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52186A - 耳机佩戴状态的检测方法、装置及耳机 - Google Patents

耳机佩戴状态的检测方法、装置及耳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52186A
CN112752186A CN202110106411.9A CN202110106411A CN112752186A CN 112752186 A CN112752186 A CN 112752186A CN 202110106411 A CN202110106411 A CN 202110106411A CN 112752186 A CN112752186 A CN 1127521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aring state
earphone
state
noise signal
curr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0641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锴
华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10641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52186A/zh
Publication of CN1127521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5218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41Mechanical or electronic switches, or contro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9/00Monitoring arrangements;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R29/001Monitoring arrangements;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loudspeak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 Soundproofing, Sound Blocking, And Sound Damping (AREA)

Abstract

本公开实施例公开了耳机佩戴状态的检测方法、装置及耳机,所述耳机佩戴状态的检测方法包括:根据耳机的前馈麦克风拾取的第一噪声信号和反馈麦克风拾取的第二噪声信号,在设定的至少两种佩戴状态中,确定一种佩戴状态为所述耳机的当前佩戴状态,其中,所述至少两种佩戴状态包括入耳状态和出耳状态;获取所述耳机的上一佩戴状态;在所述当前佩戴状态与所述上一佩戴状态不一致的情况下,输出对应于所述当前佩戴状态的控制信号。

Description

耳机佩戴状态的检测方法、装置及耳机
技术领域
本公开实施例涉及耳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本公开实施例涉及一种耳机佩戴状态的检测方法、装置及耳机。
背景技术
目前,耳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经常使用的电子设备之一,如使用耳机听音乐,或使用耳机接听电话等。
在现有技术中,通常利用红外传感器与其他物体的接近程度来判断耳机的佩戴状态,以避免在用户摘下耳机时忘记关闭音频程序而消耗耳机电量的问题。但是,红外传感器并不能区分与其接近的物体是耳道还是其他物体,这会使得红外传感器将耳机状态误识别为佩戴状态,并输出控制信号开启耳机,导致耳机在非佩戴状态被开启,消耗耳机电量,导致功耗增大。并且,这种方式需要在耳机内增加传感器等结构,会占用耳机内的空间,不能满足用户对耳机的便携性的要求。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耳机佩戴状态的检测方法,以降低误触发率,提升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耳机佩戴状态的检测的新技术方案,以降低误触发率,提升用户体验。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耳机佩戴状态的检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耳机的前馈麦克风拾取的第一噪声信号和反馈麦克风拾取的第二噪声信号,在设定的至少两种佩戴状态中,确定一种佩戴状态为所述耳机的当前佩戴状态,其中,所述至少两种佩戴状态包括入耳状态和出耳状态;
获取所述耳机的上一佩戴状态;
在所述当前佩戴状态与所述上一佩戴状态不一致的情况下,输出对应于所述当前佩戴状态的控制信号。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当前佩戴状态与所述上一佩戴状态不一致的情况下,确定所述耳机的下一佩戴状态;
在所述下一佩戴状态与所述当前佩戴状态一致的情况下,输出对应于所述当前佩戴状态的控制信号。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当前佩戴状态与所述上一佩戴状态不一致的情况下,确定所述耳机的下一佩戴状态;
如果连续出现所述下一佩戴状态与所述当前佩戴状态一致的情况的次数达到预设的次数阈值,输出对应于所述当前佩戴状态的控制信号。
可选地,所述输出对应于所述当前佩戴状态的控制信号,包括:
在确定入耳状态为所述耳机的当前佩戴状态的情况下,输出第一控制信号;
在确定出耳状态为所述耳机的当前佩戴状态的情况下,输出第二控制信号。
可选地,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生成第一控制指令,并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控制所述耳机继续播放音频;
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生成第二控制指令,并根据所述第二控制指令控制所述耳机停止播放音频。
可选地,所述根据耳机的前馈麦克风拾取的第一噪声信号和反馈麦克风拾取的第二噪声信号,在设定的至少两种佩戴状态中,确定一种佩戴状态为所述耳机的当前佩戴状态,包括:
获取通过所述耳机的前馈麦克风拾取的第一噪声信号;
获取通过所述耳机的反馈麦克风拾取的第二噪声信号;
滤除所述第二噪声信号中的音频信号,得到处理后的第二噪声信号;
