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05373A - 喷雾器 - Google Patents

喷雾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05373A
CN112705373A CN201911024055.5A CN201911024055A CN112705373A CN 112705373 A CN112705373 A CN 112705373A CN 201911024055 A CN201911024055 A CN 201911024055A CN 112705373 A CN112705373 A CN 1127053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storage
storage tank
liquid
cover body
switching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2405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乔勇
王其彬
高昌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02405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05373A/zh
Priority to PCT/CN2020/121881 priority patent/WO2021078094A1/zh
Publication of CN1127053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0537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9/00Spraying apparatus for discharge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without essentially mixing with gas or vapour
    • B05B9/03Spraying apparatus for discharge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without essentially mixing with gas or vapour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supplying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 B05B9/04Spraying apparatus for discharge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without essentially mixing with gas or vapour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supplying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with pressurised or compressible container; with pump
    • B05B9/0403Spraying apparatus for discharge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without essentially mixing with gas or vapour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supplying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with pressurised or compressible container; with pump with pumps for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9/00Spraying apparatus for discharge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without essentially mixing with gas or vapour
    • B05B9/03Spraying apparatus for discharge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without essentially mixing with gas or vapour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supplying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 B05B9/04Spraying apparatus for discharge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without essentially mixing with gas or vapour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supplying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with pressurised or compressible container; with pump
    • B05B9/08Apparatus to be carried on or by a person, e.g. of knapsack type

Landscapes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喷雾器,在一个实施例中,该喷雾器包括用于容置液体的储液罐,所述储液罐设有开口端;主机,包括主机壳体、收容于所述主机壳体的马达;气泵,被所述马达驱动以对所述储液罐内的液体进行加压;所述储液罐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包括第一储液罐和第二储液罐;所述第一储液罐的开口端的规格不同于所述第二储液罐的开口端的规格,所述第一储液罐的开口端和第二储液罐的开口端分别附接对应规格的第一转接盖体和第二转接盖体;所述第一储液罐和第二储液罐能分别通过所述第一转接盖体和第二转接盖体与所述主机壳体可拆卸连接。本发明实施例的喷雾器可以解决液体交叉污染问题。

Description

喷雾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体喷洒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喷雾器。
背景技术
喷雾器通常可用于将液体例如包括但不限于杀虫剂、除草剂、杀真菌剂、杀虫剂、肥料溶液、营养液等施加到目标区域,用于地面维护、支持作物生长、害虫防治等。
作为一种已知的实施例,气泵式喷雾器可包括主机和用于容置液体的储液罐,储液罐配备数量为一个,其与主机可拆卸。主机内设有用于产生高压气体的气泵,气泵通过气流管道输出至储液罐内,其产生高压气体对储液罐内的液体进行加压,进而通过储液罐的出口流向喷杆在喷出。
然而,气泵式喷雾器采用单个储液罐的设计,使得在喷雾器喷洒不同液体时,容易带来液体交叉污染的问题。为避免上述问题,使用者在完成一种液体的喷洒后,须对储液罐进行清洗,以备后用。而清洗过程耗时,且不方便。
作为一种已知的实施例,非气泵喷雾器可包括用于容置液体的储液罐以及通过泵输管路与储液罐连通的加压单元(例如螺杆泵、柱塞泵或隔膜泵等)。工作时,加压单元开启,经由泵输管路抽吸储液罐内的液体对其进行加压,加压后的液体经由喷嘴喷出。
由此可见,非气泵喷雾器采用加压单元对液体进行加压的方式,将导致液体与加压单元、泵输管路接触。从而,在喷雾器喷洒不同液体时,不仅储液罐存在液体交叉污染的问题,加压单元和泵输管路也同样存在这一问题。因此,后续不仅要清洗储液罐,还要清洗加压单元和泵输管路。而相较于清洗储液罐,清洗加压单元和泵输管路更加困难耗时。
发明内容
基于前述的现有技术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喷雾器,其至少可以解决储液罐存在的液体交叉污染问题,进一步还可以解决加压单元和泵输管路存在的液体交叉污染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喷雾器包括:用于容置液体的储液罐,所述储液罐设有开口端;主机,包括主机壳体、收容于所述主机壳体的马达;气泵,被所述马达驱动以对所述储液罐内的液体进行加压;所述储液罐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包括第一储液罐和第二储液罐;所述第一储液罐的开口端的规格不同于所述第二储液罐的开口端的规格,所述第一储液罐的开口端和第二储液罐的开口端分别附接对应规格的第一转接盖体和第二转接盖体;所述第一储液罐和第二储液罐能分别通过所述第一转接盖体和第二转接盖体与所述主机壳体可拆卸连接。
该实施例的喷雾器,通过设置第一储液罐和第二储液罐,并且第一储液罐和第二储液罐的开口端附接对应规格的第一转接盖体和第二转接盖体,主机壳体可通过相应的转接盖体与对应的储液罐可拆卸连接。从而实现主机与第一储液罐和第二储液罐的选择性配接,可解决设置单个储液罐而导致液体交叉污染的问题。
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喷雾器包括:用于容置液体的储液罐,所述储液罐连接有喷杆;主机,包括主机壳体、收容于所述主机壳体的马达;气泵,被所述马达驱动以对所述储液罐内的液体进行加压;所述储液罐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主机壳体可选择的与其中一个所述储液罐连接;容置在所述储液罐内的液体与所述气泵流体不连通,加压后的液体能够由所述储液罐进入所述喷杆,并由所述喷杆向外喷出。
