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55158A - 从通信设备进行波束报告 - Google Patents

从通信设备进行波束报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55158A
CN112655158A CN201980058139.2A CN201980058139A CN112655158A CN 112655158 A CN112655158 A CN 112655158A CN 201980058139 A CN201980058139 A CN 201980058139A CN 112655158 A CN112655158 A CN 1126551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cess node
report
beams
communication device
link qual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5813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坤
O·赞德
F·卢塞克
E·本特松
Z·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6551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5515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95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45Interference valu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一种通信设备(30)和用于通信设备(30)的方法,用于向无线网络的接入节点(20)提供波束报告(401),其中,所述通信设备能够经由至少两个不同的设备波束(34、36)通信。方法包括从接入节点(20)至少接收(912)具有第一接入节点标识的第一接入节点波束(50)和具有第二接入节点波束标识的第二接入节点波束(51);确定(914)各个所接收的接入节点波束的链路质量度量;向接入节点发送(916)包括接入节点波束标识和链路质量度量的波束报告(401);其中,所述波束报告包括表示所述第一接入节点波束(50)和所述第二接入节点波束(51)的链路质量度量是否与不同的设备波束相关联的信息。

Description

从通信设备进行波束报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操作无线通信***中的通信设备和接入节点的方法,具体涉及与多输入和多输出(MIMO)技术相关联的方法,其中,通信配置有多个接收链和可能的发射链和天线以至少在多个波束中接收无线电信号。本发明还涉及支持该方法的通信设备、接入节点和通信***。
背景技术
移动语音和数据通信的增加使用会需要更有效地利用可用的无线电频率资源。为了提高数据传输性能和可靠性,所谓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可以用在无线电通信***中,来在设备之间,例如在基站和用户设备之间传送信息。用户设备可以包括移动设备,如移动电话、移动计算机、平板计算机或可穿戴设备,以及固定设备,如个人计算机或收银机。在使用MIMO技术的***中,设备可以使用多个发送和接收天线。例如,基站以及用户设备可以均包括多个发送和接收天线。MIMO技术形成了使用时间和空间维度来发送信息的编码技术的基础。在MIMO***中提供的增强编码可以增加无线通信的频谱效率和能量效率。
空间维度可以通过空间多路复用来使用。空间复用是MIMO通信中用于从多个发射天线中的各个发射天线或其组合发射独立和单独编码的数据信号(所谓的流)的传输技术。因此,空间维度被重复使用或复用超过一次。
所谓的全维MIMO(FDMIMO)是指设置以能够在三维上驱动多个接收器的波束的形式向天线发送的信号的技术,其中,各个波束可以与一个天线端口相关联。例如,基站可以包括二维网格形式的大量活动天线单元,并且FDMIMO技术的使用使得能够同时在相同的时间/频率资源块上支持多个在空间上分离的用户。这可以减少来自对其它接收器的交叠传输的干扰并增加信号的功率。波束可以形成虚拟扇区,从基站的角度看,虚拟扇区可以是静态的或动态的。基站的大量天线允许在发射中以及方向敏感的接收中无线电能量在空间上集中,这提高了频谱效率和辐射能量效率。为了根据当前活动的接收用户设备来调整基站的各个单独天线处的发射信号,基站逻辑可以需要关于用户设备与基站的天线之间的无线电信道特性的信息。反之亦然,为了调整用户设备的各个单独天线处的发射信号,用户设备逻辑可以需要关于基站与用户设备的天线之间的无线电信道特性的信息。为此,可以执行所谓的信道探测,以通过确定链路质量度量来确定用户设备和基站之间的无线电信道特性。信道探测可以包括发射预先定义的导频信号,其可以允许基站和用户设备设置其用于发送信号以会聚无线电能量或用于从某个方向接收无线电信号的配置天线参数。
在演进的标准中,例如在3GPP RAN1版本15中,定义了基站广播经波束成形的同步信号(所谓的SS突发)。目标在于不同方向或极化的不同SS突发在时域和频域两者上分布,使得各个波束随时间出现在各个子带处。用户设备可以监听以寻找SS突发,并且可以使用所接收的信号来校准频率和定时。用户设备可以扫动或调节其接收波束或设备波束,以找到与最强SS突发或CSI-RS相关联的方向。
已经在RAN4中针对毫米波(FR2)讨论了上行(UL)MIMO。到目前为止的定义仅覆盖了RF参数,而没有明确指定涉及不同UL波束方向的操作。然而,存在与UL MIMO相关联的不能忽视的问题。对于MIMO,根据定义,要求双方都配备多个接收(rx)链以及优选地发射(tx)链。转换为参照NR时候使用的术语,这意味着双方必须具有至少两个波束。在NR中,从波束扫描/扫动选择好的波束,在波束扫描/扫动中基站扫描其发射波束。为了使基站知道其多个波束上的信道质量,用户设备被配置成向基站报告检测到的波束的候选列表。来自用户设备的波束报告可以包括检测到的波束和针对那些波束确定的链路质量度量的列表。这样的波束报告可以如图3中那样被可视化,图3列出了经用户设备检测的多个波束候选,以及由用户设备确定的相关联的链路质量度量,例如由增益表示。基于该波束报告,基站现在可以推断其波束2和波束7可以在用户设备处被强烈地听到。这满足了存在至少两个波束的MIMO要求,从而MIMO可以被激活。然而,利用这种列表,基站无法知道用户设备可以在不同设备波束(即由用户设备的天线和接收链定义的波束)中听到基站波束2和基站波束7。因此,基站实际上不能激活MIMO。
鉴于以上所述内容,本领域中需要解决常规MIMO***的上述缺点中的至少一些的方法和设备。具体地,在本领域中需要提供用于决定MIMO的适当基础。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该目的由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来实现。从属权利要求限定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根据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在通信设备中使用的用于向无线网络的接入节点提供波束报告的方法,其中,所述通信设备能够经由至少两个不同的设备波束通信,所述方法包括:
从所述接入节点至少接收具有第一接入节点标识的第一接入节点波束和具有第二接入节点波束标识的第二接入节点波束;
确定各个所接收的接入节点波束的链路质量度量;
向所述接入节点发送包括所述接入节点波束标识和所述链路质量度量的波束报告;