根据所述第一噪声信号与所述处理后的第二噪声信号间的信号强度差值,在设定的至少两种佩戴状态中,确定一种佩戴状态为所述耳机的当前佩戴状态,其中,所述至少两种佩戴状态包括入耳状态和出耳状态。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噪声信号与所述处理后的第二噪声信号间的信号强度差值,在设定的至少两种佩戴状态中,确定一种佩戴状态为所述耳机的当前佩戴状态,包括:
比较所述信号强度差值和预设的强度阈值;
在所述信号强度差值大于或等于预设的强度阈值的情况下,确定入耳状态为所述耳机的当前佩戴状态;
在所述信号强度差值小于预设的强度阈值的情况下,确定出耳状态为所述耳机的当前佩戴状态。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耳机佩戴状态的检测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耳机的前馈麦克风拾取的第一噪声信号和反馈麦克风拾取的第二噪声信号,在设定的至少两种佩戴状态中,确定一种佩戴状态为所述耳机的当前佩戴状态,其中,所述至少两种佩戴状态包括入耳状态和出耳状态;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耳机的上一佩戴状态;
处理模块,用于在所述当前佩戴状态与所述上一佩戴状态不一致的情况下,输出对应于所述当前佩戴状态的控制信号。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耳机,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被所述处理器运行时,执行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的方法。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的方法。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根据前馈麦克风拾取的第一噪声信号和反馈麦克风输出的噪声信号,确定耳机的当前佩戴状态,可以提高判断的准确性,降低误触发率。进一步地,对比当前佩戴状态和上一佩戴状态,以在当前佩戴状态与上一佩戴状态不一致的情况下,输出对应的控制信号,避免反复控制耳机执行相应的操作,提高用户体验。此外,本公开实施例基于耳机内原有的前馈麦克风和反馈麦克风识别耳机的当前佩戴状态,不需要增加传感器等元器件,可以节省空间,降低硬件成本,并且有利于缩小电子设备的整体尺寸,提高电子设备的便携性。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公开实施例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公开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意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是可用于实现一个实施例的耳机佩戴状态的检测方法的耳机的硬件配置示意图;
图3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耳机佩戴状态的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耳机佩戴状态的噪声信号的频谱图;
图5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耳机佩戴状态的噪声信号的频谱图;
图6是根据一个例子的耳机佩戴状态的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耳机佩戴状态的检测装置的结构方框图;
图8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耳机的结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公开实施例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公开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使用耳机的过程中,可以检测耳机的佩戴状态,以根据耳机的佩戴状态,控制耳机工作,降低耳机的功耗。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耳机中设置红外传感器或者电容传感器,获取红外传感器或者电容传感器输出的电信号,根据电信号判断耳机是否被遮挡,从而确定耳机的佩戴状态,这种方式在耳机周围放置有其他物品或者用户拿取耳机的情况下,耳机容易出现误触发的问题。
为了解决该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根据耳机的前馈麦克风和反馈麦克风拾取的噪声信号,确定耳机佩戴状态的技术方案,进而避免出现耳机被误触发。
图1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的一个应用场景。该应用场景中,耳机的前馈麦克风(feed-forward mic,FF MIC)设置在耳机的外侧,反馈麦克风(feed-back mic,FB MIC)设置在耳机的内侧。在耳机处于入耳状态时,耳机的前馈麦克风拾取到的噪声信号为环境噪声信号,耳机的反馈麦克风拾取到的噪声信号为经耳机隔离降噪后的噪声信号,也就是说,前馈麦克风与反馈麦克风接收到的噪声信号存在明显差异。在耳机处于出耳状态时,耳机的前馈麦克风拾取到的噪声信号为环境噪声信号,耳机的反馈麦克风拾取到的噪声信号也为环境噪声信号,也就是说,前馈麦克风与反馈麦克风接收到的噪声信号基本一致。由此可见,本公开实施例可以根据前馈麦克风和反馈麦克风接收到的噪声信号,判断耳机的佩戴状态,可以提高判断的准确性,避免出现耳机被误触发的问题。
<硬件配置>
图2是可用于实现一个实施例的耳机佩戴状态的检测方法的耳机的硬件配置示意图。
在一个实施例中,耳机2000可以如图2所示,包括处理器2100、存储器2200、接口装置2300、通信装置2400、麦克风2500、扬声器2600和传感器2700。处理器210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中央处理器CPU、微处理器MCU等。存储器2200例如包括ROM(只读存储器)、RAM(随机存取存储器)、诸如硬盘的非易失性存储器等。接口装置2300例如包括各种总线接口,例如串行总线接口(包括USB接口)、并行总线接口等。通信装置2400例如能够进行有线或无线通信。麦克风2500可以用于输入语音信息,麦克风2500例如可以包括前馈麦克风(feed-forward mic,FF MIC)和反馈麦克风(feed-back mic,FB MIC)。扬声器2600可以用于输出语音信息。传感器2700例如可以是距离传感器、接近光传感器、环境光传感器、触摸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耳机2000例如可以是ANC(Active Noise Cancellation,主动降噪)耳机。
