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48044B - 分油器 - Google Patents

分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48044B
CN112648044B CN201910964181.2A CN201910964181A CN112648044B CN 112648044 B CN112648044 B CN 112648044B CN 201910964181 A CN201910964181 A CN 201910964181A CN 112648044 B CN112648044 B CN 11264804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separation
partition member
chamber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6418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648044A (zh
Inventor
冈本有司
石田耕作
伊藤笃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kyo Rok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kyo Rok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kyo Roki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kyo Rok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96418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48044B/zh
Publication of CN1126480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480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480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480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MLUBRICAT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LUBRICAT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RANKCASE VENTILATING
    • F01M13/00Crankcase ventilating or breathing
    • F01M13/04Crankcase ventilating or breathing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air before leaving crankcase, e.g. removing oi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MLUBRICAT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LUBRICAT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RANKCASE VENTILATING
    • F01M13/00Crankcase ventilating or breathing
    • F01M13/04Crankcase ventilating or breathing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air before leaving crankcase, e.g. removing oil
    • F01M2013/0422Separating oil and gas with a centrifuge devi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ubrication Details And Ventil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使乳化后的油容易流动。从含有雾状油的气体中分离上述雾状油的分油器具备:外壳(20),其具有内部空间;多片分离盘(63),其在上述内部空间内在上下方向上层叠并绕上下方向的轴旋转;下部支架(72),其从下方保持分离盘(63),从分离盘(63)的外周缘向外侧延伸,并与分离盘(63)一起旋转;以及引导部(72c),其在比分离盘(63)的外周缘靠径向外侧的位置设于下部支架(72),并朝向径向外侧向下倾斜。

Description