其中,所述波束报告包括表示所述第一接入节点波束和第二接入节点波束的所述链路质量度量是否与不同的设备波束相关联的信息。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信息标识一个设备波束和一个接入节点波束的对的链路质量度量。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信息由链接到针对所述第一接入节点波束和所述第二接入节点波束中每个的接入节点标识的设备波束标识提供。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信息借助于在所述波束报告中提供所述接入节点标识的顺序来标识与各个所接收的接入节点波束相关联的设备波束。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信息包括响应于所述第一接入节点波束和所述第二接入节点波束的所述链路质量度量与公共设备波束相关联而将所述波束报告中的所述第一接入节点标识和所述第二接入节点标识联系起来的数据。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检测针对扩展波束报告的触发事件;
响应于针对扩展波束报告的所述触发事件,在所述波束报告中提供所述信息。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确定干扰数据,所述干扰数据包括所述第一接入节点波束和所述第二接入节点波束的链路质量度量,各个链路质量度量与至少两个不同的设备波束相关联;
向所述接入节点发送包括所述干扰数据的干扰报告。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检测针对干扰报告的触发事件;
其中,响应于针对干扰报告的所述触发事件来执行确定干扰数据和/或发送所述干扰报告。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只有在所述第一接入节点波束和第二接入节点波束与不同的设备波束相关联的情况下,响应于第二接入节点波束,所述波束报告包括针对所述第一接入节点波束和第二接入节点波束两者的链路质量度量。
根据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在无线网络的接入节点中使用的用于在波束扫描的多个接入节点波束中发送无线电信号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从通信设备接收波束报告,所述波束报告包括针对所述多个接入节点波束中的至少第一接入节点波束和第二接入节点波束的链路质量度量;
检测所述波束报告中的表示针对所述第一接入节点波束和所述第二接入节点波束的所述链路质量度量是否与所述通信设备中的不同设备波束相关联的信息;
基于至少所述波束报告,选择用于与所述通信设备通信的至少一个波束。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向所述通信设备发送表示关于所述链路质量度量与所述设备波束的关联的期望波束报告定义的控制信号。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信号包括针对扩展波束报告的触发,所述触发命令所述通信设备在所述波束报告中提供所述信息。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信号包括针对干扰数据的触发,所述触发命令所述通信设备包括针对所述第一接入节点波束和所述第二接入节点波束的链路质量度量,各个链路质量度量与至少两个不同的设备波束相关联。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质量链路度量是在所述通信设备中确定的信道值。
根据第三个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设备,所述通信设备被配置成经由多个不同的设备波束与无线网络的接入节点通信,所述通信设备包括:
-天线装置,所述天线装置被配置成从接入节点接收在多个波束中发送的无线电信号,并且发送无线电信号;以及
-逻辑,所述逻辑联接到所述天线装置并且被配置成:
从所述接入节点至少接收具有第一接入节点标识的第一接入节点波束和具有第二接入节点波束标识的第二接入节点波束;
确定针对各个所接收的接入节点波束的链路质量度量;
向所述接入节点发送包括所述接入节点波束标识和所述链路质量度量的波束报告;
其中,所述波束报告包括表示针对所述第一接入节点波束和第二接入节点波束的所述链路质量度量是否与不同的设备波束相关联的信息。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通信设备被配置成根据前述方法实施方式中的任一项来操作。
根据第四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网络的接入节点,所述接入节点包括:
-天线装置,所述天线装置用于在波束扫描的多个接入节点波束中发送无线电信号,并且用于从通信设备接收无线电信号;以及
-逻辑,所述逻辑联接到所述天线装置并且被配置成:
从所述通信设备接收波束报告,所述波束报告包括针对至少第一接入节点波束和第二接入节点波束的链路质量度量;
检测所述波束报告中的信息,所述信息表示针对第一接入节点波束和第二接入节点波束的所述链路质量度量是否与所述通信设备中的不同设备波束相关联;以及
基于至少所述波束报告,选择用于与所述通信设备通信的至少一个波束。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接入节点被配置成根据前述方法实施方式中的任一项来操作。
虽然结合本发明的特定实施方式和方面在以上概述和以下详细描述中描述了特定特征,但是应当理解,示例性实施方式和方面的特征可以彼此组合,除非另外特别指出。
附图说明
现在将参照附图较详细地描述本发明。
图1示意性地例示了根据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
图2示意性地例示了被配置成在多个波束中接收数据的通信设备的两个不同的设备波束中接收接入节点波束。
图3示意性地例示了现有技术的包括候选列表波束报告。
图4-图8示意性地例示了设备波束指示数据的各种实施方式的不同波束报告,波束报告被格式化成标识被配置成共同相位但不同极化的至少一对设备波束。
图9例示了根据各种实施方式的用于通信设备的流程图。
图10例示了根据各个实施方式的用于接入节点的流程图。
图11例示了根据各种实施方式的用于无线通信***的流程图,其包括通信设备与接入节点之间的通信中的步骤和信号。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在下文中参照附图较全面地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其中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些而非全部实施方式。实际上,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施,并且不应该被解释为限于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发明可以满足适用的法律要求。类似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类似的要素。