本实施例中,耳机2000的存储器2200用于存储指令,该指令用于控制处理器2100进行操作以实施或者支持实施根据任意实施例的耳机佩戴状态的检测方法。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说明书所公开方案设计指令。指令如何控制处理器进行操作,这是本领域公知,故在此不再详细描述。
图2所示的耳机2000仅是解释性的,并且决不是为了要限制本说明书、其应用或用途。
<方法实施例>
图3示出了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耳机佩戴状态的检测方法,该检测方法例如可以由如图2所示的耳机2000实施。
该实施例提供的耳机佩戴状态的检测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3100~S3300。
步骤S3100,根据耳机的前馈麦克风拾取的第一噪声信号和反馈麦克风拾取的第二噪声信号,在设定的至少两种佩戴状态中,确定一种佩戴状态为耳机的当前佩戴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至少两种佩戴状态包括入耳状态和出耳状态。参见图1,耳机的前馈麦克风(feed-forward mic,FF MIC)设置在耳机的外侧,反馈麦克风(feed-back mic,FBMIC)设置在耳机的内侧。在耳机处于入耳状态时,耳机的前馈麦克风拾取到的第一噪声信号与反馈麦克风拾取到的第二噪声信号存在明显差异。在耳机处于未出耳状态时,耳机的前馈麦克风拾取到的第一噪声信号与反馈麦克风拾取到的第二噪声信号基本一致。本公开实施例可以根据前馈麦克风拾取到的第一噪声信号与反馈麦克风拾取到的第二噪声信号,判断耳机的佩戴状态,可以提高判断的准确性,避免出现耳机被误触发的问题。
可以理解的是,本公开实施例可以获取在各个检测时刻的第一噪声信号和处理后的第二噪声信号,从而检测耳机在各个检测时刻的佩戴状态。例如,根据当前时刻的第一噪声信号和处理后的第二噪声信号,确定耳机的当前佩戴状态。根据下一时刻的第一噪声信号和处理后的第二噪声信号,确定耳机的下一佩戴状态。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3100的执行过程可以进一步包括:步骤S3110~S3140。
步骤S3110,获取通过耳机的前馈麦克风拾取的第一噪声信号。
步骤S3120,获取通过耳机的反馈麦克风拾取的第二噪声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以预设的采样频率,获取每个检测时刻通过耳机的前馈麦克风拾取第一噪声信号、通过耳机的反馈麦克风拾取第二噪声信号。其中,前馈麦克风拾取的第一噪声信号为环境噪声信号,反馈麦克风拾取的第二噪声信号包括耳机到人耳之间的噪声信号和耳机的扬声器(SPK)发出的音频信号。也就是说,可以获取在各个检测时刻的第一噪声信号和第二噪声信号,从而检测耳机在各个检测时刻的佩戴状态。
可以理解的是,该采样频率是指拾取噪声信号的频率,也就是说,每间隔一定时间获取一次麦克风拾取到的噪声信号。采样频率可以预先设定,例如,每隔0.1秒获取一次,或者每隔0.5秒获取一次等等,本公开实施例对采样频率的大小不做具体限定。在耳机的主动降噪功能未开启时,可以选择较低的采样频率,通常此时的采样频率由***的采样频率决定,同时为了使得采样的信号不失真,麦克风的采样频率符合奈奎斯特准则,例如***的采样频率为8kHz,麦克风的采样频率最低一般不能低于4kHz,以降低耳机的功耗。
在本实施例中,针对不同型号的耳机,前馈麦克风拾取到的第一噪声信号与反馈麦克风拾取到的第二噪声信号在不同的频段存在明显差异。基于此,获取前馈麦克风拾取的第一噪声信号,可以是获取前馈麦克风拾取的在预设频段的第一噪声信号。获取反馈麦克风拾取的第二噪声信号,可以是获取反馈麦克风拾取的在预设频段的第二噪声信号。预设频段可以根据仿真试验结果设定。例如,参见图4,耳机处于入耳状态时,前馈麦克风拾取到的第一噪声信号与反馈麦克风拾取到的第二噪声信号在高频段差异较大。参见图5,耳机处于出耳状态时,前馈麦克风拾取到的第一噪声信号与反馈麦克风拾取到的第二噪声信号在高频段差异较小,可以选取1kHz~3kHz的噪声信号进行分析。
步骤S3130,滤除第二噪声信号中的音频信号,得到处理后的第二噪声信号。
由于,在耳机播放音频信号时,反馈麦克风拾取的第二噪声信号包括耳机到人耳之间的噪声信号和耳机的扬声器(SPK)发出的音频信号,本公开实施例为了通过对前馈麦克风拾取的第一噪声信号和反馈麦克风拾取的第二噪声信号进行对比,以确定耳机的当前佩戴状态,需要滤除反馈麦克风拾取的第二噪声信号中音频信号。在具体实施时,通过回声消除模块滤除第二噪声信号中的音频信号,得到处理后的第二噪声信号。进一步地,根据第一噪声信号和处理后的第二噪声信号可以确定耳机的当前佩戴状态。
步骤S3140,根据第一噪声信号与处理后的第二噪声信号间的信号强度差值,在设定的至少两种佩戴状态中,确定一种佩戴状态为耳机的当前佩戴状态。
在耳机处于入耳状态时,第一噪声信号与处理后的第二噪声信号存在明显差异。基于此,可以根据第一噪声信号与处理后的第二噪声信号的信号强度差值,确定耳机的佩戴状态。
在一个更具体的例子中,步骤S3140的执行过程可以进一步包括:步骤S3141~S3143。
步骤S3141,比较信号强度差值和预设的强度阈值。
步骤S3142,在信号强度差值大于或等于预设的强度阈值的情况下,确定入耳状态为耳机的当前佩戴状态。
步骤S3143,在信号强度差值小于预设的强度阈值的情况下,确定出耳状态为耳机的当前佩戴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信号强度差值大于或等于预设的强度阈值时,说明前馈麦克风拾取的第一噪声信号的强度远大于反馈麦克风得到的处理后的第二噪声信号的强度,此时可以认为耳机处于入耳状态。信号强度差值小于预设的强度阈值时,说明前馈麦克风拾取的第一噪声信号的强度与反馈麦克风得到的处理后的第二噪声信号的强度很接近,此时可以认为耳机处于出耳状态。针对不同型号的耳机,预设的强度阈值可以不同。强度阈值可以根据仿真试验结果进行设定。
步骤S3200,获取耳机的上一佩戴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用不同的值表示耳机的不同佩戴状态,并且在确定耳机的当前佩戴状态之后,可以存储与佩戴状态对应的值,以方便获取耳机上一佩戴状态。例如,采用“1”表示入耳状态,采用“0”表示出耳状态。
在具体实施时,读取与耳机的上一佩戴状态对应的值,根据与耳机的上一佩戴状态对应的值,确定耳机的上一佩戴状态。例如,读取到的与耳机的上一佩戴状态对应的值为“1”,则确定耳机的上一佩戴状态为入耳状态,读取到的与耳机的上一佩戴状态对应的值为“0”,则确定耳机的上一佩戴状态为出耳状态。
步骤S3300,在当前佩戴状态与上一佩戴状态不一致的情况下,输出对应于当前佩戴状态的控制信号。
