地级市的各用户的数量,确定目标区域的归属地级市。
在上述任一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三确定模块404,具体用于:
根据属于每个归属地级市的各用户的通信业务次数之和,确定每个归属地级市对应的通信业务次数占比;根据属于每个归属地级市的各用户的数量,确定每个归属地级市对应的用户的数量占比;根据每个归属地级市对应的通信业务次数占比,和/或,每个归属地级市对应的用户的数量占比,确定目标区域的归属地级市。
在上述任一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三确定模块404,具体用于:
根据每个归属地级市对应的通信业务次数占比,确定通信业务次数占比最大的归属地级市为第一归属地级市;若第一归属地级市对应的通信业务次数占比大于等于第一占比,则确定目标区域的归属地级市为第一归属地级市。
在上述任一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三确定模块404,还用于:
若第一归属地级市对应的通信业务次数占比小于第一占比,则确定通信业务次数占比次最大的归属地级市为第二归属地级市;若第一归属地级市对应的通信业务次数占比与第二归属地级市对应的通信业务次数占比之差大于等于第二占比,则确定目标区域的归属地级市为第一归属地级市。
在上述任一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三确定模块404,还用于:
若第一归属地级市对应的通信业务次数占比小于第一占比,且第一归属地级市对应的通信业务次数占比与第二归属地级市对应的通信业务次数占比之差小于第二占比,则获取目标区域相邻的两个区域的归属地级市;若目标区域相邻的两个区域的归属地级市包括第一归属地级市但不包括第二归属地级市,则确定目标区域的归属地级市为第一归属地级市;若目标区域相邻的两个区域的归属地级市包括第二归属地级市但不包括第一归属地级市,则确定目标区域的归属地级市为第二归属地级市。
本实施例的装置,可以用于执行上述任一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图5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小区归属地识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小区归属地识别装置500包括:存储器501和处理器502。其中,存储器501、处理器502通过总线连接。
存储器501用于存储程序指令。
处理器502用于调用存储器中的程序指令执行:
获取目标区域内的多条用户移动通信业务记录,用户移动通信业务记录包括:用户号码、目标区域的标识以及用户当前所在的小区的标识,目标区域为位置区或者跟踪区,小区位于目标区域内。根据每条用户移动通信业务记录中的用户号码,确定用户号码的归属地级市。根据各用户号码的归属地级市,从多条用户移动通信业务记录中确定属于每个归属地级市的各用户号码的移动通信业务记录。根据属于每个归属地级市的各用户号码有关的移动通信业务记录,确定目标区域的归属地级市。根据目标区域的归属地级市,确定目标区域内各小区的归属地级市。
在上述任一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处理器502,具体用于:
根据属于每个归属地级市的各用户号码的移动通信业务记录,确定至少如下一项:属于每个归属地级市的各用户的通信业务次数之和、属于每个归属地级市的各用户的数量。根据属于每个归属地级市的各用户的通信业务次数之和,和/或,属于每个归属地级市的各用户的数量,确定目标区域的归属地级市。
在上述任一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处理器502,具体用于:
根据属于每个归属地级市的各用户的通信业务次数之和,确定每个归属地级市对应的通信业务次数占比。根据属于每个归属地级市的各用户的数量,确定每个归属地级市对应的用户的数量占比。根据每个归属地级市对应的通信业务次数占比,和/或,每个归属地级市对应的用户的数量占比,确定目标区域的归属地级市。
在上述任一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处理器502,具体用于:
根据每个归属地级市对应的通信业务次数占比,确定通信业务次数占比最大的归属地级市为第一归属地级市。若第一归属地级市对应的通信业务次数占比大于等于第一占比,则确定目标区域的归属地级市为第一归属地级市。
在上述任一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处理器502,还用于:
若第一归属地级市对应的通信业务次数占比小于第一占比,则确定通信业务次数占比次最大的归属地级市为第二归属地级市。若第一归属地级市对应的通信业务次数占比与第二归属地级市对应的通信业务次数占比之差大于等于第二占比,则确定目标区域的归属地级市为第一归属地级市。
在上述任一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处理器502,还用于:
若第一归属地级市对应的通信业务次数占比小于第一占比,且第一归属地级市对应的通信业务次数占比与第二归属地级市对应的通信业务次数占比之差小于第二占比,则获取目标区域相邻的两个区域的归属地级市。若目标区域相邻的两个区域的归属地级市包括第一归属地级市但不包括第二归属地级市,则确定目标区域的归属地级市为第一归属地级市。若目标区域相邻的两个区域的归属地级市包括第二归属地级市但不包括第一归属地级市,则确定目标区域的归属地级市为第二归属地级市。
本实施例的装置,可以用于执行上述任一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图6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小区归属地识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例如,小区归属地识别装置600可以被提供为一计算机。参照图6,小区归属地识别装置600包括处理组件601,其进一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以及由存储器602所代表的存储器资源,用于存储可由处理组件601的执行的指令,例如应用程序。存储器602中存储的应用程序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每一个对应于一组指令的模块。此外,处理组件601被配置为执行指令,以执行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
小区归属地识别装置600还可以包括一个电源组件603被配置为执行小区归属地识别装置600的电源管理,一个有线或无线网络接口604被配置为将小区归属地识别装置600连接到网络,和一个输入输出(I/O)接口605。小区归属地识别装置600可以操作基于存储在存储器602的操作***,例如Windows ServerTM,Mac OS XTM,UnixTM,LinuxTM,FreeBSDTM或类似。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的小区归属地识别方法的方案。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当处理器执行计算机执行指令时,实现如上小区归属地识别方法的方案。