该实施例的喷雾器,采用气泵向储液罐中输入气体的方式来对容置在储液罐内的液体进行加压,容置在储液罐内的液体在气体的压力作用下经由喷杆流出储液罐。相较于现有技术采用螺杆泵、柱塞泵或隔膜泵等加压单元对液体进行加压而出现液体接触、粘附加压单元和泵输管路的方式而言,本发明实施例的喷雾器在工作过程中,液体不与气泵以及连接件的内部流道接触,从而也就不存在液体与气泵以及连接件的内部流道之间接触、粘附而导致的交叉污染的问题。进而,本发明实施例的喷雾器在完成一种液体的喷洒作业后,无须对气泵以及连接件的内部流道进行清洗,减省清洗作业的时间和成本。
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喷雾器包括:用于容置液体的储液罐,所述储液罐设有开口端;主机,包括主机壳体、收容于所述主机壳体的马达;加压单元,被所述马达驱动以对所述储液罐内的液体进行加压;所述储液罐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包括第一储液罐和第二储液罐;所述第一储液罐能够经由所述第二储液罐的开口端进入到所述第二储液罐的内腔中。
该实施例的喷雾器,第一储液罐可以被收纳至第二储液罐中。如此,储液罐的占空或储存空间,由原来的第一储液罐和第二储液罐单独摆放所占据叠加空间,缩小为仅第二储液罐所占据的空间。从而,第一储液罐和第二储液罐可实现结构的集成化和小型化,减小包装和收纳尺寸,利于运输成本的降低和收纳空间的缩小。
本发明再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喷雾器包括:用于容置液体的储液罐,所述储液罐设有开口端;主机,包括主机壳体,收容于所述主机壳体内的马达;加压单元,被所述马达驱动以对所述储液罐内的液体进行加压;所述主机能够经由所述开口端进入所述储液罐的内腔中。
该实施例的喷雾器,主机亦可被收纳在储液罐中,从而可进一步缩小喷雾器的体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非限制性实施例的喷雾器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喷雾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一储液罐与第一转接盖体处于装配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第二储液罐与第二转接盖体处于装配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第一储液罐与第一转接盖体处于拆分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第二储液罐与第二转接盖体处于拆分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主机与第一储液罐处于装配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主机与第二储液罐处于装配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第一储液罐、第二储液罐与主机处于拆分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主机被收纳至第一储液罐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主机被收纳至第一储液罐中、第一储液罐收纳至第二储液罐中且第一储液罐和第二储液罐分别配接第一转接盖体和第二转接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第一储液罐收纳至第二储液罐中且第一转接盖体和第二转接盖体分别与第一储液罐和第二储液罐的开口端处于拆分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3至图15为第一储液罐沿第一收纳方向进入第二储液罐的开口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第一储液罐呈水平或卧倒状态收纳在第二储液罐中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例。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至图1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喷雾器100,包括主机3、加压单元、与主机3可拆卸配接的储液罐。储液罐用于容置液体,例如包括但不限于杀虫剂、除草剂、杀真菌剂、杀虫剂、肥料溶液、营养液等。主机3可包括主机壳体301以及收容在主机壳体301内的马达302,加压单元能被马达302驱动,以对储液罐的液体进行加压,使液体流出储液罐。
为使加压后由储液罐流出的液体能够被可操作的喷洒在目标区域的作物上,储液罐可连接喷杆4,喷杆4与储液罐的内腔连通。加压后的液体能够由储液罐进入与之连通的喷杆4,并由喷杆4向外喷出。用户可握持喷杆4对准目标区域的作物,实现液体的喷洒。喷杆4与储液罐可以为可拆卸连接,具体为,储液罐的侧壁设有连接口201,喷杆4与连接口201可通过插接、螺纹连接等方式实现可拆卸连接。此外,喷杆4与连接口201之间可通过软管连接,这样可方便喷杆4的移动,扩大喷杆4的喷洒作业范围。进一步地,喷杆4上可设有提高人手操作舒适性的握持部401,以便于人手握持操作喷杆4,使喷出的液体能准确地被喷洒施加在目标区域的作物上。
进一步地,喷杆4在位于握持部401前端的位置处可设有开关阀,开关阀具有操作拨片402。用户的手握持在握持部401处,并通过按压或停止按压操作拨片402以打开或切断喷杆4的流道,实现液体喷洒的通断控制。
如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加压单元可以为能被马达302驱动而产生气体的气泵303,气泵303产生的气体可输出至储液罐中,以对容置在储液罐内的液体进行加压。由于气泵303可通过向储液罐内充入气体压力介质这种间接的方式来实现对液体的加压,因此气泵303与容置在储液罐内的液体流体不连通。即储液罐内的液体不流经气泵303的,即可实现被加压。
或者,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加压单元也可以为能被马达302驱动而产生泵输动力的螺杆泵、柱塞泵或隔膜泵等,泵输动力作用于流经上述泵体内部的液体,实现加压。与气泵303间接实现对液体加压的方式不同,螺杆泵、柱塞泵或隔膜泵等是通过对流经其泵体内部的液体进行泵输这种直接的方式来实现对液体的加压,因此这些泵需要与容置在储液罐内的液体流体连通。即储液罐内的液体需要流经上述泵,方能实现被加压。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例中,加压单元可作为一个单独的构造设置在储液罐的内部或外部。具体的,例如,当加压单元为气泵303时,其可设置在储液罐外,也可设置在储液罐内。当设置在储液罐外时,气泵303可固定在储液罐的外壁上,其出气端可通过导气管路(例如下文所述的连接件305)或软管与储液罐的内腔连通,实现气体的导入和对液体的加压。当设置在储液罐内时,气泵303可设置在储液罐的顶壁下表面;或者储液罐内设有隔板,隔板将储液罐的内部空间划分为两个隔离室,气泵303设在其中一个隔离室内,另一个隔离室用于容置液体。气泵303的出气端可通过导气管路(如软管)与用于容置液体的另一个隔离室连通,实现气体的导入和对液体的加压。
而根据上文对螺杆泵、柱塞泵或隔膜泵等动力泵的工作原理的阐述可知,当加压单元采用螺杆泵、柱塞泵或隔膜泵时,其一般只能设置在储液罐内,并与容置在储液罐内的液体接触。
进一步地,当加压单元采用气泵303时,气泵303可以集成为主机3结构的一部分。则在该实施例中,加压单元可以作为主机3结构的一部分被设置在储液罐外。如图2所示,气泵303可与马达302一起被收容在主机壳体301。并且,马达302与气泵303之间可设有减速机构(例如行星齿轮系)和曲柄滑块机构304,从而将马达302的高速旋转运动转化为气泵303活塞的低速直线往复运动。进而气泵303可被马达302旋转驱动以输出气体对储液罐内液体进行加压。
值得注意的是,除特别说明以外,下文内容是以加压单位采用气泵303且气泵303设置在主机壳体301内形成为主机3结构的一部分这一实施例进行展开的。
主机3进一步还可包括连接件305,其一端与气泵303的出气端连接,另一端延伸至主机壳体301的外部。连接件305大致呈内部空心的管状,其一方面用于将气泵303产生的高压气体导出至储液罐内以对液体进行加压,另一方面还可实现主机3与储液罐的可拆卸装配连接。
储液罐设有开口端。如图2、图5和图6所示,储液罐可采用上端敞开的方式形成所述开口端。开口端可附接转接盖体,转接盖体可盖合或打开储液罐的开口端。在一种可行的实施例中,转接盖体可通过螺纹配合的方式与储液罐可拆卸连接。
具体的,如图3至图6所示,在一种可行的实施例中,储液罐靠近开口端的侧壁向内颈缩,该颈缩部位的外壁设有外螺纹。转接盖体呈下端开口的槽壳状,其内周壁设与内螺纹,转接盖体与储液罐的开口端通过内外螺纹的旋合作用实现可拆卸连接。为方便转接盖体与储液罐的装配或拆卸,储液罐的外壁可设有把手203,把手203可供人手握持,从而为转接盖体与储液罐通过螺纹旋合以实现装配或拆卸提供便于旋转的施力点。同时,把手203还可以为操作人员搬运储液罐提供便于握持的施力点。进一步地,为保证转接盖体与储液罐连接后,储液罐的内腔被密封以使气体能够憋压进而实现对液体的加压,颈缩部位的外壁与转接盖体的内周壁之间还可以设有密封件(如密封圈)。
当然,转接盖体与储液罐的可拆卸连接并不限于上述螺纹连接,其他能够实现两者可拆卸连接方式例如卡扣连接也是可行的,本实施例在此不作赘述。
