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37384A - 一种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37384A
CN112637384A CN201910907394.1A CN201910907394A CN112637384A CN 112637384 A CN112637384 A CN 112637384A CN 201910907394 A CN201910907394 A CN 201910907394A CN 112637384 A CN112637384 A CN 1126373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module
touch
electronic device
key
rear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0739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90739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37384A/zh
Publication of CN1126373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3738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23Construction or mounting of dials or of equivalent devices;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use thereof
    • H04M1/236Construction or mounting of dials or of equivalent devices;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use thereof including keys on side or rear fa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主要是涉及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显示模组、后盖板、边框及后置按键组件,显示模组及后盖板分别与边框连接,显示模组及后盖板中的至少一者与边框连接的至少一个侧边为朝向边框弯曲的结构,后盖板开设有安装孔,后置按键组件设置于后盖板靠近显示模组的一侧,后置按键组件经由安装孔接收触控按压力。本申请另辟蹊径地将相关技术中原本设置于边框的电源键、音量键及AI键等实体按键进行后置化设计,以使得用户能够在后盖板一侧进行相应的按压操作,从而兼顾边框的超薄化及设置实体按键的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的不断普及,电子设备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社交、娱乐工具,人们对于电子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电子设备(例如手机)一般设置有电源键、音量键及AI键等实体按键,以实现相应的控制功能。对于手机而言,上述实体按键一般设置在手机边框开设的孔或槽内。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其中,该电子设备包括显示模组、后盖板、边框及后置按键组件,显示模组及后盖板分别与边框连接,显示模组及后盖板中的至少一者与边框连接的至少一个侧边为朝向边框弯曲的结构,后盖板开设有安装孔,后置按键组件设置于后盖板靠近显示模组的一侧,后置按键组件经由安装孔接收触控按压力。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包括显示模组、后盖板、边框及后置按键组件,显示模组及后盖板分别与边框连接,显示模组及后盖板中的至少一者与边框连接的至少一个侧边为朝向边框弯曲的结构,后盖板开设有安装孔,后置按键组件设置于后盖板靠近显示模组的一侧,后置按键组件经由安装孔接收触控按压力。本申请另辟蹊径地将相关技术中原本设置于边框的电源键、音量键及AI键等实体按键进行后置化设计,以使得用户能够在后盖板一侧进行相应的按压操作,从而兼顾边框的超薄化及设置实体按键的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电子设备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电子设备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电子设备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中电子设备沿着VII-VII方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4中后置按键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后置按键组件另一实施方式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8中后置按键组件又一实施方式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特别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对本申请的范围进行限定。同样的,以下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申请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本申请的发明人经过长期的研究发现:目前,电子设备(例如手机)已经不再局限于现有的平板式显示屏,而是更多地聚焦于曲面式显示屏(例如四曲面屏),以使得用户能够获得更大的显示视野及更佳的外观美感、握持手感。与此同时,在手机整机厚度一定的情况下,曲面式显示屏又会使得手机边框变得很薄,致使在手机边框上设置实体按键变得很困难。为此,本申请提出了如下实施例。