分油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气体所含有的雾状油从该气体分离的分油器。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2中公开一种从漏气中分离雾状油的分油器。在分油器的外壳的内侧层叠有多片分离盘。若从发动机向上述分离盘的中央部供给漏气,则该漏气在分离盘之间的间隙内向外侧通过,此时,漏气中的雾状油被该间隙捕捉。被捕捉到的油因离心力而从间隙向外侧飞翔,并碰撞到外壳的内周面。该油沿外壳的内周面流下,并向外壳外排出。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4699668号公报(JP 4699668 B2)
专利文献2:美国专利第7338546号说明书(US 7338546 B2)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若在寒冷地使用分油器,则从分离盘的间隙飞翔出的油乳化。若油乳化,则油的流动性降低,从而油不会排出。
因此,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使乳化后的油容易流动。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以上的课题,从含有雾状油的气体中分离上述雾状油的分油器具备:外壳,其具有内部空间;多片分离盘,其在上述内部空间内在上下方向上层叠,并且绕上下方向的轴旋转;下部支架,其从下方保持上述分离盘,从上述分离盘的外周缘向径向外侧延伸,并与上述分离盘一起旋转;以及引导部,其在比上述分离盘的外周缘靠径向外侧的位置设于上述下部支架,并朝向径向外侧向下倾斜。
如上所述,利用分离盘的旋转产生从分离盘的外缘朝向外侧并沿周向流动的涡流。由于在引导部附近,涡流沿引导部的上表面流动,因而该涡流也包含向下的成分。因此,利用涡流的向下成分的风压来向下方推出进入到外壳的内周面与引导部之间的间隙内的乳剂。因此,乳剂容易流动并排出。
优选为,上述引导部的上表面与上述外壳的内周面所成的角度为锐角。
尤其,若引导部的上表面与外壳的内周面所成的角度为锐角,则向下方推压进入到外壳的内周面与引导部之间的间隙内的乳剂的风压变高。
优选为,上述分油器还具备从上述下部支架的外缘部立起的立壁部,上述引导部从上述立壁部的上端向径向外侧延伸。
优选为,上述分油器具备:隔壁部件,其设于上述内部空间,将上述内部空间分隔为上侧的分离室和下侧的喷射室;主轴,其上下贯通上述隔壁部件,并设置为能够绕上下方向的轴线旋转;以及喷嘴,其在上述喷射室内从上述主轴的外周面突出设置,并喷射油,上述分离盘、上述下部支架以及上述引导部配置在上述分离室内,并且上述分离盘以及上述下部支架安装于上述主轴,通过由上述喷嘴喷射上述油,来使上述分离盘、上述下部支架以及上述引导部与上述主轴一起旋转,由此从上述气体中分离上述雾状油,在上述隔壁部件形成有从上述分离室通向上述喷射室的油孔,在上述外壳设有从上述外壳的外侧通向上述喷射室的油排出口。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利用向下风压来向下方推出进入到外壳的内周面与引导部之间的间隙内的乳剂。因此,乳剂容易流动并排出。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封闭型曲轴箱换气***的简图。
图2是俯瞰分油器的立体图。
图3是分解分油器并俯瞰该分油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分油器的俯视图。
图5是图4中以V-V线示出剖切部位的截面的剖视图。
图6是图5的上部的放大图。
图7是图5的中部的放大图。
图8是图5的下部的放大图。
图9是图5中以IX-IX线示出剖切部位的截面的剖视图。
符号的说明
2—分油器,20—外壳,21a—油排出口,23a—排气口,31—下部隔壁部件(隔壁部件),43—分离室,44—喷射室,52—主轴,53—喷嘴,63—分离盘,72—下部支架,72b—立壁部,72c—引导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其中,对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附加为了实施本发明而在技术上优选的各种限定,但本发明的范围不限定为以下的实施方式及图示例子。
1.封闭型曲轴箱换气***
如图1所示,封闭型曲轴箱换气***1具有分油器2、通气管3、气体供给管5、以及油供给管10。分油器2安装于发动机4的侧面。气体供给管5连接于发动机4及分油器2,从发动机4的曲轴箱排出的漏气通过气体供给管5供给至分油器2。从发动机4的曲轴箱供给至分油器2的漏气含有雾状油。分油器2从该漏气中分离出雾状油。
通气管3连接于分油器2的上部与发动机4的吸气侧流路6之间。从分油器2排出来的分离后的漏气向将吸气侧流路6中的滤气器7与涡轮增压器8连接的部分回流。回流后的漏气与来自滤气器7的新鲜的空气混合。漏气与新鲜的空气的混合气体由涡轮增压器8压缩。之后,混合气体由增压冷却器9冷却,之后向发动机4供给。