主机3可通过转接盖体与储液罐连接。具体为,转接盖体上设有用于与连接件305连接的配接孔,借由连接件305与配接孔的连接,实现主机3与储液罐的连接。同样的,连接件305也可通过螺纹配合的方式与转接盖体可拆卸连接。具体实现方式可以为,连接件305延伸至主机壳体301外部的外壁上设有外螺纹,配接孔的内壁设有与之相适配的内螺纹,连接件305与配接孔螺纹旋合,实现与转接盖体的可拆卸连接。同样的,为保证储液罐内腔的气密封,连接件305的外壁与配接孔的内壁之间也可设有密封件。
如图1、图3至图12所示,转接盖体的下表面在位于配接孔的边缘的位置处可向下延伸形成延伸套5,延伸套5大致可呈筒状,其内壁亦设有用于与连接件305外壁的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籍此,可增大连接件305与转接盖体之间的螺纹配合长度,提高连接件305与转接盖体之间的连接强度。
此外,延伸套5内壁还可形成有止挡台阶,连接件305的外壁形成有限位凸起。连接件305旋转向下运动至限位凸起顶抵止挡台阶上,即可简单识别连接件305与转接盖体完成装配,保证连接件305与转接盖体能较为准确地实现装配到位。
延伸套5外可套设有密封垫501,其可固定在转接盖体的顶壁下表面。该密封垫501可在连接件305与配接孔中安装到位后,被挤压在储液罐的开口端的端面和转接盖体的顶壁下表面之间,以进一步提高储液罐与转接盖体接合处的密封效果。
同样的,为方便连接件305与转接盖体的装配或拆卸,主机壳体301的顶端可设有手柄部306,用户可旋转手柄部306,进而连接件305被带动旋转,实现连接件305与配接孔的装配或拆卸操作。具体操作时,可结合使用储液罐上的把手203,即用户可一只手握持把手203,对储液罐进行周向固定,另一只手旋转手柄部306,将连接件305旋紧。此外,手柄部306还方便用户对主机壳体301的提拎操作。
由于气泵303被收容在主机壳体301内而形成主机3结构的一部分,从而借助与气泵303连接的连接件305与转接盖体的可拆卸连接,即可实现主机3或主机壳体301与转接盖体的可拆卸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配接孔可被配置为贯穿转接盖体上下表面的贯通孔。这样,在转接盖体连接至储液罐的开口端上,且主机壳体301与转接盖体拆卸分离时,连接件305从配接孔中移出,从而储液罐的内腔能够通过配接孔与外界连通。如此,配接孔可用于供液体、固体或颗粒状药剂、营养物料等注入或投入到储液罐中。这样,在不拆卸转接盖体的情况下,或者说转接盖体处于与储液罐连接的情况下,可直接向储液罐内注入或投入液体或固体物料,从而可提高工作效率。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喷雾器只设置一个储液罐而导致液体交叉污染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的喷雾器100可配备有多个储液罐,例如为至少两个,包括两个及两个以上。如图3至图12所示,多个储液罐至少包括第一储液罐1和第二储液罐2。第一储液罐1的开口端为第一开口端101,第二储液罐2的开口端为第二开口端202。并且,第一开口端101和第二开口端202的规格不同。
承接上文描述,储液罐的开口端附接转接盖体。因此,在多个储液罐的情况下,转接盖体的数量也相应为多个。如图5至图12所示,具体到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口端101和第二开口端202分别附接对应规格的第一转接盖体6和第二转接盖体7。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规格”可以包括形状和尺寸。则“第一开口端101的规格与第二开口端202的规格不同”可以为,第一开口端101与第二开口端202形状相同,但尺寸不同;或者也可以为,第一开口端101的形状和尺寸均与第二开口端202不同。同样的,“第一转接盖体6的规格与第二转接盖体7的规格不同”,也可以作相同解释。
举例为,在一个实施例中,转接盖体与储液罐的开口端通过螺纹连接,转接盖体的截面形状和储液罐的开口端截面形状均可以为圆形。则第一开口端101的规格与第二开口端202的规格不同可以为,第一开口端101和第二开口端202的外径尺寸是不同的。相应地,与第一开口端101和第二开口端202分别对应附接的第一转接盖体6和第二转接盖体7的规格不同可以为,第一转接盖体6的内径尺寸与第二转接盖体7的内径尺寸是不同的。具体可以为,第一开口端101的外径尺寸与第一转接盖的内径尺寸适配,第二开口端202的外径尺寸与第二转接盖的内径尺寸适配。
也就是说,在转接盖体与储液罐的开口端通过螺纹实现可拆卸连接的实施例中,“第一开口端101的规格与第二开口端202的规格不同”具体可以为,第一开口端101和第二开口端202的形状相同(均为圆形),但尺寸(外径)不同。同样的,“第一转接盖体6的规格与第二转接盖体7的规格不同”具体可以为,第一转接盖体6和第二转接盖体7的形状相同(均为圆形),但尺寸(内径)不同。
或者,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转接盖体与储液罐的开口端通过卡扣实现可拆卸连接,则转接盖体的截面形状与储液罐的开口端截面形状可以不限定为圆形,其还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椭圆形、多边形(例如四边形、六边形等)、异形等。则第一开口端101的规格与第二开口端202的规格不同可以为,第一开口端101与第二开口端202的截面形状是不同的。相应地,与第一开口端101和第二开口端202分别对应附接的第一转接盖体6和第二转接盖体7的规格不同可以为,第一转接盖体6与第二转接盖体7的截面形状是不同的。由于第一开口端101与第二开口端202、第一转接盖体6与第二转接盖的截面形状不同,则尺寸也是不同的。例如,第一开口端101的截面形状为椭圆形,第二开口端202的截面形状为四边形。相应地,第一转接盖体6和第二转接盖体7的截面形状分别对应为椭圆形和四边形。
因此,在转接盖体与储液罐的开口端通过卡扣实现可拆卸连接的实施例中,“第一开口端101的规格与第二开口端202的规格不同”具体可以为,第一开口端101和第二开口端202的形状和尺寸均不同。同样的,“第一转接盖体6的规格与第二转接盖体7的规格不同”具体可以为,第一转接盖体6和第二转接盖体7的形状和尺寸均不同。
当然,在转接盖体与储液罐的开口端通过卡扣实现可拆卸连接的实施例中,并不排除形状相同但尺寸不同的情形。例如,第一开口端101的截面形状为椭圆形/正四边形/正六边形,第二开口端202的截面形状为与第一开口端101的截面形状互为相似图形的椭圆形/正四边形/正六边形,但第一开口端101的截面形状与第二开口端202的截面形状的相似比不为1。举例为,第一开口端101的截面形状为边长20cm的正四边形,第二开口端202的截面形状为边长40cm的正四边形,两者的相似比为1:2。
承接上文描述,为实现与连接件305的连接,第一转接盖体6和第二转接盖体7上的配接孔分别为第一配接孔601和第二配接孔702,第一配接孔601和第二配接孔702均与连接件305相适配。由于连接件305通常为标准件,其规格尺寸一般是固定的。因此,尽管第一转接盖体6和第二转接盖体7的规格是不同的,但第一配接孔601和第二配接孔702的规格却是相同的。即,各个规格不同的转接盖体上的配接孔均与连接件305相适配。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配接孔601和第二配接孔702的规格可与参照上文描述。不过,由于第一配接孔601和第二配接孔702需要与连接件305适配,因此在连接件305的截面形状和尺寸已经确定的情况下,第一配接孔601和第二配接孔702的规格(包括截面形状和尺寸)均与连接件305的截面形状和尺寸相适配。
举例为,当连接件305与第一配接孔601/第二配接孔702通过螺纹实现可拆卸连接时,连接件305第一配接孔601、第二配接孔702的截面形状可以均为圆形,且连接件305的外径尺寸与第一配接孔601、第二配接孔702的内径尺寸相等。或者,当连接件305与第一配接孔601/第二配接孔702通过卡扣实现可拆卸连接时,连接件305与第一配接孔601、第二配接孔702的截面形状可以均为椭圆形/正四边形/正六边形,并且椭圆形的长短轴长度/正四边形边长/正六边形边长相等。
通过设置第一储液罐1和第二储液罐2,并且第一储液罐1和第二储液罐2的开口端101、202附接对应规格的第一转接盖体6和第二转接盖体7,主机壳体301可通过相应的转接盖体与对应的储液罐可拆卸连接。从而实现主机3与第一储液罐1和第二储液罐2的选择性配接,可解决设置单个储液罐而导致液体交叉污染的问题。
下面结合运用场景对采用第一储液罐1和第二储液罐2防止液体交叉污染进行说明。
例如,在一个运用场景中,用户欲喷洒的液体有多种。在该多个待喷洒的液体中,有一种液体的粘附性较强,清洗较为困难(简称为液体A)。而剩余的其他液体的粘附性一般,清洗相对容易(统称为液体B)。则在实施喷洒作业时,可以由第一储液罐1来专用于容置液体A,第二储液罐2用于容置液体B。这样,第一储液罐1在完成液体A的喷洒作业后,即便是没有被完全、彻底的清洗干净,但由于第一储液罐1以后均用于容置液体A,因此也就不存在液体A与其他液体交叉污染的问题。而第二储液罐2在完成液体B的喷洒作业后,由于液体B可较为容易的被清洗掉,则第二储液罐2在以后的喷洒作业中,同样不会因液体B的种类更换或不同而存在液体出现交叉污染的问题。
又例如,在另一个运用场景中,用户需经常对所种植的花草喷洒用于防治害虫的农药和用于支持花草正常生长的营养液。则第一储液罐1可用于容置农药,第二储液罐2可用于容置营养液。其中,第一储液罐1在完成农药的喷洒后,可不必每次都进行清洗。而用于容置营养液的第二储液罐2除非用于喷洒清水,否则在每次完成营养液喷洒作业后均需要清洗。这样,当用户需要对作物喷洒营养液或农药,可针对性的选用第一储液罐1或第二储液罐2。这样可避免喷雾器100仅配备一个储液罐时,因农药残留在储液罐上而导致下次需要喷洒营养液时,营养液被污染的情况。
此外,在加压单元为气泵303的实施例中,气泵303产生的高压气体经由连接件305导入储液罐中,容置在储液罐内的液体在气体的压力作用下能够经由喷杆4流出储液罐。在此过程中,液体与气泵303以及连接件305的内部流道之间物理隔离,液体不流经气泵303以及连接件305的内部流道。从而相较于采用螺杆泵、柱塞泵或隔膜泵等对液体进行泵输加压再由泵输管路将加压后的液体导出的方式而言,不存在液体与气泵303以及连接件305的内部流道之间接触、粘附而导致的交叉污染的问题。进而,喷雾器100在完成一种液体的喷洒作业后,无须对气泵303以及连接件305的内部流道进行清洗,减省清洗作业的时间和成本。