共同参阅图1至图4,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电子设备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电子设备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中电子设备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及可穿戴设备等便携装置。本申请实施例以电子设备10为手机为例进行说明。其中,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包括显示模组11、后盖板12、边框13、后置按键组件14及后置摄像头模组15。显示模组11及后盖板12分别与边框13连接,以使得三者组装后形成显示模组11与后盖板12一同夹持边框13的基本结构,如图1及图2所示。例如,显示模组11及后盖板12通过卡接、胶接及焊接等组装方式中的一种及其组合分别盖设于边框13相对的两面。后盖板12开设有相应的安装孔,以便于设置后置按键组件14及后置摄像头模组15,如图3所示,将在后文中详细介绍。
显示模组11可以是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这类屏幕,也可以是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这类屏幕,还可以是Mini-LED、Micro-LED这类屏幕。一般地,显示模组11包括显示面板111及透明盖板112,如图4所示,透明盖板112贴设于显示面板111。其中,显示面板111主要用于显示画面,并作为用户与电子设备10之间的交互界面;透明盖板112主要用于保护显示面板111,并作为电子设备10的外表面,以便于用户进行点击、按压、滑动等触控操作。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10的外表面(也即是透明盖板112远离显示面板111的一面)还可以设置其他诸如钢化膜、磨砂膜、装饰膜、防窥膜、水凝膜等功能膜层中的任意一种,以使得电子设备10能够为用户提供不同的触控体验及视觉体验。
后盖板12可以是电子设备10的电池盖,它的材质可以是玻璃、金属及硬质塑料等,也可以由其他电致变色材料制成。本申请实施例以后盖板12为玻璃盖板为例进行说明。其中,后置按键组件14与后盖板12之间还可以设置有油墨层16,如图3所示,油墨层16主要用于遮挡后置按键组件14,以避免后置按键组件14的部分结构显露于玻璃盖板,从而增加电子设备10的外观美感。进一步地,后盖板12具有一定的结构强度,主要用于与透明盖板112一同保护电子设备10。相应地,边框13的材质也可以是玻璃、金属及硬质塑料等。边框13也具有一定的结构强度,主要用于支撑、固定电子设备10内部的诸如电池、主板及指纹模组等结构件。
进一步地,由于后盖板12及边框13一般会直接暴露于外界环境,后盖板12及边框13的材质可以优选地具有一定的耐磨耐蚀防刮等性能,或者在后盖板12及边框13的外表面(也即是电子设备10的外表面)涂布一层用于耐磨耐蚀防刮的功能材料。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后盖板12与边框13可以是两个单独的结构件,如图4所示,两者可以通过卡接、胶接及焊接等组装方式中的一种及其组合进行组装。此时,边框13还可以进一步向电子设备10的内部延伸,从而形成中板、边框等结构。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后盖板12与边框13还可以是一体成型结构件,例如通过热弯、冲压、注塑等方式制成。
一般地,电子设备10在整体上可以呈类似于盒形的外观结构,也即是显示模组11、后盖板12及边框13均可以为矩形结构。其中,显示模组11具有四个侧边,后盖板12也具有四个侧边,边框13也相应地具有四个侧边。上述每一结构件的两两侧边之间一般采用圆弧过渡,以增加电子设备10的外观美感及握持手感。进一步地,显示模组11及后盖板12中的至少一者与边框13连接的至少一个侧边为朝向边框13弯曲的结构。换句话说,显示模组11的四个侧边中至少有一个朝向边框13弯曲;和/或,后盖板12的四个侧边中至少有一个朝向边框13弯曲。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侧边是一种简单的说法,并没有考虑显示模组11、后盖板12及边框13在电子设备10的厚度方向上的尺寸。进一步地,本申请所述的侧边也不应该简单地理解为一般意义上的线条。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显示模组11的四个侧边及后盖板12的四个侧边均可以为朝向边框13弯曲的结构,如图1至图4所示,也即是上述侧边均可以为曲面结构,通过四面弯曲达到显示模组11的黑边宽度减小甚至是隐藏的效果,以使得电子设备10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大的显示视野。进一步地,显示模组11与后盖板12可以为相对于边框13的对称结构,如图2所示,以使得电子设备10能够为用户提供更佳的外观美感、握持手感。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显示模组11及后盖板12还可以是单面曲、双面曲及三面曲的结构形式,也可以是只有显示模组11及后盖板12中的一者采用上述曲面结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10以显示模组11及后盖板12均为四面曲的结构为例进行说明。其中,图1至图4所示的电子设备10仅描述了显示模组11、后盖板12及边框13的一部分(例如四分之一),其他部分的结构与图示中的相同或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继续参阅图1至图4,显示模组11包括一体成型结构的第一平直部113及第一弯曲部114,第一弯曲部114与第一平直部113平滑过渡。后盖板12包括一体成型结构的第二平直部121及第二弯曲部122,第二弯曲部122与第二平直部121平滑过渡。其中,第一弯曲部114与第二弯曲部122相对弯曲设置,也即是两者的弯曲方向朝向彼此。进一步地,第一弯曲部114与第二弯曲部122可以通过卡接、胶接及焊接等组装方式中的一种及其组合分别与边框13相对的两面连接。