油供给管10连接在分油器2的下部与发动机4之间,从发动机4送出的工作油通过油供给管10向分油器2供给。供给至分油器2的工作油的流动被用于分油器2的动力,分油器2(尤其为下述的转子单元50)利用该动力来动作。向分油器2供给的工作油是在发动机4中使用的润滑油。若分油器2利用工作油来动作,则从漏气中分离雾状油。分离后的雾状油在分油器2的内部与工作油混合。该混合后的油从分油器2向发动机4排出。
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分离后的油乳化,乳化油也容易排出。在说明容易排出乳化油的机理之前,对分油器2的结构进行说明。
2.分油器的概要
参照图2~图9对分油器2进行说明。
如图2~图5所示,该分油器2具备外壳20、下部隔壁部件31、中部隔壁部件32、上部隔壁部件33、转子单元50以及PCV阀90。外壳20具有下部壳体21、上部壳体22以及顶罩23。通过将下部壳体21及顶罩23安装于上部壳体22来组装外壳20,并在外壳20的内侧形成有内部空间。下部隔壁部件31、中部隔壁部件32、隔壁部22a以及上部隔壁部件33设于外壳20的内侧,外壳20的内部空间由下部隔壁部件31、中部隔壁部件32、隔壁部22a以及上部隔壁部件33划分。转子单元50及PCV阀90等以收纳在外壳20的内部空间内的状态组装于外壳20。
以下,只要没有特殊限定,轴向示出与转子单元50的旋转轴平行的方向,周向示出以转子单元50的旋转轴为中心的周向,径向示出与转子单元50的旋转轴正交的方向。在分油器2安装于发动机4的状态下,转子单元50的旋转轴沿铅垂的上下方向延伸。
3.外壳及其内侧的划区
对外壳20及其内部空间进行说明,并且对基于下部隔壁部件31、中部隔壁部件32、隔壁部22a以及上部隔壁部件33的外壳20的内部空间的划分进行说明。
如图3及图5~图8所示,上部壳体22设为筒状,上部壳体22的上表面及下表面敞开。在上部壳体22的内侧的上部设有隔壁部22a,上部壳体22的中空部由隔壁部22a分隔为比隔壁部22a靠上侧的空间和靠下侧的空间。
在上部壳体22中的比隔壁部22a靠下侧的部分设有进气口24。该进气口24与气体供给管5(参照图1及图3)连接。因此,漏气从发动机4通过气体供给管5及进气口24向外壳20的内部空间中的比隔壁部22a靠下侧的部分(具体为下述的导入路41)导入。
在上部壳体22的内侧且在距圆盘状的隔壁部22a向下方离开的位置设有中部隔壁部件32。中部隔壁部件32的周缘部安装于上部壳体22的内周面,上部壳体22的中空部由中部隔壁部件32上下划分。在中部隔壁部件32的下表面的中央部,朝向下方突出设置有圆筒状的嵌合部32b。嵌合部32b的中空部在中部隔壁部件32的上表面开口,并且在嵌合部32b的下端也开口。在嵌合部32b的下端的开口,以从嵌合部32b的下端的开口的中心直至嵌合部32b的内周面的方式呈放射状设有支撑部32d,该支撑部32d设为。由于支撑部32d呈放射状设置,所以流通孔32e形成于支撑部32d。因此,嵌合部32b的中空部经由流通孔32e通向下方。此外,支撑部32d支撑下述的主轴心轴51的上端。
在隔壁部22a的下表面以突出的状态设有分隔部22c,分隔部22c的下端抵接于中部隔壁部件32的上表面。如图9所示,由该分隔部22c将中部隔壁部件32与隔壁部22a之间的空间分隔为导入路41和包围该导入路41的第一腔42。进气口24使上部壳体22的外侧与导入路41连通。如图5及图6所示,流通孔32e使导入路41与中部隔壁部件32的下侧的空间连通。漏气从发动机4通过气体供给管5及进气口24向导入路41导入,导入后的漏气经由导入路41及嵌合部32b并通过流通孔32e送向中部隔壁部件32的下侧。
在隔壁部22a形成有第二连通孔22d(尤其参照图9),该第二连通孔22d上下贯通隔壁部22a。第二连通孔22d的位置为分隔部22c的外侧,第二连通孔22d使第一腔42与隔壁部22a的上侧的中空部连通。另一方面,导入路41的上侧由隔壁部22a堵塞,隔壁部22a的上侧的中空部与导入路41由隔壁部22a隔开。
如图5及图6所示,多个第一连通孔32c上下贯通中部隔壁部件32的周缘部。第一连通孔32c的位置为分隔部22c的外侧,第一连通孔32c使第一腔42与中部隔壁部件32的下侧的中空部连通。
如图5、图7及图8所示,在上部壳体22的下端安装有下部隔壁部件31,上部壳体22的下侧开口由下部隔壁部件31堵塞。下部隔壁部件31从中部隔壁部件32向下离开,并在中部隔壁部件32与下部隔壁部件31之间形成有分离室43。该分离室43是上部壳体22内的中空部的一部分。在该分离室43内,由转子60从漏气中分离雾状油气体,该漏气从进气口24通过导入路41、嵌合部32b以及流通孔32e导入至下述的转子单元50的转子60。
如图5及图6所示,在上部壳体22的上端安装有上部隔壁部件33,上部壳体22的上侧开口由上部隔壁部件33堵塞。上部隔壁部件33从隔壁部22a向上离开,并在上部隔壁部件33与隔壁部22a之间形成有第二腔45。在上部隔壁部件33的中央部形成有开口部33a,该开口部33a上下贯通上部隔壁部件33。
在上部壳体22的上端安装有顶罩23。该顶罩23从上部隔壁部件33之上覆盖于上部隔壁部件33,上部隔壁部件33的周缘部被夹在顶罩23的下端与上部壳体22的上端之间。顶罩23形成为圆顶状,在顶罩23的内侧形成有第三腔46。该第三腔46与第二腔45由上部隔壁部件33隔开,开口部33a使第二腔45与第三腔46连通。
在顶罩23设有排气口23a,该排气口23a使顶罩23的外侧与第三腔46连通。该排气口23a与通气管3连接,第三腔46内的分离后的漏气通过第三腔46及通气管3向吸气侧流路6排出。