在采用气泵303这种加压方式来防止液体交叉污染的实施例中,储液罐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至少两个。在储液罐的数量为至少两个的情况下,该至少两个储液罐的容积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主机壳体301通过相应规格的转接盖体可选择的与其中一个储液罐连接。
同上文描述,在储液罐的数量为至少两个的情况下,喷杆4的数量也可以对应为至少两个。并且,各喷杆4分别与相应的储液罐对应连接,即喷杆4与储液罐一一对应。例如,第一储液罐1配备的喷杆4仅与第一储液罐1而不与第二储液罐2连接,第二储液罐2配备的喷杆4仅与第二储液罐2而不与第一储液罐1连接。籍此,避免多个储液罐共用或混用喷杆4而导致液体交叉污染的问题。
在储液罐上设置两个或多个连接口201的情况下,该储液罐可以配备不少于连接口201数量的喷杆4。例如,第一储液罐1仅设置一个连接口201,则第一储液罐1可以配备至少一根喷杆4。第一储液罐1设置两个连接口201,则第一储液罐1可以配备至少两根喷杆4。其中,为第一储液罐1和第二储液罐2配备多出的喷杆4可用于更换或维修。
进一步地,为了尽量降低节省喷雾器100在运输过程中的占用空间,以及喷雾器100在不使用时的储存空间,如图11、图12和图16所示,第一储液罐1能够经由第二储液罐2的第二开口端202进入到第二储液罐2的内腔中,从而第一储液罐1能够被收纳在第二储液罐2中。
为使第一储液罐1能顺利的进出第二开口端202,第一储液罐1具有第一收纳方向L1,第一储液罐1能沿第一收纳方向L1进入第二储液罐2的内腔中。第二储液罐2包括面对第二开口端202的底壁,当第一收纳方向L1大致垂直于底壁时,第一储液罐1在底壁上的投影位于第二开口端202在底壁上的投影的范围内。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收纳方向L1为大致垂直于第二开口端202的方向。具体的,如图13至图16所示,第二开口端202为第二储液罐2的上端采用敞开设计形成,第二开口端202大致呈水平状态,则第一收纳方向L1为竖直方向。
第一储液罐1大致可呈柱体状,其截面可呈圆形、椭圆形、多边形(如正四边形、正六边形等)、异形等,则第一储液罐1对应为圆柱状、椭圆柱状、多棱柱状、异形柱状等空心结构。由此,第一储液罐1可具有一中心轴线O。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收纳方向L1可以与第一储液罐1的中心轴线O平行。具体如图13所示,第一储液罐1的中心轴线O为竖直方向,第一收纳方向L1为竖直向下的方向。则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储液罐1将以竖直或直立状态被收纳在第二储液罐2的内腔中(如图11和图12所示)。
或者,如图15所示,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第一收纳方向L1垂直第一储液罐1的中心轴线O。第一储液罐1的中心轴线O为水平方向,第一收纳方向L1仍为竖直向下的方向。则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储液罐1将以水平或卧倒状态被收纳在第二储液罐2的内腔中(如图16所示)。
当然,第一收纳方向L1与第一储液罐1的中心轴线O的方位并与限于上述两种方式,其还可以存在其他可行的方式。例如,第一收纳方向L1与第一储液罐1的中心轴线O成任意夹角α(如图14所示),对应为,第一储液罐1以其中心轴线O与第一收纳方向L1成任意角度α的方式进入第二储液罐2的开口端202。
同上文描述,第二储液罐2也可以大致可呈柱体状,其截面可呈圆形、椭圆形、多边形(如正四边形、正六边形等)、异形等,则第二储液罐2对应为圆柱状、椭圆柱状、多棱柱状、异形柱状等空心结构,底壁的形状和周壁的截面形状对应为圆形、椭圆形、多边形、异形等。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收纳方向L1大致垂直于底壁可以为,第一收纳方向L1与底壁之间的夹角接近90°,或者第一收纳方向L1与底壁之间的夹角与目标值90°的差值在预定范围内。举例为,第一收纳方向L1与底壁之间的夹角与目标值90°的差值在[0°,10°]之间,均可认为第一收纳方向L1大致垂直于底壁。
当第一收纳方向L1大致垂直于底壁时,第一储液罐1在底壁上的投影位于第二开口端202在底壁上的投影的范围内。则第一储液罐1的外轮廓形状位于第二开口端202内,从而第一储液罐1可以通过第二开口端202,进而进入第二储液罐2的内腔中。
例如,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储液罐1呈空心圆柱体状,第二开口端202的形状为圆形。第一收纳方向L1与第一储液罐1的中心轴线O平行,即如图13所示。第一储液罐1在底壁上的投影位于第二开口端202在底壁上的投影的范围内,则说明第一储液罐1的外径尺寸小于第二开口端202的内径尺寸。因此,第一储液罐1可以呈竖直或直立状态进入第二开口端202。
或者,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储液罐1呈空心正四棱柱状,第二开口端202的形状为正四边形。第一收纳方向L1与第一储液罐1的中心轴线O平行,即如图13所示。第一储液罐1在底壁上的投影位于第二开口端202在底壁上的投影的范围内,则说明第一储液罐1沿垂直于其中心轴线0方向的正方形截面的边长小于第二开口端202的边长。因此,第一储液罐1可以呈竖直或直立状态进入第二开口端202。
又或者,在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储液罐1呈空心正四棱柱状,第二开口端202的形状为圆形。第一收纳方向L1与第一储液罐1的中心轴线O平行,即如图13所示。第一储液罐1在底壁上的投影位于第二开口端202在底壁上的投影的范围内,则说明第一储液罐1沿垂直于其中心轴线0方向的正方形截面的外接圆直径小于第二开口端202的内径尺寸。因此,第一储液罐1可以呈竖直或直立状态进入第二开口端202。
再或者,在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储液罐1呈空心正四棱柱状,第二开口端202的形状为圆形。第一收纳方向L1与第一储液罐1的中心轴线O垂直,即如图15所示。第一储液罐1在底壁上的投影位于第二开口端202在底壁上的投影的范围内,则说明第一储液罐1沿平行于其中心轴线O方向的长方形截面的外接圆直径小于第二开口端202的内径尺寸。因此,第一储液罐1可以呈水平或卧倒状态进入第二开口端202。
第一储液罐1的中心轴线O与第一收纳方向L1成任意角度,也就是说,第一储液罐1只要在至少一个方向能够进入第二开口端202即可。因此,采用当第一收纳方向L1大致垂直于底壁时,第一储液罐1在底壁上的投影位于第二开口端202在底壁上的投影的范围内的结构设计,可保证第一储液罐1至少能沿第一收纳方向L1进入第二储液罐2的开口端202。
进一步地,在采用上述实施例解决第一储液罐1进入第二储液罐2的开口端202后,还应解决第二储液罐2收纳第一储液罐1的问题。与上述实施例相似,为实现第二储液罐2对第一储液罐1的收纳,当第一收纳方向L1大致垂直于底壁时,第一储液罐1在底壁上的投影位于第二储液罐2的内壁在底壁上的投影的范围内。则第一储液罐1的外壁位于第二储液罐2的内壁内侧,从而第一储液罐1能够被容纳在第二储液罐2的内腔中。
同样的,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储液罐1和第二储液罐2均呈空心圆柱体状。第一收纳方向L1与第一储液罐1的中心轴线O平行,即如图13所示。第一储液罐1在底壁上的投影位于第二储液罐2的内壁在底壁上的投影的范围内,则说明第一储液罐1的外径尺寸小于第二储液罐2的内径尺寸。因此,第一储液罐1可以呈竖直或直立状态被收纳在第二储液罐2中。
或者,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储液罐1和第二储液罐2均呈空心正四棱柱状。第一收纳方向L1与第一储液罐1的中心轴线O平行,即如图13所示。第一储液罐1在底壁上的投影位于第二储液罐2的内壁在底壁上的投影的范围内,则说明第一储液罐1沿垂直于其中心轴线O方向的正方形截面的边长小于第二储液罐2沿垂直于其中心轴线O方向的正方形截面的边长。因此,第一储液罐1可以呈竖直或直立状态被收纳在第二储液罐2中。
又或者,在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储液罐1呈空心正四棱柱状,第二储液罐2呈空心圆柱体状。第一收纳方向与第一储液罐1的中心轴线O平行,即如图13所示。第一储液罐1在底壁上的投影位于第二储液罐2的内壁在底壁上的投影的范围内,则说明第一储液罐1沿垂直于其中心轴线O方向的正方形截面的外接圆直径小于第二储液罐2的内径尺寸。因此,第一储液罐1可以呈竖直或直立状态被收纳在第二储液罐2中。
再或者,在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储液罐1呈空心正四棱柱状,第二储液罐2呈空心圆柱体状。第一收纳方向L1与第一储液罐1的中心轴线O垂直,即如图15所示。第一储液罐1在底壁上的投影位于第二储液罐2的内壁在底壁上的投影的范围内,则说明第一储液罐1沿平行于其中心轴线O方向的长方形截面的外接圆直径小于第二储液罐2的内径尺寸。因此,第一储液罐1可以呈竖直或直立状态被收纳在第二储液罐2中(如图16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为保证第二储液罐2能够完全收纳第一储液罐1,第二储液罐2沿第一收纳方向的高度不小于第一储液罐1沿第一收纳方向的高度。
第一储液罐1和第二储液罐2的具体收纳流程可以为:将第二转接盖体7从第二储液罐2的开口端202上拧下,第二开口端202打开,将第一储液罐1经由第二开口端202放入第二储液罐2中。
这样,第一储液罐1可以被收纳至第二储液罐2中。如此,储液罐的占空或储存空间,由原来的第一储液罐1和第二储液罐2单独摆放所占据叠加空间,缩小为仅第二储液罐2所占据的空间。从而,第一储液罐1和第二储液罐2可实现结构的集成化和小型化,减小包装和收纳尺寸,利于运输成本的降低和收纳空间的缩小。