进一步地,边框13包括底壁131及侧壁132,侧壁132与底壁131连接并朝着远离底壁131的方向延伸。底壁131可以简单地看作是电子设备10的中板,并可以用于安装、固定本申请实施例的后置按键组件14、后置摄像头模组15及其它诸如电池、主板及指纹模组等结构件;侧壁132可以部分暴露于外界环境,并在底壁131的支撑下得以强化。其中,侧壁132与底壁131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也即是边框13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件,这样能够简化边框13的结构,从而降低边框13的制作成本。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侧壁132与底壁131之间也可以通过卡接、胶接及焊接等组装方式中的一种及其组合实现连接。
共同参阅图5及图6,图5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4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底壁131包括相对的第一底面1311及第二底面1312。第一底面1311靠近显示模组11,并可以用于装设显示模组11,如图6所示;第二底面1312可以用于安装、固定本申请实施例的后置按键组件14。侧壁132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侧面1321、第二侧面1322、第三侧面1323及第四侧面1324。第一侧面1321与第三侧面1323相对设置,并分别用于与显示模组11及后盖板12连接,如图6所示;第二侧面1322则可以暴露于外界环境。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侧面1322在边框13的厚度方向上的宽度小于或等于1.8mm;优选地,第二侧面1322在边框13的厚度方向上的宽度大于或等于1.4mm并小于或等于1.6mm,以使得电子设备10能够获得更大的显示视野。第二侧面1322可以呈直平面或弧形凸面设置,以使得电子设备10能够为用户提供更佳的外观美感、握持手感。进一步地,第一侧面1321远离第二侧面1322的边缘与第一底面1311连接,第四侧面1324远离第三侧面1323的边缘与第二底面1312连接,如图6所示,以使得侧壁132与底壁131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边框13的厚度方向是指在边框13应用于电子设备10时,电子设备10的整机厚度方向。
进一步地,第四侧面1324在边框13的厚度方向上的宽度大于第二侧面1322在边框13的厚度方向上的宽度,也即是侧壁132由电子设备10的内部至外部变薄,如图6所示,以使得边框13能够兼顾超薄化与结构强度两方面的需求,从而增加边框13的可靠性。
由于显示模组11及后盖板12可以均为朝向边框13弯曲的曲面结构,那么在显示模组11与第一底面1311及第一侧面1321连接,后盖板12与第三侧面1323连接时,显示模组11与后盖板12之间会形成一个弧形空间。因此,第一侧面1321可以是与显示模组11(具体为第一弯曲部114)的曲率半径相同或相近的曲面,第三侧面1323也可以是与后盖板12(具体为第二弯曲部122)的曲率半径相同或相近的曲面,如图6所示,以使得侧壁132能够通过第一侧面1321与第一弯曲部114贴合以支撑显示模组11,通过第三侧面1323与第二弯曲部122贴合以支撑后盖板12,从而增加电子设备10整机的结构强度,进而增加电子设备10的可靠性。此时,第一侧面1321及第三侧面1323呈弧形凸面设置,显示模组11及后盖板12不仅可以朝向边框13弯曲,而且显示模组11还可以沿着第一侧面1321延伸,后盖板12也可以沿着第三侧面1323延伸。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例如在第一弯曲部114及第二弯曲部122的曲率半径较大时,第一侧面1321及第三侧面1323还可以呈直平面设置,以简化第一侧面1321与第三侧面1323的结构,从而降低边框13的加工难度。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侧面1321朝着靠近第三侧面1323的方向凹陷形成第一凹槽1325,第三侧面1323朝着靠近第一侧面1321的方向凹陷形成第二凹槽1326,第二凹槽1326与第一凹槽1325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侧面1322在边框13的厚度方向上的宽度,如图6所示,以使得显示模组11能够沿着第一侧面1321延伸至第一凹槽1325,后盖板12能够沿着第三侧面1323延伸至第二凹槽1326,如图5所示,从而使得显示模组11及后盖板12能够部分隐藏于侧壁132,也即是边框13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显示模组11及后盖板12的边缘,进而增加电子设备10的可靠性。
基于上述的详细描述,在电子设备10的整机厚度一定的情况下,显示模组11及后盖板12的曲面结构会严重压缩边框13的厚度,使得边框13至少局部变得很薄,如图1至图6所示,致使很难依照相关技术中的方式在边框13上设置实体按键。为此,本申请另辟蹊径地将相关技术中原本设置于边框13的电源键、音量键及AI键等实体按键进行后置化设计,以使得用户能够在后盖板12一侧进行相应的按压操作。也即是在后盖板12开设安装孔123,后置按键组件14设置于后盖板12靠近显示模组11的一侧,后置按键组件14经由安装孔123接收触控按压力,从而兼顾边框13的超薄化及设置实体按键的需求,进而满足显示模组11及后盖板12的曲面结构对空间的需求。其中,安装孔123在外形上可以呈圆形、椭圆形、长圆形及圆角矩形等形状设置;安装孔123的几何尺寸可以根据后置按键组件14的按压需求及电子设备10的外观美感等因素进行合理的设计。下面就后置按键组件14的具体结构及其与后盖板12之间的配合关系进行详细的说明。