如图5、图7及图8所示,在上部壳体22的下端安装有下部壳体21。该下部壳体21从下部隔壁部件31之下覆盖于下部隔壁部件31,下部壳体21的上端部嵌入上部壳体22的下端的开口,下部壳体21和上部壳体22由螺栓等固定。下部隔壁部件31的周缘部被夹在下部壳体21的上端与上部壳体22的下端之间。该下部壳体21形成为上表面敞开的有底的箱状。下部隔壁部件31分隔下部壳体21内的喷射室44与上部壳体22内的分离室43。在下部隔壁部件31的中央部形成有转子单元50通过的通孔31a。
在下部隔壁部件31的下表面设有向下方垂下的筒状的防油罩31g。防油罩31g围绕通孔31a的周围。
在下部隔壁部件31,沿周向以预定间隔形成有多个油孔31c。上述油孔31c配置于防油罩31g的周围。从漏气中分离后的油从分离室43通过上述油孔31c向喷射室44流入。
4.漏气的路径
如图5中箭头所示,从发动机4导入至进气口24的漏气依次流向导入路41、嵌合部32b、流通孔32e、转子60、分离室43、第一连通孔32c、第一腔42、第二连通孔22d、第二腔45、开口部33a、第三腔46,并从排气口23a向通气管3排出。
5.油导入路及油排出口
如图5及图8所示,在下部壳体21形成有油排出口21a。油排出口21a在下部壳体21的侧面开口,与喷射室44内连通。油排出口21a与发动机4连接,喷射室44内的油通过油排出口21a向发动机4排出。
在下部壳体21的内侧的底面凸设有凸起21b。在凸起21b形成有油导入路21c。该油导入路21c从凸起21b的上表面向下贯穿设置,向横向分支而设置直至下部壳体21的侧面,油导入路21c的一端在下部壳体21的侧面开口,油导入路21c的另一端在凸起21b的上表面开口。在下部壳体21的侧面,油导入路21c与油供给管10(参照图1及图3)连接。因此,工作油从发动机4通过油供给管10导入油导入路21c。
在油导入路21c的中途部设有过滤工作油的网状的过滤器35。通过从下部壳体21的下端拆下插头35a,来打开油导入路21c的下端,能够从油导入路21c拆下过滤器35。
6.关于转子单元及工作油
如图3、图5、图7及图8所示,转子单元50是用于从漏气中分离雾状油的机构。转子单元50具备主轴心轴(spindle shaft)51、主轴(spindle)52、转子60以及多个喷嘴53等。
主轴心轴51在下部壳体21及上部壳体22内上下延伸,并上下贯通下部隔壁部件31的通孔31a。主轴心轴51的下端部***油导入路21c的上端。主轴心轴51的上端部由支撑部32d支撑。在主轴心轴51的内部,沿主轴心轴51的中心线形成有第一油供给路51b。第一油供给路51b的下端在主轴心轴51的下端面开口,第一油供给路51b与油导入路21c连通。第一油供给路51b的上部在主轴心轴51的中间部朝向径向外侧分支成多个,第一油供给路51b的端部在主轴心轴51的外周面开口。
主轴心轴51***筒状的主轴52,该主轴52也上下贯通下部隔壁部件31的通孔31a。主轴心轴51的上部从主轴52的上端向上方突出,并且主轴心轴51的下部从主轴52的下端向下方突出。在主轴心轴51的外周面与主轴52的内周面之间形成有间隙,该间隙是第二油供给路52a。被导入至油导入路21c的工作油通过第一油供给路51b向该第二油供给路52a供给。
在主轴52的下端部,主轴心轴51***下侧衬套55,该下侧衬套55被夹在主轴心轴51的外周面与主轴52的内周面之间。在主轴52的上端部,主轴心轴51***上侧衬套56,该上侧衬套56被夹在主轴心轴51的外周面与主轴52的内周面之间。
主轴52的径向载荷经由衬套55、56而由主轴心轴51承受,并且主轴52以能够旋转的状态由主轴心轴51支撑。在主轴心轴51的上端部螺纹结合有螺母58,主轴心轴51的下部***到设于凸起21b的上表面的衬套54。而且,在螺母58与衬套54之间夹有垫圈57、上侧衬套56、主轴52以及下侧衬套55,主轴52的推力载荷由衬套54及螺母58承受。
在下侧衬套55与衬套54之间、上侧衬套56与垫圈57之间、垫圈57与螺母58之间存在微小的间隙,以便主轴52及衬套55、56能够沿轴向微小移动。具体而言,在转子60的旋转时,主轴52及衬套55、56沿轴向上升,并在转子60的停止时,主轴52及衬套55、56下降。
并且,在主轴52的内周面与上侧衬套56之间存在微小的间隙,第二油供给路52a内的工作油的一部分通过该间隙向主轴52外流出。以下,将该流出的工作油称作分离用油。
在主轴52由主轴心轴51支撑的状态下,主轴52通过下部隔壁部件31的通孔31a,该主轴52从通孔31a向上方伸出,并且从通孔31a向下方伸出。
在主轴52的下部的外周面,沿周向等间隔(例如120°的间隔)地突出设置有多个喷嘴53。上述喷嘴53相对于主轴52的轴线向下倾斜地安装。在喷嘴53的靠前端的周面形成有喷射口53a。喷射口53a朝向以主轴52的轴线为中心的周向。在喷嘴53的基端部,喷嘴53的中空部与第二油供给路52a连通。第二油供给路52a内的工作油向喷嘴53内供给,并从喷射口53a喷出。主轴52因工作油的喷射压而旋转。因此,上述喷嘴53喷射油,利用油的喷射压来产生主轴52旋转的动力。
上述喷嘴53配置在喷射室44内,并且配置在防油罩31g的内侧。从喷嘴53的喷射口53a喷射出的工作油喷向防油罩31g。因而,工作油不会飞散到防油罩31g的外侧,也不会进入油孔31c。