在当前佩戴状态与上一佩戴状态不一致的情况下,说明耳机的佩戴状态发生变化,此时输出对于当前佩戴状态的控制信号,以控制耳机执行相应的操作,例如停止播放音频或者继续播放音频。
在当前佩戴状态与上一佩戴状态一致的情况下,说明耳机的佩戴状态未发生变化,此时继续检测耳机的下一佩戴状态。
示例性的,当前检测时刻的信号强度差值大于预设的强度阈值,则确定耳机的当前佩戴状态为入耳状态,存储与当前佩戴状态对应的值“1”,如果读取到的与耳机的上一佩戴状态对应的值为“1”,即当前佩戴状态与上一佩戴状态一致,如果读取到的与耳机的上一佩戴状态对应的值为“0”,即当前佩戴状态与上一佩戴状态不一致。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根据前馈麦克风拾取的第一噪声信号和反馈麦克风输出的噪声信号,确定耳机的当前佩戴状态,可以提高判断的准确性,降低误触发率。进一步地,对比当前佩戴状态和上一佩戴状态,以在当前佩戴状态与上一佩戴状态不一致的情况下,输出对应的控制信号,避免反复控制耳机执行相应的操作,提高用户体验。
此外,本公开实施例基于耳机内原有的前馈麦克风和反馈麦克风识别耳机的当前佩戴状态,不需要增加传感器等元器件,可以节省空间,降低硬件成本,并且有利于缩小电子设备的整体尺寸,提高电子设备的便携性。
为了进一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降低误触发率,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该耳机佩戴状态的检测方法还可以包括:步骤S4100-S4200。
步骤S4100,在当前佩戴状态与上一佩戴状态不一致的情况下,确定耳机的下一佩戴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下一检测时刻前馈麦克风拾取的第一噪声信号和反馈麦克风拾取的第二噪声信号,确定耳机的下一佩戴状态。在具体实施时,在信号强度差值大于或等于预设的强度阈值的情况下,确定入耳状态为耳机的下一佩戴状态,在信号强度差值小于预设的强度阈值的情况下,确定出耳状态为耳机的下一佩戴状态。
步骤S4200,在下一佩戴状态与当前佩戴状态一致的情况下,输出对应于当前佩戴状态的控制信号。
在下一佩戴状态与当前佩戴状态一致的情况下,说明耳机已稳定处于当前佩戴状态,此时输出对于当前佩戴状态的控制信号,以控制耳机执行相应的操作,例如停止播放音频或者继续播放音频。在下一佩戴状态与当前佩戴状态不一致的情况下,说明可能是由于外部干扰造成耳机的佩戴状态发生变化,此时不输出对应于当前佩戴状态的控制信号,避免反复控制耳机执行相应的操作,而影响用户体验。
示例性的,当前检测时刻的信号强度差值大于预设的强度阈值,则确定耳机的当前佩戴状态为入耳状态,存储与当前佩戴状态对应的值“1”,并且读取到的与耳机的上一佩戴状态对应的值为“0”,即当前佩戴状态与上一佩戴状态不一致。进一步地,如果下一检测时刻的信号强度差值大于预设的强度阈值,则确定耳机的下一佩戴状态仍为入耳状态,此时输出与入耳状态对应的控制信号;如果下一检测时刻的信号强度差值小于预设的强度阈值,则确定耳机的下一佩戴状态为出耳状态,此时继续进行下一次检测。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在当前佩戴状态与上一佩戴状态不一致的情况下,对比耳机的当前佩戴状态和下一佩戴状态,在下一佩戴状态与当前佩戴状态一致的情况下,输出对应于当前佩戴状态的控制信号,可以提高判断的准确性,避免反复控制耳机执行相应的操作,提升用户体验。
为了进一步提高判断的准确性,避免反复控制耳机执行相应的操作,例如,在继续播放音频和停止播放音频之间来回切换,在当前佩戴状态与上一佩戴状态不一致的情况下,进一步地,连续确定多次耳机的下一佩戴状态,根据连续检测的下一佩戴状态,确定是否输出对应于当前佩戴状态的控制信号,从而可以提高判断的准确性,避免由于外部的干扰造成误操作,提高用户体验。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该耳机佩戴状态的检测方法还可以包括:步骤S5100-S5200。
步骤S5100,在当前佩戴状态与上一佩戴状态不一致的情况下,确定耳机的下一佩戴状态。
步骤S5200,如果连续出现下一佩戴状态与当前佩戴状态一致的情况的次数达到预设的次数阈值,输出对应于当前佩戴状态的控制信号。
如果连续出现下一佩戴状态与当前佩戴状态一致的情况的次数达到预设的次数阈值,可以理解的,连续出现同一佩戴状态的次数达到预设的阈值,即也就说耳机的佩戴状态在一定时间内不发生变化。
预设的次数阈值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例如,预设的次数为3次,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示例性的,确定耳机的当前佩戴状态为入耳状态,并且读取到的与耳机的上一佩戴状态对应的值为“0”,即当前佩戴状态与上一佩戴状态不一致。进一步地,连续检测多次下一佩戴状态,如果多次检测的下一佩戴状态均为入耳状态,则输出与入耳状态对应的控制信号。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在当前佩戴状态与上一佩戴状态不一致的情况下,连续确定多次耳机的下一佩戴状态,如果连续出现同一佩戴状态的次数达到预设的阈值,输出对应于当前佩戴状态的控制信号,可以提高判断的准确性,避免由于外部的干扰造成误操作,提高用户体验。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该耳机佩戴状态的检测方法还可以包括:步骤S6100-S6200。
步骤S6100,在确定入耳状态为耳机的当前佩戴状态的情况下,输出第一控制信号。
步骤S6200,在确定出耳状态为耳机的当前佩戴状态的情况下,输出第二控制信号。
示例性的,在确定入耳状态为耳机的当前佩戴状态的情况下,输出高电平信号,在确定出耳状态为耳机的当前佩戴状态的情况下,输出低电平信号,以使耳机根据输出的控制信号执行相应的操作。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该耳机佩戴状态的检测方法还可以包括:步骤S7100-S7200。
步骤S7100,根据第一控制信号,生成第一控制指令,并根据第一控制指令控制耳机继续播放音频。
步骤S7200,根据第二控制信号,生成第二控制指令,并根据第二控制指令控制耳机停止播放音频。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耳机根据输出的第一控制信号生成相应的第一控制指令,并根据第一控制指令控制耳机继续播放音频,可以在用户佩戴耳机时自动恢复音频播放,不需要用户手动操作,方便用户使用。耳机根据输出的第二控制信号生成相应的第二控制指令,并根据第二控制指令控制耳机停止播放音频或者控制耳机进入休眠模式,可以在用户摘下耳机但忘记暂停播放时,可以停止播放音频,降低功耗,延长耳机的使用时长。