而且,应当理解,在可能的情况下,本文描述和/或预期的本发明的任何实施方式的任何优点、特征、功能,设备和/或操作方面可以包括在本文描述和/或预期的本发明的任何其它实施方式中,和/或反之亦然。此外,在可能的情况下,本文中以单数形式表达的任何术语意在还包括复数形式和/或反之亦然,除非另外明确说明。如本文所用,“至少一个”应意指“一个或更多个”,并且这些短语旨在是可互换的。因此,术语“a”和/或“an”应意指“至少一个”或“一个或更多个”,即使短语“一个或更多个”或“至少一个”也在本文中使用。如本文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由于表达语言或必要的暗示而另外要求,否则词语“包括(comprise)”或诸如“包括(comprises)”或“包括(comprising)”这样的变型以包含的意义使用,即,指出所陈述的特征的存在,但不排除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式中存在或添加其它特征。如这里所使用的,项目的“集合”旨在暗示提供了一个或更多个项目。
还应当理解,虽然本文可以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要素,但是这些要素不应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区分一个要素与另一要素。例如,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第一要素以称为第二要素,类似地,第二要素可以称为第一要素。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所列项目的任何和所有组合。
参照图1,在无线通信***10中的无线通信环境中描述了解决方案,该无线通信***通常借助于无线通信或其它电磁通信来工作。这样,无线通信***10包括至少一个无线通信设备30、40,其被配置成经由接入节点20与无线网络1通信。网络1可以包括核心网络2和连接到核心网络2的多个接入节点20、20’。在各种实施方式中,无线***10可以包括蜂窝无线网络,其中多个接入节点20,20’可以覆盖连续区域并且被配置成随着无线通信设备30从一个小区移动到另一小区时,将通信或连接从一个接入节点转交到另一接入节点。在这样的***中,接入节点通常被称为基站。在3GPP***中,对于LTE使用了术语eNB,而对于5G新无线电(NR)使用了术语gNB。另选地,接入节点20可以形成不连续或不相关的覆盖,并且例如充当在一个或更多个3GPP 802.11规范下的Wi-Fi接入点或热点。
在本文,术语接入节点总体上用于指代无线网络的用于建立和控制用于与无线通信设备通信的空中接口的实体。接入节点可以还包括超过一个操作实体。对于3GPP NR的示例,接入节点可以例如包括gNB和一个或更多个TRP。此外,通信设备将是用于被配置成与接入节点并且可能直接或经由其它通信设备通信的无线装置的术语。在3GPP下的规范中,这样的通信设备总体上被称为用户设备UE。
图1示出了根据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10。无线通信***10包括至少一个接入节点20和多个通信设备。在图1中,示出了两个通信设备30和40。接入节点20可以支持所谓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因此接入节点20可以具有大量天线,例如几十个或超过一百个天线。
接入节点20包括天线装置22,天线装置22包括在图1中用圆圈表示的多个天线。多个天线中的一个示例性天线由附图标记23表示。天线23可以在载体上排列成二维或三维天线阵列。接入节点20可以还包括用于天线23的相关收发器(未示出)。接入节点20还包括接入节点逻辑21。接入节点逻辑21联接到天线装置22,并且包括例如控制器、计算机或微处理器。逻辑21还可以包括或连接到数据存储设备,数据存储设备被配置成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数据存储设备可以包括存储器,并且可以是例如缓冲器、闪存、硬盘驱动器、可移动介质、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其他合适的设备中的一种或更多种。在通常设置中,数据存储设备包括用于长期数据存储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和用作控制单元的***存储器的易失性存储器。数据存储设备可以通过数据总线与逻辑21的处理器交换数据。数据存储设备被认为是非暂时计算机可读介质。逻辑21的一个或更多个处理器可以执行存储在数据存储装置或单独存储器中的指令以执行接入节点20的操作,如本文所概述。接入节点20可以包括更多组件,例如电源,但出于清楚的原因,图1中未示出这些组件。虽然在图1中仅示出了一个天线装置22,但是接入节点20可以包括超过一个天线装置,例如两个、三个、四个或甚至更多,例如几十个天线装置,这些天线装置可以彼此协作并且可以被设置成彼此靠近或间隔开。
天线装置22可以被配置成将无线电频率信号或简称为无线电信号发射到特定方向,这里称为波束。这些波束中的五个在图1中示出并由附图标记50-54表示。波束的配置可以是静态的或动态的。无线电频率信号向特定方向的发射可以通过MIMO技术中已知的波束形成技术来实现。在连接模式中,通信设备30能够通过一个波束或可能超过一个波束与接入节点20通信。然而,接入节点20可以通过波束扫描连续地通告其波束,其中波束在不同的资源中被单独地通告,诸如一次一个或在频率上分开,或者甚至在相同的资源中但在空间上分开,此后通信设备被提供机会以报告回接入节点20,其指示一个或更多个检测到的波束。这可以称为波束扫描。
天线装置22可以配备有双极化天线,并且可以因此具有以30任何极化发送和/或接收信号的能力,例如第一极化和第二极化,其中,第一极化和第二极化彼此正交。此外,具体地,空间分布的天线装置可以能够发射还具有第三极化的无线电频率信号,该第三极化与第一极化正交并且与第二极化正交。
在通信***10中,如图1所示,可以设置多个通信设备,如移动电话、移动和固定计算机、平板计算机、智能可穿戴设备或智能移动设备。图1中示出了两个示例性通信设备30和40。通信设备30和40中的每一者可以被配置成与接入节点20通信。
在下文中,将较详细地描述通信设备30。然而,通信设备40可以包括与通信设备30类似的特征,并且因此可以类似地工作。通信设备30包括一个或更多个天线。在图1所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通信设备30包括两个天线32和33。例如,各个天线32、33可以包括天线板或天线阵列,或者天线32、33可以由包括多个天线的天线阵列形成。此外,通信设备30包括逻辑31。逻辑31可以包括例如控制器或微处理器。逻辑31可以还包括或连接到数据存储设备,数据存储设备被配置成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数据存储设备可以包括存储器,并且可以是例如缓冲器、闪存、硬盘驱动器、可移动介质、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其他合适的设备中的一种或更多种。在通常设置中,数据存储设备包括用于长期数据存储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和用作控制单元的***存储器的易失性存储器。数据存储设备可以通过数据总线与逻辑31的处理器交换数据。数据存储设备被认为是非暂时计算机可读介质。逻辑31的一个或更多个处理器可以执行存储在数据存储设备或单独的存储器中的指令,以执行如本文概述的通信设备30的操作。通信设备30可以包括更多组件,例如图形用户接口和电池,但是出于清楚的原因,这些组件在图1中未示出。