上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述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通用或专用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
一种示例性的可读存储介质耦合至处理器,从而使处理器能够从该可读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且可向该可读存储介质写入信息。当然,可读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理器和可读存储介质可以位于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s,简称:ASIC)中。当然,处理器和可读存储介质也可以作为分立组件存在于小区归属地识别装置中。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小区归属地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目标区域内的多条用户移动通信业务记录,所述用户移动通信业务记录包括:用户号码、所述目标区域的标识以及所述用户当前所在的小区的标识,所述目标区域为位置区或者跟踪区,所述小区位于所述目标区域内;
根据每条所述用户移动通信业务记录中的所述用户号码,确定所述用户号码的归属地级市;
根据各所述用户号码的归属地级市,从所述多条用户移动通信业务记录中确定属于每个归属地级市的各用户号码的移动通信业务记录;
根据属于每个归属地级市的各用户号码有关的移动通信业务记录,确定所述目标区域的归属地级市;
根据所述目标区域的归属地级市,确定所述目标区域内各小区的归属地级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属于每个归属地级市的各用户号码有关的移动通信业务记录,确定所述目标区域的归属地级市,包括:
根据属于每个归属地级市的各用户号码的移动通信业务记录,确定至少如下一项:属于每个归属地级市的各用户的通信业务次数之和、属于每个归属地级市的各用户的数量;
根据属于每个归属地级市的各用户的通信业务次数之和,和/或,属于每个归属地级市的各用户的数量,确定所述目标区域的归属地级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属于每个归属地级市的各用户的通信业务次数之和,和/或,属于每个归属地级市的各用户的数量,确定所述目标区域的归属地级市,包括:
根据属于每个归属地级市的各用户的通信业务次数之和,确定每个归属地级市对应的通信业务次数占比;
根据属于每个归属地级市的各用户的数量,确定每个归属地级市对应的用户的数量占比;
根据每个归属地级市对应的通信业务次数占比,和/或,每个归属地级市对应的用户的数量占比,确定所述目标区域的归属地级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每个归属地级市对应的通信业务次数占比,确定所述目标区域的归属地级市,包括:
根据每个归属地级市对应的通信业务次数占比,确定通信业务次数占比最大的归属地级市为第一归属地级市;
若所述第一归属地级市对应的通信业务次数占比大于等于第一占比,则确定所述目标区域的归属地级市为所述第一归属地级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归属地级市对应的通信业务次数占比小于第一占比,则确定通信业务次数占比次最大的归属地级市为第二归属地级市;
若所述第一归属地级市对应的通信业务次数占比与所述第二归属地级市对应的通信业务次数占比之差大于等于第二占比,则确定所述目标区域的归属地级市为所述第一归属地级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归属地级市对应的通信业务次数占比小于第一占比,且所述第一归属地级市对应的通信业务次数占比与所述第二归属地级市对应的通信业务次数占比之差小于第二占比,则获取所述目标区域相邻的两个区域的归属地级市;
若所述目标区域相邻的两个区域的归属地级市包括第一归属地级市但不包括第二归属地级市,则确定所述目标区域的归属地级市为所述第一归属地级市;
若所述目标区域相邻的两个区域的归属地级市包括第二归属地级市但不包括第一归属地级市,则确定所述目标区域的归属地级市为所述第二归属地级市。
7.一种小区归属地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区域内的多条用户移动通信业务记录,所述用户移动通信业务记录包括:用户号码、所述目标区域的标识以及所述用户当前所在的小区的标识,所述目标区域为位置区或者跟踪区,所述小区位于所述目标区域内;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每条所述用户移动通信业务记录中的所述用户号码,确定所述用户号码的归属地级市;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各所述用户号码的归属地级市,从所述多条用户移动通信业务记录中确定属于每个归属地级市的各用户号码的移动通信业务记录;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属于每个归属地级市的各用户号码有关的移动通信业务记录,确定所述目标区域的归属地级市;
第四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区域的归属地级市,确定所述目标区域内各小区的归属地级市。
8.一种小区归属地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
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指令执行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小区归属地识别方法。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小区归属地识别方法。
CN202011589342.3A 2020-12-28 2020-12-28 小区归属地识别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1275225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89342.3A CN112752252B (zh) 2020-12-28 2020-12-28 小区归属地识别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89342.3A CN112752252B (zh) 2020-12-28 2020-12-28 小区归属地识别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52252A CN112752252A (zh) 2021-05-04