下面以一个具体的例子说明耳机佩戴状态的检测方法。参见图6,该耳机佩戴状态的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601,获取通过耳机的前馈麦克风拾取的第一噪声信号。
步骤S602,获取通过耳机的反馈麦克风拾取的第二噪声信号,并滤除第二噪声信号中的音频信号,得到处理后的第二噪声信号。
步骤S603,确定第一噪声信号与处理后的第二噪声信号间的信号强度差值。
步骤S604,判断信号强度差值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强度阈值,如果是,执行步骤S605,否则,执行步骤S608。
步骤S605,判断耳机的上一佩戴状态是否为入耳状态,如果是,返回步骤S601,否则,执行步骤S606。
步骤S606,判断连续出现入耳状态的次数是否达到预设的次数阈值,如果是,执行步骤S607,否则,返回步骤S601。
步骤S607,输出第一控制信号。
步骤S608,判断耳机的上一佩戴状态是否为出耳状态,如果是,返回步骤S601,否则,执行步骤S609。
步骤S609,判断连续出现出耳状态的次数是否达到预设的次数阈值,如果是,执行步骤S610,否则,返回步骤S601。
步骤S610,输出第二控制信号。
根据该例子,通过前馈麦克风拾取的第一噪声信号和反馈麦克风输出的噪声信号,确定耳机的当前佩戴状态,可以提高判断的准确性,降低误触发率。
<装置实施例>
参见图7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耳机佩戴状态的检测装置700,该耳机佩戴状态的检测装置700包括确定模块710、获取模块720、处理模块730。
该确定模块710用于根据耳机的前馈麦克风拾取的第一噪声信号和反馈麦克风拾取的第二噪声信号,在设定的至少两种佩戴状态中,确定一种佩戴状态为所述耳机的当前佩戴状态,其中,所述至少两种佩戴状态包括入耳状态和出耳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确定模块710包括第一采集单元、第二采集单元、回声消除单元和确定单元。
第一采集单元用于获取通过所述耳机的前馈麦克风拾取的第一噪声信号。
第二采集单元用于获取通过所述耳机的反馈麦克风拾取的第二噪声信号。
回声消除单元用于滤除所述第二噪声信号中的音频信号,得到处理后的第二噪声信号。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噪声信号与所述处理后的第二噪声信号间的信号强度差值,在设定的至少两种佩戴状态中,确定一种佩戴状态为所述耳机的当前佩戴状态,其中,所述至少两种佩戴状态包括入耳状态和出耳状态。
在一个具体的例子中,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比较所述信号强度差值和预设的强度阈值。
确定单元具体还用于在所述信号强度差值大于或等于预设的强度阈值的情况下,确定入耳状态为所述耳机的当前佩戴状态。
确定单元具体还用于在所述信号强度差值小于预设的强度阈值的情况下,确定出耳状态为所述耳机的当前佩戴状态。
该获取模块720用于获取所述耳机的上一佩戴状态。
该处理模块730用于在所述当前佩戴状态与所述上一佩戴状态不一致的情况下,输出对应于所述当前佩戴状态的控制信号。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确定模块710还用于在所述当前佩戴状态与所述上一佩戴状态不一致的情况下,确定所述耳机的下一佩戴状态。
该处理模块730还用于在所述下一佩戴状态与所述当前佩戴状态一致的情况下,输出对应于所述当前佩戴状态的控制信号。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确定模块710还用于在所述当前佩戴状态与所述上一佩戴状态不一致的情况下,确定所述耳机的下一佩戴状态。
该处理模块730还用于如果连续出现所述下一佩戴状态与所述当前佩戴状态一致的情况的次数达到预设的次数阈值,输出对应于所述当前佩戴状态的控制信号。
在一个实施例中,输出对应于所述当前佩戴状态的控制信号,包括:
在确定入耳状态为所述耳机的当前佩戴状态的情况下,输出第一控制信号;
在确定出耳状态为所述耳机的当前佩戴状态的情况下,输出第二控制信号。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模块730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生成第一控制指令,并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控制所述耳机继续播放音频。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模块730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生成第二控制指令,并根据所述第二控制指令控制所述耳机停止播放音频。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耳机佩戴状态的检测装置,根据前馈麦克风拾取的第一噪声信号和反馈麦克风输出的噪声信号,确定耳机的当前佩戴状态,可以提高判断的准确性,降低误触发率。进一步地,对比当前佩戴状态和上一佩戴状态,以在当前佩戴状态与上一佩戴状态不一致的情况下,输出对应的控制信号,避免反复控制耳机执行相应的操作,提高用户体验。
<耳机实施例>
参见图8所示,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耳机800。该耳机800例如可以是如图2所示的耳机1000。
该耳机800包括处理器810和存储器820。
该存储器820用于存储可执行的计算机程序。
该处理器810用于根据所述可执行的计算机程序的控制,执行根据前述方法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耳机佩戴状态的检测方法。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耳机800包括前馈麦克风和反馈麦克风。该耳机800例如可以是ANC(Active Noise Cancellation,主动降噪)耳机。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耳机,根据前馈麦克风拾取的第一噪声信号和反馈麦克风输出的噪声信号,确定耳机的当前佩戴状态,可以提高判断的准确性,降低误触发率。进一步地,对比当前佩戴状态和上一佩戴状态,以在当前佩戴状态与上一佩戴状态不一致的情况下,输出对应的控制信号,避免反复控制耳机执行相应的操作,提高用户体验。