进一步地,当第一储液罐1在被收纳至第二储液罐2的内腔中后,第一转接盖体6可以与第一开口端101拆卸分离或配接,第二转接盖体7也可以与第二开口端202拆卸分离或配接。具体的,在如图11所示意的实施例中,第一储液罐1在被收纳至第二储液罐2的内腔中后,第一转接盖体6和第二转接盖体7分别处于与第一开口端101和第二开口端202配接的状态。这样,可以对被收纳起来的第一储液罐1进行封堵,防止其从第二开口端202发生不期望的移出。在如图12所示意的实施例中,第一储液罐1在被收纳至第二储液罐2的内腔中后,第一转接盖体6和第二转接盖体7分别处于与第一开口端101和第二开口端202配接的拆卸分离状态。这样,当需要使用时,可以直接将第一储液罐1从第二储液罐2中取出,即可快速的投入使用,不必再依次将第二转接盖体7、第一转接盖体6拧下后,在将第一储液罐1从第二储液罐2中取出,从而可以大大简化操作步骤,降低操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如上文上述,转接盖体的下表面在位于配接孔的边缘的位置处形成有延伸套,该延伸套具有背离配接孔的自由端(即如图11所示意的下端)。在第一储液罐1收纳至第二储液罐2的内腔中后,第一转接盖体6和第二转接盖体7分别与第一开口端101和第二开口端202配接的实施例中,第二转接盖体7上的延伸套的自由端与第一转接盖体6相离或接触。如此,延伸套的自由端与第一转接盖体6不发生干涉。
具体实现方式可以为,第二储液罐2的深度与第一储液罐1上配接第一转接盖体6后的整体高度之差,大于或等于第二转接盖体7上的延伸套的高度。当第二储液罐2的深度与第一储液罐1上配接第一转接盖体6后的整体高度之差大于第二转接盖体7上的延伸套的高度时,延伸套的自由端与第一转接盖体6的上表面相离。相应地,当第二储液罐2的深度与第一储液罐1上配接第一转接盖体6后的整体高度之差等于第二转接盖体7上的延伸套的高度时,延伸套的自由端与第一转接盖体6的上表面刚好接触。
为进一步压缩喷雾器100在不工作状态下的体积,主机3也可操作地经由储液罐的开口端进入对应的储液罐中。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第一储液罐1收纳至第二储液罐2内,和/或主机3收纳至第一储液罐1内以缩小喷雾器100在运输过程中的占用空间以及喷雾器100在不使用时的储存空间的实施例中,加压单元也并不限于气泵303,也可以是螺杆泵、柱塞泵或隔膜泵等。而在加压单元为气泵303时,气泵303优选收容在主机壳体301内,形成主机3结构的一部分,进而可以随主机3一起被收纳至储液罐中。
同上文描述,为使主机3能顺利的进出储液罐的开口端,主机3具有第二收纳方向,主机3能沿第二收纳方向进入储液罐的内腔中。储液罐包括面对其开口端的底壁,当第二收纳方向大致垂直于底壁时,主机3在底壁上的投影位于开口端在底壁上的投影的范围内。至于采用当第二收纳方向大致垂直于底壁时主机3在储液罐底壁上的投影位于开口端在底壁上的投影的范围内的结构设计能够实现主机3顺利通过储液罐的开口端的原理,可参照上文描述,在此不作赘述。
同样的,在采用上述实施例解决主机3进入储液罐的开口端后,还应解决储液罐收纳主机3的问题。与上述实施例相似的,当第二收纳方向大致垂直于底壁时,主机3在底壁上的投影位于储液罐的内壁在底壁上的投影的范围内。
在本实施例中,储液罐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当储液罐的数量为一个时,仅可实现主机3的收纳。当储液罐的数量为多个时,该多个储液罐可以完全相同(例如均为圆柱状储液罐,内径相同),彼此之间不能收纳,则主机3可以被收纳至任意一个储液罐中。
当然,该多个储液罐也可以不完全相同,至少包括第一储液罐1和第二储液罐2。则结合上文储液罐收纳的实施例,第一储液罐1可以经由第二开口端202被收纳在第二储液罐2的内腔中,主机3可以经第一开口端101被收纳在第一储液罐1中。这样,在实现第一储液罐1和第二储液罐2收纳集成的同时,主机3亦被收纳起来。从而可进一步减少喷雾器100的包装和储存体积,降低占用空间。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的,第一储液罐1的开口端101呈圆形,主机3所包含的主机壳体301大致可呈上小下大的圆锥台状。即主机壳体301也具有中心轴线,主机壳体301沿垂直于中心轴线的截面形状为圆形,但沿中心轴线向下的方向,其截面形状的直径逐渐增大。并且,设置在主机壳体301上的手柄部306等结构均未超出主机壳体301的边缘。因此,在沿垂直于中心轴线的截面上,尺寸最大的即为主机壳体301的下端。第二收纳方向与主机壳体301的中心轴线平行,则只要第一储液罐1的开口端101的内径大于主机壳体301的下端直径,即可使得主机3能够以竖直或直立状态进入第一储液罐1的开口端101。
进一步地,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的,第一储液罐1呈空心圆柱体状,第一储液罐1的内径大于主机壳体301的下端直径。则在上述主机3以竖直或直立状态进入第一储液罐1的开口端101的情况下,主机3最终也就以竖直或直立状态进入并被收纳在第一储液罐1中。
为进一步压缩喷雾器100在不工作状态下的体积,喷杆4也可操作地被收纳在其中一个的储液罐中。具体的,在一种实施例中,喷杆4可被构造为单节空心杆状结构,储液罐被构造为其高度大于喷杆4的长度,则单节空心杆状构造的喷杆4可直接经由储液罐的开口端进入其内腔中。或者,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喷杆4也可以为多节空心杆状构造,其可以由多个空心短节403首尾可拆卸连接(例如螺纹连接)构成,储液罐被构造为高度大于多个空心短节403的最大长度,则喷杆4拆解成多个空心短节403,多个空心短节403可经由储液罐的开口端进入其内腔中。
在本实施例中,储液罐的数量同样也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当储液罐的数量为一个时,喷杆4可以与主机3一起被收纳在储液罐中。当储液罐的数量为多个时,至少包括第一储液罐1和第二储液罐2。则第一储液罐1被收纳在第二储液罐2的内腔中,主机3被收纳在第一储液罐1中。喷杆4可以与主机3一起被收纳在第一储液罐1中,也可以与主机3分开被收纳在第二储液罐2中。或者,当喷杆4为多节空心杆状这样的可拆分构造时,喷杆4所包含的多个空心短节403被拆分后再分别收纳在第一储液罐1和第二储液罐2中。
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喷雾器100,通过设置第一储液罐1和第二储液罐2,并且第一储液罐1和第二储液罐2的开口端202附接对应规格的第一转接盖体6和第二转接盖体7,主机壳体301可通过相应的转接盖体与对应的储液罐可拆卸连接。从而实现主机3与第一储液罐1和第二储液罐2的选择性配接,可解决设置单个储液罐而导致液体交叉污染的问题。
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喷雾器100,采用气泵303向储液罐中输入气体的方式来对容置在储液罐内的液体进行加压,容置在储液罐内的液体在气体的压力作用下经由喷杆4流出储液罐。相较于现有技术采用螺杆泵、柱塞泵或隔膜泵等加压单元对液体进行加压而出现液体接触、粘附加压单元和泵输管路的方式而言,本发明实施例的喷雾器100在工作过程中,液体不与气泵303以及连接件305的内部流道接触,从而也就不存在液体与气泵303以及连接件305的内部流道之间接触、粘附而导致的交叉污染的问题。进而,本发明实施例的喷雾器100在完成一种液体的喷洒作业后,无须对气泵303以及连接件305的内部流道进行清洗,减省清洗作业的时间和成本。
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喷雾器100,第一储液罐1可以被收纳至第二储液罐2中。如此,储液罐的占空或储存空间,由原来的第一储液罐1和第二储液罐2单独摆放所占据叠加空间,缩小为仅第二储液罐2所占据的空间。从而,第一储液罐1和第二储液罐2可实现结构的集成化和小型化,减小包装和收纳尺寸,利于运输成本的降低和收纳空间的缩小。
本发明再一个实施例或进一步实施例的喷雾器100,主机3亦可被收纳在储液罐中,从而可进一步缩小喷雾器100的体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和区别类似的对象,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先后顺序,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几个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申请文件公开的内容,可以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或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8)

1.一种喷雾器,包括:
用于容置液体的储液罐,所述储液罐设有开口端;
主机,包括主机壳体、收容于所述主机壳体的马达;
气泵,被所述马达驱动以对所述储液罐内的液体进行加压;