喷到防油罩31g的工作油从防油罩31g向喷射室44内的底部滴下。滴下来的工作油流入油排出口21a,并向发动机4排出。由于喷射室44利用油排出口21a而与发动机4内连通,所以可调整喷射室44内的气体压力和发动机4内的气体压力。
接着,参照图3、图5~图8对转子60进行说明。转子60是在分离室43内从漏气中分离雾状油的部分。该转子60的外观形状呈筒状,转子60的中心部成为空间62,该中心部空间62沿上下方向贯通转子60,中心部空间62的上下敞开。主轴52***该中心部空间62,并且主轴52与转子60相互结合。因此,转子60利用喷嘴53喷射油的喷射压与主轴52一起旋转。
该转子60具备分离盘组61、上部支架71、下部支架72以及盘保持部73。
分离盘组61由多片分离盘63构成,上述分离盘63在主轴52的轴线方向上层叠。分离盘63设为将从主轴52的轴线向径向外侧分离的上下倒V字绕轴线旋转而得的形状。因此,在分离盘63的中央部形成有开口。伴随分离盘63层叠,形成由上述开口构成的中心部空间62。
由于分离盘63是呈上下倒V字的旋转体(body of revolution),所以分离盘63的外周侧部分64形成为以分离盘63的中心的上方为顶点的圆锥台面形状,并且分离盘63的内周侧部分65形成为以分离盘63的中心的下方为顶点的圆锥台面形状。内周侧部分65朝向径向外侧向上倾斜,外周侧部分64从内周侧部分65的外缘朝向径向外侧向下倾斜。由于分离盘63在内周侧部分65与外周侧部分64之间的边界部曲折,所以提高分离盘63的刚性。并且,能够较长地取得沿分离盘63的表面从分离盘63的内周缘至分离盘63的外周缘为止的长度,能够较大地取得分离盘63的表面积。
在分离盘63的上表面、下表面或者上述的两面设有多个凸状部(例如肋、突起等)。凸状部与相邻的分离盘63抵接,并在相邻的分离盘63之间形成有间隙,该间隙的宽度由凸状部的高度决定。此外,图3及图5~图8中,空出分离盘63的间隔来描绘,但实际的间隔极窄。
以上的多片分离盘63组装于上部支架71、下部支架72以及盘保持部73,从而组装转子60。
盘保持部73嵌入分离盘63的中央开口,分离盘63由盘保持部73支撑。主轴52***盘保持部73,并且主轴52固定于盘保持部73。在盘保持部73呈放射状地设有多个狭缝,上述狭缝从盘保持部73的内周通向外周。因此,盘保持部73的内侧的空腔部73a利用盘保持部73的多个狭缝而与分离盘63之间的间隙连通。
上述分离盘63被夹在上部支架71与下部支架72之间,连结部74(参照图3)连结上部支架71的外周部与下部支架72的外周部。由此,下部支架72从下方支撑分离盘63的叠加,上部支架71从上方支撑分离盘63的叠加,从而分离盘63保持在上部支架71与下部支架72之间。
在下部支架72的中央部形成有开口72a。该开口72a重叠在最下层的分离盘63的中央开口之下,该开口72a成为中心部空间62的下端的开口。主轴52与下部支架72的开口72a嵌合,开口72a的周缘部固定于主轴52的下部的外周面以及盘保持部73的下端。因而,该开口72a由主轴52堵塞。
下部支架72比分离盘63的外周缘更向径向外侧延伸,并在下部支架72的外缘部设有立壁部72b。立壁部72b沿下部支架72的外缘延伸,并设为环状。分离盘63的直径比下部支架72的直径短,分离盘63的叠加中的下侧的分离盘63配置于立壁部72b的内侧。
在立壁部72b的上端设有作为凸缘的引导部72c。引导部72c从立壁部72b的上端向径向外侧延伸,并且朝向径向外侧向下倾斜。引导部72c的倾斜角与分离盘63的外周侧部分64的倾斜角相等,或者引导部72c的倾斜角比分离盘63的外周侧部分64的倾斜角大或稍小。此处,分离盘63的外周侧部分64及引导部72c的倾斜角是指相对于由周向及径向规定的面的角度。
由于引导部72c倾斜,所以引导部72c的上表面与上部壳体22的内周面所成的角为锐角。此外,上部壳体22的内周面不是圆柱面,而是朝向上侧缓缓且稍微缩径的圆锥面状。
由于分离盘63的直径比下部支架72的直径短,所以引导部72c及立壁部72b相比分离盘63的外周缘位于径向外侧。
引导部72c的外周缘从上部壳体22的内周面离开,在引导部72c的外周缘与上部壳体22的内周面之间形成有间隙43a。
在上部支架71的中央部形成有开口71a。该开口71a重叠在最上层的分离盘63的中央开口之上,该开口71a成为中心部空间62的上端的开口。该开口71a的缘部与盘保持部73的上端连接,盘保持部73的内侧的空腔部73a与开口71a连通。在空腔部73a的上部及开口71a,中部隔壁部件32的嵌合部32b***上部支架71的开口71a,嵌合部32b的中空部因流通孔32e而与空腔部73a连通。因此,通过进气口24被导入至外壳20的内侧的漏气通过导入路41、嵌合部32b的中空部以及流通孔32e流向空腔部73a。
流入到空腔部73a内的漏气在盘保持部73的多个狭缝内朝向径向外侧流动,而且流入分离盘63之间的间隙。流入到分离盘63之间的间隙内的漏气向径向外侧流动。此处,对流入到分离盘63之间的间隙的漏气作用来自上游侧的压力,除此之外还作用转子60的旋转所产生的离心力。并且,利用由转子60的旋转所产生的离心力来产生向空腔部73a抽吸导入路41内的漏气的抽吸压力,漏气的流速上升。
另一方面,从主轴52的内周面与上侧衬套56之间的微小的间隙流出到空腔部73a内的分离用油也与漏气一起在盘保持部73的多个狭缝内朝向径向外侧流动,而且流入分离盘63之间的间隙。存在于分离盘63之间的间隙的油因离心力而在分离盘63的表面扩散,在分离盘63的表面形成油膜,但形成油膜的部位主要是分离盘63的内周侧部分65的上表面和外周侧部分64的下表面。