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耳机佩戴状态的检测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可以是***、方法和/或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载有用于使处理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各个方面的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可以保持和存储由指令执行设备使用的指令的有形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存储设备、磁存储设备、光存储设备、电磁存储设备、半导体存储设备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便携式计算机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便携式压缩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盘(DVD)、记忆棒、软盘、机械编码设备、例如其上存储有指令的打孔卡或凹槽内凸起结构、以及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这里所使用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不被解释为瞬时信号本身,诸如无线电波或者其他自由传播的电磁波、通过波导或其他传输媒介传播的电磁波(例如,通过光纤电缆的光脉冲)、或者通过电线传输的电信号。
这里所描述的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可以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下载到各个计算/处理设备,或者通过网络、例如因特网、局域网、广域网和/或无线网下载到外部计算机或外部存储设备。网络可以包括铜传输电缆、光纤传输、无线传输、路由器、防火墙、交换机、网关计算机和/或边缘服务器。每个计算/处理设备中的网络适配卡或者网络接口从网络接收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并转发该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以供存储在各个计算/处理设备中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
用于执行本公开实施例操作的计算机程序指令可以是汇编指令、指令集架构(ISA)指令、机器指令、机器相关指令、微代码、固件指令、状态设置数据、或者以一种或多种编程语言的任意组合编写的源代码或目标代码,所述编程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诸如Smalltalk、C++等,以及常规的过程式编程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编程语言。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利用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的状态信息来个性化定制电子电路,例如可编程逻辑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可编程逻辑阵列(PLA),该电子电路可以执行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从而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各个方面。
这里参照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框图描述了本公开实施例的各个方面。应当理解,流程图和/或框图的每个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框图中各方框的组合,都可以由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实现。
这些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可以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从而生产出一种机器,使得这些指令在通过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执行时,产生了实现流程图和/或框图中的一个或多个方框中规定的功能/动作的装置。也可以把这些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这些指令使得计算机、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和/或其他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从而,存储有指令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则包括一个制造品,其包括实现流程图和/或框图中的一个或多个方框中规定的功能/动作的各个方面的指令。
也可以把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加载到计算机、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或其它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或其它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过程,从而使得在计算机、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或其它设备上执行的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框图中的一个或多个方框中规定的功能/动作。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显示了根据本公开的多个实施例的***、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指令的一部分,所述模块、程序段或指令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连续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对于本领域技术人物来说公知的是,通过硬件方式实现、通过软件方式实现以及通过软件和硬件结合的方式实现都是等价的。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公开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物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它普通技术人物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例。本公开实施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0)