共同参阅图7及图8,图7是图1中电子设备沿着VII-VII方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4中后置按键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后置按键组件14包括支架141、后置按键142及触控元件143,如图8所示。后置按键142设置于后盖板12靠近显示模组11的一侧并经由安装孔123接收触控按压力,触控元件143设置于后置按键142靠近显示模组11的一侧,如图7所示。支架141设置于后盖板12靠近显示模组11的一侧并用于支撑后置按键142及触控元件143,例如支架141固定于后盖板12和/或边框13(具体可以为底壁131),以使得触控元件143在触控按压力的作用下能够被触发。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触控按压力是指用户在后盖板12一侧按压后置按键142而触发触控元件143所需的作用力。进一步地,后置按键142可以是电源键,其与相应的触控元件143配合,便能够在上述触控按压力的作用下实现电子设备10的开机或关机;后置按键142也可以是音量键,其与相应的触控元件143配合,便能够在上述触控按压力的作用下实现电子设备10的音量调节;后置按键142还可以是AI键,其与相应的触控元件143配合,便能够在上述触控按压力的作用下开启电子设备10的AI功能。
支架141包括承载部1411及隔离部1412,如图8所示;隔离部1412与承载部1411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件,两者可以形成一个用于收容触控元件143及后置按键142容纳空间(图中未标注)。其中,承载部1411与后盖板12相对设置,如图7所示;承载部1411可以固定于底壁131,以便于支架141支撑后置按键142及触控元件143。隔离部1412与承载部1411连接并朝向远离显示模组11的方向延伸,如图7所示;隔离部1412可以固定于后盖板12,以便于支架141支撑后置按键142及触控元件143。触控元件143设置于承载部1411,例如触控元件143通过卡接、胶接、螺钉紧固等连接方式中的一种及其组合固定于承载部1411远离显示模组11的一面,如图7所示。
进一步地,隔离部1412与承载部1411的连接处开设有切口1413,如图7所示,切口1413也可以仅开设于承载部1411与隔离部1412中的一者。切口1413主要用于方便触控元件143进行布线,以便于触控元件143与电子设备10主板等控制单元(图中未示出)进行信号传输。也即是在触控元件143设置于承载部1411时,触控元件143能够经由切口1413自支架141远离显示模组11的一侧延伸至支架141靠近显示模组11的另一侧,如图7所示。
后置按键142包括操作部1421及导向部1422,如图8所示;导向部1422与操作部1421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件。其中,操作部1421与安装孔123相对设置,如图7所示;操作部1421用于接收触控按压力,也即是操作部1421作为用户按压后置按键142时的受力点。导向部1422与操作部1421连接并朝向靠近隔离部1412的方向延伸,导向部1422主要是在用户按压后置按键142的过程中进行导向。如此设置,以使得后置按键142在触控按压力的作用下能够沿着隔离壁1412朝向靠近显示模组11的方向移动,从而能够触发触控元件143。其中,导向部1422与隔离部1412之间可以为间隙配合,例如两者之间的配合间隙为0.1mm,不仅能够增加后置按键142相对于支架141移动的平稳性,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防水防尘的作用,从而增加后置按键组件14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操作部1421包括按压面1423及触控面1424,如图7所示。其中,按压面1423可以凸出于导向部1422,并可以凹陷于或平齐于后盖板12远离显示模组11的一面。如此设置,以使得操作部1421部分穿设于安装孔123,并通过按压面1423接收触控按压力,不仅能够方便用户按压后置按键142,还能够避免用户误触后置按键142,从而增加后置按键组件14的可靠性。进一步地,按压面1423在外形上与安装孔123相同或相似,例如按压面1423与安装孔123在外形上均为圆形、椭圆形、长圆形及圆角矩形等形状中的一种。并且,操作部1421与安装孔123之间的配合间隙可以小于或等于导向部1422与隔离部1412之间的配合间隙,例如操作部1421与安装孔123之间的配合间隙为0.05mm。如此设置,一方面能够使得支架141及后盖板12同时对后置按键142进行导向,从而进一步增加后置按键142相对于支架141移动的平稳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后置按键组件14的防水防尘性能,进而进一步增加后置按键组件14的可靠性;另一方面还能够使得后置按键142与后盖板12适配,从而增加电子设备10的外观美感。进一步地,触控面1424也可以凸出于导向部1422,触控面1424还可以与触控元件143接触,以在触控按压力的作用下触发触控元件143。如此设置,不仅能够增加后置按键组件14在结构上的紧凑性,还能够对后置按键142的局部进行减薄处理,以减小后置按键组件14的整体重量。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按压面1423和/或触控面1424还可以平齐于导向部1422,以使得后置按键142在整体结构上呈平板状设置,从而增加后置按键组件14在结构上的紧凑性,并减小后置按键组件14的整体重量。
基于上述的详细描述,触控元件143可以为具有一定键程的按键开关,也即是在触控按压力的作用下,后置按键142相对于支架141移动一定距离(例如0.2mm)之后触发触控元件143。触控元件143还可以为压感器件,其中可以设置压电薄膜。基于压电薄膜一般对应力应变非常敏感的特点,例如厚度为28μm的聚偏氟乙烯(PVDF)高分子膜的灵敏度典型值为10~15mV/微应变,只要后置按键142相对于支架141产生微小移动(例如0.05mm)即可触发触控元件143。