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罐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包括第一储液罐和第二储液罐;所述第一储液罐的开口端的规格不同于所述第二储液罐的开口端的规格,所述第一储液罐的开口端和第二储液罐的开口端分别附接对应规格的第一转接盖体和第二转接盖体;所述第一储液罐和第二储液罐能分别通过所述第一转接盖体和第二转接盖体与所述主机壳体可拆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还包括能与所述第一转接盖体和第二转接盖体可拆卸连接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能够将所述气泵产生的气体连通至所述第一储液罐或第二储液罐中;所述第一转接盖体和第二转接盖体上均设有与所述连接件相适配的配接孔,所述第一转接盖体和第二转接盖体上的配接孔的规格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接孔构造为与所述连接件螺纹配接的贯通孔;当所述主机壳体与所述第一转接盖体或第二转接盖体拆卸分离时,所述第一储液罐的内腔或第二储液罐的内腔能够通过所述配接孔连通外界。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液罐和第二储液罐分别对应连接有喷杆;当所述喷雾器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气泵产生的气体经由所述连接件连通至所述第一储液罐或第二储液罐中,容置在所述第一储液罐或第二储液罐内的液体在气体的压力作用下能分别经由对应的所述喷杆向外喷出。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液罐能够经由所述第二储液罐的开口端进入到所述第二储液罐的内腔中。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泵配置为能够收容至所述主机壳体内,所述主机能够经由所述第一储液罐的开口端进入所述第一储液罐的内腔中。
7.一种喷雾器,包括:
用于容置液体的储液罐,所述储液罐连接有喷杆;
主机,包括主机壳体、收容于所述主机壳体的马达;
气泵,被所述马达驱动以对所述储液罐内的液体进行加压;
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罐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主机壳体可选择的与其中一个所述储液罐连接;容置在所述储液罐内的液体与所述气泵流体不连通,加压后的液体能够由所述储液罐进入所述喷杆,并由所述喷杆向外喷出。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喷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杆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各所述喷杆分别与相应的所述储液罐对应连接;当所述喷雾器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气泵产生的气体连通至所述储液罐中,容置在所述储液罐内的液体在气体的压力作用下经由相应的所述喷杆向外喷出。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喷雾器,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储液罐包括第一储液罐和第二储液罐,所述第一储液罐能够经由所述第二储液罐的开口端进入到所述第二储液罐的内腔中。
10.一种喷雾器,包括:
用于容置液体的储液罐,所述储液罐设有开口端;
主机,包括主机壳体、收容于所述主机壳体的马达;
加压单元,被所述马达驱动以对所述储液罐内的液体进行加压;
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罐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包括第一储液罐和第二储液罐;所述第一储液罐能够经由所述第二储液罐的开口端进入到所述第二储液罐的内腔中。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喷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液罐具有第一收纳方向,所述第一储液罐能沿所述第一收纳方向进入所述第二储液罐的开口端;所述第二储液罐包括面对其开口端的底壁;当所述第一收纳方向大致垂直于所述底壁时,所述第一储液罐在所述底壁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二储液罐的开口端在所述底壁上的投影范围内。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喷雾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收纳方向大致垂直于所述底壁时,所述第一储液罐在所述底壁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二储液罐的内壁在所述底壁上的投影范围内。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喷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喷雾器还包括能够将所述第一储液罐与所述主机壳体可拆卸连接的第一转接盖体,以及能够将所述第二储液罐与所述主机壳体可拆卸连接的第二转接盖体;所述第一转接盖体和第二转接盖体分别与所述第一储液罐的开口端和所述第二储液罐的开口端可拆卸连接;
当所述第一储液罐收纳至所述第二储液罐的内腔中时,所述第一转接盖体与所述第一储液罐的开口端拆卸分离或配接,所述第二转接盖体与所述第二储液罐的开口端拆卸分离或配接。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喷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还包括可选择的与所述第一转接盖体或所述第二转接盖体可拆卸连接的连接件,所述第一转接盖体和第二转接盖体均设有与所述连接件相适配的配接孔;所述第一转接盖体和第二转接盖体的下表面在位于所述配接孔边缘的位置处向外延伸形成延伸套,所述延伸套具有背离所述配接孔的自由端;
当所述第一储液罐收纳至所述第二储液罐的内腔中时,所述第一转接盖体和第二转接盖体分别与所述第一储液罐的开口端和所述第二储液罐的开口端配接,所述第二转接盖体上的延伸套的自由端与所述第一转接盖体相离或接触。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喷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单元为气泵,所述气泵配置为能够收容至所述主机壳体内;所述主机能够经由所述第一储液罐的开口端进入所述第一储液罐的内腔中。
16.一种喷雾器,包括:
用于容置液体的储液罐,所述储液罐设有开口端;
主机,包括主机壳体,收容于所述主机壳体内的马达;
加压单元,被所述马达驱动以对所述储液罐内的液体进行加压;
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能够经由所述开口端进入所述储液罐的内腔中。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喷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单元为气泵,所述气泵配置为能够收容至所述主机壳体内;所述主机具有第二收纳方向,所述主机能沿所述第二收纳方向进入所述储液罐的开口端;所述储液罐包括面对所述开口端的底壁;当所述第二收纳方向大致垂直于所述底壁时,所述主机在所述底壁上的投影位于所述开口端在所述底壁上的投影范围内。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喷雾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收纳方向大致垂直于所述底壁时,所述主机在所述底壁上的投影位于所述储液罐的内壁在所述底壁上的投影范围内。
CN201911024055.5A 2019-10-25 2019-10-25 喷雾器 Pending CN11270537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24055.5A CN112705373A (zh) 2019-10-25 2019-10-25 喷雾器
PCT/CN2020/121881 WO2021078094A1 (zh) 2019-10-25 2020-10-19 喷雾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24055.5A CN112705373A (zh) 2019-10-25 2019-10-25 喷雾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05373A true CN112705373A (zh) 2021-04-27

Family

ID=755407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24055.5A Pending CN112705373A (zh) 2019-10-25 2019-10-25 喷雾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05373A (zh)

Citations (4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T203120B (de) * 1953-01-09 1959-04-25 A Landolt A G Dr Spritzpistole mit mehreren Spritzstoffbehältern
US3780910A (en) * 1972-05-11 1973-12-25 Watsco Inc Pressurized liquid mixer and dispenser
SU442097A1 (ru) * 1972-06-05 1974-09-05 Лебедянский Завод Строительно-Отделочных Машин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 окраски
CN1048742A (zh) * 1990-07-23 1991-01-23 宗正国 脚踏式油桶气压油泵
US5678591A (en) * 1995-06-12 1997-10-21 Itw Limited Two-components pressure feed system