通信设备30的天线32、33可以彼此间隔地设置,例如,两个天线32和33可以设置在通信设备顶侧靠近边缘。作为另选,一个或更多个天线可以设置在通信设备30的顶侧,并且一些其它天线可以设置在底侧。两个或更多个天线32、33形成天线装置,由此通信设备30被配置成在多个设备波束34、36、38中接收无线电信号,如将参照图2进一步讨论的。通信设备30可以被配置成通过包括支持空间复用的不同预编码器来操作多个接收波束和多个发射波束,在此简称为设备波束34、36、38。例如,一个设备波束34可以被配置成接收和/或发送具有第一相移的无线电信号,而第二设备波束36可以被配置成接收和/或发送具有第二相移的无线电信号,其中,所述相移涉及天线元件32、33之间的相对相移。在各种实施方式中,这可以意味着第一波束34被配置成在第一方向上接收和/或发射无线电信号,而第二波束36被配置成在第二方向上接收和/或发射无线电信号。通信设备30由此被配置成以空间方向性通信。这样的方向可以由天线端口或结构来设定,或借助于连接于天线装置32、33的一个或更多个移相器通过相位调整来设定。由于通信设备30可以是可移动的,并且因此相对于接入节点20是可旋转的,因此可以重复地需要设备波束调整和/或选择。
图2例示了图1的通信设备30,其处于被配置成在波束扫描的多个接入节点波束50-55中发送无线电信号的接入节点20的小区或覆盖区域内的情形下。通信设备被配置成能够经由至少两个不同的设备波束34、36通信,并且能够在所述设备波束34、36中接收和检测接入节点波束。接入节点20和通信设备30可以因此能够通过MIMO通信。除了参照图1阐述的内容外,通信设备30可以被配置成区分设备波束34、36中的极化。这可以例如借助于连接在移相器和天线32、33之间的极化端口来设置。通信设备30可以被配置成使得一个设备波束34可以被配置成以第一极化接收和/或发射无线电信号,而另一波束35可以被配置成以不同于第一极化的第二极化接收和/或发射无线电信号。更具体地说,第一极化和第二极化可以是正交的。
通常,网络1,特别是接入节点20,负责决定使用哪个波束或信道来与通信设备30通信。接入节点在通信设备30能够接收和检测的各个波束50-54中发送信号,例如导频信号或同步信号。根据所接收的信号或波束,可以检测相关联的接入节点波束标识。可以根据导频信号或其它信号来确定接入节点波束标识。另选地,接入节点波束标识可以与该波束的资源集分配相关联。通信设备30被配置成随后确定针对所接收的接入节点波束的链路质量度量。通信设备30还被配置成向接入节点20发送包括所述接入节点波束标识和所述链路质量度量的波束报告。
在NR 5G***中,可以预期被表示为gNB的接入节点包括一个或更多个发送/接收点(TRP)。对于不同的TRP,gNB可以使用不同的CSI-RS资源集。这意味着UE,即通信设备30,知道其为不同的TRP。如果UE按照现在那样仅报告来自单个集的波束,则如何报告来自多个资源集的波束是可自由选择的。根据各个实施方式,提出了由与所报告的接入节点波束50、51相关联的设备波束34、36标识出TRP波束。其优选地被传递,以使得接入节点20在将对通信设备30造成干扰的接入节点波束50、51中,不调度来自不同TRP的接入节点波束50、51到该同一设备波束34、36或者不同的通信设备40。
再次参照图1,通信设备30的两个或更多个天线32、33形成天线装置,由此通信设备30的逻辑31联接到天线装置并且被配置成在不同的设备波束中从无线网络1接收一个或更多个可标识的无线电信号。在接入节点20结束波束扫描时,通信设备30就可以收集所有或至少多个检测到的接入节点tx波束以及其自己的rx设备波束中的一些或全部上的信号强度。在这种情况下,接入节点20和通信设备30之间的连接和通信可以以所谓的波束对来执行。参照图1或图2,这种波束对例如可以是波束50、34。通信设备30的逻辑31被配置成基于所接收的无线电信号来确定针对一个或更多个设备波束的链路质量度量。在无线网络使用或声明MIMO传输的情形下,通信设备30可以被配置成报告多个(可在规范中配置)优选波束对。本文所针对的问题在于如从接入节点20看到,所报告的波束索引仅是数字,对于设备波束而言没有适当的物理含义。
本公开与以下提议相关联:在波束报告中包括表示链路质量度量是否对应于或关联于不同设备波束34、36的信息。这可以以多种方式实现,并且本文将呈现各种示例性和非穷举性实施方式。
在图4至图8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公开了波束报告的内容或格式。波束报告401可以包括候选列表,候选列表包括针对从接入节点20接收的一些或各个接入节点波束50、51、52确定的链路质量度量43。接入节点波束标识41由通信设备30基于所接收的波束来确定,诸如通过由接入节点20发送的导频信号或同步信号来确定。在附图中,接入节点波束标识41被表示为BS波束。在该示例中,波束50的接入节点波束标识41是2,波束51的接入节点波束标识41是6,并且波束52的接入节点波束标识41是7。在所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波束报告401还包括表示针对所接收的接入节点波束的链路质量度量43是否与不同的设备波束34、36相关联的信息,该信息可以以不同的形式提供。这提供了接入节点20可以确定通信设备30是否可被适当地连接以用于MIMO通信的效果。
在各种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中,波束报告401包括标识针对一个设备波束34、36和一个接入节点波束50、51、52的对的链路质量度量43的信息。这样,接入节点20能够接收和解码波束报告401,并根据波束报告401推断所报告的接入节点波束的链路质量度量是否对应于不同的设备波束。接入节点波束和设备波束对的报告可以在有或没有具体标识设备波束标识42的情况下执行,并且可以以多种不同方式传达针对所接收的接入节点波束的链路质量度量43是否与不同的设备波束34、36相关联的信息。
图4例示了波束报告401的实施方式,其中,通过包括设备波束标识42来提供表示针对所接收的接入节点波束的链路质量度量43是否与不同的设备波束34、36相关联的信息。具体地,链路质量度量43用接入节点波束标识41和设备波束标识42的对应对来表示。
这里应当注意,图4中呈现为1和2的针对设备波束34、36的编号***可以是完全任意的。相反,重点在于接入节点波束的能力在不同或相同的设备波束中被听到。在各种实施方式中,设备波束可以由单个比特来标识,其中***10或通信设备30被配置成在MIMO中以至多两个波束对工作。
图5A和图5B例示了其中信息借助于在波束报告401中提供接入节点标识的顺序来标识与各个所接收的接入节点波束相关联的设备波束的实施方式。从接入节点20的观点来看,只有接入节点波束标识41是已知的,而链路质量度量43和与设备波束的潜在关联是要从波束报告401中提取的信息。因此,通过以关于接入节点波束标识41的顺序在波束报告中提供信息,可以在接入节点20中方便地确定链路质量度量43和与设备波束的关联两者,该顺序可以由通过规范预先配置。
在图5A的示例中,设备波束标识也被包括在波束报告中。再次地,图4中呈现为波束1和2的针对设备波束34、36的编号***可以是完全任意的。
在图5B的示例中,作为图5A的另选,波束报告以预定顺序列出了通信设备30已经听到的接入节点波束标识41,而没有专门提供设备波束标识。相反,提供以下指示:接入节点20可以根据波束报告数据的顺序做出关于与不同设备波束的关联的结论。在图5B的示例中,可以通过在列出接入节点波束标识之前包括特定代码、标记或值来提供该指示。可以在波束报告中检测该指示,以标识出与先前列出的链路质量度量43相比,随后列出的接入节点波束标识41以及其有关的链路质量度量43是与不同的波束设备相关联的。
图5A和图5B的实施方式提供了另选方式来指示针对在波束报告401中标识的接入节点波束的链路质量度量是否与不同的设备波束相关联,其中,需要包括较少的数据来传达该信息。这些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提议:仅需要指示设备波束对于哪个接入节点波束保持相同。此外,参照图5B,实际上不需要为设备波束给出任何数字,而仅标记新的波束即将到来。