若漏气在分离盘63之间的间隙流动,则漏气所含的雾状油被分离盘63的表面的油膜吸收。由此,漏气中的雾状油被分离盘63捕捉,从漏气中分离雾状油。如上所述,分离盘63的表面积较大,分离盘63的层叠片数也较多,因而容易分离雾状油。
另外,不仅从漏气中分离的油,从第二油供给路52a流出来的分离用油也成为分离盘63的表面的油膜的成分,因而在分离盘63的表面形成充足的油膜。由于漏气中的雾状油被这样的油膜吸收,所以雾状油的分离效率较高。
附着于分离盘63的表面的油因离心力沿分离盘63的表面向外周侧流动。在分离盘63的外周缘,附着于分离盘63的表面的油因离心力而从分离盘63之间的间隙向外侧飞翔。
如图8中箭头所示,飞翔出的油附着于上部壳体22的内周面。该油以附着于上部壳体22的内周面的状态流下,并沿引导部72c的外周缘与上部壳体22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43a内朝下方通过。该油通过油孔31c流入喷射室44内。该油与喷射室44内的工作油混合,混合地流向油排出口21a。
然而,在分油器2在寒冷地使用的情况下,漏气所含的水成分液化。尤其,水成分的液化容易在上部壳体22的内周面产生,液化后的水与油混合,容易在上部壳体22的内周面产生乳剂。这样一来,有乳剂堵塞在引导部72c的外周缘与上部壳体22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43a内的担忧。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分离盘63的旋转所产生的风压来向下方推出进入到间隙43a内的乳剂。
具体而言,因分离盘63的旋转而产生从分离盘63的外缘朝向外侧并沿周向流动的涡流。在引导部72c附近,涡流沿引导部72c的上表面流动,因而该涡流也包含向下的成分。因此,利用涡流的向下成分的风压来向下方推出进入到间隙43a内的乳剂。尤其,若引导部72c的上表面与外壳20的内周面所成的角度为锐角,则向下方推压进入到间隙43a内的乳剂的风压变高。
从间隙43a向下方推出的乳剂通过油孔31c流入喷射室44内,并与工作油一起流入油排出口21a。
7.关于分离后的漏气的排出路径及PCV阀
在分离盘63之间的间隙雾状油被分离后的漏气从分离盘63之间的间隙向外侧喷出。如图5所示,该漏气在分离室43内上升,通过第一连通孔32c流入第一腔42。该漏气从第一腔42通过第二连通孔22d流入第二腔45。而且,漏气从第二腔45通过上部隔壁部件33的开口部33a、第三腔46以及排气口23a向通气管3排出。由此,漏气向发动机4回流。
如图5及图6所示,从第二腔45流向第三腔46的漏气的流量由PCV阀90调整。由此,适当地调整发动机4的吸气压力、曲轴箱侧的压力。
PCV阀90安装在第二腔45内。该PCV阀90具备膜片91、上侧弹簧92以及下侧弹簧93。膜片91是弹性变形的圆盘状的阀芯。该膜片91收纳在第二腔45内,并且配置于上部隔壁部件33的开口部33a之下。该膜片91的外缘部与隔壁部22a的上表面接合。由于隔壁部22a的第二连通孔22d相比膜片91的外缘部配置于外侧,所以通过第二连通孔22d后的漏气在膜片91之上流动。
上侧弹簧92在膜片91的中央部之上被夹在膜片91与上部隔壁部件33之间。下侧弹簧93在膜片91的中央部之下被夹在膜片91与隔壁部22a之间。在上述的上侧弹簧92与下侧弹簧93之间夹入膜片91的中央部,膜片91的中央部由上侧弹簧92及下侧弹簧93以能够移动的状态得以支撑。
在上部壳体22形成有调压孔22b,该调压孔22b使膜片91的下侧的空间与上部壳体22的外侧连通。因此,膜片91的下侧的空间因调压孔22b而成为大气压。
通过开口部33a的漏气的流量如下调整。也就是说,在发动机4的吸气压力(负压)过大的情况下,膜片91的中央部向上方移动,因而开口部33a的打开程度变小,漏气的流量降低。另一方面,在曲轴箱侧的压力较高的情况下,膜片91的中央部向下方移动而开口部33a的打开程度变大,漏气的流量上升。由此,由膜片91适当地调整漏气的流量。并且,也适当地调整发动机4、尤其曲轴箱的压力。
此外,也可以不设置PCV阀90。
8.有利的效果
由于引导部72c倾斜,所以因分离盘63的旋转而从分离盘63的外缘朝向外侧并沿周向流动的涡流还包含向下的成分。因此,利用涡流的向下成分的风压来向下方推出进入到间隙43a内的乳剂。因而,推出来的乳剂通过油孔31c流入喷射室44内,并与工作油一起通过油排出口21a而排出。

Claims (4)

1.一种分油器,从含有雾状油的气体中分离上述雾状油,上述分油器的特征在于,具备:
外壳,其具有内部空间;
多片分离盘,其在上述内部空间内在上下方向上层叠,并且绕上下方向的轴旋转;
下部支架,其从下方保持上述分离盘,从上述分离盘的外周缘向径向外侧延伸,并与上述分离盘一起旋转;以及
引导部,其在比上述分离盘的外周缘靠径向外侧的位置设于上述下部支架,并朝向径向外侧向下倾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油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引导部的上表面与上述外壳的内周面所成的角度为锐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分油器,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从上述下部支架的外缘部立起的立壁部,