进一步地,后置按键组件14还包括第一密封件144及第二密封件145,如图7所示。第一密封件144设置在隔离部1412与后盖板12之间,以使得支架141与后盖板12在两者的连接处形成密封结构。第二密封件145设置在支架141靠近显示模组11的一面并沿着切口1413设置,以在触控元件143经由切口1413进行布线之后,第二密封件145能够对支架141与触控元件143进行密封。如此设置,以使得支架141形成的上述容纳空间与电子设备10内部的其它空间相互隔离,从而阻止外界环境的水汽、灰尘等经由支架141与后盖板12、触控元件143之间的缝隙侵入电子设备10,进而增加电子设备10的防水防尘性能。其中,第一密封件144可以是泡棉、胶水、点胶、橡胶圈及硅胶套等结构中的一种及其组合,第二密封件145可以是泡棉、胶水、点胶及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防水膜等结构中的一种及其组合。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在导向部1422与后盖板12之间设置诸如橡胶圈、硅胶套等密封件,以进一步增加电子设备10的防水防尘性能。
进一步地,后置按键142、第一密封件144与后盖板12之间设置有油墨层16,如图3所示,以避免后置按键142、第一密封件144等结构件显露于后盖板12(例如玻璃盖板),或者避免上述结构件与后盖板12配合时出现接触压痕(尤其是第一密封件144),从而增加电子设备10的外观美感。其中,由于油墨层16较薄,虽然本申请的截面结构示意图(例如图7)并没有示出油墨层16,但是不能简单地认为其不存在。
参阅图9,图9是图8中后置按键组件另一实施方式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支架141还包括止挡部1414,止挡部1414与承载部1411连接并朝向远离显示模组11的方向延伸,止挡部1414用于止挡导向部1422。其中,止挡部1414与隔离部1412、承载部1411也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件。进一步地,由于操作部1421可以凸出于导向部1422,那么在后置按键组件14的按压方向上,止挡部1414的高度可以大于或等于触控元件143的厚度,以使得操作部1421在触控按压力的作用下能够触发触控元件143。并且,在后置按键142相对于支架141朝向触控元件143移动的过程中,止挡部1414也能够止挡导向部1422,以限制后置按键142相对于支架141移动的距离,从而避免后置按键142将触控元件143压坏,进而增加后置按键组件14的可靠性。
需要说的是,在后置按键组件14的按压方向上,止挡部1414的高度及其与导向部1422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上述触发及限位需求等因素进行合理的设计,在此不作限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止挡部1414可以绕设于触控元件143,也即是止挡部1414与承载部1411可以围成一个用于收容触控元件143的容纳空间(图中未标注)。进一步地,止挡部1414与隔离壁1412可以相邻设置,以使得止挡部1414、隔离壁1412与承载部1411可以围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容置空间1415,如图9所示。当外界环境的水汽、灰尘等沿着后置按键142与后盖板12之间的缝隙侵入后置按键组件14时,容置空间1415可以用于汇集上述水汽、灰尘等,以避免它们进一步侵蚀触控元件143,从而增加后置按键组件14的可靠性。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在容置空间1415预先设置一些诸如干燥剂的填充物。
进一步地,本实施方式中的其他结构可以参考上文中的详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参阅图10,图10是图8中后置按键组件又一实施方式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后置按键组件14还包括弹性件146,弹性件146设置在承载部1411与导向部1422之间,具体地可以设置于上述容置空间1415,如图10所示。进一步地,弹性件146主要用于弹性支撑后置按键142,以使得导向部1422抵接于后盖板12,从而增加电子设备10的防水防尘性能,还能够增加后置按键142的按压平稳性。其中,弹性件146可以为弹簧、橡胶及硅胶等具有弹性的结构件。本申请以弹性件146为弹簧为例进行说明。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弹性件146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一个弹性件146套设于止挡部1414,以弹性支撑后置按键142。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弹性件146的数量也可以为多个,多个弹性件146可以均匀地绕设于止挡部1414,同样可以弹性支撑后置按键142。例如:弹性件146的数量为六个,六个弹性件146以两两相隔60°的方式均匀地分布在止挡部1414周围。
进一步地,按压面1423还可以凸出于后盖板12远离显示模组11的一面,主要用于支撑电子设备10,并避免(例如电子设备10放置于桌面时)摄像头模组15(例如镜头的保护盖)被异物刮花,从而增加电子设备10的可靠性。此时,按压面1423可以呈球形面设置,以增加后置按键142露出于后盖板12部分的圆润度,从而增加电子设备10的外观美感。其中,后置按键142露出于后盖板12部分优选由具有一定的耐磨耐蚀防刮等性能的材质制成;或者,在按压面1423涂布一层用于耐磨耐蚀防刮的功能材料。进一步地,弹性件146支撑后置按键142的弹力大小大于或等于电子设备10的自重大小,也即是在电子设备10放置于桌面等承载体时,后置按键142不会因为电子设备10自重而相对于支架141移动并触发触控元件143,以避免后置按键组件14错误地触发触控元件143,从而增加后置按键组件14的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后置按键142露出于后盖板12部分的高度可以根据摄像头模组15的防刮需求等因素进行合理的设计,在此不作限制。进一步地,弹性件146支撑后置按键142的弹力大小可以根据电子设备10的自重及触控元件143的触控需求等因素进行合理的设计,在此不作限制。