图6例示了另一实施方式,其提供了另一方式来指示针对在波束报告401中标识的接入节点波束的链路质量度量是否与不同设备波束相关联。波束报告包括接入节点波束标识41和链路质量度量43。此外,仅当波束报告401包括针对公共设备波束的超过一个链路质量度量43时,波束报告401才标识设备波束。因此,只要之前在波束报告401没有使用相同的设备波束,通信设备30就不报告任何设备波束。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每当报告了与报告401中其它位置提供的接入节点波束共享设备波束的接入节点波束标识时,可以附加标记,该标记精确定位其与哪个其它接入节点波束共享设备波束。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可以精确定位波束报告401的列表中的位置,而不是接入节点波束标识或号码本身。这节省了索引位,因为波束报告的候选列表通常短于可能接入节点波束的数量,并且因此短于用于标识出接入节点标识41所需的位数。
在图6的特定实施方式中,具有标识41号码2和6的接入节点波束在公共设备波束中被听到,并且确定了相关联的链路质量度量43。波束报告可以以任何顺序列出接入节点波束和相关联的链路质量度量,诸如如图6所示按照接入节点波束标识41的顺序,或者按照链路质量度量43级别的顺序。只要在接入节点标识41和链路质量度量43之间存在清楚的关联,该顺序就可以被指定或预定,或者可以由通信设备30自由选择。在附图的示例中,在波束报告401的列表中形成第一条目,该条目报告针对具有标识2的听到的接入节点波束的链路质量度量级别10。此外,波束报告401的列表中的第二条目报告针对具有标识6的听到的接入节点波束的链路质量度量级别2。注意,在此上下文中,第一和第二不需要表示列表中的相应位置,而仅表示不同条目。还提供了将第一条目和第二条目联系起来的数据,以表示针对这些条目的链路质量度量与公共设备波束相关联。该数据可以例如是标记或从第一条目和第二条目中的一者到另一者的指向列表中的位置的指针。具体地,为了节省数据,优选地只提供一个指针,其将条目中的一者指向另一者。在所示出的实施方式中,与接入节点波束标识6相关联的后续条目被提供有数据,例如指向条目号码1的*1,其与接入节点波束标识2相关联。在另选实施方式中,与接入节点波束标识2相关联的第一条目可以替代地或另外被提供有指向与接入节点波束标识6相关联的条目号码2的数据。
如参照图4-图6概述的实施方式所举例的波束报告可以在各种实施方式中作为扩展候选列表或波束报告401来执行。换句话说,可以从通信设备30发送没有表示针对在通信设备30中听到的各种接入节点波束的链路质量度量是否与不同的设备波束相关联的信息的波束报告,例如,如图3所表示的,除非被触发以确定和发送包括这种信息的扩展波束报告。在各方中的一方(即接入节点20或通信设备30)发现需要MIMO传输的情况下,可以触发该扩展波束报告401。接入节点20和通信设备30两者优选地被配置成能够触发扩展波束报告401,并且向另一方发送信号以实现该效果。在接入节点20观察到其两个或更多个波束强的情况下,其可以触发扩展列表。然后需要筛选进入MIMO模式的可能性,并触发扩展列表。在另一方面,通信设备30可以观察到两个接入节点波束50、51可从不同的设备波束34、36触及,并且因此触发扩展报告以向接入节点20通知这一点。
参照图7A到图7C,其中示出了用于传送波束报告401的方法的其它实施方式。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关注的是接入节点20筛查干扰状况,即,在多个通信设备波束的两者或每个中可以听到所报告的接入节点波束中的多少。
图7A表示类似于图4的波束报告,其中略去了较弱接入节点波束6的表示。这可以代表其中表示第一接入节点波束50和第二接入节点波束51在不同的设备波束34、36中被接收的信息是通过包括与这两个波束相关联的链路质量度量来传送的实施方式。这可以在接入节点被配置成预期仅一个(最强的)接入节点波束的报告为在一个当前活动的设备波束中接收的实施方式中采用。两个接入节点波束2,7被报告的事实将因此告知接入节点20这些波束实际上是在不同的设备波束34、36中被接收的。具体地,在这样的实施方式中,设备波束42的标出可以在波束报告401中省略。波束报告401包括为接入节点波束2和7提供的链路质量度量43,以及它们分别在不同设备波束1和2中被听到的指示。在图7A的报告401中,没有表示所报告的接入节点波束在多个通信设备波束1和2中的两个或每个中能被听到的程度的数据。由于通信设备30不报告这些值,接入节点20可能怀疑这些值是低的。然而,由于波束报告401的候选列表可以由通信设备30单独通过透明的对标准的算法来选择,因此这不能被忽视。因此,如果接入节点20可以需要使用整体干扰状况,例如由于来自多个通信设备的高业务流负载,则接入节点20可以触发干扰报告。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通信设备30也可以触发这样的干扰报告。
图7B示意性地例示了这种干扰报告701,其可以被视为波束报告401的特殊版本。接入节点30可以被配置成在检测到针对这种干扰报告701的触发事件时响应于所述触发事件(诸如接入节点20请求)确定干扰数据和/或发送干扰报告。通信设备30可以由此被配置成针对其中听到任何所述接入节点波束的所有设备波束来确定干扰数据,其中包括针对波束报告401中包括的或由接入节点20指定的接入节点波束的链路质量度量43。
参照图7A的示例,具有接入节点波束标识2的第一接入节点波束50已经在具有相关联的链路质量度量10的可能具有设备波束标识1的设备波束34中被检测到。此外,具有接入节点波束标识7的第二接入节点波束51已经在具有相关联的链路质量度量9的可能具有设备波束标识2的另一设备波束36中被检测到。响应于针对干扰报告701的触发事件,确定针对具有标识2、7的所检测到的或先前报告的接入节点波束50、51的质量链路度量43,并且在干扰报告701中针对第一接收链rx设备波束1和第二接收链rx设备波束2提供。
图7C例示了图7B的干扰报告的变型例。这里,省略了设备波束的索引或设备波束标识42的具体标出。相反,干扰报告的配置可以是预定的,例如通过协议,或通过来自接入节点20的指令,或通过规范。例如,如图7C所表示,针对各个识别的接入节点波束41成对地报告链路质量度量,使得干扰列表701中的各个条目对与同一组设备波束相关联。不用说,如果对于所标出的接入节点标识41包括了超过两个条目,则干扰列表701的那些条目中的各个条目与同一组超过两个设备波束相关联。
图8例示了实施方式,其中,可以请求更加精密的干扰报告801。在该实施方式中,链路质量度量83可以被提供作为精确的信道值,而不是例如增益。这允许接入节点20做出关于传输方案的更加复杂的决定。通信设备30可以被配置成响应于触发事件,例如来自接入节点20的请求,提供信道值作为链路质量度量83。该触发事件可以在发送参照图4至图7A概述的波束报告时,或者在发送参照图7B概述的波束报告时被检测到。此外,应当注意,具有信道值83的干扰报告可以省略对设备波束标识42的索引或标出,而是采取图7B的干扰报告的形式,其中,报告中的顺序标出了其中听到接入节点波束的不同设备波束。
图9至图11例示了在此概述的实施方式的方法步骤。
图9公开了在被配置成与无线网络1的接入节点20通信的通信设备30中执行的步骤,其中,该通信设备能够经由至少两个不同的设备波束34、36通信。该通信设备可以包括被配置成进行波束成形的天线装置32、33,以及联接到该天线装置的逻辑31。
图10公开了在无线网络1的接入节点20中执行的用于在波束扫描的多个接入节点波束50、51中发送无线电信号的步骤。接入节点可以包括被配置成进行波束成形的天线装置22,以及联接到天线装置的逻辑21。
图11在共同的流程图中例示了在图9和图10中概述的步骤,包括由通信设备30和接入节点20两者执行的步骤以及在其间传送的信号。通过图10中的步骤926,指出可以适当地重复波束报告,而不需要为各个波束报告执行波束选择和分配。
参考图9和图11,各种实施方式可以涉及通信设备30中的向无线网络的接入节点20提供波束报告401的方法,其中,该通信设备能够经由至少两个不同的设备波束34、36通信。该方法可以包括