上述引导部从上述立壁部的上端向径向外侧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分油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隔壁部件,其设于上述内部空间,将上述内部空间分隔为上侧的分离室和下侧的喷射室;
主轴,其上下贯通上述隔壁部件,并设置为能够绕上下方向的轴线旋转;以及
喷嘴,其在上述喷射室内从上述主轴的外周面突出设置,并喷射油,
上述分离盘、上述下部支架以及上述引导部配置在上述分离室内,并且上述分离盘以及上述下部支架安装于上述主轴,
通过由上述喷嘴喷射上述油,来使上述分离盘、上述下部支架以及上述引导部与上述主轴一起旋转,由此从上述气体中分离上述雾状油,
在上述隔壁部件形成有从上述分离室通向上述喷射室的油孔,
在上述外壳设有从上述外壳的外侧通向上述喷射室的油排出口。
CN201910964181.2A 2019-10-11 2019-10-11 分油器 Active CN1126480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64181.2A CN112648044B (zh) 2019-10-11 2019-10-11 分油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64181.2A CN112648044B (zh) 2019-10-11 2019-10-11 分油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48044A CN112648044A (zh) 2021-04-13
CN112648044B true CN112648044B (zh) 2022-02-25

Family

ID=753434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64181.2A Active CN112648044B (zh) 2019-10-11 2019-10-11 分油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48044B (zh)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380415A (en) * 1931-06-19 1932-09-15 Separator Ab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the centrifugal treatment of liquids
US5159820A (en) * 1989-07-05 1992-11-03 Nippondenso Co., Ltd. Oil separator integrally mounted on compressor
GB9619366D0 (en) * 1996-09-17 1996-10-30 Glacier Metal Co Ltd Centrifugal separation apparatus
US6238331B1 (en) * 1997-09-03 2001-05-29 Filterwerk Mann + Hummel Gmbh Centrifugal separator with separation funnel
JP2002336734A (ja) * 2001-05-11 2002-11-26 Mitsubishi Kakoki Kaisha Ltd 分離板型遠心分離機およびこれに用いる分離板
JP2004324594A (ja) * 2003-04-28 2004-11-18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オイルミストの捕集方法およびオイルミストセパレータ
CN103917497A (zh) * 2011-11-04 2014-07-09 康明斯过滤Ip公司 具有防止分离后的液体残留的壳体的旋转式分离器
JP2014128795A (ja) * 2014-01-30 2014-07-10 Alfa Laval Corporate Ab ガス清浄分離機
CN107427845A (zh) * 2015-03-02 2017-12-01 东京滤器株式会社 分离盘及油分离器
CN107708870A (zh) * 2015-06-19 2018-02-16 东京滤器株式会社 油分离器
CN108883424A (zh) * 2016-04-06 2018-11-23 东京滤器株式会社 油分离器
CN109072739A (zh) * 2016-12-12 2018-12-21 亨格斯特欧洲股份公司 用于保护旋转分离器以防结冰的方法以及旋转分离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194265B2 (en) * 2010-01-27 2015-11-24 Cummins Filtration Ip, Inc. Rotating separator with housing preventing separated liquid carryover