1.一种耳机佩戴状态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耳机的前馈麦克风拾取的第一噪声信号和反馈麦克风拾取的第二噪声信号,在设定的至少两种佩戴状态中,确定一种佩戴状态为所述耳机的当前佩戴状态,其中,所述至少两种佩戴状态包括入耳状态和出耳状态;
获取所述耳机的上一佩戴状态;
在所述当前佩戴状态与所述上一佩戴状态不一致的情况下,输出对应于所述当前佩戴状态的控制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当前佩戴状态与所述上一佩戴状态不一致的情况下,确定所述耳机的下一佩戴状态;
在所述下一佩戴状态与所述当前佩戴状态一致的情况下,输出对应于所述当前佩戴状态的控制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当前佩戴状态与所述上一佩戴状态不一致的情况下,确定所述耳机的下一佩戴状态;
如果连续出现所述下一佩戴状态与所述当前佩戴状态一致的情况的次数达到预设的次数阈值,输出对应于所述当前佩戴状态的控制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对应于所述当前佩戴状态的控制信号,包括:
在确定入耳状态为所述耳机的当前佩戴状态的情况下,输出第一控制信号;
在确定出耳状态为所述耳机的当前佩戴状态的情况下,输出第二控制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生成第一控制指令,并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控制所述耳机继续播放音频;
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生成第二控制指令,并根据所述第二控制指令控制所述耳机停止播放音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耳机的前馈麦克风拾取的第一噪声信号和反馈麦克风拾取的第二噪声信号,在设定的至少两种佩戴状态中,确定一种佩戴状态为所述耳机的当前佩戴状态,包括:
获取通过所述耳机的前馈麦克风拾取的第一噪声信号;
获取通过所述耳机的反馈麦克风拾取的第二噪声信号;
滤除所述第二噪声信号中的音频信号,得到处理后的第二噪声信号;
根据所述第一噪声信号与所述处理后的第二噪声信号间的信号强度差值,在设定的至少两种佩戴状态中,确定一种佩戴状态为所述耳机的当前佩戴状态,其中,所述至少两种佩戴状态包括入耳状态和出耳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噪声信号与所述处理后的第二噪声信号间的信号强度差值,在设定的至少两种佩戴状态中,确定一种佩戴状态为所述耳机的当前佩戴状态,包括:
比较所述信号强度差值和预设的强度阈值;
在所述信号强度差值大于或等于预设的强度阈值的情况下,确定入耳状态为所述耳机的当前佩戴状态;
在所述信号强度差值小于预设的强度阈值的情况下,确定出耳状态为所述耳机的当前佩戴状态。
8.一种耳机佩戴状态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耳机的前馈麦克风拾取的第一噪声信号和反馈麦克风拾取的第二噪声信号,在设定的至少两种佩戴状态中,确定一种佩戴状态为所述耳机的当前佩戴状态,其中,所述至少两种佩戴状态包括入耳状态和出耳状态;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耳机的上一佩戴状态;
处理模块,用于在所述当前佩戴状态与所述上一佩戴状态不一致的情况下,输出对应于所述当前佩戴状态的控制信号。
9.一种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被所述处理器运行时,执行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0106411.9A 2021-01-26 2021-01-26 耳机佩戴状态的检测方法、装置及耳机 Pending CN11275218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06411.9A CN112752186A (zh) 2021-01-26 2021-01-26 耳机佩戴状态的检测方法、装置及耳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06411.9A CN112752186A (zh) 2021-01-26 2021-01-26 耳机佩戴状态的检测方法、装置及耳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52186A true CN112752186A (zh) 2021-05-04

Family

ID=756531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06411.9A Pending CN112752186A (zh) 2021-01-26 2021-01-26 耳机佩戴状态的检测方法、装置及耳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52186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38782A (zh) * 2021-09-30 2022-01-14 安克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耳机入耳状态的识别及耳机模式的自适应调节方法和耳机
CN114040285A (zh) * 2021-09-26 2022-02-1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耳机的前馈滤波器参数生成方法、设备、耳机及存储介质
CN114567849A (zh) * 2022-02-28 2022-05-31 恒玄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方法及装置、无线耳机、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95045A (zh) * 2018-08-16 2019-01-11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检测耳机佩戴状态的方法、装置及耳机