从接入节点20接收912至少具有第一接入节点标识的第一接入节点波束50和具有第二接入节点波束标识的第二接入节点波束51。该方法可以还包括
确定914针对各个所接收的接入节点波束的链路质量度量;以及
向接入节点发送916包括所述接入节点波束标识和所述链路质量度量的波束报告401。波束报告可以具体地包括表示针对第一接入节点波束50和第二接入节点波束51的所述链路质量度量是否与不同的设备波束相关联的信息。
该方法可以还包括
检测910针对扩展波束报告的触发事件901;以及
响应于针对扩展波束报告的所述触发事件,在波束报告401中提供所述信息。这种触发事件可以包括从接入节点接收到信号901。
该方法可以还包括
确定914干扰数据,干扰数据包括针对第一接入节点波束和第二接入节点波束的链路质量度量,各个链路质量度量与至少两个不同的设备波束相关联;
向接入节点发送包括所述干扰数据的干扰报告701。
该方法可以还包括
检测910针对干扰报告的触发事件901;
其中,响应于针对干扰报告的所述触发事件来执行确定干扰数据和/或发送干扰报告701。
该方法可以还包括从接入节点20接收918控制信号909,该控制信号909表示对具有所述接入节点波束50、51中的一个和一个设备波束34、36的至少一个波束对的选择。
参照图10和图11,各种实施方式可以涉及无线网络的接入节点20中的用于在波束扫描的多个接入节点波束50、51中发送902无线电信号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
从通信设备30接收904波束报告401,该波束报告包括至少针对第一接入节点波束50和第二接入节点波束51的链路质量度量。该方法可以还包括
在波束报告中检测906表示针对第一接入节点波束50和第二接入节点波束51的所述链路质量度量是否与通信设备中的不同设备波束相关联的信息。该方法可以包括
基于至少所述波束报告,选择907用于与该通信设备通信的至少一个波束。
该方法可以还包括向所述通信设备30发送908控制信号909,该控制信号表示与所述接入节点波束50、51中的一个和一个设备波束34、36的至少一个波束对的选择。
该方法可以还包括
向通信设备发送900控制信号901,该控制信号表示关于所述链路质量度量与所述设备波束的关联的期望波束报告定义。所述控制信号可以包括针对扩展波束报告的触发901,其命令通信设备在波束报告401中提供所述信息。所述控制信号可以另选地包括针对干扰数据701的触发901,其命令通信设备包括针对第一接入节点波束和第二接入节点波束的链路质量度量,各个链路质量度量与至少两个不同的设备波束34、36相关联。
所提出的解决方案为无线网络1,特别是接入节点20提供了用于处理其小区中的通信设备30的更多的知识。具体地,提出了用于方便地向接入节点20提供信息的方法、设备和方案,以总体上改善与波束选择相关联的决策,并且具体地用于MIMO操作。

Claims (18)

1.一种在通信设备(30)中向无线网络的接入节点(20)提供波束报告(401)的方法,其中,所述通信设备能够经由至少两个不同的设备波束(34、36)通信,所述方法包括
从所述接入节点(20)至少接收(912)具有第一接入节点标识的第一接入节点波束(50)和具有第二接入节点波束标识的第二接入节点波束(51);
确定(914)各个所接收的接入节点波束的链路质量度量;
向所述接入节点发送(916)包括所述接入节点波束标识和所述链路质量度量的波束报告(401);
其中,所述波束报告包括表示所述第一接入节点波束(50)和所述第二接入节点波束(51)的所述链路质量度量是否与不同的设备波束相关联的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信息标识一个设备波束(34、36)和一个接入节点波束(50、51)的对的链路质量度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信息是由链接到针对所述第一接入节点波束(50)和所述第二接入节点波束(51)中的每一个的接入节点标识的设备波束标识提供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信息借助于在所述波束报告(401)中提供所述接入节点标识的顺序来标识与各个所接收的接入节点波束相关联的设备波束(34、3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信息包括响应于所述第一接入节点波束和所述第二接入节点波束的所述链路质量度量与公共设备波束相关联而将所述波束报告中的所述第一接入节点标识和所述第二接入节点标识联系起来的数据。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检测(910)针对扩展波束报告的触发事件(901);
响应于针对扩展波束报告的所述触发事件,在所述波束报告(401)中提供所述信息。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确定(914)干扰数据,所述干扰数据包括针对所述第一接入节点波束和所述第二接入节点波束(50、51)的链路质量度量,各个链路质量度量与至少两个不同的设备波束(34、36)相关联;
向所述接入节点发送包括所述干扰数据的干扰报告(70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检测(910)针对干扰报告的触发事件(901);
其中,响应于针对干扰报告的所述触发事件来执行确定干扰数据和/或发送所述干扰报告(701)。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只有在所述第一接入节点波束(50)和所述第二接入节点波束(51)与不同的设备波束相关联的情况下,响应于第二接入节点波束(51),所述波束报告包括针对所述第一接入节点波束(50)和所述第二接入节点波束(51)两者的链路质量度量。
10.一种在无线网络的接入节点(20)中在波束扫描的多个接入节点波束(50、51)中发送(902)无线电信号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从通信设备(30)接收(904)波束报告(401),所述波束报告(401)包括针对所述多个接入节点波束(50-55)中的至少第一接入节点波束(50)和第二接入节点波束(51)的链路质量度量;
检测(906)所述波束报告中的表示针对所述第一接入节点波束(50)和所述第二接入节点波束(51)的所述链路质量度量是否与所述通信设备(30)中的不同设备波束相关联的信息;
基于至少所述波束报告,选择(907)用于与所述通信设备通信的至少一个波束。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向所述通信设备发送(900)表示关于所述链路质量度量与所述设备波束的关联的期望波束报告定义的控制信号(901)。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控制信号包括针对扩展波束报告的触发(901),所述触发(901)命令所述通信设备在所述波束报告(401)中提供所述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控制信号包括针对干扰数据(701)的触发(901),所述触发(901)命令所述通信设备包括针对所述第一接入节点波束和所述第二接入节点波束的链路质量度量,各个链路质量度量与至少两个不同的设备波束(34、36)相关联。
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质量链路度量是在所述通信设备(30)中确定的信道值(83)。
15.一种通信设备(30),所述通信设备(30)被配置成经由多个不同的设备波束(34、36)与无线网络(1)的接入节点(20)通信,所述通信设备(30)包括
-天线装置(32、33),所述天线装置(32、33)被配置成从接入节点(20)接收在多个波束中发送的无线电信号,并且发送无线电信号;以及