进一步地,本实施方式中的其他结构可以参考上文中的详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再次参阅图7至图10,后置按键142还可以固定于后盖板12靠近显示模组11的一面并覆盖安装孔123。例如:上述导向部1422(也即是固定部)可以通过卡接、胶接及焊接等组装方式中的一种及其组合固定于后盖板12,此时按压部1421与安装孔123相对设置。进一步地,触控元件143与后置按键142接触,以使得后置按键142在触控按压力的作用下能够朝向靠近显示模组11的方向发生弹性形变,从而能够触发触控元件143。此时,触控元件143可以为压感器件,其中可以设置压电薄膜。基于压电薄膜一般对应力应变非常敏感的特点,例如厚度为28μm的聚偏氟乙烯(PVDF)高分子膜的灵敏度典型值为10~15mV/微应变,只要后置按键142中按压部1421相对于导向部1422产生微小形变即可触发触控元件143。如此设置,以减小后置按键142的键程,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后置按键组件14在电子设备10厚度方向上的尺寸,以便于电子设备10的轻薄化。
需要说明的是,后置按键142的材质、厚度等参数可以根据触控元件13的触控需求及其灵敏度等因素进行合理的设计,在此不作限制。
进一步地,本实施方式中的其他结构可以参考上文中的详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装置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5)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显示模组、后盖板、边框及后置按键组件,所述显示模组及所述后盖板分别与所述边框连接,所述显示模组及所述后盖板中的至少一者与所述边框连接的至少一个侧边为朝向所述边框弯曲的结构,所述后盖板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后置按键组件设置于所述后盖板靠近所述显示模组的一侧,所述后置按键组件经由所述安装孔接收触控按压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及所述后盖板均为矩形结构,且所述显示模组及所述后盖板的各自的四个侧边均为朝向所述边框弯曲的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置按键组件包括支架、后置按键及触控元件,所述后置按键设置于所述后盖板靠近所述显示模组的一侧并经由所述安装孔接收触控按压力,所述触控元件设置于所述后置按键靠近所述显示模组的一侧,所述支架设置于所述后盖板靠近所述显示模组的一侧并用于支撑所述后置按键及所述触控元件,以使得所述触控元件在触控按压力的作用下能够被触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承载部及隔离部,所述承载部与所述后盖板相对设置,所述隔离部与所述承载部连接并朝向远离所述显示模组的方向延伸,所述隔离部与所述承载部的连接处开设有切口,所述触控元件设置于所述承载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置按键包括操作部及导向部,所述操作部与所述安装孔相对设置并用于接收触控按压力,所述导向部与所述操作部连接并朝向靠近所述隔离部的方向延伸,以使得所述后置按键在触控按压力的作用下能够沿着所述隔离壁朝向靠近所述显示模组的方向移动,从而能够触发所述触控元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部包括按压面及触控面,所述按压面凸出于所述导向部并用于接收触控按压力,以使得所述操作部穿设于所述安装孔,所述触控面与所述触控元件接触并用于在触控按压力的作用下触发所述触控元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部与所述安装孔之间的配合间隙小于或等于所述导向部与所述隔离部之间的配合间隙。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还包括止挡部,所述止挡部与所述承载部连接并朝向远离所述显示模组的方向延伸,所述止挡部用于止挡所述导向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部与所述导向部之间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弹性支撑所述后置按键,以使得所述导向部抵接于所述后盖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面凹陷于或平齐于所述后盖板远离所述显示模组的一面。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面凸出于所述后盖板远离所述显示模组的一面,且所述弹性件支撑所述后置按键的弹力大小大于或等于所述电子设备的自重大小。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面呈球形面设置。
13.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部与所述后盖板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件,所述支架靠近所述显示模组的一面沿着所述切口设置有第二密封件。
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置按键固定于所述后盖板靠近所述显示模组的一面并覆盖所述安装孔,所述触控元件与所述后置按键接触,以使得所述后置按键在触控按压力的作用下能够朝向靠近所述显示模组的方向发生弹性形变,从而能够触发所述触控元件。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板为玻璃盖板,所述后置按键组件与所述后盖板之间设置有油墨层。