US5931207A (en) * 1997-03-05 1999-08-03 Gianino; Rosario N. Portable home and garden sprayer, power unit
US6308899B1 (en) * 2000-07-20 2001-10-30 Joe Crofford Multi-mode fluid injection system
US20030150872A1 (en) * 2002-02-08 2003-08-14 Huber E. Richard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foam dispensing with adjustable orifice flow regulat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using same
JP2004106939A (ja) * 2002-08-29 2004-04-08 Yoshino Kogyosho Co Ltd 二重容器
JP2004196359A (ja) * 2002-12-18 2004-07-15 Daizo:Kk 二種類の不安定な内容物の安定保管方法
JP2005000817A (ja) * 2003-06-12 2005-01-06 Meisei Electric Co Ltd 溶液吐出機における初期液導入方法及び溶液吐出機
CN2744424Y (zh) * 2004-11-17 2005-12-07 周志强 一种胶量可控刷胶机
CN1943336A (zh) * 2006-10-20 2007-04-11 林朝辉 药、水分离储压式喷雾器
US20070113893A1 (en) * 2005-11-18 2007-05-24 Sun Jack J Pressurizing liquid delivery device
KR20070107226A (ko) * 2006-05-02 2007-11-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반도체 소자 제조장비에서의 감광액 공급장치 및 그에 따른공급방법
CN201054944Y (zh) * 2006-09-29 2008-05-07 广州市百得盛机电五金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轻型两用消毒除虫灭害喷雾车
JP2009023684A (ja) * 2007-07-19 2009-02-05 Eiji Mori 塗装スプレー缶
CN201235331Y (zh) * 2008-07-31 2009-05-13 仲进 一种可扩展容量的高压自锁自动喷雾器
JP2009220845A (ja) * 2008-03-14 2009-10-01 Sunstar Engineering Inc 軟質容器専用吐出装置
JP2009261998A (ja) * 2008-04-22 2009-11-12 Toppan Printing Co Ltd 塗液供給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塗液供給方法
CN101791417A (zh) * 2010-03-26 2010-08-04 河南中医学院 便携式手消毒装置
CN201558765U (zh) * 2009-12-09 2010-08-25 浙江奥利达气动工具股份有限公司 多功能喷漆枪
JP2010234290A (ja) * 2009-03-31 2010-10-21 Toray Eng Co Ltd 塗布装置のインク置換方法および塗布装置
CN103118799A (zh) * 2010-08-02 2013-05-22 马沃尔有限公司 用于气溶胶喷洒贮存在容器及相关容器中的液体产品的总成和方法
CN202981772U (zh) * 2012-12-29 2013-06-12 陈科 双桶泡脚桶
CN103328347A (zh) * 2010-12-22 2013-09-25 株式会社大造 阀总成以及使用它的空气溶胶容器、空气溶胶制品及其制造方法
US20140263729A1 (en) * 2013-03-15 2014-09-18 Kelli STEWART Fluid dispen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04190569A (zh) * 2014-08-28 2014-12-10 济南万方炭素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振动台加压式喷油装置
CN204049243U (zh) * 2014-08-22 2014-12-31 浙江苏泊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叠的组合汤锅
CN104395001A (zh) * 2012-04-16 2015-03-04 博兰智涂装控股公司 用于喷涂***的多组分压力罐组件
CN104959251A (zh) * 2015-07-02 2015-10-07 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 涂料喷涂罐及喷涂方法
US20150283570A1 (en) * 2010-11-17 2015-10-08 Scott Allen West Portable fluid dispersal device
CN105013641A (zh) * 2015-07-02 2015-11-04 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 喷涂***及喷涂方法
CN204848236U (zh) * 2015-06-24 2015-12-09 胡开明 一种啤酒泡沫机制泡管及使用其的啤酒泡沫机
US20160243570A1 (en) * 2015-02-13 2016-08-25 Green Shoots, LLC Electric tank dispenser having a pressurizable space and selectable pressure levels
CN205511168U (zh) * 2016-04-11 2016-08-31 徐吉茂 一种沙漠干旱地区栽树装置
CN106040473A (zh) * 2016-06-28 2016-10-26 苏州嘉达园林工具有限公司 喷雾器的电动气泵手柄盖
CN205673105U (zh) * 2016-06-02 2016-11-09 李东旭 一种喷漆装置
CN107876244A (zh) * 2017-11-13 2018-04-06 苏州晶樱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切片用胶水或酒精的计量出料装置
CN207325123U (zh) * 2017-03-16 2018-05-08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手持式高压清洗机及适配器
CN207546811U (zh) * 2017-09-25 2018-06-29 池州明兴环保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机械数控加工用的高压无气喷涂装置
CN208288292U (zh) * 2018-03-09 2018-12-28 叶鸿荫 一种电动气泵安装结构及喷雾器
US20190030554A1 (en) * 2017-07-27 2019-01-31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Powered liquid sprayer
CN211247020U (zh) * 2019-10-25 2020-08-14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喷雾器

Patent Citations (4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T203120B (de) * 1953-01-09 1959-04-25 A Landolt A G Dr Spritzpistole mit mehreren Spritzstoffbehältern
US3780910A (en) * 1972-05-11 1973-12-25 Watsco Inc Pressurized liquid mixer and dispenser
SU442097A1 (ru) * 1972-06-05 1974-09-05 Лебедянский Завод Строительно-Отделочных Машин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 окраски
CN1048742A (zh) * 1990-07-23 1991-01-23 宗正国 脚踏式油桶气压油泵
US5678591A (en) * 1995-06-12 1997-10-21 Itw Limited Two-components pressure feed system
US5931207A (en) * 1997-03-05 1999-08-03 Gianino; Rosario N. Portable home and garden sprayer, power unit
US6308899B1 (en) * 2000-07-20 2001-10-30 Joe Crofford Multi-mode fluid injection system
US20030150872A1 (en) * 2002-02-08 2003-08-14 Huber E. Richard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foam dispensing with adjustable orifice flow regulat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using same