-逻辑(31),所述逻辑(31)联接到所述天线装置并且被配置成:
从所述接入节点(20)至少接收(912)具有第一接入节点标识的第一接入节点波束(50)和具有第二接入节点波束标识的第二接入节点波束(51);
确定(914)针对各个所接收的接入节点波束的链路质量度量;
向所述接入节点发送(916)包括所述接入节点波束标识和所述链路质量度量的波束报告(401);
其中,所述波束报告包括表示针对所述第一接入节点波束(50)和所述第二接入节点波束(51)的所述链路质量度量是否与不同的设备波束相关联的信息。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通信设备,所述通信设备被配置成根据权利要求2-9中的任一项来操作。
17.一种无线网络(1)的接入节点(20),所述接入节点(20)包括:
-天线装置(22),所述天线装置(22)用于在波束扫描的多个接入节点波束(50、51)中发送(902)无线电信号,并且用于从通信设备(30)接收无线电信号;以及
-逻辑(21),所述逻辑(21)联接到所述天线装置并且被配置成:
从所述通信设备(30)接收(904)波束报告(401),所述波束报告(401)包括针对至少第一接入节点波束(50)和第二接入节点波束(51)的链路质量度量;
检测(906)所述波束报告中的信息,所述信息表示针对所述第一接入节点波束(50)和所述第二接入节点波束(51)的所述链路质量度量是否与所述通信设备中的不同设备波束相关联;以及
基于至少所述波束报告,选择(907)用于与所述通信设备通信的至少一个波束。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接入节点,所述接入节点被配置成根据权利要求11-14中的任一项来操作。
CN201980058139.2A 2018-09-24 2019-07-31 从通信设备进行波束报告 Pending CN11265515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SE1851134 2018-09-24
SE1851134-5 2018-09-24
PCT/SE2019/050719 WO2020067946A1 (en) 2018-09-24 2019-07-31 Beam reporting from a communication devic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55158A true CN112655158A (zh) 2021-04-13

Family

ID=677662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58139.2A Pending CN112655158A (zh) 2018-09-24 2019-07-31 从通信设备进行波束报告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184751A1 (zh)
EP (1) EP3830975A1 (zh)
KR (1) KR102474104B1 (zh)
CN (1) CN112655158A (zh)
WO (1) WO2020067946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01619A1 (en) * 2022-04-21 2023-10-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dication of simultaneous uplink transmission for multiple transmit receive points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843442B2 (en) * 2021-06-18 2023-12-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feedback metrics associated with dual-polarized beamforming transmissions
WO2024060255A1 (en) * 2022-09-23 2024-03-28 Nec Corporation Methods, devices, and medium for communication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0804793D0 (en) * 2008-03-14 2008-04-16 Lowe Mark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WO2014042562A1 (en) * 2012-09-12 2014-03-20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in a network node, method in a user equipment, a network node and a user equipment for selecting a beam candidate
CN105009473A (zh) * 2013-03-05 2015-10-28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基于多小区的无线通信***中报告用于垂直波束成形的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及其设备
CN105556869A (zh) * 2015-05-12 2016-05-04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波束选择的方法和设备
WO2017111642A1 (en) * 2015-12-21 2017-06-29 Intel Corporation Beam discovery reporting for spatial multiplexing
US20180192371A1 (en) * 2017-01-05 2018-07-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terminal identification and paging signal transmission for terminal in power saving state
US20180212653A1 (en) * 2015-07-17 2018-07-26 Intel IP Corporation Beamforming device
US20180220403A1 (en) * 2017-02-02 2018-08-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link new radio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beam selection and reporting based at least in part on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or 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 reference signals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878211B1 (ko) * 2011-09-19 2018-07-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다중 빔포밍 송수신기를 운용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US9237475B2 (en) * 2012-03-09 2016-01-1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hannel quality information and beam index reporting