CN112752252B true CN112752252B (zh) 2022-10-04

Family

ID=756465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89342.3A Active CN112752252B (zh) 2020-12-28 2020-12-28 小区归属地识别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52252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85875B1 (en) * 1995-06-29 2001-09-0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Traffic management system for use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CN101227709A (zh) * 2007-01-15 2008-07-23 ***通信集团公司 小区识别号数据优化方法及***
EP2139287A1 (en) * 2008-06-26 2009-12-3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for measuring home cell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518899B (en) * 2001-07-23 2003-01-21 Far Eastone Telecomm Co Ltd Determination method of enhanced mobile cell coverage and system implementing the method
EP2119285B1 (en) * 2007-02-02 2015-11-0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Home zone service
CN110278552A (zh) * 2010-12-17 2019-09-24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网络中的ue、网络节点和客户端节点中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85875B1 (en) * 1995-06-29 2001-09-0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Traffic management system for use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CN101227709A (zh) * 2007-01-15 2008-07-23 ***通信集团公司 小区识别号数据优化方法及***
EP2139287A1 (en) * 2008-06-26 2009-12-3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for measuring home cell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52252A (zh) 2021-05-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47633B (zh) 一种用户常驻点的处理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0166943B (zh) 终端位置信息的处理方法
CN111177222B (zh) 模型测试方法、装置及计算设备、存储介质
CN110035388B (zh) 确定用户区域的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终端设备
CN111817868B (zh) 一种网络质量异常的定位方法与装置
CN109413565B (zh) 覆盖场景的服务小区的确定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148018B (zh) 基于通信数据识别定位区域价值的方法和装置
CN111294730A (zh) 一种网络问题投诉信息处理的方法及装置
CN111371672A (zh) 消息推送方法及装置
CN109995549B (zh) 一种评估流量价值的方法及装置
Woods et al. Exploring methods for mapping seasonal population changes using mobile phone data
CN111428197B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2887910B (zh) 异常覆盖区域的确定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752252B (zh) 小区归属地识别方法和装置
CN110012436B (zh) 用户位置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935772B (zh) 一种确定业务区域的价值的方法和装置
CN111143639A (zh) 用户亲密度计算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08601098B (zh) 双卡终端的网络制式的识别方法和装置
CN114285896B (zh) 信息推送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CN110677446A (zh) 一种家庭群组用户的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13452533B (zh) 计费自巡检、自愈合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5967906A (zh) 用户常驻位置识别方法、终端、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307075B (zh) 用户关系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11294820B (zh) 一种获取场景小区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N102802179B (zh) 一种确定用户常态地址点和据此进行话单数据分析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