WO2020108059A1 (zh) * 2018-11-29 2020-06-04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耳机及其佩戴检测装置
CN111294719A (zh) * 2020-01-20 2020-06-16 北京声加科技有限公司 耳戴式设备入耳状态检测方法、设备和移动终端
CN111787452A (zh) * 2020-07-29 2020-10-16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Tws耳机及其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95045A (zh) * 2018-08-16 2019-01-11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检测耳机佩戴状态的方法、装置及耳机
WO2020108059A1 (zh) * 2018-11-29 2020-06-04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耳机及其佩戴检测装置
CN111294719A (zh) * 2020-01-20 2020-06-16 北京声加科技有限公司 耳戴式设备入耳状态检测方法、设备和移动终端
CN111787452A (zh) * 2020-07-29 2020-10-16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Tws耳机及其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40285A (zh) * 2021-09-26 2022-02-1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耳机的前馈滤波器参数生成方法、设备、耳机及存储介质
CN114040285B (zh) * 2021-09-26 2024-02-0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耳机的前馈滤波器参数生成方法、设备、耳机及存储介质
CN113938782A (zh) * 2021-09-30 2022-01-14 安克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耳机入耳状态的识别及耳机模式的自适应调节方法和耳机
CN113938782B (zh) * 2021-09-30 2023-10-31 安克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耳机入耳状态的识别及耳机模式的自适应调节方法和耳机
CN114567849A (zh) * 2022-02-28 2022-05-31 恒玄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方法及装置、无线耳机、存储介质
CN114567849B (zh) * 2022-02-28 2024-01-12 恒玄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方法及装置、无线耳机、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752186A (zh) 耳机佩戴状态的检测方法、装置及耳机
CN112770214B (zh) 耳机的控制方法、装置及耳机
EP2961195B1 (en) Do-not-disturb system and apparatus
CN111148009B (zh) 耳机佩戴状态的确定方法、装置及耳机
CN106060690B (zh) 设备可适配的音频头戴耳麦
JP2017538341A (ja) 音量調節方法、システム、デバイス及びプログラム
KR20160099640A (ko) 피드백 검출을 위한 시스템들 및 방법들
CN111149369A (zh) 头戴式受话器耳上状态检测
CA2771533C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audio accessory having a plurality of passive switches for controlling the audio device
CN103873988A (zh) 基于耳机插座的外接设备识别电路、方法、装置和***
CN105120063A (zh) 一种输入语音的音量提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US11445285B2 (en) Interactive control method and device of an earphone case, earphone case and storage medium
US10681449B2 (en) Earpiece with added ambient environment
CN104202485A (zh) 一种安全通话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WO2012087314A1 (en) Audio control system
WO2019022750A1 (en) INTERFERENCE GENERATION
KR20200097590A (ko) 전자 장치 및 전자 장치의 마이크로폰 블록 검출 방법
US9666041B2 (en) Haptic microphone
CN115038009A (zh) 音频控制方法、可穿戴设备以及电子设备
CN108228038B (zh) 消噪装置、消噪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及电子设备
US20210012787A1 (en) Detection and restoration of distorted signals of blocked microphones
CN110753285A (zh) 降噪耳机的声音信号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827805A (zh) 耳机佩戴状态的检测方法、装置、耳机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1615036B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5934931B (zh) 一种终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