CN105900487B (zh) * 2013-12-12 2020-09-29 苹果公司 用于使用支持毫米波的小小区的小区关联和波束成形训练的用户设备和方法
US10700752B2 (en) * 2016-01-14 2020-06-3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beam-tracking and beam feedback operation in a beam-forming based system
US10505618B2 (en) * 2016-08-10 2019-12-1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eam measurement and management in wireless systems
CN118138091A (zh) * 2016-11-02 2024-06-04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基于群组的波束管理
CN115664476A (zh) * 2017-02-06 2023-01-3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信息反馈及接收方法、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0804793D0 (en) * 2008-03-14 2008-04-16 Lowe Mark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WO2014042562A1 (en) * 2012-09-12 2014-03-20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in a network node, method in a user equipment, a network node and a user equipment for selecting a beam candidate
CN105009473A (zh) * 2013-03-05 2015-10-28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基于多小区的无线通信***中报告用于垂直波束成形的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及其设备
CN105556869A (zh) * 2015-05-12 2016-05-04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波束选择的方法和设备
US20180212653A1 (en) * 2015-07-17 2018-07-26 Intel IP Corporation Beamforming device
WO2017111642A1 (en) * 2015-12-21 2017-06-29 Intel Corporation Beam discovery reporting for spatial multiplexing
US20180192371A1 (en) * 2017-01-05 2018-07-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terminal identification and paging signal transmission for terminal in power saving state
US20180220403A1 (en) * 2017-02-02 2018-08-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link new radio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beam selection and reporting based at least in part on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or 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 reference signals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01619A1 (en) * 2022-04-21 2023-10-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dication of simultaneous uplink transmission for multiple transmit receive point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2474104B1 (ko) 2022-12-05
EP3830975A1 (en) 2021-06-09
US20210184751A1 (en) 2021-06-17
WO2020067946A1 (en) 2020-04-02
KR20210040139A (ko) 2021-04-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345772B1 (ko) 기지국 제어 빔 관리
JP5281692B2 (ja) 無線アクセス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方法及び装置
CN112585881B (zh) 通信设备中的多波束接收
TWI745403B (zh) 終端裝置、基地台、通訊控制方法及記錄媒體
KR20210122824A (ko) 편광 보고를 위한 방법들, 관련된 무선 디바이스들 및 관련된 네트워크 노드들
CN112655158A (zh) 从通信设备进行波束报告
EP3830976B1 (en) Operating devic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64677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illimeter-wave MIMO mode selection
JP7422738B2 (ja) 偏波情報共有のための方法
CN112753172B (zh) 通信装置中降低干扰的方法
KR20080045601A (ko) 랜덤액세스 방법 및 랜덤액세스 응답 방법
CN113412582A (zh) 用于波束对应信号通知的方法、相关无线设备和相关网络节点
JP6888663B2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方法及び記録媒体
CN117813772A (zh) 无线通信方法、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
KR20170074183A (ko) 다중 안테나 통신 시스템의 mimo 전송 방법, 그리고 빔 식별자를 피드백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