CN201910907394.1A 2019-09-24 2019-09-24 一种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263738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07394.1A CN112637384A (zh) 2019-09-24 2019-09-24 一种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07394.1A CN112637384A (zh) 2019-09-24 2019-09-24 一种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37384A true CN112637384A (zh) 2021-04-09

Family

ID=752828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07394.1A Pending CN112637384A (zh) 2019-09-24 2019-09-24 一种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37384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50016808A (ko) * 2013-08-05 2015-02-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CN105393459A (zh) * 2013-07-22 2016-03-09 Lg电子株式会社 移动终端
CN110174961A (zh) * 2019-05-31 2019-08-2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N110225159A (zh) * 2019-06-10 2019-09-1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电子设备及显示装置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93459A (zh) * 2013-07-22 2016-03-09 Lg电子株式会社 移动终端
KR20150016808A (ko) * 2013-08-05 2015-02-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CN110174961A (zh) * 2019-05-31 2019-08-2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N110225159A (zh) * 2019-06-10 2019-09-1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电子设备及显示装置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00272259A1 (en) Touch device
US7973772B2 (en) Single piece top surface display layer and integrated front cover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US9232672B2 (en) Ceramic insert control mechanism
US8847742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a waterproof keypad
EP3891577B1 (en)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waterproof structure of sensor key assembly
US6437238B1 (en) Laminated housing for a portable hand held device
WO2016169393A1 (zh) 显示屏组件及终端
US20110261026A1 (en) Stylus for cellular phone
CA2746604C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a waterproof keypad
US8624126B2 (en) Portable device
CN210075346U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210137348U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211928482U (zh) 电子设备
US20180199447A1 (en) Display assembly,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the same
CN210694032U (zh) 一种电子设备
US7869205B2 (en) Data processing device
CN210491417U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210137422U (zh) 一种电子设备
US7427088B1 (en) Torsional multi-axis constraining latching system
CN110417941B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211928483U (zh) 电子设备
CN104950503B (zh) 显示装置
US8384674B1 (en) Integrated enclosure/touch screen assembly
CN112637384A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210137344U (zh) 一种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