EP2638944B1 (en) * 2012-03-13 2018-11-28 Alfdex AB An apparatus for the cleaning of crankcase gas
EP3050631B1 (en) * 2015-02-02 2018-05-02 Alfdex AB Rotating secondary divider
US11097285B2 (en) * 2018-01-11 2021-08-24 Kuhn Performance Technologies, Llc Crankcase ventilation management devices, systems, and methods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380415A (en) * 1931-06-19 1932-09-15 Separator Ab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the centrifugal treatment of liquids
US5159820A (en) * 1989-07-05 1992-11-03 Nippondenso Co., Ltd. Oil separator integrally mounted on compressor
GB9619366D0 (en) * 1996-09-17 1996-10-30 Glacier Metal Co Ltd Centrifugal separation apparatus
US6238331B1 (en) * 1997-09-03 2001-05-29 Filterwerk Mann + Hummel Gmbh Centrifugal separator with separation funnel
JP2002336734A (ja) * 2001-05-11 2002-11-26 Mitsubishi Kakoki Kaisha Ltd 分離板型遠心分離機およびこれに用いる分離板
JP2004324594A (ja) * 2003-04-28 2004-11-18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オイルミストの捕集方法およびオイルミストセパレータ
CN103917497A (zh) * 2011-11-04 2014-07-09 康明斯过滤Ip公司 具有防止分离后的液体残留的壳体的旋转式分离器
JP2014128795A (ja) * 2014-01-30 2014-07-10 Alfa Laval Corporate Ab ガス清浄分離機
CN107427845A (zh) * 2015-03-02 2017-12-01 东京滤器株式会社 分离盘及油分离器
CN107708870A (zh) * 2015-06-19 2018-02-16 东京滤器株式会社 油分离器
CN108883424A (zh) * 2016-04-06 2018-11-23 东京滤器株式会社 油分离器
CN109072739A (zh) * 2016-12-12 2018-12-21 亨格斯特欧洲股份公司 用于保护旋转分离器以防结冰的方法以及旋转分离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高压共轨***分油器的设计;王国莹等;《车用发动机》;20130825;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48044A (zh) 2021-04-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199242B1 (en) Oil separator
US7655078B2 (en) Bubble separator
US10512864B2 (en) Oil separator
JP6069488B2 (ja) オイルセパレータ
EP3112031A1 (en) Oil separator
CN108883424B (zh) 油分离器
EP3112032B1 (en) Oil separator
EP3266523B1 (en) Oil separator
CN109070098B (zh) 油分离器
WO2016139716A1 (ja) 分離ディスク及びオイルセパレータ
CN112648044B (zh) 分油器
EP3189882B1 (en) Method for separating oil mist, and oil separator
JP7022831B2 (ja) オイルセパレータ
JP2002276328A (ja) ブローバイガスの気液分離装置
JP7171268B2 (ja) オイルセパレータ
CN109311032B (zh) 分离盘层叠体
JP6336038B2 (ja) オイルセパレータ
JPH05240022A (ja) ブローバイガス中のオイル除去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