JP2004106939A (ja) * 2002-08-29 2004-04-08 Yoshino Kogyosho Co Ltd 二重容器
JP2004196359A (ja) * 2002-12-18 2004-07-15 Daizo:Kk 二種類の不安定な内容物の安定保管方法
JP2005000817A (ja) * 2003-06-12 2005-01-06 Meisei Electric Co Ltd 溶液吐出機における初期液導入方法及び溶液吐出機
CN2744424Y (zh) * 2004-11-17 2005-12-07 周志强 一种胶量可控刷胶机
US20070113893A1 (en) * 2005-11-18 2007-05-24 Sun Jack J Pressurizing liquid delivery device
KR20070107226A (ko) * 2006-05-02 2007-11-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반도체 소자 제조장비에서의 감광액 공급장치 및 그에 따른공급방법
CN201054944Y (zh) * 2006-09-29 2008-05-07 广州市百得盛机电五金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轻型两用消毒除虫灭害喷雾车
CN1943336A (zh) * 2006-10-20 2007-04-11 林朝辉 药、水分离储压式喷雾器
JP2009023684A (ja) * 2007-07-19 2009-02-05 Eiji Mori 塗装スプレー缶
JP2009220845A (ja) * 2008-03-14 2009-10-01 Sunstar Engineering Inc 軟質容器専用吐出装置
JP2009261998A (ja) * 2008-04-22 2009-11-12 Toppan Printing Co Ltd 塗液供給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塗液供給方法
CN201235331Y (zh) * 2008-07-31 2009-05-13 仲进 一种可扩展容量的高压自锁自动喷雾器
JP2010234290A (ja) * 2009-03-31 2010-10-21 Toray Eng Co Ltd 塗布装置のインク置換方法および塗布装置
CN201558765U (zh) * 2009-12-09 2010-08-25 浙江奥利达气动工具股份有限公司 多功能喷漆枪
CN101791417A (zh) * 2010-03-26 2010-08-04 河南中医学院 便携式手消毒装置
CN103118799A (zh) * 2010-08-02 2013-05-22 马沃尔有限公司 用于气溶胶喷洒贮存在容器及相关容器中的液体产品的总成和方法
US20150283570A1 (en) * 2010-11-17 2015-10-08 Scott Allen West Portable fluid dispersal device
CN103328347A (zh) * 2010-12-22 2013-09-25 株式会社大造 阀总成以及使用它的空气溶胶容器、空气溶胶制品及其制造方法
CN104395001A (zh) * 2012-04-16 2015-03-04 博兰智涂装控股公司 用于喷涂***的多组分压力罐组件
CN202981772U (zh) * 2012-12-29 2013-06-12 陈科 双桶泡脚桶
US20140263729A1 (en) * 2013-03-15 2014-09-18 Kelli STEWART Fluid dispen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CN204049243U (zh) * 2014-08-22 2014-12-31 浙江苏泊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叠的组合汤锅
CN104190569A (zh) * 2014-08-28 2014-12-10 济南万方炭素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振动台加压式喷油装置
US20160243570A1 (en) * 2015-02-13 2016-08-25 Green Shoots, LLC Electric tank dispenser having a pressurizable space and selectable pressure levels
CN204848236U (zh) * 2015-06-24 2015-12-09 胡开明 一种啤酒泡沫机制泡管及使用其的啤酒泡沫机
CN104959251A (zh) * 2015-07-02 2015-10-07 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 涂料喷涂罐及喷涂方法
CN105013641A (zh) * 2015-07-02 2015-11-04 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 喷涂***及喷涂方法
CN205511168U (zh) * 2016-04-11 2016-08-31 徐吉茂 一种沙漠干旱地区栽树装置
CN205673105U (zh) * 2016-06-02 2016-11-09 李东旭 一种喷漆装置
CN106040473A (zh) * 2016-06-28 2016-10-26 苏州嘉达园林工具有限公司 喷雾器的电动气泵手柄盖
CN207325123U (zh) * 2017-03-16 2018-05-08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手持式高压清洗机及适配器
US20190030554A1 (en) * 2017-07-27 2019-01-31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Powered liquid sprayer
CN207546811U (zh) * 2017-09-25 2018-06-29 池州明兴环保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机械数控加工用的高压无气喷涂装置
CN107876244A (zh) * 2017-11-13 2018-04-06 苏州晶樱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切片用胶水或酒精的计量出料装置
CN208288292U (zh) * 2018-03-09 2018-12-28 叶鸿荫 一种电动气泵安装结构及喷雾器
CN211247020U (zh) * 2019-10-25 2020-08-14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喷雾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174231B2 (en) Sprayer fluid supply with collapsible liner
US5984199A (en) Backpack sprayer with an expandable accumulator chamber
US7448557B2 (en) Application and method to disperse substance contained in a replaceable cartridge
US6565015B2 (en) Portable self-energizing pressure sprayer
US20030102335A1 (en) Spray pump apparatus
CN211247020U (zh) 喷雾器
KR100221228B1 (ko) 액체분사용 트리거 분무기
EP3466545A2 (en) Novel micro-spraying backpack with independent system for mixing by means of a removable cartridge
KR20110023849A (ko) 안전한 취급이 가능한 스프레이 장치
US10994294B2 (en) Backpack sprayer with selectable internal pump
KR101130490B1 (ko) 농약 분무기
US9296002B2 (en) Wearable spraying device
CN112705373A (zh) 喷雾器
WO2021078094A1 (zh) 喷雾器
US20220008944A1 (en) Handheld ground sprayer
CN211887594U (zh) 涂料喷涂器和用于涂料喷涂器的适配器
EP0650767A1 (en) Multiple nozzle liquid spray gun
US6264070B1 (en) Reservoir pump
KR102463402B1 (ko) 압축 분무기용 호스 구조
WO2009082256A1 (fr) Dispositif portatif pour la pulvérisation des arbres et pour l'irrigation par brumisation des légumes
US20200061648A1 (en) Sprayer attachment for a garden hose
WO2009082257A1 (fr) Dispositif portatif pour la pulvérisation des arbres et pour l'irrigation par brumisation des légumes
US8708251B2 (en) Tank sprayer assembly including tank component and sprayer package subassembl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